阅读知识复习资料(8篇)
1.阅读知识复习资料 篇一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揭示文章内容
揭示主题
充当线索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亲切。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8.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19.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23.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
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6.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27.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
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先议: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后议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2.阅读知识复习资料 篇二
近代物理知识由于点多面广, 考题难度不是很大, 属必得部分, 因而要求复习过程要扫清盲点, 不留死角, 还应学会与近代物理发展趋势联系, 拓展视野。在应试策略上, 此专题常以选择题和简单的计算题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所以在复习中, 应突出对每个概念、规律、现象的理解, 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 才能记忆深刻, 才能辨明是非, 才能正确表达出来。本文就以一个物理实验、二种原子模型和三类核反应为主线, 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一、一个物理实验———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用光子去轰击金属, 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 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学生在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时, 关键是要掌握两条主线与两个图线, 充分理解光子的个体行为与光子的群体行为。
1.两条主线
(1) 光的频率线———单个光子的个体行为
光子的频率不仅决定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还决定了从金属表面打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光子的频率γ大于或等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γ0时, 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当然, 我们也可以从能量的观点分析光电效应现象。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的能量为E=hγ。当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该金属的逸出功时, 即E=hγ≥W =hγ0, 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而从金属表面打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Hγ-W 。所有这些情况的分析皆是单个光子的个体行为。
(2) 光的强度线———大量光子的整体行为
光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能量, 公式为I=nhγ, 其中n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
当发生光电效应时, 光强增大, 照射到金属上的单位时间内的光子数增多,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如果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上的光子数, 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逸出金属的光电子数, 则必有N′正比N, 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上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子从金属表面射出后形成光电流, 饱和光电流为I0=N′e。因此, 电路中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也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以上讨论中的情况由光的强度决定, 它是由单位时间内能引起光电效应的光子数决定的群体效应。
2.两个图像
为了描写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我们注重了两条主线, 即光的频率线与光的强度线, 同样的道理我们将这两条主线也可以用与此对应的两个图像进行直观描述。
(1)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图像
根据EK=hγ-W =hγ-hγ0, 可以画出如图1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 当EK=0 时, γ=γ0, 即图像中横坐标的截距, 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即γ≥γ0时能发生光电效应, 否则不能。
(2) EK~γ图像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普朗克常数。显然, 对于不同的金属所发生的光电效应, 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 在同一EK~γ中皆为相互平行的平行线, 因此, 若知道极限频率, 我们可以根据图像直接求出对应的光频率的最大初动能。
(3) 假设的延长线与EK轴的截距为W , 则有W =hγ0, 即图1中纵坐标轴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2) 光电流随外电压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如图2所示, 光照射下从阴极上逸出的光电子初速度的方向是多向的, 而光电流只与参与导电的单位时间的光电子数成正比。在实验过程中, 光电流的变化规律可用图3表示。
(1) 当滑动片P由a向b移动时, 由于外加电压的存在, 在阴极K、阳极A间形成电场, 使光电子加速, 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增加, 于是光电流增加。但当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 所有的光电子都参与了导电, 此时光电流达到最大值I0, 此后再增加外加电压, 也不能增加光电流, 此最大电流就叫饱和光电流I0。即给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 如果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光电流, 光电流将随正向电压的增大而趋向某一定值, 当达到饱和电流I0后, 光电流不再随正向电压的增加而变大。
(2) 如果改变电路中电源的极性, 给光电管加反向电压, 同理分析当P由a向b移动时, 外电场增大, 将在电极K、电极A间形成一减速电场, 从而减少了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 于是光电流也减小, 直到光电流恰为零时, 此时电极K射出的光电子达到电极A时速度恰为零, 据动能定理必然有, 显然外加反向电压与电子电量的乘积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量子理论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 而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的能量为E=hγ, 这就是光子说, 它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就是至今人们对光本性的认识。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荣辱与共、和谐统一的。从光的粒子性、波动性的统一, 同学们可以意识到经典物理的缺陷, 体会到自然世界的有趣和美妙,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大大增进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例1】 根据量子理论, 光子不但有动能, 还有动量,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λ 是光子波长。既然光子有动量, 那么光照到物体表面, 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 光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 这就是“光压”。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1000W, 射出的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1.00mm2, 当它垂直照射到某一物体表面并且被全部反射时, 对该物体产生的光压最大是多少?
解析:由E=hγ和可得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之间的关系为E=Pc=mc2
设时间t内, 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为n,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动量为P, 则:
激光照到物体上全部被反射, 激光与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这时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最大。设这个压强为p′, 物体的动量为P2,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nP=-nP+P2对物体有P2=p′St
点评:这是光学与力学相结合的综合题, 通过光子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动力。审题时要善于提取有用的解题信息, 构建物理模型, 注意光子能量粒子性的特点, 还要注意光子反射的特征。
二、二种原子模型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有以下三个理论。
(1) 定态理论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 在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 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 跃迁理论
原子从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m)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n) 时, 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即hγ=|Em-En|。
(3) 轨道量子化理论
轨道半径:rn=n2r1, 能量量子化
【例2】如图4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 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 且频率依次增大, 则E等于 ( ) 。
A.h (γ1+γ2) B.h (γ6-γ4) C.hγ3D.hγ4
解析:一群氢原子由能量较高的能级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时, 可能放出一系列波长不同的光子, 可能辐射的光谱条数可从能级图中数出, 也可用公式计算出n=4,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 即hγ=|Em-En|, 原先处于n=2, 画出原子由较高能级到较低能级的跃迁图分析得到:
hγ3=E4-E2=E4-E3+E3-E2=E4-E1- (E2-E1) =h (γ1+γ2) =h (γ6-γ4) , 故选ABC。
点评:正确判断可能辐射光谱线数, 明确原子激发式跃迁时, 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的关系。平时的学习中,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如果审题不清, 考虑问题不完整, 此题很容易就选一个C选项, 导致漏解。
三、三类核反应
1.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 有α衰变与β衰变, 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的种类有关。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在核反应的过程中, 仍然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写核反应方程时, 遵循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
核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质量亏损”, 亏损的是静质量, 而质量守恒指的是动质量守恒, 两者并不矛盾。能量与质量是物质的两种属性, 它们是不可能相互转化的。
2.原子核的裂变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释放核能有两种有效的途径, 一种是重核裂变, 另一种是轻核聚变, 其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重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 (U) 、钍 (Th) 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 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 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 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 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裂变产生的核能。
3.原子核的聚变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是指氘或氚, 在一定条件下 (如超高温和高压) , 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 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 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例3】 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学生合作研制出太阳能汽车, 该车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 再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汽车。
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授受光能的面板面积S=8m2, 正对阳光时能产生U=120V的电压, 并对电动机提供I=10A电流, 电动机线圈电阻R=4Ω, 太阳能照射到地面的辐射功率是P0=1.0×103W/m2。试求:
(1) 该车的太阳能电池转化太阳能的效率和电池对电动机的效率各是多大。
(2) 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P=3.9×1026W, 太阳光在穿过太空和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时, 有28%的能量损耗, 则可推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
(3) 太阳辐射能来自其内部的轻核聚变, 这一系列的反应相当于:
其中mH=1.6726×10-27kg, mα=6.6425×10-27kg, me=0.0009×10-27kg, 光速c=3.00×108m/s。则m=1kg的质子发生了上述热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驱动该车所做的功, 那么维持该车行驶的时间t是多少?
解析: (1) 电池转化太阳能效率为μ, 电池对电动机效率为μ2,
点评:我们要节约能源, 坚持低碳生活的理念。太阳能是天然的能源, 其本质是轻核聚变产生的核能。
四、科学的研究方法
1.实践———理论———实践
从实践 (实验) 出发, 提出理论, 再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进行新的实践———进一步发展理论。例如, 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阴极射线的研究, 汤姆生发现电子 (1897年) , 提出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模型。由于卢瑟福, 粒子的散射实验, 进一步发展成卢瑟福模型。通过对氢原子明线光谱的研究, 又提出了玻尔理论等。在原子物理中, 非常鲜明地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思想方法。复习中也应以此为线索, 把握全章的知识结构。
2.守恒规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在原子物理中都得到全面的体现。复习中应紧紧把握这些守恒规律, 追寻守恒量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摘要:近代物理知识虽不是高考物理的主干知识, 但也是高考不可忽略的内容, 尤其这些知识中蕴藏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能够很好地熏陶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以及原子核, 这些知识可总结为一个物理实验、二种原子模型和三类核反应, 简称一、二、三。
3.历史知识“巧”复习 篇三
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它要有一定的条件,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或形象生动鲜明的人或事,就容易随意识记。我们要充分运用它,在学习中,用各种方法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刺激大脑来加强随意识记。
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例如将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词,将材料与自己熟悉和容易记住的事物联系起来。《辛丑条约》的内容为:要清政府赔款、要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划分租界建领事馆等,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步缓慢,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学习一段材料后,若过很长时间才去复习,那就几乎等于重新复习,所以,知识一定要及时、反复复习,最好当天就复习,减慢遗忘进程。
精细加工
精细加工是一种将新学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深层加工。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精细加工方法。历史知识涉及许多名词和概念,做笔记要记录重要的主题材料信息,同时留开余地,以便随时记下老师讲的关键词、例子、证据以及自己的疑问和感想。例如学习美国的1787年宪法,联系英国的《权利法案》,进一步了解掌握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以及两种政体的异同。
组织与整合
4.阅读知识复习资料 篇四
科普知识(阅读理解)由(2012山东,D)改编
For those who are tired of doing the laundry,Samsung has found an answer:a washing machine that can tell you when your laundry is done via a smartphone app(application).Strange though it may seem—“my wife already does that”was a common response among attendees viewing the device when it was introduced at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this week—Samsung is just one of many appliance makers racing to install(安装)a large number of internet-connected features in machines in an effort to make them “smart”.Last year,it was a refrigerator that tweeted.This year,it’s Wi-Fi-enabled laundry machines and fridges that can tell you when your groceries are going bad.The washers and dryers,available starting in the spring,connect to any smartphone through a downloadable application.The phone can then be used as a remote control,so the machines can be turned on and off while their owner is at work or on the bus.Samsung says it’s not just something new—the app connection actually has some practical uses.“If you started to dry clothes in the morning and forgot to take them out,you can go to your phone and restart your dryer for the time when you come home,so your clothes are refreshed and ready to go,” said spokesperson Amy Schmidt.The company also says that with electricity rates(电价)varying depending on the time of day,more control over when the machines are used can help save money.Perhaps,but what they will probably really accomplish is what all good technologies do—enable laziness.Rather than getting up to check on whether the laundry is done,users will instead monitor it on their phones while watching TV.1.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common response of the attendees at the CES?()A.The machine will be a big success.B.Their wives like doing the laundry.C.The machine is unrelated to their life.D.This kind of technology is familiar to them.2.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new laundry machines?()A.They can tell you when your clothes need washing.B.They can be controlled with a smartphone.C.They are difficult to operate.D.They are sold at a low price.3.We can conclude from Samsung’s statements that
.A.the app connection makes life easier B.it is better to dry clothes in the morning C.smartphones can shorten the drying time D.we should refresh clothes back at home 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A.The laundry should be frequently checked.B.Lazy people like using such machines.C.Good technologies also cause problems.D.Television may help do the laundry.语篇解读:本文属于科普知识类。对于那些讨厌洗衣服的人来说,Samsung为他们找到了解决办法:一种智能洗衣机可以通过灵巧的手机来控制,使得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好的技术同样会产生问题。
答案及剖析:1.D 事实细节题。第二段提到,出席产品展销会的人员说“my wife already does that”,这是他们对新型智能洗衣机的普遍反应。由此可知,他们都非常熟悉智能洗衣机的操作流程,故选D。
2.B 事实细节题。根据第一段“...when your laundry is done via a smartphone app(application).”可得出答案。
3.A 推理判断题。文章第六段提到,如果你早晨甩干的衣服忘记拿出来了,你可以拿出手机重启烘干机,这样你的衣服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以推断出这种新型洗衣机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4.C 主旨大意题。由文章最后一段“...enable laziness.Rather than...users will instead monitor it on their phones while watching TV.”可知,先进的技术同样会带来问题,故选C。【疑难词汇解读】
from depression often have problems sleeping,getting up on time,and doing work productively.Depression,which researchers agree has its origin in the genes,brings loss of confidence and ability to concentrate—making it impossible for employees and managers to work efficiently.Depression is made more serious in China by Chinese’s inability to face it.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depressed people are either weak or lazy.Besides,there is no good treatment,with few specialists available.“Most patients in China just don’t get help,”a Chinese doctor says.“In my hospital,I have to see 30 or 40 patients in a morning,just have time to say ‘Hello,how do you feel?’”
In Western countries,people are not afraid to admit that they have depression,but most do not tell it to their boss,because they fear that they will be stricken_off_the_rolls.“In my experience,aging bosses are the most willing to admit they have it.Because they feel the most secure about themselves,” an American doctor says.Hopefully,in the near future,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ill be able to admit that they have depression so that they can get the right treatment.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everyone may suffer from depression.B.Depression brings great problems to its sufferers in their life and work.C.Depression is a commonlyexisting problem only in rich countries.D.The poorer and the less educated a person is,the less he will suffer from depression.2.Compared to normal people,the depressed people are likely to be________.A.very unconfident and often absentminded B.easy to avoid being hit by heart attacks C.working efficiently and productively D.either weak or lazy 3.Depression becomes more serious in China because of________.A.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B.the lack of treatment and doctors C.their unwillingness to tell it to their boss D.the doctors’ careless work 4.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depression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specialists.5A.Dreaming does harm to one’s mood.B.Dreaming affects the quality of sleep.C.It’s hard to find out the secrets of dreaming.D.It’s not so important to know the cause of dreaming.4.What does the text focus on? A.Dreams and memories.C.The benefits of dreams.B.Dreams and emotions.D.The patterns of dreams.5.In which part of a magazine can this text be found? A.Entertainment.C.Science.语篇解读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说明了梦的好处,即可以改善学习和情绪。
1.解析: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段可知,为了证实梦对学习有帮助,Robert Stickgold做了这次实验,而实验结果表明选手的技能有所提高,根据本段最后一句“Similar tests have shown the same results for all kinds of skills.”可推知,梦对学习各种技能都是有帮助的,故选B。答案: B 2.解析: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四段第一句“Another important task of dreams...emotions(情绪).”和最后一句“In fact,dreams have a proven power to improve mood...”可知,梦有助于改善心情,故选C。答案: C 3.解析: 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第二句“There’s probably no singl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y we dream,but there doesn’t have to be.”可知,作者认为关于我们为什么会做梦的解释不止一个,但也没必要非要有一个解释。答案: D 4.解析: 主旨大意题。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说明了梦的好处:有助于改善学习和情绪。答案: C 5.解析: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主旨可知,文章是关于梦的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所以最可能在杂志的有关科学的栏目里找到此文章,故选C。答案:C。
5.阅读知识复习资料 篇五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学开设恋爱课,有人________推崇,认为此举有利于引导________未深的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但也有人唯恐此举会鼓励校园热恋,对学生学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实,只不过是开设一门课程而已,不妨______,何必上纲上线,为此争得面红耳赤。A.竭力 涉事 付之一笑 B.竭力 涉世 报之一笑 C.极力 涉世 报之一笑 D.极力 涉事 付之一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宁泽涛火了,一夜之间,朋友圈满是他的刷屏,他掀起了整个互联网的潮汐。他虽然是冠军,更是颜值爆表的“体坛小鲜肉”。
B.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C.新兴市场股市今年已下跌15%,多个国家货币兑美元创多年来新低,货币贬值幅度在3%以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高达17个。过去两个半月,A股指数下跌了32%,恒指下跌了21%。D.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________________,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①③②④⑤ C.④①③②⑤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3)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5)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____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8)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胡 适
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我们该反对的。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还有一些人,如静坐会的人,如坐禅学佛的人,他们都只是一班退缩懦夫,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而另外一种人虽不退缩,但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见,所以他们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紧要关头,不惜作伪,不惜作恶,不顾社会的公共幸福,以求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的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必须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我们须要认定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危险的,是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俗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那些缩进后台去静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着双手只会看戏的人,也都是懦夫。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那些厌恶这个世界梦想到别的世界的人,更是懦夫,不用说了。
B.①④⑤②③ D.④⑤②①③ 上条所说的冒险进取,并不是野心的,自私自利的。我们既认定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又须认定人类的生活全是社会的生活,社会是有机的组织,全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全体。社会的活动是互助的,你靠他帮忙,他靠你帮忙,我又靠你同他帮忙,你同他又靠我帮忙;你少说了一句话,我或者不是我现在的样子,我多尽了一份力,你或者也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和你多尽了一份力,或少做了一点事,社会的全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便是社会协进的观念。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把人人都看作通力合作的伴侣,自然会尊重人人的人格了。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社会有关,自然不肯为社会造恶因,自然要努力为社会种善果,自然不致变成自私自利的野心投机家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些正确的人生观。(本文为1919年3月22日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筹备会上 的演讲,原载于1919年《少年中国》第1期,有删改)5.作者认为当时中国社会存在哪些问题? 答:
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
7.根据文本,简析“少年中国的人生观”应该具有的要素。答:
答案精析
1.C [竭力:尽力地。极力:用尽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根据语境,第一空应用“极力”。涉世:经历世事。涉事:和事件有关(的人或物)。根据语境,第二空应用“涉世”。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报之一笑:用一笑来回报、示意。根据语境,第三空应用“报之一笑”。] 2.C [A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虽然”改为“不仅”。B项“增强„„发展”搭配不当。D项主语残缺,应去掉“由于”。] 3.C [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物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②⑤两句,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因此选C项。] 4.(1)钿头云篦击节碎(2)春花秋月何时了(3)则素湍绿潭(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舳舻千里(6)佛狸祠下(7)西当太白有鸟道(8)千磨万击还坚劲
5.①有些人醉生梦死,无意识地生活;②有些人一味退缩地生活(没有生活的胆子),只求平安(不敢冒险);③有些人为一己私利(为满足自己的野心),不惜利用他人,牺牲人格,作伪作恶,不顾公共幸福。
6.首先反对(批评)当时中国存在的几种错误的人生观,接着分析了“少年中国的人生观”应有的内涵(特点、特征),最后强调“中国的少年”要时刻保存正确的人生观。
6.安全知识竞赛复习资料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C),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A、损害 B、损坏 C、突发性损坏
2.风险是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B)与后果的结合。A、必然性 B、可能性
C、危险性
3.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C)的评价。A、完好程序 B、危险程度
C、严重程度 4.确定最大危险原则是:如果危险源具有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种事故形态,按(A)考虑。A、后果最严重的危险物质或事故形态 B、后果不严重的危险物质或事故形态
C、没有后果的危险物质或事故形态
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C)的单元。A、大量 B、小量 C、临界量
6.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C)的数量。A、有害物质
B、剧毒物质
C、危险物质
7.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A)程度。A、最低
B、中等
C、最高
8.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B)及其数量。A、爆炸特性
B、危险特性
C、可燃特性
9.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A)、生物因素等。A、物理因素
B、生产粉尘 C、高温 10.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A)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
B、卫生环境
C、高温环境 11.以下(B)发球物理性危害因素。A、生产粉尘
B、噪声
C、真菌
1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前,应当选择(B)对建设项目设立进行安全评价。A、专家组
B、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
C、安全评价单位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规定事先(B)A、向领导报告
B、办理审批手续C、做好准备工作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B),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A、经过培训 B、持证上岗
C、服从领导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
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A)。
A、职业病防护用品
B、手套和工作服
C、防护用品
16.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A)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17.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设主标志和副标志,主标志(A)种。A、16 B、17 C、18 18.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设主标志和副标志,副标志(A)种。A、11 B、12 C、13 19.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B)。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B、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C、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A),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A、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 C、重大、特大事故 21.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中,工会行使(C)职能。A、国家监察
B、行政管理
C、群众监督
22.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A)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A、主要负责人 B、技术人员
C、从业人员
23.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人是生产经营单位的(C)。
A、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 C、主要负责人
24.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C)的单元(包括场所和实施)。A、安全量 B、危险量
C、临界量
2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C)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
A、行业主管
B、安监
C、公安
2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B)。A、交通运输许可证
B、公路运输通行证 C、安全运输通行证
2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A)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A、生产企业 B、经营企业 C、运输企业
28.《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规定,建设项目未经(B)的,不得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A、同意
B、安全许可
C、审查
2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危险化学品,在包装上加贴或者栓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A)。A、安全标签 B、质量证书
C、使用说明书
3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包括(A)部分。A、16 B、17 C、18
31.化学品安全标签内容中警示词有(A)种分别进行危害程度的警示。A、3 B、4 C、5 32.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A)制度。A、资质认定
B、准运
C、审批
33.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A)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A、公安部门
B、交通部门 C、安全监督部门
34.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及押运人必须立即向当地(A)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A、公安部门
B、交通部门
C、安全监督部门 35.金属钠应储存于(B)
A、空气中
B、煤油中
C、水中 36.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B)
A、温度升高
B、压力急剧升高
C、发热发光 37.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A、越大
B、越小 C、无关
3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B)A、审核
B、备案
C、批准
39.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B)报告。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40.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C)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A、每月
B、每周C、每天
41.生产单位终止生产危险化学品时,应当在终止生产后的(A)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42.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及《危险货物品名表》,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C)类。A、7 B、8 C、9 43.决定爆炸品具有爆炸性质的主要因素(A)。
A、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
B、爆炸品密度 C、爆炸品结晶 44.爆炸品库房内部照明采用防爆型灯具,开关应设在库房(A)。A、外面 B、里面
C、里、外都行
45.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性性质,分为三项:易燃气体、不然气体、(A)A、有毒气体 B、助燃气体 C、窒息气体 46.有毒品分为剧毒品和(C)两项。
A高毒品 B低毒品 C毒害品
47.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范围的浓度内,遇到足以起爆的能量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以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A)。
A爆炸极限 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 48.阻火器的原理是阻止火焰的(B)。A扩大B传播C温度
49贴安全标签的目的是为了警示使用者,此种化学品的(B)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的救护措施。
A有害性B危害性C物理性
50在易燃易爆系统抽加盲板时,还要保持系统(B),防止空气吸入。A正压B微正压C负压
51.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A)的空气中不能燃烧。A14% B16% C18% 52.为了避免液体油料灌装时在容器内喷射和喷溅,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C)A上部 B中部 C底部
53.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C)A妨碍生产 B静电电击C引起爆炸和火灾 54.防雷装置包括(C)、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A接零线
B避雷器C接闪器
55.在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应使用防爆型或密闭型灯具,在多尘、潮湿和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使用(C)灯具 A开启型
B保护型
C密闭型
56.输送固态物料的管道,操作中要严格控制(C),防止造成的沉积和堵塞,管道应密封严密,防止应泄露造成粉尘飞扬。A温度
B压力
C流速
57.在易燃液态物料的混合过程中,易产生挥发性可燃蒸汽若搅拌速度过(B),易产生静电,发生火灾爆炸。A慢
B快
C停止
58.以下(A)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A工业毒物
B振动
C高温
5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A)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A放射性物质
B高温
C病毒
二.判断题
1储存危险化学品建筑采暖的热媒温度不应过高,热水采暖不应超过80摄氏度。(√)
2.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危化品生产或独立操作。(√)
3.安全阀卸压时应将其危险气体导致安全的地点。(√)
4.乙炔压缩机中同乙炔接触的部件不允许用铜制成,因为可能产生具有爆炸危险的乙炔铜。(√)
5.可燃气体和易燃蒸汽的抽送、压缩设备的电机部分应为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电气设备,否则应隔离设置。(√)
6.当着火管道被烧红时,可以用水进行聚然冷却。(×)
7.在进行物料粉碎时,最易产生的着火源是物料中掺杂有坚硬的铁石杂物,在撞击或研磨过程中能产生火花。(√)
8.输送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物料的机泵,在解体检修之前,必须将泵体内残液放净。(√)
9.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曝晒,严禁受热,库内照明应采用防爆照明灯,库房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可燃材料。(√)
10运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钢瓶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应平放,瓶口朝向没有严格要求,可以交差放置。(×)
11碳化钙的储存库房,应当处于阴暗潮湿,并经常通风的库房内。(×)12遇湿易燃物品库房必须干燥,严防漏水或雨雪侵入,但可以在防水较好的露天存放。(×)
13氧化剂应储存于清洁、阴凉、通风、干燥的厂房内,远离火种、热源、照明设备可以用非防爆的(×)
14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
15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从业人员支付。(×)
16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分头管理。(×)
17工伤人员在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不可再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18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是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1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单位需要,决定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2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22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23一切爆炸品严禁与氧化剂、自燃物品、酸、碱、盐类、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和钢铁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24装卸和搬运易燃液体中,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滚、翻以及拖、拉、摩擦、撞击、以防引起爆炸。(√)
25剧毒品和爆炸品管理一样,也应严格按照“五双管理制度”执行。(√)26危险化学品库房贴近地面应增设强制通风设施,定期置换仓库内的有毒气体(×)
27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为低闪点液体、中闪点液体、高闪点液体。(√)28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必须按照通风设备,并注意设备的防护措施。(√)29储存危险化学品建筑物内不宜增设采暖设施。(×)30贮罐收料时可以直接从贮罐上部注入。(×)
31危险物质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泄漏物处理、危害检测。(√)32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确保不发生事故。(×)
33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的制定相应的预案。(√)
34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一安排。(√)
35预案要有实用性,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条件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36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救援组织应职责明确,通力协作。(√)37应急救援的器材不用检查,性能完好就行。(×)
3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覆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各阶段的计划,即预案的
启动、应急救援、事后监测与处理等各个阶段。(√)
39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工会主席任总指挥,有关人员任副总指挥。(×)
40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处理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
41贮罐的检尺、测温盒、取样器应采用导电性良好且与罐体金属相碰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作。(√)
42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43电火花就是指事故火花。(×)44泡沫灭火器一般用于电灭火。(×)
45静电的消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和和泄漏。(√)
46泄漏导走法即用静电接地法,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能够向大地泄漏走散。(√)
47救护人员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触电者拖开电源时,不可以碰到触电者裸露的身躯。(√)
48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先保持气道通畅,此时严禁用枕头垫在伤员头下。(√)
49做胸外心脏挤压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
50从保障安全和方便使用出发,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应设置单独的供电回路。(√)
51在爆炸危险环境中,良好的通风装置能降低环境的危险等级。(√)52避雷器、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针时一种专门的防雷装置(×)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遇湿易燃物品的有(ABD)A钠
B钾
C铝粉
D电石
2.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有(ACD)和加抗静电添加剂及工艺控制法。A静电接地
B去湿
C增湿
D静电中和法 3.下列电器标注正确的是(ABC)
A、e—增安型 B、p—正压防爆型
C、i—本质安全型
D、a——隔爆型 4.电器火灾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有(AB)
A危险温度
B电火花
C有毒气体
D可燃气体
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对其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当采取的措施(ABCD)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其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有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 C大型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有专职消防队,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有义务消防队;
D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6.《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直接办理延期手续的条件:(ABCD)
A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本实施办法
B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未降低安全生产条件;
C接受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D未发生死亡事故。
7.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ABC),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
A统一规划
B合理布局
C严格控制
D自由经营
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除必须具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的条件,还应具备(ABCD)条件
A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B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C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D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ABC)A危险因素
B防范措施
C事故应急措施
D安全隐患
10.生产、经营、(BCD)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A实验
B运输
C储存
D使用
1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下列哪些方面(ABC)
A 改善安全设施
B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C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设备设施
D改善职工福利待遇 13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哪些方面(ABC)、A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
B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C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D改善职工岗位人员福利待遇 14.爆炸可分为(ABC)三种形式。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混合爆炸 15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ABC)
A反应速度极快
B放出大量的热
C产生大量的气体
D敏感度高 1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有的还具有易燃性(ABC)A助燃物
B毒害性
C窒息性 D腐蚀性
17.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明确指出,安全标签用(ABC)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A文字
B图形符号
C编码
D危险标志 18.化学品安全标签内容中警示词(ABC)、A危险
B警告
C注意
D中毒
1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BD)
A产品质量说明书
B安全技术说明书 C产品标签
D安全标签 20.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主要是泄漏、火灾、爆炸、(ABC)等 A中毒
B窒息
C灼伤
D容器爆炸
21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特性,确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分6类,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ABC)
A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
B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C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 D矿
上爆破事故
22下列是防爆卸压装置的是(ABC)
A安全阀
B爆破片
C防爆门
D火星熄火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ACD)
A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B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C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权
D拒绝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权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采取的处理措施(ABD)
A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B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C组织继续生产
D按照规定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AB),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人员 C车间班组长 D特种作业人员
2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AD)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
A生产
B运输 C经营 D储存
27《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那些情形,应当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BCD)
A、变更安全管理人员B、变更隶属关系的C、变更企业名称的D、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验收合格的 28.爆炸分(AB)两种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燃烧爆炸 D、膨胀爆炸 29.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AD)A、危险特性B、应用特性C、颜色D、数量 30.重大危险源分为(CD)
A、控制重大危险源 B、运输重大危险源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D、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31.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ABCD〉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A、实用
B、准确
C、明确
D、有效
32.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ABCD)A、建立、徤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B、建立、建全职业卫生挡案和劳动者徤康监护档案C、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D、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防尘、防毒的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危害特点,采取下列措施:(ABCD)
A、不用或少用有毒物枓,以无毒代替有毒,以低毒代替高毒B、采用密闭、负压或湿式的作业C、应设置通风排毒、净化、除尘系统D、设置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34.生产过程中接触强酸、强碱和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如丙烯腈.氢氰酸、乙腈、苯酚等)的场所,应设现场(AD)
A、人身冲洗设施B、环保设施C、堵漏设施D、洗眼器
35.重大事故是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ABD)A、对现场人员和公众带来严重危害B、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C、对设备造成绣蚀D、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6.重大事故隐患是可能导致重大(AD〕的事故隐患。A、人身伤亡B、生物伤亡C、设备故障D、经济损失
37为做好职业病前期预防,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BC)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C、待遇D、劳动纪律
3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AD)
A、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B、设置警示标识 C、中文警示说明 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9.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坚持(BC)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防治结合 D、环境管理 40.、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包括(ABD)A、铝肺病 B、石墨尘肺C、木工尘肺 D、电焊工尘肺
41.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包括:事故隐患类别;事故隐患等级;(AC)、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目标。
A、影响范围 B、隐患分类 C、影响程度 D、影响地点 42.危险是可能造成(BC)、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状态。A、居民恐慌 B、人员伤害 C、职业病 D、设备损坏 43.风险评价的目的是:(ABD)
7.构建知识网络,精心组织复习 篇七
一、网络构建教学是提高复习效率的良方
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角度看, 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建构自己的理解, 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复习中使用网络构建法教学, 具有实际意义。
从相关学情看, 复习是在逐章逐节的学习之后进行的。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各个知识点, 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应用。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时采用网络构建法教学,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构建法指将具有共同属性或联系密切的内容组成知识块, 共同记忆, 综合运用。教学中会较多地使用分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学生通过复习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同时培养了自己化学归纳思想, 通过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疏化成熟悉, 复杂化成简单, 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复习之前, 学生的知识是每一专题每一单元逐渐获得的, 零散孤立地存在于记忆中, 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迁移应用。那么如何在复习课中构建知识网络呢?
二、复习时学生的网络构建攻略
复习时, 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显然, 后一要求是以前一要求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在复习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具体方法为理顺知识点, 连点成线, 结线成网地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
1. 理顺知识点。
化学中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很多很相似, 相互为用, 容易混淆, 也有很多概念虽不容易与其他概念混淆, 但是由于经常没有理解概念的外延, 导致理解错误。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每个知识点, 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顺知识点是网络构建教学法的基础, 只有解决了点, 才有形成网络的可能。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诸多的概念呢?在复习时学生已经对概念不再陌生了, 但是真的理解了吗?未必。这时要强调的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复习电解质时, 学生对于电解质可以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事实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时要理清的是: (1)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吗? (2) 有化合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 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吗? (3)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吗?电解质的导电条件与其微观结构是否有关?当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后, 对于电解质的理解基本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2. 连点成线。
仅仅掌握了单个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们会觉得“吃不饱”。因此我们不但要掌握知识“点”, 还要将相关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线”。化学知识的模块性比较强, 不同知识块之间相互联系。将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十分有利。
3. 结线成网。
学生形成一条条的知识线后, 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量, 这正是结线成网的好时机。此时在复习时打破教材的编写次序, 将知识片段联系起来, 就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主体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最终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
例如在原子结构复习时学生已经知道: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总是最先排在离核近, 能量低的层里, 排满之后再依次向外。 (2) 原子未达到稳定结构的, 会通过得失电子使自己达到稳定结构。得失电子一般都发生在最外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节的复习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下知识: (1) 反应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2) 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 (3)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4) 化学键断裂的过程是吸热的,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的。反应的ΔH数值上等于旧的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热量的差值。这时可以让学生将两处知识点对比思考:
经过分析, 学生就会对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成离子和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质转化时的热效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我对网络建构教学法的几点深思
网络建构教学法同时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但是在实施该教学法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构建网络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忌将知识网络灌输给学生。在会考复习课上, 一样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 学习化学基本知识并不难, 难的是能够自己形成知识网络构架。如果一堂课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由学生自己完成, 效果将会大不相同。
其次, 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思维活跃,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讲, 他可能自己本身已经有意无意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 只需教师几句引导, 就会让他的认识大大提升。但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来说, 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尚有些吃力, 网络构建更加为难。这时教师要注意对他们的知识网络时时修补, 帮助他们巩固。
最后, 网络建构教学法重点在于学生的知识网络, 然而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建立知识网络时, 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述能力、总结能力等,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网络构建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应用在复习教学中, 不但能够提高复习效率, 也能够对接下来的化学学习产生良好影响。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可以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也就能够从“授人以鱼”转化为“授人以渔”,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迁移应用。在复习中我们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理顺知识点, 连点成线, 结线成网, 最终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通过网络构建法进行复习,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8.通过复习为知识“升级” 篇八
一、打牢基础知识的“底座”
“做”——让学生把过去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默写的方式总结在导学提纲上,目的是让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中保留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
“学”——不会做的基础知识就要通过“学”而获得。学的方式有,查找教科书、课堂笔记或其他资料中相关的知识,无法查找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辩论,最后形成共识,以便补充各自知识的漏洞。
“问”——学生在“做、学”的过程中不能解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一名发言人,把本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学生不能解决的则由教师解答。
二、构建知识网络
1.通过发散思维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知识模块的复习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质凝、讨论,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网络建构(如下图),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要学、怎样学,还知道了这些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达到知识由“多”到“少”的升华。
2.通过类比思维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复习“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后,可以把这一知识点延伸为: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这样一来,学生还可以根据这一知识点,方便地写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氧化亚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等。这样做不仅知识链得以延长,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典型例题引路,升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些综合性的例题是由哪些基础知识组成的,是通过什么方式紧密相连的,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例:含有相等质量氧元素的CO和CO[2]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此计算题中到底用到哪些数,要看下面的两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CO(整体)C(部分1)O(部分2)]
(2)CO2[(整体)C(部分1)O(部分2)]
在这两个体系中,根据“整体的质量=部分的质量÷部分占整体的质量分数”这一关系,只要知道了体系中氧元素的质量,整体的质量自然可以求得;而题目中仅已知两种含氧物质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可以把氧元素的质量看作单位“1”或设它为M等。则有:[一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一氧化碳中氧的质量÷一氧化碳中氧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中氧的质量÷二氧化碳中氧的质量分数=1÷1628×100%1÷3244×100%=14:11]
思路打开后,不同的学生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例如,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根据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两种化学物质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二元一次方程:
X×(16/28×100%)=Y×(32/44×100%)
[XY=32/44×100%16/28×100%]=14:11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三中学)
【阅读知识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08-15
四年级阅读理解知识点08-28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汇总10-09
小说知识梳理及阅读训练 一课时教案06-30
议论文阅读: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07-22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资料精编09-16
阅读指导研究资料09-04
课外名著阅读资料10-14
初中人教版名著阅读复习资料09-13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