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通用8篇)
1.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 篇一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积极推动“十二五”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步伐的重要时刻,我想结合学习心得和本职工作谈三个方面的感想:
一、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省委省政府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审时度势,提出的符合客观实际的一个区域经济概念、总体战略概念和载体平台概念。一年多时间就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得到国家专门支持,充分展现了省委的战略思维、超前谋划和科学运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河南干部群众敢于超越、勇于突破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而《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对于激励全省上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对于推动洛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必将进一步起到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引领作用。
1、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在国家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中原经济区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的发展空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文件中直接点到洛阳的有13处,涉及洛阳的有几十处,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将这些重大政策细化量化,明确责任,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
2、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和青年的事业也总是在开拓创新中永葆生机。省委卢展工书记说到,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机遇是通过谋划和运作创造来的。破解难题是机遇,迎接挑战是机遇,我们发展目标也是机遇,所以这个机遇同样给我们共青团和青年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发展中,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为我们带来了统筹城乡团组织协调发展的机遇,构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开发支撑体系为我们带来了培育青年人力资源的机遇,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为我们带来了加强国内外青年交流活动的机遇,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为我们带来了推动青年文化繁荣发展的机遇,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为我们带来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机遇。可以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为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实现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3、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六个有利于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搭建了四个载体和平台,这四个载体和平台同样对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我们青年创业发展搭建平台,拓展了有利于青年构件创新创效的平台,拓展是有利于青年合作共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农村青年可以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大显身手;在这个平台上,企业青年可以投身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争当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产业结构贡献聪明才智;在这个平台上,务工青年可以围绕践行弘扬“三平”精神,把个人价值的追求、事业的发展融合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中成就自我、建功立业;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为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锤炼本领,夯实基础;在这个平台上,机关青年可以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面临的机遇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从来没有这么广阔,踊跃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理应成为当代青年的时代强音。
二、勇于担当,自觉承载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
围绕构建中原经济区这个工作中心,洛阳各级团组织将以“青春奉献十二五,建功中原经济区”为主体,以“凝聚、作为、建设、先行”为四轮,着力构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体四轮”工作格局,努力为各界青年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铺路搭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凝神聚力,夯实青春建功中原经济区的思想共识。思想决定行动,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思想认识,只有在广大青年中夯实建功中原经济区的思想共识,使思想和行动合二为一,才能真正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凝聚机遇共识,用“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激励青年,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美好前景鼓舞青年,引导青年充分认识建设中原经济区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在最广泛的青年中形成抢抓机遇的思想共识,把青年人特有的热情、特有的创造力转化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事业上来,进而实现青春建功中原经济区的倍增效应。凝聚成才共识,用“三平”精神的深刻内涵来指引青年,帮助青年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找准自身成长成才的精神指针,引导青年把实现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自觉融入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年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帮助青年成在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不断成才。
2、创造条件,汇集青春建功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洪流。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洛阳的青年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共青团组织应认真判研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结合青年特点,积极服务青年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程,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加强洛阳市青年创业服务基金,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持续开展 “洛阳市青年科技创新奖”、123456等评选活动,着力提高广大青年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青年对外交流活动,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联系海外洛籍青年,服务开放带动主战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洛籍青年返乡创业搭桥铺路;深入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节能示范岗”等活动,为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载体;深入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希望小学建设、1+1助学、青少年维权工程和未成年保护行动,积极推进12315青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维权岗建设,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青年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践中更有作为。
3、强化保障,筑牢青春建功中原经济区的坚强后盾。建设中原经济区离不开青年,青年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指引和培养,广大青年只有依靠坚强的团组织为后盾,才能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绽放更加绚丽的青春光彩。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不懈地把基础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力争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青年提供坚强有力地组织保障。做好农村青年的后盾,我们将坚持“强县固乡活村”县域团建总体思路,强化县级团的领导班子、外围组织、经费保障、工作力量和活动品牌建设,大力推动乡镇街道组织格局的创新,专业合作社建团、村企联建、乡镇团建区域联席会等新模式激活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做好非公企业青年的后盾,我们将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团组织的切入点,大胆探索创新各种团建模式,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对非公企业青年的有效覆盖。与此同时,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开展好以“扩大组织覆盖、增强组织活力,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带头作用”为主题,以“积极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探索网络建团和手机建团模式,构建起“组织+互联网+手机短信”联系青年的新机制。努力使每一个基层团组织、每一名团干部、每一名团员都成为带领青年建功中原经济区的战斗堡垒。
4、求实求效,提升青春建功中原经济区的服务水平。任何工作,任何事业都是靠干出来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更是要靠实干精神、要靠实际行动。建设中原经济区给洛阳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服务广大青年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唯有求实求效,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心思真正放在研究问题、谋划发展上,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带领青年取得更大的光荣。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方向不偏离,着力培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求项目之实,得持续之效,牢牢把握“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坚持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着力培养抓项目运作的能力,注重运作,突出运作,科学运作,勇于“持”、善于“续”,在持续发展中更好的服务广大青年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牢牢把握“真学真干福民强市”这一总体目标,求为民之实,得合力之效,坚持以青年为本,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为民上来,任何时候心里都装着青年的呼声、青年的需求,在为青年服务的过程中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合力。
三、因势而为,积极投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战场
当代青年不仅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积极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唯有因势而为,自觉融入建设中经济区的时代洪流,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才能让青春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实践中闪光。
1、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广大青年必须因势而为、融入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个人追求转化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行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原经济区上来,凝聚到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步伐上来,踊跃投身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潮流之中,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2、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广大青年必须注重学习、全面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仅需要信心和干劲,更加需要智慧和能力。青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责任、修养和追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要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讲究实效,讲求实用,从工作生活需求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在持续学习中努力成为堪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任的中原儿女。
3、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广大青年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广大青年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沿,抛除满足现状的庸人思想,勇敢投身实践,创新创业。要有“立定潮头唱大风”的无畏气概,始终保持务实的精神、务实的品格和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前人未走之路,创前人未竟之业,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敢闯敢干的工作状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定目标信念,注重品德修养,以永不懈怠的追求、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超越的气概,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进程中创造青春业绩。
4、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广大青年必须脚踏实地、奋力拼搏。艰难困苦,玉汝与成。中原儿女历来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青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注定要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能够做的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苦环境中不退缩,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2.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 篇二
河南正全力谋划“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 延及周边, 支撑中部, 东承长三角, 西连大关中, 北依京津冀, 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经过精心构架、合力建设, 中原经济区已经魅力初现, 成为中原崛起的新亮点。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 也是一次新探索、新实践。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供了一把思考的“钥匙”:打开视野, 解放思想, 面对现实, 在国家大局与河南特色的结合上下工夫、找思路。
思发展, 谋发展, 促发展, 河南上下群情振奋, 新一轮的发展热潮正在掀起。中原经济区正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 成为河南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 成为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 成为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建设中原经济区:亿万人民的新期盼
2010年以来, 中原经济区成为关注度不断升高的热门话题。经过多方研讨、论证, 目前这一战略构想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站在“十二五”新的起跑线上,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亿万人民正期待借助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载体和平台,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加快实现中原崛起。
“在全国发展的战略格局中, 拥有一亿多人口的中原地区富裕不起来, 全国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 中原地区作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部分, 它的发展规划应该放到国家层面来考虑。
“中原经济区源于自古以来的‘中原’一词,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对已有中原崛起战略的延伸和深化。”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
谁的中原经济区?
2009年以来, 已有十几个地方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总体看来, 我国正在改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形成的东部地区点、线开发带动为特征的发展方式, 一种新的网格状区域经济规划版图正在逐渐形成。由河南省方面主导提出的新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兴起于此时, 并凝结了巨大的地方激情。争取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似乎已成为是否实现中原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最近多次的论证会上, 很多河南省外专家也对这一诉求的合理性表示支持, 其理由包括, 对中国的国家现代化来讲, 如果没有该区域内1.7亿人的现代化, 将是一个不完整的现代化。另一个共识是, 河南的省情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相似之处。这可能就决定了, 河南的探索经验对国家而言有着广泛的推广意义。
“中原经济区”蓄势国家规划
有专家指出, 河南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更多的是“从河南看全国”, 而不是“从全国看河南”, 视角的差异可能影响河南周边地区甚至中央对这一区域定位和功能的认同。
河南省委、省政府认为,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后发优势, 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 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 必须抢抓机遇, 加快转变, 乘势而上。
机遇人人想抓, 但真正要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 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 机遇到底在哪里?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来自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 中西部地区承转移、促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凸显, 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中央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来自于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活力竞相迸发, 政策、资金、市场等各类要素汇聚, 中部崛起的优势持续放大;机遇来自于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发优势等。
3.北大论道:绑定中原经济区建设 篇三
4月22日,“北京大学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峰论坛暨北大汇丰商学院EDP同学会河南分会揭牌典礼”在郑东新区会展中心举行。
这一活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受到了河南省市领导的关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副省长陈雪枫,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市工商联主席、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等领导出席。
北大汇丰商学院EDP同学会河南分会是由郑州市工商联主席薛景霞提议、北大汇丰商学院河南全体同学自发设立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机构。该机构将依托于北大汇丰商学院,以“学习、交流、合作、共赢”为宗旨,把商业资源、金融资源、政府资源、专家资源聚合在一起,为会员提供专业的不间断学习和实践交流活动的平台。
据了解,北大汇丰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商学院,致力于为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经济、金融与管理人才。
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在致辞中表示,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为标志,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要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既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又需要专家的智慧引领。
而现在看来,业内专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早已不停留在“浓厚的兴趣”层面,而是将科研、资源、环境等要素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高效“绑定”中原经济区。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认为,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实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中原时代”。北京大学、北大汇丰商学院将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绵薄之力。希望河南同学会把更多的、优秀的河南企业家团结起来,促进全国各地的工商界朋友来河南投资兴业。同时,海闻以《中国民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为题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北大汇丰商学院EDP同学会河南分会第一届会长薛景霞表示,将充分发挥同学会平台作用,栋梁作用,进一步加强北大汇丰商学院与河南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河南同学会与全国各省同学会之间的联系,深化同学之间,海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智慧、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4.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论文[定稿] 篇四
关键词:文化的重要性;中原经济区;发展;建设措施
前言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发挥中原的文化旅游优势,培育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对于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向心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河南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优势,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形成优势彰显、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塑造中原人文精神
弘扬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注重人文关怀,塑造具有中原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全面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敬岗诚信、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树立中原发展新形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发扬新时期中原人民“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发扬河南人民勤劳、勇敢、忠厚、淳朴的传统美德,积极宣传和维护河南人形象。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敬业诚信、创新创业、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全面繁荣文化事业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积极开展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推进理论创新。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振兴豫剧、曲剧、京剧、越调等传统剧种,抢救和保护地方特色剧种,发展歌舞剧、交响乐等现代艺术形式,继续保持文学、书法、戏剧、曲艺、武术、杂技、民间艺术等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扩大河南影视剧在全国的影响。加快省辖市级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阵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新华书店网点、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全民开放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三)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发挥文化遗存集聚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根文化、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商业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培育和打造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化遗迹的勘探、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分区域构建一批以殷商文化、东周文化、东汉和三国文化、盛唐文化、大宋文化,以及儒释道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基地,培育一批彰显地域特色、展现中原风貌、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四)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开放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文化与外贸、援外、旅游相结合,创新文化“走出去”形式,提高中原文化国际知名度。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政府教育投资力度,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建立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地方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适度集中、规模办学。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在有条件的省辖市,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2、优化发展高等教育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郑州大学按照“985”工程标准建设高水平大学,大力推进河南大学等高校实施省部共建,建设若干所骨干高等学校,优化高等教育层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加强不同层次高等教育衔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尽快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教育资源,积极扩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吸引国内外一流院校来豫设立分校,带动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高校园区。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科基地和重点试验室、科研基地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各类学校及各系统各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重视发展老年教育,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社会化、多元化、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的平等法律地位,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职教实训基地等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健全县域职业教育网络。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快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鼓励学校突出自身优势,兴办特色学校、特色专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吸引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参股职业教育,进一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和引智项目予以适当倾斜。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
结语
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云香.论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J].中州学刊,2oo():20-22.
[2]刘新芬.中原文化对中原崛起的阻滞及其自身超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24
[3]白玮,宋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再识[J].社会科学辑刊,2010(6):34-36
[4]谭效敏.基于文化全球化视角的中原文化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0):99-100
[5]雷蓉,胡北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4-35
[6] 姚伟.河南大学百年风云系列:序章:站在中原“再出发”的起点[N].大河报,2012.[7] 媒体看河大新闻综合1(9.21—9.30)[EB/OL].http://news.henu.edu.en/news/index/id/20815.
[8] 杨翰卿.论中原文化及其精神[J].学习论坛,2004(10).
[9] 现代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4658.htm.
5.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 篇五
市委党校党委副书记王爱莲
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背景,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日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对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提出具体要求。《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驻马店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定位,指出了我市科学发展的方向。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要主动融入大局,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的进程中作出新贡献。
充分发挥干部培训阵地作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
要把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作为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出发点,把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转化为课程内容。一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要把能力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主动适应市场配置培训资源的发展趋势,挖掘培训内涵和外延,拓展培训空间。二要切实做到服务全局。要坚持做到对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学习宣传坚定不移;要坚持做到根据我市党员干部最关心、最急需、最感兴趣的经济热点问题、民生难点问题、社会疑点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瞄准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设置一批新的教学专题。三要积极扩大培训规模。在抓好主体班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加大短期培训力度,加快培训频率,开展“上门培训”;要积极创新形式,利用“网络党校”等新的培训载体,不断扩大党校教育培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四要大力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研究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现场式教学等方式,通过教师讲课、异地培训、外出学习、案例教学等途径,把学习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驻马店加快崛起的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建言献策 党校的职能定位,决定了党校必须为党委承担起参谋部、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一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咨询。二是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献计献策。三是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出谋划策。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加快驻马店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党校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决策咨询成果。
充分发挥理论宣传阵地作用,努力提高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意识
一要紧跟时代前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当今科技前沿知识作为干部培训首选内容,让党员干部用现代的经济理论去指导驻马店改革开放的实践,用最新的经济知识去破解驻马店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二要紧跟中心工作。三要紧跟干部需求,贴近党员干部实际,围绕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宣讲,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自觉性、坚定性。
充分发挥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努力营造加快崛起的良好环境
6.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 篇六
时 间: 地 点: 授课对象: 授 课 人: 职 务:
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启蒙、理论的指导和文化的呼应。适逢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大跨越之际,省委指出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我们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是顺应中原经济区发展大局而成立,是涧西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积极推进集聚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为集聚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加大文化投入,活跃民众文化生活,凝聚人心,提升整体文化素养,推进集聚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此次文化建设的主题。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和提升整体文化素养,实现凝聚干事创业之心,展示干事创业之才为目标,努力使集聚区在涧西经济建设中有更大作为、有更大担当。这次文化建设活动,要集中时间,在四月份就开始了调研准备阶段,六月份集中授课,全体党员建立学习笔记,主要学习内容有十个方面:一是学习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是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三是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四是学习省委卢展工书记在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的讲话精神和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五是学习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六是学习思想道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七是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广泛开展研究性文体活动;八是推进科技文化发展,培养文化市场主体,扩大文化投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九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属于本土文化的高层次人才;十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化建设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聚区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全体党员参加举办文化建设论坛,共议集聚区文化建设发展举措,最后归纳总结出集聚区文化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让文化建设围绕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重点项目建设,改进社会管理手段,努力使集聚区经济建设提速,后续项目跃进,社会和谐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顺利实现。因此这次党课围绕集聚区文化建设我讲四个方面:
一、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是卢展工书记把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在文化发展上的觉悟和觉醒,懂得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党员是集聚区文化建设中的带头人、践行者,没有文化自觉,很难有行为自觉。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党员对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是集聚区文化建设能否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必须作为重心来抓。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支部党员要深入学习布置学习的十项内容,研读重点,结合“何平九论”、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十八谈”,解放思想;结合集聚区文化建设实际,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发表文化建设意见。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是文化活动文体能否踊跃投入的关键所在。没有广大群众对文化自觉自信,就没有文化活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此次文化建设的推进,要重在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广大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达到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注重文化育人
文化建设的精髓在于教育人、引导人,提高人的科级文化、思想道德和公共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我们集聚区属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城乡差别、文化素养差别、干部水平领导方式、发展方式等差别十分明显。我们成立时间不长,千头万绪抓发展,根本在抓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发挥,抓人才、用人才当务之急。经济建设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上来,集聚区冠名先进制造业中的“先进”更突出这个意义,所以育人是集聚区的战略问题,是跨越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党的组织要有深刻认识。
这次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要把培训党员、培训干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培训计划已经初步拟定,要按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参加,力争让我们的带头人在这次活动中从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到执政能力,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基本的是要能够满足集聚区发展的用人之需。
三、要坚持文化惠民
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讲是造福于人民。集聚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公益性、基础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加强辖区内文化建设。各党支部要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突击乡村文化站,农村书屋、板报、健身舞点、社区建设点等活动设施,组织广大民众参加的各种文化活动。让有利于广大群众体魄健康的体育活动,有益于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创潮流,形成自觉。在文化建设上的投资再多也不算浪费,哪个支部能够最先实现群众活动场所满足、活动形成吸引、群众参与广泛,我们要总结经验,大力表彰,物质扶持,逐步形成集聚区特色文化。
四、实现文化聚心功效
7.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篇七
一、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纸质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面。迄今为止, 信息资源经历了传统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大体上处于第三至第四阶段时期, 但是总体发展不均衡, 某些地区尚处于信息管理阶段甚至是传统管理阶段即第二或初级阶段。
中原经济区的信息资源总体发展缓慢, 城市间信息资源发展参差不齐, 特别是县市间的差距更大。有些地方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差, 信息资源使用成本较高。另外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率低。许多信息资源如各级各类图书馆特别是高校的各种信息资源的作用, 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合理利用。而且各种信息资源相对分散, 且各自为政, 只顾管好各自的一亩三分地, 信息资源重复性建设也屡见不鲜, 信息资源粗放型建设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观。
综上所述, 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无法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加快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除材料和能源之外的又一大世界战略资源, 信息产业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中原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 可以加快中原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减少信息资源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 缩小地区信息资源的差距, 整合中原地区各种单一优势资源, 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强强联合、信息共享, 促进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中原经济服务。
加快信息资源建设, 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实施信息化支持智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 进而实践从“三化”协调向以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内容的“四化”同步的需要。
中原经济区的信息资源建设亟需发挥各地优势, 创建以各地优势信息资源为主导的特殊数据库。进而促进全经济区联网, 节约信息资源利用的成本, 整合各地各行业优势信息资源, 打造中原经济区四省十三市综合信息资源总库, 实现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这已成为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第一, 发布和实施与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定相应的法规, 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信息政策的支持,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建设, 制定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明确信息产权问题, 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和公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 建立相应的信息标准体系。
第二, 保障信息资源建设资金, 统筹规划, 优化布局。保障信息资源建设资金,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管理,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 保证信息资源在空间和内容上的均衡配置, 实现全经济区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统筹中原经济区四省十三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发展, 促进信息资源从独立发展的单一性信息资源向综合型信息资源发展, 实现不同地区各种特色性、专业性优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同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不同群体和不同行业对信息资源的增长需求, 也使信息服务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全面化。
第三, 要与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相融合, 与教育部建设应用型科技大学培养卓越教育工程师计划相互动, 与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建设相协调, 实现“四化”同步。结合农村的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国家“十二·五”规划, 特别是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为主体的“三网融合”建设。以两个中心城市和各战略支撑城市及其存在的现有各级各类图书信息资源为基点, 重点建设若干个省级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一批省级大型数据库, 形成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资源。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保护传统信息资源, 实现传统信息资源向现代信息资源的科学转化和平稳过渡, 实现不同种类信息资源间的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区物联网发展, 实施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支持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四, 在典型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区, 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资源在市场条件下健康发展, 并最终转化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四、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第一, 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源优势, 广泛挖掘和引导地方人才, 注重基层一线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例如可以对留守农村的青年加以合理引导和鼓励, 使其成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和科学利用的实践者。实施中必须注重其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促使这种模式的持续化系统化发展, 相信模式长久深层次的发展必将会在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中有所作为。
第二, 发挥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相关部门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高校理应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可以借鉴现在高校团委和地方政府, 正在实施的选派高校团委优秀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团委挂职锻炼, 地方政府选派主管领导到民办高校党委挂职锻炼的成功经验。实施地方政府和高校图书信息相关部门 (如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或网络中心、信息管理系) 互派优秀人才学习体验, 实现高校的信息资源先进理论、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在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检验和锤炼, 达到高校的各种先进信息资源成果与地方政府建设实践的无缝对接, 促进各地的信息化进程, 发挥高校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用。并精细化高校的各种信息资源成果, 这种信息资源成果结合社会实践模式的深入演进和发展, 必将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和院系设置调整, 以及图书信息部门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创新, 提供现实参考。为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的现状, 做出贡献。例如地方选派的准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人才, 到高校图书馆实践学习高校图书馆, 在信息资源采购、编目、馆藏构建及纸质图书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查阅、流通、共享利用及信息资源安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回到地方结合当地实际, 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策略。也可以各个地方选派相关人员及基层信息资源方面的决策者组成特训班。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 在信息管理系或网络信息中心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培训班的教材可以根据各班人员的特点和构成, 由高校组织专家有针对性的编写组织。而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可以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 组织完成。参与这些培训班的专家、教师可以提供长期跟踪服务, 随后派往地方进行教学实践, 对教学效果进行回访验证, 现场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纠错, 最终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第三, 扩大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内容, 并在实践中注重共享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使得信息构建的参与者和使用者都能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各取所需, 多措并举培育适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模式长久存在健康成长的土壤, 使其在实践中和市场条件下不断发展, 根深叶茂。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中, 让农户可以方便的使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查询近期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农事;查询农业产品的最新市场供求信息, 教育农户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科学种田, 使其不断掌握市场规律, 适应市场变化规则, 增加收入。
五、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统筹中原经济区各地信息资源发展,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 整合各地的特色和各行业的专业优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促进信息资源从独立发展的单一型信息资源向综合型信息资源发展, 为经济区不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信息服务。
实现不同种类 (纸质与电子) 、不同时期 (传统与现代) 信息资源协调统一发展。结合农村的图书阅览室建设和三网融合建设, 实现不同种类信息资源间的统筹发展。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保护传统信息资源, 实现传统信息资源向现代信息资源的科学转化及有效利用。
另外, 信息资源建设与国家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相衔接, 与“十二·五”规划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相结合, 实现它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
六、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价值展望
信息资源作为除材料和能源之外的又一大世界战略资源, 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中原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可以加快中原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减少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缩小地区信息资源的差距, 整合中原地区各种单一优势资源, 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强强联合、信息共享, 促进中原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中原经济服务。加快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 是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需要, 是加快实施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重大战略的需要。使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总体上从第三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 既要更加重视与人交流、重视学习、重视知识资产、重视竞争优势与创新, 又要将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和人们利用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做到对知识的更好利用。
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带来信息资源产业的极大发展, 实现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的繁荣发展, 并促进相关领域产业的共同发展。带动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 为在地方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及驻村干部等人员提供大展身手的平台。发挥高校信息资源相关部门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 为成功实现应用型科技大学培养卓越教育工程师计划服务社会提供社会实践, 为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樊瑜: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J].情报资料工作, 2002 (1) .
[2]索传军: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 1999 (1) .
[3]杨思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图书馆论坛, 2010, 30 (3) .
8.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 篇八
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我建议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财税政策支持,要抓住四个方面。
要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或者是突出优势。这种特殊优势一定对全国的发展有作用,比如说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传统文化的基地、人力资源大省,这些都是可以做的题目。还要在结构调整当中,或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当中寻求财税政策的支持。整个世界都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非常重,所以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一定要考虑到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这种格局。另外是新型城镇化。河南是农业大省,是传统文化发源地,这一点非常典型,看能不能在河南找出一个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来。最后是改革的先行先试。比如资源税、增值税扩大范围都是可以的,还有地方财政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加大转移支付的能力,这都可以放到财税政策的支持层面中来。
在粮食、交通、人力和产业转移上做文章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希望国家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支持力度,一定要有全国意义的东西。河南具有全国性、有外溢性效益支持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在四个方面有全国性意义。
第一是粮食和农业,河南是粮食大省,这一点要提出合理的诉求。第二是交通枢纽,因为河南连接南北,承东启西,其他地区要比也比不了。发挥交通枢纽的功能,对周边地区发展都有意义。第三是人力资源开发,现在劳动力供需形势在发生变化,现在向内地转移的企业遇到的不是土地便宜,是没有人了,所以河南有优势。第四是产业转移,现在河南确实有一定规模。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全国性意义,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制定政策。
从四个方面设计中原经济区财税支持政策
孟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
怎样给中原经济区综合性的财税支持政策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把比照和创新结合起来。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要的都赋予中原经济区,把中原经济区打造成为支持政策最为全面的经济区。在这个基础上,本着改革创新的要求,设计一些其他经济区还没有取得的财税支持政策。其次,把财政支持资金和税收优惠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增加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再次,把财税政策与先行先试结合起来,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破解“三化”协调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为此需要先行先试一些政策机制,比如可以考虑如何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最后,把财政与金融结合起来。支持中原经济区组建中原银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中原产权交易所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
寻求政策支持要找准切入点
王晓华(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
中原经济区建设很有必要,但寻求政策支持要找准切入点,即特殊性或比较优势,以突出特色,并防止其他地区攀比。为此,在研究财税政策时,需要把握好四个大的原则。一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是国家鼓励的项目,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新能源发展等。二要有地方特色,比如现代农业,“三化”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可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如宅基地流转、集体土地流轉等,探索进行一些制度创新。三要研究与中原经济区类似地方的优惠政策,争取比照执行。四要争取一些财税改革政策在河南先行先试,比如资源税的从价计征改革、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等。
争取重大财税改革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原经济区建设概述】推荐阅读:
中原经济区建设10-16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07-29
“文化远见”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10-31
中原都市花园开展07-09
中原工学院操作系统09-17
平顶山中原大佛导游词10-03
武夷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10-09
中原石油分公司零售督导管理办法10-24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才艺大比拼策划书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