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习题集(精选5篇)
1.公共政策导论习题集 篇一
自然科学导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生态学2.健康3.低碳生活4.细胞5.生命科学6.中国生态农业7温室效应
8、.细胞凋亡
9、虫洞
10、生物技术
11、染色体病
12、食品
13.光热转换技术14.黑洞15.赤潮16.收缩压17.富集原理18.非晶态金属19.海洋能技术 20.健康21.营养不良22.减毒疫苗 23.酸雨24植物毒素25 土壤盐渍化26.生物入侵27.纳米材料 28.地热能29.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30.有机食品
二、判断题
地球生态学是在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已经发展到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形成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室内环境污染与高血压、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 类健康的十大杀手。()有机农产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严格限量的使用化学产品,而生产出来的一类农作物产品。()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指在一定年龄组的死亡率水平下,该年龄组的一批人从出生到死亡平均可能生存的年(岁)数。()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生态农业就是农业环境保护
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
转基因技术是不同物种间天然杂交,而扩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酸雨对湖泊中的鱼虾等生物没有破坏作用。()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是()。
家养动物的人工驯化是自然选择的有力佐证。()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材料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变革。()
农业生态系统兼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复杂属性
二氧化碳是引起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黑洞能吞噬宇宙中靠近它的所有物质,连光线也不能幸免。
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
紫外线辐射增加会提高农作物产量。()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是2009年12月7日开幕的,就被冠以 “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证明了爬行动物是由鸟类进化而来的。()
地球上原始生命的呼吸、营养方式是厌氧的、异养的。()
环境优生学主要研究外界自然环境及胎儿发育所处的子宫内环境对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糖是胎儿大脑唯一可以利用的能源。()
尽量骑自行车去八公里以外的地方上班,而不是坐汽车,是公民低碳生活的方式。()我国传统的说那是结构为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食品多不作精细加工。()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骇人听闻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烟雾排放造成的。()地球上某一物种的灭绝或某一敏感成分的变化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紫外线辐射增加会提高农作物产量。()
近些年的气候反常,极端天气增多和二氧化碳释放没有关系。()
有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通过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国的生态农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指的就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
现已公认智力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控制的多基因性状。多数人的研究认为智力的遗传度为0.70。()
在生物技术的五大工程中,发酵工程历史悠久,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它技术的发展。()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原则上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无指征乱用会助长不良反应发生率。()
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宿主特异性蛋白质。()
电离辐射,宇宙射线,紫外线等是物理致癌因子。()
三、选择题
美国的生态农业主要通过()来控制作物病虫害
A、化学农药B、生物农药C、轮作和保护天敌D、转基因品种
我国膳食结构中脂肪的适宜热比一般为()。
A 75%~90%B 40%~55%C 50%~70%D 20%~30%
风能是指()的动能。
A、地球B、空气C、太阳辐射D、海潮
氢气热值高,燃烧产物是(),完全无污染。
空气B、有机化合物C、水、D、微生物
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臭氧D 氟里昂类物质
关于人类的起源正确的说法是()。
A.神学的创造论B.佛学的下凡论C.外星人复制论D.生物进化论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的抗生素。()
A.万古霉素B.氯霉素C.利福平D.磺胺类
()标准是国家食品卫生质量强制性标准,保证人们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
A、无公害食品B、绿色食品C、有机食品D、生态食品
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臭氧D 氟里昂类物质
“转基因动物”是指()
A.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B.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的动物
C.本身具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A、原子核能B、风能C、太阳能D、天然气E、地热能
金星表面温度大约。
A.60℃B.100℃C.460℃D.26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B.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存在D.遗传病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以下对碳纳米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导电率是铜的1万倍B 强度是钢的100倍而重量只有钢的七分之一
C 熔点是已知材料中最高的D 像金刚石那样硬,没有柔韧性
下列哪项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A.白化病B.先天性聋哑
C.苯丙酮尿症 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是()。
A曼谷峰会B开罗峰会C北京峰会D哥本哈根峰会 美国的生态农业主要通过()来控制作物病虫害
A、化学农药B、生物农药C、轮作和保护天敌D、转基因品种
我国膳食结构中脂肪的适宜热比一般为()。
A 75%~90%B 40%~55%C 50%~70%D 20%~30%
风能是指()的动能。
A、地球B、空气C、太阳辐射D、海潮
氢气热值高,燃烧产物是(),完全无污染。
A、空气B、有机化合物C、水、D、微生物
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臭氧D 氟里昂类物质
关于人类的起源正确的说法是()。
A.神学的创造论 B.佛学的下凡论C.外星人复制论D.生物进化论
基因工程的实质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产生新的蛋白质D.产生新的基因
骨质疏松是由于体内缺乏哪种矿物质?
A铁B钙C碘D 钾
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的抗生素。()
A.磷霉素 B.红霉素 C.异烟肼 D.多粘菌素
()被称为人类的第二面包。
A、土豆 B、小麦C、水稻D、玉米
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哪种元素?
A铁B钙C碘D 钾
以下不属于工业“三废”的是()
A废垃圾B 废水C 废渣D 废气
以下不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 涤纶B光导纤维C 芳纶D 合成橡胶
以下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陶瓷材料B 锗材料C 硅材料D 生物化学水泥
下列对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协调、合理种养B、资源高效开发、无需人类管理
C、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内部良性循环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人类社会已进入以()为特点的第三次污染时期。
A、空气环境 B、室内空气污染C、光污染D、噪音污染
根据生物技术操作的对象及操作技术的不同,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项技术(工程)
A.三B.四C.五D.六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下列()不是它所具有高新技术的特征。
A.高效益B.高智力C.高投入D.高效率
对电子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随意折叠弯曲B画面分辨率较低
C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器D 显示效果与视觉效果同普通书写纸几乎完全相同 以下对纳米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典型的微观系统B 具有表面效应
C 具有量子尺寸效应D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以下对新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表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B 品种式样变化多
C合成、制造与许多极端条件技术相关D更新换代慢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
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B 人与自然已经和谐
C 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D 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为()次。
A.16~20B.35~44C.25~30D.20~30
夏季肺部感染加重,()导致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APM2.5B全球变暖C汽车尾气D含有二氧化氮的热气团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
A.细胞融合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人工诱变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有关。
A、环境 B、食品C、运动D、遗传
常见的影响和损害健康的不良行为()。
A、适量运动 B、吸烟C、喝酒D、适宜饮食
影响叶酸的代谢的抗生素。()
A林可霉素B.磺胺类 C.利福平D.喹诺酮类
恒星依进行分类
A.光谱B.光度C.光谱+光度D.大小
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急性传染病暴发是由于()而引起的。
A 全球气候变化B 致病病毒的变异C 蚊子大量繁殖D 全球变暖 隐形战机主要利用那种类型的材料来实现隐身功能()
A 纳米材料B新型金属材料C高分子合成材料D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以下不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A、鸡粪做饲料B、沼渣做肥料
C、秸秆做饲料D、秸秆就地燃烧
能够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有害物质是()。
A二氧化碳B 甲烷C 氟利昂D 二氧化硫
狭义的“生物安全”一般包括外来生物入侵、()、生物武器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A、动物毒素 B、化学因素C、植物毒素D、转基因植物
某大学女学生身高1.60米,体重58kg,你根据体重指数计算判断该女生()。
A.体重过轻B.体重适中C.超重D.肥胖
四、简答题
1、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哪些危机?
2、室内污染源主要有几种?(答出其中5种即可)
3、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
5、人体有哪些系统组成?
6、简述采矿的生态影响。
7、简述大爆炸宇宙论。
8、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9、5P-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10、我国居民的膳食指南是什么?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类型
1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13太阳系的天体有哪些?
14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5简述狂犬疫苗的注射
16列出5种对我国造成生物入侵的生物。
17、绿色食品有哪两个等级?这两个等级之间有什么区别?
18、为什么说家养动物的人工驯化是自然选择的有力佐证?
2.公共政策导论习题集 篇二
一、现状及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大部分高校将《艺术导论》作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课程设置和建设, 但实际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总体看来, 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 教学内容缺乏独立设计:或简单等同于艺术概论等专业课程, 一味强调艺术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课程内容全面, 有理论深度, 但不易理解, 无法激发学习兴趣;或直接将散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拼凑组合, 条理性差, 不便于学生艺术观念的建立和对艺术体系的认知。其二, 教学方式不适宜, 存在两个极端的现象:一部分重视理论教学的老师为全面讲授艺术理论, 仍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讲授方式, 教学过程较枯燥, 实际效果差;另一种象恰恰相反, 教师为迎合学生兴趣, 提高出勤率, 课堂上以播放各类视频及影片为主, 简要点评为辅,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热烈。但由于讲授素材选择较随意, 缺乏系统组织, 学生的学习散漫无目的, 教学目标也迷失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中。
回归课程本身, 《艺术导论》是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唯一一门涵盖各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基础性艺术限选课程, 面向普通高校全体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这一点从本质上决定了《艺术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定及后续教学设计。首先, 从教学对象分析, 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好、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 但艺术素养普遍偏低, 存在艺术知识匮乏、艺术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其次, 作为公共限选课程, 其学分数较少, 多设置为2学分 (32-40课时) ;此外, 由于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时间短, 受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专门的教材很少, 许多老师都选择艺术专业必修课教材《艺术概论》作为参考, 但事实上并不适用。因为这两门课程教学目标、对象均不同, 课时量、侧重点也不同, 如此“将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要想改变当前教学状况, 应从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着手, 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改革。
二、《艺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方式探讨
1. 优化内容, 拓展资源
针对宽泛庞杂的艺术理论和紧缩的课时, 《艺术导论》课程内容应进行充分优化整合。考虑到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及课时的局限, 课堂内容应从求全转向求精, 从侧重艺术理论转向侧重艺术感受力培养。所以课堂内容的构建也应以此为出发点, 选择恰当的内容、合理组织, 并确定主次关系。在艺术基础理论部分, 可选择艺术门类作为重点和中心, 围绕不同艺术门类, 对比介绍各类艺术的表现语言及其发展脉络。根据课程时间及专业背景, 教师可选择两至三种艺术类型进行重点讲解, 其余则作概要介绍。同时, 讲解艺术基础理论可与艺术欣赏相结合, 配合选取典型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 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不同艺术的审美特征。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 紧密结合, 逐步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开拓视野。这个阶段应尽量选择受普遍认可的、经典优秀作品, 避免那些存在争议的作品。因为对于初识艺术的学生而言, 经典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其建立和培养积极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修养, 也有助于其对当今良莠不齐的各类艺术有更理性的解读。
同时, 为保证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课程小组可尝试建立课程扩充性网络平台。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置于此, 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 吸引和满足学生延展学习的需要。学习平台可设网络课堂、专题系列讲座、艺术资源库、交流讨论区、艺术实践区、艺术资讯等版块, 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持续学习交流的平台, 提高学生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和质量, 也促进高校《艺术导论》课程的健康全面发展。
2. 导之以趣, 启之以思
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 《艺术导论》侧重于“导”, 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艺术、认知艺术、创造艺术。那如何引导?就涉及到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它可以促进个体进一步产生学习的需要。然而大部分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缺乏艺术基础, 部分学生甚至对艺术毫无兴趣, 仅是为凑齐学分。这种情况下, 《艺术导论》课程的首要任务便应该是引导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 并逐渐“喜欢艺术”。在讲授理论知识时, 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过渡, 吸引学生注意和接受信息, 如讲到艺术表现中具象与抽象的概念时, 可以蒙德里安不同阶段的作品为例, 让学生在艺术家孜孜探寻艺术本质的过程中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此外,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也是《艺术导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面对问题, 教师可以疑启思, 并相机引导,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如艺术品鉴环节, 教师可以改变直接将“规范式”解读直接叙述给学生的方式, 转而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信息, 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解读。较之全盘授予的方式,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可以更强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其艺术观念的建立。同时, 对于课堂无法容纳的内容或者暂存争议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拓展, 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持续学习。
3. 从旁观式转向体验式
传统《艺术导论》课堂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做、学生看, 老师动、学生静, 学生总是处于一种旁观者的位置, 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和信息。然而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活动, 需要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行为的参与才能全面感受其魅力。这种参与便是一种体验。《艺术导论》教学中, 将学生从旁观者引导为体验者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 应给学生提供各种艺术体验的机会。课堂上, 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的围绕艺术理论平铺讲解的方式, 转而采用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引导, 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 教师艺术化的讲解, 引导学生与艺术作品进行思维和情感交流, 深刻体验优秀艺术作品, 让学生主观参与到艺术概念的构建过程中。这样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可以更深刻, 逐步超越晦涩的概念和理论层面, 趋近艺术的本质。同时, 除了课堂的间接体验外, 教师应适时安排课外实践, 让学生与艺术作品进行亲密接触, 获得更直接的行为体验, 如讲授建筑艺术时, 可带领学生至相应的建筑空间, 直接体验其空间形式和文化内涵。行为体验还体现在艺术创作环节, 对于不具备艺术技巧的非专业学生而言, 要想单纯通过《艺术导论》课程就掌握某项艺术技能是不现实的, 但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方式, 如课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创作技法, 如绘画的配色、摄影的构图等, 并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体验内容也可设在课后, 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展开, 既巩固和实践了理论知识, 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驱动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结语
《艺术导论》课程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是全新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 学生应培养期对艺术的兴趣, 掌握一定量的艺术知识, 具备一定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感受力, 形成积极的艺术观念, 可以运用艺术学的观点分析艺术现象, 可以对一般艺术作品进行赏鉴。要达到此目标, 教师应从学生的客观特点出发, 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使课程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系统性, 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同时, 在课堂教学之外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拓展、持续学习的需求。其次调整教学方式, 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探究欲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导之以趣, 启之以思,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让学生从艺术的旁观者转变为体验者和参与者, 使《艺术导论》课程成为真正有效的、“艺术”的课程。
摘要: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不适宜等问题, 探讨了课程改革方式。结合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及《艺术导论》课程自身特性,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 具体从“优化内容、拓展资源”“导之以趣, 启之以思”“从旁观式转向体验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程,艺术导论,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元浦, 王军, 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单中元.现代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微观经济学习题-导论(一) 篇三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经济学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厂商与家庭在市场上如何扮演产品生产者(提供者)、消费者和生产要素供给者等行为;这些供需行为如何决定个别物品、劳务的价格、数量,以及这些市场的机制与政府如何影响资源的配置。由于微观经济学分析的焦点是“相对价格”的决定于影响,因此又称为“价格理论”。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其主题是整个经济社会的综合行为,所讨论的是一些总量与平均量变数的决定与变动。在这些总量与平均量变量中,最主要的有国民收入、就业量、失业率、平均工资、物价水平、外汇收支与经济增长率等,故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收入理论”。
4、机会成本:由于资源数量是有限的、稀缺的,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我们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产量(即次优的产量),就是生产当前物品的机会成本。
5、实证分析:经济学中两种分析方法之一,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含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6、规范分析:经济学中两种分析方法之一,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做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著特征在于,在规范分析中往往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得出对与错、是与否的结论。
7、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要的条件,但是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8、动态分析:是分析均衡随条件的改变而进行调整的过程和路径。
二、单项选择
1、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下属物品和服务哪些不具有稀缺的特性()。
A.空气
B.矿泉水
C.食物
D.安全保卫
3、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4、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问题
5、下列说法()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给予说明。
A.杀鸡焉用牛刀 B.物以稀为贵 C.买卖不成仁义在 D.薄利多销 E.以人为本
6、边际报酬递减意味着()。
A.投入越多,产出越多 B.投入越少,产出越少
C.最后投入的一个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总产出增加有递减趋势
D.如果你想得到一个特定的产出规模,你一定能找到一个特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以实现确定的产出规模
7、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觉得主要由()做出。
A.政府
B.生产者
C.消费者和政府
D.家庭和政府 E.生产者和消费者
8、下列()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畴的。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机关及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研究
9、经济增长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 C.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滑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不能说明经济增长问题
10、当你走到大学校园时,这意味着你做出一种选择,下列费用()不能看做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A.因为你上大学而损失的打工所得
B.因为必须听课而损失的休息时间
C.住宿费和餐费
D.你必须缴纳的学费
11、经济学研究的四大问题可以归纳为()。
A.什么、为谁、何时、为什么 B.为谁、何时、什么、哪里 C.如何、什么、何时、哪里
D.什么、如何、为谁、谁做决策
12、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为()生产。
A.政府
B.消费者
C.想买但是买不起的人 D.买得起,但是不想买的人
E.想买并且买得起的人
13、由市场配置资源以为着()。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4、下列()符合经济学中有关经纪人的假设
A.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B.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C.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D.如果可能,我会买下全世界的黄金
15、实证经济学不意味着()。
A.它能回答什么问题 B.它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C.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数学和统计学是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
16、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区别在于()。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17、下列()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能赚不少钱
18、下面有关政府决策的说法,()是正确的。
A.政府觉得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才存在 B.政府决策是对企业决策的替代 C.政府决策是对失灵市场机制的修补
D.政府决策不会像市场机制那样存在失灵的领域
19、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20、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经济学家不仅注意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更注意研究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各种情况下,()体现为因果关系。A.利率水平提高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 B.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交通受阻,造成最近城市市场上新鲜蔬菜的价格上涨了0.2 元钱
C.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城市下岗职工的人数减少了
D.美国军队进入海湾地区,构成对海湾石油运输和石油生产的潜在威胁,中国国内生产者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使用量
选择题答案
4.公共政策导论习题集 篇四
一、单项选择
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
A
。A.孟母三迁 B.断织劝学 C.杀猪取信 D.孟子去妻 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A.宋国
B.魏国
C.滕国
D.齐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__ B_。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C。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章太炎
二、多项选择
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
BCD。A.《公冶长》
B.《公孙丑》
C.《告子》
D.《尽心》 E.《为政》 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
B.陈寅恪
C.鲁迅
D.季羡林
E.冯友兰 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
B.始作俑者
C.出类拔萃
D.率兽食人 E.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默写(名句填充):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认为,那些在政坛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并不是大丈夫。大丈夫之“大”,不是指外在形貌,也不是指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甚至也不是指学问高、能力强,而是体现在做人的修养、理想抱负、人格操守。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要坚守做人的准则,立身行事,能伸能曲,能上能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这便是伟大的大丈夫精神!大丈夫的精神核心是“大公无私”,认识到正义在己,从而坚贞不渝,不因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不为外力的阻碍而放弃,甚至可以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 所谓“浩然之气”,它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的“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长虹。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服从真理,刚直不阿,坚忍不拔。
3、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应该珍视的。但是,如果生命与正义不可两全,二者必须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就不能苟且偷生,而只能舍生取义。因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的最高人生准则。
五、论述:
1、简要论述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孔子首创仁学,孟子继承并发展成为仁政学说,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具体表现在: 在政治上,仁政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反对兼并战争。孟子认为,王道是重视道德教化非强权的政治观,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依靠仁德的感召力使天下来服,使百姓心悦诚服。霸道是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观,霸道就是“以力服人”,依靠武力、刑罚压服百姓,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因而就会失去民心。孟子认为,兼并战争是造成人民困苦和各种祸乱的根源,因此必须制止兼并战争。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但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对于商汤、文武领导的推翻暴虐王朝的正义战争,孟子是支持和赞扬的。
在经济上,仁政主张减轻赋税和制民之产。孟子反对统治者对人民巧取豪夺,认为取之于民应有一个限度。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主张关卡与市场只稽查不征税,开放水域、山林,以利人民。什么是制民之产呢?就是国家分配给每家农户百亩之田,五亩之宅,让他们吃穿自给自足,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育妻儿。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人民有了土地,有了固定的产业,才会安居乐业,才不会去触犯刑律。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没有“恒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轻则违法,重则造反。
在思想文化方面,仁政主张兴办学校,加强教育。兴办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引导人民向善,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道德情操高尚,和谐安定的社会,这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社会。
2、简要论述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答:孟子认为,人向善的本性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客观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只是人们不曾领悟罢了。《孟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人人具有先天的“四心”,人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孟子举例说,当人们突然发现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会产生一种惊骇怜惜的心理而想去救他。这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他要同这个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为了在邻居和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这个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而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善心”,亦即“不忍人之心”。当人们看到小孩将要落水的瞬间,这种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促使他赶快去救人。如果没有这种不忍之心,就不是人。孟子认为,在人性问题上,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当然,先天的“四心”是成为尧舜的必要条件,能不能成为尧舜还要看后天人们对“四心”的扩充和发扬,包括人们主观的努力、道德的教化、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人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孟子的论题;孟子论述的是人的道德属性,而道德属性是社会的产物。当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四端”,其内容是两千年前的封建道德原则。
孟子是中国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哲人。当然,在我们今天来看,所谓人性,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第三章期末命题及其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
(1)陆贾(2)司马迁(3)董仲舒(4)司马相如(标准答案:董仲舒)
2、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
(1)汉高祖(2)汉文帝(3)汉景帝(4)汉武帝(标准答案:汉武帝)
3、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1)孔子(2)孟子(3)墨子(4)老子(标准答案:孔子)
4、朱熹是的集大成者。
(1)文学(2)史学(3)哲学(4)理学(标准答案:理学)
5、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四书》是指:(1)《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标准答案)(2)《诗经》、《礼记》、《春秋》、《大学》(3)《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老子》、《庄子》、《墨子》、《孙子》
二、多项选择
1、董仲舒先后担任过两个国王的相,一个贵盛,一个骄横,但他们都很尊敬董仲舒。他们是:
(1)吴王(2)赵王(3)齐王(4)江都王(5)胶西王(标准答案:江都王、胶西王)
2、以下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涵的正确表述是:(1)对其他学派及其学说并未禁止(2)但在官学里只尊崇儒家学说
(3)只有研究、传播儒家学说的人才会在政治上得到重用
(4)既有对先秦儒家学说的继承、弘扬,也兼容杂糅了其他学派(如法家、名家、阴阳家等)的合理成分。
(5)是为了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不利于汉朝的长治久安。(标准答案:前四条)
3、在我们的教材上,专门提到了朱熹对南宋的两个名人的重大影响。这两个名人是:(1)文天祥(2)辛弃疾(3)程颐(4)苏轼(4)(胡宏)(标准答案:文天祥、辛弃疾)
4、以下名言,哪些是朱熹表达的:
(1)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而不知恤民。(2)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3)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4)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标准答案:前四条)
四、简答题:
1、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此处的“罢黜”和“独尊”,不是指禁止其他学派的存在,而是在官学中只以儒家为尊。(40%)此处的“儒术”,已经是根据汉帝国长治久安的需要,兼容了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合理成分的新儒学(40%)这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政治文明一次成功的转型(20%)。
2、董仲舒学说和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以革除“秦敝”,重振王道,追求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40%)
第二、在阐述其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时,充分尊重孔子思想的原意,并从历史(纵向)和现实(横向)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揭示汉朝健康发展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40%)
第三、其学术、思想在理论和运用两个层面都深刻而系统。但理想主义气息过重,所以使他曲高和寡。(20%)
3、朱熹是如何论述“民富”与“君富”的关系的。(1)“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孔子弟子)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民富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60%)(2)“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批判鞭挞那些为了满足君主私欲而恣意搜刮百姓的官员。(40%)
五、论述题:
1、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普遍具有民本主义情怀,请论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1)宋朝官无世守,民无常贱的社会格局。(25%)(2)顶尖士大夫“得君行道”、“致君泽民”的需要。(25%)
(3)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朱熹生活的南宋时期统治阶级除了少数特别有良知、抱负的士大夫之外,从总体上来看恰恰特别蔑视底层人民的利益和疾苦。在以天下兴衰为己任的朱熹看来,这是宋朝的心腹之患。(25%)(4)朱熹本人的出身和经历的影响(25%)
2、民本主义思想在朱熹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思想中有何鲜明体现
1、朱熹的“天理”所欲去的“人欲”首先是针对以皇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阶级而不是广大民众的。
2、朱熹为官始终注重民生疾苦,注重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司法活动的公正合理。
3、朱熹最痛恨和一有可能便予以制裁、约束、引导的都是那些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观念上对普通民众巧取豪夺、滥施淫威的社会阶层(贪官污吏和豪强、奸商)。
4、朱熹的教育活动全面体现孔子的“有教无类”原则。
5、朱熹的教育思想中的富人教育观十分珍贵。这是实现他的民本主义愿望的一种内在要求
6、宋朝皇帝普遍滥用大赦,朱熹对此表示反对。但其出发点主要是体恤贫弱民众的疾苦。
7、朱熹为官的风格是“亲民”和“爱民”。当然民众也敬爱他。(评分标准:前三条各占15%,后四条各占14%)《国学经典导论》课程期末试题(第四章)
一、单选题
1、《道德经》一书总共有()。
A.80章
B.81章
C.82章
D.83章
2、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的是()。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3、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为主。A.内篇
B.外篇
C.上篇
D.下篇
4、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5、《道德经》一书,是一部()体系。
A.自由主义
B.存在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6、美洲《纽约时报》曾将()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7、鲁迅曾说:“不读()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8、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
A.有为而治
B.无为而治
C.有为有治
D.无为无治
9、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因此强调()。A.以柔克刚
B.以刚克柔
C.阴阳调和
D.阴阳对立
10、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11、《庄子》一书的首篇文章是()。
A.齐物论
B.逍遥游
C.秋水
D.人间世
12、《庄子·至乐》篇里,记载的“鼓盆而歌”,所反映的是庄子的()。A.道德观
B.价值观
C.生死观
D祸福观
二、多选题
1、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作“三玄”的著作是()。
A.《论语》
B.《道德经》
C.《周易》
D.《庄子》
E.《孟子》
2、道家核心学说就是“道”,“道”的含义主要有()。
A.构成世界的本体
B.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C.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 D.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E.揭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3、下列成语中,哪些属于《道德经》中的成语()。A.紫气东来
B.天网恢恢
C.上善若水 D.上德若谷
E.和光同尘
4、下列成语中,哪些属于《庄子》中的成语()。A.望洋兴叹
B.坎井之蛙
C.庖丁解牛 D.薪尽火传
E.庄周梦蝶
5、老子“无为”思想被用于企业管理的模式主要有()。A.“天道自然”
B.“事无巨细”
C.“上善若水” D.“有为而治”
E.“无为而无不为”
6、庄子提出修养心性的方法有()。
A.安时
B.处顺
C.坐忘
D.心斋
E.异化
7、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的是()。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E.《易经》
8、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内核的主要包括()。A.道家思想
B.犹太思想
C.儒家思想 D.基督思想
E.佛家思想
9、老子提出治理天下的四大中心价值是()。
A.“无为”
B.“好静”
C.“尚贤”
D.“无事”
E.“无欲”
10、老子在《道德经》第29章中,主张圣人要“()”。A.尚俭
B.知止
C.去甚
D.去奢
E.去泰
11、请指出下列哪些是老子的名言()。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D.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E.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请指出下列哪些是庄子的名言()。A.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D.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E.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三、默写题(不得抄袭与本次试卷中相同的名人名言)
四、简答题
1、老子在《道德经》第22章中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请你加以简要的解读?
2、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中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老子在《道德经》第8章中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迪?
4、老子在《道德经》第19章中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句话对你为人处事有什么启发?
5、老子在《道德经》第58章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简述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思想。
6、庄子认为,做人当“外化而内不化”,即内直外曲,这对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什么思考?
7、老子在《道德经》第49章中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你如何理解理解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
9、庄子在《至乐》篇里所说的“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你是如何理解的?
10、庄子认为,做人要“与时俱化”、“与物俱化”,请简要说明其中的内涵。
五、论述题
1、试论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现代管理意义?
2、庄子在《人间世》中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试论“有用”和“无用”的辩证关系。
3、试论道家的“无为”观
六、学习《国学经典导论》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导论》课程期末试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一、单选题
1、B
2、C
3、A
4、C
5、D
6、C
7、C
8、B
9、A
10、D
11、B
12、C
二、多选题
1、BCD
2、ABCD
3、ABCDE
4、ABCDE
5、ACE
6、CD
7、ACE
8、ACE
9、ABDE
10、CDE
11、ABCD
12、BCDE
三、默写题(不得抄袭与本次试卷中相同的名人名言)
四、简答题
1、答:老子告诫人们,委屈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陈旧反而能更新;少取反而有收获,贪多反而会迷惑。其实这是老子希望人们牢记:“物壮则老”、“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生活中应当采取一种低姿态,切莫强势以对,“强两者不得其死”。
2、答:老子这段话,是典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中国人最崇尚的人生哲学,即事物或因外部条件有所不足反而促其发展良好,事物或因外部条件很好反而成为其发展的束缚。比如两棵树,一棵缺乏人照理,饱经风霜雨雪,反而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棵被人细心呵护,百般照料,反而变得娇弱,经受不起风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此,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3、答:老子赞赏“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指出水具有滋润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的品格。他认为人类要效法“水”的品德,做到如水般的胸怀,宽广无边、清湛悠然;学习流水的心态,择谷而据、谦虚卑下、不与人争;为人重信,如潮汐一般,起落守时。当然,像水以一样甘居“柔弱”,并不是要人们虚弱、脆弱、懦弱,而是要柔韧,因为“柔韧”内含一种不断积蓄发展壮大的力量,势必将来会战胜强大。
4、答:为人要行为单纯,内心淳朴;做事要减少私心,降低欲望。在老子看来,人不能过于思想复杂、心计太深,而贪欲太多会带来无穷的痛苦合悲伤,如果能减少欲望,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而且贪欲过多,不仅会导致痛苦,而且会导致罪恶。正所谓“有求必苦,无欲则刚。”
5、答:在老子看来,福祸相因,福中潜伏着祸的种子,祸中常有福的因素,福祸是相依相生的。人生中,总会有低潮与高潮。在失落困顿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当下的艰难,被眼前的困境所威吓,而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那样就必定能摆脱困境;在春风得意时,也不能被一时的鲜花、掌声、赞美冲昏了头脑,而应该放下光环,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那些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的名誉、地位,一边再接再厉,获得更大的成就。
6、答:庄子主张的“外化而内不化”,实际上强调,外化只是手段,内化则是目的。所谓“外化”就是为人处事要圆润,做到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微笑示人、真诚动人;“内不化”就是要坚守原则,保持人格的独立,不媚俗附贵,不趋炎附势,以不偏不倚的态度保持内心的纯正。
7、答:对于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我们都要平等的对待他们。尤其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们更不要鄙视他、抛弃他,而要诱导他、劝助他改邪归正,以促进人人向善,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8、答:人们顺从了自然大道,就会无灾无害,甚至会永恒不朽;违背了自然大道,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走向自已意愿的反面。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地去改变它反而只能带来恶果,要遵循自然,反对人为束缚。
9、答:做人要学会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荣辱不惊;欲望过多、追求过度,必然导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10、答:就是要求人们随时空的变化、事物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切莫固步自封、保守僵化,或逆潮流而动,不按规律办事。
五、论述题
1、答:老子认为最高明的统治者“治大国若烹小鲜。”他希望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务必像煎一条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地翻动它。老子提倡“以正治国”,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阶级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则是治理天下的四大中心价值。
其现代意义表现在:我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在各级组织建设中,作为各级领导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种“道”的德性,置于自己的心灵深处,排除杂念邪恶、功名利禄,不经常折腾、滋事扰民,不搞窝里斗,尔虞我诈。
2、答:庄子在《齐物论》中强调,万物平等。庄子认为,人本身也是大自然一物,天赋物权,一律平等。既然如此,人类对他物就不能按照对自己“有用”、“无用”的标准去随意支配,肆意砍伐。世界上没有无用的物,只是人类没有发现它的价值所在而已,或物本身的价值有待挖掘而待将来之大用。
其实真正的智者,既要自觉地尊重万物,不强求于物的当下之用;也要善于发现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为用,相互大用,从而努力促进物物互利,和谐发展,在自身得到大发展的同时,尽量为他物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利惠。庄子很崇尚“神人”,认为“神人”向樗树取法以无用求大用,即包括两方面:独善和兼济。当自身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时就要善于隐和蛰伏,做到韬光养晦,尽量避害,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不显而无害,无害而能够长生和持久发展;当自己的大才、奇才有了用武之机,则拯世救民,万难不辞,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终究以过去“无用”之积累成就今日之“大用”。
3、答:与儒家主张“有为”不同,道家主张“无为”,有为是入世,无为是出世,两者观点虽然相反,但二者本质一样,都是主张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无为”虽为老子提出,但也并非道家一家思想,佛法中“空”的说法与“无为”的观点差不多,只是“无为”更为形象化。
无为,其实不是单纯的什么都不做,道家事实上是在强调自然的作用,就是说,你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人为跨越自然的过程,或者不要刻意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去强制改变,也就是说“不恣意妄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实意思就是说,当你发现事情可以做,你就顺应规律去作,如果遇到阻力做不了,你就自然地放下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有道则显,无道则隐。”实际上这是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因此,无为仍然是有为的。老子的“无为”,其实是为了无不为,表面什么都不做,背地里把什么都做了。庄子的“无为”,其实是通过无为来消解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的对抗关系。老庄主张的“无为”观,实际上是希望人们在无为时,静下心情,耐住寂寞,埋头练功,认清形势,洞悉真相,摸清规律,把握真理。一旦有道时,不逆潮流而动,顺水行舟,向火取暖,则无为而无不为,无往而不胜。正所谓韬光养晦容易成就伟业,锋芒毕露容易扼杀摇篮;今日之无为往往铸就日后的无不为。
“无为”的价值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当你能够用一种欣赏的,而非得失的眼光看整个世界,你就会懂得放手的妙处,你不去希冀得到什么东西,你就这么顺应自然的生活,体验每一段人生经历,不去处心积虑的要获得什么,这时候你会发现,反而你生活中具备了所有你需要的美好东西,你会觉得生活非常快乐,充实,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第七章期末命题及其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巴蜀文化首次辉煌于()。B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2、汉武帝时蜀郡太守()创办了“石室精舍”,这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C A.李冰
B.班固
C.文翁
D.司马相如
3、“汉赋四大家”中,不是蜀人的是()。D A.王褒
B.杨雄
C.司马相如
D.枚乘
4、严君平的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B A.《易经》
B.《老子指归》
C.《潜书》
D.《鹤山集》
二、多项选择题
1、宋代,蜀学是中国三大学术主流之一,其中代表人物有()ABCDE A.苏洵
B.苏轼
C.苏辙
D.张栻
E.魏了翁
2、下列是蜀籍作家的有()。ABCD A.陈子昂
B.司马相如
C.杨慎
D.郭沫若
E.陶渊明
三、简答题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域文化?
答案: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内部逐渐成长起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关东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海派文化、京派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等成员。(2个20%,5个50%,8个80%,全对100%)
2、巴蜀神话与远古传说中主要蕴含了哪些哲学、史学内容? 答案:A、对生命永恒的想象和具体实现办法的设计;(40%)B、对创造美好生活的记录;(30%)
C、大蛇崇拜(蚩、禹、蚕、蜀、巴等,都与蛇形长“虫”有关)。(30%)
四、论述题
试述汉代巴蜀文化的辉煌成就? 巴蜀文化的首次辉煌于汉代(10%)1.大汉声威与巴蜀。(50%)(1)汉代时代精神的文化言说代表。(2)巴蜀物质文化的发展盛况。
(3)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产床与摇篮。(4)道家哲学的中继与整理。(5)“西道圣人”扬雄。
2.蜀籍作家的辉煌崛起和对中国文化美学新开拓。(20%)(1)司马相如的成就(2)扬雄(3)王褒 3.魏晋时期文学状况(5%)4.史学在蜀。(10%)
5.国家视野下的巴蜀。(5%)《现代新儒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宗师是()A、梁漱溟、马一浮 B、张君劢、熊十力 C、冯友兰、贺麟 D、梁漱溟、熊十力
2、现代儒学三圣是指()A、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 B、马一浮、冯友兰、贺麟 C、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 D、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
二、多项选择题
1、被成为当代新儒家的有()A、熊十力、梁漱溟
B、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 C、蒋庆、康晓光 D、刘述先、蔡仁厚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新儒学?
2、现代新儒学思潮大致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3、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六个时期?
4、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5、“复兴儒学”的含义是什么?
6、什么是“儒家资本主义”?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
2、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分析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趋势。《现代新儒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二、多项选择题
1、BD
三、简答题
1、现代新儒学,是指五四以来,在强烈的民族危机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之慧命自任的知识分子,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位和主导地位,在现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之下对传统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它主要是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政治的内容。
2、一种是狭义新儒家,以接续孔孟道统,复兴儒学为已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梁漱溟、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等人;
另一种是广义新儒家,以冯友兰、贺麟、钱穆为代表;甚至一些不公然承认自己是新儒家,但其思想信仰已大部分认同儒家学说,力图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融合西方哲学,谋求中国社会和哲学文化现代化的,也可宽泛地归入其中。
再一种则是儒家解释学者,他们已放弃道统观念,从不同的视角诠释儒学的现代学术价值。
3、儒学大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6个时期: 先秦为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两汉为儒学经学化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为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 宋明为儒学理学化的时期; 清代为儒学的综汇期。
五四以后为儒学的重构时期,亦即现代转型时期。
4、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是:
1920—1949: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1950—1979: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1980—2004: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2004—至今: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
5、所谓“复兴儒学”,是指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因而通过弘扬、复兴儒学,不仅可以解救中国,甚至可以解救世界。“复兴儒学”的主张奠定了现代新儒学的总基调和总方向。
6、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针对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地区的总称和概括。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要点:
(1)现代新儒学的思想理论颇为丰富,就其根本观念而言,不外乎“儒学复兴”、“返本开新”、“儒家资本主义”、“民族复兴”四个命题。从这个四个命题,大体可以返映出儒学四代人的思想轨迹和新儒学的基本内容。
(2)复兴儒学,可以算作现代新儒家的共同理想。所谓“复兴儒学”,其宗旨就是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因而通过弘扬、复兴儒学,不仅可以解救中国,甚至可以解救世界。“复兴儒学”的主张奠定了现代新儒学的总基调和总方向。(3)“返本开新”是指返传统儒家之本,开民主、科学之新。“返本开新”的命题主要是由现代新儒家第二代提出并加以着力阐发的。(4)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针对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地区的总称和概括。
(5)儒学内通心性,外透天道,旁彻物情,合内外,一天人,是天人性命一贯之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培养基,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也不一个西化的过程,我们必须特别突出现代性中的传统,从民族自身资源中开发出自己的现代性的问题。近年呈现的儒学复兴势头,绝非眼下的偶然性事件,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事情。这是当今中国的“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当然,民族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在当今时代,我们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需要从传统儒学中吸收精神营养,还特别要有现代新儒家与时俱进的创造转化传统的能力。
我们研究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发展,正是为了捕捉他们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意识,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形成超越现代新儒家的新结论。
5.公共政策导论 篇五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
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和。
向做出基本判断。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社会问题: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和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往往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政策问题:指引起政府真正重视,进
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定型效应: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政策法律化: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府议程: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取一定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一种政策议程。公共秩序:指未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从众效应: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公共政策的过程: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策方案的执行,执行效果的评估,政策调整与改变,政策的终结考察决策主体的合法性应包括哪些方面: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组织经费,运行规则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的,而非革命性的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对公共政策构成有较大影响的相关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 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变迁的影响, 国际环境的影响政策执行的特征: 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执行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限性。从狭义的角度,阐述政策的合法性:1.合法的决策主体(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组织经费,运行规则)2.合法的政策程序(程序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是规范决策组织行为的有效途径)3.合法的政策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主要是指政策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在内容上不发生抵触。不仅要符合有关的法律原则,而且要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了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在决策过程中把备选方案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照,而且需要充分发挥法律性政策机构的审查作用)政策法律化:政策法律化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
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1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制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社会问题的: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
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如何理解: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试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2)组织方面的障碍;当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的生存时,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会骤然增大。(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面临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对势力会很自然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种利益集团的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4)法律方面的障碍;一项政策的废止,一个组织的撤销也必须经过一套法定的程序。(5)资源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沉降成本;二是终结行为本身的消耗。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做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论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1)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3)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情愿、示威、罢工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的简述政策合法性的含义:广义的角度: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狭义的角度:(1)合法的决策主体;(2)合法的政策程序;(3)合法的政策内容;(4)政策法律化哪些沟通障碍影响政策的执行:(1)语言方面的障碍(2)知识经验差距过大(3)组织结构不合理(4)曲解造成的障碍(5)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6)心理因素的障碍(知觉的选择性,个性冲突,情绪影响,否定逆言的心理)影响目标群体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因素有哪些:(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
(7)环境条件的变化简述大众传媒在推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原因:首先,它能把少数人发现的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条件。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决策系统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第三,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从而扩大了政策问题的来源。第四,它能发挥政策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简述渐进模型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传统理性模型在政策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障碍:(1)决策目标不是单
【公共政策导论习题集】推荐阅读:
公共政策复习修改08-15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08-23
第3讲公共政策系统07-06
幼儿教育与公共政策07-30
公共政策a卷答案09-02
公共政策概论网考答案08-29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08-15
公共政策题库(公务员、军转考试)11-06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以及经验借鉴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