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的预算(共8篇)
1.流动资金的预算 篇一
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发文单位: 国务院
文号:国发(1996)29号
颁布日期: 1996-7-6
实施日期: 1996-7-6
点击次数: 2136
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预算外资金增长较快,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厂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有的地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擅自将财政预算资金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转为预算外资金,有些部门和单位擅自设立基金或收费项目,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预算外资金不断膨胀。同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脱离财政管理和各级人大监督,乱支滥用观象十分严重。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分散和政府公共分配牲序混乱,而且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观象的发生。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观就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作出如下决定: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禁止将预算资金转移到预算外
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完善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都不得隐瞒财政收入,将财政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控制规模、阻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的原则,加强财政周转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将财政拨款转为有偿使用,更不得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财政部门尤其不能设置“小金库”。
二、将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对行
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J卯3)Jg号)精神,将财政部已经规定的81项行政性收费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从1996年起将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铁路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新菜地开发基金、公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邮电附加、港口建设费、市话初装基金、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等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 金(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基金(收费)收入要按现行体制丑时上缴中央金库或地方金库,使用由主管部门提出计划,财政部门按规定拨付,属于基本建设用途的,由财政部门按计划部门批准的项目计划安排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瞥。基金(收费)收支在预算上单独编列反映,技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平衡预算。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地方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费附加,从1996年起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作为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
今后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白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仓。
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财政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股务性收人,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收入可不上缴财政专户,但必须依法纳税,并纳入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实行收支统一核算。
四、加强收费、基金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规模
收取或提取预算外资金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和程序执行。
行政事业性收黄要严格执行中央、省两级审批的管理制度:收费项目按隶属关系分别报国务院和省、自泊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会同计划(物价)部门批准;确定和调整收赞标准,按隶属关系分别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计划(物价)部门合同财政部门批准;重要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制定及调憋应报请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报财政部、国家计委寄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包括汁划单列市)及其部门无权审批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赞项目或调整收典标准。行政性收费中的管理性收费、资源性收费、全国性的证照收费和公共事业收赞,以及涉及中央和其他地区的地方性收费,实行中央一缎审批。国家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的收费,具体征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修改由财政部、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性法规中已明确的收赀,具体征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修改由省级财政、计划(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末拉规定报经批准的或不符合审批规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都属乱收费行为,必须停止执行。财政部、国家计委男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行政性收费管理条例》,报国务院审批发布。
征收政府性基金必须严格按国务院规定统一报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报国务院审批:基金立项的申请和批准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否则一律不予立项。地方无权批准设立基金项目,也不得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名义变相批准设立基金项目。对地方已经设立的基金项目,必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对各种基金进行清理登记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25号)的规定进行清理登记,由财政部负责审查处理,重要的报国务院审批。
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赞和政府性基金的票据管理与监督制度。各部门和各单位在执收时,必须按隶属关系使用巾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
五、预算外资盒要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对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桉不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国家机关和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单位统一收取和使用的专项用于公共工程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基金、收费,以及以政府信誉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等,收入全额缴人同级财政专户,支出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收支结余可结转下专项使用;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缴人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结合预算内资金统筹安排,其中少数费用开支有特殊需要的预算外资金,经财政部门核定收支计划后,可按确定的比例或按收支结余的数额定期缴人同级财政专户。
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规定结转下专项使用以外,财政部门经同级政府批准可按隶属关系统筹调剂使用。
有预算外收支活动的部门和单位经财政部门批准可在指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支出账户,确有必要的,也可再开设一个收入过渡性帐户。未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银行不得为部门和单位开设预算外资金账户。
部门和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拄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及时缴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不得拖欠,截留和坐收坐支。逾期未缴的,由银行从单位资金账户中直接划入财政专户。
六、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
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外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校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并及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对预算内拨款和预算外收入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财政部门要在认真审核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上,编制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终了,财政部门要审批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编制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井报同级政府审批,在此基础上,编制包括预算内、外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七、严格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乱支挪用
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和经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则务收支计划使用预算外资金。专项用于公共工程、公共事业的基金和收费,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要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由财政部门审核后分期拨付资金;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出,要按国家规定立项,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贤计划,并按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用于购买专项控制商品方面的支出,要报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控购审
批手续。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变非财务机构管理、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严禁用预算外资金搞房地产等计划外投资.从事股票、期货等交易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高消赞。
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及时拨付预算外资金,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八、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与处罚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收费、基金的稽查制度,并会同人民银行共同做好预算外资金账户的开设和管理工作。各级计划(物价)部门要按照收费管理的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收费标准的审核工作,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各级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宏观管理的要求,与财政部门协调配合,对同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颧算外资金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
对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者,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对隐瞒财政预算收入,将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的,要将违反规定的收入全部上缴上一级财政。同时,要追究有关部门和本级政府领导人的责任,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对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或扩大范围、提高标准的,违法金额一律没收上缴财政。同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仟,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对用预算外资金私设“小金库”搞房地产等计划外投资、。从事股票、期货交易和不按规定要求开设预算外资金账户等违反规定的活动,以及滥发奖金和实物的,除责令追回资金上缴同级财政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和有关领导处分。
对擅自将财政预算拨款挪作他用或转为有偿使用的,其资金一律追回上缴上一级财政,并相应核减以后的财政预算拨款,同时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的处分。
财政、计划(物价)、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要忠于职守,秉公 办事。对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违反规定者,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精神,按照《国务院批转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意见的通知》(国发
C1996)12号)要求,立即组织力量对预算外资金认真进行清理整顿,属于国家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要坚决按规定执行,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设立的收费和基金项目一律取消。今后国家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基金。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的汇报,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好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按本决定的要求,认真部署,尽快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在1996年底前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情况上报国务院,同时抄送财政部。
本决定自发布之口起实行。凡与本决定不一致的政策和规定,一律以本决定为准。
【大 中 小】【打印】【关闭窗口】
2.流动资金的预算 篇二
关键词:预算外资金,危害,预算内管理
一、引言
财政部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外管理的收入 (不含教育收费) 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据了解, 此次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 收入预算级次保持不变, 原上缴各级财政专户的收入上缴同级国库, 财政部门应及时核拨预算资金, 保障相关部门的正常运转经费和相关事业开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 执收单位所需支出按政府性基金方式管理。纳入一般预算的, 原执收单位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 支出由同级财政安排;原执收单位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 由同级财政通过安排其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项目支出解决。另外, 全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 又相应修订《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取消了全部预算外收支科目。
此次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意味着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更加透明及合法, 增强了财政预算的完整性。这对于完善预算分配制度, 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防治“小金库”问题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预算外资金存在的主要危害
(一) 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中, 所有物品可以划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类, 分别由市场和政府提供。预算外资金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为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 它们常常只代表局部利益和特定群体利益, 实际上成为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个主体。它夹在市场与政府之间, 其行为有时与政府调控目标相违背, 有时歪曲市场行为和市场目标, 基本上是逆向行为主体。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分配之外又乱窜于市场调节之间, 扰乱国家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阻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良好发育, 不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 预算外资金削弱了削弱了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
在分税制改革之后, 由于地方税源的减少, 预算外收入更是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钱袋子, 预算内资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逐渐下降, 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实际上处于政府的控制之外。由于预算外资金具有分散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各种基金、收费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征收和管理, 自收自支, 财政无力进行调剂。这样在我国实际宏观税负不超过30%的情况下, 一方面企业及广大纳税人感到负担沉重, 抱怨国家拿走了企业实现利润的大部分, 而另一方面, 财政却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收不抵支, 赤字不断扩大, 财力分散.使国家难以组织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教育、科学等事业的发展, 财政支出安排捉襟见肘, 对结构的调节能力弱化, 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 一些部门和单位却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用于奖励和福利支出, 造成了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
(三) 预算外资金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改革开放后, 预算外资金收支范围迅速扩大, 收费项目大量增加, 这本应充分发挥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作用, 然而, 各地方、各部门在预算外资金收支范围、项目的管理上随意性太大, 助长了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等不良习气, 数额巨大的预算外资金更是处于监管的“盲区”, 容易被挪用、滥用甚至私分。成为权力和滋生腐败的温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泛滥, 私设“小金库”之风盛行, 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灾, 各种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顺利进程。
三、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国务院曾于1986年下发过《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 要求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规范管理,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据此相继实行了“计划管理, 财政审批, 专户储存, 银行监督的管理办法”。但是, 十余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预算外资金制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于1996年7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同1986年的《通知》相比, 《决定》无论是在管理的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实质性的突破, 对预算外资金的范围、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都提出明确的规定。对预算外收入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但依然无法从根子上改变预算外资金缺乏真正监督的事实。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最终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国家根据现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状况探索一条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新路子。总体原则是, 根据以往若干年度预算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核定增加单位的经费, 这时既要避免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后单位经费不租的问题, 又要真正使单位每一分新核定增加的经费都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实现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
总之, 预算资金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 取消长达50年的预算外资金制度, 是中国公共财政预算史革命性的事件, 财政预算将更为完整科学, 更加真实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情况。同时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各项方法和措施, 才能更好地管理好预算外资金, 保证预算外资金全额及时地上缴财政, 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弘力.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1、张弘力.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荆丽.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探讨.商业经济, 2007/62、荆丽.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探讨.商业经济, 2007/6
[3]、侯宝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09/183、侯宝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09/18
3.完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对策思考 篇三
关键词: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
前言
资金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才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资金预算管理对资金的使用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控,做到每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和各项资金都需要进行投入和产出预算,从而保证企业符合成本的效益对等原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资金的全面控制。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并不合理
资金预算管理要求组织结构纵向发展,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作为中心,各个部门都需要进行密切地配合,同时由于对资金预算管理认识存在不足,虽然有些企业设有资金预算管理,但是大多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受制于其他部门,其职能效益也没有体现出来。
(二)资金预算管理意识并不强
很多能源企业领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市场竞争方面的压力,而忽视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倾向,对于资金的要求也会仅仅限于满足发展的现状,企业对资金预算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的运营效益也无法真正实现。
(三)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只是注重形式,甚至有些企业出现应付机构检查才进行推行,所以整个体系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资金预算管理编制不能充分体现企业业务的开展,甚至面临企业运作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合理,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力度,会导致预算标准失去可执行性,也无法应对相应的突发事件。
二、真正完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相应对策
(一)采用相对科学的动态预算管理
由于企业在编制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全面的预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项具体的内容,比如预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零基预算的方法,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以会计期间所产生的费用,从根本上进行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性,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每项费用都需要做出合理地规划,减少企业预算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真正减少困难中的难题,致企业费用的增加而收益却不同步的情况。
以某集团的资本开支控制制度为例,它体现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作用,集团总部对公司的开支,每个项目都采用严格的授权的权限,如200万的项目由地区总裁进行审批,而500万以上的项目需要由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并制定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企业的财务对项目的开支,预期的生产能力、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方面等制定详尽的研究方面的报告,从而制定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开支情况表。
(二)强化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意识
我们只有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正确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战略管理,借助管理层的权威从上而下落实预算管理的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专业技术团队的打造,真正加大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从而为预算的顺利执行做好真正的铺垫,预算管理的执行需要进行强化培训,并要求所有的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经过科学论证,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它也不是相当于降低成本,而是为了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措施,它需要一个科学的把控和管理战略眼光。随着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我国市场环境已经从单一的竞争方式,转变成了多种类型的企业竞争。现代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多维度,突破企业临界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和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与时俱进,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其业务范围也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想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进行控制,事后进行分析。真正完善企业各个预算细节当中的管理制度,真正扩大现有的预算管理方面的范围,企业不能只局限于资金的预算管理。因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到企业运作的各个内容。只有突出资金预算在各级预算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同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项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益。
以外资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都在编制年度的预算和每季度的滚动预算,并每隔两年都会编制五年发展规划,这五年的规划里有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财务战略和经营方针等,年度预算充分展示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融资各方面的情况,集团总裁可以从这些规划及预算管理的经营活动中进行预测,集团的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审计部门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达到资金的预算管理的目的。
结论
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调动部门和人员工作方面的积极性,真正明确自己在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地位和作用,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设定专职专员去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由财务部门设定专岗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要求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协调,而且财务部门作为一级预算管理,负责对全企业进行年度和月度的预算管理的指标分散,分析并调整相关的工作,根椐归口管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预算控制,明确企业预算管理的权责关系,做到事事有人管理,人人会干事,保证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作者单位:泰州英杰注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文科,周立媛,王闺芳.从成本的构成看企业的成本管理[J].莱钢科技,2006,(S1).
[2]柳志福.试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3]杨明.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09,(01).
[4]孟宪政.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与文化,2006,(02).
[5]韩杰,刘剑.浅议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8).
4.预算资金 篇四
预算内资金主要是指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和管理的财政资金部分。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
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地方财政支配的各项附加收入和集中的有关资金;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掌握的各项专用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收自支资金;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所属不纳入预算的企业收入;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
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所属单位集中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财政尚未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预算外资金收入也是来源于收费,不过是预算外收费。
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政性。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但不是由中央财政集中分配 ,支配权和使用权属于各地方财政和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专户管理办法。
2.专用性。从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发展进程看,设置预算外资金,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保证某些专项支出。例如,城市留用的预算外资金用于城市维护,养路费就是用于养路等等。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预算外资金在不改变
wWw.
资金性质(积累性和消费性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前提下可以统筹使用。
3.分散性。预算外资金是一种非集中性资金,由多种项目构成,并由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分别掌握使用,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从使用单位与用途来看,都是有别于预算内资金的一种非集中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本质特征是:
(1)凭借国家赋予的权利,或是国家信誉取得的;
(2)经过规定程序(包括国家赋予地方政府及税收部门的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收取;
(3)其所收取的收入,单位不能记作单位科目(事业收入),必须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
(4)由财政专户拨回单位的财政资金,单位才可按规定记作事业收入;
(5)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必须编制收支计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执行;
(6)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必须纳入综合财政计划管理。
过去,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归单位所有,按《决定》精神,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两权不变”的管理模式。重新明确了预算外资金的三权所属关系,即所有权归国家,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从“两权不变”,到“还钱还权”是预算外资金性质的重大变革。
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
《决定》明确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并明确做出以下规定:国有企业提取的各项基金(包括税后留利)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费附加,作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后,不再列入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范围;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获得的并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收入,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但要依法纳税;将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明确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
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为了完善财政预算分配制度,保证国家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新措施规定,从起,将中央政府凭借政府权力取得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准”税收性质的政府基金或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用于平衡预算。
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为了控制预算外资金规模不断膨胀,
《决定》重申了行政事业收费(基金)的审批权限的管理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设立收费(基金)项目,不得越权收费和建立基金,否则,按乱收费行为处理。
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
首先,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批。其次,财政部门要在银行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要缴入财政专户,支出由各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专户核拨资金。
严格规定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专用于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的基金和收费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要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由财政部门审核后分期拨付资金;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出,要按国家规定立项,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按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用于购买专项控购商品方面的支出,要报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国家规定办理控购审批手续。
所谓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专项资金按其形成来源主要可分为专用基金、专用拨款和专项借款三类。单位工作经费不足,单独行文申请的业务经费,是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的业务经费,不属于专项资金。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经常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或追加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
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在财政部印发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中规定,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或专项资金支出计划)。项目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对于地方而言,专项资金分类与中央项目支出分类基本一致,只是在资金来源和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别。地方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或上级拨款的资金、政府性基金及转移支付资金等;地方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是地方政府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及其他专项事业支出等。
在公共支出中专项支出所占比例较大,专项支出使用管理、支出方式和手段选择可以直接影响一定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当前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根据当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
这些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
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各种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不能互相占用;
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专项资金具有项目多、金额大、使用范围广的特点,主要包括扶贫、农林水、
教科文卫、交通能源和开发等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专项资金的审计有时不够全面深入,其主要原因是往往忽视了专项资金审计的几个重要环节:
1、注重账簿审计,忽视实际项目的审计。审计往往只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送达审计组,审计完后即为审计结束。即使到实地查看工程,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丈量、记录,也没有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所使用数量是否一致,看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实际使用量小于决算量的现象。
2、注重账面的收支凭证,忽视银行票据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传统方法是看账面收支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合规,而对银行票据的真实性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容易忽视。由于某些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多数采用配套资金空运行方式,即真拨付、后转回、账面反映配套资金到位了,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查阅开户行银行对账单所反映的收支明细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收支栏目,就可能反映同等金额的一收一支,而且时间相近;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账上反映现金增加而银行对账单没有记录付出,则采用现金支票存根联入账,提款联没有取款、主观上也不想取款,客观上也无款可取。只要重视加强对银行票据系列的审核力度,弄虚作假的现象便一目了然。
3、重视资金使用,忽视资金使用效益。主要看在建工程项目借方数或专项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忽略了该项资金的使用经济效益,有的即便在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也总是很勉强,其数据不够准确真实。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工程项目竣工时间较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益不明显;三是由于审计人员少,时间短,根本不可能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反映效益;四是注意资金到位率,忽视资金到位的时间性。在对各项专项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总是查找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然后与同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额进行对比,计算资金到位率,比例大则资金足额到位,比例小则到位小,并在审计中予以评价。但是,较多当年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由于财力有限调剂其他用途,下拨渠道不畅等,拖欠到年底,有的甚至到第二年底才勉强拨付完毕,资金到位时间迟缓,严重影响工程项目设施建设。以上四个环节的审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同等对待,相互对应,互为牵制。这样才能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资金收支的全貌。
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5、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5.开店资金需求预算要点 篇五
开店必须投入巨额资金,假使投资开店失败,不仅会影响其本身,也会令全体连锁店陷入困境。因此,评估预定地时,仅以其计划本身的收支平衡作基准并不够,应加入全体连锁店的收支、资金周转所造成的影响,来加以判断。
一、卖场规模是否适当
卖场面积,基本上是根据消费者需要、店铺操作、竞争环境做依据,再配合商品组合计划来规划其营业规模。
但是,专业食品超市,大都以每日购买的顾客为对象,所以距离的因素远大于卖场规模的要求,因而业者应将每日购物顾客所住商圈内的市场规模,设定为卖场规模。
另一方面,计划店若只求稳健,在实务实施上将会有些困难,因而最好应采七分稳健,三分积极的方式,来考虑卖场规模。
二、分租计划
食品超市导入分租有两个原因,一是使所拥有的商业设施多样化,二是借分租的租金收入,来降低损益平衡点。
商业设施多样化,一般均有1000m2以下的店,其目的在广阔性地吸引顾客,因据研究调查显示,超市食品卖场以不超过1000m2,投资效率较佳。如欲再加人餐饮业、服务业等业种分租,则可以拥有1200—1500m2以上的店。
其次,在降低损益平衡点上,小型的专柜,其装潢、设备等,大多由厂商自己负担,不会增加超市的投资成本。此外,它也可用房租收入来扣抵房屋固定成本负担。例如:直营部门的回收比率假设为5%时,5万元房租就相当于直营部门100万元的销售,直营部门100万营业额中,80万的销货成本,15万的其他费用,净利5万,亦即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降低了100万元。
三、实施资金计划的模拟
(一)直营与分租卖场的构成:根据商店概念,适当卖场规模及分租计划,计算出直营租金负担、分租租金机器设备之投资构成比。
(二)预定地取得的成本,租金费用:提示契约条件。
(三)初期设备计划:以第(一)
(二)项为基础,计算内部装潢、杂项设备、备品等的费用。
(四)资金计划:设定如何取得调度资金。
(五)营业额计划:以销售额预估值为基础,预估开店后各的销售额。参考要因包括户数的成长、物价上升、竞争店数,阻碍购买行动的原因出现等等。若订划在有竞争店的商圈开店时,须使用和计划店相同的顺序,先在竞争地区进行营业额预测,预测对竞争店的影响,若有购买行动阻碍要因时,则以计划的营业额预估资料为参考,预测影响结果。
(六)收益计划:从现有的状况、竞争关系来推定各的毛利率、毛利额,有关分租收入也须按别来设定。
(七)经费计划:把贩卖管理费用项目,利用现有店资料,以年别设定。
四、长期资金收支计划
有关资金计划中的经常收支及运转资金,须实施五年左右的估算。应根据当年损益的数字及支付贷款、偿还贷款期间等来作判断。
6.流动资金的预算 篇六
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招标方的具体要求,完成必要的项目综合情况分析等方面的核查并进行深度数据统计分析评审,对指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情况进行审核,并为项目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对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旨在促进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预算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单位预算的计划性和严肃性,提高决算编制的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二)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4、《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
5、《关于修订<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6、《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7、《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三)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的重点内容
1、项目申报是否符合政府工作重点、部门工作任务和单位发展规划;
2、项目申报理由是否充分、申报程序是否规范、项目申报类别是否准确、是否按要求规范、细化填报,申报预算是否合理,所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规范,绩效考评项目是否按照有关要求填报,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要求填报;
3、各项支出费用的标准是否符合行业平均标准或国家和地方各个相关标准、是否符合市场平均价格标准、是否有重复申报的项目等;
4、财政补贴资金成本测算及支出标准定额的测定;
5、项目支出预算资金评审的组织与管理、决算流程及决算金额的合理性。
(四)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的实施策略
为了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次审核任务,我们根据指定单位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审核策略为:主要证实法与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相结合。
1、前期准备阶段:
1)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审核工作组。对招标方指定单位项目在进行事前调查和了解基础上,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方案和成立审核工作组。2)通过与招标方的充分沟通,结合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文件要求,确定具体审计方法。
3)前期资料准备和沟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本次项目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的内容和范围,拟定须项目单位须准备的资料清单,并提交项目单位进行前期资料准备,同时通报有关审核工作程序要求配合的事项。
4)工作组人员的动员和培训。针对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方案,对工作组进行前期培训,传达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介绍审核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2、开展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阶段:
1)组织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方案的实施,并对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组进行工作计划细化,包括人员分工、时间进度控制等。
2)通过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审核会计电子信息、抽查凭证、盘查资产和向有关部门、单位及人员调查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合法有效的审计证据,并做好审计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
3)按业务性质划分审计重点。根据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审计重点及相应的审计策略,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4)我们将与招标方建立有效的沟通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①定期沟通制度:我们定期(具体按照招标方要求执行)将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的工作情况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组的工作进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相关单位或部门协调的事项。
②建立固定联系人制度:我们将明确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的总负责人和工作组的项目负责人,以确保工作沟通渠道的顺畅。
③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工作组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总负责人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招标方提交。
5)根据被审单位审计特点和实际情况,如必要时,邀请所外专家进行咨询。6)严格执行本所制订的质量管理措施和进度控制措施,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的完成。
3、分析总结阶段:
1)审核工作组对审计调查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完成必要的项目综合情况分析并进行深度数据统计分析评审后,出具核查报告和工作总结初稿。2)将核查报告和工作总结初稿与招标方等相关部门进行意见交换,对报告内容或疑问进行充分的沟通。
3)按时正式的出具项目支出预算资金核查报告和工作总结,并为项目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质量管理措施
1、挑选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我们将组织本所的专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严格按照审核计划和程序开展工作,并随时与招标方汇报业务开展进度,定期组织业务会议,接受招标方的业务监督。
2、按照本所审核工作的常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业务质量管理:
1)现场督导:由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督导小组,对每个层次的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以保证所执行的工作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2)现场监控:设立现场质量控制负责人,并由其进行现场总体复核,对工作组的工作结果进行总体分析,从多方面获取证据服务于审计工作,以确保审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均已得到了注意并实施了相关的审核程序。
3)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小组工作会议,汇总现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并根据情况要求追加相关的审核程序;
4)咨询:必要时,邀请所外专家参加相关审核工作会议,汇总专家意见; 5)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
① 详细复核:项目负责人进行详细复核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底稿,包括审核程序执行的正确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审核结论表述无误以及事项解释的清楚性的正确性等;
② 总体复核:由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报告的总体情况进行检查和复核,并对其认为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项目负责人提出质疑,在获得满意的答复并确认审
核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以内的情况下才予以通过;
③ 重点复核:本机构负责人处理和解决审核中所发现的重大问题、检查重要审核领域和问题的工作底稿、检查详细复核和总体复核人的工作,并对审核总结情况和报告阶段的工作进行控制。
3、除上述常规质量控制措施外,我们会针对被审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别补充制定相关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本项目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
(六)关键问题解决方法
1、工作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发现审核中的疑难问题或不愿配合的项目单位,要不急不躁,耐心的进行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2、对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关键问题,根据本所的内部管理要求进行逐级上报、汇总,由总负责人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必要时邀请所外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与会。
3、在确认必要时,应按照建立的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与招标方进行及时沟通,听取各方意见,寻求解决途径。
4、强化对现场工作小组人员自身思想与业务水平的督导,尽量不将问题上交,圆满出色完成招标方委托的任务。
(七)工作进度控制和保密措施
1、工作进度的控制措施
1)审核工作前期与招标方进行充分的沟通、讨论,了解项目的工作量大小,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及其他特殊性要求。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人员配置,配备充足的资深的专业人员,并取得招标方的认可,从人员上保证审核工作的按时完成。
2)针对性的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审核工作时间计划,并取得招标方的认可。落实审计工作前期、审核实施阶段的时间安排,各级复核人员要督促工作人员遵守时间安排,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项目负责人要保证与招标方的沟通,随时接受有关通知和变更要求,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听取解决方案;工作进展过程中,每一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及时向招标方汇报,听取指导意见。
3)安排足够的时间用于后期沟通。在审核工作的后期,可能发现了项目存在的若干问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解决。特别是与招标方、项目单位之间的沟通,确保工作的证据收集、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结论认定等得到一致确认,保证审计工作按时完成。
4)保证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审核结论审查。审核结论审查是中介机构进行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要对工作的重点领域等进行仔细核对,保证审核工作的最终顺利完成。
2、保密措施
1)我们为保证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机构负责人牵头成立保密工作组,组员由档案管理专职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主管领导组成,并为档案管理配备专用的档案室,由项目负责人兼任保密责任人。
2)项目未完成时,项目相关资料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保管,工作组人员不得对其它部门及外单位人员透露任何内容及细节;
3)对项目参与的所有人员进行保密宣传教育,并签订保密协议,确保保密工作的施行;
4)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将秘密文件带回家中或带上出入公共场所,相关人员不准随意谈论、泄露秘密事项、不准私人打印、复印、抄录文件内容、不得将朋友、他人带入档案室,不得外传、外借相关资料。
5)起草、打印、复印秘密文字资料时由专人负责,其它人不得随意查看; 6)打印过的废纸和校对底稿应及时清理、销毁;
7)司法机关、国家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和其他有关规定需要查阅业务档案的,必须持有正式介绍信,经所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7.对全面预算促进资金管理的思考 篇七
一、全面预算循环体系实行现状
全面预算是反映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一般全面预算是以利润为导向,以销售预测为起点,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本开支和资金活动等进行预测,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资本开支表等一系列表格。具体而言,很多企业全面预算需要再据此编制产值预算、制造成本预算、费用预算、所得税预算、资金预算等相关的子预算。
结合作者的实践和中国会计学会所做的相关调查研究,作者认为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和相关的行业均有不错的表现,但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的组织设置不合理
首先是预算编制没有专门的机构。根据全面预算的规定,一般企业需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从调研的结果分析,目前预算编制的机构设置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规模和地区差异。例如从行业和规模上分析,国有大型企业集中的石油等资源类行业都设立了专门的预算机构,比例达到了100%,而商业类行业比例则达到了50%以上,但是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行业其比例仅为20%左右,这表明全面预算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和规模的差异。同时,从地区而言,老工业基地和东部的比例要高于中西部的执行比例。
其次,预算指标的审批决定机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等规定,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职权在董事会,审批权则在股东大会。从实践分析,很多企业的最终决定权在总经理,其次才是董事会和专门的预算机构,这种情况与相关的法律条文是相违背的。
(二)预算编制集中于成本和费用管理,没有发挥潜在效能
全面预算内容的特点在于全面性,它包括了许多具体的子项目,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可以选择工作中心。但是从实践分析,一般企业都较为集中于成本和费用的编制,而对其他的预算涉及较少,这就脱离了全面预算的中心,使得全面预算变成了较为简单的成本和费用预算,称不上全面预算。一般而言,企业的战略是需要资金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其他预算共同支撑的,这样才能让预算更具有战略性和宏观性。如果仅仅集中于成本和费用的预算,则难以达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达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的效果。
(三)全面预算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体系,执行效果差,调控能力不足
全面预算是一个循环体系,它是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子环节的双向和多向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并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所要达到的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分析,有些企业达到了部分要求,甚至有些企业做得相当好。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主要是执行效果差,调控能力不足。
首先,在预算执行中,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跟踪调查。但是很多企业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才编制预算,自然难以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跟踪。另外,专门的跟踪机构在中国也是比较少,一般都是由计划部门等兼任。一般企业中,专业的预算机构和董事会对预算编制和监督的参与度均不高。
另外,很多企业没有配套措施,没有进行差异分析和调控。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奖惩措施无效,考核时不公正。同时,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难以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这自然就导致了很多的企业无法上马全面预算。
二、全面预算对资金管理的利益分析
全面预算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时有利于实现公司战略。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资金上的支持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全面预算有利于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内容分析。
(一)从数量上分析,全面预算有利于为资金管控提供数量标准
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产值预算、成本和费用预算等。首先,成本和费用预算为企业的资金支出控制提供了合理的参照标准。销售计划为产值预算提供编制基础,同时也决定了预算期内的采购等计划,在全面预算编制中各成本和费用的标准需要各个责任部门进行严格地执行,同时根据要求编制相应的采购和人工支出等计划,从而使资金支出和使用合理化,并支持公司的战略实现。再者,全面预算要求对差异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调控,责任部门要在预算期内和期后对相关的差异等进行分析,以便优化后期执行和年度编制。这样,企业的资金调控就能够在数量上得到控制,并且有一个有效的标准可以执行。
(二)从质量上分析,全面预算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主要集中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首先,对内而言,全面预算有利于从销售和产值计划等,结合公司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政策的编制中知晓企业的未来资金流入和流出,企业能够在有效执行预算中对资金的可回收性、资金的质量等有初步的掌握,从而安排公司的资金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资金质量。其次,对外而言,公司可以从资金的效益提升出发,逐步完善公司的资金库存量,将其他可动用的资金进行外部的投资和短期的出借等,以取得公司最终资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平衡。
(三)从时间上分析,全面预算有利于提升资金的时效性
全面预算能够让管理层知晓公司的资金现状和未来的可能情况,能够让企业抓住有利时机提升资金的时效性,提升资金的收益,降低融资的成本。首先,从资金投资分析,企业可以在资金多余并且资金不足、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有时机选择地投资。企业可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投资时机选择,避免盲目投资风险。其次,在资金融资上,全面预算能够为企业制定投融资计划赢得主动。全面预算可以让企业得知资金缺口,同时知晓缺口发生的时机,例如资本支出等导致的资金压力,这样可以让企业优先在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上提前安排融资计划,降低融资成本。
三、以全面预算促进资金管理的措施
下面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探讨一些以全面预算促进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为资金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资金管理要从质量、数量和时机选择等方面提升水平,全面预算的有效实行是前提。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全面预算是一个循环体系,企业要首先完善这个循环系统,在目标、编制、执行、调控、考核等方面上做好循环。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任何的预算都是建立在战略目标实现的总方向上,战略是企业预算的指导思想,预算要符合公司的发展目标,不能仅仅为了短期成本的利益牺牲长期发展中的资本支出等。因此,预算首先是要明晰公司的发展方向,并让预算在这个方向上执行。
其次,企业要能够建立一个专门的预算委员会等机构,这个机构用于负责预算的编制和监督等。预算机构要根据公司需要制定预算管理标准等文件,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等明确各个预算期间的产能规模、市场份额目标等,以明确公司的未来资金状况等。同时预算委员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等要对这个预算进行审核和论证。预算编制是预算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宏观性和具体性结合,因此,在做好总体的规划后,企业还要对各个子项目进行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些子项目和子预算包括对销售收入构成、成本和费用预算、所得税预算等,并对主要的财务指标和收付款政策进行设定,以利于对资金项目进行管理。在预算编制的程序上,目前较为流行且证明较为有效的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集合各个层次的观点和智慧,努力提升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可执行性。
再次,在预算编制后,预算委员会等要根据年度预算指标按照部门权责分解至各个责任部门,并监督这些部门的执行效果。在这些分解工作中,要注意划分责任,并确认部门的责任,同时做好公司的奖惩措施等配套措施,为了提升预算管理工作,企业要能够逐步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最后,在预算的调控和考核中,企业要能够对完成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并逐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差异分析,并结合外界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因素分解,以利于预算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对各个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进行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和考核,并作相应的奖惩等。
(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完善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
资金管理除了要完善全面预算等机制建设,还需要做好资金管理本身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够逐步提升资金管理的水平。
首先,结合预算编制和执行,明确资金预算执行负责人机制。资金管理工作是具体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一般而言,企业的资金预算负责人可以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例如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明确各个负责人的责任。在发生违规行为的时候,预算委员会等也要追究这些责任人,并予以相应的惩处措施。
其次,要建立资金管理差异专项汇报制度。资金管理优化是企业战略实现和企业安全的保证,企业需要建立能够对资金管理和预算出现较大差异的现象进行专项汇报的规定,并由负责人等财务人员编制各个子项目和子预算中资金差异明细表等,以做好对资金的实时、明细地监控。
再次,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对资金管理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将资金管理分不同的授权行为,并区别对待。例如对日常经常发生的程序化事项,可以由各个部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审批,但是对重大项目的决策则需要进行论证和特殊程序后的审批。在一些重大的金额上,企业还可以实行联签制度。
最后,企业要完善财务工作等其他基础工作。企业要首先完善自己的财务工作,例如对账务处理、记账程序等要有合理的规定,对票据的处理也要按照会计法等法规执行。同时,企业要逐步完善公司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这样才能够做到对资金管理和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
8.资金预算管理 篇八
一、资金预算管理的意义
1、提高对资金的内部控制,避免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出现偏差。
2、优化资金结构,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3、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资金预算管理调研的基本情况
由于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的时间比较短,各个企业在预算体制建设、执行分析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三种类型:
1.既编制全面预算同时又编制资金预算
2.编制全面预算但未编制资金预算
3.既无全面预算又无资金预算
三、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4.对资金预算不够重视。认为生产经营高于一切,但如果只重视生产,不重视管理,会面临管理失当引起的经营危机。在保证生产有序开展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恰恰能更为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5.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从编制形式上看,没有将其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有效结合起来。从编制内容上看,缺乏体现对未来预测的指标值,预算指标值缺乏客观性。从编制方法上看,目前采用的编制方法更多的是财务核算的方式,一些先进预算编制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预算的事前控制和指导作用受到影响。
6.资金预算缺乏全面性。部分企业主要由财务人员负责预算编制过程,使得企业的资金预算缺乏合理性,只有在其他业务部门的的预算编制的较为合理时,企业的资金预算才可能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
7.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预算编制阶段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需求情况,在实际开展业务时受到资金预算的制约。公司管理层对资金预算本身不重视,一些超资金预算或无资金预算的项目因为领导授意得以进行,资金预算的控制力严重削弱。
8.资金预算分析考核不完善。预算不和考核挂钩,或者预算的考核流于形式,使得预算成为软约束,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9.缺乏全面预算系统的支持。虽然有部分企业借助EXCEL来完成预算数据的录入、取数、查询、分析等,但由于缺乏全面的预算系统的支持,从具体的使用效果上来讲并不理想。
四、集团资金预算管理基本构想
(一)资金预算组织机构及职责
?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负责讨论制定、修订集团有关资金预算管理的制度或办法;
·拟定资金预算编制与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审议集团资金预算方案和调整方案;
·协调解决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讨论决定资金预算考核办法及兑现方案;
·讨论决定集团年度资金预算考核指标的重要调整及考核的修订;
·接受并讨论分析资金预算执行报告。
?资金预算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组织集团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组织下达资金预算,监督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编制资金预算调整方案;
·协调解决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分析和考核集团内部各部门、各分子公司资金预算完成情况;
·督导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切实执行预算有关事宜。
?资金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
·负责本部门、本分子公司资金预算编制、上报、分析和控制工作;
·负责本部门、本分子公司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岗位;
·按照授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各项资金预算,及时分析资金预算执行差异原因,解决资金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资金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
·及时总结分析本部门、本分子公司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并组织实施考核和奖惩工作;
·配合集团资金预算管理机构做好资金预算的综合平衡、执行监控等工作。
·各部门、各分子公司需安排对业务熟悉的专人来负责预算工作的全过程
(二)资金预算管理的内容
?资金流入预算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资金流出预算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三)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与审批程序
年度资金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月度资金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资金预算相关表格设计
表格设计是预算的基础和关键,在设计预算表及其格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表格设计应该由精通业务的技术、财务、工程预算等人员参与。
·编制时,要充分交流,统一认识,设计出合适、准确、易管理的,各级责任人目标和责任明确的预算表格。
·采用“分性质,分类别,分规格型号,抓大放小,切合实际”的制作明细表原则。
(四)资金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应充分利用资金预算的指导控制作用,要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明确领导审批的权限和范围,分工把关,确保资金预算目标的实现。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对各部门、各子分公司进行不定期的资金预算审计,纠正资金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资金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五)资金预算的调整
(六)资金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按月召开资金分析会议,全面分析资金预算管理情况,通报资金状况,研究、解决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资金管理的政策措施,纠正资金预算执行中的偏差。
?资金预算考核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通过预算目标的细化分解与激励措施的付诸实施,达到引导每一位员工向预算目标努力的效果。
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的建议
1.健全集团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资金预算机制的有效运行。
2.形成全员参与机制,资金预算管理需要决策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资金预算管理要求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3.完善资金预算编制的管理体制,集团可以根据需要成立多级资金预算管理体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使预算目标更具科学性和挑战性,也有利于落实责任;资金预算的编制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讨论,形成一个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过程。
4.加强过程控制提高执行水平
?月度资金预算经审批后,原则上不予调整。未列入年度资金预算的项目和超过年度资金预算额度的项目,不得列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但确需追加支付的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审议、审批。
?月度资金预算是办理各种财务支出的必备依据,预算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未列入月度资金预算的项目,财务部门不得支付资金。
5.完善预算考核和奖惩制度,没有资金预算的考核,集团的资金预算可能会流于形式,资金的预算管理将成为空谈。
6.借助预算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资金预算实施的第一年,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及考核工作采取模拟演练的方式,第二年在积累一定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正式实行。
【流动资金的预算】推荐阅读:
银团贷款合同(流动资金)11-18
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书06-21
申请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材料清单06-27
资金预算请示报告08-06
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10-11
预算外资金管理初探10-08
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10-19
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1-10
年轻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06-22
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