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2024-10-19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精选5篇)

1.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篇一

--精选公文范文--------------------------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

组长:

个别访谈:

文献收集:

个人体会:

幻灯片制作: 报告整理: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只有%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

----------------精选公文范文----------------

2.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篇二

一、社会责任感状况及调查结果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区、国家、民族、环境、人类等具有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自觉态度和良好精神状态。它表现为学生对社区负责,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对国家负责, 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发展;对民族负责, 拥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环境负责, 积极保护环境;对人类负责, 有全球眼光, 关注人类命运等。本调查共设置了13个调查题, 从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保护环境、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等四个方面, 来了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

1. 关注社会方面的责任感

调查题1.下列情况中哪些符合你的实际情况:A.最喜欢看中央新闻联播电视节目;B.能常常看看时事新闻;C.不知道什么叫时事;D.偶尔看一下时事新闻。从1题的调查结果看出, 只有49.4%的学生经常看时事新闻, 这说明, 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太关注时事政治, 不太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情况。更为严重的是, 随着年级的升高, 喜欢看新闻节目的同学比率锐减, 而只是偶尔看一下新闻的同学比率剧增。可见, 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不强,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比较严重。

2. 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责任感

调查题2.对于公益性捐款, 你的态度是:A.不予理睬;B.随大流, 大家捐我也捐;C.乐善好施, 但希望加强捐款的使用监督;D.尽量少捐点。调查题3.你对义务献血的看法:A.献血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 不要献血;B.献血无所谓;C.献也行, 不献更好;D.义务献血利人利已, 应主动献血。从2题和3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学生对公益性捐款的态度是端正的, 对义务献血的看法是

筅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王有鹏

正确的, 但是九年级学生捐款随大流、认为献血无所谓、不献更好的状况比较明显。

调查题4.对交通规则你的态度和行为是:A.遵守太麻烦, 还是方便一点好;B.有警察就遵守, 没警察就懒得遵守;C.遵守, 这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社会负责;D.因怕出事不得不遵守。从4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学生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但是九年级学生认为遵守交通规则太麻烦、没警察就懒得遵守、因怕出事不得不遵守的状况比较明显。

调查题5.下列情况哪些符合你的实际情况:A.经常参与社区活动;B.除学校组织的外, 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区活动;C.知道社区规划;D.对学校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参与。从5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仅有36.3%的同学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并且这种状况随年级升高而比率降低;有34.4%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区活动, 并且这种状况随年级升高而比率也在升高。可见, 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少, 而且积极性不高。

从这4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对参与公益性活动和个人活动的责任感比较强, 但是对参与社区服务的责任感比较欠缺;同时, 随着年级的升高, 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更应该加强。

3. 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感

调查题6.下列情况哪些符合你的实际情况:A.知道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严重问题;B.参与过环境保护活动;C.每年都能参加植树活动;D.对环境问题很少关注。从6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有51.3%的同学知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参与过环境保护活动的仅占29.4%, 每年都能参加植树活动的仅占8.1%。这说明,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待提高, 环保行动更需要加强。

调查题7.去风景名胜区参观旅游, 见到有人乱扔乱写, 你会:A.仿效别人乱扔乱写;B.看不惯这种行为, 但感觉无力劝阻;C.管好自己就行了;D.报告管理人或好意劝阻。从7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保护旅游景点的意识比较强, 自身的行为端正, 但是感觉无力劝阻乱扔乱写行为的, 九年级同学的比率大增, 好意去劝阻的比率大降。这说明, 提高学生保护旅游景点的责任感, 十分迫切。

调查题8.去餐馆就餐, 看到用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做的菜, 你会:A.别人能吃, 我也照吃不误;B.自己不吃但也不出声;C.去向餐馆人员进行保护动物的宣传;D.立即报警。从8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有78.1%的同学选择宣传或报警, 这说明多数同学保护物种的意识比较强。但是, 选择自己不吃但也不出声的占19.4%, 九年级则占36%, 这说明, 部分学生保护物种的责任感不强。

从这3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是环保行为有所虚化, 环保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

4. 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责任感

调查题9.你对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的态度是:A.认为这种人是傻瓜;B.我做不到, 但我佩服这种人, 希望多点这种人;C.人应该这样活着才有意义;D.我会努力去做这样的人。从9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有28.9%的同学佩服有这种人生观的人, 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 其比率在成倍上升, 九年级学生高达50%;有53.1%的同学表示会努力去做这样的人, 而九年级学生仅为40%。可见, 学生对这种崇高人生观的认识在提高, 但是行为滞后。

调查题10.当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相矛盾时, 你认为:A.应把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B.首先考虑个人利益;C.赞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主张自觉地为社会服务;D.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两者都作出点牺牲。从10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认为应把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学生在逐年增加, 这说明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但是自觉为社会服务的学生在逐年减少, 这说明学生在知与行之间存在脱节, 献身社会的责任感不强。

调查题11.你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A.享受;B.能达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C.做好本职工作;D.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从11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许多学生的人生目标日见明确, 但是选择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者仅为35%, 而九年级更仅为14%, 可是九年级选择享受的却明显增多。可见, 学生的人生目标出现偏差, 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责任感较差。

调查题12.若有机会出国留学, 学成之后, 你会:A.外国生活水平高, 坚决不回国;B.看情况而定;C.一般情况下是会回国的;D.一定回国报效祖国。从12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选择回国报效祖国的, 占65%, 九年级最少, 仅占44%;选择看情况回国和选择坚决不回国的, 九年级学生则最多。可见,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

调查题13.你认为现在在校读书的目的:A.报答父母;B.上大学或找份好工作;C.增长知识, 提高素质, 将来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D.为自己今后过上幸福生活。从13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选择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者, 占66.9%, 九年级最少, 仅占38%;而选择为了找份好工作, 或为自己今后过上幸福生活者, 九年级的同学都是最多。可见, 学生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 学习目的是不够正确的。

从这5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年级越高, 服务社会的行动越弱;年级越高, 为祖国作贡献的愿望越不强烈;年级越高, 学习目的越不端正, 这种状况不能不使人忧虑。

二、养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思考

1. 加强时政教育, 养成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反而越来越不关注时事政治了, 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学校应该安排时间, 坚持让学生每天收看时政新闻, 定期通过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 对学生开展时政教育, 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 关注社会发展的好习惯, 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 积极组织社会活动, 养成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

现在的中学生, 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很少, 年级越高, 参与社会活动越少, 这就导致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不断降低。作为学校, 要挖掘自身的潜力, 借助家庭的力量, 还要动员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尽最大可能组织学生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 最终养成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

3. 落实环保行动, 养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的当务之急是落实环保行动。落实环保行动, 要从让学生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开始;从搞一次环保宣传, 捡一次垃圾, 植一次树, 收集一次废旧电池做起。

4.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养成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的责任感

3.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篇三

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 现状及其成因, 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 社会公德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就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德教育做出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近年来,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 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 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 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 不能尊老爱幼, 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不讲节俭, 互相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

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 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犯的错误, 无原则地原谅,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 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 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 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 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现实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注重个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 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 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 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 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 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 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 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 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 孤独、沉默、消极、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 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 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第一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

第二,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

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三)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五)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

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 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最后,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微生物101

4.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问卷 篇四

你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立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麻烦你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如实填写这张问卷表,谢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姓名年纪院系联系方式、你认为目前中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是:

A、腐败B、诚信危机C、道德失范D、其他 2、你参加组织、团体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思想修养,学习知识、锻炼能力B、多交朋友

C、作为面向社会和今后工作的资本D、打发时间

3、你认为人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对社会贡献的大小B、自我满足的程度

C、为亲朋好友多办事而得到他们的赞赏D、说不清楚 4、你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是:

A、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B、参加社会实践

C、听别人说D、不关心社会 5、你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A、为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和工作B、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而使自己不落后于时

C、珍惜光阴,享受生活D、说不清楚、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作用是:

A、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B、可以对周围事物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C、对自己的人生起指导作用D、没有什么明显作用

7、你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

A、思想素质好、专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强、有社会责任B、追求时尚、享受生活

C、思想先进、有知识,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D、混时间、混文凭、无所作为、你对中央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看法是:

A .成效显著B .较有成效C .成效一般D .成效甚微、您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A、充满信心B、有信心C、一般D、无信心、您上大学的目的:

A、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B、获得学历文凭

C、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D、谋求一份稳定并且收入高的工作、您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是:

A、有意识尽量少用B、坚决不用C、不在意、您曾主动去无偿血吗?

A、想去,但不放心B、没有献过血C、无偿献过血、您在银行、邮局等处主动排队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坐公交时,您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吗?

A、会B、不会C、不会、面对乞讨人群,您的态度?

A、回避B、鄙视C、给予帮助

非常感谢你能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我郑重承诺:你填写的资

料只用于这次调查研究,不会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同时绝对保密!

祝你生活愉快,学业有成!

5.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分析 篇五

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张妮 22号赵丹 11号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上网查阅,读取文献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0日~2月10日

内容摘要: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广泛适应性、普遍认同性、历史继承性等特点。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认同,是人类人际交往活动中道德智慧的历史凝结,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通过劝导力和说服力,调节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鲜明的标志,是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8%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8%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7%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6%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对策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机制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针对如此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方法:

第一、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树立具体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在公共观赏领域全面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观赏礼仪知识,提高观赏水平;在公共参与领域着力培养人人参与奥运、人人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像“班班唱”、“大家唱”之类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

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强调的“修身为本”。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公德并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径。“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说的是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快乐。然而,正是这通俗的4个字,道出了履行社会公德过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谓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道德境界犹如阶梯,从初始境界到完善境界,其间是漫长的中间境界。道德境界层次是基于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而形成的。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动态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会公德的要求,进行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功夫”,即经过长期的修养之后所逐步达到的道德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

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基层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去,使志愿服务覆盖广、参与人数多,这对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实践才有意义,不要一味的搞形式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建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徐再接再厉,争当道德模范。

上一篇:晏子使楚课件下一篇:行政前台每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