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大班随笔

2024-07-13

关于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大班随笔(精选11篇)

1.关于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大班随笔 篇一

幼儿园大班随笔(15篇)

幼儿园大班随笔1

我班的环保小卫士是一个可爱、聪慧的小女孩。在幼儿园力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她的表现尤为突出。

听她妈妈说:这段时间在家里,她让妈妈洗衣裤、鞋袜时,尽量少用洗衣粉、肥皂,尽量节约用水,将洗衣的水积起来,拿去冲洗马桶,拖地;淘米水浇花;用过的塑料袋收集起来做垃圾袋,做到合理重复使用。每当看到大人在刷牙时没将关水龙头关掉水哗哗地往下流时,她会提醒大人要节约用水,还会象小大人似的对大人说,老师给他们看过云南因为缺水,庄稼枯死,河里的鱼都死了,树也死了,那里是多么需要水呀,或者干脆主动跑过去把水龙头关掉。可别小看,自从合理重复使用水后,她家每个月都要比以前少用好多水。不管在家还是幼儿园,地上有小纸片,她会弯腰捡起;墙壁脏了,她就拿出抹布擦干净;晚上当走出房门时,她会悄悄地把灯关了。

正如她妈妈说的那样,在幼儿园她也是这么做的,每当她自己洗完手,她会主动把水龙头关掉,当看到别的小朋友不好好洗手或小便池没及时关掉时,她会当好老师的好帮手,帮老师去制止。

她爱护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不摘花,不踏进草坪。她说:“我们幼儿园现在正在开展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就要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在这次自制的环保时装中,她找来许多家里妈妈做衣服时剩余的布头,让妈妈制作了一条连衣裙拿给我们看,还和妈妈一起动手,用米袋,超市购物袋制作了一套环保时装准备参加园内组织的环保时装秀呢。瞧,穿上和妈妈一起制作的环保时装,心里多美呀!这次她被幼儿园评选为十佳环保小卫士她的尽头更大了。她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和她一样,从各方面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一起加入爱护我们家园的行列,大家一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宝贝,加油,相信在你的呼吁下,我班会涌现出一批跟你一样的环保小卫士,相信到那时,我们的地球会更绿,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

幼儿园大班随笔2

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由于他们的体能弱,又缺乏生活,不知道轻和重,危险同时存在。因此,老师要时时刻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尽量避免幼儿做出危险的动作,还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小二班的吴向仪事件,让我感触很深。想想都后怕,一个小小的生命也许一瞬间就会消失。老师的责任是如此之大,一定要做到善于观察,勤观察。吴向仪本来体质弱,父母又对老师隐瞒了幼儿发烧的情况,导致幼儿中午突然发烧引起惊厥。老师也有疏忽的地方,如果在中午饭后给幼儿测量体温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了。老师事后采取了紧急的补救处理。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阴影。从此,我对幼儿的感冒倍加关注。每天都要测几次体温,中午休息,我总是把体质弱又感冒的幼儿放在身边多查看。午休时,我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每个幼儿都要多加留心看一遍又一遍。直到下午放学后,每个幼儿都安全的离园,我才放心了。

为了避免幼儿的意外伤害,我总结了一下:首先,要做到一日常规认真检查,认真填写。其次,发生意外及时处理,哪怕是轻微的损伤也要通知家长。也要分析事故的原因,做好家长的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最后,就是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感,这也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经常至少每周一次安全教育课,让幼儿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家长的工作,幼儿大多数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强化。每周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使家长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老师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最后就是每周还要保证卫生到位,及时消毒。

我相信只要老师认真的用心去做了,把危险的事故都考虑在事故发生之前。幼儿的安全还是可以保证好的。让我们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吧!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思杰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幼儿园大班随笔3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似乎是农夫的写照,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老师的真实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让我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老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试想想说这些话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老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

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老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深知:“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经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

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特别是看着自己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老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但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所有的幼儿园老师,加油吧!

幼儿园大班随笔4

“小桌子,谁擦的?小椅子,谁摆的?一排排手绢,谁洗的?一件一件好事,谁做的?”说起这首“幼儿园里好事多”,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肯定也都知道这首歌的意思是让孩子感受为班级做事的光荣感和愉快心情。这是大班上学期的歌曲,学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刚刚升入大班,我们刚刚开始尝试着安排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值日生制度还未曾正式开始。所以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当老师领着孩子熟悉歌词,问“小桌子,谁擦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这一回答让我们明确的意识到:小值日生该上岗了!

首先,我们请能力强的孩子在分饭的时候帮着放小勺,请小朋友们一起鼓掌感谢他们,让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在为班级做事情,是光荣的,调动全班小朋友为班级做事的积极性。然后请孩子们尝试着分小碗,分餐盘,擦桌子,摆桌子摆椅子的事情也慢慢地安排能力强的小朋友参与。当然每次我们都会正式表扬参加劳动的小朋友,也会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安排相应的事情,并且设立了奖励制度。请小朋友带照片来布置了“我自豪,我是值日生”的墙面,细分了“浇花、分碗、收发餐盘、擦桌子”四项职责具体到每个小朋友,四个小朋友一组,坚持做一周的值日,每完成一天值日就会得到一个小奖励,一周坚持完成就可以得到一个大奖励。当然最主要的奖励还是小朋友感谢的掌声。

经过我们步步为营的精心安排,如今,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已经很熟悉值日生的职责了,每个孩子都能独挡一面,自主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现在,再唱起“幼儿园里好事多”,孩子们明显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因为确确实实的是“幼儿园里好事多,你不说呀,我不说,大家看了笑呵呵!”

幼儿园大班随笔5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园教师教育抱着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渴望,幼儿园教师教育再一次迎来了那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们。刚开学的这周里,上学期经常接的聪聪还不算太适应全托的生活,有时会悄悄的留下那不算坚强的眼泪。而这时幼儿园教师教育便会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一些鼓励和安慰之类的话语,而他也很听幼儿园教师教育话懂事,马上就会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收起自己懦弱的眼泪,用那天真的眼神望着幼儿园教师教育,每次都是好像要和幼儿园教师教育说些什么,而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明白他那眼神背后的语言。

那天是个星期三,聪聪早上见到幼儿园教师教育就高兴的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说:“陈老师,今天幼儿园教师教育爸爸来接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半天过去了,都到了晚上睡觉洗脚的时间了,聪聪的爸爸还没有来。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渐渐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看着他看着他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幼儿园教师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他,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他,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幼儿园教师教育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在他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幼儿园大班随笔6

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平时细小的言行举止体现的。大部分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等,并在教师的一颦一笑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师举手投足时得到鼓励。

大二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在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俩竟然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老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不给上音乐!不许吃饭!”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欢顺应老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讨好老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会觉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压抑,从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乃至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教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特特把顺之给撞倒了。特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顺之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特特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顺之不解地答道。听了顺之的话,我问特特:“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特特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顺之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顺之,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特特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顺之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

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幼儿园大班随笔7

每天早操后,总要带着小朋友们围着操场转一圈,让小朋友们做做放松活动。

今天早晨,我与小朋友们正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着。忽然,我被脚下一块小石头绊了一脚,一气之下用力将其踢到路中央,我没在意刚才行为的过错,继续向前走。这时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张宇小朋友说:“老师,你把石子踢到路中央,不是也会绊倒别的人吗?”我恍然大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失妥当,看着小朋友的眼睛,我心里充满了羞愧,立刻跑过去将石子扔到了垃圾桶。

并对小朋友道歉:“对不起,老师错了,你们能原谅老师吗?”“能!”小朋友们的声音充满真诚。

教师乃小朋友的良师益友,是小朋友的学习榜样。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切不可把不良的影响带给幼儿。

幼儿园大班随笔8

《特殊的生日蛋糕》

今天是一月十七日,农历腊月十六日,星期四。是我们班成瑜小朋友的生日。早上来到幼儿园,成渝带了好多好吃的,有棒棒糖、小酸酸、花生、小麻花。师:早上好,成瑜,今天怎么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

成瑜高兴的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请我和小朋友分享呢。

成瑜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思,怎样在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生日帽,没有蜡烛的情况下,为成瑜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呢?

下午的时间,在说着、思考着的工夫就来到了。

师:今天我们为成瑜小朋友过生日吧!

小朋友满心欢喜地说:好。

师:看!这是成瑜带来的,小朋友有什么?

幼:棒棒糖、小麻花师:那我们为成瑜做一个棒棒糖蛋糕吧!

幼:好师:我们做几层蛋糕?

幼:5层我用棒棒糖一起为成瑜搭建了一个5层的大蛋糕,这时小精灵佳宝发话了:“老师,还没有蜡烛呢”。“哈哈,这个简单,我撕开了一块棒棒糖,放在搭建起来的棒棒糖蛋糕中间。

幼:点火。

这时孩子们自觉的为成瑜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帅气的丰泽宝贝,着急的扯着我的衣服:“老师,老师,成瑜还没有生日帽呢?我急忙从橱子里拿了些彩纸,我们为成瑜做一定生日帽吧?可以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他?幼:好,孩子们想委以重任般齐声回答。

一顶顶生日帽在孩子们的笔下跳动着,做好之后我帮小朋友写上祝福成语生日快乐的话,这个特殊的生日聚会便开始了。成瑜开心的说:“老师将小朋友给我的生日帽,用透明胶贴在头顶上吧?”

生日在我们大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对于孩子而言,那确实意义非凡,希望成瑜在幼儿园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那是我收到的最真挚而有意义的回报。

幼儿园大班随笔9

活动名称:健康检查

活动目标:

1、知道健康检查的内容,关注自己身体发育情况。

2、懂得健康检查对人的身体的意义,并能配合医生进行健康检查。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手册》“健康检查”画页。

活动重难点:知道健康检查的内容,懂得健康检查对人的身体的意义。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勇敢的冬冬”

2、结合《幼儿活动手册》,使幼儿了解健康检查时需要检查的项目:量身高、称体重、测视力、查牙齿等。

3、与幼儿讨论看病或检查身体的过程。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配合医生做检查?

活动延伸:游戏“医院”

幼儿园大班随笔10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是大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

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有一天在课间活动时,我正在整理孩子们的作业本,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欣怡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梦琪小朋友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唐菲小朋友说:“哎呀,那么娇气呀!”梦琪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她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询问了欣怡哭的原因,原来欣怡来到幼儿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马上送她到园医室看了看,园医说她是消化不良的,给她擦了药后,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来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欣怡怎么了?欣怡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欣怡没事了,她是消化不良的。今天小朋友们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扬了梦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大班随笔11

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比如:面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

面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同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2、条件对换法:

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可以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一定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一定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3、鼓励法:

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可以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知道行为定型为止。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一定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通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也让宝宝们开开心心地儿园大班教学心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

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幼儿园大班随笔12

在幼儿园,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孩子们洗手,洗手的次数过多有的幼儿就会出现洗手不认真的现象。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呢?在提醒和说教没太有效果的情况下,我想应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下不认真洗手会出现的结果。

孩子们户外活动回来后,我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幼儿边念洗手儿歌边认真洗手,另一组暂时先不洗手。然后,我准备了两块柚子皮分别让两组的小朋友去摸白色的部分。摸完后,有的孩子发现“柚子皮越来越黑了,接着,孩子们都纷纷过来看,果然,没洗手的那组小朋友摸过的那块柚子皮看起来黑乎乎的。我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柚子皮上会这样黑,孩子们抢着说,是因为那组小朋友没有洗手,手上有很多灰土,把柚子皮弄脏了。我连忙说:“这是我们能看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呢?看不见的还有什么?”“细菌、病毒”,孩子们大声说。我趁热打铁:“如果我们不洗手,手上许多脏东西就会沾到吃到东西上,脏东西会随着食物进入小朋友的肚子里,身体就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了洗手时一定要认真洗手,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道理。第二组小朋友洗手时就格外认真,第一组感觉自己没洗干净的又重新回到盥洗室认真洗了一遍。

从此以后,小朋友们洗手的自主性和洗手的认真劲都提高了很多,而且同伴之间还互相提醒、监督。我感悟到: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时,多让孩子去尝试、多体验,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幼儿园大班随笔13

xxx是大二班里出了名的“调皮大王”,经常给老师惹来许多麻烦不算,而且上课时的自控能力特别差,既心不在焉又影响了别人。

有一次。我正在上语言课时,他又开始“捣蛋”了。别人在回答问题他去骚扰别人,不是去弄弄他的书包,就是去扯扯他的衣角。我当时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忽然我意识到,其实xxx这样做的目地无非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表现欲望还是挺强的。于是,我就拿了一个“大苹果”对他说:“老师知道xxx也是个乖孩子,你认真起来,比谁都棒,回答问题积极,声音又响亮,小朋友们说是不是啊!”其他小朋友都齐声回答:“是!”这时,xxx的脸上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趁机又说:“如果你能够安静地,不影响他人,等老师分饭的时候,请你来当”小老师“。这个大苹果也归你,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得到这个大苹果的。”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xxx能不能做得到”其他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后半节课上,xxx都能够认真听讲,并且积极配合老师。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都及时地将老师的期望告诉他,并能给他表现的机会,投其所好,要他遵守集体规则,不让大家失望。慢慢地xxx小朋友的自控力增强了,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了!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要正确对待班上那些调皮的孩子,分析原因进行教育,多些耐心和细心,在观察的基础上机智地予以引导,使其成为乖孩子也不是一件难事。

幼儿园大班随笔14

大班是孩子在幼儿园至关重要的一年,这年也被称为过渡年。大班过后孩子们即将开始小学生活,因此大班的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好习惯养成了,到小学收益多多,好习惯没养成,到小学就很难再去培养。在众多学习习惯培养上,我认为倾听习惯很重要,因此我在一日生活中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下是我从教多年来的几点感悟:

首先,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不管在生活环节还是教学环节,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练,干脆,不要出现拖拉,没有意义的语言。当孩子听到一些没意义的问题或激不起他们思考的问题时,他们就很容易发生注意力转移。因此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孩子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创设有意义的问题,让孩子们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前行

其次,教师的眼神很重要。很多时候为了不影响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我经常会通过眼神的传达来提醒分心的孩子。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孩子之间日积月累的默契配合。

再次,教师的适时停顿很重要。教学活动时,当一个问题引起孩子共鸣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控制不住开始讨论,这个时候,我会留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一会,没过一会,孩子们自然会回到老师的思路上。所以也提醒新老师,面对孩子“控制不住”的时候不要心急,要给他们一些时间。

最后,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很重要。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与孩子的关系要平等,这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当教师真的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也会尊重老师,甚至崇拜老师,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的时候,他的思想就会被对方影响,对方的一言一行对当事人来时就更具带动作用。我们还愁孩子们在你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吗?

幼儿园大班随笔15

这天陈仁智小朋友这天突然问我:“苏老师,我们上一年级,你还教我们吗”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转眼间三年即将过去,还有一个多月你们就要幼儿园毕业了,心中真是不舍,回顾你们刚来幼儿园那段时间,每一天都要从你们的爸爸妈妈手里把你们“抢”过来,你们一大班人在教室哭得翻天覆地,老师嘴皮没停过的哄你们,与你们玩游戏,教你们知识。与你们的三年朝夕相处,我们建立了母子般的感情。每一天早上,老师都会等待在门口,迎接你可爱的笑脸;

傍晚,目送你离去的身影,好像小鸟归巢,一天的疲惫也随之消失。也许,偶尔犯小错误的你也曾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可老师打心眼里是疼爱你的,因为你是老师的好孩子。三年里你们的变化太多了,高了!壮了!漂亮了!也懂事了!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就要背上小书包,快乐、自信地跨入小学的门槛。祝贺你们,孩子,你们长大了,前面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宽、那么美!展开你那坚韧的双翅吧,勇敢地去翱翔!我真心的期望你们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好!

2.关于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大班随笔 篇二

“我恨弟弟,可是我不能欺负他,因为我是哥哥。我不想哭,可是我忍不住。”“我一直是家里的‘小皇帝’,如果妈妈再生一个,这不是篡位了吗!”[1]自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后,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舆论对“二孩热”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独生子女必须面对一个新的事实:从独占所有的爱到学会分享。这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长子女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现实生活中,长子女为抵制“二孩”的“驾到”,使出“浑身解数”,包括让父母写“保证书”、以“逃学”“离家出走”“自杀”相威胁等办法。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必须把儿童视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他们的视角、观点和感受是社会政策行动的真正有效依据。”[2]因而,有必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对长子女的“同胞意愿”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儿童的“声音”在以成人为主导的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地位。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可知,已有相关研究存在两方面特点:(1)研究视角多元化,但缺少儿童视角。一直以来,有关人口政策研究的话语体系主要由成人建构起来,进行“自上而下”的研究,如对成人生育意愿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政策的影响、贯彻与落实的机制问题等,儿童则被排除在外。(2)研究内容宏观层面较多,中微观层面较少。如“全面二孩”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及不同地区该政策实施情况等,而关于“二孩”及其家庭教育的研究明显不足,尤以“二孩”与长子女的关系研究为甚。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儿童的“同胞意愿”,以期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

二、研究设计

通过分层取样,先后在公办园S园、集体园F园和私立园Q园对大班108名幼儿(注:均为独生子女)进行半结构化的非正式访谈。S园幼儿家长职业多为企事业单位员工,F园家长职业多为普通工人,Q园家长职业多为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

访谈内容主要是儿童的“同胞意愿”。相对于“生育意愿”而言,[3]“[3]同胞意愿”是指儿童对于拥有何种性别同胞、拥有同胞个数以及何时拥有同胞的意愿,即男女、多少和早晚三个属性。有无“同胞意愿”是探讨“同胞意愿”的前提。本研究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对儿童的“同胞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不同于口语中的含义,书面中的“二胎”和“二孩”概念存在一定区别,前者侧重于出生顺序,后者意指出生数量。通过预访谈可知,由于认知的局限,大班幼儿未能对“二孩”概念作出准确理解。少数幼儿将其理解为“二胎”。考虑到大班幼儿认知水平和预研究的内容,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采用“弟弟”“妹妹”代替“二孩”概念。

(一)“同胞意愿”整体概况:想要弟弟妹妹吗?为什么?

在和幼儿围绕“你想要弟弟妹妹吗?”“为什么?”的互动中,75位幼儿指出“想要弟弟妹妹”,即具有“同胞意愿”;32位幼儿表示“不愿意要弟弟妹妹”,即无“同胞意愿”;1位幼儿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通过幼儿对自身有无“同胞意愿”原因的陈述可知,影响幼儿“同胞意愿”的因素有三。

1“.同胞角色”认知

“同胞角色”是指儿童对同胞所持有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访谈可知,幼儿“同胞角色”的认知呈现多样化特点,“同胞”在其生活中扮演“玩伴”“萌娃”“讨厌鬼”“抢夺者”等积极或消极角色。受“4+2+1”家庭结构和现代家庭空间布局的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一个人在家真是太无聊了!”“没有人陪我玩,我总是发呆!”这些话真实反映了诸多幼儿的心声。因此,拥有“玩伴”成为幼儿具有“同胞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有弟弟妹妹陪我玩,我就不那么孤单,也不用约别人玩!”相反,若“同胞”在幼儿世界中扮演类似于“讨厌鬼”和“抢夺者”等消极角色,则易于出现争夺“亲人的爱”等情感需求以及“玩具和衣服”等物质需求的情况,进而导致“同胞竞争”。为避免在“竞争”中失利,幼儿多持无“同胞意愿”,部分幼儿表示“我害怕他们围着妈妈转,那样妈妈就不喜欢我了!”

笔者认为,幼儿对于“同胞角色”的认知受到幼儿自爱、自私和自卑本性的影响。出于自爱,幼儿希望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爱自己,他爱是自爱实现和巩固的途径;出于自私,幼儿希望在“同胞竞争”中赢得父母更多的“投资”,或从根本上避免“同胞竞争”,以处于优势地位;出于自卑,幼儿希望实现对优越感的追求,为避免“同胞威胁”和身陷困境,表现出无“同胞意愿”。

2. 观点采择能力

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4]观点采择包括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本文主要探讨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对其有无“同胞意愿”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大班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存在以下四种水平:(1)完全自我中心;(2)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独立性,但是认为他人的想法和需要与自己一致;(3)认识到他人是与自己不同的个体,他人有与自己不同的需要、想法和情感;(4)认识到他人的需要、想法和情感受到其已有信息的影响。[5]根据幼儿的反馈可知,大多数幼儿处于前三个水平。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我妈妈年纪大了,生不动了!”“我妈妈要是再生一个,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爱我了!”以此表明自己无“同胞意愿”。有些幼儿能够认识到父母的想法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如“我妈妈不想要,可是我想要!”。少数幼儿指出:“我和爸爸都认为一个孩子挺好”。随着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人观点和想法逐渐进入儿童的意识层面并影响其行为表现。

3“.同伴效应”影响

同伴效应,又译作同群效应(peer effects),它产生的前提是在一个群内,教育领域内的群通常包括宿舍、班级、年级、学校等。因此,可以将同伴效应广义地定义为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同伴现在的行为及同伴的产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6]通过访谈可知,幼儿有无“同胞意愿”受同伴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同伴行为作用于幼儿个体。有7位受访幼儿表示:“我看到xx家有了一个弟弟/妹妹,好可爱,我想和他一样!”由此可见,同伴行为作为一种手段或途径,通过幼儿对“同胞角色”的认知发挥作用,从而对个体幼儿的“同胞意愿”产生影响。其经历过程如下:幼儿—同伴—同伴的同胞—同胞角色认知—有“同胞意愿”。此外,同伴行为也能够以“目的”的方式存在,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是:幼儿—同伴—同伴行为—幼儿行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同伴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对象,幼儿可通过模仿同伴行为对其自身产生影响,同伴行为便成为幼儿行为的目的,如“我的好朋友xx有弟弟,我也想和他一样!”

(二)“同胞意愿”内容分析

针对75位有“同胞意愿”的幼儿,笔者对其展开更进一步的访谈,涉及到“同胞意愿”的性别、数量和时间等三方面特征。

1. 性别倾向:想要弟弟/妹妹/两者皆可呢?为什么?

“同胞”具有一定的性别特征,正常情况下,生育的孩子非男即女。幼儿理想的同胞性别反映了幼儿对同胞性别的认识和期待。表1是对幼儿理想同胞性别进行的统计:

由表1可知,男性幼儿与女性幼儿中选择同性别同胞的比例分别为62.50%和65.12%。男孩选择异性同胞比例略高于女孩,分别为28.13%和27.90%。卡方检验后所得结果P=0.006<0.01,因此,幼儿在“理想的同胞性别”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大部分幼儿存在本性别倾向,希望同胞性别与自身性别保持一致,少数幼儿乐意接纳异性同胞。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受性别刻板印象和异性容许度影响。

(1)性别刻板印象

幼儿对同性同胞的偏爱,是幼儿性别分化的表现。幼儿同性偏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性别观念的内化,表现为个体所负载的社会文化特征,即不同性别的个体被期待的应然行为不尽相同。“当学前儿童开始获得性别刻板印象时,他们就开始偏爱自己所属的那一性别群体,而把异性同伴看做有很多缺点的异类”。[7]因此,幼儿在同性和异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界限,表达了其对同性的喜爱和异性的偏见,如“我想要弟弟,因为男孩和男孩玩!”“我想要妹妹,因为弟弟太调皮啦!”

(2)异性容许度

幼儿对异性同胞的选择反映其对异性的容许度。男孩与女孩在性别特征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对幼儿的异性功能理解施加影响。男性幼儿通常具有“健壮”“雄壮”等特点,使得女性幼儿产生“被保护欲”,如“我想要弟弟,因为男生可以保护女生!”女性幼儿由于“可爱”“温柔”等特点而受到异性的接纳,如“我想要妹妹,因为妹妹可爱!”此外,家长对不同性别的容许度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如“我妈妈觉得一男一女挺好的,我觉得也是!”

2. 数量分析:想要几个弟弟妹妹呢?为什么?

幼儿理想的同胞数量直接影响家庭格局,进而对家庭氛围、同胞关系和亲子关系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可知,幼儿理想的同胞数量为“1”“2”和“2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2%、2.7%和5.3%。绝大多数幼儿持有“二孩”偏好,并认为“太多会吵会闹”“不好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对情绪价值和亲职投资的认知。

(1)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起先运用于服务性产业,指相同商品经过不同层次的包装后使人们有不同的感受。本研究中的“情绪价值”是指“二孩”为长子女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包括愉悦、快乐、失落、伤心等积极或消极情绪。就幼儿而言,同胞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尤其是正情绪价值,即能够满足长子女的需求,从而使其获得愉快体验。同胞数量的适宜是幼儿正情绪价值获取的必要条件,多则“会吵会闹”,少则“玩不起来”,从而导致负情绪价值的出现。

(2)亲职投资

父母对于子女的亲职投资包括食物和衣服等物质投资以及关心和爱护等精神投资。幼儿关于“亲职投资”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幼儿对于精神投资的需求高于物质投资,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需求高于“金钱”。就家长职业而言,幼儿对父母工作繁忙程度的关注甚于工作的经济价值,如“爸爸妈妈工作太忙,太多会照顾不过来!”其二是,幼儿追求均等的亲职投资。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父母同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均为1/2,因此,父母对每一位子女应做到公平分配资源。然而家中孩子年龄不一,考虑到较年长者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父母往往会对年幼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亲职投资”的不均等,如“家里孩子太多不好养!”

3. 时间分析:想在多大时拥有弟弟妹妹呢?为什么?

理想的同胞时间是指幼儿对于自身与“二孩”之间年龄间隔的认识和期望。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幼儿表示其理想的同胞时间间隔为6~7年。究其原因,主要受幼儿自主性发展及其对权力诉求的影响。

(1)自主性的发展

自主性包括意识层面、行为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自主性。相较于中小班幼儿而言,大班幼儿一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由于其较为年幼,行为层面的自主性尚未充分发展。对自主性的追求和与生俱来的依赖性构成矛盾和冲突,而幼儿认为年龄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通过扮演“保护者”和“照料者”的角色,以便对“二孩”履行“老大”的责任和义务。如受访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表示“我想等我大一点的时候,因为那样我就可以照顾他了,现在我还太小!”

(2)权力的诉求

“二孩”的到来不仅会导致家庭格局的改变,也会对内部的权力结构产生影响。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子在中国家庭中拥有的特权使其成为富有威信的人。幼儿在享受独生子女的过程中,已了解到“父母”角色所拥有的实际权力和作为权力的象征,当“二孩”出生后,独生子女转变为长子女,这种角色转变使其拥有与父母类似的权力———教养“二孩”。这一角色满足了幼儿对权力的热求和渴望,但出于“幼小无能”的担忧,多数幼儿希望自己与“二孩”相差7岁,即在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模仿父母,承担父母角色,对年幼“二孩”实行父母的权力。如部分幼儿指出:“等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可以带他玩,管着他了,不让他调皮!”

综合幼儿理想的同胞性别、数量以及时间倾向来看,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幼儿对理想的同胞表现为同性以及“二孩”偏好;二是在理想的同胞偏好序列中,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一儿一女;三是理想的同胞偏好时间间隔为6~7年左右。其中,性别和数量因某些原因无法人为控制,而理想的同胞时间间隔却可以通过亲子双方的沟通得以实现。长子女与“二孩”的年龄间隔对于家庭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若年龄差距太大,长子女会感到彼此之间缺少心理上的契约关系,认为对方可有可无;若年龄差距太小,较易产生恶性“同胞竞争”,尤其在父母不平等言行下将愈演愈烈。A·阿德勒认为,幼儿在此阶段已具有一定的理性,并在引导之下能够表现出合作行为。因此“最理想的时间间隔大约是三年。”[8]笔者认为,最适宜的年龄间隔不是生理年龄,而是以长子女的心理准备为前提,只有当“老大”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时,才是迎接“二孩”的最佳时机。

四、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幼儿“同胞意愿”受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外界刺激下,幼儿“同胞意愿”并非一成不变。针对“生育意愿”和“同胞意愿”存在冲突的家庭,笔者试图提出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理解儿童需要,建构积极同胞角色

80、90后的父母在经历了孤单的独生子女时光后,为避免下一代“重蹈覆辙”,以“想让孩子有伴”为由生育“二孩”。然而,不少家庭在“欢声笑语”中却迎来了“同胞竞争”,长子女的消极心理等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儿童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行为,我们就必须站在他的观点上看问题。”[9]从儿童视角出发,有无“同胞意愿”本质上是一个评价判断问题。评价主体是儿童,评价客体是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同胞”对儿童“需要”满足的程度,这种“需要”成为儿童有无“同胞意愿”的关键因素。为避免“二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在理解儿童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培养自尊与自爱的心态,注重其包容性格与分享品质的形成,消除紧张不合理的“同胞竞争”心理。只有将积极的同胞概念融入儿童的意识深处,促使儿童正确地认识“同胞角色”,才能调节和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为“二孩”的到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进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建立家庭会议制度,促进观点采择发展

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民主实践的重要方式,其核心在于赋予每位家庭成员同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倾听每位成员的“声音”,保障家庭成员的话语权。“家庭会议成功的要点,在于每个家庭成员都认为这是个和全家人有关系的问题。”[10]现实生活中,由于成人持有弱小无能的消极儿童观,人为地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相割裂,并阻止儿童声音存在于成人世界中。就“二孩”而言,父母更多地认为生育问题是夫妻双方的事务,与年幼儿童关系甚微,父母以自己的决定代替儿童的决定并认为那就是儿童的决定。长子女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观点、想法和感受却被忽视。因而,父母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需同时兼顾自身的“生育意愿”和儿童的“同胞意愿”,并将其作为关于全体家庭成员的重要事务在家庭会议中加以讨论。父母以平等的角色倾听和接纳儿童关于“二孩”的想法,尝试运用榜样法、故事法等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三)利用同伴效应,培养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简而言之是指个体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和倾向。母亲在儿童社会兴趣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在于把孩子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他人身上。[11]家庭现有的封闭式空间布局造成儿童公共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交流空间。儿童缺乏与伙伴的互动,造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社会情感和社会兴趣发展不充分。然而,儿童对同伴行为的模仿和学习所产生的“同伴效应”,积极或消极地作用于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同伴效应”作为儿童“同胞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无“同胞意愿”的儿童而言,家长可利用“同伴效应”鼓励儿童接受“二孩”。儿童在与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同伴的行为,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社会兴趣和社会情感,也促进了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从而消除“二孩”带来的忧虑。

摘要:采用访谈法,选取108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同胞意愿”,并从性别、数量和时间三方面对“同胞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胞角色”认知、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效应”是影响幼儿“同胞意愿”的主要因素;幼儿理想的“同胞性别”“同胞数量”和“同胞年龄”均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幼儿无同胞意愿,而家长有生育意愿时”的可能策略。

关键词:二孩,儿童视角,同胞意愿,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家庭进入二孩时代遭遇“老大”烦恼.[EB/OL].(2016.01.20).http://news.cntv.cn/2016/01/20/ARTIFyj W1Nn Og YRmtwi WAdu J160120.shtml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57~62.

[3]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0,(5):58~66.

[4]张文新.论观点采择及其研究中存在的若千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58~63.

[5]沈敏.运用故事教学提升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6]袁玉芝.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分析---基于上海2012年PISA数据[J].上海教育科研,2016,(3):30~34.

[7][美]戴维·谢弗.陈会昌等译.社会性与人格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66.

[8][奥]A·阿德勒.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32.

[9][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陈太胜等译.理解人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0.

[10][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甄颖译.孩子: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414.

3.关于幼儿园大班国画教学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中国画 传统绘画 笔墨技巧

一、儿童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小可大、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描画自如、变化无穷,符合儿童画特点,孩子们很喜欢。儿童画国画,要求大胆准确,不能来回修改。眼、手、脑要协调动作,且与智慧、 想象和创造连在一起,这可促使孩子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孩子在学国画时,注意力集中,执笔、行笔要运气用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培 养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业裨益非浅。

1、儿童国画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不只是教孩子描画,同时传授与描画对象有关的生活知识,美的构成规律等,使孩子动手动脑长知识,对周围环境注意观察体会。我教授的每幅画又与一定的故事情节相联系,使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听和画。每当我边讲故事情节边画出示范画时,孩子们高兴得鼓起掌来,在他们作画时,总是那样津津有味、聚精会神。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育,美育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

2、用歌谣式的笔顺将对象分解组合,便于教与学,提高孩子对描画对象的理解与记忆,孩子很轻松地像写字、像玩插接玩具一样地把对象描画出来,兴趣盎然学画画的积极性更高。

3、教孩子画国画的对象以动物为主,从动物开始.动物是孩子们的天使,忠实可爱的好伙伴,它们有特点、有生气、有神采,孩子熟悉它、喜欢它,又可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进行创作,是练笔的一种极好方法。

二、幼儿学习国画的益处与适合年龄

1、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接班人理应把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经研究表明国画可以培养孩子的神韵,陶冶情操,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讲究内涵,讲究真,善、美的表现,一幅美丽的画不但画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丽,心美了画才会美,提高儿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儿童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处事态度。在国画熏陶中的孩子观察能力比其它孩子更强,能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的细致性。

3、国画和其他画种不一样,如素描油画可以随时修改;国画则落笔成形,不可更改,在绘画的同时不知不觉中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注意力。同时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4、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力。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性强,通过学习国画知识,让儿童切身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内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5、儿童在作画过程中根据所画内容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用途的毛笔和多种颜色,作画时根据画面的构图情况选用不同的毛笔,及调制颜色时根据绘画的内容自己动手调制。所以说儿童学习国画,可以增强儿童的辨色力。

国画适合多大幼儿学习呢?年龄太小的孩子,由于他们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学习国画是不适宜的,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握毛笔,对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也很弱。而相对来说大班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左右两半球能协同活动,思维的发展已由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与此同时,由大脑右半球主管的视觉系统、动作协调和空间关系知觉也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孩子开始学国画提供了条件。所以,大班幼儿学习国画是最为适合的。

三、国画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1、幼兒对毛笔的用法难以掌握,幼儿习惯了拿铅笔的方式,突然变换拿笔姿势,孩子会非常不适应,有的幼儿还会用手去理顺毛笔,要不就是会把毛笔头弄得像个扫帚。老师还总是时不时的强调,比较枯燥,导致很多孩子都不愿意选择国画。

对此,我和全班幼儿共同讨论用笔姿势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使其体验立笔画的细美观,错误的拿笔姿势画出的线条特别不好看。并及时的做出对比,引导幼儿去发现其中的奥妙。班里的好几支毛笔的头都掉了,于是“我的头很疼”谈话活动就此展开,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观点,将“为什么毛笔头掉了”找到原因,最终我们共同制定了保护毛笔的新要求,以及保护毛笔、正确洗笔的方法。为每组提供一块小抹布,而替代用手去挤压毛笔头的水分。同时用毛笔“跳舞”代替侧锋,毛笔“走路”代替中锋,拟人的语气孩子会很感兴趣,自己也会不断的重复牢记于心里了。

2、对墨的调和难以掌握,包括颜色。调墨时,幼儿判断力不是很准确,墨的浓淡、干湿不能掌握很好。毛笔中的颜料洗不干净,颜料盒中易混色。由于幼儿没有基础,所以老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将墨提前调好,浓淡墨分开放,而且提供了蘸水的小抹布。再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深浅变化、及墨色的各自表现。利用淡墨和浓墨的结合绘画出的小熊猫,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平时画的有什么比一样的地方,运用颜色绘画来体现出水果的汁多味美等。

3、纸质把握不是很好,以前的宣纸,吸水性强,较薄,重复的画纸就会破。后来改为黄纸,吸水性很差,幼儿更增加了重复画的动作,,国画讲究的是一笔成型的神韵,是不应该再描的。国画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像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激励幼儿"大胆落笔,不要复笔,画错了也不要紧,所有的东西长得都是不一样的"。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幼儿就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

4、画面布局的把握不当,有的又会模仿老师的范画,而大部分幼儿会出现物品比例不协调,占纸的位置也是爱偏向左或是右。在构图上,采用孩子们所熟悉的游戏作为故事背景,如画《金鱼》时,出示范画并向幼儿介绍我的故事,孩子一听都乐了,我讲的都是孩子们最熟悉、最爱玩的户外活动,这样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金鱼就不会再“扎堆了”,而且孩子很感兴趣,原来金鱼也可以玩户外游戏,他们会很认真的将每条金鱼画好,画完之后自己还能发挥想象填一些海底的景物呢。

四、小结

幼儿国画教育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开启幼儿智能,培养幼儿耐力,发展幼儿能力的活动。在探索之路上,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十分愿意将我们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愿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永永.儿童国画教育随笔,少儿美术,2014,12(16)

[2]吴希.儿童国画作品欣赏评析,连云港教育,2014,4(5)

4.幼儿园大班教学随笔 篇四

幼儿园大班保教随笔,都是不留心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学随笔,大家凑合着看吧!感觉这些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都很经典!

大义中心幼儿园~学第二学期园务计划保教工作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以新《纲要》为理念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是8.教师论文、随笔评优9.办园水平综合评估10.《幼儿教师要当好两个妈妈》有感 教育保育开学初,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真总计这些笔记!

幼儿园大班保教随笔

大义中心幼儿园~学第二学期园务计划保教工作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以新《纲要》为理念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是8.教师论文、随笔评优9.办园水平综合评估10.读《幼儿教师要当好两个妈妈》有感。很有感觉的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保教随笔 大义中心幼儿园~学第二学期园务计划 保教工作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以新《纲要》为理念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是8 .教师论文、随笔评优9.办园水平综合评估10. 读《幼儿教师要当好两个妈妈》有感 教育保育开学初,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真 制定了本班的班务计划,设计好每月的主题活动,精心安排好每周活动,组织好每日的教学活动。在教学 过程中注重渗透整合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在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同时,保证的幼 儿的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每月根据制定好的游戏计划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在班级中开展了图书角、手工角、医院、棋苑等区域游戏,并不段的更新丰富游戏材料。为了配合主题教育和节日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创设环境条件,布置装饰室内外的空间和墙面。每月撰写说课稿和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的保教 水平。在保育工作中,每天安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并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午睡习惯 和个人卫生习惯。在班级中开展了值日生工作,以提高幼儿的集体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坚持每天让幼儿 记录天气,学习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

5.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 篇五

新学期开始我的宝贝升入中班了,已经从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变成哥哥姐姐了,我们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可是升入中班后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了,要在幼儿园给小班的小朋友做好榜样,还要加强自己的自理能力,常规更要比以前好,还要更好地学会互相帮助等等,一系列的的要求摆在我们面前。

可是等我们开学来到幼儿园后,发现一切都变了。部分孩子的普通话不会说了,吃饭也用左手,被子不会叠了,还学会了打架,看到这些情况我伤心了,就放了十几天的暑假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难道这不能说明家长在家对孩子的溺爱吗?,记得以前我曾经发过一篇关于溺爱孩子的日志,看来部分家长根本没引起重视,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假期中让孩子自由散漫,好的生活习惯没有了,溺爱孩子,什么也帮助孩子做等等,这些对孩子们是不利的,因此我想告诫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理能力,请配合一下学校,让我们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一些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对孩子是有利的。

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假期回园后,我们的孩子还保留着原有的好习惯。

篇二:托班随笔:洗手

托班的孩子最喜欢玩水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玩水的机会,如:上厕所,喝水,洗手等等。作为老师,我经常给他们讲道理,洗手时不要玩水,把衣服弄湿了,会着凉生病的,还浪费水等。可是我不知讲了多少次,哪怕我在一边看着,有的孩子还是会弄湿衣服。

为了不让孩子弄湿衣服,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帮他们挽袖子,让他们一个一个去洗手等等,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天,在教孩子《洗手歌》时,使我受到启发,为何不让小朋友在《洗手歌》中来完成洗手的习惯呢?于是,我便给小朋友们讲解洗手的方法,了解洗手的意义。我和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挽袖子,开笼头,擦肥皂,搓搓手,冲干净,关笼头,甩三下,擦擦手,我的小手干净”|。在游戏的情境中我一边给孩子做示范,一边帮个别年龄小的孩子,儿歌念完了,小朋友的小手也洗干净了。谁也没有弄湿衣服,老师的批评没有了,小朋友的告状也没有了,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篇三:公园里的春天(大班)

在一个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进行了一个春游结合户外写生的半日活动。孩子们一手拿着画板,一手相互牵着,小小队伍来到一片绿意盎然的小小公园。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一边听着教师的介绍,一边听有秩序的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跟随教师一遍游玩下来,便让孩子们自己找个喜欢的地方坐下,开始自主的画画。

在暖暖的阳光下,微风吹拂绿色的树,小草亦跟着摇晃娇小的身躯,鸟儿从头顶飞过,唧唧的叫着。鹅软石铺的小路蜿蜒曲伸,孩子们象一个个小画家,有模有样的席地而坐,画板摊开放在膝盖上面,低头画画,亦有些孩子跪坐在石凳旁边,趴在石凳上绘画或远或近的景色。也有个别靠趴在底矮的假山上。有老人带着幼儿出来散步玩耍,刚会走路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到小哥哥小姐姐的旁边看他们画画,眼里充斥着羡慕与好奇,小手还忍不住摸摸彩色的蜡笔。有在成人怀里的幼儿,手向前伸着,口中咿咿呀呀,身体倾向画画的哥哥姐姐,天真可爱,不时流下几滴口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的心中一阵感动。

时间慢慢过去,白纸上渐渐呈现孩子们眼中的“公园里的春天”。为数众多不免画上绿色大树,嫩绿小草,火红的太阳,大鸟小鸟,假山亭子长廊拱桥,凡公园中有者必有。亦不缺乏幼儿游戏画面,有的添画上自己想象的景物,丰富画面。

6.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 篇六

今天,午睡结束后,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要去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身边跨了出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绊了一下,就听到有小宁说了一句:“老师,你要小心呀,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子,不禁心头一动,小宁虽然是从小上学期来的,刚开始还哭哭闹闹的,但她已经与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关心我们,就像我们关爱她一样。

孩子说的这句话,不跟我们平时的教育、嘱咐差不多吗?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但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的、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模仿的极为相似,他们也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在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并会在他们的行动中反射出来,就像这样一句谜语:什么东西,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张牙舞爪,他就对你张牙舞爪。大家很快就猜出:“镜子”。所以我们要为人师表,注意言传身教。

7.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篇七

这天,和孩子们一齐玩了一个游戏,名字叫做《剪羊毛》,大家玩的好开心。在游戏开始前,尝试让孩子们猜一猜是谁在叫呢?在透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孩子们对于羊的知识还是都有一些的,因此,很顺利的理解了游戏资料。之后,我讲述了游戏的规则,孩子们都是充满兴趣的看着我,当我的身上夹满夹子后,孩子们都笑了,觉得很搞笑。

在我示范了一遍游戏以后,孩子们都是跃跃欲试的举着手“我来!我来!”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也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游戏资料和游戏过程,因此,先请个别幼儿进行演示。在看到孩子们都遵守游戏规则,就让孩子们进行了游戏,游戏反复进行。

这个游戏过程都很顺利,孩子们兴趣很高,透过此次的《剪羊毛》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夹子夹物体,如何将夹子取下来。搞笑的游戏使孩子们的兴致高昂,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使用夹子,既搞笑,又好玩,学得也开心呢?在快乐的气氛中,游戏要结束了,但是有些孩子还想玩呢!

8.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 篇八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9.幼儿园大班教养随笔 篇九

我的“好意”是在保护孩子的安全,还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

带着反省和内疚。我紧紧地抱住了乐乐:“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爬得很高,但胆大还要心细,不要紧张,去玩吧!”轻柔的话语消去了乐乐僵硬的表情,紧紧的拥抱消除了他的胆怯与戒心。“加油!加油!”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为博文拍手助威。在大家的鼓励声中,乐乐十分敏捷,稳稳当当地到达攀登架顶部,他自豪地向我们挥手,脸上洋溢着自信。

10.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 篇十

“能“!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一会儿工夫,孩子们便开心的玩了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藏猫猫,有的蹲在地上看蚂蚁,还有的在练功夫······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对我说:“老师,明天还让我们自己玩吧!”

孩子们为什么愿意自由活动呢?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和能力,或高兴或伤心,他的一举一动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他们可以毫无压力,无拘无束地调动各种感官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大纲”锻炼;学习、探索、发现、交流、分享、表达、表现。这时的幼儿是最真实的,思维是最活跃的。

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也时常看到教师因为怕出事故或其他种种原因而不敢放开幼儿自由活动,幼儿总是在老师的约束下进行集体活动。

11.幼儿园大班健康教学随笔 篇十一

而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特殊性和规律性,因此教育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学校要做专门的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自慰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逐步让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同时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敏捷思维、主动学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小学生之间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懂也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心里的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此外,还可以结合雏鹰争章的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大环境里学习、锻炼。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真诚相对,角色转换。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老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不是靠威严,更不能靠训斥,最靠得住的是老师和学生坦诚相对。

教学中,有的老师怕让学生提问,我倒认为学生提问是好事,因为学生的问题是很有探索价值的。虽然老师不是万能的,但是也不要不懂装懂,而应告诉学生实情,老师不会,愿意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甚至向学生请教,让学生当“老师”来教老师,这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师生间的“角色互换”。通过师生的真诚相处、角色互换,学生也会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说真话、掏真劲、办真事,自觉、积极、大胆、主动地去做,把事做得更好。

3、倾注真爱,促进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教师要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有口吃的毛病,同学们嘲笑他都叫他“尾巴”,不愿和他玩,时间一长,他自己也感到很失望,学习成绩差,孤僻,老拿发怒的眼睛瞪人。我深入地去了解他,发现他是个头脑很聪明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信心。

于是我给他讲古罗马演说家克服口吃的故事,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经过一阶段的开导,在征得他本人的同意后,让他去做班里的事,让他去当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对其取得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年后,他不仅不再口吃,而且学习也有很大进步,同学们都愿意跟他玩,乐意帮助他,他也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上一篇:三项机制会议记录下一篇:2024年街道书记支部换届选举动员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