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2024-07-30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共10篇)

1.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一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

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认识的蒙古族

蒙古族(人) 民居 饮食 乐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2.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二

一、保护好奇心, 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 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案例:保育员阿姨把岑岑带到我身边, 生气地说:“何老师, 岑岑爬上桌子, 去博古架上搬木化石, 要是摔下来怎么得了!”岑岑低下头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看看木化石里面的木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下面看不到。”原来是这样。

在主题活动——石头展览会上, 我们与幼儿共同搜集了许多石头制品和工艺品, 这其中当属奕杨小朋友带来的木化石最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沉淀, 木头已和玉石浑然一体, 从玉石外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 孩子们对木化石兴趣很高, 在听奕杨妈妈讲解过程中鸦雀无声。但由于木化石价格不菲, 讲解完之后, 我们将它置于较高的博古架上供幼儿欣赏, 却忘了架子与孩子的身高悬殊较大, 不便于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探究。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我致电奕杨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 将木化石放在窗台边, 并请保育员阿姨帮忙老师一同维持秩序, 让所有的孩子在不损坏木化石的前提下, 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块神秘的石头。每次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木化石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你看这个地方的木头有个小洞, 是蛀虫蛀的吗?”“化石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形成?”“我见过恐龙化石, 和木化石有些不一样呢?”……对于“化石”的探究正悄悄酝酿形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 没有兴趣, 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 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岑岑的“危险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指示信号, 它告诉我们, 幼儿在探索中光“听”是不够的, 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 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追根求源, 引发思考, 激起探究欲望。案例中孩子们那一连串的问题是在与木化石亲密接触后才迸发的, 如果木化石一直高高在上, 如果岑岑不爬上桌子, 也许我们就在无意识中熄灭了幼儿心中的那簇探索的火花。

二、“等待”与“点拨”, 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 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下午3:00大活动室制作奇石盆景活动

场景一:元元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 她尝试用了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 都以失败告终, 她转身喊:“老师, 我不会!”老师问她:“所有胶都试过了吗?”元元说:“还有泡沫胶没有用过, 但肯定也粘不住。”“试试看, 试完后还是不行再来找老师。”元元改用泡沫胶粘石头, 粘完后还给石头刷颜料, 这样又盖住泡沫胶的颜色, 终于成功了。

场景二:睿睿手里拿着几块石头, 反复翻看, 眼神一片茫然, 老师问“睿睿, 想出要做什么吗?”睿睿摇摇头, “你去看看石头盆景画册, 还可以到讲台上看看老师的奇石盆景, 模仿着做一个, 好吗?”“好的!”睿睿高兴地开始他的创作。

场景一中元元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 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 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而场景二中睿睿能力较弱, 想要独立完成一个活动过程有一定困难, 教师则让他从模仿做起, 积累经验, 激发他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 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

案例:上午9:40班级活动室科学活动《称一称》

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 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 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 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 大家都在收拾整理, 我发现雨宏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 这块不行, 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 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 同桌的阿杰要帮她, 她没有拒绝, 可阿杰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阿杰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 她抢过阿杰手里的石头, 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

是大石头, 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 天平平衡了, 雨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 在“等待”中, 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 当雨宏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 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 这时做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 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 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 (特别是科学活动) 的重要环节, 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 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 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 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便会产生争论, 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1. 这是幼儿在探索吸铁石吸附能力的记录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吸铁石吸附物体属性的判断已经很准确。活动后幼儿借助记录表中提出了新的问题, “吸铁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和平常的石头不一样”幼儿发现的新知识体验是:有的东西看起来像铁但不是铁, 有的叫做铝, 吸铁石不能吸附铝。

2. 这是幼儿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实验过程后的记录表。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后他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互相交流, “为什么我把小石头放进水里, 水也变浑浊了呢?”“回家我也要把泥土和石头放在火里烧, 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通过交流记录表, 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 并且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幼儿探索的方法呈多元化, 探索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四、及时评价, 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 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 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 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 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 强化他的探究欲望, 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就如下面片断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中, 幼儿正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泥土和石头, 突然“砰砰砰……”一连串刺耳的敲击声吸引了在的目光, “国国你在干什么?”老师走过去问, “我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啊, 用大石头一敲, 是泥土就扁了, 不是泥土的小石头是砸不扁的。”他得意地回答。“可是你敲击的声音太大了, 影响了别组的小朋友。”老师说:“这样吧, 如果你想继续在教室里实验就要考虑换个方法, 如果不愿意换个方法就到活动室继续探索, 你觉得呢?”国国想了想选择去了活动室。

其次,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 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如在下面片段中对记录表的评价, 教师能针对每张表格的优势展开评价, 引发幼儿的讨论和思考, 并让幼儿从中学到可为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结束, 老师和全班幼儿对记录探索过程的表格进行评价, 晗涵的记录表被评为“最清晰的记录表”, 她虽然也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可她在每幅图的边上配上数字, 让我们了解整个流程顺序。奕杨的记录表被评为“详细的记录表”, 他用的是图式加文字的记录方法。小萱的记录表是“最佳方法记录表”, 她采用的区分方法能很快区分泥土和石头, 但没有标注顺序, 看起来有些费劲……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 最后老师说:“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很好, 让人一看就明白刚才你的实验过程,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下次在记录时也可以学习记录。”

五、开设区角, 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 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 我们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使幼儿与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形成三维互动, 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 随时随地直接操作, 自由进行持续探究, 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石头也疯狂》中, 石头已深入班级的各个区角中, 美工区里有用石头作画, 建构区里有用石头玩叠叠乐, 科学区里有各种矿石和孩子们超级兴趣的打火石, 另外班级还有一条用石头铺的小路, 每个孩子都喜欢光脚在上面走走踩踩, 既有趣又达到健身的目的, 可谓一举两得。区角中, 孩子自由探索, 轻松创意, 每次分组活动孩子们就分散在各区角中, 平时爱玩的玩具和游戏此刻都被打入冷宫。各类石头成了他们的新宠, 在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打火石碰撞后会有一股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石头有尖角, 有的石头是圆溜溜的?”……

幼儿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 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 就会集中精力毫无顾虑的持续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与展现, 他才能体验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和成功者。那份自豪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 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持续探究、创新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三

关键词:活动区;主题游戏;主题;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2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52

活动区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游戏项目和方式,幼儿教师也可以在游戏区投放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这有利于激励幼儿的游戏热情,丰富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区主题活动是一项重任,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娴熟的教学经验和管理协调能力,还必须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满足全体大班幼儿的需求,提高游戏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幼儿园大班教学经验,就主题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班活动区游戏提出几点对策。

一、根据主题设置活动区,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突出主题所要发挥的作用。不同的活动主题能够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在活动区给大班幼儿准备了非常益智的玩具和材料,希望以此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比如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有趣的指纹”的活动,通过带领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激发他们对指纹印画的乐趣,使其大胆地尝试用手指印画。我先在活动区准备了足够的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然后导入游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每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坏人,有时候我们在银行取钱也会用到指纹。你们觉得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接下来我让大班幼儿都用自己的手指沾到印泥,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各个手指去印画,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做,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二、教师参与到游戏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很多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游戏,所以在组织游戏时就处于旁观的地位,未及时跟幼儿进行互动,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内容,获得幼儿的喜爱。另外,有些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幼儿,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比如在做“吹出的怪兽”游戏时,我为这个主题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开场白: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给幼儿播放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在活动区准备了一次性纸杯、保鲜袋、油性水笔等材料,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感知到空气压力的存在。我先让小朋友在每个保鲜袋上用油性水笔画出怪兽的形象,再将吸管伸入袋中,用透明胶粘捆,使其完全密封,然后将插了吸管的“怪兽”保鲜袋从纸杯上的小孔(事先挖好)中塞入,再用嘴往吸管中吹气,使袋子膨胀,“怪兽”就会掀开盖子跳出来。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幼儿

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小朋友的感受,不能把活动当成是一部分小朋友的专属,要面向全体大班幼儿,这样才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另外,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我经常会做出多种主题以供小朋友选择。比如在活动区,我设计了购物的情境,假设小朋友们来到市场买菜,这时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可以扮演消费者,还可以扮演卖家,然后由消费者和卖家进行讲价,最终达成交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幼儿的临场发挥能力。与此同时,我在活动区还设计了“秀出自己”的主题活动,让喜欢表演的幼儿给其他小朋友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表演,小朋友感受到了成功感、自信感,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

四、注重游戏的评价方式,激励幼儿发挥才能

很多大班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都非常认真,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但是他们往往还欠缺一点,那就是没有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导致幼儿对主题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时会非常注重对幼儿的评价,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的游戏潜力,提高他们对游戏的重视程度。比如在主题活动“报纸再利用”时,通过这个游戏要让幼儿养成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让幼儿亲自动手为芭比娃娃制作一个漂亮的报纸裙子,并给自己的芭比娃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对报纸的浪费严重,常常是剪出一个裙子感觉不合适就扔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给予了纠正,告诉小朋友要注意节约,不能浪费,不仅是报纸,对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都要节约。对此,小朋友们都进行了改正,纷纷利用废旧报纸做出了五彩缤纷的裙子。

五、有效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得到良好的启发和教育,就一定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有的幼儿教师在活动中不知道怎样适时、有效地指导幼儿,结果就导致了幼儿交流空洞,活动缺乏针对性。幼儿教师必须意识到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交流至关重要,精心地为每次主题活动进行巧妙的构思。比如在进行主体游戏“滚动的小熊”时,我提前在活动区准备了白纸、彩笔、固体胶、制作示意图、二号电池、积木、木板等。游戏的步骤是先沿着白纸上画好的虚线剪下“十”字形阴影部分,将二号电池放在“十”字形白纸的中间,把电池包在里面,并用胶粘牢,然后用彩笔在电池的一面画出小熊的样子,再将小熊的手和脚粘上去,最后将小熊放在不同高度的斜坡上,观察小熊滚动的速度变化。在大班小朋友操作时,我指导他们将电池牢固地包好,以防在滚动过程中脱落,还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小熊在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动速度的快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秦雯.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开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4).

[2] 刘雅琴.快乐游戏我做主——主题背景下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3(6).

4.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四

引导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使之变成其他的物品。通过多种游戏形势,让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多变。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体验和同伴共同制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制作好的手工成品、废旧纸盒、罐子、剪刀、彩纸、胶、双面胶、透明胶、火柴棒、蛋壳、胶棒;颜料、棉签、抹布、画稿、瓷砖、调色盘、剪刀、胶、沙盘、建构器具、洒水壶、水彩笔,油画棒,纸等。知识准备: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对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础;给幼儿讲一些构成物的形体。

活动过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儿观赏

1、谈话: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探索周围事物的变化,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变成的,它是怎么变的,需要哪些材料组合?

2、引出话题:老师还在教室的周围和走廊上准备了许多材料,可以选择你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游戏,看看谁能变出新的花样,变的和别人不一样。

3、交代游戏规则:

①选择材料时不要拥挤和争吵

②游戏过程中发现困难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办法解决,或者找老师

③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二)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尝试创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创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教师巡回指导重点:

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象,创作难点:指导幼儿对作品进行细节的制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5.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五

1、教幼儿练习用皮子双手包馄饨的技能。

2、感受劳动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增强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皮子、肉、菜、

2、碗、筷子、勺子、锅等

3、各种图片(并储存于电脑中)

4、教师提前发放邀请函把活动安排告诉家长。

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

1、7:30D8:10观摩幼儿做操

2、8:10D9:00观摩幼儿区域活动

3、9:00D9:20幼儿吃牛奶、点心

4、9:20D10:00幼儿包馄饨活动

a、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包馄饨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如买菜,买肉,摇肉,洗菜,切菜,和馅等。并了解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注意点(切菜和和馅教师可以当场操作演示给幼儿看)

b、幼儿学习包馄饨

(1)教师询问幼儿如何包馄饨

(2)幼儿个别讲述自己包馄饨的方法。

教师进行小结,边演示边讲解方法:先将皮子平放,放上馅,然后对折成长方形,把边捏紧,以防漏馅,最后转个身把两个角粘牢。

(3)幼儿尝试制作,比一比谁在半小时内包的最好、最多,满足幼儿自己尝试的愿望,在活动中感受包馄饨的乐趣。

5、10:00D10:20参观、评奖、颁奖

a、组织幼儿、家长相互参观彼此的作品。

b、班级自行组织评奖

c、集体颁奖(每班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6、10:20D10:40幼儿观看下馄饨,和家长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6.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睡觉》 篇六

1、初步理解读本内容,知道哪些人在夜里不睡觉。

2、能按顺序翻阅图书,仔细观察读本画面。

活动准备:

1、一本大书、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2、书架、录音机、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幼儿说说夜里不睡觉的人。

提问:

1、夜晚来到的时候,我们都在做什么?

2、有没有人在晚上不睡觉呢?

二、出示读本,引发阅读兴趣。

1、观察封面,提问:画面上有谁?她们在做什么?

2、认识书名《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初步感知图书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阅读。

2、提问:你从书里看到了谁夜里不睡觉?(幼儿自由说)

四、大书导读,初步理解读本内容。

1、阅读p4-9并提问:黑夜静悄悄,真的每个人都睡了么?

2、阅读p10-23,引导幼儿了解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师提问:有谁在夜里不睡觉呢?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遮挡画面,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知道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提问:我们有这些美好的东西,是谁在夜里不睡觉为我们辛勤工作?

五、归纳小结,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

7.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七

一、依据主题目标制定环境创设方案

依照惯例,在主题活动“中国娃”开始之前,大班年级组要制定该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案, 这项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首先,年级组长与上届大班年级组长交流,了解他们在该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然后,和大三班教师(各班轮流负责制定主题环境创设方案的讨论稿)一起,制定出主题环境创设方案的讨论稿。最后, 召集年级组全体教师集体对讨论稿进行研讨, 研讨的议题是讨论稿中是否将主题目标一一在环境创设中加以落实, 并对讨论稿进行完善, 最终形成“中国娃”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案(见下表)。

主题活动“中国娃”是由4个子主题组成,分别是“我是中国娃”(5个教育活动)“首都北京”(5个教育活动)“中国文化”(10个教育活动)和“祖国大家庭”(5个教育活动)。整个主题活动要求教师组织20个教育活动,其中,“我是中国娃”的5个教育活动是5个大班都必须实施的,另外的15个教育活动由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加以实施。这也就意味着,班级环境的创设也是会因为各班重点话题的不同而呈现各自的特色。

二、逐步创设动态发展的主题环境

主题活动是逐步推进和发展的,因此主题环境必须充分体现主题的进程,追随着幼儿的成长而逐步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在“中国娃”主题环境创设中,在主题初始阶段,教师只是在班级中提供地图、地球仪,展示幼儿游览祖国各地的照片,用以激发幼儿对认识中国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随着主题的进展,各班逐渐出现国旗国徽、地区特产展览、民族风俗展、各地新闻播报等环境内容, 这些环境内容反映了幼儿的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的经验增长;在主题的后期,教师逐步将幼儿活动的作品,如京剧脸谱、青花瓷、国画、升旗感言、民族大联欢的照片等纳入主题环境之中, 同时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进行欣赏和交流, 调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积极性。

三、调整完善班本特色的主题环境

主题环境创设方案是同一的,但每个班级所创设的主题环境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体现出不同特点。我园鼓励教师从班级实际和幼儿的兴趣、经验出发,在方案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目标,对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创设出有本班特色、符合本班幼儿发展需要的主题环境。

我园教师对主题环境的调整方式有两种:

一种方式是班级教师在制定本班每周课程计划中提前思考和预设, 年级组长在审阅周计划时可以了解到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的思路, 有目的地进班观察与指导。如下表:

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在主题实施过程中的灵活调整和完善,如有的班级的幼儿在特产展览中对中国美食发生浓厚兴趣,教师就另外设置了一个展台,将地方食品专门整理出来,放在其中供幼儿观察和交流;再如有的班级的幼儿对环境中张贴的地图非常好奇,教师及时收集了各种地图(地形图、特产图、风景图等),分散张贴在教室各处,既满足幼儿观察、交流的需要,也进一步丰富了幼儿有关地图的经验。

四、关于主题环境创设的思考

在对“中国娃”主题环境创设进行回顾和总结时,各班教师各抒己见,并取得以下共识:

1.打造立体空间式的主题环境。主题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墙面,而是班级中的所有空间,有幼儿的地方就可以创设主题环境。如教师将“新闻播报”背景版面放在活动的画架上,便于幼儿播报新闻时操作;再如,幼儿“我知道的中国”的调查记录不是贴在墙上展览,而是按小组装订成册,挂在窗边,幼儿在闲暇时间就可以与同伴自由翻看、相互交流。

通常, 各班幼儿的美工作品是被集中展示在教室的某个部位中,只有展览的价值。针对这个问题,在“中国娃”主题的环境中,教师尝试将幼儿的美工作品成为主题环境的组成部分。比如,同样是幼儿作品“青花瓷”,有的班级是悬挂在各个区域中, 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抬头就能看见和欣赏; 有的班级则是错落有致地陈列在柜子上, 成为教室里的风景线; 还有的班级是放置在阅读区内,为幼儿的阅读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氛围。这些调整和改变使得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不再是简单的展示物, 而是成为主题环境中的重要元素,更能激发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追随幼儿需要的主题环境。比如,在“中国娃”主题环境中, 大三班仍然保留了上一主题环境中的气温表,教师认为:10月份是气温变化较大的时间段,利于幼儿的观察,更为重要的是本班幼儿对观察气温计、了解气温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虽然已经换主题了,但是这个环境因素应该延续下来。由此可见,主题环境的一些内容是可以基于幼儿的需要继续保留,而不是生硬地结束。

再如, 大二班在自然角中陈列了许多等待成熟的柿子,这些柿子有的放在米和塑料袋里,有的是和苹果、香蕉放在一起,还有的上面放了一点点盐;背景板上展示的内容包括“亲手采摘柿子”“经过查询, 我们找到了使生柿子变熟的方法”等。这是教师在带幼儿采摘园内的柿子时,幼儿提出“生的柿子怎么成熟”的问题后,所想出的使生柿子变熟的各种办法。教师记录了幼儿采摘柿子的过程以及幼儿的问题和想法,同时组织幼儿进行使生柿子变熟的实验。这就是对原有环境创设方案的补充, 表现出教师在实施“中国娃”主题活动的同时,抓住季节特征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体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

3.支持儿童发展的主题环境。主题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比如:在大一班的“祖国特产展览”中,教师在幼儿带来的每个特产旁都贴上了简介的标签,简介的内容是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的。教师认为:如果特产仅仅是陈列,就只是物品,但是如果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 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到这个物品的名称、特点,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还能丰富幼儿介绍、表述该物品的内容,提高其参与交流的自信心,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8.大班主题活动:牛奶 篇八

一天早上,凯凯小朋友在家里没来得及喝牛奶,就把牛奶带到幼儿园里来喝,几个小朋友马上围着凯凯议论开了:“我不爱喝牛奶”,“我在家喝高钙奶”,“我爱喝草莓牛奶”……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随即提议:“小朋友们回家后,把你们喝的牛奶包装袋、包装盒带到幼儿园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喝的是什么奶?”在收集牛奶包装袋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么多种的牛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工人叔叔是怎样挤奶的?”等等。看到孩子们对“牛奶”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联想到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个练湖奶牛场,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社区资源,让幼儿了解牛奶的由来,再针对班上部分幼儿不爱喝牛奶的情况,通过牛奶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牛奶的营养价值及用途,养成爱喝牛奶的好习惯。于是,我们就以“牛奶”的话题为内容,开展了这个主题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奶牛场等社会活动,了解牛的种类及奶牛的外型特征,初步了解牛奶的营养价值、牛奶的品种及牛奶的用途。

2.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牛奶包装,创编挤奶舞的造型动作。

3.养成喜欢喝牛奶的好习惯。

三、家长工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上网收集关于牛奶营养价值方面的知识;和幼儿一起利用牛奶包装盒进行小制作活动;和幼儿一起调查一样奶制品的制作方法。

四、环境创设

有关牛奶营养价值的调查表;幼儿参观奶牛场的照片;奶牛、黄牛、水牛、牦牛的图片;幼儿和家长用牛奶包装盒自制的小制作;奶制品制作的调查表;区角游戏“练湖奶牛场”,奶牛、挤奶器、送牛奶车等材料的投放。

五、供选择的教育活动及目标

六、网络图

七、活动设计

活动一 社会活动:参观奶牛养殖场和牛奶加工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挤奶的操作过程。

2.初步了解牛奶的加工过程。

3.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奶牛养殖场、牛奶加工厂的工人进行交流并大胆提问。

活动准备:

预先和奶牛场联系好,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讨论参观奶牛场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练湖奶牛场参观,到了奶牛场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成成:当心不要被奶牛踢了。

凯凯:看看奶牛吃什么?

然然:要有礼貌,遵守纪律。

毛毛:声音要小,太吵了奶牛会感到害怕的。

教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我们到了奶牛场要仔细观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奶牛场的叔叔、阿姨,说话要小声点,不要让奶牛受惊吓。

二、参观奶牛养殖场,“采访”奶牛养殖场的叔叔

明明:叔叔,你们给奶牛喂的是什么?

叔叔:无公害的青储玉米。

明明:什么是无公害的青储玉米?

叔叔:把不打农药的、没有污染的青玉米秆轧碎、发酵,奶牛最喜欢吃这种饲料。

楠楠:奶牛耳朵上的牌子有什么用?

琪琪:奶牛会不会游泳?

泽泽:是不是所有的奶牛都有奶?

毛毛:别的牛有没有奶?为什么不喝别的牛的奶,只喝奶牛的奶?

明明:除了奶牛以外,别的动物的奶能喝吗?

三、观看挤奶过程

然然:叔叔,你们天天都给奶牛挤奶吗?

欣欣:奶牛的奶是不是一直都挤不完啊?

云云:用机器给奶牛挤奶啊,奶牛会不会疼?

悦悦:牛奶多白啊!现在能不能喝啊?!

四、参观牛奶加工厂,“采访”牛奶加工厂的叔叔

请加工厂的叔叔带小朋友参观牛奶加工车间,讲解牛奶的加工过程。幼儿隔着玻璃窗参观牛奶加工过程,工人在讲解过程中回答幼儿的提问。

阳阳:为什么要给牛奶化验?

杰杰:草莓奶是怎样做出来的?

然然:什么叫均质?

翔翔:为什么牛奶放在冷库里就能保鲜了?

五、品尝牛奶

活动二 谈话活动:为什么要喝牛奶

活动目标:

1.知道牛奶的营养价值及牛奶对自己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养成天天喝牛奶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关于牛奶营养方面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介绍牛奶的营养

教师:小朋友,我们为什么要天天都喝牛奶呢?

凯凯:喝牛奶可以长高。

翔翔:喝牛奶使人变得聪明。

然然:喝牛奶会使皮肤变白。

杰杰:牛奶有营养。

教师:那牛奶到底有哪些营养呢?请你把你收集的关于牛奶营养方面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教师小结:牛奶的营养极其丰富,牛奶中的各种营养素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小朋友和老人对钙的需要量比较多,而牛奶中含钙高,又容易吸收,因此小朋友常喝牛奶能补充身体中的钙,对骨骼的生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讨论:有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喝牛奶?

敏敏:我喝牛奶肚子疼。

进进:我不喜欢牛奶的味道。

教师:有的小朋友不喜欢喝牛奶也没关系,因为现在牛奶的制作工艺很先进,生产出了很多适合小朋友口味的果味奶,有橙子味、香蕉味、草莓味的牛奶等等,你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己口味的牛奶。每天坚持喝适量的牛奶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活动三 科学活动:认识不同的牛

活动目标:

nlc202309051203

1.认识奶牛、黄牛、水牛、牦牛,初步了解这些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了解这些牛与奶牛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关于牛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参观、讨论

我们都知道除了奶牛以外,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牛。下面就请大家参观一下你们收集的图片和资料,看一看还有哪些牛?你都认识吗?幼儿参观交流。

二、请幼儿介绍所认识的牛及其特征

1.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认识哪些牛?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

敏敏:黄牛、水牛会耕田、喜欢吃草。水牛会在水里游泳,黄牛不会。

凯凯:我在网上找到每个国家的奶牛长的样子都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霜霜:牛妈妈有大大的奶,牛爸爸没有。

2.还有哪些牛你不认识?找一找它们与奶牛有相同的地方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它们都会产奶吗?

帆帆:它们都有长长的尾巴,两个弯弯的角。

琪琪:它们有的生活在草原,有的生活在很高的地方,有长长的毛不怕冷。

教师小结:这些牛与奶牛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的生活在高原上,有的生活在平原上;有的凶猛,有的温顺;有的生活在野外,有的已经被训化成家畜。它们当中的母牛都能产奶,用来抚养小宝宝。但它们的奶脂肪含量过高,对人体没有好处,奶牛是经过科学家精心培育出来的品种,它的奶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并且产奶量很高,因此被人们大规模饲养。

活动四 音乐活动:创编挤奶舞

活动目标:

1.感知蒙古舞音乐风格及舞蹈动作,学习挤奶的动作。

2.乐意创编挤奶的模仿动作,大胆表现舞蹈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熟悉的蒙古舞音乐磁带、图片、碟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看碟片,了解蒙古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情景

教师:你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么挤奶的?

进进:我看到了草原,有人在放牛。

雁雁:练湖奶牛场是用机器挤奶,他们是用手挤奶。

二、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其旋律及风格,并能识别蒙古族的音乐

1.幼儿边听音乐边听教师介绍蒙古族人民劳动的情形:牵牛—放牧—挤奶—拌奶—举着奶桶回家。

2.教师重点示范和分解挤奶的动作,幼儿模仿练习。

3.幼儿根据音乐自由创编,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

4.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提醒幼儿注意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我们挤奶的动作很棒吧! 瞧!这是我们自己创编的造型

活动五 美工活动:我设计的牛奶包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牛奶包装袋、包装盒,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2.鼓励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大胆地设计各种牛奶包装。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牛奶的包装,制作展版,绘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牛奶包装

1.小朋友收集了这么多的牛奶包装,这些牛奶包装袋、包装盒上都有哪些图案?

幼儿自由参观展版,相互讨论。

明明:有绿草、蓝天、奶牛,颜色搭配得很好看。

进进:包装盒设计得像高楼大厦。

悦悦:包装袋上有草莓、咖啡、菠萝,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牛奶。

云云:有一滴牛奶快要滴下来了,样子很可爱。

杰杰:包装很好看,人们就都会去买这种牛奶。

凯凯:冷色和暖色搭配很好看。

2.你最喜欢哪种包装设计?为什么喜欢它?

然然:我最喜欢草莓酸奶的包装,酸奶喝完了盒子可以做花篮。

3.这些牛奶包装袋和包装盒的颜色是怎样搭配的?

4.你觉得包装盒还可以有什么用处?

云云:我喜欢光明鲜奶盒子,盒子可以做汽车、房子。

5.每种口味的包装都设计了不同的图案,你们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

明明:让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牛奶。

然然:设计的漂亮,人们就会买他们的牛奶喝。

云云:想让人们都来买他们的牛奶。

二、尝试设计牛奶包装

1.你们在使用这些牛奶包装的过程,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吗?小朋友想设计什么样的牛奶包装呢?

2.幼儿设计牛奶包装

3.展示评价

教师: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牛奶包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锦锦:我设计的是房子汽车包装盒,烟囱就是吸奶管,用起来很方便,汽车房子可以给小朋友玩。

璇璇:我设计的是足球形状的包装,喝完了可以当足球踢。

轶轶:我设计的是心形状的包装,一半是苹果味的,一半是草莓味的。

进进:我设计的是奶牛形状的,是草莓味的,牛的尾巴就是吸管,喝完了可以玩。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设计了许多种漂亮的牛奶包装,用起来很方便,玩起来也很有趣。

活动六 亲子活动:我和爸妈一起做

活动目标:

1.知道废旧的牛奶盒可以再利用。

2.通过幼儿和家长一起合作制作,增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亲子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牛奶包装盒、制作工具,给每位家长发放一份邀请书。

活动过程:

一、讨论:牛奶包装可以做些什么

nlc202309051203

1.你想用牛奶包装盒制作什么呢?

杰杰:我收集的是大的牛奶盒,我想用它做楼房。

云云:我喜欢汽车,我想做汽车。

悦悦:我的牛奶盒是粉红色的,我想用它做个花篮。

笑笑:我有好几个牛奶盒,把它连起来就能做火车了。

教师:好!小朋友回家后邀请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制作,然后把你们的作品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欣赏,好吗?

2.给每位家长发一份邀请书。

二、幼儿将自己和父母合作的作品布置在展板上

三、教师组织幼儿参观讨论,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凯凯:这是我和爸爸用牛奶盒做的依维柯汽车,爸爸每天都是坐这种汽车去上班。

杰杰:这是我和爸爸发明的“房子汽车”,没见过吧!

欣欣:这狮子是我和妈妈一起用牛奶盒和海绵纸做的,很威风吧!

翔翔:我觉得爸爸把卡车头设计得很酷,像导弹,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导弹卡车”。

然然:这是我和妈妈用牛奶盒做的小花篮,它可以放卷笔刀、橡皮,可方便了!

进进:这是我和爸爸用牛奶盒做的小轿车,车轮是我粘上的,我粘了好长时间才粘平了,我还想再做一辆。

婷婷:这是我自己做的小房子,我还在房顶上装了一个烟囱!

教师小结:小朋友用牛奶包装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三、组织幼儿向其他班小朋友介绍作品

活动七 角色游戏:练湖奶牛场

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体会奶牛场工人照顾奶牛、挤奶、送奶等工作的辛劳,我们和幼儿一起创设此角色游戏。幼儿模仿和创造性地在奶牛场工作,他们细心地喂奶牛吃草,给奶牛洗澡等,还每天给奶牛挤奶,把挤好的奶送到加工厂去消毒加工,最后把牛奶送到娃娃家。

活动八 综合活动:制作奶制品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奶制品,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简单的制作工艺。

2.能大胆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3.自己动手用牛奶制成奶制品,体验劳动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进行社会调查,向家长或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了解一些牛奶制品的制作工艺。

2.幼儿收集奶制品或者包装袋,奶制品若干、烤箱、做奶油的小设备、一次性纸杯、吸管、面粉、白糖、奶粉、牛奶等、电视机、视频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奶制品展览会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收集了许多奶制品,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把你带来的奶制品介绍给同伴,好吗?

讨论:你看到哪些奶制品?哪些奶制品你还不认识?

二、介绍奶制品的制作工艺

教师:这么多奶制品,你们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现在就请你们把调查的奶制品制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出示调查展版,把幼儿绘画的奶制品的制作过程放到视频展示台,请幼儿介绍。

婷婷:我调查的是牛奶雪糕,把奶粉放在温开水里搅拌,等水凉了,再把牛奶倒入雪糕模子里放入冰箱,就做成好了。

牛奶雪糕制作过程 珍珠奶茶制作过程 牛奶饼干制作过程

奶糖制作过程 豆奶制作过程 奶油蛋糕制作过程

琪琪:我调查的是珍珠奶茶,放点奶粉、白糖,用开水搅拌后加点黑珍珠就做成奶茶了。

翔翔:我调查的是牛奶饼干,用牛奶与面粉、糖、油放在一起搅拌成面团,用泥工模子刻成各种形状,放到烤箱里烘烤,就可以做成牛奶饼干。

三、幼儿自选区域制作食品

教师:小朋友调查得很认真,知道了这么多奶制食品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做一做呢?这里准备了很多材料,可以做奶油蛋糕、珍珠奶茶、牛奶饼干、甜豆奶,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去做。不过每个食品店的人不能太多。

老师这里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今天正好是我们班凯凯小朋友的生日,待会请大家把制作好的食品都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来,我们来开一个生日庆祝会,一起来给他过生日好吗?

幼儿洗手、选择材料操作:提醒幼儿在操作时要注意卫生、安全,使用烤箱时防止烫着,必要时给予幼儿适当地帮助。

四、品尝自制食品

1.开生日庆祝会,唱生日歌。

2.品尝食品(自选)。

八、主题活动反思

(一)让孩子成为生成活动的主人

《牛奶》主题活动是个生成性的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而设计的系列活动。参观活动之前,在讲参观时的注意事项时,我们一改以往教师讲要求,幼儿被动接受规则的做法,而是改成让幼儿自己讨论参观时的注意事项,没想到孩子们讲得这么周全,不但想到要遵守纪律,而且还能考虑到声音要小不能让奶牛受到惊吓的问题,且在参观时执行得特别好。

参观奶牛场时,孩子们能主动大胆地向奶牛场的饲养员和牛奶加工厂的工作人员提出许多自己困惑的问题。提问的过程也是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获得了许多在幼儿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参观活动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幼儿大胆与他人交流的社会能力。同时通过主动上网查资料和谈话活动了解牛奶的营养价值,使孩子养成爱喝牛奶的好习惯。

在制作奶制品这个活动中,我们也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活动前,教师让幼儿收集奶制品、调查奶制品的制作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调查,主动获取了有关奶制品的很多知识和制作方法。教师再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孩子提供了实践、创造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大胆地去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孩子们学会了做珍珠奶茶、甜豆奶和奶油蛋糕等。这些制作活动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让孩子成为创设主题环境的主人

本次活动创设了丰富的主题环境。在参观练湖奶牛场之后,孩子们对奶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于是我们建议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活动室墙上布置了“我的问题”一栏。孩子们的作品真是稚拙可爱,有的孩子画的是奶牛伸着两个前肢大呼救命状,并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请我帮她记录在旁边的问题是“奶牛会游泳吗?”有的孩子画了一头奶牛旁边一小人拿着一块红布,让我记录的问题是“奶牛会斗牛吗?”这些诸如之类“我的问题”布置了满满的一面墙。

随着主题的深入,我们又在活动室的墙上收集布置了各种各样牛的图片。在区角里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超市,在区角游戏里还玩起了“练湖奶牛场”的游戏。在研究成果一栏里,贴着孩子们关于奶油蛋糕、牛奶饼干、珍珠奶茶等等奶制品的制作过程调查表。在“我的作品”一栏,展示了孩子们设计创意的牛奶包装袋,以及亲子活动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牛奶包装盒制作的“依维柯”、“导弹卡车”、花篮储物罐等很有创意的作品。

(三)让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孩子的灵性

本次活动有许多活动是具有挑战性的。如:采访牛奶养殖场的叔叔,设计牛奶包装,调查奶制品的制作等。但正因为这种挑战性和不确定性,不时地引诱着孩子的好奇性,不时地给孩子带来问题,引发孩子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激发了孩子们的灵性。使孩子们可以问出:“奶牛耳朵上的牌子有什么用?别的牛有没有奶?为什么不喝别的牛的奶,只喝奶牛的奶?”等这样的问题。幼儿设计的牛奶包装袋可设计成是奶牛形状,是草莓味的,牛的尾巴就是吸管,喝完了还可以玩,这种设计既独具匠心又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学习制作奶制品时,也是自己主动学习,先调查奶制品的制作方法,画出制作过程图,再和大家交流制作方法,实践制作奶制品,最后和大家分享品尝奶制品。这些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能力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9.幼儿大班主题教案 篇九

阳春三月,和风吹拂,清新的空气和着青草味迎面扑来,真是沁人心脾。这个季节,我们禁不住大自然的诱惑,经常带孩子们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每当这个时候,天空中飞舞着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只要一看到风筝,孩子们就停住脚步,抬头观望,还不时的欢呼雀跃,问这问那:“老师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为什么有的风筝有尾巴,有的风筝没有尾巴?”“老师,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也想做一只风筝。”“我想和风筝一起飞上天。”面对孩子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面对孩子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望,让幼儿感知风筝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讨论、探索的兴趣与能力,我和孩子们一起组织了此次教育活动----放飞风筝,放飞希望。

主题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风筝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操作、绘画活动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喜欢提问,积极应答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幼儿发现风筝飞行的条件。

4、 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5、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6、 促进家园共育,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重点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儿歌《放风筝》录音带、风筝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风筝,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像蝶不是蝶,

像鸟不是鸟,

清明前后天上飞,

就怕雨水浇。

幼儿:“风筝”

2、师:(出示风筝)“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1:“这是一只金鱼风筝,很漂亮的。”

幼儿2:“它有身子,还有一条长尾巴呢!”

3、师:“谁放过风筝?你和谁一起玩的?”

幼儿:昨天我和爸爸在草地上放过风筝。”

幼儿:星期天我和小姨在操场上放过风筝,最后我的风筝断线了,我哭了很长时间。

4、“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有关风筝的儿歌呢!”在音乐的伴奏下师幼共同欣赏儿歌《放风筝》

天青青,地青青,

小朋友,放风筝。

你放大蝴蝶,他放大蜻蜓,

小弟弟,没啥放,

直把手帕往上扔。

5、幼儿边学儿歌边表演儿歌中表现的情节,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并请几个有自己的创造性动作的幼儿上来表演。

6、课后延伸:

10.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认识时钟》 篇十

一、主题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用途、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掌握整点

2.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材料: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各时间段对应不同的生活事件)。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时间像小马车》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提问:(1)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提问:(2)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提问:(3)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简单认识钟面

(第一环节采用观察与提问的形式)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1)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2)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提问:(3)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提问:(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第二环节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第二环节采用课件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第三环节认识整点

(第三环节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3.新课巩固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5.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会了认识时钟,知道了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学会了认识整点。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同时出示课件上的图片,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伴随《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出教室)

四.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按照讲授型教学实施步骤来设计的,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三个环节)——巩固新课——游戏活动——本课小结,为了避免讲授过程的枯燥,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讲授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在巩固新课和游戏活动中,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作为讲授的补充,寓教于乐。

大班主题教案《认识时钟》这篇文章共5928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十二生肖》》:大班教案《十二生肖》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兴趣和爱好,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十二生肖》教案吧。

上一篇:【教学设计】天涯若比邻_品德与社会_小学下一篇:医院职能部门岗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