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2024-10-15

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共8篇)

1.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一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安全”这两个字,对整个国家来说,它就是富强,就是繁荣;对我们企业来说,它就是效益,就是发展,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由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002年以来相继发生的美加大停电、伦敦大停电、意大利大停电事故,警示我们:电力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和逐年加大的安全投入,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搞好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是现阶段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改善物质条件,提高电力文明生产水平。物质条件,包括电力生产作业环境、工艺设备、管理机构、安全设施等。增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提高生产组织水平,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其次,丰富安全文艺产品,构建电力企业安全价值体系可以直接影响职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维表现出“安全第一”、“我要安

全”、“我要保安全”等特征。再次,建立良好的群体行为规范和准则。就电力企业而言,它包括国家有关电力企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现有的《电业安全生产规程》是我们电力员工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是我们避免事故最好的安全罩。同时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根据生产经营的不断变化而作调整,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创新、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根据生产经营的不断变化而作调整,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创新、提高。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将传统管理学及现代企

业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生产安全的目标。(

2.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二

征管处课题组

丽水市处于浙西南地区,占地1.76万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2004年人均GDP为1000美元,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丽水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财源培植和建设,跟上全省发展步伐,实现省委提出的使丽水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求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财税部门应采取那些措施和办法,促进地方税收的收入增长,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为此,在调研的基础上,就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地方财源培植,增加地方的可用财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意在抛砖引玉。

一、丽水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财源的主要特征

(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几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和实施“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到2005年底止,预计GDP现价总量达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GDP约1200美元,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

1、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认真贯彻“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工业投资急剧增加,合力扶工氛围浓厚,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工业总量急剧扩大,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

2、城市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城镇建成面积以每年5个平方公里速度扩展,发展经济,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总体态势良好;

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全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各地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

(二)我市财源建设呈以下特征:1.投资拉动性税收明显。近年来,随着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龙、龙丽高速公路建设,省级重点扶贫项目—滩坑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地税收入的增长,如青田县由于几大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税收增长幅度较大,到十月底已完成了全年税收收入计划113.55%。2.对房地产、建筑安装税收的依存度提高。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城市的集聚功能的提高,城市房地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来自房地产企业的税收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房地产税收已成为我市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05年全市房地产、建筑行业税收收入达70350万元,占地税收入的44.2%,市本级高达51.57%。3.非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成为财源新的增长点。随着全市国有企业改制的到位,国有资本的退出以及对外开放度的加快,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为财政提供的税收比重逐年提高,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平均增幅。据统计,2005年底止,全市非国有经济上缴税收110640万元,同比增长27.85%。占地税总收入的比例为69.54%,比上年增长五个百分点。个体税收14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2%,占地税总收入的比例达9.42%。

4.经济开发区建设顺利进行,企业开工率提高。各地坚持“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大力扶持工业经济的发展,开发区建设顺利进行,二产财源的主导地位逐渐显现。2005年全市工业税收34226万元,比上年增长38.53%。近几年,三次产业提供的财源在整个财政总收入中,呈现“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在我市实施工业化和加大园区建设的发展战略推动下,二产提供税收所占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县(市、区)二产提供的税收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强,部分工业发展较好的县甚至超过三分之二;5.小税种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现成为地税增长新的亮点。各地在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在税收征管上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时地开征建筑用石资源税,并实行从源头控管的办法,收效明显;二是进一

步加大房产税的管理,在加强对营业用房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加大对个人出租房税收征管,并通过社会化的协税护税网络,实行委托社区代征,对出租房税收征管达到有效控管;三是根据城市规模的扩大,调整土地使用税等级划分,提高征收比例;四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精神,对房产税收征收实行先税后证的一条龙管理,此项措施的出台,既方便了纳税人,又达到对税收的控管。上述税收征管措施的出台,收到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全市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权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小税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9%、30%、25.7%、156.6%、25.6%、145.6%、18.9%和67.9%。

二、当前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职责不明确。对于财源培植的工作职责,目前有三种说法,即:自由发展说,政府、财政说,与地税无关说。持第一、三种观点的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或个人,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环境和实力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什么赚钱,怎么去赚均是企业的事,培植财源是地税部门不务正业,地税只负责依法征税;而持第二种观点的则认为,经济是税收的基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不能忽视税收对经济的促进和调节作用,按现行税法而言,地方税务部门没有制订税收的政策权利,但税收征管措施的力度把握仍有较大的空间,税收的减免仍有很大的余地,同时不能忘记财政的扶持职能。

2、财源结构不够理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收入结构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拉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对投资的依存度提高,依附经济大投入基础上的财源建设地区之间不平衡,如青田县近年由于几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所以其收入任务完成较好,而相对龙泉、松阳等县则完成计划都有困难;二是在收入中,建筑和房地产税收占比较大,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一旦出现变动,势必影响税收的收入稳定和增长,乃至财政收支的平衡。

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受地域、交通、投资的影响,全市各县之间发展不平衡,沿330国道线的缙云、市本级、青田发展较快,而庆元、景宁等县则发展相对缓慢。

4、财源建设新的增长点不多。近几年,经过各级的努力,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化工、金属制品、皮革等十大类行业,但形成较为稳定大企业的数量则不多,主体税源不明显,一些县(市、区)来源于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一次性税收占有相当比重。

5、财源建设增长的亮点不多。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在农业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税源的“气候”。在工业产业上,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在投产的初期,相当部分要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真正形成现时的税源尚需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到位,通过前几年的调整,已成为各地现实税源,而作为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扶持的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由于受工业经济发展滞后性影响,近期难以形成现实的财源。

三、强化财源建设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源建设的新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源建设要体现市场的特点,要根据现行体制的要求,并与地方政府的职能相结合,按照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平安浙江”、建立和谐社会和市委、市政府“三市并举”的战略。在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地方财源建设,努力增加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适时调整地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树立新型的财源建设观念:

1、树立地方财源发展的理念。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三个三”工作措施,在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发展地方经济的思想观念,真正把经济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转移到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轨道上来。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的持速、稳定增长。

2、增强效益的观念。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决克服重投入、重项目、轻产出、轻效益,轻管理的倾向,认真贯彻和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切实形成“经济发展重投入,投入讲究产出和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的共识。努力增加地方的可用财力。

3、树立宗旨意识,增强服务理念。服务工作是组织收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地税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地税部门不仅要有向经济发展要税收的本领,更要有向征管质量要税收的能力。关键就是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从管理入手,强化服务,向管理要税收。

4、坚持收支平衡的观念。一方面要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方略,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决不收过头税,保证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财政部门 切实加强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综合运作各种有效方法,加大跟踪问效的力度和广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尽可能地安排资金,用于培植后备财源,促进梯级财源建设,确保地税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二)强化财源建设,做大、做好收入“蛋糕”。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经济的持续增长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强化地方财源建设,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后续财源和替代财源的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

1、坚持“三市并举”的方针,大力支持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要根据市委提出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强化工业发展的思想,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市人均GDP已超过去1000美元,经济发展将进入高增长阶段,加之多年的努力,我市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化工原料及制品、金属制品、皮革羽绒、木材加工、通用设备制品等十大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只要常抓不懈,发展工业涵养财源,完全可以成为我市财源建设的重点,实现省委提出的把丽水培育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要求。在发展地方工业经济的同时,要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认真贯彻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整合税收政策和征管资源,落实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如:扶持小型服务业,提高起征点标准,降低纳税人负担,鼓励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政策支持等等,通过几年的努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地税收入新的增长点。

2、抓住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之下。省委、省政府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在完成产业升级后实现产业转移也为我们提供发展机遇。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一是在搞好园区规划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园区的规模,加强园区的管理,提高园区投资密度和产出强度,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园区的发展,打造精品园区和财源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坚决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努力克服重数量轻效益,忽视环境的现象,实行有选择地招商引资,多引进税源型、效益型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集聚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市已形成十大产业群,其主要产业中高消耗、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比例偏大,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金属冶炼加工产品,使得竹木资源、旧钢铁等资源材料紧张,电力能源压力加大。为此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档次,提高企业的效益,为地方财政提供更多的税收。

(三)加强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增长。

1、树立“既要向经济发展要税收,又要向税收征管要税收”的理念。努力完善纳税服务,以构筑“一站、一网、一话”纳税服务体系,开展有各项纳税服务工作。增加即时办结事项,规范服务内容,营造和谐的纳税环境。

2、以ISO9000和TF2000O 为抓手,贯彻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方略,坚持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及时清理TF2000的基础数据,根据总局提出的精耕细作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点监控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使地税收入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3、发挥财政部门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后续财源和替代财源的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利用省委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培植税源;二是地方财政要尽可能地挤出资金,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工业、旅游业、外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要贯彻落实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民政福利企业、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培植地方财源。

(四)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维统领各项工作,做到虚实结合、远近搭配、大小共抓的格局,具体:

1、“虚、实”结合。要搞好每一项工作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财源建设也是如此,而且更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思想认识到位了什么都好办,否则出成绩也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结合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三市并举”的战略,找准工作的突破口,虚实结合,扎实地推进财源建设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新的财源建设就大有起色。

2、“远、近”搭配。对地方财源建设上,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做到长短结合,远近搭配,既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也不能一味放长线,远水解不了近渴。努力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在巩固现有财源的同时,保持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3、“大、小”共抓。财税工作讲的是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这就叫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财源建设我们必须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一方面要集中我们的优势力量,重点扶持本市的重点骨干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以此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如纳爱斯、元立集团、青山特钢等,巩固主体税源。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小财源的建设。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规模、小项目、小效益抓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培植、一个税种一个税种地积累。把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只有大小共抓,才能形成大小皆有,繁花似锦财源建设新格局。

组长:崔军成员:吴建军刘古草吴灵芝程礼萍

3.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三

——感悟蓝继红校长的管理智慧

拜读了《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一书,深为各名校长的管理智慧所折服,特别是成都草堂小学的蓝继红校长所崇尚的特色学校、品牌教育,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虽说蓝校长管理的是一所小学,我经营的是一所初中,但细细品味蓝校长的成功管理经验,对我及我们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样有着很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融景设意,发掘文化治校的优势文化资源

蓝校长能把一所破旧的村小打造成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名校,就因为她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即学校要依托草堂和杜甫的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治校,她认为,学校与文化天然结缘,学校的发展必然是一部积淀各时期文化,记载、传承和延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历史,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正是蓝校长胸中有这一鲜明的主题,草堂小学被蓝校长描绘并实践着这一主题的宏图:“习惯连锁店”、“草堂诗社”、“班级读书会”,聚焦了班级文化建设,“茅亭展板”上隽永精炼的文字集纳了草堂小学的诗意的生活文化建设;融文韵诗情,特色鲜明的“校园物语”培植着学生的人文气韵;“诗化管理”体现着人文化管理风格;“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领导团队文化,把学校领上一条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而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更是蓝校长校园文化的灵魂,正是独创的校本教材和校本活动,造就了草堂小学的成功。

解读蓝校长文化治校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仓下中学地处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东亭镇长大厦,学校文化积淀深厚,参天的古银杏、典雅朴实的文昌阁见证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草堂小学的优势文化资源相比,我们学校同样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为此,我们申领了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依托“三园”(书园、乐园、花园)“三心”(学生开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办学宗旨,构筑“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爱”字系列教育,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育体系、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找寻学生发展和传统教育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以“爱”字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走上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二、品牌引路,建立重视教育品牌的精细策划

就一所学校的教育而言,教育品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办学成就的反映,是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学校传统及学校品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教育品牌是通过实施品牌教育而实现的,真正的品牌教育要让学生终身享有三种本领:享有各种知识和技能;享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享有人生的智慧,并最终让学生享有一生的幸福。分析蓝校长打造品牌教育的过程,不难发现,草堂小学的品牌教育更是一种特色教育,“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的特色教育为蓝校长的品牌教育设立了目标,确定了理念,而这也是蓝校长重视教育品牌的精细策划最中心的一部分。从诗意盎然的校园文化标识的设计,到文韵诗情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成型;从对教育品牌激励策略的重视,到求真务实、奋发有力的领导团队文化、管理文化的建设。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草堂小学学生与诗歌同行,与经典相伴的独特风格,成就了校本活动的特色文化内容。

学习蓝校长的打造教育品牌的成功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品牌教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精心的教育策划,这种策划首先涵盖的内容之一就是目标的设定。这种设定要根据学校的基础、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发展来逐步进行。草堂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匠心独运的应用,为我们学校走品牌教育的发展之路开宽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我们学校从大画家倪瓒其人其事入手,结合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字系列教育,把学校向“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理想办学境界努力。

当然,在蓝校长看来,精细的教育策划,除了目标的设定、特色的确定,更少不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引、文化的传承、自主创新、和谐的校园文化,这些,无不隐显着朴素而不粉饰、自然而不雕琢、真实而不虚伪的校园文化精神价值,而这也是最让我思考并学以致用的关键所在。我们学校是一座园林式的校园,花木葱笼,小桥流水,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将借助外在优势资源,努力强化内涵发展,从我开始,打造一支教育品牌主力军,从而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创新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宽严有度,塑造经营和管理学校的人本管理风格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突出人本管理、个性化教育来提高办学水平,已成为摆在每个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蓝校长在走品牌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经营和管理学校的人本管理风格,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全新的诠释。蓝校长坚持柔性管理原则,即以制度为准绳,通过情感管理来落实制度,反过来,又让制度管理保障情感管理顺利进行,在管理中增加关怀、诗意、温情、活动,体现“诗化管理”的价值观,实践了集体决策的民主管理,突出了“以人为本”宽严有度的管理风格。

学习蓝校长的成功管理经验,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大胆尝试、鼓励创新、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爱创造、人人能发展”的运行机制。对此,我们首先应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其次是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我校努力创设气氛、形成制度,让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再次,以崇高的事业吸引人、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以适当的待遇挽留人,成为我校管理的工作特色。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与老师一起进步,与学生共同发展、与家长形成共识。行政层面要经常深入一线,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棵,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学生一起读书、活动、做事,走进师生心灵,成为师生生活的知音者、教改的同路人。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

四、推陈出新,探索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新途径

解读蓝校长的成功经验,一位睿智而有个性的创新者跃然纸上,创造了一个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样本。2005年8月,草堂小学开始实行“阶梯式”的学校管理模式。蓝校长的这一举动,令教师们大吃一惊,而正是这一全新平台,激发了教师的潜能,构建了素质团队,让教师在无比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里,完成素质的全面磨砺与提升,探索出了一条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新途径。“阶梯式”的实践模式在教师位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时候,蓝校长就以认可的姿态发现了教师,相信了教师,正如她所说的,教师的素质并不一定是显性的。“阶梯式”的实践模式让教师素质有了释放与展示的机会,给教师的舞台,给教师一个高起点,给教师权利,让教师张扬个性、梦想成真。

亚里士多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草堂小学之所以有现

在的成绩,离不开这一支高素质的、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流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又离不开他们的好校长给了他们一个“撬起地球”的“支点”,以及对教师的人文的管理方式,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认真思考之处。我深知一支高素质、学习型、创新式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教育品牌的基础,我们仓下中学拥有一支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占很大比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教师高效而有创意地完成学校的工作,如何让教师体验在仓中学习、生活的价值,体现每一位教师教育生命的成色等,都是我目前及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思考和解决的命题。虽然,对我们这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说,在管理模式上可能不会有如蓝校长“阶梯式”一般一个翻天覆地的创新改革,但我们可以向管理要素质,从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和能力的培养抓起,加强教师的备课、说课、板书和相关基本功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多媒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等能力的竞赛,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关爱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形成一支富有创意的教师中坚力量,奠定创设品牌学校的基石。

4.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四

近年来,我校本着“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育人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思想,以全校师生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以“物质+精神+特色”为发展模式,超前规划,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可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能量”的校园文化。

一、加大投入,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投资169万元,建成集学生就餐、集会、读书阅览、文艺演出、理化实验室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师生礼堂综合楼;投入17万元,按省级一流标准配套理化实验仪器,新建标准理化实验室;投资20万元,新修铁艺围墙108米,砖砌围墙120米,硬化校园4400m2,扩建体育运动场地5000m2,建成标准篮球场5个,排球场3个,购置健身器材6件;投资3.2万元,装修了舞台,增添了灯光、音响设施及20件乐器,满足了艺术教育的需要。

二是绿化净化校园,营造优美环境。

新开辟花坛12个,增加绿化面积3000 m2,加强了花园式校园建设,提高了师生爱美、欣赏美的意识。狠抓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坚持开展以“拾起一片废纸,整洁一片校园,净化一颗心灵,收获一份品德”为主题的“弯腰行动”和相关的作文竞赛,设置卫生监督岗,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使校园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三是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

学校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投资16万元,折除危旧校墙,改建了校门校墙,粘贴外墙瓷砖2100平方米翻新了教学大楼墙面,使校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投资4万元,全校师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粉刷了教学大楼和宿舍楼内部墙面。并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以美观、精致、和谐为基调,精心设计了艺术作品80多幅,使楼道文化和室舍文化建设处处体现出人文特色。

二、精心培育,营造深厚的校园非物质文化

一是精心提炼,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为增强全体师生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们认真思考和发掘乡域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提炼出了“修德敬业,自强成贤”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和谐共进,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用宣传牌展示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博学严谨,挚爱奉献”的教风、“勤学善思,明理进取”的学风、“文明团结,诚信自尊”的班风,并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课等活动向全体师生宣传诠释校训和“四风”内涵,使之成为凝集师生的动力源泉。

二是充实阵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配合校园修建,学校投资1.6万元,校园内制作了固定宣传版面12块,体育运动宣传画18幅;在原有的教学楼道德育专栏的基础上,设置 “孔子行教图”和“成长乐园”,开辟法制安全宣传教育专版和廉政文化教育专版12块,制作固定标语6条;在师生礼堂综合楼顶设置十六字校园精神,楼内制作了“温恭为基孝友为德,礼乐是悦诗书是敦”的仿古楹联;在师生食堂布置了固定的宣传板面和名言警句,这些丰富的德育资源,时时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三是丰富载体,推动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坚持教育活动系列化。开展以开学典礼表彰、期中总结表彰、妇女节表彰、五四青年节表彰等表彰激励活动;以升旗及国旗下讲话、周三学风讲座、专题讲座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以每学期一次的师德演讲比赛、学生演讲竞赛为内容的自我教育活动;以百科竞赛、实验操作、优秀作文评比为内容的技能竞赛活动;“关爱女孩行动”和“关爱留守学生工程”关注弱势群体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其次,文娱活动特色化。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文娱活动。主要有田径运动会、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及以踢键子、跳绳、打沙包为内容的特色运动会等体育竞技活动,以“十一”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汇演、五月校园艺术节等为主的艺术教育活动,以英语话剧表演、诗文朗诵竞赛等为主的学科娱乐活动,这些形式新颖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和兴趣。

再次,特长培养经常化。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体育、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培养了大批特长发展的学生。近三年来,有49名学生取得省级艺术体育等级测试B级证书,4名学生在2008年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7枚奖牌,在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

三、深入研究,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专门研究机制。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一项课题,成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全面向全校教职工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倡导师生结合学校具体工作,积极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校园建设与教学研究的双丰收。2008年此课题获得省级教研课题三等奖。

二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我们注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民主机制,在校园项目建设中,大到校园规划,小到版面设计,都启动意见征集和民主议事程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议,参考成功做法,反复斟酌,科学决策,确保了工作少走弯路,建设尽善尽美。

三是形成全员参与机制。

5.浅谈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 篇五

摘要: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的电力企业一直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的相关内涵及意义,并且针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以建设市场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人本文化为概要原则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并应该摒除过去“走过场”的态度,切实从企业各项活动入手、逐步融入电力企业特色文化的内涵,企求通过部分具体措施启发和拉阔企业管理者对于建设企业文化的思维,实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和谐统一,公司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进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最大限度发挥企业软实力的作用。

Abstract: under the planning system, ou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have been igno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for the long term.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of ou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culture, innovative culture, safety culture, service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as the principle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culture construction.We should get rid of “being out of the real meaning ” attitude like the past.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 should be added into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gradually, and we shoule encourage managers think out much more measures for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finall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at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run into harmony.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nd employee are harmonious , for this term,enterprises’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forceful soft power for u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市场,创新,安全,服务,人本。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market, innovation, safety, services, humanism.引言: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缺少正确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整合,或者更正确地来说是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果未如理想、企业的传统价值观处处制约着电力企业改革,而且反映到企业管理方面上凸显出电力企业发展的负面因素。例如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足、创新管理制度不完善、服务意识尚未深入员工思想、人本管理思想有待提升等等。因此,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本文提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纲思想,希望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总体思路。

在2002年以前,我国原有的电力企业实施的一直是传统型的企业管理模式,政企不分导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混淆,计划体制导致企业氛围和活力的僵化,垄断性质导致企业经营方式和人本服务理念的落后,关系化网络结构导致企业作风的腐败和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等等。以上一系列的原因,均导致了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落后、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忽视顾客的利益和投资者(主要指国家)的利益,在企业文化上体现在: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优化氛围、以服务为导向的敬业精神、以安全生产为导向的责任理念等。

企业文化,通俗地说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企业的价值取向,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中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本的治理思想,目的是提倡和培养企业的精神、风尚,充分利用企业软实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实现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更强调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间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统一的默契和觉悟,要求企业员工包括管理层和领导层认真研究企业的精髓并融于日常工作计划中,实现现代企业当中的文化型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约束人的行为,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同发展的格局,更好更有力地推进企业的发展。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连成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和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企业里员工的习惯已经是定型的,而习惯又造就了惯性思维,所以很多企业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没有好的文化,或者说没有CEO理想状态下的文化。”电力企业也一样,一种优秀的特色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在全体员工间形成强大的精神向心力,还敦促电力企业摆脱腐化落后的传统精神面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有效更可靠的服务,为确保电力企业改革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那么,电力企业应当建设何种企业文化?不同的电力企业之间,由于所处发展水平、内外环境的差异,所需建设的企业文化千差万别,既要有自己的情况和特色,又要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共性。总的来说,我国现代电力企业所需的共同文化内涵包括: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型企业文化。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撤消原电力工业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的决策,从而打破了电力行业的国家垄断格局,电力行业不得不独立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风浪,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倘若继续保持过往“电老虎”、“电老大”的优越感,不仅面临经济效益降低的威胁,也增加了企业被市场竞争淘汰的危险。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电力企业的竞争力,除了进行企业体制改革、积极落实自负盈亏责任外,更要在企业内部渲染市场竞争意识,从人员体制结构的优化,到成本控制模式的完善,再到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进行,统一地都要围绕着“市场竞争化”这一主题牢牢进行。例如,我国装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装机容量约占20%,随着“竞价上网”政策的实施,很大部分的小型火电厂因为不可控的成本因素如管理者经营能力、员工素质、能耗等的增多,倘若继续停留在单一的经营方式下,必然难以生存下去。对此,我们电力企业不仅可以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划小电力行业内部单元(即与电力主业相辅相补的检修业、运输业、燃料业、后勤服务业等)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以增强企业专业化职能管理,还可以从电力主业生产经营上进行延伸(如发电厂的粉煤灰利用业、温流水产养殖业、电讯器材业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经营利润,这是电力企业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也是电力企业全面适应时代潮流、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

二.以技术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自从实行厂网分开后,发电和电网两项业务谋求创新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节约能源、提高发电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后者强调科学规划、降低损耗、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道理——唯有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保证企业不被社会和市场淘汰。因此,应该建立合适的激励制度,规范条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支持,特别要尊重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谋求企业的发展。例如在企业内部经常开展各技术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此营造良好的技术工人学习业务的氛围、提高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建立各级人才库,适当引入知识守门型人才,利用这些人才加强同行或技术文献的密切接触,利用企业的共享机制实现难题的解答和知识信息的扩散;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这并不是意味着只是给出众人才荣誉和奖金就完事了,而是要求电力企业除了重点培养员工对象外,还要充分承认企业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价值,建立各个层次的奖励方式和标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Jeresam Gmalile就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爱恩斯坦一样创造相对论,每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都具有创新的能力,他们能够创造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益于企业的方法„„”。

三.以安全生产为导向的责任型企业文化。刘振亚总经理曾经强调:“对于安全生产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度,要时时刻刻战战兢兢,时时刻刻如履薄冰,要实现可控与在控。”在安全生产长周期下,企业员工们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以往就曾出现过很多因为“两票三制”执行不到位、检修走错间隔、带电合地刀或隔离开关等的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外还严重危害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我们电力企业在实施市场战略的同时,必须也把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落到实处,居安思危、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提高电力企业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应该仔细查找麻痹思想的苗头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机制、管理、设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定期开展“反事故、反违章”大讨论;开展事故追忆、安全知识竞赛、党员值班岗位、党员身边无违章等各类安全活动;探索安全生产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使大家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要求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全力以赴,做到“天天讲安全、捉安全”,坚持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模拟活动,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安全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反馈到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体系中,努力做到不断地培育和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内部必须牢牢抓紧安全生产这条弦,在企业内部形成严谨、认真的安全作业风气,把事故情况减至最低。

四.以顾客利益为导向的服务型企业文化。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已是众人眼中一道高悬的电门,电力企业由此面对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且在过往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电力的长期紧缺使电力职工形成工作上的优越感,造成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但是,服务也是生产力。要在社会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及其他用电行业对我们电力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搞好服务是无可争议的道路。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服务人群、服务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对于前者来说,是指针对当今社会对供电部门最迫切的要求是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更正经常拉闸限电、忽视用户利益 的做法,通过硬性措施——例如实行分时电价、均衡电力负荷,或者推广电力负荷控制和管理技术、实现电力负荷的可控——实现电力企业供电可靠的承诺。对于后者来说,是指针对当今电力企业内部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应该更正过往“电老大”的态度,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以“客户至尊”为主题的学习会、以揭露员工在工作中的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批评会,或者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部门以使电力员工从根本上摆正权利和义务、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使员工由权利意识向责任意识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只有通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企业才能得以长期的生产和发展,建立服务型文化,是我们电力企业的形象之本。

五.以人性为导向的人本型企业文化。企业不单单是一个仅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和给员工提供温饱的地方,而且也是职工们实现自我价值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性组织。自从现代管理理论的引入,我国的企业也纷纷把企业管理的中心转移到人本管理上来,只有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信任员工,才能真正塑造一个有利于全体员工和谐向上、学习创新、坚定信念、忠诚品质、协作精神与自我管理的氛围,才能让企业发展过程中谋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精神力。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从前有一只青蛙和一只蝎子要过河,蝎子不会游泳,请求青蛙能送它一程,但青蛙说:但是我怕你会咬我。蝎子回答:不会,如果我咬你,我也会掉进河里死掉的。青蛙听了后,觉得有道理,于是让蝎子坐在它的背上,一起过河。当它们来到河的中间时,突然,蝎子咬了青蛙一口,之后,它们一起向下沉。青蛙非常愤怒,问蝎子:你明明讲过,若我背你,你不会咬我的。蝎子感到歉意,说:我是不想的,但这是我的本能。然后,青蛙和蝎子一起沉没在河里。其实,我们都像蝎子一样本性难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交往风格。因此,在每一个企业中,基于人性的差异所带来的管理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电力企业的员工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骨干,但是他们肯定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例如一个对电力技术并不是很熟悉的员工却对演讲很在行,那么他可以在企业晚会或者活动上担任主持,总之,每一个员工都需要被信任、被支持和被重视。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评体系,而且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动况,知道属下员工的特点以及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员工们获得适当的鼓励,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电力企业的工作当中,长而久之,形成企业内部热情、向上、信任、奉献的工作风气,大大地推进了电力企业创一流活动开展。

电力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个由“人化”到“化人”的过程,即电力企业人格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个性鲜明、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并在建设过程中教化约束全体职工,帮助职工树立起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的价值观并自觉维护本企业的权益。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要建设符合现代意义的新型企业文化的任务任重道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企业内部的积极措施来实现,切实将经验加工为信念、将理念阐释为规范、将规范转化为习惯,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灵魂的建设,这是一个值得电力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在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下电力企业在时代的潮流中始终掌握企业建设的真义。

参考文献:

①《追求卓越—山东电力创一流启示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②《电力企业管理变革之道—电网企业》,涂方根、章登庆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③《现代电力管理创新》,吴大器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④《企业软实力》,郝鸿毅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⑤《四川电业》2003年第02期——《用全新理念打造电力企业公益品牌形象》,黄忠明;

⑥《电力企业文化浅谈》,作者略,摘自百度文库; ⑦《建立文化需高瞻远瞩》,李楠,摘自百家讲坛; ⑧《重庆电力公司企业文化手册》,重庆市电力公司政治部和重庆大学贸易行政学院企业文化课题组合编;

⑨《浅谈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作者略,摘自百度文库; ⑩《龙应台的香港笔记》,作者龙应台; ⑪《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再思考》,作者略,摘自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⑫《论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符志平、江淑文,《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1期;

⑬《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摘自南方电网公司网站;

6.培植电力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六

摘 要: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文化构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执行力就是把企业的理想、企业的目标和企业的计划转换成行动。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一个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的结合情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执行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电力企业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的文化构建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电力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执行力的大小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结合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管理方式,是把价值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实现员工人生的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电力企业是否可以发展起来主要在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否合理、企业员工之间是否具有团队意识、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执行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执行力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如果企业文化建设不够优秀,那么企业执行力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决定了企业执行力。企业执行力也展现了企业文化,企业执行力越强,就越证明企业文化水平越高。大部分优秀企业的执行力都是比较强的,因为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些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十分优秀的,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执行力的相互配合下,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增强企业执行力的强度

当电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企业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企业执行力的大小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电力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执行力,那企业必定会衰败。要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执行力。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一)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作用,提高企业的文化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企业管理者的品格、文化素养、领导能力会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实际上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执行力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执行力的强弱程度。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起到一个模范作用,给员工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企业就不能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执行力下降。企业管理者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和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二)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展现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建立一个规范的制度可以促进员工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建立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帮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助,让工作更有效率。要想提高企业制度的建设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确保建立的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建立企业制度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企业中各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优化企业的运行机制,对企业运作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管理体制。建立的制度相互配合,互不矛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即使建立了企业制度也无法有效的实施。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制度执行的更有效果。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重视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的培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精神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就可以看出企业的精神文化水平。企业如果具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就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员工的思想出现了问题,那企业也无法正常的运转。所以企业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让企业员工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四)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平台,提高员工的素质

如果企业员工的素质比较低,那么企业的执行力也会随着降低。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素质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就增强了,企业就可以更好的发展了。

三、总结

总体来说,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电力企业执行力来自企业文化,如果电力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发展的基础,那么电力企业的执行力相对就会比较弱。电力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要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执行力。电力企业只有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时,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7.大唐电力企业文化 篇七

生产清洁能源 创造美好生活 释义:

“生产清洁能源”是指集团公司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为电网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创造美好生活”包括四层含义:一是指满足社会用电需求,造福人民群众;二是指用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三是指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为股东赢得利益;四是指帮助员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更快的进步,提升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品质。

三、企业目标

打造一流国有企业 进军世界五百强 释义:

“打造一流国有企业”是指集团公司要寻找并瞄准国际国内最优秀的同类企业作为“标杆”,对照各项指标,追赶和超越,以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一流的客户、股东、员工满意度,成为中国国有企业的优秀代表。

“进军世界五百强”是指以提高企业营业额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行列,树立国际声誉,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四、企业精神 务实和谐 追求卓越

― 1 ― 释义:

“务实”是指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集中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和谐”是指怀抱开放、友善的心态,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和谐相处。

“追求卓越”是指对待工作要追求高标准、高质量,认真查找过去与现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争取每天都有进步,事事做到最好。

五、经营理念 追求集团效益最大化 释义:

“集团效益”是指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效益和股东的效益。“最大化”就是用最小的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集团公司应尽可能节约成本,争取最多利润,并兼顾其他方面的效益;系统各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个体与集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以全局为重,以集团公司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确保集团公司、其他股东和员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六、管理理念 事得其人 人得其所 释义:

“事得其人”是指集团公司要通过科学的机制,选拔最合适

― 2 ― 的员工来干工作,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臵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优配臵,获得最大效益。

“人得其所”是指集团公司尊重员工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支持员工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激扬生命,激活潜能,争取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七、营销理念 适应市场 服务市场 释义:

“适应市场”是指在市场竞争中,集团公司的营销机制、机构、队伍及策略必须适应市场需要。

“服务市场”是指集团公司要以客户需求为工作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全力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八、人才理念 尽职尽责尽人才 释义:

“尽职尽责”有三层含义:一是敬业,二是勤业,三是精业。“尽人才”有两层含义:一是电力生产属于分工精细、岗位关联紧密的行业,集团公司的员工只有分工差异,没有贵贱之别;二是不论从事何种具体职业,只要员工尽职尽责,主动做好工作,都能成才,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九、安全理念 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

― 3 ― 释义:

“生命至上”是指生命高于一切。企业有责任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有权力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也有义务不让同事因为自己的过失受到安全伤害。

“安全为天”是指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视员工的生命安全为天大的事情,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员工也应将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臵,在一切活动中有正确、先进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崇高的安全责任和信念,规范的安全行为和作风。

十、环保理念 清洁生产 关爱环境 释义:

“清洁生产”是指集团公司全方位、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竭诚为社会奉献优质能源。

“关爱环境”是指集团公司视保护环境为重大责任,爱护自然、节约能源,倡导员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十一、员工信条 大唐发展 我们进步 释义:

员工是集团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宝贵财富,集团公司是员工的精神与物质的重要依托,集团公司和员工之间是互相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员工应该坚信,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才

― 4 ― 能促进集团公司的发展,只有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为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帮助员工提升生活品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十二、宣传口号 点亮心灵 照亮人生 追求卓越 创造辉煌 能达四海 光耀五洲 大唐风采 我的光彩 日出东方 盛世大唐 铸盛世大唐 创美好未来 中华逢盛世 大唐铸辉煌 聚天下英才 成大唐伟业 关注每一步 突破每一天 新世纪 新大唐 新形象 大唐电力 光明温暖伴随您 古有大唐盛世 今有盛世大唐 眼睛盯住市场 功夫下在现场 转轴连着世界 峰谷牵动我心

做就做好 让本岗位成为企业最亮的一点 大唐为我成才提供动力 我为大唐发展增添活力 5 ―

一、企业形象定位

(一)企业形象 求真务实 诚信守约 释义:

“求真务实”是指集团公司说真话、动真格、求真理,按客观规律办事,重实情、干实事、求实效。

“诚信守约”是指集团公司真诚对待客户、忠诚对待事业、坦诚对待友人,遵纪守法,恪守承诺,规范运作。

(二)领导人形象 内有亲和力 外有影响力 释义:

“内有亲和力”是指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待人真诚、友善,在员工中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外有影响力”是指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依托集团公司的影响力、信誉度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员工形象 敬业 精业 团结 高效 释义:

― 6 ― “敬业”是指员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本着对企业负责、对个人负责的态度认真干好自己的工作。

“精业”是指精通本职岗位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成为技能型、专家型的人才。

“团结”是重视企业这个团队,能够关爱同事,协调处理各种关系。

“高效”是指能够以最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完成各项工作,体现出良好的个人素修和团队素质。

二、基本道德规范

(一)企业道德规范 诚实诚信 公平公正 释义:

“诚实诚信”一是指集团公司模范遵守、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遵纪守法,依法治企;二是指集团公司真诚对待客户、忠诚对待事业、坦诚对待友人,重诺守约,以诚信取胜。

“公平公正”一是指集团公司对内尊重、关爱每一位员工,提供公正的平台,给予员工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发展机会,让每位员工都能够去创造并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实现自我价值;二是指对待所有的客户、股东、兄弟单位等一视同仁,热忱相待,亲切友善。

(二)全体员工道德规范 1.胸怀仁德 有关爱心

― 7 ― 释义:

崇尚仁德,是对“克己修身”、“博爱”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胸怀仁德,是以一种宽容、自省、推己及人的心态,尊重天地山川、自然万物,关爱他人、企业、社会和国家,以此不断完善自我,创造利己利人的良好氛围,获得幸福。

2.恪守诚信 有责任心 释义:

人无信则不立。能够在工作中遵规守诺的员工,才能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在企业中站稳脚跟;能够对他人恪守诚信,履行对亲人、同事、朋友的承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3.保持谦逊 有求知心 释义:

员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主动融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大潮,是拒绝思想落伍、技能陈旧的惟一途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在竞争中占取主动。

4.追求卓越 有事业心 释义:

人生的高度首先就取决于理想的高度。追求卓越既意味着志存高远、争取进步,也意味着脚踏实地、勤奋实践。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将点亮人生的明灯,体现个人的价值,获取个人应得的收益,同时能够为企业增值,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基本行为规范

― 8 ―

(一)领导班子行为规范 1.讲政治 立场坚定 释义:

讲政治,是指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与企业的领导团队保持高度一致,对国家和企业的重大决策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很强的执行能力,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要求、开展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协调、顺利发展。

2.谋发展 求变创新 释义:

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领导应着眼于企业的根本利益、长远目标,变革不利于企业市场化生存的因素,探索和建立企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

3.干实事 不慕虚名 释义:

不短视、不功利,不走过场,不干“样子工程”。严格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对上级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4.重协作 团结精诚 释义:

我们的企业不提倡单打独斗,也不需要孤胆英雄。领导班子要带头摆正位臵,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补台不

― 9 ― 拆台,集中团队智慧,发挥团队力量,以此获得“1+1>2”的整体效果。

5.树公心 廉政勤政 释义:

领导无私心,员工就归心;领导谋私利,员工就离心。树公心,就是讲公平、公正、公道,其实质是摒弃个人私念,将国家、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实际利益摆在第一位,清正廉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6.辨英才 选贤任能 释义: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领导应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相信人,发掘人才、培育人才,从而使企业具备强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建立起企业的人才高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7.知不足 学无止境 释义:

企业面临的挑战越多,对企业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就越高。企业领导要能够一手握“望远镜”,预见未来,抢抓机遇;一手拿“显微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而有效地吸收相关门类的最新知识,保持思维领先。

8.修心性 宽厚包容 释义:

― 10 ― 古之贤者“一日三省其身”,作为企业的领导,应该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批评建议,要有容忍之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普通员工行为规范 1.遵法纪 守公德 释义: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纪律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职责。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更应身体力行。

2.顾大局 讲诚信 释义:

识大局、顾大体,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永不过时。身处于发展与变革的年代和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更需要员工明辨事非,理解、支持国家和企业的政策,追求大部分人的共同利益。讲究诚信展示了员工对人、对事,包括对企业、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其直接体现是遵守承诺,言行一致。

3.精专业 高效率 释义:

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学无专长、学艺不精者不是“适者”,只能机械地工作,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工匠”也不是“适者”。精通本行业、本岗位业务,工作优质高效的― 11 ― 专家型员工、技能型员工才是真正的“适者”,受到欢迎。

4.重质量 零差错 释义:

产品即人品,重视质量就是尊重自己,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企业的流水线操作里,每位员工都要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重视细节完美,力争零差错的结果。

5.乐竞合 求新知 释义:

竞合即指“竞争合作”。市场经济倡导竞争和合作,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合作,就难以取得成功。在企业中,乐于与人竞争,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竞争中与同事合作,有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争取双赢,最终将带来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兴盛。

6.勤思考 健体魄 释义:

现代人不仅要追求工作的高效,更应追求生活品质的优良。勤动脑、勤思考可以更新思维;强化锻炼,健全体魄是为祖国健康工作和获得个人幸福的有力保证。

四、重点活动

(一)绿色旋律活动

集团公司注重环境保护,弘扬绿色旋律,倡导俭朴高效的工作方式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崇“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

― 12 ― 念。

活动内容如下:

1.员工保持工作区域、设备的整洁,维护公共卫生。2.设备集中控制室及办公区域内适当摆放绿色植物。3.禁止员工在工作场所吸烟,吸烟者可至专门的吸烟处,保持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

4.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绿色检修,生产绿色产品。设备检修:文明施工,工完料尽场地清。质量检修:主辅设备完好率、设备泄漏率达一流标准。生产过程:源头重视、粉尘噪音、废水回收、排污除尘、综合利用均达到国家标准,不发生污染事故。

5.平时注重能源节约,要求员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克煤等做起。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

6.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里集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快乐学习活动

集团公司倡导员工实践“快乐学习,终身充电”的理念,希望员工不断更新知识,获得成功的动力。活动内容如下:

1.员工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2.员工每月读一本好书。

3.部门每季度末组织一次分享学习成果交流会。

― 13 ― 4.企业每年组织一次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三)中国大唐日活动

集团公司将确立一个“中国大唐日”。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可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类庆祝活动。活动主题要注重弘扬企业精神,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

(四)升旗仪式活动

每年的元旦、“五一”、“十一”和中国大唐日前夕,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要组织升国旗、奏国歌及升集团公司旗、奏司歌仪式,强化员工爱国、爱集团公司的意识。企业领导要在仪式上讲话,介绍企业发展近况,增进员工与企业及企业领导之间的沟通,鼓舞士气。

五、企业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政府部门、上下游企业、股东、社区管理机构、新闻机构、相关社团组织等。

(二)公共关系活动基本准则 主动联络 沟通心灵 文明礼貌 周到热情

遵规守诺 务实高效 统一识别 形象良好

(三)公关活动具体要求

1.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发挥公关优势,广交朋友。集团公司

― 14 ― 倡导“全员公关”理念,人人代表企业形象,人人都是公关员。员工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加强与工作关联对象的日常联系,建立长期、稳固的友谊。

2.员工在与公关对象交流合作时,应当注重言行举止的文明,以端庄的穿着、有礼貌的行为、有品位的言语展示企业形象。

3.多人参与的公关活动必须要做好沟通与配合、分工与协作,相互补位,尤其要注重追求细节的完美,展示集团公司的凝聚力、协调力,体现大唐人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素质。

4.开展工作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兼顾集团公司和对方的荣誉与利益。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真诚守信,有诺必践。

5.体现时代精神,尽量采用形式简单、行动高效的公关方式,避免铺张浪费。

6.开展工作时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规定,使用公司统一设计、印刷的传真、信纸、信封、名片等。

8.如何创新电力企业文化 篇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1

摘要创新是为人类所特有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对社会、个人以及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创新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思维能力、文化的革新,其中文化的创新可以为其他方面的革新提供精神支持,使得文化创新的精神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本文将谈一下怎样进行电力企业的创新。

关键词电力企业 文化创新建设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无形的精神凝聚力和精神力量。在电力企业中,文化建设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不能进行区分学习。因此员工无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为何物,也就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凝聚力,更无法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进而反作用于企业生产。为此,要想使得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创新电力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一、当前电力企业文化浅谈

当前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喜忧参半,部分优秀的企业已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大部分企业呈现缺少精神内壳的现象。电力企业文化的发展情况尤为典型,亟待创新。其弊病主要表现为无法将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教育区分出来,建设纯粹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的文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微弱,不能有效发挥文化建设的反作用。因此,创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生产增长,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企业的精神凝聚力。

二、进行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家有民族精神,来提供国民的精神支柱。那么企业也必须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凝聚全员的心力,借以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荣誉感和使命感。只有强有力的凝聚力才能形成整体效应,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规范职工行为,打造良好形象

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1)外在约束,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可以是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进而打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风尚。(2)内在约束,优秀的文化熏陶并不是被动的,而应该内化为职工自觉的吸收过程,自觉学习、自觉接受。从而在内在的精神层面形成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三)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内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过。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职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交流互通。进而加强了内部的信息交流,使得企业文化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浅谈电力企业文化创新

(一)树立有特色的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所信奉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企业价值观同时也是企业全体或大部分员工一致同意的有关企业意义的最终判断,是企业人格化的结晶。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的共同理念,给企业立足和发展指明了基本的方向和操作指南。

(二)形成典范的企业精神

这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和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先前优良风尚的基础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由企业管理者积极倡导、全体职工自觉施行而形成的符合企业的信念、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的群体意识,它内涵丰富。囊括企业的个性特征、团体精神、现代意识以及自觉的群体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厂规、厂训等等。

(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精神的外在表现。其中电力企业的形象特征应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和对社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国民电业为人民”的负责意识;同时也体现在具备优质的电力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更体现在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做到收费合理;工作作风严谨踏实、企业内部团结等。

(四)建立可靠的企业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指的是电力企业中非建制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往往与非正式的组织相互联接在一起。在企业岗位责任制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要做到各司其职,不干涉其他部门和组织的正常运行。但同时,这并不是意味着员工之间互不联系。在企业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甚至是富有多样性的。如传播非正式消息、形成小集团等。企业文化网络是独立于企业的正式建制系统之外,不区分地位和工作特点,可以把企业内的各类人员联接在一起,从而影响着企业内的各种决策和协调事宜。

(五)塑造企业的习俗和礼仪

礼仪是任何社会、家庭和企业所必须的。企业的习俗和礼仪具体指代的是企业内系统的、有计划的日常事务,其本质上是要培育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行为规范,追求建立更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可以赋予企业深厚的人情味,从而使企业的职工之间、企业与大众之间充满人性化的情感。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结语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需要具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意识,才能激发职工的斗志,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而表现企业的独特魅力。例如:海尔集团的“砸碎非合格冰箱”行动,追求“零缺陷”,树立了良好的思想观念,进而确立了过硬的质量意识,奠定了永不停止创新和进取的企业文化。因此,创新电力企业文化要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服装店促销活动广告词下一篇:食堂卫生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