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道德

2024-06-26

网络与道德(共8篇)

1.网络与道德 篇一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内容。第二章前三节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既有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面对海量的网上信息,该如何取舍呢?这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在整本教材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传播病毒,窃取数据等,网络信息的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使用网络。在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的同时,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2、课时安排:1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不知不觉的遭受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很难分辨网上信息的真伪,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有的甚至迷恋网络游戏,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过程与方法。

三、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自主和小组合作性学习展开,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手段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目标

1、学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2、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

3、学会病毒的防护方法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4、通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通过对“熊猫烧香”、“CIH”等病毒的危害和防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防护。

5、能过对黑客、病毒、盗版软件等对信息安全有影响的人或事物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培养学生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起针对信息安全“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思想。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学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2)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危害;(3)学会病毒的防护方法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2、难点:

(1)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

2、提问引导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新知识时,在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

情境入手,引出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看书和小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达成教学目标。

九、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展示阅读材料一 材料一:一个中学生逃学,在网吧通宵上网,在回家的路上因为累了困了,倒在铁轨上睡着了,结果被火车辗死了。

提出问题:

1、现在中小学生常因迷恋网络游戏而长时间无节制的上网,甚至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生活和学习规律被打乱,视力下降,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青少年该不该上网?

3、如果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那么应遵循怎样的约定? 学生活动:思考并展开讨论。

第二环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学生活动:对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今后如何改进?

教师活动:展示阅读材料二

材料二:一个中学生经常在网上发布污言秽语,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被查了出来,受到了处分。

教师活动:

问题4:青少年上网要不要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问题5:小明从网上下载歌曲刻成光碟,拿到市场去卖,你认为小明的作法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买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阅读课本第41页的内容。

第三环节:初识“病毒” 教师活动:展示阅读材料三

材料三:一天小明上网时发现有一封新邮件,寄件人的地址来路不明,小明随手便点击邮件,结果小明的电脑感染上了病毒。

问题6:什么是病毒?它和生物中的病毒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介绍“熊猫烧香”、“CIH”等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性,为学生创造情境。学生活动:(思考)病毒最初是来自生物病毒,为什么也存在计算机病毒的说法呢?思考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相似之处。

教师活动:介绍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点。学生活动:初步归纳计算机病毒特点。教师活动:深入讲解计算机病毒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计算机感染病毒发作了表现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教师活动:介绍几种病毒发作表现的症状,深入讲解计算机病毒特点。讨论WINDOWS感染病毒症状:

1、程序突然工作异常。

2、文件大小自动发生改变。

3、检查内存,基本内存小于640k(某些机型小于639k)。

5、windows出现异常出错信息。

7、运行速度变慢。

8、以前运行正常的程序运行时出现内存不足。

9、系统无法启动。

学生活动:复习计算机病毒特点。

第五环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问题:你家的电脑是否中过病毒,你是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么预防病毒,保护信息安全。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我们怎么预防病毒,保护信息安全呢? 教师活动:详解预防病毒,保护信息安全措施

学生活动:讨论电脑中病毒后,怎样杀毒并采取预防措施。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让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

1、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2、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

3、计算机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第七环节(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展示选择题(与计算机病毒概念、特点等相关)。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课后查找资料,列举二至三种病毒特点及危害,怎样预防?

十、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使用网络。在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的同时,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因此我采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和问题式教学法,也就是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如中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与道德、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本质、特点,以及信息安全的防护的基本措施。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友好交流,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路,使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知识的内涵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观念,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信息素养。

2.网络与道德 篇二

一、网络的特点及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成因的分析

开放性、隐蔽性与虚拟性是网络最显著的特征, 网络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为人们带来海量信息资源, 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便捷。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内容糅杂在一起, 体现出高度共享性, 而多元化的思想潮流、价值观念等也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交流方式, 即在“自由”的环境下, 部分人肆意发表言论, 使得网络的隐蔽性滋生了很多不良现象。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不利于真正的人际关系的培养, 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降低, 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之间的脱轨, 不仅无法满足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更容易导致其在网络环境中出现道德失范行为。网络的虚拟性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以虚拟的身份进行交流, 不用考虑外形、性别、身份等因素, 使得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对网络形成了一种无道德约束、追求自我的错误观念, 从而导致了网络道德危机。

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成因, 不仅包括由网络自身特性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还有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个人方面的因素。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形成的内在因素来看, 即从学生个体因素来看,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继续发展的阶段, 其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还不够稳定, 这使得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求知欲的促使下迷失自己, 故而在网络中无法进行准确的道德判断。从外在因素来看, 家庭对子女发展的认识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高校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滞后以及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 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出现的原因。

二、大学生道德危机的具体表现

1.网络道德评价标准出现偏差。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由于自身所具备的快捷性、互动性以及匿名性等特点, 大量多元化的信息对信息接受者造成冲击, 已改变了大众以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介被动的单向接收信息的方式。互联网所具备的匿名性与对内容的高度可选择性, 使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高度的普及。然而,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正处于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追崇自由的思考, 但缺少人生经验与生活阅历;同时, 网络中的碎片化阅读让大学生只得到了缺少理性思考、真伪莫辨的信息, 这样容易造成大学生简单地对网络上与主流社会道德标准甚至是法律法规相悖的内容信以为真, 对道德的评价标准变得模糊不清。

2.人际情感缺失、逃避社会责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社会中的人需要与外部环境发生一定的直接交流, 以满足心理需求, 获得安慰, 提升幸福感。然而, 在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之后, 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的形式。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 使用者不用承担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责任与压力, 这样就容易造成互联网的使用者倾向于逃避社会责任, 并对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感到厌烦、恐惧。

3.道德意志薄弱、道德人格不完善。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虚拟性使得部分大学生道德意志薄弱, 在虚拟的空间里可以随便变换身份, 不用负社会责任, 也无须顾及道德行为准则, 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在虚拟世界里乐于追求一种伪成就感。大学生还处于身心不断健全、发展的阶段, 这种虚拟的成就感使得部分学生混淆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忽视了现实世界的要求而迷失在虚拟世界中。网络中对用户身份的不限制, 导致还未成熟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难以完善, 甚至出现人格“双重标准”, 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形成有着极大的损害。

4.道德行为缺乏规范与约束。网络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与自由性, 使得部分大学生道德约束力大大降低, 在网络这一看似绝对“自由”的环境中, 不同用户以虚拟的符号随意发表观点等网络行为不会导致直接的社会责任产生, 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 为网络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1.建立并完善网络道德法律法规。网络法律规范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产生网络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虽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条例, 对广大网络使用者的网络道德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互联网自身的不断创新与改革, 现行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大大降低, 一些原则性的法律条款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 我国网络立法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网络道德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管理力度, 以我国公民的用网习惯、社会情况以及网络特性等为依据, 制定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网络法律法规。

2.切实发挥网络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需以有效可行的监督机制为保障, 相关部门应针对网络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制订出可行的管理与监督方案。其一, 通过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对网络运营者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查, 杜绝出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网络营业者, 对已发现的不法分子应严惩;其二,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督, 及时将不健康信息清除;其三, 应不断优化和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其四, 构建网络文化等级制度, 避免大学生受到其他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二) 重视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即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对人们进行道德影响。网络道德教育是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 促使其自觉履行网络道德义务的教育活动, 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 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导向, 并与社会发展、实际生活相联系, 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不断完善,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 积极丰富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 以高校校园网为依托构建校园网络文化阵地,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 建设具有服务性、思想性、趣味性的主题教育网站, 定期更新教育内容,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 改革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认知取向及兴趣爱好等为导向, 在网络环境下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模式, 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进学生日常德育工作中, 并发挥出学生社团的作用, 促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 德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网络环境所带来的优势, 灵活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德育教师队伍应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 对互联网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其次, 重视网络引导的作用, 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发挥德育的作用。网络德育平台相较于传统德育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 如更加便捷、安全、保密, 并且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和影响, 能够充分保护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其能够主动地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从而达到消除疑虑、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突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将其心理认知、兴趣等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德育工作中, 扩大德育范围,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 使其能够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 对社会问题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并形成正确的观点,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在当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突显出其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也应及时做出改变,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 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 其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以及海量信息等特征在为人们生活、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存在亟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如网络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网络环境较为复杂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差异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出现偏差, 从而不能对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因此, 应将网络道德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从网络的特点及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成因着手, 并进行具体分析, 提出相应对策略, 以期促使高校德育工作良好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道德危机,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秦玥.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 2013, (11) .

[2]步珏良.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探索, 2013, (4) .

3.网络道德的失范与危害 篇三

调查显示,18~24岁的年轻人上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2%。学历构成中,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占到近半数。由此可见,广大青年学生是“网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坚力量”,其网络道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全球性、匿名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性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空间,为人们自由地获取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巨大平台,但也带来了滥用自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作为“网众”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道德观念上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这集中体现在:

传统道德观受到冲击,发生扭曲和嬗变。主流道德的形成是统治阶级意志在道德体系上的集中反映,具有一元性的特征。网络是跨文化传播,传统的国家意识形态封锁被冲破,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道德观交织、碰撞,呈多元化的态势。正是由于网络传播的这一特性,网络在意识形态争夺战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很强,辨别力较弱,加上特有的好奇心,容易被诱导。面对网络五花八门甚至完全相悖的道德观念,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容易发生扭曲和嬗变,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观呈现多元化价值标准,甚至还会对现实生活中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

道德感弱化,社会责任感缺失。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充当着多种角色,与他们的身份、地位、职责相联系的一系列行为称之为“身份角色”。①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身份角色”常常是公开的、真实的,并受到他人、社会舆论、法规等各方面的监督和制约,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强。而网络构成了一个可以任意扮演角色的虚拟社会,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隐匿而松散,迥异于现实生活。这时道德法律已起不到直接的作用,很难对网络主体的行为加以确认和监督,促使其道德感弱化、社会责任感缺失。

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相对单纯、单调,易被五光十色的网络社会吸引。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强、自控力弱,在泥沙混杂的网络社会生活中很难固守良知、把握方向,所以易受到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把这种道德感弱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错误做法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道德冷漠。

沉溺网络社会,现实人际关系淡漠。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它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在这种“人机对话”中,交流大多符号化,长久沉溺于网络会影响大学生现实社会中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而现实人际交往中受挫又会使得他们更加转向网络寻求安慰和理解,减少现实人际交往,走向自我封闭。同时,社会变迁的加剧、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使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步入和适应社会方面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和困难,网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平衡心理的空间,成为其重要的“减压阀”和“麻醉剂”。在网上得到情感认同与满足后,更多的大学生开始逐渐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并进一步发展到对现实的厌倦和冷漠,从而阻碍了其社会化进程,被“容器”化。

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这些负面影响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像流感一样在网上呈蔓延之势,具体来说主要有:

查阅和传播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主要指以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为内容的黄色信息,它一旦在社会上泛滥会严重败坏社会道德风气。网络因其开放、自由等特点,不良信息更易滋生和泛滥,从而造成对网络环境的污染,进而毒害社会。

查阅和传播不良信息现象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贵州民族学院大学生新闻社一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显示,仅有56.9%的学生表示不浏览黄色网站或网页,而34.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②有些学生热衷于传播网上不良信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制造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的案犯——云南大学在校生马加爵是大家公认的老实人,案发后发现在其电脑里下载有大量色情凶杀影片,不良信息的影响可见一斑。

任性发表言论,舆论导向偏失。网络形成舆论的主要区域是网上论坛、BBS、博客、新闻跟帖,它们成为人们表达思想言论的“自由市场”、意见平台,具有形成迅速、不易掌控的特点。

大学生思想活跃,是网上论坛、BBS上的活跃分子,也是网络舆论的主体,网上言论大胆、尖锐甚至偏激,容易造成舆论导向偏失。如:中美撞机后,许多网络论坛上都出现了学生言辞激烈的反美言论;“9·11”事件发生后,学生在网上拍手称快,出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评论。这些明显存在偏差的评论一经发表,即被别有用心的美国媒体报道,借机破坏中美关系。

侵权现象严重。侵权既是法律问题,又是道德失范的表现。大学生网上侵权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侵犯知识产权和名誉权。

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大学里较为普遍,主要体现为抄袭网上文章用于交作业甚至作为毕业论文。合肥工业大学曾组织学生对“如何根据校园实际体现和谐校园和校园爱国主义行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统计调查报告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网上随意抄袭论文用于“应付差事”,甚至有很多同学共同抄袭一两篇“经典”论文。③

侵犯名誉权是另一种常见的侵权现象。一些学生在网上对他人进行诽谤、诋毁和谩骂,对当事人名誉造成恶劣影响,对网络自由的滥用,已涉及侵权的领域。调查显示,30%的学生曾经在网上对别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受到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0%。④

除此之外,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还有推崇黑客行为和网上不文明行为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的负面影响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有自己的类型和特点,其危害不容小觑,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已成为现实迫切的要求。

注释:

①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②《贵州日报》:《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喜忧参半》,2004-01-30。

③④檀江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网络道德建设》,[EB/OL].(2004-11-08)[2006-12-30]http://moral.tsinghua.edu.cn:8080/newsdetail.jsp?news_id=318.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脑。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大多数家庭都用上了电脑。的确,电脑是人类的好朋友,办公、学习似乎离不开它。编辑文章、整理报表、收发信件、处理图片、查阅资料、上网购物、免费观看电影和下载音乐等等,这些以往认为繁琐或不可能及时办到的事,正是现在拥有的网络,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搞定。

网络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也让我们从中受益很多。就我个人来说体会颇深:在与我同年龄的人中,可以说我是较早接触电脑的。因为学生时期就读于重点中学,硬件条件的优势,使我们学生能有良好的机会接触电脑;后来的升学、工作也一直与电脑打交道。经历了从DOS系统到WINDOWS视窗系统的不同版本,从单机运行到网络互联,从单一的操作模式到功能众多的便捷使用法。尤其是网络诞生后,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捷:不用担心软盘质量与容量、不用长途跋涉亲自到某处,只需发一封Email就可以几秒钟将你的文章资料传给对方;不再为一句话的出处、一本心爱的书籍(物品)无处购买而奔波;不用担心照片拍得怎样、冲印费用昂贵,数码导入,电脑处理之后,可传给任一角落的朋友……。而网上聊天、电脑游戏更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

虽然网络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但负面因素也日渐暴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更是频见于报刊、媒体。网络的便捷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虚假消息、淫秽制品、篡改资料、盗取信息、恶意中伤、制假贩假等无不毒害着我们这些是非辨别能力尚浅、自控力差的学生们。有的被骗了钱财,有的因网聊轻信对方而受到人身伤害,有的交了坏友就此走上不归路,更多的是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人生变得一片昏暗。同时,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意传播,使得很多人措手不及,疲于应付。

我作为一名学校的信息科技教师,经常会与学生就计算机使用做番交流。发现几乎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本内容缺乏兴趣,认为不实用缺乏新意,还不如QQ聊天、打游戏、网上下载音乐(影像)来得好玩;甚至有些学生就爱网上找些明星的八卦新闻作为闲暇时的论资。面对着这些无知的、自辨力差的孩子,我深知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电脑是我的责任,懂得网络安全与道德是我的义务。于是每次讲到网络课程时,我都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鲜活的案例分析给他们听,希望他们有所感悟,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为此制定了如下几条“网络道德规范条款”作为须知,必须人人知晓:

首先,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里用词、用语要礼貌,切忌粗俗。

其次,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切不可随意复制和传播。

第三,初入论坛、聊天室,要先听听、看看,辩明是非、规矩后方可发话。

第四,发布信息要真实可靠,不可杜撰与中伤他人。

第五,既要防黑客攻击,也要注重自身修养,切不可因好奇而肆意攻击他人网站、篡改他人资料;不能破坏社会公共道德和生活秩序;不能损害他人利益。

5.网络与道德 篇五

周红梅(诚实守信)

无论社会如何浮躁,网络如何喧嚣,生活如何艰辛,每个人都应有“最美”的绽放,人心向善应成为永远的主题。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敬!

质朴的行为,闪耀着道德的光辉。拾金不昧,拒绝假货,这些看似小小的行为反映出周红梅高尚的品德,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一诺千金、承诺信守的文明之音书写了一段又一段诚信文明的华章,向广安好人致敬!

诚信是平凡而又普通的,它没有艳丽的外表,它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它却是最宝贵的财富。

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不平凡的勇毅让人动容。一个普通的平民,平常生活小事累计,汇成了淡薄钱财,信守承诺的小平故里诚信品牌。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敬!

比照当下社会的一些不诚信不道德的经营行为,周红梅是一泓清流,如果每个经营者都能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老百姓就不用每天都担心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了。有位哲人曾说过,人的境界可以分为五种,追求真善美乃是最高的境界。这其中的“真”,便是“诚信”。我们可以丢弃“美丽”而粗陋,可以丢弃“金钱”而贫穷,也可以丢弃“荣誉”而平凡,但切不可丢弃“诚信”而欺诈。周红梅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家乐业主,却用她高尚的品德为我们展现了小平故里人良好的道德风貌,愿“诚信之花”能开遍小平故里!

诚信是火焰,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温暖;诚信是明镜,给人以准则,给人以镜鉴。诚信无价!周红梅,向您致敬!

让诚信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坚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你用执着与坚毅,打造了“好又来”响亮的品牌;你用诚实与信守,赢得了无数客人的信赖和称赞。你是牌坊农家的一面旗帜,牌坊因你而美丽!金碑银碑不如好口碑!周红梅诚信经营,不仅为她赢得了顾客、事业的发展,还赢得了社会对她的尊重。

周红梅拾金不昧,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暖、一种感动、一种精神,为倡导文明经商、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4

王琴(孝老爱亲)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姑娘,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我们成年人难以想像的负荷,六年的风霜雨雪,六年的寒冬酷暑,压弯了脊梁却撑起了人性的光芒!王琴小妹妹,好样的,向你学习。

支持孝老爱亲的人们,愿你们在克服困难中寻找并能体验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特殊的家庭造就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性格,特殊的性格造就了特殊的责任与担当,而这种特殊的责任与担当正是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彰显与体现,向王利、王琴两姐妹致敬。

或许王琴是想帮姐姐实现理想,或许是想改变他们的人生,或许她什么都没有想过,仅仅就是因为那是她的亲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她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为全社会做出了表率。

8岁,一个本该在父母身边绕膝欢笑的年纪,一个本该和同龄孩子嬉戏玩耍的年纪,您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背着姐姐上学6年,和家人共克艰辛,共度难关,王琴,那是生活对你的磨炼,我们相信,穿过荆棘,5 未来将无限美好。

百善孝为先。我深信:在“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孝老爱亲、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被人们继续发扬光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夏子女已经传承了五千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深感自豪。“中国好人”,您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中国好人,你是我们的骄傲;邻水好人,你是我们的自豪。为你们欢呼,为你们祝福。

王琴,你用稚嫩的肩膀背起姐姐上学6年,你用幼小的双手托起了姐姐对生活的希望,“中国好人”是你当之无愧的称号。

王琴,无论山路如何崎岖,无论生活怎样艰辛,小小年纪的你完成了大大的梦想,小小的你传承了中华美德!你感动了每个人,你震撼了每个人,相信在你的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继续谱写人性的赞歌。

看完姐妹俩的故事,心里很多感慨。城市里相仿年龄的姐妹也许还在为了零食玩具而吵闹的时候,妹妹每天都背着天生残疾的姐姐走着山路去上学。。所幸,身体残疾的姐姐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而妹妹也在身边守护着 姐姐。姐妹情深,令人动容。

莫三明(助人为乐)

我会把莫三明做为学习楷模,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实事、好事。

希望更多人能向莫三明学习,我们这个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20多年,他从渠江里救回16条鲜活的生命,几次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至今无怨无悔,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呀。

一个普通的人,拥有不平凡的信念,长期做着奉献社会的事。

莫三明说:“救人,我不需要回报”。平凡的人,平凡的话,感动了我,也相信会感动你,感动社会每一个人。哎呀,就是莫腊娃的嘛,是我们明月的人哦,这哈给我们明月人长脸了哈,顶起顶起。

听说他儿媳妇就是他从河里救起来的哦,所以说好人有好报嘛。

莫叔叔,你真伟大,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相信很多人都会为你竖起大姆指。愿好人一生平安健康,愿你永远平8 安快乐。

莫大哥的救人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华蓥人民的骄傲。赞一个。

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一位生命获救了,天下还是好人多。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英雄的莫三明,英勇的莫三明,在一个又一个危难时刻,他一次又一次唱响了生命的赞歌,拯救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以他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当代农民的朴素本性,不断颂扬着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莫三明,向你致敬。

徐君(助人为乐)

先有感人的老师,再有感谢的学生,最后感动了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徐君这样的不忘师恩的人,是岳池的骄傲,也是广安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师恩难忘,师恩不忘,为徐君和他的老师蔡光荣骄傲自豪,大爱中国,盛世中国,源远流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徐君的带领下,几十个学生众人拾柴,铸就了老师八年的快乐生活,这真是一人一小步,爱心向前一大步。

丝丝白发师生情,历历深纹岁月恨。蔡老师毫无保留的付出,而又得到了什么呢?恩师给我们的情,给我们的恩,我们这一生都将无法报答。我们要向徐君同志学习,把助人为乐的爱心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让我们在心中默默的祈祷:愿天下所有的老师平安,健康,长寿!

善行无疆。是徐君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受助的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徐君这样一批人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师恩难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向助人为乐模范致敬!

读了徐君同志报师恩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要八年如一日的坚持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蔡老师这样的代课教师更是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希望全天下的学生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师,学习徐君常报师恩、助人为乐。

徐君同志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不是儿子却承担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从而唤醒了社会大众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深刻认识。

徐君同志以一人之力团结众人之气,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6.网络与道德 篇六

一、高中生网络道德现状

1.1网络道德意识现状

当前, 大多数高中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是正确的, 但是, 仍有部分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比较模糊。一些高中生认为不良网络行为可以存在在网络中。同时, 很多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会使用不文明语言。

另外, 有些高中生处于好奇和恶作剧心理, 在网络上传播病毒以及不良信息, 或者盗用他人信息, 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因此, 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有待完善。

1.2网络道德情感方面

当前, 高中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十分丰富, 学生对待网络中的不文明行为态度也不一样, 并且, 很多学生在网络道德情感上比较放纵, 经常在网络中使用不文明语言, 散步不良信息, 为网络玩笑感到愉快等等。同时, 部分高中生在网络中经常偷看他人信息, 窃取他人的成果, 其行为十分不道德, 严重影响高中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 高中生的网络道德情感有待完善。

1.3网络道德意志方面

当前, 大多数高中生对网络道德意志的期望较高, 希望网络中的不道德行为能够减少或者避免。但是, 在实际上网的过程中, 很多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在网络中仍然会使用不文明语言或者采取不文明的行为, 网络道德意志不够坚定。因此, 高中生网络道德意志有待增强。

1.4网络道德行为方面

很多高中生处于好奇或者尝试心理, 习惯体验各种刺激, 在网络交往中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或者制造病毒对他人的网络设备进行破坏, 甚至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能尝试做黑客, 破坏他们网络, 盗取他人信息。例如, 有些学生使用不正当手段来盗取别人的QQ号, 进而进行网络诈骗。高中生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时有发生。

二、高中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2.1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首先, 高中学校应积极向学生灌输网络的道德知识, 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对学生发展以及网络使用的重要性, 积极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网络道德意识的基础上, 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道德行为;

其次, 高中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加强学生对绿色网络、健康网络的认识, 鼓励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后, 高中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判断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外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 缺乏信息选择和信息使用的正确性。

2.2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

首先, 高中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宣泄情绪, 避免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 教育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进行真实地情感交流, 进而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其次, 高中学校应积极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体验, 将网络道德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舆论导向, 引导学生形成愉悦的网络道德情感, 及时发现并消退学生的不良网络情感。

2.3锻炼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首先, 高中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锻炼,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 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 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同时, 高中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提高自身的自控鞥努力;其次,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现状制定网络道德教育计划, 采取阶段性措施来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规划, 逐渐客服学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

2.4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首先, 高中学校应积极建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 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其次, 高中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在学生接触网络之前要向学生宣传正确的网络道德行为, 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进而确保学生文明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生网络的道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探索了高中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对策, 以提高高中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网络道德,现状,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弋亚明, 龚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2)

7.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与规范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209-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等可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2.1%。其中,20—29岁网民占30.4%,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占整体网民的25.1%[1]。网络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来源和更为便捷的沟通方式,同时也为其道德成长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亟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言语道德失范的定义

言语道德,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类言语交际行为的道德”[2]。网络言语行为与现实的言语行为最大的区别是交际主体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分离的,交际主体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但是,网络言语行为同现实言语行为有着共通性,它们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公平诚信、平等互助,这些普遍的道德规范,同样适用于“网络社会”。李一将网络行为失范界定为:网络行为主体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而在“虚拟的电子赛博空间”里出现行为偏差,以及因为不适当地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络而导致行为偏差的情况[3]。那么,网络言语道德失范就可以定义为:网络行为主体违反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网络中所出现的一些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言语行为及其表现,如网络谣言、言语低俗和言语暴力等。

二、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的突出表现

当前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状况整体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播谣言

网络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和宽松环境。但是,由于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缺乏责任意识和过于关注时效性,信息的真实性往往被放到了次要位置,极易为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打开后门。以讹传讹,利用网络散播谣言的情况在大学生中也比较常见。很多学生对于一些信息不加辨别就进行评论和转载,对自己所说的话完全不负责任,所折射出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令人担忧。

(二)言语暴力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和敏感问题,往往都会在网络上引起一场又一场口水大战。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曾经使用或遭受过言语暴力。这些言论攻击甚至还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人肉搜索”,将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身份、照片等个人隐私公之于众。这不但会干扰当事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引发暴力冲突。

(三)言语低俗

大学生已进入性发育的成熟期,关注性知识和渴望了解异性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共同特点。网络的出现,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但是,由于缺少引导和规范,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色情图片、音频、视频、污言秽语充斥着各大小网站。这些不良信息,不但不能代替正规的性教育,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意识模糊,影响学生的婚恋观。

三、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言语行为失范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大学生日常言语失范问题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和凸显。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主观原因

大学生网络言语失范问题与当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直接相关。当前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以80后和90后为主,这一代人对电脑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较高,个性也更加多元化,做事充满激情,但是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冲动,缺乏理性。一旦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与人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矛盾,他们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容易感情用事。在缺少约束力的网络环境中,直接导致问题愈演愈烈。

(二)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客观原因

与传统话语环境相比,网络赋予了人更大的言论空间和自由。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加自由、透明、平等、便捷地发表见解和言论,而不用担心身份被“曝光”。网络发表言论具有低成本、传播速度快、低风险的特点,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提高了言论自由同时,也降低了言论的道德成本,极易导致言语行为失范。

(三)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是重要原因

传统以服从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对公民道德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尊重他人和与人诚信的道德意识。网络社会对人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建立新型的网络道德体系,任重而道远。

(四)缺乏网络监管是制度因素

很多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事件都与网络传媒的责任意识缺失具有直接关系,缺乏网络监管是诱发大学生言语失范的制度因素。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网站一般采取的是商业化运营模式,注重利益和时效性,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为不实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建设一个权责明晰、可操作性强的一套法制体系,是确保网络健康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当前我国的道德和民主环境是社会因素

网络是基于现实的虚拟,大学生网络言语行为失范是大学生群体日常言语失范问题在网络上的延伸。当前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大学生生活压力大,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会不同程度折射到网络上。现实生活中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能力比较强,公民自由表达言论渠道则相对比较封闭和单一,当舆论越来越开放而不能畅所欲言的时候,人们就找到了网络作为情绪疏导和表达意见的渠道。

四、多管齐下加强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建设

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还会间接地侵蚀社会基本道德标准,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多管齐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言语道德水平刻不容缓。

(一)加强自律教育

人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价值选择。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语行为,治本之道就是加强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大学生德育体系构建的重要职责。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把管理与教育、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自觉构建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防火墙。

(二)推进网络法制建设

遏制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还应该完善法律体制,为网络言语行为画一个道德底线。道德和法律二者相辅相成,网络社会的治理也必须通过这两种手段来进行。自1994年我国颁布第一部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了包括网络监管、保护、促进和行业自治规范在内的法制体系,近期针对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新型网络犯罪现象,我国已经进行了立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网络法律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从我国的网络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理清网络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权责关系,突出抓好网络治理的重点环节,切实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形成网络文化管理的新格局,继续推进网络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发展网络监控和隐私保护技术

技术手段是连接网络主题的中介,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阻断有害信息在公众之间的传播。网络监管技术有很多种,网络实名制是指网民在公开发表言论和进行网络活动时必须以个人的真实信息进行登录,才允许用户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和进行其他活动。把实名制作为网络基本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等网络犯罪行为。目前,我国的网络实名制正在酝酿中,计划在2014年6月出台并实施后台实名制和公民隐私保护相配套的法律制度[4]。后台实名制是指在后台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在前台用户不必使用真实名字的一种信息发布方式。加强网络监管,采用后台实名制,还要兼顾公民的言论自由,加强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如果大规模出现隐私泄露的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监管部门要控制监管的尺度,避免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四)确保信息公开渠道透明畅通,营造民主文明舆论环境

网络是社会舆论表达的重要窗口,赋予了人们平等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话语权,也是政府掌握社会情况和民意的便捷平台。政府部门和各大网络媒体要确保信息公开的渠道透明、畅通,与网络信息传播机制相匹配,对热点类事件及时回应,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营造民主文明的舆论环境。

五、结语

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规范网络言语行为,构建理性、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网络传媒和公众多方共同努力。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可操作的网络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13-01-15.

[2]陈汝东.论言语道德[J].北京大学学报, 1998,(1):120.

[3]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2.

8.网络与道德 篇八

成绩:100分 共 100 题,其中错误 0 题!

.单选题

∙ 1.网络道德的本质是()

o o o o A.现实道德 B.社会道德 C.心理道德 D.网络道德

∙ 2.针对计算机网络或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称为()

o o o o A.网络行为 B.网络安全 C.黑客 D.网络犯罪

∙ 3.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这种做法典型的是()

o o o o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 4.()现已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

o o o o A.信息技术 B.科技化 C.信息网络 D.网络经济

∙ 5.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的信息交流方式

o o o o A.一对一 B.多对多 C.一对二 D.一对多

∙ 6.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

o o o o A.科技化、智能化 B.科技化、多元化 C.智能化、多元化 D.低龄化、多元化

∙ 7.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得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

o o o o A.网络诈骗、犯罪动机 B.网络犯罪、网络色情 C.网络色情、高智能化 D.犯罪动机、高智能化

∙ 8.网络是现代社会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的充分体现。

o o o o A.脑力 B.体力 C.聪明力 D.智力

∙ 9.行为人有意制造和发布有害的、虚假的、过时的和无用的不良信息称为()

o o o o A.信息污染 B.网络垃圾 C.网络谣言 D.虚假信息

∙ 10.在犯罪本质上,网路恶犯罪与()具有同质性

o o o o A.传统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新型犯罪 D.高智能犯罪

∙ 11.()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o o o A.学校教育 B.网络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o D.网络道德教育

∙ 12.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主要从()个方面来进行。

o o o o A.1 B.2 C.3 D.4 ∙ 13.网络诈骗是犯罪行为主体以()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的行为。

o o o o A.非法占有 B.网络赌博 C.社会危害 D.犯罪客体

14.互联网信息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互联网道德建设,下列不包括的是()

o o o o A.文明上网 B.下载歌曲 C.下载电影 D.传播法轮功

15.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

o o o A.社区 B.娱乐 C.教育

o D.国际

16.()不仅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广泛、快捷而且也导致有害信息的泛滥,引发网络社会的道德危机问题

o o o o A.网络社会的隐蔽性 B.网络社会的开放性 C.网络社会的虚拟性 D.网络社会的真空性

17.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其他因素中,不包括()

o o o o A.黑客攻击 B.病毒传播 C.网络犯罪 D.宣传自己的图书

18.下列不属于信息安全产品的是()

o o o o A.路由器 B.服务器 C.交换机 D.游戏机

19.不属于健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措施的是()

o o o o A.制定信息安全计划 B.加强安全产品的监督 C.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管理 D.取缔网吧等场所

20.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解决最终还是要回到管理中去,需要建立()体系

o o o o A.发展 B.利用 C.监管 D.管理

21.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一道保障线。

o o o o A.法律 B.政府监管 C.人民自觉 D.加大投入

22.网络道德规范的主体是()

o o o o A.人 B.计算机 C.因特网 D.电信公司

23.下列活动不属于信息安全犯罪的是()

o o o o A.传播病毒 B.网络窃密 C.网络聊天 D.信息诈骗

24.法国法律规定,在网上纵容未成年堕落者要判刑多少年?

o o o o A.20年 B.15年 C.40年 D.5年

25.四大门户网站分别是新浪、腾讯、搜狐()

o o o o A.人民网 B.新华社 C.天涯 D.网易

26.2011年总统奥巴马总统的推动下,最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商务部启动了什么战略。

o o o o A.网络身份证 B.反垃圾邮件 C.多媒体 D.27.澳大利用全国约多少万人通过检举来了约2800多万疯垃圾邮件。

o o o o A.22 B.39 C.45 D.60 ∙ 28.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人达到()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

o A.5.38

o o o B.5.13 C.3.18 D.5.13 ∙ 29.1998年,法国通过了什么,从严从重惩罚利用网络诱惑青少年犯罪的行为。

o o o o A.危害青少年传播出版法 B.公共场所青少年保护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 30.我国网络舆论的特点()

o o o o A.可操作性 B.匿名性 C.社会危害性 D.信任冲击性

∙ 31.法国的互联网近十年来发展,截止2010年全国 约 多少万人口中近一半成为互联网民的。

o o o o A.6500万 B.1300万 C.5000万 D.85000万

∙ 32.英国政府在哪年就组织互联网业界及行业机构共同签署了首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

o o A.2001 B.1988

o o C.2013 D.1996 ∙ 33.下列属于网络舆论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o o o o A.专家分析 B.虚假新闻泛滥 C.及时通讯工具 D.法律的不完善性

∙ 34.最早出台世界上最早制定互联网管理法规的国家(o o o o A.法国 B.印度 C.澳大利亚 D.中国

∙ 35.属于加强网民自律建设的是()

o o o o A.提高网络舆论监控的技术手段 B.培养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 C.充分发挥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 D.明确网络舆论应急处理的特点

∙ 36.最早出台世界上出台了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的国家—()

o o o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o D.德国

∙ 37.《电子签名法》是()年颁布的

o o o o A.2004 B.2006 C.2008 D.2010 ∙ 38.为什么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

o o o o A.论坛 BBS、丧失网络舆论霸主的地位 B.移动互联崭露头角 C.社交网站的社会动员潜力

D.媒体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转向反常

∙ 39.《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是()年颁布的

o o o o A.2003 B.2005 C.2009 D.2011 ∙ 40.以下属于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方法是()

o o o o A.重视国际合作 B.轻博客取代微博

C.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 D.建立行业移动终端

4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颁布的

o o o o A.2005 B.2008 C.2009 D.2012 4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年颁布的

o o o o A.1988 B.1990 C.1996 D.1998 43.现当今,全球的四大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o o o o A.手机 B.杂志 C.电子邮件 D.网络

44.《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年颁布的

o o o o A.2008 B.2009 C.2010 D.2012 45.网络舆论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政府部分的参与、传统媒体的加入、()、专家的分析

o o o o A.国际媒体冲击 B.传统道德的冲击 C.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 D.科技的进步

46.《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是公安部()年颁布的

o o o o A.2000 B.2003 C.2005 D.2008 47.《计算机信息交流安全保护条例》是哪一年颁布的()

o o o o A.1988 B.1993 C.1994 D.1998 48.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政府网站的开通,被认为是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措施

o o o o A.《深化政府改革纪要》 B.《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C.《政府的职能改革》 D.《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颁布实施

o A.1988年

o o o B.1999年 C.2005年 D.2008年

50.“()”病毒案的破获,是我国破获的首例制作计算机病的的大案

o o o o A.鸽子 B.熊猫烧香 C.猴子 D.疯狂的兔子

2.多选题

1.从计算机技术方面来了解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方式()

o o o o A.HTTP B.手机WAP C.P2P D.IM 2.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间主要有

o o o o A.独立的服务器 B.托管服务器 C.租用服务器

D.国内的一些主流网站

3.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性质,互联网不良信息可分为()

o A.违反行政管理的作息

o o o B.违反法律的信息 C.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 D.破坏信息安全的信息

4.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一般性特点()

o o o o A.社会危害性 B.全球性 C.来源的多渠道 D.快捷性

5.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独有特点()

o o o o A.社会危害性 B.全球性

C.传播更加快播全面性 D.6.加强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行政监管要()

o o o o A.将专项治理行动制度化和常态化 B.设立专门的行政监管部门

C.提高互联网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D.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源的监控

7.1996年,新家坡颁布了哪里两部互联网管理法 ?

o o A.广播法 B.国内安全法

o o C.互联网操作规则 D.维护宗教融合法

8.德国政府规定所以网吧计算机必须设置什么过滤器 和什么监控系统

o o o o A.黄色信息 B.杀毒软件 C.网站 D.防火墙

9.我国对不良信息治理的措施有(o o o o A.法律规制 B.行政监督 C.自律管理 D.技术控制

10.()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发布转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o o o o A.计算机 B.互联网 C.微博客 D.数字化

3.判断题

1.进行访问控制也是防范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2.我国现行的有关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框架有3个层面。

3.网络犯罪相对于传统犯罪而言,犯罪主体更加具有确定性,犯罪形式也更加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

4.相对传统盗窃犯罪而言,网络盗窃不仅作案手段隐蔽,且风险小。

5.网络犯罪是有国界限制的。

6.网络社会在本质上与现实社会是不相同的

7.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网络社区教育是重点。

8.对于多发性的网络犯罪要实施“严打”措施

9.加强互联网行业饿组织作用,提倡行业自律

10.互联网的发展不能全球合作,那样会有信息安全的隐患

11.建立在引进他国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安全是绝对不安全的

12.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有一部分是应为互联网立法的滞后性、不健全性、侦破困难等原因

13.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或没有掌握互联网的核心操作系统和一些关键技术

14.互联网是虚拟的,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

15.如果说信息技术是信息安全产生的前提,那么法律发规则是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

16.我国的互联网信息管理不存在问题

17.网络入侵作为21世纪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18.我国近几年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迅速

19.互联网信息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部分

20.规制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多个层次。

21.不良信息发布传播者为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铤而走险传播不良信息是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它具有共享性,虚拟性,分布性,平等性等特征。

23.广泛的网络道德不仅包括社会中的道德、而且也包括有网络社会引发的现实社会道德。

24.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一切社会重大问题的治理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予以进行。

25.对于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治理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监督管理

26.加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是对互联网不良信息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措施

27.网络领域是一个技术领域要解决网络领域的社会问题 必须依靠网络技术本事来解决

28.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有效治理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法律前提与制度保障。

29.网络社会具有先进性、开放性、自由性虚假性等特点。

30.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原因有多种,网络道德观念的缺乏属其中一种

31.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泛滥,对整个国家社会、个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及至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2.网络协议市委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制标准或者月底昂的集气

33.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但绝对自由的互联网本身是不存在的

34.在网络互动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群体,就能有效引导互联网中的舆论

35.全名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切网络行为、网络活动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全民利益,二是一切网络行为必须合法。

36.只有商业话才能给网络媒体带来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7.从目前来看,博客已近取代微博

38.社交网站(SNS)不允许用户创造个人页面、列出好友名单和自由发表评论

39.网络舆论的起点是出现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某个话题也是网络舆论形式的必要条件

40.网络文化霸权是网络信息强国帮助其他技术水平差的国家的一种行为。

上一篇:调整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下一篇:机关单位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