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成果汇报

2024-07-11

研修成果汇报(精选11篇)

1.研修成果汇报 篇一

出山中学第一阶段研修总结

信息技术研修成果汇报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的获取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必须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习者有更高的素质,在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为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工作乃至社会交往的工具。其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这就必然会使信息技术与个学科融为一体,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习者必须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如上自然教材《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学生有的根本没有见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很难去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录像、剪辑、课件制作等手段,把整个日食、月食的过程制成一个完整的动画,让学生亲眼目睹一次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这时候再来对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了观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丰富而卓越的学习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量巨增,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陈旧率加大,有效期缩短。另外,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此带给人们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一切领域内深刻而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环境下,人们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得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出一批批多技能、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穿插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或较抽象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出山中学第一阶段研修总结

知识。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导工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市场有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这样,也就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模拟、测试、评定等。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这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从外界相互交流、探讨教学方法,获取教育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许多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信息技术作为提供资源环境的工具。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拓宽了知识面。如自然教材《太阳系》一课,在学习完成太阳系的组成后,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的资源库中,自由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行星资料。这样,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学生获取了比书本上更丰富的信息。

5、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具有一定情境的学习资源,再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2.研修成果汇报 篇二

●本课题研究总结了基于博客平台的东西部教师跨区域的专业成长研讨内容

1.开展基于教育博客的东西部教师跨区域的集体备课评课活动。借助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搭建的“东西部同行”这个网络教研平台, 东西部语文教师之间采用1+X情境工作坊方式开展网络环境的跨区域的集体备课评课活动, 集思广益、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 在成员同伴互助、互动合作中提高备课、评课的质量。这样, 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授课教师的优点则能使评课教师得到启发, 给上课教师指出的缺点则能帮助授课教师进步。课题开展以来, 东西部教师撰写、上传研讨了200多篇教学设计。

2.开展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东西部教师跨区域的教育信息交流。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上, 同行成员彼此间开展教育信息交流活动, 大家把自己拥有的经过思考和精心筛选、收集整理起来的教育信息资源, 借助“东西部同行”这个平台奉献出来, 与团队成员一道学习分享交流, 使同行成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汲取到先进教育信息资源带来的营养。

3.开展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东西部教师跨区域的经验共享。优秀的经验只有被激活、被分享, 才会不断升值。同行成员之间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其他成员分享、交流, 通过从同行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同伴经验, 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 来避免走弯路。同行成员还把自己对某个教育现象的经验、困惑、感悟及反思展示给团队成员, 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同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回复中去, 和回复者进行论证思辨, 实现思想上的深度碰撞。

4.开展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东西部教师思辨式的专题讨论。东西部团队成员共同围绕教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展开专题式的讨论。同行成员之间畅所欲言, 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讨论过程中, 由于每个同行成员讨论的切入点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每个同行成员一方面在为自己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护, 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思考和质疑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5.开展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东西部教师跨区域的沙龙式深度会谈。同行成员之间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 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 产生思维互动, 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交融和碰撞。这样的深度会谈能诱使同行成员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 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本课题研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为扩展与深化支持西部教育创造了条件

课题研究表明:开展基于跨区域的博客教学研究, 是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缩小东西部及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不是在改善办学条件上, 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才是实现均衡的根本点。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一个条件是资源均衡, 跨区域的博客教研就可以有所作为,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东西部城乡可以形成无障碍的交流, 不仅可以省去路上的奔波, 而且较课堂教学光盘更加互动、灵活, 现场氛围更加强烈。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西部教师同步感受到东部教育改革的进程及其思想和业务的成果, 掌握与东部同步的自我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加速西部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 这项志愿者行动借助已经建成的苏州教育城域网, 没有额外的投入, 是一次真正“无价”的网络环境支撑的同侪互助行动, 超越了人们通常对援助西部的理解。

●本课题研究使东西部教师都熟知了全新的情境工作坊研讨方式

情境工作坊是一种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创新教研方式, 是“同侪互助、激发教育智慧”的卓有成效的实现方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采用1+X情境工作坊教研方式进行教学案例研讨。在这里, 上传的教案代表着“1”, 教师们的讨论意见, 群发智慧就是“X”。在情境工作坊环境下, 上传的教案及其回复, 反映了网络教研、同侪互助的过程, 以及在互动过程中建构的新的认识。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启发、收获成果, 并且往往会引起教育智慧迸发, 从而实现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 实现普通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转型。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在网络上实现的活跃的过程, 也是一种对某一课教法的意义建构, 与新课程要求的通过过程从事意义建构是一致的。

●本课题研究在实现东西部教师专业化同步成长中凸现优势

课题研究表明:基于教育博客平台的博客教研活动在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跨区域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方面与常规校本教研相比发挥着更大的效应。

1.跨区域的博客教研实现了东西部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有利于推动教师的成长专业化。借助教育博客平台, 教师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 都可以通过“发帖”的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 阅帖人又会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 或是进行答复, 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质疑、批评与讨论都促进了教师们的进一步反思, 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

2.跨区域的博客教研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有利于实现教师成长的同伴互助化。博客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 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 教师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小, 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 同时, 也让互动的教研资源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

3.跨区域的博客教研实现了教师与专家名师间的互动, 有利于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借助教育博客平台, 一线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课堂, 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站点实现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零距离的对话, 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交融与碰撞, 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 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

4.跨区域的博客教研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 有利于实现教研的广泛化。博客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博客教研优点之一就是能够实现“泛研”。“泛研”不仅是针对内容广泛化教研, 也不仅是针对活动的教研广泛开展, 而是指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教研不再仅仅是以教研部门为中心, 而是能够使得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 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所以博客教研不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而是一种行为变革, 更是一种创新思维, 这会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深度催化。

●本课题研究是一次用教育博客进行课题规范管理的有益尝试

课题的动态过程管理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很多课题在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 有些课题甚至还会出现拼凑”现象。究其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了课题的“动态”管理过程。那么, 如何切实加强课题的动态管理, 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这些不实的问题, 打造真实的课题研究, 让课题研究在一个自然的动态过程中扎实完成, 并随时接受监控、交流、指导呢?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对运用博客平台进行课题动态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

1.用博客来实现课题的动态过程管理, 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研究进程、阶段性研究成果, 真正实现对课题的全过程管理, 避免因终端性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的博客都建立了“东西部同行”管理分栏, 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首页上也建立了“东西部同行”专栏, 这样,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就可以把自己撰写的文章资料及时地上传到“东西部同行”专栏和自己的分栏, 形成我们课题组和每一位成员的课题研究原始资料积淀。这既见证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 也为今后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积累了原始素材。

2.博客管理课题可以实现课题组成员之间智慧和思想的交流碰撞, 帮助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提升, 在碰撞中发展, 实现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传统的课题研究中, 课题参与者所总结的科研经验不管正确与否, 往往是写完就了事, 很少获得与他人分享、交流、碰撞的机会。而用博客管理课题有利于发挥博客教研的优势, 课题参与者所总结的经验可以获得无限大的分享、交流、碰撞的时空, 这种交流碰撞又反过来促使课题参与者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经验总结, 日趋接近真理。

3.博客管理课题可以促使教科研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东西部同行课题本身就是行动研究, 是实践研究, 目的是在研究中不断吸收积累先进经验, 研究内容定位于探讨东西部在教材分析、课堂教学、教法研讨、资源利用、教育理念、教育科研等教学“软件”方面同步发展, 同时做到课题研究者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 分门别类、即时即地将研究的感悟、心得、案例、叙事、论文、课件等上传或发布 (也可隐藏) , 超越传统时空局限, 及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因此说,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真正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开展的, 有其真正的实际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几点反思

借助教育博客实现东西部教师专业化同步发展, 在充分发挥博客平台的特长和优势的同时, 应注意到博客教研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1.跨区域的博客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组织者的准备工作和主持活动过程中对反馈信息的敏感性。博客教研主持者必须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 设计合理的活动程序, 并善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 捕捉各种重要信息, 积极引导研讨, 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逐步深化, 还要及时归纳, 落实预定的教研目标。

2.跨区域的博客教研应针对新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学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要关注教师的发展, 突出人文性是博客教研工作不可勿视的重要部分, 还要防止博客教研脱离学术专业, 走上闲聊、诉苦的庸俗化, 甚至因为不正当活动走上低级化。所以, 注意净化博客教研的空气,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是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

3.根据教研的主题, 参加活动的教师, 应结合自己的工作,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 达到相互切磋, 相互交流, 达成共识, 共同提高的目的。每次组织活动策划者应提前在博客教研平台上发布教研的主题, 使大家事先有所准备, 发言时不偏离主题;参与者应提高发言的质量, 提高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能力,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3.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成果汇报课 篇三

【关键词】成果汇报 朗诵会 联欢会 运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真正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是权宜之计,而应是一种长远目标。

众所周知我们所面临的课程实施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想说爱你不容易”。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等环节。就其课型来说,大致可归纳为确定主题课、方法指导课、中期反馈(交流)课、成果汇报课。下面我就其中之一的成果汇报(展示)课,根据本人的所见所闻谈谈它的“是”与“非”。究其特点有:

一、千篇一律“朗诵会”

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是对主题活动的总结、反思、交流、评价、提升等,它不是以学生的知识的获取为第一目标,而是呈现学生在活动主题下的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等过程,并在汇报总结反思中加强认识、提升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过程重于结果”。我们有的老师最喜欢上的就是汇报课,说汇报课就是同学们向听课老师汇报、汇报。于是乎会出现千篇一律“朗诵课”。这种课基本上无需老师的参加,学生一组组上台朗诵手中抄录好的资料,一页又一页,上面学生读得累,下面的老师学生听得累。这种活动其实大可不必,学生上网,半天就能搞定。这种单一的、机械化的朗诵原本就是对综合实践汇报课的误解,纯粹就是一种走过场的表现。“小曲”虽然好唱,但光凭千篇一律的朗诵,或者几种朗诵形式的变化是起不到汇报效果的。

二、热热闹闹“联欢会”

综合实践汇报课在我们有些老师眼里就是一种热热闹闹的“联欢会”。领导检查、教师听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种迎合,更是一种“风吹麦浪”的涌动。如果不是带着课程的理念走进课堂,你有可能会认为这是一节音乐课、舞蹈课、表演课……这样热闹的场面,老师、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想以最具感染力的形式来给听课老师呈现一节精彩的课。但这绝不是一节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因为从中你看不到他们活动的过程。这类汇报形式能够很直观的,艺术性地表现某些活动的成果,活跃课堂气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表演一幕接着一幕,表演结束也就意味着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汇报的结束。这种纯表演的汇报缺少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形式是单向的、唯一的,缺少双边互动,课堂不具生成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了什么,重新认识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都不得而知。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与综合实践课堂中追求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交流方式是不相吻合的,更与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使学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有所感悟,进行反思,重新体验活动,提升总结,发展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差距!

三、此起彼伏“运动会”

在综合实践汇报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做的各种作品:贺卡、手抄报、照片、小制作等等。这种汇报形式无可厚非,的确能体现活动过程。可是如果整个活动都以这样的形式来汇报,第一组“秀”好了,第二组、第三组……每一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精美的作品,然后组长再把内容读一遍,连编辑、美工、抄写也一个不落,通过民意测评,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真正是秀出了学生们的“热情”和“双手”。同学们热情高涨各得其所,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的成果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吗?不是,这绝对不是。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走秀课”是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

综合上述汇报课的特点都有一个共性:课一开始,各个小组就选择好自己的子课题轮流上台汇报成果,你方唱罢我登台,尽管汇报的形式各小组有所变化,但汇报大都是活动的“结果”。甚至有些成果并非“真成果”是“山寨货”、“复制品”。无须亲历实践、调查、访问、观察。只要在汇报课前上网查一下资料、写一份心得报告、编排一段舞蹈、制作一份小报、唱一首好歌。这样的汇报课注重有形结果的汇报,忽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思想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无形结果的交流,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体现。是学生“走秀的舞台”,是运动比赛的“竞技场”。

如何改变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存在的问题,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呢?

首先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的教学目标与其在整个活动中的地位、意义。现实中教师往往单纯地将成果展示汇报课理解为将学生本次活动主题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汇报。汇报课中教师的指导地位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现实课堂中,习惯于“讲授”的教师往往难于胜任“导师”角色。对于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常常没有目标性和策略性,感到无所适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孰不知,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获取的体验、成果展示给其他人并进而评价他人的活动,促进再次提高。

其次摆正教师在学生汇报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的老师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不做学生的“守护神”。应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在活动中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提升,有所感触,真正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也不能因为其自主性而放任自流。教师应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支持者”,迷失方向时的“导航人”;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结合起来,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正确地位。

最后让课堂成为课外延伸的主阵地。“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课堂上教师应引领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对活动过程反思;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激起学生再次参与活动、参与探索的一团团熊熊烈火,激发其实践欲望,探索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课外延伸的主阵地,进而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4.校本研修成果 篇四

我这次有幸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研修学习,可谓收获颇丰。

研修的内容丰富多彩,专题设计精妙。既有专家的专题报告、讲座,又有教师的核心理念,汇聚群英良策。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研修的热情所感染。转眼之间就已过去,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到最后的不舍。回顾研修学习期间的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培训突出成果

本次培训中我看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视频资料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另外我在学习中看到了学员们上传的相当多数量的资源,在作业评判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经验。在专业文化素养上得到了提高并学以致用,将专家的指导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实践中显示出专家培训指导作出的及时的思想追随和行为跟进增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网络研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已工作多年的教师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参加网络研修让我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深知这条路上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不会总是坦途。在“求知”的道路上就要把握机遇克服种种困难战胜自我就是胜利珍惜现在珍惜所有。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念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今后在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 “旧”的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修提高,优化课堂。

通过认真学习研修,我明白了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前由学生生成具体问题,然后和我的备课内容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实效性、针对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5.实践研修成果模版 篇五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给文章加上图画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七册第二章、第九节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陆显世

新州中学

1.教材分析

将相关的图片插入到文章中,使版面图文并茂,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教材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使用网络上的内容学习简单的小报制作。

2.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学生的知识形成特点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构建新知。因此,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造的发展天地,用研究、探索的自学方式学习,通过交流获得结论,让每位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

学生因年龄及家庭环境差异影响,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插入剪贴画和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是学生形成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重点以学生活动为重心,让学生以熟带生互帮互教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

3.学会设置图片的大小及环绕方式。4.学会水印效果。教学重点:

1、学会插入图片;

2、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 : 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4.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一篇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学生欣赏。新课:

一、插入剪贴画

1、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移向“图片”选择“剪贴画”命令,弹出“插入剪贴画”对话框;

2、在“插入剪贴画”对话框中单击“旅行”类别;

3、单击剪贴画“空中旅行”,再单击“插入剪辑”按钮,剪贴画就被插到了文档中;

4、关闭“插

入剪贴画”对话框,选中剪贴画,拖动尺寸控制点,改变剪贴画的大小。

试一试: 用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在WORD中插入其他类型的图片文件。

二、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图片刚被插到了文档中时,往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和谐美观。

1、选中图片;

2、打开图片工具栏,单击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按钮,弹出下拉菜单;

3、单击“四周型环绕方式”;

4、将剪贴画调整到合适位置。

练一练:

在文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的配合美观和谐。

5.板书设计

单击菜单[插入] →[图片] →[剪贴画]

选中图片 →单击鼠标右键 →图片格式

→.环绕方式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操作]通过课件,同时展示两篇文章,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之处,说出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第9课图文并茂更精彩──插入图片。

二、任务驱动,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任务驱动

(出示任务一:插入剪贴画)[教师操作]教师演示插入图片步骤:

提出任务:你能不能把剪贴画插入到文章中。

2.学生自学,探索发现

[学生操作]学生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学边做。提示:①看书; ②请教老师; ③与同学交流、探讨;

3.交流整理,构建新知

教师选择典型的学生作品二、三例,通过网络演示学生作品或学生制作以及修改过程,交流学习体会。师:你觉得这件作品完成得怎样?那个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好?你能帮助修改吗? 学生提出意见,修改作品。4.反馈小结,形成知识

6.初中数学研修成果 篇六

通过培训的学习,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牢 固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教学技能。而作为一名刚毕业的缺乏经验的教师,通过国培的学习,学到了自己教学技能上不足点和存在的缺陷。例如,在新教材人教版数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主动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作为新教师,感觉自己没有较强的组织学生的能力,而且课堂教学情境或活动设计不够创意,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课堂教学的方法上过于单调,导致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数学没有新鲜感。下面是通过国培学习后,我对于上述问题的几点解决方法的思考。

一、情景设计,激发探究欲望

(1)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作为引导者,教师为了创设的情景够新鲜,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或通过网络媒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为借鉴。(2)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完成;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二、总结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知道一般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2)讨论法;(3)直观演示法;(4)反馈练习法;(5)读书指导法;(6)小组活动法;(7)多媒体教学法。

而在这些中,我发现自己平时较多的使用讲授法和反馈练习法,较少或基本不用别的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方法单调,死气沉沉。从而自己总结出:

(一)、自己有能力学习的,尽可能上学生动手或讨论,或者小组形式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有必要学好多媒体使用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起着非常良好的作用。像学习圆的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来教学,不仅直观,而且易懂,很多繁琐的地方多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后可以简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者初中学生对于多媒体的教学感到很新鲜,所以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很有效。当然,也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

7.研修成果汇报 篇七

会议认为,本次基层调研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行业指导工作、落实联系点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调研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抓作风与促工作相结合的要求;在调研过程中,坚持沉下去的蹲点式调研;在调研方式上,注重查找式调研,把存在的问题摸清吃透。调研有亮点、有力度、有成效,不仅加大了对基层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推动力度,而且进一步梳理了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推动形成了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良好局面。

会上,各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各联系点卫生计生系统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教育实践活动总体上开展得扎实有序,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计生重点任务中,坚持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思路新、亮点多、力度大、有创举。同时各调研组也指出了系统内、行业内一些共性问题,一些与事业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会议强调,衡量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行业指导的成效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具体标准一是中央决策是否落实;二是重要改革,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否到位;三是行业作风是否改善,四是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

8.个人研修成果 篇八

作者:郑文华

本人对于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直都不满意,苦于没有相关的培训平台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正逢省教育厅组织本次全员性的老师远程教育学习,我非常珍惜此次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真的获得良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作课件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以前制作课件总是会出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学习中我注意到了培训课程中有我所要的答案,解决了我的实际难题。

二是在我的同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前我的周围同事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不太感兴趣,从心里排斥信息技术应用,上课授课也不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上,更不用谈如何制作课件,基本上回到了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满堂灌的落后教学形式,还谈什么教学效率,现在想想真的是误人子弟呀,然而经过此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后,大家的教学观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现在每位老师都能自觉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授课,上课前总是提前就把教学所用的课件制作好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了!老师也教得起劲了,业务锻炼地积极性同以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方面更是获益良多。以前教学那是一个人埋头苦干,但是实际效率并不高,在此次远程教育学习中我积极主动地在相关工作坊中收看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以前一些不懂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每一期的学习简报我是必看,一期都没落下过,看完这期,心里又盼着下一期赶紧发布。

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方面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思想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地激发了自我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我更是收获良多,现在的课件制作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9.小学语文研修成果 篇九

陈建莉

参加这次远程教师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有幸聆听了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语文教师的精彩讲座,下面我就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反思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指导作用,也使我充分体会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它是给我们的一次培训,也是给我们一次彻底的充电。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怎样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和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示范、学习过程的指点、学习规律的揭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法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在学法的总结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在学法的评价上,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感受;在学法的创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

三、阅读教学要渗透整体意识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为训练而训练,或进行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的内容分析、思想教育,而应使语言文字训练与提高整体素质水乳交融,熔为一炉。把训练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交织在 一起,一练多用,一练多能,步步深化,整体提高。

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一年级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还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表达文中一句话的含义。五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整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能抑扬顿挫的朗读。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五、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感受。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体会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要激活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能自己动口,动脑去阅读、领悟。

10.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篇十

纵观当今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他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本次校本研修培训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当前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学到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到新的教学技能,找到许多实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让我意犹未尽。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通过校本研修,为课堂带来新的气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他可以活跃传统教学模式下比较沉闷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完全被动的状态向积极主动地方面发展,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

二、通过校本研修,我们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在平时积极开展围绕“四步八环节”和“金字塔”模式展开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每周举行课例研讨活动,在每次听完课程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使每个人都得到提高。

三、通过校本研修转化了师生关系,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应该说校本课题的研究,给我们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角色与实验研究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一个拥有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活动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过程的评价者。教师们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通过远程研修,我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们亲切成肯的点评,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

1、借助远程研修,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3、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11.2013国培研修成果 篇十一

——教学《彼得与狼》有感

[背景分析]

本文借用“艺术音乐”一词,试图将所阐述的内容既区别于通俗流行音乐又不仅仅指古典音乐,而是一切优秀的、有意思的、能引发人进行思考的音乐。

我们知道交响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交响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所喜爱。可以这么说,交响音乐是音乐学习的根,是进行一切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作为音乐教师,将包括交响音乐在内的艺术音乐带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根”有“本”的进行音乐学习,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如何将艺术音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以背景与相关延伸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让艺术音乐常驻学生的心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于教学设计]

我在上这一课时,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如何能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感悟真善美的主题;其次,这首乐曲篇幅较大,全曲连音乐带解说总共27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够愿意并自主地进行欣赏;再次,交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响”这一形式带入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最后,针对四年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选择的对待通俗音乐,并维持对艺术音乐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听——说——演——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艺术音乐。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设想:

1、这首乐曲被安排在小学阶段,从作用上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具有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对进行后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激励与鼓舞。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

2、全曲长27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音乐以片段与精简的形势出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后续欣赏。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通过聆听《彼得与狼》,运用情境法欣赏这首乐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聆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了解俄国儿童的童话故事,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从中体会出彼得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先队员。

4、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重点:通过聆听交响乐《彼得与狼》听辨出各种乐器,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难点:能够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主动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2.集体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画纸、画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1分钟)

导入: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到底要去哪里呢?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放音乐开始部分)如果这是一个人在行进中,那么你们认为这是一支什么们的队伍。

生答:快乐、团结、高兴

老师:这支队伍在行进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我们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二、新课探究。(26分钟)

老师:这是哪里(幻灯片1)

生答:有树、草地、水、森林中的草原,在这里马上要举行一场音乐会,它们都是些西洋乐器,咱们有没有同学认识它。重点介绍一下双簧管与单簧管的区别。因为单簧管有一个哨片组成所以它的嘴是扁的而双簧管是由两个哨片合在一起组成的所以它的嘴是圆的这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

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七种乐器,我们的器乐演奏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课件)用心感受一下。它们分别代表一主人公是谁。(师介绍)这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角色。老师:在一天清晨,这七个主我相遇了,你们想森林还会安静吗?(课件:全部人物在内的课件)

生答:不会。

老师:让我们听一听先出现了谁

一、彼得

二、小鸟

三、鸭子

四、猫

五、老爷爷、六、大灰狼

七、猎人。

老师:他们七个之间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想不想听这个童话交响故事?在欣赏中同学们能感受到每一种乐器所代表的主人的形象特征地,老师请同学们站起来一起跟音乐想用什么样的动作,用什么样的无声的语言表现故事的情节。

老师:听到狼把鸭子吃了——音乐停师提问:音乐停了故事结束了没有?

生答:没有

老师:那谁告诉老师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让我们坐下听。怎样把大灰狼抓住的。(生回答)老师:故事听完了,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人物形象?

提问:七个角色,看小猫怎么说?依次说,猎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能力展示台。(11分钟)

表演:童话故事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表演一下故事的第一部分。同学自行选择角色(彼得、小鸟、小猫、大树、鸭子)

老师:前面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出现了七幅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把你喜欢的画面画下来。(听音乐画下来)

老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你收获到了什么?生回答。

我们还有一个收获——把你们的画举起来

四、归纳总结.(2分钟)

师:学了这课,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希望我们的世界就像一首歌一样,充满爱。

学生欣赏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五、课外延伸。

上一篇:转正员工的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春节答谢座谈会上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