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精选9篇)
1.“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不断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为方针,坚持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提高群众的原则,全面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和文明修养,促进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努力把通化市建设成为 省东南部现代化山水城市。以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标准和理念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
(二)总体目标
区基本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各项指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最佳创业和人居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责任目标
1区政府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亲自抓落实。区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
2建立健全各级爱卫会组织。责任落实,实现齐抓共管。
3区及乡(镇)街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
4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
5有适合本区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办法或规范性文件。
6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责任单位:区爱卫会。
(二)重点申报条件责任目标
1责任区内绿化及绿地管护制度落实。
2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
3鼠、蚊、蝇、蟑螂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办规定的标准。
4有本区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
5本区居民对责任区卫生状况的满意率≥90%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环保局、区爱卫办、区政府办法制科。
(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目标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
2区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责任区内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主要街道两侧居民楼房楼道、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责任区内无卫生死角。
4责任区内清扫保洁制度落实。
5区管小市场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责任区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6责任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
7责任区内河道、水面清洁。无垃圾杂物。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牧业局、区林业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四)环境保护责任目标
1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
2责任区内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
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检测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4近三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特大污染事故系指导致人员死亡、10人以上中毒、饮用水水源停用、供水厂停产、农副产品大面积绝收或大幅度减产等。由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明)
责任单位:区环保局。
(五)食品卫生责任目标
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城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已开展牛、羊、犬、禽类定点屠宰。
责任单位:区牧业局。
(六)传染病防治责任目标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2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3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4全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5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环保局。
(七)病媒生物防治责任目标
1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中。防治人员、经费落实,防治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化学防治中。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3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综合防治,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责任单位:区爱卫办、乡(镇)街道办事处。
(八)社区和单位卫生责任目标
1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
2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饲养宠物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粪便不污染环境。
3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无占道经营现象。
4驻区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6居民楼房设立固定广告栏。
7及时清理居民小区内的游商散贩。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卫生局、区牧业局、区爱卫办、街道办事处。
(九)健康教育责任目标
1全区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
2全区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
3各级医院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
4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6区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7坚持开展控烟工作。
责任单位:区文明办、区经济局、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区爱卫办、街道办事处。
(十)城中村、周山及城乡结合部卫生责任目标
1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周山垃圾开点率达100%
2有卫生宣传栏。
3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
4村内路面平整干净。
5除“四害”措施落实。
6责任区内小市场、五小行业”管理及环境保护符合有关规定。
7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洁。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环保局、区牧业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十一创建舆论宣传责任目标
1制定宣传规划。及时报导创建最新动态,对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进行专访系列报道。
2设立曝光台。对存在问题予以批评曝光。
3社区要设立公益性广告。
4要集存相关资料。每年撰写一篇反映全区创建工作全貌的通讯。
5组织社会团体和各界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区文明办。
三、实施步骤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打基础阶段年为宣传启动、全面整治年。
1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以及创建工作体系。
2召开全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
3开展春季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
4开展创建系列宣传活动。
5以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为重点。
6净化城市环境。
7开展专项达标竞赛活动。
8认真贯彻《 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年为专项集中整治年。年为攻坚年。
(二)申请调研阶段
1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考核标准实施细则》进行自检自查。
2各部门按责任分工。
3根据省、市爱卫会考核验收提出的问题开展整改。
4接受全国爱卫会调研指导。
(三)申请考核验收阶段
1接受全国爱卫会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考核标准实施细则》复核。
2接受全国爱卫会组织专家组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鉴定。
四、保证措施
(一)提高认识。
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东昌的一项重要任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当作关系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强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区直各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村及社区都要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使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科学规划。
按进行分解,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指标任务。确定每年完成的主要任务,规定完成的时限,签定责任书,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各级政府和责任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任务分解到人头,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到位。
(三)加大投入。
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除四害达标等,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有十项硬性指标。这些硬件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区财政除每年要有计划的列支外,要拓宽渠道,广泛融资。区直各部门要加大对创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必要的经费投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四)广泛宣传。
大造声势,区政府及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大造舆论,营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浓厚氛围。动员社会各界和全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为创建出力,人人为建设美好家园做贡献的局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创建意识和卫生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
(五)强化管理。
一项系统社会工程。创建工作以行业管理为主,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条块结合”有分工有协作,各部门要树立“大卫生”理念,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与打造医药城、钢铁城、葡萄酒城“三城”结合起来抓,与建设园林生态城市结合起来,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抓,要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六)完善机制。
明确各部门及公民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依法行政,要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地方性爱国卫生综合管理办法。结合各系统的法律、条例,严格执法,严格管理,加大对城市管理的监管力度,促使爱国卫生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全面提升通化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
范文网
2.“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二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成绩显著
(一) 散装水泥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9336万吨, 年平均增长1.99%, 位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达4.91亿吨, 比“十一五”的4.12亿吨提高了19.17%。
水泥散装率从“十一五”末的57.37%提高到2015年的61.53%, 同比提高了4.16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居全国省区第六位, 高出全国平均值3.11个百分点。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家“十二五”水泥散装率58%的发展目标。
(二)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 散装水泥的使用可节约标准煤1128.12万吨, 减少水泥损失287.24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493.4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33.14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59万吨,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11 724万吨。实现节能减排综合经济效益220.95亿元。
通过发展散装水泥,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水泥制品, 提高了施工效率, 改善了劳动条件, 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 政策法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在《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的推动下, 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散装水泥发展, 围绕着政府令的贯彻实施, 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济南、青岛、淄博和潍坊等16个市以及20个县 (市、区) 出台了有关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等方面的政策。各项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 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法规体系, 极大地推动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四) 散装水泥装备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 全省散装水泥发、运、储、用各环节装备能力配套增长。
截止2015年底, 全省拥有散装水泥发放库1441座、中转库35座、固定接收库1305座、专用汽车3469辆、散装水泥罐8366个。综合配套能力由“十一五”末的9500万吨提高到1.2亿吨, 同比提高了26.32%。
预拌混凝土企业发展到972家, 年设计产能达到46 359万立方米, 拥有混凝土搅拌车8213辆、混凝土泵车978辆。年设计产能比“十一五”末的21 600万立方米增加了1.15倍。
“十二五”期间, 我省预拌砂浆的发展从小到大, 截止2015年底, 已经建成预拌砂浆企业158家, 年设计产能达到5773万吨, 比“十一五”末的937万吨增加了5.16倍。拥有干混砂浆运输车303辆, 干混砂浆背罐车36辆, 干混砂浆移动筒仓2565个。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物流装备体系逐步完善。水泥企业加大了散装水泥库容, 强化均化工艺, 配备了先进无尘装车系统, 散装水泥发放效率和环保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大方量混凝土生产线得到快速发展, 预拌混凝土企业遍布全省所有市县, 并不断向发达乡镇拓展, 混凝土的保供能力提高。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正在向县级城市发展。
(五) 散装水泥应用程度显著提高
随着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力度的加大, 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 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建筑工程和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均使用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水泥预制件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散装水泥应用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1、散装水泥供应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万吨, 增加到2015年的9336万吨, 应用程度提高了10.33%。
2、预拌混凝土供应量由“十一五”期末的8595万立方米, 增加到2015年的12 315万立方米, 同比增加了43.28%。
累计供应预拌混凝土66 075万立方米, 比“十一五” (25 608万立方米) 增加了1.58倍。
3、预拌砂浆累计供应量达2389万吨, 比“十一五” (165万吨) 增加了13.48倍。随着机械化施工的普及, 预拌砂浆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发展前景广阔。
(六) 散装水泥社会知名度显著提高
2012年, 中央电视台采访了我省农村推散经验, 在央视新闻报道了“山东送建材下乡, 散装水泥便民利民”的先进经验, 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是对全国散装水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影响面广, 宣传意义深远。
各级散办以“发展散装水泥, 减少粉尘污染”等为主题, 利用电视台、电台、网络、手机公益短信、微信、出租车LED显示屏、报纸、杂志等媒体, 以及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数字电影下乡等方式, 积极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重要意义、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期间, 与节能宣传紧密结合, 全省统一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七) 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显著增强
政府令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作用的有效发挥, “十二五”期间全省征收专项资金达7.75亿元, 比“十一五” (3.85亿元) 增加了1.01倍。各级散办认真执行专项资金政策, 对于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 及时办理资金返还, “十二五”期间共返还5172万元。
各级散办按照《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目标, 协助财政部门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投入, 引导、拉动社会资金参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用于散装水泥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总计11 127万元, 比“十一五”增加了1.78倍。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159.2亿元, 专项资金的带动比例高达1:143, 政府型基金的宏观调节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八)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稳步发展
农村推散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散办的高度重视, 各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 学习借鉴章丘、桓台、菏泽和平度等典型经验, 因地制宜, 开展农村推散工作。一是通过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扩大市场覆盖面, 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二是积极推广预拌混凝土, 拓展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三是创新发展, 向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不断开创农村推散工作新局面。
2015年, 沂源县散办创新农村推散方法, 结合县政府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 在3个乡镇设立12个预拌砂浆销售网点, 向农民宣传使用预拌砂浆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通过试用农民认识到了预拌砂浆的好处, 全年推广使用4000余吨, 预拌砂浆进农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 提出要加大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力度, 争取2016年末全市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57%, 2020年达到65%。同时, 要求各区县根据实际需求, 每个镇每年可新建2~3个预拌砂浆销售点, 力争2020年达到200个, 基本完成预拌砂浆农村销售网络布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达到1241个, 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8802万吨, 比“十一五”增加了65%;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4247万立方米, 比“十一五”增加了3.86倍;首次在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4000余吨。为农民节省建设成本约13.2亿元。
(九) 城市“禁现”工作有了新突破
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和省经信委《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实施细则 (暂行) 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的推动下, 没有列入国家要求“禁现”的城市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全省16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城市出台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 配合大气污染治理, 各级散办与建设部门联合做好“禁现”工作的督促检查, 加大“禁现”力度, 扩大“禁现”范围。采取有力措施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禁现”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 散装水泥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我省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散装水泥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支持、技术标准、产业培育、示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624.2万平方米, 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2014~2015年, 省财政安排资金7900万元, 支持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 组织开展两批、17项试点项目建设, 项目规模达80万平方米。2016年, 启动了18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 预拨省财政奖励资金3158万元, 示范面积88万平方米。试点示范激发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活力, 目前, 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624.2万平方米。
山东万斯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55家企业被列为省级生产基地。万斯达集团既能生产装配化所需的部品, 也能生产制造部品的机械设备。
截至2015年年底, 山东省已有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18家、生产线48条, 年生产能力达480万立方米。
2015年1月, 我省首个装配式公租房——济南港新园公租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由山东万斯达集团全过程主导设计、构件制造及安装施工, 是我省规模最大、装配化率最高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项目, 装配率达85%。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52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届时可提供9栋2017户高层住宅。
济南打响建筑产业化攻坚战。目前已经形成了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 正在积极探索“济南模式”:围绕一个目标, 打造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突出两个重点, 推进项目落实与园区建设;建成长清、章丘、济阳三大产业园区;构建四大服务平台;强化“五化”标准, 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完善项目标准化产业链。此外, 济南市为了确保产业化绿色健康发展, 避免“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 还将建立起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与服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筑部品 (件) 认证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人员教育与培训六大保障体系, 使当地建筑产业化发展真正做到“量增质更优”。
即墨市万科东郡住宅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 总建筑面积17 009平方米。烟台市首个住宅产业化TUS体系示范工程———嵛景华城48号楼已正式投入使用。威海市《关于加快推进威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意见》出台。国内首家装配式农村住宅产品在日照落户。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61号文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分别提出推进建筑 (住宅) 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预计到2017年, 全省建筑部品生产线将达到30条, 产能1200万平方米, 建筑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我省有水泥制品企业500余家, 其产品有水泥混凝土排水管、压力管、电杆、管桩、预制装配式箱涵、检查井和海绵城市建设用透水砖、透水管等水泥预制件。2015年主要产品产量:水泥混凝土排水管2861.84千米、水泥混凝土压力管1704.77千米, 水泥混凝土电杆73.71万根, 水泥混凝土管桩712.85万米。
未来建设需要大量工厂化生产的水泥制品, 大规模、高质量、多品种的水泥预制件的应用, 进一步延伸了散装水泥使用产业链, 必将带动散装水泥行业的发展、变革, 为散装水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得到加强
按照商务部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全省80余名财务及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培训。统计工作者能够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 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统计工作。同时, 还及时上报《山东省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情况统计表》。为分析行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趋势, 制定行业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省散办以及多个市县连续被评为“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先进单位”。
(十二) 为行业发展做好服务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 组织编制《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济南大学共同开展了“山东省散装水泥在农村推广和普及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和“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等课题。
2014年11月, 省人社厅、省建材协会、省散办和省建材工会共同举办了首届“方达康杯”预拌砂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来自全省70家预拌砂浆企业的134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有40名选手获奖。第一名的选手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和“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
省散办主办了“2012中国 (山东) 预拌砂浆产业展览会暨预拌砂浆产业发展论坛”, 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和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举办了四期全省预拌砂浆生产和检测技术培训班, 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400多人次。青岛、济南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散装水泥管理平台, 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省散办参与商务部《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和《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生产及其装备制造企业等级评价规范》《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制工作。负责完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系列教材——预拌混凝土》的编写任务。
“十二五”期间省散办还荣获“促进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促进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先进单位”和“省直文明单位”等荣誉。
3.“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三
一、节能目标及分解方案
全市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油等能耗指标要在 年的基础上节约5%依照这个总体目标任务将节能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景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市级各公共机构(节能指标另行下达)各地、各单位要将节能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外地区、本系统所辖的公共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以此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二、进一步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
尤其是要加快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设立和联络员制度建设。各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各县(市、区)景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市直各部门要完善联络员制度。建立联动机制,逐步建立起运转顺畅、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各尽其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机关事务部门要精心组织,统筹布置,力求实效;各公共机构要切实落实方案要求,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节能改造,严格落实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市直单位节能灯更换工作,要求年内达100%要强化对科、教、文、卫、体等系统主管部门和实行垂直管理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的作用,建立工作、信息沟通交流的疏通渠道,共同做好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事项和议事日程。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分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外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目标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领导责任;各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外地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承办部门负责人负责节能指标的分解落实,承担具体工作责任。科、教、文、卫、体等部门及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对本系统节能工作负责。各公共机构是落实节能指标的主体,其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要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实现 年公共机构节能目标。
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开,今年我市将对全市公共机构 年节能工作进行考评。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制。十一五”末,要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算总帐,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完不成任务的地区、部门,要依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 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法》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做好“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编制工作
研究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能源利用现状和问题、计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体系和保证措施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于 年 月底前报市政府办公室备案。同时,各公共机构要在同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依照本级节能规划,制定本单位分年度节能计划,明确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做好备案工作。
四、加快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制度建设
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法》已正式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年 月 日起。研究制度能源消耗定额规范、合同能源管理方法等,落实《 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法》相关配套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制度体系。
五、加强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
积极开展本级公共机构统计业务培训,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认真抓好《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工作。强化统计队伍建设,改进统计方法,提高统计质量,按时保质上报能耗统计报表。要修正 年的能耗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要结合年度季度统计数据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目标预警预测,提前制定预案并及时实施调控措施,对于能耗较高的单位要进行重点监控,督促整改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将修正的 年能耗统计数据和 年上半年能耗统计数据在 月 日前报送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采取有力措施。
(一)切实抓好重点单位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一是加强对能耗总量大、人均能耗高的单位和能耗大的设备(中央空调、用煤锅炉、信息中心设备等)监管。建立能源利用状况演讲、能源分析制度,确保能耗有效下降。
二是抓好建筑节能。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依据。进行节能可行性分析、评估和审查,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墙体材料,并全程监控施工过程。要结合既有建筑的扩建、改建或改造装修,选择代表性建筑,按现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技术规范要求,运用新型节能资料与技术,对外墙、屋面及门窗进行节能改造。
三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车编制制度、配备规范。杜绝违反上级有关规定配车,并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对公务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公务车辆管理台账,实行“一车一卡”实行定点维修,本单位内部每季度张榜公布单车油耗量、单车维修利息和行驶公里数,加强单车百公里利息考核。严格执行按车尾号停驶制度,节假日和下班后的时间,除安全、失密、外事等方面的重要公务活动确需使用外(必需严格履行审批顺序)其它公务车必需停驶。
(二)大力推广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一是加大高效节能灯推广力度。逐步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把办公区域公共部位(消防通道除外)普通照明控制开关逐步更换成延时开关。二是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5号)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增强市场机制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中的作用。
(三)抓好用水管理。各公共机构要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合理实施办公区绿地和景观浇灌,严禁采用漫灌方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中水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用于冲洗厕所、绿化、洗车、景观等用水。
(四)抓好节能推销。抓好节能推销是从源头抓好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要认真抓好节能产品、设备清单内节能产品的推销。优先推销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证书、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省级新产品。
(五)抓好日常节能管理。各公共机构要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节能监督员。实现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白昼充分利用自然光,一般不开灯;夜间尽量减少楼梯间照明及其他公共区域照明。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做到人走灯关、随手关灯。除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外,各公共机构办公区一律关闭景观照明。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规范,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加快淘汰高耗能办公设备,办公用电设备要设置成节电模式,长时间不使用的要及时关闭,减少待机能耗。办公场所三层以下(含三层)原则上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减少电梯运转台数,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隔层停开,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办公家具、设备、办公用品等资源要循环利用,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开展垃圾分类处置等专项活动,探索建立废旧灯具、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的集中回收处置机制。
七、继续做好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
广泛利用各种媒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各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部门要结合外地实际。大力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机构节能的认识度和认同感,切实提高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主管部门和实行垂直管理机构,要加强本系统的节能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素质。
4.“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四
xxxx年,为坚定贯彻x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x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思想再解放、精神再振作、格局再提升”,x交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发挥交通“先行官”引领作用,打造x平原向西连接康藏地区、泛亚地区的x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x奋力开创x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现将xxxx年工作情况和xxxx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xx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抗击疫情,我局行政执法大队荣获x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和普通公路路口及交通枢纽设置xx个入境通道疫情防控检疫站和x个客运枢纽检疫点,管制xx条乡村道路。同时设立临时隔离区,建立疑似感染人员隔离和移送制度;完善检查台账,建立外省回邛人员信息反馈机制,实现“路查”和“户查”无缝衔接,确保不疏漏、不留盲区。累计制定并印发专项文件xx份,印发交通运输组工作简报xx期、新闻动态xxx余条,出动工作人员xxxxx人次,检查车辆xxxxxx辆,人数xxxxxx人,发现并按规定及时处置发热高烧等可疑人员xxx例。坚持疫情常态化控制,成立专项检查组,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和客运站的疫情防控督查,严格落实防疫要求。
(二)高标准开展交通“十四五”规划
加强规划引领,密切跟踪对标国家、省、市上位规划,研究上级政策,争取将重大项目纳入上位规划。编制《x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策划》《x交通西向辐射战略策划》《x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川藏铁路羊安国际铁路物流集散枢纽专项规划》《x市西控x片区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等规划,切实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实施。
(三)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1.川藏铁路。前期,国家铁路总公司已将川藏铁路线路走向从原x接轨线路调整为x天府站经新津、x、蒲江线路,线路经过我市羊安南侧。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开展川藏铁路可行性方案审查工作,x段因川藏铁路全段总体投资影响,单独立项建设,现正在积极推进。
2.市域铁路Sx号线。目前,该条轨道已纳入《x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实施方案(xxxx-xxxx年)》,属于“启动前期工作”类项目,正在开展建设方案、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前期方案研究。
3.西控旅游轨道。按照x市《“西控”区域旅游轨道交通规划(二级网络)》线路起于彭州,沿西控地区止于蒲江境内,骨干线路全长约xxx公里,其中x段长约xx公里,x段支线长xxx公里。按照x市住建局规划,骨干线出江至平乐和天台山支线纳入xxxx-xxxx建设计划。目前正在对接x市交运局和x市住建局,跟踪项目前期推进情况和x境内线路走向等。
4.天邛高速公路。该项目在今年x月xx日x省xxxx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集中开工,目前天邛高速正加快征地拆迁进度,计划年内完成天邛高速用地交付、房屋拆迁和杆管线迁改工作xx%,力争xxxx年完工通车。
5.邛雅高速公路。目前,该项目已纳入《x省高速公路网规划(xxxx-xxxx年)》,省交通厅正在牵头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及可研和初设工作,计划xxxx年开工建设,xxxx年完工通车。
6.x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x段已主体完工,目前正在完善交安、机电和服务配套设施,计划xx月底建成通车。
7.天新邛快速路。目前,我市境内x个标段已全面开工,正在进行路基、桥涵施工,计划xxxx年完工通车。
8.重要道路节点联络线。正在开展天邛高速公路x条互通(x南互通、x东互通、固驿互通、羊安互通、永兴互通)联络线的可研、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计划与天邛高速同步建成;已完成Sxxx线平乐至x十方堂道路工程建设工作;正在加快建设成温邛快速路南延线一期建设工程。
9.新邛蒲国际铁路物流集散枢纽。结合川藏铁路建设机遇,编制《川藏铁路羊安国际铁路物流枢纽专项规划》,在羊安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区,整体布局川藏铁路新津、x、蒲江等物流枢纽站点,形成资源共享、错位互补的一体化物流集散群,共同打造服务川藏和南亚地区的国际铁路物流集散枢纽。
(四)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
一是对外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推动成蒲铁路公交化运行,力争年内开行数量达到xx对/日;x高铁站至新津地铁xx号线新平站的BRT快速公交开行增加至每日xx班次。加快建设成蒲铁路x客运枢纽站。
二是对内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公共交通网。开行城市公交、BRT快速公交、旅游及拥军专线等x条线路接驳高铁站,优化加密城市公交线路,开通产业园区公交,实现城镇公交全覆盖。完善农村客运运营补贴机制,开展我市巡游出租汽车运价调整,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
三是强化运输保障,加强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工作,参与重大疫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营造良好运输环境。本年出动执法车辆xxx台次,出动执法人员xxxx人次,检查车辆xxxxx台,查处各类违章xx起。今年已组织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安全检查xxx家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xxx处,行业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
(五)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活动。xxxx年x月x日,平临夹路荣获交通运输部xxxx“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二、xxxx年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跳出x、放眼全川;立足x、望眼西部”的奋斗目标,打造x平原向西连接康藏、泛亚地区的x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支撑x建设x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到xxxx年,基本建成“互联贯通、功能完备、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成雅快铁x站TOD综合开发
一是以轨道交通为引领,依托成雅快铁x站打造站城一体TOD高铁新城,联动廻澜塔片区形成TOD引领城市综合开发标杆示范。二是进一步加强成雅快铁公交化运行能力,力争xxxx年实现更高密度的开行。三是加强互联互通,优化整合区域公交线网,合理布局重要商业区、产业功能区、旅游点位的公交专线。对接x交通集团和x市公交集团,认真研究企地合作形式及模式,提升x长途客运和公交档次。四是完善功能配套,推进停保场建设,研究P+R交通接驳转换模式,做好做强集疏运体系。
(二)争创x省首批“交通强县”试点
xxxx年底x省被确定为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拟在全省范围开展交通强市和交通强县试点,对积极参与的市县给予项目、资金等支持,试点时间为xxxx年—xxxx年。我局将密切对接上级部门,提前编制《x市交通强县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建设成雅快铁站城一体TOD标杆站为抓手,全力争创x首批“交通强县”试点。
(三)继续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一高一快”东向外联大通道建设,打通与x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和x国际铁路港等重要对外交通枢纽的快捷通道,全面融入x中心城区、天府新区xx分钟交通圈;加快区域合作,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启动羊安至环天府新区快速路、彭邛快速路等跨区域交通项目。推动邛雅高速加快建设,建设x至雨城区、x至芦山等旅游通道项目,构建滇藏地区到邛朝发夕至的交通格局,成为滇藏地区连接x的重要节点。
(四)规划储备一批重大交通项目
重点规划城市向东、辐射向西的重大交通项目。一是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开展天邛高速公路接第二绕城高速、羊安至环天府新区快速路、天邛彭快速路、成温邛快速路等x个外联交通项目的可研编制和国土空间规划预留工作;二是结合“西控”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完成高速公路桑园互通、x互通、火井互通至南宝山至大川旅游快速通道的线路方案研究,适时启动建设;三是抢抓成德眉资同城化机遇,深入研究x辐射xx县等周边区域的外联通道;四是抢抓x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统筹开展x市西部旅游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实现旅游轨道与旅游公路的无缝衔接。
(五)抓深抓实抓细安全维稳
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层层压紧压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抓深安全生产,切实抓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安全基础和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危险货物运输、道路客运、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抓实疫情常态化防控,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疫情防控要求。抓细信访维稳,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坚持法治思维处理信访问题,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化、规范化。
(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5.“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五
项目建设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服务项目建设是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六大产业”、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的主战场,是检验公安机关服务能力、执法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公安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的重要载体。全市公安机关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职能的新理念,努力把服务项目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服务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工作态度更加到位,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工作效果更加明显,努力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最优的治安环境。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推行百警驻企工作。继续抓好对全市投资一亿元企业派驻民警投资十亿元企业设立警务区的工作,真正把警企零距离落到实处,努力在全市民警中形成崇商重企情结,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创业安商环境。
2、简化行政审批项目,缩减行政审批时间。市公安局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审批窗口,努力开辟服务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的“绿色通道”,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特事特办,特事快办,跟踪督办,努力打造公安机关“一站式”、“保姆式”的综合服务体系。
3、严厉整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破坏企业发展、阻挠项目落户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当前要重点落实谢书记指示精神,坚决惩治围标、串标等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强揽工程、“沙霸”、“石霸”等扰乱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萌芽,打苗头,露头就打,决不手软。
4、及时对重大项目建设地及周边环境开展治安整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进行。
5、开设出入境便捷通道。在管理环节办证期限上下功夫,为项目建设取消签证限制,并实行可由代办人办理的程序,尽最大努力为项目建设减少环节,缩短时间,便捷服务。
6、优化机动车辆管理。车管服务向开发区延伸,向项目落户地延伸,向经济活跃区延伸并减免相关工本费,审验费,对项目建设的机动车辆按“绿色通行证”管理,努力做到不罚款、少罚款,不扣车、少扣车,不吊证,少吊证,为项目建设架设一条便捷的机动车管理轻轨。本文来自
7、放宽户籍管理。取消人员落户需具有固定住所的限制,对重大项目,企业人员推行只要自愿均可办理落户的服务工作制度。
8、整治工作作风。对全市公安机关各单位和民警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执法不规范的现象进行整治,全面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努力满足项目建设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企业发展的新期待。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局直各单位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开展好机关效能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体民警努力抓,抓出成绩,抓出实效。
2、建立责任制。局直各单位要建立服务项目建设责任制,把服务项目建设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和每个具体责任人,各单位“一把手”为本单位服务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服务项目建设的组织、开展、督导、落实等工作。
3、加强考核督查,严格奖惩制度。各单位要把服务项目建设的工作定期向市局效能办通报,市局效能办将对各单位服务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督查,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对破坏、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6.“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六
1 服务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视察时指出, 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治理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2012年12月,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确立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城市公交服务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末, 全国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辆超过63万辆, 运营线路总长度约90万公里;全国快速公交系统运营线路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 公交专用车道约8500公里;全国已有25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 运营线路总长度已超过3200公里。
二是“公交都市”创建活动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部先后组织开展两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支持各城市在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先行先试, 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公交优先发展理念逐步得到广泛认同。
三是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取得新提升。“十二五”末, 全国城市公交年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 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已达到85%, 公共汽电车中具有空气调节装置的车辆占比超过50%。“互联网+”在公交行业的应用不断加强, 手机APP、电子站牌等稳步推进。各地还创新推出了定制公交、商务快巴、社区巴士等特色服务,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四是城市公交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各地积极探索运营主体整合和管理模式创新, 推进实施城市公交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社会满意度调查制度等, 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治理能力。
五是城市公交发展政策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具体意见, 发布了《城市客运标准体系》, 按照急需先建、稳步推进的原则, 制定发布了一批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在内的城市客运标准。
2 城市公交要发挥好导向、主体、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也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机遇期和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有新状态、新作为, 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主线是要站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于服务民生、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等角度, 综合考虑发展问题。城市公交必须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 发挥好导向作用;二是适应城市交通科学发展需要, 发挥好主体作用;三是适应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需要, 发挥好带动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实行公共交通优先, 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 鼓励绿色出行。《纲要》的编制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围绕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发展“先行官”, 突出“十三五”期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切实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
《纲要》以“公交都市”建设为抓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全力推进城市公交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提升城市公交引导城市发展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 努力打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绿色低碳的城市公交系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权益。
《纲要》的编制始终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让公众主动优选城市公交出行。二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城市公交的公益属性, 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推动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与运营市场化改革。三是规划引导、统筹发展。科学编制城市公交规划, 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四是深化改革、依法治理。推进票制票价、政府购买服务、用地综合开发等关键制度创新, 加强行业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五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对城市公交需求的差异, 分类确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政策。
3 建成与城市功能形象匹配的公交体系
“十三五”期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愿景, 就是全面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需要, 与我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群众出行满意。这是落实公交优先、百姓优先的基本要求, 让公交成为群众出行优先选择, 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绿色低碳。二是行业发展可持续。实现城市公交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企业发展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从业人员有职业荣誉感和行业归属感。
为了推动各地更好地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部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对城市进行分类, 按照“数据可采集、同类可比较、群众可感知”原则, 提出了“十三五”期各类城市公交发展指标, 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等9项关键指标, 以此引导各地加快建立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4 开展“公交都市”建设专项行动
“十二五”期, 交通运输部分两批在北京等37个城市开展了“公交都市”创建活动, 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创建城市积极践行公交优先发展理念,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公交都市”创建活动已成为推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成为凝聚城市公交改革发展共识的重要平台, 成为创新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品牌。
“十三五”期, 交通运输部将开展“公交都市”建设专项行动, 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并将对各“公交都市”建设城市符合条件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给予支持。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 实现中心城区500米上车, 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在“公交都市”建设过程中, 还将积极推进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推广应用, 推动利用“互联网+城市公交”发展, 创新发展各类新型服务模式。
5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发展协调机制
深化城市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 是破解公交行业深层次发展难题的关键。《纲要》把深化城市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十三五”期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将着重从五个方面推进改革。
一是推进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城市公交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发展跨部门协调机制, 探索建立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跨行政区域的公交发展协调机制。
二是推进公交企业改革。按照“规模经营、适度竞争”的原则, 适度整合城市公交经营主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市场机制, 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效率和能力。强化监督, 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等。
三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指导各地科学制定城市公交服务购买方案, 制定并落实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考评标准, 并将考核结果与运营绩效、财政补贴发放和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挂钩。
四是建立票制票价制定和调节机制。制定城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核算规范, 建立城市公交成本票价制度和城市公交票价动态调节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城市公交成本费用监审制度。
五是健全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落实机制。细化城市公交用地综合开发政策, 优先满足和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公交用地。建立健全城市公交用地综合开发增值效益反哺机制, 保障用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6 优化服务品质提升公交吸引力
目前, 城市公交服务模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的问题, 是制约公交发展的关键因素, “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换乘不方便”等仍是社会公众突出反映的问题。“十三五”期,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 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一方面, 要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城市公交线网, 加强多种方式网络的融合衔接, 扩大线网覆盖范围, 提升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深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公交线路向郊区或者全域延伸, 提升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 要完善多元化公交服务网络。鼓励开行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多种运营组织形式, 积极发展商务班车、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特色服务。完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纲要》着重提出, 要全面提升公交出行的快捷性、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一是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推动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 构建城市公交快速通勤系统。以市郊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推进都市圈、城市群快速通勤系统建设, 提升公交出行快捷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衔接, 优化乘车、换乘条件, 提升城市公交集疏运效能和换乘便利性, 提升公交出行便利性。三是加大城市公交运力投放力度, 控制高峰时段车辆满载率, 提高空调车比例, 提升公交出行舒适性。四是落实公交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能力, 提升公交出行安全性。
此外, 交通运输部将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 深化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加快建设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系统;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公交出行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 推动具有城市公交便捷出行引导的智慧型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能力。
7 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国内外实践表明,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解决“城市病”的良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多策并举、综合施策。
一是充分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的关系, 树立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TOD) 的理念,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二是合理选择交通疏导措施, 充分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地理形态、空间布局和交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引导城市依法建立以法律、经济、科技手段为主, 行政手段为辅的差异化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三是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构建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
四是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科学规划建设停车设施, 支持对中心城区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分标准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五是落实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对规划建设航空港、铁路客运站、水路客运码头、公路客运站、居住区、商务区等大型建设项目, 组织开展交通影响评价。
8 完善综合保障措施
各城市政府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责任主体。《纲要》的顺利实施, 需要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 也需要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是加快城市公交法规标准建设。逐步形成以行政法规为龙头、以部颁规章为基础、以地方立法为支撑的法规体系, 为城市公交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和政策扶持等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对地方城市公交立法工作的指导, 鼓励各地在立法权限内积极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公交法规。加快推进城市客运行业发展急需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二是制定和落实城市公交财税扶持政策。通过示范工程等方式, 加大对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公交都市”建设城市的公交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纳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7.“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勇创一流,坚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坚持以普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法制建设各环节整体推进的同时,坚持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求发展”的工作中心,着力加强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反警示教育宣传工作,扎实推进“无乡镇、村(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维护和谐稳定,服务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制宣传
1、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中有关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形成崇尚遵守宪法、贯彻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2、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宣传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宣传资源、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围绕促进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劳动争议、房屋拆迁、土地承包和征用以及企业改制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意识和自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
4、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宣传与平安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治安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民主自治、维权、信访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建设。
5、围绕“无乡镇、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反警示教育宣传工作,继续推进“回归社会”工程,充实健全“四位一体”的帮教组织,形成教育转化工作的合力,切实提高巩固工作质量。
三、“法律六进”工作
1、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
要通过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质量,为全面推进我镇法治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
通过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工作,深入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为主题的反警示教育。以“法律进万村大服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民普法对象参与的法制宣传。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良好法治基础。
3、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律进学校”活动,在校园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真正做到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使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
4、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
要通过学法用法,使企业人员、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5、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把反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中,在社区形成崇文明、反对的浓厚氛围,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远离,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的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社区自治工作向纵深开展,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本文来自
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适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依法保障“四个民主”的全面落实,扎实推进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将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五、具体要求
1、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普法依法治理,要注意把握重点工作,抓出亮点,同时要全面兼顾,整体推进,使“五五”普法工作在新的时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和亮点。
2、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反邪知识培训,提高和增强他们的识别、防范和抵制各类的能力。
3、全面加强专职、兼职、志愿者三支普法队伍建设,开展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普法宣讲员的政治、法律素质,充分发挥普法骨干和的作用,努力增强法制宣传的实际效果。
4、加强网上法制宣传,认真开展12.4法制宣传日和特定日期专项法制宣传活动,深化基层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扩大法制教育覆盖面。
5、适时组织普法队伍业务培训,积极培养典型,研究探索普法工作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6、做好普法依法治理普法指导工作,将反警示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纳入“五五”普法教育,将普法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考评内容。
7、继续开展“一月一法”宣传学习活动,学习时间每月不低于2个学时,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对照“一月一法”内容自行安排学习。
8.2005年镇党委、政府工作打算 篇八
一、区委一届七
次会议、区“两会”、区经济工作会议的贯彻情况我镇采取党政联席会议、机关干部学习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学习,迅速传达、深刻领会、全面落实区委一届七次会议、区“两会”、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此基础上,我镇还分别于1月8日组织召开全镇经济工作务虚会、2月26日召开全镇经济工作会议,并结合开展“涂岭定位与发展”大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在全镇上下形成加快发展的一致共识,切实将四个会议的精神转化为全镇上下的实际行动。
二、2004年的工作回顾2004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真抓实干,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党建工作按要求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执政基础全面夯实,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除合同外资额外)按计划超额完成,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计生工作在全区年终考评中获得全区第一名;综治工作认真抓好整改,在全区年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平安系列”创建活动收效显著,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三农”工作健康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得到拓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溪头、路口、涂岭三个村通过区宽裕型小康村验收,溪头、路口两个村通过市宽裕型文明村验收;涂岭中心小学公民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作为全市唯一的案例,经省推荐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评选,获得全国二等奖;白潼小学、路口小学两个危改项目在全区率先完成;此外,个人建房管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社会保障、卫生、旅游、文体、双拥等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三、2005年的工作打算2005年,我镇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一届七次全会、区“两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在泉港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应对竞争中自加压力,在克服困难中拓展空间,在完善自我中谋求发展。重点要“做好三个加快、三个加强,实现六个突破”:
1、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在工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具体要抓好:一是加快载体建设。做好建设用地清理工作,抓紧办理一批土地使用证,为我镇今后发展做好用地储备。进一步完善前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工业区扩征工作,推进工业区向东、向南拓展延伸。做好恒昂工贸、泉诚轻工等项目的协调服务,促其尽快建成投产。二是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包抓项目工作责任制、目标业绩考核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做好一体化龙头岭安置地、垃圾填埋场、净化水处理厂、坝头溪防洪排涝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督促在建的辉大实业、晨曦包袋、嘉盛石艺、凯丽化工、江南石材、泉诚轻工、鑫煌石材、安兴二期、聚华企业、明志商贸、金亿科工贸、川崎针织、凯尔宠物、腾达家私等14个项目加快进度,并早日建成投产。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积极鼓励创办家具、鞋材、工艺品、不锈钢装饰品、塑胶制品等新型加工企业,争取新创办来料加工企业12家;加大对招商活动和招商引资奖励措施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努力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在招商主体上积极鼓励企业业主招商。
9.“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篇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2〕58号, 以下简称意见) , 加快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发展步伐, 进一步夯实“森林云南”建设的林木种苗基础, 根据意见精神和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 是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以及资源基地, 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赋予了林业改革发展新的使命。近年来, 在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的基础上,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 作出了争当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决定, 林业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 必须首先夯实林木种苗基础。近年来, 我省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森林云南”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林业改革发展新形势迫切需要更加丰富和优良的林木品种作为基础保障, 对林木种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 超前谋划, 统筹协调, 加大投入, 下大力气抓好林木种苗工作, 努力开创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面提升我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省林业部门要结合我省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积极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工作, 统一制定工作方案, 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完成我省重要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并建立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开展本地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支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实现省、州、市、县、区资源共享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 力争到2020年, 分别在滇中、滇西南、滇西、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建立原地保存库, 保存乡土珍贵用材林、特色经济林、生态能源林等树种, 逐步形成我省就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省林业部门要定期确定并公布林木种质资源重点保护树种名录, 并督促指导州、市、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重点保护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保护管理。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等)
(二) 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在抓好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 筛选确定一批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重点扶持建设。围绕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发展和公益林建设, 新建一批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林、林 (竹) 浆纸、林化工产业树 (竹) 种、生态能源林等林木良种基地。加快推进高世代种子园建设, 重点建设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杉木高世代、高生产力种子园, 不断提高林木良种遗传增益和生产能力。制定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强化基地管理和科技支撑, 提高基地良种生产潜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加强林木遗传测定, 加快良种升级换代, 加快高增益、高生产力良种基地建设。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等)
(三) 建立和完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省林业部门要牵头建立基地种子统一调剂使用机制, 根据全省造林计划统一部署全省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种子的采收、加工、检验和贮藏, 合理安排基地种子的调剂使用, 逐步提高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 充分发挥种子生产基地的作用。各地要以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造林和生产供应良种壮苗为目的, 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育苗水平较高的国有苗圃、育苗龙头企业建立保障性苗圃, 优先在保障性苗圃中落实良种育苗的补贴政策, 加强科技支撑, 改进育苗方式和技术, 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供应能力。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四) 促进特色种苗产业发展。根据《云南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大力推进我省特色种苗产业发展, 抓紧制定全省特色种苗产业发展规划, 组织开展景观植物驯化、栽培和选育工作, 大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和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 建设苗木基地, 打造优势品牌。以“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企业十农户”等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培植一批种苗生产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生产和规模种植。各地、有关部门要对种苗生产龙头企业加大资金、信贷、融资、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在滇中、滇东南、滇西、滇西南、滇东北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区域性种苗交易市场, 培育种苗交易集散地, 为种苗供需各方提供交易场所。要加快建立种苗信息数据库、种苗市场交易网, 形成网站政务系统、信息收集系统和网上交易系统为支撑的种苗信息网络平台。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
(五) 提高种苗质量与市场监管水平。以县为基础加强育苗种源管理, 科学确定主要造林树种采种 (穗) 区, 实行定点采种 (穗) , 确保育苗品种清楚、来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进一步落实省、州市、县三级种苗质量检查制度, 加强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种苗质量监督检查, 全面落实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植物检疫证、良种销售凭证和标签“四证一签”制度, 杜绝质量不合格和不具备“四证一签”的种苗用于林业工程重点造林。建设省林木种苗检测鉴定中心和区域性林木种苗质量检验中心, 完善州市和重点县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 配置监督检验设备, 建立健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种苗市场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加强对持证者的监督检查, 依法严厉查处品种侵权、制售假劣种苗、虚假广告宣传误导种苗使用者等违法行为, 维护公平、有序的种苗市场秩序。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质监局、工商局等)
(六) 强化科技支撑。各级科技、林业等部门要将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纳人各级各类科技计划, 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以及高生产力种子园和采穗圃、母树林营建技术、种子生产加工检验技术、品种改良技术、无性系选育及无性扩繁等实用技术研究, 积极开展林木良种科技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和条件, 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 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建立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 科研与生产、管理相结合的种苗研究协作机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重点推广无性系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和植物菌剂育苗技术等育苗实用技术。以科技型林木种苗生产企业为依托, 培育建设一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开展林木良种区域化推广示范, 到2020年建立主要造林树种良种示范林1万公顷以上, 示范主要造林树种良种30个以上。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等)
(七) 加大品种审定与保护力度。进一步修订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和标准, 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严格执行引种审批制度, 加强跨行政区域和生态区域的引种监管, 从省外引进林木种子的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从州市外引进林木种子的报本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强化注册登记和保护宣传, 依法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 维护新品种权所有人合法权益。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科技厅等)
(八)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预测预报, 定期发布林木种苗供求信息, 引导服务种苗生产有序进行, 做好林木种苗余缺调剂。加强种苗科技服务, 组织种苗科技专家深人种苗生产基地指导基地建设和种苗生产, 提高种苗质量和基地经营效益。积极发展林木种苗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发挥林木种苗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民政厅等)
三、政策保障措施
(一) 制定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省林业、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制定省林木良种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明确补贴对象、范围和标准, 建立稳定的良种补贴投人机制。各级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林木良种生产推广计划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良种补贴资金, 对生产和使用良种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良种苗木生产单位进行补贴, 推进我省良种化进程。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财政厅等)
(二) 建立林木种子贮备制度。省林业部门要制定林木种子贮备管理办法, 加强种子采收、检验、储存、更新及管理。各地要根据林木种子结实丰歉规律及造林绿化任务, 确定救灾备荒种子的贮备数量, 确保种子结实欠年或出现重大灾害等情况下的种子供应和供种安全。到2020年, 全省要建设林木种子贮备库97处, 其中, 省改扩建1处, 16个州、市和80个种子生产重点县各新建1处, 并配套建设相应的种子晒场和种子加工调制设备, 大幅提高种子贮备能力。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种苗投资渠道, 要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经费纳人同级财政预算, 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倾斜支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良种选育和推广以及重点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种质资源库、种子贮备库、林木种苗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提高我省种苗生产装备水平和种苗监管能力。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四) 完善种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贷款优惠政策, 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给予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优惠。研究制定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龙头企业扶持政策, 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带动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开展种苗生产保险试点, 研究制定种苗生产经营保险政策, 提高种苗生产抗风险能力, 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种苗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四、工作保障机制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工作的组织领导, 制定和完善种苗发展规划, 统筹协调落实有关政策。各级林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农业、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 共同做好林木种苗管理和加快发展有关工作。强化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职能, 明确管理责任, 落实工作经费。加强种苗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二) 完善法律法规。抓紧修汀《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 健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监督、品种审定、良种推广和种苗质量监督检查等制度, 完善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细化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强化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行政执法和服务职能。制定林木良种推广使用办法, 加强林木良种推广使用和管理。加快制 (修) 订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良种选育、品种审定、种苗质量、种苗生产等技术标准。 (牵头部门:省法制办;参与部门:省财政厅、质监局、林业厅等)
(三) 创新发展机制。通过良种补贴的形式, 优先扶持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开展良种扩繁技术研究和苗木生产经营, 使其形成良种选育、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林木良种生产、壮苗培育、良种推广示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鼓励, 吸引林业企业参与良种生产、良种扩繁和良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加大国有苗圃改革力度, 引入社会资本,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行订单育苗, 提高苗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确保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良种壮苗供应。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财政厅)
【“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打算”政府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10-12
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概况07-24
怀化交通运输发展报告06-22
印发关于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09-06
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07-05
现代民航运输主业特征及发展趋势09-26
写工作计划运输06-26
运输队综合隐患排查工作的汇报材料10-19
仓库运输员工作计划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