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测试心得体会(共12篇)
1.浅谈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篇一
兰州直方科技有限公司
心得体会
如果要进步,那么就要尝试新的技术,新的思维,大胆的使用,在用的过程中肯定会学到新的东西。
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是解决团队内部分散的最好办法,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很好沟通,那么这个团队就像是没有肥力的沙漠就没有竞争力,它的存在价值值得怀疑。但是加强团队建设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加入团队中有某一个成员技术很牛,就是搞独立,不按照游戏的规则,那么,作为项目小组的负责人,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肯定他技术很牛的同时也应该让他明白如果只是将自己所做的模块做好,整个项目却是一般般,那么自己做好的那个模块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了。沟通,再沟通,直到他能很好的配合团队的工作,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竞争力的团队,我们才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在这次的项目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尤为深刻的体会是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团结在一起,那么它就没有竞争。项目组之间要多交流一边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思维、项目的进程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及计划的改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庅样的工作以及在那一方面最擅长可以做得很好。
很荣幸,在本次项目开发中,我个人承担项目小组长的角色,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非常感谢项目小组成员对我工作的支持,项目经理对我的信任。感谢在项目开发中,各位领导对项目进度的关注!谢谢!
兰州直方科技有限公司
2.浅谈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篇二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 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水平, 在吉林省逐步实行了学生学籍信息化、智能化、无纸化管理, 由吉林省教育厅职教处监制, 吉林省农业工程技术学院孙启明老师、赵德明副教授和钱坤老师等人研制开发了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系统 (简称学籍管理软件) 这一高科技软件, 该软件自2004年至今推行使用情况良好, 下面是笔者使用此软件的几点体会。
四平卫生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 是国家级重点院校及国家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四平卫生学校在全国十佳校长金喜福的亲自领导下进行了人事体制改革, 这使教师队伍更加精干;在校领导和处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四平卫生学校率先使用了学籍管理软件, 这使学校管理形成了一个新的更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四平卫生学校面向北方三省一区招生, 拥有在校学生5 000多人, 这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 学籍管理软件的开发无疑为学生学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此之前学生学籍的资料全为手工文字纸质材料, 不仅整理起来效率低而且容易出差错, 既浪费时间又不规范。四平卫生学校运用学籍管理软件后, 取消了手工文字纸质材料, 全部使用软件录入在校学生数据, 这就使学籍管理快捷方便, 省时省力。下面就将笔者平时使用学籍管理软件积累的一些既简捷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如下。
(1) 当初步安装时它会出现一个对话框, 让使用者重试, 使用者可以跳过其直接选择“忽略”就可以安装成功。但是必须在C盘先建立文件夹, 这样便于安装。 (2) 在“数据定义”窗口必须要先设置专业、类别及课程。在“课程定义”窗口要把各专业的班级录入设置班级数, 这些是必须先做的, 然后才能在学籍管理软件的“新生注册”窗口将新生资料录入并为其选择专业及班级, 在录入时先要点出“增加”方可录入。学生学籍变动时可以在“学籍管理”窗口做调整, 如退学、转专业等。 (3) 如果在录入时忘记密码, 则可以在直接输入四位系统密码后进入。 (4) 要录入学生毕业成绩时就必须先在“课程定义”窗口录入该学科名称。 (5) 在“毕业生管理”窗口点击毕业学生姓名, 否则在毕业证书打印时无此学生姓名。 (6) 如果想查找毕业生资料, 直接在“数据查询”窗口输入其姓名就可以查到, 即使在当年毕业数据清空的情况下。 (7) 在上报新生资料时, 生成的SB文件夹会在C盘保存。最好在其他硬盘中存放备份文件夹。这样在电脑重装或格式化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在应急时使用。 (8) 在数据打印时要先安装VB6.0企业版软件后才能支持打印名册等。
学籍管理系统开发的成功, 标志着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必将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推向一个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
3.浅谈软件测试 篇三
【关键词】SQA,软件开发,“80-20原则”,黑盒,白盒,BUG,内存泄漏,Linux、Oracle,压力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单元测试
软件测试定义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它是帮助识别开发完成(中间或最终的版本)的计算机软件(整体或部分)的正确度(correctness) 、完全度(completeness)和质量(quality)的软件过程;是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的重要子域。
测试原则
1.软件开发人员即程序员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不管是程序员还是开发小组都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或者本组开发的功能模块。若条件允许,应当由独立于开发组和客户的第三方测试组或测试机构来进行软件测试。但这并不是说程序员不能测试自己的程序,而且更加鼓励程序员进行调试,因为测试由别人来进行会更加有效、客观,并且容易成功,而允许程序员自己调试也会更加有效和针对性。
2. 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应当把软件测试贯穿到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而不应该把软件测试看作是其过程中的一个独立阶段。因为在软件开发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軟件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软件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软件开发各个阶段工作的多样性,以及各层次工作人员的配合关系等。所以要坚持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技术评审,把错误克服在早期,从而减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
3.对测试用例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一,测试用例应当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第二,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要考虑合理的输入条件,更要注意不合理的输入条件。因为软件投入实际运行中,往往不遵守正常的使用方法,却进行了一些甚至大量的意外输入导致软件一时半时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轻则输出错误的结果,重则瘫痪失效!因此常用一些不合理的输入条件来发现更多的鲜为人知的软件缺陷。
4.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软件测试也不例外,一定要充分注意软件测试中的群集现象,也可以认为是“80-20原则”。不要以为发现几个错误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就不需要测试了。反而这里是错误群集的地方,对这段程序要重点测试,以提高测试投资的效益。
5.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以避免发生疏漏或者重复无效的工作。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进行全面检查。一定要全面地、仔细地检查测试结果。
测试目的
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并改正被测试软件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它是软件生命周期中一项非常重要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对软件可靠性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目前形式化方法和程序正确性证明技术还无望成为实用性方法的情况下,软件测试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软件可靠性保证的有效方法。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软件开发项目。不足的测试势必使软件带着一些未揭露的隐藏错误投入运行,这将意味着更大的危险让用户承担。过度测试则会浪费许多宝贵的资源。E.W.Dijkstra的一句名言说明了这一道理:“程序测试只能表明错误的存在,而不能表明错误不存在。”可见,测试是为了使软件中蕴涵的缺陷低于某一特定值,使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
测试分类
1、黑盒测试:
指把被测软件看作是一个黑盒子,我们不去关心盒子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只关心软件的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
2、白盒测试:
指把盒打开,去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构。
3、静态测试:
指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中可能存在错误的过程。对于代码测试,主要测试代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于界面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实际界面与需求中的说明是否相符。对于文档测试,主要测试用户手册和需求说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4、动态测试:
指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所以我们判断一个测试属于动态测试还是静态测试,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运行程序。
5、单元测试:
指对软件中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例如:C语言中,单元一般指1个函数;在Java里,单元一般指1个类在图形化的软件中,单元也可以指1个窗口,1个菜单等。总结起来,单元就是人为规定的最小的被测功能模块。
6、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用来评估在超越最大负载的情况下系统将如何运行。压力测试的目标就是发现在高负载的条件下应用程序的缺陷(BUG)。包括:内存泄漏。压力测试能让您识别程序的弱点和在极限负载下程序将如何运行。
就业前景
它是软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者,其不但要对软件产品最后的功能、性能负责,而且从软件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阶段以及文档规范等诸多方面就开始对软件的质量加以保障,让用户用上高质量的软件。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国内软件企业的日益成熟和壮大,软件测试在业界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4.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篇四
大三的时候,一次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于考c,数据库,都没过,就报了个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学了一个月做了几套题,就拿下了一个四级证书。当时想的是,这都行,水分有点大吧。
本来想找一份网站开发的工作,技术不够硬,一直在北京飘着飘着啊。通过一个学姐,得到了一个软件测试面试的机会。于是半只脚踏入了软件测试的大门,因为我现在刚开始写测试用例,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团队中去。
实习生,直接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实习计划,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执行。首先就是看公司软件的手册,要了解产品,知道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不会了就问带我的师傅。就这样学了一个礼拜,不同于用一款软件,在用的过程中要去思考,这个功能为什么有,这个功能要实现什么。忘了说了,现在产品做的是功能测试,比较简单,所以分到了这个组里。一周之后带我的师傅检查了一下我的学习成果,具体操作、实现软件的一些功能,然后就几个主要的功能点以及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词,给我做了详细的讲解。
然后给我了两个功能界面,让我写一些测试用例,开始感觉没什么可写的,这两个功能实现起来很容易的。第一天试着写了几个,然后拿给师傅看,因为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虽然看了一些以前的测试用例,但是亲手写还是第一次,所以有些拿不准。
就这样,写了几天的测试用例,一个功能点一个功能点的细分。写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看一些技术类的博客,尤其是软件测试中功能测试用例的写法。看着博客中提到的一些东西,对比自己写的测试用例,看看是不是满足要求。就这样自己一点一点的修改。
5.软件测试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五
先讲讲做manager的一些体会,其实具体做什么事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做事的方法,做人的章法,特别是对一个manager来说,方法比技术更重要,真的是这样,当然我也很喜欢研究技术,技术能让我找到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但是面对着手下一帮兄弟姐妹,一个人的技术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个时候得把你的知识share给大家,当然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一份文档,做一个正式的training,给大家营造一种不耻下问的环境或者大家一起讨论一些难题等等。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定不能说“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头,如果你真的不知道,那你得想办法通过一些手段与员工一起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坚决不能说“我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做吧“等,本来员工是很尊重你的,这些话将直接导致其鄙视你。
另外就是做头的,特别像咱这种中低层的头,不像中高层的领导,咱们考虑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当这种小头儿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把事情做对做好,与员工打成一片。首先得确保把事情做对咯,然后带领大家朝着这一个对的方向前进进而把事情做好,在99%的时间里,你是和你的兄弟姐妹们呆在一起而不是和老板,所以这个过程中的与员工的关系一定要融洽且单纯,不能让员工对你有隔阂感,经常一起吃饭,摆摆龙门阵,唠唠家常,开开玩笑,不要摆架子,在一个公司里最不能摆架子的就是这种小头儿(或称之为leader或者manager一类),这就像个村官一样,小样的,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呢?
做开发还是做测试?很多人讨论甚至争吵,强子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中国还没有把软件行业普及好,大家还停留在江民时代,求伯君时代,认为做开发的才是牛人,才有前途。而事实上,现在的软件是一个系统工程,缺开发,缺测试,缺文档都不行,都可能直接导致失败,谁最牛?强子认为写文档的人最牛,那咱们都去写文档?不过从强子面试的很多人当中来看,还是有更多的人愿意做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强子无能,也只能聊以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测试的热爱。测试犹如开发一样,也是一门深不见底的大学问,咱以后慢慢讨论。
关于项目管理,这又是一门大学问,强子在这几年当中也经历过无数次的版本更新,版本发布或者一些内部的项目,对项目管理略知一二,有空时强子自会附上一些体会。我想项目管理最本质的一点:保护项目团队,保护项目经理,去除杂音。项目经理这活,不好干,要职位没职位,要资金没资金,做好了皆大欢喜,做不好就卷铺盖走人,挺难,不过咱有咱的方式方法,怕啥?
6.软件测试-培训心得 篇六
2013年3月8日,黄老师在百胜软件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测试管理培训,本人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思路,有许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收获,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软件测试理论技术,对软件测试有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以后如何更好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参见培训以前,没有测试环境重要性的认知,通常是测试需要什么环境就配置什么环境,开发不能重现的bug在测试机器上修改的情况大有存在。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测试的进步、高效率首先有在测试环境建立和管理的基础。在保证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的唯
一、纯净性的同时,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标准库。
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样测试设计并不会耽搁测试的进度和效率。我们大部分人是看到测试任务,读懂就开始啪啪啪的进行测试,并没有测试之前的思考和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测试写的越细越好,根据产品形态、形式、周期的不同,测试用例的细化程度是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可执行、低成本的易维护。
以前一直以为,自动化测试,会用工具,会写执行脚本就可以了。听完老师的培训之后,我认识到,测试用例的设计、维护在自动化测试中统一重要,自动话测试并不是为了发现bug而去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是为了检查没有bug,程序没有错误。
7.浅谈软件测试用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篇七
1.1 软件测试工具的分类
1.1.1 测试管理工具
通过测试管理工具, 可以有效地管理测试需求并确保每个需求都有相应的人员完成。项目管理人员也能对项目的测试投入和测试进程及工作效率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从而知道自己的资源投入以及人员利用情况, 知道哪里可能出现意外的风险并对其加以预防和控制。
1.1.2 测试用例设计工具
这类测试工具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需求的测试用例设计工具, 另一类是基于代码的测试用例设计工具。
对于基于需求的测试用例设计工具而言, 多用于系统级别的测试, 且在使用中不受软件开发语言和运行平台的限制。用这种测试用例设计工具生成测试用例前, 事先需要人工将软件的功能需求转化为工具可以理解的文件格式, 再以这个文件作为输入, 通过工具生成测试用例, 故使用这种工具需要高质量的需求规格说明。另外一种基于程序代码的测试用例生成工具多应用在单元测试中, 它通过读入程序代码文件并分析代码的内部结构, 产生测试的输入数据。由于这种工具与代码的联系很紧密, 所以, 通常一个测试工具只能针对某一种编程语言。
1.1.3 静态分析工具
静态分析工具不需要运行被测试的软件代码, 仅以源代码文件为输入并对其软件复杂性、代码规范性、质量度量元、内存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检查, 以此来评估软件的实际情况与用户定制的质量模型的差距。与人工进行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方式相比, 使用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可以保证分析工作的全面性。现在的静态分析工具一般提供以下两个功能:分析软件的复杂性、检查代码的规范性。
1.1.4 白盒测试工具
白盒测试工具一般是针对代码进行测试, 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可以定位到代码级。由于多用于单元测试阶段, 因此也被称为单元测试工具。
1.1.5 黑盒测试工具
黑盒测试工具也被称为功能测试工具。功能测试工具最能体现测试自动化的理论, 通常也称为功能测试自动化工具。多用于确认测试阶段及其对应的回归测试中, 其测试对象多为拥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
1.1.6 负载测试工具
这类测试工具的主要目的是度量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在性能测试过程中, 通过实时性能监测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并发现系统的瓶颈所在, 从而针对所发现问题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
1.2 软件测试工具的分类及选择方法
1.2.1 功能
选择一个测试工具首先就是看它提供的功能。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 并不是说功能越多越好, 适用才是根本, 工具越适合于需完成的任务, 测试的过程就越有效。
1.2.2 价格
考虑工具的价格, 选择可支付的工具。
1.2.3 选择适合于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具
测试的种类随着测试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为软件生命周期选择其所使用的恰当工具就非常必要。
1.2.4 需要考虑工具引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在选择测试工具时, 必须考虑测试工具引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即对测试工具的选择必须有一个全盘的考虑, 分阶段、逐步的引入测试工具。
2 软件测试用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2.1 件测试工具系统运行
软件测试工具系统运行过程是:组织测试项目→静态测试→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结果→动态测试结果分析。即在测试项目组织完以后, 可以进行静态分析。而静态分析得到静态测试信息后, 可以进行静态测试结果分析或进行动态测试。
2.2 系统的构成模式
白盒测试工具系列支持程序结构分析 (包括控制流分析和模块调用关系分析) 、语句和分支覆盖、数据流分析、程序复杂度度量等功能。而支持Visual C++和Borland C++的测试工具还具有系统类关系分析等动能。
静态分析器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测试信息库中的信息则是采用统一编码, 从而实现了不同语言测试工具共享统一的测试结果分析界面, 包括静态测试结果分析和动态测试结果分析。
2.3 软件测试工具系统的数据流模型
2.3.1 数据流设计
依据系统运行过程, 讨论的白盒测试工具的系统构成模式, 设计得出软件测试工具的数据流模型。
软件测试工具测试过程的数据流模型, 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过程。静态分析器的输入为*.CPP (*.C) 文件经过预处理后的*.I文件输入层, 而经过静态分析后得到静态测试中间数据文件 (*.DAT文件) 和已经植入探针的*.SA文件。数据合并程序merge将多个中间数据文件*.DAT经统一计算与处理为唯一的测试结果文件*.SET。而*.SA文件经编译、连接和运行, 产生动态测试的跟踪数据*.OUT。最后, 通过对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数据的计算, 以各种用户易于理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2.3.2 数据流上的性能改进
根据白盒测试工具数据流, 静态分析器处理的对象是经过预处理后的文件。因此, 程序的规模将非常大。以Visual C++MFC应用的测试项目为例, 尽管组成测试项目的源文件内容较短, 但由于MFC是对所有Windows API进行了封装, 所以预处理后的*.I文件通常都有14万行之多。因此性能是白盒软件测试工具必须考虑的问题。
2.3.3 基于消息的数据分发和缓冲计数技术
缓冲中的数据对象刚创建时, 引用计数值为0。对该对象每访问一次时, 则引用计数加#。对该对象释放一次, 则引用计数减1。当且仅当, 引用计数值为零时才可从缓冲中真正清除。采用UML对象顺序图描述本文提出的消息机制和缓冲计数技术机制。
2.4 测试分析过程的实现
几乎所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中, 都采用makef Iie作为项目的组织形式。通过解释项目的makef Iie文件, 可以创建项目的可执行程序, 有效地管理源程序代码的变更, 支持编译的增量方式。基于makef Iie的上述特点, 白盒软件测试工具以makef Iie组织测试分析过程。
2.4.1 makef Iie的组成
不同的C/C++语言采用不同的makef Iie语法格式, 但其框架则都基本相似, 包含如下几部分:
(1) 宏定义部分:主要定义了下文规则中要用到的命令或参数。需要指出的是, 在Visual C++的测试项目中还存在多种可测试版本, 通常情况下使用Debug版本。
(2) 隐式规则:隐式规则是一种缺省规则, 通常表现为某一类的目标的处理方式。
(3) 显式规则:显式规则就每个目标明确给出处理规则。
2.4.2 用makef Iie组织测试的形式
以makef Iie组织测试的形式, 则在集成测试环境中, 启动测试进程。根据makef Iie的解释机制, 找到相应的脚本, 生成文件。在文件中寻找以目标的规则。规则检索的顺序:首先在显示规则集中顺序进行匹配, 如找不到, 则到隐式规则集中匹配。显然, 显式规则集中的规则与目标匹配。
2.4.3 测试过程模型
从上述的过程可以看出makef Iie的解释执行是规则匹配和由目标到源、并伴有动作 (规则中的命令) 规约过程。对于不同语言的白盒软件测试工具, 由于采用不同的makef Iie格式, 因此makef Iie文件的解释程序也是不同的。
3 结束语
软件测试工具是实现软件测试技术的软件产品, 对于多数软件测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 各种测试工具种类繁多, 在软件开发中应该综合考虑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的开发语言、不同应用领域、在软件工程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动测试工具的作用, 提高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的效率。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更加广泛和深人, 以及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下降和专用器件的出现, 软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软件质量是制约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 软件测试工具的开发是软件测试领域的一个重要活动。笔者将对软件测试用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测试,工具,设计,分类
参考文献
[1]郑人杰.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156-161.[1]郑人杰.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156-161.
8.浅谈软件工程之软件需求分析 篇八
【关键词】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1-02
软件工程师所需解决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了解问题的性质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系统是全新的时候。
1.综述
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本文以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需求工程的构成和进行方法。
2.需求的标准
定義需求标准有所不同,但在思想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一般的标准为:明确(Clear)、完整(Complete)、一致(Consistent)、可测试(Testable),还有可跟踪、可修改等等。
明确:目前大多数的需求分析采用的仍然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对需求分析最大的弊病就是它的二义性。所以对需求分析中采用的语言应该做某些限制尽量采用主语+动作的简单表达方式。还有,不要使用计算机术语。需求分析最重要的是和用户沟通,可是用户多半不是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如果在需求分析中使用了行话,就会造成用户理解上的困难。
完整:需求的完整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需求的完整性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它涉及到需求分析过程的各方各面,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最初的计划制定到最后的需求评审。
一致:用户需求必须和业务需求一致,功能需求必须和用户需求一致。严格的遵守不同层次间的一致性关系,就可以保证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不会偏离最初的实现目标。
可测试:需求的几项标准都是为了保证需求的可测试性,只有系统的所有需求是可以被测试的,才能够保证软件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要,保证软件系统是成功的。
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下面就以这两个阶段说明:
3.需求开发
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以下列出和讲解分析常规的步骤,当然应按照项目的大小和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应该自己确定合适的步骤。
3.1需求获取:
这是该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以下为获取用户需求需要执行的活动。
了解客户方的所有用户类型以及潜在的类型。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来确定系统的整体目标和系统的工作范围。
对用户进行访谈和调研。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电话、电子邮件、小组讨论、模拟演示等不同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交流一定要有记录,对于交流的结果还可以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分析活动。例如,可以将需求细分为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如响应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自动恢复时间等)、环境限制、设计约束等类型。
需求分析人员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
需求分析人员将调研的用户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呈交给用户方和开发方的相关人员。大家共同确认需求分析人员所提交的结果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用户的意图。
3.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多情形下,分析用户需求是与获取用户需求并行的,主要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需求,为客户、用户、开发方等不同参与方提供一个交流的渠道。这些模型是对需求的抽象,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一个易于沟通的桥梁。用户需求的分析与获取用户需求有着相似的步骤,区别在于分析用户需求时使用模型来描述,以获取用户更明确的需求。
用于需求建模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包括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和用例图(Use Case)三种方式。DFD作为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FD尤其适用于MIS系统的表述。DFD使用四种基本元素来描述系统的行为,过程、实体、数据流和数据存储。DFD方法直观易懂,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但是从DFD图中无法判断活动的时序关系。
ERD方法用于描述系统实体间的对应关系,需求分析阶段使用ERD描述系统中实体的逻辑关系,在设计阶段则使用ERD描述物理表之间的关系。需求分析阶段使用ERD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对象。ERD只关注系统中数据间的关系,而缺乏对系统功能的描述。如果将ERD与DFD两种方法相结合,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系统的需求。
3.3编写规格说明书
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包含了业务需求,而使用实例文档则包含了用户需求。你必须编写从使用实例派生出的功能需求文档,还要编写产品的非功能需求文档,包括质量属性和外部接口需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阐述一个软件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它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它不仅是系统测试和用户文档的基础,也是所有子系列项目规划、设计和编码的基础。它应该尽可能完整地描述系统预期的外部行为和用户可视化行为。
采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版:采用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在你的组织中要为编写软件需求文档定义一种标准模板。该模板为记录功能需求和各种其它与需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提供了统一的结构。注意,其目的并非是创建一种全新的模板,而是采用一种已有的且可满足项目需要并适合项目特点的模板。
3.4需求验证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结果是开发软件系统的重要基础,大量统计数字表明,软件系统中15%的错误起源于错误的需求。为了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开发成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一旦对目标系统提出一组要求之后,必须严格验证这些需求的正确性。一般说来,要按以下步骤进行需求验证:
1)审查需求文档;2)依据需求编写测试用例;3)编写用户手册;4)确定合格的标准。
4.需求管理
需求开发的结果应该有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使用实例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及相关分析模型。经评审批准,这些文档就定义了开发工作的需求基线。这个基线在客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就构筑了计划产品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一个约定。需求约定是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之间的桥梁,需求管理包括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维持需求约定集成性和精确性的所有活动。
5.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5.1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概述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人事方面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根据用户的要求,实现人员基本情况管理、工资管理、和考勤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功能。用户通过输入工资、考勤、职工履历等基本信息,由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统计数据及各类统计报表以供用户查询、打印。
5.2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经过按照以上分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出企业人事信息管理需要完成功能。
6.总结
以上详细介绍了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要想做好一个项目,必须先做好需求分析,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就是对需求变更控制的过程。通过介绍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更好地说明了需求分析过程。
参考文献:
9.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心得 篇九
在编写一个软件或者模块的测试用例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个功能的原始需求,也就是软件的使用者(客户)的需求。理解原始需求后,编写的测试用例才更有目的性。
2、熟悉软件的功能需求(测试点)
这个功能需求是指软件的细化需求点,这个一般在需求文档里面都会体现。这里要做的是把 “粗略”的需求,细化成一个个小需求点。熟悉功能需求后,要知道软件是怎么使用的,这也才能覆盖到各种操作。
总之,测试用例一定要全部覆盖所有的需求点,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3、熟悉软件的实现原理(测试点)
在理解原始需求和软件的功能需求后,根据需求编写的测试用例,基本上都能覆盖得比较全面了。
在此基础上,熟悉软件的实现原理,理解软件的内部处理。
(1)熟悉原理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入熟悉软件的过程。如果单单是从需求点上面覆盖案例,测试用例只能覆盖“表面”的一层。一些内部的处理流程也许没有覆盖到,而这些没有覆盖到的代码很可能就是一个风险点。
(2)熟悉模块原理后,还有一点就是易于分析软件模块的关联性。一个大型的软件,都是一些小模块的组合而成。软件越是大型,耦合就越大,“互相影响”就会越多,若设计用例单单从模块本身考虑的话,很可能就会对其他模块造成风险。
4、用户场景和网上问题(测试点)
从用户的使用场景考虑,这在一些网络设备比较重要,比如软件后期在一些真实的使用环境中使用。
还要就是从一些网上问题总结出来的,那些地方容易出错,在设计案例的时候需要考虑进去。
5、测试用例的框架
一个测试用例的框架体现了一个测试人员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整体思路。框架也是从大到小划分下来,可以是:
UI界面,功能,容错,兼容,性能等几大类,每个大类在根据软件的逻辑等进行划分成小类,最后细分到测试点。
6、测试步骤(测试技巧方法)
前面4点都是从测试点的角度考虑,测试用例在完成测试点外,接下来就是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啦。
测试用例可以写的很详细,也可以写的比较简单。这要看公司的要求,有些公司要求测试步骤很细很细,包括测试结果和测试步骤一一对应。
要求测试步骤写的很详细的公司,一般是怕执行人员的执行力不到位,导致没有理解案例的目的,导致漏测。一般出现在新员工对软件系统的不熟悉。如果测试步骤写的很详细的话,会很耗时间,而且过于详细的会限制执行人员的思维。个人认为测试用例的重点在于测试点上。
7、测试用例的一些思路
在设计测试用例中,通常较多使用的是边界值,等价类,通过和不通过测试。下面从单个模块或者单个功能点考虑:(结合一些网上文章的观点)
(1)UI界面:易用性,提示信息,整体布局,按钮图标,色彩,中英文标点错别字。
(2)数据的多样性:有效数据,合法的无效数据(边界值),非法的异常数据,产生错误输出的合法数据组合等各种数据的组合。
(3)操作多样性:添加删除编辑查询,多用户的操作。
(4)容量测试
(5)用户权限:使用权限,各种操作的权限。
(6)升级安装卸载:平滑升级
(7)日志相关(包括调试日志)
(8)软件功能的逻辑划分:功能上划分未能覆盖的代码逻辑,可以添加白盒灰盒用例。
(9)可靠性,容错性
(10)兼容性:浏览器,系统,支撑软件。
(11)安全性
(12)性能(这里的性能是指,单个模块或者子系统的性能)
总之测试用例首先要能覆盖所有功能需求点,然后搞懂软件处理逻辑,可以找开发一起看测试用例,把没有覆盖到的代码流程相应的用例补充,至此,用例基本不会出现基本功能的问题。
10.软件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不知不觉间,已经上了十次计算机课了,我对研究生的计算机课程—ACCESS20xx很感兴趣,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作为一个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但是我都努力去克服,多问老师多练习,争取领会老师所讲的`内容。
原来我对“ACCESS20xx”并不了解,但是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开始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首先,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它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技术之一,可以组织、储存和管理任何类型和任意数量的信息。它在很多地方得到广泛使用,不仅在医疗部门,还包括学校、公司等等,例如很多企业用数据库来制作处理数据的桌面系统。它也常被用来开发简单的WEB应用程序。
其次,对于一名中医学研究生来说,“ACCESS20xx”课程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数据库技术可以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很多方面,如中医文献、中医证候、中药有效成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等,这些领域都与我们中医学生密切相关的,所以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11.浅谈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 Web应用软件测试 现状问题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Web应用软件自身具备的特征为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以及测试技术的革新带来种种挑战,包括Web应用软件的异构性、分布性、并发性以及平台无关性等,令Web应用软件测试相较于传统程序测试工作的难度进一步提升。Web应用软件开发主要包含四个阶段,即软件设计阶段、软件开发阶段、软件运行阶段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上述四个阶段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软件测试技术以保障Web应用软件的使用性能。
1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及故障分析
Web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以及遇到的问题都与其区别于传统软件系统而言的特殊性有直接关联:
第一,Web应用软件系统是一个多层架构的体系结构,其在逻辑层面包含表示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层。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的数据流通不在同一系统平台上,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的信息共享也不在同一系统平台上,表示层与数据层的数据信息传输也不在同一系统平台上。也就是说,Web应用软件系统的多层架构设计的先天特征为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测试工作不仅要顾忌单层系统平台的性能,更要考虑多层平台之间的性能匹配与整体性能调整。
第二,Web应用软件平台的搭建数据语言包含HTML、XML、Java、JSP等多类型编程语言技术。由此可以看出,系统对应的测试技术对于编程语言技术的要求以及覆盖范围有较高标准。换言之,多语言的Web应用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为其测试工作带来困难。
第三,从Web应用软件的组成成分数量看,其以若干实体为系统组成单位,这些实体可能为HTML文档,可能为XML文档,也可能是ISAPI程序。也就是说,Web应用程序的组成成分纷繁复杂、数量较多,为其测试工作的进行带来较多困难。
第四,Web应用软件的运行机制集合分布式、并发性、动态性以及交互即时性等特点,其运行机制包含用户提出请求、服务器给予响应、服务器向客户端提交结果、用户解释执行。可见,在整个Web应用软件系统的流程中,服务器提交的结果可能包含多种语言,对其的解释执行操作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与此对应的测试体系也需要具有动态性。从技术层面而言,动态性的测试技术相对于传统测试技术而言更具有挑战性。
第五,Web应用软件的运行过程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原因在于系统内容的运行过程主要受用户意图及用户行为控制,加之用户规模数量较多,因此,Web应用软件的运行过程较难得到统一,从而促进了应用软件测试工作的操作难度。
2 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发展方向分析
如前文所说,Web应用软件系统的测试工作从系统属性方面看具有多重挑战,因此,对此议题的研究是一项漫长且紧迫的工作。结合实践经验以及数据整合结果,对于Web应用软件的测试未来的发展,笔者将做如下分析:
第一,MDT技术未来在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发展路程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MDT技术是随着MDA应用系统而产生的、对实现测试自动化有帮助的高效率测试手段之一。其测试体系的核心为Web应用软件测试模型的设计与建立。该模型的描述可以凭借U2TP建模语言完成,适用于Web应用系统内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在内的各个级别。当MDT技术的应用软件测试模型建立起来后,测试工作将由该模型构成的测试工具自动完成,在动态性以及多层保障性方面具有高效性。目前,MDT测试技术已经成为应用软件测试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方向。
第二,以Agent为核心的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近年来以新学科的身份出现,受到了领域内相关研究人士的重视。目前已有学者得出相关应用软件测试框架,其原理是将Web应用系统中的测试任务予以分解处理,凭借不同测试代理对测试工作进行分工,并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最终完成Web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相比于原有应用软件测试方法而言,基于Agent的测试技术在自动化程度方面有明显提高,这得益于其依托测试代理高度的分工协作。此外,基于Agent的应用软件测试技术可以降低应用软件测试体系所花费的成本,进而提升Web应用软件的测试效率。目前,此种测试方法由于受到形式化规约、模型检验等因素的限制,在实用性方面还需凭借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加强。
3结语
基于本文内容可以看出,Web应用软件测试工作时保障应用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能以及可保障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当前Web应用软件测试现状中的困境问题,相关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加强Web应用软件测试研究的力度,通过测试模型的改良、测试策略的调整、测试级别的精确以及测试过程的完善以提升Web应用软件测试技术的有效性。
(作者学号:1330474)
参考文献
[1] 路晓丽.Web应用软件的测试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6.
[2] 刘继华.基于风险的Web应用软件测试方案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
[3] 杨彬,常广炎.Web软件测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8,01:6-7+10.
12.浅谈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篇十二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常在软件开发机构, 软件测试占了整个项目工作量的40%左右。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 人们在软件测试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大, 而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广泛应用则大大提高了软件测试的效率, 它们能够完成许多手工测试无法实现的或难以实现的测试, 甚至可以提供比手工测试更好、更快的测试执行方式, 它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质量、成本和周期带来非常显著的效果。
2. Win Runner简介
Win Runner是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开发的一种企业级的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 用于检测应用程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及正常进行。通过自动录制、检测和回放用户的交互操作, Win Runner能够有效地帮助测试人员对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的不同发布版本进行测试, 发现系统缺陷, 并确保那些跨越多个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业务流程在初次发布就避免故障的出现, 并且保持其长期稳定地运行。
目前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中基本上都采用"录制-回放"的技术, 即先由手工完成一遍需要测试的流程, 同时由计算机记录下这个流程期间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都是一些协议和数据, 并形成特定的脚本程序。对于Win Runner来说, 当在软件操作中点击GUI (图形用户界面) 对象时, 它会用一种类C的测试脚本语言 (TSL) 生成一个测试脚本。这个脚本测试人员也可以用手工编程的方法进行编辑。同时, Win Runner包括的功能生成器 (Function Generator) 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简便地在已录制的测试中添加功能。Win Runner在创建脚本时有提供两种脚本记录的模式:上下文相关的录制模式 (Context Sensitive Mode) 和模拟录制模式 (Analog Mode) 。上下文相关的录制模式主要是以GUI对象为基础, Win Runner会识别使用者所点选的GUI对象 (如窗口、菜单、按钮等) , 以及执行的操作 (如按下、移动、选取等) 。而在模拟录制模式中, Win Runne主要是准确录制鼠标移动的轨迹、鼠标点选的坐标位置以及键盘的输入三种动作。一般情况下都采用上下文相关的录制模式, 只有在测试需要记录鼠标移动的精确位置的应用程序时, 如绘图软件才使用模拟录制模式。
3. Win Runner自动化测试流程
Win Runner自动化测试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创建GUI MAP;创建测试;调试测试;执行测试;查看并分析测试结果。下面本文将以在Windows本身自带的"通信簿"应用程序中自动新建多位联系人为例来介绍使用Win Runner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流程。
3.1 创建GUI Map
当Win Runner运行测试时, 它模拟一个真实的用户对软件的GUI对象 (如窗口, 菜单, 按钮, 列表等) 用鼠标键盘进行操作, 因此, Win Runner必须学习软件的GUI, 学习GUI对象的属性。Win Runner中提供了两种创建GUI MAP文件的方式, 一种是GUI Map Per Test Mode, 另一种是Global GUI Map File Mode。前者为每个新建的测试创建一个新的GUI Map文件, 后者则相关测试共享同一个GUI Map文件。一般情况下都采用Global GUI Map File Mode这种创建方式。
在确定GUI Map的创建方式后可以通过"Insert"--"Rapid Test Script Wizard"在录制脚本前一次性地学习所有的GUI对象, 这些GUI对象的物理描述保存在GUI Map文件里。通过GUI Map Editor还可以对GUI的对象的相关属性进行修改。
3.2 创建测试
用户可以通过录制、编程或两者同时使用的方式创建测试脚本。用Win Runner创立一个测试, 您只需录制一个标准业务流程, 如下一张订单或创立一个新的商家账户, Win Runner便能将其直观地记录下来并生成测试脚本。对于专业用户, 还可以直接编辑测试指令来满足各种复杂测试的需求。
在创建测试时, 首先选择"File"-"New"新建测试, 在选择好录制模式后, 点击工具条上的"录制"按钮, 鼠标移动和键盘输入的全过程都被录入脚本。当一个完整的操作结束之后, 点击按钮停止记录, 就生成了一个初始的测试脚本。生成的脚本代码是用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开发的一种测试脚本语言TSL描述的。以在"通讯簿"程序中新建联系人的测试为例, 新建联系人的步骤如下:1) 运行Win Runner2) 运行通信簿3) 以上下文相关的录制模式开始录制4) 点击列表中的"共享联系人"5) 点击菜单"文件"-"新建联系人", 显示属性窗口6) 输入用户信息7) 添加电子邮件8) 点击"确定"9) 停止录制。用Win Runner录制以上操作后便会生成如下脚本:
在录制完以上脚本后, 可以执行"回放"命令, Win Runner便会重复整个过程, 于是便会在通讯簿中新增一个同样的记录, 但如果你想要让新增多个不同的记录时, 仅仅用回放功能就实现不了了, 此时便要用到Win Runner的数据驱动测试功能。数据驱动测试会循环执行指定的次数, 每次执行都由不同的数据驱动, 为了使Win Runner可以使用这些数据, 用户必须在测试脚本中建立和数据的联系, 即测试参数化。数据会被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用户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通过Win Runner的Data DriverWizard (数据驱动向导) 来参数化测试以及把数据存储到表格中。
在本例中创建数据驱动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1) 选中所有脚本
2) 选择菜单"Table"-"Data Driver Wizard", 进入数据驱动向导, 单击"next"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让用户指定一个数据驱动表的数据源, 用户可以新建一个新的数据表也可以指定一个已有的数据表。
3) 指定完表后, 使用默认选项, 单击"Next", 对脚本上的每个GUI对象进行参数化, 本例中共享联系人不进行参数化, 故选择"do not replace this data"再点选NEXT, 在接下来的窗口中对"姓"这一项进行参数化, 选择"a new column", 字段名用户自行指定, 也可使用默认值"姓L", 单击next;以同样的方式设置"名", 字段名取"名F", "昵称"字段名取"昵称N", "电子邮件地址"字段名取"email", 所有字段都参数化后点击"next", 数据驱动测试创建成功, 选中"show data table now", 单击"Finish", 进入数据表格窗口
4) 输入几个用户数据, 保存后退出。
至此数据驱动便完成了, 在Win Runner主窗口的脚本中自动增加了打开数据表文件的语句和循环语句。回放该测试脚本, 第一位联系人能成功添加, 但在添加第二位联系人时程序出错, 原因是在添加联系人的过程中窗口的标题属性会随着联系人名字的变化而变化, 当程序在添加"张三"联系人时窗口标题变成了"张三属性", 而程序仍去寻找"qiuxiangqing属性", 此时需要使用通配符来解决窗口属性的匹配问题, 即用通配符来代替GUIMap中的label这一属性。修改过程如下:
1) 单击"TOOLS"--"GUI MAP EDITOR", 打开"GUI Map Editor"窗口。
2) 选择GUI对象"qiuxiangqing属性", 单击"modify"按钮。
3) 修改原来的属性label:"qiu xiangqing属性"为label:"!.*属性", !.*表示为任何值。
至此脚本修改完成, 此时生成的脚本如下:
3.3 调试测试
在测试创建完并生成测试脚本之后, 用户可以先在调试模式 (Debug Mode) 下运行脚本, 也可以设置中断点 (Breakpoint) , 监测变量, 控制Win Runner识别和隔离错误。调试结果被保存在调试文件夹, 一旦调试结束就可以删除该文件夹。本文实例在Win Runner中调试成功。
3.4 执行测试
在测试创建完成, 并调试成功后, 用户便可以开始在检验模式 (Verify Mode) 执行测试。当Win Runner执行测试时, 它会自动操作应用程序, 正如一个真实用户根据记录流程执行着每一步的操作。本例中执行测试完毕后, 通讯簿自动添加了6位联系人数据。
3.5 查看并分析测试结果
测试是成功还是失败由测试者来认定。每次测试结束, Win Runner会将结果显示在报告中。测试报告会详细叙述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主要事件, 如检查点、错误信息、系统信息或用户信息。Win Runner提供的测试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测试脚本清单, 测试总结和测试结果记录。本实例中程序自动向通讯簿添加了6个联系人 (图3) , 所花时间为13秒 (图4) , 与人工测试相比效率大幅度提高。
4. Win Runner其它使用技巧
在记录一个测试的过程中, 用户可插入检测点 (Checkpoint) , 在查寻潜在错误的同时, 比较预想和实际的测试结果。在插入检测点后, Win Runner会收集一套性能指标。在测试运行时对其进行验证。Win Runner允许您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检查点, 包括文本、GUI、位图和数据库等各种类型。例如用一个位图检查点, 您可以确认一个位图图像, 如公司的图标或者你的个人签名是否出现于指定位置。同时Win Runner还能验证数据库的数据值, 从而确保交易的准确性。例如, 在测试创建时, 您可以设定哪些数据库表格和记录资料需要检测。在重放时, 测试程序会将数据库内的实际数值与预想的数值进行核对, Win Runner能自动显示检测结果, 并标识出有过更新、修改、测试或插入的记录, 以引起注意。
5. 结束语
Win Runne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测试可重用度, 能更好地利用资源, 减少测试人员的重复劳动, 特别对于一些开发周期长, 又不断升级的产品, 在回归测试中使用Win Runner优势更为明显。然而Win Runner仍有其局限性, 比如说对于一些新的技术产品如web, java, .net的支持不够, 还有正如所有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一样, 它仍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测试。
摘要:随着现代化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功能需求日益复杂, 软件测试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用WinRunner进行软件自动化测试的过程, 给出了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步骤,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WinRunner,自动化测试,软件测试,GUI
参考文献
[1].Ron Patton软件测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陆璐王柏勇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3].贺平软件测试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浅谈软件测试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软件测试期末总结07-20
软件测试的目的09-18
软件测试简历介绍11-02
软件测试的实施11-19
软件测试个人介绍范文07-10
软件测试的自我评价07-16
外文文献翻译软件测试08-13
软件测试应届生面试题07-20
软件测试培训教材下载08-01
初级软件测试个人简历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