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4-09-14

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篇)

1.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一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3-2014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增加了目前流行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并进一步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 98、画图、文字处理、学做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知识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有着较浓厚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产生正面影响,但如果引导不当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的畏惧,对他们以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理解、想象、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一般比较端正,不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品德结合点

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新科技探索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结合当今的国际、国内的科技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长大报效祖国,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祟高志向。

五、教学措施

1、本教材知识范围涉及较广,教学中要避免求全求深而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上机时间,保证一定的上机量。

3、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避免对某一单项操作要求过高,注意分配好各个内容的合理的量。

4、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试一试”、“动脑筋”等内容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提高高教学效果。

6、根据学生的兴趣、意识,知识、技能力等几个方面,用适当的形式对教学进行考核,惟促进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的提高。

7、有机结合有关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技能的新一代接班人。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本学年我校的信息技术工作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围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工作中心,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教育创新,神话教育改革,加强学习与研究,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围绕“用电脑写作文”展开,要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启动和退出“写字板”程序,能认识写字板窗口。(2)会在“写字板”中进行文字的输入与修改。

(3)会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格式与效果,会插入图片,能将文章打印出来。(4)会制作带声音和表格的文档。2.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其该方面的爱好。

(2)培养学生对进一步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的使命感。增强国际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学好各门功课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教材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并且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设置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得学习相应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在文字叙述、版面布局等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保证学习效果。

三、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电脑,有一定的基础。个别同学家里有电脑,对电脑的使用比较熟悉,而大多数同学则无此条件,因此要多让他们上机操作。由于该课程科技含量较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心理基础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将这种兴趣保持下来并使之发展成为爱好。

四、教学措施

1.(1)课前:认真备课,检查电脑状况,了解学生情况。(2)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抓好课堂组织,保证课堂效率。

(3)课后:仔细检查电脑状况,多寻求反馈,多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2.不断更新教学软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计算机教学水平以及维护水平。3.设置一些设计类比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积极探索,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自信心。

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引导驱动”、分组讨论、交流协作、案例教学、展示点评、综合复习等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式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点评、模拟等基本传统教学手段使学生慢慢熟悉掌握Word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每课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能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反复修改和美化文章、样例,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文章的排版、修饰。并能自如地进行页面设置、插入表格、艺术字、自选图形等。通过综合训练,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制作电子报刊、贺卡等实用内容。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多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对媒体作品有一定认识和创作能力。

二、本学年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作品。

2、学会制作、修改和美化多媒体作品。

3、学会使多媒体作品能说、会唱还会动。

4、掌握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播放技巧。

5、培养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任务:

1、制作多媒体贺卡

2、制作“认识哺乳动物”、“我爱我家”、“家庭与社会”多媒体演讲稿。

四、教学及评价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的措施: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各项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性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以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

(二)对每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每学完一个模块之后,采取自评、组评、师评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填在等级达标记录表中。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序循渐进地完成知识及技能的传授。

2、多放手给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五、教学措施

1.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文明上网的习惯。

2.教学要切合小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3.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完成操作任务的不同方法,触类旁通相关软件的使用。

4.加强机房(网络教室)管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在不断的教学中,我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只要学校的工作做好了,老师的教学工作教好了,那么学生的成绩必然出现很好的状况,时代在发展的情况就是这样,很现实的情况。相信我们在认识到当前的情况后,我们才会做出相应的对策出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将孩子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3、了解计算机进行处理视频、音频信息基本知识;能进行基本操作。

4、掌握PowerPoint2003基本知识和高级应用:用模板写应用文、表格中的自动计算和用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

5、掌握超级链接的创建和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幻灯片。教学重点:

1、利用计算机处理视频、音频的基本操作。

2、PowerPoint2003的基本知识与高级应用。

3、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幻灯片。教学难点:

1、音视频的处理。

2、PowerPoint2003的使用。

3、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教学关键:

1、正确的学法指导。

2、练习题和练习软件的选择。思想教育计划:

信息技术课程是工具学科,要教育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信息和软件;对信息技术有积极态度,能够支持自己的学习、合作、个人追求与爱好,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信息媒体,不做违法之事,不做违法之人。

(1)不偷看、窃取他人信息、资料。

(2)不进入他人电脑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性操作。

(3)不涉及不良信息;不利用信息技术侮辱、伤害他人;在网络上使用文明用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与其他人合作相处,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

3、初步分清玩与学的关系,知道学、玩有度,适可而止。课时分配:

使用计算机处理视频、音频:。PowerPoint2003的认识与应用:。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设想: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扎实所以,这学期的教学不仅要重视新内容,而且适时的补习以前的课程也是必要的。

在新课方面,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限的自学和练习。课的结构是原来的传统方式和任务教学并存。对学生薄弱的方面采取先补旧后学新的方式。

2.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二

《穷人》描写了生活艰难的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 毅然收养她的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结构巧妙新颖, 全文多处以“孩子”为描写对象, 让这个辅助人物出现在故事的各个情节中, 与主要人物默契配合, 对表现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有二:

(一) 串联故事情节

综观全文, “孩子”在文中犹如一条纽带, 串联了故事情节,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文是以“爱孩子→抱孩子→谈孩子”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孩子”贯穿始终。

1.爱孩子。“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孩子们没有鞋穿, 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 菜只有鱼。不过, 感谢上帝, 孩子们都还健康。”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知, 孩子们能在温暖而舒适的屋子里安静地睡着, 而且身体都很健康。这是桑娜夫妇付出代价的结果, 体现出了他们对孩子的爱。

2.抱孩子。当桑娜去看望生病的女邻居时, 她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就在这死去的母亲身边, 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 都是卷头发, 圆脸蛋, 身上盖着旧衣服, 蜷缩着身子, 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此时, 桑娜毫不犹豫地“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把他们抱回家里。”

3.谈孩子。渔夫出海归来, 桑娜将西蒙的死告诉了丈夫, 渔夫略加思索后便督促桑娜赶快把孩子抱过来, 这表明夫妇俩的心灵是相通的。而此时, 两个孩子已经“在这里啦”。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 “孩子”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二) 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为塑造中心人物, 除对桑娜、渔夫、西蒙的形象作正面描写外, 还从“孩子”这一角度进行侧面烘托:“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这一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桑娜的勤劳;“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把他们抱回家里。”“她把这两个睡熟的孩子放在床上, 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 又连忙把帐子拉好。”这一连串的举动, 把桑娜对孤儿的爱怜之情点化到了入神的地步, 既突出了她那克己待人的崇高精神, 又展示了桑娜那善良、纯洁的心灵。

二、教学建议

鉴于教材的上述特点, 教学时, 不妨以描写“孩子”的语句为突破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 剖析人物形象, 从而加深对“穷人”美好心灵的感悟。

1.理清文章脉络。

从教材简析中, 我们知道, 全文是以“爱孩子→抱孩子→谈孩子”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教学中, 可让学生先找出相关叙述“孩子”的语句, 再围绕下列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渔夫、桑娜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邻居西蒙死后, 留下两个孤儿, 桑娜怎样做的?渔夫又是怎样做的? (重点词语:“得把他们抱回来”、“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等) 。通过上述讨论,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因为桑娜夫妇爱孩子, 当桑娜发现西蒙死后, 才会将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当渔夫听到西蒙的不幸后, 才会作出抱孩子的抉择。当学生明确了这一联系后, 就容易找出“爱孩子→抱孩子→谈孩子”的线索, 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2.剖析人物形象

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期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间断接触信息技术的范围不同,且我们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的教材采用的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本学期学习两个单元的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计算机文字处理基础

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计算机的操作基础

第二单元中的知识主要是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三、本学期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原理等,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能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设计、制作作品,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

四、本学期采取的具体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为主,教师引导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引导中进行自我的培养,养成依法、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

2、培养并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3、通过学习评价、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的信息技能;

4、使学生掌握通式操作,知道如何求助;

5、学生能够从网上查找、下载、管理信息,并公与他人分享。

教材分析:

今年的新教材主要是适应初中非零起点教学需求,同时也为零起点同学提供了必要的补习内容。主要体现“提炼技术价值”和“体现信息需求”,掌握学习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打好基础。“实践”模块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技能;“补缺”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补习内容;“加油”则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深入掌握所学技能;而“思维导图”则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每一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所以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有限,所以在学习新教材时需要补的课很多。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综合实践、合作探究学习

学时安排:

第一单元感受信息世界6课时

第二单元认识信息工具8课时

第三单元体验信息输入8课时

第四单元记录珍贵信息4 课时

5.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10人左右,他们是第一次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有着较浓厚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产生正面影响,但如果引导不当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的畏惧,对他们以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理解、想象、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一般比较端正,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单元:我们的新朋友(计算机;第二单元:童声童画;第三单元:看图“写”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本教材知识范围涉及较广,教学中要避免求全求深而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上机时间,保证一定的上机量。

3.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避免对某一单项操作要求过高,注意分配好各个内容的合理的量。

4.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操作指南”、“试一试”、“说一说”等内容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提高高教学效果。

6.根据学生的兴趣、意识,知识、技能力等几个方面,用适当的形式对教学进行考核,促进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的提高。

7.有机结合有关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技能的新一代接班人。

五、教学进度 内容周次

第一单元我们的新朋友—计算机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 1 第二课进入神奇的新世界 2

第三课灵活操作小鼠标 3 第四课欣赏多彩的计算机作品 4 第二单元童声童画

第一课神奇的“画图” 6 第二课赏画填色 7 第三课主角出场 8 第四课小鸡与大山 9 第五课小鸡的家 11 第六课听妈妈说 12 第七课爱的回声 13 第八课知心朋友 14 第三单元看图“写”字

6.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六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生活的点滴回忆, 分别叙述了四件事。这四件事既独立成篇, 又互为映衬, 前呼后应, 浑然一体, 较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1.趣谈《水浒》, 启发认真读书。

在这一段落中, 作者记叙了两件事:谈读《水浒》、送书。这两件事一先一后、一详一略、主次分明。伯父以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和诙谐风趣的话语, 对“我”读书不仔细进行了和蔼的批评, 启发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并送书与我。这一谈一送中饱含着伯父对“我”的厚爱与期待。

2.笑谈碰壁, 抨击黑暗社会。

这一段落重点写了“我”和伯父的对话。由于“我”的幼稚及“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 您的呢, 又扁又平, 和爸爸不像。伯父乐观幽默地回答“我”, 是因为“碰壁”所至。“碰壁”这一生动的比喻包蕴着丰富的内涵。伯父借此对黑暗社会进行了巧妙的讽刺和抨击, 表现了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痛恨。

3.救助车夫, 表达赤诚爱心。

这一段通过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件——“救助车夫”的叙述, 表现了伯父和爸爸对劳动人民一颗赤诚的爱心及救助后伯父的愤激之情。在写“救助车夫”一段时, 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 文中连用了八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 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在写救助后的愤激之情时, 文中运用了“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 这与先前伯父的风趣、幽默, 谈笑风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明鲁迅先生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 已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 这又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4.病中写作, 鼓舞人民斗志。

这一主题是借女佣阿三之口表现出来的。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他以笔为武器, 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从文中可知, 即使是身患重病, 鲁迅仍笔耕不辍, 表现了他为人民大众的自由解放而大声呐喊的硬骨头本色。

二二、教学建议

纵观全文, 其脉络清晰, 叙述清楚。“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贯穿始终。为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教学中不妨从文中的关键词句入手, 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感知人物的高尚品德。为此作如下建议:

(一) 教学第一段应重点抓住“惊异”、“爱戴”设计如下问题:

1.“惊异”是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惊异? (听到的:失声痛哭;看到的:数不清的挽联, 大大小小的花圈, 各色各样的人)

2.“爱戴”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伯父会受到如此多人的爱戴呢? (以此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引出下文。)

——特级教师俞国平执教的《秋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 赏析

□屠素凤

师:谁来读第一句?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秋风看不见。或许那是一个早晨, 也或许那是一个傍晚。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 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二) 教学第二段可抓住描写伯父一个动作的词

语——“摸”和一个描写表情的词语——“笑”来理解。通过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的学习, 让学生明白, 一个简单的“摸”与“笑”不仅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和诙谐风趣的话语特色, 而且还表现了伯父对“我”的慈爱和宽厚。

(三) 教学第三段要重点理解“碰壁”一词, 为此可设计如下问题:

1.“四周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碰壁”实际上是“碰”了什么? (提示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回答)

2.“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3.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碰壁?

(引导学生理解根据鲁迅先生当时的地位和声望, 完全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 他勇于斗争, 从而横遭反动派的种种迫害, 表现了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一一、案例描述生:他看到树叶黄了, 一片片从枝头《秋思》是张飘落下来。

师:是啊, 那是叶落归根呢!

藉的一首思乡之作, 作者客居洛阳, 又见秋风, 满眼萧瑟, 满怀愁情, 提笔写信, 请人捎去, 也捎去了一位游子的思乡愁肠。

生:他看到了天空的一行大雁鸣叫着飞向远方。

师:大概是飞向远方的家吧!生:门前的地上堆满了落叶。

师:除了看见景外, 他还会看到什

生:看到了匆匆行走的人们。可能

特级教师俞是赶着回家吧?

生:看到了人们身上多了些衣裳, 缩瑟着身子。

国平在第一句诗的教学对话中, 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文学触觉, 只抓一“见”字, 引领学生跨越时空, 慢慢地走近洛阳, 感受一颗异居他乡的孤寂的心, 着实让我们经受了一种与经典对话的满足。

师:孩子们, 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 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是什么?

生:见不到家乡的风景。生:见不到家乡的父母。生:见不到兄弟姐妹。

师:【出示诗句:夜月红柑树, 求凤白藕花 (《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骨肉待我欢, 邻人望我荣 (《南归》) 。】

师:读着这些诗句, 你体会到了什

生:家乡的景色很美。生:他和兄弟感情很好。

得多”的崇高思想品德。)

(四) 第四段写鲁迅先生救护受伤的车夫的事。

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 从中领会鲁迅先生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抓住“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 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体会鲁迅先生的内心。可设计下列问题:“严肃”是什么样的神情?他为什么严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语句说明什么?他为什么叹气? (说明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无限同情、忧虑, 同时又陷入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劳动人民解除困苦的思索之中)

(五) 教学第五段时, 要抓住女佣的话, 引导学生理解:

7.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9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及九年级(9)班的班主任工作。回顾这个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地实现了学期工作目标。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学校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帮助完成了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的维护,各科室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等。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六、及时做总结,写反思。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当了班主任,还有学校维修方面的工作,所以教学工作上花的时间可能相对少了点。另外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不系统,再加上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自律能力不是太好,所以在抓纪律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8.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八

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板块为动画制作,通过运动和变形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第四板块为信息技术应用,此板块是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因为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今年的测试次数增多,计算机课时会受影响,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必须当堂消化、吸收,不济占学生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多,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理解概念,提高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应的技巧,熟练利用各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为祖国的发展而学习。

4、成绩目标。在本学期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尝试、发展,抓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提高,争取70%的学生成绩达到合格等级,为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八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三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主要通过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实践操作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上收集、交流信息的基本操作;通过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学会把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转换为程序。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国家有关因特网管理及信息安全的法规;让学生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抵制不良信息,正确使用信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图文并茂,但难度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村镇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教材内容: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总共有六个模块的内容,模块一是《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模块二是《演示文稿》,模块三是《flash动画制作》,模块四是《网页设计与制作》,模块五是《QBASIC程序设计》,模块六是《智能机器人》。

3、重、难点:重点在于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及应用;难点在于对模块二的内容要在学会操作之外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主要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主要措施如下:

1、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精细化。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

2、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精细化。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每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平时分。

3、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具体每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三人左右,从中挑选出有责任心、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负责人,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4、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程基本上全在机房上课。对于基本知识,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边看演示边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网络应用的操作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四、业务自修

1、在备课的精细化上多钻研: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2、注重课堂教学的精细化: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和蔼、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9.六年级上学期学期计划(数学) 篇九

任课教师:孙兆洁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过渡期,小学的结束,初中的开始,所以六年级一定要打好基础。这个年龄的学生们,心理各方面发育都比较快,思维都比较灵活,所以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去激发他们的思维。经过小学的学习,学生们都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成绩都还不错,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问题,所以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重视,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教学。在教学方面,也要更加形式多样化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尽快的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包括的内容:百分数

(二)、圆、圆柱圆锥、比例、比例尺。教学重点:圆、圆柱与圆锥,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例是这一学年的难点,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以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经历探索事物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发展测量试图作图等技能。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及时反馈,有效辅导,实现“三清”。每讲一节课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参,疑难探讨,了解学生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和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导为主,学生要以思为主,多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结合课堂测试、大作业、家庭作业和单元测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个别辅导,有效实现“三清”。

2、继续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课堂上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辅导、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发挥同学间的团结友爱的精神,成立同桌“一帮一”活动,嘉奖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小组。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要使之在课堂上吃饱,课后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充分开发其智力潜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大力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能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用数学的意识。

五、进度表

第六章:百分数

(二)(3课时)第七章:圆(3课时)

第八章:圆柱圆锥(3课时)第九章:比例(4课时)第十章:比例尺(3课时)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课时)1.2展开与折叠(2课时)1.3截一个几何体(1课时)1.4从不同方向看(2课时)回顾与思考(2课时)第一章测试

(2课时)第二章 2.1有理数(1课时)2.2数轴(1课时)2.3绝对值(1课时)2.4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5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2.7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8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9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2.10科学计数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2.12近似数(1课时)2.13计算器的使用(1课时)

第二章测试(2课时)

10.六年级音乐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十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两个班,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彩色版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教材分为以下八个单元:梦中的北京、母亲河、高原雪山、情系边寨、姑苏风光、我们努力,再努力、友谊地久天长和平安夜。涉及到声乐、乐理、器乐演奏、乐曲欣赏等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11.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一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

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5、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能力。

2、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动彰显他们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采取轮换制)

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实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评选制作作品(建高塔、美丽的桥、生物多样性小报„„)迎接学校主题开放活动。

5、建立经常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考核制。课堂常规30%(发言、倾听、不同意见、独特观点)+实验探究30%(记录表、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卷面测试30%+小组合作自评10%。

操作:常规记录1人(制表格),科学课代表1人收集活动记录、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小组自评表。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1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一)、(二)周 次23

周 次34

周 次46

周 次58

周 次61

周 次73

周 次86

周 次97

周 次101

周 次11

周 次126

周 次131

周 次143

周 次155

周 次167

周 次17—20、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二)、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一)(二)、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一)(二)、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一)、做框架

(二)7、建高塔

(一)、(二)、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一)、(二)、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

(一)电磁铁的磁力

(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谁选择了它们

12.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十二

回顾本学期,本人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讲课中要善于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

“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要充足,练习的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单一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联的,能作用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协作的能力。

我将每一个班按机房机子的分存布情况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四、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上一篇:三线梳理与整治下一篇: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