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美育教学论文

2024-07-22

改进美育教学论文(共10篇)

1.改进美育教学论文 篇一

浅谈改进中小学美育教学

摘要:艺术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要在阳光下成长,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春天阳光的温暖。现在的学校艺术教育我感到是:新的形势、新的思维、新的举措,呈现了新的面貌。新的形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教育最好的时期,党和政府最为重视的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拥有对美的识别、欣赏能力,建立起追求美、传播美直至创造美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不仅有助于个体成就幸福人生,也与营造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密不可分。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现状;改进措施

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忽视艺术教育的现象严重。

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敷衍了事,换成唱歌课、涂画课,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音乐课、美术课上什么内容,教师是否按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还远没有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够的重视,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二)艺术教育的师资不平衡。艺术教育的师资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的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师资要好,同一地区中,城市中的学校又比农村的艺术教育师资好。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虽然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臵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育无从谈起。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认为无关紧要,有的甚至一味追求学科成绩,扼杀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必须全面发展,但“美育”为何总是扎不了根或实施不力,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改进措施

(一)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三)把艺术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以前的艺术学科,在课程整体设计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倾向也较明显,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鼓励教师把艺术教学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树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宏大的艺术教学观,让学生从身边、从生活经验中寻找艺术教学内容,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艺术的独特价值。

(四)提高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为了扫清艺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学校有责任提高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1.利用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艺术教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让家长了解“美育不只是美学知识的教育,也不是纯粹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基础上完善其人格,提高基本素质的教育’’。孩子们学习的所有课程都息息相通,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2.创造各种机会,让社会各届朋友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如每学期不定时地向家长开放艺术教学课堂,让他们走进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参加,展示孩子们的最新艺术成果,让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与孩子们一道分享艺术教育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3.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资源。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许多有天赋的艺术教育人才隐没其中。学校可以学生为桥梁,通过学生广泛发现在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请他们到学校来,走进课堂;把身边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他们参与艺术教育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共同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三、结语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2.改进美育教学论文 篇二

一、在学校层面上,要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管理的标准细则、课程评价、学生成果评价,从而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艺术教育专项领导网络。 即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艺教老师、参与学生,形成“ 普及→提高→特色”这样一个四级管理、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

2.认真做好管理指导工作。 学校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艺教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案。 另外要把艺教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情况等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之中,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3.仔细设定评价标准。 教育评价体系可分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以促进艺术教育的定性运转。 学校要对评价体系做个台账,详细记载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使非统考课也有较为规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二、在教师层面上,主要是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我校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内调,如,语文教师潘斗兆老师擅长书法,我们请他任书法老师等;外引,如前几年我校请求上级调来了舞蹈老师张巧老师、美术老师张雁老师等;自培,学校建立培训基地,由艺教骨干教师指导一般艺教老师,提高艺教水平;外聘,如培养出了书法老师杨杰老师等。 另一方面通过岗位培训、骨干培训、高层次学历进修、外出取经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教水平。

三、以教育效果来衡量艺术教育质量高低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确立两个原则。 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力争教育督导时候,在全校学生中抽调接受验收。 同时要承认差异, 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广泛性原则:广泛性包含两层内容,一是参加艺教活动学生的广泛,二是每个学生参加艺教活动面的广泛。

2.形成适应学校质量标准的艺术教育模式,做到德育与艺教活动的结合。

3.建立学校活动课程序列,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常规艺术教育活动课。 如,晨检、升旗仪式、各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每天的 “ 文化午餐”。 所谓“ 文化午餐”就是利用中午三十分钟时间,通过校广播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欣赏、音乐、戏剧、歌曲教唱等,让学生接受高品位的艺术熏陶。

4.发挥学生个性,组建学生艺术团体。 我校在多年艺术教育实践中寻找切入口,形成书法、合唱、舞蹈三项特色项目。 学校在总结以往艺术教育经验的成果基础上,2012年重点扶植美术类( 剪折艺术) 形成态势,成为继三个特色项目后又一个艺术强项。

四、以艺教手段来拓宽团队活动领域

3.改进美育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美育教育 音乐欣赏 创新教学 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来熏陶情操,开发智慧,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进行美育教学,成为音乐教学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在进行美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还需要音乐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用丰富的音乐知识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和教师的积极互动过程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小学音乐教学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展现实现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一、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实现美育教学,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主的音乐素养,用丰富的音乐知识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美育教学,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脑海中充分想象音乐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净化和熏陶,实现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教育。

(一)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教育,使教师的教学面对全部学生,让学生在动人的音符中获得教育,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建立。学校还要成立美育教育教研组,通过探讨和协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美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美育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师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发挥音乐潜能,促进他们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学要实现美育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

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就达到了育人的目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他们的学习能力,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生已有的音乐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来激发他们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自觉的探究过程中完成音乐知识的构建,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节奏中,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倾听和表演过程中对音乐所表达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让他们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培养了音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在对音乐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三、创新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般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全面的了解,对他们不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做到以下几点:(1)以综合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3)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4)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5)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对创新评价方式进行探究,通过多样性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进行评价,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等,使用等级制进行评价。为了体现激励机制,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在新的评价方式中,学生对自己有了综合全面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动机,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促进他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提高。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的意境美,培养他们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最终达到美化学生心灵和情操的作用,实现真正的小学音乐美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盛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6,(05).

[2]徐吉芳.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改进美育教学论文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提高美育自觉,充分释放和发挥美育育人功能,推动美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美育,从小抓起。美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贯穿在个人成长的始终。美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如果长大成人后再去接受审美教育,原有的审美观念会容易被固化,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就会较弱。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审美教育,能够从小感受美、鉴赏美,久而久之,审美理念就会愈来愈强,循着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就会愈强。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注重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尽可能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让其从小徜徉在艺术经典之美、科学之美、生活之美的广阔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润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

美育,从课堂内外抓起。美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美育,既在课堂内又在课堂外。对学校而言,要把培养美的心灵作为美育的目标,把美育的个人价值、国家民族价值、中华文化坚守与自信的价值讲深讲透,这样才能滋养青少年的心性、温润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对社会和政府而言,要把提升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美育教育的追求目标,通过高雅艺术、艺术展演、博物馆展品、城市景观等各个方面,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美育,从融合中抓起。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素质禀赋的养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持美育与德育相融合,实现以美引善,寓德于美;坚持美育与智育相融合,达到情理交融,以美益智;坚持美育与体育相融合,呈现健、美结合,相映生辉。将美育融入德育、智育、体育之中,不仅能极大地改变“三育”品质,而且能使教育真正起到树德立人的作用。

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要重视“尽精微,致广大”的美育,达成美育共识,营造美育环境,改进美育工作,让

5.中华美育教学案例 篇五

——学习《最后的时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查哈阳农场第一小学

张瑾芳

案例背景

《最后的时刻》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容镇定的表现,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热爱生活、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案例过程

“学者先要会疑。”本课设计通过渲染气氛,妙设疑问,抓住重点,让学生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圈画描写文中人物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去了解人物内心,感受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的品质,学习并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首先我用名言导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成的!”同学们,江姐的这则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国人的心,更是让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记住了她的名字--江姐,作为平凡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刻有怎样表现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重庆渣滓洞陪江姐走进这最后的时刻(师板书课题)。接着我要说的就是重点片断: 1.学习江姐整理着装 师:重点探究:此时江姐面临的是刑场,而文中为什么要说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生交流汇报)

师: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感受江姐面对死亡的无所畏惧的高尚人格,体会她用微笑面对胜利的曙光的革命精神,老师播放一段视频。

师:老虎凳能不能撬开江姐的嘴?钢鞭抽打能不能让江姐说出革命者的名单?手指钉竹签子能不能让江姐改变信仰?这些都是江姐在精神上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现在,你们讨论下为什么说我们的江姐像是要参加隆重的典礼?(生观看后谈感受)师:当竹签子钉入江姐的十指时,江姐面对敌人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可以砍断我的手,杀掉我的头,但是要组织是没有的。”严刑拷打见证的是江姐铮铮铁骨和敌人的垂死挣扎,这是江姐斗争的胜利,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了,此时的江姐走向刑场,就是走向敌人失败的庆典。

2.学习江姐与战友深情告别

师:(出示)“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是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没有惧怕死亡,她把死亡当作最后的考验,用自己的意志也敌人进行了一次战斗,她会坚定地对自己说……

面对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未完的工作要由他们继续,江姐希望他们也着坚定的信念,此时她会深情地对同志们说……

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黎明,这不仅是江姐,也是有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的革命者共同的宣言……

师:带着对革命者的必胜的信心,江姐大步走向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江姐面对着朝夕相处的战友,她有多少话要说呀,她会对同志们说些什么呢?(生汇报)

师:这一看,不是意志的动摇,这一次回眸,寄托了江姐对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牵挂,对战友的不舍,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同志们,永别了!”牢门外等待江姐的是死亡,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江姐和其他难友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悲壮情怀,让我们带着赞颂和敬仰之情齐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

师:这最后一段运用了省略号,这里可能省略了什么呢?去迎接敌人给他们准备的——隆重的胜利的典礼!那么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面对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我们想说()。案例反思

一、巧设疑问,渗透美德

怎样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新课伊始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孩子们便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也特别凝重。我继续引导学生:“最后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小组讨论后,我趁机让生再次读文,这“最后的时刻”在课文具体指什么时间?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了哪些事,体现了她的什么精神品质?我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让大家结合自己的圈画讨论交流,并抓住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细细品读。学生们不仅理清了这些问题,同时人物形象也在心中树立起来了。从他们的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思想上深受教育,既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又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自然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达到了共鸣。

二、抓住重点,感悟美德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革命烈士江姐临别前对牢友们说的最后一番话。她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是在激励同志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此乃大节!由于故事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了解江姐说这番话的深情用意,教学中于是我抓住“考验”一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大家说说,江姐和这些革命者都经受了哪些考验?”看过视频的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看着一个个残酷的刑法,有的同学流露出诧异的神色,有的则低声责骂道:“这些反动派太坏了!”于是我深入引导:“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可能用在江姐以及其他革命者的身上,这些考验对革命者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们不会屈服反动派的严刑拷打,那么这‘最后的考验’指什么?”这样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完全走进了文本,认识了江姐,也认识了无数的革命者,最后带领他们诵读着江姐的这句话。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声音是那么洪亮!语气是那么坚定!红岩精神,一种不朽的传奇,此时正穿越时空,在我们的教室中传递,在孩子的心灵中绵延传播。他们也在那一刻记住了江姐,记住了曾经的苦难,更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三、发表感言,弘扬美德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面对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学贵有所得,学生在自己的感言中说出了自己对江姐革命精神的感悟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爱戴之情!

6.美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以美育作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大浦坚持特色办学的基本思路。

大浦是所已有90年历史的老牌学校,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早在1994年,他们就进行各项教改实验,开设了艺术美育实验班。以“保证文化课,加强艺术课”为原则的特色教学,当初,并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他们便根据艺术班的培养目标,制定了一份《艺术美育实验班艺术科教学纲要》,分阶段、分步骤教学,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艺术指导老师不够,他们就专门请有一定少儿艺术启蒙教育经验的老师加盟。

艺术美育对孩子美好情感的激发和熏陶,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智力的开发,对心理素质的锻炼,以及对道德和人格的不断完善,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导主任校玉华很有感受。她一直从事文化课教学,她认为强化美育,对教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个小男孩,入学之初由于在一次火灾中受到了惊吓,少言寡语,对学习没兴趣。学校就有意安排他多与同学接触,教他画画、拉琴,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为他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渐渐地,他恢复了童真,恢复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性格开朗活泼起来,学习也很快跟上了全班同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阶段。诗书画印、歌舞弹奏,这些以兴趣切入的形式恰是开启孩子兴趣的闸门。

据任课老师介绍,艺术班的同学学珠算时指头的应用很好,反应极敏捷,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竟能达到很娴熟的程度。原因在于,他们在上美术课时,手指都得到过训练。上微机课时,艺术班的同学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度就比普通同学高,当别人在规定课里,电脑作画完成一幅时,而艺术班的同学却早完成了4至5幅。

陆嫣然小朋友,今年才10岁,读四年级,她曾以一曲舞蹈“春天在哪里”进入全国“十佳”。她说,跳舞很苦的,天天压腿,做基本功。不过,这也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学习上就不怕苦了,学习起来特别有新鲜感。有次,她请了7天假去北京领奖,她就让妈妈把课本带到火车上自学。回来后主动找同学们补课,一点都没误事。

仲同学正读六年级,写得一手好字。问她获过多少次奖,她记不清了。她觉得获奖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课余时间有很多的爱好。她除了画画写字外,还喜欢拉手风琴、唱歌。她认为学校开展美育,有助于自己艺术兴趣与文化课学习兴趣的相互促进。

江河同学喜欢跳舞表演,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活动,但说起文化课来,她的兴趣更大。她特别喜欢上“情境”课。喜欢表演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扮成课本中的角色,自己为角色设计对话,描绘现场情景。一堂下来,一点都不觉时间,对课文的理解要比平时死记硬背印象深。

据周莉老师介绍,开展“情境”教学,也是充分开发美育资源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效果的测试发现,爱表演、爱画画的同学都能找到一种自己的特定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爱画画的同学可以把课文中的特定场景气氛画出来,虽然理解深浅有差异,但大家肯动脑筋,且不感到枯燥。

当然,开展美育也不能一锅汤,孩子和孩子之间对事物的认知度是存在着兴趣的差别的。为准确把握住孩子们的兴趣,新生刚入学时,他们便上“统课”,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都教。待到二年级再根据各人的情况自愿分班,各有侧重。这样的好处,让同一兴趣的学生在一起,能彼此促进,将兴趣转化为一种毅力。

张王君同学刚学舞蹈时,累得腰酸背痛,直想打退堂鼓,但每次看到其他同学蹦蹦跳跳地上舞蹈课,又不甘心落伍,几年跳下来,倒也上了回北京参加比赛。

当今,学生减负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给孩子增加美育,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新的负担?

不会!校玉华说,通过对课时效果的提质来达到课本教学的标准。一些鲜活的教学手法的介入更增强了同学们的解读力。比如,艺术班的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其情其意的表达有时都无需老师的提醒。做作文时,他们总能想像到文字以外的相关话题,其生活的体验能力也明显优于普通学生。他们作过个别了解,这个学校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能力均处于中、上等。

7.寓美育于古诗教学之中 篇七

一、指导诵读, 引导学生感受美

古诗的语言美, 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合辙押韵, 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自然而然产生乐感, 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 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

如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 在理解诗意后, 就要强化朗读, 不断地读, 不断地品味, 不断地感受。读前两句, 主要领会当时江天夕照的奇丽景色:黄昏时分, 夕阳的余辉“铺”展在江面上, 江水一半火红, 一半碧绿。这里为什么不说“照”却说“铺”呢?因为这时红日西沉,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射过来, 确像“铺”在江上。这样不仅化虚为实, 生动形象, 富有动态之美, 而且“铺”字显得平缓、舒展, 摹出了秋天夕阳的柔丽, 给人以恬静、安闲、怡然自乐的感觉。江水半红半碧、半动半静, 亦明亦暗, 光彩瞬息变化, 于是就构成一幅瑰丽的图画。诵读后两句, 就要让学生体悟到当时幽静柔媚的夜色:九月初三的夜晚, 凉风习习, 晴朗的夜空挂着一弯新月, 夜露降落, 晶莹的露珠儿像珍珠一样圆润而闪烁。这是一幅多么宁静、清新、柔丽、和谐的情景啊!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学时应着重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对照比较, 让学生懂得:诗人经过反复推敲, 精心筛选, 觉得都不理想, 只有“绿”字最为恰当, 极富于表现力。通过咬文嚼字, 反复吟咏, 反复品味, 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 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获得美的熏陶, 受到美的感染。

二、入情入境, 探索诗的意境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 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诗歌。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通过审美体验, 得到心灵的陶冶。

例如杜甫的《绝句》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 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就的。全诗四句四景, 各臻其妙。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每句诗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学生披文入境, 凭借有关词语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一句诗, 要注意一个“鸣”字, 写出了欢欣雀跃之态, 呈现了一片生机, 这是诗人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难得见到的和平景象, 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讲读第二句诗, 要注意一个“上”字, 表现白鹭自由欢畅的姿态和扶摇直上的勇敢精神, 再次流露出诗人内心喜悦的感情。讲读第三句诗, 要着重抓一个“含”字, 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 油然而生舒畅的心境。讲读第四句诗, 要抓住一个“泊”字, 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 “青春作伴好还乡”了, 中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 怎不喜上心头呢!这样, 就使学生领会了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优美开阔的意境, 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

三、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欣赏美

想象在孩子们美的创造过程中如同一只鸟的翅膀, 有了它方能翱翔在辽阔的天空, 展示它特有的身姿和美丽。诗重感情, 诗重想象, 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 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所有的联想与想象都不能离开古诗词文字本身;所有的想象与联想又不能拘泥于文字。我们的审美设计应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感受, 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形象, 并为之心动、心醉。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展开联想, 进入意境, 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 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练, 初读此诗, 似觉平易, 细加欣赏, 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过过程, 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宣暄和问话, 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 但诗人仅摘三句, 答问不多, 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 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 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 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 想像丰富, 对答如流, 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 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8.改进美育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美育教学;审美;人文素养;学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一、美学教育的意义及其独特作用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任何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参与社会艺术活动,其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水平。

1.美学教育的意义

要改进美学教育首先要了解美育的意义。

美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首先,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审,是一个动作,有审视、判断、辨别、发现和认识的含义。其次,这种实践活动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对象一种美的认识和感知。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的能力,甚至还是一种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审美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结果反映出一个人综合知识和文化感知的水平。

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感知,去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2.美学教育的独特作用

学校美育程度将影响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影响其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判断,甚至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一个国家的美育水平更是会影响到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可持续发展。

当你游览欧美各大城市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古城、古建筑的保护是如此完整、如此完美。走在大街小巷,你会不断被那已经屹立数百年的建筑所感动。你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伸手便可以摸到历史、感受到过去的文明。

这就是审美教育的结晶,是人对历史、对文明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己的尊重。只有当每个人从小都能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时,全社会的审美水平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才有可能产生对历史、对文明的审美态度和尊重。

二、改进美育教学,要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1.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首先教师要增強学生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其次教师要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2.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并使之相互渗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应该说,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却淡忘了鲁迅的呐喊……内在美被轻忽,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改进美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1.强化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观念

美术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与品格;可以使学生在偏向严肃的、理性的、约束的学习生活中添加活泼的、非理性的自由情趣与活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其审美能力提升,从而整体改善和提升社会的内在品质。

2.完善美术教育设施

美术教育设施完善是保证美术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完善美术教育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有利于发展美术教育,让中小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能见到或触摸到同书本中相应的实物,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从而保证顺利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3.提倡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设法把课堂多样化,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把地方的美术资源带到课堂上,开发民间美术课,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感受乡俗之趣,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教师不仅解决了因缺乏教具而无法进行美术教育的问题,而且可以让美术课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出色地完成美术课的教学任务。

中小学是美育阶段重要的一个时期,要求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与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有着重要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在制作物品和图像过程中,独自或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四、结语

9.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篇九

近年来,阅读教学、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语文课堂实施审美教育,渗透美育教育于阅读教学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一、反复诵读法

读,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放在课堂的任何情形下使用都正确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语言固有的韵律美,以朗读为主旋律,体会其中的美。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层次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递进阶段。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先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通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一边看关于杨梅树的图片,一边反复朗读课文中语句,明了语句中写出了杨梅树枝、叶的外形特点;读懂了语句所描写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吟诵语句,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亲身感受,体会到了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梅树在春雨的沐浴中勃勃生长的喜人气势,由此把杨梅写活了。这样的朗读教学,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和情感,获得丰富的美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情景创设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世界中陶冶美的情趣。如课文《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若仅仅是通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解释以及一道道没有实际价值的习题的抄练,这类抽象的缺乏美感的教学手段,要使儿童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那是很难的。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旅行”的情境,学生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感受的是优美的乐曲,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身?R其境,领略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感。配着悠扬恬静的乐曲,师生徜徉于山美水美情也美的画意中。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达到了审美效果。

三、渲染气氛法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情感因素特别强烈的课文,如果能通过渲染气氛的方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学生从中体会的情感将更直接有力,所受到的教育感染也会更强烈持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的是首都千百万群众冒着寒风伫立于街头送总理的灵车的情景,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自觉哀悼总理的一片深情。课文本身的气氛是沉重和悲怆。如何让对总理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缺乏足够了解的小学生也能体会出课文中沉痛的情感呢?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外,最好能渲染出一个切合课文气氛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播放沉重的哀乐,在哀乐声中,教师用沉痛的语言向小学生们叙说总理逝世的时间及课文描写的内容,这样,一个肃穆、庄严、凝重的气氛就渲染出来了,师生们仿佛被带回到了课文的情景中。

四、词句品读法

一般说来,课文语言简洁流畅,优美生动,多一字,少一词或变动都会损失原文语言的整体和谐及内在意蕴。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如教《荷花》第二自然段时,首先是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一池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让学生欣赏,初步感受到荷花的形态之美,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启发学生给文中的“冒”字换个词,替换后进行比较,理解:冒,向外钻,往上升的意思。体会到这个“冒”字,不但写出了白荷花的数量多,而且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同时领悟荷叶的长势美,荷花的形态美及其品格之美、精神之美,加深对表象的体验。然后通过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情感的熏陶。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美丽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便学生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也就进一步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语感。比如《桂林山水》中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句式,使得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类词句时,应反复指导学生细品词句,体味出其美的韵味来。有些文章往往含有意义很深刻的句子,它们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中包涵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意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具有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美。这些深刻的意义,文章里并没有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只有认真读、细细想,才能领会那含蓄而深沉的意义。

五、表演活动法

少年儿童有着爱表现美的个性特征并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文情节性、戏剧性、动作性等较强,很适合于小学生表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小白兔与小灰兔》、《小音乐家扬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些小品、课本剧等,让学生走进课文,扮演课文中的人物,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性格直至内心世界,在“动”与“乐”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如课文《东郭先生与狼》一文中,狼在被救前后的语言、神态、表现迅速变化,东郭先生在救狼过程中的行为、内心世界也有变化。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这些呢?师生可以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狼、东郭先生、猎人、老农。通过表演,可以将狼恩将仇报的丑恶本质及东郭先生的迂腐可笑的性格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受到审美教育。

六、拓展想象法

10.语文教学美育途径初探 篇十

摘 要: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教学是1门空间思维艺术,以语言符号和美感载体渗透着感情的形象化意义,要求语文教学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简言之即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1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化、教育新1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它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借鉴前人创造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式等,形成合乎要求的读、写、听、说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审美能力 实践

Abstract: Teaching of Chinese relying mainly on literary works is thinking art of a piece of space, permeate the meaning in images of the emotion with the language symbol and aesthetic feeling carrier, requiring Chinese teaching to attract students with “Beauty”, its aim is to implement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eaching. The education withou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 incomplete education. Aesthetic feeling education or aesthetic education promptly in brief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t one application art American and reality beautiful to is it influence, persuade, educate a new generation to come, make them experience beauty,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ppraising beauty and creating beauty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should lead students to study the language of the works of excellence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lands, use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that forefathers create for reference, “ Beauty ” law, “ Beauty ” behavior way wait for, form meet the requirements read, write, listen to , say ability. Meanwhile, the emotion of accepting the article is moulded, form students beautiful soul , beautiful human nature.

上一篇:描写雨的写景作文500字下一篇:演讲稿 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