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精选11篇)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借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教育观念;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一、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地学习这些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可能一夕之间就改变的,教师要长时间地研究新课改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并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这些教学理念时,可以和其他的任课教师就课程的开展进行讨论,双方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提高对新理念的认识。
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新的时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引导者和课堂主导者之间的差异,摆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待学生时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高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之中的闪光之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现阶段出现了许多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1、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探究式的问题,将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放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你们猜一猜这部电影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看过的学生吗?看过的学生可以讲一讲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吗?这时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回答教师的问题,等学生回答完后,播放影片的精彩片断,在播放视频片断时展示相关的材料。如《难以忽视的真相》电影中出现的.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近些年来海平面正在逐步上升及南极冰川正在快速消融的资料。在看完影片后资料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所知的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全球变暖现象中的疑惑,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让每个小组分别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共同确定问题的答案,之后和教师就答案的合适与否进行探讨,共同确定恰当的问题结论。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琐碎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怎么运用思维导图。在回顾《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带领学生回想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内容,这部分中的关键内容是全球气候变暖,然后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圆点代表全球气候变暖,随后拓展思维,画出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向外的线条,在每个支线条上分别写上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关键词如气温上升,按照这样的方式直到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梳理完毕。在学习思维导图的用法后,在地理学习的预习阶段要运用思维导图,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在不足之处标上着重学习的记号,在复习时有重点地复习。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注重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二
一、分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自主学习, 互相竞争, 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 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当小组成员学习中遇到问题时, 先在小组中进行内部讨论, 集合大家的力量。如若解决不了, 再询问老师。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习问题,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团结, 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小组与小组之间为竞争关系, 开展一系列小组对抗活动, 小组比拼活动, 如“我是小老师”———根据知识内容, 让小组成员通过预习、查找资料等, 学懂这一部分, 并充当小老师为同学进行讲解。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评比出学习进步最大, 学习积极性最高, 学习成绩最好的学习小组, 进行奖励, 而退步的小组则进行惩罚, 如值日一天等。这样通过竞争, 使学生在提高成绩的同时, 提高学习兴趣, 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多媒体教学, 形象直观引人入胜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 用于教学的设备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粉笔和黑板, 各学校纷纷引进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进行多媒体教学, 更为形象直观地将知识展示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兴趣。
例如, 在讲解各区域划分的时候, 对于各个大洲以及各大洲的代表国家, 学生仅通过书本的介绍并不能记住知识点。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大洲的风土人情和具有各大洲特色的节日庆典来进行讲解,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 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 在讲解太阳运动的知识点时, 仅通过书本或者教师的讲解, 很难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形, 不利于理解和记忆。但是通过多媒体的使用, 可以分步对太阳公转、自转进行讲解, 播放太阳一天、一年的运动轨迹, 使学生直观了解太阳运动, 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形以及运动轨迹, 便于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 小技巧发挥大作用
(一) 模型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些地理模型, 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模型的制作, 比如制作彩色的地理地形地势图, 学生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 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并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 提高动手能力, 对知识点进行直观了解。通过自制地理模型, 还可以将地理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加以简化、形象化, 便于学生的理解。
(二) 对比法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 很多知识点是杂乱的、易混淆的,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对比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 对于这些杂乱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比如, 在进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的学习时,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总结, 将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降雨量等进行归纳总结, 并将多种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比照着进行整理, 通过对不同种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的比较, 加深记忆, 避免知识的混淆。
(三) 理论联系实际法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 地理是从生活中来, 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存在着许多地理事例, 将地理知识点联系到生活中来, 就不难理解。比如, 在对于洋流的讲解和记忆的过程中, 靠近极点的洋流是寒流, 靠近赤道的洋流是暖流, 正是因为极点温度低而赤道温度高。而顺流航行速度快, 逆流航行速度慢, 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加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将更加容易, 记忆将更加深刻。
四、总结
新课改为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教师要不断进行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适应地理教学需要。只有当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 才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才能更加吸引学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 才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67) :161-162.
[2]刘娜.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 (中学) , 2014 (2) .
[3]劳世柏.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 (研究青少年教育) , 2013 (19) .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高中;地理衔接
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既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两个阶段的地理教师都需要树立衔接意识。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分析了目前地理教师在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以期对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有所裨益。
一、初高中地理的区别与联系
1.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区别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初中地理主要对世界地理、乡土地理、中国地理和地球与地图这四大部分的浅显易懂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而高中地理则要对这四大部分的详细内容进行探究和理解掌握[1]。其次在教学对象上,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同。再次,在教学方法上,高中地理讲究理性分析,以原理为主;初中地理讲究感性认识,以知识为主。
2.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联系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在学习内容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是相同的,都是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初中地理教学培养的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就没有高中地理的更加深入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成因的理性认识[2]。初中地理知识,为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使学生对其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一、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中的问题
1.教材衔接问题
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与否,首先是教材的衔接与否。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往往是两班人马,各自编写,互不交流,互不联系。初中教材往往编写得过于肤浅,而高中教材又经常编写得难度较大。初中教材注重介绍,高中教材注重探究,两个阶段的教材,在知识的难度上跨度较大,学生不易适应和掌握[3]。
2.衔接意识问题
很多高中教师认为,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不在一个档次,初中的地理教学对高中的地理教学影响不大。于是,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掌握的内容,不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则认为,教授完自己所属阶段的教学内容即可,没有对学生知识面进行拓展,知识层次进行深入的必要。这些都是人本思想缺乏,衔接意识不强的反映。
3.衔接方法问题
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师在如何衔接两个阶段的地理教学的问题的解决上,往往找不准方法。初中地理教师教授地理时,不知从何下手,才能让自己所教地理知识,除了符合初中课程标准,又能符合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对具体的知识,是应该点到为止,还是应该深入拓展,都存有很大的疑虑。而高中地理教师在发现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同样无从下手,不知道是再重新为其讲解,还是直接向难度较大的高中知识迁移。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地理的衔接教学。
二、解决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中问题的方法
1.教材编写要衔接
解决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教学问题,首先要解决地理教材的衔接问题。没有教材的衔接,教学的衔接无从谈起。教材的衔接,要在内容和形式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粗到细。要一点一点地增加教材知识的难度。保证学生有逐渐适应的过程。
2.培养教学衔接意识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师都要有人本思想。做到以学生的学有所长为出发点和目标。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单单负责所属阶段的地理知识的教学,也要研究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一定量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高中地理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于初中教学中没有涉及,而高中教学中又容易忽视的知识点,要格外注意[4]。并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帮助学生能够回忆初中地理知识。
3.找准衔接方法
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师都要善于找寻地理衔接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教师要研究高中的课程标准,并将该课程标准纳入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高中地理教师也要研究初中的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对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存在的薄弱环节,要着增强,以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高中地理教学。尽早掌握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同时,两个阶段的教师可以深入对方阶段的课堂。听取对方课堂的课程。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既有很大的区别,又有广泛的联系。初中地理是基础,高中地理是提高。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需要两个阶段的教师,互相研究所衔接的上下阶段的课程标准。需要教材编写人员注意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知识难度的递增。需要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师,共同提高教学衔接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从初中向高中地理的学习转变时,更加适应学习内容,快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使学习效果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潘永成,葛为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34-35.
[2]赵留英.新课标下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4-16.
[3]宫宝祥.如何填充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断层[J].中小学电教(下),2011,10:52.
[4]沈继海.论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J].考试周刊,2014,10:130.
4.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四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作者/黄新建
摘 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这一话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思考,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充分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及要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充分适应其教学理念以及要求,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思考。
一、将“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先进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大讲特讲,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地理知识全都输送给学生。这些教师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有这样我才能确保学生学到足够的高中地理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可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但没有按照教师所想的那样实现良性的发展,反而导致学生逐渐厌恶课堂上教师的长篇大论,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减不说,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指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明确自身作为“师”的义务与职责,不与学生“抢课堂”,真正起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指引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
在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学习之后,我就一改以往牢牢控制整节地理课的教学作风,转而顺应新课改的思想潮流,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中,“探究性教学”就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优秀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不清楚相关概念的情况下,自主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与总结的活动。比如,在学习“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有关旅游产业的相关片段,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分组,结合自身的所知、所学讨论出旅游产业对社会发展来说具体有哪些积极作用。下面是学生自主
总结:
1.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旅游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2.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拉动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能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重要意义。
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同时在学生热情讨论、自主总结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接下来对他们的点拨与指引,为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
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对实际生活的总结与升华,因此,其学习的最重要任务在于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即考试中可以取得高分数、优异的成绩,但是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却做不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此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彻底丢弃以往“重分不重能”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水平。
比如,在学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将教学地点由课堂迁移、扩展到具体环境中,带领学生实际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并要求学生针对这些固体垃圾制订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降低对环境、对自然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下面是学生结合调查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
1.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垃圾其实都属于可回收垃圾的范围,比如,旧书旧报、塑料、旧衣服等,这些垃圾通过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同时还可以节约资源,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固体垃圾中还包括大量的有害垃圾,像旧电池、过期的药物等都属于这类,如果不妥善处理,则会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认为应该有专门的公司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仔细处理;
3.对大量的固体垃圾进行填埋、焚烧是下下之选,这不但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地下水以及空气质量,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病源的传播与扩散,最好的办法是实行重复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
……
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环境中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具体的应对办法,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新课改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作为教师来讲,应当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思考,使自己的教学能充分适应其教学理念以及要求,为学生地理水平与技能的更好发展做好准备。
5.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五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文/刘印春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程在各个院校开始实施。新课程的实施,为未来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让各院校的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看到了新的.曙光。但是,新课程实施也对传统教育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迅速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新方法;新挑战
众所周知,以往的地理教学低效,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低下,课业负担沉重,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弱等,导致传统地理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作为地理教师,面对新的课程,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地发展自我、改变自我,才能够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育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一、改变教育理念
以往的教育理念,就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所以,以往教师只要手中有一本书,便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的新内容约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生成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再像以前那样,以自己为主题,照本宣科,便不会适应这个时代,同样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新课程。
二、注重师生间互动
老式教学,都是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负责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记得倒背如流便可。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若要想以这种方式培养出一个个高素质人才,只等于是痴人说梦。
例如,讲高中地理中《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对我们生活中可以产生温暖的现象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光在课堂上互动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出课堂,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一句俗话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离开了实践,只是空谈,真正的知识要懂得运用。
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书本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展自我。当面临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很多书本上涉及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实践过程中,便会牢牢地被学生记住,增强学生的能力。
适应新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挑战,但同样也是机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研究出各种各样符合新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田严生。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学效能实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30)。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
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六
标 题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
邮 编
单 位
姓 名
职 务
职 称
联系电话 ***
详细地址
教学中的运用
湖南省江华县第三中学 唐 崇 宁 高中地理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第三中学 1 425504
2014年永州市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湖南省江华县第三中学
唐崇宁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推广开来,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媒体被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地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我们不能夸大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要看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运用中也存在不足,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中学地理 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它由multiple(复合的、多重的)和media(媒介、介质)复合而成。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
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即通过计算机,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图像处理、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和通信等等广泛的技术领域。在多媒体教学中,通常将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简称课件。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继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理信息也在迅速增加。地理教师想要在教学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踏上时代的脉搏,迎接时代的挑战,就必须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地理信息资源加以筛选、组织、处理、运用到地理课堂之中,从而促进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要求地理教师提高信息素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地理教师具备的重要理念中就包括“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运用”。地理教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学习环境。地理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主要载体,必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促使地理教育理论和观念、地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深刻的变革。
3、多媒体教学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地理学科不仅包含了自然地理科学中天文、地学、气候等空间动态性很强的,并富探索性的理科知识,更有社会科学中人口、资源、环境、工农业布局等较为抽象的文科内容;不仅有蕴含着丰富地理知识和地理技 2014年永州市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能、十分抽象的地图,又有形象生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图。其综合性,区域大跨度和复杂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仅仅依赖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和方法有时很难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将极大的丰富地理课堂,突出地理学的丰富性趣味性,突破其复杂而抽象的难点,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最大限度的汲取信息与知识。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个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如果信息展示如果视听结合,注意的集中率则有94.7%。又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38%,而教学时间却节省了31%[5]。这说明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
1、生动形象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愿学地理的原因:高一地理刚刚开始时,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欠缺,同时地理知识通常有许多抽象的文字、死板的图和符号组成。而地理课又没有将知识与趣味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地理知识与地理趣味的有机结合,地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视频。形象性语言形象生动有趣,也能够使抽象的地理事象变得具体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这跟以前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转,眼睛盯着粉笔看的单调学习模式有太大的不同,优化了的教学环境,生动形象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到的辅助教具,因此,如何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但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如果要把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即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误导。此外,地理教学中的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但教学挂图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同时大量的更换挂图又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如: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图形,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少花时间,多学知识。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可以通过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单从课本文字上看,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为此,课本上共配备了大大小小14幅图,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但是,课本的插图图都是平面图,而学生在高一时立体几何还没有学习,空间方位还没有很好的形成,不便于学生进行读图分析。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2014年永州市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让学生从中观察到地球运动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原本较抽象的知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老师能将身边的实例做成课件内容,或者利用平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或下载或录下网络或电视里的相关节目,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播放,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有所体验,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城市的空间结构》三大功能区时,我将我们周围的功能区的照片一一展示,让一组学生以英语作文的形式安排外国朋友旅游,向他们介绍图示地区,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使用了身边的实例,学生即感兴趣,又能提出相关问题,老师通过帮助分析解答后就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4、运用投影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投影媒体,利用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解岩石圈物质循环时,通过动态演示,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通过动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物质循环的过程。然后配以相关练习,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运用投影媒体,可以促进信息反馈,减轻学生负担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尤其对地理教学来说,这45分钟的份量更重。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背,不仅教师无法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外准备好,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在完成相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大大地节省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大量的选择题、填充题投影片,投到屏幕上进行检查、验收、补充讲解。这样做,信息反馈及时、全面、准确,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促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1、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机灌”代替“人灌”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地理教学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改革”,学生喜欢听的就是一堂好课。因此让多媒体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成了“看戏”者,课堂成了“满堂看”。整节课都不用手板书,全在屏幕上切换,教师完全被机器取代,颠倒了主次。
2、多媒体课件固化了教与学,无法完全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而目前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精心制作好的,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无暇思考
一些教师把握不了多媒体课堂容量的“度”,一味发挥它课堂容量大的优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部分学生思维跟不上,甚至连必要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 2014年永州市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行,课后又无机会“回放”。这种“过电影”式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对知识学得扎实。
4、课件重美观、轻实效,冲淡教学主题
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观感受,制作了大量花哨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课堂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专注于课件的演示而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教学设计,也必然伴随着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及自然、得体的态势语(教师的态势语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都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教师准确传递教学信息,并随着教学情景与学生的感情共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但在多媒体课中,师生间这些情感的交流已被渐渐地忽略了。甚至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模仿电视台综艺类节目,将欢笑声、掌声都一起设计好。这不仅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违背了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6、多媒体课件的研发与制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学教师放松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五、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注意的问题
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优点和不足,笔者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课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就必须恰当地把握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妥当地处理多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必须坚持高效、合理原则,具体做到:
1、多媒体教学要适量,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选用。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不少人的认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全用多媒体则全是优质课。例如:一位教师在解释风海流的成因时,设计了盛行风吹拂使海水向前运动的动画,本人认为这个就不大恰当,因为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而且,地理新课标中对洋流的成因并不作要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单个多媒体的时间量以二、三分钟为宜,运用多媒体总的时间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如果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而放弃了去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2、多媒体教学要适时,处理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课堂上并非什么时候使用现代媒体都能收到好效果,其间有个抓时机找切点的问题,目标不同,选择的媒体也应不同。传统教育媒体同样具备能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方便、直观等优势。如一位老师在讲地球线速度的概念时,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而是拿一条绳子绑住地球仪上的某条纬线,然后转动一周,解下绳子,量出长度,学生很快就算出该纬度的线速度,并轻松的掌握了线速度的概念。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又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多媒体教学要适度,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媒体运用的关系。2014年永州市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媒体运用并非多多益善,以媒体教学代替教师讲授是不可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例如:在讲授城市功能分区时,教师根据某一具体的城市各功能区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各功能区布局的理由,然后举出一模拟城市,让学生进行分析,师生共同探讨,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任何现代媒体都难以取代的。
总之,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是适应新形式下的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避免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运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5-86页
[2]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46页 [3] 朱剑刚,《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林培英 山东教育出版社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7.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七
一、有效指导,加强前置性学习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自主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教材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对于课堂学习中对文本的解读、掌握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中,在讲到人口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的家族中人口变化的状况和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学习人口问题做准备。每次上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的题目,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学习,提出问题。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要认真阅读教材,将学生们应该背诵的内容自己背一遍,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同事讨论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兴趣。
二、置换角色,加强高效性学习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师的思想要更新,而且在课堂上的角色也要有所改变。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指导、引领作用。
如学习“大气的受热的过程”中,设计以下问题: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夏季午后大雨来临之前。通常闷热难耐,这是什么道理?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还要依据学生的变化去帮助学生。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教师与其共同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做到师生平等,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用一些客气的词语,比如:“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等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关注,引导过程性学习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怎样读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学会读书。教材中不但包括正文还包括一些地图、照片和课外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例如,“中国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中有读图评价我国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这不仅仅是本节的重难点还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中哪些正文、地图、活动是重难点,如何在每一节课堂上使用教材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记忆的方法。第一是利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初次接触地名的时候,可以在地图上找出各个地名所在的位置,注意它在地图上形状的特点,并通过绘图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忆。第二是分类记忆的方法。没有条理的进行记忆是最差的方法。把需要记忆的事物做一些分类,把相同类型的或比较容易记混的地名归纳在一起,这样也就比较容易记忆了。第四是把比较散乱的知识点梳理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把知识的重点突出出来,这个方法在对章节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效果是比较好的。
四、点拨反思,组织研讨性学习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还要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处理的情况、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情况进行反思。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学习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然而,有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还在讨论的过程中趁机打闹,从表面上看这节课是很热闹,好像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教材知识,这也就是说讨论活动没有太大的意义,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形式,而是要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实践和互相的讨论和探索能够总结出心得,这才是对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活动的设计和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仔细,对活动中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学生该如何进行,然后再要求学生去实践操作。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
高效这个词不只是用于经济领域,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而地理课中能否达到高效,则需要看地理老师是否能够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点,学生是否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地理成绩是否能够提高。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作为教师,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以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有效指导、角色置换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有效指导,置换角色,加强关注,点拨反思
参考文献
[1]杨桂英.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J].中国科技纵横,2010(21).
8.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八
一、主动外培是新理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农牧区地理教师要想彻底解读、解透新课改,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外培训。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尽管农牧区居住偏远、条件艰苦、信息闭塞,大多数地理教师平时工作繁重、时间紧、压力大,但仍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尽可能参加外训,出去看一看、听一听、谈一谈、想一想,真正领悟课程之“新”,掌握实施措施。尤其是要多听一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多参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观摩、案例分析等活动,这是转变观念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
二、强化内修是新理念的长效之策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过程。农牧区地理教师要想透彻理解地理课程倡导的新理念,还需要长期不断地深入研修,加强自身学习。特别要结合教学实践重点解读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改结构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策略,新课程需要构建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材与课程如何管理等。二是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本学科基本、具体的要求,农牧区地理教师必须做到深入细致的研究。
三、通力合作是落实新理念的高效之法
农牧区地理教师多生活在偏远落后地区,又身处信息横流、合作日盛的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走出小家,与兄弟学校携手共进,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共同体,借众力解决困惑问题,随时了解和掌握别人在干什么、怎么干,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孤军作战,闭门造车,很难有实效性的突破。
四、深刻反思是深化新理念的实效之举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农牧区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也是地理教师在业务上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过程。参与新课改实验的地理教师要坚持“理论钻研—课改实践—教学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其中,理论钻研是条件,课改实践是中心,教学反思是后续。如此往复循环,推动课改的步步深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不断改变自己和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农牧区的逐步实施,地理教师应该拥有新的头脑、新的思维,摆正心态,通过不断研修、反思、创新来提高和完善自己。
9.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九
武鸣中学地理组:方成茂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们广西实施一年多了,这期间地理教师们紧跟课改步伐,积极投身课改,认真参与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一)新教材的特点
现在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完全颠覆了旧教材,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必须抛弃。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课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我们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建立新教材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新课堂观。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并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任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同时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来设计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刻而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使得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具体实施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课改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考与想象。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教师在备课中要花功夫,整个教学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考,明确教学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先了解,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捉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电脑应用十分广泛,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改的背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创设情境。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就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师生共绘“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边讲边引导读图,设疑问难:①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为何纬度地带性明显?②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为何在南半球相同纬度没有分布?属何种分布规律?③中纬地区为何经度地带性明显?④热带雨林带为何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教师在设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鼓励并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构思、多画图,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点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改变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改变教学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不同的模式训练,也可以尝试多样化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大大地深化学习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头脑共识也能很好地展示课程内容,融学习、娱乐、引导、激发为一体,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发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课程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请各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各自搜集到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影像,并要求各小组依据收集的材料,反映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运用一点时间展开讨论,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各抒己见。同时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学、同学之间的讨论可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认知感悟能力。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我们都应该绷紧这根“实效”弦。在教学形式方面,力求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做到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新教材给了师生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内容活动化的设计。这种设计,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既注重操作能力,更注重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它既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又是该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既考查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真实的事例密切地相连,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任务”与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这必然使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和谐的交流、合作以及有自豪和成就感之中;也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了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凸显了政治课的生动、鲜活、有趣、实用和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五)、注重时事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也是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并不断提高,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延伸性教学,尽可能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道理让学生明白,尽量收集一些时事热点和生活中的地理小窍门,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突破性教学;同时也要强化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再次探索,达到“点、线、面、体”的统一,以便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六)、开展第二课堂,强化社会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总之,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
10.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在按照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革新,虽取得一些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 新课改下
高中地理
新课程教学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0-02
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转变,因此,重视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能使事半功倍。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现状
1.教学目标缺乏启迪性
从现在的地理教学的目标来看,多数地理教师都更为注重地理知识层面的传授,忽视了地理知识层面所承载者的地理观念层面,过于重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成绩的达成,而没有在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带给学生们地理文化的感悟与体会,忽视了地理知识背后的地理文化带给学生们的精神鼓励与启迪的作用。
2.教学过程过于功利性
现在多数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使用,没有重视知识内在发展的历史与关系,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的机器,学生因此而缺少了许多主动思考的机会,更严重的是由此形成了懒惰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们探索思维与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3.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
在对于教学知识的巩固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往往都是鼓励学生强化记忆,重视技能上的掌握与运用,把地理学习认为成解题方法的机械化操作。
二、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1.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1)如何设计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在制定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从以下这三个要素考虑,包括了地理课程的标准、教学课堂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地理课程的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必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来制定目标,方可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应当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
(2)如何设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处理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资源优势的前提。有效的教材处理可以真正的把教材落实在教学的课堂上,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步骤。要有效的处理好教材,必须了解教材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教材处理的策略性准备,包括了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内容与素材,也包括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实的意义来删减没有意义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对于具有互通性与关联性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如何设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地理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手段。对于高中地理练习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现实性,所设计的练习题应当具有现实的意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其重点、难点不同,所涉及的练习题应当从不同的教材内容出发;趣味性,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应当不仅体现了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练习题当中加入丰富的生活素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实施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提问和讲授来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引导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效的探究来帮助学生建构高中地理知识以及提高地理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注意教学的贴近性、趣味性以及开放性,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地理文化,同时所选择的高中地理文化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过度追求高中地理文化而忽略了课堂教学本身的知识内容。由此,遵循贴近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所讲解的高中地理文化贴近教学内容,而且要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可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文化融入教学当中的作用。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的时候,应当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来讲解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此外,还可以选择开放性较强的地理文化来融入地理内容的讲解中。例如,引用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让学生联想到山地地形和气候、植被之间的关系;痛过播放地震视频来吸引学生探讨地震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来探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开发
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主要从学科发展、生活地理、人文渗透与课堂生成四个角度讨论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课程的长远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在我国现金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之一。要实现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科的发展、生活的地理、人文的渗透以及课堂的生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高速发展,我国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也迈进了以全新的进程,其中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在我国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亚丽.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61)
1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篇十一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基础,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要从主观上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努力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贴心人,多了解学生,明白他们心中所想,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当他们在地理学习中遇到难处时,教师要多体谅他们、尊重他们,多以鼓励性语言和动作激励他们的斗志。
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时,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向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以探寻、鼓励的目光激励学生。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增强地理学习的信心,体会成功的愉悦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或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教师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启发和引导,诚恳地帮助学生,切勿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让他们的学习能一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以我班的丽丽同学为例,她是一个自制力较差、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说话欲望的人,课堂上她经常说话,要么跟其他同学交谈,要么在老师讲课的时候随便插话,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为了改变她的这一问题,笔者与她进行了一番谈话:与她交换关于高三应该具备哪些学习品质的看法,并针对她的看法引导她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的高考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最后,笔者鼓励她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只要你能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克服掉,将全部精力都放到学习中,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听了老师的话,丽丽同学在课堂上随意讲话的次数逐渐减少,她的注意力能集中到学习中,再加上笔者经常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学习成绩一直稳中有升,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此可见,教师和蔼、友善的态度及融洽的师生关系都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学习氛围能很轻松地创造出来。
二、因材施教,将理论用活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理论,提高自身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课堂讲述内容要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相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客观存在,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获得相同的发展,这是不现实的,只要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课堂教学就算是成功的,实现了有效教学目标。
以笔者自身来说,备课时都是将“备”的重点放在“备学生”上,会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熟悉他们的思维习惯,将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异找出来,并努力弥补这种差异。在笔者看来,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能将它们合理地利用起来,促使学生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这种教学资源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的教学增值也能轻松实现。
三、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不是随意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无论是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不远的将来,学好地理会让他们终身受用无穷。这样学生才会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求知动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引入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性地理问题进行讲解,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新加坡经济时,笔者就对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后产生的重大变化与所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并将家乡的一些重大变化进行了展示。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他们觉得非常亲切。再如进行“降水的形成条件”的学习时,笔者让学生对着玻璃呵气,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轻松,问题能迎刃而解。
四、将趣味故事穿插到地理教学中
趣味故事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能以一个全新视角将所学知识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如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时,学生很难理解“宇宙”的概念,于是,笔者就将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故事引入课堂学习中,并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孙悟空翻跟头能翻到天边吗?学生纷纷回答:翻不到,翻再多也到不了天边。这样,“无限大”的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宇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它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无限长的时间。再如教学“日界线”时,笔者就为学生讲了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从网上搜索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妹妹出生得晚,反倒比姐姐大一岁呢?学生对于这则小故事很感兴趣,他们边听边想,思维全部集中到了故事中,对于故事中因为跨越“日界线”而产生的日期变很容易理解了,日后只要涉及日界线的知识,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这个故事,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更久,掌握得更为牢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推荐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4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06-21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8-18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09-05
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11-25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07-20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06-30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14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心得08-16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