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学习心得题目

2024-10-18

研修班学习心得题目(共9篇)

1.研修班学习心得题目 篇一

中心学校组织全镇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老师学习关于构建“学本式”教学实作高级研修班培训的相关内容,也在学校内开展了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活动,从本项活动中,我领悟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让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育效果显著提高,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在学习、摸索构建“学本式”教学实作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使我认识到开展势在必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学实作高级研修班培训的重点如下: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余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如:创设情景对话、分组教学、合作式教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一节课中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在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本来就喜欢语文的他们更加的喜欢上语文课。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多了解语文学科,让他们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语文课教学的魅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小组建设与运用

根据教学需要给本班学生分组,加强学习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小组内资源共享,合作效果好。

“学本式教学”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平日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双赢”、“双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将自己所学都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2.管理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二

1、社区管理界限不清。在强调管理重心、管理权力下移时,不是强化社区的社会职能,而是片面地扩大街道编制,扩展社区组织的政府职能,使政府在社区管理中仍然担当“包办代替”的角色,造成社区的社会职能不是强化,而是萎缩、弱化,使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难于开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真正的社区自治。

2、社区法规制度滞后。我国当前的民主法制进程虽然发展很快,就总体情况来说,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立法来规范和管理的领域还有很多,要针对城市社区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工作,所以,社区立法就会表现出相对滞后的情况。要建立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就必须尽快加强与社区管理相关的规范、决策、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使区域内各组织团体和个人呈现一种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证,社区管理才能在有序、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3、社区组织尚待发展。我国目前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建设还不完善,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社区服务组织运行过程中的行政化趋向;社区服务组织营利性取向过强,过度市场化又缺乏严格的监管,改变了社区服务组织非政府、非营利的性质;社区服务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人员的匮乏等使社区服务项目的拓展和服务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服务认识滞后,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对发展社区服务组织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力度不大,组织机构、资金、场地和政策措施得不到良好的落实等等。

4、居民社区观念淡薄。许多社区居民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依赖心理和领受意识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参与社区具体事务的运作。

5、社区资金人才缺乏。现实情况是社区工作者普遍学历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使得社区管理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不相适应。虽然现在许多社区也吸纳大学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往往好景不长,人才很快流失。

二、推进社区管理和建设的对策

1、加强社区内组织的培育。建立社区服务组织应本着从社区广大居民的客观需求出发,在规划的基础上,政府需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公益性社区组织。应加强对社区自助组织的培育与管理,使其规范有序,引导社区自助组织为建设环境优美、普遍信任、有效规范、人际关系和谐的和谐社区做出积极贡献。

2、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在居民自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都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培育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应当建立培育社区组织,为居民参与提供载体条件,完善社区建设的评价机制,加强社区建设在居民之间的宣传。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社区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多方面、全方位地在居民之间宣传社区建设的内容、意义,推动居民参与,引导居民参与,让居民明白自己也需要做些什么,同时多向激活社区主体间的利益需求。

3、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建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完善的社区党建网络结构。完善载体,明确职责,激发共建载体的内在动力。同时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改善社区工作条件,不断优化社区党组织工作环境。在社区建设阶段,应该以政府主导,建立起社区的组织管理体系,拟定相对完善合理的运作法律规范,之后不断扩展社区居民的“四民”权利,最终实现“三自”,从而完成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平稳转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落脚点,由党和政府强有力领导,分步、稳妥地实现社区的民主,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组织、管理、服务和保障功能。

4、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稳定的、共同认可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解决政府和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发生的矛盾,还可以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应当在法律的保障下,实现社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社区与政府关系的良性互动。

5、培育社区人才队伍。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客观上要求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街居组织的社区工作者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对街道办事处、社区领导干部的配备,拓宽社区干部来源渠道,选聘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要实行社区主要干部专职化,切实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可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面对新问题时有新办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妥善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社区而不会随意流出。

3.校长高级研修班 学习心得 篇三

学习心 得

新 墩 镇 中 心 学 校 曹 建 国

2009年7月27日至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继续教育网在北京举行的张掖市和甘州区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这次的学习,甘州区教育局为我们中小学校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校长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我对这次学习机会倍加珍惜,在两周多的学习期间,先后聆听了25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参观了北京石油附中、京源学校、宣武区三义里小学,并参加了两次心得交流。给我们作报告的都是全国教育领域资深的专家、教授,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他们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思想令我们耳目一新,拨云见日般解决了我们在实际管理中的诸多困惑,令人豁然开朗。通过这次研修学习,使我了解并学到了不少教育理论、理念、方法。从学校管理、发展规划、学校管理诊断和咨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心理教育开展的途径、方法与理念、依法治校与学校安全管理、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校长观念与学校管理、发展性学校评估、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改进、中层干部的管理与培养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专家、学者的指导,这次 1

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增强了信心、明确了使命,现结合参观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收获一:参加这次校长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精彩的报告与其他学校校长的经验交流,我发现学校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真正的差异并不在于校园校舍、设施设备等物质原因上,更关键的是在学校的文化内涵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力、凝聚力、导向力,具有方向引导性作用、规范约束性作用、维系凝聚力作用、激励感召作用。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它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影响师生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学校成熟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优劣。好的学校文化氛围,置身其中会令人身心舒畅,充满活力。作为校长,必须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实践行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一个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校长的执着追求。

收获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喊了多年,如何依法治校却不十分清楚。听了谢志东教授的讲座后,我心里逐渐明朗起来,深感学校要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法治校。第一必须要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目的要明确,内容要详细。可以让大家讨论、达成共识、选出最佳方案,职工大会通过后形成制度。广大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才乐 2

于去遵守,制度才能贯彻落实。第三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方式来行使教育权力。以往从来没把学生损坏公物罚款当做一回事,现在认识到这是违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人身权;把学生因故锁在办公室或教室里侵犯了学生人身权等等这些,都是校长、教师在行使教育权力时应当注意的。(学校规范化管理涉及诸多方面,但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

收获三:谢志东教授在“依法治校与学校安全管理”中多次提到前国家副主席李岚清同志说的一句话:“„„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说明了安全对学校的重要性。无庸置疑,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校园安全,重于泰山。学校如果不能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就失去教育的价值,就失去民心,更不用谈学校的发展。为此,学校校长要为师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必须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处处把关,做好安全工作。同时,谢志东教授还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防范进行了分析,给校长们指明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依据。

收获四:听了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的“我能行”教育经验介绍,我深深被该校在开展“我能行”活动所涌现出的感人事迹所感动,感受到光明小学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放民主的批判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他们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具体活动,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经过反思,我认为,学习光明小学的经验,全部照搬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的教师、学 3

生和家长的素质、学校的文化、社会环境、很多方面跟光明小学差距甚远。但有三点完全可以借鉴:第一是办学目标的确定,那就是“育人” 于“我能行”教育中。无论是基本理念,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以及教师成长、家校协同和评价,无一不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第二是找准突破口。“我能行”教育紧紧抓住两点:自信和进取。在教师、学生中构建了一种激励式的素质教育的模式。第三是通过让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使其自信、自尊、自强,培养进取心,努力争取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满怀信心迎接明天。

收获五: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的《校长的生态型领导力》讲座,系统分析了领导和领导力以及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并提出了生态型领导力的概念,使我从中深受教育,对领导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管理离不开感情,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益和成败。作为校长,更应根据学校教育“培养人、管理人”这一特殊性,根据教职工、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育管理中加大情感投入,实行“人情味”管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收获六:在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听了北京市西城区心理德育研修部主任侯玮老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伍芳辉《教师心理漫谈》之后,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学校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理教育都是弱项。尤其在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心理健康常识,往往把学生成长中表现出的许多心理问题归 4

结为智力问题,甚至是品质问题,没有恰当地、合理地处理,对学生的一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当前,甘州区各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通过简短的辅导、参加自学考试的教师,其理论水平、心理辅导实践能力还不能胜任学生的心理预防、咨询,何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疏导呢?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教师的读书活动中,阅读的范围不局限在教育专著方面,还应有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

收获七: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的资源。参观的宣武区三义里小学,发现该校非常注重挖掘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三义里小学旁边有一条商业大街,全国各地的茶商全部云集在此,他们带来了各自家乡的茶艺文化。他们的孩子相当一部分就在三义里小学读书,学校开设了《茶艺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并利用茶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入家庭、走入商铺认识茶、了解茶以及茶文化,并结合茶文化对学生进行美德和礼仪的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茶艺表演。以此为指导,融入“俭、美、和、敬”等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感悟和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高,并走进茶城为外国友人表演中国茶艺,宣传中国茶艺,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学校周围有没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该怎样利用、开发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呢?

收获八:为学校的发展把好脉。学校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5

更是校长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工作绩效的体现,寻求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一直是校长十分关注并积极探索的课题。那么,校长们如何才能真正推动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呢?以前,总是以自己的认识、经验,或与其他校长交流的心得、想法,去设计学校发展的蓝图,这种发展思路是暂时的,没有长远性,而且随意性很大。听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季苹教授的《学校管理中的自我诊断》报告后,给我指明了一条如何发展学校的道路。使我懂得了更好地推动促进学校发展,就要对学校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对促进学校发展的条件、优势、机遇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学校发展诊断就是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发展思路的过程。学校管理自我诊断不仅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方式,一种推进学校发展、校长成长和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式。讲座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要开展学校的自我诊断不仅仅是校长的个人行为,更应该是组织行为;也不仅仅是问题的诊断,还应包括优势和资源的诊断。了解自己学校优势、善于发展自己学校优势的,才能把学校发展的更好。

收获九: 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一个学校的发展壮大,靠的不仅是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学校的发展才有保证。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广渠门中学吴甡校长、北京十四中王建宗校长、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张景浩校长、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德育副校长、北京京源学校白宏宽校长,他们都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 6

他们的报告中,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平台,使教师得到提高、发展。也正是他们帮助、引领教师积极、主动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做“小监工”,不做“教师的教师”,而是要帮助教师发展,在专业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校本培训、教育科研,在校本培训、教育科研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收获十: 尊重、关心、服务教师。在刘永胜校长、吴甡校长、王建宗校长的报告与交谈中,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我在工作中很在乎老师的感受,从来没在大庭广众下批评老师,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教师能可持续发展服务”。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体现尊重、服务、人文的精神,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校长还需要做到:第一、作为校长要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仅仅靠权力是不够的,要认识到校长的生命在师生之中,校长与师生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学会尊重他人。要努力使师生希望获得尊重、理解、沟通和信任的愿望得到满足,从而使校长和师生之间形成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精神,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使师生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和学习,真切地感悟到在校长身边工 7

作是美好的。如老师犯了错误,告诉人家错在哪里,改了就完了,不能抓住不放。第二、校长要以真诚的微笑、赏识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师生,尊重师生的权益、关注师生的价值、关心师生的生活,并从师生的合理需要出发,为每位师生搭建展示其才华的舞台。特别要理解教师工作的难处、苦衷和所处的环境,学会尊重教师的意志、倾听教师的建议,关心下属的苦,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校长抽时间到教师的办公室、科室走一走,感受他们的工作环境,看起来是小事,但通过小事更让老师感受到校长的关心,在细节中更好地体现校长诚心为教师服务的宗旨。

收获十一:后勤先行,服务到位。在培训学习中,不论是到组织参观考察的北京石油附中、宣武区三义里小学、京源学校,还是我们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参观的广渠门中学、和平路小学,哪个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都在学校上班,组织人员进行设备的维护、线路的整改、教室的粉刷、门窗的加固、校园的美化„„在与校长、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知: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开校之前完成,否则,影响学校一切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师生的安全。反思我们的工作,这些应该在假期闲暇完成的工作,我们却把它放在开学后才去做。同样都是后勤服务,却体现了不同的理念。

学习期间,我总是问自己:现在我作为校长,我欠缺的是什么。我想:欠的是深度的思维和长久的坚持。这次学习,对于我今后的工作而言,无论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引领,还是学校文化的培育; 8

无论是校长领导力与校长专业化发展,还是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都开阔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一个校长要想站在理性思维的高度,以理念引导实践的方向,系统全面地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加强学习,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教师体验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尊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4.研修班结业报告(学习心得) 篇四

曾记得,2007年11月19日还在清华大学参加番禺区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转眼间却到该撰写结业报告的时候了。

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与国家一流教授零距离接触,聆听了《善治与公共管理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艺术与未来干部素质》和《领导语言艺术》等9个专题的讲座。这些由教授们精心准备的“营养大餐”,无论大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意识形态方面,抑或小到个人心理调节、讲话言语方面都令我受益颇多。在这些专家讲座中,很多课程对我启发很大,如张成福教授主讲的《善治与公共管理精神》、闻闸老师主讲的《领导语言艺术》等。张成福教授幽默风趣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从五四运动、共产党的创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直至当今社会以30年为一周期发生根本性变化,着重讲述了改革开放30年以后中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张教授主张建立一个经济自由、民主政治和法制政治发展、全面开放的社会。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闻闸老师的讲课则令我耳目一新,原来讲话讲得好也有这么多学问!说到闻闸老师,我想研修班的同学都印象很深刻,在头脑中立刻会浮现一个说话突突声比打机关枪还快,并且喜欢用手比划着给我们上课的老头儿。我后来发现,同学们在闲谈时,都自然不自然地插入了各式各样的手势。下面就简单谈谈在清华学习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吧。

一、主要收获

(一)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课程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算刘书林教授主讲的《领导艺术与未来干部素质》。刘书林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着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人的全面发展,指出未来干部应具有的素质(合格的政治素养、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刘老师的讲话犹如苦海中的一叶偏舟,又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年轻干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树立了奋斗的目标。大学毕业后,我也曾彷徨过,迷惑过,沮丧过,甚至失去人生奋斗目标。表现在生活上消极悲观,迷恋于打牌、玩电脑游戏等简单消磨时间的消遣生活;工作上存在不积极,不上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被动思想。虽然忙碌的工作已经将我从这种思想暂时解放出来,但工作一旦空闲,这种思想可能又会随时占据心灵。正是这次清华之行,使我逐渐领悟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真谛。真是收获颇多,不枉此行!

(二)培养了全新的学习理念,增强了学习能力,端正了以后学习、工作的态度。在清华的学习,不再是过去灌输式的学习,而更多地是启发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是深层次的现代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学习发展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期间,当看到作为一局之长、一镇之长的领导干部,平时意气风发、呼风唤雨甚至作为晚辈的我不敢正视,此刻像小学生一样认真的听课,做笔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我心灵深处良久不能平静。作为下级的我,有什么理由不端正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有什么理由浪费年轻的时间和生命?!放眼当今普通高校大学课堂,迟到早退者有之,心不在焉者有之,嬉皮笑脸者有之,大声打电话者有之,在课堂上呼呼大睡者有之。如此这般,他们不觉得汗颜吗?!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魅力的名校。在学习期间,我们浓烈地感受到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深切地体味到清华的严谨和清华人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在清华学习的时间虽短,但这些精神已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内心,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少些浮华多些实在,少些功利多些奉献。

(四)加深了对 “十一五”人才规划内涵的理解,强化了对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认识,增强了公共管理能力。作为人事局人才管理科的一员,通过对《政府公共关系及危机公关》、《善治与公共管理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公共财政》等课程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对中央政策的理解。我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我们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我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战略,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的紧迫性。在以后的人才管理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广州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同时通过对以上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清楚了作为政府在公共管理和促进社会公正公平方面的责任,尤其是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学习,锻炼了我们在具体公共管理事件中应急处置能力。

(五)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治理的能力。通过对《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和《政府公共关系与危机公关》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在工作中如何学法、依法、守法以及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几点体会

(一)学习是最好的激励。组织选派我们参加清华大学的学习培训,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学习本身也是对我们的最好的激励。学习这种激励虽不像物资激励那么直接,但其产生的效果却是持久的、终身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为优秀干部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无疑是最好的激励。正如作为此次清华研修班长的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事局局长×××同志在结业典礼时所说的,“送知识就等于是送力量”。

(二)学习培训应形成制度。终身学习,受益终身。当今社会,谁会学习谁善于学习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越发达的地区越重视学习。中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也纷纷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机关,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首先应成为学习型人才,因为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但无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还是学习型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制度作为保障。令人欣慰的是,广州市已将开展领导干部分级分类培训,选派优秀领导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区政府系统培训中心、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脱产培训,选派区管优秀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国(境)外政府部门、著名大学学习培训,作为《广州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5.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五

为了更好地推动湖南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提高大学语文和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由湖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语言文学高级研修班”于8月15日至19日在湖南师大举行,本人应邀参加了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是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道路

中国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课程,但是随着知识的更新,每一个中国语言文学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此次给我们讲课的教师都是来自全国著名大学的学者,他们通过自己的科研实践,在该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可喜的成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秀臣研究员从礼仪文明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提出了“礼仪”是一种原初的文艺表现方式、“礼义”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以及经学的演变决定了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等观点,并阐述了中国文学中交叉式学术研究的特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从话语权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文学史,并通过梁启超的困惑、西汉没有文人诗歌和《史记》没有墨子传等实例,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控制与斗争的历史的观点,这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全新的研究命题;此外,还有湖南师大文学院的吴培显教授、彭泽润教授分别阐述了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以及语言理论和中国语言生活等前沿学术话题,为中国语言文学的创新性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二是为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对大学课程改革要求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从体验式、学理式和从游式教学方式的探索阐述了文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并根据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关于师生“从游”关系的经典比喻提出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中鱼传感”的前瞻性观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通过回顾近十年中国文学的教学改革,对当今高校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号召大家重新认识和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从高校走出去的学生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有大爱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些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三是为践行师德规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高素质的国民,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担任着在“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这样对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指出现在我们大学培养的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对民族的认同感,有协作精神,并且一个有爱心、快乐的人;因此她提出“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学生,教授需要扪心自问,到底有多少时间花在学生身上,花在本科教育上? 即使上课,如果仅是讲授知识,也不过一匠人而已。”希望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学生的 朋友”。还有湖南师大文学郑贤章教授从汉文佛典语料价值的角度建议广大教师从佛经悟出真谛,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张良田教授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高效率教学问题来倡导大家:充当一个高效率的教学教师角色,不仅要做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且要伴随学生的成长,庇护并带动他们使之成为参天大树。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无德何以为师”真是至理名言。

6.“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六

本人有幸参加了XX大学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由陈君静教授主讲的文化大餐——《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由杨凤琴副教授主讲的中医史上的“圣经”——《黄帝内经》解读,由宋XX教授主讲的传统儒学宝典——《论语》解读,分别由南XX教授和李XX教授主讲的古典文学殿堂——《水浒传》和《红楼梦》,由李小红副教授主讲的一座神圣的殿堂——《周易》解读。短短三天的培训,六位教授风格迥异,其精彩授课让我收益颇多,陈君静教授的辛辣诙谐,杨凤琴教授的细腻知性,南XX教授的生动幽默,李XX教授的深入浅出,宋XX教授的独到拓展,李小红教授的平易近人,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中国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了一个泱泱大国厚重的文化底蕴,练就了顽强进取的民族精神,那一部部用智慧凝结成的结晶,带领着我们思考人生,领略广阔的天地,回味古老的悠长。在静下心来学习国学经典之前,我感觉国学是雅堂之事,有着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是大师们口中笔下的舞蹈,高不可攀。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感觉国学其实也不那么高深、难懂,它可以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天上课备课,偶尔写写论文,说心里话,像这样静下心来坐在明亮的教室,以学生的身份沐浴这国学经典的光华,感觉惬意安适。三天的培训让我思考颇多,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曾经因为糟粕而将精华也一并抛弃,但事实证明这对于中华文明的传续和发扬是没有益处的。其实,文化的血脉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轻易割断,尤其是大步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今天,在软实力的比拼日益凸显的当今世界,重新审视并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更为现实而突出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也正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起国学经典,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艰深、难懂,怎样让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好地接受,使之更好地在学生中传承普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怎么表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六位教授讲学的国学经典中,《水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南教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又时常博得大家的阵阵笑声和掌声。陈君静教授《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说古论今的讲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同时也感受到了张教授独特的个人魅力。杨凤琴教授能结合自己身体状况将经典为己所用,将精深的《黄帝内经》与最贴近的、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养生问题相结合,使之深入浅出,更易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李XX教授独到的从曹雪芹的名字作为突破口,解读《红楼梦》。宋XX教授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博古论今,横贯中西解读《论语》。李小红副教授平易近人,深入浅出解读《周易》。大家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训后,我不禁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多研读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的同时去感染和影响我们的学生。短短三天的学习,不光学习到了国学的理念,还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从老师那里不光获得知识,还获得了人格的感召。还有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是学生,每个人都收获很多。而且,短短三天的学习,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兴趣,我想,一个会学习的人也应该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才是真正的智慧。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还蕴涵着美学、哲学,就是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7.教育理论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七

2009年12月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理论创新研修班的学习。在华东师大教管系的报告厅里,我们聆听着教授专家们的每一场精彩讲座,专家们的教育智慧、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真理的执著精神,无不让每位学员感动、崇拜和向往。在上海的一个月里,我们参观考察了六所学校并聆听了校长们精彩的报告,校长们先进的办学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月的上海之行,给所有的学员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提升理论水平、挖掘潜能的平台,所有学员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个月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批可亲可敬的专家教授,吸收了最前沿最丰富的教育营养。教授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站在新课程改革更高层面,以具体案例、生动语言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每种理念无不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教授们通过对学校建设的思考,阐明了学校核心能力建设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本质思考、教育价值的根本追求,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对策;通过对课程理念的研读,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课程,及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教育常规工作;通过研究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通过介绍国内外教育情况,开拓学员宏观国际教育视野,思考教育价值;通过分析中小生心理健康现状,介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启示,提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方法。二十五场讲座,使得所有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的现状,感受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坚定了以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

学习期间,培训中心安排我们参观考察了具有上海特色、教育改革富有成效的浦东新区建平中学、进才中学、黄浦区大同中学等六所学校。这几所学校的建设现代化水平很高,教学配套设施完备,各种功能室非常齐全,高水平的现代化设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改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高水准的物质保障。这几所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每一所学校,校园环境都非常精致美丽,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在理论学习与经验传授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三次研讨交流活动,组内的学员对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针对学校的办学经验和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的策略和行动进行反思。学员们结合各校的实际畅谈了各自的看法,讨论认真、思考深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人的经验都融合为共同的理念,都变成了集体的财富。

此次研修学习,收获颇多。

收获一:“学然后知不足”。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本次研修活动,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实践经验,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系魏志春主任指出:教师的成长是在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留心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使我们更好的把握住教育的规律,用思维指导实践,努力提升教育工作的水平。

收获二:学习期间,学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智慧型教师是对专业型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的奋斗目标。现今社会发展迅猛,学生的需求日益剧增,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崇拜的“偶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教师魅力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

现在我们从两个维度来分析:内在特点。智慧之师会将教师这份职业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他具有积极的上进心和强烈的敬业之心。稳定的工作情绪与自由开放的思维,使得自己在快乐心境中工作,在快乐的心境中育人。

外部特征。智慧之师不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不断学习德育理念、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等非学科专业的知识。重视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更新。智慧之师不但掌握传统职业技能,还掌握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技能。智慧之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意识与能力,重视学生品德的发展与良好人格的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智慧之师具有教学创新意识与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水平获得最大的发展。

收获三:重视学校德育建设,大胆开展德育创新——德育课程化。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具备有文明的品行,高雅的品味,健康的品性,优秀的品格。在德育工作中要有高远的目标,更要立足于现实,德育教育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德育内容要创新,要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去实践,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同时德育工作又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坚持不懈,要对中学生心理行为有透彻的分析,要有策略,要使德育课程化、生活化。德育的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8.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八

——在安徽省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的学习心得

根据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思政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委党校第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培训。在刚踏入党校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心中的那种神圣感油然而生。在20多天的学习中,大家从不认识到熟悉,从不好意思到落落大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我不仅从老师和其他学员身上学到了更多较好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处事的态度,开阔了视野,而且在理论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思想认识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新的飞跃,增强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这次学习中,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体会与感触也较多。

一、培训管理严格,学习效果明显 在开班仪式上,班主任老师就告诉我们,到党校学习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讨论积极发言,在校期间要展现党校学员风采。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省委党校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安徽省委三十条规定进行管理,并对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要遵守的相关制度作进一步要求。转变了过去在党校学习只是“坐一坐”、“看一看”、“会一会”,学完就回原单位的情况,这次是安下心来住、定下心来学、静下心来记,学习培训期间不准出现公车陪读、代学、代写、搞小圈子等现象,不准相互宴请、赠送各类纪念品或土特产,每天迟到、缺勤和在食堂就餐次数当天公示,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经过21天的学习,学员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养成了勤于读书、敏于求知、善于思考的习惯,为今后做学习型、创新型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设置科学合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此次培训,省委党校可谓是精心谋划,精益求精。在师资调配上,既有政府官员,又有来自省内外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科院和高校专家学者。在学习课程和内容的安排上,由四大学习模块组成,即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基本理论专题、形势政策与省情教育专题、革命传统与党性教育专题,等等。在教学形式上,既有讲座专题报告,又有三次小组讨论和一次结构化研讨,还有现场教学和一次网上自学。在时间地点安排上,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周在合肥省委党校学习,最后一周在金寨市委党校实地考察与教育,接受革命传统洗礼,内容丰富而实际。经过这样精心安排,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了尽可能多的知识,接触到省内更高层的声音,了解更多领域的信息。授课的各位老师,从各个领域、不同角度给我们作了深入分析和讲解,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国家行政学院顾海良院长讲授的《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省委党校王正国副校长讲解的《中外经济形势分析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课程,他们以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表述、全新的研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让我深深感受到老师全面而又深厚的理论知识底蕴。

三、厘清当前形势,增强危机意识

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为我们讲解的《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省委宣传副部长虞爱华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委党校汪兴福教授讲解的《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等课程,使我看到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家喋喋不休地传播着中国威胁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有待解决;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境内外的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从未停止过骚扰;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严重影响着党的威望和党群关系;无序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将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种种因素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稳定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等等,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瓶颈期。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此关键时刻,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与党同心同德,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这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过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主要是针对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竞争这种状况的一种回应和战略指导,也就是要发挥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讲,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她是我们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精神源泉,树立文化自信是我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作为一名来自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对高职教育有着较深刻的体会和感受,高职院校因为其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因此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对此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回校后我将根据学校自身特色,通过梳理文化脉络,分析发展成就,借助科研项目,推动我校文化育人功能发挥和内涵建设,形成具有融入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其他先进文化为一体的自身文化。

五、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

9.北大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杨月保)

2017年8月5日于8月8日期间在北京大学参加了九江市财政系统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杨阳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李全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郑冰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莫林虎教授、中纪委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吴戈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于强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储殷副教授的授课,学习了《当前国际局势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金融战略思维与中国发展》、《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时代》、《周易古经与生活智慧》、《当前我国反腐形势及治理对策》、《领导干部的行为语言艺术与沟通技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课程,还现场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等展览,在文化底蕴厚重的北大,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丰采,融入北大学子行列,重温了学生时光。参加本期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当前金融形势和中国发展的认识。

金融的作用就是把资金积聚起来用于投资。能否高效率地吸收资金并合理地配置到不同的经济领域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就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而言,尽管宏观经济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例如索洛模型就认为长期而言储蓄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但在资本流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高储蓄率往往对应高投资率。生产函数中影响产出变量中的资本与劳动及知识(技能)一样不可或缺。当然,这里的资本既与本国储蓄相关,也与资本流动相关。这就涉及到金融的功能与效率。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的金融战略首先应研究金融如何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了行为语言艺术与沟通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起初大家的心情没有很多的起伏,慢慢的我们发现几位教授在课程中是魅力四射的,不是因为他的演技高超,而是因为他的思维独特。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沟通与协调,也是因为这种初始的信任,建立了我们接下来的良性沟通。

正如教授们所说每个人的沟通都会有障碍,尽管我们有些时候不愿意承认。也许有人认为自己足够的善辩、有人认为自己足够的坚持、还有人认为自己足够的凶悍,呵呵,恰是这些自以为是的优点,使沟通和协调失去了他本身的魅力。

“沟通的目的是在双方比较和谐、快乐的气氛中,达成了自己最初的目的”,而我们可能把握了暂时的气场,却失去了最终的战果,或者我们一味的谦卑、一味的退让,反而失去了最终的立场。未果的沟通是失败的,所以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智慧、需要建立信任的桥梁。

教授告诉我们“人要有平常、积极的心态,懂得选择性的学习、选择性的交友,择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啊,只有我们以不变的心态应对万变的事物,才能彰显我们的智慧。以前老是听到别人说“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与谁同行”,本次课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所以忠心的希望一路随行的新界同伴们天天都有新进步。感谢单位所给予我们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相信只要来的人都是带着心,因为我们已经过了轻狂、游戏的年龄,我们的承诺不只是一纸没有实际意义的协议,而是一份需要进步和收获的心情。

三、通过培训,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方法。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我真正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则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一)不断强化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表现在政治上是一种高度的觉悟,表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种良好的姿态。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思路来思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牢记“全局意识”,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调整好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树立群众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

(二)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职工、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三吃”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的主流风气。就是要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要树立奉献精神,树立“吃苦、吃亏、吃气”的思想。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严格要求自己。

(四)宽宏大量,学会包容。包容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包容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包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与人相处要学会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做到心理相容。

(五)注重文明礼仪,增强综合素质。文明礼仪是生活和工作的根基,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防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文明素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让我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

(六)廉洁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廉洁勤政,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感召人、凝聚人,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职工中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四、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财政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工作、思想作风建设。

上一篇:摩托车swot分析下一篇:恋上新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