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范文(共14篇)
1.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范文 篇一
不断充实
自我调节
——2013年暑期全州农村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镇远县羊坪镇中心小学校:石艳萍
2013年8月5——8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活动,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通过《教师心理调试》、《为人、为范、为师》师德讲座、《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应用游戏教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学英语作文教学》、《教师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精心设计板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省、州小学英语理论的各位教育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不断充实自己,扫除自己在英语知识方面的盲区,尤其要扎实课堂用语。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在本期英语培训中各位同行、专家讲的常用的句子、短语,尤其是在课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师要达到熟练使用。比如说教室里的每个物件用英语怎么说,学生打报告应怎么说,教师应怎样回答等。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师达到在课堂上能无所顾忌地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谈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指导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但经过我在实际中的实践反思,我发现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关于教师培训范文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三、合理使用直观教具,充分发挥教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到直观教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将会是多媒体设备,但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和老师们的交流,我觉得,多媒体设备的确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么时候用,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课题。老师们在培训中告诉我们,他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进行教学,同样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说明,不管是什么教具只要用得合理,就会有它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去用好各种直观教具。
四、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使英语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爱好。培训中,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学英语,学校里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问题提出来后,我就在思考,没有氛围,那我们就应该去营造氛围,就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教师要做好榜样,在平时教学中或和学生的交流中要尽量使用英语,至少在自己教学的班级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这做起来的确有些难,就像普通话的推广一样,这么多年了,依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要知难而上,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尝试,只要你做了,就总会有收获的,当你通过努力使一部分学生喜欢使用英语说话、交流,喜欢学习英语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没有白付出。总之,本次培训对我来说的确是受益匪浅,从中不但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但是在我心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自己所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培训活动,多给我们一些学习的机会。
2013年8月14日
2.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范文 篇二
除现代城市的紧张生活容易使人变得焦虑、冲动外, 个人特质也是“路怒症”的潜在原因。这不仅指人的生理因素, 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包括性格和情绪。
心理学将性格作为心理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 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格的差异, 决定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驾驶员的性格与驾驶行为、行车安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有关专家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对性格与行车安全进行了大量研究, 证明了交通事故倾向性性格特征的存在。在同样情境下, 有些人因性格原因比另外一些人本质上更易发生事故;有不良性格特征的驾驶员其驾驶技能可能超群, 但却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原因在于他们性格有一定的缺陷, 如性格“偏执”等。这类人群往往喜怒无常, 鲁莽无理, 待人刻薄, 缺乏忍让与耐心, 忽视交通规则, 行车时不能理智地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 故易发生事故。
驾驶心理的另一个特征是情绪。情绪会影响驾驶员的动作行为:遇到道路拥挤堵塞, 产生急躁情绪;驾驶技术不熟练, 滋生紧张情绪;从未处理过类似情况, 形成犹豫情绪;受到他人连续不断的鸣号、强行超车等方面的刺激干扰, 引起愤怒情绪等。这些情绪一旦失控、动怒, 就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 危及安全行车。
远离“路怒”, 最根本的是要学会自我调节, 培育良好心境。因为, “在铁壳子面前, 我们都是弱者, 珍惜生命, 比一切都重要”。你想用危险的驾驶行为去“律他”只会更危险, 用违法行为教训不当行为则更是错误。依据交通法规, “律己”才是“性价比”更高的正确选择。谁也不可能掌控别人的驾驶行为, 但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驾驶动作。一个文明的驾驶员最高技能就是“克己”、“礼让”。该让的必须让, 不该让的时候也会让一让, 无非多踩一次刹车罢了。
3.失眠的自我调节 篇三
失眠的防治主要在于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
1.不要因为晚上没睡好而在白天睡大觉或打瞌睡,40岁以下的人应该每天都在同一时刻起床,以养成睡眠——醒觉的自然生物规律。
2.如果深夜醒来,就在床上放松一下,试着看点儿书、听会儿轻音乐。如果还不奏效,就稍微活动一下,直至睡意再次袭来。
3.少吸烟、少喝酒,減少巧克力、咖啡、茶和咖啡因饮料的摄入量,在下午和晚上尤其要这样做。
4.在傍晚记下困扰你的事情和次日对它们的处理办法,以便晚上入睡。
5.测试一下将噪音降低到什么程度、温度定在什么标准时对你的睡眠最为有利,以便合理调整。
6.避免在就寝前暴饮暴食。
7.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但不要在临睡时进行。
8.如果睡前精神紧张,可试用放松法让身心平静下来。
4.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节 篇四
“新学期伊始,不少大一新生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广州可贸技术学院---心协协会提醒新同学,大学生活与中学存在很多差异,要想尽快适应,新生需要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转变依靠家长和老师督导学习的心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中学里,不少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老师“手把手”的辅导。大学则不同,老师讲完课就会离开课堂,没有太多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加之大学课程比高中课程内容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因此特别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转变依赖家长照顾生活起居的习惯,学会过集体生活。上大学以前,很多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进了大学,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新生要逐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是转变漠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局面,增强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很多孩子上中学时,家长和学校疏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告别了高中生活,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也开始独立面对人生考验,但由于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应对能力,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所以,大一新生应该学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心理问题时,一定要主动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免酿成心理疾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你真正踏进大学校园时,才能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随之而来的是困惑、埋怨、失落、空虚„„心理失衡必然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甚至会产生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正确认识自我。许多新生在中学阶段都是佼佼者,有较强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面对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如林高手,一下子很难接受“沦为平民”的角色。对此,新生要理智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目标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调整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与别人相处,本着诚实的原则,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关心班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寻求帮助。面对学习或生活上的变化,新生有可能不适应,除了积极的自我调整外,还应积极向外部寻求帮助。
总之,大学是我们有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只有我们正确把握方向,走过这一特殊时期。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实践和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实现梦想的机会。
5.睡眠的自我调节方法 篇五
记得睡前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因为会使身体太过兴奋而难以入眠。可以在睡前作一些简单的伸展运或瑜珈,可以让你松弛肌肉,纾解紧绷情绪。伸展肌肉几秒钟,然后再放松,这有助于纾解压力,放松后的筋骨能让你更容易进入梦乡。
二、顺应生物钟
如果我们每天准时起床,定时去迎接每天早晨的阳光,那么你的生物钟就会准时运转。研究表明,这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影响生物钟的运行的因素之一是体温。研究证明,人的体温波动对生物钟的节律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体温下降就容易引起睡意,这是利用体温调节生物钟的有效方法。如果体温调节失控,就会引起睡眠生物钟发生紊乱。控制体温的方法很多,例如睡前洗澡,或睡前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等,睡觉的时候体温就会有所下降。 形成习惯之后,人就会按时入睡。生物钟是不能轻易破坏的,千万不要在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破坏了自己的生物钟。
三、采用合理的睡姿
人最好的睡眠姿势为侧睡:仰睡或者趴着睡都是会让自己的呼吸道不顺畅,侧睡时,松弛的.肌肉会倾向一边,不容易堵住呼吸道。
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晚餐不要吃得太饱,或空腹睡觉,这二种情况都会影响人的睡眠。临睡前吃点奶制品或喝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睡前忌饮大量含酒精的饮料包括啤酒及其它酒类,它们虽然能促使人入睡,但会影响睡眠质量;当酒精的安神功效过去后,你就会立刻醒过来。此外,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饮料及巧克力,因对人的大脑神经能产生兴奋作用,睡前最好不要饮用。
五、适当放松自己
6.教师心理压力自我调节方法 篇六
目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高、期望值高,学校工作任务繁重,教师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如何缓解教师焦虑和抑郁,调节教师的心理压力呢?
自信。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信自己是优秀的,是独一无二的,自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不断自我激励要做最好的自己,可以选择另外的突破口,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要自主自立,也只有自己才最可以依赖。
运动。找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加强自我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自我保健的日常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记住:什么都没有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
放松。不必追求完美,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解脱。不如意事十八九,但求无愧我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工作累了可以休息休息。比如适当的聊天、适合的娱乐、适度的自我发泄等等。
看淡。要淡化功利心,不急功,不近利。对待职称、职务等等个人发展,期望值不要过高,适合自己就行,看淡名利,看淡得失。努力就行,尽力就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屏蔽。“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不要让别人的议论影响自己的心态,好也罢,坏也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戴上耳机,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感受美好的声音,屏蔽掉外界各种不好的声音。
自控。多观察,多思考,有时候沉默是金,一默如雷。公开场合少盲目表现自我,有时候言多必失,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不是所有人对你的心情都能感同身受。在众人面前尽量理智把控自己情绪,不失言,不失态,不让自己情绪瞬间崩溃,维持自己的尊严。有时候撑过去即将崩溃的那一瞬间,以后慢慢便会好转。
刷新。“树挪死,人挪活”,改变一下环境,或许是另一种发展的起点。“三十六计走为上”,在各种状况不利于自己时,可以更新一下环境,回避烦恼。如同电脑运行不顺时,点击“右键”,进行刷新。
7.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 篇七
1.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源自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由于这三次教改都强调教师、环境和学校的功能与作用, 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能动性, 因此人们从重视学生能动性的角度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
2.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
对“自我调节学习”, 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不同称谓, 目前绝大多数采用“self-regulated learning”一词, 国内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学习等。本研究采用自我调节学习。对SRL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统一看法, 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
Zimmerman (1989) 首先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 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
Pintrich认为SRL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国内研究者提出:自我调节学习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分为认知, 行为和动机三个维度。
总之, 在定义问题上, 不同的理论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 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然而, 此理论总是在彼理论的基础之上传承和衍生出来的, 理论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不同的定义之间并不矛盾, 反而是相融相通并相互补充的。
我认为,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意志, 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 从而优化学习绩效的过程。它可分为学习前、学习动机, 兴趣, 学习目标等) ;学习中主要是调节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后调节主要是指学习绩效的自我反馈和改进。
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
网络学习行为是指个体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丰富资源和全新沟通机制的网络环境中, 开展的远程自主学习行为、行为发生、发展及变化由个体自己控制。控制能力的强弱受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 有效的网络学习行为更多是网络主体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较之传统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具有一些新特征: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及网络学习行为文化背景的全球化;网络学习行为情境的虚拟化、多样化;网络学习行为控制的自主化、个性化等。因此, 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 外部因素有:网络信息资源、学习支持系统、网络硬件环境等;内部因素有: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学习动机等。
因此, 为促使网络学习的真正发生, 促进网络学习绩效的提升, 不仅要合理整合网络学习资源, 优化影响学习者的外部环境, 而且要优化内部环境, 即以网络学习者为中心和主体, 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交流中不断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 即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从而不断优化网络学习, 不断改进自我的网络学习绩效。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综上所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是指身处网络的个体, 对自身学习意志, 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心理、网络学习行为和网络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 从而优化网络学习绩效的过程。它可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调节。学习前主要是个体自我调节学习意志 (学习动机, 兴趣, 学习目标等) ;学习中主要是调节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心理、网络学习行为;学习后调节主要是指学习绩效的自我反馈和改进。由于网络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 因此, 基于网络的SRL具有一定的特征。
1. 高度自发性。
网络环境下的SRL者更加需要激发自己的学习意志, 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2. 高度批判性。
网络环境下的SRL者需要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越来越强大的浸没感所带来的迷失, 因此, 一定的批判性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 高度的自主性。
由于师生隔离, 网络环境下的SRL者更需要自觉、主动、积极、独立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4. 策略性。
网络环境下的SRL者讲究学习策略, 自觉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时间管理、动机管理等一系列学习策略。
5. 监控性。
网络环境下的SRL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较清醒的意识, 能随时监视并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 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调节。
6. 灵活性。
网络环境下的SRL者更需要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时空环境, 主动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求助对象, 灵活处理自助和他助的关系。
四、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
综上所述, 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直接性因素和根本性因素。近年来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研究上, 也就是基本停留在直接性的影响因素上。直接因素也源于根本性因素, 它是根本性因素的外在表征。因此, 对根本性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 但凡根本性因素一般都会涉及能力层面。同样, 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就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那么, 网络环境下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又包括哪些呢?我在自己定义的基础之上作如下分析。
综上可见, 处于网络环境下的SRL者需要进行的自我调节包括以下:对学习前的学习意志 (学习动机, 兴趣等) 的调节, 学习中的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心理, 网络学习行为, 以及学习后的学习结果的自我调节。其中, 学习意志、学习心理过程的调节是个体对自我意识和心理层面的认知和调节 (而意识和心理是基于认知的) , 也就是对自我认知的认知和调节 (从而实现机体自身的不断建构和和优化) , 其根本就是个体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学习环境的调节是指个体对其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的认知和调节, 而网络学习环境拥有丰富的、共享的、多媒体化的网络学习资源, 对学习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随机性, 容易导致学习者“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载”, 从而影响网络学习的发生;并且资源的泛滥会产生冗余效应和分散注意力效应 (斯威尔的认知负荷理论) , 从而增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 影响网络学习的绩效。因此, 这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即要求个体有一定的信息甄别和筛选能力, 而这个能力的根本是个体的批判性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
另外, 随着人机交互界面的越来越自然化, 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越来越强大的浸没感对网络个体的元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学习行为是一种外显的要素, 受各种内隐要素 (遗传, 意识, 心理等) 的影响, 是个体内隐要素的外在表征和实现, 因此个体对其学习行为的调节能力更多是个体对自身内隐要素的自我实现能力, 即在优化的环境下, 优化的自我对其内在的自我实现能力。
学习后的学习结果调节, 即学习绩效的自我反馈和改进, 更多是个体自我反馈能力的体现。因此, 网络学习更多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是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个体自我调节能力又主要包括个体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实现能力、自我反馈能力。
为有效开展网络学习, 学习者需要从根本着手, 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方面, 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从而不断建构和优化自身的网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 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元认知能力, 善于发现自身的学习意志, 学习心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积极、主动、自觉地调节并纠正。
此外, 学习者要在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实现能力和自我反馈能力, 如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合理组织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并不断根据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
五、网络环境下如何促进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 (从设计人员和教学者的角度出发)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其本质就是要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在网络学习环境下, 设计和教学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 促进网络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
第一, 将学生视为一个具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主体。
第二, 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掌握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发展自身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影响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的评价。比如, 有很多教师习惯于用相对评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即在评价某个学生时, 将其放在群体中与他人进行比较, 如学习排在第几名, 思想品质是优秀还是良好, 这就造成学生形成表现目标。如果我们在评价时更重视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长, 从而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这样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第三,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成败经验及其对成败原因的认知, 即归因。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将行为的结果与努力的程度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第四, 相对评价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多是消极的。因为, 把个体放到群体中去比较, 会使大部分人感到自己是失败的。即使排在前面的成功者也会因其目标是保持自己在群体中的“先进地位”而处于高度焦虑中, 这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提高是不利的。
第五, 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并使用学习策略。教师必须结合学科内容有意识地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认知策略和认知调节策略, 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使用策略的条件。
第六, 自我调节学习不仅表现为行为操作, 而且应该引导其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通过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 可以提供如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方式, 使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六、网络环境下基于行为分析的自我调节学习绩效评估
网络学习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基于行为分析的网络学习评价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分析来了解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风格与偏好,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使网络学习者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有效地控制学习进程, 从而促进其后续学习。
七、结语
自我调节学习 (SRL) 理论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响应当今“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 同我国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研究性学习和主体性教学改革主张相一致, 它是适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论, 尤其是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 网络学习的普及、SRL理论更亟待大力提倡和深入探究。
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网络学习的本质是网络学习者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即身处网络的个体, 对自身学习意志、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 从而优化网络学习绩效的过程。因此, 有效的网络学习要求不断地改进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绩效。从根本来说, 也就是要不断提升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而自我调节能力又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元认知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和自我反馈能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 终身学习的需要, 使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即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泛在。本文指出,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有效的网络学习本质就是网络主体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即身处网络的个体, 对自身学习意志, 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 从而优化网络学习绩效的过程, 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调节。并进一步论证了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是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主要包括个体的元认知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我实现能力, 自我反馈能力) , 论证了促进网络自我调节学习绩效改进的, 从而促进有效的网络学习行为的发生和网络学习绩效的改进。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我调节学习,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J.Model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a chievement[M].Zimmerman B.J, Schunk D.H.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practice.New York:Springer, 1989:1-25.
[2]Zimmerman B.J.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the emergence of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0, 2, (2) :173-201.
[3]Carver C.S, Scheier M.F.Autonomy of self-regulation[J].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 11, (4) :284-288.
[4]Vancouver JB.Self-regulation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a taleof two paradigms[M].BoekaertM, Pintrich PR, Zeidner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SanDiego, CA:Academic, 2000:303-341.
[5]Pintrich P.R.Multiple goals, multiple pathways:the role ofgoal orientation in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J].Journal ofEdu-cationalPsychology, 2000, 92, (3) :544-555.
[6]申克.D.H.著.韦小满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344.
[7]丁桂凤.员工自我调节学习影响因素之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5) :1077-1081.
8.学习压力的自我调节 篇八
小张的老师和爸妈都对她寄予厚望,大家都觉得凭她的能力,完全可以把成绩再提高一点,小张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小张觉得只要把目前的成绩再提高一点,就能够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最中意的那所高校。对于小张来说,现在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因为冲刺就须从现在开始。小张是这样想的,也一直是这样努力的。然而,高考将近,她却总是感觉注意力集中不了,人很烦躁,总是觉得压抑、紧张。还有四个月就要高考了,小张明明知道目前是最关键的时刻,却仍没办法静下心来学习……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很差,于是,她最担心的是如果自己不能及时调整好状态,这次考试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可能造成成绩下滑。她对我说:“其实我真的很苦恼。我尽量避免给爸爸妈妈说,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的压力也很大。老师,帮帮我好吗?我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该同学的问题与心理压力有关。这是一种因为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的学习状态不佳。心理压力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觉,即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因一时无法消除困难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心理压力和躯体压力不同。躯体能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有形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压力的来源、大小以及逃避的方式。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会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逃避的方法也很简单,下车就可以了。而面对心理压力,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心理压力经常给人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无法逃避,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及时进行调节。下面介绍几种学习压力的自我调节方式,供各位同学参考。
一、正确看持自己纳学习压力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对每位想考取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学习有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一些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虽然有些同学看起来要轻松一些,甚至看起来总是那么平静和有条不紊,但是,这并不表示他或她就真的没有压力。如果你有一种感觉,认为“别人都很平静、很轻松,怎么就是我会这么累、这么烦?”那么,单单这种想法就会增加你的心理压力。因为这时的你在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应对压力的水平比别人差,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也就是说,这种感觉容易使你陷入“就我最差”的心理困惑,增加了不良心理暗示。所以,我们应从认知上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有一定的压力并不是坏事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最好的学习状态,所以不要一说到压力就觉得是坏事情。“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只有将面临的压力保持在“适度”的状况下,学习状态才会好。
二、及时放松自己纳身心
太关注于问题本身反倒没法解决问题。从问题里跳出来,也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当感觉自己面临的学习压力过大时,继续纠结不是个好办法,你可以尝试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暂时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当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放松和娱乐之后,会更容易进入到自身情绪的理想状态,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呆子”。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放松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进行选择和尝试。
1笑一笑。准备点能让人发笑的材料,你可以看幽默小说,也可以回忆看过的喜剧电影。当你发自内心地笑时,压力会被暂时遗忘。
2体育锻炼。跑步、散步很适合放松心情。如果每天抽不出半小时跑步或散步也没关系,当你感到紧张时,走上5至10分钟,同样会有比较明显的放松效果。
3与人交流。可以找老师、家长及朋友谈谈心,发泄一下你的情绪,之后你的情绪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你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深呼吸。通常人们在压力大时,呼吸就会又快又浅,建议采取深呼吸的方式来缓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每天做深呼吸。每次深呼吸时可采用“5秒吸5秒呼”的呼吸节奏,这跟血压波动的10秒自然循环相一致。这种同步不仅能使人迅速平静下来,还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同学们也可以在课间寻个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地方,将目光凝聚在你所能看到的最远的一个目标上,然后深呼吸几次,在呼气时,可以想象将压力与气体一起释放出去。
5放松练习。早晨起床就紧张,那么接下来的一整天都别想轻松了,躺下睡觉时总想着问题不放也会影响睡眠质量,而这一点又会加重你的心理负担。因此,每天的开始和结束,如果花上5分钟放松全身或许很有帮助。
三、主动写出自己的烦恼
当你因学习压力而紧张不安时,忧心忡忡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把心中的烦恼都写下来。每天早起10分钟,把生理上的、心理上的一切烦恼都宣泄到纸上。在写的过程中,你会感到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写完之后不必修改,也无需再重读,写完后直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头脑清楚了,也能更好地面对眼前的问题。这种自我发泄的方法能帮助你解决很多烦恼。
四、积极规划自己的时间
正确认识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环境来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超过自身实际能力或完全脱离现实,那你在遭遇到重重困难时,会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时你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时最重要的不是死死咬住预期目标,而是在关注目标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去把握过程,如果过程圆满了,那结果和目标不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吗?所以,你可以好好规划一下每天的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对很多人来说,阶段性的成功可减低同时展开多份任务而又无法完成所带来的压力。
同学们在做作业时,可以事先给自己一个限额,比如碰到很难的题目就规定自己的思考时间不超过20分钟。第二天再抽出短暂的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在老师解答的过程中总结自己没想到的重点。如果同学们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会调节和利用自己的生物钟,那么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也能很好的调节学习压力。
五、坚持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很多家长、老师和同学都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很重要、名次很重要,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学习成绩看得太过重要,仿佛成绩说明一切,没有好成绩就说明没有了一切,这样的想法不但没帮到你,反而会影响你的身心状态。因此,当你的成绩与预期有差距时,你首先要告诉自己:“我可以厂我们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后,边照镜子边在心里说:“我现在心情很不错,我今天的精力很充沛,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早晨,在镜子中看见自信的自己,你会充满信心地去面对崭新的一天:夜晚临睡前对自己说:“今天我学习的效率不错、学习进步不小,我应该睡个好觉”,你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如果每天都能够充分地肯定你自己,你就会获得积极的自我暗示,只要你能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保持充分的自信,就会使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得到良性循环。所以要学会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多想好事是可以阻止内心形成压力的。所以在自我暗示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好”“高兴”“放松”“平静”“我比别人做得好、做得快”……从而使自己朝着暗示的方向发展。
9.善于自我调节 保持健康心境 篇九
健康的心境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有关资料记载,美国医学家从40年代末开始,历时25年,对哈佛大学204名毕业男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9名意志坚强的人,全部都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只有2个人得了慢性病;而48名经常处于焦虑,忧郁状态的人,都是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并有18人得了重病,较多的人死于50岁前后。健康的心境不仅是每个基层干部正常工作、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一首歌里唱到:“生活象一条路,总有一些坑坑洼洼;生活象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象一杯酒,包含着人生酸甜苦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酸甜苦辣“总难免,比如喜事降临,喜出望外,心情非常激动;某项工作没做好,受到领导批评;某件事情产生误会,影响了同志间的关系;不家个人成长不顺利,家庭困难突出,等等。要正确面对它,勇敢跨过这些坑坑洼洼,就需要努力搞好心理调节,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节不好,就会趴在坑里站不起来,缠在麻里走不出来,醉在酒里清醒不了,甚至留下终生悔恨。
那么,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状态呢?我感到健康的状态就是:不为功利所动心,不为挫折所折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压力所屈服,不为荣誉所陶醉。元代陈继儒曾经写过一首诗:“宏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云舒”这种“宏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平常心,就是健康的真实写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挫折面前不失志。有的基层干部受不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在人生的叉路口上拐了弯,下了道,滑了坡,关键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和自信的心理,我能因为失败一次,犯了一次错误,栽了一次跟头,受了一次处分,就消极颓废、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什么都完了,古今中外,在挫折中奋起、在失败后的事例举不胜举。世界慕名的交响乐家贝多芬,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恋爱失败,他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更加倾飞于自己的事业。第一次失恋后创作了《第二交响乐;第二次失恋后,继续写下了《第七交响乐》和《第八交响乐》,为人类留下千古佳音。在我国,吴运铎、张海迪、朱彦夫的事迹已被广为传颂。在我们部队内部,也有许多面对挫折不失志,自强不息再扬帆的典型。无数事例说明,人生在世,不怕受挫,就怕气馁。请同志们记住一句话:人生谁能无缘无坎坷,但欢乐总比痛苦多。一个生活的强者,不仅在“风调雨顺”信心十足,重要的是,受到挫折后,也能信心百倍。只要顽强地面对挫折,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二是困难面前不弯腰。李瑞环同志讲过这么一段话;“困难和问题,不应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马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不应成为心烦气躁、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成为磨炼意志、施展才华的机会。困难和成绩常常是相随相伴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越大,一部国华民族辉煌史,一切造福人类的业绩,所有成就卓著的杰出谷物,都是同不屈不挠,战胜艰难险阻在一起的”这一席话,讲出了对待艰难困苦应持的正确人生态度,非常深刻,俗话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无数事实证明,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有人条了个形象的比喻:人的面孔长得就象个“苦”字,双眉是个“草字头”眼睛鼻子是个“十”字,下面是个“口”字,加起来就是个“苦”字。人生就是吃苦的过程,尤其是基层干部战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施工生产站岗执勤,抗灾,哪个岗位,哪项工作都要吃苦,都不容易。怕苦畏难,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到地方,都干不成事,成不了器,只有敢于吃苦,敢于战胜困难,才能取得成功,有所进步,换来幸福。三是荣誉面前不陶醉。在胜利面前不飘飘欲醉,在荣誉面前不洋洋得意,虽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如果说挫折和困难是个绊脚石的话,那么胜利,荣誉往往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陷井”对等不好,胜利和荣誉比挫折和困难更容易使人摔跤。现实生活中,在困难面前不折腰、在荣誉面前打败仗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有些基层干部战士,在发展进步顺利的时候,在听到表扬赞美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这也好那也好;就乍不到自己的不足,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荣誉的起跑线上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后退。这是很值得警惕的。
我们必须牢记:失意的时候不灰心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顺利的时候也不得意忘形,要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思想准备。只有在荣誉面前看到差距,看到不足,把荣誉当励“加油站”。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取得新的进步。
10.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十
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须的。人在其一生中,是无法摆脱压力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绝对可以做的是控制对压力的反应程度。如果有时感到心理压力过大,首要的便是通过适当渠道把心中的郁闷渲泄出来。当我们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可将苦恼讲给信任的人听,甚至可以让自己痛快地大哭一场,这可以使痛苦、紧张的情绪得以发泄,而不致闷出病来,千万不要为了“尊严”和“体面”而过分自我压抑。
2、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学会弹性思维。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清晰的思考。心理学家通过跟踪研究表明,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化逆境为顺境,变压力为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潇洒气概,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3、培养耐挫力,学会休息、放松自己。
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升华,将消极转化为积极;一旦发现树立的目标难以达到,先鼓起勇气努力实现,如果实现不了,就应及时重新调整目标。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好比一座制造紧张的工厂,大脑里时刻充满着消极的思想,有时纠缠在臆想的情景中,诸如恐慌、忧虑、自卑或恐惧等消极情感也随之释放,于是紧张的身体随之而来。此时,很简单,给自己的身体一个机会让它休息,让它从紧张中恢复过来。
4、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营养,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便显得尤为重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也是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
5、加强情绪锻炼,平衡和享受生活,学会转移压力。
11.自我调节学习与有效教学 篇十一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含义与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短短的30年间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每次改革都蕴含着对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基本假设。虽然三次改革关注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学校和教师应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发挥主动的作用。80年代中期的研究发现,许多亚裔美国学生尽管家庭条件比较差,但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美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则不尽如人意。这使得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自身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成为学习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焦点。
平瑞克将自我调节学习定义为学习者主动设立学习目标,并对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监视、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根据这一定义,自我调节学习包括三个方面:(1)对认知的自我调节,表现为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督和修正;(2)对动机的自我调节,表现为坚持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够排除干扰、维持长时间的认知投入;(3)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表现为记忆、理解、组织等认知策略的运用。齐默尔曼在吸收班杜拉交互作用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三维模型,将自我调节学习分为对内部过程的自我调节、对行为的自我调节、对环境的调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比较平瑞克和齐默尔曼的观点可以发现:(1)齐默尔曼提出的对内部过程的自我调节包括认知、元认知、自我效能感、情绪情感等方面,包含了平瑞克提出的对认知的自我调节和对动机的自我调节;(2)在行为的自我调节方面,齐默尔曼强调调节的过程,平瑞克则强调调节的结果(各种认知策略的运用);(3)齐默尔曼提到对环境的调节,而平瑞克没有提到这一方面。显然,平瑞克将自我调节学习限制在学习者自身的三个方面(认知、动机、行为),而齐默尔曼的三维模型不仅涉及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行为,而且涉及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综合来看,自我调节学习可以分为对认知的自我调节、对动机的自我调节、对行为的自我调价、对环境的调节四个方面。
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策略密切相关。然而,对于学习策略的含义,却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把学习策略解释为用于提高学习效率,对信息进行编码、分析和提取的认知活动;一些学者把学习策略看成是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还有一些学者将其解释为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订的计划或方案。
本文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学习行为、外部环境等进行计划、监视和调节的心理过程”。与稳定、标准而可靠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策略既不是固定不变的、标准的行为模式,也不是一招制胜的学习秘籍;相反,它是形式多样,并且不能确保有效的“小窍门”。换句话说,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及学习过程本身进行计划、监视和调节的动态心理过程。
迈克卡等人根据加工的对象不同,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特殊方法,如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计划、监视和调节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针对与学习有关的各种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策略,包括努力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等。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自我调节策略和学习策略都是对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学习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对自身内部过程中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进行的自我调节对应于认知策略,对行为(认知策略的外在表现)的自我调节对应于元认知策略,对内部过程中情绪和动机的自我调节以及对环境的调节对应于资源管理策略。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描述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对自我调节学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作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二是作为动态变化的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系列自我调节学习事件。本文主要关注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表现和培养。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评价工具是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该问卷从动机和策略两个维度对自我学习能力进行测评。动机维度由内驱动机、外驱动机、任务价值三个价值量表和学习信念、自我效能、考试焦虑三个期待量表组成。学习策略包括认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元认知策略由复述、批判性思维、详细描述、元认知调节组成;资源管理策略由时间和学习环境、努力调节、同伴学习、求助行为组成。显然,这一量表对动机的评价是以齐默尔曼的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对学习策略的评价是以迈克卡等人的分类为基础的。
二、自我调节学习者的主要特点
齐默尔曼等认为,可以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为此,他们将自我调节学习的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学习行为、学习时间、学习环境、资源人士六个维度,并从各个维度出发,分别描述具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生(称为自我调节学习者)的主要特点。
1.对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
学习动机主要针对“为什么学”这一问题。自我调节学习者善于运用目标设定、自我奖惩等方法调节自己的学习动机;通常能够为自己设定能够实现的、具体的和近期的学习目标,并且能根据学习表现对自己进行奖励或惩罚。在学习目标设定方面,德韦克等将人的成就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提高自己能力的目标,称为“掌握取向的目标”,另一类是追求证实自己能力的目标,称为“成绩取向的目标”。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掌握取向目标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而具有成绩取向目标的学生喜欢选择能证实自己能力的任务。
2.对认知策略的自我调节
认知策略主要针对“如何学”这一问题。自我调节学习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认知策略,并且善于选择和运用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丹瑟路将学习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两类。基础策略是指信息的获得、贮存、检索和应用等方面的策略,如复述、背诵、列提纲等;支持策略指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心理状态,以保证基础策略发挥作用的策略,如集中注意策略、情绪调节策略等。这里所说的认知策略,主要指针对信息加工的基础策略。
nlc202309021506
3.对学习行为的自我调节
学习行为主要针对“学得怎样”这一问题。自我调节学习者准确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面对特定学习任务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节,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判断、反思,能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对实际结果进行监测,当发现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差距时,会分析原因并做出调节。
4.对学习时间的自我调节
学习时间主要针对“什么时间学”这一问题。自我调节学习者善于对学习时间进行计划与管理。他们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为自己的学习制订进度表。他们也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效率高(低),从而做到有效利用时间。
5.对学习环境的自我调节
学习环境主要针对“在哪里学”这一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选择学习环境。自我调节学习者意识到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能够选择适当的学习场所,并能有效利用学习场所中有助于学习的各种资源,避免可能干扰学习的事物。例如,他们经常主动地去可方便利用参考书的教室或图书馆学习;就算在家中学习时,也能有意识地远离容易引起分心的事物。
6.对资源人士的自我调节
资源人士主要针对“谁可以提供帮助”这一问题。所谓资源人士,是能够向其他人提供帮助的人士,包括同学、教师、家长等。自我调节学习者一般有较强的独立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但他们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需要时就会主动向资源人士求助。此外,自我调节学习者能意识到有些人会妨碍或干扰他们的学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回避这些人。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调节学习者善于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与其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学习策略的运用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设定比较高的目标,而且有比较高的目标觉察或投入。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多地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往往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上去,自觉地克服不利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等。
三、对有效教学的启发
早期的学习理论认为,目标是影响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具体说,目标的设定将指引个体以后的意志控制及策略运用,并作为行为结果的评价标准。在行为层面上,学生在设立学习目标后,就会采取必要的行为实现目标,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然而,一些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者认为,目标的设立并不保证预期结果的实现。因为个体设定了某个目标之后,可能会遇到许多心理意向或外部噪声的干扰,如果个体没有足够强的意志控制,就会放弃原来设定的目标。齐默尔曼指出,目标设定后,个体必须应用意志控制策略和认知策略保证目标的实现。
科尔诺将意志控制策略分为内隐控制策略与外显控制策略。前者包含认知控制、情绪控制和动机控制,后者包含情境控制和他人控制。这些意志控制策略主要用来保证学习中的意志意向不受其他竞争意向或分心物的干扰,确保预定结果的实现。因此,意志控制是目标和结果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具体说,在学习目标确定后,个体越善于运用意志控制策略,他的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当然,目标的性质对学习结果的实现也非常重要。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建立近期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至关重要,如果目标遥远或十分笼统,会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和复杂情况的影响,因而不能指引个体的具体行为。此外,高难度的、具体的、挑战性的目标可以让个人依据困难程度来调整其努力程度,而模糊的目标使个体有许多不同的结果期望,无法激发个人最大的努力水平。
此外,目标、意志控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还与学习任务的特点有关。在简单的学习任务中,明确的、高难度的目标能激励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目标上坚持较长时间、引导个体对与目标有关的信息作进一步的处理,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在复杂度较高的学习任务中,仅仅有努力、坚持及引导三种意志控制策略还不足以使个体实现目标,需要生成和运用适当的认知策略才能产生较佳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学习目标、意志控制策略、认知策略作为自我调节学习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内容。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三个方面:(1)鼓励学生确立高难度的、具体的、挑战性的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意志控制策略,保证学习中的意志意向不受其他竞争意向或分心物的干扰;(3)帮助学生掌握复述、背诵、划重点、列提纲等基础性的认知策略,并在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中灵活运用这些策略。
本期文章简要分析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含义和主要表现,并对有效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对于自我调节学习中学习目标、意志控制策略、认知策略三个方面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您有什么看法?本文对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分析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12.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范文 篇十二
田径投掷项目的比赛由于时间长, 且容易受到对手影响,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保障, 因此心理调节就至关重要。在临场比赛时, 合理的心理调节会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提高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相反, 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心跳加快、盲目乐观、烦躁不安等心理障碍, 则不利于取得优异成绩。基于此, 本研究着重对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调节方法进行研究, 以便使运动员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投掷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CNKI以“投掷”、“心理”等关键词进行搜索, 下载相关的学位类、期刊类文献, 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田径投掷教练, 听取了他们对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调节的建议。
2.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进而阐述和总结本研究结果。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影响运动员心理的因素
3.1.1、参加比赛的动机
运动员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既有内在动机也有外在动机, 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 主次分明, 才能调动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积极性。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动机, 即使遇到困难, 也能克服消极情绪, 引起良性的兴奋和振奋的精神状态, 并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战胜困难, 夺取比赛的胜利。对于投掷运动员来说, 外在动机是缓解或增加心理波动的催化剂, 是内在动机的充分体现。
3.1.2、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赛的胜利与失败, 不仅受到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制约, 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员等。这此外界环境的干扰, 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体育竞赛的实践证明, 情绪低落时, 人的机动能力没有调动起来, 运动器官和大脑得不到充裕的能量, 活动率就低, 在比赛中就很难发挥出正常的技术水平。
3.1.3、比赛心理定向
比赛心理定向是指比赛开始之前和比赛过程中, 心理的准备状态的指向性。运动员将心理定向在什么对象或事物上, 对比赛中的表现有明显影响, 因而, 也就关系到比赛的胜负。用心理控制点的理论来说明比赛的心理定向时, 我们应该明确:将比赛心理定向指向于我们所能控制的事物时, 最易把握比赛, 赢得成功。
3.2、心理调节作用及方法
投掷比赛中, 前3次的成绩往往是决定能否进入后3次投掷的资格, 确切说增加获得理想成绩的机会。每次投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将整个用力过程在大脑中过一遍, 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后用力上, 这样容易确保投掷的成功率。
3.2.1、心理调节训练的作用
投掷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应结合赛场上的各种情况和运动员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 用不同的方法锻炼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和应激的应对能力, 使其在比赛中能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
3.2.2、认知引导法
认知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消除他们意识中的消极观念, 进而增强自信心。有的运动员赛前产生过度紧张, 这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被各种消极思维所支配, 而消极思维又往往蕴藏着对问题的曲解。可以说, 不正确的消极思维乃是运动员紧张情绪产生的根源。那么在田径运动的比赛中, 如何克服运动员头脑中的消极思维, 摆脱其错误的类推和失败者的形象, 这成为当前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 其方法有两个, 一是阻断消极思维法, 二是合理解释法, 阻断消极思维法就是当运动员意识到自己在进行某种消极思维时, 采取“紧急刹车”, 以此阻断消极思维的冲击流, 然后以积极的思维取代之在运动员无法阻断消极思维时, 合理的解释思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这次没投好, 下一次我一定能投好”等, 这些合理的思维活动, 会激发起运动员拼搏的信心和毅力, 使运动员摆脱消极思维的困扰, 有助于比赛时情绪稳定, 信心增强, 较好的发挥技术水平。
3.2.3、物我皆忘法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投掷运动员重要条件之一,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 物我皆忘、清静无为的心态是投掷运动员的最佳心理状态。现在的投掷运动员的心态是, 越往后投心理负荷强度越大, 特别进入决赛阶段, 这种淘汰赛制给运动员带来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8]。某种程度上说, 投掷运动是运动员自身的较量, 战胜自我是运动员最高的心理境界。运动员在比赛中, 当有一种宠辱不惊的大将风度, 不斤斤计较, 不患得患失。要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只有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才能有效化解心理压力.清静无为的心态, 清晰的技术思路, 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这些品质永远是比赛成功的重要法宝。
3.2.4、心理转移法
当运动员赛前出现紧张时, 教练员设法将注意力和不良心理转移到他本人比较有兴趣的事物上去, 使运动员的思维暂时脱离赛场, 从而改变或回避对新异刺激的注意, 减轻外界事物的干扰, 使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到正确动作的执行和良好身体感觉与情绪体验上来。比赛中出现不利局面, 时常需要运动员及时作出自身调整, 如试投不利时, 运动员往往会将注意停留于前面的比赛, 难以专心应对接下来的比赛, 放不下思想包袱, 这对比赛无疑是有害的。在成绩落后时, 运动员也会因急于扭转局面而将精力集中于成绩, 一心只想着用力投, 结果造成破坏原有技术动作, 失误增加。对上述两种情况, 教练员应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提醒, 同时运动员通过告诫自己:“自己能行”、“我能镇静”, 并借助表象技术动作和回想比赛方案使注意力重新回到对技术动作的关注上。
3.2.5、自我调控法
自我控制, 就是以自我为主, 确立好比赛的心理定向。要让运动员在赛场上牢牢驾驭自己的思维, 把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对比赛有利的想法上, 使思维做到有序, 排除杂念和干扰, 准备完成技术动作做到集中精力, 多想技术动作的实施过程, 少想结果, 运动员自我设定一些正确的引导语, 如“我能投好, 我会投得更好”等等, 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在比赛中能够成功, 相信自己的技术动作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来。赛中坚持以自我为主, 无论发生什么异常情况, 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思想, 保持心理和情绪上的稳定, 做到次次从零开始, 多想动作不要关心成绩, 少与人交谈, 对外界的干扰和意外情况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能正确认识, 立足于自己的技术动作, 在赛中全力以赴, 敢于成功, 不怕失败。
3.2.6、亮剑精神
正如《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认为, 亮剑精神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时, 明知不敌对手, 也要拔剑出鞘, 这叫“亮剑”。剑锋所指, 所向披靡, 毅然亮剑, 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 也要成为一座山, 一道岭。敢于勇敢拼搏, 直面困难与挫折, 无论敌人多么强大, 都要有亮剑的勇气和决心, 即使手中无剑, 也要做到心中有剑, 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对于投掷运动员来讲, 不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 决不放弃, 这是一种胆量, 更是一种信仰。比赛中的每一秒运动员都要全力以赴去拼搏, 比赛跌宕起伏, 在逆境中敢于奋力一搏, 在顺境中更要全力以赴, 这是职业运动员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和永不言败的坚强品格。职业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和磨难, 只有敢于挑战和敢于拼搏的人, 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投掷运动员赛前由于受到自身原因、外界客观因素及赛经验不足等影响。运动员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自身不可缺少本质, 性格和行为决定着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态度, 期望值与紧张是相互作用的, 缺少比赛经验与训练程度导致赛前紧张, 比赛条件制约心理素质, 同时也影响心理素质, 克服紧张状态才能使运动员充分发挥技能水平。
4.2、建议
加强培养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情况, 因人而异, 不同程度地采取对外界因素的适应训练, 通过认知引导法、物我皆忘法、心理转移法、自我调控法等。重视每一次试投, 寻找最佳的调节方法与手段来缓解或消除运动员赛前紧张情绪, 调节好自我心理情绪, 争取比赛的胜利。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投掷运动员赛前的自我心理调节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投掷运动员参与比赛的动机, 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 是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关键。建议:投掷运动员应重视并运用认知引导法、物我皆忘法、心理转移法、自我调控法、亮剑精神心理调节方法, 加强心理训练, 以便在比赛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 为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心理保障。
关键词:投掷,运动员,心理调节
参考文献
[1]马克寿.高校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 1993 (01) :76-77.
[2]简荣章.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J].体育科学, 1987 (01) :26-29.
[3]骆功建, 庄世培, 李森.论投掷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8 (S1) :103-104.
[4]王贵金, 王喜铭.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尝试[J].体育学通讯, 1991 (04) :41-43.
[5]简荣章.田径运动员比赛失常与赛前心理准备[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87 (04) :25-28.
[6]恩·胡达多夫, 勃·留明什金, 汤秉南, 等.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心理保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1 (03) :26-28.
[7]李双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与生理负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7 (02) :76-78.
[8]陈玲.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5) :70-72.
13.论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 篇十三
论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
人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不良情绪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妨碍人际交往、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学会通过转移注意、自我安慰、自我发泄等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对于维护自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陈章顺 作者单位: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湖南,郴州,423000 刊 名: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3(3) 分类号:B842.6 关键词:情绪的两极性 不良情绪 自我调节 升华14.班主任的自我情绪调节 篇十四
澧县盐井镇中学
王烽华
【摘要】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班主任心态的调整,对于干好班主任工作很重要。如果能做到:快乐在心,给学生以赏识,找寻班主任工作的快乐;将心比心,给学生以尊重,成就班主任工作的优雅;给自己以空间,消除班主任工作的烦恼,那么能够使班主任工作“痛更快乐着”,不断打磨自己的智慧人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百人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为什么有经验的班主任能将班级管理好,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要能够调控自我情绪,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班主任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为了更好的在教育中起积极的主导作用。我觉得可以使用一下一些方法缓解压力造成的不良情绪:
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教师队伍中存在好大一部分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认可,认为教师地位低下或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造成一些消极的心理。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认同,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分,接受自己教师的职业和身份,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充满信心。当然如果能够做到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正确认识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教不严,师之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等对教师提出苛刻要求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教师要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艰巨性、复杂性、重复性有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光荣,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教师的责任和作用。特别是面对难于实现的目标时,不能不顾自身能力和客观实际,一味对自己加压,长期下来,肯定会对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好学生为教师之天职,乐在其中。同样,教师对于自己的成长也应有一个目标,但必须适度。期望过低,没有动力;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信心必然受挫。
三、要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教师应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
1、正确对待教师之间的竞争。
古语云:“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教师即便是作为教书育人知识分子,其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在当代的教师职业中,这种竞争会体现在科学研究,教学成绩,奖金福利,职称评定,进修机会等方面。大多数教师都能感受到竞争所带来压力。在同事间建立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对待同事采取宽容的态度,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
2、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本着教育、爱护学生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特别避免因学生的行为不恰当或成绩不好,而对学生产生不满、惩戒、犹豫和放弃的行为。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成长。
3、正确处理好与家人、朋友的关系
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家人的支持,有家人作后盾,教师才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自身可以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交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而不仅仅是教书。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不仅自身心理健康得到调适,还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师所在的团体的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和社会积极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改善教师的竞争环境,正确引导教师进行良性竞争,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四、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当时的状态:由于当时全校只有我一个人跨年级担任三、四年级数学老师,四年级还是个近五十人的大班,两个班同时面临抽考;再加上当时频频参加街道的各种竞赛。心里长期觉得压力很大。看着同一楼层的班级,一个班二十来个学生,老师教得轻轻松松。想想自己人数多了一半,还要跨个年级,我不禁常常莫名地牢骚满腹。我总是不停唠叨:现在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来越难交;我总是埋怨某某学生的家长不管孩子,以至学习成绩太差;我总是苦恼家长的溺爱与不理解,让我无法严格管教学生。埋怨的结果是班级更乱、学生更难教。在这一切埋怨背后我忽略了我自己,“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埋怨、指责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一分力气,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我想当一个人不在“埋怨”上下工夫,而是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她的面前也就豁然开朗,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魏老师的书里不仅分析了我当时那种状况的原因,而且他还提供了解决这个困惑的方法,真是相读恨晚呀:“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真可以扮演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角色。”他选择了严父与心理诊疗医生的双重角色,先施之以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学生既没有吓得胆战心惊,又对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并学到了控制自己错误的方法。我为自己读到了这样出色的“角色论”而涌起一股欢乐。我想:我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的角色。不管学生多气人,多淘气,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让学生感到我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我是他的助手。这样也就事半功倍了。
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发展。
不断地激励自己,在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前提之下,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发展。同事们常拿这样一个笑话开涮自己:“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班主任这活不是人干的,太憋屈了。”这些话虽然消极了点,过分了点,但多少也反映出压力的确很大,我读了这本书后,自己倒是学会了许多排解压力的办法。我也充分地认识到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态度,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处理较复杂的问题,结果就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也有过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时,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处理起来,也会变得复杂。小事变大,搞得人人自危,情绪紧张。正像书中所说:“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阶级斗争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我想我不仅学到了教育方法更学到了做人的真谛。
【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范文】推荐阅读:
把握自我、体验成功10-31
不断充实 自我调节09-03
压力太大如何自我调节10-29
影响员工自我调节学习的组织因素研究07-12
体验农村实践报告范文10-17
体验一件事作文范文08-10
初三体验作文800字作文范文10-10
发展自我范文07-26
电信自我评价范文06-26
老师自我评价范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