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2024-07-22

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共12篇)

1.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一

提高微型德育课实效性方法初探

邗江区槐泗学校严美珍

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灌输教育,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忽视了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殊学习心理特点,缺少春风化雨般的“化育”过程。于是,一种全新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时间短,切入点小,容易组织,也容易见效的,具有针对性、鲜活性、创造性、参与性特点的德育课程模式——微型德育课,就应运而生了。

从班主任的角度实践以后,我觉得微型德育课的确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它不但占用时间少,而且如果方法得当也确实能收到相当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若能长期坚持,学生还能逐步养成主动发现班级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实际,我对提高微型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视发挥教师教育主导的作用。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育者所倡导的对社会、对事物、对人生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体验、感情的积累和行为的实践才能完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如隔靴搔痒,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导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好的切入点,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长期有耐性地关注每一个学生随时的思想动态,更需要我们善于把握与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教育契机。

记得一天下课,我巡值时发现我班小刘和同学闹着玩,可能是对方不小心弄疼了他,他随即恼羞成怒地说:“你甩啊,我马上砍你!”当时,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小刘在其他同学的提醒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说着玩的!”事后,我找到他,和他聊了起来。他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他不仅喜欢看警匪片,而且结交了有不良行为的中学 1

生。由于他自身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又缺乏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引导,因此,认为说黑话、脏话、粗话很酷,很帅,便盲目模仿,更糟糕的是,他的这些不良语言在他的不良伙伴那里获得了强化。为解决他的问题,首先,我帮助小刘明白要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在收看的过程中,还要增强辨别能力,分清哪些能学,哪些不能学。接着,我又通过电话及时和他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就他看电视和交朋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第二天的晨会上,我采用讨论的方式,帮助全体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收看电视节目,并且发出号召:“看健康节目,健康成长;说文明语言,做文明人。”最后,我还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用好书去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如果生硬说教,必然收效甚微。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我请两位同学表演完小品《朋友》后问: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假如你就是小品中的人物,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设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此外,微型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

三、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切不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曾听过一节一年级的微型德育课,这是一次借书习惯的培养课。一般的老师也就是领着学生说说议议,但是这节课给我眼前一亮,主要谈的就是如何来借书,书如何摆放,如何整理书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这样的习惯是有必要。在课堂上老师没有高谈阔论,更多的是师生的互动,都是在研究学生怎么做,这样做行不行,那样做行不行,师生在点评。我们从课堂上看到学生从不会借到会借,从不会整理到会整理。这样的课实在,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总之,微型德育课教学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德育课空洞、枯燥,而会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2.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二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工作,堂课教学,方法,思考

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工作要求的具体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情况, 都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 必须顺应形势,把握规律,创新途径,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中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西方大国对我国加紧文化渗透,它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控制传媒、大量生产和出口文化产品等形式,千方百计地推销其价值观,宣扬其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以文化产品为外包装的价值观渗透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且这些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一代新人显得非常重要。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由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原有的社会管理规范、道德法律规范被打破,但新的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还不完善,这就容易使市场经济趋利性失去有效约束,使人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很难使为他性和服务性自觉上升为一种道德和伦理原则,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一些领域和部分人群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仍将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学生带来重要影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积极应对,增强中学生对这些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取向的多样化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有的还十分激烈和尖锐。如企业劳资矛盾增多、群众对就业就医就学意见增多,年轻人群心理障碍增多,农村征地抓迁、建房、集体经济分配等矛盾增多等等,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过激行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杀人、自杀等暴力、非理性行为增多,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与此不无关系。转型期这些社会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对我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风尚带来很大影响,也必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二、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德育途径很多,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等,但是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德育途径,课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是课堂德育的延伸、扩展、深化和验证。因此,下面主要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讲读课中育人

1. 在讲读课中渗透理想与前途的教育。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不可成之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今天的中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呢?在农村中学,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人当中可谓根深蒂固。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呢?《十三岁的际遇》中,田晓菲,十三岁,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且还不说其文采飞扬的文章,单是她的经历就让人羡慕不已。作者“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令人钦佩不已。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品质,让学生看到理想,看到希望,让他们明白读书能改变命运,知识能成就人生。

2. 在讲读课中通过情感教育达到育人目的。

学生德育境界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情感内容有很大关系,那些细腻的情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素养和人生态度。如《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处境极其艰难的,这是其家情。尽管这样,他仍然深爱着儿子。一位父亲,以年老体胖之躯,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怎不令人感动,令人流泪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父母。为了生活,为了我们,四处奔波,任劳任怨。为人儿女,除了感激,除了奋斗,还能怎样呢?我们无法改变他们辛酸的过去,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改变他们的未来。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这种信念激发得越高,其进取性越强。

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秀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文明,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

(二)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德育因素,在作文中育人

写作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看到自我,认识自我。

1. 抓住偶然事件写作。

抓住偶然事件,为学生提供写作方向,并在写作中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很多学生在写作里面分析归纳了偶然事件发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团结合作精神或荣誉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偶然事件的发生,不失时机地进行团结协助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突然事件挖掘作文中的德育因素,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 在专项活动中写作。

在校运会上、晚会上、各项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记者团实地报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好人好事和新风尚,同时也锻炼同学生的采访、表达和写作能力。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育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文章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出学生的态度和性格。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把育人嵌于作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使学生成为德智兼备的人才。

(三)充分挖掘语文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活动中育人

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个人素养。所以语文科应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语文活动。

1. 主题班会。

为了帮助新生适应环境,首先就要在班上开展活动,让大家彼此熟悉。活动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让学生上台做轮流自我介绍,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形式,逐步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2. 演讲。

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胆量、口才;可以开展竞选班干的演讲,让学生为建设新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同时也由学生民主推选自己信任的班长,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委会,这是树立良好班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础。

3.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分析和理解,除了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深入理解,达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别人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4. 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开列读书清单给学生,要求学生读一些名著,一些励志的书籍,一些名人传记,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涵养。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必须具有目的性———达到特定的目的;针对性———针对某一种问题;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果这样,育人的目的会在活动的开展中潜移默化地达到。

(四)充分挖掘教师本身的德育因素,在形象中育人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知识和道德方面的楷模。在师德上,爱自己的事业、学生;在工作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学识上,博学多才。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无形的榜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环节。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德育就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环节,触一发而动全身,乃关键中的关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能仅教书而不育人,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知识教学而忽略德育的重要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会学生做人,教他们树立高尚的个人品质,包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因此,在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如果重视了这个环节、抓住了这个关键,教书育人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0

[2]班绪斌, 《有关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09.11

3.改进德育方式 提高德育实效 篇三

关键词:改进 德育 方式 提高 实效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学生的文化成绩仍是衡量教师的硬指标,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一个软任务,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要求和管理,自然使得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思想上只重视分数,而不重视差生的转化,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二是家庭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常常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副作用。家长中不乏忽视道德者。一种是溺爱型的家长,一味迁就子女的错误,不从主观上、自身上分析子女的错因,而总是责备老师,这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学生的主观主义思想,养成了学生目无组织、目无纪律的恶习。

第三是学校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奖惩不严明,使学生从思想上缺乏荣辱感。加之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恶者无所惧,而弱者无所依。

第四是学校虽有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但没有开展实际的、有效的工作,只是在每年的“五四”和“六一”象征性地、大规模地、甚至是无原则地吸收新队员,新团员。共青团和少先队员应具备的条件、标准 、行为规范在学习生活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第五、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生活空虚,而且缺乏娱乐场所、娱乐时间和娱乐的内容。有的中小学生,就简单的模仿大人的行为抽烟、喝酒、搓麻将、下馆子、进网吧。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就铤而走险,误入歧途。

第六、由于受到电影、电视、流行歌曲及网络游戏的影响,校园中早恋现象严重,上至初中三年级,下至小学三年级,以兄妹相称的男女生大有人在,伴着多角恋爱现象的出现,校园中结伙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以上这些,都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时代,针对家庭和社会给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从积极的方面来解决问题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我们中国是个大国,现实的国情是经济还不够发达、文化还相对落后。那么,我国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也应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中国特色、强调内容形式符合时代要求。目前我国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关键是缺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少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相比,相差多远啊!因为他有“中华崛起”这个远大志向,因而终其一生,历尽艰难而百折不回。动机不同,它所产生的动力和持久性,也将大大的不同。

二、爱家教育与伦理教育相结合中国文化的特征,强调伦理道德

而中国国情的另一个特点是:道德教育面对的对象,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最显著的特点是:执拗、孤独、缺乏适应性。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的做法是:在爱家教育中渗透伦理教育。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给各自的家长端一杯水,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你辛苦了,谢谢!”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也表达对父母辛苦之情的感激。在“母亲节”,让学生唱一首给母亲的歌;在“三八节”让学生给母亲写一句心里话;在“父亲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回忆,述说,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情,理解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

三、诚信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新加坡强调:道德教育要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律与人情味兼顾,理想与现实兼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在每年的三月,结合社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风尚进万家”,“诚实信用万里行”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调查、了解、体会,以写文章、讲故事、做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诚实的理解。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法制日报”、“今日安报”,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还经常邀请当地公安局或者派出所的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辨析是非的能力,也提高了法律意识和遵守法纪的自觉性,提高了道德素养。

四、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我们不能否认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性。针对校园中早恋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对学生进行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让他们知道生理成熟和心理不够成熟的矛盾,让他们知道男女生生理结构上的不同,让他们明白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早恋是一种不良现象。

五、正面教育和侧面约束相结合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不同,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有所差异。新加坡提出: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道德教育與生活需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吓唬相结合!日本、英国等国在道德教育中十分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这些事实,对于我们当前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不是个很好的借鉴吗?

六、制度化教育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我们既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都注意对学生的管理既制度化,又人性化。把“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教学理念,外化为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来不在教室里公开批评学生,从来不对任何学生恶语相向。相信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篇四

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高志刚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实效不高,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方法,拓宽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学习竞争加剧,先天不足又加上后天刺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不容置疑地融入德育工作的范围,成为与政治并重的德育课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把德育融入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二)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四)、与各科教育活动相结合;

(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六)、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七)、与指导家庭教育相结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八)、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用高尚的师德塑造优秀的“生德”。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上,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明是非、辨曲直,知荣辱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对青少年的教育,如果是“学校抓得紧,家庭放得松,社区

空对空”,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和持久的教育效果。我们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内容、方法、方式以及教育主体上,都是各有特点,难以相互替代的。如果将他们协调,取长补短,就必然会产生多渠道教育影响的整体效应,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最优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形成三方面教育互促互补的效应,就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实用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每一科文化都有他自己的式样,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安排。”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的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学生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虽滴水击石,润物无声,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进而造就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校园内,学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遵循高品位的原则,使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处于其中,感到“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具体布置时,做到高标准、高品味。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师生齐动手,发挥集体、个人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育人的环境。

四、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培育师德典型。

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他的人格力量方面,然后才是知识、学问,只有他们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积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在学校尽快形成“不追歌星和影星”,自觉学英雄、学模范见行动的风气。这样不仅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培育了典型,我们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师德典型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

五、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通过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加上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学习讨论,我们达成共识,那就是学校应以德育为首,学生应以学会做人为首,必须使学生不成才责成人。我们应该也有理由坚信人人都有闪光点、人人都有可塑之处,要确立成才须先成人的德育目标,让德育先于智育的发展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培养当代的“绅士淑女”。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成资源来开发,不能过于整齐划一,对于后进生更要倍加呵护,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总之,如果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治校、超前认识,明确德育为素质教育之首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体现个体价值,全方位创造学生成长的环境,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教育工作者无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措施,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

5.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五

一、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学校就立即行动,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市委宣传部张部长的重要讲话及部分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发言材料,认真领会领导讲话精神的实质,虚心学习先进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对比分析我校的优劣得失,确定我校下一阶段德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努力以新的举措,开创新的局面。

二、强化德育工作领导,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进一步强化校长抓德育的领导机制,校长力争及时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把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与办法,确保各项德育工作强有力地开展。

首先,继续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会议室喷绘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警励教职工要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以广博的学识、拳拳的爱心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广大教师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个教师应尽的崇高责任。

其次,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最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校注重选派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富有责任心 1

和奉献精神的优秀老师任班主任工作。通过每周星期一班主任例会,组织学习、经验交流、安排一周主要工作,着力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每周的值周评比,以优秀班级、良好班级为榜样,激励班主任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班级德育工作上台阶。

三、强化德育工作措施,努力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其一,加强学科教育。教导处加强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检查与听评课活动。引导任课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教育效果。其他学科的教学倡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

其二,大力开展主题教育。突出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少先队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少先大队认真组织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少先队员在国旗下讲话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持每单周星期二队会活动,提高队会质量。坚持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立足学校,放眼世界,引领少先队员快乐成长。坚持“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评比制度,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组织学生背诵《中小学生守则》、熟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习惯。同时,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历史人物的诞辰和纪念日及每周主题队会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其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学校对门厅橱窗进行了整体布置,让百幅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进校园,在教学楼正面和背面喷绘了巨幅标语牌。让每堵墙开始“说话”,让每个角落都能“育人”。即将实施“百首经典诗词进校园”工程和“百幅风景名胜进校园”工程,这将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氛围。

其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浸润学生美好品质。学校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了校本教材开发范畴,组织人员编印了大32K本《陇南师专附属实验学校校本教材(上)——经典启蒙诵读》。校本教材编选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五部蒙学经典,推荐学生自选背诵唐诗、宋词及其他历代诗词名篇。同时计划编印以四书五经重点篇章为主要内容的《陇南师专附属实验学校校本教材(下)——经典启蒙诵读》。为了便于长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校把诵读经典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强化督促检查。教导处统一把每周星期三早自习确定为“经典诵读”时间,排入课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学期各年级背诵进度计划,由每班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背诵,保证了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现在,我校有95%以上的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三字经》,有近半数学生已提前背诵完《弟子规》。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耳濡目染,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学校文化氛围逐渐浓厚,办学特色正在逐步显现。

其五,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推进。每所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他们对班级乃至学校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他们特殊的地位又使他们成为学校的弱势

群体而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教育只有唤醒他们,才能使教育真正面对全体。为此,我校连续两周分别召开五、六年级问题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座谈会,由学校领导亲自与他们对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症结,引导他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激励他们树立自信,迎头赶上。学校为他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确定了短期能实现的目标,使他们找回了自我。通过座谈,问题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纷纷表示,一定要在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取得双丰收。

6.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六

【摘要】目的:因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被人们的重视关注,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和认可。我校作为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更是把对德育工作当成工作的重心来抓。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我校展开本课题研究。方法:我校针对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从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程度等多方面来对学校的德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高中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高,主要体现在:(1)由于高考指挥棒,重智轻德的现象依旧存在;(2)德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3)德育工作理想化,德育评价机制形式化;(4)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高、疲劳、倦怠;(5)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很好的协调一致。结论: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德育工作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到符合高中德育教育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德育、针对性、实效性

引言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更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历来被高中学校所重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高中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校一直将德育工作做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虽有不错的成效,但是由于我们学校的高中生相比较其他学校的学生而言,因为起点相对底,学习习惯、方法等都存在较多问题,而且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思想修养、文化程度、职业阶层、经济状况、生活经历等各有不同,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校德育工作压力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校比较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结合,尽量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我校的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校为了更好开展德育工作,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展开了对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自治区德育示范性高中沙湾县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我们从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程度等多方面来对学校的德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2研究方法:我们针对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

2.3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多媒体设备、电脑、各种活动记录等。

2.4研究过程:

为了得到较全面的研究结果,我们课题组一行人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由李玉江副校长和王照才主任负责在每个年级进行走访、询问、发放调查问卷,以求得到最大范围的调查。

我已经做好准备,带上资料,来到了石城中学分管政教的领导张校长的办公室。经过一阵寒暄后,向他介绍了实践活动的大致情况,随后便开始了访谈

研究在进行之初,可谓是困难重重。首先,编制调查问卷没有参考的范本,为了防止调查内容片面、没有针对性,我们对编好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进行了多次小组讨论和修订。2013年10月中,在沙湾县第一中学的(本校区)高一至高三年级和(西校区)高一至高三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本校区1200份,西校区600份。由于本次调查人数多,发放问卷比较多,又在两个校区同时发放,所以在发放问卷时,我们忽略了为调查对象讲清楚本次调查的目的,致使部分学生和老师不愿意接受调查,还有小部分调查问卷填写不真实,个别调查表收不回来。但是总体来说,本次问卷调查是成功的,发放的180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640份,有效率达到了91%,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2013年11月底,我们按照访谈提纲,随机抽取我校各年级教师20人,学生20人进行了访谈,并且将访谈过程做以记录(录音)。由于是在本校调查,在访谈过程中个别教师和学生有所保留,未能反映最真实的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德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发现了德育工作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调查结束后我们一边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汇总整理,一边交流调查中的经历感受,我们都觉得调查研究很有必要,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最后,由主管教学的张广容副校长将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统

计分析调查结果时发现本次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改进完善。

7.关于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篇七

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它关系到育才质量。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师生共进共赢,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现德育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很低, 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的功能定位不准, 德育工作目标不明或目标错位, 严重脱离学生实际;二是德育工作方法要么理想化, 要么简单化;三是德育工作者个体素质不高, 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缺位, 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德育评价机制僵化、形式化, 刺伤了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内外兼修, 师德示范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教师是教育主体, 学生是受教育主体。俗话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但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 也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广大教师, 导致一些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师德修养有所削弱, 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 以这样的教师队伍去教育学生, 必定会降低德育效果。

要确保实现德育工作目标任务, 首先就要建立一支坚强的德育工作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发扬“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走一根草”的无私奉献精神, 树立“辛苦我一人, 幸福一代人”的思想, 把爱心献给学生。“师非其师”“师道不立”, 则难以服人, 更难以育人。“只有有德之人和有德之教才能构建真正的德育活动”。其次要加强德育理论学习, 克服经验主义、本本主义, 用研究者的意识、创新者的思维、战略家的眼光、科学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德育工作。第三, 要研究学生, 研究社会, 研究传统德育工作, 把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德育手段的有机结合。第四,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 以教育关爱为基石, 以正确认识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开发学生、提升学生道德水平为指南, 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用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和职业精神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三、注重实践, 在创新中提高实效

要改变目前德育工作的现状, 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功能定位必须准确, 充分认识德育的政治性功能、经济性功能、道德性功能和文化性功能, 正确把握德育工作目标的层次性。“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语) , 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 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其次, 注重德育理论的学习和创新, 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要“目中有人”, 关注生命, 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主体, 了解学生发展需求,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对学生进行基本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习惯、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

第三, 要改善德育工作方法。根据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 从学生“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环境的关系着手, 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克服“假、大、空”向多层次转化, 由说教式向对话式体验式转变, 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实现德育活动多元化, 于不露痕迹中不着笔墨间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 加强德育工作实践。“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德育工作注重身体力行, “知行合一”, 在“行”中增强主体意识, 在“行”中进行自我教育, 在“行”中激励发展, 让“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成为习惯, 成为学生一生的德行, 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 使学生在参与中自醒、自警、自律, 在体验中内化、磨砺、升华。

8.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方法探析 篇八

关键词:中职 德育 实效

中职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因其学习习惯较差,行为方式失当,德育教育的难度相当大。本文就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略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沟通引导,减少训诫惩罚

德育要有前瞻性,应充分了解德育主体的意向性需求,他们的困惑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确定主题,再选择方式和载体,进行群体性、个体教育。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将德育沦为简单管教。得在几年前,某校学生在9月18日突然打起横幅,聚众游行,以反抗日本当年的侵略来表达爱国之情。学生之举,于情可理解,却于纪相违背。试想,如果在此前各班能够成功开展主题班会,如“以实际行动来爱国”,“ 明确使命,勿忘国耻”来教育学生如何做到理性爱国,就很可能不会发生让管理部门尴尬头痛的一幕了。

中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初中学习阶段,就行为习惯失当,学习成绩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长期生活在教育的阴暗角落,很少能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他们习惯了被称为“差生”,也习惯了老师的责骂。如果我们对他们仍实施训诫惩罚式的教育,容易导致他们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形,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德育要体现出教育的功能,要在上行下效式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成长,不能成为教条式的说教和冷冰冰的惩罚。

二.巧用家长资源,提高德育实效

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家长的支持,是搞好德育的关键因素。但如何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呢?笔者觉得:首先,不能随便叫家长。教育工作者不能把学生所有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其家庭。学生所犯的大小错误都和家长联系起来,甚至都想通过家长来解决,只能招致学生和家长的反感。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起冲突,是很正常的,不能为了找回面子,或者为了找个收场的台阶而叫家长来“对付”学生。如果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激化矛盾。

其次,和家长沟通既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用发展性,教育性原则来评价学生。要让家长看到学生成长发展的痕迹,让学生对自己充满希望。家长会不能单纯的成为告状会,否决会。

三.落实管理制度,实施全员育人

一是继续完善和强化班级量化考核制度。考核细则要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要删减操作不便和无法实施的条款,使其变得有操作性。考核制度不能只强调了对学生的要求,而重在要引导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成长。另外,量化考核应该是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对学生的成长和班级建设能够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不能把量化考核作为一个结果,当作目的。

二是要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实施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自律委员会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三是要完善班主任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班主任是德育最主要的实施者,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何稳定班主任队伍,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该继续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利用评价机制,让班主任感觉到工作的尊严和价值。

四.加大培训班主任力度,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9.推进德育创新 提高德育实效 篇九

提高德育实效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建于1995年,现有在校学生5600多人,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中职德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了“就业导向,文化引领,创新推进,队伍保障”的德育工作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行文化管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最有竞争力的资源。近几年来,职教中心按照“以建设学校文化为主线,以实施文化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构建了“物质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制度文化规范道德行为,精神文化凝聚师生人心”的三位一体的学校文化建设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文化管理,通过管理人的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达到激励师生共同进步、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建成了文明、优美、温馨、安全校园,装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和良好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制度文化建设坚持人本化理念,充分体现关注学生发展的特点,各项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激励人”、“发展人”的功能。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责任〃奉献”确定为师生的核心价值观,把全校师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凝练为“务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形成了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师生价值观在内的价值观体系,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打造 了学校文化管理的思想基石。

培育共同价值观是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由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到走向文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定了文化管理实施意见,申报了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管理课题,在学生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方面突出“四个结合”,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管理特色。一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学校通过每周举行早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每季度召开学生思想行为总结会,每学期评选和表彰各类先进,对全体学生进行共同价值观的灌输和培育,强化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二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校园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技能比武活动,举行班级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评比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和礼貌礼仪展示活动,在活动开展中贯穿价值观教育,让全体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先进文化的熏陶。三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完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健全了德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规范,落实检查和考核的各个环节,重视制度文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较好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四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学习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学校建立了企业文化长廊、劳模先进长廊和优秀毕业生长廊,着重展示海尔、喜盈门等大型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规范和辉煌业绩,宣传全国劳模和技术能手的优秀事迹,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才道路和展示“企业小老板”风采,让学生接触企业优秀文化,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还定期聘请著名企业家和优秀员工作报告,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现在,大部分学生已认同了“责任〃奉献”的价值取向和“务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形成了诚信、感恩、守纪,自信、宽容、爱校,文明有礼、崇尚劳动和敬业乐群、报效祖国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学校文化的价值引领、情感激励、规范调节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二、创新教育模式,逐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抓好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创新教育工作模式,实施感悟式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目标管理,促进了学生良好个人道德的形成。

(一)实施感悟式道德教育。

感悟式道德教育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一项工作创新。感悟式道德教育是学校创设一定德育情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学习道德知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一种新型德育工作模式。2007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设道德讲堂,进行感悟式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把道德讲堂纳入课程计划,作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感悟式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道德情景的素材主要借助有效的社会文化资源,如于丹的《论语讲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中国十佳道德模范事迹和抗震救灾英雄人物事迹等。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学校把社会文化资源与德育课程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了与德育课程相对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四个主题系列,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感悟式道德教育以开设道德讲堂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为活动单位,通过看、写、讲、评四步教育法,即组织学生收看校园网统一播放的录像资料、写出个人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交流、评说人生感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而通过润物无声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感悟式教育的具体活动计划和各教育主题的思考题由德育教研室制定和设计,道德讲堂每周一节,两节课为一个教育内容循环,由德育教师组织实施。为确保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学校健全了组织保障,实行跟踪研究指导,推动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在向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时,学校统一播放了于丹的讲学资料,德育教研室拟定了学生讨论题目,德育教师指导学生在写心得和开展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孝道的具体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孝敬父母,体验亲情”的实践活动,品悟古人的高尚品德,感悟自己的存在问题,定准自己的行为方向。很多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的孝敬和感恩只停留在口头上,通过这次活动才真正明白了孝德的真正含义。

(二)推行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通过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所能奏效的。按照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在一定阶段内改掉一个或几个坏毛病,养成一种或几种好习惯,近两年,学校在实行学生校园行为积分和诚信积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养成目标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就是在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身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进步措施,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养成和阶段性评价,在“自订行为养成目标、自寻行为养成方法、自评行为养成效果”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学生个人道德素养全面提高。

学校为每个学生印制了《行为养成评价手册》,学生自订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经家长和班主任认同后,由本人填入手册,并通过主题班会、张贴目标汇总表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和任课教师公开承诺。《行为养成评价手册》设“行为习惯养成记录”栏,学生对照自订的改进措施,定期记录良好习惯养成情况。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评价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评价形式有个人自评和他人互评两种,他人评价又分小组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班主任评价,评价意见都要填入《评价手册》。学校把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同平日进行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貌礼仪教育、诚信守纪教育紧密结合,把实施情况纳入对班级、班主任和专业科的考核内容,纳入学生个人学分,与就业安置挂钩,逐步构建起学生道德教育的新型机制。

实行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是学校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实施的一项具有自警、自醒、自励、自律作用的德育创新模式,是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尝试。一年多来,不少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改掉了抽烟、说脏话、不尊敬师长的坏毛病,养成了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乘车主动让座、回家主动做家务等好习惯。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得到家长和社会普遍认可,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企业领导和工人师傅称赞。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强有力的班主任群体

城阳区职教中心有100多个教学班,需要一支长期坚守岗位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建校以来,学校把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解决了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初步建立了一支愿意做,能做好和长期坚守岗位的优秀班主任队伍,保证了德育创新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班主任的培训交流,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教育艺术。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专业性岗位。学校把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按照“责任〃奉献”的价值观要求,通过文化管理和文化活动,引导班主任教师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惑,把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身心地倾注到班主任工作上,用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体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学校实行菜单式班主任培训,不仅聘请专家教授讲理论和理念,更多的是介绍正确理论、理念指导下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方法。在校本培训中,特别重视如何召开主题班会、如何指导班委会工作、如何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与家长沟通等问题的讲解,切切实实地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学校每学期选派优秀班主任代表到省内外先进学校学习取经,开拓视野,2007年组织部分优秀班主任到上海参加全国的专项培训活动,使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重视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新分配来校的青年教师,先由政教处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安排在第二班主任的见习岗位上,让其尽快熟悉班主任业务。学校制定了《班主任结对学习实施意见》,青年教师在结对教师指导下,每学期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公开课,召开一次任课教师协调会,撰写两个班干部培训方案并实际施行,促进青年班主任与骨干班主任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目前,全校年龄30岁以下和教龄不满10年的青年班主任已占班主任总数的75%,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主力。

学校建立了每周班主任例会制度,每次例会都有明确的主题,都有中心发言人,都有案例分析,便于促进交流和提高。创办了《班主任之友》月刊并出刊89期,介绍国内外优秀教育经验,刊登本校教师的经验体会和工作反思,深受广大班主任喜爱。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和一次班主任论坛,每年一度的教育教学研讨会都要交流班主任论文,推动班主任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学校申报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省级科研课题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实效性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有多名班主任参与研究工作。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大量交流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升华了班主任的精神追求。

(二)完善班主任的考核机制,让班主任的艰辛劳动得到应有回报。

班主任工作是教师与学生深度接触,相互作用的劳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尝识”。推而言之,班主任最大的心理满足就是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和褒奖。

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考核标准及办法》,每学期根据班主任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机制。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和专业科共同负责,两个部门各占一定权重。班主任的业绩 考评包括个人工作完成情况和班级管理量化得分两部分,班级的学风和学业成绩及专业技能成绩列入考核内容。班主任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两个学期均获一等奖的即为优秀班主任。学校实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班级分类考核,适当增加工作难度较大班级的得分权重和评优比例,较好地体现了客观公正的原则。2007年,学校出台了《星级班主任评选办法》,教师获得一次优秀班主任称号即为一个“星”,连续三年或累计四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的为“三星班主任”,连续五年或累计六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的为“五星班主任”,累计十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的为“十星班主任”。这一举措,对于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坚守班主任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合理的考核标准、严格的考核程序和富有实效的考核结果,维护了班主任的心理平衡,赢得了广大班主任的高度信赖。他们纷纷要求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创造优异成绩,争取在班主任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强化班主任的价值定位,营造以从事班主任为荣的学校氛围。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做班主任难,做职业学校班主任更难。近几年,学校认真研究和分析了班主任容易诱发职业倦怠的思想和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以从事班主任为荣的学校氛围。学校坚持把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每月拿出教师绩效工资总额的10%用于班主任津贴和奖励。对于评出的优秀班主任,学校每年暑期组织一次外出休假,每学年初安排各专业科优先聘任。获得三星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每周增加相应的课时量,工作津贴高于普通班主任,在各项评选中享受优先待遇,在职称晋升时可按不同梯度加分。五星以上班主任有赴韩国友好学校参观访问的机会,每年母亲节学校都要邀请他们的亲人到学校座谈,增强优秀班主任的幸福感,让他们体验真正的成功和满足。学校大力倡导“为班主任服务”的理念,努 力为班主任创造合作、信任、宽松的工作环境。

2008年1月,学校在四届四次教代会上,明确提出了“让星级班主任成为全校最受尊敬的人”的响亮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全体班主任教师。在城阳职教中心,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青睐。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感受学校的真情关怀,许多班主任更加钟爱自己从事的职业。他们表示,“牺牲和磨难,我无怨无悔。班主任工作,我愿永远干下去。”

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城阳区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文化管理中实施德育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成为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的首选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发展步入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我们深深体会到,先进的学校文化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正确选择。只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就业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管理,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的研究探索,努力开创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0.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__中心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黄老师,我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么个高规格的会议,也非常敬佩我们街道主管教育的领导们有高瞻远瞩的谋略,他们在获得硕果累累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做到不停步,不满足,时时以居安思危的责任感鞭策自

己,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我就__教育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发表我个人的看法,有说不对和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我主要从学校德育工作来谈。到2005年底,我们街道各校的硬件建设已全部得到完善,各校在教育工作中也频传捷报。这标志着__的教育已实现了第一次的跨越,而且这一次的跨越重点是在硬件上。接下来,如何实现第二跨越,我认为在德育工作方面应该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全力践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如下:

第一大点,转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我记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的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的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因此,我觉得教育观念是老师素质的核心,他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我从3点谈起:

第一是: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教师任何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责任感,自觉树立服务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关注、被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这样的服务态度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学生也会受其影响,慢慢的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第二是: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学然后知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让孩子们乐学,让自己乐教,享受工作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我认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老师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多学习,看好书,看有用的书。

第三是:老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教育部门也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老师

有这样一则关于“铁棒与钥匙“的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只见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的确,每一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用再粗再硬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将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人的心灵世界。所以,作为老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教育部门也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老师,大家才能用心的去学习和工作。

第二大点是: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提高德育整体效益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地位、作用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三者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学生整个的生活,三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发挥三者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上的不同特色,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三者的有机结合,还有利于防止德育工作仅仅按常规、惯例去进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网络,能整合三方面的力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德育环境。我认为,建立这样一个网络,需要教育部门出面协调,或者说制订出能规范三方都必须履行的相关文件或制度。

第三大点是:加强德育科研,指导德育实践

第一:提高对德育科研的认识。

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涉及面广的大事。为了减少盲目性,提高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要争取各级教科研单位的支持帮助,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工作提高到科研的高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尽可能要求每位教师自己确定德育课题,共同进行研究。

第二:强化德育科研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德育科研课题。我校开展的“积淀文明,争创金章”德育课题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有机整体。在这个课题下,还要坚持开展国防教育为突破口的德育课题实践,开发小学生健康心理培育的新课题。在专题研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初见端倪。我认为我们街道要以“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为主要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德育实效。

第三:改革和构建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研制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导向作用我认为十分重要。我们要制订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长远视角考虑,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制订出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各位领导,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__要实现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德育上必须要收到良好的实效,这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为__教育成功实现第二次跨越画上厚实的一笔。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__中心小学2007年5月14日

11.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十一

我想,对于德育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 德育的实效性不能简单地要求立竿见影,也不能够简单理解为眼前学生在我们的严加管束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的水平就是我们的德育实效。我们目前的教育当中,最需要追求的是一个“真”字,而我们缺的往往就是这个“真”字。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制造着许多教育的虚假效果,同时又满足于这样的虚假效果,并用这样的虚假效果来评价学校、教师,从而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所以,我们看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看到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道德判断、能够进行道德自律的过程。因此,宏观地讲,学校德育的实效应该用一代人进入社会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来衡量。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社会化,因此对教育效果最终的检验还是学生步入社会以后的表现。

第二,我们既不能把德育实效简单化,又确实感到学校的德育实效和我们所投入的力量相比,现在有点“不合算”——我们还没有取得我们投入的那些力量所应取得的实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德育关键是改进德育,而改进德育是为了更加强德育。我认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统一,应成为我们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改进德育首先应该从探讨德育的主体入手。如果把学生看作是德育的主体,我们的许多教育方式就要改变。比如,道德观念的形成,应该让学生在内心里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在社会上能用他自己的道德准则、道德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如何形成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呢?绝对不是我们简单地告诉他道德准则是什么,让他记住,他就有道德准则了。过去的教育方式往往侧重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强调道德选择,让学生通过各种比较进行选择,最终通过实践进行判断。学生通过不断的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观念,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选择的过程就是承担责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情意行”交织在一起,只有这样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准则才是学生自己的,这样的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那么,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呢?

一是加强德育力度,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课,加强德育学科渗透,利用各种活动和板报、广播室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加强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气节、情操;

二是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使教师从内心中明确 “玉不琢不成器”、“当一天和尚就必须把钟撞响”,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拾财物交公、遵守纪律等基础操行和日常的品德习惯养成;

三是深化德育网络建设,充分开展“三结合”活动,社会应该积极关注教育,把不良言论遏止住,以政府行为、政府形象影响百姓、影响言论,为青少年文明健康成长创设理想的、高尚的大环境、大背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到校制,建立学生家庭档案,掌握家长的知识水平、思想动态,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帮助一些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真正使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做到如上工作,德育实效性势必将有所提高。

在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和平、稳定、富裕、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德育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要空洞说教。而且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提倡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同时,对学生进行资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明八荣、知八耻”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荣辱观,互尊互爱,促进人际和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具有顽强的意志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德育自制力,增强德育实效性。把陈腐的、枯燥的说教变成学生自发的思考、自觉的动力。

德育实效性是否提高、是否落在实处,可以从个人和团体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检验,个人以操行等级评估为主,操行等级评估分为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遵章守纪、劳动态度、文体活动等类,与校纪律卫生评比相结合,德意识如何、纪律卫生如何、班级各项活动、班级凝聚力怎样,详细评检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拟定。

提高德育实效性涉及到方方面面,切实作好、做到位确实很难,但既然从事着这一伟业,知难而上也是体现德育实效的一种典范,因此,我的体会是,只要认识正确,路子对头,工作扎实,开拓创新,德育工作大有可为,德育的实效性一定能不断提高。

12.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篇十二

一、校园活动, 促德育。

没有活动, 就没有教育。校园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活动要丰富多彩, 更应该喜闻乐见。学校要以活动为依托, 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要突出思想内涵, 强化道德要求, 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文体活动、节日活动等结合起来, 形成一批“品牌活动”, 寓教于乐,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重在参与, 促德育。

“重在参与”作为德育的立脚点是最合适、最恰当的。德育不应总是在课堂上套话连篇, 给学生喂现成饭, 也不应总是让学生吃现成饭, 不应是只看结果, 而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 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受到震撼和感染, 在过程中得到孕育和熏陶。只有这样, 也只能这样地让学生自己去尝人生百味, 去经世间风雨, 从而获得真知实感和心灵的升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以往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 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 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相对薄弱, 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少, 道德行为却不多。改变这种局面, 学校德育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 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要走出封闭的课堂, 因为无论是德育理论还是社会生活都要求学生以具体的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品质, 参与道德生活。落实德育实践化, 学校德育方法要加大实践环节。

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学校教育一点钟, 抵不过社会一分钟!”因此不少德育工作者便修筑了学校德育的“铜墙铁壁”:不准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 尽量减少学生与校外的联系, 严格控制学生放学后回家的时间如此等等, 使学生与社会脱节, 造就纯而又纯的德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改造社会、创造未来。我们应该提倡德育开放:德育向家庭开放, 让学校德育引导家庭教育, 使家庭教育协调于学校教育;德育向社会开放, 帮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明辨是非, 经受考验;德育向未来开放, 教育者要站在21世纪现代化中国的高度来审视当今的教育,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意识。

三、养成教育, 促德育。

养成教育是基础。叶圣陶认为,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 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 并且要自我教育, 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 能力越增强越好”。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教师要逐渐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并逐步把对行为习惯的评价权交还学生。让孩子们在“我能做”的自信基础上上升到“我会做”的更高境界。因为“关在笼子的猫是抓不到老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会逐步增强, 教师与其给学生戴上一个“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的牢笼, 不如放他们到自我实践的广阔天地里去, 让他们自己懂得什么不该做。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达到品德修养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而养成教育贵在指导, 重在训练。训练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 重在指导和训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让学生明白上课时, 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 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 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 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 跟着老师想, 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 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 精力集中;抓住重点, 弄清关键;主动参与, 思考分析;大胆发言, 展示思维。在课后, 则转到训练学生良好的生活、文明礼仪习惯的重点上。如:训练学生自觉做到尊师守纪, 举止文明, 注意礼貌, 重视卫生, 改正不良行为, 做到敬人、自律、适度、真诚,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以起床、锻炼、集会、就餐、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 规范自己的言行, 认认真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饭、写好字、语言文明优雅, 认真思考并做好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 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等。

四、以师为范, 促德育。

有人这样说:教育, 就是一群人领着另一群人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向善、向上的教师这群人领着天真无邪的学生这群人不断地追求完美, 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绚丽的图景, 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群体要引领好学生群体, 首要的是要解决好师德师风问题。正所谓“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颦一笑, 作风、习惯、处事方法等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流下深刻的印象, 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己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会成为孩子们争相仿效的楷模, 这个班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水涨”而“船高”。所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最好身体力行, 自己先做给学生看。例如: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 上课不迟到, 学习有效率;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 处事果断, 工作高效率。要求学生讲究卫生, 有环保意识;教师就必须衣着整洁, 课室布置要井井有条……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

舞台永远是学生的。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就要为他们搭建起各种各样的舞台, 创建良好的氛围。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说出来的, 也不是用理论阐述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出来的, 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体验出来的。只有让学生站在台上并成为主角时, 学生才会由心底认识到各种道德品质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实现德育。

摘要: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此, 应该把握好德育的特性, 扎实做好基础性、常规性工作, 认真践行德育, 提高德育的实效。一、校园活动, 促德育。二、重在参与, 促德育。三、养成教育, 促德育。四、以师为范, 促德育。

上一篇:部队改革个人体会下一篇:感伤的微笑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