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共10篇)
1.肾脏肿瘤 篇一
看脚判断肾脏健康状况
1、脚趾
一般而言,脚趾长而大,足部宽厚实大者主寿,脚趾瘦而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
由于小趾为足少阴肾经的起源,因此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脚,被亲切的称为人体第二大脑,从这点就可以知道,脚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有些身体疾病也可以通过脚部观察出来,下面教大家几个自检方法,让你通过脚上信号判断健康状况,不妨试试吧。
2、趾甲
健康人的趾甲:白色的半月形占趾甲长度的1/5,颜色粉红,如樱花瓣。
①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
②如果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身体机能低下。③拇趾的趾甲向上翘起的人,眼睛容易疲劳,或有近视、散光。
④如果5个趾甲都翘起,那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
3、脚掌纹
再翻看脚掌纹,如果纹路非常明显,可能精神较为忧郁;
拇趾腹侧皮肤有网状粗纹,且有针孔状损害的女性,可能会有性腺内分泌失调的各种症状,如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4、脚的姿势
观察脚的姿势也有助于测病。在俯卧时,正常者为两脚趾相向的内八字型;要是左脚尖向外转,可能是左侧心脏有问题;要是右脚尖向外转,可能是右侧肾脏和心脏不好。
在仰卧时,正常者为脚跟相靠;脚尖向外的外八字型,要是脚尖不自然地伸长往下压,这种人的肺弹性不好,易患肺气肿。
5、脚趾用力不均
走路时,脚掌、脚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鞋底拇趾侧会磨得明显变薄,这种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侧鞋底磨损较明显者,可能心脏有病;脚后跟鞋底明显磨损者,暗示肾脏有毛病。
2.肾脏肿瘤 篇二
1 病史介绍
1.1 病史
2013年8月份, 聊城某宠物医院接诊一例8岁雄性松狮犬, 该犬小便呈暗红色。主诉:一个月前吃过洋葱顿牛肉;4 d前尿液时而正常时而深茶色, 深色持续4 d, 3 d前出现了一次血尿;吃喝正常, 就诊前一天出现不食。
1.2 临床检查
该犬体重29 kg。听诊心率96次/min, 心跳强度尚可, 呼吸26次/min, 肾部触诊疼痛。
1.3 尿检
尿液澄清、暗色红, p H值7.5, 密度1.013, 潜血+++, 蛋白+++, 葡萄糖痕迹, 尿胆素16μmol/L, 尿胆红素+++, 酮体+, 亚硝酸盐+;尿沉渣红细胞++++, 白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少量, 中性粒细胞++。
1.4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18.3×109/L (参考值为6~17×109/L) , 叶状中性粒细胞84% (参考值为60%~77%) , 单核细胞1% (参考值为3%~10%) 。
1.5 生化检查
AST为62.00 (参考值为8~38) 、AST/ALT为3.26 (参考值为1~1.5) , ALB/GLO为0.90 (参考值为1.5~2.5) , 肌酐121.00 (参考值为60~110) 。
1.6 B超检查
犬仰卧扫查:腹部左侧肋弓后, 见一团块, 大小为13.37 cm×10.24 cm×9 cm, 呈混杂回声, 包膜完整, 为左肾可能性大, 右肾未见形态异常;膀胱不充盈, 腔内存在光点反射和絮状反射;腹腔内其他可探脏器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肾肿瘤。
2 细胞学诊断
2.1 细胞学检查
术后压印制片获得样本, 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
细胞量大, 背景中有嗜碱性分泌物, 巨噬细胞浸润, 上皮瘤特征 (见图1) 。
部分细胞排列整齐, 细胞间隔清晰, 成簇或呈栅栏状。细胞核圆形至椭圆形, 大小不一, 偶见大核。核质比升高, 染色质粗糙, 可见有丝分裂相。胞浆量少, 界限不清。大量细胞联系松散, 似圆形细胞特征。巨噬细胞浸润, 胞浆空泡化 (见图2) 。
2.2 细胞学诊断
细胞学诊断为癌。
3 组织病理学诊断
3.1 组织病理学观察
低倍镜下未见正常肾脏结构, 大量增殖的上皮组织形成导管乳头状结构 (见图3) 。结缔组织增多, 血管丰富, 肿瘤内部有粉染的坏死灶 (见图4) 。
高倍镜下, 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 排列紧密, 围成乳头状管腔结构, 腔内未见分泌物。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轻度异型, 嗜碱性强, 可见1~2个小核仁。胞浆嗜酸性强, 数量不一。有丝分裂相少。组织间血管丰富, 外周结缔组织丰富, 肿瘤实质内结缔组织形成网格状结构支持上皮。坏死灶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见图5) 。
3.2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预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动物的肿瘤分类依据进行分类, 该犬左肾肿物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肾腺癌 (renal adenocarcinoma, papillary type) 一级, 预后不良。
4 手术切除
该犬主人要求手术治疗, 签署危重病例协议及手术协议后实施手术切除。术前对胸腔X射线检查未发现肺脏及周围脏器有肿瘤。
4.1 术前准备
手术当天禁食。麻醉前按每千克体重0.05 m L皮下注射阿托品, 肌肉注射止血敏2 m L, 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加头孢曲松纳1 g, 10 min后按每千克体重用犬眠宝0.1 m L肌肉注射全身麻醉, 待肌肉松弛后将患犬仰卧保定, 在术部周围5~10 cm范围剃毛、消毒, 铺上创巾, 术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2 术式
在脐前后切开15 cm长皮肤切开, 实施开腹术。手术过程做好止血, 将瘤体取出, 肠管复位, 连续缝合皮下腹膜, 皮肤结节缝合, 缝合部位消毒。肌肉注射苏醒灵 (苏醒灵∶犬眠宝=1∶1) 使犬苏醒。
切除左肾肿物后表面不光滑, 肾脏内及输尿管内有钙化灶, 肾脏由大网膜包裹 (见图6) 。
4.3 术后护理
静脉注射头孢拉定1 g、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抗菌消炎, 同时静脉补给50%葡萄糖溶液50 m L, 以恢复体力。7 d后拆线, 手术后护理期间以流食为主, 注意使犬保持安静, 带项圈防止舔咬伤口。
5 讨论
该犬有食用洋葱病史, 与该病有一定的关系。犬食用洋葱会出现中毒, 投喂1个中等大小的熟洋葱或连续投喂混有洋葱汁的熟食, 在犬的红细胞内即可发现海恩茨氏小体, 7~10 d发生严重贫血。犬的洋葱内服中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 g, 给犬饲喂有洋葱和葱汁的熟食可发生中毒[1]。
引起犬血尿95%以上的原因是由于泌尿系统本身疾病所致[2]。主要包括感染性的、肿瘤、泌尿结石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泌尿系统损伤。该犬出现全程血尿, 提示病因发生在膀胱颈以上的泌尿道。而肾脏病变引起的全程血尿颜色呈暗红色或浓茶样。根据初步印象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尿液常规分析、血常规、生化检查) 、B超检查等。
肾脏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可能治愈。该犬患恶性肿瘤即肾腺癌。肾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一定差异。组织学表现恶性程度不高, 但可能出现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单侧未转移肿瘤实施肾脏切除术后, 平均存活8个月。肺脏转移则预后差, 无有效的化疗方案。建议术后该犬定期复查 (术后的1, 3, 6, 9, 12个月) , 监测转移病灶。
参考文献
[1]夏兆飞, 薛琴, 张婉, 等.犬洋葱大葱中毒[J].中国兽医杂志, 2000, 26 (9) :44-46.
3.冷冻消融精准“冻”死肾脏肿瘤 篇三
患者黄亮(化名)9年前因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最近检查发现左肾转移。由于患者为孤立肾合并肾肿瘤,治疗难度极大。谢宇团队反复讨论,决定为患者采用冷冻治疗,即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具体来说,就是将一根冷冻针插到肿瘤中心,在针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一个“冰球”,将肿瘤冻死。进行冷冻治疗的关键,一是要避免损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二是让冷冻针位于肿瘤中央,达到最佳效果。
该患者的肾肿瘤位于肾腹侧,靠近肠道,直接经皮肤穿刺,肠道损伤风险高,医疗团队考虑采用腹腔镜辅助方法,在腔镜直视下将冷冻针插入肿瘤,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然而,患者70%的肿瘤位于肾实质内,直视下大部分肿瘤也看不到,要采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插入冷冻针,才能让冷冻针位于肿瘤中央,达到最好的冷冻效果。手术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肾脏及肿瘤等比例实物模型,在术前根据模型确定冰冻针进针最佳角度。
经过精心准备,泌尿外科及介入科专家设计了最佳手术方案。首先,用腹腔镜将肾脏与周围组织分开,显露肾脏肿瘤。然后,对照3D打印实物模型,在腹腔镜的直视下根据预定穿刺方向将冷冻针插入肾肿瘤,迅速降温至零下140摄氏度,在肿瘤周围形成一个“冰球”,持续10分钟,再复温,反复3个循环。通过让肿瘤遭受温差近170摄氏度的“攻击”,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手术结束,患者体表只有3个纽扣大的创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据《健康报 》)
4.慢性肾脏病患者要学会自我调理 篇四
按照国际标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一般1~4期以保守治疗为主,第5期即最后一期需要透析或行肾脏移植手术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作为透析之前的最后关口,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保守治疗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这个阶段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要依靠患者本身的生活调理和饮食调养等。那么,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春天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中医养生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春季属木,主升发,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养生也要适应这个季节的特点。
调畅情志中医的肝与春季相通,与心理和情绪密切相关。因此,要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使肝气舒畅,气血通调,脾胃功能才不会被肝气所抑制,从而避免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衣着宽松春季气温升高,人体四肢、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集中到这些部位,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容易出现春困。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让精神和身体不犯困,保持良好的抵抗力,避免感冒等疾病。衣着方面也要与大自然“升发”的特性相适应,宽松不拘束,有利于放开心性。
5.肾脏肿瘤 篇五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材料
20例伤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为8-66岁,平均年龄为32岁。打击伤13例,车祸伤5例,高处坠伤2例,全部病例患者为闭合伤。20例进行MRI检查的时间最短的为受伤后1小时,最长者为受伤后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腰部疼痛17例、肉眼血尿16例、腹部疼痛5例、腹部有包块1例及1例自诉发热。其中同时进行了B超检查的病人有3例,CT检查4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5例。
1.2 MRI检查方法
使用Toshiba 0.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QD体部的正交线圈,患者采取仰卧体位,用FSE序列扫描,扫描参数为TE 120ms,TR 4000ms,SE序列TR 500ms,TE 15ms,层厚度为7至10mm。矩阵256x256,视野(FOV)为35cm*35cm,采集激励3次。全部病例进行冠状位和横轴位扫描,其中4例在以上基础上加做增强扫描,8例加做矢状位扫描,注钆喷酸葡胺15ml。常规扫描范围是从隔顶部位到肾下极部位。
2结果
2.1肾损伤的MRI表现
在20例患者中左肾损伤者12例,右肾损伤8例。根据损伤程度分为3种类型:肾皮质小撕裂伤,此种损伤较为常见,肾皮质中断,MRI表现为肾影变大,肾脏皮髓质边界不清晰,合并包膜下血肿或肾周血肿14例;较大撕裂伤合并尿外渗者2例;③陈旧性肾挫裂伤1例。影像学表征:肾皮质小撕裂伤的肾组织T2Wl呈现高信号,TlWl呈现等或低信号者12例。肾盏肾盂损伤,尿液外渗至肾周间隙而形成尿瘤的病例有2例,MRI信号均匀呈现长Tl和长T2信号。肾包膜下血肿在肾周脂肪与肾外周之间,局部肾皮质呈现弧形和梭形受压,有7例T2Wl呈现高信号,TIWl现呈等信号。2例患者腹膜破裂致使尿液进人腹膜造成炎性包块。其中腹部疼痛半年,腹部包块合并发热者2例,MRI检查显示其右肾存在增大现象,肾下极部分肾髓质和肾皮质均显示不完整,肾周有1cm宽弧状液体的信号,腹部右中位置可见不规则状的软组织包块信号,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显示右肾下极部分有缺,外渗液体的信号和腹部右中位置包块影相连。同一病例可能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上述MRI的影像特征。
2.2 典型案例分析
法医临床检验鉴定中,时常有伤病共存情况。如本组伤者张某,男,31岁,与人发生争吵并扭打,中途滚下路旁山坡,当日即赴医院就诊。据病历记载其左肾部位绞痛达3h。血压为16/10kPa。神志清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腹部平软,左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左肾区叩击痛。腹部CT显示其左肾形态明显增大,肾盂积水且肾皮质变薄,肾孟内存在多个巨大结石阴影。行左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时见左肾下极内侧有一长约3cm裂口,并从中溢出十几颗砂粒状结石,肾周脂肪组织内有淤血,法医据此鉴定为重伤。MRI表现为肾影变大,肾脏皮髓质边界不清晰,合并肾周血肿,小裂伤部位T2Wl呈现高信号,TlWl呈现低信号。张某左肾原患有结石及肾积水,在上述病变基础上再受轻微损伤也可能引起裂伤甚至破裂。因此在法医鉴定时,不应只考虑手术时发现肾裂口及肾切除的后果,还应考虑伤前此肾已患严重疾病,以避免误鉴,就正常肾脏而言,单纯肾裂伤应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相关条款评定为轻伤。
3 讨论
3.1检查肾损伤的影像学方法评价和选择
法医学鉴定应依据损伤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以确保鉴定结论的正确性。肾损伤病人多是急诊入院,检查首要原则是迅速、安全准确及简便无创;IVU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肾损伤的一种方法,但其弊端是受患者肾损伤情况制约,轻度损伤不能清晰显示,重损伤者常不显影,假阴性率非常高,对肾周血肿块及合并损伤常难发现。本组中有5例曾使用IVU方法检查,但只有2例有阳性表现。逆行肾盂造影的优点是能观察并收集系统形态,但却不能观察诊断肾实质和肾功能情况,并且容易引发感染,故现在已很少使用。肾动脉造影方法可明确诊断肾实质和肾血管损伤,但有创伤大、耗时长的缺点,故不能用作常规检查。肾动脉栓塞方法只能作为一种治疗的手段,使用在检查确诊后。B型超声检查简便、快速、无创,显示肾损伤的敏感性也高。但其对肾盏和肾盂的损伤判断较为困难,且观察功能情况上欠缺,致使不易较好分类,对临床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亦难以提供客观可靠依据。CT检查是肾损伤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快速诊断肾损伤程度、分类及范围,观察肾功能及其他脏器的改变情况,以便及时检查出合并伤,快速、无创是其最大的优点。MRI检查方法虽然成像所耗时间较长,但临床上肾外伤常见的是纯挫伤,MRI可清晰显现损伤部位和肾周血肿范围,准确可靠并可多进行轴位观察。本组1例左肾中极肾挫裂伤患者,首诊使用B超显示左肾占位病变,MRI检查诊断则为左肾中极挫裂伤合并明显血肿。增强扫描血肿无信号增强,但内侧出现少量造影剂外渗情况,问询病史,患者约十天前曾发生骑自行车跌倒状况,人院后采用手术清除血肿及进行肾修补术。
3.2 MRI检查要点
6.肾脏肿瘤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00例肾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为50例。观察组:男性/女性肾肿瘤患者之间比例为:21:29,年龄24~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6±2.45)岁,肿瘤平均直径(3.24±1.87)cm。对照组:男性/女性肾肿瘤患者之间比例为:22:28,年龄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4±1.67)岁,肿瘤平均直径(3.64±1.75)cm。两组肾肿瘤患者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确定病变位置后,行切口,切开患者表面各层组织直至肿瘤完全暴露于视野,分离肾周筋膜和腰大肌,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使用抗生素常规处理。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在患者腋后线肋缘行切口(长度约为2cm),随后分离患者腰背筋膜,再将腹腔镜中需用的气囊按常规方式置入患者切口内,从而建立气腹,利于手术进展,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后腹腔。操作者首先将手指伸入患者后腹腔,实施穿刺处理(穿刺点选为平腋中线和腋前线肋缘下)再放置戳卡,并将腹腔镜置入,随后将腹腔镜缓慢推移至背侧,直至完全分离肾动脉,再游离处理腹侧,直至患者肿瘤面完全显露于视野,同时借助专用血管阻断钳对患者肾动脉进行阻断,处理患者肿瘤周围组织,对部分病灶组织切除,同时可借助超声刀对患者进行局部止血,而对于肿瘤病灶组织较大患者,可使用止血纱布进行填充,从而达到止血目的,随后帮助患者恢复肾脏血供,并将病灶组织送往病理科,留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耗时、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
1.3.2 疗效判定标准
将总有效率分为3大类,即为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评定方法如下: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全面各项检查,结果表明肿瘤完全消失,即为治疗显效。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检查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显示为好转状态,即为治疗有效,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且肿瘤组织呈恶化趋势,即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实施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实施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对比总有效率
观察组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4.00%。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存在差异性,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3 讨论
肾肿瘤属于泌尿系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尿,若患者出现血尿症状时,应加强对患者检查和治疗,防止患者病情恶化,从90年代开始,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较小等优势,给我国医学事业带来新契机,早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将手术危险性降至最低,还可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肾肿瘤患者首选方式[3,4]。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腹腔镜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保证术中充足视野,还可减轻对肾脏周围组织的损伤,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肾肿瘤患者而言,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其不仅可减轻对其组织创伤性,还可降低患者疼痛感,而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5,6]。同时该次研究中表明,使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耗时、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说明,微创性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保留患者肾脏功能,促使患者恢复,同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观察组手术方式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因此无论依据患者经济能力还是手术实际效果,手术医师均为患者首选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7,8]。虽然其疗效显著,但对于肿瘤直径较大患者,效果不显著,因此在术中观察到患者为大直径肿瘤患者,可转开放性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直径<4 cm,但过于肥胖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9]。
周东[10]在相关研究中,以29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为腹腔镜组,15例为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4±68)min、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1±0.7)d、术后住院时间为(9.0±1.9)d、术中出血量为(233±30)m L,数据均优于开放手术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肾肿瘤患者效果显著。该文研究中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98±2.98)h、住院总耗时(5.68±1.78)d、术中出血量(156.89±2.89)m L、手术总耗时(107.89±2.89)min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以上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效果确切,可降低手术风险性,促进患者恢复,所以其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100例肾肿瘤患者,时间均集中在2010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耗时、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总耗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总耗时为(107.89±2.89)min、术中出血量为(156.89±2.89)m 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4.98±2.98)h、住院总耗时为(5.68±1.78)d,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00%和2.00%,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腹腔镜,肾脏手术,肾肿瘤
参考文献
[1]尚吉文,张旭,马鑫,等.倒刺缝合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12):929-932.
[2]吴小荣,陈伟,陈勇辉,等.微波与射频消融辅助的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比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1):12-16.
[3]蒲小勇,徐战平,刘久敏,等.两种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R.E.N.A.L.评分≥7的肾肿瘤的比较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2):1818-1821.
[4]陈勇辉,黄吉炜,夏磊,等.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腹腔镜下肾肿瘤射频消融术中监测的应用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9):657-661.
[5]徐奔,谌诚,虞巍等.中央型与外周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447-449.
[6]杨阳,杨荣,郭宏骞,等.腹腔镜射频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0):2359-2362.
[7]姜晓玲,李季英,朱志国,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4(7):830-832.
[8]刘茁,孟一森,范宇,等.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10):726-731.
[9]夏丹,王平,秦杰,等.经腹膜后和经腹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比较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2):81-84.
7.肾脏健康,手掌说话 篇七
1.整个掌面通常是红白相间的,细看还会发现皮肤表层高低不平,这个时候说明你可能肾阳虚了。
2.小指外侧隐隐出现青筋,说明你可能先天肾气不足,越长说明病情越严重,肾脏方面的毛病,比如腰腿没劲、酸软经常会找上你。
3.如果婚姻线过长,甚至已经下垂至感情线,仔细想想,是不是最近经常觉得腰痛?
4.结婚线一直下垂,最后与健康线相接,甚至超过了健康线,如果你已经明显感觉到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了,那么一定要谨慎,很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跟着下降……
5.小指以下感情线以上这块儿区域是肾的反射区,如果这里呈红色且有纵切纹,很可能是急性肾炎的发病先兆,一定要留意身上是否有浮肿现象。如果手掌上的各种线纹因皮下水肿而显得浅淡,掌色发亮,说明病情已经开始转为严重了。
6.慢性肾炎多是由急性肾炎转变过来,隐匿性肾炎通常表现在生命线中段有大量干扰线穿过。
推荐2款益肾美容汤吧!
1.黄精海参汤
中医认为,黄精作用平和,既可补脾补气,又能润肺生津、益肾补精,并且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制作方法:准备30克黄精,150克鸭肉,分别洗净,沥水,再泡发50克海参,全部切成片之后一起放于锅中,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炖上2小时左右,等到鸭肉熟烂了,停火,调入食盐、味精,一道美味的黄精海参汤就出锅了。
要注意: 黄精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为服食保健的常用药。不过黄精虽好,但它的药性比较滋腻,所以平时总觉得胃脘胀满,咳嗽痰多,舌苔白腻的人不宜单独应用。生黄精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一般都是蒸熟后食用。
2.兔肉美容汤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冬天经常食用,可以平补阳气,有助于人体阳气生长,抵抗自然界严寒。兔肉具有滋阴养颜、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长期食用,又不会引起发胖,配上枸杞,滋阴效果更是相得益彰。
制作方法:将250克新鲜兔肉洗净,切成肉丁,与50克枸杞共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烧开,再以文火炖1个小时左右焖熟,再入姜、酒、油、盐、味精少许调味。肾虚的人,就在开始入锅的时候加入20克洗净的黄精,切成薄片,与兔肉、枸杞一起烧闷就行了。
8.保护肾脏 挽救心脏 篇八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千万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肾脏疾病和心脏疾病同属于血管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消除两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同时,确诊肾病时最好查查心脏,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心脏的健康。
慢性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其高发病率、低知晓率而往往被人忽视。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11%,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对于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低,使得我国的肾脏病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因而,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竭尽所能地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肾脏疾病的高发病率,以及肾病患者第一死因是心血管疾病这一事实,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心-肾之间的关系。
首先,需明确肾脏疾病和心脏疾病都属于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比如血管的炎症反应、增殖或者硬化。因此可以认为,确定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在确诊的同时,一般心脏已经受累,只是没有临床症状出现而已,心脏还处于代偿阶段。
其次,由于病理基础的一致,两者也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和肥胖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它们均可引起心脏及肾脏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肾疾病或原有的心肾疾病加重。因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也成为肾脏疾病和心脏疾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首先,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性贫血、血流高凝状态及平均动脉压升高。一方面,这些因素加重心脏前后负荷,影响冠脉功能和心肌血供;另一方面,由于肾功能减退,肾脏难以通过调节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调节水钠代谢,导致心脏的负担不能通过有效的神经体液调节得以减轻,进一步加重心脏受损。其次,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合并各种代谢紊乱,包括脂代谢异常、钙磷代谢紊乱等,这些因素可造成全身异常钙磷沉积、血管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心肌重塑,从而促使心血管病的发生。第三,一些慢性肾脏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同样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受损的心脏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肾功能,而恶化的肾功能可进一步加重心脏病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一些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等)的基础疾病本身即可造成心脏损害。
因此,治疗基础疾病并控制危险因素,是肾脏病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前提,也是其减少死亡率的保证。
(编辑/韩东梅)
9.肾脏肿瘤 篇九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 -2008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受者120例。病例纳入标准为均首次接受肾移植,并且术后6个月内移植肾功能良好。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31~42岁,平均 (36.4±5.4)岁;尸体肾移植受者10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12例。本研究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与患者知情同意后完成。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受者均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于肾移植手术当天静脉注射40 mg地塞米松,术后第1天及第2天静脉注射40 mg及30 mg。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30 mg/d泼尼松,并于术后1个月后将泼尼松减少至5~25 mg/d,第5个月时将其减至10 mg,受者一直服用泼尼松10 mg/d。 所有受者均接受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环孢素(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骁悉(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和泼尼松。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筛查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类、Ⅱ类抗原试剂板检测患者血清标本。急性排斥反应的判定标准:血清肌酐水平比基线值高出20%以上,尿量减少,抗排斥治疗有效。对于首次出现排斥反应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注射500mg/d, 连续3 d。对于复发性排斥反应的受者,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注射500 mg/d,连续6 d,治疗无效时给予环孢素750 mg/d,持续3~6 d。
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当受者肌酐≥ 300μmol/L持续3个月以上时初步认定为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依据Banff’97诊断分级标准及Banff’05补充标准[6]进行确诊。
1.2.2收集指标采集受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甘油三酯、尿蛋白、血清肌酐、早期移植肾功能、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与其分型和病毒感染情况等。对于血压高的受者积极对症处理,控制其血压。肾移植术后血液标本平均间隔(2.1±1.4)个月采集1次。肾移植时间与术后第1次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平均间隔为(7.8±6.2)个月。随访7~1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9.2±1.5)年。随访期间判定肾移植术后受者依从性,其标准为是否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是否定期门诊随访。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对录入的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 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期间受者一般情况
所有受者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随访期间,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发生24例。由表1可见,正常移植肾与移植肾功能衰竭受者的年龄、性别、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病毒感染、血肌酐、 甘油三酯、尿蛋白、治疗依从性(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门诊)和高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既不遵医嘱服用药物又不定期门诊正常移植肾4例,移植肾功能衰竭3例。治疗依从性差的正常移植肾共10例,移植肾功能衰竭共8例,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差所占比例差异显著。
2.2急性排斥反应的次数与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急性排斥反应的次数与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关系见表2,由表2可见,急性排斥反应的次数越多,发生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越大。
2.3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将研究性别(男 =0,女 =1)、年龄(≤40岁 =0,> 40岁 =1)、急性排斥反应(是 =0,否 =1)、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3=0,<3=1)、病毒感染(是 =0,否 =1)、 血清肌酐(>160μmol/L=0,<160μmol/L=1)、尿蛋白(> 1 g/L=0,<1 g/L=1)、甘油三酯(>2.7 mmol/L=0,<2.7 mmol/L=1)、高血压(是 =0,否 =1)、治疗依从性差 (是 =0,否 =1)纳入自变量,因变量为是否发生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O ^R=2.238)、年龄(O ^R=1.653)、急性排斥反应(O ^R=3.102)、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O ^R=2.125)、 病毒感染(O ^R=3.679)、血清肌酐(O ^R=1.286)、尿蛋白(O ^R=3.996)、甘油三酯(O ^R=2.867)、高血压(O ^R =1.683)、治疗依从性差(O ^R=2.057)均是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肾移植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移植肾的肾功能,并尽量将血液透析的时间延迟,以及缓解肾移植的供肾压力。研究移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本研究通过随访肾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研究所有受者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并随访7~11年。随访期间,肾脏移植受者发生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有24例,正常移植肾与移植肾功能衰竭受者在年龄、性别、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病毒感染、血肌酐、甘油三酯、尿蛋白、治疗依从性(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门诊)和高血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着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次数的增多,发生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越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急性排斥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病毒感染、 血清肌酐、尿蛋白、甘油三酯、高血压和治疗依从性差均是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在免疫与非免疫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结局是肾小球结构的萎缩、肾小球硬化。研究发现[7,8,9],与肾脏移植患者存活有关的因素有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本研究的结果于这一结论一致。可能原因是移植肾功能不稳定,机体抵抗力较低,在发生感染后,抗感染治疗中,抗生素可能会与环孢素这一免疫抑制剂交互作用出现一些毒副作用,会降低血环孢素浓度,从而导致免疫抑制不足, 最终引起排斥反应。这提示,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应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避免排斥反应的出现。 对肾移植受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10,11],本研究也发现高血脂血症、 急性排斥反应是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肾移植后,肾移植受者有动脉硬化的危险, 术后血液凝固性增高会导致血管栓塞,或急性排斥反应时应用的大量激素也会改变血液流变学[12]。本研究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多于3个时会增加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危险,这可能是移植后出现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患者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机率更高,早期的排斥反应往往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有关,不利于移植肾功能[13]。本研究中, 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还与受者年龄、受者性别有关, 特别是高龄、男性肾脏移植受者发生功能衰竭的风险更大。这可能是随着受者年龄的增长,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提高,且有性别差异,男性受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14,15]。
10.肾脏MSCT灌注成像研究 篇十
1 肾脏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
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 (central volume principle) 即BF=BV/MTT[2] (BF:blood flow血流量, BV:blood volume血容量, MTT:mean transit time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Miles等认为[3,4], 碘对比剂经静脉注入后具有与放射性示踪剂相同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因此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理可用于动态CT的研究。Hamberg等[5]认为使用等渗性碘对比剂的动态CT扫描基本能满足使用示踪剂观察组织灌注的条件。
CT灌注成像的方法是在静脉团注碘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动态CT扫描, 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 (time-density curve, TDC) , 该曲线反映了碘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浓度的变化, 间接反映了组织器官灌注量的变化。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BF, BV, MTT, TTP (time to peak对比剂峰值时间) , PS (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表面通透性) 等灌注参数, 对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得到直观的伪彩色功能图, 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肾脏体积较大, 血管丰富, 血流量大, 血供不像肝脏那样复杂, 而且是实质性对称性脏器, 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小, 很适合CT灌注成像。
2 肾脏CT灌注成像方法
2.1 扫描方法
先行常规肾脏平扫。然后选定灌注扫描的层面, 通常选择病灶最大的层面。灌注扫描模式为同层连续动态扫描, MSCT为固定多层连续动态扫描。于注射碘对比剂延迟5 s后每隔1 s扫描一次, 共扫描50 s。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屏气, 即身体保持静止状态。对比剂注入方式选择经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 总剂量不应少于50 m L, 碘浓度多采用300 g/L。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灌注研究, 其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 非去卷积模型方法的对比剂注射速率需达到10 m L/s, 甚至20 m L/s, 而去卷积模型方法的对比剂注射速率可降至3~5 m L/s。
2.2 图像后处理
使用Perfusion CT或Functional CT专用软件, 不同的CT机型附带的灌注成像软件功能有所不同, 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感兴趣区 (ROI) 的选择很重要, 所以要仔细划定ROI, 既要避开血管, 又要与组织器官的周边部分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另外ROI面积要大以减少光子噪声, 一般要求50 mm2左右或2~6个像素。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 可进行阈值定义, 去除周围骨、脂肪等组织的影响, 可选择-200~120 HU。分析所有动态图像, 得到BF, BV, MTT, TTP, PS等灌注参数及直观的伪彩色功能图。在灌注图上可分别测量ROI血流量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等, 同时进行定量、半定量和数据统计分析等。
2.3 肾脏CT灌注参数的测定
根据TDC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BF, BV, MTT, TTP, PS等灌注参数。各项灌注参数的意义是, BF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 (m L/min/mL) ;BV指存在于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 (m L/g) ;MTT是指血液流经血管结构 (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窦、静脉) 时, 所经过的路径不同, 其通过时间也不同, 因此用平均通过时间表示, 主要反映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 (s) ;TTP指TDC上从对比剂开始出现到对比剂达峰值的时间 (s) 。PS是对比剂由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间隙的单向传输速率即表面通透性。
3 肾脏MS CT灌注成像研究的现状
3.1 正常肾脏MSCT灌注成像的研究
正常肾脏的TDC具有一陡直的上升段, 波峰高。研究[6]表明, 正常人两侧肾脏皮质或髓质的BF, BV, MTT, PS及TTP无显著性差异, 双侧具有可比性;但同侧肾脏皮质的BF, BV, PS及TTP数值明显高于髓质 (P<0.05) , 而MTT变化不明显;因为肾皮质大部分由肾小球组成, 血管分布密集, 血流丰富, 而肾髓质主要由肾小管组成, 血管分布较少所致。
3.2 肾脏占位性病变MSCT灌注成像的研究
3.2.1 肾细胞癌 (RCC) 与正常肾脏MSCT灌注成像的比较
多项研究[7,8,9]均表明肾细胞癌的BF, BV, PS值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MTT的测定结果有分歧, 叶慧等[8]研究发现肾细胞癌的MTT值小于正常肾皮质, 作者推测系肿瘤内新生血管杂乱无章及存在大量动-静脉短路所致。而赵金坤等[9]研究发现肾细胞癌的MTT值高于正常肾皮质, 作者推测原因可能为正常肾皮质内毛细血管丰富, 排列有序, 走行规则, 血液流动如常, 而肾细胞癌的肿瘤血管虽然丰富, 但排列紊乱、迂曲。
3.2.2 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的价值
叶慧等[8]研究发现肾盂癌的BF, BV和PS值明显低于肾细胞癌, 两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01) , 但两者之间的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任方远等[10]研究发现肾细胞癌的血流量、血容量、无血管血流量 (flow without vessels) 及组织强化峰值 (peak enhancement) 高于或大于良性肾肿瘤, 而灌注起始时间小于良性肾脏肿瘤,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3.2.3 CT灌注成像在确定肾细胞癌分级、分期的价值
研究发现多数肿瘤的微血管密度 (MVD) 与肿瘤的分级、转移、复发及预后相关, 认为它们是反映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一般将肿瘤的MVD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状况与肿瘤组织BF, BV及MTT值密切相关, 而这恰恰是CT灌注成像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基础[11]。
赵金坤等[9]研究发现, 肾细胞癌CT灌注的BF值和BV值与其MVD计数呈正相关, 而MTT值与其MVD计数呈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在不考虑血液流率的情况下, 单位体积内微血管数量越多, 其血流量亦越大。同样, MVD越大, 单位体积内血管成分与非血管成分的比重越大, 因而单位体积内BV必然相应较高;此外, 肿瘤血管内皮间隙大, 基底膜不完整、血管壁薄且缺乏平滑肌, 导致对比剂在CT灌注成像期间发生外渗, 肿瘤血管越多, 滞留在间质中的血液越多, 此亦是MVD越大单位体积内BV越大的原因。肾细胞癌的MVD计数与MTT值呈负相关, 即MVD计数越高MTT值越短, 这是因为随着MVD的增高, RCC单位体积内肿瘤血管随之增多, 其内直接通路 (动静脉短路) 亦增多, 导致MTT缩短。
孙建男等[7]研究发现, 经病理证实PS值较高的部位即是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的区域, 故认为BF和PS值对RCC的评价较有意义, 能准确反映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叶慧等[8]认为高级别与低级别的RCC相比, 其灌注值升高, 在高级别 (Ⅲ级) RCC中, MTT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 推测系肿瘤内新生血管杂乱无章及存在大量动-静脉短路所致。此外, 许楠等[12]研究报道, RCC早期肿瘤最高密度点表面通透性较中晚期肿瘤高, 早期肿瘤最高密度点平均通过时间较中晚期肿瘤短。作者认为早期肿瘤内新生血管具有异常的内皮细胞、壁细胞和基底膜, 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 细胞间连接不紧密, 甚至局部开放, 基底膜也不完整, 因此肿瘤新生血管早期渗透性显著增高。肿瘤后期产生大量新生血管, 这些血管迂曲蜿蜒, 分支不规则, 分布不均, 高灌注区与低灌注区交错分布, 这些异常的分布分支方式削弱了肿瘤灌注速度和其通透性。
3.3 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肾病的诊断价值
正常肾脏灌注的TDC具有一波峰较高的陡直上升段, 双侧肾脏的TDC基本相似, 双侧肾脏皮质或髓质灌注相近, 达峰时间和强化峰值对称而且相似, 标准差小。而缺血性肾病的TDC初始上升时间向后推移, 上升段明显平缓, 波峰出现延迟, 波峰高度明显降低。
肾皮质血流灌注量的测定是判断肾脏血流的直接指标。在很多病理生理情况下, 肾皮质和肾髓质的血流都会出现重新分布。CT灌注成像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也有很大空间。
4 CT灌注成像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