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2024-07-04

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12篇)

1.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篇一

大学生如何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确定志向。

只有人生目标确定之后,自己的体内才会生成一种驱动力,使人把自己的感情、信念、意志、精力都倾注其中,就会比平常更加的执着、努力和坚韧不拔。

二、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够找到自己身上的长处,扬长避短,才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选顶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

自我评估中对自己做全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特质:兴趣、性格、智商、情商、潜能、价值观……

2、生理特质:性别、年龄、体能、健康、体重、外貌……

3、学历资历:教育程度、培训经历、学习成绩、社团活动……

三、外部环境分析。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里,外部的环境分析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家庭背景

2、经济状况

3、发展环境

四、策略实施。

策略是指为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具体表现为:

①大学期间:我要做什么准备!明确自己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之后,应该尽可能的去研究需要自己具备怎样的素质,所以要在大学期间,就按照一个职业人的要求去努力的改变自己,包括待人接物、处世态度、团队工作等相关的经验等。

②步入职场:我在做什么!步入职场之后,除了要迅速的适应企业的文化和身份转变带来的不适,而且应该充分发现企业的各项优势和劣势,利用个人的能力进行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大的效力。

③职业成熟:我能做什么!这个时候你的经验都比较充足了,所以这个时候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确定未来的主攻方向,这样就能够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2.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时代, 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时代, 虽然是人生道路中不长的几年时光, 然而, 这几年却是决定人生的关键时期。不管高考的分数高低, 同样是度过了大学的几年生活, 为什么若干年后, 有的人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而有的人却默默无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大学时代是否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而, 大学时代,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须的。

那么, 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呢?

一、正确认识自我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大学生要想寻找到自己与社会的最佳切入点, 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我。有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曾碰到大学生求职时的问题是“你看我适合做什么?企业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职位?”令他哭笑不得。这种对自我价值迷失、对自我社会定位茫然无知的求职者并不是什么特例, 而是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真实写照。正确认识自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 职业性格

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说过:“一种健全的性格, 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有什么样的性格,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瑞士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荣格在考虑人的四个方面的行为特征时, 把人的性格分为八种类型。根据人的注意力集中所在和精力的来源: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根据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分为感知型和直觉型;根据人做决策的方式:分为思考型和情感型;根据人对待外界和处世的方式:分为判断型和知觉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职业类型大体可分为研究型职业、事务型职业、管理型职业、创造型职业、艺术型职业。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 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性格与职业类型之间的匹配。从而定位自己的职业性格, 以便能够更好地从职业性格进行职业定位与规划。

(二) 职业兴趣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说:“兴趣比能力更重要”。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接触、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做事的原动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兴趣。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科学感兴趣, 有的人对研究社会科学感兴趣, 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 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则倾向于理性世界, 在数学、公式领域内自由翱翔。兴趣是动力的源泉,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发动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就能调动整个身心的积极性, 积极地感知、观察事物, 积极思考, 情绪高涨, 从而具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谈一谈个人的兴趣爱好。这就是看求职者的兴趣是否与所求职的岗位相匹配, 他们认为兴趣是持续完成工作的动力之一。因而,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兴趣的认识程度, 说明了对职业的渴望程度, 也就决定了从事某一职业所能投入的程度。

(三) 职业技能

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思考等;特殊能力是只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例如, 画家的色料鉴别力, 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等。社会上很多人都有“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的看法。这种观点既反映出教育体制中课程设置的滞后, 又反映出企业对实践技能的渴望。所以, 在学校里作为一名大学生, 学好各门课程, 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大学的基础, 毕业后选择各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如果你贮备以后找工作, 那么最起码要达到企业招聘的底线, 在此基础上才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如果你准备继续深造, 那么也是为以后做好了铺垫。因而, 对于大学生来说, 平常要多关注相关职业的技能并有意进行了解与实践。所以实习尤为重要, 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锻炼职业技能, 为将来求职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职业价值观

一般来说, 价值观对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的态度和效率的影响上。相应地, 不同的职业对价值观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从事教育工作或社会服务工作, 要求具有一定的风险和牺牲精神。如果缺乏这种精神, 就很难做好这类工作。同时, 不同的职业也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价值需求。例如, 从事科研工作, 能满足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等价值需求, 但不能满足对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逸舒适等价值的需求。没有一种职业可以满足所有价值观的需求,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权重排序, 对于职业选择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在选择事业时, 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 作为大学生, 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去指导和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

二、明确职业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生好比沼泽中的水, 四处流淌, 漫无边际, 没有任何力量。有目标的人生好比有目标的航船, 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 直到达到理想的彼岸。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是第一要素, 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从实际出发, 考虑自己的能力, 确立一个在一定合理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职业目标, 反思自己的目标, 把自己的目标明确后进行有序的开展, 可以使用SMART (即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alistic、Time-based) 目标管理原则, 以确保你的雄心计划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和有时限的。同时也要及时评估自己的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订。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 关键是要依据自身实际, 适合于自身发展, 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这样的目标才能有时效性。

三、进行有效分析

(一)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对选择岗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些是积极的、正面的, 有些则是消极的、负面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并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 寻找对自己有益的因素, 避免不利因素, 有助于制订出符合社会实际的职业规划。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变革, 当前的大学生们应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了解社会热门职业分布及需求状况;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市场占有等情况;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紧跟时代步伐。

(二) 组织环境分析

现在的进步企业, 无不重视组织的分析与改进, 以求适应环境的变迁, 做机动的调整, 而且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对员工的适应生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大学生应对将托身于其中的组织环境各个方面做具体了解, 找到自己将要施展才华的舞台与自己拥有的能力间最多共同点, 这才能发挥自己最大限度的能量。

(三) 人际关系分析

日本松下幸之助曾说过:“请觉悟‘与人共同生活’的重要性, 常怀感恩的心, 以不忘恩、不忽略感谢、尊重义气的心与人相交往。”显然社会中的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打交道, 因而分析人际关系状况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应当认识到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与哪些人交往, 工作中会碰到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等, 这些人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 如何相处、对待等。分析这些人际关系后, 我们觉得大学生们应该有如下人际关系计划:掌握社交礼仪, 给人良好印象;学习处世技巧, 与人深入交往;塑造迷人个性, 展现自我风采;拓展人际关系, 携手共创成功。

四、合理规划未来

(一) 职业道路的选择

在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目标、进行有效分析后, 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职业方向选择一个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单位是每个人的愿望, 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石。西门子公司就特别鼓励优秀员工根据自身能力设定发展轨迹, 一级一级地向前发展。比如你想从事销售工作并想有所作为, 你的起步可能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代表, 你可以设定通路计划:从业务代表做起, 在此基础上努力, 经过数年逐步成为业务主管、销售区域经理、销售经理, 终极达到公司经理的理想生涯目标。职业道路千千万, 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才是明智之举。

(二) 规划的时限

面对发展迅速的信息社会, 仅仅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显得不太实际, 根据自身实际及社会发展趋势, 把理想目标分解成若干可操纵的小目标, 灵活规划自我, 有助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现。一般来说, 以五至十年左右的时间为一规划段落为宜, 这样就会很轻易跟随时代需要, 灵活易变地调整自我, 太长或太短的规划都不利于自身成长。

五、培育职业素养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 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 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如何使事物变得更好, 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显然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来说, 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而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 缺乏如职业道德观、职业礼仪、职业规范等必要的职业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上大学期间就要主动地培养职业意识;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 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 (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 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 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 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 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 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 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从而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进行有的放矢的行动, 才能找到一个自己合适并且适合自己的职业, 顺利地完成就业。

参考文献

[1]许玫.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2]郑志宏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M].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8年9月.

[3]陈旭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 第二期.

3.新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篇三

这是不少新教师上岗后对教师职业发出的感叹!其实,做老师容易,做个“有心的老师”不容易。如果教师上岗后不久精力就开始枯竭,那么教师的职业发展就会发生停滞。因此,教师要保持自己良好的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由此才能获得职业成长的机会。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换言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教师在充分“评估”自身和所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给自己定下一个可预期实现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起点,明确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或存在的困难,并采取划分阶段的形式拟定相应的发展措施。

2.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关键

新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是教师自己领导自己、自己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专业自觉、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的具体体现。

(1)自我分析

新教师一要分析自身现有与过去的各种发展水平;二要对自己的发展潜力进行估计,并要立足于对发展原因的分析。

(2)学校环境熟悉

新教师一要熟悉学校能为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二要熟悉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持续发展空间与发展环境;三要熟悉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3)制定目标

首先,明确目标:一要确立长远目标。高级教师、模范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固然是外在追求目标,但是教师还应有教育水准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的渐进深刻、教育影响的持续拓宽的长远目标。二要规划层次的目标。长远目标注重长远,目标明确,有大体构想即可,近期目标则要目标具体、行动明朗、弹性适度,中期目标要求阶段性目标清晰,工作重点明确。其次,目标分析:一要分解目标。教师要尽量具体地把自己在教学、教研、思想品德、管理等方面想达成的目标细化成可以执行的具体目标。如教师把自己一个学期的教研目标分解为课题研究个数,撰写论文篇数,参加教研活动总次数等,这样容易衡量是否达成了分解目标。二要分析目标差距。教师要分析个人规划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并制定实现目标要缩小差距的方案,这是目标实现的切实步骤。

(4)撰写成长总结书

新教师成长总结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动指南,二是行为表现,三是实践反思。它既是对教师成长目标实现与否的一次检验,又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行动计划的开始。

新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方面:

1.规划“适应阶段”

新教师参加工作1年,是拜师学习与模仿阶段。教师要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处于“适应阶段”教师,一要快乐性工作。快乐地教着、保持快乐心态、挖掘工作中的快乐。也许,教师职业目前还不是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教师应转变个态度,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创造力。二要爱心性工作。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优”转“差”,把握以下角色:一是“人师”——有“博爱之心”;二是“朋友”——有“宽容之心”;三是“赏识者”——有“信任之心”;四是“自律者”——有“虚怀之心”;五是“开拓者”——有“创新之心”;六是实践者——有“征服之心”。

2.规划“基本功阶段”

新教师工作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一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一般基本功;二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三是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四是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能力的基本功。由此教师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处于“基本功阶段”的教师要善于将一般的、公众的、集体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并将其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同时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因此一要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

3.规划“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研习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构建起自身教学经验体系。

处于“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的教师,一要学会创造性模仿。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掌握“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娴熟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地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二要学会合作性工作。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积极展开各种合作学习交流的实践活动:一是研讨型的学习场;二是沙龙型的学习场;三是实习型的学习场;四是展示型学习场。

4.规划“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5~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许多教师满足于自己的那点经验和技能,也就此裹足不前。

处于“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的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不能仅仅喜好“研考”,更应注重自己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强化、重视“研修”,突破成长的高原期:一要明确专业成长“着力点”——加强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走出教学艺术缺乏的“高原期”;二要找到专业成长“生长点”——重视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走出教学技术缺乏的“高原期”;三要探求专业成长“发展点”——继续教育要终身化,走出专业知识缺乏的“高原期”;四要寻求专业成长“契合点”——培养合作意识,走出单打独斗的团体精神缺乏的“高原期”;五要确立专业成长“支撑点”——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走出教学自我诊断缺乏的“高原期”。

5.规划“教师成名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8~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

这阶段教师的工作特点有二个:一是教学在批判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忙碌与宁静中开展自身对话,在教育反思中不断接受理智的批判,在实践中不断接受理论的提升。二是教学在研究中。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拓展内涵,增长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6.规划“教师成家”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教师不满足于在教育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将教育教学研究与写作当作自己工作的迫切需要,当作一种必需的生活,这阶段的工作特点是教师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4.大学四年里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篇四

此时实习内容可宽泛些,重在参与、体验。同时注重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寻找到初步的职业定位。

大二、大三:准备 在初步明确职业定位后,就要为今后的职场生存与发展作更多准备了。而实习就是最直接的途径。所以此间实习要尽可能参与专业性的工作,围绕初步的职业定位做技能和知识储备。

大四:冲刺 此间重点在收集和获取目标公司/职位的各种信息上,尽快弥补自己在知识、技能、观念上的不足,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5.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篇五

具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通道体系设计

系统化的职业通道设计旨在减小组织的刚性对人力资源的制约,释放员工的潜在能量,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愿景相统一。具体内容包括:

1、组织目标梳理:分析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预测组织规模与组织资源的变化,由此分析组织发展所能带来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晋升机会、新增职位机会、职责扩展机会、价值提升机会、能力提升机会等。

2、岗位体系梳理:以现有岗位体系为基础,结合组织发展趋势,综合梳理组织未来的岗位体系,/考试大/收集/进行职系、职类的划分,为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提供框架。

3、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设计各类岗位、各个岗位在组织内的多种发展路径,明确每一个路径的实现条件与步骤,为每个岗位设计出多元化的发展通道。

(二)自我评估体系

为了帮助员工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选择各类自我测评工具,并编写成为统计表格,下发全员进行自测评。例如:职业满意度测验、职业锚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性格测验等。测评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示范,测评过程要统一开展、实时指导、全程封闭,测评结果要点对点反馈并作必要的解释,对外要严格保密。

(三)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确定职业目标

在充分认识组织环境及自我的前提下,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模板,组织员工完成设计书,引导员工确定自身职业目标。在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的过程中,需组织自我战略分析引领练习、职业规划研讨小组等活动,使员工更准确、更客观地确定职业目标。

(四)开展员工评估,明确与职业目标的差距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依据职业目标岗位的胜任要求,/考试大/收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估,找到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和短板结构。

(五)依据自我差距,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员工编写《职业发展行动计划表》,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行动的内容、时间要求、检视方法等内容。《计划表》编制完成后,要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辅导、跟进、反馈、检视。

(六)构建匹配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将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供培训、绩效评价、工作实践和开发性人际关系建立等有针对性的开发手段,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其进步.转贴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心

(3)在知识转移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样的机制? 知识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的机制有很多种。例如,对员工进行培训、有计划的社会化活动、熟练人才的转移等。多个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考试大/收集/支持组织之间和个体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的机制越多,多种类型的知识的转移就越可能发生。

知识转移的两种机制是知识清晰化和知识编码化。知识清晰化包括会议或企业间的审查,而知识编码化包括契约、文件、审查过程或决策支持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阶段。

(4)合作和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动力?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经常发生在战略联盟的背景下。传统认为,战略联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考试大/收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学习竞赛概念的挑战。认为自己处在学习竞赛中的企业比起那些不这么认为的企业来说,二者可能在知识转移和获得的过程中表现有所不同。相对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的转移更加危险,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复制。

“合作”的问题并没有被广泛提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关注和管理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哪种类型的结构能够为知识转移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 结构代表了一种鼓励或妨碍知识转移的情境。通常的结构形式是战略联盟和网络,包括研发的合并、特许、共同生产的协议、许可、合资等。这些关系的发展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数量和价值,知识转移是建立在交换的集中性和便利性基础上的。

由于网络中的关系和企业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不同,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层级结构影响企业间规则建立的方式以及知识的“清晰化”和“编码化”发生的地方。未来可以探讨不同形式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

(6)知识来源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是否阻碍知识转移?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知识经常嵌入在企业内部,得到企业文化的支持。/考试大/收集/但当它转移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去时,它的意义就可能被扭曲,从而失去有效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文化距离阻碍知识转移,尤其是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也有研究表明,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没有显著不同。

(7)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知识转移过程如何展开?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可以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其他层面上分析,如个体层面和网络层面。个体是组织知识和组织学习的载体。能够转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使其适应新的情境。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之间人际互动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结果。在网络层面上,企业相对于其他网络成员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影响它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6.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篇六

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视角

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组织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是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任何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都要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只是对于不同的人,两者考虑的比重不同,其差异由生涯承诺和组织承诺这两个向度来平衡。

生涯承诺可定义为“某人指向其选定职业的态度”或“某人在选定职业内的工作动机”,通常情况下,生涯承诺包括个人生涯目标的确立以及对这些目标的认同和投入。个人情愿投入精力并持续追求个人生涯目标可以被看作是高水平的生涯承诺。核心是职业承诺,对所选定职业的“痴迷”。组织承诺是指个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它由三部分组成:一、对组织目标强烈的信念和接受;二、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三、强烈的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生涯承诺与组织承诺二者相互作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情况可用图1表示。

组织承诺较高者,会更愿意在同一组织内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生涯承诺度较高者,则会把企业看作是一个阶段的跳板。通常,从便于操作的角度或者企业的视角来处理的话,我们更愿意把基于组织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主要内容来谈。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基于组织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包括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方向定位、设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生涯评估与反馈七个基本步骤。

1、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俗话说“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人生志向,期望人生取得更大发展,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2、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3、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

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如组织环境因素评估包括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等。

4、职业方向定位。通过自我评估及生涯机会评估,结合生涯发展愿望,我们可初步确立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如具体的行业/领域、职业、职位、希望发展的高度等。

5、设定发展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就如同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有了目标,目标就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一般,我们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6、制定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你通过什么样的通道来实现?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这些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定时检查。

7、生涯评估与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要想职业生涯规划能够顺利落实,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前提。

其次,职业规划方案必须切实可行。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一个学历不高又无专长的员工,却一心想进入管理层,在现代企业中显然不切实际。其次,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的确定,要考虑到客观环境条件。例如,在一个论资排辈的企业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宜把担当重要管理工作确定为自己的短期职业目标。

第三,个人职业目标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员工是借助于企业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其职业计划必须要在为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离开企业的目标,便没有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难以在企业中立足。所以,员工在制定计划时,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7.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篇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角色扮演游戏,主角属性

1引言(Introduction)

近几年来,为使大学生能够更充实愉快地度过有限的大学时光,同时也让企业能够招收到高质量的人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就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现状而言,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大多采用开展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这些传统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感觉生硬枯燥,较难引起共鸣,效果不够理想。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而荒废了学业。因此,笔者根据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设计了一款角色扮演游戏,利用该游戏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这种指导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学生通过参与这种健康的教育游戏之后,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从而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预防游戏成瘾[1]。以下就谈谈该游戏的策划和设计过程。

2 角色扮演游戏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RPG and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角色扮演游戏在电子游戏中是历史最为悠久、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种。这类游戏主要特点是为玩家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空间,玩家扮演虚拟空间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特定角色,玩家在虚拟空间中不断地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协作来获得帮助,与NPC交流来获得行动方向的指导,获得一些宝物来武装自己,与敌人战斗来获得经验和能力的提升,最终完成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任务取得游戏的胜利。因此,角色扮演游戏具有故事情节完整、不断的任务驱动以及实时的过程评价的特点[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3]。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应该让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大学的学习过程能够了解,明确大学学习过程中希望提高的各种职业能力、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应该养成职业素质。这与角色扮演游戏的游戏过程完全吻合,所以角色扮演游戏非常适合应用于这种养成式教育。

3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制定角色属性(Identifying role attribute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s' demands for employees)

角色扮演游戏要求玩家不断的提高主角的各个相关属性值以便获得更高的等级来完成游戏任务。因此设计该游戏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角色属性设置,进而在属性设置的基础上设计的相关角色升级策略。这些属性的设定就表示游戏设计者暗示玩家在大学生活中所需要提高的相应能力。为此,笔者首先调研了相关的企业,认真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同时走访了部分从事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认真的调查研究高职学生最需要提高的几项能力,然后根据这几项能力确定相应的主角属性。

通过对过去几届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分析,以及多个相关行业企业深入走访和调研,归纳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如下几点。(1)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与其他院校的本质区别,也是他们走向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素质。(2)较全面地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知识会对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也能使高职毕业生有更好的上升空间。(3)良好的沟通能力。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决定他们很多时候需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因此他们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沟通协调能力。(4)其他相关能力。此外企业对高职学生还有一些其他要求。比如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思想品德。

结合以上的分析,确定大学生活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角属性共设计六个:技能、知识、社交、品德、创新和体力。(1)技能。角色的技能值,类似一般角色扮演游戏的生命。是体现角色战斗能力的基本指标,战斗中如果技能值变为0,游戏结束,因此要求玩家需要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增加技能值,即引导玩家意识到技能就是高职学生的生命。(2)知识。知识值越高,主角的技能增长速度越快,也能提高各种特技的效率。即引导玩家认识到较高的知识储备能帮助自己更快学会实践操作。(3)社交。反映出主角的灵活程度。社交值越高,主角的获得宝贝的机会增加,同时战斗时的命中率也会增加。反映出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会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完成任务。当然同时遇敌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如果一味的增加社交值,如果技能值没有相应的增加,则可能会被敌人打败,也就暗示光会说大话而不会干实事的人会因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使自己的成功之路反而变得艰难。其他三项属性就不再赘述了。

4 结合实际校园生活设计游戏剧情(Designing the games' plots according to the real campus life)

本游戏是一个写实性的游戏,游戏主角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需要,每天有选择地到教室学习增长知识,到实训室完成特定任务增长技能值,在宿舍、咖啡厅或食堂与同学交流增加社交。到运动场去增加体力,还要时时注意做好事来增加自己的品德修养。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完成一些特定任务,如期末考试、等级考试、科技竞赛等等。游戏的最终任务是:升学、就业或创业,完成任何一个即为成功完成游戏,相当于顺利毕业,否则游戏失败,相当于没能毕业,荒废了三年时光。

5 结论(Conclusion)

8.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70-02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在高校中适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部分就业问题。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特点与主要职责决定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承担重要角色的必然性。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所存在的种种劣势和优势,如何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是辅导员参与该项重要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于辅导员最大限度地弥补不足,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劣势

(一)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感性经验、对职业环境缺乏全面了解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经验,也缺少对社会职业环境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所以,他们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很难为大学生提供真正实用的、有价值的指导,自身的些微经验对于大学生们也不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果辅导员在自身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不是相关专业出身,而且对于社会的总体职业环境、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法规又缺少了解和研究的情况下,仓促地参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极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

(二)对于所在院系相关专业及其就业环境不熟悉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由学校人事部门统一招聘的,然后根据各院系的用人需求情况进行分配。辅导员在本科及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多数与现在所工作的院系的专业不对口,这就导致他们对于所在院系的相关专业情况以及就业环境不甚了解。

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环境是不尽相同的,所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如果辅导员自身对于所在院系相关专业及其就业环境缺少了解,那么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必然会缺少针对性,不能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只能笼统地讲一些空洞的概念,实际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三)专业训练不足,理论修养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很高。”[1]指导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就业情况,还要具备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法和技巧。而现有的高校辅导员多半是新毕业不久的研究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很少有辅导员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技能,很难满足现实的需求。

为培养和提高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一些高校也在努力开展一些培训工作,但是这些培训时间一般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而且只能在普遍的问题上给出一些建议,实用性和具体操作性不强,作用也很有限。

(四)辅导员工作内容庞杂,压力较大,各项工作难以统筹兼顾

辅导员工作的内容较多,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不少高校的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还远远没有达到1:200的比例,很多辅导员都是一身兼数职,工作压力较大,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中去。

此外,近年来,中共中央16号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的相继颁布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保障和促进作用,但是仍有不少辅导员自身存在有职业生涯规划危机,对自身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看不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辅导员工作缺少兴趣和激情,很难沉下心来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二、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特殊的岗位职责决定了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直接接触机会最多的人,与学生间心理距离近。另外,目前的辅导员队伍普遍趋于年轻化,出现了不少80后辅导员辅导90后大学生的现象,他们同为改革开放各项成果的受益者和各种压力的承受者,彼此之间更易于找到沟通的“共同语言”,所以,辅导员们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平台的构建者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一般的就业指导不同,就业指导主要是静态的,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动态的,是个潜移默化的不间断的过程,必须把它贯穿于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起到效果。辅导员所负责开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特点以及学校资源来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包括优秀校友经验分享、模拟面试、职业指导课等,广泛开辟第二课堂,构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锻炼的机会,营造积极向上的职业规划氛围。如果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合起来,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辅导员是各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带队者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中间开展的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对于帮助大学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辅导员在这些活动中充当的正是组织者和带队人的重要角色,可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磨砺出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为以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实习活动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又是学生在正式就业前的一次预演,“辅导员承担着实习学生的安排、推荐以及指导工作”[2],便于在工作中帮助学生做好实习总结,根据情况制定灵活的就业目标和策略。另外,辅导员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社会兼职活动增加职业阅历,丰富感性经验。

(四)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承担者

目前,全国仅有1万多人取得由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资格,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千人。很多高校虽然都设有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多数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以师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3]所以,不少辅导员还兼任着院系就业工作秘书的职位,承担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

辅导员除了要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安排部署做好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之外,还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各专业就业需求,分析就业动向,熟悉就业程序和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做好学生就业跟踪和就业状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辅导员在职业生活感性经验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于社会职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一方面,“辅导员多视角、多方位、多角度、最直接、最直观、最直觉的育人作用,是高校任何人所无法代替的。”[4]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从事该项教育中具有一般职业规划专业人员所不具备的便利和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正视辅导员自身素质上的不足以及工作环境上存在的种种局限,注意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虚心学习、弥补不足、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陈长旭(1983—),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

[2]李莉芳.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能[J].经济师,2008,3.

[3]尹湘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考试周刊,2009,39.

[4]刘维利.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8,5.

9.员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篇九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当在这个小组中发挥主导和协调 的作用,从功能性上来讲,亦即是这个小组的中心,这是由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能的定位和所 属专业领域所决定。其次,各部门负责人应该发挥协调作用,亦即构成一个基本点,因为员 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该项工作能否切实地得到执行还赖 于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人员的配合,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各部门负责人应该是这个小组中 的重要成员。其三,员工代表要充当及时反馈信息的角色。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企业 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符合员工的需求、员工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对职业生涯管理 的认知达到了哪个层次等,这些信息都需要来来自一线的员工及时地向企业反映,因此就这 个层面的意义来讲,员工代表也应是这个小组的一个重要基本点.职业生涯管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主导、整体筹划和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配合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开展 部门内部员工评估和面谈等。员工代表: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供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员工一线信息。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 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主要是指向公司成员灌输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管理 技术和方法,使他们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于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 宣讲,我们需要分两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次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成员展开培训,因为 他们是公司整个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主导者和执行者,他们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知程度、对 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整项工作的最终效果,所以对这一层次人员,我们应 该重点展开培训。第二层次就是广大员工群体。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识以及他们的配合程度,因此在宣讲的过程 中,我们需要集中重点地向他们说明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告知可以获取的益处、他们 应当怎样配合此项工作,以便于获取他们的有效配合。组织员工面谈和员工自我认知 成立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和进行了相关的宣讲和学习后,我们就需要组织员工面谈 和员工自我认知。员工面谈主要是由员工的上司根据过去一个阶段的绩效与员工展开沟通,明确该员工在过去所取得成就、其所具备的能力,同时也要指出他的不足和改善的方法,而 员工自我认知则是对员工面谈的重要补充,因为有些潜藏的能力和信息,只有员工自身才知 道,于是这

时候就需要员工开展自我认知,全面评估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身具备什 么样的兴趣和爱好,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有哪些规划等。与此同时,员工自我认知后应当主动

与上司展开沟通,告知自我评估的真实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综合这两方面信息设计一条与 员工的职业倾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勾勒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 一旦获取了员工的相关信息,企业就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工作。具体说来,勾勒 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主要分为这三步: 第一步,研究和整合面谈评估信息与员工自我认知的 信息,找准员工的职业倾向。第二步,企业根据员工的职业倾向设计一条职业发展的路线,如为有技术倾向的员工设计一条技术发展的路线,明确他什么时候轮岗,达到怎样的能力后 实现晋升,将来的目标职位是什么等。第三步,企业与员工进行协商,确定职业生涯规划路 线图。路线图所服务的根本之一就是员工,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时,企业务必要 与员工进行协商确定。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企业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路线图时,一定要审 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将来可以提供的资源,保障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 性。构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具有顺畅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所以企业一定要对构 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工作引起重视,确保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就当前业 界的普遍情况来讲,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类是纵向职业发展通道,亦即职位上的晋升,这一类通道多用于管理人员职业的发展上,如从主管到经理再上升到总 监就是一条典型地纵向型职业发展通道;第二类是横向职业发展通道。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轮岗和非行政级别的职业发展,这一类职业发展通道多用于技术性人员职业发展上。横向职 业发展通道主要包括丰富工作内容和岗位轮换这两种方式,其对于在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的 趋势下,如何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实现员工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是双阶 梯职业发展通道。其是指设计多条平等的晋升通道,满足各种类型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双 阶梯职业发展通道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职级上升,但行政级别并不变更。总的说来,对于这 三类发展通道,企业必须依据不同的人员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但有一个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够 提供这些发展通道的职位。实施人才培养和晋升 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和职业发展通道的构建工作后,企业就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和晋 升。

10.金融行业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篇十

一、雇主喜欢怎样的应届生

通常雇主们在吸收应届生时,要考量素质能力、在金融业发展的潜力以及对商业的敏感度。更为具体的是硬件指标,就是看毕业生是否毕业于好的学校、是否专业对口、在校学术成绩是否优异、是否有良好的做公开演讲的表达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这其中,最后两项被视为“软性技能”的条件现在是越来越被看重了。因为最终,金融人士不单单只是讲究专业性,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加依托于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沟通力以及宽广的社交人际网络。

在金融业界,有很多类似于鸡尾酒会等能接触到高级经理人或高端客户的社交场合,有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会让候选的应届生参与到这样的场合中去,考验他们在面对客户、面对高层、面对同僚时的社交礼仪和社交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往往总能留到最后。

二、转业或转行的三大指标

通常一个职业人士做职业转变的时候不外乎考虑三大指标的转换:

一、行业;

二、职位/职能;

三、地域。转行或转业一般就是达到三者中其一或其二的转变。

对于刚出校门的毕业生,通常企业都会安排六个月到三年不等的企业内部轮岗,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把握住机会,找准自己在金融业里最合适的方向,比如究竟是做投资分析还是做信贷业务等等。

对于已经工作三五年的人,要想转行或转业都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本身并不从事金融行业却突然想入这个行的人,挑战格外大。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重返校园,比如读一个MBA或一个跟金融有关的专业硕士等,重新从校园出来实现转行就便捷得多,也顺便能补习到很多专业知识。这里建议,工作年数在3年以下的,可以选择具有专业性的科目去读一读,因为专业硕士课程对年龄要求较小;而工作经验在三五年甚至以上的,建议考虑读一个MBA,丰富专业知识也拓展人脉关系。通常名校的MBA学员平均工作年数在7年左右。

三、成为被争夺的那拨顶尖者

信贷危机后,人才招募问题对银行业是一个挑战。如果说在三四年前,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们毕业后的主要方向依旧锁定于专业的金融行业 thldl.org.cn,那么这两年,金融毕业生们已经不再那么执着一方,而会把目标投向更为多样化的类似咨询公司的企业,也开始寻求和设计更为多样化的专业规划。从雇主的角度出发,以前他们也只盯着金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寻找人才,但现今也开始拓展目光,看向不同专业背景毕业生,寻求人才培育和内部发展的多样化。

这种现象容易造成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永远都在竞争最Top的那一拨优质人才。而想要在本身就很高薪的金融领域中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自己就要努力成为那拨最顶尖的优质人才中的一员。

四、HR们面临的招聘挑战

金融人才的频繁跳槽造成银行系统的不稳定,因为人才流动也使得很多客户资源和商业信息被跳槽者一并带走,使得市场也显得不甚固定平稳。这也许是金融行业的HR们在人才招聘课题后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对企业而言,在职员最初进入内部系统时就应该给予他们一套完整的职业规划方案,从长期的角度为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考虑才更容易留住人才。此外,针对金融机构中的高层人员,企业更加应该提供不同职务、不同地域环境的工作机会,以实现高层员工所需要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建议每一次进行选择和试图转变的时候,都不单单只看薪金水准,还要整体考量一家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怎样的培训机会、是否具备一定发展空间、能否用一个长远眼光考虑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等。

11.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认识自我 确立目标 知识结构 实践能力 心理素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体现。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上海世博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严裕民认为,缺少必要的就业前的职业规划,缺少对职场的前瞻,因此造成了很多职场新人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有了职业失落感。严裕民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1.“what”分析法

(1)Who am I?(我是谁?):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并按重要性排序,比如自己的专业、家庭情况、年龄、性别、性格、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等。(2)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3)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可以把自己有能力做的,还有通过潜能开发能够做的事写下来。(4)What can support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将自己所处的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关系等各种环境因素考虑进去。(5)What is the plan of my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2. SWOT分析法

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优点(strength):什么是我最优秀的品质?我曾经学习了什么?我曾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劣势缺点(weakness):我的性格有什么弱点?经验或者经历上还有哪些缺陷?最失败的是什么?机遇(opportunity):现在的就业形式、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threat)专业冷门、同学竞争、薪酬过低。

通过上述方法,了解自身的兴趣、性质、价值观、能力、潜能、心理特征等等,分析就业形式与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

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大学生如果能对自己的未来及时做好规划,有所设计,现实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指向这一目标,每一天就会过得很有意义,就会成为对未来已经有所准备的人。目标的设计应科学合理。目标应具体,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应适当,既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不因循守旧,影响发挥;目标应体现阶段性,既有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无论什么目标,只要适合自己,有益社会,就可以确立。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如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即专博相济,一专多通,广采百家为我所用。②层次性原则,即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必须从低到高,在纵向联系中,划分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没有基础层次较高层次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高层次,则显示不出水平。因此任何层次都不能忽视。③比例性,即各种知识在顾全大局时,数量和质量之间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则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就不一样。④动态性原则,即所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而是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大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助于培养自身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应对挫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客观认识自己

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学生首先要有探索自我的意识,认识到了解自己的必要性。明确的动机才能保证行动的有效。然后通过心理测量、职业实践、自省、他人评价等途径建立一个相对清晰准确的自我概念,包括自己的动力系统、效能系统和风格系统。客观地评价自己,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自信自己能够独立,自信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

2. 理性对待挫折

首先,要认可和接纳挫折的存在。其次,要认可和接纳自己。没有全知全能的人,失败很正常。第三,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面对挫折情境,考察原因。客观结果已定,能够改变的只有主观的态度和行动。

3. 增强就业能力

切切实实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让事实证明一切,是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学习和成长,整合每一次经历和收获,构建合理的职业能力结构。这才是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4. 学会合作

学会倾听,学会向他人学习,尽管可能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行事风格与自己完全不同;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尽管你知道你的主意很可能被修改甚至否决。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愉快合作,是顺利择业、就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大学生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作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才能做出合适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潘樊元.高等教育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5).

[2]王亚朴.高等教育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

12.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篇十二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型教育, 我们应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内涵, 即:使中职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 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清晰的职业意识、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能够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职业法规, 易与他人合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反映了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即引导学生根据未来社会需要和个性特征健康发展。

近年来, “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职业生涯设计完全可以作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作为对中职学生的人生指导, 可以满足学生对人生发展的需求, 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始终。可见, 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很多学校针对学生就业问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 其中一些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但是力度并不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临近学生毕业时才开设少量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 定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 形式简单, 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达不到就业指导的实质性效果。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连续的过程, 贯穿整个学习阶段。此外, 在我国目前的学校中真正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专职老师极度缺乏, 很多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或者是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这些老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很能胜任专业性指导工作。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出现偏差。

三、将职业生涯设计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职业生涯设计的引入, 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化。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教育青年学生, 使他们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为之奋斗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把职业生涯设计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共性教育为前提,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 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 实现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 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职业生涯探索期向确立期的过渡, 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清晰, 切实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引入职业生涯设计, 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 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 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疏导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激励教育为主要手段, 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则是顺应了教育环境的变化, 凸显出教育的个性化;把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需求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 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对策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理想信念, 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是影响学生成才观和就业观形成的重要内因。许多中职毕业生表现出的对就业期望值较高,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一种“浪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存在。“宁要大城市一张床, 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偏执就业意识, 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作为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 不愿到条件差的基层单位、民营企业工作, 甚至鄙视基层工作等。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 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合理定位人生目标, 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

(二)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育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经调查发现, 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之一, 也是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最欠缺的基本素质。用人单位录聘毕业生时, 不仅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更加注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强调:“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因此, 中职学院在就业工作中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三) 以创业教育为突破点, 指导职业生涯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 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使更多的谋业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其实质在于让受教育者“愿创”、“敢创”、“会创”,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包括把握机会, 运用资源创造性地实施创业设想, 有计划地进行创业冒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景中创造、设计、规划和实施冒险计划, 进而提升交流、决策等技能。

(四) 重视职业技能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课堂理论知识、职业生涯设计方案最终依靠实践检验。因而, 中职院校要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竞赛、技能比拼等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学生通过参与实践, 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 加深对自身能力和知识的了解, 多方拓展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评估和调整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另外, 在重视职业技能实践的问题时, 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理论主义的空洞说教, 而在日常实验、实训及社会实践中得以立体地、现实地解释各种现象, 使学生易于接受,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化解学生的职业困惑。

中职学院在就业工作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心理健康咨询为主阵地、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 消除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使他们能正视严峻的就业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 正确对待求职中的失败, 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和心理调适的能力。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缩小其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保持积极进取的择业和就业心态, 以健康、和谐的心理去面对严峻的就业挑战, 实现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总之, 我们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学生“三观”教育, 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 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志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吴柏青.学生思想政治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教师师德评价体系下一篇:剧本分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