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2024-09-23

“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通用13篇)

1.“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一

论游戏活动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幼儿园是我们所有人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我们可以健康成长的发源地,在幼儿园里面,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二个道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学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一直都是幼儿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于幼儿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运用到了游戏活动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部分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活动、课堂教学

幼儿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对于大部分事物都缺乏足够的认识能力,要想使得幼儿可以很好地认识到学习的快乐,更好地跟随老师学习,单纯的、枯燥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我们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在这里,我比较推崇利用游戏活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幼儿的课堂教学,相信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动物的名字进行点名

在早上进行点名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会故意的发出一些比较刺耳的声音,有些小朋友就是用这种声音来代替答道,虽然只是恶作剧,但是还会引起其他的小朋友争相效仿,极大地破坏了教学的课堂秩序,教师无法很好的完成点名任务。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就和小朋友们约定,在早上进行点名的时候,可以不用答道,但是要用一种动物的声音进行代替,至于说是什么声音,这个由自己决定。小朋友面对我提出的这种游戏方法十分好奇,在进行点名的时候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随时期待着老师点到他们的名字,有些学生还会在课余时间去积极的研究一些动物的发声特点,观看一些动物录像等。自从有了这种游戏方法,1我的课堂点名十分顺利,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十分的高涨,对于我的教学也是充满了期待。在利用了这种点名方法之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交头接耳、乱**跳的现象了。

二、用盒子做游戏

在我们的幼儿园的游戏室里面,因为要为游戏准备一些材料,使得游戏室里面多了很多废弃的盒子,在进行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们经常会不自觉的拿起盒子玩耍,面对这种情况,我便主动引领小朋友利用盒子进行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如何比较那些盒子的高矮,怎么放置盒子会变矮?怎么放置盒子会变高?之后小朋友便开始了对盒子的摆弄。在游戏的过程中个,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盒子的高矮可以改变的。其中,一个学生拿着压扁的盒子跑过来告诉我,他的盒子是最矮的,这一行为马上就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赞赏,大家纷纷都努力起来,都想把自己的盒子变成最高或者最矮的那个。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些盒子是坐不破的,于是,我就鼓励小朋友们纷纷都坐在盒子上面试一试,有些学生的盒子直接被坐破了,有些的还完好无损,这个时候,学生们都比较好奇,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有些小朋友发现了秘密,告诉我说,因为有些盒子是木头做的,但是有小朋友提出了质疑,觉得那盒子是铁做的,但是到底是什么做的呢。于是,我就鼓励大家自己亲手摸一摸、碰一碰那些盒子,自己去感觉一下那些盒子到底是什么做的。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很快就发现了盒子与盒子之间的不同,通过这种游戏方法,让小朋友们很快的认识到,有些东西必须要自己亲自动手感觉才会知道真正地区别在哪里。在此之后,我还让学生们在教室里面寻找那里东西是木头做的,哪些是铁做的,这种游戏方法带来的课堂效果十分显著。

三、利用风做游戏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不是很好,一直都是阴雨天气,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户外的活动中去,进而导致他们的情绪十分的不稳定,比较容易激动和暴躁。教室里又出现了一些追打的现象,面对这种问题的出现,我决定设计一种新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游戏的名字叫做刮大风,我充当大风,在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听好我的指令,在我喊出:“刮风了,××的小朋友”的时候,那个学生要能够很好地反应过来,找到一个新的位置坐下来,其余的找不到位置的小朋友就要被风吹走,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好多小朋友都是围着我转,不遵守游戏的规则,于是我就稍微改变了一下游戏规则,给那些被抓住的学生头上夹上一个夹子,在最后统计的时候,谁的夹子最多,谁就输了,没有夹子的就是胜利者。利用这种游戏方法,学生们在教室里面欢快的追逐着,打闹着,完全没有了之前的烦躁与不稳定,整个的课堂氛围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是写着对于这个游戏的喜欢。

四、总结

幼儿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抱有敷衍的心态,需要认真去对待,一个好的幼儿教师需要学会如何充分利用游戏的机会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不断增强他们好奇心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珊珊.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2]丁璐璐.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中的师幼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3]李岩芯.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5-61.[4]刘先同.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3,01:59-60.

2.“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二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笔者将课前口语报告改变为现场口译的形式。具体做法是:

学期初老师一共给学生提供了三十篇精美短文,内容涉及到祝酒辞、旅游、奥运、艺术、教育、体育、美食等多个话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的十篇文章深入学习、背诵,并自己找搭档进行口译,每次课前十分钟抽两组同学到讲台上表演,教师和其他同学扮演观众和评委双重角色,在两组同学表演完毕后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学期结束后,全班34位同学分别书面写出本活动的优点、缺点和建议。为了保证反馈意见的客观性,教师要求以无记名的形式反馈,期末总评结束后,教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

1 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教学模式

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因而,情境、协作、学习资源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2 情境教学模式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以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的知识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供一个新旧经验交互的环境,即建构主义者所主张的与现实情况相类似的“真实情境”,这种教学被称为情境教学(Situated Instruction)。其主要观点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学生应该能在一个完整、真实的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能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建构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励者、示范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社会交互在学习中扮演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角色;并且评估与反馈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立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真实环境’,在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是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的核心。

3 课前口译任务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3.1 课前口译任务活动符合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的要求

正如前文所说,情境、协作、学习资源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在笔者所设计的课前口译活动中,教师提供的30篇不同话题的文章对于一个学期来说,是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前十分钟,两组四个同学背诵并交替传译其中的一篇文章”,是教师要求和引导学生如何做,属于设置情境;学生自行搭配互相理解学习资源,翻译并背诵文章,教师和学生评委评价、提建议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协作学习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在相互理解、翻译、背诵精美短文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一些词汇、语法、句型,了解了一定的文化和文学知识,通过练习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巧,为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意义建构的目的。

3.2 课前口译任务活动顺应第二语言习得规律

3.2.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林立教授在对行为主义学习观和心灵主义学习观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通过模仿、强化或习惯的养成是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理想效果。语言学习者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并且根据这些规则形成自己的说话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己总结语言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只有通过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以后才能形成,而不是老师的直接灌输。

3.2.2 课前口译活动有助于加大语言输入量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语言输入、语言规律、形成说话方式。要总结语言规律,必须保证语言输入量,而语言输入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来实现。笔者所设计的课前口译活动,除了保证精读教科书本知识的学习之外,又融入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在对这一活动态度表达的33个词中,有29个表示支持,占总量的87.88%。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欣然接受任务后通过协作学习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这些都属于语言输入的范畴。

3.2.3 课前口译活动有助于语言规律的总结

语言规律包括一些语法规则、句型结构、篇章的理解等方面。在学生的反馈中,有一个表达语法的,“记忆一些语法知识”;八个表达句型短语的,“在记忆、翻译中学会了一些英语句型”、“可以使我们记住一些句子、短语”、“会记得一些句型、好句子”、“使复杂的句子变得简单、明了”、“在背诵中记下了许多句型”、“熟练掌握了许多句型”、“了解了很多的句型与词组”、“记忆一些语法知识、特殊句型”;四个表达语感的,“培养语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感”、“增强语感”、“有助于增强语感”;两个表达篇章理解的,“大概理解文章”、“增强了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以上语料均体现了此活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对自己通过此活动总结语言规律的一些肯定。

3.2.4 课前口译活动有益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语言输出地口头形式即口语,书面形式即写作和翻译。对语料总结后发现,关于课前口译任务活动对语言输出地影响的表达有20个,其中10个关于口语的,4个有关写作的,6个关于翻译的。

3.3 课前口译任务活动对精读课堂教学有积极影响

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都要在此课程上得以培养。精读同时也属于阅读课的范畴,主要通过文学、文化、社会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语篇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课前口译任务活动只是精读课堂教学的一个热身运动,占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那么,此活动对精读课堂教学究竟有哪些帮助呢。

首先,通过此活动,学生的胆量、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得以培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本活动所涉及的话题广泛,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如文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过渡到课堂教学做好背景铺垫。

4 对今后进行类似活动的思考

精读课前口译任务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作为一项尝试,此活动的开展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认真总结学生反馈材料的基础上,笔者经过认真反思,为今后沿用类似活动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在选取学习材料时,由于受个人兴趣和知识面的影响,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要么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跨域较大,要么不符合学生的兴趣,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要求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搜集学习材料,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其次,材料的内容尽可能与当堂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切实做到此类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良好衔接。

另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课前口译活动的目的是以一种比较轻松地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因此,拘泥于一种形式难免会有些呆板,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时间长了也会感觉只是一种程序。

总之,英语专业精读课前口译活动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此尝试基本符合当前教育工作者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符合二语习得规律,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对于广大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着来说,推崇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认真实践,仔细摸索。

摘要: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课前口语报告作为一项课前热身活动,长期以来受到教师们的青睐。该文中,作者总结了一学期课前口译任务活动后学生的反馈,运用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模式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分析英语专业精读课前口译任务活动的可行性,并探讨今后在精读教学中采取类似活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口译活动,精读教学,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管振彬.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81-82.

[2]沙欧,高红,曲永恒.同名异质: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与李吉林之情境教学之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17-119.

3.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三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二、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语言不仅从教师那里学,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谈到learner roles(学习者的角色)时说道:“the learn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rns something with others; the learn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rners; the learner learns from the teacher, from other students and from other teaching sources…”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少等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4.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摘 要:准确简明、情真意切、饱含激励和充满巧妙灵活的教师课堂评价配合语文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激活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知识接受者一跃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策划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这些都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灵活多样的评价语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简明而准确的评价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准确又得体,是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评价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冗长,不含糊,对于着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

评价时要求老师具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及时进行反馈,准备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有时需要适当归纳,画龙点睛,切中要害;有时需要指正,由表及里,指点迷津;有时需要引申,纵横发散,左右逢源;有时需要突破,走出定势,另辟蹊径;有时需要针对个体,循循善诱,启智激思;有时需要面向全体,以石激浪,各抒己见。

二、情真意切的评价语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爱、宽容和关怀,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如:“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当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很了不起呀!”这样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评价语,不仅无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三、饱含激励的评价语

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老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一味地不鼓励这种学生,课堂的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很多时候就是“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学生创新思路,扼杀其说真话的个性。

5.“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五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去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本身就带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媒体;直观教学;形象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086-01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刚站上讲台的时候,电化教学刚起步,如今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电教媒体早已不是新名词。实际上早已被教师们应用起来了,同时广大教师也从中领略到了电化教学的绝对优势。根据小学生极其富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的特点,作为孩子们的执教老师,如何利用好电教媒体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为他们创设求知的情境,我认为已经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至关要点。

电化教学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发挥其动、静、分、合,明显形、声、色、调并茂,表现手法多样化和直观性突出的特点与功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化教育方式,对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充分地利用教学媒体,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电教设施的实践,认为电化教学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仅供参考。

1.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文知识的传授基本上靠的是讲解法,这种单

一、重复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而缺乏必须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双边”活动的开展也就有很大程度的无目的性。另外,有些知识性较强或理解性的内容,必须依赖学生的想象、联想,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事实上,小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有限,教师语言的表达很难达到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境地。如果借助电教媒体来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了。例如,在上李白的《静夜思》一课时,在轻柔低缓的声乐中,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的首先是一幅这样的画面:皎洁的月光从敞开着的窗户映照进来,窗前一位斯文的中年男子背着手,仰望着夜空。许久,他缓缓转过身,长叹了一口气,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喃喃自语:“唉!不知道他们母子过得怎样?”接着转换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又一幅画面:明月透进一间简陋的房子内,床上坐着一位面带愁容的古装中年妇女,她怀中搂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望眼睡熟在她身边的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后,轻轻拍打着怀中的孩子,低声说:“噢,乖孩子,睡吧,你爸爸就要回来了!你爸爸就要回来了!”镜头再转回到男子,这时他坐在一张方桌前,正双眉紧蹙,奋发疾书。特写镜头:一张信笺纸上,正楷书写的是:“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伴随着轻音乐,画外传来诵读该诗的低沉浑厚的男中音……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生动具体的画面内容,不仅剖析了《静夜思》一诗的全部内涵,而且启迪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思”的具体对象“明月”在诗中的纽带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画面音响所吸引,积极参与思考,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电教媒体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源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反映在认知内驱力,即学习动机是以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很早就开始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诸如新异的影像、声响、光彩等。由此这种来自外界的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那是什么?这是什么?”的好奇心理,这正是小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学生的这种好奇贪新的心理因素,为培养他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逐渐完成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识字、组词、造句、构建简单文句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练,讲练同步的教学方法,容易削弱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让学生反复诵读思考,学生又容易产生乏味心理。像讲解第五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通过电脑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让文字叙述变成画面放映,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通过真正的画面图像,学生将会对“美丽、富饶”的相应内容有了具体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深厚情感。

3.电教媒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电化教学设施为教师灵活制作课件提供了便利,只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就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源网点,下载教学中所需的资料,也可依照课文要求,自行设计制作课件。如讲解《赵洲桥》一文,虽说课本有插图,但毕竟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将《赵洲桥》的有关内容及实景在课堂上放映出来,并通过虚拟手段,将课文中的内容变成图像,就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当然,一些文字性较强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夜宿山寺》、《登鹳雀楼》采用这种教法,效果比讲解、练习要好得多。

4.电教媒体的启发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本身而言就带有启发性,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通过投影和分别放映《赵洲桥》的静、动画面,学生就会对《赵洲桥》有了比较全面的印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能很快理清文章记叙说明的顺序,进而对各段内容和段意有了准确的把握。在学习这一课后,再给学生布置一篇体裁相同的作文,让他们仿效写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范文的启迪下,都能写出较好的习作。

6.“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六

【摘要】: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优势明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非常愉快,容量大,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知识也掌握得比较好。好好利用它,可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

【关键词】:课件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作用

【正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优势明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不仅非常愉快,容量大,形象直观,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知识也掌握得比较好。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本人从语文教学和自制语文课件过程中,深切感知到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我觉得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五个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疑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时根据需要适时的创设情境是很必要的。如:《詹天佑》讲的是清末詹天佑历尽艰险,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的经过。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交代了历史背景以及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意义。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当时各地情况,不能理解詹天佑爱国热情。教学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观看一段录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动、毁坏、焚烧的罪恶场

面。看完录象后让他们说说感想,再全班一起交流。在共同的交流中学生明白,在解放前的旧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在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侵略的情况下,詹天佑出来主持修筑主张铁路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多媒体课件强烈直观,激发了学生情感,同时对詹天佑有了个初步的印象。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当学生“心无灵犀”,感觉麻木,与文本中所表现的情感绝缘时,而其他传统的传统教学媒体也难以解决此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合理地点一点,激一激,那么调动了学生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相同的情绪体验或类似的情感经历,使其在情感的参与和推动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上《詹天佑》一文中,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难点,学生虽然不难讲出詹天佑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表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品质和杰出的智慧,然而采用新的开凿隧道的办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是怎么开?却不能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为此在课堂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出示“两端向中间开凿法”、“中部开凿法”、“人字形线路”,然后进行超级链接,随着箭头的移动及火车爬坡的活动演示,学生注意力全被吸引住了。书本上的几句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大家拍手称赞,从心底里佩服詹天佑的聪明过人之处。再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学生朗读平淡无味。稍加细想便知:学生之所以学得无趣,读得无味,是因为学生装对周围破坏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对环境的缓慢变化及其悄悄的灾难性后果浑然不觉;对于人类“自杀性行为”的忧虑、无奈、痛恨之情,对于已经发生和正在不断发生的可怕后果的担心、恐惧之情,无法体会。此时,教师运用课件首先播放录象:茂密的森林,悦耳的鸟鸣,清澈的河水,蓝天、白云„„这些自然使学生心旷神怡,笑容绽放。突然,出现了刺耳的电锯、倒下的大树,继而洪水咆哮,沙尘满天,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这些又使学生心惊慌,担心不已。当学生再读这一段时,读者与听者都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忧患之情,教学重点得到有效的突破。接下来在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时,学生交流体会,情动辞发,滔滔不绝;练习朗读,情寓其中,情真意切。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它们,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朗读示范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作,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乃至其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另一方面,课件中的声音文件还具有可重复调用的特点,因而运用声音教材来进行听说,朗读训练,效果颇好。以二年级《小马过河》为例:我把整篇课文做成一个动画片,把整篇的范读录制成声音文件已导入动画片中,并可分段,可以反复播放任何一个段落,让学生们反复跟着朗读,特别是几个重点小节,反复跟读,能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强化

记忆,有助于识记能力的培养,又能体会朗读大师们对停顿、延长、轻音和重音等方面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在课件中还设有静音按钮,学生可以练习给课文动画配音,再次强化对读的练习。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决不是要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就是多媒体的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创设愉快的、数字化的学习情景。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到网上探究。如:教学《走进丽江》时,引导学生主动上网探索有关丽江的名胜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等,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对丽江古镇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东巴文化的了解。又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课文中所介绍的九寨沟的知识毕竟有限,同学们很想了解更多关于九寨沟的知识,于是就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来到电脑房,搜集关于九寨沟的资料,上课时踊跃发言,把一些课文中所没有涉及到的进行了交流、补充,即填补了文本的空白,也开发了教材,更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如在《乌鸦喝水》这课中,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全部过程,这个动画的过程学生不但了解了乌鸦喝水非常难,而且很辛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我觉得衔石子太麻烦了,而且不一定能喝到水。我认为可以衔吸管喝水,既方便又能喝到水。他这么一说,其他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打开了,许多学生都提出自己的办法。最后我再请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好。这就要归功于多媒体的功劳了,没有它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实贱证明,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觉强得多。这种信息量的保持也大大优于单一刺激获取的信息。多媒体课件正是利用它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所创设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知识得以感悟和保持,情感得以熏陶。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有这方面的优势,如教学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设计:首先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其次学习和感受大草原的美时,用图片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优美。最后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语文课《武松打虎》教学时,教师把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怎样把凶猛的老虎打死的一段精彩片段为学生播放,犹如课文在屏幕上再现。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武松形象地站在同学们面前。继而,教师用铿锵激昂的语调,复述课文中关于武松打虎的精彩片

段,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将书面精彩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学生练习口述课文这个精彩片段,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表现能力的目的。

在进行课堂提问和测验时,可以将事先拟好的问题做成课件,在课前或在授课过程中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又可以使教师很快地接收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予以调整,以保证知识信息的准确传递,便于正确评估学生的进步,优化教学评比过程。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延伸学生们的眼,还能延伸学生们的耳,甚至能延伸学生们的脑,是优化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好手段,但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制作大批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促使教学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迈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普及的形势下,语文课应该发挥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教科书)和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幻灯、录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把教学媒体合理组合运用,以达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7.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20世纪初, 杜威从“活动”理论出发, 强调儿童应用游戏形式“从经验中学”他认为游戏, 竞赛等活动, 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能在轻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是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发挥教师本身特长, 引起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长, 如动作、歌唱、绘画等, 通过这些活动, 和学生进行非语言性的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兴趣, 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而且活泼好动, 模仿力强, 勇于自我表现。根据这些特点, 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如在学习动词“run、swim、jump、skip”教师可以原地跑, 嘴里喊:“跑, run、run?”学生也在原地跟着喊、跑, 这样学生很容易便掌握了这个词。其他几个词也一样, 实际动作游泳、跳、跳绳。此方法用在巩固教学中, 学生对单词意思在当堂基本上都能领会, 单词量也会扩大。

三、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A good beginning is a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它只a half。在英语教学中, 若能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心境和氛围。如调动学生情绪, 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在句型“What is your favorite---?It is---.”时, 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物品如穿着红色的衣服, 戴着红色的帽子说道:“Hello, boys and girls, am I beautiful today?看到这一情境, 学生会兴奋的回答:“Yes, you are very beautiful.”然后教师指着衣服说:“This is my coat, It is red.”指着书包和帽子说:“This is my cap.It is red too.Now, can you采取面批, 从而为学生提出更具体的指导。

第五要求学生再次成文。教师批改完学生习作后, 再返回学生手中。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再次修改作文, 使其达到更加高的水平。

四、此种写作授课方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建构主义强调个体或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在观点上可上溯到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等的思想和研究。其中, 皮亚杰认为, 语言的发展是天生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 掌握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 在智力行为发生过程中, 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是双向交流关系。

如果把学习写作比作学习游泳的话, 那么我院 (高职高guess what is my favorite color?”指着红色的衣服、帽子引导学生回答:“Red”教师肯定说:“Yes, you are very clever, my favorite color is red.”学生看到教师的一身妆扮, 听到肯定的答案, 精神会马上集中起来, 然后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只需提供一个交际的环境, 给予他们一些不同的颜色或物品进行句型操练就行了。另外还可以创设多种情景, 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造交际活动情景, 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 教师应当利用哪些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 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景。

注重营造英语氛围, 加强口语对自豪感的操练, 可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会话。如借用学习用品、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 让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开始时, 教师可进行示范;现提出一些简单的问句, 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at class are you in?/what row are you in?/where are you from?然后用开火车的方法进行操练, 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书本上所学到的内容互相会话, 使学生真正将书本上的内容化为己有, 并灵活地进行组合, 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权利, 他们是课堂的主人。

四、总结

近年来, 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这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符合乐学的原则。同时, 游戏活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化难为易, 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活动教学是可以广泛应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专) 我系 (英语教育系) 的学生必须是一群既懂得游泳规则 (写作的理论知识) , 又需下水练习 (进行大量练习以达到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实际技能) 的人。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作为写作教师的笔者需一直坚守这一教学原则;既教学生有关写作的理论知识, 又要注重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五、结语

英文写作课是很多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的独立的一门课。对写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的探讨与实践研究, 本文即是笔者的教学感受与构想。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学习英语应该从娃娃抓起。如何充分利用儿童的爱说, 爱唱, 爱演的天性, 结合实际应用, 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教学的目的即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教学应面向实际, 贴近生活,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精神、思维、身体等处于积极参与状态,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 寓教于乐。

8.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准备活动 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中,一般会出现上课铃声响了,体育委员才开始集合整队.(我校场地设施在建设当中),慢跑2圈后开始做徒手操,然后开始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此类现象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学生也一致抱怨乃至习以为常!”。因此也严重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长此以往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对此我认为,万事开头难,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甚至激情四射,适应本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来跳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很情愿的参与其中,乐于其中。真正发挥出准备活动的功能,为接下来的课堂讲学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一、善于思考,增强“准备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选择适宜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非常重要,寓运动于游戏中,也是学生们参与锻炼的需要,并且深受学生的喜爱;此外还要利用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对抗的心理,多采用比赛竞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其练习兴趣。在此我们以几个案例为例展开探讨和分析。教学参考1:根据现有的场地设施要求,而定活动方式方案。在球类教学中可设计绕球“S”形跑,在其中可展开抢球游戏,即教师可以拿掉2~3个球,在慢跑过程中,给予学生信号,让学生进行抢球游戏,要求学生每人快速抢到一个球后,将球踩在自己的脚下(足球)或按在掌下(篮球)。教学参考2:比如在技巧课堂教学中,可以展开“抢位置游戏”具体地说,游戏前,把小海绵垫子摆成两个圆,要求海绵垫子数量要比实际学生人数少,游戏开始后,当学生听到口令时,立即成2路纵队分别沿两个圆慢跑,当再次听到指令时,学生每人抢占一块海绵垫子,看谁的反应快。教学参考3:可以开展带球,运球、赶球、比赛等,如在赶球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用手掌将球向前“推进”一定距离,然后返回,比一比谁最快。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单手滚球,也可以采用双手同时滚球方式。这个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进!

二、时于体察,提高“准备活动”内容的适应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准备活动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从一开始的准备活动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当中。如果学生兴奋性比较低,可进行节律轻快、幅度较大的活动或组织游戏等,还可以采用新异或新鲜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如果学生的兴奋性过高,则可安排缓和而有节律的活动,调节学生身体的机能状态。参考教学4:一堂室外课上,我们教师发现学生的情绪低落,特别是在夏季作息时间,下午的第一节体育课,学生刚刚从午休中醒来,因此临时改变了准备活动的内容,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的阴凉位置以越野走的‘慢跑的形式。行遍校园的每个阴凉角落,练习后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精于实践,强调“准备活动”内容的针对性

在日常的课堂常规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紧扣教材,并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模仿性练习、辅助性练习、分解性练习、或诱导式练习,便于更有针对性的荣誉教育教学中,这样既丰富了准备活动的内容,又与基本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既能使学生身体全面活动开,又能使运动中负荷大的肌群和关节、易受伤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为提高教学的基本部分的练习效果打好基础,促进学生更快的掌握所学动作。教学参考5:比如在武术课堂的准备活动中,可先进行一般性的热身练习,再进行行进间的扩胸、振臂、体转、压腿、踢腿、等练习;也可以分组进行仆步抢拍、二踢脚、大跃步前穿等动作的练习。以尽快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当然最好也可以开展“石头,剪刀,布”等游戏,以增强趣味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教学参考6: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高人矮人游戏”,使腿部充分活动开;上篮球课时。可采用“控制传球”游戏增强学生传球能力,提高学生传球的隐蔽性、准确性等。

四、勤于改变,增加“准备活动”内容的变换性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视觉对运动事物的方向、幅度、形态变化的敏锐性等特点,通过变化原有的动作部位,先后顺序;改变原有动作的幅度、强度、节奏、以及路线等,在不改变动作性质、程度和难度的情况下,使准备活动具有新鲜感,从而对学生形成新异的刺激,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参考7:在球类运动中,可将多个球放置成不同形状,进行沿不同形状路线的慢跑(外侧或内侧);绕球“S”形跑;从球的正上方跳过跑等,以改变跑动的方向、节奏、难度、给学生新鲜的刺激,使学生充满活力。当然最好也能与学生共同商讨如何能改进游戏,以便于举一反三,发散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发明游戏,从而丰富了游戏!丰富的准备活动内容!

五、甘于力行,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现行的课该中,提倡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大家的共同目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管理,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并乐在其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认识,还要让学生们对准备活动有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们也真正了解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动力,进而养成主动参与准备活动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得准备活动更为高效。

9.“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九

谈情感因素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大多数中职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状况,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探讨并总结调动情感因素的有效做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方银伴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开平,529381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8“”(9)分类号:H3关键词:中职 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10.“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十

古林镇蓓蕾小学

徐红斌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应用于我国的教育领域,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结合,不仅代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是对新课改的一次推进,建立了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已成教育的主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几何画板这种多媒体技术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起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作用。关键词:几何画板 数学 课堂教学

作用

二十一世纪,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了学校课堂,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特别是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每一节数学课都离不开问题,那么是教师一道一道的讲解呢?还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呢?我想这应该不是当代教师的问题。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如今,利用几何画板几下就可以绘出金光闪闪的五角星、旋转变换的正方形组合等等一系列能体现数学美丽一面的图形。用它们来引入正题,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带着问题、兴趣、期待来准备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时,首先在屏幕上迅速制作了一个有颜色变化的三角形,同学们很快就被吸引,教师跟着提出问题。三角形的3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当教师用画板的度量功能和计算功能得出它的五个角和为180度时,学生们惊讶不已。立刻就有同学着手证明„„在总结出一般解法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度数和是多少呢?„„这节课对于讲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知识学生十分感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数形结合,便于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用图形解释抽象的数学现象形象、直观。因此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形结合的教学,上课时尽量地画好图形,力求使图形展现出其变化的趋势。但是无论怎么画,怎么用一个又一个的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也只能给出一个“死图”,而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则可以绘制一幅幅有形有色会运动的“活”图,把数学概念、法则、原理等抽象东西,通过图象、动画具体地表现出来,再现理性认识赖以产生的客观对象的形象。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真正实现数形结合,增大课堂容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周长”与“面积”的概念,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能轻易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周长与面积的表象,加深理解。教学时,教师操作多媒体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在音乐声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停地闪动,然后,长与宽的交接处裂开,左边的宽向左慢慢倒下成水平,上面的长向上方旋转到与右边的宽成一直线,再向右边慢慢倒下成水平,长方形的四条边拼成了一条线段。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周长”的表象。教师再一按遥控器,多媒体计算机再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屏幕上的长方形,在音乐声中从左向右逐渐被黄色填满,然后。长方形的“面积”不停的闪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形成清晰牢固的表象,突破教学难点。

三、化静为动,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教学,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让学生借助媒体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教材中依照三角形中最大角的类别将三角形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同时根据边的特点又提出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用现成的教具或让学生用纸撕或折成不同的三角形,这些都是静态的感知。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实现动态的变换,教学中教师只要拖动三角形边上的一点,就可改变三角形的形状,随着三角形形状的改变,能自动给出三角形类别的文字说明,同时三角形内部色彩也发生着变化。

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感觉,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给学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它,而是能够更有实感的去把握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1.教师在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一般情况下,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越高,学习越活跃,学习效果越好。如果兴趣成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英语学习难度就会降低。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坚持学习。而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对于自己生活实际,学生有太多切身体会想说,他们很乐意讲述自己的生活。良好的情境创设,学生也会因熟悉的生活情境而兴趣陡增,从而不知不觉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等于英语教学已成功了一半。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

创设情境已成为中学英语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典型材料,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在课堂情境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互动形式,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中教师主要起着创设情境的编剧、导演、观众(倾听、评价)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编剧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情境。教师课前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入手编排设计。教学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语言材料和情境真实性等几个方面:(1)确定情境的需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和可行性(考虑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2)情境创设留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角色的选择和对活动程序设计方面,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加工的灵活性方面,两者旨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购物时使用的句型”时,可以创设一个拍卖会情境,让学生出售自己带来的物品并且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在这过程中使用本单元所学的购物句型: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How do you like it?/What do you think of it?/How much is it?就在这种既逼真又生动有趣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生词和句型。部分学生还会创造性地利用What about/How about的句型讨价还价,有些学生在用英语沟通遇到困难时利用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意思传达出去后,也会产生要好好学习英语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文中所学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3)有效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关注和思考问题。在学习用there be句型表达各房间及屋内基本摆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供一些家具和房间模型或者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审美观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家居环境。在呈现作品时用have介绍自己的家具,用there be句型介绍自己的家居设计。这样不但学习了单词句型,而且在使用中让学生领悟there be句型的用法区别于have的用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生活情境并不等于课文情境,因此,教师要努力实现情境编排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和情感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2.导演

成功进行情境教学活动还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对活动目的、内容及方式的理解。教师应该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活动内容、方式、目标、必用的语言材料(通常为本课要求掌握的语法、句子或词语)和一些小提示,但是不能太详细,以免学生太依赖教师的思路,禁锢自己的创造性。学生了解了语言活动的目标、方式及要求后,可以通过小组沟通、选择自己熟悉的情境,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使用语言,理解语言的含义,掌握语言的功能。这充分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

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对此,教师应注意尽量保证情境中“角色”分配的公平和机会均等,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求其参与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慢慢培养其兴趣和信心,等渐渐掌握语感后,逐渐增加角色的分量,促使其由“配角”一步一步向“主角”发展。

(上接第160页)3.观众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肯定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在情境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不要纠结于学生细小的错误,教师和其余的学生应该成为忠实的观众,认真倾听,投入观赏,及时给予激励,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里自由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的语言。例如:在学习家庭成员后,笔者组织了一次用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的课堂活动,一位学生在介绍妈妈的年龄时不小心说成:“She is fourteen.”看到同学们异样表情时,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灵活地添加了一句:“ I’m just kidding. She is fourty .”为自己扭转了局面,赢得全体的掌声。这一次成功给她带来了自信,使她不再畏惧使用英语,后来英语课堂上常常出现她自信活泼的身影。一次成功的情境交际活动中,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是学生下一次活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把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

情境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结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在使用中“发现”英语语言的规律。因此,情境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2.“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十二

一、丰富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曾指出:“课堂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匮乏的现象, 总是反复运用“Good!Great!”等简单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学生不同的表现都用同样的语言进行评价, 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简单且单一的评价语言不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简单的、相同的表扬就等于没有表扬。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 在课堂上我们必须运用丰富、多样的评价语言,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准确的、恰当的反馈与评价, 以此来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尝试与进步;以此来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只有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才能使课堂上的评价更具有实效性, 才能使评价语言真正发挥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一) 对于学生课堂上普通的回答, 所用的评价语言可以是:·“Great!You are correct!”“You are right!”·A good answer!等。

(二) 对于更好一些的回答, 可以用:·Well done!·You’

(三) 对于课堂上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可以用:You are excellent!、You are so wonderful, I am proud of you!等来评价。

课堂上对学生给予恰当的认可、准确的评价, 这样也能使学生头脑中对答案的正确、较好和最好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真实的评价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持久的自信和韧性

王蔷教授在《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中阐述: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的过程, 即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很好地理解概念、完成任务、以及取得进步, 而不是学习的最后产出或结果。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紧紧地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 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要细化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所得, 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当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融入自己的思考并进行质疑时, 当学生所提问题很有价值和实际意义时, 教师可以使用的评价语言为:“Your question is very valuable!”;当学困生勇于尝试用所学语言去表达或者参与做事时, 一句“You had a good try!”“I hope you’ll persist in your efforts.”是对学生莫大的表扬和肯定;当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或回答时, 教师用“I’m sure you’ll do better this time.”?“One more try and you’ll be better.”“Don’t give up!”“You can do it!”等给予他们的仍然是鼓励, 帮助他们建立持久的自信和韧性。

三、幽默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在学习及运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还可以利用幽默的评价语言, 让学生自觉纠正错误牢记正确表达方法。这样还能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 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与参与。这也是一种巧妙的评价语言。如学生总是把chicken和kitchen弄混:

T: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

S:Five.

T:What are they?

S:Living room, bedroom, chieken…

大多数教师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It’s kitchen, not chicken.这很容易伤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即使当时能够改正错误但可能很快就会遗忘。这时不如换种方式:That’s interesting!Do you live in a chicken?But we like to eat chicken!并做出张大嘴巴, 吃鸡腿的夸张样子, 在学生们的笑声中, 大家一起面对错误并共同纠正这一词汇混淆的小问题。这段混淆词语的小插曲一定会在学生们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记。

四、准确、恰当的评价语言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们需要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地去说去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设很多语言环境, 让学生们亲身体验, 然后让他们在用英语去交流、去做事情、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参与, 教师都要用关怀的目光区注视他们, 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去评价他们, 这样适当的动作和语言对培养学生们的健康心理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3.“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篇十三

北牙瑶族乡中心小学

覃晓丹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007年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我们乡镇中心小学的课堂,让教师耳目一新,让学生眼前一亮,两年来,它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好助手,成为我校老师、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补充手段,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本人现就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更好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即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它以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美妙的声音,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粉笔盒、牙膏盒、书、足球、台灯罩等图案,让学生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用着重号显现出。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用红线绿点蓝面分别标出棱、顶点和面,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注重视听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更好集中学生注意力。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小学生感性知识缺乏,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圆柱体的表面,拆开与组合的画面,通过画面的配合教学,学生们注意力集中了,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因此,对于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能掌握得很清楚,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解决这一矛盾。

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2分钟,有2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这样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一切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容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教学“粉笔+黑板”给出的信息是平面的图像和单调的声音,板书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通常采用的是“课件+讲稿”的方式,把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分析“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分8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这道题时,学生往往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大桥:一列火车在隆隆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大桥上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出示火车行的路线,直到火车尾离开大桥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3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了。

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突破要除以2这个重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比较,得出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和梯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在头脑中建立了图式表象,发现了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按照这个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记住了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要除以2这种形象的演示。他们十分投入地关注画面的旋转、移动,对每一处的变化都观察得十分细致、全面。这样,在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呢?车轴应装在哪里?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但说不清楚。这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画面: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车里的小动物难受极了。同学们在捧腹大笑中明白了为什么汽车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接着又显示一组车轮同时圆形的对比画面:红色汽车的车轴装在圆心,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车里的小动物神情自然;蓝色汽车的车轴不装在圆心,汽车在平坦的马路上颠簸不停,车里的小动物忐忑不安。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这两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我已经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魅力,它极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我发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软件的设计和教学中注意更加重视数学定义产生、发展过程,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坚持摈弃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重纯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联系实际的应用,重运用数学结论,轻结论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的探索等不利学生发展的现象。

2、不要把多媒体技术当作成简单的直观演示的工具,而应以它作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更不能以多媒体的教育技术来不断的加大教学容量,因而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索时间。

3、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要变成以多媒体为主。

4、要避免将多媒体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的作用,丢掉教师的示范作用,丢掉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丢掉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

上一篇:最后一次秋游-秋游作文900字下一篇:关于勇敢的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