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践活动案例(共8篇)
1.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我喜欢的纸》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路与主题选定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伟大、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轻便、廉价又能大量生产的书写材料,它加速了思想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纸的变化越来越大,纸的用途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人们对纸的浪费也愈来愈严重,于是我们就围绕“我喜欢的纸”这个主题,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纸、认识纸,提高充分利用纸的限度,进而培养自己开放研究纸的兴趣。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我们确立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定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2.造纸的原材料有哪些? 3.我们学校师生一年大约要用多少书本、纸张? 4.调查身边的老师、同学对节约用纸的认识及有没有浪费纸张的现象? 5.我们周围的人用纸情况怎样?各家庭用纸情况怎样? 6.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建成五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1、历史学家小组:研究纸张发明和应用的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环境学家小组:研究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3、社会学家小组:研究纸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科研专家小组:研究纸的各种特性、纸的分类、纸的用途等。
5、造纸专家小组:研究造纸术的历史与变革并自制再生纸或卡片。每个专家小组将围绕本组研究任务探究有关纸的信息以及从其它来源获得补充信息。小组成员都必须认真负责收集数据和资料,以简报或绘图方式写出自己研究的摘要并做到随时整理。每一个专家小组都必须围绕本组研究任务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将小组成员的简报汇总、整理,完成一份主题鲜明、生动完整的研究报告。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纸的基本性质、用途、发明和制作过程等内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课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引起他们对纸的兴趣。
4、使学生了解纸的消耗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自己开发、研究纸的兴趣,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活动方式
个人、小组活动结合集体汇报
(三)活动要点
这是一项让学生调查、采访、搜集、整理、创新、展示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目的是促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在品质、语言、社交、创新及竞争意识方面得到发展。
(四)活动过程
<一>、上好活动前的准备课
活动前让学生了解每一次活动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教给学生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让他们知道怎么调查访问,怎么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怎么取得数据、积累资料,怎么分析和整理资料、建立档案袋, 怎么撰写调查报告等。
<二>、小组分工合作:
1、围绕研究任务,拟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子课题。(即:拟订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如,历史学家小组:研究主课题-研究造纸术的历史与变革。
2、组内要作出明确的分工,如: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负责图片收集、负责调查研究、负责整理资料、负责发言等;可一人身兼多职也可每人分别负责研究任务中的某一专题。填写纸的资料卡片:
3、小组同学互帮互助,要及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本组成员、其它小组交流讨论,或把对本组成员、其它小组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实现“资源共享”。
4. 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5. 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三>、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各小组按照活动计划,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研究活动,各小组所聘教师跟随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如,环境学家小组的活动过程:
研究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一)全员参与调查:
为了使调查的涉及面更广一些,数据更有说服力一些,负责调查身边人、家庭用纸情况组的同学,设计好问卷表后,要求全班同学协助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每位同学调查五至六人或五至六户。调查时间主要安排在双休日。这一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走家串户,上大街入小巷,认真完成每一张调查表。许多同学还将调查问卷时的场面拍成照片,有些同学还带上摄像机。
(二)收集资料:
为了解纸的发明,古代造纸与现代造纸的不同,造纸的原材料,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等问题。如:第一、二、六大组的同学又开展了上网、查阅图书资料等活动。他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造纸厂排污、沙尘暴等的图片。第三、四大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学校图书管理员、仓库保管员、文印室打字员,了解我校师生用书本、纸张情况。
(三)筛选资料、数据统计:
面对五花八门的资料,我又组织他们分组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摘录与他们研究专题关系密切的文字,挑选最能说明他们研究专题的相关图片。第五组同学对收回的两百多张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他们又请数学教师对数据进行列表统计,计算出百分比。第三、四组的同学为了能将我校师生用书本、纸张的数量转换成重量,他们学习使用台秤,并以五年级学生使用的一套书为样本称出重量,以70克16K复印纸为样本称出重量,然后算出全校师生一年用书本、纸张总重量。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四)撰写调查报告
如何将资料、数据、图片转化成研究者自己的认识,即调查报告。这是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首选,让各组进行口头交流;接着,让每位参与研究的同学写一写活动感受、体会或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认识或建议;最后,由各组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执笔起草调查报告。
四、活动成果交流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带来了采访录音、图片、照片、问卷表、统计图等。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我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成果交流以后,大家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汇总整理,并提出了五条建议。
一、希望大家从今往后,擦手、擤鼻涕改用手帕。虽然用手帕比较麻烦,要经常洗,但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二、希望大家从今往后在用纸、用本子时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每一张纸都要尽量正反面用到不能再写字为止。
三、将废纸与其它垃圾分开处理, 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在垃圾箱边统一设置废纸箱、每家每户、所有学校的班级都添置一个废纸篓,将废纸集中起来卖给造纸厂或废品收购站。
四、.学校应该建立课本回收制度。
五、.造纸厂要将污水处理后排入江河。通过这种“小课题”研究,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这一专题的相关知识,对这一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五、活动评价
一项活动,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我都十分重视个体、小组、活动本身给予评价。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活动进行调查问卷做了小结,表彰了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同学。我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简单归纳以下几点:
1、我在小组中最主要的贡献是: 参与研究计划的拟订;围绕任务提出子课题;负责收集资料; 负责整理资料;负责设计排版; 负责当中心发言人;一人身兼多职。
2、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 一个人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提高;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 个人能力、特长得到发挥;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
六 活动后的反思
在《我喜欢的纸》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1在活动刚开始,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2社会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也给活动带来困难。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涉及到调查、采访、实地拍摄等活动,有关部门或人员不支持、甚至阻挠。同时这也暴露我们的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差,培养社交能力、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够,这正是我们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3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要多于自己的主动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点拨、引导,对学生的指导中要具创造性,使学生的讨论“柳暗花明”;4教师对活动的开展投入的热情程度不够 ;5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与其他教师不定期地进行研讨。
总之,活泼健康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突现出来,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磨练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创新人才,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共同在实践中锻
炼,在体验中成长。
2.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篇二
一、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 注重培养青少年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1.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 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就中小学生而言,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技创新活动注重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 可以促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建立良好的思维结构。
兴趣对科学创造具有启动功能, 是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条件,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兴趣的展示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推动学生用科学思维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去分析事物的能力。为此,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各方面兴趣的培养, 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求知兴趣, 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2.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和开放的教育活动, 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发展个性品质, [1] 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正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能力, 改变学生单一获取信息的手段。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讨论感兴趣的信息;教师的讲授帮助学生提高吸收、鉴别信息的能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把信息的处理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联系在一起, 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科技创新活动帮助了学生学会如何检索、应用所需信息, 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成为信息时代的富有者, 促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在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 是指个体与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 产生一致行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人们合作完成, 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分工、更好地交流, 而交流的目的是共同提高, 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为此, 需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真诚而有效的合作中开展交流, 积极地发挥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努力发挥个人的长处, 施展个人才华, 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 通过活动的开展, 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互相合作, 而且懂得相互之间如何沟通, 意识到群体的重要性。
4.在科学创新的探究性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与综合实践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那么, 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出一种问题探究的情境或途径,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体验知识创新的过程, 进而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 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或事物的现象, 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等搜集事实证据的活动, 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去发现规律, 探究方法, 寻找思路, 解决问题;提出和求证假说以及做出解释等积极构建知识的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 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从学会知识到会用知识, 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得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见解, 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既获得新知, 又增长能力, 学会了学习。
5.在科技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 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实践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 创新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 中小学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以科技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是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 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 创新精神的培养, 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都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 而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从这个角度看, 创新的关键在于活动, 在于科学而有趣的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 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为此, 科技活动实现学生自身主动发展, 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以营造综合实践教育环境为依托, 努力探究科学创新教育活动方法
1.创设科技创新教育环境, 营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氛围
结合学校特色, 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校园教育景点, 做到因地制宜, 优化组合, 创造性地实现校园环境立体化目标。如:利用栏杆建空中花坛, 种植花草, 搞垂直绿化;利用墙角、围墙搞绿化、美化, 建“松柏林”, 利用班级生物角种植盆花, 指导学生在家种植;利用国旗下讲话, 向全校师生发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倡议, 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等。增设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各类艺术活动室及成果展览室;配备图书橱柜摆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科普读物;成立少年科普基地、开设少儿书画班、少儿摄影兴趣小组;建立科技创新角、科技创新画廊、科技创新知识集锦;定期更换“爱科学学科学”科普园地、创办《科技手抄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网;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成果等。从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自觉养成科技创新的良好习惯。
2.整合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 丰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法
(1) 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来学校进行科普辅导、讲座。充分利用社区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 以及科研机构、博物馆拥有的先进设备和大量的成果, 来弥补学校科技教育的不足和薄弱点, 解决内容贫乏的缺陷。
(2) 开展校外科普宣传活动。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主题, 组织学生创作大型科学幻想画、制作科普宣传小报与专题黑板报等。以“走进绿色行动, 保护我们的家园”、“关注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等为主题, 让少先队员及辅导员走上街头宣传。“红领巾进社区”, 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3) 发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行开放办学, 让学生走出校门, 参与社会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内的特种养殖基地、污水处理厂、企业厂区、科技种植园等校外科普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调查, 了解科技新知识、科技新进步、生活新环境等。
3.确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社会实践点, 共建科学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基地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 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参观科技博览中心、自然博物馆、城市博物馆、气象中心等, 考察市政建设新成就, 了解家乡新变化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 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 以保证科技创新教育的良好效果。
4.建立健全青少年实践活动场所, 完善科技教育考核新机制
学校要严格按照《科普法》的要求, 将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 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考核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教育、科技部门应在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创建科技教育基础上, 有效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切实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 完善其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
5.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
开展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注重结合实际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 用于指导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科技竞赛的调查与研究, 及时总结与反思, 吸收先进做法;积极引导科技辅导员和广大教师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各级教育部门, 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为基层服务的方向, 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精心设计科学实验、科教创新和科技活动;鼓励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科普工作者不断总结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经验, 进行理论探讨, 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 以此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 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教育理念, 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切入口, 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 营造科技教育环境, 促进科技教育健康发展。要不断拓宽科技活动领域和途径, 切实有效地推进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进程, 达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3.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三
我校地处盐城市闹市区,共有43个教学班级,近3000名师生员工。学校门前是一条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巷道,长约120米,宽不足5米。然而就在这狭窄的巷道两侧,却有二十多家小商店占道经营,使得门前的巷道拥挤不堪,学生行走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雨天,交通情况更为糟糕,学生进不得、退不出,险象环生,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由此,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了解决该问题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何不让他们试试!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关注周边环境 探寻改善对策”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间。本活动约需4周时间,先由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再成立调查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2.活动目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调查及改善对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社会,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以方便学生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召开小组讨论会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简述学校周边环境概况,激发学生开展该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
3.各小组开展调查,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些小组当参谋。调查内容大致如下:①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如卫生、绿化、交通、居民、商业区、无证摊点……)②采访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了解育红巷的历史。③采访城建部门,了解市政府关于我校周边建设的远景规划。④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⑤走访交通警察,了解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如:商贩是否可以在此经营,摩托车、三轮车是否可以在此通行)⑥对小商贩所售食品进行采样,请市防疫站化验分析。
4.各个活动小组内部交流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成调查报告。
5.各个活动小组内部审议调查报告,并讨论、研究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对策。
6.教师深入各调查小组,了解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7.班级召开交流会,邀请当地居民、社区领导、学校领导参加。各活动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学校领导、社区领导讲话肯定同学们的成绩,并对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进行具体的指导。
8.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交给学校、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
9.各活动小组在老师、校领导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头落实各自提出的改善对策。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育红巷交通状况的报道,投到当地报社,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该报道已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
2.为缓解学生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开东大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东大门已开设并由学生自己管理)
3. 给市长写一封信,从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已落实)
4.建议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取缔无照经营的摊点。(工商、城管部门已经两次联合开展执法活动)
5.建议市质检、卫生部门对学校两侧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卫生检查。(已经两次建议)
6.建议学校向学生供应物美价廉的午餐。学生提出多种营养餐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落实)
7.组成红领巾绿化护林小组。与当地居委会协商社区的绿化工作。(已落实)
8.向当地居民印发一份倡议书,建议广大居民重新使用菜篮子,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已落实,有一定效果)
9.设计校园发展的远景规划图。(学校部分采纳了建议)
10.因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部分学生提出迁校的主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了可行性論证。
11.社区内开展一次以宣传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已举办)
12.社区内开展一次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活动。(已开展)
13.建议学校设立红领巾“金点子”信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建设学校及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已落实,已收到一些好的建议)
14.班级召开总结会议,表彰奖励活动积极的学生。
六、活动评析
4.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四
实施学校:吉林省吉林市实验区龙潭双语实验小学
学生年级:四年级
指导教师:季星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儿童的饮食问题一向是所有家长倍受困扰和关注的问题。有的儿童偏食、厌食、身体瘦弱;有的儿童暴饮暴食、挑食、身体过胖……这些都引起家长们的忧虑。于是家长用各种手段去控制儿童饮食,却从不曾想怎样才能引起儿童从对自身的关注,帮忙他们构成自我保健意识。同时,饮食又是儿童每一天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料,离他们自身很近,但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就说明了在我国,饮食保健的意识还很淡漠。综上所述,我想,如果引导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不仅仅能够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同时又能让学生带动家长,构成饮食保健的初步理念,使活动课程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因此,我在初步设计了本课的活动体系后,又找来一些学生商谈,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学生对此兴致很浓。于是,师生共同确定了“饮食与健康”的主题研究活动。
二、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
(一)学生透过调研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的营养结构,明白膳食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构成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均衡而又科学的进食习惯。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收集、处理信息的潜力,同时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潜力,并以资料为依据构成具有初步理论价值的小论文。
(三)学习配置一些合理有营养的食谱,并能依据食谱制作美味的菜肴,培养劳动技能技巧。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启发引导、提出主题
以某天的课程作为与学生攀谈的开始:老师发现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越来越胖,还有一部分同学越来越瘦,想过其中的原因吗?(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董佳楠:有的同学总是喜欢吃小食品、吃零食,对身体有害。
李正阳:此刻,人们的生活好了,天天大鱼大肉,吃得太好了,所以胖子就越来越多了。
许策:我不完全同意李正阳的意见,我就很喜欢吃肉,但是你们看我多瘦啊!
李正阳:那你的消化系统必须是出毛病了,也许是吸收不好呢?……
吕金烨:还有一些人发胖是因为吃得太多了,一看见好吃的就吃起来没够,就是吃不喜欢的东西也比别人吃得多。
郭海洋:人一发胖就会变得越来越懒了,爱睡懒觉不爱活动,越不爱活动就越胖。
马畅:听我妈妈说,此刻的食物里边儿的激素个性多,人们为了让猪、鸡、牛等家畜长得更快,就喂他们一些内含激素的饲料,为了让蔬菜长得又大又好,就施了许多化肥,人吃了这样的食物就会发胖。
黄灿:我明白我们班常钧个性瘦,是因为他很挑食,从来不吃绿色的菜,只吃白的,我问过他妈妈!
董佳琪:对!许策瘦也是因为挑食,他光吃肉,剩下什么都不爱吃。
马畅:我妈妈是医生,她说此刻有很多种疾病都跟营养有关,但是有什么病我也不明白。
教师适时接过话题:同学们的争论十分精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周围的偏胖人群和偏瘦人群逐渐增多,有很多人出现了营养失衡的现象,各种疾病也乘机侵入我们的身体。既然大家都说饮食与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那我们不妨开展一次“饮食与健康”的调查研究活动,同学们是否感兴趣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整理为以下几个子课题:
1调查偏胖和偏瘦同学的饮食状况。
2调查各种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3调查缺乏营养给人带来的不健康现象。
4调查各种常见食品使用化学产品的状况。
5调查小食品和饮料的成分。
教师善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和捕捉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瞬间来指导学生发展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选取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使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二)制订方案,展开调查
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小组,并给本组命名。然后,制订出本组的研究方案,.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取得教师的帮忙与支持。
(由于学生的年龄及社会交往潜力的限制,他们只能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如:去微机室上网,去图书室找资料,询问老师等。这时学生纷纷求助于我,在弄清学生们的意图之后,我与社区医院,社区超市取得了联系,他们对学生的行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带给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们的调研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
在给化肥小组联系农业专家时,我发动全校的老师,寻找是否有在农垦特产研究所工作的家属,最后,找到了刘老师的爱人DD王教授。王教授给化肥小组的同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这使学生们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健美小组调查两名同学的一周饮食状况,并做好详尽的记录。
营养小组在书中或电脑中查找关于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并作记录。
健康小组到医院去调查有关的医生,了解有关的知识,尽量邀请医生到班级座谈。
化肥小组去拜访农业专家,了解各种农作物的施肥状况及家禽家畜的饲料配比状况。
小食品组去超市或小卖店查找资料,收集有关资料。
教师可将此环节的课时布置在双休日进行,便于学生的运作。
(三)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学生透过个体调查或小组研究,整理好记录,并根据收集的数据获得必须的结论,然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参加此活动的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比较熟悉活动课的形式。由于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学生有创新,有竞争意识,并能把本组获取的信息与其他组共享,因此各个小组都把汇报的形式作为重点。
经过本组成员的共同商讨,取得老师和家长的多方支持后,各组开始进行紧张的资料整理工作。小食品组的组员通力合作,制作了巨幅的数据调查表和有利的宣传口号,使大家感受到了他们的一番苦心;营养小组运用微机课所学的知识制作了漂亮的课件,将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装饰在数据旁边,用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健康小组将医生请到课堂,为同学们解释相关的问题,既新颖又有说服力;化肥小组利用尿素生出了两种不同效果的豆芽,即同样的时间里,一碗刚刚长出芽,而另一碗却长得很长,当这两碗豆芽放到实物投影仪上时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惊叹,实验的结果让同学们很是信服;而健美小组让最胖的杨雪和最瘦的常钧直接站到前面理解大家的采访,在阵阵笑声中大家也悟出了必须的道理。
作为任课教师,我为学生们的潜力感到欣慰,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肩头的职责更重了,活动课程让我和孩子一齐成长!
各小组根据所得信息撰写论文,同学之间交流后交给老师保留。
附:小论文.
1.关于食物营养的调查报告
最近,我们发现校园中的“小胖子”和“小瘦子”越来越多了,因此,决定研究研究其中的原因。透过调查采访,我们明白了这些胖人多数都吃得多、吃得香、吃得好,但是运动却很少。而瘦人多数是挑食,那么他们吃的食物当中到底有哪些营养呢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到许多新知识。
人们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热能和营养素。不同的人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故人们对食物的“营养质量指数”,即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量与人们需要的营养量(供给量)之比的要求不同。食物的“营养质量指数”能够简称为INQ,它是衡量该食物营养质量的标志。而胖人所喜爱的都是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如肉类、油炸类的食物,它们的INQ值很高。据营养学家分析,体重超重和肥胖,主要是体内热量过剩,而不是营养过剩,肥胖并不是营养好,反而有很多肥胖者是某种营养缺乏。所以肥胖者要个性注意食品的选取和膳食结构的调配及食量摄入问题。
期望同学们不要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营养小组全体成员
2002年l0月20日
2.胖人和瘦人的饮食状况报告
吃饭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务必做的事情,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这吃饭也是很有学问的,你们明白吗
最近,我们小组的同学对我们班较胖的杨雪和较瘦的常钧进行了一周的调查,透过我们的记录,大家不难发现,杨雪和冯宏楠十分喜欢吃肉、吃香的饭菜,而且吃的也比正常人要多,这也许就是他俩胖的原因。另外两位瘦子呢许策是喜欢吃肉,但他除了吃肉别的一口也不想吃,而且还不吃大米饭、馒头等主食,我想他体内必须缺锌了,所以怎样也胖不起来,而常钧呢每顿饭只吃那么一点儿,还有挑食的现象,所以胖不起来了。
最后,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致认定:过胖和过瘦都会影响健康,体质也会下降,人每一天吃饭要定时定量才是最科学的!
健美小组全体成员
2002年10月20日
编者手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开放性最强的课程,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根据他们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进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等。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和引导,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四实际应用,美食大赛
教师总结: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有了必须的了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应用呢
学生:要注意营养的搭配,不能挑食,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学生:要制订一份饮食计划,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学生:不能贪吃小食品,对身体有害。
学生:不要总吃零食,要按时吃饭才能身体好。
学生:我想用我了解的知识配置一份营养食谱,再把这些菜做出来,请同学们一齐来品尝!
老师:大家能否根据所掌握的资料配置一份营养食谱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本组的食谱并写下来。
老师:既然大家这么高兴,那老师就给你们创造一次机会,我们一齐来制作一顿美味大餐,进行一次美食大赛,怎样样好,各组商量好材料的来源,组长进行好分工,选出采购员、小厨师、小帮手等,为了我们烹饪大赛的成功,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这天放学回家后,让家长帮忙你们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下周二上午第二节课进行比赛。
(根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很多同学都回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又是买材料又是学做菜,有好几个同学为了练习做菜,家里连续吃了一周同样的菜,家长叫苦不迭说:“你们那个美食大赛什么时候举行,我此刻一看见黄瓜炒鸡蛋脸都绿了!”)
教师邀请几位老师和家长做评委,评选出最佳小厨师、最美味菜肴等几个奖项。
赛后师生共同品尝美食,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生活的完美。
编者手记
透过“实际应用,美食大赛”使主题研究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这项活动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直接体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从而既增进了学生对饮食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和探究创新潜力。
五结果与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饮食与健康”系列活动历时近两周,此项活动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充分体现了活动型课程的自主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透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并增强了社会实践潜力及劳动技能。学生对活动表现出始终如一的热情,他们了解到一些简单的饮食与健康的知识,有部分学生还改掉了挑食的坏毛病。这次活动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问题,并用心地进行探索研究,建立了初步的科研理念。
此次活动的评价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如活动的用心性、专注程度、对活动进展的关心程度,主动参与程度以及情感的表现等。
2.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的程度。如是否爱思考、爱发表意见,善于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或解决问题的潜力等。
3.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如是否与同学、老师讨论或商量问题,出现分歧能否协商解决,能否主动地争取别人的帮忙等。
5.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五
南京市钓鱼台小学李婷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学会了有关某一主题的词汇、句型之后,不知道如何使用,更有甚者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使用,为了使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A football match”一课,我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增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
2.创设真实的情景,使用模拟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球场上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步骤
1.实践活动之前学习有关“足球比赛”的词汇,如pass, throw, kick, stop, shoot, next to…
2.学习有关“足球比赛”的指令语和日常交际用语,如Give/ Pass/ Kick/ Throw…to.Don’t … Come and sit next to me.What’s the score? It’s one all now.Mike’s got a goal.Time’s up.等。
3.阅读1—2篇介绍“足球比赛”的论文。
4.学生根据课堂上创设的真实情境运用所学语言。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与“足球比赛”相关的词汇、指令语及日常交际用语。
(二)复习“A football match”这篇课文。
(三)开展“手指踢球”游戏,将大的场景缩小,安排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桌上“袖珍足球比赛”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足球场上的指令语。
(四)用“投影”出示两则招聘启示
1.电视台招聘足球比赛现场英文解说员
(1)多媒体播放一段事先拍摄的足球比赛,学生观看若干遍后,尝试为球赛配上英文解说。
(2)在小组内展开评比,选出若干名参加班级评比,优胜者将被聘为“校娃娃电视台英文体育播音员”。
2.报社招聘报道体育比赛文字记者团
(1)多媒体出示若干足球比赛照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照片内容合作写出文字报道。
(2)教师事先准备大型“足球报”一张,将各组作品及球赛照片张贴在报纸上,组织学生课后评比,选出最佳小组若干,聘为“娃娃记者团记者”。
五、活动反思
足球比赛是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但用英语表达难度较大。本课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对情景的设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增强语言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活动中我们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突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教学中所设计的“现场配音”“新闻报道”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应聘”这一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从而跳出书本,达到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开放读书活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文化方式。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探索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探索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英语与生活紧密结合、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课外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
3.探索通过评价机制促进课外实践能力提高的方式、方法。定期开展英语学科的测评活动,及时奖励,促进提高.4.拓展思维,在真实语言情境中交往、实践。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得体性,形成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5.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在他们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开拓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6.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篇六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在信息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Internet互联网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以信息传播迅速、量大、便于交流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浏览,尤其对新事物接受快、好奇心强的青少年,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的一面。根据网上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目的。超过50%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或Q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那么,互联网对中学生都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来分析研究它的利与弊:
一、互联网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中学生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给中学生提供了新的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因为我国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传授,而地点只在学校,这就有相对的局限性。但网络就可以化解这一局限性,使教育方式得到扩展,增强我国的教育能力。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时间上网,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废寝忘食”,这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也会严重地损害视力。
2、影响学业。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且宝贵的,如果被网络占据的话,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
3、引起交往问题。中学生本应在课余多交良师益友的,长时间游荡在网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周围师生交往,性格极易变得孤僻,这就会引起人际关系危机。
4、会导致发展空间日益狭隘。中学生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网上后,可分配在课外的文体活动上的时间必定减少,这就阻碍他们全面发展,影响他们成才。
三、导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1、假期里缺少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场所。根据资料调查,有53.6%的中学生认为住家附近没有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场所才在家或网吧上网的。其中又有94.2%的中学生表明如果有他们喜欢的并且免费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如篮球场,乒乓球场或溜冰场等,他们就不会选择去网吧。所以说,建立大量的免费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给青少年,是政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举措。
2、家长和学校缺乏对中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根据资料调查,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现在,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很少,没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结交朋友、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注重的是中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缺乏心理辅导。
四、调查研究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大家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社会、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正确引导,建立适合中学生特点的网站。
7.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篇七
多年来, 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已成为语文教学实践者的共识。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乃是作文教学主体的事实。为改变此现状, 有学者认为,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 实现教学过程的形成新的作文教学观念, “活动化”。[2]
一、“活动式”作文简介
“活动式”作文是“活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活动式”作文, 即以活动的理念, 融汇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基础及心理特点, 通过适时、适度、有效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活动, 把握写作要求, 洞悉写作布局, 优选写作素材、提高自主表达能力。“活动式”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次探索, 不是作文导作的唯一。
鲜活的文章本身就是活动的产物。我们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所展示的活动可得到不少启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 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
从摘引部分来看, 侍坐记录的是孔子与弟子的一次谈话活动。有亮点的描述, 活动中含有活动。整个是天人合一, 放飞心灵, 陶冶性情, 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场景。足见, 作文既是记录活动的产物, 就该在活动中学, 活动中写, 活动中改, 活动中评。
二、“活动式”作文训练案例
(1) 阅读感知活动:快速自读《查塔卡的杜鹃》 (作者:台湾散文大家林清玄) 。
查塔卡的杜鹃
林清玄
传说印度有一种叫查塔卡的杜鹃, 它只在雨天歌唱, 只饮雨水为生。如果很久没下雨, 查塔卡就会失去歌唱;如果更久没下雨, 查塔卡就会集体死亡而消失。
我走在雨中的时候, 常常会想起这种印度杜鹃, 想到这个世界上不乏江河湖海, 为什么查塔卡鸟不饮雨水就不能解渴?这个世界上也常有唱歌跳舞的情境, 为什么查塔卡鸟只在雨中唱歌?
宇宙间有许多问题是无解的!就像熊猫只吃竹子, 无尾熊只吃油加利叶, 蚕宝宝只吃桑叶, 蛀虫只吃木头……
说是演化也无不可, 但我却相信其中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坚持:我就是喜欢在雨中歌唱, 我就是只喝雨水, 那又怎么样呢?
坚持走向完美, 坚持做世间稀少的物种, 就会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环境与情境的无法融通, 走上死灭之路;一种是终究被发现了珍贵的内涵, 被视为珍宝。
(2) 体验、探究性活动:说说你读这篇散文的感受, 你觉得作者的成功所在及不足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向互动, 口语交际, 运用积累, 创造性评价)
三、“活动式”作文评价
“活动式”作文训练的价值在于:第一, 有效地打破了简单机械的导作布局, 可以有效激发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保证了作文训练的有效性;第二, “活动式”立足活动过程的生成, 师生互动密切, 优势互补, 师带生, 生带生, 共享活动中的成果;第三, 依据杜威的教育观念, 活动、思维和知识是联为一体的, 故此, “活动式”作文训练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形态, 是对作文训练规律的一种回归。[4]
参考文献
田慧生, 李臣之, 等.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戴立山.活动课程教学技法[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0.
孔子.论语[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
8.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篇八
京剧综合实践活动欣赏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通过系列复合性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它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是新课改的闪光点。目前,全国的中小学都在开展,作为一名在校外教育单位工作者,对“综合实践活动”一点也不陌生。从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大连市少年宫成立至今,一所又一所的校外教育单位开展着一项又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学员们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巩固了技能技巧,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为校外教育,应该有不同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形态。我认为,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包括“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大类,《走近京剧》综合实践活动理应属于“专业实践活动”。不过,这里的专业是应该加上引号的,是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而言。专业性与实践性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有时候是相互融合和相辅相成。
京剧,作为我国众多艺术剧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国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开展京剧活动,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在这里,借我宫开展的《走进京剧》实践活动来谈一谈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
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在开展活动之前,让学生进行京剧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相关材料的充分展示,使学生逐渐地了解京剧,认识京剧,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进一步的“走进京剧”奠定必要的基础,让学员初步了解认识京剧在我国戏剧领域中的“国粹”地位,了解认识京剧“生、旦、净、丑”的四大角色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就京剧这门艺术在唱腔、念白、(武打)动作和脸谱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京剧产生一种好奇感,进而转化为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且为下一环节进行的相關实践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有效开展活动。以《走进京剧》为例,我们开设以下活动内容:
1.了解京剧起源。知道中国京剧是世界上三大戏剧文化形式之一。中国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吸收了昆腔、京剧、秦腔等艺术,直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京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2.了解京剧流派及名角名段并学会欣赏。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京剧的流派,所谓流派就是指演员的表演有独特的、系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主要流派有:须生里的谭派(谭鑫培)、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汪派(汪桂芬)等;小生里的程派(程继先)、姜派等;武生里的李派、俞派等;旦角里的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等;花旦(青衣)里的张派(张君秋);老旦里的龚派等;净角里的何派等;丑角里的王派等。特别是了解京剧四大名旦的代表剧,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程砚秋的《四郎探母》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尚小云的《二进宫》《昭君出塞》;苟慧生的传统戏如《金玉奴》《花田错》等,新剧《钗头凤》《荆钗记》,等等。对于这些名段,组织学员直接聆听,让国粹更快地走入学生心灵。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给学生以直觉上的感受与刺激,为接下来学生“分门别类”地走进京剧作必要的准备。
3.了解京剧脸谱。京剧脸谱,之所以称为“脸谱”,是因为每个历史从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活动中组织学生收集京剧的各类脸谱,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了解每一种脸谱的画法都不同以及脸谱上的每一种颜色的含义不同,激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兴趣。
4.京剧脸谱制作。让学员知道,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组织学员动手绘制脸谱,可以有多种绘制形式,如在模型上作画,在普通纸张上作画,用丙烯颜料在布上、衣服上作画、编织、刺绣等手法,作品完成后,将他们绘制的各类脸谱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5.学唱京剧。学唱京剧对于学员们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其一,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古典文学著作,因为有许多京剧都是以《三国》《水浒》《杨家将》为体裁的。其二,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因为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几百年传承下来,必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其三,可以培养淡定的心境。京剧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以让人安静地享受。其四,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学员们在学会一些京剧曲目后,少年宫可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进一步让他们走进京剧。
【科技实践活动案例】推荐阅读:
科技实践活动申报书11-09
科技创新与创新实践11-13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10-15
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08-29
科技期刊解决网络版权问题的实践与探索10-25
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实践10-28
矿大成教实践团高平分队奔赴山西科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07-18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实践部工作计划07-28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