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2024-07-28

卫生工作应急预案(精选10篇)

1.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篇一

XX镇卫生院防汛救灾工作应急预案

一.总则:

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科学实施防汛救灾,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洪水,及时有效的作好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成立骔岭镇卫生院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 XX

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办公室在上级部门的统一指挥下,成立值班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紧急救援小组、安全保卫组。

2.职责: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工作的法规、政策和镇党委、镇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指示,发布启动预案命令,指挥相关小组进行紧急应对。

3.各小组职责:

(1)值班小组: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随时保持联系畅通。一旦发生汛情,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抢险,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值班小组具体由XXX同志负责。

(2)后勤保障小组:按照院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负责做好防汛物质储备、管理、供应工作。后勤保障小组具体由XXX同志负责。

(3)紧急救援小组:负责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紧急救援小组由XXX同志具体负责。

(4)安全保卫组:负责维护防汛救灾的公共次序。出现紧急情况时,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做好防汛救灾的治安和保卫工作。安全保卫组具体由XXX同志负责。

4.防汛值班制度:

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严禁值班人员脱岗,具体安排祥见中岭镇卫生院关于成立防汛救灾工作值班小组的通知。三.汛情预报预警及物质准备。

1.预报预警;

根据气象局发布的降雨预报进行预警,当遇到汛情时,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各小组投入救灾工作。

2.灾情上报:

灾情信息主要应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及群众财产、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经领导小组核实后,应立即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物质准备:

防汛救灾工作应准备:雨鞋、雨衣、编织袋、铁锹、照明器材、救灾药品及设备,运输工具等。

4.应对措施:

汛情发生后,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指挥有关人员做好救灾工作,各小组奔赴灾害发生地点,立即投入救援和受灾群众急救工作,值班

通讯小组要保持信息通畅,后勤保障组要保证物质供应,安全保卫组要保障救灾的公共次序。

群众安置地点、撤离路线、运输车辆调配、后勤供应由镇政府统一部署。

四.宣传、培训和演练:

1.公众宣传教育:卫生院组织人员印发宣传材料等措施开展公众防御洪水、泥石流灾害,安全自救、服从统一安排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2.培训和演练:对抢险救援队伍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抢险救援能力;组织全院职工开展应急抢险救援演练,确保预案启动后,人员到位、物质到位、抢险及时有序。

五.奖励和惩处:

1.奖励:对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及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惩处:对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临阵脱逃、拒不执行抢险救灾命令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2.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篇二

一、注重组织管理

(一) 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部门。之所以要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部门, 主要是因为这项工作并不简单, 只是简单地派遣专门的人员来管理, 难以达到既定要求, 因此档案工作管理部门必须首先要组建相对应的部门, 该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编制突发事件的预案。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预案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还能够使得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 引进或者培养预案编制人才。预案编制部门要想发挥出其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具备优秀的预案编制人才, 人才是档案突发事件应急编制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以及完成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将引进优秀的人才或者培养员工的编制能力为己任。在编制时, 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到位, 编制人员既要懂得档案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具备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 完善考核体制。预案编制人员需要拥有动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编制工作, 因此档案工作管理单位应该完善考核体制, 使得有关人员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 完成任务。因为很多的档案管理单位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并不重视, 因此其成立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 只是作为临时机构而存在, 通常完成预案编制工作该机构就不复存在。正是因为如此, 编制人员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态度不够积极, 思想懈怠。基于此, 有关单位需要完善考核体制, 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整个考核体系中, 对其编制工作进行跟踪以及管理, 当编制工作结束之后, 相关部门依据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成效来进行赏罚, 赏罚分明, 公正合理, 只有如此, 相关人员才能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二、构建预案编制体系

(一) 注重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是建设管理体系的关键, 首先, 坚持纵向到底, 即各个级别的档案行政部门由上到下要全面贯彻落实这项工作, 按照统一的路线来进行管理, 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各个级别部门之间的矛盾;其次, 坚持横向到边, 各个级别的档案部门应该依据自身的管理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预案, 尽最大可能将有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突发性事件都包含在管理体系中。

(二) 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基于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 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从性质上来说, 应当制定总体的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实现“I+N”预案模式。“1”表示综合性预案, 综合性预案就是阐明应急管理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基本原则和流程, 具备综合性指导作用。“N”表示各种专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 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 确定子预案。这里所说的“专项预案”实际上就是指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门应急预案, 譬如: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制定起专门针对某一具体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包括地震应急预案、水灾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等, 不同自然灾害的危害不一样, 应对的措施也各不相同, 通过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 一旦同类突发事件发生, 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才能保证有效应对。总之, 档案部门除了要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以外, 还要制定针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 既要有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又要有针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通过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有机结合, 构建完整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

三、明确要求, 确保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一) 内容明确, 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对应急预案而言是生命之本, 这是对应急预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也是最高要求。要使档案部门应急预案具备可操作性, 所制订出来的应急预案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在档案部门已公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 不少预案流于形式, 内容空洞笼统, 脱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 应急预案编制必须对所涉及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恢复以及责任奖惩等具体问题进行全面规定, 预案文本不能笼统概括, 必须要充分地进行阐述, 内容要尽可能量化, 职责定位要尽可能具体, 行动方案要尽可能细化。

(二) 形式严谨, 增强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应急预案的编写形式要严谨, 以确保应急预案的规范性。首先,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要规范。应急预案从立项、起草、审批、公布等程序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流程进行, 应急预案发布后的宣传、演习、修订等动态管理也要遵循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其次, 应急预案内容要标准化。内容标准化是指结构标准化和用语标准化。结构标准化主要指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用语标准化主要指用词标准、字词通顺、表达清楚、概念清晰。最后, 应急预案体例格式应当标准化。格式标准化主要是指应急预案文本符合应急预案的基本体例和格式, 要对应急预案的格式、字体、字形、行间距等体例方面做出统一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杨芳.储胜利.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1

3.推进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篇三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总的形势是好的。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应对举措,及时出台实施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稳定形势仍十分严峻。

就人民银行系统,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来讲,当前我们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方面也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一是信贷投放蕴含的风险因素增多。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个别金融机构由于本身资产质量并不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也很薄弱,贷款投放蕴含的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二是机构退出、资产处置等工作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在清理过程中,有的遗留资产涉及因素较为复杂,相关债权人、债务人、善意第三人等利益各方的物权关系和权益纠纷错综复杂。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三是各类业务信息系统面临攻击和破坏的风险不容忽视。人民银行负责运营的金融市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对于经济社会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金融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虽然我们在维护信息网络运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资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敌对势力破坏手段也是日益多样化、信息化的,对这些系统稳定运行的威脅不容忽视。四是发行基金守押面对的风险。当前,暴力侵害金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组织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点。上述复杂形势,使得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金融突发事件隐患增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加强应急管理,未雨绸缪,做到早预防,早处置。

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建设的起点。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牵头制定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形成了贴近山西省实际,科学有效,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预案框架。在此基础上,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指导下,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加强沟通,相互借鉴,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包括总体、部门、专项、内部和分支机构应急预案等五个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建设目标。按照应急预案体系要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先后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预案管理领导小组和预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应急指挥部、应急通讯簿、应急专用信箱及《应急指挥体系动态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月、季、年报制度》、《应急值班管理办法》、《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制度,为实现“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目标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应急预案演练取得实际效果。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基础,也是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以山西省为例,近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实景现场、模拟现场和视频提示相结合的形式,科学组织完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业务系统设备切换、发行库应对突发性挤兑、汽车武装押运突发事件等多起应急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2009年,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组织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大型演练活动,演练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事发与响应、现场处置、资金救助和后期处置四个阶段,设计了挤提存款、信息报告、资金救助等10多个场景,山西省政府、晋城市、沁水县三级政府领导,应急、宣传、公安、金融等部门300多人参加了演练。演练场景逼真,效果突出。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认真做好演练的总结和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查找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复研究论证,恰当地进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有关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新业务、新系统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基层人民银行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使预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11年组织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完成了首轮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对2005年以来全省人民银行制定的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内部预案、人民银行牵头编制的政府相关预案等五大类202项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点114项,及时地完善和细化预案的内容。

总的来看,基层人民银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要求相比,一些预案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存在照搬照抄上级行预案的倾向,没有根据各种不利情况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和次生、衍生事件制订较为详细、操作性强的应对处置办法;演练模拟环境过于简单,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既要注重与上级预案相衔接,又要注重结合基层行实际进行调整和细化。应重点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从各单位实际出发,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要结合基层行的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具有操作性。在制订预案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传统的做法,吸取失败的教训,编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库,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提高预案质量。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注意抓好重点业务、重要系统的应急演练,特别是增加突发性应急演练的比例,结合具体风险点设定突发事件场景,不预先设定具体处置或操作步骤,临时召集可能涉及的部门人员,协调相关联络单位,通过模拟实战检验大家在突如其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监测、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的平稳正常,积极推进灾备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加快软硬件系统的升级换代步伐,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做好应急预案评估和完善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结合应急预案评估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遵从符合实际、易于识记、便于操作的原则,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清理,该修订的预案要尽快修订完善,需要新增的预案要尽快完成,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各项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例如应急预案启动程序、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的要求、应对处置操作流程等结合实际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化,便于大家了解、熟知和掌握,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標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全员参与应急预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对于普适性的应急和灾害预防知识,建议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普及和宣传工作,可以多采取直观、形象的宣教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和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形势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结合重大活动和重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管重要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应强化应急管理教育,严格制度落实。同时,注重抓好对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有重点地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型、复合型业务能手,从而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篇四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一旦发生学生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三)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四)工作措施:

1、学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生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和食堂用料的采购、存储、加工和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

2、定期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进行食品卫生、营养知识、食品加工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食品卫生法》等法规的基本精神及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上岗制度。凡未取得健康证和未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学校食堂工作。

3、安排专人管理校内食堂,定期和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定期召开食堂承包人会议(作好记录),对发观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平均每学期联系卫生防疫部门检查1—2次;经常征求师生对食堂饮食卫生和食品质量的意见,督促食堂不断改善食品加工条件,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学校与师生灶每年签订安全责任书,特别强调食品卫生及食品购入渠道,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而忽视食品安全。

5、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范能力:增加投入,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减少师生外出就餐次数,防患于末然。

5.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篇五

一、提高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全问题格外重要。因此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安全工作,本着对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医疗安全、卫生防疫、执法监督、防火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高度警觉,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防范安全事故的规章制度,安全组织。根据市卫生局、五马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全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杰,副组长:王运来,成员:张永华、田慧、石付先、熊光梅。医疗救治小组:田慧、王运来、熊光梅。卫生防疫、执法监督组:李杰、张永华、石付先、熊光梅。各级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安全工作的动态,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三、明确责任,做好相关工作,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24小时应诊,确保随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本院医疗力量不足时,抽村卫生室人员共同参与救治工作。

2、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卫生院财产和就诊病人安全。中药房、治疗室由田慧同志负责,西药房、现今存取由熊光梅同志负责,门诊病房由王运来同志负责,后勤、水电管理由张永华同志负责。

3、做好传染病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以甲类传染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防疫人员必须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一旦发现疫情,抽调全镇医疗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这项工作主要由李杰同志负责。

4、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管工作。

对餐饮业、学校、企业集体食堂等重点人群和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对无卫生许可证的非法食品加工单位予以取缔。对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

5、做好有关安全工作的其他工作。

五马镇卫生院

6.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篇六

急处理预案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时应对我校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研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会对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学生、教职员工健康的事件。

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成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和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涛

员:赵存发

刘菲菲

何明艳 第三部分

监测、预警和报告

一、监测网络

1、建立由校长、教导、营养餐管理人员、各班班主任等组成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2、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主的学校卫生工作督查组,随时督查各校区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寻找薄弱环节,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更严、更细、更实。

二、报告

1、建立学校传染病监控与报告制度。为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德育处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病人,及时与学校医务室联系,由专职报告人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制度

(1)学校师生员工或值班老师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时应立即向学校校长报告。

(2)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食物中毒病人时,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6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三、控制

1、凡发现学校无法确诊的传染病或疑似病人、食物中毒病人,均应立即转定点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应跟踪了解病人诊断和治疗情况。对诊断明确,学校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学校医务室应指派相关人员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对与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第四部分

日常预防措施

学校是学生聚集学习的场所,人数众多,人口密集,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卫生工作应明确职责、及时防范,不能掉以轻心。

1、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加大防治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班会、晨会、网络、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健康导报等方式,丰富教师学生的防病知识。并将宣传面扩大到每个家庭。同时教育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勤洗手。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增强免疫力。

2、加大学校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的力度。针对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特别是经呼吸道和肠道两个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在学校范围内实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项目,对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堂要整改,设立学生洗手区、卫生室隔离观察室,建立和制订学校流行病发病季节的预警监测机构、防治的措施、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应急机制和预案等。

3、切实搞好消毒工作。定期对校园内、教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严格彻底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对操场和校园内其它场地普遍喷洒清水,防止扬尘。完善学校公共卫生场所洗手设备,为师生提供流动水和肥皂。

4、坚持晨检制度、消毒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晨检及门卫值班制度由德育处与各年级班主任教师完成,消毒制度由后勤处与校医务室共同完成。

5、学校办公室、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部门做到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6、营养餐管理员加强对食堂卫生的监督检查。要求饮食中心负责人对食堂员工严格做到每天对就餐场所和餐具、餐厅进行消毒,认真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把好食品采购、贮藏、加工、销售关,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防止带病上岗,上岗一律持健康证、按规定着装、并保持个人卫生。

7.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篇七

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2015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要求, 回顾总结2014年卫生应急工作, 研究部署2015年卫生应急重点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崔丽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 2014年各类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艰巨,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任务繁重, 全体卫生应急战线同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 取得了国内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援非抗疫工作阶段性胜利, 妥善防范和处置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序有效完成了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工作, 强化了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她强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意识, 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 强化部门间、地区间、军地间以及各卫生应急专业技术机构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及时研究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突出问题, 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切实提升执行力, 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的力度, 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同时要推进卫生应急专业化、协同化、国际化工作进程。2015年, 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 做好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防控工作, 大力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 着力做好“十三五”卫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摘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2015-01-30)

8.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篇八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堵截事故源、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一旦事故爆发能够及时应急、将事故损失化减到最小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尽管我国早就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但具体落实到企业及其基层,不少管理者与执行者仍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着手。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各自特点入手,在编制的依据、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对企业安全隐患防微杜渐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编制依据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分析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就是不但要分析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但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包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容器爆炸、火灾等);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事件之间的联系;每一个事件的后果等。

预案内容

在对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对编制预案确定了基本原则,那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进行编制,同时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编制预案内容重点涉及: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危险报警的设置、报警方式、与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等。

应急系统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应急控制系统如图显示:

在编制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应急控制中心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其职权是: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作出安排;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9.卫生应急预案 篇九

(一)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教育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对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处室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洁卫生。

四、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卫生应急预案

(二)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镇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领导

1、成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由镇政府分管卫生的副镇长任组长,镇卫生院、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卫生院负责人任副组长,宣传、纪委、派出所、财政所、广播站、学校、安监办、爱卫会和各村(社区)等负责人任成员。负责领导漕河镇辖区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医疗卫生救援和上级安排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组织协调各部门高效、有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各种应急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2、成立医疗卫生救护小组

由卫生院分管医疗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行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急诊科、护士站、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主任为成员。负责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伤病员的救治和转送工作。

3:成立卫生防疫小组

由卫生院分管防疫副院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主任任副组长,防疫保健科和公共卫生科的人员为成员,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向群众宣传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负责各种疫情的报告、流调、监测、消杀灭工作。

4、成立后勤保障应急小组

由卫生院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行政办公室、总务科、财务科主任任副组长,保卫科、救护车队、财务科、办公室人员为成员。负责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相关人员、物资、药品等的储备、调拨等应急供应;负责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紧急用车和各种应急工作的协调与沟通。

三、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原则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

2、及时报告原则

在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调查与控制并举原则

坚持调查和控制并举的原则,尽快查明传播途径及主要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4、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

在政府的领导下,乡镇卫生院负责积极救治、转运患者并开展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配合卫生监督局收集有关证据,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

5、信息互通、及时发布原则

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置的相关信息,建立快速上报渠道。及时公布事件有关信息,传达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正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四、事件分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经国家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论证,出现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呈快速扩散趋势。

2、重大事件(Ⅱ级)

经省级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论证,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波及到2个以上县(市)行政区域,并呈扩散趋势。

3、较大事件(Ⅲ级)

经县(市)级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论证,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五、应急响应

1、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响应急防控现场指挥部负责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重大和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响应按照上级主管机构统一指挥和指导,联合开展疫情处置和防控措施的落实。

六、监测与报告

1、监测

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建立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组成的监测络,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不明原因疾病。

2、报告

卫生机构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上级报告。

七、现场控制措施

1、无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1)、积极救治病人,减少死亡。

(2)、对共同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发现符合本次事件病例定义的病人,立即开展临床救治。

(3)、移除可疑致病源。如怀疑为食物中毒,应立即封存可疑食物和制作原料;职业中毒应立即关闭作业场所;怀疑为过敏性、放射性的,应立即采取措施移除可疑的过敏原、放射源。

(4)、尽快疏散可能继续受致病源威胁的群众。

(5)、在对易感者采取有针对性保护措施时,应优先考虑高危人群。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2、有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1)、现场处置人员进入疫区时,应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

(2)、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隔离病房要求,隔离治疗患者。

(3)、如果有暴发或者扩散的可能,符合封锁标准的,要向当地政府提出封锁建议。

(4)、对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严格实施消毒措施。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八、事件终止及评估

1、事件终止

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卫生部报告。

2、评估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终止后,要对应急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社会心理评估。总结经验、发现调查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以后类似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益的经验。

九、保障

1、技术保障

建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医疗卫生队伍,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物资储备

建立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物资、医药器械和药品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疫苗、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设施。

3、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所需资金,保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卫生应急预案

(三)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 结合本镇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对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 , 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洁卫生。

四、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10.环境卫生应急预案 篇十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那么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卫生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卫生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1、为提高我镇环境保护应急响应能力,做好环境保护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确保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准确地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及时采取必要和恰当的相应行动。

2、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相应;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各方资源。

(四)应急任务

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承担的应急任务是;

1、制定镇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2、负责一般环境保护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3、协助区委、区政府、区环保局做好重大和较大环境保护的处理工作。

4、负责协调一般环境保护应急电话投诉工作。

5、接收本镇环境保护责任单位有关信息的报告,协调开展环境保护应急行动。

6、监督环境保护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到区环保局。

7、及时向区环保部门报告镇内发生的突发环境问题。

二、镇环境保护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环境保护应急组织体系

镇环境保护应急组织体系由镇环境保护应急小组、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应急预测组组成。在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平时做好环境保护应急准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快速而恰当地进行响应。

(二)镇环境保护应急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1、人员组成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由刘俊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杨珺任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环境保护日常工作。

2、主要职责

(1)制定镇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协调各办所中心,各村(居)及企事业单位,按照业务所涉范围及属地管理原则,履行好环保工作

(2)指挥和协调镇环境保护应急组织体系中部门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

(3)对环境保护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置措施的监督和管理。

(三)镇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镇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2、负责镇环境保护应急日常工作,协调各(办)所中心、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3、接受镇党委、镇政府下达的环境保护应急指示和指令,受理来自镇内环境保护的报告,并及时上报镇政府和县环保局。4、具体指挥和综合协调镇各环境保护应急,响应单位的启动和行动配合。

5、负责与有关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

6、组织开展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的跟踪、监督。必要时,经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采取干预行动。

三、环境保护分级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故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I级)、重大环境事故(II级)、较大环境事故(III级)和一般环境事故(IV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环境事故(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重大环境事故(II)。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10人以上的、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三)较大环境事故(III)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一般环境事故(IV)。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下死亡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镇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应急行动

(一)准备

镇环境保护日常准备工作由镇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负责。镇应急值班机构即为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值班机构,负责接收环境保护的报告,并及时通知镇党委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时,环境保护应急工作由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统一指挥。

(二)启动

环境保护应急响应应坚持统一领导,属地为主的原则。特别重大污染环境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组织实施,重大环境保护、较大环境突发事故由省环保局和市环保局全面负责。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由市环保局和区环保局全面统一指挥。

(三)联络与信息交换

环境保护单位应按照事故报告制度向镇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提交事故报告。应急期间联络原则是:

1、各岗位任务明确、尽职尽责,联络渠道明确、固定,即时畅通。

2、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度,3、对外渠道和口径统一。

(四)指挥和协调

环境保护应急响应时,在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镇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负责指挥镇环境保护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行动,综合协调镇环境保护应急组织体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接口和行动,主要内容有: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协调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3.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5.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6.及时向镇政府、县环保局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五)应急监测

镇环保部门配合区环保局负责协调组织环境保护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确定污染范围、种类、强度,提供防护措施,为环境保护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必要时请求区级、市级环保部门提供环境污染地方应急监测技术支援。

(六)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污染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故特点开展相关工作,1.根据污染事故的性质与特点,向上级部门提出公众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发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公众疏散的方式,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2.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协助有关部门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五、应急终止和恢复

(一)应急终止条件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既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二)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还应执行下列行动:

1.评价所有的应急工作日记、记录、书面信息等。

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事故,指导有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3.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经验,及时对应急预案及相关实施程序进行修订。

5.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镇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要组织有计划的配合好区环保局环境污染监测。

6.责任追究。根据区环保执法部门调查结果,配合区环保部门对污染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提交公安检察机关处理。

(三)总结报告

应急终止后,镇应急领导小组应在二周内向区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提交总结报告。

六、应急保障

根据环境保护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需求,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镇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确保日常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期间的资金需求。

七、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批准,镇环境保护应急办公室组织修订工作并报镇环境保护应急领导小组审批,实施程序由镇环境保护应公室负责修订并发布实施。

环境卫生应急预案2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应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准备,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灾害事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2、做到平战结合、协同应对。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把平时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与灾害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应急准备、指挥程序和救援方式等手段上,实现平时与应急的有机统一。

(二)编制依据

根据《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市实施办法》,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自然灾害

可能造成影响和威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地陷、浓雾、高温、雷击等灾害;对市容管理带来的影响有:

①城市保洁系统;

②户外广告、店铺招牌设施的安全;

③生活和建筑垃圾清运;

④灯光照明设施的安全;

⑤公厕及公共服务场所。

2、事故灾难

①因作业失当,引起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损坏从而造成垃圾物流梗阻,影响垃圾及时清运处理;

②大面积停电事故及限电等,影响生活垃圾中转、处置设施的正常运作;

③车辆行驶时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大量垃圾或粪便进入水域,严重污染路面、水域;

④机动车辆泄漏,造成路面污染或破坏;

⑤其他对市容环境卫生正常维护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市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是疫情控制区域生活垃圾、粪便等废弃物需单独收运处置。

4、社会安全事件

①对大型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受到人为破坏,造成停产等;

②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可能影响城市保洁的正常进行,在局部区域引起垃圾的大量产生堆积等;

③作业队伍群访、罢工等,可能造成城市不能及时保洁,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面貌,造成大量垃圾产生,垃圾、粪便物流梗阻,影响及时处理等;

④抗拒执法,或用暴力的袭击殴打环卫人员、城管执法人员和聚众闹事的行为。

5、其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重大事件

特大型公共活动(指聚集人数超过2万人,需要突击应急保洁、垃圾收运等环境卫生服务的公共活动),纳入市容环境卫生保障系统。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要求,成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指挥部;

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总指挥;

由市政府、城区政府等领导任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①研究确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工作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部署和总结年度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保障工作;

②指导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

③在城市发生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事故和必要时,决定启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并实施组织指挥。

2、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兼顾平时管理工作和应急指挥工作的有效衔接,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统一部署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由城市有关管部门领导兼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兼任。

胜利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办公地点。

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主要职责是:

①当发生对市容环境卫生正常维护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时,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确定响应级别,并密切关注相应响应级别的应急情况,做好协调与救援工作;

②执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指挥部的决定。

3、城市各街道(城管办)成立市容和环境卫生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组长由各单位负责人兼任,各城管和环卫所负责人兼任成员。

办公地点设在各单位。

应急处置指挥小组主要职责是:

①建立区域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责任,建立应急处置队伍,提高区域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能力;

②执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的决定,具体负责对应区域内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突发事件的前期应急处置指挥工作;

③各级应急处置指挥组织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的信息联系沟通。

4、设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专家组,专家由应急处置指挥部聘任。紧急状态和必要时,应急处置指挥部可组织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三、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及响应

按照国家规定的“蓝、黄、橙、红”四色预警和四级响应的要求,结合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际,由指挥中心应急系统启动与之相对应的响应级别;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即IV级响应(蓝色预警),是指在较小范围内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需要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调度城管警察若干名,警车若干辆;区、街道(城管办)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调度城管执法队队员若干名及市政管理部门部分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即III级响应(黄色预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危害与威胁,需要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负责人带领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成员到现场指挥;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调度城管警察若干名、警车若干辆;城市、区、街道(城管办))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调动城管执法队队员若干名及市政管理部门部分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即II级响应(橙色预警),是指在较大范围内对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需要应急处置指挥部副主任带领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到场指挥;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调度城管警察若干名、警车若干辆;城市、区、街道(城管办)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调动带领城管执法队或需要跨街道区域调动人员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即I级响应(红色预警),是指在大范围内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需要城市、区政府和指挥部有关领导带领指挥部成员到场指挥;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调动城管警察若干名、警车若干辆;城市、区、街道(城管办)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调动带领城管执法队和全体协管员或需要跨街道区域调度人员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通讯

建立以城管指挥和城管无线对讲电话为基础,手机通讯为辅、分级联络的指挥网络。

五、应急结束

1、局部区域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城市、街道(城管办)应急处置指挥小组上报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经同意后方可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正常工作。

2、城市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上报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同意或根据城市、区应急联动中心指令,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正常工作。

六、保障措施

1、信息保障

指挥中心负责信息保障工作

①逐步建立应急处置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②逐步规范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获取、分析、发布、报送程序。

2、队伍及装备

(1)建立道路保洁应急队伍

①城市环卫管理单位门应分别保持按不低于本市区道路正常保洁总人数的10%配置落实应急保洁队伍;

②各街道环卫单位应保持按不低于本区道路正常保洁总人数的15%配置落实应急保洁队伍;

③应选择素质较高、技能优秀的人员进入应急队伍,年龄应在20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

(2)垃圾、粪便收运应急队伍

①城市、区环卫单位应分别保持按不低于本区垃圾、粪便正常清运总人数的10%配置落实应急收运队伍;

②各街道环卫管理单位保持按不低于本街道垃圾、粪便正常清运总人数的15%配置应急收运队伍;

③应选择素质较高、技能优秀的人员进入应急队伍。备选的应急收运人员,年龄应在25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

(3)特种垃圾收运应急队伍

①城市、区环卫管理单位应分别保持配置至少4人的应急特种垃圾收运队伍1支;

②各街道环卫管理单位保持配置至少2人的特种垃圾收运应急队伍1支;

③应急收运队伍每人配置防护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4)垃圾运输应急队伍

指从中转站到处理场的垃圾运输。

城市、区环卫管理单位应配置至少10人的垃圾运输应急队伍1支,配置装载5吨以上的垃圾运输车4辆。

(5)渣土运输应急队伍

城市渣土管理由市市政管理部门编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需要紧急调用工程渣土用于抢险救灾等情况,应保证在1小时内组织100吨以上运力的渣土运输应急队伍。

(6)市容环境应急队伍

①城市城管部门以市容环境日常巡查队伍为骨干,可增加协管员为补充,组成不低于10人的应急队伍,并分成若干巡查小组;

②应选择素质较高、技能优秀的人员进入应急队伍,队员年龄应在25-45周岁之间。

(7)广告亮化应急队伍

①城市市政路灯管理部门组成以巡查路值班队伍为基础,组成不少于4人的应急队伍;

②应选择年富力强,技能较高的人员进入应急队伍,并以男性为主。

(8)水域清油污应急队伍

①城市江河垃圾漂浮物打捞队配置至少6人的油污清理应急队伍1支;

②配置防护服、救生衣、口罩、耐油防滑工作鞋、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3、物资保障

各单位、街道环卫(城管)应储备易耗的各种应急处置物资,每年更新使用。

4、资金保障

①应急处置专项资金,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日常运作和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科研和成果转化、预案维护等工作的资金;

②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由城市政府、城管和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承担的任务予以保障;

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发生的费用,由城市管理部门和区级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应急状态解除以后进行核算;

④其他应急处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资金支付渠道。

5、培训和演练

城市城管和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单位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处置培训或演练。

七、附则

1、预案管理

①每年年底,根据应急处置中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势,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②编写、修订、完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预案》工作,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

2、制定与解释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预案》制定与解释权归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预案指挥部。

3、预案实施时间

《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急预案》拟定在 年 月 日起施行。

4、预案效力

本预案一经发布,具有行政法律效力。

上一篇:办公室副主任演讲稿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