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2024-06-25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9篇)

1.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一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基本要求如下:

1.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学校、班级、指导老师、组长、第一执笔人和小组成员。作者署名人数在3~8人,指导教师人数1~3人。

2.采用Word文档,A4纸,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左、右为2.2cm;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报告正文前的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页码格式为阿拉伯数字,居中)。

3.[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并统一用A4纸,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或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5.附件是帮助评委了解研究过程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成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和写就的小论文,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的数码照片或活动记录册为宜,附件总页数一般情况控制在A4纸10页以内。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基本要求如下:

1.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学校、班级、指导老师、组长、第一执笔人和小组成员。作者署名人数在3~8人,指导教师人数1~3人。

2.采用Word文档,A4纸,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左、右为2.2cm;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报告正文前的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页码格式为阿拉伯数字,居中)。

3.[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并统一用A4纸,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或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5.附件是帮助评委了解研究过程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成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和写就的小论文,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的数码照片或活动记录册为宜,附件总页数一般情况控制在A4纸10页以内。

2.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二

职业高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达到英语课程学习的标准, 大多数学生在听、说、读, 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懂、不会写的状态。所以, 找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障碍, 对此进行成因分析, 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方法

(一) 笔试

笔者采取随机方式选取我校的一、二年级旅游班和烹饪班四个班的学生为问卷对象, 发放问卷220份, 回收220份, 对这220名学生按照当年的期终测试成绩, 随机抽取15名旅游班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 又找了15名烹饪班英语成绩中等的学生进行访谈。

(二) 调查工具

1. 问卷法:

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记录的访谈结果, 设计了调查问卷: (1) 你对中职英语学习的态度 (入学前对英语的态度, 中职阶段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否有改观) ; (2) 关于学生对目前学校英语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3) 学生在长期英语学习中英语兴趣的形成或丧失调查; (4) 你认为英语课怎样上才能学习起来轻松, 说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2. 访谈法:主要以对中职英语的学习态度和有效课堂以及改善的方法和策略上, 对学生进行了解。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态度不满意

调查发现, 所有的职高学生对自己曾学习过的学校的英语教学方面的措施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不满意, 尤其是对他们初中所读的学校。

(二)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法不得当

课堂学习方法方面, 只有10%被调查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经常记笔记课后整理, 很多学生只是“有时”, 或者“很少”会做这样的工作。此外, 只有5%的学生会“经常”地留意到自己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 其余的50%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出后加以改进, 但尚有48%的学生“从不”会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英语这一语言时错误, 更无从谈起会认真改正。同时, 95%被调查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主动与人交流英语学习经验, 改进学习方法与他人交流并采用有效学习方法只占了5%的比例。

(三) 课外英语学习方式与学习兴趣缺乏丧失情况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86%的学生对英语不是很有兴趣;25%的学生“不喜欢”看英文的原声电影;20%的学生“不喜欢”唱或欣赏英文歌曲;而对于“你是否会有意识地注意到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或包装纸上的英文”, 20%的学生回答“会”;60%的学生回答“有时会”。

四、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 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障碍呈现出的特点, 并探寻此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 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存在误区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这就使得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 不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如旅游专业英语主要包括酒店和导游两个方向, 社会实践性很强。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理想, 原因是对专业英语重视程度不够。

(二) 中职学生英语普遍较差

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课成绩普遍较差, 学习情况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英语学科。不少英语老师认为给中职学生上英语课困难。学生对英语课不感兴趣, 长期下去也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英语成绩和口语表达水平直线下滑。

(三) 各种因素的影响

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存在诸多方面, 如心理障碍、品行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经过问卷和座谈发现多数学生初中的英语成绩就很差, 就是因为不喜欢英语, 才选择职校。这就是职业学校英语难教的关键原因:不想学。主要症结在于他们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多次受挫, 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和鼓励。

五、对策

当前, 在我国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得以蓬勃发展。提升职校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把握职校生英语学习障碍并施以正确的帮助, 让职业学校学生真正受益, 学会终身学习。

(一) 在课堂授课中运用情感教学

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 我们应努力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情感的动力功能和迁移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的教学方式。

(二)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帮助学生重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激发主动求知欲望,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 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激励学生全员主动参与, 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素养, 培养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素质, 同时推动教师在教学法上的创新与改进。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需要着力关注职业学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障碍的研究, 才能使课堂效果得到优化, 提高教育教学, 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 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3.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三

1.现状和问题。

复习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对学生来说课堂上认真听课很重要,但课后的复习也同样重要。复习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老师由于没有过多的经验借鉴,使老师的复习方法单一机械,对于复习,老师的概念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导致复习课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形成“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复习方法。久而久之更形成老师不喜欢上复习课,学生厌烦复习课,老师很辛苦收效却甚微。鉴于此,我们把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课后复习”提出来作为研究课题,旨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后复习方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原来我校数学老师对课后复习的方法对7位老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复习以老师为主,全程老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会造成听觉疲劳,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结果“事倍功半”。而“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兴趣有了,身心轻松,学习愉快,知识接受也快并记得也深刻,老师只需要在疑难处点拨一下,嘴也不酸了,工作轻松还“事半功倍”,为何老师却不为之呢?

2.意义及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阶段,很容易把所学知识忘记,所有教会学生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国内外的小学生学习方法很多,但是,不一定适合到每个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因此,整合传统的学习方法,深入探究创新小学生数学课后复习方法,寻找适合小学生个体的复习方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师生共同探究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研究,总结出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高效学习。

3.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目标,结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学生对数学科课后复习的方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下列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复习方法经验介绍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现有的成功的复习方法,综合归纳成功的学习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方法现状对比,查找成功的复习方法和失败的复习方法的原因。

3.组织学生结合实验资料,通过经验介绍、网络媒体等渠道,探索成功的复习方法,推广成功的学习方法。

4.和其他实验学校之间互相推广成功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5日-2014年10月25日。

搜集资料,学习文献,分析数学学习课后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初步确定课后复习基本模式,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探索阶段:2014年10月30日-2015年9月。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学生对“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及“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课后复习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原因。

两种复习方法哪种更受学生欢迎呢?我们对我校二年级36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与表1对比,老师常用的方法学生却不喜欢,并且喜欢“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6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较懒。由此可见,“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更被学生接受。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

课题组利用长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比较“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两种复习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作用。

二年级36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人,用两个单元进行教学实验。两种方法交换实验。

第一单元测试后,我们把两种复习方法与学习组交换,过一个月后再次对学生进行测试。

通过反复实验两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复习方法完胜。

五、研究的结论

1.实验结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中课后复习最有效的方法。

2.理由陈述:

(1)“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方法是由老师把所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只关注课本,不关注学生,课堂气氛沉闷,方法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2)“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爱学、会学。

4.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四

课题组员:吴东鹏、欧俊宁、张伟斌、陈鹏宇、黄颖诗

摘要:名牌提升了自身身份地位,名牌代表流行,名牌产品的质量好,追求名牌对高中学生而言,自有它有意义的一 面;但追求名牌也带来了诸如增加父母经济压力、影响正常学习和盲目攀比等弊端。关键词:名牌 高中生 追求名牌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资料搜索

一、问题的提出

名牌,已经充斥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坐在校园里,到处晃动着名牌的标志。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美特斯邦威„„在提倡追求个性的今天,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牌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个性”的一个部分。名牌,也已越来越成为时下高中生空闲时间聊天谈论的一个话题。

然而我们高中生为什么会去追求名牌?追求名牌有什么意义?追求名牌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些问题使本研究小组决定对高中学生追求名牌的原因进行探源,并对追求名牌所带来的利弊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

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用九大问题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高中学生对名牌的不同心态。问卷的回答者对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我们的调查得以成功。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追求名牌其实是社会人群追求名牌的一种反映,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与社会人群追求名牌有很大不同。(问卷见附表)

三、本论

1、名牌的定义

名牌在词典中被解释为“出名(货物)的牌子”。在实际生活中,名牌已经从一种品牌引申为出名的货物。但是到底何为出名,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立这样四个选项,用来对名牌进行诠释: A、时髦 B、质量好 C、好看 D、大公司出品。结果有8.3%的人选择了“好看”,而有91.6%的人都选择了“大公司出品”。在社会上,被人津津乐道的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艾格、美特斯邦威„„这些响当当的名牌也都是大公司产品。这就证明了,将名牌定义为大公司出品的货物较有道理,也更为社会一般消费者认同。

2、高中生追求名牌的原因

(1)名牌象征身份并提升个人地位

这是我们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一年中你大约会用多少钱去添置名牌产品”?选择答案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500元;2500元以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四个答案的被选率居然各占了25%!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不同,导致个人对名牌产品投入不同,我们的调查结果则充分反映出这一事实。这也同时说明了名牌产品能反映出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在上文中提到的名牌占生活用品的比例是四分之一,这样我们就可以作出这样一个推测:如果所有的名牌都属于某一群人,那这一群人占整个人群的四分之一,也就是那四分之一的收入较高人群。所以说名牌象征家庭收入高。在我们这个身份与收入成正比并有明显拜金主义倾向的社会中,家庭收入高也就象征着家庭成员的身份地位高。所以名牌也就象征着个人和家庭的身份地位。高中生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自然也会有这种意识,借名牌来显示家庭地位,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身份。

(2)名牌代表流行

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有33.3%的人选择名牌的原因是因为流行。

从那33.3%的人认为流行而购买,可以看出名牌是流行的,吸引人的,并且一定是引领时尚的。而我们给名牌定义为大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说大公司的产品往往是引领时尚潮流的。高中生是刚刚从青少年转向青年的特殊人群,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还保留着好奇,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劳神费神的事,因而特别会关注那些好玩奇特或时髦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流行时尚,自然会对时尚流行的名牌特别注意。

(3)名牌的质量好

在调查问卷中,41.6%的人认为名牌产品的质量好,这是所有比例中所占百分比最高的,这表明高中生对于质量是十分看重的,对于名牌的理解是理性的,并没有盲目地跟着流行走。

当然,大公司产品的质量是十分出色的。就如世界上的所有运动员,不管是任何项目,比赛激烈与否,基本上都是使用大公司的体育运动产品:世界杯的参赛球队的参赛用品都是由耐克、阿迪达斯、puma提供的;NBA的各支参赛队的赞助商也不外乎耐克、阿迪达斯、puma这些名牌公司;F1大奖赛中puma是所有赛车手的赛车鞋提供商„„。其实,并不是运动队不想使用价格或许低廉的小品牌,只是小品牌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那些运动队的需要。大公司的产品之所以优秀,很大原因是大公司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所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而大公司的产品也象征着经典。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典的,就越是经得起考验的,也就是质量越好的。

作为高中学生,自然是懂得以上这个基本道理的,所以高中学生选择名牌的最大原因是名牌产品质量好。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知:高中学生选择名牌产品的原因是名牌代表着质量、时尚,也象征着身份地位。

3、高中生认为追求名牌是利是弊

(1)对我们高中生有利

其一,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可知高中学生看见别人穿戴或使用名牌时,心中会有欣赏想法的人占25%,有嫉妒想法的人占25%,剩下的50%选择无所谓。这组数据说明我们高中学生中那四分之一的收入较高家庭的人有那种英雄惜英雄之感,对于与自己相同的人都是十分欣赏的。这就会使他们珍惜现在好环境,不去挥霍浪费自己家庭的财产。有嫉妒想法的那25%的人,则可能会向那些有好的家庭收入的人看齐,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以让自己在将来也有可观的收入。追求名牌能使很多人有前进的动力。

其二,在调查问卷中,有33.3%的人选择在穿戴或是使用名牌时有舒服的感觉,25%的人选择感觉自信,8.3%的人选择感觉有面子,还有33.3的人选择无所谓。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觉舒服自信时,他的办事效率就会达到最佳状态。感觉有面子的人的办事效率同样也会提高。这就是名牌的第二个有利之处。

其三,名牌的款式多样,突显个性,在如今我们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追求名牌是最好的彰显个性的方法之一。因为彰显个性不但能使我们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而且能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色彩,还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

(2)对我们高中生有弊

首先,我们高中生没有经济来源,买价格昂贵的名牌产品全靠父母家长,这样会对我们的家长带来经济压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这些消费水平操心。如果父母不同意的话,儿女就会因为这和父母之间发生隔阂。更有甚者也许还会去偷去抢去犯法,原因却只是为了追求名牌。这些于人于己都是弊。

同时,高中学生要面对高考,学习是我们高中学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高中学生同时又是最容易被影响被分心的,我们很可能也很容易为了追求名牌而影响学业,倘真这样,可就是得不偿失了。这是第二弊。

另外,追求名牌会形成攀比之风,讲排场,比阔气,盲目地挥霍钱财,浪费资源。这是第三弊。

从哲学角度说,凡事都有双面性,我们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对高中学生追求名牌产品这一事也不例外。追求名牌产品的有利面是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增加办事效率,突显个性。而有弊面则是它有增加家长负担,与父母产生隔阂,无法专心学习,形成攀比之风。因此高中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被名牌牵着鼻子走,那样不但提升不了自己,却成了时尚的奴隶。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由知名大公司生产的、有良好质量保证的产品才是名牌产品,名牌在高中学生中的拥有比例不很平均一致。但是名牌产品引领着我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影响我们的审美和交友,并往往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和那至关重要的高考。

五、建议

鉴于以上现状和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对高中学生进行时尚审美教育和价值取向教育。追求时尚固然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有了时尚流行的审美,但是如何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引领、来教育培养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是当前中学教育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教育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节约为光荣的价值观,盲目追求、无聊比拼,只能滋长好逸恶劳的恶习和不劳而获的朽气。这与和谐社会的宗旨是南辕北辙的。

附表:高中生追求名牌状况调查问卷

1、什么是名牌?

A、时髦 B、质量好 C、好看 D、大公司出品。

2、你认为名牌和普通牌子有什么不同?

A、时尚新潮 B、质量保证C、知名度高,广告响D、显示身份

3、你买东西是注重质量还是品牌? A、质量B、品牌C、看具体买什么

4、一年中你大约会用多少钱去添置名牌产品”?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2500元D、2500元以上

5、你平均每月花多少钱在名牌上?

A、100以下B、100~500元C、500~1000元D、1000元以上

6、你对中学生追求名牌服饰有什么看法?

A、追求自己的个性,买点好点的衣服很正常B、无所谓,穿不穿都没影响C、不太好,中学生应养成简朴的习惯,不应可以追求

7、当你看到别人使用名牌时,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A、欣赏B、嫉妒C、无所谓

8、你买衣服取决于什么?

5.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五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相关的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强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开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课程理论的深化,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提供新思路,而且可以为农村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参考。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就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就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特色课程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地域特征,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服务于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拟实施的教育改革任务与教育现状间的差距或矛盾

1、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极好途径。由于国家及地区课程开发的绝对主体是国家、地区课程管理者和课程或学科专家,课程决策不可能使课程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满足社会发展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同时,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当今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开设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学生们具有上述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开设校本课程。可以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功进行课程改革,其中关键一点是要看学生是否在课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看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中是否有个性的培养。

2、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研究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被认为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内容又是按照学科编制的,教师无权也没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深层次思考,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授既定学科内容,教学蜕变成纯粹“教教材”的过程。这样,课程不知不觉走向了孤立、封闭与萎缩,走向繁、难、偏、旧。教学内容的惟一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难以发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也难以发生有价值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3、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研究是21世纪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大批既拥有科学素质又具备较高水平的人文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学科课程使学术知识受重视,情感知识、体验知识往往被忽视。有时还会发生教育与生活对立的现象。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对那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边缘化,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和学校地域生活、生产实践的研究淡化,课程目标不完整、有缺陷,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托本土资源,开展特色课程研究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更有优势。

(三)、我校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公办农村学校,位于南津镇场镇所在地,学校课程采取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被认为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内容又是按照学科编制的,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层次思考,只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授既定学科内容,教学蜕变成纯粹“教教材”的过程。这样,课程不知不觉走向了孤立、封闭与萎缩,走向繁、难、偏、旧。教学内容的惟一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难以发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也难以发生有价值的变化。

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术知识受到重视,但学科课程往往忽视了情感知识、体验知识的传授,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发生教育与生活对立的现象。这种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对那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边缘化,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和学校地域生活、生产实践的研究淡化,使课程目标不完整、有缺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课程

课程,广义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指一门教学学科。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教育目的不同,课程也不同。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有多种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等等。

(二)关于特色课程

至今没有找到关于特色课程的权威定义。特色课程应该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本校学生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为了实施这个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它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鲜明的能力特征。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体现。

(三)关于特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因此要把学校办出特色,就要有新思想、新思路。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发挥优势和特长。这种特长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弄清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总课题组抽出专人做了大量文献综述工作。有关资料将发给各子课题单位作为参考,本报告不再赘述。从目前的文献调研看,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办学的模式和内容都已经有了一些分析和研究,但是在特色课程条件下的办学模式的研究还很少,同时国外的研究成果是否适合国情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从国内检索的资料看,对特色课程内容和通过特色课程形成办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也比较少。在我国现有国情下,突出学校课程特色,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旨所在,也是本研究通过此探索性工作希望最终能够实现的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特色课程建设应该是教育创新的攻坚堡垒,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根基和主渠道。

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面临加快提高民族素质、多渠道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历史使命,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建设、课程改革建设被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解决这“三大课题”的根基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主渠道在课堂,切入点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本课题研究会使我们打开新的眼界,站在新的高度,实现新的突破。研究团队将在调查研究、交流考察、论文撰写等科研活动中分享教育创新的资源与快乐。问题在于,从“特色课程”到“办学特色”还有一段路要走,“特色课程”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办学特色”。这段路在哪儿?这段路怎么走?这正是本课题所要探寻的答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研究的内容设计

第一、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并开设各类具有农村特色课程。教导处要根据农村小学的特色而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各年级开设特色。一至二年级开设电子琴、合唱、舞蹈、美术、跳绳、踢毽、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特色课。三至六年级开设腰鼓、鼓号、电子琴、合唱、舞蹈、二胡、美术、手工制作、陶艺制作、象棋、围棋、军棋、跳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跳绳、踢毽、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特色课。全校师生开展游戏选学课程,如“攻城”、“修房子”、“捡子”、“打沙包”、“打碑”、“滚铁环”等。(后附特色课程的时间、教师安排表)

第二、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的评价机制。

特色课程的开发的成功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我们的评价坚持重过程也重结果的原则,注重实事求事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因为过于表扬会使造成学生的浮夸心态,过于保守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评价机制是从评价方式和评价时间两方面把握的。1.评价形式 ⑴自我评价

在力求公平、公正、民主、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课题组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并用几句话描述出个人和课题组的出色表现、特色长处等,以便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⑵课题组评价

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通过评一评、说一说、议一议,分享别人的成果,逐步自我提高。同时邀请专家、领导、家长等参与评价,以便体现评价的权威性和民主性。

2、评价时间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活动中加以评价可以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促使学生不断修正他们的活动。从而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提高,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 ⑴即时评价

在学生的每一次探究活动中,进行即时评价。即使评价对调控、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和指导的作用。同时也能为课题的终结性评价积累素材。⑵阶段评价 a、中期评价

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定期进行活动的中期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之间的质疑等,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科学、更有趣味。B、终结评价

重点对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特别是探究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合作精神等,同时对学生探究的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为了突出学生的个性和团结合作精神,我们在评价时一般针对学生个人和课题组的优点和特色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可分为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教师可定期与不定期写评语,尽可能用探讨性、启发性和平等性的语言

第三、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管理模式。

1、成立特色课程教研组,开学初制定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能定期开展特色课程教研活动,做定时、定点、定内容,确保学校艺术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特色课程工作的管理、检查、总结制度,领导小组以定期检查和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期末对特色课程任教老师所任教年级和学科进行质量分析,找出不足,制订措施。

3、重视每堂特色课,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关注每位学生,利用特色课让学生在个性特长方面得到充分展示。

4、每年有特色课程活动经费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专用教室、乐器、艺术音响资料有保障,确保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的开展。

5、积极参加镇、区及市以上层面的培训活动、公开教学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第四、编写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的校本教材。

(二)、实践价值和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课程建设的全面认识与实践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提高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与积极性。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提高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热情和综合素质,教师通过课程开发,课程知识得到了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为学校特色的形成留下了空间,对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第一、通过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有以下变化。

激励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使雁江区南津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综合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合格小学生。①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树立为家乡建设服务的意识。③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④动手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通过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师有以下变化。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发挥个性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第三、通过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校有以下变化。

在扎实、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整理、开发出一批校本课程的教学成果,逐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评价机制,从而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新课改理论:课程内容必须及时反映时代的进步;必须贴近生活。良好的课程管理体制必须“集中”与“分散”恰当的结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就必须发挥学校、教师乃至于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体现出现代课程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能力保障:该课题组的负责人是学校校长 ,有着较深的课题研究经验。曾和主研人员一起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和区级普教课题《以仪式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研究。在教学方面 ,重视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教学素质提高 , 总是不断进修完善自己 ,提高教学水平。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课程建设的全面认识与实践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我校在和谐优质学校形象初步确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以我校农村资源为载体,逐步探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机制保障 : 该课题由校长负责组织实施 ,所有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 ,上下联动 ,确保了研究有序进行。另外,南津镇镇中心小学具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定期开展学习例会、案例论证、沙龙争鸣、专家指导等研讨活动。要求所有课题组成员学期开始要有研究计划,学期结束要有研究总结。每月在月底检查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笔记以及课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小结或者心得。并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等内容相结合 , 以确保研究者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同时,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给予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学校现有功能室7个。图书资料、现代化教学设施,网上资源服务方便快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科研投资,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邀请专家到校指导,科研经费实报实销。

八、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证的原则,根据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特点和课题要求,主要运用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法、校本研修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课题驱动阶段对本土资源的分类与整理,主要用教育调查法;课题实施阶段为特色校本课程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可运用校本研修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课题总结阶段目标为校本课程的整理,完成结题报告主要运用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法。实践检验法贯穿课题始终。

九、课题研究对象

南津中小学全体学生。

十、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 2015年4月——6月 成立课题组,同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撰写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基本内容、原则以及具体的研究计划。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15年9月——2018年7月 课题组每隔半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针对调查情况以及特色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对策,形成阶段成果。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18年8、9月

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展示学校特色教育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预期形成的研究成果:

第一、调查、分析、研究本校学生对特色课程兴趣的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成果形式:报告。

6.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篇六

2011年9月21至24日,铜仁学院08级历史学本科班一行30人在班主任及皮坤乾老师带领下,前往西安进行学习考察,感受六朝古都的文化气息和古代建筑的宏伟,此次考察历时四天,本次考察我个人认为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原因是时间太短,参观的景点太少,不能够完全体会到古代的文化气息和古人的生活场景,下面我就我们所参观的几个景点做一下简短的报告。

(1)第一个参观景点: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碑林现有7个大型陈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现展出的碑石达1000余方,其中多数是唐人所刻。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篆、隶、草、行等各种书体,并且一睹了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王羲之、苏轼等名家的墨宝。这对于喜欢书法的同学来说真是不虚此行啊,许多同学都买了碑林的拓片作为留念以及博物馆商店里的古朴小商品,印章。

(2)参观完碑林博物馆,已是中午,吃过午饭,第二站兵马俑,在去兵马俑之前,导游还带着我们参观了黄河特钢这一企业,一进大门,一辆坦克就展现我们眼前,里面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生产的商品,不少同学也都买了带回家,我们没买的都得到了一份小礼物遗憾的是里边不能拍照。接着我们到了秦始皇地宫,这是参观兵马俑之前对秦陵的大致了解,参观了之后,我才明白秦陵规模如此的宏大,兵马俑也只是冰山一角。地宫的宏伟奢华,实在无法考量,参观的同时导游小刘还给我们讲解了为何迟迟没有开启秦陵,主要是技术还达不到,以及地宫中的汞含量太高。参观完地宫,我们来到了此行最令人期待的地方,秦始皇陵兵马俑,据导游小刘介绍,秦皇陵兵马俑的平时日接待量是一万五到一万八千人,而黄金周期间游客日接待量更是高达十二万人左右。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处,发现于1974年,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其中一号坑最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三个坑共发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多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间,根据装束、神态、发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坑内还出土有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展出的大部分为一号坑中的兵马俑,由于保护技术有限,已回埋4000余个,只展出1000多个。在进入秦陵兵马俑时,我们看见了许多的外国旅游团,他们也是慕名而来的,秦陵兵马俑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在一号展厅的入口处我们换上了秦陵兵马俑内的专业讲解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的跟上他的步伐,由于整个参观时间有限,因此讲解员在流利而又幽默讲解的同时,还不忘给我们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需要懂得更多的历史学或者考古学知识。在讲解时并不是以带一般团队的面貌来带领我们,因而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之后在王导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一号坑参观,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将课本上看到的兵马俑转化为现实中的虎虎声威的秦士兵。由于许多文物在发掘过程中遭到破坏,因而发掘过程逐渐转慢。现在是处于白天给游客参观,到晚上考古学家继续修葺。一号坑的规模并不算大,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在课本上神往已久的二号坑,遗憾的是这次二号坑正处于修复状态,兵马俑 基本都还埋在泥土里。在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去了兵马俑的三号坑,三号坑主要是指挥中枢机构的人物,但是许多都是残缺不全的,这也反映了兵马俑的修复工作任重道远。在看完三号坑之后我们去了四号坑,大家也许困惑,怎么在旅游的书籍上没有介绍四号坑呢,这主要是因为四号坑在坑道挖好之后还没来得及把兵马俑放进去就爆发了秦末陈胜、吴广大起义,因而四号坑内空无一物。只是坑道清晰可见。顺便带上一句,西楚霸王项羽在火烧阿房宫之

后也破坏了秦兵马俑。过五分钟之后我们开始返回兵马俑的第一号坑门口处,并在那里历史学专业班级的三十位位学生合照了一张“全家福”。之后我们离开了有素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陵兵马俑,结束了今天的参观。

(3)第二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国家级的重要景点,这与我们的专业有密切的关联,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它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的交叉路口西北侧,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一个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也是我国目前最大型、最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组仿唐建筑,内部分为三个陈列厅,所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在里面我还对大大小小的各朝文物照了相作为留恋这些文物都是从陕西省出土的几十万件中精选而出,大多为稀世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了解了博物馆内所展出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包括许多的国家级珍品,看到了许多课本上所没有见到的真实文物,也更深入地了解了陕西省的历史,可以说陕西的历史比国家的历史还要早。

(4)第三天,大雁塔之行,大雁塔,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导游小刘向我们介绍说,大雁塔看上去有一点倾斜,我们在大雁塔的南门下车,在入口处便远远的瞧见了它,走近一看的确有一点倾斜,以往看到的大雁塔只是在书上或是电视上,今天终于看到原型了,心里非常的高兴。我们到大雁塔广场时正好广场的喷泉开始喷水,这也让我们目睹了亚洲第一音乐喷泉的壮美景象,虽然说是音乐广场但是我们并没有听到音乐的响起,可能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或者是要到了晚上才会响吧。由于导游给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遗憾没有登上大雁塔一睹西安的美景就离开了。

7.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七

近几年, 很多学校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般采取“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尽管进行分组的过程非常谨慎, 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 但往往还是由教师作最终决定, 许多学生对教师的决策很失望。学生因分组而产生的挫折感往往反映在课堂上, 课堂学习氛围变得不愉快, 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发生不当行为, 并且影响教师的课堂行为。

我们学校开展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微课题研究, 在研究中, 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权, 让他们参与分组决策过程, 自我评估自己的数学水平, 选择相应版本的考试, 并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后果负责。

二、理论背景

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水平的感知能力源于多方面, 其中包括:动机、自我效能、自我调节和归因理论。

(一) 学生的成功归因。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 得出归因的一些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 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 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 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努力而成功, 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 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觉得也应受到鼓励。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 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应受到最高评价, 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受到最低评价。

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中, 与我们的研究相关的两个是:内部与外部, 可控和无法控制。

(二) 数学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影响他们的选择和行为。班杜拉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信息源, 与我们的研究相关的是过去的经验和心理状态。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自我效能, 而持续的失败往往会削弱它。人们已经发现, 学生高水平的、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更成功, 更有可能激发尝试困难任务的动机。学生自主选择分组及考试水平, 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 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氛围是指学生的整体行为。数学课堂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以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数学, 而消极情绪会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 甚至中断学习过程。

三、关于这项研究

(一) 研究的参与者。

我校九年级的46名学生参加了这项研究。一年的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三次相关考试。46名学生参加了第一次考试, 44名学生参加了第二次考试, 40名学生参加了第三次考试。由于三次考试学生数量的减少, 我们关注从参与三次考试的40名学生中收集到的数据。

(二) 研究过程。

在学生进入九年级后, 他们的数学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 但是学生的数学水平分级由他们自主决定, 分为A、B、C三个类别。在研究的一年中, 进行了三次研究性考试, 每次考试有A、B、C三个版本。学生在考试时, 如果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 可以要求临时更换已选版本。每次考试后学生被要求填写一份调查问卷, 以测试他们对自己数学能力的感知水平。

(三) 调查问卷。

每个调查问卷包括12个问题。问题1和2一般为选择及其原因, 如“你选择将自己分在哪个级别?为什么?”。问题3至6体现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如“关于圆的知识, 设置你的掌握程度” (学生有几个选择范围) 。问题7至12体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识别他们的学习目标和描述他们的学习动机。除了学生回答的问卷, 研究数据也包括学生的三次考试成绩。

(四) 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归纳问卷调查的前两个问题, 按以下深层原因来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分类:外部因素、数学能力的自我认知、学习目标、精神动力。

1.外部因素。这一类学生的回答提到考试难度, 比如“考试题目很简单”“考题很难,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2.数学能力的自我认知。这一类学生感知到自己的数学能力, 比如“我数学很好, 我认为我将取得较好成绩”和“我不太擅长数学”。

3.学习目标。这一类学生的回答中提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比如“我真正想要提高我的数学知识”和“我想上大学, 所以我需要擅长数学”。

4.精神动力。这一类学生提到了个人精神动机, 如“成功对我是非常重要的”和“我想成为课堂上的好学生”。

通过问题3至6, 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主要知识掌握水平;通过问题7至11, 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问题;通过问题12, 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态度。我们比较所有上述结果, 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全貌。

四、结果与讨论

以下部分请参考前面所述的研究问题。

(一) 自主选择对考试水平的影响。

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 46名参与学生中有30名学生选择了A级考试 (难度最高级) , 12名学生选择B级考试, 4名学生选择了C级。第二次考试时, A级考试减少到18人, B级考试18人, C级考试8人。第三次考试A级有13人, B级15人, C级12人。也就是说, 在第一次考试中, 大多数的研究参与者选择最难的版本, 几名参与者在经历了第一次考试之后退出了研究, 一半的学生选择降低自己的级别和考试版本, 最终学生们的选择级别分布, 完全符合教师当初所希望的分布人数。

三个级别的考试平均分, 从第一次考试到第三次考试, 都在提升, 如B级考试的平均分, 第一次为57.4分, 第二次为67.6分, 第三次为75分。学生考试版本的改变与他们的考试成绩有关, 他们认为自己将级别降低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有研究表明, 学生倾向于选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任务以避免不成功。

为了探索学生对自己数学水平的感知能力, 在问卷中我们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数学水平归入以下范围:优秀、好、一般和较差。三次问卷结果表明, 尽管有不少学生从A级转到了B级, 但是认为自己“优秀”的学生数增加了, 而认为自己“较差”的学生数下降了。这和我们的预期很不一样。对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是:13名连续三次选择A级考试的学生, 原本的数学能力就比较高, 他们学习的动机是考试成绩的连续提高。那些降低考试版本的学生, 我们可以假设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不是很高, 第一次考试时, 他们选择高一级的版本, 源于他们对成功的极度渴望或者说“野心”, 而在选择了高难度版本之后, 遇到了困难, 便改为选择更适合自己数学水平的版本。低难度版本的考试又重燃了他们的希望, 这正验证了班杜拉的理论, 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自我效能, 而持续的失败往往会削弱它。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排除在连续失败者之外。

(二) 学生中的两个“派别”。

我们把参与研究的学生分为两类, 坚持在高难度级别或中途提高自己级别的称为“内因派”, 降低自己级别的称为“外因派”。

关于“内因派”。这些学生在问卷调查中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学生, 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评价较高, 结合平时的数学课堂, 他们通常表现出对课堂的更大参与度, 学习更具持久性, 考试分数的逐次提高表明他们在三次考试中保持相同的版本是明智的。结合自我效能信念理论, 我们可以说“内因派”的自我效能信念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表现和他们的选择, 也培养了他们的目标。他们有坚实的目标,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应对高难度版本的考试。因此, 尽管他们第一次考试没有得到高分, 但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根据归因理论, 我们可以这么说:这群学生把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为内部因素。

“内因派”中的部分学生也可称为“目标派”。第一次考试的得分较低, 但他们并没有降低版本, 相反, 为了实现目标, 他们投入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这些学生在平时的行为中, 往往先设定目标, 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去达成目标, 进而再设定新的目标。

关于“外因派”。根据归因理论, 我们可以这么说:这群学生把他们失败的原因归为外因, 考试分数低是因为考试难度太大了。

(三) 数学课堂的氛围。

数学课堂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过去, 在笔者参与的许多非正式谈话中, 学生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分组学习中, 他们被分为不同的水平, 自己却没有任何决定权。他们的父母也抱怨老师不让孩子参加高级小组。这个微课题研究开展后, 让学生参与决策, 课堂氛围完全变了, 学生和家长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数学水平分组, 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事实上, 大多数的学生最终被放置在最适合他们水平的小组内。课题研究的过程帮助这些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监测自己的学习。学生对于分组感到满意, 他们乐意营造积极的数学课堂氛围, 这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 激发学习兴趣, 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结论对教师的启示

本次微课题研究只是对学生自主性研究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只要给机会, 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逐步上升的三次考试成绩, 让教师也可以完全放心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选择权, 正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将“选择权”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知识学习中提出探究的要求, 学生们的反应可能会与这里描述的情况类似。

最后我们认为,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注意和关注学生的需求, 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林钟敏·韦纳“归因理论”的原则和原因的结构[J].心理学动态, 1989 (01) .

[3]李黎.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湖南教育, 2001 (03) .

8.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八

目的:分析目前河北小学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以便更好地了解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情况,从中找出他们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原因: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对外交流合作的工具,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今天,外语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认真研读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我发现关于教学建议方面的第四点要求是:“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体会到:小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导性自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表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运用上似乎都被广大教育者所接受,但教学实际的大量事实表明“教为主导”往往变为“教为主宰”。学生主体台前的学习活动总是受后台老师的牵制,学生的主体发展得到限制。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二、调查内容

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

三、调查地点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中心校河北小学

四、调查对象

1至6年级部分学生共200人。

五、调查时间

2015年9月7日—10月7日

六、调查方式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七、调查过程

(一)初步调查(访谈法)

我采用访谈的方式在全校随机抽取了1~6年级共10个班的学生(每班20名同学,共200人),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了解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希望能找到我在教学中的问题,为自己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帮助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1.、首先,我与学生进行了交谈,提出了4个具体问题,并得到了关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访谈问题访谈结果

①你每天除了英语课,还听英语吗?老师要求时听英语磁带。

②你在哪些情况下说英语?在英语课上说英语,平时很少说。

③你每天都读英语吗?有老师要求背诵的对话才会认真读。

④你还喜欢哪些与英语有关的实践活动?喜欢听英语歌曲和看简单英语动画片。

2.、其次,我还通过电话向一些学生家长进行了了解,向他们问了4个具体问题,并得到了家长提供的如下情况:

访谈问题访谈结果

①孩子每天在家坚持听英语磁带吗?孩子很少主动听英语磁带。

②孩子每天都读英语吗?孩子在家读英语的情况很少,除非有作业。

③孩子与您用英语简单交流吗?基本上不用英语交流,主要是父母会英语的极少。

④孩子喜欢做哪些与英语有关的事?孩子喜欢看英语动画片,或唱英语歌曲。

(二)再次调查

1、为了确保对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分析的准确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家长提供的情况,我进一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述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不要求学生署名,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如实填写。

调查结果如下:

(1)自主学习习惯方面

(2)自主学习方法方面

2、另外,由于英语学习情况的特殊性,学生在家中的日常行为习惯也非常重要,我针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得到如下结果

七、调查后的启示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作为一所山区校,我校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不强,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注意培养。为此结合我多年来的英语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自主参与的信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效率。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随着心理距离的逐步缩短,一般总要经历接近、亲近、共鸣、信赖等几个阶段。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前提,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主参与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应放弃“我说了算”的权威模样,应重视感情投资,和学生交朋友,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怕犯错、敢于求异、敢于发言的良好学习心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品位成功的喜悦。时间久了,每位学生都愿意和我讲话,更愿意上我的课,这样进一步引发了他们自主参与的欲望,树立了自主参与的信心。

(二)巧妙设计预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行体验,对学习材料形成初步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课堂上给学生腾出更多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提供保障。

在课前,可布置学生先听的新课文的录音,尝试着读课文,并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这有助于学生正确语音语调的形成,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读能力,就可以增加预习要求的难度,可以对语音、词汇、课文内容作具体要求。在教学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 册Unit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Lesson2一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完成一个调查文中小朋友各自喜好的表格,即:

Which do they like best,English,maths,or Chinese?

Yangyang

Lingling

Sara

这样便使学生与课文重点正面接触,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通读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未知的知识点,通过查词典或询问等方法去解决,这对于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三)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人们的学习语言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学会的,脱离了现实生活是学不好语言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源于生活,决定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需要,促进生活的发展,这和英语教学目标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若在课堂上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就能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及学习兴趣。如:在教学Colors这个话题时,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公园里美丽的花草、树木引来了很多小动物,有空中飞的小鸟、蝴蝶;地上跑的小狗;水里游的鸭子、蝌蚪。这些小动物对于公园里五彩缤纷的颜色很好奇,纷纷用“What color is it?”提问,而学生们也被眼前这副奇妙的景象吸引住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我马上建议:“Lets go to the zoo,OK?”学生们自然毫不犹豫地回答:“OK!”于是,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对大自然中的颜色充满了兴趣,纷纷把已经认识的颜色介绍给老师听,还不时地问老师一些不会讲的事物或颜色,如蝌蚪、树干、紫色、灰色等,而整个参与学习的过程都显得非常自觉。

又如:在教Birthday这个话题时,我设计了一生日会,让学生在生日会的氛围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句型和运用句型“Happy birthday to you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一人又不能一一顾及,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小组合作的轻松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即使班里有个别学生性格孤僻沉闷,不善于表达,但在组内竞争的学习氛围下,他也会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并渐渐地融入到其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科书上的情景对话大多附有一些简明易懂的插图。上课时,我一般先让学生分组看图讨论,猜猜图片里表达的意思;然后用英语进行分组交流、表演。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一幅图片,能编出多种对话。例如:在设计Food and Drink这一话题时,我让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结组,因为好朋友之间没有拘束感,更利于交流。各小组用自己带来的食物和饮料布置成各种不同风味的“Food and Drink Bar”,然后积极地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小组很富创意,居然到别的小组去“购物”,再回到本组搞一个“请客活动”或“生日Party”。整堂课气氛活跃,主动参与性很强。通过小组合作的群体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投入、自主参与的能力,而且发挥了他们拓展思维、自主创新的潜能,进而体验到参与、创造的成就感。

(五)开展课下口语交际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表现的。而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交际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的自主参与效率。最简单的交际是问答式的。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并提供给学生一些日常用语,如“Whats your nam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Do you like…?”等等。然后用“滚雪球”的方法,每个星期都加进一些新的内容,并渐渐提高要求,即双方要连续回答,并加上礼貌用语:“Hello,××.May I ask you a question?”“May I beg your pardon?”;回答结束时,还要说声“Thank you!”由于问答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对象,因此参与面极广。除了这种问答式的交际,学生更喜欢扮演角色,进行对话或表演。教师亦可变化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学生一起编、一起演,让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总之,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他们的自主参与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时,他们所获得的语言知识才最丰富、最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纯,1994年,《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裴娣娜,199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科学出版社。

[4]、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附:河北小学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一、自主学习习惯

1、学习新内容前我()

A、主动预习 B、在老师的要求下预习 C、不预习

2、听课时,我()

A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B、听老师讲,按老师的方法去做练习

C、听一会儿,就不专心了

D、不喜欢上课,根本没听

3、课堂上我()

A、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B、经常独立思考,大胆发言

C、有时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

D、只听听,没作出认真思考

4、我()独立完成语文家庭作业。

A能 B 不能 C 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

5、课后的作业我()

A、总是认真按时完成

B、有时认真完成,有时不能

C、经常拖拉不完成

6、预习时,遇到不懂得单词,我喜欢()

A、自己查字典,找答案 B、问老师,问同学

C、谁也不问,随它去

7、完成作业后,我()

A、自己看看书,听听磁带 B、自己认真看书,听磁带

C、从不再看书学习

8、早读课时,当老师和班长都没到时,我到校后()

A、总是自己认真读书 B、在别人提醒下才读书 C、等老师或班长来才读书

9、当上课铃响过之后,我()

A、总是快速整理好学习用品,静候老师

B、有时能做好课前准备,有时没做好

C、每次都不能主动做好课前准备

10、学过英语单词和句型,我()

A、经常在平时和同学们交流运用,大部分掌握

B、从不和同学们用英语交流,大部分没掌握

二、自主学习方法

1、课上发言时,我()

A、每次都能踊跃的大声讲英语 B、有时发言

C、每次都没话说,听别人说

2、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动手操作,我()

A、每次我都能做得很好

B、有时做的很好有时做的不好 C、每次都做不好

3、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我()

A、每次都能和同学配合好完成操作任务

B、有时配合的好有时配合的不好

C、总是配合不好,我喜欢自己做

4、学习过程中我()

A、经常向老师或家长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B、有时向老师或家长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C、老师都讲过,我发现不了问题

5、预习新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A、认真读书,听磁带,模仿,发现不会的地方及时划下来,查词典,或向家长和老师请教。

B、只读读书,没作过多思考 C、大概浏览一遍课文

6.关于制定英语学习计划,我()

A、制定,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B、制定,但有时不按照计划执行 C、从没制定过计划

7、遇到课外英语知识,我()

A、会摘抄下来,进行学习

9.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九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新教师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微格,即构成教学过程的最基本单元;教学微格评价,即对师范生毕业教学实习中较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教学单元(情境),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具体评价、诊断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20世纪90年代,这种培养新教师的方法被运用到在职教师的培养中,通过录相定格、回放,对老师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情境,用教育、教学理论作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评价与诊断,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形象、生动,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种方法,有力地克服了传统教学评价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脱节、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脱节的不足,既是一种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一种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教学微格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正在由一所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培养向更大范围的教师培训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教师个人自我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迅速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者简介]赵丽敏,女,1954年生,硕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应用实践研究。近年来,有40篇学术论文发表,著有《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素质教学论》。

[微格情境]这是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之后,史老师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

一生:“我感到桑娜的品质非常可贵,她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一生:“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

一生:“文章写得很短,但内容非常非常深刻。”

一生:“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

一连有八、九个同学发言,史老师高兴地说:“同学们谈的真好!一说明作者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二说明大家读书都非常认真!……下面,请大家再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一个个举起手来。

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好好向桑娜学习、我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学习描写桑娜的句子。”

一生:“我把心理描写作为学习目标、我的学习方法是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去认真学。”

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细节描写,我要联系实际地学。”

一生:“上边同学说的,我都要认真学,因为我语文学得不好,大家别笑话我……”

同学们听了,真的笑起来,可都是善意的。

史老师也高兴地笑了,说:“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下边,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都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开始自学,看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得最好!大家有信心都来争这个„最好‟吗?”

全班同学齐声回答、接着,教室里一片肃静,只听得见“唰、唰”的翻书声。

[微格评析]

这是一段感人的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我们看到教者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规律的深刻把握,师生关系和谐,过程转接自然,语言精巧明确,有张有弛,气氛活跃。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是主体自主发展的最基本形式。这是为什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重视学生参与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主体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而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素质教育是主体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模式。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把握这一点才不至于使素质教育走向模式化与形式化的歧路。

学习科学对自学基本过程的揭示是:(1)自学心理准备阶段,包括兴趣、求知欲、成 2

就动机等的启动,求知的愤悱心理状态是导致自学行为发生的直接心理动力源。(2)自学目标确立与自学方法选择阶段。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短暂的。(3)自学的启动与进行阶段。学生进入独立学习,伴随自主探索,伴随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即小组乃至全班的讨论、争论。(4)发现阶段,即自主探索成果显现阶段,由不清晰到清晰,由不全面到全面。

自学的这种基本过程告诉我们:真正、高效自学的基本特征是:(1)自学必须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的主动,学生的求知欲、自学意识与自学精神、自学习惯等是内因条件(这些内因条件主要在于教师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是外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自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愤悱心理状态的创设等。(2)自学必须是独立进行的。这是学习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不可淡化,更不可被集体自学取代。(3)自学目标必须首先是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正确处理自学目标确立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探索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是形成创造个性的基础。要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能轻易否定,不强迫“从众”,要正确处理学生探索、发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5)时间上是有限定的,强调规定时间内自学的高效果。(6)自学成果的即时反馈,一是为实现自学的高质量,二是为对正在进行中的自学实行调控,三是为激励同学之间的自学竞争,等等。

上一篇:恋爱中如何掌握主动下一篇:《小桔灯》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