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案

2024-08-28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案(精选6篇)

1.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净化育人环境,保障师生安全,维护学校及周边稳定,乡党委、政府决定对全乡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为确保整治工作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整治重点

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餐饮问题。

牵头单位:xx乡卫生院。

1.加大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饭店、食品摊点的卫生检查力度,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2.对校园周边餐饮营业申请,要严格证照管理、前置手续审查等程序,对手续不全、非法经营者要依法关闭、取缔。

3.加大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饮品等经营行为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变质食品流入校园。

4.取缔学校周边流动摊点。

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环境。

牵头单位:xx派出所

整治内容:

1.安车的检查、严查长安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行为。

2.学、放学期间,安排警力、组织专人在学校门口执勤,维护交通程序。

3.整治学校周边车辆乱停停放行为。

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牵头单位:xx派出所

参加单位:xx乡联防队

整治内容:

1.管控校园及周边整点人员,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放学期间加大对校园周边(尤其是周边小巷、隐蔽处)社会闲杂人员的询问盘查力度,预防和减少涉校发案。

3.校园周边出租屋治安排查及管理。

整治校园安全隐患。

牵头单位:xx小学

整治内容:

1.学校日常管理和内部安保工作,定期开展校内安全隐患巡查,及时上报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

2.学校校警(门卫)、值班、值周情况检查力度,配齐配足

校警(门卫)、安保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出入校门制度。

3.校内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不购买伪劣文具、恐怖文具、赌博玩具、‘三无’食品。

整治村级公路安全隐患。

牵头单位:xx乡人民政府

参加单位:各村(居委会)

整治内容:

加强校园周边村级公路沿线,尤其是弯道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清理遮挡视线树枝、杂物。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村(居委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将整治工作组织好、实施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村(居委会)、相关责任部门及学校要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教职工、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支持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案 篇二

一、对校园建筑规划与社区环境营造的认知

校园建筑的规划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将学校的各种用地空间作科学完整的配置, 并透过时间的延伸和合理的管理经营, 使校园教学生活服务环境日臻完美。在规划的发展方向上, 校园正逐步走向开放, 这种开放的实质意义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 但精神面的意义是意味着学问之门永远敞开。当然, 这种开放的精神面临着校园规划应该如何应对管理及与周边社区环境和谐相处的课题。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在这里是指某一特定地域的居民所组成的共同体, 这些居民之间普遍具有共同的归属感和社会文化心理。他们从事各种活动, 彼此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社区环境营造是指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能感受到社区的一切事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进而积极去了解、关心, 努力去改善、推动社区建设。社区环境营造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 是要创造一个宁静、舒适、健康、安全、自在与愉悦的生活环境。

二、校园建筑与社区环境关系存在的问题

学校存在于社区之中, 学校教育除了必须提升其内部教育品质, 获取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外, 也应进一步与社区合作, 改善与社区相邻的周边环境品质。校园建筑与社区环境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交通组织问题:比如学校大门出入口设置方位与连通道路的通行能力会影响周边交通。上学、放学等时刻会使临近道路交通负荷突然增加, 造成交通混乱和拥挤。又如学校停车位不足, 校区周边道路成为临时停车用地, 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入。

空间环境问题:由于学校或周边地区人口过分集中, 建筑物密度过大等问题, 因此对物理环境造成影响, 产生了空气质量恶化、采光不良、卫生条件差和街面微气候变化等居住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校区大量机动车尾气影响社区空气质量, 噪声影响学生上课及社区安静等。

三、校园建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对于学校管理者, 其在建设和管理校园建筑物时一般以学校立场作为出发点, 常忽略校外环境, 如交通、师生停车、尾气、噪声等。对于规划设计者, 在规划校园建筑物时, 他们往往出于学校利益和执业压力, 很难基于专业的社会功能, 将公共环境利益, 如公共交通、公共卫生、景观等与学校周围社区环境列入考虑范畴。

时空因素:目前学校建筑有朝着高层化发展的趋势, 这一方面增加了校园的开放空间, 使学校建筑规划更具弹性, 但同时也对周边社区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局部地区的容积率过高, 使过多的活动进入该区域, 产生了诸如拥挤、嘈杂、混乱等环境品质问题。

建筑物因素:建筑物因素既包括校园建筑物本身对社区物理环境的影响, 又包括在日常使用时带来的诸如污染性设施的设置等问题。比如为了维护良好的学校环境及生活品质, 学校将噪声、废气等污染设施, 如厨房、地下室废气排放口、冷气冷却塔等设置于学校围墙外的社区前面, 对社区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沟通渠道因素:当前学校与社区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并没有随着二者的开发建设而同时建立起来, 当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被学校建筑物破坏时, 在向主管机构陈情、申诉无效后, 为了社区生活环境质量的保持与提高, 社区居民往往采取自救方式向学校抗争, 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范和制度上的因素。比如学校内大体量建筑物及地点配置没有相应规范限制;一些有关社区环境发展的项目, 居民没有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四、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应首先建立在将民众参与纳入学校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学校建筑物兴建、交通问题、机动车尾气及停车问题、噪声问题等, 透过民众参与, 使校方与社区居民意见达成共识。

(一) 学校应积极参与到社区总体营造中

学校位于社区中, 为社区的一份子, 由于学校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社区发展, 因此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学校与社区居民应首先建立相同的共识基础, 进而彼此了解和相互合作, 社区的总体营造由学校、社区居民与专业的社区规划师共同参与, 改善校园周围环境的工作方能发挥良好的功能。比如努力改善校园外部环境, 在交通上, 学校出入口设计留有足够宽度的回车空间作为社区、校园交通的缓冲节点;环境规划上, 校园与社区的邻接面做景观处理, 使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宜人特性, 以优美的植栽塑造学校周围的街道景观, 形成有利于学校特色的景观环境;在建筑物设置上, 校园建筑的高度和位置配置应同时考虑是否对社区环境造成破坏, 保持其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性。

(二) 合理组织学校的对外开放规划

学校空间在考虑对周边社区开放时, 可采用区分层级的办法划分校园空间。如全面开放空间:学校的室外活动场地、球场、小游园或其它开放空间可以随时提供社区居民的休憩娱乐活动;局部开放空间:教学建筑可视情况开放部分空间, 以供社区大型活动使用, 同时可在楼梯部分加以管理, 避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特定场所开放空间:如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或多功能厅等, 利用交通空间规划, 使用者无须经过教学区域即可直接进入该类空间。

(三) 加强学校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学校与社区资源各有优势, 可通过沟通与整合, 使学校师生与社区居民共同使用所具有的开放公共文化教育场所, 包括运动场所、阅览室、报栏、文艺舞台等。同时, 在日常管理运作上, 学校可定期选派优秀教师为社区居民作专题文化辅导, 选送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或代表社区参加市、区级比赛等。社区选派优秀居民代表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定期举办公益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做文明守法好公民;为学校的社区居民家长提供定时接送、保洁等家政服务, 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等。学校与社区蕴含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以及关系等资源, 相互了解具备的可利用资源, 并善加运用, 可使学校与社区双方良性互动, 在资源共享中获得双赢。

摘要:随着教育和生活水准的提高, 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事务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 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校园环境做为社区环境的一部分, 学校的各种活动与建设同社区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受到居民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学校建筑,社区意识,社区环境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善容主编.高等学校建筑与文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2]谭英著.社区感情、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 1999.

3.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 篇三

笔者在北京一所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时,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两个门口安装的居然都是“双重的校门”:在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里面1~2米处又增建了一道半人高的铁栅栏。很多人在初次看到这种校门时都颇为不解,并生出连串的疑问。在校门之内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层呢?

原本这所学校只有那道高大的铁栅栏大门,但是后来学校发现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学校从早晨上课后到下午放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不允许学生外出,校外人员也不得入内。但是,学生和商贩仍能从栅栏缝隙里互递钱物进行交易。只要学生冲着马路对面的店铺喊上一声,店主就会把学生要的东西送到门口。由此,校园封闭管理的目标就打了折扣,校方于是在正式大门里面增建了这道半人高的铁栅栏“防火墙”,并规定学生不得跨越。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呢?道理似乎很明白: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校方不想让学生“出事”,尤其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惹出麻烦。

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和管理方法反映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学生可能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的担心。实际上,不只是这所学校,在很多教育者的头脑里,都普遍地相信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只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试图“阻断”或“杜绝”校内外的联系和互动。这所中学建起的“双重校门”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折射了我们对“复杂的”(潜台词是“纷繁杂乱的、甚至带着几分邪恶的”)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忧虑,更折射了我们的期待,那就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在学校这方“净土”里健康成长,最好永远都不要掉进社会这个“大染缸”。

在校期间,是可以封闭管理,其他时间呢?学生并不总是呆在学校里(或家里)且有成人监管的。放学后,学校周边的胡同、街道、公园……到处都是穿校服的学生在活动。至于周末,他们的活动区域就更大了。显然不可能把孩子的活动只限制在某块“净土”上,他们总要走向社会,而且不是将来才这样,现在他们就要接触社会。因此,这种“双重校门”颇有些反讽的意味:再多的栅栏校门,也挡不住内外互动,阳光以及恶风依然会从缝隙透进来;同样,这种“双重校门”还会引发我们反思的价值: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就只有不良影响吗?我们能将社会的不良影响“拒于校门之外”吗?为什么认为学生毕业后才走向社会,而不是现在?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所谓“整治”

就像这种“双重校门”所潜在意指的,校园周边的环境存在问题,而且这几乎是各方的共识。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一直都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大伤脑筋,政府部门也一再颁布各种政策、法令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每次努力“整治”时都是有明显成效的。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远非很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者所料及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采用“治理”或“整治”的思路所能完全解决的。

当社会亟待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者能提供的也只是这类“整治”论调,很少人对此认真地做调查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章往往是学校里从事思想政治或者学校治安工作的人员有感于实际问题而发表的经验之论,他们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乱相”的描述大体一致,往往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上。这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会让学校里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犯罪问题,甚至沾染上黑社会习气。为此,这些文章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获得的往往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或生活经验而已,而仅有的几份研究报告却是关于校园周围噪声、区域规划之类的调查分析。

综观现有研究,大都很少使用明确的理论框架,也很少深入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深层影响,更谈不上对,个体与环境互动机制的分析。国家已经颁布了各种政策法规要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然而,很少有研究者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调查结果。目前,之所以少有深入研究,可能在于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建构,特别是没有找到对现象能够加以良好概括的学术性概念,没有学术的话语,就无法进行学术的思考和探究。

作为社会微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这个通常的提法,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的,且是在周围某个范围内的区域。“治理”过程中关心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例如,学校周围的网吧、娱乐场所要搬走等。此外,还应看到,校园周边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环境。例如,街道、景物都有其文化含义,商铺、公园都折射着社会百态。无论是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应认真探讨成长于其中的青少年与这种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的社会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在现有的社会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研究中却很少考察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直接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这种环境恰恰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微环境”的典型样例。

涉及到环境或背景对个体的影响,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变量,而“社会”往往被视为宏大的背景,只作为我们讨论经验研究结果时的背景因素,弥散于很多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好像社会就是个体直接能面对的家庭、学校等系统之外的那个远远地存在着但很难清晰定义的远端因素,很少有研究者认识到社会也可以是我们清晰可感的、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系统一——社会微环境,更少有实证研究考察这种社会微环境及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认真批判现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微环境”理论,并认为校园周边环境就是一种社会微环境,它涉及个体能直接参与的校园周边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及其中能与之发生互动的他人。当学生放学走出校门后,就踏入了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中,街道、店铺、公园、广场等都构成了他们存在的环境,并为他们直接感知和体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想法。

社会微环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我们关于个体发展或社会化环境的观念。例如,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论调背后隐藏的观念是,环境中恶的、消极的因素必须被排除,不仅校园,而且其周围都要是净土一块。然而,如果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社会微环境,视为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视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舞台,那我们就不能简单使用“排除”或“整治”(即使整治,对象也不仅是校园周边,而是整个社会的治理),这种否定性思维来看待环境的影响,更应该以双向的、互动的、生态的、适应的观点来看待青少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果。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校园封闭管理的举措或许只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简单化的做法,试图使青少年不接触社会,肯定会妨碍其健康的社会化。

总之,社会微环境理论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校园周边环境的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从而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基于明确的理论框架,我们以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完全中学为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下文结合其中有价值的发现,讨论如何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教育视野

校园周边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环境,引起关注的通常是它的消极作用,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并未得到重视。然而,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反思这种环境的教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立场。

1纠正“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

如同前面分析指出的,我们对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青少年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和“简单化”倾向。例如,校园封闭式管理的做法就试图阻断这种关系,而非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上,从目标到工作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依据。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校外活动的地点,距离学校的平均距离超过5公里,只有约12%的青少年在距离学校500米以内的场所内参与活动,大多数人都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内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校园“周边”并非我们想象的是完全在校园附近,而是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由此,只是整治校园周围100或200米内的环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社会治理的意义或许更大,然而社会治理的成本和复杂程度都是无比巨大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应该适当调整。

诚然,保持每个学校最近的区域内有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整治”似乎不可废除。但是,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积极开展青少年与学校附近社区的互动,鼓励青少年了解和适应社会,而非简单通过“双重校门”或封闭管理对待青少年。

2校园周边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

首先,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场所。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所参与的社会微环境既包括封闭性的场所(如运动场所、图书馆、书店、饭馆),也包括很多在空间边界和功能上并不是很确定的开放性场所(如街道商场、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这些场所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也提供了他们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其次,这些场所还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很多场所的功能学校里无法实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满足;而且很多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没有帮助和引导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放学后,在一块刚拆迁平整好的地方结伴踢足球——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当球踢,踢烂了再回家。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学校一放学就“净校”,无法使用学校的操场,而且学校里的足球不让带出来用。很显然,这种教育制度的安排并非总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的。校方的理念是,放学后学生的监护权就应该尽快转给家长,以免出了问题学校承担责任。可问题是,学生并非在放学后立即得到了家长的监护,而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成人监护的校园周边环境里。在这个既非学校,也非家庭的地方,学生们只好自主、自立了。

3校园周边环境中的风险与缺憾

首先,恰恰因为缺乏监管和指导,学生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可能会遭遇到一些风险。例如,他们会去不该去的地方,做不该做的事情。

其次,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是缺乏设计的,也并不是专为青少年服务的,因此存在很多缺憾,并非总是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喜欢开展的兴趣活动与实际从事的活动“脱节”。虽然谈到兴趣爱好时青少年较多地认为自己喜欢那些旨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性”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微环境中参与较多的却是单纯的“放松性”活动。这主要因为环境条件所限,譬如想学电脑却没有。由此可见,校园周边环境是需要设计的,学生的活动也是需要指导的。

4校园周边环境是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通常(70%以上的比例)是“结伴”一起在校园周边从事各种活动的。同伴以同班同学和同性朋友为主,当然也不乏(甚至亲密的)异性朋友、校外人员等。他们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语言,同伴群体提供了调节情绪的避风港,是他们形成和表现青少年亚文化的必要条件。调查还表明,这些青少年大多是在周末和每天放学时参与活动,其他时间较少。在这些时段,在校园周边各种场所里,学生不再处于教师和父母的控制下,获得了“自在”的空间。可以说,校园周边的微观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和互动的舞台,是增长社会技能、获取交往经验的重要背景,它提供了家庭和学校所未能提供的真实社会经验。

5校园周边环境的价值凸显了现有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

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成人主导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各种场所的安排基本都是为了成人的需要。例如,成人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可以到茶馆、酒吧等场所,而青少年则不适宜去,而学校同样是为教师所主导和控制。虽然青少年在学校度过很多时间,但那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几乎没有心灵成长的空间,更没有私密的空间,因为学校为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着。

就如程天君指出的,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借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塑造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可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重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但是学校里根本没有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保证。所有的时间都要学习,所有的空间都被监督和控制着。传统的学校制度安排和环境设计,只是保证了学校是适合课堂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个体心灵成长、人际沟通、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理想地方,校园周边环境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的调查也表明,青少年“渴望”拥有这种自主空间。他们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放松心情和了解社会等,而且现有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充分满足这些诉求。因此,青少年要求学校和家庭增加他们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其成长需要。

6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就像要保护自然环境一样,我们也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思考,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并非只是“整治”了事,它本质上不只是社会治安或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心理学问题和社会工作问题。第二,政府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时,可依靠的并非只是公安、城管等,更要吸纳教育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丁作者、青少年问题专家等参与。第三,学校应该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但并非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促进他们社会化,促进成长和发展。第四,学校的功能并非只是一个学习场所,不应该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监控”,而应该增设适宜的“社会化”场所,让学生有心灵成长的空间、人际交流和情绪表达的空间。第五,应该建立健康的同伴自主的群体组织,而非一切组织均由教师或辅导员等成人控制。第六,吸纳社会力量,帮助学生现在就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不是关上校门,等他们毕业后才走向社会。

总之,对于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教育部门更应该采取“教育的”而非“治理的”思想,关心的重点应该从“环境问题”转向“社会微环境下人的发展问题”,工作重点应该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转向“促进青少年在校园周边环境中健康的社会化”。研究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亦有责任担当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理解学生,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周边乃至其他环境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洞见。

4.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的要求,切实解决学校周边文化经营场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整治重点

此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重点:一是规范持证网吧经营秩序,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及相关文件精神,重点查处打击持证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提供浏览不良信息网站和超时经营行为等违规经营行为。二是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网吧,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特别是对中小学校附近无证无照经营网吧的打击力度,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查处取缔“黑网吧”。三是持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清源20xx”、“净网20xx”、“秋风20xx”、“固边20xx”四个活动,对新闻出版物市场和游商地摊进行专项整治,查缴政治性出版物、盗版教辅教材、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有害“卡通书”、宣扬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的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四是整治游戏机室,重点打击违规经营的游戏机室特别是利用电子游戏机进行赌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行为,组织力量全面清理校园周边的`具有赌博功能的游戏机种。

三、工作步骤

1、积极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宣传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跟踪报道,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室”和“拒绝盗版”的主题教育,以增强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

2、适时召开网吧管理座谈会,就如何加强网吧管理,邀请、网吧业主、网吧义务监督员以及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参加。

3、盗版出版物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扰乱出版物市场秩序,严重侵害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将与城区学校签定“反盗版”承诺书,和学校一起,增强师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做到“不买盗版,不用盗版”,剖析盗版制品的危害,坚决抵制盗版教材教辅读物流入学校课堂,进入学生书包,确保本校学生使用正版教材教辅。

4、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游戏室、音像店、书店和歌舞娱乐场所的检查,加大对学生进入网吧、游戏室和歌舞厅的行政处罚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改变常规常态执法,检查时间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从五天工作日向节假日延伸,将检查时间调整分布到全天的各个时间段,做到市场时时有检查,天天有人管。

5、会同教育、工商、公安、电信以及有关乡镇,全面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场所,规范文化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遏制各种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文化产品的行为。

5.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实施方案 篇五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侵害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各类违法和犯罪活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特制定学校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平安安全校园为契机,动员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治安秩序。学校强化内部管理,及时排查学校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各种侵扰破坏正常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学校有一个文明、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校园周边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三、整治重点

1、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重点排查在校园周边逗留、滋事、抢钱物的社会闲散人员,尤其是校园门前食杂店收留社会闲散人员扰校问题,并与公安部门配合集中整治,铲除校园及周边扰校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确保师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2、校园门前的流动商贩和食杂店。清理校园门前的流动点,及出售腐烂变质和伪劣商品的餐馆和食杂店。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学生出入网吧问题。

3、校门前的交通环境。重点治理学生上、下学时,校门前的交通秩序,保证学生出、入安全。

4、学校内部的安全防范。加强学校的财务室、微机室、实验室等易发生案件和事故部位的检查和管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整治措施

1、学校下发调查问卷,通过对校园滋扰源、学生上网情况、校园暴力事件、饮食情况等几方面进行调查,查出学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整理出需要治理问题,集中进行整治。学校成立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维持学生上、下学的交通秩序,帮助学校解决突发事件,清理校园门前的流动摊点。

2、加强校门管理,设置警示语,严禁社会闲散人进入学校。学生出入学校必须有请假条,并由父母带回。禁止学生私自出校。

3、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小广播、升旗、班会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班级要加强安全教育,成立安全防范小组,结伴上、下学,及时向学校报告安全隐患,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4、召开校园周边饭店、食杂店店主综合治理会议,通告上级文件精神。针对食杂店有超经营范围卖盒饭和收留闲散人员的现象,提出警告。饭店要注重饮食卫生,为学生提供合格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5、设举报信箱(校长信箱),倾听家长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领导小组

组 长: 宋其峰 副组长: 张相利 成 员:刘元武

王焕众 李昌新 崔凤婷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计划

为确保学校周边具有良好的环境,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从而使学校的周边环境有明显改观。具体整治方案如下:

一、整治工作目的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清理和整治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商业经营项目和行为,确保校园及周边具有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和经营秩序。通过整治,初步建立起维护校园及周边经营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整治工作范围

学校园及周边200米的范围内。

三、整治工作重点

查清校园内及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书报摊点、发廊、餐饮、等场所。

四、整治工作组织

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将整治工作纳入学校综合整治内容,列入工作考核项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项整治工作。

五、整治工作要求

1、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摸底

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要在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统一部属,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共同做好工作,对执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协调有关部门

共同研究解决。

2、分析校园及周边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研究有效的治理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专项整治方案,共同探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3、加强信息的掌握和上报工作。

附: 组 织 领 导

组 长: 宋其峰 副组长: 张相利 成 员: 刘元武

王焕众 李昌新 崔凤婷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总结

开学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切实抓好各项制度和创安创模工作的落实,狠抓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我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反弹的情况适时开展了校园内外治安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尤其在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会以后,我校进一步抓好落实,使我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证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安全,增强了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针对我校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反弹的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班子为成员的集中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不定期对校园治安及周边地区进行检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落实,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巩固了整治的效果。

二、加强宣传,集中整治

在校园治安环境整治活动中,我校整治领导小组督促宣传、教育、加大整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对校园内外及周边地区乱搭乱建、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个体经营户和业主进行了集中清理,拆除违章建筑2处,清理流动摊点3处,对校外个体饮食业主均办理了卫生许可证,无证一律不准经营,网吧、游戏室一律不准对中小学生营业,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在清理整治的同时,加强学校内部的校园创安活动,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利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

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进一步做好后进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落实帮教措施,清除各种治安隐患。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真抓实干,使我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收效,有效地保护了师生的身心安全,为教书育人,提供了较好的治安环境。

6.中学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篇六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维护学校及周边环境的良好秩序,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环境,结合我校及周边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 “平安校园”为目标,按照市、县教育局要求,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认真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进一步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有效排除校园及周边各种安全隐患,完善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实施步骤

整治工作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取得乡政府、派出所支持对校园周边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调查,找出整治重点,在校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

第二阶段为重点整治阶段,加大检查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三、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

1、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依靠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敲诈、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侵害师生和侵扰学校的流氓恶势力,坚决铲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配合工商、派出所,清理整治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清理书包、拒绝不良书籍”活动,坚决禁止不良或有害读物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播。

3、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学校配合公安部门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健全交通安全设备和警示牌。学校和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利用“安全教育宣传周”等形式,加

强师生交通知识和法规教育,深化以学习自护知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为主题的“青少年平安行动”实践体验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集中整治影响师生安全的食品卫生。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防止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依靠工商、卫生清理和取缔学校周边的游商摊贩,清理和整治学校及周边的饮食场所。加大对学校门市部、食堂食品卫生检查和督改力度。学加强食品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和坏人投毒事件的发生。

5、化解校内外各种不安全因素。学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排查和分析师生对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及时发现师生思想上的问题。学校要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对影响稳定的苗头和事端及突发事件,要及时疏导、及时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学校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突发事件和紧急案件的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6、加强消防和校舍安全整治。加强消防和校舍安全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危及师生和国家财产安全。学校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加强师生消防知识教育。对学生宿舍和人员集中的场所消防和房屋安全进行检查,防止发生火灾和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

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上一篇:学习谷文昌心得体会下一篇:“情”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