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2024-10-14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精选9篇)

1.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篇一

黄鹤楼送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生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古诗,说说“脍炙人口”有哪些近义词?

2、出示古诗 指名读。

3、古人写诗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是怎样的一种依依惜别之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烟花三月的长江边,走进两位即将分别的好友——李白和孟浩然。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古诗中哪些词句的意思?(引导理解“烟花三月”)2.师:多么美好的季节,多么美丽的景色,可是,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读读第2自然段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理解这“依依惜别”,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现出这种“依依惜别”?

(藏什么?怎么藏?为什么藏?板书)

(2)请你把这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送进去读。

(3)他俩一会“仰望蓝天”,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看似很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他们想用这些景物掩盖内心的依依惜别之情,请你们把这种矛盾的.不平静的心情读出来吧!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分别的话儿不得不说。让我们来共同阅读李白与孟浩然“话别”的第3自然段。自由读,用心体会,在他们话别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一份怎样的“情”呢? 在书中画下有关词句,并做上标注。(2)师:让我们先读读李白说的话: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请用“我读出了

之情,因为____”的句式说出自己的读书感悟。(教师相机指导 好一份敬重之情!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句话中“一直”这个词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兄弟亲情、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注意引出学生的感受)

(3)师:于是李白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是“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他只好举起酒杯,深情地说:“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这是一杯敬重的酒,它还是一杯

的酒?还是

的酒?还是___?(开火车让学生回答)指导读好这段话。

(4)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指名生读 出示句子: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从孟浩然的话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情?用“我读出了——之情,因为——”说(浓浓友情。)孟浩然把自己与李白的友谊比作是永世不绝的长江波涛,这表明他把彼此的友谊看得很重、很深。理解并指导读好“永世不绝” 师:江水不断,友情不绝!(充满豪情。)当李白请他满饮此杯的时候,他没有推辞, 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很豪爽!(5)师:孟浩然的豪情还体现在他说的话中。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齐读,你知道其中的意思吗?出示(6)指名分角色读

(同桌分角色读 指名读 全班分角色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感人的场面呀!知己离别总是带着淡淡的惆怅,丝丝的忧伤,但不忍别终须别,他们的离别之情把岸边的杨柳,江上的沙鸥都感染上了。(出示图片,送别的音乐)

2、引读第四小节:

看,岸边——,江上——,孟浩然——。他坐的船——。齐读第四小节

3、就这样,友人登船离去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呢?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 “伫立” “凝视”表现了什么?

4、朋友将要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让我们也随着李白一起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起初,李白是盯着人的,人看不清楚了,他又盯着船,船不见了,他又盯着帆,白帆一点儿一点儿小了,最后,剩下的一小点白色也在碧空中消失了。李白久久地伫立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刚才分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场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闪现,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着,弥漫着„„此时此刻,这流向天边的仅仅是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吗?它还带走了什么?用“——像滚滚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天边”句式说说(浓浓的友情像滚滚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天边; 幸福的回忆像滚滚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天边;

,)

师:是啊,有留恋,有挂念,有祝福,也有惆怅、失落,他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江水,陪随友人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体会李白的内心情感吧!

出示句子: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边 „„ 自由读,指名读。

5.这么多的情感一起涌上了心头,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师范读;

这首诗写满了依依惜别之情,请你把“依依惜别”送进去读; 这首诗饱含着他们之间那永世不绝的友情,请你将永世不绝送进去读; 这首诗写满了祝福/牵挂/惆怅......所有所有复杂的感情,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来背诵这首诗。

6、同学们能读得这么好,我相信你们读古诗时,便看到了当时送别的场景,对吗?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读读文中描写这些古诗的句子。指名说

7、师:这首诗可谓是“字字皆有意,字字皆含情”,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因此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四.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古往今来,有很多的离别都是这样的惆怅,这样的伤感,你能说说还有哪些诗也是这样?生汇报,有感情读

2、布置作业。

黄鹤楼送别

藏 诉 送

2.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篇二

一、营造情感氛围, 导入激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中产生的。《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为他的好友孟浩然饯行这件事, 描述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 抒发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

现代社会虽处于一个交通、信息畅通的年代, 可是孩子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出远门, 尤其是农村的孩子, 他们也很少结识远方的朋友, 拥有真正知己的更是微乎其微。对于一千多年前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他们是很难感受到的。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界限, 与作者搭建起对话的平台?这就需要在孩子们心中营造情感的氛围。于是新课伊始,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朋友送别的感人画面, 配上非常伤感的音乐旋律, 营造出了离别感伤的情境。然后, 我深情描述:古今中外, 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感, 他们或以诗相赠, 或互赠礼物, 或依依惜别, 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我们已经学过李白的一首描写送别的诗———《赠汪伦》 (请一生背) ,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 (揭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凄婉的音乐, 配上教师朗诵时的深情语调, 更增添了分别时的凄凉悲伤。这样的情境创设, 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一股浓浓的离愁别绪便会萦绕于学生心中, 为引导学生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融合诗文情感, 品读悟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本课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充分地阅读文本, 把入情入境的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让他们徜徉于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给学生独立感悟的机会, 尊重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互相融合。

围绕课题“送别”, 我让学生说说李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送别孟浩然, 引出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烟花三月”描绘了一幅举目不尽的阳春景色。这样的描写意境优美, 文字清新奇丽。通过对词语的朗读, 我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古诗的语言和形象之美。

在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时, 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 抓住文中体现李白和孟浩然深情厚谊的语句, 让学生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感受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段对话语言极富感染力, 意蕴深远。于是我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抓住文中“您”“誉满天下”“一直”等词语, 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的什么地方让李白敬仰?此时适度拓展课外资料, 引入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通过朗读讨论, 孟浩然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丰厚、充实。学生明白了孟浩然潇洒的风度品格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让李白敬慕, 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灵距离。另外, 我抓住“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 让学生感悟李白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意,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孟浩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把深深的眷恋之情埋藏在心底, 反而去宽慰李白。叙不完的朋友情, 道不完的离别意, 这些语言一定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徜徉于课文的语言中, 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课文。

三、构建情感桥梁, 想象吐情

在古诗词教学中, 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 是不可能体味到诗词中的情趣韵味的。因此, 在这节课中, 我努力构建诗文与学生生活的情感桥梁, 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感悟诗文的意境。

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李白把孟浩然送上船, 船已经扬帆远去, 李白一直目送着远去的白帆, 直到帆影消失在尽头, 他还是伫立在江边, 凝视远方。此时李白都在想些什么呢?我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把生动的画面变成丰富的语言, 通过练笔表达自己的情感。“江边杨柳依依, 它们和我一样, 是多么舍不得孟浩然的离去呀!”“沙鸥啊, 让我乘着你的翅膀, 和好朋友孟浩然一起远行吧!”“我的心情就如这滚滚的长江水, 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孟浩然, 祝你一帆风顺!我一定会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保重!”这样的语言既写景, 又带有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通过练笔, 激发了学生的言语冲动, 作者蕴含于诗句中的深厚感情得以表现和张扬, 学生也进一步体会了诗句的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三

1、由点到面,感悟情感

2、引导想象,触发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问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初人情感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长江边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鸱点点俯临长江飞檐临空

2、用心地读读每个词,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3、齐读

(设计意图:由词入手,渐人文本;美美读词,初人情感。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铺垫。另外,引导学生读词,说出理解,无疑引导学生读中恩,读中想,有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展开。也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二)由点带面感悟情感

1、就在这伤感而又美丽的烟花三月,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呢?

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2-4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甚至是标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边默读边勾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文字投影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出人物的动作,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

A、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B、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他们一别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见,因此,他们的心情此时是什么样?

C、谁能读出这样的情感?

(2)文字投影2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从这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学过孟浩然的哪些诗?

D、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导学生抓句子,谈理解,谈感受,使得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再通过引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引发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说,说中品,渐渐地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氛围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谁愿意做做那伤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学生表演并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的“演”不是装饰,是为了再现话别情境。拉近古近距离。以“演”促读,以评促读,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感受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这种“演、评、读”有机结合的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由图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图)“相见对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们看,江边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敛了笑容,他们在为这对友人的分手而伤感。

2、(音乐起)你们看到柳树了吗?你们觉得柳树好像怎么样了?

3、不忍离别但是终须别呀!李白伫立江边,望着一江春水,不忍离去,此时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文本中的插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充分利用这一文本资源,引导学生细观画面,引导学生围绕美景想象,给景以人的灵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强烈的渲染,学生深受感染,融化在离别的忧伤里,欲罢不能。)

(五)配乐读诗升华情感

1、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出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课文学到这儿,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诗句的意思。

3、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他们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出示诗让学生配乐朗诵)

4、希望同学们的友谊也能和李白与盂浩然一样天长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绝。

4.《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四

阅读的过程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感悟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文、诗对照阅读,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3、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诗文对照,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在品读中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5课,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入手,观照全文

1、教师:让我们跟随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黄鹤楼,去看看两位友人送别的情景。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描绘的情景,你能从课文中看到哪些图景?

2、交流:美景图 话别图 目送图

三、品读1、2自然段(美景图)

1、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到了美景图?

2、学生交流语句:多媒体画面展现美景图

3、引导学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黄鹤楼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蓝天、白云,江上美景

4、教师:如此美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两位即将要分别的友人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中描写两位友人的句子,仔细地去体会体会。

5、学生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藏” 一个“藏”字你品出点什么深意了吗?为什么要藏起来?(不想让离别来得太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真的是像游人一样在欣赏美景吗?

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他们不会像其他游人一样尽心地欣赏美景,只是借赏景掩盖自己心中的惜别之情,想让这离别的时刻来得晚一点。

6、教师小结板书:这真是 满目美景无心赏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边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边想象那情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从课文的哪里看到了饮酒话别图?(课文的第3小节)

四、品读第3自然段(话别图)

1、出示图片:自读第3自然段,你能从他们的话别中感受到什么?

2、出示句子李白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当作兄长和老师)

(2)“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补充资料 介绍有关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誉满天下”?(名誉满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赞美)

▲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难舍)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见(还没有分别就已经想再见面,可见难舍,可见情深)

满饮此杯(这满满一杯装着的仅仅是酒吗?你仔细体会体会。更装着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达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对孟浩然的感情就像这杯中的酒一样,满满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指导朗读,读好语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劝慰之情

(1)从哪里感受到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知道这诗句出自哪一首诗?了解诗句出处意思

(3)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诗句告诉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友谊……永世不绝)

(3)指导朗读句子

4、教师总结板书:这真是 依依话别见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齐读

五、品读第4自然段(目送图)

1、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图?(第4小节)

2、出示图片: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从目送图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关键的词语下圈圈画画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深情,难舍(依然、伫立、凝视)

李白此时的心情怎样?(心情失落,忧伤,难过)

4、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5、教师:友人登船远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望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6、出示图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对自己师长般教导的情景;

他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六、品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听录音诵读古诗

2、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3、教师: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与课文的关系

(课文就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这首诗的情境,课文中的有些语句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4、诗、文对照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这首诗?

5、指名说说 再指名说说

6、教师:诗句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7、质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为什么说“孤帆”?

8、教师小结板书: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见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过尽皆不见,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读古诗 教师: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和当时的心境都融进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深情,读出诗人的心境。

七、课外拓展

1、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5.豆吉虎《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五

一、课前准备

自古伤情多离别,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写下千古名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识读了生字新词,熟的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出示词语)谁来读一读老师出示的这组词语,(生读)评价:(齐读)生词读的不错,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老师标划的四个词语来说说《黄鹤楼送别》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评价:

三、精读感悟

1、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他们此时的心情?(指名答,板书:依依惜别)评价:学习就要会思考,善于发现

过度:这份浓浓的情谊在黄鹤楼上升腾,在长江上弥漫,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再读课文,看看这依依惜别之情在哪些地方体现的最为集中,把那些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圈点标画出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读的非常的认真,体会写的也很好,接下来我们共同分享交流。

A、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预设: ⑴从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他们之间的不舍

(2)从都有意不去触动感受到他们不想说。

评价语:他是多么舍不得孟浩然啊!(请你读出他们的不舍)相机范读

你走进了李白的内心。(请你读出这份依依惜别之情)

预设引导:

师:老师感到很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可是他们两个怎么不说话了呢??

师:此时是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师:刚才同学们都抓住语句读出了不舍,但是这里还有一个令人耐人寻味的字,谁发现了?(藏)师:他们藏的是什么? 生:依依惜别之情

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 生:不愿意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愿意让对方知道? 生:从有意

生:从一会儿 一会儿

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真的观景? 生:拖延时间

师:是啊,离别是他们此刻最柔软的心弦,谁都不愿触动,唯有将这份离别之情深深的藏在 心底!越藏 越深!

师:这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谊!谁来读出这情谊?

过渡:终于,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请同学们,仔细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标划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你 的感受。

B、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预设:(1)从敬仰、誉满天下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重。

(2)李白用了六个您可已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重。(3)兄长和老师

评价语:你走进了李白的内心。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你在字斟句酌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你抓住了重点词语真正的读懂了李白。

你的眼睛真亮

你真像个小李白

你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了人物的心理

朗读评价:(1)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浓浓的不舍之情。

(2)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此时的李白。

(3)你的朗读,是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幕

(4)我听到了淡淡的伤感 预设指导朗读: 创设情景导读:

1)生活中将失去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位兄长,一位知音,李白无比难过,想到这里,他举起酒杯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帆船起航将不见故人,想起这些,李白举起酒杯说:

用李白的话说,孟浩然的人品令人敬仰,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两人虽

然相差二十几岁,却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年轻的李白一直把孟浩然当做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尊称他为孟夫子。

过度: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归,面对友人的道白,故人的深情,孟浩然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C、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过渡: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评价:(1)抓住句子体会到了他们深深的友谊。

(2)你对古诗的理解很到位。(3)你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过渡:两位大诗人,一对好知己,他们的话别是多么深情,他们的友谊又是何其深厚啊!就让我们分角色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自由练读,分角色读。)过渡:你还标画了哪些句子?

D、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预设:(1)从伫立 凝视

(2)从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

创设情境导读:

1、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而此时的李白却(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滚滚江水带着故人流向远方,而李白依然久久的站在那里,不忍离去,让我

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李白的不舍!(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过渡:作者本来写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却写了杨柳、沙鸥、白饭、蓝天、春水这些景物,我们把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称之为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一种个很好的写作手法,同学们在之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

3、相见时难别亦难,此时此刻,李白孤独的伫立在江边,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齐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一定理解(懂得)了这首诗的意思,谁能说说? 师: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想不想记在脑海里?(学生背诵)

四、布置作业

李白和孟浩然是我国古代诗坛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诗,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欣赏一下。写字指导:暮 出示暮

师:暮字,上面是莫下面是日,字中两个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日写变长一些,下面的日要写的瘦长一些。师:这就是读贴,和读书一样,看清看懂才能记牢。

师范写,先写草字头,下面的日要扁一些,中间一横要长,八要舒展开,下面的日要瘦长点。

师:拿出课本描红,注意坐端正,只有做得正才能写好字。

师:同学们描得很认真,而且按老师的要求一笔到位,写好字的第三步是临帖。一看而写三对照,一遍更比一遍好

6.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教学内容,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有助于五年级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能力的训练,有助于体会诗人间依依惜别的情感。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古诗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谊”和“暂”,形近字辨析“暮”“幕”和“唯”“维”;查词典理解“脍炙人口”、“誉满天下”;

推敲词语“依依惜别”和“杨柳依依”中“依依”的含义,区别“远眺”和“仰望”,“伫立”和“站立”,“凝视”和“看”,探究用词的准确,并积累一些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过程和方法:

将故事与古诗对照阅读,通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方式,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熟读成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准备:

有关送别的诗句,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诗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让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诗,谁想先来跟大家交流?

1、确实“人生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流泪。他们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里有一首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古诗。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你了解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2、【说得真好,诗源于情,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情感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黄鹤楼送别】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美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检查读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

相机理清:人物、地点及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故事的主人公——(板书:李白 孟浩然),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伺机介绍“黄鹤楼”那就在这享誉盛名的黄鹤楼上,一对友人即将要分别了,这就是黄鹤楼送别(多媒体相机出示介绍诗人及黄鹤楼的课件)。

2、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其实我们刚才说的主要内容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第一自然段。谁想再来读一读这个写出了文章主要内容的段落? 那你知道什么叫“饯行”吗?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饯:设酒食送行。饯行:为远行的人摆酒宴。)

3、那是在什么时候“饯行”呀?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雨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课本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生谈)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读出来。指读描写景色的话(生评价)女生读。

4、就是在这“烟花三月”的时节,孟浩然要离开了。男生,让我们来送一送他吧。男生读第一段。

四、精读课文,品味关键词句。

(一)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

1、让我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一看离别之际,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如何? ▲交流探讨:

2、师:就在这俯临长江、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谁已经找到了? 【1】(板书:依依惜别)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藏在心底,这个“藏”字用的太好了,他们是怎么藏的?(生谈)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

★那我能不能将“仰望、远眺”位置互换?(不能,“仰望”向上看,“远眺”:远远地看。角度不同。)

【2】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他们都有意不去触动„„(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他们一会儿„„(生接读)【3】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的情谊。谁愿意来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指读。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

1、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用“—”划出李白说的话,用“~”划出孟浩然说的话。

3、选择其中一位的话,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探讨: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交流有关李白的内容? 【1】此时他的心情如何?(敬仰和依依惜别)

(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2)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 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3)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

(4)李白短短的三句话中,竟用了六个“您”字,足以看出他是何等的敬仰孟浩然。【2】指导朗读

(1)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来试试,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依依惜别。

(2)李白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过渡: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哪个小组来接着交流有关孟浩然的内容?

【1】(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说:天底下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即使他远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邻居。孟浩然此时引用这句诗,就是想告诉李白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引读

(2)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3)孟浩然不但忍住离愁还宽慰李白,真不愧是——兄长,是老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如兄长,似老师一般安慰李白。(指名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同学们,你们能演好这话别的场景吗?哪个小组来把他们的依依惜别表现出来。(配乐表演)。

▲小结:就在这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的长江边,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即将顺江东下前往扬州的孟浩然饯行,这就如诗句中所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种诗中有文,文中有诗的课文,我们就称它为“文包诗”。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来感受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女生李白,男生孟浩然)

五、总结升华

分离就在眼前,有太多的话没来得及说,有太多的情未来得及诉,看着友人即将离去,李白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的诗读一读背一背。板书:

黄鹤楼送别

7.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鹤楼,它俯临万里长江,飞檐凌空,仿佛展翅欲飞的鹤翼。因传说神仙驾鹤到此,故而得名。李白曾在这里送别好友,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二、学文悟情

品味登楼赏景图

1、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学习单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惜别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离情别意。)

2、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从这段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什么?(无心赏景)(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3)欣赏美景(出示图片)

(4)这么美的景色,他们为什么无心欣赏?(因为孟浩然即将离开李白,他们很舍不得)此时的心情是什么?(依依惜别)他们为什么不说话?(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5)原来他们是在借赏景来隐藏自己的惜别之情,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带着这种不舍有感情读读这段话。品味酒别图

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学习单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内讨论:

(1)李白的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您”?除此以外,还用了哪些称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鄙视权贵、连皇帝都不放在心上的李白,会对孟浩然如此敬仰?(3)孟浩然的话中引用了谁的诗句?他想向李白表达什么意思?)

2、交流

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1)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a.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b.敬仰他什么呢?(人品、才华)

c.了解孟浩然生平(孟浩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他有什么优点?)

d.理解《赠孟浩然》(我们再来看看李白曾写给孟浩然的一首诗)

对照诗和译文,思考;李白爱孟浩然的哪些方面?(风流潇洒、流连山水、不羡权贵、品格高尚)(2)李白的依依惜别。

同学们再看这段文字,你除了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过渡:孟浩然有什么表示呢?

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

(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安慰王勃虽然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真是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

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并加进动作。

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品味临江目视图

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要走了,学习单三(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作者写为什么要写杨柳和沙鸥?

(2)“伫立”什么意思,友人走了李白为什么还伫立在那儿?(3)展开想象,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交流

2、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问:(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为什么写景表达什么感情?

(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

2、出示图理解依依惜别之情。(1)出示临别图问此时他们在说什么?(2)出示登船图,此时又在说什么?

(3)出示出发图,李白在做什么?出示:船慢慢走远了,这就是“依依惜别”

3、出示: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1)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

(2)孟浩然走远了,李白为什么还伫立在长江边?(孟浩然是从江上走的,想起孟浩然的话,希望借长江表达思念之情)看来写长江水也是为了借景抒情啊!学到这儿发现课文中的景色都表达一定感情,这叫感情渲染法。

(3)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让一江春水捎去我对兄长的不尽的思念。孟兄,你何日才能与我见面?我们的友情一定会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

(3)齐读。配乐

三、学诗解意

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

1、出示古诗,生齐读。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3、分别读诗文。(读到这儿想想文中哪些是诗中没有的?)

4、多么深厚的友谊齐读送别诗

四、积累拓展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

板书设计

登楼赏景

黄鹤楼送别

对饮话别

8.《黄鹤楼送别》 篇八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相应成趣,旨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诗文对照学习,求融合,不割裂。让诗成为学生进入文章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文章中探究与发现“诗的痕迹”,扮演文中人物进入诗的意境,抓住“空白”引导学生想象练说,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更深一层地了解这首诗的成诗过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

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㈠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㈡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⑵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 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⑷ 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b、评价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 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⑸ 齐读这一部分。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⑵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 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开始表演。(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㈠ 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接下去齐读 „„(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 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㈡ 第五自然段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⑴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 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结合“西辞”,板书图)

板书:

⑷ 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这首诗中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用词好: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好久„„)

(两次写到黄鹤楼,黄鹤楼有神仙飞天的传说,祝愿孟浩然到扬州能像神仙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⑸ 这真是一首好诗,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生汇报

3、推荐古诗,出示:《送朱大入秦》《别董大》

学生自由诵读。

4、引导开展课外诵读: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览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9.黄鹤楼送别 篇九

课前:话送别,吐真情。(背景音乐古筝曲《送别》)

1、同学们,自古以来,送别都是一个伤感的话题,你们经历过或者见过送别的场面吗?(过度:

1、当时你的心里的滋味怎样?回想起离别的情景,那份不舍,那份依恋又涌上了心头)

2、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和大家一样,曾经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怀,他们借着诗词歌赋表达心中的离愁别绪,让我们背上其中的一两句,好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点击“送别诗集”示范后学生点击它会给你作个友情的提醒。3.评价。

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期待这优秀的你们在课堂上更展风采!

(一)、赏诗句,初体会

1、刚才,感受了大家的深情吟诵,老师也给大家送上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看大屏幕(播放配乐朗诵的录像)

2、听得如痴如醉,想试着读一读吗?努力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3、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可以读整首诗,也可以读最喜欢的诗句。

4、真是不错,字音读得准了,诗句也读顺了。现在,你从诗句中读明白了什么吗?(生交流)

5、是啊,这首诗包含着两位诗坛巨匠的深厚的情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吧。(请点击课文导读中的课文再现。示范后学生点击)

6、生自读。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

(二)、品美文,悟真情

赏美景

1、作者细致的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两千年前那个明媚的春日,带到了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的黄鹤楼,你知道黄鹤楼吗?请点击“诗情画意”,去了解它,感受它在春日里独有的魅力。你可以浏览文字介绍、也可以欣赏视频(示范后,学生点击

2、看得津津有味,有什么收获?(黄鹤楼历史悠久,动人的传说更是给黄鹤楼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春日的美景让人神往。)

3、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一组词吧。(大屏幕显示)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临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读得真美,真像一首清丽的小诗!展现出一副春日美景图。

4、把这些词语读进句中,更会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试试(大屏幕出示)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悟深情

1、优美的景色令人神往,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却无心欣赏。(大屏幕出示),谁来读:孟浩然和李白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下着重号 依依惜别,什么意思?和那些词语的意思差不多?(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2、这样的不忍分别,该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啊?他俩的感情为什么会这么深呢?读一读,网站上的“诗人档案”吧,(示范后点击)

3、交流。

年长20岁的孟浩然在李白眼中,是。(兄长 朋友 老师 知己)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此时,李白心中在说什么?孟浩然呢?虽然早已是心潮澎湃,可谁都不忍触动离别之情,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过渡:但是不忍分别终须别,船上的艄公已经在声声呼唤,离别的时刻到了,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看着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5、读读他们的对话,你体会到什么?(敬仰、难舍)

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连用六个您、称他为孟夫子,怎样的人称为夫子,举例孔夫子)

那么孟浩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李白如此敬仰呢?你能联系诗人档案中的介绍,谈谈吗? 孟浩然的诗作誉满天下?(《宿建德江》 《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出口吟诵。这就叫,脍炙人口。誉满天下)

孟浩然的人品高尚 李白有一首诗,就是这样赞美孟浩然的,刚才有人读过,大家一起来读其中几句。出示: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解说:孟浩然他不愿意为官,他宁愿和青松和白云相伴到老,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誉满天下的诗篇的孟浩然。怎么能让李白不敬仰呢?把李白的话再读一遍。让我们听一听这敬仰之情。(指名读)

B从李白的话中,我们仅仅体会到的是李白的敬仰之情吗?还有什么?

▲“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未曾分手,已经盼着再次的相见。从这里,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我想请你把李白的话再读一次。大家听一听这份难舍之情。

▲(指着读书的学生)如果你就是那离别为伤感的李白,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什么是知己呀?是什么样的朋友?

▲(指另一生)是这样吗?你是他的知己,他是你的故人,相信你能够听出来他的话中的宽慰和难舍之情,你再读一遍,我们大家再听一听孟浩然的话。王勃的这首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会分手,但是我们的心却永远在一起。

6、道不完的离别情,说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景,把它深深印在心底吧!与同桌的伙伴,可以用书上的语言,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在座位上演一演。

(三)、读诗文 入诗境

1、他们终于道别了。年轻的李白一次又一次地登高去目送孟浩然的远去。(师朗诵)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久久伫(zhù)立在岸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他把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全都寄予了这一江春水!这正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文对照,引出后半部分古诗。] 此时,李白的脑海里在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呢?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全都藏在着省略号中。

2.此时,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击古诗,师朗诵)刚才,老师在朗读时把自己当作了李白,置身于长江畔,目送友人。相信,此刻,你也一定能体会诗人的心情。让我们起立,向李白一样,伫立在江边,伴着音乐来送别知己。(指名朗诵,齐诵)

(四)、抒情怀,诉真情。

1、李白孟浩然之间的友情也随着这一江春水流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朋友,想起身边的知己好友,点击 “友情抒怀”,在留言簿上写下你的思念,你的祝福,你的关爱。

上一篇:高中毕业晚会主持词下一篇:hse管理领导小组会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