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2024-09-26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一

参观兴仁七小、屯脚小学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后的心得体会

鲁础营回族乡永德小学

陶顺高

2015年5月22日,在县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先后到兴仁县第七小学、屯脚小学、百德中学、兴仁县第九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的参观,对它的管理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的感悟和了解。参观后内心深受该校震撼。特别是他们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设施、凸显的文化氛围、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精简高效的领导团队等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学习、借鉴。

一、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走进兴仁七小大门,最让人醒目的是校门里面左右墙壁上的名人铜画像,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印在了高高的墙壁之上,进入学校内部,各式各样的活动映入眼帘,校园文化长廊有着丰富的诗文,“仁智楼”前面盛开着耀眼的三角梅,尤其是教学楼的走廊两旁,巧妙合理地挂上学生及教师的优秀作品,还利用宽阔的走廊设置了学生随手可及的图书小书架;到各班教师门前一听,学生书声琅琅,师生互动更是其乐融融------其次,来到屯脚小学,首先就听到了竹竿拍打的声音,还有那板凳撞击的啪啪声,健步如飞地来到了操场上,一群群孩子在跳着他们民族特有的板凳舞、竹竿舞,他们那熟练的动着,那轻盈的舞姿,吸引着我的眼球,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还有仡佬的响声,同学们游戏比赛时的加油声------声声入耳。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第九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我们一行来到少年宫,还没进入内部,就听到了那奇怪的音律,还有架子鼓的响声。少年宫里面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看到的是我国传统官窑烧制的瓷器来由的美妙,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制作自己的“玩意儿”,虽然他们满手是泥土,但是却在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来到了另一间教室,看到一个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刺着刺绣,他们秀出了祖国宏伟的明天;另外的一些教室有的在练习朗诵;有的在下着象棋;有的在跟自己远在他方的亲人聊天;还有的在努力地一块一块地拼着我国的伟大成就——航空母舰;那奇怪的音律魔法般地牵着我来到门前,他们在演奏者美妙的乐曲,架子鼓的爱好者们在哪里使劲地敲打着------这些学校的感染性、号召力在向我们潜移默化中熏染,这种“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的浓厚文化氛围不能不令人折服。

二、硬件设施建设给校园描上“面向现代化”的面纱,激起我无限的向往。

几所学校教室、办公室、运动场所设施一应俱全,活动区、教学区、休息区条块分明,总体布局一目了然、科学合理,从进入大门到各区、室走马观花的参观和随意了解到,其教育教学设备的时代性和教育投入的力度的确值得我们感叹和欣赏。

三、“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浓厚的当地的文化氛围,极大地触动了我们学习的意念。

以文化长廊等为特色来建设校园文化,以标语张贴,感动中国人物展来建设校园,以少数民族的舞蹈等作为学校特色,所以几所学校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设来建设校园,美化校园。

本次的参观学习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以后,我将把我学到、看到、悟道的做法和想法用于本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2.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开展“老昆明游戏”活动, 开启孩子们的心智

“老昆明游戏”有诙谐有趣的儿童歌谣, 有集体参与的游戏, 这些游戏, 符合孩子爱热闹、爱唱、爱跳的天性, 可以消解当今的孩子由于家中无兄弟姊妹带来的孤独感。另外, “老昆明游戏”大多在说说唱唱、跑跑跳跳中完成, 不仅锻炼了孩子身体的协调性, 还使孩子的个性更加活泼, 身体更加健康。现在的孩子大多喜欢玩电脑游戏, 长时间捧着游戏机或坐在电脑前, 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老昆明游戏”充满乐趣, 富有浓郁的人情味, 内容健康, 没有电子游戏里那些表现凶杀、仇恨、怪兽、野人等对心灵产生伤害的东西。除此之外, “老昆明游戏”大多在室外进行, 活动场地或者是操场, 或者是草地、树林, 让孩子们沐浴着阳光。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磨炼意志, 锻炼体魄, 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二、开展“老昆明游戏”活动, 增进学生的友谊

盲人摸鱼、挑花绷绷、拍洋画、打陀螺、滚铁环、跳皮筋、跳海牌、丢沙包……这些久违的老游戏已经在昆明人的记忆中淡出了。为组织好“老昆明游戏”活动, 我们认真设计了活动方案, 通过访问、调查, 向广大家长了解、搜集“老昆明游戏”的名称和玩法, 带学生进行整理分类。在家长的支持下, 这些游戏渐渐在校园里兴起, 孩子们互相学习、交流, 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竞赛中学会相互帮助, 增进朋友间的情感。通过活动, 一些爱玩、会玩的孩子更聪明了;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慢慢地融入集体, 学着跟人合作;一些热心集体活动的学生动脑筋吸引更多的伙伴来参与自己组织的游戏。通过活动, 建成一个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三、开展“老昆明游戏”活动, 搭建家长与孩子交流的平台

目前, 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温室教育。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有求必应, 在家庭中孩子就是“小皇帝”, 一家人为他服务。二是家长采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老昆明游戏”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在乐融融的游戏中促进了感情。在活动中, 家长向孩子介绍“老昆明游戏”的玩法及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共同享受游戏的快乐。在成果展示时, 我们特别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亲子互动, 回味童年”的体验活动, 看到平时上班忙碌、下班疲倦的家长, 此时又激起童心, 如一群大孩子欢乐地和自己的孩子玩耍, 脸上泛出灿烂、幸福的笑容, 师生心里充满幸福与快乐。活动结束后, 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平时孩子缠着大人玩, 总觉得太累, 没意思, 今天和孩子们玩游戏觉得很亲近, 很放松, 非常开心, 找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感觉。现在的孩子确实需要与人沟通, 特别是与家长的沟通, 这个活动沟通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开展“老昆明游戏”活动, 传承了本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老昆明游戏”虽然只是一些古老的游戏, 但它却是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现象, 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现在, 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必须从小学抓起, 引导他们接触家乡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 领会其思想道德内涵和文化魅力, 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老昆明游戏”的歌谣里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思想, 从玩的方式、方法中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差异, 从游戏背景中可以了解社会的文明程度。

五、开展“老昆明游戏”活动, 促进了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 色彩绚丽、品种繁多的新型玩具逐渐占据学生的游戏空间, 有些玩具甚至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以往自创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渐渐悄无声息了, 接踵而来的是学生之间的攀比, 比谁的玩具新、价格高, 比谁的玩具更吸引人。自从“老昆明游戏”重返校园, 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更丰富了, 这些游戏形式多样, 调动人体多种感官, 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既健身又益智。

3.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校园;和谐校园;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228—02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是校园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1]。尽管近些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德育教育无法深入到学生个人,在校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失德”,“非文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有学者提出“必须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2] 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看似只是词序颠倒,事实上是一场校园建设理念的变革。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文化校园是把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校园运作的血液中,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和方面。

因为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巨大压力,现在的大学教育多数关注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应试教育。然而,“教育的至高境界,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使学生熏染一种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态度。”(韩军,2003)爱因斯坦曾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忘得掉的是具体的知识,是特别的技能,剩下的是人文素养,是文化的浸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从软硬件的角度来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

文化校园的建设最重要的方面自然是文化的传承,观念的渗透,思想的影响,但也不要忽略环境的感染力。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从校训,标语,到教学楼树立的伟人雕塑和张贴的人物肖像,再到校园的建筑风格,一花一木都可以传达文化的气息。

二、从显隐性的角度来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

张占一教授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我们不妨把大学里知识文化的传输看成是显性的,那么交际文化的传播就是隐性的。

1.从显性角度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若要从显性的角度来增加校园的文化内涵,就必须重视高校文化课的开展。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必修课的设置上,我们要重视加大文化课的比重。目前我们国家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大学语文,笔者对此相当不解,同样都是语言课,何以大学英语是一门两年的必修课,而我们的母语——大学语文却不再重要?事实上,我国的升学体制决定了大学之前的教育更倾向于应试,学生很少有机会以欣赏的角度去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采。一旦大学都取消了语文课,学生便失去了接受文化熏陶的优良途径,实在可惜。同时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认为,任课教师也因时刻牢记语言课注重的不仅是语法语音,更应该侧重在文化的传输上。而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们进行的是跨文化活动,中西文化的对比应该是重要课题。另一方面,高校应多鼓励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多开设选修课,如书法、汉服等传统文学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毕竟, 民族是才是世界的,尊重传统让我们更自信地面向未来。

2.从隐性角度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和人格气质,从隐性的角度传播交际文化,高校首要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学生的校园生活有至少1/3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同时,宿舍包容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涉及到话题包括学习、师生、社团、同学关系、甚至爱情观等等。宿舍文化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其重要性,健康的宿舍文化可以规劝学生走向正确导向,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等等,而恶劣的宿舍氛围也必将影响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构建健康的宿舍文化,高校不妨多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理名言,引领学生去思考。孟子曾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宿舍同学相处时“和”的重要性。主张“无为、无欲、无争”的老子曾提出,“上善若水”。《中庸》里记载的“万物并遇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以及《周易》中“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在指引众人人际相交可做到“和而不同”,即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不会伤及他人自尊。

同时,文化校园倡导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除了一些常规的社团活动,高校不妨鼓励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民俗风情节,将一个时期全国各地不同的民俗习惯汇集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对其他各地风俗有了更好的了解。此外,我们悲哀地发现,在不少学生的头脑里,端午、清明、中秋只是一个多出来的假期,已不具特殊色彩。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端午、清明、中秋、七夕等等,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去追寻被现代文明抛在脑后的传统美德和情操。一个不懂传统文明的大学生就是一个没有“根”的“读书人”,是“空心人”,他一味追赶时新的资讯,殊不知当新的资讯变成旧的,他已找不回自我。因此,普及中华传统文明刻不容缓,以时下备受重视的“环保”话题为例,其实这并非一个“时髦”的话题,而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人与自然”观点的延伸。

此外,文化校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应言传身教,文化育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做到“仁爱”关心入微。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不忘孔子“政者,正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裁决。

综上所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需要高校调整办学观念,更需要在贯彻执行时,全方位地文化育人。

参考文献:

[1]王欣.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从“寝室英语”看和谐校园文化[J].科教文汇,2008,(8):54.

[2]衣俊卿.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2):1-2.

[3]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4]韩海燕.“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2):92-93.

[5]项仁才.刍议文化底蕴与和谐校园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5.

[6]张萦.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广西教育,2008,(4):25-33.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from campus culture to culture-oriented campus

WU Dan

(Engineering Colleg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1,China)

Abstract: Cultur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advanced education, hence it is essential to cultivate campus culture. What’s more, the edu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should stretch into every facets of the college to construct culture-oriented camp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nsferring cultural heritage,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deepe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4.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四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经常过问,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开学初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行政会、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

二、加强学校校容、校貌的建设

1、各班教室都贴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楼道的醒目处都贴有警示标语:嘘!我喜欢安静、走路学花猫下楼静悄悄、轻轻地走悄悄地来?

2、以楼层为单元,每个楼层一个方面的内容,彰显我校的德育特色。

3、成立了科技活动教育基地,购置了大量的科技大型器具,组织学生底气的参观。以上这些,不但给学生美的熏陶,还能从中学到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从环境和科技单元教育学生们热爱环保,我们的生活只有一个地球,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并且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

1、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以德育校长为起始的国旗下的讲话、出“时事要闻”和“生活小常识”专栏等系列评比活动。

2、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活动,使队员明确在校做诚信学生,在家做诚信孩子,在社会做诚信公民。

3、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开展班队间的学习竞赛或评比、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队员的养成教育。

4、手抄报、板报。手抄报和板报定期更换,有环保、健康、法制、科技等主题。全部由学生自己创作、搜集、整理、制作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创作和动手绘画的能力。

5、加强了法制、卫生以及安全知识的学习,组织了全体同学学习《安全教育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条文内容,听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等。

6、落实“三操一课”工作,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作为值日检查必检内容,并进行评比。

7、切实开展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8、组建了学校环保小分队、科技活动小组、文艺队、体育队,并定期开展活动,安排专长教师进行指导。

四、和谐的人文精神

好的环境约束人也造就了人。我校的人文管理造就了一个有特色的和谐的团结向上的文明集体。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团结一致、共同奋进。拥有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师徳修养。学生的自身行为已成习惯: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环保意识已经形成、学习读书的兴趣浓厚、有很强的爱国意识和自立精神,有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见面问好礼貌待人,有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环境吸引人,文化影响人,习惯造就人。我校的校园文化正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力求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2

校园文化是现代教育的关键词,这证明了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实施,对学生品德与素质的形成有着陶冶、启迪、塑造的功能。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教育和引导作用。它能不时的提醒和启发学生的潜能意识。良好的校风及校园师生互动,能使学生在言传中互补,形成良好的品质。

高标准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和渗透性,对学生群体及社会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它具备着,变化的多面性及广泛性和灵活性,它的影响力辐射强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故此本人通过滦南县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以下简单的阐述。通过对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后,得出以下见解。

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

对此,教育部于XX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

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XX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5.校园网站的管理与建设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网站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网站进行管理和建设:

一、制定方案,合理规划,体现实用性。

校园网的建设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建设的时间和周期较长,而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规划时一定要适度超前,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指导,统一的规划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教育技术处秉承“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开拓思想,创新工作,不断加强网站建设与学校工作的整合,坚持做好网站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从最初的方案制定到规划实施,都体现了网站的建设是以实用性为基础的,也正是以实用性为基础,使得网站的的深度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

二、明确职责,权限下放,体现参与性。

首先全体教师作为教师会员有阅读网站所有栏目内文章的权限,通过登陆网站,进行发表文章和评论的权限,但是普通教师会员所发表的文章和评论必须通过频道和栏目管理员的审核。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行管理后,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开展的更加有条不紊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网站的建设再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的事了。开放式的管理、职责的明确、权限的下放,使得师生参与网站建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同时校园网站的生命力也日益旺盛。

其次,我校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对全体教师进行网站使用的培训和指导:从上传文章、图片,到利用网站的各类资源链接,只要有更新我们就会有相应的培训。如有新教师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处会组织新教师的网站使用培训,让他们及时快速的使用学校网站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三、立足实际,加强督促,体现公平性。

6.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六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冉 献 宝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本次集中培训学习,我收益匪浅,深深体会到培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助推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对校园文化建设谈一些体会: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通过这些对这些内容的宣传、促进学校发展,保障办学规范,丰厚师生素养,彰显办学品位,展现学校的文化风貌。

有了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就能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打造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就能得到师生高度认可,广泛参与,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因此,我今后要在校园文化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还强调: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1、以“秉承传统文明,宏扬平易近人精神”为正题的“传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办公楼西侧的德育长廊中,其主要内容包括:平易近人精神的几个方面;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三字经、道德经节选;学会尊重、学会惜时等有关内容,是师生相识、进修、传承中华平易近人文化传统和平易近人精神的场地。

2、“播下良好习惯,收获美好人生”为正题的“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两座讲授楼前的宣传橱窗内及花池、草坪的文化牌上,其内容包括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的内容及其图解和解释,还包括人生格言、伟人佳句等,使学心理解“习惯就是本质”的内在,从而养成遵纪遵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健康成长的良好习惯。

3、以“造就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质量”为正题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畅想园外墙和讲授楼、测试楼走廊内,主要内容包括人格和运气、性格与成功、心态与成长、做事与做人等有关内容,学生在此通过进修、接收、内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谛,加大深度理解“进修转变运气,人格成就未来”的真正内在。

4、以“普及科学常识,关注科技最前沿”为正题的“科技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实验楼走廊内。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天文地理等科技常识,以倡议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常识报效祖国的壮志激情。

5、以“陶冶艺术情操,展现艺术特长”为正题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畅想园和讲授楼、办公楼内,其内容主要以学生作品及活动场景为主。在这里学生可以感触感染成功之乐、品味实践之乐、泛论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

6、以“营造杰出氛围,培育立异人材”为正题的“处室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教室、功能教室及工作室内,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科室文化和与之相应的功能教室文化,力争营造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文化氛围。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 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实现行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 和谐统一。

1、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则是土壤与空气,学生就是校园的幼苗。所以,校园文化要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成长的文化。

为此,我们在每期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有阵地、有载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每到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我们都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我们还利用学生入学、入队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

2、重视阅读文化的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不论出生境地优裕或是贫寒,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奏响人生的乐章。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们的一生,一个人物可以感动人的生命。让同学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自觉成长。这正是学校培植校园文化之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努力营造“时时是读书之日,处处是读书之所,个个是读书之人”的良好氛围,我们学校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机会。

平时,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演讲、“读书辩论会”、“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金点子”征集等一系列活动。校园“红领巾之声”、校报开辟了读书专栏、交流阵地。我们利用一切手段引导着师生投身于读书,钟情于阅读。

3、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 生。”新学期开始,我校就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做起,时刻牢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四会校训”,今日播下良好习惯,明日收获美好人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中,我们的做法是:“尊重规律,讲究方法。”

第一,抓好第一次。因为“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请记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第二,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抓反复,反复抓。特别是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毅力,强化训练,持之以恒。

第三,训练有序。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充分利用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好习惯养成·成长手册》,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有序的训练。

五、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重视管理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校园管理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石。

有人说校园文化简单地说,其实就是管理文化。因为透过管理,我们就可以深刻地体验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发展潜力等。能否使校园文化鲜明、厚实和富有个性,管理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是师生。管理通过对人、物、事的管理,形成了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制度的执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这个管理文化的硬件是制度与制度的执行,这个管理文化的软件就是管理思想与工作方法。前者如齿轮,后者如润滑油,二者的和谐就是管理文化。

首先,要立足于学校的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来建立学校管理的制 度和执行制度。不同历史传统与历史文化的学校,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绝不能一视同仁。比如百年名校与一些新建学校,在制度建立与执行上,如果不考虑她的传统与历史,就必然带来管理上的紊乱。例如,我们学校的《教师积分评比制度》是传统与历史、定性与定量、民主与科学的结晶,它也将在改进与完善中不断发挥其导向、激励功能。

其次,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管理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人文管理则体现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人文管理就要以人为本,追求和谐,体现人的平等,尊重人的需要。

从工作实际出发,我们会发现:人文管理要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制度化管理为人文管理提供了保障与支撑。强调人文不能不要制度化,强调制度化一定要有人文色彩,制度化要充满人文的温情,否则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应并行,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在管理中无论有多少制度条例,但都应该把握一条:那就是一定要以人为本,本着肯定人、激励人的思想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制度既充满温情又充满和谐。

因此,我校要再创辉煌,必须继续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在教育学生学习上、做人上、为人处世上下大功夫,时时刻刻、时时处处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7.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七

见缝插针, 构建人文景观

美的校园的教育作用不只是通过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讲解起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环境, 时时处处、无时不在地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暗示的作用。校容校貌、建筑绿化、楼道布置等虽属校园物质文化的外显层次, 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载体, 要使学生能通过物质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 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十分重视对校园内外墙壁人文景观的营造, “使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 有意识、人为地去构建、设置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景点”或内容, 见缝插针, 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影响、教育学生的机会, 力争使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处景物能传情。校门外墙壁上的学校简介、教育理念诠释、学校活动掠影的大型喷绘, 校园内布局规整的升旗台、舞台, 教学楼正中积极健康的醒目校训“来为求知, 去做栋梁”红色大字, 墙面上十七大教育方针和我校的近远期发展目标、“三风” (校风、教风、学风) 建设目标等, 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活的教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其教育意义深刻、持久。

我校还充分利用平时和每年举办的艺术节向学生征集各类作品, 书法绘画, 摄影作品, 工艺制作, 电脑科技作品, 小发明等, 把这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制成一幅幅壁挂, 在教学楼走廊、大厅的墙壁轮流展出。作品在墙面上的布置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使内容到形式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 错落有致, 疏密合理;风格上, 动静搭配, 色彩和谐。学生们稚嫩的作品也许并不完美, 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和承认, 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 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激活, 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 其积极健康的内容, 有创意的艺术形式, 还可以成为别的学生学习的范例, 使得更多学生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审美能力得到增强。

健康向上, 用语人性化

对墙壁角落的利用, 内容要健康向上, 用语要避免生冷、命令的口吻, 用饱含情感、富有人情味的话语。如多媒体教室墙面上的主题词“让信息教育思想深入孩子的心灵”, 图书室的“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再如草坪、花丛中的提示牌:“小草在休息, 请不要打扰”、“我怕痛, 请呵护我”, 水龙头旁的“走后别让我一直流泪”, 厕所墙上的“向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 就连操场边的垃圾桶也会说话:“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朋友, 请把垃圾交给我”。在楼梯口张贴彩色标语牌:“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过走廊”, 这短短的提示语就会成为学生们行为准则的指南针;教室门上的“请讲普通话”可告诉学生: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 我们应用普通话交流;阅览室门上的“让读书成为习惯”时刻提醒大家要勤于读书、博闻强识。让充满人文精神的话语启发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事, 使整个校园洋溢着高雅、和谐、完美的气息, 从而提高校园文化生活的品质。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化

对墙壁、角落的利用可形式多样, 因地制宜。院墙上学生自办的专栏、内容丰富的宣传壁橱、充满趣味的儿童画、振奋人心的宣传标语等, 都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 使学生读到的每一句话, 看到的每一幅画都能对他有所启发。在教学楼楼道里可悬挂古今中外的名人画像和事迹简介, 让司马迁、爱因斯坦、陈景润等等这些遥远、亲切而又鲜活的名字跨越时空局限, 伴随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走进校园, 在孩子们的心灵上引起震撼, 激起对科学的无限憧憬。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而显性的物质文化尤为重要, 教室里的一切都可作为有用的素材来利用, 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 优化个性的地方。墙壁上要有学生们自己动手主办的学习园地、手抄报张贴栏等;还可结合实际, 建立“英语角”或“文学园”等。教室前面黑板上方正中要张贴国旗, 两边是必不可少的班训。班训的内容不可千篇一律, 要以激励性为原则, 体现层次性, 兼顾共性与个性,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高低来确定,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简单易理解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等适合低年级, “刻苦学习, 奋发有为”等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的内容符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勤奋学习, 振兴中华”适宜于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班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学校的规范要求, 开展内容系统、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并及时总结各项教育活动的经验, 把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升华到制度上来, 制订出自己的规章制度, 把这些有班级特色的制度、规范放大, 张贴在教室中, 天天与学生见面, 时时与学生相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 耳濡目染, 日积月累, 性情受到陶冶, 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的学习观、人生观, 拉近与老师的距离,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增强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 及早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对他们的未来成长大有好处。

创造美的环境、追求美的形象、塑造美的心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利用墙壁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使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化。

8.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八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构建丰富多样、和谐共生的校园软硬件文化来实现育人的目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相对,也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与音乐修养来实现育人的目的。本文以贵州民族地区高校为例,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三方面阐述了高雅音乐进校园对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雅音乐;贵州;高校;校园文化

201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活动的开展为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高雅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全新诠释。对于高雅艺术而言,如何进校园?进校园后如何开展?都是当前我国学校领导者(校长)以及执行者(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基础概念解析

1.1 什么是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相对,是音乐的一种艺术品位。自“高雅音乐”一词诞生之日起,它经过了众多音乐艺术家与评论家的推敲,其中最多的就是对“高雅音乐”中“高雅”一词的理解与认知。那么,究竟什么是音乐的“高雅”?有专家认为,音乐的“高雅”就是音乐主题高(更严肃),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抽象和概括更深刻;音乐意蕴高(更含蓄、更深远);音乐感情高(更高尚、高丰富、更纯净)。与面向大众的通俗音乐相比,高雅音乐更倾向于高知识水平、人生阅历丰富且音乐修养较深的人群。从音乐品味上看,虽然高雅音乐比通俗音乐品味更高,但它的受众面要远远小于通俗音乐。另外,随着近年来全世界通俗音乐的蓬勃发展,高雅音乐已经渐渐陷入残酷的生存困境之中。例如,音乐形式过于严肃、音乐风格单一,已经让观众与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另外,高雅音乐对受众较高的音乐要求,以及较高的门票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1.2 什么是校园文化

从字面上看,校园文化即校园中的文化,是校园中的人所体现出的一种彼此接受与认同的社会文化。这里的“校园中的人”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与其他在学校中工作、生活的人,如保安、保洁工、宿管员等。对于高校而言,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其建设理念、内容与方法等逐渐被广大高校领导与师生重视。

2 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贵州省内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毛南族、蒙古族、满族等18个民族。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呈小聚居、大杂居分布,全省87个县(市、区与特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正因为贵州省的多民族性,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单一的情况。但是,从总体上看,贵州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是显著的。具体而言,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高校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从2013年开始,贵州省教育厅就对民族地区高校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鼓励并要求各高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从2013年开始,贵州民族地区众多高校开始着手建设校园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就是校园文化展馆。由于贵州省多民族的原因,各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展馆时需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地区特色以及学校特色。例如,学校用图画、花卉、雕塑等形式将贵州地区风貌与民族风情在文化展馆中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美的感受。同时,各高校还将制订校训、校歌、校徽等,不仅能够体现学校特色,还要有创新精神与文化深意,这些都要在文化展馆中展示出来。另外,文化展馆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投影、电子显示屏等将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多维度地呈现出来。

2.2 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纵观贵州民族地区高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贵州民族地区很多高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说明:

借助传统文化发展。2015年5月,贵州省第十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大赛举办。此次大赛给贵州民族地区高校借助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发力,从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推动了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借助歌唱发展。2015年6月,由贵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省文明办、共青团省委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之“校园好声音”歌唱大赛。学生们通过比赛,歌颂共产党好、歌颂伟大祖国、歌頌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各族人民大团结,使校园充满良好的文化氛围。近年来,随着电视歌唱选秀比赛的火热,学生由衷热爱歌唱比赛。为此,借助歌唱比赛发展校园文化是当前贵州民族地区高校值得注意的途径。

借助旅游发展。2016年4月13日,贵州省首届旅游志愿者形象大使大赛暨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旅游公益微电影主演的复赛选拔在贵州民族大学火热进行。通过本次选拔活动,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生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竞争,既彰显了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借助网络发展。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于用网络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借助QQ、微信、微博与论坛实现线上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贵州省,2006年创办的“贵州大学硕博论坛”已成为省内颇具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截至2015年12月,此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九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成果,大大提高了贵州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3 高雅音乐进校园对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完善

3.1 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速度与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等。因此,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3.2 人的持续发展——通过高雅音乐的“高”积极推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高雅音乐之所以“高”,是因为它对学习者与欣赏者的要求较高,且自身蕴含的音乐思想较为深刻。相比通俗音乐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对高雅音乐都有一定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不仅让高校忽视高雅音乐教育,而且忽视学生对高雅音乐的需求。但是,高校领导、教师殊不知,高雅音乐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从而促进他们的艺术造诣与道德修养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高雅音乐的这种功能无疑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的。

3.3 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民族高雅音乐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很多人会提出疑问,“民族音乐不是高雅音乐”。人们之所以认为民族音乐不是高雅音乐,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已经提前将西洋音乐当作高雅音乐,然后当把西洋音乐的形式强加于民族音乐之上后,会发现民族音乐的形式与西洋音乐的形式不符。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民族音乐也是一种高雅音乐。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其多样的民族种子在这里滋生、成长,推动了贵州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对于贵州民族地区高校而言,让民族高雅音乐进校园,不仅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且为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 高雅音乐进校园对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4.1 丰富校园硬件文化建设

校园硬件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以及校园中的假山、雕塑等各种景观。校园硬件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可以是精神文化,也可以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科技文化等。高雅音乐进校园,比如要求高校建立相关的配套硬件,如音樂教室、音乐厅。学校还可能会建造与高雅音乐相关的雕塑、苗木等景观。从美学角度来讲,各类高雅音乐硬件对学生思想情操的培养远比被动地接受教育更加深刻。因此,高雅音乐进校园,对贵州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具有一定的丰富作用。

4.2 丰富校园政治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政治文化是高校师生在政治活动中所形成和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及其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它是社会政治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的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性报道、标语、专著、刊物、社团等;二是行为层的政治文化,如各种制度、章程以及政治学习、政治报告、政治宣讲等;三是精神层次的政治文化,如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它的作用在于使广大教师与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贯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雅音乐进校园,使高校师生的道德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帮助他们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推动他们以正确的态度与思想进行各种政治学习,丰富了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内容。

4.3 优化校风与学风

高雅音乐进校园,能让学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识音乐、认识民族、认识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对于教师而言,由于高雅音乐进校园在我国还存在较多的难题。他们会开展关于“高雅音乐进校园”方面的学习交流与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会因为高雅音乐进校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欣赏水平,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音乐情操与个人修养。因此,无论是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高雅音乐进校园都会营造一个勤于教学、勤于思考、勤于创新的学风与校风。

参考文献:

[1]陈雅琪.试论高雅音乐走向大众之形式[J].音乐时空,2016(4).

[2]史海静.高雅音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5(22).

[3]王方家.音乐教育中要发扬民族高雅音乐的重要作用[J].新丝路(下),2015(6).

[4]王偲郦.高雅音乐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意义探讨[J].北方音乐,2015(21).

[5]马金龙.浅析高雅音乐对高校文化生活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22).

9.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篇九

一活动建设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几点体会与思考

1.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层次的推进,面临着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构的考验,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知识转型,它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法制意识、国际观念、民族情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竞争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等。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总是引领着地区文化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科学地传播和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

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坚持科学和人文的不断整合,建设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机制创新的课程文化,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

3.大力倡导学习文化。我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学校及各成员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使各成员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明白“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时,根据学习文化的特征,我校在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场景,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

4.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它体现于学校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之中,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积累,又要不断扬弃、创新,与时俱进。

5.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建设,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做细节上的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而不是将外在的文化细胞移植于学校体内,要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而逐渐生成。如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不仅注意了文化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字词和字体的选用上也注重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如在语音室内我们选用了“学会标准语,弘扬中国风”等培养民族气节的传统文化词句;在微机室内我们选用了“e时代,我们更需学会做人”的警示文化词句;而在阅览室的门口,则选用了“走进纯美,品味书香,拓展思维,放飞梦想”这充满温馨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情感文化语句。对校风、学风、教风我们选用了庄重严肃、规范大方的隶书,意含全校师生应规范言行,严格遵守,不懈追求之;而教师发展理念“同学生一起成长,与学校共谋发展”则选用了自由活泼的行楷,蕴含学校应给教师留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都取得成功,而教师应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个人的特点,探索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学生一起成长,让所有学生成功。再如,人格教育题词用的.是方块黑体字,意为培养健全人格,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格就是国格,人格成就未来;而传统教育的题词我们则选用了变体字,蕴意在发展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要解放思想,学习世界各国现代文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以“学习”为主题词的篇幅就有十几处,在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始终遵循了“文明、和谐、协调、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针,精心设计,耐心经营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与顽石对话,与花木交流,让墙壁开口说话,使环境处处育人。

6.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需要全校联动、全员重视。根据这一点,我校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7.学校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人与人打交道的文化场所,应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众认同的观念,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观点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真正成为从事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

10.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篇十

一、用精彩纷呈的诵读课浸润人生

刚踏进洛龙九小,学生朗朗的诵读声已传至耳边。迫不及待地走到各个教室的门口窗前,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或拍手诵读或两两相对诵读,或坐或站,还有的班级学生打着活泼的快板诵读,伴着古诗歌曲诵读。学生诵读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站在狭窄的走廊过道上,一边是整洁安静的校园,一边是热烈的动情的诵读。来到校园,每个地方都会看到文字或图画,读一读,感觉很温馨,很少感到刻意的强加和灌输。记的该校的校长说:“我们的‘诵读经典感悟人生’活动,就是要让诵读与肢体语言、表演融为一体,让校园的每寸墙壁会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含情。”通过参观,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真是把传统经典诵读不断开发,给学生提供多种锻炼、展示、自育的机会,让传统经典诵读成为一种随时可行的事情。

二、让课间操充满阳光、活泼、健康、向上的朝气

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的门楼、餐厅、教学楼、操场、宿舍,以及教师、学生风貌等都显得大气。细细品味校园的文化建设,每个地方简单而实用,没有摆设之感,处处都对孩子以“润物无声的”教育。就连一个大蓄水罐也被油彩涂得“面目全非”,激发孩子对太空对海底的幻想。在这里,我第一次听说有40分钟的大课间。学生人数很多,但站在操场上却纵横有序,不得不令人叹服。该校领导说:“我们搞的是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看来不是空话。在操场墙壁上有学校制定的大课间行为艺术条例,每一条都具体可行。做完了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一套节奏感强,音律动听、动作优美的学校自编舞蹈开始了,学生教师一下子被激活了,这套舞蹈操培养了师生的优美气质。站在一旁的我们也仿佛被他们阳光、活泼、健康、向上的课间操所感染,内心涌动一种想舞的激情。

三、是校园还是公园的明德小学

明德小学是一所地地道道被麦田包围的农村小学。但是进入校园后就像是走进一所景色优美的公园。喷泉、金鱼池、小石凳、草坪,名贵花木,校园门口一本介绍校园花卉树木的活动铁书……学校的文化建设分两部分,求实园和立志园。这使我感受到,虽是农村小学,但孩子在这优美的育人环境中该是多么幸福。我深深铭记该校肖校长所说:“教育者的精心设计是在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是的,大爱无痕,我们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不是说在嘴上,也不是写在纸上,而是要靠真诚的潜心静思,靠踏踏实实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去做的。

四、作一个“有文化”的校长

龙城双语小学,不论各个方面都建设的是一流的,然而这所学校的校长更是一流的。他像一位儒雅的学者。从学校的地理位置到周边环境,从办学思想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一切尽在胸中,娓娓道来。从他的“导游词”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远见卓识、有境界的校长。尤其是他给我们讲该校的办学宗旨,即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计划、有办法的人。他特别强调了“有知识”与“有文化”的差别。“有知识”的人不一定会把他的知识活化、实践运用;而会把自己知道的、掌握的知识灵活地创造性的运用则是“有文化的表现。听起来让人深受启发和教育。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强调:“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我深深感到:要想把学校管理好,校长首先要努力成为优秀的校长。优秀的校长必须是出色的管理者、优秀的规划师和坚守信念的革新家;优秀的校长必须具有极强的事业心,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把校长的工作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优秀的校长必须是潜心的研究者,具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我想龙城双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成绩是与这位“有文化”的校长是分不开的。

此行偶得一句禅语:问心何来,因境而起。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心里面会想什么,是由所处的环境而引起的。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们创设、提供适合他们成长、发展的“境”,让孩子在这个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的“境”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应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校历史、特色、需求,结合现实情况去打造一个教育品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学校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为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持续地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11.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 篇十一

作为一种教育社区,学校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文化,在我国称之为校园文化,它是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的中心思想是校园人的整体价值观,并经过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将这种价值观发扬光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是实现校园精神文化的前提。它可以为学校提供完善的校园设施,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有助于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学校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其中最重要的是校风建设,它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并对学校成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包括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整体效应;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或缺的保障机制,对初中校园文化的正常开展,加强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初中校园文化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组成,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生活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影响并伴随着他们成长,因此初中校园文化具有学科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义。

1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优秀的初中校园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校园文化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自己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时学会自我调节矫正;校园文化建设代表着学校的集体形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间形成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性格,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迅猛发展,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更加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多彩的校园文化能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增强进取心,构建一个完美真实并且积极的自我,最终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更注重追求内在美,拥有更深刻的内涵,增强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交际力。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必须进行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它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参与精神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争创活动中不但能提高竞争能力,而且竞争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2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来源于优秀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演进,学校必须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并及时更新价值观念才能持续发展。广大师生是学校的主人,他们创造并享受着现代校园文化,而当学校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将成为广大师生愉快的学习与工作场所。一方面教师会更加热爱和投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将拥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善于反思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二、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快捷化、多元文化和多样途径的文化传播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1封闭与开放之间的挑战。校园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它在传授、发展知识的同时,显然要吸取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在推陈出新后形成新观念、创造新文化,而不可避免地与各种行为模式、知识体系以及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敞开大门,不能受到校园围墙的限制,以其健全的心态接受各种挑战,在向校内开放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和世界开放。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是有限度的,它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社会性质的规定下,有选择地将各种有益的主流文化纳入进来,并提炼成具有自己风格流文化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校园文化的需要。所以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要坚持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来坚持封闭性,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2保守与创新的挑战。学校以培养新型的人才、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宗旨,是文化传递的主要场所,它的社会作用是继承、传播、创造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其培养目标的未来性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未来指向性,所以校园文化具有创新性特点。而这种创新性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主导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理想与现实的撞击必然会产生冲突,校园文化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结构中不断发展,这要求校园文化不能背离其深层性、稳定性的特点,当然也要具有创新性、超前性的要求。

3被动与自发的挑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对文化的需要。学生丰富的情感的发展、主体意识的提高,使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内容和形式,所以具有自娱、自教、自创、自学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必然得到兴盛发展。它充分表现了校园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但自发的东西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能危害社会。因而应该特别注意强化校园文化的被动性,充分注意校园文化自发性,扶持其积极因素,并要在学校的正确指导下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来提升校园文化的规范性。

另外,初中校园文化还面临着学术性与实验性的挑战,但无论是哪种挑战都会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源动力。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使校园文化能够沿着健康的道路稳步前进。

三、构建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要构建优秀的初中校园文化,就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建造校园文化的良好环境,培养先进的校园文化意识,以确保它在基础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1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要相得益彰。要确立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学校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素质的教育,其核心就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它是平衡物质文化和管理文化的重要手段,并能规范学校的管理,带来学生成长的快乐,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自身存在的价值来显示校园空间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使校园内各个地方都充满高尚的文化情调,蕴含一定的德育追求、道德规范和精神鼓励。例如,可以利用校园宣传画廊、广播板报来渲染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校园文化建设正确方向。要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在素质教育上强调人格上师生平等,大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文化,贯彻落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理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存在价值,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学会学习、合作和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特长,培养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真正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要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重视建造集体主义和爱心世界的人文精神。

上一篇:成功之路:比首富更珍贵的是什么下一篇:【实用】德育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