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校园生活抒情散文随笔

2024-08-17

描写校园生活抒情散文随笔(共13篇)

1.描写校园生活抒情散文随笔 篇一

明天你将远行,踏上一方陌生的土地,开始一番新的征程。毕业,从象牙塔的幸福生活,突然转到勾心斗角忙碌的上班生活,你会有诸多的不适。离家千里的广州会让经常回家的你分外想家,但是不管怎样,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努力地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作为好友,或者说是闺蜜,谨以此文,祝亲爱的你:一帆风顺,实习顺利!

【浅吟青春】

离别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是那么重,句句碰撞着我们的心灵;离别的时候,每一句话又是那么轻,轻轻地说着离别时的感言;离别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显得那么悲伤,分离的感动在顷刻间爆发;离别的时候,每一句话又显得那么珍贵,贪婪的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其实,只要明白了,那么人生处处是离别,同时人生处处也是相聚,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不必再为离别伤心,更有时,相见不如不见,离别也是美丽。

青春终将逝去,这是老天爷对每个人的公平,然而,那些青春特有的简单、纯真、热情,别让它们也逝去,让它们属于心灵,而不是属于某段年龄。虽然我们从最初的简单渐渐地走向了复杂,但是,再从复杂走回简单,这是一门必修课,否则,我们会迷失自己,并看不清幸福在哪里。

我们一如天边那朵平凡的云彩,虽不起眼,但是拥有我们自己的芬芳。我们不必费力地去追逐风,因为风的速度太快;我们也不必蠢蠢欲动地去羡慕水,因为水有太多的承载;我们更不必木然地去迷恋山,因为山只会发呆。我们还是知足的做我们那一抹飘逸洒脱的白云,让风吹着,让水映着,让山托着,放眼望去,处处都是风景。

其实,不止是我们不认识这个世界,我们也不认识自己。原来认为是无法放下的东西,在后来却也发现不是和生命血肉相连的;原来认为是痛彻心扉的伤,后来发现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过往;原来认定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此时也明白了很多事情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很多东西不能强求。努力与真诚依然是没有错的,需要修正的是那颗总是期盼的心。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你感觉幸福它就幸福。与其用一个怨恨的心看世界,不如用一个快乐的心经历人生;与其用一个诅咒的心看人间,不如用一种欣赏的心生活。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你见到的都是草长莺飞;心中满是忧伤,你见到的就都是肃杀凋零。存好心,做好事,微笑挂满两腮才是正道。

人生确实还有很多的遗憾,人生的确也有数不清的无奈,但正是因为无奈,我们学会了忍耐,正是因为遗憾,我们学会了看淡。生活里并不是烦恼太多、坎坷太多,生活里也不是没有希望、没有努力的方向,只是因为我们的心胸不够宽广。生活里也并不是幸福太少、快乐太少,而是我们心里少了那份知足,当你用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世界回报你的就是幸福和快乐。

曾经的执着,慢慢的就淡了;曾经的纠缠,也没能揽住永久,走着,走着就散了,一句对不起,不知辜负了多少人间故事。缘起,你在人群中;缘灭,你已在天涯。缘聚缘散随缘过,开心伤心都看破。人生不过一个匆匆过客,何必再让苦闷相伴一生。一念花开,一念花落,最终结局不过都是各自飘散在人世间的某个角落。

【陌路微笑】

迎春花绽放了,于是我们便与冬雪离别;知了声声地叫了,于是我们便与春天再见;秋风扫起了落叶,于是我们便与盛夏分手;寒风凛冽、枯枝街头,于是我们再一次与冬天相聚。或许吧,或许每一次季节的变换都会怅然失落,亦或许每一次月圆月缺都产生一丝淡淡的情愁,再或者身边的人来来去去都让我们的心随波起伏。

缘聚缘散,相聚别离,每个人走着不同的路,结束了一段旅程,开始了另一端旅程。在人生旅途中,细细数落每一次春花秋月,都是一场场美丽聚散和别离,有时确实让人惋惜让人忧愁。

当你受伤了,对世界很失望,但请你依然记住,只要你足够坚强,只要你还能坚持活着,不久你就能明白时间是多么神奇的治愈伤口的良药。多么巨大的悲痛,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淡化。后来,你又失去过,并且不止一次,你也终于明白,失去却原来不是多大的灾难,不过就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你也在失去中,在痛苦中,在失望中,最后百炼成钢——原来世间没有什么愈合不了的伤,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忘不了没有什么放不下。

很少有人能够清晰而理智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曾经非常憧憬和渴望的,回过头来看,却是一错再错;而有些握在手里的,看起来平常,却不知道那是一生中最珍贵的;那么轻易地就舍弃的,恰恰是我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生没有重复,一切要来要过去,都是无法靠珍惜和奢望去获得的,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是用心体会好当时的时光。

生活需要我们不断地遗忘,不断地记住新的,忘记旧的,既然有相聚别离,那就好聚好散,分叉路口,你往这头,他往那头,各自奔向新生活,只剩行李箱的轮子磨在地上发出的咕咕声以及自己的脚步声响彻在耳畔。

人生的经历里,常言说命运是一道风景,就算再美也只适合欣赏。我们都是岁月的过客,尘埃落定,洗尽铅华,在来来去去的成长中,那些繁华哀伤的尘事终成过往,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也终会走向遗忘。或许,学会放开双手,心,才会自由。

我们在青春的路上画下了深深的痕迹,同时也在心底为自己立了一座碑,碑上上刻着“青春不巧”。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记得微笑前往!

2.描写校园生活抒情散文随笔 篇二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类散文,三篇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从专题教学上考虑,《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是借景抒情类,《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类。因此,将《囚绿记》抽出来,另与其他托物言志类散文组成专题进行教学,将《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进行专题组构上的重新审视与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写景抒情散文中景是作者情思的主要载体,作者常会意藏于景,以景显情,将自己的情思借绘景传达给读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读者阅读此类散文的关键就是要缘景悟情,析景悟情。

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因此,作者情感所寄托的载体——灵风景——有时不只一个而可能会有多个。当一篇散文中出现多幅图景来展现情思时,文中描摹的几幅风景像展板一样,孤立地为读者奉献出几张旖旎风光,还是这一片片风景中“埋藏”着一条连续的“情脉”,“潜伏”着万千情思?毫无疑问是后者。然而对学生来说,解读一幅图景感悟作者情思都很难,把握多幅图景中寄寓的情思就更难。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教师在分析此类散文时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将散文中描写的一幅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活生生地割裂开来,“单摆浮搁”地一幅一幅解读、赏析,这样就无情地斩断了贯穿于散文整体的“情脉”。故此,笔者试图通过专题教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教给学生解读这类散文的一些方法。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属经典,笔者以前教学《荷塘月色》会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四、五两段的赏析上。因为这两段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写景段落,修辞、写景角度、写景手法等等,有着不少可以赏析的地方。甚至有时还会因为课时,将教学重点就直接简化为对这两段的赏析上。如此阅读,缺乏文本整体阅读意识,没有把文中的三幅图景当做连环画般合起来读,自然就对作者贯穿于全文的整体情思把握不够。于是,学过后学生脑中就只留下了优美的写景段落,对作者借景抒写的情感理解浮泛,仅停留在作者借景传达出对“荷塘”和“月色”的喜爱这一肤浅的理解上。学《故都的秋》,也会带学生一幅幅秋景地赏个不亦乐乎,但对五幅秋景也缺乏整合意识,所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也是支离破碎的。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在表达情感上均是借景抒情,以景显情。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两篇有个共同的特点—借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荷塘月色》着力描绘了荷塘月色图、《采莲赋》中的江南采莲图、《西洲曲》中的江南采莲图等三幅图景,作者借这三幅意境不同的图景来展现自己的情思;《故都的秋》更是绘出了饱含浓浓秋味的五幅秋景:庭院秋晨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它们代表着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类散文中景与情的两种不同类型,我姑且将其概括为“景异情移”和“景异情不移”。一篇文章绘出景物不同的多幅图景,可谓是“景异”;作者的情感随不同图景而呈现出的不同,可谓是“情移”。

《荷塘月色》属“景异情移”类。荷塘散步,朱自清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他借三幅连环画般的图景,展现了自己情感的变化:因为“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去荷塘,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不宁静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平复,“荷香月色图”就显示出作者暂时摆脱了白天的不自由后获得了片刻宁静的心里感受。然而蛙与蝉的聒噪又将他拉回了不宁静的现实,但他还是想摆脱,于是就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第一幅“江南采莲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明丽欢快。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中,少男少女们热闹地嬉戏,自由地谈情说爱、说笑打闹。作者借这幅欢乐热闹的“江南采莲图”传达出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也反衬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但喜悦又稍纵即逝,“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不无羡慕的一句话把作者的情绪又重新拉回了不宁静。荷塘抬抬脚还可以去,且能让自己从不宁静中暂时抽出身,而欢乐热闹的六朝时代却是无论如何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中的句子”,援引的四句,展示出一幅女子思念情人的图景。其实,作者借之表达的也是自己思念“情人”的痛苦,只不过这个“情人”是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罢了!追寻自由而不得的他此时的灵魂是痛苦的,这份痛苦恰借《西洲曲》中的“采莲图”传达给了读者。总之,作者借这三幅意境不同的图景,展现出了情感的起伏波动,真可谓是“景异情移”。

《故都的秋》是“景异情不移”类。五幅秋景——庭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均透射出了“清、静、悲凉”之意,五幅秋景有一个共同的情感指向,即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郁达夫对故都的喜爱与眷恋,他的感伤与落寞,凝聚在了小院低矮的破屋外,树叶间渗出的一丝一丝清朗的日光里,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里,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里,疏落尖细的秋草里,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扫帚的每一丝细纹里,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都市闲人微叹的互答里,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将这五幅秋景合起来想,会看出作者的情感非但不移,反而是借一幅幅秋景图层层渲染,将本就很浓的“故都的秋味”点染得愈加浓烈,将自己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也表达得愈加浓烈。

如此引导学生阅读后,可再提供几篇借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的高考原题和模拟考试题作为延伸阅读,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3.描写春天抒情散文 篇三

“春来了”,这是遍野的绿色告诉我的,真的很诧异,刚刚才脱离了冬那寒冽的怀抱,田野就牵上了春的手,几周前公路两边还只是一片黄土,夹杂着几片稀疏的麦苗,可现在:黄绿、嫩绿、翠绿、青绿……数不清的绿色勃发着生命的魅力,还有那夹在绿色中的花儿,虽然大多数才含苞欲放,却已酝酿着五彩缤纷的生命。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冬天的酣睡让万物攒足了精神,春天一到,这些绿色的精灵就随着春的衣袖散落大地上了。

车窗外刚冒新芽的柳丝在微风中飘摇着急速的后退,黄河滩快到了。老公下车问路边的农妇,哪里野菜最多,农妇答:往前500米的苗圃里。我们一路赶去,见苗圃的门口是一个整洁的小院,正要进院问讯,忽然一条大黑狗叫着扑了过来,随后走出一个中年肤色黝黑的男子,他呵住狗,听完我们的诉求,便热情的把我们让进苗圃,还从屋里给我们拿了四个小铲。大黑狗也开始对我们摇起尾巴表示欢迎。

漫步在苗圃的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的树苗整齐的立在格田里。举目远望,苗圃的左边正在拨节的麦苗儿一望无垠,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右边金黄的油菜花儿开的正旺, 微风吹过金波荡漾;田野中还间种着一排桃树,桃花正艳。招引了各色蝴蝶翻飞其间,这春天的田野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因为是苗圃,这里牛羊是不让进的,地上长满了野芫荽、水萝卜颗、苦苦菜、曲曲菜、灰灰菜、黄须菜、马牙菜,它们的叶子绿绿的,肥肥的,贴在地面上,很是诱人。我将那些嫩的野菜一棵一颗的铲下,然后把土甩掉放进纸袋里,没一会儿就挖了一大兜。抬头看身边的夫君和朋友,他们臃肿的身躯委屈的蜷曲着,蹲下的样子很是滑稽,而且已是满脸汗水的喘着粗气,夫君对我笑笑说:“干这活还真减肥,不用喝减肥茶了。”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暮春,那场人祸与天灾编制的旷世罕见的饥荒。当时,苦苦菜、曲曲菜、灰灰菜、黄须菜、马牙菜、车前草、蒿草、紫云英都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我和儿时的小伙伴一群群地拎着篮子,拿着小铲刀,在那空旷的田畴里寻觅,将好不容易寻觅到的野菜小心熠熠的撬起来,饥饿驱使我将采挖到的野菜只在沟渠里稍微漂洗一下,就塞进嘴里咀嚼,那酸涩的味儿,至今仍记忆犹新……

这时候,同来的大哥忽然对着天空大喊几声,好似要把整个冬天在城里蜗居聚下的浊气都喊出来似的。树丛里几只不知名的小鸟被惊起,鸣叫着飞走了……同来的大姐此时也是满脸春光,她手里的菜兜满了,便直起腰向我走来,我们聚到一起,看着不远的油菜和麦苗情不自禁的放声歌唱:“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似那春雷响四方―――”

时光荏苒,春去春回。生存的沉重,岁月的沧桑,所有的一切关于人生的重大亦或琐屑的课题,在人们不经意间触摸到春天的律动的某个午后,在一种遥远的曲调不知从何处飘来的时刻,在枝间不断穿梭的鸟儿的啼鸣中,在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亦或青青嫩草野菜的气息里,都已经融化为一种淡泊亦或无谓。不管你有多么感伤的心路的历程,不管你正处于多么忧郁的情绪的低谷,只要你在春天的田野上走一走,便会在潮湿泥土的纹理中,在层层绿意的氛围内,感知春天如歌,生活如歌的生命真谛。

4.描写冬天抒情散文 篇四

冬天的风,像一把喇叭,发出“呜,呜”的声音。小朋友们听到了,马上穿上厚厚的衣裳。小动物们听到了,都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加紧运粮食,准备冬天的时候不挨饿;有的大吃大喝,因为他们要长时间不吃不喝,所以现在要储存能量。大树听到了,脱下翠绿的衣服,换上金黄的冬装;只有松柏有所不同,它仍然穿着翠绿的衣裳,泰然自若地立在寒风中。

冬天的雪,飘落时像一个个降落伞,又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左看看,右看看,好像在找东西,还像一位位白衣天使。雪花漫天飞舞,有的落到了房顶上,好像给房顶戴上了一顶白帽子;有的落到了大树妈妈的头发上,大树妈妈像在说:“小雪花,你真调皮把我的头发给染白了。”还有的落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一会儿就融化了。雪越下越小了,这时的小雪花多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呀!

5.描写四季的抒情散文 篇五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噗嗤的一声,将冷脸变成笑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春天的寓意是:美好。初春,天空很蓝,各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引人注目。田野里,青青的麦苗迎着温暖的春光伸直腰杆,舒枝展叶,茁壮成长。金色的油菜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和着轻柔的春风,扑面而来的花香沁人心脾。那嫩绿的新叶,簇拥着花束,在枝干上随风轻舞。每到傍晚时分,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房屋前那条蜿蜒的河水,往往会有栖息在潭边的水鸟悄然起飞,它们猛烈地用翅膀拍打着身体,紧跟着气势浩大的鸟群,鸣叫声随着飞行的距离越来越远,进而模糊,直至消失在那一抹赤色浮云之中。

对于家乡的夏季来说,大多会用潮湿来形容它,这大概是由地理位置与环境决定的,告别了一天的炎热,换来的是清凉的风,树上的蝉不觉疲累,鸣叫了一天,蝉的叫声到傍晚时分也渐渐地减弱,时常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将蝉的鸣叫声彻底随着雨水打进了泥土里,我喜爱下雨,这似乎和我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就像一场雨给经强烈的日头灼烧的大地送来清凉。我喜爱坐在绿荫包围的房子的窗户前,打开窗户,让尽情飘洒的雨水飘落在我的头发上,我的脸上,我的手上,我感受到了雨丝如蝉丝的细腻,那时的雨水似乎就像我的童年生活般,无忧无虑,我所牵挂。翠绿的树叶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的清脆欲滴,被雨水浸湿的树干上,水泥砖上,墙上爬满了蜗牛,蜗牛似乎只有在雨天才多见。雨后的天空中送来阵阵凉风,时时吹拂我的脸庞,我喜爱雨后的空气,是那么的纯洁,清透。每到这时,我呼吸着新鲜而浸满凉意的空气,我满意的大口吸入,凉意浸透了整个身体,像接受洗礼一般,统统烦恼被抛向脑后。蚯蚓从泥土里探出脑袋,随着蚯蚓欢快的钻那松软湿润的土壤而发出的土壤与身俱来的曼妙的清香,这大概就是夏天的味道。雨后路边坑洼里积满了雨水,小蝌蚪欢快的游来游去,每到这时,我都会驻足观看,领悟大自然的曼妙,没有这种生活的人是不会体会的,所以对我来说这不仅是童年美好的回忆,也是一顿丰富的心灵大餐,我要将它贮存在心灵的深处,这也正是我对夏天情有独钟的原因。

直至夏末,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眼前秋天半青半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似乎在哭泣,在叹息。它之所以哭泣的是在它的每一片叶子上布满了压抑与忧郁,叹息的是当它绝望地从树上凋落的那一刻已被印上了带有死亡二字的印章。临至深秋,地上满是凋残的黄叶,慢慢的铺了一地,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放眼望去,眼前万物的金色已完全充斥了我的眼球,一面是收获,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稻田里则是金黄的一片,望不到头。另一面则是凄凉,几根歪斜的电线杆在本不平坦并望不到头的马路上孤单的竖立着,一根根电线杆上写满了时间的印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原有的姿色已被无情的秋彻底抹杀掉了,似乎秋天的一切都是印证的萧瑟,秋天的芦苇丛在秋风的凛冽中摇曳,耷拉着头,没精打采的,秋风中的芦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就像是无着落的灵魂,随风飘落,飞落到瓦房上,飞落到一潭不流通的死水中,飞落到河的对岸,不知飞向何方,又能在哪里停止……停靠在枯黄树叶上的蚂蚱,螳螂也变成了土黄色,它老了,临近死亡的边缘了,即使你去捉它,它也不愿再反弹试图从你的手中挣脱,就好像“秋后的蚂蚱,蹦Q不了几天”是一样的,它们的生命是极短暂的,它们会默默的消失,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消逝,等待重生的轮回,到初夏时,你会重新看到那绿色的停靠在嫩芽上的背影,不,那是它们的后代……

6.“四个突出”写好抒情散文 篇六

一、突出普遍情感体验

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作品, 其写作的情感既是独特的也是普遍的, 既是个体的也是大众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大家公认的、可接受的情感, 才能产生普遍意义的共鸣。如李后主的“落花流水春去也, 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既是李后主个人家国破灭、身受囹圄之恨之愁之忆, 也是一般人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的物是人非、往昔美好不再的恨与愁, 所以能千古传诵。我们在写作抒情散文时, 所要传达的情感也应该是这种带有普遍意义的情感, 这样作品的格调才会高, 才能得到读者的赞赏。如《幸福花开》一文, 作者开宗明义, 以几位作家的情感叙说入手, 写出自己要抒发的情感:

迟子建静坐河滩, 静听流水浅浅, 将绚烂夕阳投影心中;席慕容在迷迷蒙蒙的羊蹄甲前, 闲看落英缤纷, 生发出莫名喜悦;张佐香以一颗颖悟清灵之心坐看云起, 轻抚洁净之莲……

我想, 他们心中必有幸福花开。

这个开头,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述他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 但是通过对迟子建、席慕容、张佐香几位名作家作品中情感的解读, 我们也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说的幸福花开是那种与自然契合, 不抱怨、懂珍惜的普遍性情感, 自然能赢得读者的共鸣。

二、突出个人情感体悟

如果说写出普遍情感是为了让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写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悟则是体现个性, 也是文章的精髓。个人的情感体悟源于不同的生命经历, 往往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力和阅历。作为高中生, 在写个人情感体悟时, 不必玩弄文字技巧、堆砌修辞手法, 所要做的就是, 将自己的情感体悟的瞬间感受, 以朴实感人的文字表述出来, 客观呈现内心的情感体验与震颤。如上文中, 作者如是写道:

犹记得那个冬日, 阳光在某一刻倏地从窗帘的缝隙中欢跃地跑了进来, 那淡淡的温馨让我疾速移动的笔猛地停了下来。我说不清那种感觉, 似乎溺水的人突然间抓住了一块浮木, 欣喜、感动, 幸福的气息争抢着钻进我的毛孔。我盯着缝隙中的那缕阳光, 书上的字再也无法入眼。

作者写的是一段回忆, 但是这种回忆, 很明显大家都曾经历, 我们不也有突然感觉到冬日阳光温暖幸福的瞬间吗?这其实是对时间的一种认知与珍惜, 我们都曾经历, 于是作者没有逗留在这浅显的珍惜上, 进一步突出个人体悟:

那短短的一瞬, 我重逢了久违的幸福, 但这也意味着, 无数次, 我与幸福擦肩而过, 失去了与幸福相拥的机会。

这样的体悟就不再是浅浅的珍惜了, 而是上升到哲学层面, 很有一种“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余”的情感了, 有着辩证的思考, 同时情感也更加激烈, 不再停留在一时一地, 这样的情感才是个人的。

三、突出独特情感因子

对于抒情散文而言, 作者抒发的个人情感, 能否获得读者共鸣, 关键在于个人情感中是否蕴含着让人真正感动的情感因子。如上文中对幸福的情感气息如此描述:

其实幸福很简单, 经过记忆的水晶球折射后更有一股香甜的气息。记忆中, 幸福就是乡下母亲们的烤红薯, 那里面有母亲的体温;有父亲寻来的枯枝的淡香;更有大风把漫天星辰吹落后, 父亲走在风里的踉跄。乡野里黑白琴键似的屋瓦, 琴音般的风声, 都化作汩汩清泉, 朗朗月华, 滋润着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幸福之花。

在作者笔下, 幸福其实很简单, 就是记忆中那些温暖, 无论是带有母亲体温的烤红薯, 还是父亲寻来枯枝的淡香, 这样的幸福因子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 既是一瞬的也是永恒的, 正如作者所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幸福之花”, 作者进一步以文学作品来印证:

想起沈从文大师, 苍崖翠壁, 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 随风飘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湘西河畔, 欢转飞翔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原来, 作家、大师们的生花妙笔都源自心中的那朵幸福。他们细细地凝视生活, 捕捉每一个幸福因子, 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幸福的人, 而后便将幸福从笔尖流淌, 传递给读者。

作者以沈从文笔下对湘西凤凰古城的描述, 来解读沈从文内心的幸福因子, 同样得出他们的幸福也是源于对生活的珍惜, 对每一幸福瞬间的永恒记忆, 这样就使得自己的情感抒发得到映衬, 更加合理可信。

四、突出追溯情感本源

抒情散文的核心是情感, 对于情感本源的追溯有很多, 但无论深浅与否, 关键是真诚。如何对情感本源进行追溯, 关键在于反问和质疑我们为何失去了情感的真诚, 为何难以持续保持对情感的珍惜。如文中这样追问:

可我们为什么总抱怨没有幸福呢?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写美国富翁对捷克人的生活有这样一段评价:“他们被闹钟惊醒, 像突然被斧头砍了一下, 立刻使自己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原来, 现代的忙碌的人, 只是心淋了雨, 染了尘, 他们宁可盲从, 也懒得伸手采撷一片月华。

作者以“抱怨没有幸福”的普遍现象入手, 以米兰·昆德拉的评价作答, 得出汲汲于名利对精神世界的损害, 造成幸福感不强的根本原因, 这就对情感本源作出了较为完备与具体的回答。于是作者进一步提出建议:

无须羡慕马尔代夫的金色沙滩, 无须向往布格拉广场许愿池的硬币闪闪, 更无须仰望尼加拉瓜一瀑万丈的飞流。只待你凝眸驻足的一瞬, 生活便溢满幸福芬芳!

7.描写军训的抒情散文 篇七

曾经的那几天

——我们在威风凛凛的军营中艰苦地训练

在我们喊着嘹亮而又整齐的口号

在教官的严厉指导。批评教育下

那时

思绪,

便在我们充满温馨的家回荡着

现在

——我们是在充满爱的家自由地活动

在父母的关心呵护之下成长着

在自己的天地下嬉戏玩闹着

这时

思绪,

又开始在充满军人的威风的军营慢慢地,

慢慢地回旋着,

回旋着……

这时

我们捧着一张张荣誉奖状

我们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而这一切荣誉来自于谁呢?

——是教官默默无闻地专心致志地教导我们

他们,

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

一心向着他们的.伟大宗旨

——“今天送我一批学生,

明天还您一支部队”的崇圣宗旨

如今

那一阵阵嘹亮的口号声

仍清晰地回荡在我的心中

那一片片的绿色

8.描写草原的抒情散文 篇八

春天是一个全新的季节,它蕴含着美好和希望。当草原上飘落雪花时,人们的脸上已经谱写着对于春天深深地期盼。只是,这一漫长的期盼直到五月底才会让人们因发现破土而出的嫩草芽而惊喜万分,此时,草原上才会呈现出浅浅的绿色,可谓春暖草绿了。

草原向往绿色,向往拥有浪漫,这一美好的向往自春风乍寒之时,便在整个漫长的季节里孕育。它的这份执着的信念,天天都是在寒风中坚持着,直至五月底,这才格外珍惜地迎来短暂的绿色岁月。所以,草原在整个春季悠长的梦境里,孕育着生机,在通向绿色和浪漫的路上,慢慢地,轻轻地铺展一轴深沉的春之画卷。

真实地体验了草原的春天后,让人觉得草原接纳春天时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才明白为什么牧区的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当稍有轻柔的风儿吹过黧黑的脸膛时,憨厚的脸上才会涌动春的信息,深深的皱纹里才会微微露出春天的笑意。

尽管春天的草原是那么的荒凉与寒冷,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草原人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踏足积了耀眼白雪的草原,迎劲风,闻桑烟,眼望雪山莽莽苍苍,雪封雾障。面迎恒久的这片净土,尽兴体验春风凛凛的力度和冰封大地的沉雄;体验拓展无边的天空明净而高爽。依稀听得悠扬的钟声从寺院里平稳传来,一份安祥的气息轻轻地充盈着这片巨大的空间。风儿乍起,一阵又一阵,虽寒却带着清晰的绵意,一丝春意拥裹下的净土宁静中充满了安详。

一向我很欣赏春天的草原,尽管这里看不到一丝绿意,更没有鲜花绽放。但是,我认为澄明万里的长空下这份宁静,远胜过南国开满鲜花的春天充斥着浮躁喧腾。广袤的草原总是在宁静中怡然的拥有了绿色与生机。渐渐变暖的风儿融酥这片冻土,寸寸新绿点染了羞涩的神态,万物安详的步入一个明媚清秀的春天。

我不知道当初草原是以怎样的魅力,打动了我,诱惑了我,使我为之投以最热烈的情感和最真诚的爱。或者是希望这颗轻狂的心在这片旷远的净土上实现某些愿望的原因吧;当初我奔向这片草原时,热情高涨,内心凝聚着一份执着。只是,当这颗轻狂而热烈的心与这片荒芜的草原着实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才恍惚悟出,吸引我的魅力尽然是这片冻土迎接春天时付出很大的艰辛后,迎来无边无际的碧绿及宁静中蕴含的深沉和深邃蓝天的美丽。

当我在高寒,缺氧,强紫外线中苦度岁月时,当我离开家乡后的寂寞时光浸泡在凄苦无望中时,是草原宽厚的胸怀带着明悟慰藉我内心的悲凉,让浮躁融入宁静,让无望归于平淡。于是,当寒冷的春风吹拂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时,冷清中寻找到迷失的自我,当寒冷的春风冲淡了烦恼和忧郁时;感伤落寞的心情领悟到的是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春天的草原不会因为没有新绿绽放而失去活力;这片白雪覆盖下的净土其内心深处涌动的热情,会消融掉种种苦恼、失望和哀伤;也会容纳欢乐、收获和赞誉。其宽阔而宁静的胸怀让一切激荡渐渐归于平静,从而让生命真实的拥有了超逸。我很荣幸,来到草原才有机会倾尽青春迎着寒冷的春风,仰望雪山,顶着刺眼的寒光,和这片冻土一道苦度艰难,共同迎来最壮美的时刻。才有机会更深的领会到以坚韧和勇气度过足够的艰难困苦,才能获得看似简单却最具意义的人生。也才能有机会让这颗渺小的心驰骋于草原感受其辽阔与豪迈。

我知道,自己的伤感情调还是很多,自己的人格尚未真正完善,而此刻,迎面凛凛春风,望着经幡在玛尼石上呼呼展列,望着藏族人匍匐拜叩的虔诚身影,眼前似乎浮现出格桑花盛开的季节,这些人们的周身散发着光彩,这是草原人顽强生存的真正意义,也是与日月同辉的一种生命意境。我将有迎接和承受一切苦难的思想准备,寻求苦难的真实内涵。也许终于能够尝尽苦难后,才会在草原的博大中感受其至深的宁静与淡泊,才不愧领受高原赐予我的慷慨馈赠。

9.论曹靖华散文的抒情艺术 篇九

1、设计感情的主题旋律

在代表作《往事漫议·小米加步枪》中,作者以对小米的感情作为行文的线索,叙写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件事,回忆孩提时代自己在贫瘠的砂石地上种谷的往事,以及叙说小米在我国种植的历史、特性和优点;第二件事,三十年代我送给鲁迅一袋小米的故事;第三件事,写重庆“下江人”怀念故乡国土,到“老乡亲”饭店吃小米稀饭的情景;第四件事,八年抗战时期,周总理从延安捎来珍贵的小米分给同志们吃的事迹。在这些往事的叙述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丰富的,多侧面的:或对小米旺盛生命力的由衷赞美,或对在白色恐怖下的鲁迅无限的关切,或对“下江人”怀念故乡国土的万端感慨,或对周总理的深深感激和恻恻怀念等等。初看起来,叙事的跳跃性很大,抒发的感情时而深沉,时而高昂,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山泉溢涌,风格似乎不够统一。然而我们细加分析和体会,就会发现,作品中回荡着对“小米精神”纵情讴歌的旋律:小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小米那种在砂石地上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倔强性格,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向一切国内外敌人英勇斗争的写照,正是几十年来我们党“小米加步枪”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小米精神”也是养育革命者的母亲。这种对“小米精神”发自内心深处的礼赞,成为作品深沉而热烈、委婉而悠扬的主题旋律,它反复跳荡和奔突在叙事的各个乐章之中,成为一根有机地连接和贯穿各个回忆片段的感情红线。随着主题旋律的抑扬起伏,作者那种蕴藉于事的丰富的、多侧面的感情涟漪,都服从于主旋律的支配,并从各个艺术角度烘托、渲染激情的主题旋律,因而构成了一曲完整统一、和谐协调的抒情交响乐曲。

2、设计感情喷薄的“泉口”

感情喷薄的“泉口”就是作品意境的“焦点”, 他注意把两者统一起来。在《艳艳红豆寄相思》中,作者先以诗的情调,描写广西凭祥和睦南关如诗如画的风光,让我们思索这幸福的生活来得是多么不易。然后,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向历史深处,叙写爱国名将冯子才大破法军和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南大门”的胜利历史;而后,又把读者引回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中。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映中启迪我们去思考:是谁创造了边疆人民美如画卷般的生活?接着,作者从八角林中推出一个特写镜头:摘八角的壮族姑娘知道我们从北京来,热情地砍下一个菠萝,又跑回家捏来一把“红艳艳的比珊瑚珠子还光泽可爱的”的红豆,由此迸发心声,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显而易见,“红豆”既是作者感情喷薄的“泉口”,又是作品艺术构思和布局的“焦点”。作者运用类似绘画的手法,以一点牵动全局,自远而近,由面到点,层层开拓作品的意境,让艺术的光束,凝聚在“一把红豆”这个“关眼”上,从而传出主题的神采。

曹靖华对抒情“泉口”的设计,是讲究辨证艺术的。《望断南飞燕》以无限的“悲”烘托鲁迅来信的“喜”,又以这短暂的“喜”烘托无限的“悲”,于是,“信”就自然成为作者感情喷薄的“泉口”了。《尾尾“没六”洞中来》、《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也都是这样,让读者奇中见奇,曲中见曲。可见,这些“泉口”的设计,总是随着主题旋律的发展,艺术地组织作品的抒情高潮,有的警拔,有的奇崛,有的飘逸,有的深邃,有力扣动读者的心弦,引人入胜,兴味无穷。

3、设计抒情的“脉络”

如果说主题旋律是抒情的“灵魂”,感情喷薄的“泉口”是抒情的“焦点”,那么,着意安排在各个章节里富有内在情思和感情色彩的词句,则是抒情艺术的“脉络”。有了抒情的“脉络”,读者才能按图索骥,体会作品诗意的内涵。

《小米加步枪》开头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小米加步枪”的几段论述,定下了主题旋律的“前奏”。接着,作者在四个独立的章节里安设了“脉络”,第一节中“总之,它浑身无弃物”的赞词,第二节中农业专家意味深长的答话;第三节中“啊,小米啊!谁会想到你还有这样诉不尽的灾难呢!”直抒胸臆;第四节中“我……高烧中,任何东西不能进口,就全靠延安小米稀饭度命”的荡涤肺腑的话语,以及“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点睛之笔:这些“脉络”,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主题旋律的音响,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一步一步体会“小米精神”的全部含义。

4、赋予标题浓烈的诗意

作者对他散文的标题,常常一改再改,苦心推敲。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旗帜”、“眼睛”。那么曹靖华散文的“旗帜”是鲜亮夺目的,他作品的“眼睛”是炯炯有神的。他作品的标题,一般有诗的意境,诗的情调,诗的韵致,是诗情画意的艺术制作,完全是为抒情服务的。《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中顽皮的猴子在树枝间探头探脑,对于当年孙悟空爱吃的蟠桃,他不再放在眼里了,正在寻找“小灯笼”似的灵枣呢。其实,作品分别是叙写了作者赠送家乡特产“猴头”和灵枣给鲁迅的往事,由于制作了这样意境生动、别有情趣的标题,就把两件往事统一在诗的意境中。《望断南飞雁》、《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以袒露胸襟的抒情独白,创造了诗的气氛和情调,为作品定下了抒情的主调。《好似春燕第一只》、《窃火者》、《往事漫议.电工鲁迅》等,以新颖、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鲁迅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的劳作精神,对革命工作热情负责的态度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具有诗的概括力。总之,曹靖华的散文标题,洗练,醒目,形象,深刻。

曹靖华散文风格,受到鲁迅《朝花夕拾》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往事漫议、融情于事的返璞归真,不离题旨的从容洒脱等。然而,曹靖华是有自己的创造的,有自己的风格的,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个性的,是找不到任何模拟风格的痕迹的,形成了优雅深沉、明朗凝练的风格特点。像月夜吹出的洞箫,似雨霁凝空的彩练。

摘要:曹靖华是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 文学家。他的散文像是一朵独具风姿的小花, 妩媚鲜亮, 引人注目, 为散文园地增添了几许春意, 几多色彩。他的散文给人诗一样的抒情美。因此, 探索曹靖华这一方面的艺术经验, 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抒情,诗意,旋律

参考文献

[1]、《曹靖华抒情散文选》[M]1988, 作家

10.描写母亲的抒情散文 篇十

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我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就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我背着母亲,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锁着母亲的日子,我自己回家更勤了。我害怕她摔倒了,害怕她烫着了,更害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就像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每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

11.描写父亲的抒情散文 篇十一

黄昏的墓地,显得格外孤寂,在墓下面的父亲是永远睡下去了。

我们兄妹忙父亲的丧事,一直很忙。如今可以一起站在父亲墓前,我们的泪水在悲痛的匣子撕开口子后流得一塌糊涂。

绿满山坡,山坡下面的村庄袅袅吹烟升起。我们兄妹们更不忍心墓地下的父亲孤独地守着这一片黄土。墓前没有生命的纸花迎风飘呀飘呀,渐渐远去……

父亲是四十岁做的新郎。

在那个生产队记工分的年代,父亲收养着两个孤儿,母亲是被父亲的善良之举,决定嫁给大她十多岁的父亲。

父亲是在做了多年父亲后才有自己亲生儿子,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们兄妹仨被父亲宠着,而父亲更是辛苦地干着生产队最脏最累工分最高的活。

那时的父亲有使不完的劲,生活的重压也压不垮他。他就像一座山一样伫立我们一家人心目中,而仨兄妹就像仨只刚出壳的燕子,张着宽大的嘴,拼命地吞噬着父亲的身体。

一直到了分地单干,父亲更是没日没夜地干。我们兄妹仨的学习态度就像飘散在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又毫无目的游荡。到了初中谁也不肯读了,太差的学习成绩对我们来说,再读下去也是一种折磨。

父亲那明显压垮的背,一事无成的我们,望着父亲那背就像一把鞭子一样抽打着兄妹仨的良心。我们的父亲明显老了。

有风吹过来,带来了树叶清香。父亲墓前的兄妹仨,眼睛干干的,没有多少泪水流了,只是在那痴痴想着父亲的过去……

我们兄妹长大了,父亲越来越老了。父亲干活的腰越来越像虾米,也越来越怕那耀眼阳光的毒辣,空虚的身子再也榨不出太多的汗水,却始终没有停下那沉重双脚。

长大后的兄妹还是一直跟在父亲背后干活,总是父亲在前面开好垦后,兄妹在后面播种。就像我们兄妹的生命离不开父亲的轨道一样。

我们的父亲也像天下所有父亲一样经历儿女成家,分家的幸福与伤感。高兴时喝酒,伤感时同样喝酒。对我们说最多一句话是树大自直,你们一定要直。

后来父亲真的老了,我们兄妹轮流照顾我们的老父亲,晚年的老父亲的房子清清冷冷,我们去看他时,他大多背坐阳台上,孤孤单单的画面让我们伤感不已。父亲在等待生命的落幕。

这一天终于降临我们的老父亲身上,我们兄妹虽然之前做了这样哪样心理打算。可还是被这一天的到来,心脏针刺般的痛。

邻居都来送行了,四周不断有人过来,我们只能做的事情是给父亲遗像拂的一尘不染和灵堂前的黄花扶正了又扶。如果有来生,我们希望能再与我们的父亲相聚,但不给父亲再做儿女,哪样父亲经不起两世的苦。

父亲的朋友多说父亲一生平凡又伟大,如果换成他们不一定能做成父亲哪样。

我们儿女掏空了父亲的爱,父亲到死也是甘心的。爱到底是什么?

12.描写微笑的抒情散文 篇十二

现在能找到一个追求精神享受的人便是沙漠里努力生出的一呀小草,拼命的挣扎于坚信梦想的真实性!幸福从来不吝啬每一个生命,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度,六棱镜中的幸福异常丰富!

一个对爱抱着幻想,对生活满怀憧憬,对追求的纯粹的人,寻找爱,找到爱,用力爱,用心爱;等待爱,坚守爱,全心爱,执着爱;都是令人敬佩!当一个人把爱看成自己的一切时,你不可轻易在他世界里留下刮痕,因为,他脆弱的像一只刚出生的小动物;你必须用心呵护;他毫无防备,除了他的爱情追求,他但看了世间的百态,无视了冷暖人情,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你触痛了他,他会疼成一只血淋淋的飞鸟;对一个人的爱,像地球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你必须把他的心当成自己的心一样!也许,你永远都体会不到他有多爱你!减少随意性,必须用心爱!

你在探险,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用心打开一扇古门时,你看见的绝对不是花红柳绿,而确是一颗等待的心!里面沉淀了时间,沉淀了往昔的血色,唯一剩下的就是一双绝望的眼睛!也许你会觉得,推开它是那么的轻易,可是,你不能忽略两颗心的引力而去挥霍和玩耍,那其实就像河蚌样的敏感,伤,会让它拒绝你的下一次造访。你也再也看不见他对你真情的渴望,因为,对它来说,伤害只有一次;因为它的历史充斥着被发觉连同无比的渴望与希望还有几欲死亡心。他会对唤醒其灵魂的人死心塌地,至死不渝,没有人能体会的到那种坚决与厮守!

金钱冲散了精神的维度,世人便把一切都归结给了物质!

匆忙的脚步掩盖了那份纯粹追求的价值,谁还珍藏那份地老天荒呢?谁又能感受到那份对情感追求的艰辛、痛苦与不被理解呢?也许,只有肮脏的手才会想起,它还有利用的价值,而用来交易;对情感的追求早已成了戏剧家的腰包中的突兀,无情的世界中,它被遗失了生活对它的本意,相反的,埋葬了自己的颜色!褪成了天边那弯撒白的月光!

心似一个半透明的杯子,当她装满了东西便会溢出来,流露出它内在的物质,也许,你看不见里面的东西,可是你确能肯定它的性质,这就是它,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小的空间!

世间最远的距离是心心之间,最近的距离也是如此,可是,他们的辩证性之间夹杂着珍惜!珍惜像钢丝,把他们悬挂在空中!

13.描写春雪的抒情散文 篇十三

窗外,阳光轻轻浅浅地投射在窗格,随着风影在晃动的帏帘里,悄悄游移着轻灵的脚步。

心空浅浅地浮着一抹淡淡地感动,如一朵流散的浮云,自由舒展,轻巧变幻。在流光里写下一行行的诗意。

一大清早,老公起床说,下雪了!

来不及穿戴整齐,披件衣服边便奔到窗边。映入眼帘的是草坪、房顶、树尖,顶着一簇一簇浅浅的白。远远看着,感觉那就是一个一个没来得及睡醒的清梦,那么地虚无而轻盈。忽地笑了,因就想起了,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里,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的比喻。好形象呵!

再见雪,居然是在这桃花烂漫的春光里。恍然想起昨天踏青时,那满眼夭夭灼灼,满树红装漫裹的桃花,那样耀眼,那样灿烂!不知今日雪缀桃花,是怎样一幅如诗似画,唯美而浪漫!不知茫茫红尘中,又有多少多情多思之人,为之痴,为之醉,为之狂!只可惜,无缘得以一见。

只因了这场雪那样短暂而寂寞。短暂的,让你都不知它来在何时;寂寞的,让你都无缘得见它的漫漫飞舞。像极了萍水相逢的天涯零落,亦似久别重逢地诗意梦幻。好生地让人感叹!亦好生地让人遗憾和怀念!

心里竟似能见,七彩的阳光下,那缀满桃花的娇俏枝头,有雪花簌簌地轻盈零落,美得炫目而让人心疼,心疼这来去匆匆地难分难舍;心里竟似能听,雪花的轻轻叹息,终究是要擦肩而过,奈何情深缘浅的剧情再上演。为何,最美的时光,总是瞬间滑过。任它在指尖流转,凭它在心空消散。攥与不攥,终究都要落成聚散两依依、转头梦成空的遗憾。

这场寂寞而多情的雪呵,悄悄地来,轻轻地去,不知在谁还未来得及出发的征途,留下串串晶莹的露珠。瞬间,在斑驳的阳光里,折射出五彩斑斓的扑朔迷离。迷乱了谁的心?惊艳了谁的眸?又勾起了谁心底缓缓流淌的感动和怀念?

上一篇:高中申请国外大学下一篇:合工大汽车专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