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培训班

2024-09-09

教学教研培训班(共8篇)

1.教学教研培训班 篇一

20xx年2月广安区思源小学召开了全体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培训会,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管理:

1、备课、上课。

教师备课要一课一案,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使用旧教案上课。教案应项目齐全,体现知识性、思想性和能力性的统一,精心进行“六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重、难点设计;(3)教学方法设计;(4)教学板书设计;(5)教学手段设计;(6)师生活动、时间设计。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组织教学严谨并贯穿课堂的始终,对学生严格要求,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课后与班主任沟通。认真按授课的基本环节去做:

(1)导入与告知目标;(2)回忆旧知识;

(3)呈现有组织的新知识或信息;(4)联系新旧知识;(5)迁移与运用。教师要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题签、多媒体等,积极创设环境,激活学生思维。

2、作业的布置和修改。

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度、精选,不能随心所欲,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作业提倡有层次性。教师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要按时收作业,不得让学生代批作业、试卷等。发现错误要及时在错题集上记录,并及时讲解。

3、听课、评课的开展。

听课坚持学校统一安排与领导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原则,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教师听课要求以本学科为主,校长不得少于40节,、业务主任不得少于20节,全体教师不得少于20节。组内研讨课要求本组教师必须听,各类校级公开课要求同组教师、一年教龄教师必须听,其他没有课的教师必须听。每学年要求各教研组本组教师集体到其它学校听课一次,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研讨课、公开课、调研课等课上完后,各教研组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要真正的指出缺点、发扬优点,切忌流于形式,并写出相应的总结。

4、常规检查的落实。

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校本培训报告册、错题集及班主任手册由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教导处每学期抽查三次(开学初、期中、期末),并做好相应记录和评价,同时,把检查结果和教师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还有很多。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在检查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下阶段的教学中,我校将紧紧围绕本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心学校的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力争把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教学教研培训班 篇二

一、课程标准回顾与修订, 课程体现国家意志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季浏教授进行《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的专题讲座中, 他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研究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介绍到:第一,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如,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有85.5%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 有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比过去融洽。第二,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如:“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 83%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本形成, 80%的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有了改善等;第三, “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体育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与行为, 84.9%的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72.7%的体育教师逐渐形成学习习惯、63%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等。

因此, 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必须继续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 在修订稿中需要进一步明晰论述, 努力帮助每位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减少教师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概念理解上可能会发生的偏差或认识不到位。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谭华教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与问题探析》中介绍了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与体系, 如:将小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强调在小学阶段要突出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在水平一、二学习阶段要突出游戏活动;对原有五个学习领域进行调整, 即把原有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二为一, 最终形成四个学习领域目标;更准确表述“运动技能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弹性指导;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范例, 特别是在对“体能”地评价中, 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地衔接;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等等。

耿培新教授在《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几个核心要点》报告中提出了“贯彻纲要、落实标准、提高质量”的观点, 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丰富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 要把体育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以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主任和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潘绍伟教授分别做了《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难点与策略思考》和《如何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讲座, 他们深入浅出、联系实际的理论引领, 拨开了许多学员心中的疑云。

二、搭建学习互动平台, 坚定课程改革信念

本次培训还搭建学习互动平台, 围绕“课程标准的地方实施方案制订、体育教学质量与质量检测”等主要话题, 来自全国各省、市、县 (区) 教研员都踊跃提问, 相关专家给予指导和解答, 通过讨论和交流,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在学术报告中, 与会教研员分别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向各位专家提问:体育教材的编写如何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制订地方课程, 形成本区域体育教育教学系统后, 如何评价教学质量?正在着手制订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如何有效影响与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鉴于中国的国情, 如何落实在农村学生上?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部分地区制订了地方课程中有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 并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 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

与会专家耿培新、吴键和季浏就大家关切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解答:体育教材的编写除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外, 还需要对易犯错误进行分析, 便于案例操作, 更需要有评价的标准, 教材教法要有具体方法和手段体现, 教学质量的自我检测必须要确定抓手;体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应该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检测内容也应该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体能为主, 同时, 必须与整个国家和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要求基本符合。耿培新主任强调: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是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进行制订。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 国家教育部有农村“扶贫”教育政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地提高和发展。针对体育课的评价问题, 季浏教授认为:关键是从“以知识技术和教师为中心”如何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上来, 重点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要保持适宜的运动量、合理的师生活动的比例等。课程的三级管理要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规定性”。

通过互动交流, 与会学员进一步明确了制订课程标准地方实施方案和教学建议对贯彻新标准的重要性与关键性, 并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筹划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后培训准备工作。

三、国外体育课程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汪晓赞的《美国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及其启示》专题讲座, 让全体学员了解了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美国地方州的体育课程标准。同时, 汪教授详细介绍了美国小学体育的SPARK课程 (Sport,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SPARK课程是根据美国国家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各州的课程标准开发的, SPARK课堂的最大特点是活跃积极【全体参与、50%中等到大强度体育活动, 每堂课都经过精心准备, 每个单元都循序渐进, 促进运动量、技能和体能发展。对SPARK课程介绍, 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倡导与生活结合、提倡健康教育 (有专门健康教育教室) 、提倡掌握体育锻炼能力地培养;小学体育提倡体育游戏 (尤其是低学段) 、提倡有规则的活动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 如, 体育馆墙上“Play Bu The Ruies”的标语】、提倡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倡导交流与合作并不断挑战自我。

对于SPARK课堂的特点与倡导的教育理念, 培训学员认为值得思考与借鉴。由于SPARK课堂内容运动技能含量低, 强调游戏与全员参与, 它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要求不高, 在中国小学低段推广, 比较合适, 这和现在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一、二突出游戏活动”指导思想是吻合的, 在其他学段可以作为热身与准备活动以及教学内容补充, 营造学生体育学习氛围与提高积极性。

四、明确教研员职责和任务, 增强体育教研员的服务意识

培训期间, 学员们还聆听了北京市体育教研员马凌老师和江苏省铜山区体育教研员武云飞两位专家的报告。马凌老师在《新时期体育教研员的职责和任务》报告中提出:体育教研员要“提升专业素养、树立服务意识、当好参谋助手、促进教学改革”的思路, 引起大家共鸣。体育教研员应该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体育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应树立整体教育观, 将学校体育置于宏观教育范畴内来审视, 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学科教研工作的经验, 探索体育教学研究和学科管理的规律, 开展体育学科的教研工作。

武云飞老师《整体推进县城学校体育改革策略》的报告,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体在座领导、专家和学员被武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他的“切实树立为学校、一线教师真服务的指导思想”值得所有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学习。他提出的“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质不怕测”的“三不怕”工程应成为推动区域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典范。

针对教研员今后进行的新课程培训工作, 大家认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 这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 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在理论讲座的基础上加上实践操作, 这样对一线教师才有指导性, “教研员要学会培养教研骨干, 形成一个教研团队, 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 “形成网络化的培训机制很重要, 这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 “教研员要重点研究教材教法的问题, 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要理论联系实践, 切忌搞空洞的理论工作”, “对省市教研员进行定期地培训, 通过各种培训给教研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建议制订一定的主题来进行讨论, 和不同地区的教研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加强对实践问题的关注, 需要在培训《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多进行一些有关教学指导建议的培训, 提升对于实践工作的指导性”等等, 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在十二·五期间, 体育教研员首先应该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代表着国家意志, 是课标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非课标组成员个人的课标, 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 不折腾, 要集中精力把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仔细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教研员应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思路, 率先转变教育观念。依据相关要求, 制订合理的培训机制和计划, 确保一线体育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和全面了解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待修订后的课标标准颁布后, 带动一线教师认真仔细研读, 把课标精神和内容吃透。

五、关注一线体育教师, 维护体育教师权益

在本次会议分组谈论中, 参会体育教研员对如何保护一线体育教师的权益,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因为, 《课程标准》执行成败关键在体育教师。大家认为“关注基层体育教师, 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 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作为体育教研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 深入到一线体育教师中, 除关注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外, 更需要和教育行政部门沟通, 加强制度建设, 保护体育教师的权益。在体育教师的编制问题、服装费问题、课时工作量、绩效工作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希望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修订中给予明确, 来克服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促进体育教师自我修炼,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3.教学教研培训班 篇三

一、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内涵

教研协作区就是把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教师作为要素组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共同体,是寓区域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绩评价重建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研体制,是原有教研组体制和联片教研体制的有机融合。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具体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教研协作区这种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区域内的几所学校或几个教师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机体;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有效促进各学校教师群体的素质全面提高,使各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内容包括教研协作区的建立,机构、机制、制度的建设以及教研、培训活动内容、形式与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教研协作区体制机制建设是基础;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是改革的重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改革的落脚点。

二、开展教研协作区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有效解决现行教研组活动所存在问题的需要。当前,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只是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而存在,学校教研组活动按照常规运作,教研活动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但是,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研组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对教研组功能的认识不同,工作思路的广度和灵活程度不同,导致很多学校的教研组未能充分发挥功能,教研活动发挥的作用和收效差别很大,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有的教研组活动没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主题,而出现集体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动时间结束的消极状态。诸如此类的教研组活动,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不但不能促进教师研修水平的提升,反而会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甚至使教师对教研活动产生狭隘的认识。而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要有效解决当前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

二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有效解决联片教研中所存在问题的需要,也是教研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时下,安康市各县区广泛开展的联片教研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研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教研形式,是以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是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有益的补充和提升,为各校的教研活动搭建了—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联片教研在安康市的县区被广泛地采用,在推动教研水平的整体深化,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广教研成果和经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能看到,由于联片教研是由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有时又容易呈现一种松散状态。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基本完成以后,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课改的新理念已经基本掌握,便逐渐失去了当初的热情;还有联片的成员学校思想认识不统一,组织松散、具体活动协调难度大等较突出的现象。

教研协作区则给各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各校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获得有效的交流学习及示范引领成为可能。教研协作区这种体制,在每个活动的每个时段,给每位教师都有任务和要求,并把其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捆绑评价,激发了每位教师参入教研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解决当前联片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需要。教育质量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是影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上大做文章。而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教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个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教师之间的素质差距显著缩小,使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所以说,教研协作区改革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四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科研能兴校,科研能强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意义在于,让每个教师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科学、合理,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教材教法、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让教师选择符合学情及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科学施教,等等。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为了增强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切实加强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力度,让每所学校、每个教师主动、有效地开展和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大幅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三、开展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具体做法

1.扎实做好教研协作区体制建设

教研协作区体制建设是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基础工程,它包括教研协作区建立、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教研协作区的建立要以大学区为基础,原则上以3~5所学校为宜;大学区要成立教研管理中心,制发“某某大学区教研管理中心”印章,学区长学校、成员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分别担任教研管理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各学校教科室主任或教务主任为成员,管理中心配干事1~2人,落实职责任务;教研协作区还要制订教研协作区工作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制订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考核办法、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激励奖惩办法;建立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联席会制度,建立教研活动轮流承办制度、教研工作合作交流制度、教研工作视导联系制度、主题活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教研协作区改革有序运转。

2.积极做好教研协作区运行机制建设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区域教研和培训,实现学校、教师的“两提高、两缩小”。安康市高新区、汉阴县、宁陕县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实现这种“两提高、两缩小”目标,既要有领导重视、行政推动等机制为基础,更要有教师和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保证,而激发教师和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竞争对抗的教研网络机制、联动的教研机制、捆绑的评价机制作支撑。因此,建立这三个机制是推进教研协作区改革有序持久运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和途径。

一是构建教研网络机制。教研管理中心要在教研协作区内部,以龙头学校、学科为依托,以成员学校学科领军人物为龙头,组建若干个学科教研协作组;在学科教研协作组内部,以成员学校同年级学科领军人物为龙头,组建若干个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在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内部,以几个学科带头人为龙头,采用青蓝结队等形式,组建若干个年级学科互助协作组;各个组内都建立QQ群,使教研协作区内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四通八达的多级教研协作网络。

二是构建教研联动机制。教研协作区的教研工作,采取教研管理中心负责制,由教研管理中心主任联席会议讨论并统筹安排;协作区可以把一个学期分为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选择一个主题作为必修项目,实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引领作用。各个学科教研协作组、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学科年级互帮互助协作组,围绕协作区(组)的主题,按照上级要求或根据各组的情况确立与主题贴近,并有助于实现主题的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和研修活动。

三是构建质量捆绑评价机制。捆绑评价就是把一个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平均值,作为该组每个人的成绩,进行评比奖励。县区教研室、教研协作区、各个教研协作组织,可以建立教研活动、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档案袋,上一级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下一级组织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捆绑评价,形成各级组织和教师的基本档案,作为奖惩评模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诸如该组成员平均成绩的提升幅度,还要关注每个成员之间的差距缩小程度等。通过捆绑评价,使得各个组织的成员之间形成一个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共同体,从而推动教师整体发展、同步发展,学校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三种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只有三个机制都比较完善,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

3.努力优化,创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所有教师的“两提高、两缩小”。鉴于此,教研活动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为重点来展开。在内容的选择上,一是要精心提炼活动主题;二是要多方关注,有前瞻意识;三是可以选择大型通识培训、专题讲座、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在形式上,可以是自主研修,各级组织内的同伴互助,也可以是协作区或学科组的集体研修;可以是现场集中研修,还可以是网络研讨和培训;可以是单方的示范引领、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广泛互动交流和研讨。要学习高新区把“三个机制”与“一月一主题”有机结合和宁陕县把“三个机制”与“网上教研”有机结合的经验,还可以借鉴联片研修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有利于全员参与主动参与的教研和培训形式,促使区域内教师互帮互学、对抗竞争,使教师共同发展,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4.加强档案建设与管理

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档案,主要分三大块:一是教研协作区体制和机制建设档案;二是教研协作活动过程I生档案;三是捆绑评价档案。过程性档案包括每个活动三个机制的运行,以及活动成果等;捆绑评价档案包括每个人或每个组,在某个活动或某个阶段的起点和终点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或资料。所以,教研协作区,可以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档案袋,以便于实施对各个层次、各类型的捆绑评价。

4.在教研室主任培训班的讲话 篇四

一、教研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任何建设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研室的建设也是同样,不怕发现问题,就怕无视问题。我校教研室的发展是迫切的,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1.从学校与教学单位来说,其管理问题表现为

(l)学校与教学单位对教研室的功能、目标、研究重视不够,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不够,对教研室的困难重视和支持不够;(2)学校没有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没有专门的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3)没有建立基本的激励机制,没有直接对教研室的评比和表彰。2.从教研室本身的发展水平来说,其问题表现为(1)很多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任务太重,人员总量跟不上专业发展与招生规模的需要;(2)很多教研室缺乏科研工作的引导,科研项目少,教师在教研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少;(3)教研室本身的工作状态与管理水平也必须有待提高,教研室的学术性、业务性还不强;(4)教研室还没有完全进入教学、科研、迎评所需要的基本认知状态和工作状态,缺乏主动性,有散漫、被动、应付工作的心态,不主动。上述两类问题不解决,学校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发展必然受阻;学校的专业、学科与课程建设将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也势必制约迎评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学校与各教学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各教研室自身也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保证每一位教师能成为本科院校的合格教师,为学校的发展与评估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研室的任务和职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中,各教研室要注意自己的职责与任务。教研室按自己的职责要做到如下几点:(1)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编选教材,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师、优化教学资源;(2)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活跃学术气氛,进行学术交流;(3)组织本教研室科研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发挥教研室的群体作用,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更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研室教师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4)加强学科建设,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5)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师德和教风建设,提倡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6)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运行和资料管理档案。从教研室的主要任务看,其核心是学术领导。也就是说,教研室主任要跟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本门学科发展的情况和趋势,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着眼,从提高师资水平着手,掌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科研课题选择的方向,推动学术活动的开展。因此,教研室主任在学术上要求有更高的水平,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法有更透彻地了解。

三、教研室的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相应关系的处理

1.教研室的专业性与行政事务的关系。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但在实际中教研室成了基本行政单位,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导致了教研室工作方向与性质的偏离,影响了学术性与教学性作用的发挥,在管理中必须突出其为教学服务、为研究服务,强调其教学与科研的组织功能、指导功能、研究功能、教师培养功能、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功能。

2.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等学校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学校也对每位教师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有明确的规定。从教学考虑,教研室要对师资优化配置,要把最好的、最适宜讲授某一门课程的教师安排到教学第一线,并要求教师坚守岗位,保证教学质量。但从科研考虑,每学期教研室需要把教学任务安排下去,同时要兼顾教师的科研工作,恰当处理好教学和科研这一关系,是教研室经常要面对的。从另一方面讲,教研室对科研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也不明确,由于科研项目的完成是以课题组的形式,项目的审批盖章是由学校的科技部门负责,因此教研室对科研的管理主要是传达、组织项目的申报,课题组与教研室的关系并不密切,有些科研项目已经立项实施,但教研室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教研室与科研工作的这种若即若离状态是否需要解决、如何解决也是需要理顺的。

(二)教研室管理理念的完善

为促进教研室的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如下几个具体的措施:

1.加强对教研室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教研室的重要地位,重视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积极解决教研室的具体困难。

2.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强化每一个教研室的规范运行与管理。

3.学校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建立学校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和会议制度,解决具体问题。

4.建立教研室评定等级制度,制定相应奖励制度和交流措施,增强教研室的活力。

5.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教研室主任应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内行和专家。教研室主任应具备认真治学的态度、扎实的业务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得到教研室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6.加强教学文件和资料建设,其内容包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大纲、实习大纲及指导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人才培养规划等等。

7.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强教研室的科学管理和评估。针对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相应条款,教研室应不断自查和改进。

(三)教研室的外部因素的建设

在教研室的管理中,各成员的工作状态受到这个集体的文化与心理氛围的影响与引导,因此,必须加强教研室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办公环境的形成与建设:由于学校快速发展,办公条件跟不上教学的实际需要,造成我校的教学单位办公条件普遍偏差,而教研室的地位则更低,有的教研室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这样,教研室的活动则很难开展。所以,要大力投入,改善全校教学单位的办公条件,使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环境与办公设施及相应经费,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2.教学、科研的常规与制度建设:教研室如果没有相应的办公场所,同时又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与规范的常规,将导致教研室名存实亡。为此,学校必须从管理上加大对教研室的投入,落实其具体职责、工作条例,对教学与科研工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目标,让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成就。

3.教学单位的激励措施与制度建设:教研室从属于系级教学单位,系级教学单位的激励措施与制度的建设将有利于教研室的工作状态的改变,如果缺乏系级的相应激励措施与制度,学校又不能直接管理,将导致教研室工作缺乏直接压力与目标,影响其发展。因此,教学单位一定要将教研室的内部管理机制抓起来,形成各教研室都在教学、科研、学术上竞争的局面。

4.加强学术讲座与交流:作为教学型的本科院校,其主要任务是教学与教学质量的保证,但同时要注重自己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而教研室作为基本单位,其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还不正常,许多教师还缺乏外出进修、学习、提高、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请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保证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也是会得到根本性保障。

5.校本教研培训心得 篇五

2017年7月3日,坐上开往南京的列车,我们一行人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扬州大学关于西宁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培训活动。按事先的计划,我们认真听取了几位专家、校长们的介绍,参观学习了各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与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一些好的做法,感受很深,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感悟。

国家课程贯彻了课程的统一性要求,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化特征。当前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外在形式追求较多,对内在涵养的打通体现不足,从局部实现课程的变革不是一种成功的课程创造,唯有让课程的外延和内涵成为统一的共同体,课程才具有生长于学校建设进程中的活力和魅力。因而,任何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都应立足学校的办学愿景、文化背景、地域资源、师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糅合生长而成。校本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在学校办学愿景的统领下,对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一个具体化落实行为。学校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度,决定了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个性化程度。故而校本课程的规划,要能够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设计课程体系。校本特色的课程究竟是作为一种学科知识的延伸,还是另起炉灶,指向更丰富的兴趣拓展?对于课程内容的定位问题,学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当下,现在的学生学科知识学得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挤占了培养兴趣、掌握生活技能的时间。校园里,可能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正确系鞋带,面对一颗掉落的纽扣,可能十多岁的高年级学生也会束手无策。每个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生活,都该拥有发展多种兴趣的权利。因此,学校将课程内容定向于:培养多元兴趣,增长实践技能。缺什么便可以补什么,爱什么便可以学什么。所有课程有开展,有评价。国家课程的评价以各学科《新课标》为参照。校本课程的评价为学生综合评价中的一支。但它的评价往往多元,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呈送学生作品、展现教学照片、整台节目展示,具体说来,可以是魔方技能展示,可以是拉奏一支曲子,画一幅作品,捏一个形象,跳一套操,不同科目,评价不同,因科目而异,有的甚至可以是一次访谈,一份调查问卷,一切以学生的快乐参与,收获成长为标准。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科目的深度推进,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学有所专,另一方面可能学生在试探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科,不排除一部分人一学期尝试一个社团,这样深度与广度很可能在实施时结果相左。另外,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真正能服务于师生,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科目会积淀一些,也会淘汰一些,这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感悟之一:校本教研应真正落实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开展研究。

校本教研众所周知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是基于学校最根本的问题的研究。而我认为学校根本问题研究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扬州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智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论是科研课题的研究、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或校本教研的开展都紧紧地围绕怎样使学生有好的发展,制定细化了学生行为规范,为学生将来有高品质的生活能力而做准备。我想开发校本课程,拓展研究空间,正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考虑,为学生的一切着想的。

感悟之二:校本教研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生长点。

应该说校本教研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在原来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诞生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校本教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致力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学校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不是为了构建宏观教育理论,而是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再次,这种研究是教师全员参与的,不是个别教师研究,不是特级教师或者骨干教师的专利。新课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每一个教师的热情投入,而不仅是少数骨干教师的事。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把校本教研看作是自己应有的职责,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而主动进行教学研究。这次参观的竹西中学、梅岭小学就真正地把老师的专业成长落实在校本研修中,把老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生长点。

感悟之三:校本教研要聚焦每一个课堂更要把研究的视点集中于教学的价值取向上。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我们许多教师都在不停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什么因素可以促进教学,什么因素阻碍教学,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多人忽略的。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看起来不被人重视,好像和教学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教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说到学生,现在的新课程更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觉参与和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新课程的学习关系密切,因为新课程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感,或是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生活目的,他自然会乐于学习。这种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育教学就能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一节课可以使教师感到劳累,但更能够使教师得到的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6.语文教研培训心得 篇六

XX年7月13、14日我到XX学校参加了语文教研培训,培训教师是XX市的三位专家型教师。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部分中学教师和教学副校长及教研主任也参加了培训。

整个培训期间的内容是听了两节小学语文课。观摩了XX大学附属XX小学郑XX老师的《有趣的儿童诗》及另一位教师的《槐乡五月》。授课后两位主讲教师进行了说课,XX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姜XX评课,并听取了其专题讲座《学会思考——听评课的意义》。现将参加培训期间的收获、要点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学的特色

《有趣的儿童诗》一课,其设计理念就是用儿童的视角学习课文,将儿童诗还给儿童,发现童真,展现童趣。通过听诗、吟诗、写诗展开教学。

《槐乡五月》一课,从语言出发,再到语言。教师带领学生“慢慢走,欣赏它”。

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视野

两位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有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独到理解,也能独立深刻地解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计划。

《有趣的儿童诗》一课,教师把握了儿童诗的内核,儿童诗是儿童生活的方式,教学是为了进入学生的生活。诗也,情也,诗歌中有浓浓的情,儿童诗就要体现儿童的情趣和意趣,反映儿童的生活。所以教学中蕴含着写作训练,教师唤起儿童的记忆和回忆,把回忆转换为想象,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落实语文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至高目标。

三、听评课的意义,要落实五想

一想,课文基本思想的把握是否正确。教师要正确、全面把握教材,挖掘其价值与内涵。

二想,教学目标的拟定是否准确。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

三想,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简明。

四想,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齐读用于排比句,用于照顾个别孩子,默读时要思考。

五想,听写读写技能训练是否落实。

四、为期两天的培训,使我形成了思想的碎片。

阅读教学中要品词品句,落实语言文字的表达及运用;

教师要深入钻研《语文课标》及教材,独立思考及备课,对语文文本要有准确的、个性化的解读;

语文学习是厚积薄发,教学从语言出发再到语言;

要通过文字感受画面,把课本语言转换为情境,不能用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

课外阅读要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要让孩子沉浸在语言文字中;

评课要评在点子上,说课要说到关键处;

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无所谓陈旧、好坏;

教学的切口要小、要巧,教学思路要简单明了,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阅读教学要品词品句,训练学生的思维,加强情感联系;

文本解读是备课的基础,教师要把自己设计成不同的角色,走近文本、走进文本,以作者、语文课本主编、教师、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专业解读,解读要专业、深入、准确;

专业解读的文本的方法:标题、主旨、思路、语言特色及表达方式、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五、与教学副校长与教研主任的交流

培训过后,我与教学副校长与教研主任的交流,一致认为学校教研情形不乐观:学校对教研活动不重视,无专业引领也无经费投入;教师对教研活动也不重视、不学习,不钻研。

六、对自己教学的思考

7.教学教研培训班 篇七

关键词:有效教研,四位一体,教师专业成长

一、引言

自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普通高中一年级新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7年12月开始,由丽水市教育局借浙江师范大学助力对该市两所学校的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由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分别执教示范课和公开课),以观摩研讨式进行(听课、评课、与专家互动等)。本文通过真实呈现该次教研活动,介绍“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让教师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四位一体”——有效教研的实践

该次活动持续6节课,授课内容为NSEC Book 6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的阅读课。笔者把那天的主要流程归纳为“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说—听—评—研。即,先“说”,全校20个英语教师逐个5分钟左右对今天上课内容的说课(前一天省教研员布置好);然后是“听”,听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上的示范课和公开课;接着“评”,由两位上课教师先反思教学过程,再由听课教师评课;最后“研”,教研员作针对性的点评和研讨,解惑释疑。

(一)说——开幕:有备而来

以往很多“听课”的教研活动中,经常是听课教师去了活动地点等教师上课后才知道是上什么内容,如果是自己学校教研组的听课,一些教师甚至边听课边备课改作业,再加上若是不同年段的课时,听课教师自己都还很吃力听懂上课内容。听课教师这样的被动“参与”,必将导致教研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而该次活动提前要求全体听课教师在活动前先备课,到活动当天先由听课教师带上教案说课,真正做到“有备而来”,避免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让每个教师都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

(二)听——听课:听有所思

很多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只是盲目地看幻灯片或黑板的板书,心不在焉地写听课笔记,原因是要完成学校布置的每学期每个教师要完成多少节的听课任务。而该次活动在每个听课教师备教案、说课后,教师是对公开课内容“心中有底”或是“了如指掌”去听课的,同时还可带着对本课内容感到棘手或是有疑惑的问题重点关注上课教师是如何处理,这样为下一步对上课教师整节课的构思,哪个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等更准确、更合理地作出判断打下基础。

(三)评——反思评课:听后有评

首先在课后反思中,本校执教者陈老师说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当学生回答不出时,自己就迫不及待把答案呈现出来”。外校执教者赖老师说:“这次上课我收获很多,让我尝试了教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及在语篇的层面上处理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来理解课文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词汇make one’s way,当启发学生用词造句不成功时,自己随机应变能力不够,缺少教育机智。”

随后葛炳芳老师鼓励每位听课老师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教师要多说点不足,多讲讲改进的地方,不要顾及面子,不要有任何压力,目的在于提高我们教研活动和教学的有效性。于是大家畅所欲言,如对外校教师的评课有:赖老师的课令我耳目一新,使我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让我上阅读课又有了新思路……;引课自然,衔接不留痕迹很流畅,“水到渠成”,让人听了有“心旷神怡”之感,唯一遗憾的是老师本人口语不是那么流利……;赖老师的课很有创意,可惜后面时间安排很仓促,不到位,其实两个讨论问题少一个也没事呀……;赖老师的课幻灯片少而精,课文上得很有深度,学生勉强还能跟得上,不知赖老师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是否也是这种方式呢,这样子一节课的任务能完成吗?……总之,这一次评课改变了以前“听完课后大家什么都不说,即使有,也只是寥寥几句正面的评价,从没有对课提出质疑”的面貌。

(四)研——研讨:评后有研

“研”即评后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后是葛老师进行总结。首先他对各位老师说课和评课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解答,讲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了题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任务与展望”的讲座,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点迷津;最后还要求所有老师学会课后反思,教研反思,并且要写下来,做到“思后有记录”,[1]以便今后可查阅。

三、“四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成效

笔者于2007年12月18号对本校21位英语科参训教师作了一个调查,内容涉及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结果统计如下。

从上表看总体效果,参训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相当满意。教师们普遍认为,以前也参加过好几次大型的教研活动,或是纯理论讲座,与教学实践相脱离,或是观摩示范课,缺少理论的指导和提升。而本次教研活动,既听课又有理论讲座,听课教师不再是被动“参与”,而与专家互动,共同摸索。

从课堂教学的实效看,部分英语教师能吸收和消化在培训活动中学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方法,并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赖老师上NSEC Book 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的阅读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辨认关键词和语篇连接词,并懂得运用它们帮助理解文本,考查句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在文本语境中体悟并能学会恰当运用一些词的准确语义(见下面幻灯片1到4)。

听课后,很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借鉴了该方法,在上阅读课时让学生找关键词,然后分析因果关系。以下摘自某些教师的授课片断。

案例1

以下是笔者本人在2008年3月28日第4轮培训中,代表本校上课时模仿赖老师的上课方法。内容是NSEC Book 3 Unit 6 Canada—“The True North”的阅读课。笔者课后觉得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对文本能更好地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理清思路。

案例2

以上是笔者学校徐老师在上NSEC Book 4 Unit 4Body Language,Using Language阅读教学中的授课片断,他的课后反思是:该步骤让我尝试了教学生通过寻找衔接词,让学生站在语篇的层面上处理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来理解课文的阅读技巧,同时也促进了写作教学。

四、“四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思考

(一)说课交流

说课内容涉及教材分析、课型设计、难点突破、专题归纳和学法指导等。说课是提高教师上课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听课者评课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开课前让所有听课教师集中先说后听,可以使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论依据,这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很有帮助。说课其实也相当于是集体备课,全体老师集思广益,通力合作,人人发言,个个有观点,促使每一个教师全面准确地分析教材,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形成可行的高效教学设计,实现了资源共享。如笔者所在的备课组的惯例就是开课教师认真准备上课说课,备课组全组成员坐下来讨论是否可行。通过说课交流,全组教师在合作中逐渐形成比较宽松、民主又兴致盎然的教研氛围,同时也形成了组内教师互动合作、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

(二)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学校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其中,听课是评课的前提和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续和升华。除了完整的听课记录外,更要有听课评价,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而不是听完课后就急着离开现场回去备课或改作业;要求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出建议、共同提高。尤其注意除了亮点外,更要关注不足,要大胆质疑,对存在的问题要如实指出,以便下一步研讨更有针对性,能解决难题。

(三)教研反思

“四位一体”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学会研讨,在教研活动后必须写课后反思,最好还要写教学案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的反思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坏与快慢,而行动研究可以作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重要策略和方法。[2]教研组长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时,首先要培养教师善于发现、确定问题;其次要引导教师加强与同事、学生、校外专家等的交流和协作,并取得学校的支持,从而使教师真正去反思在教学中的喜悦、困惑和自己的成长历程等,最终能理解、分析问题并找出决策来调整教学。通过教研反思,使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也使教研活动焕发勃勃生机。

五、结语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决不能停留在分派工作、布置任务这个浅层次上,而是应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引导和组织老师开展各种活动,潜心研究,互相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师都能实现从“教书匠”到“专家”的转变。本文介绍“四位一体”模式的教研活动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葛炳芳.2008.BEFORE——有效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6—9.

8.教学教研培训班 篇八

专业引领,行政推动

为了提升朝阳区教师素质,朝阳区教工委、教委领导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采取了诸多措施。

依托“双名工程”,实施导师带教。朝阳区围绕全区“人才强教”战略实施的“双名工程”,着力培养了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在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中,以特级教师为龙头的学科骨干发挥了强有力的学术引领作用,一批接受带教的学员成为展示活动中的杰出成员。

落实“头雁计划”,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我们实施“头雁计划”,着力提升教研员素质。一是举办院校培训,二是坚持专题研讨,三是开展对外交流,四是落实一线评馈,促使教研员提升其教研服务水平。教研员队伍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研工作质量的提升,为全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拓宽渠道,创新机制

以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为目标,我们创新自主模式、联片模式、支撑模式等三种基本教研模式,探索网络教研新型形式,着力构建高效教研机制,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教研模式。我们通过联片模式教研帮助教师在片内之间集体备课、交流反思、深入研讨,促进片区内教师教研资源共享;通过支撑模式教研促进农村和薄弱校学科骨干教师发展,增强校本教研的有效性;通过自主模式教研促进优质校自主规划、自主发展,建设教研个性平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辐射范围。

创新教研形式。为更好地促进区域教学均衡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发展,我们组建网络教研室,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网上备课、远程协助等网络教研形式,促进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应用。

学科统筹,城乡兼顾

教研中心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科教学设计为中心,开展多样化区域教研活动,引导各校聚焦课堂,深入开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指导学校自主学科建设。为了加强学校学科建设,我们修订了朝阳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教研组长培训条例》;对学科教研组长开展培训,进行全区优秀教研组评选;为学校搭建制度框架,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学科教学优质资源库建设,创新学科建设评价方法。

强化区域协作均衡发展。我们高度关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建设教研基地校,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教研基本功;依托朝阳教委“学校共同体”行动,通过组建“教研协作组”“教研共同体”,促进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教师实现教研资源共享、信息互动。

朝阳教研中心高度重视教师基本功提升工作,新课改以来每年都开展区、校两级教师基本功主题培训与展示活动,采用“部门联动,立足实际,岗位练兵,面向全体,练用结合”策略,开展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培养了一批专业能力扎实的教师。

本届展示活动中,我们认真制定了全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区教师全员参与基本功笔试。为给更多的教师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选派参加本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展示的教师时我们全部启用新人,精心设计参赛选手培训课程,培养了72名具备教育创意能力的参赛教师,充分展示了朝阳教师的风采。

教育要内涵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为打造高素质的朝阳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会计论文题目小范围下一篇: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