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24-11-03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9篇)

1.“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

薄家小学《关于开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到“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主题创建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持教育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主题创建活动,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育人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为观音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认真查找行业在履行职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学校乱收费、师德师风差、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教育水平低、组织纪律松散等违法乱纪问题,揭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树立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把教育建设成为最受当地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业。

三、领导小组

为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学校的创建工作。组

长:

任建斌

副组长:

张念来

陈成友

王成文 成员:

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安排

1、总体目标要求:以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完成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校成为真正的“三无”学校,验收合格,为高柳教育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作贡献。

2、具体目标:

㈠、是召开动员大会,学习法律法规。召开全体教职工会,组织学习《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标准》、《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㈡、是查摆问题,找出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家长联席会收集意见,同时教师以书面的形式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展以“三无”(无乱收费行为、无不良教师言行、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综合办学水平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实现“三无”的基本要求。

㈢、是自纠、整改、落实。学校领导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地进行整改,对突出问题要组织力量及时进行重点整改,抓好落实。㈣、是总结提高。活动结束后,领导小组认真总结表彰。巩固学校三个月的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推进各项改革,突出职业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3、责任分工

学校校长统一领导创建活动;

分管领导负责对创建活动进行指导、督导和检查;

教务处负责落实教学规章,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少先队负责对班主任进行管理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规范班主任的教育行为,落实德育目标,以利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

总务处负责财务收支管理,杜绝各种违规收费行为;负责学校安全,确保无事故发生。

党小组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言行,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育人的本领。

各教研组负责组织本组教职工积极参加创建活动,落实创建目标。

五、创建活动措施

1、重视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召开班子专门会议,研究制定创建活动方案;由校长在全校教职工会上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宣讲学校创建活动方案,使全校教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主题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严格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学校不自立名目收取任何费用,教职工不得擅自从学生中收取任何费用;凡接上级文件要求收费的,学校要下发告家长书,张榜公布,做好家长的工作,接受各方监督。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学习和教育,开展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大讨论,正确认识谋生与敬业的关系,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当人民教师的荣誉感、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增强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使全体教职工提高育人意识,认真履行育人职责,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深入学生、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到实处。

4、开展“每名教师进家庭活动”,明确每位教职工的联系对象,加强同家长联系,架起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桥梁,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探索我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立交桥。

5、要以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精神状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岗位职责,明确防范重点。

(1)、坚持做好校舍安全的周查月报制度,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器材的完好情况。(2)、做好学生安全工作,严格外出活动管理规定,路队制度、午休制度、护送学生制度。全体教职工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发现苗头及时制止。管好校门,管好课堂、课间、课后;坚持来访登记制度。(3)、加强防火安全,明确各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保管室的安全责任,定期检查,及时整改。(4)、重视饮食安全,规范食品卫生要求,确保师生安全。(5)、班主任要有每一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电话,确保能及时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

6、做好贫困学生的救助和“两免一补”资金的发放工作,要求认真、求实、公开、公正,不徇私情,不使一名贫困生辍学。不错报一名贫困生,不错发、少发一分救助款,不少一次地向社会公示。

7、将创建活动融入到学校管理中,每月由校长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对创建活动进行小结,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及时整改。

薄家小学

2012.12.24

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二

一是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也就是真正树立起法治意识和信仰。法治意识是对法律法规和法治制度等的理性认识和把握, 是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动力。推进依法治教, 首要前提是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 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有规必依的思想。一要相信法律。要建立对法律的内心信仰, 表现出对法治的坚定信任, 做到解决、处理问题一心一意依靠法治, 而不是依赖别的路径和方法。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 不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 一切以教育规律为基础, 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职责, 规范行使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权力, 筑牢法治“篱笆”、遏制权力“越线”, 确保行政决策、管理措施和教育教学行为都于法有据。二要敬畏法律。坚定不移地支持、维护法治, 做到对法治的敬畏、向往, 秉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准则, 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 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 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 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 知晓为政做事的尺度, 做到“有权不可任性”, 把握住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底线。对违法行政、违法管理、违法施教的行为坚决制止、严肃查处, 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法律法规面前不敢碰“高压线”、不敢越“底线”。

二是形成依法治教的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运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如果说法治意识使人有观念、有动机, 自觉想到用法治来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话, 那么法治思维使人有方法、有能力做到用法治解决和处理问题。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基础上形成的, 而一旦法治思维形成, 坚持依法治教的行为就有了全面实现的理性基础。

以法治思维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关键在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有关法律法规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比如, 在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管办评分离等群众高度关切的重大改革过程中, 要切实推进依法行政, 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教育依法决策机制, 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让法治精神渗透在各项具体改革领域里, 让教育改革走在法治的轨道上。具体到学校管理上, 也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 要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 通过建章立制, 完善制度, 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 形成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 教师依法执教, 学生依法维权的局面。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三

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思路

按照十七大精神,我们确立下一步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主旋律,以学校内涵发展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三大发展策略,实施教育工作思路的四大转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实施三大发展策略:一是协调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我镇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二是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间学校,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促进学校之间的平衡,保障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是内涵发展,实施师资队伍强化工程,构建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寮步镇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实现工作思路四大转移:坚持在继续推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着重于学校软件建设的提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争取教育质量继续提高的同时,着重于学校特色和教育品牌的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于通过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着重于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

二、以“推进素质教育”为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实现。一是学校要确立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使之成为学校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鼓励学校向特色方面发展,形成全体师生和社会认可的校园文化。三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由过去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四是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多方面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大学校艺术教育的力度,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三、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我镇现有公办学校18所,共有学生14809名。要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的布局,将15所小学合并成10所,科学地整合中小学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全镇的学子机会均等地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经费投入,促进设施设备和师资配备的平衡。通过等级学校与一般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结对帮扶,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我镇现有10所省、市一级学校(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功能,努力培育一批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绩效并举的优质学校,实现校际间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管理经验的共享。

让外来工子女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我镇有民办学校13所,共有在校学生16453人。全镇30多万“新莞人”的子女在寮步镇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充分的保证。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一方面,公办学校向“新莞人”子女敞开。目前,在我镇公办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有3813人,今后我们还要给“新莞人”子女提供更加多的学位。二是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民办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使民办教育上档次上规模,更加健康发展。

四、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推进我镇教育领先发展

我们初步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加大投入,促使学校的基础条件领先,争取在资源配置、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上领先。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领先。我镇将继续提高教师本科率,加大培训力度,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方面探索新的路子;将继续加大对“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和班主任全员培训;加大海外培训力度,促使全镇教师能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三是强化学校管理,实现从硬件建设的投入向注重软件建设的提升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4.“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襄阳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教体、社会事务办)局,局机关各科室、市直各学校(幼儿园、单位):

现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襄阳市教育局

2013年9月16日

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

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专项活动深入开展,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及要求,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至11月底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创人民满意机关、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为目标,通过学习讨论、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上有新提升,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上有新展示,为区域性教育中心和“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结合实际,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目的。坚持从机关和学校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实际,学习要深要透、问题要找准,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切实把问题整改到位。

(二)坚持开门整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广泛征求学生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建立整改台账,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通过”。

(三)坚持建章立制,以规范行为为根本。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形成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师

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三、学习讨论内容

(一)学习内容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襄阳市教师行为“十不准”》以及《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襄阳百杰〃师德楷模”先进事迹等内容。

2、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一条意见、市教育局十项规定;《关于襄阳市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2013年2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3、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省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

4、典型案例:中央纪委今年以来通报的1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问题;教育部2012年教育乱收费信访举报办理及查处典型案件情况通报;湖北省纪委“落实责任 教育惠民”媒体问政曝光问题查处情况通报;省市关于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2〃27”学生踩踏公共安全事故处理情况的通报;市纪委《关于“一纸公文在路上走了22个工作日有关问题的通报》(襄纪文„2013‟28号)、《秦嘴水库“坝中坝”问题情况通报》、《关于吴光山同志在荆州闹市动粗事件的通报》、《关于老河市人民法院袁冲人民法庭庭长贺庆大操大办小孩升学宴问题的通报》。

5、各级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招生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文件、规定。

(二)讨论问题

1、干部和教师如何加强作风建设,怎样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教育铁军?

2、干部如何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怎样杜绝“庸官懒政”、“虚浮慢怨”问题的发生?

3、个别地方、学校存在的、影响教育形象的突出问题有哪些,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

4、如何设身处地为学生及学生家长考虑,不断改善我们的教育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

5、怎样做到理性办教育,切实提高我市教育品位?

6、教师如何立德树人,怎样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

四、主要措施

(一)召开一次本单位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大会,发动全员参加活动。

(二)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各级党组织要召开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同时要安排基层党支部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围绕大讨论主题开展认真研讨和谈心,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达成思想共识。会议要有具体的研讨题目和结合本单位、本岗位实际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各地各校的集中学习讨论活动要有会议记录,教师要有学习笔记,并留档备查。

(三)举办一次讲座,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各单位要邀请专家或主要领导讲一堂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课,针对学习内容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开展一次大走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行风评议监督员主动开展上门征求意见活动,并针对征求的意见认真开展整改。深入开展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习惯,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解答家长关注的教育政策和热点问题,介

绍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密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竭的“正能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举办一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演讲。

(六)开展一次自查整改活动。组织干部、教师从思想和行为上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对照作风建设和师德规范进行深刻剖析,形成不少于2000字的自查剖析整改材料,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交流,认真开展自查整改。

(七)完善一批规章制度。要积极运用“大讨论活动”成果,紧紧围绕思想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效能建设、工作作风、环境优化等重点环节,进一步严肃纪律、强化管理、提高素质、提升效能,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八)开展一次大讨论活动督查和满意度测评活动。各单位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将对各地各校开展大讨论活动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和满意度测评。

五、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各校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要健全组织,制定方案,明确责任,结合实际,扎实推进,防止流于形式,切实抓出成效。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带头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带头完善措施、推进整改,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把活动引向深入,确保收到预期效果。

(二)营造浓厚氛围。各单位要充分运用会议、党课、板报、橱窗、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形式,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大力发现和挖掘本单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

5.“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湖南省委书记 周强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实现公平教育作为重要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必将对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湖南是一个教育大省,自古就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期望非常热切,对平等享受教育公共资源愿望异常迫切。湖南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财政穷省,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为此,近几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建设教育强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率先推进,把教育公平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工作优先保障,每年坚持将一项教育民生工作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年均递增20%”的要求落实预算内教育经费,近两年省本级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达11亿元,重点保证了农村教育支出和教育发展支出,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我省各类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均提前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根据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教育公平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办学责任。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我们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修订完善建设教育强省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教育强省工作推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督导评估与监督问责机制,督促各级政府依法担负起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本届政府任期内,我们将继续落实“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至2个百分点”的规定,“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力争到2020年,湖南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保障教育发展的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我省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我们将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在投入28.5亿元、已建成2587所合格学校的基础上,再用3到5年时间完成全部计划1万所的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实现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完善免费定向为农村中小学培养教师和“特岗计划”等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健全城乡教

师定期交流、顶岗顶编支教制度,并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育质量。

三是进一步保障好公民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市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积极统筹残疾人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努力实现听残、智残、视残教育类型的全覆盖;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构建覆盖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无一人因贫失学。

四是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现行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我们将以省部共建长株潭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权责统一、职能明确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新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地方教育立法,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努力提高依法治教和教育宏观管理水平;深化学校管理和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尤其是考试招生行为,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6.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篇六

本报评论员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党组和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参加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近日,教育部对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扎实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扎扎实实予以推进。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望90多年峥嵘岁月,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群众路线淡漠了,党的事业就受到挫折。今天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有利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教育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但教育发展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最大的力量源泉,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进入教育发展关键期、教育改革深水区,就越需要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需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的重要机遇。近年来,教育部机关、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不重实效的形式主义、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四风”与我们党的宗旨和价值追求水火不容,与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格和品位格格不入,绝不能听之任之。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教育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要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保证,就要正视问题、找准问题,更加注重解决突出问题。要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全过程。教育实践活动要重点聚焦作风建设,不“走神”,不“散光”,认真查摆、集中解决在“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分为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要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掌握思想武器,掌握改进提高的参考坐标。要通过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挖根源、触灵魂,红红脸、出出汗。要通过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出实招、见实效,抓根本、管长远。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要注意把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起来、衔接起来,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同时注意把整风精神、领导带头、制度建设这些关键要求突出出来,做到基本环节不能少、规定动作不变通、重点要求不打折。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教育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扎实推进,真正将群众观点、宗旨意识内化于心,让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外化于行,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阐述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明确方法步骤、组织领导

教育部公布群众路线教育实施方案

本报北京7月8日讯(记者 纪秀君)今天,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阐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提出了在“四风”上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宣示了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教育战线深入开展。

据了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

实施方案提出,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紧密联系教育工作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部党组和领导干部带头,认真查摆、集中解决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实施的方法步骤上,部党组要学习在前、调研在前、剖析在前、整改在前。部党组与机关司局、直属单位衔接紧凑、有序推进、有分有合、压茬进行,主要集中在7月至11月开展,活动告一段落后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各非中管直属高校在教育部督导组指导下进行。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并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重点环节。每个环节都要专门制订具体实施计划。

《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并精心组织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用好的作风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力戒形式主义,不得走过场,务求实效。活动中,既要认真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工作,使“自选动作”有特色。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

据了解,领导小组已向机关司局派出联络员,向直属单位、非中管直属高校派出若干督导组,全程联络、督导相关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关链接

分批开展

教育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部党组与机关司局、直属单位衔接紧凑、有序推进、有分有合、压茬进行,主要集中在7月至11月开展。

方法步骤

第一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专家辅导与专题研讨、统一组织与各单位自主安排相结合;多种征求意见方式,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

第二环节: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认真查摆“四风”方面的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整风精神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环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在反对形式主义方面,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在反对享乐主义方面,着重解决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等问题;在反对奢糜之风方面,着重解决挥霍浪费、生活奢华、以权谋私等问题。

全程联络督导

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向机关司局派出联络员,向直属单位、非中管直属高校派出11个督导组,全程联络、督导相关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

本报北京7月8日讯(记者 柴葳)今天上午,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会上强调,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四风”为主要任务,突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保持与广大师生、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25督导组组长张基尧代表督导组讲话。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但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实,不够主动、不够积极,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存在明显的、相当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袁贵仁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振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深不深入、好不好,关键在能不能打消‘没面子’、‘穿小鞋’、‘伤和气’、‘丢选票’等顾虑,真正做到自我批评触及问题本质、挖到思想根源,相互批评敢于揭短亮丑、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做到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透彻、改正问题彻底„„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让群众知道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

袁贵仁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抓好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聚焦作风建设,不“走神”,不“散光”,认真查摆、集中解决在“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优良作风、实际行动和政策举措。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加强正面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必须把握精神实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必须加强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必须坚持领导带头,首先是部党组带头,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

“自我剖析要触及党性、触及灵魂、触及自己的痛处,不能不痛不痒、不能蜻蜓点水„„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扭住不放,锲而不舍,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就改,凡是群众期盼的就做,坚持说到做到,定下的规矩立即执行,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需要改的马上就改,能做的马上就做,不作秀、不沽名钓誉、不做‘夹生饭’,切实让广大群众和师生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袁贵仁要求,要严格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方法步骤,扎实推进每一环节工作。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做到基本环节不能少、规定动作不变通、重点要求不打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一是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这一基础环节。学习教育要入脑、入心,原原本本地学、结合实际地学。听取意见要明确重点,广开言路。二是抓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关键环节。查摆问题要挖根源、触灵魂,对照检查、追根溯源。开展批评要敢碰硬、敢交锋,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三是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一根本环节。整改落实要出实招、见实效,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认真梳理、建立健全、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确保制度建设抓根本、管长远。

袁贵仁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教育部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安排、重视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扎扎实实予以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张基尧在讲话中全面传达了中央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充分肯定了教育部党组对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所做的准备工作,并并对教育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要坚持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始终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领导带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他强调,要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按照中央明确的方法步骤,把规定动作抓到位,同时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把自选动作抓扎实。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张基尧还对中央督导组的职责和有关工作作了说明,他表示,督导组将按照中央要求,履职尽责,积极作为,认真做好督导工作。

7.“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七

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为了造福人民, 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采取的一项具体行动, 充分反映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完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教育是民生之本, 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 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促进自身发展、改变社会地位、决定自身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手段, 同时也是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美好未来的首要途径。因此, 广大人民群众已把教育作为自己的基本需要, 渴望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同时,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很不适应,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 而且这个矛盾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这个矛盾已经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此矛盾的解决,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

人民满意的教育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机会充足, 人人有学上, 即学有所教;二是保证质量, 人人上好学, 即教要优质。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要保证教育总量的稳步增长, 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发展, 据教育部发布的《2 0 0 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 0 0 6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9.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最为迅速, 到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 这个数字是1977年62.53万的40倍, 超过了俄罗斯、印度和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而且也直接推动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 我国的教育资源还比较短缺, 特别是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还比较突出, 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教育公平没有得到应有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 我们必须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真正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还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做到教要优质, 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仅仅是“有学上”, 还有“上好学”。这种需求是正当的、合理的, 也是符合规律的。人们在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 一定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 这是必然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人人有学上”这个愿望得到基本满足后, 必然会产生“人人上好学”的愿望。即在教育机会平等基本实现后, 还要追求教育过程的平等, 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而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愿望, 就要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还不高,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还非常突出, 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严重短缺, 这种状况使教育公平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既是党对发展教育事业所作出的战略部署, 也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 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二、公共教育治理结构的转型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无论是从教育的公益性角度, 还是从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战略地位角度, 政府都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教育事业的重担, 而不应当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加以回避和推卸, 否则就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 要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 提高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 必须实现责任主体回归, 由政府承担起发展教育的责任, 只有责任归位, 发展水平才能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也明确提出:“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2 0 0 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人民教育政府办”的理念已经得到确立, 我国教育正在由人民办向政府办转移。政府责任的回归对带动民心的回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经费保障, 优化配置结构

提供经费保障是政府办教育的首要责任, 也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国许多教育问题都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密切关系, 因此,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是破解我国教育问题的一把关键钥匙。在经费保障方面, 目前需要政府把握好三个比例, 即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和教育经费在不同地区的投入比例。

一是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最常使用的衡量公共教育支出总量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 既可以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 又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世界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 欠发达国家为4.1%。早在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本世纪末达到4%。2006年3月1 4日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再一次提出: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些年来一直徘徊在2%-3%之间。据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2000年为2.87%, 2001年为3.19%, 2002年为3.41%, 2003年为3.28%, 2004年为2.79%, 2005年为2.82%。这个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 政府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使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得到应有的保证。建议制定教育投资法, 保障教育投资的稳定来源。

二是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世界多数国家的教育经费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三级教育之间的配置比例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 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 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 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按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准, 当人均G D P为600-2000美元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这一阶段, 2006年我国人均GDP为2060美元) , “初中高三级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为40.5%:29%:17.9%, 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大致为1:2.5:9.2, 虽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比例, 但至少应该代表一个发展方向。根据《1 9 9 8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 1 9 9 5年低收入国家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之比为1:2.7:1 2.8, 中等收入国家为1:1.2:2.9, 高收入国家为1:1.5:2.2, 世界平均水平为1:2.7:3.0。而在我国以2000年为例, 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初中高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为33.15:38.65:21.99,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1.74:14.65。”[2]可见, 我国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严重失调: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相对偏高, 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 而且高于发达国家, 造成教育经费错置、基础教育薄弱, 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 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 将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 保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是教育经费在不同地区的投入比例。从分地区教育总投入来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中西部差距逐年扩大, 教育经费支出额东中西部之比由1996年的1:0.54:0.31扩大为2000年的1:0.47:0.29;从人均教育投入来看, 1995年人均教育投入数额分别为209.3元、130.1元、118.2元, 比值为1:0.62:0.56;2000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额为421.5元、230.5元、220.7元, 比值扩大为1:0.55:0.52。[3]此外, 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家庭之间也有较大差距, 因此, 为了维护教育公平, 教育经费应当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薄弱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

2. 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强调政府在办教育上的责任, 并不是让政府包办教育, 世界上由政府包办教育的国家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国家 (包括发达国家) 的教育经费来源都是多元化的, 只不过政府是投入的主体而已。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完全靠政府来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因此, 要保障教育投资的稳定来源, 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一方面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责任, 另一方面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不仅是直接提供经费, 制定相应的规章和政策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同样是政府的责任。

3.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公平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导致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配置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使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存在着较大差别, 阻碍了教育公平, 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 政府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 把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各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 努力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 保障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

4. 建立监督和约束机制, 防止经费浪费和流失

我国在教育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量不足, 二是浪费巨大。这里既有决策上的失误, 也有管理上的漏洞, 更有人为的因素。为防止教育经费的浪费和流失,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切实保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损失, 切实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

5. 完善监控和评价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

政府不仅有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而且还有责任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强烈的需求。因此, 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82.

8.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八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最终关注的结果是能否上好学、出人才。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社会价值的体现。一所学校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再大的规模、再好的条件,人民群众也不愿意把子女送去就读,社会声誉也不会好,人民群众不会满意。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强化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不懈地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尤其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突破性发展,朝着“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目标不懈努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公平,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中国人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一生,教育领域的公平,人民群众最容易感受且最为深刻,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的实现影响重大。促进公平是教育工作方针的重要导向,教育是否公平,关键取决于制度是否公平。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常常是有限的。因此,制定教育资源分配的制度和规定,设计要科学合理,过程要公开透明,实施要接受监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要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重点班、收费择校等问题。同时,要通过政策制度调节,促进资源配置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确保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和教育问题。

教育规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无论是正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想捂捂不住,想盖盖不了,一切行动都在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教育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顾大局、讲政策,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十八大作出重大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必定仍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要一如既往地把规范教育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在教学、收费、考试、招生、后勤等方面,严格地规范各类教育行为。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政风行风建设,切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队伍。

教育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校园安全、学生安全成为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一方面,要在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格局下,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知识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系黄冈市教育局局长)

9.“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九

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面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办学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由国家三部委批复成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正式建设单位。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技能训练为重点,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育人目标,按照严格要求、严有有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管理原则,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序列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德育质量,使学生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能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校园安全行动先进单位、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莱西市十佳师德建设标兵单位、莱西市五星级管理学校等多个荣誉称号。加强家校联系,推进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倾心家访,家校共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优秀团队

抓学生管理关键要依靠班主任和学生自主管理。为此我们重点抓了班主任队伍和学生会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优秀班主任群体。一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学校制订了班主任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使班主任培训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方面开展班主任工作方法专题培训,如 “如何召开主题班会”、“如何做好特殊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等,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座,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再就是每学期定期组织班主任到名校参观学习或外出培训。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研讨会,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今年开始,面对我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把后备班主任培训也纳入计划,使更多的老师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近年来,我校共组织班主任理论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20余次,组织班主任外出到名校参观学习50多人次,丰富了班主任德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经验,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是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奖励机制,激励班主任永葆上进动力。当班主任难、担任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更难。近几年,学校针对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思想倦怠的状况,剖析原因,制定措施。首先学校不断提高和落实班主任待遇。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逐年提高班主任费,并且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职务晋升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近几年学校提拔的九名中层领导都是从业绩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中推荐的。其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规范》、建立了《班主任业务工作档案》,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规范班主任工作。再次,实施《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把学生学习成绩、组织纪律、文体卫生、公寓管理等各方面纳入考核内容,作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期末根据班主任量化成绩分为三个等次,给予不同数额经济奖励,这样使班主任真正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提高了工作积极性,班主任爱生敬业、乐于奉献,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学校有多名班主任在市级以上会议交流典型经验,有22名班主任分别获得莱西市级以上“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100多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并涌现了一批先进班主任典型,如爱心型班主任李勤春老师,担任班主任17年,先后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垫交学费、生活费达3千余元,使每一名在他班就读的孩子都如愿以偿地完成学业;还有以校为家的班主任史大雪老师,几乎每天的早操、晚自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所担任的班级各项管理工作成为同级部的排头兵,学生巩固率达到100%。他们只是我校优秀班主任中的代表。

2、加强学生会建设,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把学生中的佼佼者选拔出来,充实到学生会,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有效补充。学生会由学习部、体育部、纪检部、公寓部、生活部等多个部门组成,团委负责学生会的培训指导与协调工作。在学生会建设上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会干部的培训指导。定期召开学生会会议,及时总结、布置学生会工作,并让学生会主要成员列席政教处和团委联合召开的学生管理工作会议,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实行学生干部定岗定责制,佩带袖章值勤,做到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学生会,让学生会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有力的维护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三是加大对优秀学生会干部的表彰鼓励。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对在学生会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学期末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每年的县、市、省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原则上都要在学生会干部中产生,以此来调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健全制度,落实措施,确保校园管理无缝隙。

为保证学校德育工作全面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德育工作规划,制定德育工作措施,落实德育工作目标,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深入扎实开展。首先是建立健全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工作制度。制定了涵盖学生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秩序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册;建立了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会制度、家访制度等,制定了《班主任一日工作规范》以及每周、每月、每学期工作要点。通过建章立制,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学生常规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校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并且坚持每两周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专题教育,保持对学生教育的时效性和延续性。三是狠抓学生管理。以落实《学生一日常规》为抓手,以整顿学生仪容仪表为先导,以加强三操管理为着力点,以公寓管理为突破,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并加大检查评比力度。同时落实政教24小时全天值班制度,成立了夜间值班队伍、护校队伍,使每个时间段、每一个部位都有人抓、有人管,努力做到时间上全覆盖,管理上无缝隙。着重解决了学生上网、早恋、校园内打手机、逃课、打架斗殴等现象,保证了校园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四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针对家庭困难、学习落后、心理受挫的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一帮一”结对扶助活动。采取经济援助、义务辅导、心理教育等措施,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近几年来,教职工为家庭困难学生捐款捐物累计15000多元,使100多名面临辍学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我校巩固留生率达到96%以上。五是搭建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平台。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对全体学生公布了校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任的手机号码,学生可直接通过书信、电话或短信的形式,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并安排有关领导给予及时答复和解决,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踏上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为此,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这一核心,结合90后学生个性和观点多元化等特点以及思想状况,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丰富德育载体,创新德育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明荣辱、知礼仪、习规范,既有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欢迎的合格毕业生,使他们能够自信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

1、以学生做人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树立职校生良好形象。

学校紧紧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主线,从行为规范入手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以落实《职教中心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和《职教中心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为抓手,从学生着装佩证、进出校门和上下楼梯秩序以及见到师长主动问好等最基本规范做起,逐步将规范延伸到课堂、餐厅、公寓、实训等各个层面。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专题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并通过设立学生文明示范岗和监督岗、开展校园礼仪风采展示、举行“告别陋习、走近文明”签字仪式、广泛开展“比学习成绩、比组织纪律、比文明礼貌、比卫生劳动、比体育锻炼、比进步幅度”和“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标兵、进步学生”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等,将次项活动引向深入,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着装佩证整齐,师生见面主动问候,整个校园井然秩序。

2、以孝心教育和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优化学生品行素质。感怀父母养育恩,感知老师教育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感恩父母,才能推及他人感恩图报。为此,学校将感恩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算算亲情帐”、“征集感恩名言、感恩小故事”、布置孝心家庭作业、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校会、母亲节和教师节分别给母亲和老师写一封信、评选百名学生孝星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来塑造学生一颗善于感恩的心,并能以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感激父母赐予生命,感激师长授予知识,感激社会给予帮助,让学生从真切的体验中受到感悟,增强责任感。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大张旗鼓的宣传感恩典型事迹,积极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活动氛围。学校承担《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已成功获得“十一五”市级课题立项,为感恩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3、以诚信守约教育为重点,奠定学生创业道德基石。

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要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诚信将成为学生今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以及能否立足于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学校制定了《诚信教育实施意见》及学生诚信评价标准,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并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诚信宣誓、诚信承诺签名、诚信自查自纠、“诚信五星级”达标、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等活动,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真正使“诚信“二字深入人心,牢固树立起“言必信,诺必诚,行必果”的道德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诚信水平。现在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照抄作业的明显减少了,学生花钱有节制了,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风气更浓了。

4、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很少有机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因而缺乏自信和进取心。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文体方面比较擅长,动手的能力比较强。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个人特长、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信,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学校成立了学生篮球队、乒乓球队、文艺队以及各专业的兴趣小组,让更多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使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有事做,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二是组织开展文艺、体育、专业技能等各种竞赛活动,并给获奖班级和学生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也行”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不断进取。

5、以家校联教为纽带,搭建育人网络。利用传统模式,全力搭建家校一体的育人桥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俗话说:一人难中百人意,百人难共一条心。而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却是万人能共的一条心。有人说,读书成才关键在老师,毋庸置疑,一所好学校和一批好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一种现象,同一届考生,上同一所学校,有同一批老师执教,发展却相差甚远。其实道理很简单:学校开展的是一视同仁的共性教育,而家庭教育则各不相同。

父母血缘上的天然亲情,可以化作语言上的天然威信、行为上的天然指南,教育上也就具有天然优势。家长与子女接触最多,了解最细,更能做到从子女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但是,现在多数家长家教观念落后,家教方法陈旧,使得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未得到有效开发,这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常常被白白浪费掉了,即使是在城区,部分家长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言传身教的自觉性,家庭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学生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往往被周末两天的在家时间全部抵消,这就是7-2=0的道理。因此,家校共建,势在必行。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学校发扬家长学校传统,认真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的共建,做实做活了家校共建的文章。(1、)建章立制,健全“家校共建”的育人机制

做好家校共建工作,健全制度是关键。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省级家长示范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家校共建·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方案,健全了家长学校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师家访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等等。

(2、)走出去,主动家访,形成德育合力。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最有效形式,为了让家校沟通的桥梁更牢固,我校一直坚持家访制度。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要轮访一次。到班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每期有效家访不得少于15次。我们要求教师家访时要做到“三不”和“三要”。“三不”是指:不告状、不苛求家长、不指责学生。“三要”是指:要主动家访、要有针对性、要与家长携手解决问题。做到“七个必访”: 生病学生必访,学习、生活有困难学生必访,问题学生必访,思想波动的学生必访,新转入的学生必访,家庭有裂痕的学生必访。重点家访“两类学生”:“学困生”和“留守生”。

家访前,老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方面全面了解,做到了如指掌。每次家访,尽量让学生到场,教师带着诚心和爱心,多找孩子的亮点,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以诚相交,通过家访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家访不仅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以让家长学到科学管理的方法。沟通从心开始,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一场场深入人心的亲密接触,使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道心灵彩虹,老师掌握了家长所思、所忧、所盼,拉近了家校距离,增进了师生情谊,形成了德育合力。

(3、)请进来,办好家长培训班,提高“家校共建”的质量。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能是某行业的精英人物,但不可能都是教育子女的行家里手,并且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引领,他们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多是简单粗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倡导家庭对孩子心灵的关注,侧重对孩子进行礼仪与德行的教化。学校之力重在知识的丰富,道德的感召,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拓。所以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引领家长认同教育是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会科学教子的方法。

办家长培训班,给家长上课,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尝试。为提高家长学校培训班的实效性,学校经常开展家教研讨活动,还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请他们到家长培训班来参与讲课。家长培训班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教育法规、家教知识,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培训班以专题讲座为主,形式灵活多样。近年来,我们累计为家长开课60余课时,举办小型家庭教育报告会10余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与时俱进,创新多种途径,全面打造家校一体的育人网络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会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为把家长学校的工作做好做实,我们不断探索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1、)创新家校联系方式,拓宽育人途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留守的家长流动性也很大,因此在家访的基础上,我们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地和家长保持快捷畅通的沟通与交流。

一是利用QQ或电话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都建立家长QQ群,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每月最少要在QQ上和全班家长联系一次。

二是建好学校网站,开辟家长学校专栏,让家长直接进入学校网站学习。网站设立了家长学校专栏,让家长随时在网上了解学校信息,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并在网上提意见和建议,已成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重要平台。

三是鼓励每一位教师建自己的博客(空间),与家长进行网上互动。教师在学校网站建博客既可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专业知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很好的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我们的老师经常在网上与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家长)联系,现在我们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除学习外、更多的是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2、)搭建家校活动载体,夯实合作育人基础

一是主办灵活多样的家长会,定期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合作更真心。家长会是学校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这种集体交流,会激发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意识。我们每学期都安排一次全校家长会或就业前学部家长会。有的班级举行专题讲座;有的班级让家教有方的家长作经验介绍;有的班级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谈自己的成长历程;有的班级让学生干部评点班级管理工作。家长会都也常常邀请学生一块儿参加,让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解读父母的心愿„

二是发放“征求意见信”,让合作更诚心。

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衡量的标准就要看家长是否满意。家长是反映我们办学行为的一面镜子。为了能听到家长真正的呼声,我们通过书信或网络定期向家长发放“征求意见信”,请家长就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态度、学校的校纪校风、后勤服务等方面提意见建议。多数家长开诚布公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再对家长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聆听家长的心声,认真改进,“从家长满意之处做起,从家长不满意之处改起”。在坦诚中合作,我们的工作进步了。

三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合作得到升华

2010年春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学校请来了全国著名的“感恩教育演讲团”来我校演讲,做了 “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的精彩的感恩演讲,共有700多位家长与全校师生一起聆听了演讲,几乎所有家长和师生感动流泪。学校发现震动相当大,随即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将感恩教育活动进一步挖掘延伸,开展“感恩家书大赛”,发动全校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信,家长收到孩子的信后,有400多位家长通过电话、书信、网站留言等方式对学校的这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这一活动以后,学困生在校纪律大为改观,在家表现判若两人。此项活动成为我们家校共建活动的成功实践。

持之以恒,家校共建,我们办好了人们满意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从农村实际出发,努力开展家校共建工作,提高了家长认识,强化了家教功能,有效的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我们尝到了甜头:

(1、)提高了教师认识。通过全方位家访,我们教师明白了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目标、新趋势,也明白了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新要求,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2、)提高了学生道德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校携手,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学生在校文明守纪,在家孝顺乖巧。可以自豪地说我校的校风是端正的,文明程度是比较高的,家长是十分满意的。

(3、)改善了家长的教子方法。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转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改善家教方法,提高家教能力,人人成为“会教育的家长”。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自从老师经常到我家家访后,父母再也没像以前那样打骂我了,我在快乐中成长”。是老师的家访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4、)改善了家校关系。有效家访就是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曾记得收费年代,白庙河的家校关系相当紧张,通过家校共建,抱怨学校的家长少了,关心学校的家长多了,有的家长常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德育工作既需要对传统的德育模式进行反思,又需要对教育理念的重塑与确认;既需要对教育回归传统的内涵进行探讨,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在家校共建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但跟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差距,离新形势下教育的要求差距更大。我们会继续努力,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家校共建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认真落实“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要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仅靠学校单方面教育难以实现,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了学校对外开放日和家校热线电话,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每年组织一次“学校——家长联谊会”,并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同时学校还办起了《职教中心家长报》,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和办学成果,宣传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以及家教知识等,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开展家校共建活动,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逐步达成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6、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每年定期邀请公安部门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还主动与青岛路派出所联系,在校园里设立了警区,加强了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效遏制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发生和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邀请专家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上一篇:诗一首下一篇:篮球队比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