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2024-06-26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精选8篇)

1.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篇一

【关键词】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医疗事故

[关键词]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医疗事故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它记录着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情演变,可以说是一本动态的病情记录图,而且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对确保患者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时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针对2004年至2006年的119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现将总结报告如下。存在的问题

1.1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客观性问题

1.1.1 在书写护理记录单时,存在主观臆断 比如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当呼吸机显示呼吸节律、频率发生变化时,不结合病情分析原因,而是主观判断患者呼吸衰竭。比如有1例使用监护仪的患者,监护仪显示呼吸频率100次/min(真实呼吸频率其实只有14次/min),护士急于报告医生患者严重呼吸衰竭。最后确认为监护仪电极片放置在大动脉处,由于动脉波动干扰所致。这样如果医生也不分析原因盲目为患者下医嘱,就容易影响患者的病情。

1.1.2 危重护理记录与医嘱不符 如一危重患者患者7月29日医嘱下病危,而特护记录单从7月30日开始记录。另有一医嘱下的是普食,饮食栏却连续几天记录为禁食。

1.1.3 危重护理记录与护理计划不符 如在首次护理记录单已有护理问题“高烧”,但在记录时未记录降温措施只有结果。其实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未记录。1.2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完整性问题

1.2.1 危重护理记录缺乏连贯性,不能动态记录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情变化。如有1例乙脑患者,医嘱“雾化吸入Q6H”,但有1个班次在记录时频次不够。这样患者一旦发生意外,就势必造成护患之间矛盾,使医院陷入被动状态。1.2.2 在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时,有些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在观察病情时观察点不够,甚至在整个班没有病情观察及处理,容易发生医疗事故,而在下一个班由富有经验的护士上班时,又出现好多问题,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其实不然。

1.3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及时性问题

1.3.1 签字不及时 在检查中经常发现危重护理记录单多处不签字的问题,主要是实习护士做完治疗后没有签字权。

1.3.2 执行医嘱不及时 如临时医嘱下医嘱“食醋100 ml保留灌肠”,执行时间与医嘱时间相差4 h。这样容易耽误患者治疗,很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1.3.3 执行医嘱后不记录 如:医嘱已下“开塞露1支塞肛st”结果效果不佳,又下医嘱“肥皂水500 ml灌肠st”两次医嘱均有执行签字,但护理记录单没有记录。1.4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准确性问题

1.4.1 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小结或总结时应以实入量为准,未输完的液体,应写在小结或总结的备用量栏内以“*×××ml”。否则会给医生判断病情造成错误判断。

1.4.2 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项目栏内,有些特殊药物不写计量,如西地兰0.4,只写2 ml而不写单位,还有的药物不写浓度只写药名如“甘露醇”而不写浓度“20%”;另不写药物全名如“复方氨基酸”写成“氨基酸”,给人不知道用的是复方氨基酸还是六合氨基酸。[!--empirenews.page--] 1.4.3 处理病情执行医嘱时不写药物计量 如:有一患者输血浆前苯海拉明,在处理栏内只记录“苯海拉明im”但未写剂量。

1.5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真实性问题

1.5.1 护理记录不全面,缺乏整体评估 有一重症肝炎患者剖腹产术后5 d转入肝病科,特护单只单纯记录了专科护理方面的知识,关于产科、外科术后有关内容只字未提(产后恶露观察、术后伤口情况都应细心观察和记录)。

1.5.2 无心理护理 危重清醒的患者不可能没有一点心理问题。如大咯血、呕血患者肯定很紧张,我们也许给患者做了心理方面的劝导、安稳但是没有记录。对策

2.1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记录水平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从学习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症观察护理着手,增加危重监护知识的储备,为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书写水平打好基础。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加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慎独意识,使其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的护理患者。2.3 改变排班结构 危重患者由富有责任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主管或带教。尽量将危重患者由专人负责护理,并制定护理计划,下护嘱,使危重患者的护理能有目标、有计划地科学护理。

2.4 制定护理流程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流程,使繁杂的治疗护理条理化、程序

化。

2.5 不断完善护理记录书写及质量控制标准 加强医护沟通、交流、及时核对医护记录,以保证病历资料的准确性。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学术讲座、科室专科业务学习、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护士观察、思维判断、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记录的可信度。

2.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篇二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缺陷分析,质量管理

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 适用于抢救危重、大手术及须严密观察病情的住院病人。一份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的护理文件, 不仅可以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 同时也是病人接受护理服务的证明[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所规定的法定证据就包括护理文书, 因此, 对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尤为重要。现就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不同时间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缺陷进行分析, 探讨更佳的质量管理措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自两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嘱病重、病危及大手术后须严密观察病情的病历, 2004年3月10日~2005年8月30日病历3580份;2005年9月26~2007年9月30日病历3796份。

1.2 方法

相同护理文书质控人员以《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标准, 将缺陷分为4类15项, 对两时间段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进行评价、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所查病历共7376份。其缺陷频次、百分比、统计学处理详见表1。

2002年4月1日我国医疗侵权诉讼实施“举证责任倒置”, 同年9月1日实施《条例》, 于2004年3月与之相匹配的《规范》启用。医院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条例》, 组织护理文书组成员、护士长、学习《规范》及进行护理文书质量控制, 护理记录质量有所提高,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见表1中阶段一。医院护理部针对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改进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措施后, 整体效果、准确性、病情观察及描述中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记录、实施记录等缺陷显著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病情观察及描述中无重点、无专科特点与描述不准确无显著改变 (p>0.05) 。

3 质量管理措施

3.1 影响因素分析

3.1.1 法律意识不强

少数护士只重视护理工作的执行, 对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也有个别护士认为写得越少存在问题越少, 省略了很多能反映病情变化的细节及处理效果, 没有意识到护理记录是维护护患双方权利的有力证据。例如: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 护士发现及时、并与医生进行了积极抢救, 但护理记录中无病情变化的时间、生命体征、治疗及护理过程的记录, 涉及到医疗纠纷时, 无记录就等于举证无力。

3.1.2 重点时间段的记录存在缺陷较多

记录发生缺陷与护士的工作量及人力等有关。如:中晚夜班及节假日, 缺陷发生率高于平时。少数由于工作忙, 如中班、节假日护理人员较少时, 上班忙于治疗性工作, 到下班时才记录, 导致某些数据、时间上的不吻合, 病情变化过程记录欠详细。

3.1.3 医护之间缺乏及时沟通

医护之间由于收集病人信息渠道、方法不同, 看问题角度不同, 也因部分患者提供信息太随意, 医护之间缺乏及时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吻合, 例如:同一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医护记录不一。

3.1.4 专科知识及书写能力有待提高

从工作年限上分析, 低年资护士缺陷发生率明显要高。由于对临床实际中护理记录掌握欠熟悉, 对危重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病情观察抓不住重点, 不能及时预见病情发展及相关并发症, 对问题严重性重视不够;也有少数工作时间不长的护士实施护理措施时已熟练, 但要用医学术语记录仍然存在困难, 如:患者入院时有压疮, 仅记录给予压疮护理1次, 无压疮的部位、大小、皮肤的颜色、溃烂的深度、处理方法及效果记录。

3.1.5 责任心欠强

少数护理人员工作时记录粗心大意或工作缺乏责任心, 例如: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与三测单中同一时间的T、P、R不一致。

3.1.6 护理记录质量管理不到位

少数护士未严格落实护理记录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组督促检查不到位, 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检查、考核不够, 重视终末质量检查, 而忽视环节和过程的质量检查。

3.2 管理对策

3.2.1 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护理文件是论定是非、判明责任的依据, 也是医疗技术鉴定及司法鉴定的理论证据[2]。医院定期聘请律师来院讲解有关法律知识, 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来分析、讲解医疗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责任;护士长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使护理人员熟悉法律, 并能从法律角度认识到职业的责任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工作中能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 依法保护患者的权益[3]。这样既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 又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杜绝医疗纠纷重在防范。

3.2.2 提高护士思想认识和服务质量意识

护理记录不仅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 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认真、客观、及时、准确、完整记录的重要性。同时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及责任心教育, 使护士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心, 护士长留心观察护士平时工作态度, 做到心中有数, 将实际护理工作与护理记录联系起来看, 改变只写不做、只做不写的习惯。

3.2.3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书写水平, 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规范》, 并进行考核, 人人掌握标准。对于每次出现在护理记录中的缺陷, 护士长利用晨会上或业务学习或护士长留言本等各种形式予以感性和理性的指导。并了解每位护士记录习惯, 便于掌握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缺陷的原因和后果, 同时强化教学意识, 重视带教老师水平及规范带教方法, 指导护生及低年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范》。

3.2.4 加强督查力度

对护理记录进行分级质控:第一级, 由护士自控, 要求护士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及时请教业务能力强的资深护士, 每周三次自查病历中存在的问题, 记入自控登记本;第二级, 科室指定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每周进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检查, 登记在病室质控本上, 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督促及时改进;第三级, 护士长每天进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 对不足之处进行现场讲解, 对危重患者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及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分析自控与科控上记录结果, 并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把检查情况以提问、考核、讲解等各种方式进行指导, 了解护理人员掌握程度, 杜绝依赖终末质量检查进行修改的思想;第四级, 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理文书组专家进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环节和终末质量检查, 讲评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并跟踪追查落实改进情况;对全院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进行评分、评等级, 展览优质护理记录, 严格落实奖罚制度。

3.2.5 加强沟通能力培养

注意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培养, 掌握沟通技巧, 以收集准确的临床第一手资料, 并注意与医生之间的及时沟通, 尽量对同一问题统一看法。

4 讨论

4.1 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

目前护理人员不足问题仍然值得大家共同关注。表1阶段二中未及时记录62处, 分析原因都是因护理人员紧, 到下班时才补记, 如:患者使用利尿剂后, 无具体时间的尿量记录, 仅于下班后记录1次总尿量。所以针对中、晚、夜班及节假日应增加值班人员配置。

4.2 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的紧迫性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是反映护士整体素质和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依据, 从表1中两阶段存在缺陷分析, 通过改进护理记录质量管理措施后护士的法律知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护理记录水平虽有显著提高, 但病情变化时从记录中反映不出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过程和护士实际工作, 只有结论性语言, 甚至与医生记录内容重复。病情观察描述无重点、无专科特点, 描述不准确两方面无显著改进, 如:化疗后患者呕吐、头昏, 简单地记录为:患者呕吐、头昏估计为化疗所致, 未记录继续针对神志、瞳孔的观察, 有可能个别患者是颅内肿瘤转移灶的早期, 化疗后呕吐刺激引起颅内压急骤增高, 导致颅高压综合征而未被预见。

4.3 对低年资护士应重点关注

分析表1阶段二中缺陷大多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 护士毕业后工作不像医生那样有上级医生把关, 而是拿到护士执照后就单独值班, 所以派班时应特别注意年资高低搭配;高年资护士、护士长共同关注低年资护士。当然从学校到实习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系统的书写记录的教育与考试, 加强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 新技术、新业务的大量引进, 护理职能的拓宽, 护士角色的多元化, 对护士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怎样写?重点写什么?哪些是禁忌用语?要靠护士不断去探索, 吸取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危重病人护理单在病情观察方面如何突出重点, 体现专科特点, 没有固定模式, 仍需我们不断总结研究危重病人护理单的新问题、新情况, 使危重病人护理单更加规范, 更加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和科学。

参考文献

[1]王庆珍.浅谈新形势下医疗工作对护理记录的要求[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1) :986.

[2]孙元美.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防范护理医疗事故[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0) :895.

3.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三

护理:对危重症病人要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把危重病人看成一个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

法律规范:护士护理危重病人时,要严格遵守护士的职责,不越轨,一切按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团队合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要具有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紧密配合,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高水平的护理。

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仪器到位,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抢救物品、药品完善,专人定期检查,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自我发展: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

危重症护理对护士职业要求

首先,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应有慎独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能严格按操作规范工作,按要求巡视,要有精湛的监护技能,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随时进行搶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护士常加班或因抢救病人延迟下班时间,因此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要充满爱心和热情,具有奉献精神。

广博的医学知识: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时,需要护士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及时发现问题,对观察到的症状能迅速反应出其原因和可能发生的结果。

严谨的工作作风:巡视、观察、思考、记录、询问均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能预见病情变化,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及质量标准

基本监护:是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护,护士应熟练掌握监护仪器的使用,但同时不要忽视手工操作,尤其是仪器反映指标有异议的。

病情观察:应用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并预见病情变化。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应制度化,但对不同的危重病人要灵活运用,护理要有针对性、个体性、连续性,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要有危重效果评价,及时纠正不足。

多导管护理:对各种导管要有固定的标识、标记,要注意各导管勿扭曲、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并定时、定期更换导管或引流袋。

规范操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要严格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用药观察:加强用药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毒表现。

护理质量标准:①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正确按护理计划实施,并有评价和反馈。②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病人能在治疗过程中按时用药,并且方法正确,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③按时接受各种治疗,并且治疗和护理到位。④使危重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保持良好的功能卧位,经常帮助危重病人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对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要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无护理并发症发生。⑤保持危重病人口腔清洁、湿润,协助病人进食,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⑥病人整洁、干净,病人的床单清洁、整齐,病室空气清新。

4.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指引 篇四

适用范围

危重症病人

护理目标

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使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必要的治疗、护理能得以继续。预防出现各种意外事故。

护理措施

一、评估

1、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引流管,输血输液管,骨科病人的固定、牵引情况

2、工具:平车车轮、刹车、护栏等性能,辅助工具如沙袋、颈围/颈托、硬板等的准备

3、抢救器材和药物的准备:如氧气袋、呼吸囊、手提式呼吸机等

4、搬运人员:对患者的了解,三人以上

5、环境:减少不安全因素

二、正确搬运患者

1、颈椎骨折/手术病人:带颈围/颈托,两边放沙袋固定,专人固定头部,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站在头位的人负责喊口令,同时用力。

2、胸椎/腰椎损伤病人:硬板,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一人喊口令,同时用力。禁止抱、背。

3、四肢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运

4、牵引病人:保持牵引重力线的角度和重量

三、转运过程

1、搬运前先检查各种引流管并放置好各管道

2、搬运后检查各种引流管固定、通畅,运送过程保持各种引流管固定、通畅

3、骨科病人要固定好骨折部位,专人托扶肢体或特殊管道

4、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的病人,头部切勿后仰,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特别注意气管插管的位置

5、密切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6、防范意外:上好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控制车速

7、保持病人舒适

8、注意搬运过程的职业防护

1)搬运时两脚前后分开

2)搬运低位置患者时同时屈膝曲髋,降低重心

3)尽量靠近患者

评价标准

1、病人或其家属对护理措施理解并满意。

5.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篇五

一、ICU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1.迅速及时接待患者,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患者及家属的人院(科)宣教。2.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3.急救护理措施: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 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4.卧位与安全

(1)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患者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3)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坠。(4)高热、昏迷、谄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患者安全。

(5)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5.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师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6.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8.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9.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患者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10.基础护理

(1)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患者床头)。

(2)晨、晚间护理每日2 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 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3)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4)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形成。

11.心理护理: 及时巡视、关心患者,根据病情与家属多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二、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体温升降的规律、热型及伴随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无意识障碍、昏迷、惊厥等。(3)脉搏频率、节律及与体温升高的关系。(4)呼吸节律、频率及血压变化。

(5)有无皮疹及皮疹形状、颜色、分布、出疹日期、出疹顺序特点,有无出血点、紫癜。

(6)降温时要注意观察体温下降情况及有无大汗虚脱等现象。2.护理措施

(1)一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不低于3000ml。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

(3)每4h测一次生命体征,必要时测量肛温。采取降温措施后,30min 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骤降至36℃以下时,停止降温并酌情保暖,注意观察有无大汗、虚脱、血压下降等现象。

(4)降温:①头部及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②温水或酒精擦浴,也可交替进行。③肠道无疾病者,可用4℃冰生理盐水50 ~150ml 低压保留灌肠。④持续高温不退者,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避免体温骤降发生虚脱。

(5)饭前、饭后、睡前协助患者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炎症、溃疡、出血或不能漱口者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 次,溃疡处涂以冰硼散每日3~4 次,口唇干裂者涂以唇膏保。

(6)及时擦干汗液,清洁皮肤、更换衣物,协助年老体弱及危重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形成。

(7)对谵妄、烦躁不安、昏迷的患者应加床挡以防坠床。

(8)对老年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时,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使用时不宜过量以免造成脱水,甚至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出现血栓的可能。降温的

同时补充体液极为重要。

(9)对高热原因待查,疑似传染病者,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再按传染病处理。3.健康教育

告知家属患者出现再次寒颤、高热时要及时通知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三、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2)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师。

(3)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

(4)注意检查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血阳性反应。2.护理措施

(1)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床头30~45°或给予半卧位,促进脑功能恢复。

(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量。

(4)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预防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5)预防泌尿系感染,尿失禁或尿潴留的患者留置导尿,定时消毒尿道口、膀恍冲洗、更换尿袋。

(6)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7)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可涂石蜡油(唇膏)防止唇裂;定时床上擦浴和会阴冲洗,更换衣物维持清洁与舒适。

(8)躁动者应加床档,适当给予约束;意识障碍伴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时,应给予有效降温并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颊部;固定各种管路,避免滑脱。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易超过50℃,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9)定时翻身拍背,刺激患者咳嗽,及时吸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10)每1 ~2h翻身一次,应用气垫床,骨突出部分加用海绵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预防压疮形成。

(11)摘除隐形眼镜交家属保管。患者眼险不能闭合时,定时用生理盐水擦洗眼部,用眼药膏或凡士林油纱保护角膜,预防角膜干燥及炎症。

3.健康教育

(1)取得家属配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帮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

(2)做好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已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价值,以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四、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 20mmHg、SBP 降至< 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 _ 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3)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 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2.护理措施

(1)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需要时行深静脉穿刺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监测CVP,做好配血、输血准备。(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吸痰,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尿比重,注意电解质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6)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预防压疮,注意保暖。

(7)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感染。

(8)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烦躁不安的患者适当加以约束。(9)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记录护理记录。3.健康教育

(1)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2)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3)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五、咯血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及咯血的性状、量,咯血后痰带血的情况。

(2)窒息的表现,如喷射性大咯血过程中,咯血突然停止,患者出现神色紧张、目瞪口张、呼吸困难、挣扎坐起、颜面发绀、大汗淋漓等。

(3)有无再咯血征象,如胸闷、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音减弱、粗糙或有啰音、管状呼吸音等。2.护理措施

(1)给予心理安慰,进行必要的解释,保持情绪稳定。

(2)少量咯血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大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嘱患者不要屏气,轻轻将血咯出。

(3)咯血后,协助患者清洁口腔,更换衣物,倒掉体液,避免产生不良刺激。

(4)大咯血时暂禁食。病情稳定及少量咯血者,可进温热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5)止咳镇静:剧烈咳嗽可用祛痰镇咳剂。禁用吗啡等抑制呼吸的药物。大咯血患者夜间慎用催眠药,防止熟睡中咯血不能及时排出,引起窒息。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咯血征象,立即通知医师,协助患者侧卧,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将血咯出。无效时,可直接用吸引器抽取,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7)每30min至2h测一次生命体征,并记录护理记录单。(8)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抗生素、输血补液等。(9)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10)病因未明确时,暂行呼吸道隔离。(11)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3.健康教育

(1)嘱其家属陪伴和安慰患者。

(2)嘱家属如发现患者烦躁、气促、冷汗、紧张、突然坐起等征象,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六、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大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2)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3)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4)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2.护理措施

(1)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湿22~24℃左右相对湿度60%。

(2)工作人员在护理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3)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①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②先将吸痰管插人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 秒。

③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④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h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 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4)手术创面的护理: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5)使用带气囊的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6)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

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7)保持内套管通畅。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8)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

(9)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10)对于原发病已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 ~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h,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h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h 后拔管。拔管1~2 天内应严密观察。3.健康教育

(1)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2)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

①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②沐浴时防止水渗入气管套管内,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清洁消毒内套管的方法,告诉患者气管切开术迟发性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七、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 变化。(2)注意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3)观察气管分泌物的性质、颜色。

(4)拔管后的观察: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交换量是否足够,皮肤黏膜色泽是否红润,同时遵医嘱行血气分析。②观察有无喉头水肿、黏膜损伤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护理措施

(1)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 ~24℃左右,相对湿度60%。

(2)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3)无论是经鼻腔或口腔插管均应注意固定牢固,做好标记;防止口

腔插管时牙垫脱落;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4)气囊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给气囊放气前或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5)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的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秒,吸痰过程中出现气管痉挛、紫绀、躁动不安等情况应停止吸痰,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6)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疼药或镇静药

(7)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上气道的湿化、温化功能缺失,易导致痰液潴留、结痂等并发症应加强气道湿化(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h更换一次,气管内滴人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8)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每天做口腔护理两次。

(9)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最小漏气技术(MLT)或最小闭合容积技术(MOV)。①最小漏气技术: 套囊充气后吸气时容许不超过50ml的气体从套囊与气管壁间的空隙漏出。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然后以0.1ml/次进行套囊放气,直到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为止。②最小闭合容积技术: 套囊充气后刚好吸气时无气体漏 出。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然后以0.1ml/次进行套囊放气,听到漏气声后向套囊内注气0.1ml/次,无漏气即可。

(10)经鼻或经口插管拔管方法:①原发病治愈应适时拔管,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②如无禁忌症,以床头抬高30°以上为宜,以减少返流和误吸。③吸引气管插管以上及经口腔排出堆积在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因其在套囊放气后可被吸入到下呼吸道。④吸入高浓度氧数分钟(4~6L/min),将套管内气体放出。⑤将吸痰管放入气管插管略超过其长度,边吸痰边拔管,以防积存在气管内套管周围的分泌物被误吸。⑥拔管时在呼气相将导管拔除,以便拔管后第一次呼吸是呼出气体,防止咽部分泌物吸入;一旦导管拔除后,将患者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分泌物误吸入气道。⑦拔管应尽量在白天进行,以便观察病情与及时处理拔管后发生的合并症。

(11)拔管后的护理:①持续吸氧4h内禁食,以防食物返流,因为此时声门关闭功能及气道反射功能不健全。②禁止使用镇静剂,因在拔管后如有烦躁可能是缺氧的表现。③给予定时翻身、叫背,鼓励患者

咳嗽、咳痰。3.健康教育

(1)吸痰前应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2)拔管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咳痰。

八、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SpO2变化。

(2)评估患者的面色,肢体活动,自主呼吸的力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3)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了解呼吸机报警原因,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PaCO2的变 化,根据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5)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2.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松脱。预设潮气量(VT)6~8ml/kg,频率(RR)16~20次/分,吸/呼比(1:E)1:1.5~2,吸入氧浓度(FiO2):40%~60%。

(2)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合作,消除恐惧心理。

(3)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要予以3min纯氧吸入,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并妥善固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套管;严格无菌操作。

(4)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未经医师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参数。

(5)保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于正常刻度范围内。保持吸入气体温度在32 ~34℃。

(6)保持呼吸机管路中的集水杯方向向下,且处于最低点,以免集水阻塞管路或流入患者气道内或返流入湿化罐,勤倒集水杯内集水。(7)呼吸机管道一人一换,长期带机患者应每周更换。

(8)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加接螺纹管,以免牵拉刺激引起气道损伤和人工气道脱出。

(9)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度,避免人工气道与患者气管成角、人工气道扭曲、折叠、滑出或接头松脱。

(10)有心血管功能不良、血容量不足、高龄、原有低血压,易导致低

血压,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循环稳定。(11)胸部物理治疗每4h 一次。

(12)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在护理记录上准确记录用法用量及患者用药后状况。

(13)呼吸机旁备简易人工呼吸器,如遇呼吸机功能丧失或停电,先将氧气管与简易人工呼吸器相连,按操作程序先用气囊通气,直至问题解决。

(14)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理解与疏导,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了解呼吸机治疗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建立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可备纸笔或写字板等非语音交流形式,鼓励患者主动加强自主呼吸,争取早日脱机。3.健康教育

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九、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观察置管的长度、时间。

(2)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征象。2.护理措施

(1)保持穿刺点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换药一次,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2)妥善固定导管,导管各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防止脱落。

(3)深静脉测压通道连接专用延长管和三通,禁止连接头皮针、肝素帽。输液通路连接处尽量少用头皮针和肝素帽,一个肝素帽最多插头皮针2~3 根,肝素帽3~5天更换一次; 每次输液完毕,不需维持通道者,用肝素液和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4)及时更换液体,测压后及时打开输液通道,以避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

(5)血管活性药物应单通道泵入,连接专用微泵延长管在深静脉管近端;防止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药物疗效;如需快速输液、输血应直接连接三通,TPN、血液制品、普通液体不能在同一静脉通道输入。(6)拔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min,用消毒液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h以上,防止出现局部血肿。

(7)若深静脉导管被血凝块堵塞不通或是半通状态,立即用空针向外抽吸,切勿将血凝块冲入血管内,否则易导致血栓栓塞;若回抽不

畅,应拔除导管。3.健康教育

(1)嘱患者如发现局部皮肤有红、肿、渗液、分泌物等征象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嘱患者及其家属如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征象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水柱波动范围。

(3)观察引流管处伤口的情况。

(4)拔管后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2.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min一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师。①挤压方法为: 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 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4)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

需每日更换。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第一天的引流量>500ml或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6)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min 左右,3~5次/日,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7)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8)拔管指征:48 ~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 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3.健康教育

(1)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焦虑情绪。

(2)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篇六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八、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人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7.危重病人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 篇七

关键词:褥疮,翻身法,按摩法

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做好对危重病人褥疮的预防工作, 是减少褥疮发生的关键, 对预防褥疮的措施是多方面的, 包括及时解除局部受压, 良好的皮肤护理和良好的营养, 定时翻身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于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 对106例危重病人预防褥疮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06例危重病人中, 男66例, 女40例, 年龄最大92岁, 最小14岁, 翻身组 (56例) , 肺心病并心衰16例, 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9例, 脑出血4例, 脑梗塞20例, 胃癌7例, 按摩组 (50例) , 慢性肾小球肾炎并肾功能衰竭4例,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3例, 风心病并心衰9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9例, 肺癌18例, 白血病2例, 肝癌2例, 喉癌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翻身组

每个病人设翻身登记卡, 每2小时翻身1次, 翻身前后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及改善情况, 并在卡上登记翻身时间、体位、皮肤情况, 执行者签名, 除此之外, 大小便后随时做好皮肤清洁, 保持床单干燥平整。

1.2.2 按摩组

其方法除与翻身组相同外, 再加50%酒精或红花酒行局部按摩。

2 结果

翻身组 (56例) , 未发生褥疮55例, 有效率为98.21%, 发生褥疮1例, 为胃癌患者, 因全身衰竭, 入院28日骶部皮肤出现1cm×1cm破损, 4d后死亡。

按摩组 (50例) , 未发生褥疮49例, 有效率为98%, 发生褥疮1例, 为喉癌患者, 入院22日骶部皮肤出现1 cm×2cm破损, 2d后死亡。

3护理体会

通过临床实践和观察, 翻身法与按摩法对预防褥疮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而翻身法较按摩法简单、实用, 每2小时翻身1次, 使身体骨突部位轮流承受身体重量, 达到或解除局部受压, 改善循环的目的, 不需用按摩法。据有关学者认为:如按摩手法及力度不正确, 反而会使按摩变成摩擦, 从而加速褥疮的发生。

在执行翻身时护士应认真负责, 不可马马虎虎,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做好宣教工作,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褥疮发生的原因, 后果及预防知识, 从而配合翻身, 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护士应经常剪指甲, 不戴戒指, 以防擦伤病人皮肤。

注意病人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护理及全身循环和营养情况的纠正。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尤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的清洁干燥, 肛周应涂氧化锌软膏。

通过对106例危重病人预防褥疮的护理, 我们体会到: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如能做到早期预防, 及早采取预防褥疮的措施, 褥疮发生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参考文献

[1]斯士军, 等译.褥疮护理禁用按摩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2, 1l (1) :39~40.

[2]刘正霞.褥疮的新认识及其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1989, 5 (3) :3.

8.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過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800字:进魔鬼屋下一篇:粮食系统党总支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