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论文

2024-10-27

数字化技术论文(共9篇)

1.数字化技术论文 篇一

数字化学习技术的学习心得

数字化学习技术的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新加了一门新颖的课程——数字化技术学习。说实话一开始并不觉得这门课程有多重要,以为就是和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没什么差别的那种,所以并没有太过于重视这门课程。当我们开始这门课的时候令我比较讶异的是并不像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死板板的——老师站在上面照着书说一些重点,我们坐在下面那比划下重点就好。可并不是这样,老师完全没有照着书上的教,而是将整个课堂分出了几个小组,并对我们说本学期的这门课是他说然后我们做,这样不仅考验了小组的能力,这也同样是考验了个人的能力。

一开始我们都会有疑惑数字化学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学习网络上的知识?网上是这么解释的——数字化学习也要依托数字化学习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可见和视频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资源之间可以组合成新的资源。可是光凭着网上的介绍,我们并不能真正的去了解到数字化学习的意义。这门课的学习我们抛开了书本的死板板的知识,但我们接受了老师向我们传授的他的知识。于是,这门课就这样开始了,同样对我们小组组员的考验也同样的开始了。

我们接触到了Photoshop,屏幕的录制,微课的制作等。说到Photoshop,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能熟练运用好它的人却不多。

网上说Photoshop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等来设计图形。这样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在操作上它却帮不了我们什么,就如老师在课上刚教我们的时候,做各种带有特殊效果的字,例如“火焰字”,“裂纹字”。我们一开始照着老师说的一步步的做下去还算能跟得上,慢慢的我们对Photoshop的不熟悉体现了出来,老师说的各种工具我们不知道在哪,手忙脚乱的最终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但这也仅仅是一开始,学习么总会不断进步的。我们通过多次的练习,掌握了基本的工具位置,学会了几种特殊字的处理方式。放眼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设计爱好者开始学习Photoshop,并进行具有个人特色与风格的视觉创意。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数字化学习在随着我们的社会进步而进步。

紧接着我们学习了屏幕录制的方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Camtasia Studio这个软件。并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软件的一些特点。这个软件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可以说有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在录制屏幕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片段进行各类剪辑操作、如添加各类标注、媒体库、Zoom-n-Pan、画中画、字幕特效、转场效果、旁白、标题剪辑等,当然也可以导入现有视频进行编辑操作,包括 AVI、MP4、MPG、MPEG、WMV、MOV、SWF 等文件格式。我们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软件,我们是比较好奇的,甚至是迫不及待的。但是,一开始我们的录制并不顺利,老师给我们的软件是全英文版,而它里面的汉化补丁不适合学校的电脑,我们需要想办法去解决。我们去网上百度找到了适合学校电脑的汉化补丁。然后才开始了我们的屏幕录制学习之旅!包括如何去录制,如何配音,如何导出,如何转换视屏格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逐一去摸索和学习的。

接下来真正考验我们小组动手能力的考验开始了——每个小组都要录制一节微课。当然一开始的我们是不了解微课是什么的,所以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个外国留学生所做的微课还有一个数学老师所做的微课。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网上的解释通俗易懂,微课也就是运用视屏录制的方法来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所以一开始为了让我们学会如何制作微课,我们进行了部分的内容练习。比如,给我们之前小组录制的小视频配上字幕,学习制作片头和片尾,学习给录屏配上声音„„简单的来说是把微课分解开来,把每一个微小的部分进行细致的学习。紧接着,我们运用了之前老师教会我们的屏幕录制方法录制了“人”字的写法,配上了我们的配音,又加上了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终于完成了一节小小的微课。

对于微课我们了解的其实甚少,但我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更多。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以上的学习其实都离不开“数字化”这三个字。“数字化”的学习于我们又有何优势?数字化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需要改进传统资源,将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升级;购买专业机构开发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直接入库;网上下载资源充实本地资源库。对于资源的管理,要动态跟踪及时更新,统筹规划扩大投入,提高质量,丰富数量,注重学习者的真正需求。将“数字化”的学习优势扩展开来。在当今世界里,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和发展他们呢?我们在展示课堂知识时,以视频、动画、图片、文本、声音等方式来表征,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以满足不同学习这需要,达到学习目的。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权威性,以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准确性。数字化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我们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有效方法。注重应用过程中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及效果的反馈,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学习在现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过是为数字化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因为其他,只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比其他学科更有条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共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展开学习,变革教与学的模式,可以为师生共同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数字化学习要求师生是互动的它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更高。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随着这种新媒体的出现,许多信息的呈现、存储、交流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时代,个体的学习将是终身的,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网络上的信息是源源不断的,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是如果失去了网络的连接,我们也许会失去更多知识的学习机会。放眼当下,如果没有网络也许我们的社会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在我们现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汲取的渴望。我们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数字化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教授为辅,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通过作业,训练巩固上课内容。我们这学期的学习模式就是这样的,说实话,这样的模式一开始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总觉得我们是学生,而老师是老师,如果老师不教我们,我们怎么可能学会,光是同学的讨论有能学到什么呢。然而,到了学期末才明白了,同志学之间的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相对于老师的教导来说更加容易更加简单。

通过了这学期的学习,我相信对数字化的了解远远不还不够,但我明白学习是永不停止的,即使是出了学校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所以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数字化的学习是可持续的也代表着我们的学习也是可持续的!

2.数字化技术论文 篇二

关键词:数字化电视,信息,信号监测技术

为了促进我国的电视产业的发展,推进电视产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运用数字电视信号监测技术进行电视系统的有效传输,突破我国信号质量的技术瓶颈,以有线电视为改革的前沿阵地,从初期创作到后期制作、播出,都要求以一定的信号监测技术为保障点,将电视节目以完整清晰的信号、顺畅流线的播放,呈现给电视观众。

1 数字化电视的内涵及其信号特征

数字化电视已在全面铺开的电视网络平台之下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它是有针对性地对模拟电视信号进行筛选、处理,在此基础上,模拟视音频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将模拟音频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依照电视各种标准进行压缩并形成电视不同节目的传输信号流,经过调制和变频的技术手段,实现数字电视的信号储存和记忆功能。

数字化电视信号是重要的技术指标,在电视播放设备更新换代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模拟信号系统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在以接收器为终端的传输系统中,监测技术要加强对模拟信号中断等不确定因素的有效掌控。同时,电视传播设备为了传送电视信号,还必须及时地掌握并排除设备故障,以优质的电视传输设备实现数字电视的正常播放。另外,数字电视信号是通过脉冲传输,因而其抗干扰能力提升,信号监测部门也要根据不同的多样化的电视信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2 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监测技术探讨

2.1 数字电视的信号误码监测。

这是数字电视不同于传统电视的信号监测内容,其误码率的监测途径有两种:其一,通过对数字固定图形进行测试的方法,它是对信号发生器而产生的固定图形信号传送到数字电视通道输入端,再以波形监视器实行监测,用CRC数值是否变化来判定误码,如果对于特定信号的CRC数值发生了改变,则意味误码已产生,反之,则表示没有出现误码。其二,通过在线EDH信号进行误码率的检测,它是将串行的视频EDH信号进行数字化计算,在反复的比照测试中,传送前与传送后的数值如果发生了数值的变化差异,则表明出现了误码。

2.2 MPEG协议信号监测。

它主要是对MPEG系统的两类故障进行监测,一种是因编码器和解码器自身出现故障,导致MPEG系统的信号出现误差;第二种是编码器和解码器本身并无故障缺陷,而是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了数据的缺失、损毁等错误,致使MPEG系统出现故障。对于这两种故障情况可以进行TS流分析技术和PES分析技术,观察和分析出错误故障的成因,并加以监测。

3 数字电视信号监测技术的应用原则及内容阐述

3.1 数字电视信号监测技术应用的原则

该监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依循如下原则。其一是有效性原则。数字电视信号是由传输设备的类型实施接收的,设备的生命周期和使用长短,为信号监测的有效率提供了效益化的渠道。合理地选用监测设备,不但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提升设备的监测效率。其二是适宜性原则。数字电视信号的传送与接收都是由电子零部件进行的,根据不同的电视信号,要选取不同的、适宜的信号监测设备,并采取合适的监测方法,针对隐蔽的传输部件,实施事后监测手段。其三是相联性原则。

3.2 数字电视信号监测技术的内容概述

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在电视行业中得到普及的应用和发展,提升了电视传送质量,也对数字化电视信号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过程极为复杂,要求细致而严谨,一旦出现遗漏和缺失,将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影响。

数字电视信号监测技术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电视的三个方面:数字电视信号的流量监测、质量监测和内容监测。其中,流量的监测是基于系统监测为平台的,在原有检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监测;电视信号质量的监测是针对电视信号误码率、调制误差率等进行实时、同步的监测,要杜绝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画面、声音出现马赛克等,要用新的数字化信号标准取代传统的信号标准,提升信号预警功能。

数字化电视是在传统电视上的转变和改革,它在信号的方向性和内容性等方面,都运用新型监测技术进行了有效筛选和按需压缩,在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特征为切入点,对数字电视的信号进行误码监测、MPEG协议信号监测技术,符合了数字化电视复杂和多样化的特点,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更新与升级,满足了广大电视用户的需求,为现代化的、信息化的数字电视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发展的契机。

参考文献

3.刍议数字化服装技术 篇三

关键词:服装业;数字化服装技术;体现

一、前言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科学技术牵动经济迅猛发展的新世纪,高新技术以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促进着社会经济实力的提高。知识经济带给我们的是时代发展的新优势,而知识经济的支柱又是以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表现在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诸多方面。数字化时代的服装产业也受到这一潮流的推动,我们耳濡目染的虚拟模特、“无线随处穿”服饰、智能服装、自动适应调温服装、计算机集成式服装以及应用在服装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层面上的各种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及策略,均证明了数字化技术与服装产业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正在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尝试以数字化服装技术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数字化服装技术的体现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服装技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款式设计

彩色服装款式设计系统是服装数字化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分系统,它提供了多种绘画工具,通过计算机存储的各种款式设计图,以及从数字照相机或扫描仪输入的新潮时装款式,加之计算机提供了丰富的颜色库,可以灵活地着色、换色、调色,直到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计算机图形学提供了图像的旋转、变形、叠加、缩放、移动、纹理映射和图案填充功能,使服装设计人员能直接从计算机库中提取设计图案、字符、花样、装饰、褶皱和阴影等,很容易地就可把它们加到所设计的款式图和效果图上,使服装设计的款式效果最佳。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强大功能,为服装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随着现代服装的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功能的日趋强大,彩色服装款式设计系统将成为服装设计师的主要设计工具。

(二)样片设计

样片设计系统中按其应用的程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平面设计,即当前被广泛使用的设计系统,就是用计算机设备代替以往的手动工具来完成平面服装结构设计和样片设计。这个阶段的主要功能是结构设计、尺寸型号、衣片制作、衣片修改、衣片的绘制输出、样片库等。在这个基础上可进一步利用计算机智能化高科技手段,结合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学科,使之进入更高的智能化层次。

第二个阶段是从平面设计转向立体设计,根据三维图形学技术,把平面的服装样片和立体的人体模型结合起来,可以使样片设计更加科学和准确,能使相关结构设计线在形体和曲线上很好地吻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设计的水平。特别是彩色立体图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立体裁剪方法搬到计算机上进行,可使服装设计人员不用制作服装,就能看到自己构思设计的效果,因而大大缩短了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三)放码系统

放码系统是在标准基样衣片基础上,按一定规则将基样放大或缩小,从而得到不同型号的衣片,衣片各部分的放大缩小比例不尽相同,用计算机进行放码可以大大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准确性与可靠性。计算机放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大幅面的数字化仪,把服装设计人员已绘制好的标准样片输入到计算机内,根据这些输入点的坐标值,运用某些数学方法编制的计算机专用软件,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几十种型号的样片模型计算和生成出来。

计算机放码系统与传统手工放码相比效率可以提高十多倍,计算机放码系统精度高,避免了手工操作在许多方面造成的误差,计算机绘制的样片效果明显好于手工绘制的样片效果。由于计算机具有大容量的硬盘和光盘,可以把历次各种型号的样片图和放码数据完整地、长期保存下来,随时可以查询,既不会变形又不占空间,与传统手工放码相比之下,计算机放码系统有巨大的优越性。

(四)试衣系统

试衣系统是通过计算机与数字相机的连接,把顾客的体形拍摄下来,直接传送到计算机内,把计算机储存的样衣或从数字相机捕捉的流行时装,通过图像处理,包括款式、图案、色彩、尺寸大小等处理,或根据顾客的要求,在计算机中自动穿在顾客身上,顾客可以在彩色显示器上看到自己穿样衣或流行时装的效果,这样可以省掉样衣、着装和卸装,而且顾客可在丰富多彩的服装样式中进行随心所欲的挑选。

试衣系统结合量体裁衣系统、款式设计系统、样片设计系统、排板和放码系统等组成单量单裁服装设计系统。当今人们的着装向着款式新颖、高档化、新潮化、个性化、舒适合体的方向发展,单量单裁服装设计系统符合这一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结束语

21世纪已经进入以信息、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时代。在这一特定的时空转换中,服装业正面临着转型期的选择和挑战。只有采用数字化技术,我国的服装业才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镭.数字化服装设计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3

[2]胡绪一.基于数字化的服装卖场实用设计[D].东华大学,2006

[3]陈光.服装CAD[D].吉林大学,2005

[4]劳越明.数字化服装样板管理系统的研发[D].苏州大学,2007

[5]徐美玲.CAD在服装业中的应用和发展[J].纺织导报,2002(02)

[6]张旎.服装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业的创新应用[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

4.数字化技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篇四

首先,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收集的资料及分析的数据是不完整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大量的资料及数据,并且是涉及时空与环境的广度的。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采集当地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各方面数据的分析。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资料的收集一般都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或者相应的设计草图,所收集的资料信息是不够完整和准确的,这也就导致之后的数据分析的不准确,为后期的设计工作和具体的园林建设留下隐患。其次,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交流与共享。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在信息与数据采集形式上和具体内容上的单一,限制了之后设计、建造及使用环节,使园林景观由设计到最后使用这一过程中各方在信息与数据上无法实现交流与共享。再次,传统的园林景观建设的设计与实际建造的差距较大。由于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一般都是以二维的平面图进行设计的,需要后期的建设者建立起一个三维立体建造模型,若建造者无法不具有专业的三维构图知识,无法理解设计者真正的设计意图,造成园林景观建设的设计与实际建造的较大差距。最后,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评价与管理系统不完善。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侧重项目的工程设计及建造,忽视了设计工作评价和管理系统的建立,没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和目标进行评价、管理。而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也不够完善,人员的调动及协调不合理致使设计工作的脱节,影响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1.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有利于保护国家的重要文化资源将数字化技术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按照不同的、具体的分类因素建立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园林景观的相关部门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进行保存,便于后期的抽查及借鉴。同时,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摆脱了设计图纸保存在时间、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数字化的管理更有力于相关人员对资料的检索查询,是保存园林景观建造中的重要文化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2.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有力与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将已建的不同类型的动物园、自然保护区、公园等的相关设计规划方案上传到互联网络中,建立专门的网络数据库进行管理,有利于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流畅通。

3.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有利于设计方案的设计、实施数字化技术普及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便于设计师通过数字化园林虚拟调整园林景观的布局设计、数据等,既节省了图纸等物质及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设计方案立体化视觉效果,减少了设计师与建造者的沟通障碍,实现设计意图与实际建造的完美结合。此外,这也是广大网民全方位在线游览园林景观的途径之一。

三、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1.建立数据库,采集相关信息数据建立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数据库要从现有的信息资源出发,如地理地形图、网络数据库等,综合各方面资料、数据,实现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同时,通过现场勘查等方式采集各地区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信息,充实核对数据库中原有的信息、数据。

2.构建三维模型,使信息立体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收集、综合得来的数据上传至计算机,由设计师进行园林景观的初步设计,综合各方面条件,调整更改设计方案。之后由专业的数字制作工作人员将设计师确定的初步的设计方案通过现代三维造型软件3DS等制作出初步的三维粗胚模型,确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将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各原则考虑在内,塑造立体空间中的设计,实现信息的立体化。

3.数字化技术完成数据运算与分析利用AutoCAD软件中的LISP语言进行科学运算和分析,或者利用其他二维造型、三维造型的功能,建立三维模型。通过材质编辑器的复合与贴图功能,实现彩质,再具体结合园林景观所在地域的特点,完成园林景观设计中相关数据的运算、分析与处理。

4.在后期的处理及设计汇报中融入各方面考虑因素设计图纸的后期处理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图片处理软件等,从艺术效果与园林的实际使用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规范、完善设计方案。此外,设计方案的汇报可以使用计算机的投影设备,将设计的信息采集、设计意图、设计图等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在听觉、视觉上展现出来。

四、结语

5.数字化技术论文 篇五

数控切削加工领域的数字化测量技术

作者:彭林波 何蔚 邓文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在数控切削加工中,数控切削加工技术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合格的数控切削技术操作不但能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还能实现高速、高效而精密的数控切削。本文从分析数控切削加工中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况入手,进而探讨当代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和量具量仪的发展,具体研究了数字测量技术在数控切削加工领域的运用。

关键词:数控技术数字化测量原理精磨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117-01

在机械制造与机械加工行业中,要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功能齐全、过程稳定的数控切削加工,我们就一定要注重数字化测量操作。当然,数字化测量操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很多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数字化测量处理出现问题,不但会对数控切削加工中零件的精度产生影响,还会使加工过程面临刀具和数控机床发生碰撞的潜在危险。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字化测量的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化测量精准技巧。数控切削加工中数字化测量的基本原理

我们在数控切削加工机床上进行先进的切削加工,就一定要用到先进的数控切削刀具,我们首先要通过数字化测量来具体确定工件的坐标系中刀具刀位点的起始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化测量点或者起刀点;再通过定位装夹来确定机床坐标系中工件的具体位置。这类高速且高效、精密又复杂、兼具稳定可靠和绿色环保的先进数控切削加工技术就离不开精准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在数控切削刀具从设计制造再到使用的整个刀具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控加工工艺要考虑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加工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也要选择刀具,制定工艺路线、切削方法及工艺参数等,而这些在常规工艺中均可以简化处理。因此,数控加工工艺比普通加工工艺要复杂得多,影响因素也多,因而有必要对数控编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安排,然后整体完善。相同的数控加工任务,可以有多个数控工艺方案,既可以选择以加工部位作为主线安排工艺,也可以选择以加工刀具作为主线来安排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的多样化是数控加工工艺的一个特色,是与传统加工工艺的显著区别。

由于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数控加工的自适应能力就较差。而且数控加工的影响因素较多,比较复杂,需要对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思熟虑,数控工艺设计必须具有很好的条理性,也就是说,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过程必须周密、严谨,没有错误。

凡经过调试、校验和试切削过程验证的,并在数控加工实践中证明是好的数控加工工艺,都可以作为模板,供后续加工相类似零件调用,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可以保证质量。作为模板本身在调用中也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可以达到逐步标准化、系列化的效果。

由于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数控加工工艺必须经过验证后才能用于指导生产。在普通机械加工中,工艺员编写的工艺文件可以直接下到生产线用于指导生产,一般不需要上述的复杂过程。数控切削加工中数字化测量技术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和模具制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在数控切削加工中运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测量仪器来实现数控机床数字化测量操作的高效率和高精度,对于一些需要通过复杂数字化测量的工件也有了更多的精准技巧创新。

2.1 数控刀具与刀片数字化检测技术

我们在实际的数控操作中主要运用到的是采用了测量的精密成形和复杂组合式的数控刀具与刀片几何精度方面的非接触式激光或者光学数字化检测技术、仪器等。目前由于精磨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测量技术已可进行加工状态的实时显示,及时检测是否出现异常现状。专用刀具的检测,需要用到滚刀检测仪、齿轮测量中心、专业的精密数控拉刀测量仪、弧锥齿轮刀盘检测仪等专用测量技术与仪器对其进行检测。测量仪器是深受机床工业影响的行业。目前,组合式数控机床一般采用的技术有:激光技术(传感技术)、CAD/CAM耦合、激光集成、仪器仪表精密制造。这种机床的优点明显:在线检测技术保证了加工过程(工具交换、传送和放置时间)得到缩短,费用(物流、设备使用负荷)均得到降低,而产品质量(整个流程自动进行)得到提高。

2.2 数控工具系统方面的检测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确保数字化测量的精度,我们会将数字化测量点尽量设置在工件零件的设计基准或者工艺基准之上。而现代数控工具系统方面的数字化检测技术发展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双面约束性、两面夹紧定位功能,并准备发展成为其主导结构和功能,它可以为数控刀具的轴系提供综合的刚度与精度,在几何精度方面的检测也要比传统测量系统更加复杂精密。

2.3 数控刀具在机检测

在数控刀具进行精度的安装与切削加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定的数字化测量点对数控刀具进行在机的检测,实时监控其在使用时和使用后的磨损与破坏状况。数控切削加工需要对批量产品在技术质量的稳定性和大型的难加工材料工件在加工质量方面进行确保,就需要运用到在机检测这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我们的工厂也迫切地需求这种可以进行可靠的数控刀具的在机精度的检测与补偿调整,并对磨损破损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维护。数控切削加工中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高效率测量成为测量技术的主要指标,为了实现生产的高速化、高效率,必然要提高测量效率,近年,随着在线测量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数字化测量技术未来的其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测量精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由传统检测仪器三维测量仪、投影仪等的μm级检测向现代光电检测设备的nm级发展;

(2)测量水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测量的范围上,将会把测量范围进一步增大,由点到面,由单一方向的测量向整体形状测量方向发展;

(3)测量可靠性发展。这得益于标准化的日益完善,精密仪器的进一步开发。结语

由于数控机床具体的操作中会使用到种类多样、尺寸不一的测量工具,数字化的测量技术操作在数控切削加工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现代测量技术操作的原理与要领,明确数字化测量操作中的具体环节,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字测量方法、确定正确的程序指令、设置科学合理的测量参数与测量补偿值,以期通过精确的数字化测量来实现数控切削加工程序编制的简化,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丽,董大晖,李连成.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大全[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6:146~250.

6.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探讨论文 篇六

在当前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能够极大地满足人民对于电视使用过程当中的要求,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升了广播电视的收视率。数字化广播使得音频、视频的质量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达到了较高的信号,促进了电视的收看效果。

2.2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在人们的日常的信号维护过程当中,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容易为技术人员发现。另外,还可以极大的改进传输能力,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其正常工作。

2.3频谱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7.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研究 篇七

通过推动数字化装配技术在飞机制造中的发展和应用, 实现在数字化协同工作环境中进行数字模型装配件与数字装配工装的虚拟装配, 从而真正实现并行数字化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实现飞机的虚拟装配传递数据给装配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飞机的装配信息的自动管理,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飞机装配质量, 缩短装配周期, 推动飞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

2 国内外目前技术状况

飞机装配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多的综合性高技术, 目前装配工作在飞机生产过程中是最费时费力的,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飞机制造业, 严重影响着飞机研制、生产周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 飞机年产数量少,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主要障碍在装配环节, 飞机装配技术比发达国家尤为落后。而飞机外形复杂, 内部空间紧凑, 零、标件数量巨大, 尤其是装配和安装周期长, 相互协调关系复杂, 质量要求严格。所以, 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公司计划将以每月生产17架的速率生产JSF战斗机, 波音公司这类飞机是每月生产17.5架, 足见差距之大。

近些年来, 在飞机研制、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整体结构件NC加工技术、复合材料成形技术、光学仪器测量与安装技术等, 使飞机制造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另一方面, 零件制造可以分散并行进行, 而飞机装配总是由零组件、段件、部件到整机的顺序过程, 它牵动着整个飞机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由于装配的复杂性等因素, 装配环节一直被数字化技术忽视, 因此一旦飞机装配采用数字化技术, 将成为飞机制造环节中提高飞机制造质量、缩短研制生产周期最有潜力的环节。

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公司在研制JSF战斗机X-35过程中明确提出:采用数字化装配技术, 要使JSF飞机的装配制造过程的周期缩短67%, 其中单架周期要从15个月缩短到5个月;工艺装备由350件减到19件, 减少了95%;制造成本降低50%等。波音公司在研制X-32机也是这样, 当零部件汇集到JSF方案验证机总装地——加利福尼亚州帕姆戴尔时, 已见不到通常陪伴在飞机生产线上的巨大型架, 而取代这些型架的是一种通用支架, 用它支撑JSF的主要部件, 应用数字化技术用4部Zeiss激光跟踪仪对它们进行空间定位和其他装配工作,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研究的主要技术目标和内容

(1) 建立基于飞机数字模型和装配工装数字模型的虚拟装配的并行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系统, 并由此建立全数字量传递的飞机装配协调技术体系, 取代现在数字量和模拟量混合传递的装配协调技术体系。

(2) 实现飞机理论数字模型向飞机工艺数字模型的转换, 将飞机装配工艺设计的16个方面工艺要求和规定数字化, 并将其附加到飞机理论数字模型上, 建立飞机工艺数字模型。

(3) 建立飞机装配标准工艺数据库和专家知识库。

(4) 实现飞机装配工时的计算与管理。

(5) 生成以飞机部件或以装配单元的零件、成件、标准件、工具清单, 并传递给飞机装配生产管理系统。

(6) 改进和优化装配工装设计, 提高装配工装的人机功效和美观。

4 技术的主要创新点

(1) 飞机装配标准工艺与专家数据库的建立。

总结飞机装配的工艺方法和经验, 分析飞机装配的各种技术规定, 将通用性强的、典型的装配工艺规程整理成装配工艺标准, 同时将成熟的先进的经验数字化, 从而形成飞机装配标准工艺与专家数据库。

(2) 容差分配模型的建立。

这是飞机装配协调的关键。飞机从设计规定的容差分配到工艺容差分配、工装容差分配, 再形成产品的实际容差, 是由飞机制造的协调方法、协调路线确定的。在数字化环境条件下, 要将飞机数字的理论模型和结构模型用于装配工艺, 减少协调路线, 简化协调方法, 就必需将从设计容差分配转换形成的工艺容差分配数字化, 并附加在飞机部件和零件的结构模型上, 从而形成部件的容差分配模型。

(3) 零部件交接状态数字模型的建立。

将作为装配工装设计技术条件、装配大纲编制、模线设计等依据的, 满足装配定位、工艺补偿、确定孔位的, 对零件提出的导孔、装配孔、定位孔余量等附加到前面的容差分配模型上, 形成零部件交接状态数字模型。

(4) 装配连结模型的建立。

在前述的零部件交接状态数字模型的基础上, 按设计的要求, 定义装配基准和连结结构的几何模型, 即将零件上孔的位置、数量、连接用标准件附加上, 从而形成飞机部件的工艺模型。

(5) 产品工艺模型与装配工装模型的虚拟装配。

要用产品的工艺模型模拟飞机的真实装配过程, 必需将部件中零件的工艺模型在装配工装数字模型上按装配大纲进行装配, 综合检测容差分配是否合理、产品结构与装配工装结构是否干涉、装配的工艺性是否科学、工装的开敞性、产品结构的定位夹紧方式是否合理方便等。

上述工作完成后, 统计部件上的零件、成件、标准件、工具等的清单列表。

(6) 建立飞机数字化装配标准及其规范。

在建立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之后, 需要制定用于指导产品结构数字和数字工装的虚拟装配具体工作的相关标准及规范。编制相应标准和规范, 使设计人员产品建模符合数字化装配的要求, 规范装配工艺人员的具体虚拟装配工作, 对于哪些类型的结构产品, 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数字化装配。建立共享数据库修改规范, 约束零件、工装设计与装配仿真人员, 以指导各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作业;建立规范以明确装配过程设计对产品数字化定义的要求, 允许装配人员将装配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定义在产品模型中。最后还需要确定产品虚拟装配结果验收的标准。只有建立了相关标准和规范, 产品数字模型和数字工装的虚拟装配才能真正工程化并得到推广应用。

(7) 建立产品连接的标准件库。

产品装配中使用的各种标准件, 以参数化的方式建立标准件库, 并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查询、调用。

5 技术的解决途径

(1) 首先需广泛收集国际上先进的数字化装配制造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明确提出我国可以借鉴和吸收的地方。在已有技术和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开发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的需要, 补充关键设备, 开发关键技术。

(2) 在开发中需制订飞机数字化装配的标准和规范。

(3) 国内研究可以以飞机机翼装配为验证对象, 待机翼部件的数字化装配成功应用后, 推广到全机的研制和生产中。

(4) 以厂校联合, 共同开发的模式进行。

8.数字化技术论文 篇八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电子互感器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保护的连接主要从CT、PT引出的电缆,根据需要,在端子箱内重新组成对应各保护、测量等回路,二次设备引入测量量,进行A/D变换后,送入CPU处理判断。CPU处理的结果,或合闸、跳闸、闭锁(不允许其他的跳合闸起作用)通过开入开出板连接到开关端子箱。在过程总线中,保护装置的功能被组合到一次设备到一次设备,形成新的接线模式。而数字化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A/D变换没有了,代之以高速通信。开关量输出DO、输入DI移入智能化开关,保护装置发布命令,由一次设备的执行器来执行操作。相比传统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在一次、二次设备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次设备出现了智能组合电器。其主要特征是:(1)模拟量就地采样在一次设备内部,电子化TA/TV的二次侧直接进行模拟量采样,实现了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化,转化结果通过通信接口光纤为介质传输给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设备。替代现有的直接以二次电缆传输模拟量的方式。(2)使用智能传感器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得SF6气体密度等信息并通过通信接口传出。(3)使用智能操作机构以通过通信接口接受外部命令并执行,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替代现有的控制电缆方式。同时实现智能跳合闸。(4)实现状态信息记录能够记录开断次数、开断电路等与状态检修相关的信息,并能通过通信接口外传。方便用户及时掌握装置状况信息,实现按需检修,替代现有的计划检修。2.二次设备网络化

将传统二次设备内部的小TA/TV(电流/电压变换器)以及模数变换部分改为网络通信方式[1],装置以通信方式直接获得由一次设备采样并传出的数字量信息。对于支持网络通信方式驱动断路器操作机构及传输间隔状态信息的一次设备,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设备就可将现有的开出和开入插件转换为通信接口插件。这些变化将使现有二次设备向通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电子互感器的主要技术表现

数字互感器在原理与传统的互感器完全不同,数字互感器是利用光电子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来实现电力系统电压、电流测量的新型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相比,数字互感器具有绝缘性能好,造价低;不含铁心,不存在磁饱和、铁磁谐振等问题;低压侧不存在开路高电压危险;暂态响应范围大,测量精度高;频率响应范围宽;无易燃、易爆炸等危险;体积小、重量轻[2]。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光纤互感器一般以弱功率数字量输出,非常适合微机保护装置的需要。这将最佳地适应日趋广泛采用地微机保护、电力计量数字化及自动化发展的潮流。

电子式互感器包括四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变送技术、高压绝缘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3]。由于电子式简化了绝缘结构,而数据采集和网络通信可以借用现有成熟技术,这些方面已不再是研发的核心,核心技术缩小为三个方面:传感器技术、电源技术以及新增的特殊电磁防护技术。

这是基于以下考虑:①传感器技术虽经多年研发,但期望将所有优点集于一身是不现实的,一些特定传感器在具有优点的同时,总是带有一定的缺憾,各种不同传感器原理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将是一个发展趋势;一些基础器件由国外垄断、价值链留在国外、价格高出同功能互感器3~5倍、性能并不具备优势的传感器将会淡出市场。②电源技术仍作为核心技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作为独立式互感器,高压侧传感的无源化或自源化,正常无故障寿命周期都寄望于发展和完善自供电模式;其二是克服VFTO现象也需要隔离度更高、抗扰频谱更宽的新型电源系统,这种电源系统需要改变原有设计思路,进行技术创新。③常规的中低频、小于3千伏峰值的EMI防护组件不能适应电站特殊干扰工况,需要研发可抵御数万伏、跨越短波至微波波段的功率型集成滤波器件。

三、电子互感器发展趋势

1.新趋势1 - 结构组合化

利用电子式微功率、小型化优势,互感器更多以组件方式组合于变压器、GIS、HGIS、断路器、隔离刀等组合电器中,减少占地,降低造价,还可以通过功能复用促进一次电器本身的小型化和智能化[4]。各种传感方式,也会相互组合,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能。国网公司近期也提出了结构组合的指导性意见,助推电子式互感器的组合化趋势。

2.新趋势2 - 功能复用化

充分利用数据共享优势,单点配置的互感器,可供多点共享,这一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①单点测量信息的本地共享,装在一次电器上的互感器,除了通过合并器向间隔层和站控层传递信息外,可以配置本地输出端口,为一次电器本体的智能化提供服务。一些国外开关电器,依靠本机集成的ECT实现故障开断录波和数理分析统计实现状态监测、寿命预期、故障诊断等智能化功能的经验值得借鉴。互感器可提供Goose、RS485等不同类型的数字接口,供多种测控设备共享,减少互感器多点重复安装,使设备配置更加紧凑,功能集成度更高[5]。②在不增加传感器的前提下,增配不同速率的采集器和接口方式,兼顾故障行波测距、光差保护、PMU监测专用。③合并器除了实时收集ECT/EVT测量信息外,稍作扩充,即可利用既有硬件资源收集一次状态信息将原有分散的设备状态监测网络归化到统一的以太网中,达到信息全站共享。

3.新趋势3- 设计标准化

经过多年的试用实践,电子式互感器技术优势已在一些典型电站上得到验证。但在技术进步效果明显的同时,扩展应用也面临新问题,最集中的表现是在应对恶劣电磁环境上,其深层原因是无论国内、国外,从标准体系、试验方法到设计规范,尚未完全意识到电站特殊电磁干扰的严重性,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高压电站电磁干扰方面的系统试验和理论研究,导致的结果是电子式互感器的工业标准中缺少与电站实际操作等效的试验标准和评测方法。众多制造厂家简单地瞄准现行标准进行研发,即使达到最高级别,也不能完全适应现场应用条件。

互感器的四大部件应逐渐走向标准化,具有相互兼容的接口方式,以便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可作为标准“插接”安装于各种一次电器,达到不同厂家互感器可以更替和互换,也利于产品的维修、更换、版本升级换代。

参考文献:

[1] 王涛,郑薇,潘晨等.电子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1,(28):328.

[2] 马伟,张晓春.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3):164-165.

[3] 林江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9):1-1.

[4] 吕鹏,黄元亮,金卓昀等.光电互感器技术分析[J].软件,2010,31(10):27-32.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0.10.006.

9.数字化技术论文 篇九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在新形势下的升级功能,结合新一代测绘技术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实现这些功能的主要技术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

1引言

自北京市东城区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向全国推广以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已经有的时间。在这期间,城市管理部门运用这一集中3S(GIS、RS、GPS)技术的平台,构建了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随着公众对城市管理水平和环境秩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将面对诸多的挑战,主要包括:①部件数据普查还不能实现全覆盖,特别是立面部件很难用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②部件数据更新周期较长;③事件和部件问题还不能实现实景影像与历史数据的精细化对比;④城市管理问题动态监管的实时性还不能完全实现;⑤管理信息可视化方面不足。目前,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能够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引擎。

2主要技术

移动测量技术是在测量车辆上装载卫星导航系统、摄影测量系统(CCD)相机、360°全景相机、惯性导航系统(INS)、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中,通过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技术,配合惯性导航设备,获取精确位置及姿态数据,将这些位置及姿态数据,与移动测量车辆同步采集的实景影像数据和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地理参考的可量测实景影像”[1]。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得到任意部件的精确位置和实景影像,将能够解决立面部件无法普查和监督处置困难的问题,如路灯杆、行道树、交通设施、建筑细节等。此外,这一技术还能够实现数据在短时期内的动态更新,大大提高了监督和处置的效率。另外,“由于影像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2]。此外,实景影像融合技术和车载GPS技术,也能够为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提供更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移动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实景影像数据库。城市管理巡查员在日常巡查中,通过手持的“城管通”对问题进行拍照,并上传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对带有位置、姿态信息的实景影像进行融合,得到更新的、实时的实景影像。传统的车载GPS技术仅能够观察和记录车辆的行驶路线,通过“ArcGIS自带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基础、改进的遗传算法为核心,开发出城管车巡逻最优路径选择功能”[3]。这一技术可以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各类城市管理监督执法和作业车辆的行驶路线,避免交叉和空白。

3功能应用

3.1立面部件普查

在传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所有部件均以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而大量的立面管理部件则无法在二维地图上表示出来[2]。通过新的移动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将立面管理部件全部进行普查,比如建筑立面上的广告牌、建筑首层原始结构、私搭乱盖、立交桥、树木等。升级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当有未经审批擅自设立的广告牌,或未按审批规定的尺寸和内容的广告牌出现时,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管理人员就能通过巡查员上报的实时照片,运用实景影像融合技术与历史影像进行对比和测量,在广告设立完成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置;②当有商家在居民楼首层为经营方便而私自扩大窗户尺寸、将窗户扩大成门、甚至在承重墙上开门时,这一技术同样能起到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的作用;③其他部件的普查,如建筑顶部的坡屋顶、老虎窗及各种装饰构件,还有行道树、城市家具等。

3.2实时动态事件监管

城市管理中的动态管理和实时上报是快速处置,甚至是靠前防治的基础。当城市中出现生活垃圾堆存、餐厨垃圾外溢、工程渣土洒漏、违章建筑、植物病虫害等事件时,巡查车辆具有比巡查员行动更快、发现和核查问题范围更大的优势。通过移动测量、视频传输、实景融合等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捕捉和记录目标点,为大数据提供基础,还能克服巡查员不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多个地点,造成的随机性和滞后性问题,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管理。

3.3监管车辆智能化调度

目前,城市管理监管和作业车辆包括环卫、园林、市政、交通、执法、电力(路灯)等,数量众多。如果这些车辆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行驶,不仅可能把时间和燃油浪费在未发生问题的区域和线路上,而且可能无法及时出现在发生问题的点位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和盲区。通过车载GPS系统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发布行驶最优路径,同时配合巡查员,对所有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4结语

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转化,能够为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我国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洪深,吴江寿,吴强华.网格化城市管理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1(1):56-62.

[2]李德仁.不停歇的思索―――李德仁院士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478-483.

[3]王茂领.基于3S技术的新型数字城管的应用研究[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

[4]侯宇红.基于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的数字城管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1):106-110.

[5]朱庆.三维GIS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16(2):151-157.

[6]温宗勇,杨伯钢.北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4,39(2):48-51.

上一篇:建筑工程预算复习资料下一篇:高二新学期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