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2024-06-17

深圳大学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共8篇)

1.深圳大学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篇一

高校基层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

[日期:2006-10-19 10:09:11]

[字体:大 中 小] 高校基层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从院系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到班委会、团支部等,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与要求,但有些基本的能力是都必须具备的。

一、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学生干部的基本能力之一。具体可以分为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两种。要想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组织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活动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从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上,从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上,有效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能力。包括科学决策的能力,选用人才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沟通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组织能力是学生干部做好工作的关键。

管理能力,指在一定的活动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各方面进行协调,顺利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协调,注意横向联系,避免造成选题、人员、物力、时间等方面的重复与疏漏,还要注意听取不同层面,不同背景的同学意见,比如干部与群众,老师与同学等等。

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建立在高度的思想觉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三者结合点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魄力。就是要有勇气,敢想敢干,敢于负责,不怕担风险,不怕受挫折,不怕得罪人,确定目标后,就不会畏首畏尾。有魄力不等于蛮干,而是冷静、沉着地做出决断。

二要有号召力。就是学生干部在青年中要有威信,能带动和影响青年;有团结人的本领,善于团结不同类型的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而且心胸豁达,宽容大度,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处理问题主持公道,能以理服人。

三要有社交能力。就是指活动能力很强,有助于打开工作局面。学生干部要学习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的本领,善于同各种人交往,善于打通同各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工作中的阻力。

四要善于用人。就是在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特点、特长和才干的基础上,委派他们做最适宜、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做到扬长避短。

五要善于谋断。合格的学生干部应该是足智多谋的,即经过反复思考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或主张。除了谋略之外还应敢于决断,否则就会错过实施的时机,失去价值。组织管理能力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能力集合,因此,学生干部在学习、掌握这种能力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总结。

二、学生干部应培养和提高创造性的工作能力

创造性的工作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新事物,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提出新见解、新方案,善于从本支部的实际出发,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有超越常规的思考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干部的工作没有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各班的团员青年的情况各不相同,死记一些领导原则是不能提高领导效能与艺术的,“永远不因袭老办法工作”应该成为学生干部的座右铭。

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的学生干部就理所当然的承担起创新型人才的角色,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以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那么,学生干部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呢?首先必须具备开创新局面的创造能力,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素质。

(一)创造能力,这是指领导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打破传统的格局,突破条件的限制,推陈出新,打开局面的能力。包括:

1、感知力,即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人同外面世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能力。

2、记忆力,即将收到的信息和材料,保存和储存下来的能力

3、思考力,即对已取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4、想象力,即人在头脑里表现出过去感觉过的东西,创造过去未曾遇到的物体和现象,产生尚待创造的东西的概念的心理活动。

这四种基本能力是构成创造力的基本要素,它对提高人的创造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创造性的思维素质。学生干部要成为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提高创造性的思维素质。

1、有创造的信心。自信心是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是积极人生的开始。每个人都不可低估自己,不能让疑心抹煞了自己的创造力。

2、开放性想象。学生干部应努力打碎束缚自己想象力的枷锁,对任何事都应表示关心和兴趣。随时随地把一系列问题加以组合、分析,创造性往往产生在意想不到的组合思维之中。

3、开发潜意识。人们的意识常常只有1/10在工作中显露出来,其他9/10都是潜意识。在思考问题中,常常要与潜意识相冲撞,在思考和冲撞过程中,脑子中的潜意识不时会冒出火花,使问题得到突破性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潜意识的发挥。潜意识是人们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知识越广博、经验越丰富,横向联系越广,潜意识就越容易发挥。

三、学生干部应掌握的语言艺术与写作技能

语言艺术:由于工作的需要,学生干部经常会遇到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情况,比如组织会议、主持各类活动、述职演讲等等。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将会为自己的工作增添光彩。学生干部在讲话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言辞精确,举例恰当

学生干部在讲话中应做到“三忌”:一忌“八股”,即每次讲话都是一个模式,如表扬几点、批评几点、要求几点,其间没有具体事例的生动叙述,显得空洞、呆板;二忌“嘴碎”,即讲话无条理,看到就说,想起来就讲,显得太随意;三忌“独裁”,讲话中从不解释为什么,甚至运用“镇压”、“责备训斥”的方法,使听者反感,达不到效果。

讲话过程中恰当地举些事例,不仅能形象地说清内容,而且会使团员感到事实与道理水乳交融。

(二)言为心声,动之以情

精彩的内容需要精彩的语言表达。如果说的内容要使人感到出奇制胜,那么“怎么说”就要考虑妙语惊人。学生干部在对团员青年进行讲话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团员的亲密情感,那么语言一定显得苍白、呆板。因此,如果能以火热的情感、亲切的话语、商量的口吻和团员青年讲话,学生干部就不会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代表了广大团员的心声,从而使彼此之间创设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氛围,达到“情通而理自达”的效果。

(三)批评时要讲点艺术

学生干部对团员进行批评时要讲究策略,使“巧”劲,讲艺术。应选好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运用幽默的语言,通过讲故事,举实例,让团员自觉领悟其中的含义,并注意点到为止,最后别忘记对该团员身上确实存在的优点进行肯定,这样会使对方欣然领悟学生干部的一番苦心,效果自然就能达到了。

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表达要清楚、得体、生动、充实等,而不同的场合又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讲学生干部应掌握的语言艺术。

1、述职演讲的艺术

学生干部在参加评选优秀、工作总结的时候都要遇到述职演讲,那么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1)所讲事迹必须要真实。因为学生干部讲的都是周围的老师、同学能看见的,所以稍有虚假之处,都会引起听者反感

(2)讲话要抓特色。述职一般是几个或几十个人,大

家的工作大体一样,所以如果说一样的话,就不会吸引听众。一定要抓住“别人没有的”东西讲。

(3)态度要谦虚。切不可妄自轻视其他发言者。不要因为自己做出了一点成绩就目空一切。

2、主持会议的艺术

学生干部经常要组织、参加一些会议,那么怎样在会议上发言、讲话呢?在会议上发言,讲话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可以写成书面材料,可以拟定提纲,即使是即兴发言,也要在脑子中有一个提纲,以免信口开河。

(2)说话的速度、音量要适中。要让大家听清楚,既不能过快,声音过小,也不能过慢。

(3)语气要得体。要把握好分寸,谦虚、和蔼。不能吵嚷,不能用教训人的口气说话。

(4)要简短,勿冗长。这是会议的一种客观需要。如果——个人的发言时间太长,会使听者感到疲劳。

3、主持各类活动的艺术。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经常要组织一些活动,有时就会作为主持人出现在现场。如果能掌握一些主持的艺术,就会对整个活动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开场白是“脸面”,一段好的开场白会使观众耳目一新,收到“未曾开戏先有情”的效果。方法有:直抒胸怀式、高度概括式等。

(2)串联好每一个环节。具体的方法有:朗诵式、问答式、承上启下式、沟通观众式、悬念式、借代式等。

(3)完美的结束语。成功的结束语会使活动的寓意升华,给人以回味无穷的心理享受。如:继往开来式、热情讴歌式、憧憬未来式等。

(4)灵活应付突发事件。主持人除了要记好已拟好的台词外,还应准备一些小故事、谜语、游戏等小点缀。一但场上出现了人员失误、灯光音响故障等,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穿插。这样既保证了活动不中断,又活跃了气氛。

写作技能: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公文写作,掌握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是学生干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特别是请示、报告、总结、计划等。

(一)请示、报告

请示 A.概念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请示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事项。

请示是一种期复性的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映并请求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公文,它使下级机关通过公文往复接受上级机关的决策意见,解决本机关、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待处理的具体问题。

陈述意见,请求指示。对在本地区、本单位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原则性的重大问题,按成规难以处理的问题;执行上级统一规定有困难的问题等,都可以也必须及时向上级机关说明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请求上级给予明确指示。

提出问题,请求帮助。在工作中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或对解决面临的问题,本单位、本部门因职权所限无权处理,都要迅速向上级反映问题,请求帮助解决。

说明情况,请求裁决。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尚无明确规定的新问题等时,应及时上报,请求上级给予指示。

提出建议,请求解决。对有关政策、法规或上级机关规定、指示的界限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时,要及时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具体解释。B.特点

1、行文方向的定向性 请示只能发往固定的、明确的上级机关,使其予以批复。

2、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公文,具有请求的性质。(与报告对比,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的公文,具有陈述的性质)

3、行文目的的求复性

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某具体问题,要求作出明确答复。(与报告对比,报告的目的则在于使上级知道掌握某方面或阶段的情况,不要求批复)

4、行文时机的超前性

请示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事项一般来说都是即将发生或将要遇到的,行文一般在事前进行。下级机关只有得到批复后,即获得上级机关明确指示或批准,才能按上级的意见进行工作,处理有关问题,决不能“先斩后奏”。(报告则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

5、请求事项的单一性

请示的事项只能是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不能一文数事,以避免因给上级机关批复造成困难而贻误工作。(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C.类型

从内容、目的的角度,请示通常可分为如下几类:

1、求示性请示

本单位在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遇到疑难问题,无章可循,且关系重大,须领导机关给予指示;或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规定,提出政策性措施,要待上级机关批示后再行实施的。

2、求准性请示

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某事项或开展某项工作的请示,属于请求批准的请示。这类请示多用于机构设置、审定编制、人事任免,重要计划、决定,重大决策,大型项目安排等事项,这些事项按规定本级机关无权决定,必须请示上级机关批准。

这类请示还包括,为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事项,或实施本单位重要项目而缺少人力、财力、物力,不满足这些条件就难以成就的,报请上级机关批准调拨使用。

3、求批性请示

业务部门对工作作出安排,提出具体办法,但不能要求行政机关执行,便呈请上级机关认定形成批转性公文。于是,部门意见转化为机关的决策,下级机关即可照此办理了。D.写作

1、请示的结构写法

请示的结构形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署时等。

(1)标题

请示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构成。有时为简洁起见,可去掉发文机关,由事由和文种两部分组成。

(2)正文

正文可分三部分:

一是事由(或引据)。写明请示的起因,即请求指示和批准事项的依据,一般可运用叙事、说理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说明为什么要请示及请示的缘由,事实要清楚,说理要充分,用语要简练,把为什么要请示说明白。

二是请示事项(或主体)。写明请示事项,即要求给予指示、批准的具体问题和事情,必须叙述清楚,讲清问题和事情的基本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要直陈其事,简洁明了。如果是请示批拨资金、物资,则应写明需要的金额、品名、规格及数量等;如果是请求对某一工作的指示或对处理某项问题的批准,则应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处理办法;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案或意见,则应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以便于上级机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得到及时准确的回答。

三是结尾(请示要求)。同样单独设段。虽然通常只用寥寥几笔,都是表明行文机关基本要求的部分,要精心设计,谨慎用字。常用的结语有“妥否,请批示”,“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上述意见如无不当(妥),请批转有关地区(部门)执行”等。

2、请示的格式要求

一般由秘密等级及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E.注意事项

1、坚持一文一事。一份“请示”要由上级机关同一部门批复。反之,一文数事,要由几个部门回答,则必然贻误工作。

2、不能越级请示。各级机关都有一定的权限,上下级机关之间也有一定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因此在请示工作时,一般要逐级向上请示。

3、不要多头主送。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用抄送形式。有的单位认为同时向上级几个部门报送一个请示,会引起重视,殊不知都管都不管,都不予批复反而误事。

4、请示原则上不同时抄送下级机关。请示中的意见在未被批准之前并不生效,所请示的事项也常有不予批准的,因此,除极特殊的情况外,请示原则上不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

5、除领导直接交办或特别紧急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凡属上级机关已有明确规定,下级单位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自行解决,不应将矛盾上交。

报告 A.概念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从上述报告的概念,可以看出,报告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根据领导同志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止需要上级机关办理的意见或建议夹带于“报告”中,同时考虑新增加了“意见”这个文种,新的公文处理办法在“报告”的适用范围中删去了“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内容。

报告是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种,是上下级之间沟通情况,协调工作的重要公文。它使上级机关能够及时了解下情,掌握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下级机关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被动,争取主动,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报告属使用频率较高的上行公文,适用范围较广,在公务活动中的意义、作用也比较重要。

反映情况,传递信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是领导机关的两大职能。而了解情况是掌握政策的基础,是实行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素。通过报告,经常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传递信息,是下级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定期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和不定期的重要工作汇报,使上级机关能及时掌握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进度情况,有利于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和帮助。

说明情况,答复询问。对上级机关提出的询问,下级机关要以报告的形式认真负责地给予答复,及时说明情况,便于上级机关作出决断。B.特点

1、行文的单向性

报告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批复和反馈,属一种单向行文。

2、时限的不定性

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工作,是正在进行中(指一个阶段已完成)或已经完结的事项,行文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文于事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3、内容的广泛性

报告的内容一般不受限制,可以是一文一事,也可以是一文数事,反映多方面的情况。

4、写法的灵活性

报告种类较多,一般行文篇幅较长,结构安排不拘一格,怎样分层分段要视具体内容和行文目的而定,因文而异。这种文体在写法上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文字表达方式上,以陈述性语言为主。C.类型

报告种类较多,可以从用途、性质、内容等方面划分。按其行文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工作报告、一般情况报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报告等等;按起内容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是就某一阶段工作进展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或大会所作的汇报,它着眼于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同时一般性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步工作的意见。

一般情况报告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的报告,即及时把本地区、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带有倾向性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报告与工作报告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情况报告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工作,不讲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只讲客观存在的或突然发生的情况。例如向上级机关反映自然灾害的情况,突发事件的情况。这类报告的特点是时效性很强,发生的事情,要非常及时的向上级机关报告,有些情况要用电话先报告,然后书面报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报告,顾名思义,例如上级领导对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或文件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批示下级机关查办,或询问有关情况,下级机关办理完毕,需用书面形式答复上级机关。

综合报告是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全面工作情况的,常常采用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如在各类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而专题报告则是专门反映本地区、本单位、某一方面情况的,有时也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D.写作

1、报告的结构和写法

由于报告种类不同,行文目的不同,写法也不尽相同。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等组成。

(1)标题

报告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构成,可以根据需要省略发文机关,但事由和文种不能省略。

(2)正文

报告正文分三部分:

引据。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发文的背景、缘由或依据,可以成为全文的提要,即“重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繁荣”,便于读者有个总概念。在这部分最后,通常的习惯性过渡用语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之类,以此领起下文。

主体。即报告事项部分,要叙述报告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可采用分题式、分条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对于工作报告,应写明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果。然后概括出基本经验,再写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对于答复报告,则应强调针对性,紧紧围绕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写清问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

结语。通常使用以下习惯性用语:“特此报告”或“专此报告”等;工作报告,结语可用“以上报告,请审阅”。

(3)落款

包括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

2、报告的格式要求

一般由秘密等级及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E.注意事项

1、报告写作的一般要求

在掌握充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出正确的主题和新颖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具体要求做到:

(1)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2)观点要鲜明,内容要真实、具体;

(3)重点要突出,文字要简练;

(4)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2、综合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综合报告的特点,因此在撰写时,往往要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和材料,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既有典型的,也有一般的,等等。但是报告的篇幅极其有限,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将所有材料不加选择一律写入文中。“综合”决不是搞材料堆积,这样就必须采取正确方法,对所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从中遴选出切当的、最能充分而有力的说明问题的材料,以便更好的表现和烘托全文的主旨。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一般来讲,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点”是指反映局部问题、个别事例、特殊情况的材料;“面”是反映全局问题、整体概貌、一般情况的材料。在筛选和组织材料时,除运用必要的“面”上的概括材料外,还要运用“点”上的典型材料,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文内容充实具体,说服力强。否则,仅有“点”而无“面”,则必然导致报告内容零碎、狭窄,给人以纷乱感;相反,仅有“面”而无“点”,则会使报告内容失之空泛,缺乏力度。

(2)“详”与“略”的关系。撰写报告必须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于重点内容则详写,使之居于主导、突出地位,反之,则略写甚至不写。所谓“重点”,一般是指:能够影响全局的工作或情况的材料;能够对当前或今后工作有重要指导或推动作用的材料,能够代表和反映本机关或本地区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问题的材料,等等。撰写综合报告,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叙写,笔墨要凝练、集中;重点材料要详细具体,用墨宜多,一般性材料则略写,惜墨如金。切忌信笔拨洒,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会严重影响报告的质量。

(3)“事”与“理”的关系。“事”即有关工作或事件情况,“理”即对工作或事件情况进行分析、议论。一篇优秀的综合报告还应是“事”与“理”的高度统一体。争取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写好综合报告的重要环节。撰写时既要将有关的事实情况详尽、具体的加以叙述,又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问题的实质,说明本机关已经做的工作或拟采取的解决办法。只有事实,没有精要的分析,所撰写的报告必然失于现象的罗列,搞成“流水账”;相反,只有分析、说理而无必要的事实作基础和论据,所撰写的报告必然失于空洞浮泛。

3、专题报告的写作要求

专题报告是下级机关将本机关或地区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方面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所作的报告。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这类报告又包括建议性报告、答复性报告、检讨性报告,等等。其特点是内容集中、单一,篇幅较短,便于上级领导及时阅知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专题报告的使用频率极高,而综合报告则相对较少。要写好专题报告,需要认真把握如下几个问题:

(1)速度要快。专题报告应当就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作出报告,切莫“贻误时机”。

(2)内容要专。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内容明确集中、单一,便于领导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处理。

(3)情况要实。专题报告对工作过程和成绩的表述,对有关情况的叙写,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如实反映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过程,切忌言过其实,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随意“扬善”或“隐恶”。否则,就会从根本上失去专题报告的存在价值,严重者还会给领导提供虚假信息,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其后果不堪设想。

(4)篇幅要短。专题报告在文字上应力求简洁,做到短小精悍。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从中提取重点,抓住问题的实质。

(二)总结、计划 总结

A.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总结可以使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某一项工作的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它还可以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B.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C.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D.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有的为单行标题。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E.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一般而言,工作总结写好后,必须抄好一式两份,一份上交,一份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计划 A.计划的含义和种类

计划是单位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间内要做的工作从目标、任务、要求到措施预先作出设计安排的事务性文书。

计划从性质、内容、时间等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种类。从形式分有以下三种:文件式计划,分目标、要求、措施、步骤等环节,写作严谨具体,内容重大并有一定篇幅;条文式计划,以列出任务为主,较少涉及措施、步骤等;表格式计划,通常用于项目较多又具共性的内容,有时辅之适当文字说明,使计划简洁明了。

计划是个统称,像规划、纲要、设想、打算、要点、方案、意见、安排等都是根据计划目标远近、时间长短、内容详略等差异而确定的名称。

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三年以上),范围广,内容较为概括的计划。

纲要和规划相同,它们都是各级领导机关根据战略方针,为实现总体目标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事项作出长远部署。不同的是纲要比规划更为原则和概括,一般只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纲领式要求和指导性措施。

设想是一种粗线条的、初步的、预备性的非正式计划。相对来讲,其适用时限较长。

打算也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相对设想,它的内容范围不大且考虑近期要做的。

要点是将计划的主要内容择要摘编,使之简明突出,它适用于时间相对较短的计划。

方案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一般适合专项工作,其实施往往须经上级批准。

意见属粗线条计划,它适用于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并提供基本的思路、方法,交待政策,提出要求等。

安排是短期内要做的,且范围不大、内容单

一、布置具体的一类计划。B.计划的结构和写法要领

计划一般由标题、引言、主体和落款几个部分组成。1.标题

计划标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计划的制订单位名称、适用时间、内容性质及计划名称。视计划文本的成熟程度,有可能出现第五个部分,即在标题尾部加括号注明: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等。2.引言

计划通常有一个“前言”段落,主要点明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对基本情况的说明分析。前言文字力求简明,以讲清制订本计划的必要性、执行计划的可行性为要,应力戒套话、空话。3.主体

如果说引言回答了“为什么做”的问题,那么主体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等问题。

目标与任务。首先要明确指出总目标和基本任务,随后应根据实际内容进一步详细、具体地写出任务的数量、质量指标。必要时再将各项指标定质、定量分解,以求让总目标、总任务具体化、明确化。

办法与措施。以什么方法,用什么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这是有关计划可操作性的关键一环。所谓有办法、有措施就是对完成计划须动员哪些力量,创造哪些条件,排除哪些困难,采取哪些手段,通过哪些途径等心中有数。这既需要熟悉实际工作,又需要有预见性,而关键在于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唯有这般,制订的措施、办法才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

时限与步骤。工作有先后、主次、缓急之分,进程又有一定的阶段性,为此在计划中针对具体情况应事先规划好操作的步骤、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及责任人。这样才能职责明确、操作有序,执行无误。4.结尾。可以展望计划实现的情景给人以鼓舞,也可以提出总的希望或者号召。5.落款。在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时即可。

总之,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学习一些语言的技巧和培养写作技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2.深圳大学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篇二

一、学生干部现状分析

1、自身定位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干部在思想教育和基础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学生自治、自我管理的主力军。学生干部通过工作,把老师与普通学生联系起来,学生干部本身即是学生,能更加理解学生需求与思想动态,从而能够突出代表学生利益,赢得学生的信任,及时有效地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高效解决问题。

2、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干部创新能力不足

多数学生干部注重的是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但学生干部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对其他人过度依赖,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推陈出新,基本上是沿用旧的模式。

(2)学生干部培训稀缺

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能力,而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快捷而有效的办法。目前学生干部的培训往往存在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以及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管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

(3)学生干部的奖励机制有待改革

目前各大高校对优秀学生干部奖励方式主要为授予荣誉称号及获得晋升机会。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对这些激励措施表示满意,但仍有许多学生干部表示希望丰富工作内容或者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多数学生选择做干部的动机是为了锻炼能力。因此,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学生干部缺少监督,执行力不强

当前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学生干部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问题,表现为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部分学生干部只管把任务分派下去,不注重督促反馈;分派到任务的人又本着“要求的时间前完成”的观念,一拖再拖,在时间限制前一天才开始着手,导致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5)学生干部选拔制度不完善

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制度主要沿用“竞聘制”“投票制”,但参与竞选同学没有机会完全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有的学生本身有较强的能力,群众基础不好;有的学生能力不足,群众基础好,影响了竞选结果,最终导致教师和同学不满意。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体制不健全;二是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三是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体制不完善。

二、当前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的对策

1、严格选拔制度

提高学生干部团队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在选拔环节方面着手,以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综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还需要具备的就是服务他人的意识以及利他主义精神,同时学生干部也需要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在学业课程的学习方面也能为其他同学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在评选过程中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任人唯贤,注重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可以通过推荐、自荐、任命等多种形式,还应充分听取普通学生的意见,并注意多方面多场合地观察学生,并有意识地强化培养,让他们在锻炼中实践中逐渐成长,始终作到坚持标准、全面考察、公平公正。

2、培养学生干部的主动学习意识

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从思想上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是学生干部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的学生干部培养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干部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并且较为新颖的班、团、党或者年级等组织活动来使得学生干部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以及增强其对于同学们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强化学生干部对构建主观学习主动性重要意义的认知,使得学生干部能够丰富内涵、拓宽视野、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提升管理同学的理念。

3、转变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管理部门长期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背景下,不仅要加大校内培养的投入,还要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外资源和力量,为学生开拓良好的能力锻炼平台,通过加强与其他院校、当地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干部走出校园增长见识,通过实践、交流,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从而转变学生干部学校培养的单一模式为学校、社会共同培养的综合模式,优化学生干部培养的环境。

三、结语

学生干部是学校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的第三方面军,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在学生干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训少、奖励机制不健全等,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一些难题。重点从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监管机制三方面进行学生干部建设工作,可以突破陈旧的培养模式,达到实效的目的。

摘要:学生干部是高校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在高校学生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出发,对高校大学生学生干部培养的意义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历史责任,意义

参考文献

[1]左冰.浅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训[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2).

[2]赵玉栋.学生干部角色意识与大学生心思健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4).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龚明明.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8).

3.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问题;对策

学生干部是学校内部教育管理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参与者,是学校学生的代表,学生对教育管理的各种不满及需求都可以及时反映给学生干部,从而再向相关部门反映。学生干部必须具备极强的亲和力、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时刻保持冷静与沉着,才能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处事能力。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1.选拔缺乏公开性和公平性

很多高校在进行学生干部选拔工作时,途径较为单一,缺乏公开性和公平性,制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大部分高校在选择学生会干部时,高年级学生干部和指导教师仅凭个人意愿、偏向程度确定候选人,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干部的总体质量,制约学生干部组织的长期发展。

2.缺乏有力的考核和监督

大部分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干部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与制度,管理工作缺乏较强的程序性。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评定及日常管理的表现仅由学生个人印象、指导教师个人评价来确定,缺乏有力的考核。许多高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相关监督,没有制订可执行的监督制度,尤其是对学生干部经费管理、活动开展及活动策划等缺乏监督,导致滥用权力等现象发生,损害了干部队伍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的优秀形象及美好印象,破坏了干部队伍内部的组织团结,不利于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⒊缺乏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

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学生干部仅能在日常工作及学习中自我总结经验和技能,高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技能培训及相关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干部对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整体能力下降。

二、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具体对策

结合以上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下从公开选拔、加强考核与监督、加强综合素质培训三方面提出加强干部培养的具体对策。

1.公开选拔

高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干部选拔建立较为完善的相关制度与程序,并保证制度与程序的可执行性。在公开选拔时加强对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全面考核、潜力及能力的综合测验,由广大学生、教师选出候选人,由候选人进行公开演讲,最后由广大学生投票选出。公开选拔出的学生干部虽然具备较强的号召力和群众基础,但为了确保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建立试用考察机制,在短期内对学生干部的处事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并根据考察情况不断地调整与补充。

2.加强考核与监督

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生干部工作质量的重视,加强考核与监督。建立较为严格的考核与监督体系,建立工作制度,促使干部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广大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参与性,实现对干部工作的共同监督,促使干部工作的规范化,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在经费管理、活动策划、公物管理等工作中善于总结和归纳,提高全体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巩固培养成果。

3.加强综合素质培训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训,有助于实现全面、系统化的综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专家培训、开办讲座、加强交流与总结、做报告等形式拓展培训途径,高校还应当借助校外力量与资源,拓展培养模式。向学生干部介绍高校的发展历程、工作方法、基本思路等,促使学生干部全面了解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增强对教育管理规律及特点的了解,加强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定期开展交流总结活动,由每位学生干部介绍在各自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积极听取他人的经验与建议,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培训氛围。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非常优秀的先进分子,是工作部门与学生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高等院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及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在部门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仍出现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作用,对全面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威胁校园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加强工作力度,才能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华云,郑大睿.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4).

[2]张瑜,周红宁.论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发展机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作者单位 西安邮电大学)

4.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领导意识的培养 篇四

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领导意识的培养

高校学生干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但长期以来高校学界并没有为其提供一种稳定合理的.培养模式.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求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广泛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领导意识应该成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为了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领导意识,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关注大学生的线性成长经历、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落实班和团支部的干部轮换制度.

作 者:陈毅光 温武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领导   领导意识  

5.浅谈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 篇五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干部的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文章对学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与学生干部培养二者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铜陵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LING UNIVERSITY年,卷(期):8(4)分类号:G641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学生干部培养

6.如何培养入警大学生干部 篇六

近年来,消防部队进一步加大了接收地方大学生的力度,地方大学生在干部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地方大学生的到来加快了部队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转变,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就消防部队而言,多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稳定和发展。如何引导好他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其更快适应基层第一任职工作需要,真正成为知识型、业务型警官,部队管理的带头人,灭火指挥和防火监督的行家里手,这对于消防部队改善干部结构,促进部队各项工作及地方大学生本人的成长进步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优势与特长

在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的接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地方大学生干部自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知识丰富,理论基础较好。大学生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有的还是研究生,取得学士、硕士学位。他们通过大学期间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知识面广,眼界开阔;肯钻研业务、接受能力强;爱好广泛,多有一技之长。

二是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超前意识、创新精神。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校园接受着较为开放的教育模式,学习的是前沿的文化知识,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思想活跃,超前意识、创新意识较强,这使他们能在防、灭火工作和部队管理等方面创造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为部队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发展潜力足、空间大。一些大学生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文字水平、科技知识的接受方面有明显优势。经过自身刻苦学习、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加之大部分大学生干部的进取心很强,所以短短几年内他们中多数人将成为某一方面的骨干和行家。

二、地方大学生干部自身的不足

地方大学生干部尽管有着先天优势,但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大学生干部不能适应基层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总队为了使大学生干部能够适应部队雷厉风行、摸爬滚打的生活,在大学生干部入伍后,都组织为期半年左右的基层见习锻炼。通过当战士、班长和见习副中队长(副指导员)等职务使他们更好的了解部队、适应第一任职。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干部在第一任职上表现为不能带队,不能组织活动,不会组织训练;有的地方大学生干部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忽视身体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导致业务技能差,短期集训无法提高其消防业务技能水平;有的由于涉足全新的消防领域,所学知识用不上,自感“矮人一截”,产生有意回避业务训练和管理工作的错误想法;还有个别大学生干部产生怕见战士、怕见领导、怕参加考核的心理。这些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干部自身发展和部队的长远建设都是不利的。

二是工作上急于被领导和同志们认可,导致急功近利现象产生。地方大学生干部一般都是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而部队里的大部分战士都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程度相差较大。有些大学生干部在基层带兵时急于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文化专长,提高战士文化水平。这种想法本身无可非议,但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得他们从某种程度上忽略消防业务训练和带兵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当从事具体工作时,出现干不好,不敢干的情绪,忧心忡忡,最终工作无法开展,久而久之导致领导不敢放手让他们干工作,给他们压担子。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找不准自己的坐标,受到批评和挫折就灰心丧气。很多大学生干部在地方过惯了松散式的生活,初涉警营,面对紧张有序的训练、学习、生活环境,一时不能适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大学生干部在部队工作时间短,对部队的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一些问题,受到领导的批评也理所当然。但遇到这种情况后,有些大学生干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是认真查找自身的错误之处、虚心接受批评,而是找各种理由解释、争辩;一旦他们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甚至产生不良的思想情绪,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和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是对消防业务知识不熟,对部队管理和执勤备战产生恐惧心理。这是地方大学生干部具有的普遍不足之处。一些大学生干部在学校学习的都是基础专业课,与部队的管理教育、业务训练等内容联系不大,加之入警培训的时间短,对一些消防业务训练和带兵方法掌握不多,于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感到困难较多,尤其是在指挥灭火救援战斗中更是觉得难以驾驭。因此有些大学生干部刚刚走进警营,就产生了“自己不适合在部队工作”的消极情绪,思想上动摇,有的甚至想提前退出现役。

五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地方大学生干部刚到部队,在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所学的知识仿佛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有时在常人看似极简单的工作也完成不好,特别是当得不到战士的理解或受到领导的批评以后,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

三、加强对地方大学生干部培养和管理的对策

河南商丘支队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工作。在地方大学生干部培养和使用上,支队围绕消防部队工作任务需要,联系实际,通过积极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线任职保转变、一个师傅传帮带、一副重担磨利剑”的“三个一”培养模式。

(一)一线任职——抓思想,重教育,强引导,确保大学生完成角色的完全转变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夯实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消防部队建功立业的思想基础。针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献身部队的热情比较高,但对部队的现实情况缺乏了解,思想基础较薄弱等实际,认真抓好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入伍教育,端正入伍动机,坚持把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抓紧抓实,增强他们对部队生活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帮助他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汲取优良传统的丰富影响,激励他们尽快从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设计”中走出来,使他们感到携笔从戎是高尚事业,真正把人生追求融入到部队建设事业中;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学历与水平、资历与能力的关系,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消防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中去,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彻底完成从地方大学生到消防警官的转变。

二是分层次耐心施教,努力提高地方大学生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中要区别不同类型的新任职地方大学生干部,实行手把手式的教育培养,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大学生干部最大的优势在于科学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尤其在外语、写作、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在具体的培养中,应安排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对他们采取定人定责分专业分层次实时帮带,帮助他们掌握基层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把知识优势转化为开展工作的业务素质,把高学历变为高素质,适应本职工作需要。

三是强化引导,使地方大学生干部迅速适应本职岗位需要。为使新入警大学生尽快适应基层生活,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警官,根据新入警大学生自身能力和岗位胜任现状,把做好见习干部的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从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加强对入警大学生进行引导,着力提高新入警大学生组织指挥、部队管理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树立和增强他们的信心,解决好个人定位不准的问题,逐步适应本职岗位需要。在管理教育中,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肯定他们的成绩外,更要引导他们定好自己的坐标,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他们把自己放在普通一兵的位置,先兵后官,先当兵当班长,再当指挥员,帮助他们熟悉基层环境,了解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方法,让他们边学边干,增强感性认识,从而为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胜任第一任职打下坚实基础,并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官兵的尊重和赞赏,尽快把自己融入到火热的警营生活中去。

(二)一个师傅——多关心,常施教,作表率,拓宽培养渠道扎实做好传帮带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地方大学生干部往往是指责的多,帮助的少,交工作的多,教方法的少,认为干部应该顺理成章做好工作而缺乏具体指导,导致新干部工作入不了门。在管理中给予否定或不予支持,对新任职干部的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打击了他们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干部无所适

从,有的大学生下基层一年多仍然没有充分适应,很大的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盲目前进,走很多弯路,适应期、转变期相对过长,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就当前地方大学生干部培养来看,对刚从警的地方大学生无论其从事任何岗位,都需要为其指定一名或几名“师傅”,特别是领导干部也要主动充当“师傅”和“领路人”角色,拓宽培养渠道,多帮扶,少批评,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手把手教,逐步提高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消防部队建功立业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好入警第一步,帮助地方大学生了解部队、熟悉工作岗位。对刚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可由一名或多名工作多年的干部悉心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基层生活,熟悉工作岗位,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有助于把好的经验、传统、作风第一时间传给他们,使他们走好“警营第一步”,完成好从地方大学生到消防部队干部的转变。

二是主动关心爱护,激发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消防部队建功立业的工作干劲。客观公正地看待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优点和缺点,正确评估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允许地方大学生干部有一个逐步适应、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增强立足警营建功立业的信心;对大学生干部遇到的家庭困难、恋爱婚姻、环境不适等,都要尽力帮助解决,真正想其所想,急其所需,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让大学生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他们能安心警营、扎根警营,积极为部队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大学生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大力培养和宣传地方大学生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自学成才、岗位练兵等活动,形成尊知重才、求贤若渴的良好风气,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是以身作则做表率,发挥示范效应,激发地方大学生干部工作干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新干部成长环境中各种积极和健康向上的的因素,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新干部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往往能激励他们的情感,启发他们的心灵,坚定他们的信念,产生量变和质变,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基层大队领导、中队主官要在各方面当好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表率,树立部队干部的良好的形象,组织入伍时间较长的大学生干部和新入伍的大学生干部进行交流,请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介绍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激发大学生干部工作干劲。

(三)一副重担——定目标、用专长、压重担,把大学生干部锤炼成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一是量身定做,明确新任职干部培养教育目标。目前来看,新任职干部一般都是先到基层任职,所以一些单位对新任职干部的要求也就偏重于灭火救援、部队管理这个方面,其他方面则涉及较少。而在基层任职中,没有结合个人特点为他们制定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仅仅满足于有什么工作就要求他们完成什么工作,这些都不利于新任职干部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部队的长远发展。对新任职干部应根据他们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从适合个人长远发展方向出发,为其制定发展目标,为其提供必要的教育培养机会,让新任职干部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二是用其所长,促使大学生干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完成本职工作的优势。政治上的关心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而在为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地方大学生定制不同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工作上的关心是政治关心最直接的体现。大学生干部来到部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否“派上用场”,有无用武之地。从大学生干部所学专业来看,计算机、中文、法律等专业相对较多,这些都是部队院校不开设而消防部队又急需的专业。在安排使用大学生干部时,要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在满足部队建设岗位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大学生干部的个人选择,用其所长,慎重对其进行“定位”。同时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按照实事求是的方针,根据其任职表现和特长,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大胆使用,重点培养,使大学生干部早日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实践是最好的锻炼,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为大学生干部定制了培养目标,有目的地使用其专长之后,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岗位锻炼,掌握基本的岗位

技能之后,要结合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大胆培养、使用大学生干部,让他们的优势在工作中显现出来,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开展大项活动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时,要有意识地安排大学生干部全程参与,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的舞台,培养他们独立处置、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干部在展示优势中干出成绩,干出信心,干出威信。俗话说,用对一个人鼓励一大批,用错一个人,影响一大片。对综合素质全面过硬,发展潜力较大的大学生干部,要大胆任用压担子,及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锻炼,进行重点培养。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在晋职、调级上给予优先考虑,营造良好的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干好工作的信心。使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早日成为消防部队的骨干力量,肩负起部队建设的重任。

7.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策略研究 篇七

一、高校班级工作的环境分析

1、学分制的推行使得班级意识淡化

大学里实行学分制, 客观上出现了“同学不同班, 同班不同学”的现象, 传统的班级界限和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框架被打破了, 大学教育和管理失去了必要的载体和空间, 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变得冷漠, 班级凝聚力下降。

2、兼职辅导员管理力度弱化导致对学生的约束力降低

目前很多高校将专业任课教师是否担任兼职辅导员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专业任课教师的主要精力在教学科研上, 对班级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尽心尽责, 班中绝大多数工作交由班长负责, 长此以往辅导员逐渐远离学生, 造成对学生的约束力降低。

3、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面临难度和阻力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 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多元化,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由于多方面的差异, 有些学生强调自我、缺少谦让, 缺少合作, 使得班级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二、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干部面临辅导员和普通同学两方面的评价, 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干部是沟通辅导员和普通同学间的一座桥梁, 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经常面临两个立场, 寻求两全其美的满意难度较大。

2、学生干部的学习和工作不能平衡, 瘸腿现象较为普遍

有些班干部工作能力很强, 学习成绩却很差, 降低了自身的威信, 使得班级工作向心力不足。

3、班级工作分担不均, 班长所有工作一肩挑, 其他班委形同虚设

在班级实际管理中, 班干部之间工作任务分配不均, 绝大多数工作是由班长一人完成的, 间接反映辅导员在合理调配学生干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4、学生干部大多人格健全, 但部分学生干部心理承受能力差

学生干部大多对自身的期望较高, 希望能够在同学面前始终呈现出优秀形象, 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中, 少数学生干部不能很好的面对困难、释放压力, 承受能力相对较差。

三、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学生干部应以身立教, 为人楷模, 凭借高尚的道德品质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时, 学生干部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增强责任意识, 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兢兢业业地工作。

2、心理健康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等方面:广泛的兴趣能增加和同学的共同语言, 从而有效地激起和培养群体成员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的情感是联络和沟通同学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 它可以增强领导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敬佩;坚定的意志就是要求干部要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工作中表现出主动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 勇于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承担责任。

3、综合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包括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有几个方面:一是交际能力;二是分析判断能力;三是决策能力;四是组织能力。

4、团结精神

班级工作的顺利运行要求各位学生干部在性格、气质、能力上取长补短、优化组合, 并互相尊重, 注意满足对方的需要, 这种心理上及能力上的互补有利于学生干部集体的团结, 有利于形成集体的合力。

四、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坚持标准, 严格选拔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 其品质、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选拔学生干部要坚持原则、把握标准, 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积极要求上进、个人修养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有较强集体荣誉感、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热心为同学服务、有一定工作能力、责任心强、在学生中威信高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2、加强培养, 提高素质

学生干部是学校各级组织和老师的助手, 要顺利完成组织和老师交给的任务, 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总的说来, 应具备三种基本素质和五个基本能力:

(1) 三种基本素质:一是服务意识, 学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公仆定位, 做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这是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思想。二是要有责任心, 学生干部是学校自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 承担着学校许多管理任务, 所以必须要有责任心, 要在其位谋其事;三是要具备创新素质, 学生干部在开展各项活动时都要体现开拓创新的意识, 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 五个基本能力:一是表达能力, 学生干部要经常发表讲话、主持活动、与同学深入交流, 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二是组织协调能力, 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大都由学生干部来组织开展, 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就不可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创新和决策能力, 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中要求学生干部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勇气;四是应变能力,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需要他们能够随机应变, 快速妥善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五是心理调控能力, 普通同学认为学生干部得到了老师的青睐和更多的锻炼机会, 有时难免出现嫉妒心理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甚至竭力地反对或抵制学生干部的工作, 如果学生干部没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不能冷静处理, 就会使矛盾扩大, 就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 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威信。

3、正确评价, 严格管理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针对学生干部不同的个体差异来区别对待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对待表现较好的学生干部, 要用他的长处, 使他用自己的实绩显示自我, 长期将优点用于工作状态中。对待表现一般的学生干部, 要注意时刻给予鼓励和鞭策, 推之一把就会前进一大步, 反之就会倒退一大步, 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怎样驾驭他。

4、完善制度, 适时奖励

在我们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更应该完善管理机制。无论是班集体、学生会, 还是学生社团, 都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多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对于表现好的、作出成绩的学生干部, 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树立起典型, 加以推广。对于表现不好的、工作成果不佳的学生干部, 限一个月整改, 整改不好的淘汰出局。

摘要:本文从高校班级工作的实际环境入手, 找出现今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由此得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从而针对性地、科学性地提出培养学生干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环境分析,存在问题,综合素质,途径方法

参考文献

[1]穆娟.浅谈学生干部应急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02) .

[2]王宁.高校学生干部数量和质量关系探索[J].读与写, 2011 (05) .

[3]张艺馨, 焦丝佳.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时代教育, 2011 (06) .

8.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念与方法 篇八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

如果将高校视为一套完整的神经中枢系统,那么学生干部就是遍及全身的神经末梢。学生干部来自学生群体,对学生群体的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和客观的认识,他们的总体素质不仅影响着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素质的提高和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学生干部代表一个学校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依靠力量。如何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应当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注重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和多元化。

1 学生干部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学生干部总是习惯性被冠以“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教师命令的忠实执行者”、“学生群体的领导者”等诸多美誉。而实际上,当代高校的学生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在变化,其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创造力不断增强,传统的以服从和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干部的管理要求。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干部的主体地位,适当调整管理模式,注重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代学生干部的管理需求,提高管理质量。

1.1 从“助手型”转向“主体型”。以往,高校在学生干部管理方面,管理教师始终处于“统治地位”,而学生干部则是被“统治”的一方,即习惯性按照管理教师的命令去执行事务性的工作任务。而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所接触知识面越来越广,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而且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新形势下,学生管理者应该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根据学生群体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适时调整学生干部管理策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主体作用,为其提供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平台以施展个人才能,在管理中不断寻求自我能力的提升。从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来看,也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1.2 从“服从型”向“创造型”转变。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思维比较活泛,知识面也相当广泛,作为学生中的先进群体的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工作职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干部已由以往的“服从型”转向“创新型”,他们乐于带头作表率,带头举办班级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发动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积极组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自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1.3 从“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传统的以命令为主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管理模式。管理者应经常与学生干部接触,深入了解其群体特征,摒弃传统的“控制型”教育管理理念,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挖掘学生干部的内在潜能。同时,有目的地在他们中间营造竞争氛围,可定期举办评优评先活动,及时表彰工作绩效突出的个别人员,鼓励其不断进取,也能从侧面对其他学生形成激励。

2 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该进一步细化选拔和培养方案,继续做好“1442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选拔一批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骨干进行个性化培养,在就业、升学方面加大对优秀学生骨干的指导和推荐力度。定期邀请已毕业的学生骨干回校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

2.1 重视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首先要鼓励他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树立远大抱负,规划好奋斗的目标与计划,勇于行动,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广泛学习科学知识,丰富技能,提高本领。三是要自觉遵守纪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维护校园稳定,共同创建和谐校园。四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起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另外,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干部党性修养与理论水平,使学生干部在同学中建立较高的威信,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2.2 重视学生干部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群体中,学生干部是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先进群体,学生干部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活动会对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是作为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高校应该通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或者开启“心语室”,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为其提供一个可以让心灵喘息的空间;也可以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对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以及碍于面子不便说的话,除去害羞的忧虑。通过信箱倾诉烦恼、交流看法、传递感情,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干部的心理动态,以便更准确、有效地进行开导及教育。

2.3 重视学生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军人物”,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比如丰富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帮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发挥正能量,确保社团活动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效开展,确保社团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和谐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日常性工作非常考验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作为管理学生干部的教师,除了要求其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以外,更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给予指导,借事喻理,理论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才会更深刻。同时要鼓励学生干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中培养竞争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免理论与现实相互脱节,影响工作效果。

2.4 重视学生干部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具备较好的知识文化素质,是做好学生干部的基础之一。作为学生干部,其首要任务是学习,应该将心思花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高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对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干部其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其次要督促其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另外,高校应该针对个别能力出众的学生干部加强领导能力的训练,让其明白,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只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出色的实践能力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3 学生干部培养的科学化、艺术化

3.1 学生管理者应学点幽默心理学。当代大学生不同于传统应试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学生,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敏捷的思维,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适用于这一代学生。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亦是如此。这要求学生管理者必须转变以往刻板、严肃的说教形象,学一些幽默心理学。将幽默心理应用在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适度照顾其自尊心,切忌呆板的说教,触发其逆反心理,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3.2 学生管理者应该“以身言教”。在高校中,辅导员老师是学生干部的“领头雁”,他们的处事原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学生干部总是习惯于模仿教师的处事方式。因此,教师为人师表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同时要当好倾听者,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客观的处理学生的意见;要与学生干部密切沟通,以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3 了解学生干部的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故事中曾有一头死活不肯回牛圈的小牛,尽管主人又推又拉,小牛却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女仆走过来,把自己的指头放进小牛嘴里,小牛吸吮得正起劲时,她轻拍一下,小牛就乖乖地走进牛栏了。其实管理的过程也是这样,你要了解他人的需要,看到学生的努力,并且对于他们的成就要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努力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有抱负,有激情,管理者应该多关注他们对于学业和日常工作的诉求,注重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命令其去执行事务性的工作任务。

4 学生干部培养方法的多元化

①沟通法。定期举办学生干部教育交流活动,提升其沟通表达能力。促进教师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强管理教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等沟通模式,提高其表达能力。同时增设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为学生干部增强表达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为提升学生干部的表达能力提供实践锻炼平台。②表扬法。当代大学生拥有强烈人格意识和自我表现欲,尤其是学生干部。要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就应该在自尊心和荣誉感方面适当激励,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其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辅之以有效的能力锻炼,假以时日必成有用之才。③激羞法。激羞法,顾名思义,就是激发羞耻之心和羞恶之心。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如果用得恰到好处,便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管理者在针对个别学生的谈话中可适当使用激羞法。但是切记,激羞是激发其羞恶之心,是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进行反向激励,与侮辱学生人格无关。因此,管理者在运用此法时,应该严格把控尺度,激励的程度也要因人而异,关键在于多加鼓励,批评要有根有据,并且要指出正确的改进方向。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及时更新学生教育管理理念,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特征针对性的研究先进的管理办法。从学生干部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部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锻炼其独立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管理质量,为全面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伟.浅谈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1(26).

[2]张想林.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9(11).

上一篇:求职简历制作三大忌下一篇:坐标平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