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中华美德

2024-10-26

颂中华美德(共15篇)

1.颂中华美德 篇一

颂中华美德 做美德少年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班的同学,我的名字叫XX,今天能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颂中华美德 做美德少年》。

自古以来“总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总老爱幼的故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雷锋叔叔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最终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志士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发扬着我们中华美德。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不是古今中外的大事,而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我的爷爷奶奶现在都已八十多岁了,因为年纪大了,身体都不太好,特别是我奶奶,有两年多的时间,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家人的照顾,主要有大爷,大妈,还有我爸爸妈妈一起来照顾奶奶。记得前段时间奶奶生病住院了,星期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到医院去看望奶奶。妈妈给奶奶洗脸洗手洗脚,又帮奶奶换了干净的衣服。中午我帮妈妈一起给奶奶喂饭,奶奶张着大大的嘴巴,妈妈一口菜一口饭小心翼翼的给奶奶喂饭。一顿午饭,奶奶吃了将近一个小时,吃晚饭,我急忙用纸巾给奶奶擦了擦嘴。妈妈说:“乐

乐给奶奶把水端过来。”我轻轻地把水端到奶奶面前,用嘴尝了一下说:“妈妈正好喝,不冷不热。”妈妈拿了一根吸管,放到奶奶嘴边,只见她慢慢的一口一口的吸着。我看着奶奶呆呆的表情说:“妈妈,奶奶好可怜啊。”妈妈说:“是啊,奶奶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把身体累坏了,现在老了该享享清福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奶奶。”听了妈妈的话,我认真的点了点头。现在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去奶奶家,每次去我们都要买很多东西,有鱼、肉、蔬菜、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到了奶奶家,我常常会帮他们干很多活儿,帮奶奶喂药,给奶奶洗手,有时候还给奶奶按摩按摩,在我们这个幸福快乐的大家庭里,中华美德的优良传统尽显风采。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向长辈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周围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德吗?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我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我会一如既往的用我的诚实、善良、勇敢自信等优良美德,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

2.颂中华美德 篇二

多年来, 我校用爱构建爱心校园, 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我们握紧“爱心链”, 让学生有了攀缘向上的支撑, 有了生活上遮蔽风霜雨雪的护佑, 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让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传承中华大爱中弘扬中华美德。现将我校如何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如何构建爱心校园总结如下。

一、弘扬中华美德, 全面开展“爱满校园”德育品牌教育活动

1. 目标领航, 创新德育评价

爱心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永恒主题, 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针对目前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 学生出现多重人格、缺乏爱心、知行脱节, 面临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等现象, 我校在开展“爱满校园”教育活动中, 联合组团学校, 创建学校“道德银行”, 班级中设立各分行, 以“道德银行”为评价依据, 随时量化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建立学校“道德银行”网站, 适时公布学生的道德积分, 让无形的道德行为成为有形的道德积分, 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种以“道德银行”积分多为荣的风尚。同时,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 科学制订爱心教育训练目标, 突出层次, 列出序列, 循序渐进。每学期, 我们都会评选出若干名“道德银行”优秀储户。

2. 学科育人, 凸显爱心主题

长期以来, 我校坚持将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根据各学科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学校积极创造条件, 克服各种困难,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有益活动。如结合“爱师长”教育主题, 安排学生开展“我为妈妈做贺卡”“庆祝三八妇女节”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小品、歌舞、诗朗诵等形式, 了解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如何付诸于具体行动。通过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 使学校德育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号召层面, 而是真正地落实到课时和教材之中, 从而进一步营造德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3. 情感育人, 开展心理教育

情感育人是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学生家庭注重学业教育而缺乏情感教育的趋向, 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 主动帮助学生家庭补充情感教育因素需要,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教师重视学生需要和动机, 重视道德观念内化,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通过心理咨询室, 设立“悄悄话”写话本等形式, 及时发现学生不良表现, 及时与学生谈心, 帮助学生消除烦恼, 营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时时处处关怀学生, 全力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 真正做到以情感人, 用心育人。

二、立足“十爱”, 深入推进“爱心校园”德育系列教育活动

按照少先队“儿童为本, 队建为基”的理念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特点, 通过“爱心中队”的创建, 培养每个队员的集体意识乃至社会责任感, 充分发挥每个少先队员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他们去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少先队大队部编写了《爱心教育手册》, 提出了“十爱”要求, 即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班队、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爱社会、爱师长、爱他人。同时对各年级“十爱”的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比如“十爱”之一的“爱祖国”。低年级的要求就是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知道我国首都是北京, 我国地图的形状像一只雄鸡等。中年级则要求认识我国的版图, 能说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名称;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能说出十个以上名称等。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认识党旗, 知道建国历程及重大历史事件;知道各省的位置及各省会名称;每周收看两至三次《新闻联播》, 了解国内外大事。从这些细节中把队员的行动真正落实到可见的、可行的、可操作的目标中去, 让队员们在和谐的队组织中充分享受集体生活, 培养爱的情感, 快乐地玩耍、学习和生活,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延伸爱心, 切实做好“情满社区”德育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社区建设发展离不开学校, 学校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和谐、健康、优化的社会环境, 也离不开社区的关怀、支持、帮助。我校着力将爱心延伸到社区, 促进互动, 优势互补, 创新协作, 形成合力, 共建双赢。我校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积极建立社区服务制度, 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制订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措施, 将其列入教育教学计划, 以学生为主体, 切实按照“十爱”教育的目标,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模式, 将“爱满校园”活动推向社区、融入社会。工作中,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沙小争光彩”主题活动, 了解学校历史、荣誉、特色教育, 重温校风、校训, 净化、美化校园, 定期前往汤汪敬老院, 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2013年寒假到来之际, 我校结合广陵区“创新作业在广陵”活动, 与社区联系, 组织学生走进福利院, 和那里的孩子同学习、共玩耍, 学生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用零花钱购买了食品和玩具, 尽自己所能帮助福利院的孩子们。学校与沙南社区联手, 利用“阳光学堂”社区教育平台, 开展公益活动, 定期让学生走出校门, 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可以说, “爱满社区”是“爱满校园”活动的校外延伸, 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组合, 有效沟通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之间的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使学生们学习时感知爱心内涵, 激发爱心情感;活动中优化爱心行为, 培养爱心习惯;生活中自觉实施爱心行动, 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奉献爱心。

3.欧阳中石先生《中华颂》序 篇三

去年和中石先生回山东老家参加资助希望小学、红军小学活动,得知他上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由辅仁转入北大,我便称他“老学长兼老老乡”。他未表异议,我很高兴。

家乡和母校是祖国特别温柔的组成部分。共同的祖国、家乡、母校哺育了我们。这次有缘先睹中石先生的《中华颂》,见字里行间充满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更引起我强烈共鸣和幸福感。

我的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德国文学史老师冯至和中石的老师、著名词人顾随是终生至友。他们有一个约定,冯先生不写旧诗,顾先生不写新诗。欧阳学长的诗歌创作受老师影响,大气、亲切,又有独创新意。

《诗刊》记者问过我喜欢读哪些诗。我说喜欢老百姓能看懂、能感动老百姓的诗,那种浅显直白、但没有高尚文化素养和深厚情感又不可能写出来的诗。

可能由于工作较忙或尚不够勤奋,我读诗的习惯是:超过二十行的诗不读。我不记得李白哪首诗超过二十行,莎士比亚哪首诗超过十四行。此外,能读原文,就尽量不读译文。翻译过来的诗与原作往往会有隔膜,味道会偏浓或偏淡。一本史书说,乾隆皇帝的英文译员竟能把英国使臣的一般祝愿译成“祝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乾隆听了高兴,会见成功,因为他懂满、汉、蒙、藏语,却不会英语。当然,面对不会的语言,便只能靠翻译,翻译工作还是相当重要的。一般而言,对多数人来说,诗并不是非读不可。眼前中石学长用书法创作出来的这九篇诗作,真是我特想读,并在读后感到赏心悦目的。

祖国的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母语文化的更多自尊和自信,需要更多道出炎黄子孙共同心声的佳作。祖国唯一,人民至上。让我们永远爱国敬民!

(本文为作者为《中华颂》所作序言。)

4.中华美德颂 篇四

应县七小五(2)班 臧国欣

“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了传统美德,一个国家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躯壳。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必须具备这种美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不仅要有这种品德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行动上面.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在最美孝心少年当中,路玉婷最让我感动。路玉婷的母亲患了尿毒症,生活不能自理,家里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姥姥。路玉婷只好独自担起照顾这个家庭的担子,她不仅要上学,照顾家人,还要为这个家打工挣钱,她每天四处奔波,经常早出晚归,她稚嫩的肩膀快被压垮了,但她依然坚持着,不喊一声苦,不叫一声累,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中华的大地上,不仅有小学生对美德的执着追求,还有成年人对美德的真诚的诠释。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妈妈吴鞠萍吗?那一年,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十层高楼坠落。在这一刹那间,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邻居吴鞠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鞠萍为“最美妈妈”。

我们的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家庭的一分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微薄之力去互相帮助且互相团结,我深信,大家庭的每位成员都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把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阳光明媚,和谐发展。

5.中华美德颂 篇五

——爱国高于一切

(四)班

刘梦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辉煌,留下的是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竖一面迎风飘扬、千古流芳的旗帜: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这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

面对困难重重而勇往直前奋斗的是民族精神;对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英勇就义的是民族精神;面对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还是民族精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片,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为此般景象而赞叹!引出英雄任务,纵论历代英雄人物。中华便是如此,从古代便英雄辈出,七战匈奴—卫青、精忠报国—岳飞、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数不胜数。他们哪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哪一个不爱国?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可清政府却如此腐败,竟让英国来中国倾销鸦片,导致中国对战争毫无抵抗能力。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却仍以“天朝上国”而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林则徐智慧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已侵入中华,您占台湾,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28年以“保护济南日侨”为名,悍然出兵山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正因如此,我国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众所周知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抢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都为国家,为人民现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6.颂中华美德 篇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颂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打交道,在学校里有同学、老师,在家里有父母、亲戚,社会上有朋友及各行各业的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街上遇到了熟悉的人,也许你们交情并不深,不便于开口说些什么,那就微笑吧。虽然没有更多的言语,但也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和朴实。在学校里看到了老师、同学,试着微笑着向他们问声好,也许你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会带给他人一天的温暖。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就撞到了别人身上,这时你愿意看到一张写满讨厌和责备的冷漠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后者,因为这样的微笑其实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而这时的你,也只需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其实,不管你是撞人者,还是被撞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彼此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道歉或原谅的意思。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不讲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

我想告诉大家,一份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就可以燎原。

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文明大使”,成为文明中学生!

7.对高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 篇七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6日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深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的总和。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博大精深, 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如仁爱精神、律己精神、诚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克己奉公精神、见利思义的观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等。中华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为民族、为国家的未来和前途舍生取义、克己奉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 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一、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在高校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但是, 也有的大学生表现出自私自利、思想狭隘、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有的大学生表现出过分追求享乐、盲目攀比、慵懒懈怠等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指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高尚, 是否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修养, 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因此, 为了将大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必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二、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笔者认为, 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孝道教育, 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起点。“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尊重师长, 是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的事情, 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羔羊尚能跪乳、乌鸦尚能反哺, 何况我们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呢?当今社会上, 啃老族、不孝敬父母者、打骂父母者、甚至杀害父母者有之, 这都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背道而驰。“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尊重师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无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孝道的体现。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对他们进行孝道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孝道是每个人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子女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只有父慈子孝, 才能做到家和万事兴, 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健康发展。试想, 一个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 何谈爱师长、爱别人、爱祖国。父母是源、是根, 我国自古就有一句传统美德格言“狗不嫌家贫, 子不嫌母丑。”这就告诉我们, 狗都知道爱家, 何况人乎?

第二, 爱国主义教育, 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夙夜在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等精神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大学生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伟大祖国的强大重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北宋范仲淹也提出过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思想。岳飞的精忠报国的崇高思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与死, 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民族气节, 无不是爱国主义的光辉血照。当然,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还涌现过其他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强盛而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 要学习先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情愫。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要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进行。今天的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当代大学生要担负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美德弘扬光大, 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在爱国主义推动下不断强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 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落脚点。孝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养四有新人, 首先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立志勤学教育, 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志就是理想、志向的意思。在我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句名言“志当存高远”。关于立志的名言还有“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大学生就需要具备高远的理想。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才能实现人生的抱负。但是, 如果大学生不能将高远的理想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不能将高远的理想与自身的特长、兴趣相结合, 不能脚踏实地去努力实现它, 无论多么高远的理想终究都会变成空想。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我国有许多关于立志勤学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一生之计在于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能补拙”等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 教育学生立志勤学、自强不息,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才能成为他们人生不断进取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的不竭的精神源泉。

第四, 诚信教育、见利思义教育, 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最终要走出象牙塔, 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如果不能保持清楚的头脑, 很可能会被社会上的一些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事情所蒙蔽, 随波逐流, 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见利思义教育。“诚”即真实无妄, 要求人应该为人“诚实”, 待人“诚恳”, 对事业“忠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诚实信用也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 要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 法律要求人们做到的, 正是道德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所以说, 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见利思义教育, 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国古代先哲孟子就说过“鱼, 我欲也, 熊掌, 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舍鱼而取熊掌也。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 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华民族的传统义利观正是告诉人们不要见利忘义, 而是要见利思义, 培养诚实信用精神,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见利思义教育, 可以为大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大学生只有做到诚实信用, 见利思义, 才能够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 构建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除此以外, 对大学生还需要进行诸如“团结友爱教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慎独”教育等等, 不一一赘述。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

三、高校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较好, 一个个从小备受呵护, 一部分大学生更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面对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自私自利、不求上进、懒惰、贪图享乐、缺乏爱心、冷漠等等, 高校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高校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 也就是说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 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 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谓。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执行者。高校教师无论是德育教师, 还是专业课教师, 无论是在德育课中还是在专业课上, 都要千方百计地结合社会现实与学生思想实际,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但是笔者认为, 无论哪种方法的使用, 都不如教师的率先垂范。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坏典型的破坏力更是显然的。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 “亲其师, 信其道”。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深厚情感, 学生才会信服教师的教诲。否则, 如果高校教师在大学生面前表现出君子风范, 道德楷模, 而在其他场合却做有悖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事情, 那么当学生看到或听到原来老师是这样的虚伪, 纵然教师在课堂上多么义正词严, 多么满口仁义道德之词, 也不会被学生所信服。最终不仅不会收到育人的效果, 反倒树立了一个极坏的典型, 一个反面教材。岂不是与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 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离不开高校教师的率先垂范。“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教师, 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所以, 作为高校教师, 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自身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塑造自身的完美人格,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修养。高校教师只有通过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示范作用, 才能成为学生道德的楷模和身边的榜样。所以说, 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率先垂范。

在高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也是对高校教师灵魂的洗礼。高校教师要始终使自己远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拒绝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身教重于言传, 高校教师只有甘于奉献, 乐守清贫,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才能潜移默化地铸就学生的优良品格。只有大学生具备了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忠.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 2006.6.

8.中华传统美德与历史教育 篇八

一、领悟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强的渗透,教师要精心挖掘、利用这些素材,理解其丰富的内涵,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忠于人民,爱党爱国。在封建社会中,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屈原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 ,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的建设中,都表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为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3、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4、文明礼貌,仁者爱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立志勤学,报效国家。自古以来,志士贤人都十分重视立志向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视为治学、求知、建业、立国的根本。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后汉书?耿龛传》言“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至理名言阐明了“立志”与“勤学”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意义,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加以倡导与弘扬。立志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成才重要条件。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历史学科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主要途径,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重要的方法。

1、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一首诗词,一段音乐、一段视频、一个启迪性的提问、几句精彩的话语,讲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都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焰。

2、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 “见贤思齐”。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榜样是启发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注意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

3、进行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周恩来生活俭朴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9.中华美德颂 篇九

四(4)班李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将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帮”的美誉著称于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在礼仪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小学生,更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文明礼仪是日常生活中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时主动向老人让座,不乱丢垃圾„„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在校园中乱丢废纸、牛奶盒,听着某些同学吐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10.中华美德颂征文 篇十

我们先来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祝寿的客人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年龄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再来看看这个:朱德总司令对父母的孝敬是很有名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乡亲们常对他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以尽孝道。参加革命后,当了总台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我觉得中华的种种品德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不要在我们这一代绝了。如果我们连品德都没有,那就连人都不是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1.传承中华美德提升文化自觉 篇十一

中华美德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传承中华美德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全球化浪潮和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国际大环境,我国道德文化的自主地位和发展方向受到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干扰。在经济理性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无根化和空虚化的态势,一些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混乱和倒错的情形,因此,针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以中华美德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文化自觉的培育就显得尤其紧迫。中华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中华美德的价值支撑,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不仅有助于强化我国民族道德文化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中华美德故事》里的故事虽然诞生的年代不同,但是集中展示了中华美德的精髓。每一个美德故事的主角都是被不同时代的人们广为传诵的道德典范,在我国优秀道德文化宝库中凸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中华美德故事》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该丛书注意到了青少年接受道德知识的特点,力避长篇大论式的道德知识灌输和道德规范说教,所选的美德故事可读性强,融趣味性、生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能够对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青少年在轻松喻悦的读故事过程中,能够与这些道德典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感悟道德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认同和学习道德典范们的所作所为,并将中华美德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知晓有关中华美德的知识,既是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也是培育文化自觉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传媒的发达,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一些青少年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对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却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特色,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文化自觉的水平。《中华美德故事》的出版正逢其时,适应了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12.也谈语文教学之中华传统美德浸润 篇十二

一、语文教学中浸润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则

语文课程浸润传统文化的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学生免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外来糟粕文化的侵扰,在良好思想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主要为:

其一,课堂中对学生多多鼓励,提升其创造性,学生提供自由展示思维的平台,推崇熏陶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二,语言的哲理和文字具有较高的统一性,情感和知识能够相互交融,因此教师应该遵守重知识、明道理的原则。

其三,语文教材中具有浸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比较丰富,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

其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自然地在生活中表达,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联系实际。

二、语文教学中中华美德渗透的具体措施

1.利用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

我国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浸润中华传统美德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具有开阔的眼光,不仅仅只强化知识对情操的陶冶。语文教材中以传统美德题材的课文比较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其中有真实的显现,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些内容以具有强烈表现的文字进行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中具有独特的显现。如鼓励好好学习的文言文主要有《送东阳马生序》、宣传诚实守信的《陈太丘与友期》,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科学地引导,让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精神有感性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具有辨别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的能力,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有的学生这样评述愚公:愚公真是愚昧无知,不需要搬山,只要把家一搬,不就把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吗。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诱导式的思考和研究,引发一场关于移山和搬家的大讨论。最后同学达成共识:作为一则寓言,《愚公移山》表达了一种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统领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在大江南北、沙漠雪地开采出石油。这也是引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群山中开凿红旗渠的精神力量,更是在我国一穷二白时通过自力更生、不懈努力,实现“两弹一星”梦想的精神依靠。这是中华民族大无畏精神的最佳体现。作为21世纪的学生和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这种精神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努力建设伟大的祖国。

2.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这种情感化为积极的动力。

作为一块具有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具有“形神”兼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在富有情感的教学下,不仅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还能让学生真挚的情感予以激发。《散步》一文散发出迷人的家庭温馨,就散步这一件小事中我们看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切中每一位读者的心怀。《我的老师》一文中表达出对教师深深地爱和赞美之情,这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尊师重道吗?学生的心田被这些美好的情境所滋润,这对其摆脱低级趣味,自觉追寻高尚情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围绕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写作素材。

作为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因为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便是抒发自身情感的过程,他们用文字把自身学得的知识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我国的地理、文学、历史等知识,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和现实情况,这让学生在无形中游离于现实和历史的发展道路上,并集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和鉴别的方式,传统美德如学生心中一颗花的种子,最终会开花结果。如通过李白铁杆磨成针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学得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最终会取得成功,这不仅是写作文的素材,更是浸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方式。

教师应该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语文课程中总具有人性的美好以及高尚的品德,语文教师应该对其很好地利用,让其在浸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标准进一步提升,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其知识和技能,对其思想道德水平也加以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学习中华传统美德至关重要,但是中华传统美德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最好的方式便是在学科学习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最佳载体,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在本中首先分析了语文浸润教学之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则,最后研究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浸润教学,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王志乾.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成才之路.2014(19)

[2]陈华明.浅谈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S2)

[3]虞珏、季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J].医学与社会.2010(12)

13.中华美德颂作文 篇十三

迄今为止,中国已有50的历史,这一历史长河仍在发展。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就是中国著名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这一传统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许多尊重老人和爱年轻人的例子,比如春风,感染了我们,触动了我们纯洁年轻的心灵。

我记得我们国家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尽管他自己也是元帅,但他亲自为生病的母亲洗衣服和洗裤子,从来没有要求他的下属这样做。他难道不是尊老爱幼的典范吗?

古人说:“老我老,人老;年轻我年轻,年轻人”。我们不仅应该尊敬我们的父母,而且应该尊重其他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在新时代有责任创造一个尊重老人、热爱年轻人的廉洁社会。

鲁兹,春秋末期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他们以政治工作而闻名。尤其是以勇敢的名义。但是鲁兹小时候家里很穷,他靠粗粮和野菜生活了很多年。有一次,一位老父亲想吃米饭,但是家里没有米饭。他该怎么办?鲁兹认为如果他越过几座山向亲戚借一些米,他就能满足父母的要求。结果,小鲁兹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走了十多英里,从亲戚家带回了一小袋大米。看到父母吃美味的米饭,鲁兹忘记了自己的疲劳。邻居们都称赞鲁兹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孩子。

你还记得最美丽的母亲吴菊萍吗?是的,她是平明英雄,自称“路过”并救了一个女孩。7月2日,一名两岁的女孩妞妞从杭州白津海岸社区10楼的一栋高楼上摔了下来。这时,邻居吴菊萍脱掉高跟鞋,伸出双臂去抓孩子。这种本能的动作让她当场失去知觉,左臂多处骨折,但也救了妞妞的命。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感动了数亿人。网民们称赞吴菊萍是“最美丽的母亲”,有些人甚至称她为“英雄”。

14.中华美德颂征文 篇十四

大家好!我是来自樊家峪小学五年级的樊卓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颂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打交道,在学校里有同学、老师,在家里有父母、亲戚,社会上有朋友及各行各业的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街上遇到了熟悉的人,也许你们交情并不深,不便于开口说些什么,那就微笑吧。虽然没有更多的言语,但也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和朴实。在学校里看到了老师、同学,试着微笑着向他们问声好,也许你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会带给他人一天的温暖。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就撞到了别人身上,这时你愿意看到一张写满讨厌和责备的冷漠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后者,因为这样的微笑其实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而这时的你,也只需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其实,不管你是撞人者,还是被撞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彼此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道歉或原谅的意思。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不讲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

我想告诉大家,一份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就可以燎原。

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文明大使”,成为文明小学生!

15.颂中华美德 篇十五

资中古称资州, 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年) , 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是成渝线上唯一的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并且很有特色。我们在整理传统戏剧的时候, 发现保留得最多, 群众最喜欢的是清宫戏, 如《打銮》《铡美》《铡侄》《乌盆案》《双青天》《海瑞拖鏲》等, 至今仍是川剧座唱那些戏迷们的口头戏, 有的小孩都会摇头摆脑的吼唱:“听一言来切齿恨, 大骂包勉小畜牲。叔教儿为官要清正, 儿胆敢贪脏枉害黎民, 叫王朝将奴才来上栶, 为百姓惩贪官决不留情!”

资中的民间传说也有许多歌颂清官、鞭挞贪官的故事。春秋时代的东周大夫苌弘是资中人, 资中人便说苌弘大夫如何清廉, 如何正直, 被奸贼害死了还赤胆忠心, 鲜血化为了珍珠, 成语“碧血丹心”就是这样来的, 南宋时期资中人还出了个宰相赵雄, 状元赵逵, 明代又出了个御史大夫周冕、兵部给事中邓继曾, 都是清官, 流传着很多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贪官也有, 那就是资州州牧, 满族人, 姓本, 自称“本大老爷”。此人贪鄙无比, 在资中干了很多坏事, 民间故事中将他刻化得又奸、又坏、又蠢, 丑态百露, 笑话百出, 极尽嘻笑怒骂之雅趣, 非常生动。另外一个清官是民国初年随蔡锷入川的资中县知事盛一晋。他每天身着布衣, 足登草鞋, 到各个乡镇体察民情, 扶助农桑, 为资中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盛赶场”, 将他“赶场”的逸闻趣事演绎为“龙门阵”, 广为流传, 甚至还在北门外场口立了座牌坊, 牌坊的正中刻着“清正”二字, 匾额为“德侔羊祐, 黎民怀之“。两边的对联是”英雄气魄将军略, 佛子心肠宰相才”, 由资中著名的老书法家唐昶书写, 充分表达了广大民众的感念之情。

说起牌坊, 这是无声的历史, 有形的文化, 资中解放前有79座, 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24座。资中的牌坊大致分为“节孝坊”“福寿坊”“德政坊”三大类,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纪念廉吏贤达的德政坊, 如纪念南宋状元赵逵和宰相赵雄的“状元宰相坊”, 纪念明朝御史周冕的“绅维正气坊”, 纪念另一御史张元电的“书香清远坊”纪念明代知州刺史罗觉恒的“春风化雨坊”等。北门外两路口的“道洽政治, 治亚龚黄”的德政坊则是纪念光绪年间的资州州牧高培谷的。此公在资州主政12年, 大抓兴学教育之风, 发动全州士绅捐助, 又将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 把栖云书院扩建为艺风书院, 又从成都购进经、史、子、集一万八千多卷供学生阅读, 还重金宴请当时的蜀中名士宋育仁、廖平、吴之英、杨锐 (戊戌六君子之一) 、范溶等人到书院讲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仅仅七年时间资州就出了“一文二武三进士”, 所谓“一文”, 是指文状元骆成骧;“二武”是指武榜眼徐海波;“三进士”是指郭子南、徐安平、唐迪光。这些成果全是高知州重教兴学取得的, 所以牌坊上的铭文说他“治亚龚黄”, “龚”指西汉宣帝年间的渤海太守龚遂, 在对付“乱民”的时候宣布“持田器者皆为良民, 持兵器者乃为盗贼”, 劝告民众回家务农, 将刀剑卖了, 用来买耕牛, 史称“带牛佩犊”, 很快便将骚乱平息下去了, 所谓“黄”, 也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臣, 先为颖川太守, 后为丞相的黄霸。宣帝时期的官吏大多严酷, 黄霸则以宽和治政著称于世, 为民众做了很多善事, 使得万民称颂, 《汉书》谓之为“后世言治民吏, 以霸为首”。资中人将高培谷与这两位名吏相比, 是颇为贴切的。

这道牌坊上另外还有几位名家撰书的三幅对联, 也是对后世很有教育意义的金玉良言:第一幅是华阳拔贡罗湘写的:“岂惟二千石可侍之才, 龚渤海、黄颍川、公直追汉代循良, 颖书上考;其在亿万, 百姓以诚相待, 召甘棠, 郇膏黍, 我殊愧楚邦政绩, 无补群生。”另一幅是被慈禧太后称为“字妖”的大书法家包弼臣写的“四属颂神君, 资中旧有王褒笔;重来增治谱, 益部新鎸史弼碑。”还有一副是本地的名书法家邱正达写的:“教养兼施, 万家生佛;刚柔并用, 一路福星。”

骆状元是高培谷的门生, 他也写了首诗, 刻在高公祠内的一块碑上:“南皮再倡文翁教, 署学唯公早知音。万卷图书侯在泮, 十年教训士如林。独魁殿试同州试, 不负师心与帝心。再疏朝堂怀旧德, 专祠列传慰讴吟。”

好了, 本文仅仅谈了一个清官, 就用了这么多笔墨, 还是删繁就简, 从那众多的牌坊、古碑、古建筑、古器具、摩崖石刻等鎸铭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嘉言警句抄录部分于后, 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愤恨腐败、如何倡导清廉的:

重龙山正学书社讲堂联

清·石作瑞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正谊不谋利, 明道不计公。

书赠县知事钟裁春

民国·杨行端

分造孽钱, 不可作冤孽事;

执杀人笔, 须当存活人心。

李家花园书房联

清·李褔洲

世事无常, 有是有非, 有非以为是, 是以为非, 是是非非实可恼;

人生大有, 常来常往, 长往而不来, 来而不往, 来来往往不相干。

明御史孙宏轼墓碑联

明·佚名

两袖清风, 两清不容一浊;

一身正气, 一正能压百邪。

罗泉镇城隍庙联

清·佚名

要作好人, 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

莫做坏事, 且看污吏贪官怎生收场。

东元寺山门牌匾文

民国·王缵绪

天下太平, 文官不爱钱, 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气, 在下为河岳, 在上为日星。

题“北田秋风”山水画

清·嘉庆十五年资州州牧刘炯

我来牧是邦, 悯兹山泽农。朝夕尽胼胝, 所望粳稻丰。脊壤多梯田, 未易膏腴逢。御风冷然善, 䎬稏千家同。今秋大有年, 好语闻老翁。絮絮前致词, 感荷使君功。使君有何功?长养乃天公。持此谢我民, 兼以慰私衷。

发轮镇龙水村古龙水县摩崖石刻

宋·资州龙水县令范祖禹

县门倚岩谷, 终日对青峰。初仕借为宰, 读书过三冬。忘机狎鸥鸟, 观稼亲老农。讼庭可罗雀, 铜印苔藓封。

甘露镇龙洞河摩崖石刻

清·嘉庆五年资州州牧赵遵律

无事莫生事, 有事莫畏事, 次之谓解事;在官勿旷官, 去官勿恋官, 乃可以服官。

为政戒贪, 贪名贪利, 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 俭己俭人, 还从宽大保廉隅。

为政不在多言, 须时时从克己省身而出;当官务持大体, 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大东街李家祠门柱联

道德一经垂为家训, 俭勤二字留作善根。

家训

民国·张大千启蒙画师杨春梯

交朋结友, 须横眸与朋辈比事业、比成就、比人之所长, 己之不足;

衣食住行, 要纵向思前人之艰辛、知嬗进、知今之温饱, 知足常乐!

上一篇:加强党风廉正建设 切实搞好畜牧兽医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生产毕业实习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