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桥村自查报告

2024-10-18

柳桥村自查报告(通用4篇)

1.柳桥村自查报告 篇一

田柳一中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田柳一中历来高度重视规范办学行为,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我校多次召开教职工会,学习各级文件,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1、教师无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

2、无乱订资料现象。

3、学生作息时间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严格按照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4、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布置实行审批制,各年级统筹调控学生作业,严禁布置过多的作业,要提高作业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倡布置实践型、调查型、长期型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5、无其他违规办学行为

通过自查,我们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田柳一中

2013年11月27日

2.柳桥村自查报告 篇二

孔桥村位于玄马镇北部,距庆城8公里,南与我镇的贾桥村相接,东与南庄乡相邻,西与柏树村交界,北与玄马村接壤。全村共11个自然村,458户,2015人,耕地面积6408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2009年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0年省级生态村,为确保各项指标完成,村委会加大投入,积极组织实施。

1、成立组织,健全机制,为创建生态示范村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村成立了生态创建工作领导组,明确责任,并确立了生态创建班子,确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生态创建队伍。在队伍建设上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全面指导生态创建工作,生态创建工作领导组实行定期会议制度,专题研究生态创建工作,不断总结生态创建工作经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科学规划,合力谋划生态村。

孔桥村结合本村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产业富村、生态立村、科技强村、民主管村”四大战略,并认真做好生态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在规划之前,认真开展了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准确把握村情、充分尊重民意,科学制定规划。使规划方案符合民意,又符合规划的技术要求和长远发展,目前已完成生态创建规划。

3、加大环境整治为主的“三清”工作,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村容整洁。

为使全村村庄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清垃圾,为确保街道整洁卫生干净,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建立垃圾填埋场1处,在小学、卫生所、广场、村部等处放置了垃圾箱,采取“户集、村运”的模式,引导和组织农民对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建立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确立了两名垃圾清运工,配备了垃圾运输车,做到全天候保洁。为确保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与清洁工签订了保洁责任书,建立了长效维护机制。对分散的农户和村庄定期开展卫生整治,家前屋后严禁乱堆乱放,严禁生活污水乱流,同时结合“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将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引进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二是清路障,村成立了清路障领导组,对公路边上堆放的石子、垃圾、树木以及违章建筑进行了清理,把道路让出来。三是清废舍。清除农户的废弃的房舍,清除路边的不文明厕所,动员群众整修户外的用房。

4、加强生态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实施村村通柏油路建设工程。村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由村民选举的村民代表组成,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这样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大增。目前,已完成全村2条10公里柏油路建设。

二是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改善农村的生活卫生条件。全村所有农户喝上清洁水,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已建沼汽池140余口。改厕100户,改灶140户。三是加快小集镇建设。完成了街道供水、配套设施路灯、公厕、道路绿化、垃圾填埋场、卫生所,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农村。

5、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孔桥村始终把瓜菜生产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其次是花卉。二是发展生态农业。推广良种良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推广有机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农药的残留量,严禁农药残留量超标,确保了食品安全。

6、加大林业保护,实施生态林业工程。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推进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林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严禁乱开、乱挖、乱伐、乱捕行为,孔桥村通过建设,逐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樊庙村委会 2011年3月20日

生态村创建工作技术报告

兴农村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生态建设要求,立足于兴农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及宁波市创建生态市的战略部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新前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农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1、地理环境 兴农村位于宁海县越溪乡的东南方向,三面环山,由道士塘、小宋、大宋和外庄四个自然村组成。越白线横穿村庄,公共汽车直达村庄,交通便捷。农用地总面积6711.24亩,其中耕地面积2319.24亩,园地面积361亩,林地面积2486亩,养殖面积1545亩。

2、气候条件 越溪乡兴农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无霜期230天。

3、水文条件 兴农村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占地面积在10亩以上的小型水库有3座,大小池塘有30多面,水渠长度约4000米。农田小区内桥、涵、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兴农村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4、人口状况 该村现辖4个自然村庄,11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1个。现有农户480户,人口1462人,全村农业户口占100%。

5、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6、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兴农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农业作为兴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养殖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和产业模式,遵循市场规律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8321元。

7、交通设施现状

该村越白线横穿村庄,公共汽车直达村庄,交通十分便利。兴农村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相继完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生产道路改造,主干道砂石公路改造成水泥路面,逐步并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村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8、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村中的垃圾重点是各家各户堆积存放,堆积处理率在90%以上,为了改善农户乱堆乱放的现况,村两委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各村集中地安放垃圾桶,并建一个垃圾堆放场,安排专人负责,定点、定时收运。

9、绿化现状 兴农村一方面进行了低山缓坡开发,一方面进行了育苗工程,且在道路两侧已经种植了绿化带,基本能满足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林地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良好。

10、水环境质量 兴农村水资源重点是水库水和地下水,农村饮用水以自来水为主,有机井水为辅,基本实现户户都有自来水。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排放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塘、库水体。

三、创建生态村有利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兴农村位于越溪乡兴农村的东南方向,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该村气候湿润,无任何污染物,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特别适宜植物的种植和育种。越白线公路从该村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对外交通非常便捷顺畅。

2、特色经济活跃,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近年来,兴农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业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兴农村无重污染项目,又离工业城市较远,境内环境基本无污染,环境质量良好。兴农村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4、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农业基地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林、牧、果、渔业发展较快,林、牧、渔三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步形成了多元种养结构和特色农业。

5、政府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随着宁波市市级生态村的全面启动,兴农村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制约因素分析

1、农村管理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兴农村布局分散,产业依托不强,农村管理水平不高,功能发挥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不合理,土地等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全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生态村建设的瓶颈。近年来兴农村两委虽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的改善了农业基地、道路交通、教育、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瓶颈突出、村级内在带动能力薄弱

兴农村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亮点,农业效益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层次较低,优越的农业资源难以发挥应有效应。

3、生产积极性不高、技术推广不足

由于农业初期投入较大,投资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人们对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此外,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对人们生产中问题的切实指导,缺乏高技术投入的生态农业工程,示范作用较弱。有一定知识的青年人多数外出经商或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为知识水平较低的中老人和妇女,因而接受新技术的困难较大。

4、生态环境意识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各阶层环境意识均有所提高,但“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仍较为薄弱,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乱堆乱放、倾倒、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创建生态村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建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二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目标,实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2、编制生态村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兴农村已按照省、市环保局下发的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完成了规划的制定,已上报相关部门,等待上级部门评审验收后,即可按规划组织实施。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本村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保证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4、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中心村布局合理

兴农村现状是农业、居住等各功能区的分布不尽合理,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生态村建设规划及村村通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中心村的整体形象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布局将逐渐优化。

5、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克服脏乱差现象。

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加快农村的“五清五改”,使村庄内环境总体要得到较大改善,村庄主要干道要基本硬化,村给水、排水设施要日趋完善。生活垃圾要实现集中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要得到解决。村内“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6、努力筹措建设资金

首先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体制,鼓励多方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项目向上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专项贷款等政策,组织好项目建设。

7、加强宣传,提高全村人民的生态村建设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各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村建设知识的普及,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的环保意识,法制观念,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建设、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等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对生态建设基本思想与政策法规的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建设参与力度。

宁海县越溪乡兴农村村委会

3.柳桥村自查报告 篇三

【概要】作为乡镇干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农村工作实际,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干旱,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就南涧县公郎镇板桥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实际调查对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浅陋建议。

【关键词】板桥村水利基础设施调查报告

频发的旱灾和水灾对农业生产提出挑战、严重的水污染对农民生活和农作物生长带来危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安定。可是面对西南地区大旱给农村带来的触目惊心的灾害,让人不得不思考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在抵御旱情中所发挥

1的作用,不得不对群众根深蒂固的靠天吃饭的意识,防水害意识远远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视不够的意识进行审视。旱灾中暴露出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数量不少,但标准偏低,基础脆弱,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害严重,造成严重工程性缺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浑身是病,难以为继”的局面,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这种状况再不改变,不仅不能适应和满足农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新调查农村水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板桥村基本情况

板桥村委会是南涧县公郎镇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346户1373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0%。全村国土面积24.89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7580亩,人均林地面积12.8亩;耕地面积11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其中水田200亩,烤烟种植面积300亩;有泡核桃1100亩,茶叶800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52元。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灌溉沟渠11条,约为20000米,其中岩子头、茶家两个社分别有两条灌溉沟渠,现基本能使用的分别有一条;富家、板桥山无灌溉沟渠;其余村民小组有一条灌溉沟渠,现基本能使用。

2.水窖201个,现能使用的有137个。其中大独木有水窖15个,能使用的5个;小独木有水窖15个,能使用的8个;富家有水窖42个,能使用的30个;小雀吃水有水窖30个,能使用的21个;路苦吗有水窖29个,能使用的27个;岩子头有水窖17个,能使用的7个;茶家有水窖5个,能使用的2个;官家乐有水窖4个,能使用的2个;阿须乐有水窖15个,能使用的10个;板桥山有水窖29个,能使用的25个;岩子脚无水窖。

3.水池8个,现基本可以使用。其中大独木2个,小独木1个,茶家2个,阿须乐1个,岩子脚2个。

4.已使用自来水的村民小组有大独木、小独木、富家、小雀吃、路苦吗、茶家、阿须乐及岩子脚共8个村民小组283户1114人。

三、当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灌沟渠不通,水窖畜水功能萎缩。全村现有农灌沟11条,其中,主灌溉沟渠5条,水窖201个,长期处于“啃老”状态,年久失修,现因缺乏资金,修复难度大,所有沟渠、水窖没有发挥效益。

2.2009年10月久旱无雨至今,由于严重干旱,水源干枯,有小独木、富家、小雀吃水、路苦吗、岩子头、官家乐、板桥山共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困难。有的村民小组虽然有自来水管道,但无充足的自来水供人畜饮用。板桥村委会

2009年播种的1019亩小春已经普遍受灾,其中,轻灾398.2亩,重灾540.9亩,88.9亩。粮食减产138620公斤。泡核受灾800亩,茶叶受灾450亩。

3.水费收不上,水管工作受影响。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国家对农民实行了农业综合补贴,大部份农民都误认为,所有费用只有政府补给不能收取了,因而,对收取水费不理解、不支持,已使用自来水的村民小组无法做到以水费养管道。

4.广大群众对水利设施管护、维修意识不强。一是不少群众都认为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维修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在风调雨顺的年景没有危机感,不愿投资投劳进行管护和维修,当旱涝灾情出现时就措手不及,修复难度大。

四、应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强化命脉意识。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必须确保农业生产用水,才能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而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采取措施解决,势必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强化命脉意识,忧患意识,认真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确保农业用水安全,粮食稳产增收,农村稳定。

2.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鼓励和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节能灶,使用太阳能,这样可以防止村民对森林乱砍滥伐,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覆盖率。扶持农户栽种泡核桃,泡核桃种植成效后,既能改善生态坏境,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3.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挖掘社会潜力,组织开展有计划、有措施、有投入、有效果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更新或重建,力争2-3年内基本解决存在问题。

4.组织生产生活自救。动员干部群众,深入村组,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不等、不靠,先解决人畜饮水,再考虑生产用水,努力调整种植结构。多方筹集资金修缮现有破损水窖、灌溉沟渠、水池等水利基础设施。

5.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妥善处理好水费收取问题。水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有偿服务费,要创新收费机制,寻求好的收费办法,把应收的水费收上,达到以水费养护自来水管道的目的。

综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成因复杂,只有通过深入实际开展调查,实际掌握目前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投资、融资机

制;管理上,将专业与农民共同管理相结合;明晰小型水利产权体制,使投资者、所有者、经营者肩负责任和权利;完善“以奖代补”等“奖惩”机制;以规划为龙头,宏观推进,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得以改观,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证,切实发挥水利设施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参考资料】

1.魏娜主编:《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大力增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农业支撑作用 》,http://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1-1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倪杰

3.《21世纪初期中国农村水利发展纲要》

4.新华网《我国掀起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4.柳桥村自查报告 篇四

(2013年秋学期)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中心校、学区的精心指导下,我校教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精诚团结,紧紧围绕“以德为先,全面育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这一主题,始终注重和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注重创新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认真落实教科局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了计划、实施、考核、积累四落实,下面,我将本学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强化领导,依规治校,打造和谐校园保发展。

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以“和谐校园”创建为主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师德建设,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坚持每周例会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充分发挥教师职能作用,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增强民主管校的主人翁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一是立足岗位比业绩。党员、教师紧紧围绕推动中心任务,履行职责、教书育人、服务群众。在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比学习、比能力、比业绩、比效率、比作风,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年来我校的张向红老师带病坚持工作,张玉琴、贾彩霞老师所讲的公开课被评为学区优质课;同时宋菊玲老、刘建华、李平国老师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二是服务群众作表率。广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争创服务型学校、争当学习型教师”,积极探索结对共建、互帮互助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机制。提升学校服务发展水平。三是德育建设重载体。学校通过品德课、板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方位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机结合了起来,净化了育人氛围。四是课堂教学讲渗透。“ 我知老师心感恩在行动”,通过课堂教学在学生中开展“情感教育、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理,争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热爱劳动的人。五是双向互动成格局。为了迅速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开校初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安全、家教方法的培训,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达成共识,促进了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构建了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创设了浓厚的人文氛围,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

二、强化师能,重视业务培训

1、抓教师业务学习,保证学习实效。为了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源头活水,学校充分利用例会时间,将教师业务学习和网络学习进行了有机结合。

2、拓宽活动途径,为提高教师素质搭建舞台。教师要想高雅自由,只有不断充电,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利用教学活动、集中学习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全面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九月份组织开展了“三课”活动,即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交流提高的平台。经过努力,教师的认识提高了,素质提升了,课堂得到了优化,“向40分钟找效率”成为教师的教学宗旨。

3.把抓教学常规管理作为优化课堂的基础。备是讲的基础,只有备好了课,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我校制订了《教学常规量化细则》,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并重,采用定期检查与组织听课相结合的方法,认真组织评比,及时总结,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

三、深化教研教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一是确立思路。围绕教师承担的课题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展开研讨,确立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思路。二是落实活动。教研活动做到“四个体现”。即体现自己的教研课题;体现推广的新教法;体现接受的新理念;体现民主、平等的课堂合作意识。三是改革评价。学校依照《临泽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及成绩评价办法》,修订了学科成绩评价标准,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细则,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将能反映学生成长轨迹的材料整入其中,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四、规范管理,深化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课程改革抓推广。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全员参与课程改革工作,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三个一”,即每学期每人上1节研讨课,写1篇阶段总结,1篇成功个案。使课改由低年级逐步推开。二是常规管理抓规范。规范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案备写,落实教案周签,作业月查,督查制度,有问题立即纠正。严格落实教体局规范常规管理的相关要求。三是深化课堂抓督导。校长、教导主任深入课堂听课,跟踪指导,随时反馈,长期引导,使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学生评价抓激励。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的多元激励性评价机制,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以激励为手段,讲出孩子一个优点,让他们发挥十个优点,为孩子成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五是多媒体设备抓使用。本学期学校设备管护承包到班,网络维管专人负责。鼓励教师通过接收网络资源、下载课件、自制课件等形式,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学校采用查教案、听课、询问学生等方式,强化督查。

五、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利用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向管理要质量,学校教学工作严而有序。

1.落实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严格落实一张课程表,遵守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把学生阳光运动每天一小时落到实处。坚持做到 “六不准”(不准小科目用来上语数、乱买各种资料,增加作业量,放学留学生、节假日补课),确保教学行为规范化。2.规范常规管理。采取了“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作业批改;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考试成绩,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时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每学期末都召开一次专门的教学工作总结会,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与研讨,总结经验,培植典型。

3.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临泽县义务教育阶段周课时安排建议》,开足开全所有课程,开展以班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均得到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严禁违规征订阅复习资料,严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六、强化学校体育卫生及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制定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确保广大师生校园内的安全。二是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三是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四是按照卫生学校标准,落实卫生责任区,学校每天组织一次卫

生大清理。五是开展学生常见病、流行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七、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稳步实施。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营养改善工作的文件精神,确保我校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能够安全、平稳实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构。学校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营养改善工作的各项事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下设分管人员,各司其职,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健全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我校一、二年级有30名学生食用营养餐。学校严格执行相关文件,制定了方案、制度、职责、应急预案等,落实了学生营养餐工作人员的各项职责,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三是认真组织,及时发放确保安全、营养。学生营养餐实行月配送、日发放、周公示、月总结,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做好食品验收、分发、食用情况统计,以确保学生营养餐的安全和营养。有利于让学生吃得“放心”,有助于实现营养餐补助资金“全部吃到学生嘴里”。扎实稳步的推进营养改善工作步伐。

八、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学年,我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全体教师对校园进行了全面净化、美化、绿化,同时对校园树木进行

了修饰,栽植一些名贵花木,美化育人环境,争取让校园四季有绿色,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九、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编制足,但专业教师缺乏。

2、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研究成效不明显,无阶段性成果。

回顾过去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距领导要求和社会的期望仍存在差距,学校在科学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校将继续努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完善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努力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再有新发展。

上一篇:未来社会作文下一篇:动词以及如何区分五段动词和一段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