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 陆游

2024-09-02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 陆游(精选6篇)

1.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 陆游 篇一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句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根据我出示的重点词语的.注释进行自学,然后再交流讨论,结合实际。以下几点我认为是做得比较好的:

1.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呢?”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2.恰当利用故事,结合生活实际,加深感悟。

学生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是否深刻理解于心了呢?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纸上谈兵》的故事,让大家谈谈看法。另一方面,联系早上教两个学生扫地的事情,并让他们谈谈生活中类似这样“知”“行”不统一的事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对“躬行”的印象很深刻,对诗的主旨也理解透彻。

3.比较“工夫”与“功夫”,加深体会。

“工夫”和“功夫”是很容易混淆的,为了帮助孩子们区分这两个词,我用课件出示“我选择,我快乐”,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词语意思上的区别,然后进行选词填空,学生基本上都能区分了。同时,通过在对两个词语选择理解后,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古人做学问的艰难,明白了诗人教育儿子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2.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 陆游 篇二

师:这是一首古诗, 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 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古诗学习有哪些方法?

生:读, 背, 思, 悟。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怎么读背, 怎么思悟。

生:读诗、背诗都要体会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要有滋有味地读读背背, 这是理解古诗的基础。

生:边读边想诗人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 说明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有何意义?

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师:就用大家提示的方法, 我们自主或小组研读这首诗。时间为15分钟。

二、汇报交流, 智慧碰撞

(一) 朗诵

师:现在我们开始汇报展示。谁或哪个小组能很好地诵读这首诗?

师:请问你为什么要把后两句重复读一遍呢?

生:我们在去年的经典诗文诵读会上就是重复读最后一句, 我觉得这首诗也可以这样读。这样读可以强调突出最后一句话的深意。

师: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诗, 请展示。

(二) 赏析

师:读这首诗, 你觉得哪里写得好?跟大家尽情交流。

生:我们讨论时将目光聚焦在词语“无遗力”上, 发现它用得妙, 可是说不出来。

师:不错的发现, 可以换成“用全力”吗?为什么?

生:它们意思差不多, 但读起来感觉用“无遗力”更好。

师:有时候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躬行”就是亲自行动, 作者强调了“躬”, 意指绝不是简单的行动。

生:“绝知”的“绝”很有意思, 说明不是一般的了解, 而是深入透彻的理解。

生:我发现了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关系, 如果说前两句是作者看到的某种现象, 后两句就是作者的分析。

师:了不起的发现。那如果说前两句是作者的思考, 后两句就是———

生:思考的结果。

师:如果说前两句是矛盾, 后两句就是———

生:作者从矛盾中得出的感悟。

师:你看, 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像作者这样思维清晰, 有条理有逻辑。

(三) 发现

A.一种温暖。

师:再读题目, 它给你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很温暖, 父亲在冬夜陪儿子读书, 让我感觉很舒服很温暖。

生:就读这简单的题目, 我就觉得父亲一定和蔼可亲, 儿子一定乖巧聪慧, 在寒冷的静静的冬夜他们父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 多幸福啊……

B.一份智慧。

生:老师, 我发现父亲充满了智慧, 因为他用读书的方式教导儿子, 不是像很多家长和老师那样直接告诉。我想起了孔子也是这样, 他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说出一番宏论, 用水来教育弟子们做一个真君子。

生:我也这么认为, 父亲真是教子有方。他将读书的感悟藏在文字中, 给儿子带来智慧的启发和引导, 相信他的儿子一定会有所感悟。

师:是啊, 大师都能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看出深刻的东西, 这就是智慧。

C.一个启示。

生:老师, 这首诗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诗不一样, 不是写景, 不是写事, 也不是抒情。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师:是的, 这个启示有没有让你联想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呢?

生:我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纸上谈兵》, 赵括不就是只会学习不会实践的代表吗?

师: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 探究

师:为什么陆游要把读书的感悟写成一首诗呢?

生:我认为陆游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教育儿子, 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后人也能从他的文字中汲取思想的精髓, 得到人生感悟。

师:是啊, 没有比用文字记录思想更有意义的事情了。陆游一生勤学不息, 在当天的夜晚, 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 一挥而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 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一首, 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也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首。

三、聚焦“示”字, 体味情感

师: (课件出示《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 你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示”字。

师:你再好好读一读, “示”字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示”的是“理”, 一个“示”的是“情”;一个是教子, 一个是忧国。

师:就一个“示”字, 我们可以提三个问题:“示什么”“为什么示”“怎样示”?理解了这个“示”字, 才算真正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啊。就这两首诗而言, 你能用诗句来回答吗?

生:“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为什么示”;“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是“示什么”。

师:不简单!那我们就重点研究作者是“怎样示”的。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古诗中没有一个字提到, 你说说我们可以凭借什么来解决呢?

生:文中的插图。

生:我们的想象。

师:想象是我们思维的翅膀, 我们来试试看!仔细观察插图, 它带给你什么感觉?注意想象陆游当时的表情和动作。

生:陆游慈爱地望着儿子, 眼神中流淌着浓浓的爱意。他一边摸着儿子的头, 一边意味深长地说着什么。让我看到了一个循循善诱的父亲, 一个勤奋好学的儿子。他们的读书姿态让我暂时忘记了这是个寒冷的冬夜。

生:我喜欢这样温馨动人的画面, 它让我想起了妈妈每天陪我在台灯下读书的情景, 心里特别舒服。你看, 父亲面带微笑, 轻轻说着;儿子若有所悟, 细细听着。多安静多美好的一幕啊!

师:古诗学到这里, 大家对古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古诗和插图都是静止的, 可是我们的想象却是灵动飞扬的, 我们的文字更是飞舞的小精灵, 请大家想象一下父子俩深夜读书的情景。

生:窗外飞着鹅毛大雪, 片片雪花伴着呼呼的北风翩翩起舞, 人们都早早钻进了暖和的被窝。一对父子却在灯下打开了书本, 他们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 喜欢在这样的时刻读书, 在他们看来这是最美妙最温暖的时刻。“儿啊, 古人做学问往往是竭尽全力, 大都是人到中年或者老年才有了一些收获,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呢?”父亲慈爱地看着儿子的眼睛。儿子扑闪着一双大眼睛, 似乎在思考, 又似乎还没听懂。“看来, 只是一味地读书是不行的,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完善的, 要深入透彻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啊!”听到这里, 儿子若有所悟地笑了笑。他觉得父亲好伟大, 跟着父亲读书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啊!

四、总结收获, 提升感悟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原来只是以为读书有很多好处, 但没想到冬夜读书, 竟会如此妙不可言。

师:有人说, 读书是最浪漫的修炼。

3.冬夜读书示子聿(课本剧) 篇三

地点:山阴(浙江绍兴)陆游家中

人物: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年约74岁);陆子聿—— 陆游的幼子(年约21岁)。

第一幕

【幕启。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光秃秃的树枝在瑟瑟发抖。屋外黑漆漆的,一片寂静,寒气逼人,屋内光影摇曳,将后院翠竹修长的身影映在窗棂上。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在昏黄的油灯下,大诗人陆游和幼子子聿正在苦读诗书。】

陆游(微笑着将手里的书推到子聿面前):子聿啊,这篇文章写得极好,你来品读品读!

子聿(接过书大声朗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打了个呵欠,声音渐低)

陆游(皱眉):子聿啊,累了吧?

子聿(猛然回过神来,抱歉地一笑):爹,您也累了吧?我去给您沏壶茶!(起身下)

陆游(摇摇头):这孩子,读书还是不甚下功夫啊!子聿是我老来得子,缺少人生的磨炼,我得点拨点拨他!

(提起毛笔,铺开宣纸,略一思忖,开始作诗)

【幕落】

第二幕

【幕启。陆游提起笔,正端详着自己刚完成的诗作。子聿用托盘端着茶水进屋。】

子聿(面露惊喜,快步近前):爹,您又完成新诗啦?

陆游(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子聿,这首诗可是爹专为你写的呢!

子聿(放下托盘,拿起诗稿,高声诵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爹,您写得真好!

陆游(和蔼地注视着子聿):那你能看懂爹这首诗其中的含义吗?

子聿(又低吟一遍,抬起头):爹,这前两句的意思孩儿知道,是说古人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青少年时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所成就。你是想告诉我,读书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爹,您说我讲得对吗?

陆游(赞许地点了点头):是啊,还记得小时候爹给你讲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吗?没有苦学的精神,没有坚持的勇气,是难成大事的呀!子聿,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子聿(若有所悟地):爹,孩儿明白了,我在学习上花的工夫还不够……以后,孩儿一定发奋苦读,不让爹爹您失望!

陆游(喝了一口茶):子聿啊,是不是光读书就行了呢?

子聿(疑惑地看了父亲一眼,又低头看诗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爹,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陆游(语重心长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子聿啊,你看李白游览名山大川,才写下《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这样的名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才留给我们《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的佳作。(顿了顿)爹早年随军出征,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渴望收复失地的痛苦疾呼,才吟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呀!

子聿(迫不及待地):爹,孩儿明白了,读书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否则书呆子是会误国的!

陆游(会心地一笑):你说的是赵括的事吧?他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坑杀。只知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终究付出了惨痛代价……

子聿(点点头,深有感触):孩儿以后不能只读圣贤书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陆游:子聿啊,爹好想把毕生的读书心得教于你,(把诗稿递给子聿)这首诗爹送给你,希望你如诗中所言,努力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实际本领。天色不早了,你也歇息去吧!

子聿(接过诗稿):谢谢爹爹教诲,孩儿一定铭记心头!爹,您也要注意身体,早些休息吧!

(陆子聿应声下。昏黄的烛光下,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继续苦读)

【幕落】

第三幕

【幕启。子聿的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桌角的油灯映出一卷打开的《孟子》。书桌旁,一个暖炉内隐隐透出微光。窗外,风雪交加。】

子聿(捧着诗稿,在屋里一边踱步一边大声吟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亲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

子聿(收好诗稿,坐于案前,捧起《孟子》,摇头晃脑轻声吟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陆游(推门而入):子聿,天色已晚,怎么还没睡啊?

子聿(连忙站起身):爹爹,孩儿今晚想把这篇文章背下来……

陆游(赞许地点点头,又瞥见墙上自己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子聿啊,从你身上,为父又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

子聿(面露羞色):父亲这么大年纪还坚持苦读,坚持作诗,“无诗三日却堪忧”,孩儿写诗却远不及您,真是惭愧!

陆游(捋着胡须,在一旁椅子上坐下):子聿,这个可急不来!你年纪尚轻,为父的人生阅历要比你丰富许多呢!你要读天下书,闻天下事。只要你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终究能看到成果。来,让为父看看你最近的诗稿……

(窗外的雪花慢慢地飘落。油灯将父子二人促膝谈心的身影映在窗纸上……)

4.冬夜示子聿陆游 篇四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5.冬夜读书示子聿 篇五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解说】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6.《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初读古诗

1、过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这位爱国诗人陆游。在一个冬天的夜晚,陆游独自一个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突然有了许多感想,于是他就挥毫写下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板书诗题)

2、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轻读全诗,再指名读书。

4、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1)理解诗题(2)简介作者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4)熟读成诵

三、学生自学全诗。

1、根据学习在诗有方法,学生分组自由学生全诗。

2、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熟读成诵。每一首古诗都有诗韵。而要读出诗韵来,就要注意诗的节奏,那么这首诗的节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试着用单竖线给全诗划分一下节奏,然后再按自己划分的节奏读一读。

四、谈感受。

陆游用己读书的感受来训示自己的小儿子子聿。学了这首诗,你感悟到了什么?你受到了怎么样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陆游一生写过许多诗,现在今存有九千多首,他的诗大多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六、作业:收集与读书有关的古诗及名人名言。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做学问 无遗力

上一篇:金苹果导购培训资料下一篇:运动会广播稿赞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