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

2024-11-02

作用机制(精选8篇)

1.作用机制 篇一

沐舒坦独有五大机制,全面肺保护作用调节浆液和粘液的分泌比例

 通过作用于支气管粘液腺体,促进其中性粘蛋的分泌,同时抑制酸性粘蛋白分泌,从而降低呼吸道粘液的粘度。

 裂解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纤维;

 选择性抑制气道上皮细胞对Na+的吸收,使气道表面的水含量增加;

 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中性粘多糖,加强了对水分的结合,从而降低痰粘度。 增加溶胶层的深度 , 恢复纤毛的活动空间及物理支持

文献出处:J Pharm Pharmacol.1991;43:841.中国急救医学.2001;21:59.2增强纤毛摆动

 使纤毛摆动频率明显提高,廓清速率明显增加

文献出处:Eur J Respir Dis.1987;71(suppl153): 145.3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 刺激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板层小体内磷脂酰胆碱的组装合成,为PS的亲水端;并加速3H-棕榈酸进入板层小体,形成饱和脂肪酸的疏水端。此时即为PS的主要活性成分: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DPPC。

 抑制溶酶体中磷脂酶A对磷脂酰卵磷脂的降解作用

 增强肺泡II型上皮细胞中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基因表达

文献出处:Lung 1983;161:349.Lung 1985;163:337.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5;203:27.4提高抗生素在肺部的浓度

 与抗生素自身亲水/亲脂特性有关

 改变气道分泌物的物理状态,有利于抗生素在肺部的扩散和分布

 改变支气管粘膜的分泌活动,有利于抗生素在肺部的扩散和分布

文献出处: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1988, 43:734.5抗炎及抗氧化特性

 通过抑制磷脂酶A2和活化乙酰转移酶,从而减少细胞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

 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

文献出处:Gillissen A-Lung 1997;175:235-242

Beeh KM-Eur J Med Res 2008;13(12): 557-562.

2.作用机制 篇二

一、产品品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

现阶段关于产品品牌作用机制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延续以下几种分析思路:一是从品牌价值作用角度分析,如刘德碌认为“产品品牌主要通过产品品牌的价值来发挥作用,产品品牌的价值包括产品品质的延伸、暗示顾客进行自我归属、产生品牌价值联想、最大程度传播性等,产品价值能带来消费信赖,使消费者保持消费忠诚度,提高产品的稳定消费”[1]。二是从产品品牌定位的角度分析品牌作用机制问题,学者攀传果认为“产品品牌的作用通过企业准确的品牌定位来实现,产品品牌可以通过实施消费者导向原则、差异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动态调整原则等定位内容,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达到增加产品销售的目的”[2]。三是部分研究人员从资产的作用机制角度分析产品品牌的作用机制问题,认为品牌是企业专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资产的作用将是通过资产的专有化经营来发挥作用,消费者通过认可品牌资产进而信任品牌资产,最终形成品牌信赖。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运用产品品牌资产工具,来突出品牌产品的专用性特征,细化消费群体,获取品牌专有资产效益。四是基于信息作用机制角度分析品牌作用机制问题。艾·里斯认为产品品牌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播机制发挥作用。产品品牌是企业综合信息的体现,是企业总体质量信息的标志。产品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来发挥效用,消费者通过认可品牌而信任品牌产品,并进而形成品牌信赖。以上关于产品品牌作用机制问题的研究,从信息、资产作用机制和品牌定位等角度揭示了产品品牌的市场作用机制信息,是分析产品品牌作用机制问题的重要思路。然而,品牌基础理论表明,产品品牌是品牌发展的最低阶段。产品品牌从品牌本质特征角度考虑,是关于产品质量信息的综合反映,其价值定位祈求重点为产品质量信息。因而,如何从产品质量信息角度分析产品品牌作用机制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产品品牌的作用机制分析

企业树立产品品牌的目的,在于通过集合品牌产品质量信息,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帮助。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主要通过以下途经得以实现:自行消费体验、群体消费认可和消费联想。产品品牌的作用机理,就是要以产品的质量信息作为机制发挥作用的起点,通过实施准确的品牌质量信息集合,使消费者通过消费行为获得准确的品牌信息、认可品牌信息并进而形成消费信赖。

1、产品质量信息是产品品牌发挥作用的基础。

产品质量信息是产品品牌定位的基础,是品牌发挥作用的根本。产品质量信息是消费感知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认识就是通过感知产品信息来实现。若产品质量信息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消费信赖不会形成。若消费者认可产品质量信息,则品牌购买行为可能发生。产品质量信息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综合信息概念,其变化通常受产品类型影响,高档产品类型通常使用期间较长,信息发挥作用的期间较长。消费者只有完成长期性消费行为之后,才能准确把握产品质量信息。这需要企业不断增加产品服务信息数量,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低档产品类型通常只提供一次性短期产品信息。由于低档产品通常是一次性产品,产品价值较低,产品的使用周期较短。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需求较为直接,也较为简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常不会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信息,而是根据特定产品质量信息来进行消费选择。这使得低档产品类型的信息需求数量较少,且主要是一些一次性信息。高档产品和低档产品信息质量之间的不同,意味着产品品牌的作用机制将受产品质量特征影响。

2、产品类型特点是产品品牌发挥作用的核心。

企业产品类型是产品品牌作用机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牌发挥作用的基础。企业产品类型根据弹性特征进行分类,分为高档产品类型和低档产品类型。由于高档产品类型支出占消费者的收入比率较高,因而消费者的消费认知需求度较高,通常要全面了解产品质量功能信息。实践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自行消费高档产品的体验经验,因而获取群体消费认可信息是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重点。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通常要从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获取综合性汽车信息,并因此决定购买行为。因而,消费群体的认可度是产品品牌发挥作用的重要途经,是决定品牌产品市场消费行为的有效路径选择。要提高消费群体的信任度,产品品牌必须提供长期性的增量服务信息。要通过提供长期性增量服务信息来丰富群体消费内涵,影响外围消费群体的消费选择。如汽车企业实施的“车友会”等自助性组织,就是延续产品质量功能,嫁接企业与群体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为扩大汽车口碑创造条件,影响外围消费者的选择。因此,高档产品品牌必须通过延续产品后续服务功能来影响群体服务信息,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量的目的。对于低档产品而言,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占总体收入比率较低,自行消费体验条件比较成熟。因而进行自行消费体验是消费者的必然选择。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可,主要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产品信息。对于消费者的自行消费消费行为,消费质量效果是最直接的作用因素。消费者的自行消费效果信息是影响消费者后续购买的决定性因素,非产品品牌诉求信息。因而,产品品牌所提供的特定产品功能信息是影响消费者自行消费的关键。企业要通过准确定位特定产品功能信息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后续产品消费行为提供基础信息。

3、产品品牌信息传导机制是产品品牌发挥作用的桥梁。

产品品牌信息能否发挥作用,与品牌信息的传导机制有直接联系。顺畅的传导机制,能准确传递品牌定位信息,扩大品牌信息的作用,提高产品市场销售量。相反,将会制约品牌定位的作用。产品品牌传导机制与产品类型有直接的联系,对于低档产品类型,品牌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直接的产品消费来实现。产品质量是消费者感知品牌信息的直接途径,也是消费者认知品牌定位的关键。低档产品品牌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产品特定功能质量信息基础上,通过传递产品的特定质量信息来突出品牌的个性特征,达到细分消费群体的目的。低档产品品牌的信息传递机制主要按照“产品特定质量信息→产品品牌定位→消费者信赖”路径进行。产品特定质量信息是品牌定位的基础,是产品品牌突出的重点,是划分消费群体的标志,是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的重点。产品特定质量信息是消费者感知的重点,是保持长久性记忆的关键。消费者通过直接体验产品质量信息,来感知产品品牌信息,为建立消费信赖提供直接的信息支持。因而,设置符合特定消费群体消费习惯的命名方式,突出产品特定功能质量信息,是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的直接途径。对于高档产品品牌而言,品牌的传导机制将以实施综合性质量信息为首要条件。品牌传导的重点在于实施后续产品功能性质量信息供给,为消费者的长期性产品使用过程提供完善质量信息。高档产品品牌的作用机制主要按照“产品综合功能性质量信息→产品后续服务质量信息→产品扩展性功能信息→产品品牌定位→消费者信赖”路径进行。产品综合质量信息是高档产品品牌定位的基础,是进行品牌定位的出发点。另外,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后续服务质量信息供给,也是影响产品品牌运作的关键。在产品的使用周期内,企业通过不断完善产品后续服务质量信息来完善产品的质量功能,延续产品的服务功能。这就为形成消费者的消费信赖提供物质保障,消费者通过不断获取后续质量信息,来完整认识产品品牌。

4、产品品牌的新消费模式创造功能是产品品牌作用机制的最高层次。

现阶段,产品品牌的作用过程主要是通过品牌定位等策略,来突出品牌的质量特征,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依据,进而实现消费信赖。这种品牌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市场上产品竞争对手较多,产品同质性比较严重。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品牌定位等策略,才能与竞争对手形成差距。对于新产品类型,由于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产品具有绝对市场竞争力,因而,如何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使消费者认可产品,并进而形成产品品牌信赖,是产品品牌作用机理的最高层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导着产品品牌作用机制过程,消费者只有被动的接受产品品牌信息。企业产品品牌的作用过程,在于构建一种新消费模式,并使之成为行业品牌标准。今后竞争对手的品牌竞争,只能在品牌标准的框架下进行,而不能脱离品牌标准的范畴,否则,会被市场所淘汰。

三、产品品牌发挥作用的适用条件分析

产品品牌的作用机理分析,为企业的产品品牌运作提供理论依据。作者认为产品品牌发挥作用有重要前提条件,是建立在一定前提条件基础上的品牌作用机制。产品品牌的作用机理能否发挥作用,要取决于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1、企业的品牌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品牌基础理论研究表明,品牌是一个有生存期的阶段性概念,主要经历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两个阶段。在品牌开发过程中,以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开发重点的产品品牌,基本上属于品牌开发的初级阶段。而以企业的生存期作为品牌寿命周期的企业品牌,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产品品牌的运作重点在于突出产品质量特征,而企业品牌的运作重点在于突出企业的整体服务信息。由于产品品牌的寿命周期与产品寿命周期是一致的,则产品寿命周期越短,品牌使用寿命越短;产品寿命周期越长,品牌的使用寿命越长。产品品牌生存期与产品寿命周期之间的关系说明,产品品牌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品牌的寿命周期较短。若企业不能及时将产品品牌提升为企业品牌,则被市场淘汰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短暂性过程。

2、产品基本属于低档产品类型。

实践资料表明,使用产品品牌进行市场开发的产品类型,基本上是低档产品类型。低档产品类型的特点,在于产品价格低和产品质量祈求点较少,且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厂家品牌推广活动不必突出产品的综合质量信息,只需突出其中的某一个性特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性变化幅度较大,很少局限于某一特定品牌。针对消费者的这种消费习惯,有意识的突出产品的特定质量信息,有利于与竞争对手形成差距,来细化消费群体。此外,有目的的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目的,有利于建立产品品牌信赖。产品品牌的作用机理表明,产品质量信息是消费者感知产品的直接依据,是建立消费信赖的基础。因而,突出产品质量信息,是品牌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

3、使用产品品牌进行市场开发的基本上是新企业或转型企业。

新企业由于市场知名度较低,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基本为零。若企业强调品牌的企业特征,不容易被市场接受。因而,通过突出品牌的产品质量特征,让消费者直接感知产品的质量信息,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有效手段。转性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产品类型改变,旧产品退出市场,新产品被引入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还保留着旧品牌的信息,这不利于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因而,通过推出新产品品牌,强化产品质量信息,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是一条可行之路。

四、研究结论

以上分析说明,产品品牌主要通过特定产品的质量信息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建立消费信赖。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使用产品品牌进行市场推广活动。

摘要: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产品品牌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现有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新的分析角度;其次,详细分析了产品品牌的作用机理;最后,探讨了产品品牌的市场运作适用条件。

关键词:产品品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分析,适用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德禄.产品品牌的价值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上旬刊).

[2]攀传果.产品品牌决策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9).

[3]刘宝玲.从产品寿命周期发展阶段看产品品牌创建战略[J].山西科技,2006,(6).

3.皮肤过敏反应类型及作用机制 篇三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皮肤敏感人群不断增多,舒敏类化妆品成为当前化妆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皮肤过敏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为舒敏类化妆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过敏性疾病在近几十年发病率持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据2005年钟南山院士介绍,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预计2010年将达到全球人口的40%。另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3%。其中皮肤过敏性疾病在3%左右。受近年来大气污染程度、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增高、日常生活压力的增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皮肤过敏反应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困惑,而且敏感人群的数量日益增加,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深入了解、改善和治疗显得任重道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皮肤过敏的抗原有花粉、紫外线、化学物质、粉尘、异体蛋白等数百种。皮肤过敏反应症状一般表现为皮肤表面干燥、红肿、起斑、脱皮或生暗疮等。

超敏反应类型及特点

根据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的不同,超敏反应通常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或细胞溶解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性或速发型变态反应。由于过敏原使机体产生IgE抗体,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受体Fc RI结合,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化学过敏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这些介质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根据这些过敏介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有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炎、药物引起的疱疹、青霉素过敏、食物导致的过敏性胃肠炎等,皮肤过敏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一种。

Ⅱ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过敏原进入机体后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IgO和IgM等抗体。细胞上的抗原与该类抗体结合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 K细胞的作用,细胞会被破坏。如血型不符的输血会产生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或药物会导致溶血性贫血等。

Ⅲ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也称为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它是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血管壁或组织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吸引中性粒细胞在局部浸润,并激活甘露糖受体(MR)释放出IL-1等细胞因子。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外源性哮喘、部分肾小球肾炎等。

Ⅳ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有:过敏原与机体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使T细胞致敏。再次接触该抗原时,T细胞成为杀伤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Ⅳ型超敏反应之所以称为迟发型过敏反应,是因为该反应发生较慢,当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需要经过1~3天的时间才能表现出过敏症状。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器官移植的排斥现象等。

皮肤过敏的发生机制

皮肤过敏反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皮肤产生过敏时会出现红肿、疱疹等症状,对美观有一定的影响,如皮肤干燥、疼痛、瘙痒难耐等。通常情况下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比较迅速,如不及时得到缓解,会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本文主要对速发型超敏反应即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归纳和整理。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大致分为致敏、发敏和效应三个阶段。

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交联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刺激这些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使机体处于发敏状态。在效应阶段,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快速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哮喘、皮疹、腹泻、休克等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其中在效应阶段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两类,一类是预先形成储备在颗粒内的介质,主要为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和蛋白酶(激肽原酶和缓激肽类);另一类是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前列腺素D2(PGD2)、白三烯、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这些化学物质和多肽类成分可引起各种与过敏相关的局部和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生过程如图1所示。

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

IgE受体Fc RI与Ⅰ型超敏反应

高亲和性的IgE受体Fc RI在一系列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中重扮演重要角色,其不仅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而且在朗汉斯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树突细胞、定向造血干细胞等表面及血小板中均有存在。Fc RI是启动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的重要因素,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后者与Fc RI交联,形成IgE/Fc RI复合物,进一步活化Fc RI表达细胞,使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发I型超敏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Fc RI 为一个包含一条α链、一条β链和两条γ链的四聚体结构的蛋白质,这种四聚体结构并非人类专属,三聚体αγ2为受体Fc RI的另一种形式,Fc RI的α链大多数延伸到Fc RI细胞外区域与IgE的Fc端具有高亲和性,γ链可以使得Fc RI的α链在细胞膜表面表达,在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β链具有信号增强和提高细胞膜表面非主要受体表达的能力,但为人体细胞Fc RI受体的一个非必要表达的成分。对与Fc RI受体α链基因敲除的小鼠,IgE不能与肥大细胞表面结合而引起脱颗粒反应,因此下调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Fc RI受体α链表达可以显著降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endprint

常见Fc RI受体抑制剂

在对茶多酚类成分EGCg和EGCG3Me对Fc RI受体表达调控的研究中发现,Fc RI交联在细胞膜表面可使Ca2+内流,从而使得炎性因子组胺等释放增加,而EGCg和EGCG3Me可抑制Ca2+诱导的组胺释放,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Fc RI受体表达来实现。

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柯因和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MAPKS通路的ERK1/2蛋白磷酸化,使得Fc RI受体下调,同时可以与PPARγ结合并对其进行激活,从而发挥下调Fc RI受体而发挥抗敏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异黄酮类成分染料木素、大豆甙元或(顺、反)—雌马酚作用于大鼠BMMCs细胞后FcεRI α受体表达,结果表明这三种黄酮类成分均可以降低BMMCs细胞FcεRI α受体的表达,同时还可以降低KU812细胞膜表面FcεRI α受体的表达。其中(顺、反)—雌马酚的抑制效果较其他两种成分更加显著。研究这三种黄酮类成分作用的分子机制中发现,细胞膜受体FcεRI α的mRNA表达的降低与FcεRI α受体表达降低并不完全一致。染料木素使FcεRI β的mRNA表达降低,而大豆甙元和雌马酚使FcεRI γ的mRNA表达降低。导致β和γ链mRNA表达不同的原因主要为黄酮类成分A环上是否存在羟基或是因为染料木素的酪氨酸酶抑制特征所决定。

FcεRI β链为导致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口服染料木素可以抑制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的发展。使其发挥抗敏作用的主要途径为下调FcεRI β表达,这些异黄酮类成分下调FcεRI各组分表达的机制尚未明确,它们对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调控值得深入研究。

雌马酚为具有两种对映异构体(S)、(R)的手性分子,而异黄酮类成分的代谢产物为(S)—雌马酚。这两种异构体对特应性过敏反应的作用是不同的,他们对FcεRI各组分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同时降低α和γ链的mRNA表达,对β链无影响,且两者对FcεRI的调控结果一致。

异黄酮类成分下调FcεRI α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他黄酮类成分如儿茶素类,芹菜素,柯因等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其对KU812细胞膜ERK1/2磷酸化影响较小。异黄酮类成分如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雌马酚抑制FcεRI α的表达,是在ER-independent方式下减少FcεRI α 的mRNA表达的部分后果。

结论与展望

4.作用机制 篇四

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康乐县工商局在认真总结榆中县推行“一专三员”制度的基础上,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全县15个乡镇、152个行政村全面施行乡(镇)村两级协管、全员参与、社会监督一体化的“一专三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防范了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县共配备食品安全专干3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134名、信息员133名、联络员124名。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康乐县食品安全监管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但食品监管任务艰巨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滞后、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食品经营主体多数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极端淡薄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充实农村食品监管力量,强化乡镇、街道食品监管,夯实基础工作,不仅是有效解决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一专三员”制度的基本做法

康乐县地理位置偏僻,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4.35%,全县共有食品经营户388户,其中农村食品经营者约占87%。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情况多变、食品经营户较分散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形势面前,单靠基层工商人员是没有能力管好农-1-

村食品流通环节。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地区食品市场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2011年5月康乐县工商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一专三员”机制建设, 有效防范了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走出了一条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我们的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整合资源,把部门行动上升为政府行为,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康乐县县委、县政府在工商部门“一会两站”的工作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一专三员”乡(镇)村两级协管模式。“一专”即乡镇食品监管专干,“三员”即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联络员。

(二)乡镇食品监管专干由乡镇在职工作人员担任,承担本乡镇食品安全协管职责。食品安全协管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分别由村主任和村支书担任,由他们分别负责本村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动态情况和当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隐患等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报送。食品安全联络员由乡镇包村干部担任。

“一专三员”模式延伸了监管触角, 消除了监管盲区,扭转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监管力量不足以及公众参与度不高的局面,实现了在有限监管资源条件下,监管效能的最大化,构筑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防线。

三、今后搞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施行“一专三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施行“一专三员”制度,要紧紧围绕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完善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网络、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这个根本目的,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一是政府统一领导。全县农村食品市场“一专三员”制度建设必须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县政府全面负责本县区“一专三员”制度的设立、运行等相关工作,各乡镇按照县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切实抓好“一专三员”的人员确定和任务落实。二是工商部门全力投入。工商局切实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全力推进“一专三员”建设,积极协助县区政府搞好规划,帮助乡镇政府抓好组织实施。对设立并投入运行的“一专三员”,帮助其完善工作制度,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乡镇和村组织要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宣传“一专三员”的积极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支持“一专三员”工作。农村乡镇工商所要大力引导农村各类经济组织、食品经营者积极配合和支持“一专三员”开展工作,不断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

四是工商执法与“一专三员”全面对接。工商部门与县区、乡镇政府紧密配合,建立健全“一专三员”的责任落实、信息传递、申诉调处、应急处置、日常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措施,确保“一专三员”与工商监管全面对接,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紧密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

(二)全面落实“一专三员”的职责任务

“一专三员”制度,作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其发挥效能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落实好职责任务,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食品监管专干的主要职责: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下,承

担本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工作。具体任务: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乡镇食品安全动态和基层食品安全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反馈所在地食品市场动态,提供监管信息,及时发现和举报制假售假线索;配合工商部门做好本乡镇流通环节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协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反映人民群众食品方面的投诉和对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食品安全联络员的主要职责:负责与当地工商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开展联络交流工作,发挥好工商部门与广大农村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群众投诉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每季度对负责的村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活动。

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主要职责: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协调配合下,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掌握本辖区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协助工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积极参加工商部门组织的相关会议、培训和其他活动。

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主要职责:负责配合当地工商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向所在行政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负责本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掌握所在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向工商部门汇报,建立工作记录和统计台账,做好汇总上报相关信息,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三)充分发挥“一专三员”制度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了积极作用

“一专三员”制度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了六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为各监管部门提供最翔实、最基础、最准

确的各类数据;二是积极参与和配合各监管部门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和执法活动,为各部门顺利开展执法活动提供信息及协助;三是配合各监管部门,全方位、广覆盖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广泛开展进乡镇、进村社、进学校、进家庭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四是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掌握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的,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和提供信息,协助监管部门及早消除隐患,防范和规避更大风险;五是通过开展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六是提高了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速度和水平。

(四)深刻领会施行“一专三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农村施行“一专三员”制度,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一项创新举措,对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健全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消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市场消费环境明显好转。但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责任不到位、监管网络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食品安全监管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建立和完善“一专三员”制度这个平台,必将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发挥基层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有力、范围更加广泛,从

而有力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一专三员”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一专三员”扎根农村、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独特优势,这些人经过工商等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后与基层工商干部相配合,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无盲区,提高了食品安全反映机制的灵敏度,遏制了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

5.作用机制 篇五

一、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调解干部队伍素质1、加强投入,改善调委会的办公条件,夯实基础 建立机制 发挥作用 维护稳定。由于我镇是农业大镇,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绝大部分调委会主任与村委会主要领导同室办公,即影响村委会领导的工作,也影响了调解效果。为改善调委会办公条件,配合近年来的村部建设,镇政府明确要求各调委会必须设置专门办公场所。到目前为止,我镇17个调委会都有专门办公场所,提高了民间纠纷的调解效果。2、改善调解人员结构,塑造人民调解队伍的良好形象。由于受村委会职数的影响,一半以上的调解主任都是由村委会其他人员兼任。根据调解工作的业绩考核,每年都有部分调解主任需要调整。调配调解主任时,镇政府明确调委会主任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乐于助人,办事公正,深受广大群众信任的人担任,17个调解主任15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是全镇干部中素质较高的一支队伍。3、加强调解干部的业务学习,提高广大调解干部的业务素质。镇政府每季度定期组织广大调解干部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调解干部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4、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调解主任例会。汇报各调解委员会民调纠纷调处情况,交流民间纠纷的调处经验,对疑难纠纷进行会诊,集思广义,充分发挥广大调解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合情合法的调处方案。5、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各调委会将调解制度、调解纪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公示上墙,接受当事人的监督,使调解工作处于透明化的运作状态,形成法治的调解环境,提高纠纷调处的成功率,促进了当事人的对调解协议的自觉履行,工作汇报《夯实基础 建立机制 发挥作用 维护稳定》。

二、建立各项制约激励机制1、建立制度约束机制。我们制定了调解干部工作职责,规定了工作职能和纪律,并制定了相关的接待、登记、调处、排查制度,使整个调解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广大调解干部依法调解、公正调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2、建立工作引导机制。⑴进行思想上的引导。通过例会讲形势、讲任务、讲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大家的认识,确保了工作不偏离方向。⑵利用典型进行引导,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我镇解放桥村是由三个村合并的,调委会干部面对种种矛盾,强化责任,迎难而上,经过努力,达到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的管理目标,该调委会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在全镇推广。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引导,及时纠偏扶正。通过每次例会,对各类纠纷调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做法,同时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帮助指导调处疑难纠纷,确保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3、建立政策激励机制。⑴镇政府把人民调解工作的好坏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之中,规定凡是发生民间纠纷各调委会必须即时调处,调处不成的必须形成书面材料,把纠纷简况、调处方案汇报镇调解委员会,如果未经村调委会调处或调委会调处没有调处方案等文字材料,按规定扣除该村的年终考核分数,使纠纷的调处与调解干部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⑵各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级责任书规定,村民小组出现民间纠纷,村民小组长必须即时调处,并在24小时内向村调委会汇报,否则扣除相应的考核分数,使全镇民间纠纷发生、调解处于动态管理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6.作用机制 篇六

摘要:组织承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有关研究人员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作用环境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人群对组织承诺作用的影响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组织承诺的论文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组织行为 组织承诺 影响因素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所依照的思想基础应当是以人为本。换言之,处理好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实际管理工作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十年之内有关组织承诺的文献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什么是组织承诺及其构成

组织承诺这一概念最早于1960年由贝克提出。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他认为组织承诺的产生是由于员工单方面投入过多而产生的,员工对工作倾注的心血越多,对工作的热情就越高。到了80年代,Porter等人对于组织承诺又进行了新的解读,他们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工作的卷入程度和认可程度。国外有关组织承诺的各类研究也激发了我国学者研究的热情,方俐落、凌文辁和张治灿在千禧年的研究发现,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现有组织在情感上的认可,以及乐于承担身为组织中的一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各种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组织承诺这一概念和现象的认识随时间推移不断深化。目前对于组织承诺并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综合各时期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组织承诺包含态度和行为两方面内容。态度主要指员工对工作的忠诚、依赖和热情;行为主要指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为对工作稳定的、相应的反应。

组织承诺的结构并不是单一的。梅尔和艾伦将组织承诺分解为三维结构:感情承诺、持续承诺与规范承诺。情感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被卷入组织的程度,包括参与组织建设运行的程度、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程度等方面,它是个体对组织的情感,是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持续承诺是指员工为了保有多年来在组织当中通过劳动努力获得的经济回报和福利待遇而不愿意离开组织的一种承诺,持续承诺带有强烈的利益交易色彩,体现个体对组织所提供的经济等方面支持的依赖。规范承诺则更多体现着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它是指个体由于长期受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是一种顺从规范,是个体作为生活在集体社会当中的一员长期内化的结果。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是近年来影响最广泛的模型,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模型具有比较良好的普适性。但是这一模型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这三种成分在内涵上有一些重叠部分,再比如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在研究结果上呈现高度相关等。

二、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国内外学者对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很多相关模型来研究组织承诺是怎样作用于组织与组织内个体的。Strees在1977年提出的因素影响模型认为,组织承诺 影响因素有:个人特质(年龄、受教育水平、成就动机)、工作特质(工作挑战性、工作回馈性、工作完整性)与工作经验(群体态度、组织可靠性、对个人的重视程度)。Mowday等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特征、角色特征、结构性特征、工作经验。陈霞、段兴民在一篇组织承诺的综述性文章内将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分为组织特征(组织支持、组织依赖性、组织公平性、集体工作精神、管理层对新观点、新思想的接纳程度等)、工作特征(工作挑战性、职位的明确度、目标的明确度、目标的明确度、目标难度)、员工特征(员工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

综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可以总结出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因素与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自身特点有关。外部因素主要指个体工作环境,比如工作特点,所在组织的特点。本文将根据这两个方面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作简单阐述。

(一)、个人因素

纵观前人的研究,个人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十分明显。Mowday、Strees等人将个人因素视为影响组织承诺的一个前因变量,很多研究也表明个人特质与组织承诺,尤其是情感承诺相关度非常高。综合以往的研究报告,本文将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投入度三个因素作为个人因素。

1、年龄 一般来说,年龄与组织承诺呈正相关。因为年龄越大,对工作的投入越大,就业环境能提供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少。年老的员工一般通过很长时间的劳动在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较高的地位,此时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也有学者有不同看法,如Lawler(1973)、Salancik(1977)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组织承诺会有较大差异。

2、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个体就业选择相对较多,工作机会多,对组织的依赖感不会那么强。而且学历越高对工作的要求就越高,不容易满足。

3、工作投入度

工作投入度越高,员工对组织的依恋感越强。这是因为员工一旦在工作岗位上经历了认真的学习、艰难的适应、努力的劳动等多方面投入,当面临离开岗位的时候,巨大的心理成本将成为其离开的负担。研究已经证明工作投入度与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都呈显著正相关。

(二)、环境因素

除个人因素外,环境对组织承诺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因素十分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因素有:工作的职位和领域是否具有挑战性,个人在工作环境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工作任务的难度等;从小方面来说影响因素有:组织的公平性,组织的文化氛围,组织的支持措施等。本文综合有关研究,依据作用的环境规模将环境因素分为大环境因素和小环境因素。大环境因素探讨工作挑战性、角色明确度和工作自主程度三个方面,小环境因素探讨组织支持、组织公平性和提升空间三个因素。

1、大环境因素(1)、工作挑战性

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新奇有刺激感,这样的环境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学识见识的平台,个体在工作当中有余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因此工作挑战性与组织承诺为正相关关系。

(2)、角色明确度

Rizzo将角色清晰解释为员工对角色的期望与角色理解的容易程度。他的研究表明,角色明确度与组织承诺呈正相关,较高的角色明确度将产生较高的组织承诺。角色越明确,员工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就越有根据,员工能明确的感知到自己对于团队的贡献和自己的价值,因此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情感承诺。

(3)、工作自主程度

工作自主程度是指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可依照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的程度。Agarwal&Ramaswami的研究证实了高程度的组织承诺归因于高程度的工作自主程度。Strees的研究也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程度的相关。

2、小环境因素(1)、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会让员工产生组织支持感。组织支持感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关心组织利益的义务感和归属感,以及情感上的满足,而情感满足会使员工对组织更加认同,更加忠诚。刘小平与王重鸣通过模拟实验实验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组织支持之间有密切线性关系,两者相关高达0.63-0.7.(2)、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证明。员工对于组织公平分配的感知对员工从工作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有重要的影响。组织的环境越公平,员工对于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信心越强,对组织的认可和依赖感越强。

(3)、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主要是指员工职位上升的空间。升职是组织对员工个体的肯定,不仅为其带来了舒适的物质生活,更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组织更加依赖。员工通过晋升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提高组织承诺。我国研究人员张勉、张德、王颖等人在对西安地区15家高科技企业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晋升机会对员工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都有显著的影响。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国内外有关组织承诺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专著,本文总结了影响组织承诺的几个因素以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各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因素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个体。企业或者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人员应当在管理中利用这些因素,比如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及时进行工作反馈等,加强员工与组织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企业不能只依靠提高薪酬,或者举办集体活动等团结组织。应当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培养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员工,员工就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回报企业。

参考文献:

[1] 刘小平.组织承诺研究综述[ J].心理学动态,1999,(7): 31-38.[2] 李昌林.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9, [3] 王文俊.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 [4] 刘小平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管理学报

[5] 张明珠 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变量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6 [6] 方俐落 凌文辁 张治灿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 心理学报 2001 [7] 刘小平王重鸣 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2006

组织行为学作业

__教育科学学院 _ 年级专业 _ 11级心理学 学生姓名 __ 郜祺玥 学 号 _ 20111101660

7.作用机制 篇七

1 降糖降脂作用

谢文利等[2]研究发现栀子苷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 提高糖耐量。颜静恩等[3]的葡萄糖消耗试验表明, 栀子苷能显著促进前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栀子苷在体内、外的降糖功效可能与PPARγ的激活有关。栀子苷其降血脂作用尚存在争议, 有研究认为栀子苷对血脂无影响[2], 也有研究认为其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而达到降脂的效果[4]。

2 保肝利胆作用

栀子苷为栀子中起保肝利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研究显示栀子苷经大鼠十二指肠给药, 可显著增加大鼠的胆汁流量、降低胆汁内胆固醇含量[5]。栀子苷可预防肝细胞损伤, Kang等[5]发现栀子苷可降低肝微粒体中P450 3A免疫相关蛋白密度。栀子苷对大鼠肌注黄曲霉素B1 (AFB1, 2 mg/kg) 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能是由于栀子苷增加GST活性对AFB1的解毒作用和介导γ-谷酰胺半胱氨酸合成酶对GSH的合成[6]。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调节脂肪细胞因子释放、PPARα表达相关[7]。

3 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栀子苷可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TNF-α、IL-1β和ICAM-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 减轻缺血对脑神经的损害[8]。杨楠等[9]实验研究发现以栀子苷为主要成分的栀子粗提物有改善拟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辛海涛等[10]实验证实栀子苷能抑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的HIF-1α和HIF-1依赖性凋亡相关基因RTP801 m RNA的表达, 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Yin等[11]研究发现, 栀子苷可能作为一种治疗与活性氧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4 抗血栓和纤溶的作用

Liu等[12]用旁路循环血栓形成模型和颈总动脉血栓模型进行研究表明, 栀子苷及其苷元能显著延长凝血、出血时间, 减少两个血栓模型的血栓重量。同样有研究提示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能显著延迟大鼠股动脉血栓闭塞时间, 抑制磷脂酸酶的活性, 这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13]。

5 治疗骨关节炎

研究发现栀子苷能促进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韧带损伤的愈合[14]。吴剑等[15]应用栀子浸膏外敷治疗骨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用栀子浸膏干预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后发现,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组织学评分得到改善。谭玉林等[16]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的方法, 研究发现栀子苷可以调节软骨细胞周期, 促进软骨细胞增殖。Chen等[17]研究发现栀子水提液和栀子苷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对胶原蛋白的合成, 这也与栀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扭、挫伤效果相吻合。

6 镇静催眠作用

栀子苷的镇静催眠作用尚存在争议, 郝昭琳等[18]研究发现枙子苷对睡眠无明显的改善作用, 而是栀子中的黄色素起到改善睡眠作用。而李智欣等[19]研究发现高剂量栀子苷可缩短实验动物入睡时间, 提高实验动物的入睡率。

7 抗炎作用

吴虹等[20]研究提示栀子总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炎症病变部位炎性细胞因子活性和降低炎症介质含量有关, 其中栀子总苷使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水平下降是其抗RA的重要作用机制。Liu等[21]等研究发现栀子苷可以阻止由脂多糖 (LPS) 诱导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产生白细胞介素6 (IL-6) 和IL-8。杨奎等[22]研究表明, 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中、高剂量 (15 mg/kg, 30 mg/kg) 组均能明显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IL-1β的含量, 抑制ICAM-1的表达, 发挥对炎症反应上游信号启动的抑制作用, 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8 抗氧化作用

栀子苷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R) , 促进细胞内c AMP的产生, 活化下游的PI3K/Akt-Nrf2信号通路, 提高血红素氧化酶 (hemeoxygenase, HO-1) 的表达, 抵抗H2O2和ONOO-供体 (SIN-1) 导致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23]。丁嵩涛等[14]通过研究栀子苷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发现栀子苷可以上调细胞内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 清除自由基, 促进内源性NO生成和释放, 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王洪敏等[24]研究同样提示栀子苷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 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有关。武海霞等[25]实验结果提示栀子苷能改善急性乙醇中毒所致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 推断栀子苷可能具有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从而保护其免受乙醇急性中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9 抗肿瘤作用

傅春升等[26]的研究发现, 栀子苷的苷元能抑制鼠白血病P388细胞的生长, 通过抑制亚致死量X射线的致癌作用, 减少高强度有害X射线对细胞的伤害而对大鼠肿瘤模型产生抗癌作用[27]。5-乙酰栀子苷对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表达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磷酸化有抑制作用, 同时对NF-kβ、c-Fos、c-Jun表现出激活作用, 表明5-乙酰栀子苷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转移[28]。

1 0 原体作用

栀子苷在体外对脂多糖 (LPS) 具有直接的中和作用, 并呈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因LPS刺激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活化 (TLR4和TNF-αRNA的表达下调, 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减少) ;在体内可降低LPS血症模型动物血中的LPS水平;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埃希氏菌攻击的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明确了栀子苷是栀子拮抗细菌脓毒症的有效成分[29]。

1 1 其他

研究表明, 栀子苷能促进人表皮黑色素细胞 (HEMn) 生成黑色素,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动GLP-1R和c-kit受体而提高酪氨酸酶活性, 进而促进HEMn中黑色素的生成, 提示栀子苷在治疗白癜风等黑色素缺少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17]。

8.中医推拿舒筋作用机制研究 篇八

关键词 推拿 作用机制 舒筋 肌张力 Ca2+ 相关性

1 推拿舒筋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推拿是利用手、足或器械等进行的各种手法操作,主要以“机械力”为特征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协调而有节律地作用于人体体表,实现推拿的各种治疗作用。由于推拿对人体诸多系统均有影响,在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空间解剖位置各个方面,都促进生理机能趋于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和肌肉骨骼、血管、神经一体液、内脏体表感受器、关节韧带等紧密相关。所以,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显得十分复杂。但其各个功效的发挥总是以舒筋活络这一机制为基础,明确舒筋活络作用机制是该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拿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对各个组织进行局部力学加载,必然引起各组织形态学变化、应力变化、位移变化和局部生化内环境变化而起到治疗作用,其应力发挥直接舒筋效应。其中,推拿通过Ca2+介导的舒筋机械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是目前推拿作用机制研究新的锲入点:骨骼肌是推拿手法的主要操作部位及效应靶点,推拿以“机械力”的形式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被骨骼肌细胞内各种机械刺激“受体”叫接受,“受体”。识别其所受手法作用力的改变,并将力学信号转变为电生理及化学信号,改变细胞膜电导,经过信号转导及级联放大,从而激活了骨骼肌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内Ca2+浓度,改变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从而调节肌肉张力,并对骨骼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实现推拿的舒筋作用。

2舒筋作用的概念

推拿的舒筋功效已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所谓“舒筋”,即针对筋失条达等原因,而引发疼痛、肌痉挛等一系列症状。“舒”指放松。“筋”指肌肉等软组织。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经筋”就是指骨骼肌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系统。“舒筋”,是指通过推拿直接放松肌肉,保健推拿即可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肉痉挛,又可通过消除疼痛而间接解除肌紧张,故能有效地放松肢体,消除骨骼肌过度紧张和僵硬,保持肌肉的正常弹性。早在《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时就对“舒筋法”注释为“舒筋法为理筋手法之一,用于脚、腕部外伤或扭转所致之筋肉挛缩、关节强直之症”。随着医学的进步,祖国传统医学对“舒筋”的注’释增广为:通过推拿、外治或方药等,达到舒畅筋脉、缓解肌肉张力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经气不利、筋肌挛急的病症的治疗方法。李氏(200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治疗原则进行了对比:中医治疗原则为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西医则为舒缓腰臀腿肌痉挛,松解神经粘连,认为推拿滚法、按揉法、点穴法,同西医的舒缓肌紧张,刺激敏感点效果等同。可见,推拿舒筋作用主要表达为肌紧张的调节作用,肌肉张力的改善也是治疗效果的基础,并作为评判推拿舒筋疗效的重要标准。

3 肌紧张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Ca2+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细胞和体液之中,细胞内游离Ca2+是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是肌肉收缩一舒张偶联因子,也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肌紧张病理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机械刺激可引发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从而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实验研究发现,不良机械刺激或运动,能够使大量的钙流入胞内,导致胞浆、细胞核、肌浆网和线粒体钙超载,改变了某些酶的活性和基因转录,钙转递和储存系统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细胞内信号通路受损,肌纤维损伤,导致肌肉收缩过度,肌张力增高,甚至细胞坏死和凋亡。研究表明,骨骼肌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是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田氏闷,等人详细阐述了肌挛缩的可能机制,认为肌挛缩是引起肌膜损伤、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的关键因素。Ca2+能够调节骨骼肌的收缩与放松。骨骼肌兴奋时,胞内Ca2+浓度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骨骼肌收缩,当胞内Ca2+浓度低于10-6~10-7时,Ca2+与肌钙蛋白解离,肌肉放松。如果胞内Ca2+浓度持续性保持在较高水平,Ca2+不能与肌钙蛋白解离,则会引起骨骼肌处于一种长时间收缩状态一肌紧张。

4推拿舒筋疗效观察

研究发现,对痉挛的肌肉用拉伸的手法持续作用2min以上。可刺激肌腱中的高尔基体诱发反射作用,解除痉挛。因此,临床上治疗腓肠肌筋痉挛时,医生常用充分背伸踝关节,并在小腿后侧处施以推拿手法,可迅速解除痉挛。其中李应时,采用双拇指指压承山穴同时配合补泻手法或小幅度旋转按揉,治疗腓肠肌痉挛疗效显著。之后,吴靖伟等人对42例无明显外因腓肠肌痉挛患者采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张炜等人也曾对102例腿后肌群痉孪进行了推拿疗效报道,效果显著。邵氏。等人也曾对推拿治疗疼痛性肌痉挛进行了个例报道,经运用综合手法治疗后,患者疼痛、痉挛即刻缓解,疗效迅速显著。叶丽萍等人观察了手法预防孕产妇下肢肌肉痉挛发作的效果,对121例分娩孕产妇进行随机分组,结果手法观察组发生痉挛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也有很多人对肌紧张性头痛、肌紧张性颈椎病进行推拿疗效报道。杨明军,等人对60例肌紧张性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推拿治疗,在斜方肌处的疼痛结节重点推拿,主要采用放松手法,总有效率达到93.3%。赵英贤采用按揉、弹拨、点穴法对42例肌紧张性头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3%。代氏叫取“三阳开泰”推拿手法,对56例肌紧张性头痛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1.07%。赫安宁等人对30例伴有腰部肌肉紧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手法操作主要选取点压法和斜扳法,疗效突出肯定。强锋等人对阴阳推拿手法治疗肌紧张的疗效进行了报道,手法以经脉为主采用迎随补泻,以腧穴为主采用推拿补泻进行泻阳补阴,结果总有效率达93.7%。

5推拿舒筋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舒筋生物学效应是推拿治疗效应的基本环节。当前,推拿对周围性肌紧张的生物学效应机制研究较多。

5.1 推拿改善局部组织生化环境表达舒筋效应机制的研究 据现代医学理论对推拿舒筋生物学效应的理解,推拿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通过在体表施以一定的手法,作用力“渗透”皮下,对人体各种组织进行力学加载,引起组织应力变化、形态变化及位移的变化,引起局部生理、物理和生物学的变化,从而直接发挥舒筋生物学效应。也就是说: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推拿力,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这种功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功,从而将外力实现能量的转移与转化,促进病理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牵拉紧张和痉挛的肌纤维,松解粘连,从而达到缓解肌肉、韧带痉挛状态,加速损伤组织修复的目的。

5.2 推拿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舒筋效应机制的研究 孙氏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中阐释了推拿改善肌张力的生物学效应机制:推拿促使颈项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使肌挛缩得以改善,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拉长,从而解除痉挛,增强颈部的活动度。

5.3 推拿调节肌肉支配神经的兴奋性实现舒筋效应机制的研究 谭氏等人引入肌电F波波幅,对颈椎病手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进行肌电图记录,对理筋手法舒筋生物学效应机制进行了阐释: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电F波波幅及时限,提高阈值,减弱牵张反射,从而缓解痉挛。对背痛患者进行手法操作前后Hmax/Mmax比的研究表明,与轻柔软组织推拿相比,深部推拿能产生中枢抑制。李氏对按压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已做了一定的阐述,承山穴深层有胫神经支分布,手法施力刺激到胫神经而引起兴奋,使下肢伸肌群肌力与肌张力增高,对抗下肢屈肌群的过渡兴奋,使痉挛的腓肠肌得以松弛。

5.4 推拿应力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舒筋效应机制的研究 国外在腰痛的治疗及机理研究中报道脊柱手法缓解肌肉痉挛是通过手法的强力推动,引起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射性肌肉松弛达到的。罗氏等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采用卧位拔伸法,通过实验结果阐述其机制为:通过推拿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骨性空间结构,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平衡,降低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从而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5.5 推拿能够调畅情志。放松精神从而发挥舒筋效应机制的研究 HOWARO.A.RUSKm]认为:肌紧张性头痛多是因上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等肩颈部肌肉严重的紧张性肌炎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与人体心理的应激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推拿治疗能够舒筋活络、松解颈部肌肉紧张,推拿具有放松紧张心理,二者协,同作用,表达舒筋效应。

5.6 推拿舒筋Ca2+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推拿在本质上属于以“机械力”为特征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手法动作时产生不同形式的“动态力信号”,作用于损伤部位的各种机械刺激“受体”,“受体”受到刺激后不同程度地发放动作电位,并向中枢传导相关感觉的神经冲动,再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与反馈,从而发挥手法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机械刺激能够激活细胞内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通路与化学刺激引起的信号通路并无两样,目前Ca2+通道已被认为是细胞膜上的一种机械牵张“受体”。它是启动机械刺激、激活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因素之一。机械刺激敏感的离子通道为2价或1价的阳离子通道,有Ca+、K+、Ca2+,Ca2+为主。机械性刺激同样可以激活骨骼肌细胞表面的机械性感受器,改变细胞膜电导,调节细胞内Ca2+浓度,改变肌动蛋白的兴奋收缩偶联。调节肌肉的张力。同时,大量的研究证实,Ca2+稳态是骨骼肌损伤治疗的关键所在,机械力通过Ca2+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恢复Ca2+稳态,进而表达舒筋作用。

骨骼肌有一套完整的Ca2+转运系统。通过调控细胞内Ca2+通道“受体”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始终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外来刺激作用于细胞后,胞浆中Ca2+浓度发生改变,通过CICR(Ca2+诱导Ca2+释放机制)机制,可以使胞浆中Ca2+的微小波动放大,并有可能通过Ca2+波动的频率而非波动的幅度来编码外来刺激的信息,产生特定的效应。推拿作为一种外加的节律性机械力刺激,被骨骼肌相应“受体”感应,可能引发Ca2+浓度改变,通过CICR机制转导并引发Ca2+波动,从而发挥推拿的治疗作用。杜氏等人则认为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具有力传导的重要功能,机械力能够激活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这些调节离子转运的通道可能在细胞感受机械力,并将其转化为生化信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张氏岡观察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受到剪切力后,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有相关变化。

5.7 推拿舒筋效应动力学参数研究 一般来说,与痉挛组织纤维走向垂直的推拿力具有解除痉挛的作用。任氏在儿童痉挛状态的推拿治疗中发现,较重的按压手法,或手法牵拉时间不到位反而会导致肌肉、肌腱痉挛加重。从推拿操作来看,推拿舒筋效应的发挥取决于手法刺激量一时间、频率和力量。只有刺激量适度的手法作用才能产生舒筋,缓解肌肉紧张的功效。裴氏就从动力学参数角度探讨了推拿发挥舒筋效应的操作方法,认为推拿手法产生应力作用于机体组织,分布均匀和速度变化相对适当的推拿手法应力有利于受损组织恢复,使患者有舒适感。更能体现舒筋效应,相反则会使局部的软组织更加紧张、痉挛。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实中等力度的推拿手法,力度适中,可渗透到肌肉组织,具有较好的解痉镇痛,清除肌肉组织代谢产物、舒筋活络作用。同样,频率也是影响推拿舒筋作用的重要因素,治疗时手法频率并非是特定力量下的最快频率,而是以手法的中等频率来进行操作的。根据人体振动的研究,人们发现人体的不同器官的各有其固有振动频率。次声对人体的基本作用原理是生物共振,同样,手法频率作用于人体也可引起共振,对振动和次声波的研究表明,如果振幅强度适当,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能起治疗作用。推拿手法舒筋作用关键在于手法力的频率与施治组织固有频率相接近或近似相等,从而发生共振效应,引起机体肌肉感受器兴奋,局部生化内环境变化。发挥推拿舒筋作用。

总结:推拿手法在本质上属于以“机械力”为特征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推拿操作时在体内产生力学刺激信号,体内细胞如何识别所受手法力学刺激信号,并将力学信号转变为电生理及化学信号,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阐述本学科疗效机制的关键。

近年来根据“机械力”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提出了推拿舒筋效应机制假说:推拿作为物理诱导刺激因子,以“机械力”的形式作用于患者体表,熟练而技巧的推拿手法刺激能激活细胞膜上的机械刺激“受体”,引起细胞机械感受器兴奋,感受器识别并接受推拿手法的力学刺激信号的动态改变,将力学信号转变为电生理及化学信号,经过信号转导及级联放大,激活了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改变相关的钙信号通路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恢复Ca2+稳态,改善肌肉张力,表达舒筋效应。

上一篇:月安全工作例会下一篇:芭蕾舞训练中的呼吸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