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共11篇)
1.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 篇一
卫校中医学统计教学的经验论文
医学统计是将统计学的原理用于医学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中。作为一门方法学,它有助于我们结合专业知识,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从有变异的医学现象中,把事物的整体情况,内部特征,相互关系一一揭露出来。[1]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等医学的各个领域之中。而因为其特有的理论及数理统计计算特点,使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果不理想,现将我数十年医学统计教学心得整理如下供同仁探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1学生对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不明确
卫生学校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卫校学习的目的就是救死扶伤,因此,总以临床或护理专业课程为重点,而轻视其他课程的学习。统计学的主体是数理统计计算,学生更认为与自己的专业目的相距甚远,没有建立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2医学统计公式多原理复杂,学生容易因难而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尤其是数理化课程,而医学统计恰恰应运了好多高等数学的理论,公式多,原理复杂抽象,有时学习起来甚至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U分布与t分布的转换时,大多学生都易钻死牛角,转换不过概念,让学习变得更吃力,学生因此望而却步,放弃后面的学习,半途而废。
3教学课程安排中的不适
医学统计的结果必须将统计学的结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下结论,而在中等职业卫校的课程安排中,往往将预防医学课安排在临床课之前或者平行进行,学生还不能灵活掌握及运用临床知识,这就更加重了医学统计学习的难度。
4教学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学习需要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不足,实验条件欠缺,学生实践机会缺乏。主要靠老师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几近纯理论教学。统计教学中最基本的函数型计时器有时都难以达到学生人手一个,更不用说网络软件的应运,而统计总是要进行一系列冗长的数字计算,只靠笔算或者简单计时器的加减乘除,一道题至少也要花上俩三个小时的时间,学生难免由兴趣到烦躁,继而放弃学习。统计作为一门方法学,已经被广泛应运于医学各个领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达到熟悉及掌握的`程度,中职卫生学校也是培养基层医务工作人员,更突出其实用性,因此,亦不能放弃对本专业的教学,而总结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4。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每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其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学,教会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使我们的工作更有创新与成就!如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也可以通过实例激发兴趣:省医院一老专家收集数年典型病例想证明自己方法的优性,结果却发现无从分析,因为他没有同时设置对照,因为缺乏最基本的统计与流行病学的基本思想,而使数年的心血不能得以有力的证明,十分遗憾。由此使学生明白搞临床也要懂方法学。
4。2统计学习其实可以很简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尤其是数理课程,所以一翻开书本看见大堆的字母公式,就先心怯了,加之又需要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所以往往认为自己一定学不好,先在心里就已经放弃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主体在引导。(1)化深奥为通俗。与学生平等交流,语气温和,结合实例将统计专业术语生活化趣味化,不致学生开始就觉得生硬、枯燥,起逆反心理。比如一次观摩课,学校抽签决定授课老师,当时抽到了我,内容讲到随机抽样的方法,我说,今天大家很荣幸坐在这和老师们互动,就是用了单纯随机抽样即抽签的方法,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大家一下子感觉统计不是束之高阁,遥不可及,而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统计其实很简单。统计的难点是公式的原理,比如讲总体均数的估计,先的讲清楚T分布,T值分布的规律及U变换,这时涉及的高等数学的原理及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最容易犯糊涂钻死牛角,学习的自信大受打击,就会放弃后面最主要最实用部分的学习,前功尽弃。而除却了公式的原理,统计的内容其实不多也不难,就几个指标几种方法,对于非预防医学的学生来讲也不是重点,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就省去了T分布这节的讲述,直接推出总体均数的估计公式,只让同学认识其中的每个符号,并正确带入每个数字,结合专业做出正确解释,这样即使学习变得简单轻松,也符合了中职教育的实用性,而后来的教材改革删去了T分布这一节,也证实了大家的共识。
4。3熟练运用学习工具统计计算是一连串大篇的计算,仅用笔算耗时费力也没必要,现在有很轻松的工具可以运用,如计时器,统计软件SPSS等,根据学校现况,至少教会学生统计在计时器上的使用方法,看着深奥的数字在自己的手下三五下就明了化,同学会自信而有成就,尽享学习的乐趣了。
4。4完成作业很必要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公式的熟练应运,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计算,由此,变生硬死板的套用为灵活使用,另外作业都是一些实例,通过这些实例,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课堂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实例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统计变得更现实化具体化,更充分了解统计的实用性,反过来更加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医学统计教会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达到熟悉及掌握的程度。教学得当,则难者亦易,学以致用,共同为人类健康而服务。
2.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 篇二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 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医学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1]。随着现代医疗信息化, 大量的医疗数据及生命现象, 均需要借助统计学和计算机去探寻规律。因此, 医学统计学在医疗大数据和循证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医学各专业学生都应培养统计学思维, 掌握一些统计学方法及应用技能。
二、医学高专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 许多高校的医学统计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强调理论缺少医学科研设计、统计软件应用等教学, 因而无法帮助医学生构建完整的统计学思维和系统的医学科研思路[2]。医学高等专科学生由于在校时间短, 课程多, 每个专业安排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课时都比较少, 且统计学方法抽象, 学生感觉难学, 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 更谈不上“应用”。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认为反正学不懂便更加不想学, 授课教师也感到很难教。因此, 我们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一)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医学统计学是高等专科临床、护理、检验、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 但由于高专学生在校仅两年, 课程多时间紧, 医学统计学安排的课时较少, 一般是16~32个学时, 教师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往往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上。而医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难学, 枯燥, 主要是他们不知道学了能解决什么实践问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找出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事例及常见的医学案例中的统计学问题来与学生讨论, 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 也可以自拟科研选题, 如校园内大学生营养、体质状况的调查。通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科研或调查, 从统计设计-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实践中体会统计工作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 精选教材与优化教学内容
高专医学统计学主要内容是基本的统计学概念、统计描述指标、统计表、统计图、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 内容较多。在课时数少的情况下, 教师应选择实践中最常用的内容进行教学。选择教材最好是带案例版的, 或者根据不同专业在规定的教材中补充与该专业实践相关的案例, 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可搜集临床医学论文来讨论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我们已经很少用手工去计算及绘图, 学会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难, 我们在教学中应补充一些统计软件操作的内容, 如课时不够, 可以把一些操作视频给他们自学, 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应用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懂得选择合适的正确的方法。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逐渐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如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 、案例教学法 (CBL) ,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效果。医学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合适的案例, 巧妙设置几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课前发给学生, 每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交流讨论完成, 课堂上用案例分析讨论。最近几年, 已有不少教师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或者案例教学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4,5]。
(四) 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形式, 除了笔试的试卷中要增加综合分析的题目外, 还应把统计软件应用考核和统计工作能力考查作为平时成绩, 并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6]。只有平时成绩比重增加了, 学生才真正重视, 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学习统计软件的使用。通过提交案例分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 促进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提高教师的自身统计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在医学统计学这样的交叉应用性学科中, 统计学理论、方法及应用领域不断更新。因此, 教师在平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 搜集学科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7]。同时,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加强与同行及学生的交流沟通,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振球, 徐勇勇.医学统计学 (4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
[2]吴笑雪.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09, 4 (3) :44
[3]彭志行, 赵杨, 易洪刚, 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79-81.
[4]袁慧, 王金权, 黄月娥, 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 (2) :173-175.
[5]朱继民, 武松, 李静, 等.正反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创建与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 (4) :355-357.
[6]保宏翔, 王煜辉, 孙娜.信息化条件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220 (1) :78-80.
3.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 篇三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是关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近年来,不仅在本科层次开设医学统计学,越来越多的专科院校也将其列为必修课,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公式繁杂,学习吃力,教学起来困难。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谈谈对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况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三校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考生,医学统计学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接触到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尚未接触临床和检验专业课程。
1.1学生现况。
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面对的是疾病的诊治工作,认为科研离自己太远,对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虽然老师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对课程结构不明白,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缺乏主动性。近年,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下降,而对于专科学院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难掌握所学知识。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把医学统计学定位为数学课,看到数据就头痛,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1]。课程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学习激情,但随着课程越来越抽象,内容越来越枯燥,理解越来越困难,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主动性逐渐丧失,变成为考试而学,甚至为了考试过关,获得平时成绩,抄作业、实验报告的越来越多。
1.2教学现况。
高职学院的教师多是承担至少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时多,任务重,对专业的研究不深。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师都是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兼职讲授医学统计学,都是非数学专业类教师,对统计学的研究不深,也是非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
1.3缺乏合适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面向专科生或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对于高职检验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内容缺乏针对性,即便有专科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写版。我院选用的是马斌荣主审的人卫第6版医学统计学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属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第八轮编写教材。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思考
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分析,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医学原始资料会越来越多,对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越来越重要,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很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2.1增强学生认识,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
在每门新课的绪论部分,都向学生介绍课程情况和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也应向学生阐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的科学,是揭示数据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能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的分析数据以及合理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临床工作或医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学,对自身非常重要。教师应避免空谈重要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以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为例,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如上交专业、实验报告有少数未交,这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教材中有计算错误,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查找相关论文,让学生发现统计学应用不当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统计学并不抽象。
2.2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适合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2]。现今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演变而来,或为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少,缺乏吸引力。应组织相关学校的医学统计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讨,研究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应避免理论化,强调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少一些推导,增加课后习题,并配有答案,增加上机实训操作。
2.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教学任务重,尽管如此,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教师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帮扶途径,邀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到校授课,传授教学经验,选派教师到相关高校去进修。应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师徒”式的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多指导年轻教师,多到课堂,帮助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4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只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调整考核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从课题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程度、个案分析等方面,加深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加强对学生统计思维、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总之,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情况,选好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统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高职高专医学统计学教学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3(9):54-55
[2]段致平,王升等.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代职业教育,2015(15):20
4.医学统计学考试 篇四
设计:对医学研究来说,设计实际上是指制定周密的医学研究计划,通常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1、调查设计一般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统计设计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计划。搜集资料的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占主要地位,一般包括:(1、明确调查目的和确定研究指标;(2、确定研究对象和观察单位;(3、选择调查方法;
(4、决定采取的调查方式;(5、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6、样本含量估计。本文章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探讨血压管理对脑出血预后的的影响。研究指标为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2周、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神经功能评分。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10例,男132例,女78例,年龄(60.3±4.2)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MRI明确诊断,入院
时平均出血量(14.78±4.78),排除既往有卒中史且有明显后遗症者$有其他颅内病变及并发其他影响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及言语功能的疾病,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也除外。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根据a等计算允许误差的最小样本量,从而确定n所需样本量而不是随机指定。
2、实验设计要严格尊循3个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本实验研究组(105例)给予规范化血压控制治疗;对照组(105例)给予传统血压治疗。但实验称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 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此处不够谨慎,因为研究对象是患者,首先患者疾病比较复杂,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脑动脉瘤等,对脑出血的复发及预后均有影响,可重复性差,应绝对控制这些因素。且在临床试验中无论是研究人员或是受试者,都可能为某种原因有意无意的给试验结果带来偏倚,应采用盲法尽量减少此种偏倚。
搜集资料:即选择得到资料的最佳途径和获取完整、准确、可靠资料的过程,但此试验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神经功能评分,具有主观性,给试验结果带来偏倚。
整理资料:其目的是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深入分析。资料整理前在次审查,无误后设计分组。
分析资料:根据研究设计的目的、要求、资料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常常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进行统计描
述,即计算统计指标,如平均值等;二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此实验处只给出了整体的对比,未给出具体单项对比数据可能不够呢详细。且此表格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给出具体的卡方值,表达可能会更清楚详细。
5.医学统计学习题一 篇五
一、名词解释题:(20分)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其变量值的集合。
2、计量资料:又称为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
3、抽样误差: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二、选择题:(20分)
1、某地5人接种某疫苗后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160、1:320。为求平均滴度,最好选用: A、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平均数
2、为了直观地比较化疗后相同时间点上一组乳癌患者血清肌酐和血液尿素氮两项指标观察值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相关系数 D、变异系数
3、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员红细胞数(万/mm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 A、99%正常值范围
B、95%正常值范围
C、99%可信区间 D、95%可信区间
4、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 年龄(岁)10~20~30~40~50~60~ 人数6405085201 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 A、线图
C、直方图
5、有资料如下表:
患者数 甲 300 100 100
乙 100 300 100
B、条图 D、圆图
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型 普通型 重型 暴发型
治愈率(%)甲 乙 60.0 40.0 20.0
65.0 45.0 25.0
合计 500 500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对率进行标准化 C、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治愈率 D、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226、5个样本率作比较,χ>χ0.01,4,则在α=0.05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全等 C、各样本率均不等
B、各总体率均不等 D、各样本率不全等
7、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用t检验
C、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均可
B、用Wilcoxon秩和检验
D、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Wilcoxon秩和检验条件
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0到1.96的面积为: A、90% B、95% C、47.5%
9、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 A、均数大于标准差
C、标准差越大,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D、50%
B、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D、标准差越小,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10、某临床医生测得900例正常成年男子高密度脂蛋白(g/L)的数据,用统计公式求出了该指标的95%的正常值范围,问这900人中约有多少人的高密度脂蛋白(g/L)的测定值在所求范围之内? A、855 C、781
B、755 D、891
三、简答题:(40分)
1、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与t分布有何异同?
相同点:集中位置都为0,都是单峰分布,是对称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自由度是无限大时)
不同点:t分布是一簇分布曲线,t 分布的曲线的形状是随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的形状不变,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的形状参数为1。
2、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⑴s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⑵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⑴σ(恒定)。⑵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 ⑴s: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cv,估计正常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 ⑵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联系: 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3、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P394、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
1资料要求上不同:直线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自变量是选定变量;直线相关分析适用于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2 两种系数的意义不同:回归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回归系数越大回归直线越陡峭,表示应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越快;相关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紧密程度的,相关系数越大,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越大。
四、计算分析题:(20分)
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45份,得资料如下表,问甲、乙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有无差异?
要求:详细写出检验步骤。
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的结果
乙的结果
+-
合计
注:χ20.05,1=3.84
甲的结果
+ 12 4 16
29
合计 28 17 451、建立假设:H0:B=C;H1:B≠C2、确定α:α=0.053、选择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
(|bc|1)
bc
(|164|1)16
46.054、确定P值:6.05>3.84,故P<0.055、统计推断:按α=0.05,拒绝H0假设,接受H1假设,可以认为甲乙两种培养基的培养结
6.医学统计学就业前景 篇六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断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统计学Statistics专业毕业生,国内和国外主要从事的职业:
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
出纳员
证券、期货以及理财服务代理商
文职人员
精算师
福利管理员
预算分析
成本估算
数据库管理器
财务经理
投资分析师
数学家
数值分析
薪资管理经理
统计师
7.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 选择本学期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护理专业2个平行班 (共82人) 为研究对象, 2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其中1班38人作为实验组, 另1班44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 通过调查实验组对案例教学法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2组考核成绩进行结果评估。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 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指标包括构成比、均数, 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采用χ2检验进行构成比比较。
2 结果
2.1 案例教学法满意度调查 (见表1)
由表1可见, 实验组对案例教学法的授课形式满意度较高, 92.11%的学生表示很满意, 其次是考核方式 (86.84%) , 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很满意的达65%左右。
2.2 案例教学法评价 (见表2)
由表2可见, 学生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能增强互动性, 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是上课形式丰富多样, 课堂氛围好, 上课比较轻松;再次是初步了解统计学, 能较好地应用临床数据。
2.3 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练习题、课堂发言、实习报告3部分, 考试成绩为期末试卷分数,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 (各占50%) 组成。由表3可见, 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标准差较大, 成绩分散, 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20分以上;实验组成绩则相对集中。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遵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向学生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 采用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2]。实施案例教学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师生分享学习成果, 达到学以致用及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 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提高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采用案例教学法要取得预期效果, 需做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 尤其是要精心准备案例[3]。案例选择要遵循真实性、模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典型性原则[4]。案例内容应符合教学目的及要求, 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经认真准备和实施, 本次医学统计学案例教学取得一定教学效果, 各项满意度较高;实验组成绩集中, 对照组成绩分散, 实验组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有利于整体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比较2组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由于试卷采用传统以知识点为主的考核方法, 没有涉及应用能力。
3.3 建议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分析教学对象, 针对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和工作范围, 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符合临床实际;其次, 精选案例, 所选案例要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量身定做”, 案例要恰当, 难度要适中;再次, 课堂组织要得当,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目的 评价成人医学统计学案例教学法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 选择成人护理专业2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课程结束后实施考核, 评价医学统计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结果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满意度较高 (超过90%) 。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2组学生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成人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案例教学,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雷静, 薛晚利, 张英, 等.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3) :218~219.
[2]吴艳丽, 牛玉君, 张丽平.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190~191.
[3]方红.案例教学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J].科教文汇, 2008, (28) :70~71.
8.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探索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高职检验及护理学同年级的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实验组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在经过教学研究统计之后,在实践成绩上,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实践教学,实验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对医学统计的重要性认识度、对科研调查统计表的设计了解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统计中应用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对医学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较全面的科研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学会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值得在实际医学统计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实践教学;医学统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11-4
医学统计是各医学院在教学实践重点一门重要课程,直接影响着医学科研工作的展开。实践教学是我国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近年来在教学活动中广受追捧的一种教学模式。理论学习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但实践又是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医学统计的教学活动中两者密不可分。本次研究将探索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校同年级高职检验及护理学两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按抽签方式将各个专业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学生94名,高职检验专业有46名,护理学专业有48名;对照组有学生96名,高职检验专业有46名,护理学专业有50名。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内容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教授该年级相应的医学统计课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实践教学法。两组学生的课程教学实践均按照实际专业的需求进行。
①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为主,教师除了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要安排相应的医学统计练习题,所有的练习题都是来自课本资料,学生在进行统计计算时使用计算器操作。教师不教授SPSS的相关操作技巧,也不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设计。
② 实验组
实验组的教学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与对照组一样,经过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授及课外相应的医学统计练习题练习过程。另外,实验组学生需要进行科研设计。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全班的情况进行一次医学统计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相应的调查统计表,并对全班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学生还需要学习统计学软件的相关操作,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计算机上使用统计学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将采集的资料进行录入分析,完成一次医学统计的全过程。
1.3 效果评价
① 采用考核的方法直观反映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对通过日常考试成绩及实践成绩来进行评定。日常考试成绩包括日常作业练习的成绩、期中、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就是在考试前教师设计出一定数量难度相近的医学统计应用题,然后让所有学生随机抽取题目,再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当测试结束后,教师再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分细则进行成绩评定。
② 考察实验组学生上机操作能力。教师在结束对统计学软件的教学活动后,在计算机上编写难度相似的医学统计操作题,让学生随机抽取,并在相应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整个统计分析过程,操作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评分。
③ 采用问卷的方式探究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教学中的效果。教师自行编写相应的教学效果调查表,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向所有参与此次教学研究的学生进行发放,其中包括学生对此次教学活动的兴趣度、认可度、知识的获取量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填写,教师需要当场对问卷进行回收。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当P<0.05时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教学研究统计之后,实验组高职检验专业的学生进行统计学软件实际操作正确人数为38人,正确率为82.6%,护理学有34人正确,占70.8%。经问卷调查,实验组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度、对医学统计的重要性认识度、对科研调查统计表的设计了解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成绩方面,实验组的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束语
医学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及分析相关医学研究对象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所反应的偶然现象来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及特征。实践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让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复习,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次研究中以我校高职检验及护理学专业的1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实验组采取传统讲授教学联合实践教学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成绩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及医学统计的学习兴趣、认识均有了提升。综上所述,医学统计教学活动中,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加强学生对医学统计重要性的认识,并能通过实践掌握相关医学统计科研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也让教学活动的效率大大增加,值得在医学统计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利国,段爱旭,冯玉荣. 应用课题研究性实习对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09,20:3884-3886.
[2]段爱旭,范利国,冯玉荣. 课题研究性实习在《醫学统计学实习》课程中的应用[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85-87.
9.医学统计学试题集无答案 篇九
A、参与个体数B、研究个体数 C、总体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样本的统计指标
2、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3.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4、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5、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B、数值变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E、离散型资料
6、编制频数表的步骤如下,除了:
A、找全距B、定组距C、分组段D、划记E、制分布图
7.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 到+∞的面积为。
A.97.5%B.95%C.50%D.5%E.不能确定
8.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0一,5一,10一,…B.0—5,5一10,10一,…
C.一5,一10,一15,…D.0—4,5—9,10一,… E.5一,7一,9一,…
9、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
10、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A、5B、5.5C、6D、lOE、12
11.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12.正态分布是以
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13.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14.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15、统计推断的内容: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 D.a、b均是 E、以上都错
1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 否有效,宜采用:A、配对设计t检验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E、x2检验
17、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10B、20C、9D、18
18.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19.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B后者大于前者C前者大于后者D不一定E 随样本例数不同
20.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 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E以上都不对
21.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E两样本例数相等
22、下面()是错误的:
A.标准误大,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
B.标准误小,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C.标准差大,标准误也大
D.样本含量大,标准误则小E.标准误常用来估计总计均数可信区间
23、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8岁男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D.不能作评价E以上都不对
24、造成均数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对
25、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A t值不变B t值增大C t值减小D t值与P值相等Et值增大或减小
26.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 A、率B、构成比C、相对比
D、动态数列E、不是相对数
27、构成比有个重要特点是()。
A、百分比总和必等于100%B、百分比总和必小于100%
C、百分比总和必大于100%D、以上均不对E、以上都错
28.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__ _____
A.35%B.16.7%C.18.3%D.无法计算E、30%
29.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A.总例数大于40B.理论数大于5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E.总例数小于4030、某研究者对50份痰液标本,每份分别接种在甲乙培养基上,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并想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是否一致,资料见下表。问应该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A.确切概率法B.四格表资料的 卡方检验C.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 检验
D.行乘列表资料的检验E.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甲培养基乙培养基合计
﹢231235
﹣7815
合计302050
31.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 T<5B T>5C T<1D T>5E 1 532.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 分母不宜过小 33、X2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与分母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与分母 C.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D.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E.以上都不对 34.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图B.直方图C.直条图D.散点图E.统计地图 35.某医院收集了近期门诊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资料,宜绘制: A.直条图B.圆图C.线图D.直方图E.半对数线图 36.图示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A.条图B.百分条图C.圆图D.直方图E.线图 37.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半对数图C.条图D.线图E.百分图 3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左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右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39、对某市七个区的SO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 A.构成图 B.直条图C.直方图D.线图E.曲线图 40、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 A.变异数B.对称分布C.集中趋势D.相对变异E.平均水平 41、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 4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前,要注意两个前提条件,一要考查各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二要() (A)核对数据(B)作方差齐性检验(C)求、s、(D)作变量代换 43.当样本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差会变小B.均数标准误会变大C.均数标准误会变小 D.标准差会变大E.均数标准误不变 44.随机区组、完全随机设计设计的自由度、SS各可分解为几部分()。 A.3,2B.4,2C.3,3 D.2.2E.4,3 45.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关系:是: 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C.等级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以上都不是 46.2.58SX表示: A.95%的正常值范围B.95%的可信区间C.99%的正常值范围 D.99%的可信区间E.以上都不对 47.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必须是() A、完整、准确、及时的B、随机取得的C、满足条件齐同的D、数量足够的E、以上都对 48.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一个指标为统计量 A.pB.C.μD.πE.β 249.R×C表的检验的自由度为: A.R1B.C 50.已知r A.b1C.RC1D.(R1)(C1)E.RC2 1,则一定有: 1B.a1C.SY,X0D.SY,XSYE.SY,XSX 51.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假设检验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E.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差很大 52.当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α是: A.增大B.减小C.不确定D.不变化E.以上都不对 53.抽样误差指的是() A、个体值与总体值之差B、样本统计量之间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C、个体值与统计量值之差D、总体参数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E、以上都不对 54.同一双变量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 A、r0,b0 B、r0,b0 C、r0,b0 D、rb 设有甲乙两人,对同一名患者采耳垂血,检查红细胞数(万/mm3),每人数五个计数盘,得结果为q=68.12-65.23=2.89 cm有50%的7岁男童,坐高在65.23~68.12cm之间,其四分位数间距为2.89cm。 来源: 3.均差 四分位数间距虽比极差稳定,但仍只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没有利用每个变量值的信息。于是有人计算每个变量值与均数(或中位数)差的绝对值之和,然后平均称为均差(或平均直线差)作为变异指标之一。来源: (4.13) 例4.8 试计算4.3中,心重的均差。 由例4.3知x=293.75g,代入式(4.13)得 4.方差 式式(4.13)中用变量值与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之和∑∣x-x∣,而不用离均差之和∑(x- x)是因为∑(x- x)=0,不能说明变异情况,故取绝对值以去掉负号。亦有人用平方的办法,即用离均差平方和∑(x-x )2,既去掉了负号,又提高了指标的灵敏性。因为数值愈大,平方后增大的愈多,所以离均差稍有变化,就能从指标上反映出来。例如有甲乙两组数据如下: 式(4.14)中的n-1是自由度。n个变量值本有n个自由度,但计算标准差时用了样本均数x,因此就受到了一个条件即∑x= nx的限制。例如有4个数据,它们的均数为5。由于受到均数为5的限制,4个数据中只有3个可以任意指定。如果任意指定的是4、3、6,那么第4个数据只能是7,否则均数就不是5了。所以标准差的自由度为n-1。 来源: 2.标准差的计算 (1)按基本公式(4.14)计算来源: 例4.9 用例4.3资料计算心重的标准差。 来源: 已算得x=293.75g,代入式(4.14)得 (2)递推法 当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希望每输入一个数据,都能得到x与s,则将式(4.8)与式 (4.5)配合计算。 (4.15) 这里sn表示n个数据的标准差,sn-1表示n-1个数据的标准差。xn是第n个数据,xn-1是n-1个数据的均数。 例4.10 仍用例4.3资料,已算得前19例心重的x19=292.37,s19=38.71。 x20=320,代入式(4.15)得 来源: (3)直接法 不需先计算均数,直接用变量值代入式(4.16)或式(1.17)计算。 (4.16) 或 (4.17) 式(4.16)的分子是由式(4.14)的分子简化而得来的,证明如下。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医学论文重要性 0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医护人员学历的提高,很多由我区医护人员自己撰写的医学论文也频频出现在各种期刊上。然而,大量事实表明,我区医学论文的质量远不如国内其他地区的医学论文。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故然很多,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我区医护人员对卫生统计学了解甚微。 1合理的统计设计 大多数医学论文,无非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所谓调查就是研究者只是被动地调查客观实际情况,而未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因此,它也称为观察性研究,是医学科学研究中的某个时点或短期的现状。 1.1明确调查目的指标和方法任何一次调查研究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根据调查目的提出具体的调查指标。在确定指标时,应注意选择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的指标,更防止调查目的不明确,选择的指标过多,贪大求全,这样会分散精力,影响调查目的的实现。例如:儿童生长发育、体质研究应包括形态功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的指标;又如反映体型发育的指标很多,从人体学角度可以提出上百个测量指标,但在一次生长发育的调研中,不宜同时测试这么多的指标,应从中精选出测试方便,反映形态生长发育既有特异性又有灵敏的指标。 1.2确定观察对象和数量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总体的同质范围。总体由研究对象的各个单位组成,称观察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或采样点等(例如:某地区某种疾病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指标是发病率,调查对象是调查所确定的时期内居住该地区的常住人口,观察单位是“人次数”)确定观察对象后,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指标的要求,确定观察对象的数量即样本含量。抽样调查的目的是利用样本来推测总体,要求样本对总体有足够的代表性,样本例数过少。所得指标不够稳定,用于推断总体的精度差,检验效能低,样本例数过多,不但造成不必要的经费,也给调查的质量控制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一次调查研究样本含量的多少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好应根据相应的公式选择恰当的样本含量。 1.3调查表的设计把调查项目按调查时提问的逻辑顺序列成表格就是调查表。调查表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调查资料是否准确、完整、科学。表中的调查项目包括分析项目和备查项目两类。分析项目是指用于整理、计算得到的调查指标的内容。如研究某地某疾病的发生情况,调查指标是发病率,分析项目就是该时期内是否发病、发病时间等。而备查项目一般包括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主要用备查。另外,根据调查项目的多少和调查分析的需要,调查表的主要形式有单一表和一览表。单一表只填写一个观察单位,适用于每一观察单位的调查项目较多的情况。一览表可填写多个观察单位,适用于每一观察单位的调查项目较少的情况,我们应根据调查时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选择。 2搜集资料 经过调查研究所搜集上来的原始资料,由于参加调查的人员多、数据量大。容易出现的问题也较多,所以,除了在调查之前需做精细的设计外,在搜集完资料后,还要做大量的整理资料的工作。 3整理资料 刚搜集上来的原始数据是非常凌乱而毫无秩序的,所以,就需要对原始数据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加工,使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下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从而更好地揭示出被研究事情的规律性。资料的整理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3.1对原始资料进行核查原始资料的修正、补充以及合理的剔除等核对工作,实际上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就应该随时进行,以便及时解决问题。首先要鉴别已调查研究的个体是否属于规定的调查对象范围,如调查某地7岁健康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时,被调查的7岁儿童,不但身体健康,还必须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而不应包括从外地转入该地上学的儿童。 其次,还要检查调查表中有无缺项,既告求去做,使读者对论文本身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一个设计合理的统计表会使读者一目了然就知道表格所要表达的问题。 3.2归纳汇总整理表格设计完成后,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情况,就可把原始数据逐个归纳到整理表中去。经过以上四个方面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后,最终就应对资料进行分析。 4分析资料 资料的分析过程指的是通过计算整理过后数据的各种统计指标,对资料进行概括全面的描述,以及从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特征。如估计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等等,分析资料就是从获取的资料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过程,也在撰写论文之前经过的整个统计工作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统计描述即给整理后的资料通过计算一些指标,绘制统计图表等方法,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简单描述的过程。其中,经常需要算的指标有,计量资料的均数i(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标准差S(表示个体间的差异)、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率(表示事物发生的强度)、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的构成情况)、相对比{表示某事件是另一事件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等;而经常需借助的统计图有:条图(用等宽的直条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事物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直方图(以矩形的高低来表示连续资料的频数分布)构成比图(以长条成图形内的不同面积表示事物不同的构成部分)线图(以线段的升降来表示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过程)等,具体的一个资料,我们应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计算出相应的指标并借助适当的统计图来进行补充说明。 4.2统计推断对一个资料进行完简单描述后,就应开始对它进行更深一层的统计推断。那么什么是统计推断?调查研究时所用的主要方法是抽样研究方法,即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那么这种由样本的信息(包括样本变量值的分布及其用来描述的统计量)去推断总体的情况就称为统计推断。 统计推断又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参数的估计t即利用已在描述过程中求出来的统计量,如:样本的均数、样本率等去估计相应总体的均数、总体率。常用方法是点值估计,如t一次调查中得出130名某地4岁男孩的身高i=101.87era,此时就可用i=101.87em来估计该地所有4岁毋孩身高的总体均数,即=101.87em。②假设检验:由于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的存在,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时,各样本指标往往不等;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同样也由于抽样误差而不相同。因此,当我们看到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或样本指标间有差异时,一般需从概率的角度去推断这些数量上的差异仅仅是偶然现象呢?还是因为受某种条件的影响?假设检验就是处理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4.3作出推断结论,按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O,可认为高原地区健康成年男子的脉搏与一般水平不同。要比一般水平高。假设检验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而不能一味地选择简单的方法去做。如:需比较的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要用t检验;两个大样本均数的比较要用u检验: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可用检验等。资料类型不同,选择的检验方法及计算统计量的公式也不同,所以需要对一个资料中的已知数据做假设检验时,首先必须弄清这个资料的类型,然后才能选择出正确的假检方法。那么,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后,最终才能结合医学专业知识解释分析结果,得出医学科学研究的结论,接着就可把它写成医学论文的形式发表出去。 浅谈色彩在服装上的搭配张杭周 摘要:服装是人衣着后的状态,色彩起到了视觉醒目作用,人们首先看到的是颜色,其次是服装造型,最后才是服质材料和工艺问题,所以服装色彩作为服装的组成部分,特别服装色彩怎样才能达到完美搭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色彩服装协调配色 0引言 服装色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客观的讲,任何一种颜色都无所谓美和不美,只有当它和另外的色搭配时,产生的效果才能评价成是否美。但是,同样一件作品,由于观众的文化修养、社会阅历、生活态度、艺术素质以及性格、年龄、嗜好不同,所作的评价也会有很大的出入。有人认为是一件难得的佳作,有人可能不屑一顾。而且,随时代潮流的变迁,过去作为失败的教训,现在却被新的思潮、新的观点所承认,甚至被推崇为划时代的变革和创新。也就是说,服装色彩上的配色,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绝准的定力。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定的美学原理。一般情况下,可理解为悦目、给人以快感、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当然,还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明确的思想性,并能充分表现出生活机能。 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浅色调和艳丽的色彩有前进感和扩张感。深色调和灰暗的色彩有后退感和收缩感。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如对于上轻下重的形体,宜选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成裙或裤,以此来削弱下肢的粗壮。身材高大丰满的女性,在选择搭配外衣时,亦适合用深色。这条规律对大多数人适用,除非你身体完美无缺,不需要以此来遮掩什么。有些MM总认为色彩堆砌越多,越“丰富多彩”。集五色于一身,遍体罗绮,镶金挂银,其实效果并不好。服饰的美不美,并非在于价格高低,关键在于配饰得体,适合年龄、身份、季节及所处环境的风俗习惯,更主要是全身色调的一致性,取得和谐的整体效果。“色不在多,和谐则美”,正确的配色方法,应该是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以此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的颜色为辅,作为对比,衬托或用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如衣领、腰带、丝巾等,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总的来说,服装的色彩搭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调色搭配,另外一类则是对比色搭配。 1协调色搭配 其中又可以分为: 1.1同类色搭配原则指深浅、明暗不同的两种同一类颜色相配,比如:青配天蓝,墨绿配浅绿,咖啡配米色,深红配浅红等,同类色配合的服装显得柔和文雅。粉红色系的的搭配,让整个人看上去柔和很多。 1.2近似色相配:指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如:红色与橙红或紫红相配,黄色与草绿色或橙黄色相配等。不是每个人穿绿色都能穿得好看的,绿色和嫩黄的搭配,给人一种很春天的感觉,整体感觉非常素雅,静止、淑女味道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职业女装的色彩搭配。职业女性穿着职业女装活动的场所是办公室,低彩度可使工作其中的人专心致志,平心静气的处理各种问题,营造沉静的气氛。职业女装穿着的环境多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人们总希望获得更多的私人空间,穿着低纯度的色彩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拥挤感。纯度低的颜色更容易与其他颜色相互协调,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增加了和谐亲切之感,从而有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格局。另外,可以利用低纯度色彩易于搭配的特点,将有限的衣物搭配出丰富的组合。同时,低纯度给人以谦逊、宽容、成熟感,借用这种色彩语言,职业女性更易受到他人的重视和信赖。 1.3白色的搭配原则: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费一番心思。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以纯白色衬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可充分显示自我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色休闲衫配穿,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 1.4蓝色的搭配原则:在所有颜色中,蓝色服装最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不管是近似于黑色的蓝色,还是深蓝色,都比较容易搭配,而且,蓝色具有紧缩身材的效果,极宫魅力。生动的蓝色搭配红色,使人显得妩媚、俏丽,但应注意蓝红比例适当。近似黑色的蓝色合体外套,配白衬衣,再系上领结,出席一些正式场合,会使人显得神秘且不失浪漫。曲线鲜明的蓝色外套和及膝的蓝色裙子搭配,再以白衬衣、白袜子、白鞋点缀,会透出一种轻盈的妩媚气息。上身穿蓝色外套和蓝色背心,下身配细条纹灰色长裤,呈现出一派素雅的风格。因为,流行的细条纹可柔和蓝灰之间的强烈对比,增添优雅的气质。蓝色外套配灰色褶裙,是一种略带保守的组合,但这种组合再配以葡萄酒色衬衫和花格袜,显露出一种自我个性,从而变得明快起来。蓝色与淡紫色捂配,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蓝色长裙配白衬衫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打扮。如能穿上一件高雅的淡紫色的小外套,便会平添几分成熟都市味儿。上身穿淡紫色毛衣,下身配深蓝色窄裙,即使没有花俏的图案,也可在自然之中流露出成熟的韵味儿。 1.5褐色搭配原则:与白色搭配,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金褐色及膝圆裙与大领衬衫搭配,可体现短裙的魅力,增添优雅气息。选用保守素雅的栗子色面料做外套,配以红色毛衣、红色围巾,鲜明生动,俏丽无比。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长裤,可体现雅致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通过二者的质感差异,表现出穿着者的特有个性。 1.6黑色的搭配原则:黑色是个百搭百配的色彩,无论与什么色彩放在一起,都会别有一番风情,和米色搭配也不例外!眼下。双休日逛街时,上衣可以还是夏季的那件黑色的印花T恤,下装就换上米色的纯棉含莱卡的及膝a字裙,脚上穿着白地彩色条纹的平底休闲鞋子,整个人看起来格外舒适,还充满着阳光的气息。其实,不穿裙子也可以,换上一条米色纯棉的休闲裤,最好是低腰微喇叭的裤型,脚上还是那双休闲鞋,依然前卫,青春逼人。 2对比色搭配分为 2.1强烈色配合: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这种配色比较强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是黑、白、灰与其他颜色的搭配。黑、白、灰为无色系,所以。无论它们与哪种颜色搭配,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同一个色与白色搭配时,会显得明亮;与黑色搭配时就显得昏暗。因此在进行服饰色彩搭配时应先衡量一下,你是为了突出哪个部分的衣饰。不要把沉着色彩,例如:深褐色、深紫色与黑色搭配,这样会和黑色呈现“抢色”的后果,令整套服装没有重点,而且服装的整体表现也会显得很沉重、昏暗无色。黑色与黄色是最亮眼的搭配。红色和黑色的搭配,非常之隆重,但是却不失韵味。 2.2补色配合: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配合,如:红与绿,青与橙,黑与白等,补色相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黑白搭配是永远的经典。 许多女性朋友都喜欢看韩剧,剧中美眉们穿的充满都市感的时装,要比简单而雷同的剧情及缓慢的剧情节奏精彩百倍。看的多了,多少能总结出一些韩国美眉们衣打扮的特点:含蓄而优雅,明朗却不耀眼。在或柔媚或热烈的色彩中,米色是时尚美眉们常用的色彩。现如今的时尚中,米色因其简约与富于知性美而成为职场着装的常青色。与白色相比,米色多了几分暖意与典雅,不事夸张:与黑色相比,米色纯洁柔和,不过于凝重。在追求简单抛却繁复的时尚潮流中,米色以其纯净典雅气息与严谨的现代职场氛围相吻合。要将任何一种颜色穿出最佳效果,都要讲究搭配,米色也不例外。用米色穿出一丝严谨的味道来,也不难。一件浅米色的高领短袖毛衫,配上一条黑色的精致西裤,穿上闪著光泽的黑色的尖头中跟鞋子,将一位职业女性的专业感觉烘托得恰到好处。如果想要一种干练、强势的感觉,那就选择一套黑色条纹的精致西装套裙,配上一款米色的高档手袋,既有主管风范又不失女性优雅。 【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医学统计学复习要点10-20 医学统计总结11-03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08-17 公卫医师医学统计学辅导:可信区间的估计08-10 实验教学医学11-07 优秀医学教学论文07-08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07-23 统计学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10-13 医学研究生学习计划08-11 医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09-2810.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 篇十
11.医学统计学教学计划 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