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2024-11-16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共18篇)

1.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一

六年级学生自我介绍作文

大家好,我叫**,我来自六八班 ,很荣幸在最后一学期能写这个自我介绍, 在班上我担任组长和副班长,我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有看书,下五子棋,玩电脑,其中我最喜欢下五子棋,因为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图像思考能力,提高忍耐力,所以我喜欢下五子棋。在课堂上,我积极举手发言,还常常帮助老师。在这最后的学期,我一定要好好上课,与同学好好相处,让我们的友谊长存。

六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参考阅读

大家好!我叫**,在六年级八班这个大家庭中我任职劳动委员和组长这两个职位,在校园中我是老师的好帮手,我助人为乐,同学一有困难,我便会去帮助他,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帮老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如:看书、打打羽毛球、下象棋……都是我的最爱,其中我最喜欢看书了,我们家的书橱里塞满了书,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这些书可以带给我快乐,可以让我增长知识,所以我喜欢看书。

六年级优秀的小学自我介绍

* *,女,十二岁.我是一个长的不算漂亮,但还比较可爱的女孩,有点傻傻的感觉.爱做梦,爱看天,爱发脾气,爱画画,爱听歌,爱交友,当然还有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_^

我爱做梦,整天想这想那,想不劳而获,简直就是个DREAM GIRL.不仅晚上做梦,白天也做梦.所以上课老是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老师以此来提醒我.而我依旧不改风格,我行我素:我做我的梦,你讲你的课,考的好就行了.我也是运气好,每次都考到对得起爸妈的成绩.

我爱看天,我想飞翔,大家应该都知道.我爱天,因为我喜欢天的广阔,他的纯净无可比拟.每到体育课,我就可以躺在草地上,静静的看天,将自己与天容在一起,使自己的心灵没有杂质.在这个繁忙的世界,看天才能使我感受到宁静,让我放松.

我爱发脾气,而且喜欢闷在肚子里,不说出来.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发神经似的一个人一天也不说话,弄的我的好友不知所错.有时也强忍笑容,可心中的怒火无法平息,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自己哭.没办法,这就是我的个性.所以可以联想到,我也很爱哭.

我爱画画,画画是我爸叫我学的,希望我多画静物素描.但我还是对我喜爱的动漫人物画像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让我画出生命,可以自己修改原画中不满意的地方.而且我的话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每幅画都是笑脸,因为我也想向他们一样,一直笑下去.

我爱听歌,一般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以音乐来安慰我的心灵.我可以随着作者的喜而喜,悲而悲.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每当听完后,就会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坚持下去!

我的自我介绍怎么样?对了,想交友的找我呦!^_^

六年级小学学生个性自我介绍相关

2.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二

一、树立正确的个性观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

个性虽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但与教育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因为后天的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作为小学课程改革主阵地之一的体育教学又该如何发展个性, 打好这一场攻坚战呢?我认为必须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功能特点, 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 注重创新与合作, 并授以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其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善学生个性的基石

1. 按意愿分组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课的开始或结束部分。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准备部分只停留在几节徒手操、一个图形跑的固定模式上, 学生动作虽整齐划一, 然而并无乐趣可言。如果按学生的意愿自由选择, 组成各种活动小组, 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个项目才自愿参加的, 那么他们学习的动机无疑是积极的。如一堂蹲锯式跳远课的准备活动, 让学生自己决定活动伙伴、活动项目、活动场所、活动器材和活动形式, 教师只需注意场地安全、鼓励指导等。这样的自主活动, 不仅使玩与学相结合, 还能取得同样甚至超过一般的准备活动效果。

2. 按性格分组活动。

这种方法适用于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教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 合理分组, 因材施教, 掌握不同类型 (内向型、外向型) 学生的密度和运动量, 那么不仅顾全他们的自尊心, 更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3. 大胆“放羊”。

过去人们对体育课的“放羊式”嗤之以鼻, 而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 我觉得应该提倡一种科学的“放羊式”。当然, 争议的焦点应从该不该“放羊”转变到如何才能放好“羊”上。如球类、投掷、韵律等项目在新授前可以让学生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并分散, 根据自己对动作概念的理解尝试着练习, 独立去思考, 共同来讨论, 努力发现一些基本的规律。如果教师懂得并善于“放羊”, 那么, 就能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乐学、好学、自主地学。

4. 及时地收。

学生在操场上自由自在, 如鱼得水, 凭教师的一声集合, 恐怕无法对这些小松鼠小兔子们奏效, 这就直接影响课的质量和效果, 更不利的是会滋生学生拖沓、散漫的心理。因此, 教师必须运用一些收的技巧, 如: (1) 接班后就注重体育小干部的培养, 造就一批有威信的组长等, 在关键时刻起榜样和统领作用; (2) 每月进行一次整队带队快速有序小组的评选, 当然, 平时应该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比赛, 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3) “收拢”后的讲解应精练, 示范力求优美, 允许围成圆圈或分散站立。教师只有灵活巧妙地运用“收法”, 才能体现科学“放羊式”的优越性, 做到收放自如。

三、提供有趣多样的合作机会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保证

1. 轮流保护, 形成合作意识。

体育技巧动作在练习时需要保护和帮助, 如前后滚翻、单杠、分腿腾越等。教师可以改以往由排头保护的方法为由前面完成动作的同学来保护帮助下一个同学, 依次循环往复。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感受同学的帮助并帮助同学, 既能熟练保护方法, 又能增进友谊, 体验合作的愉快, 加强合作的意识。

2. 相互配合, 达成合作默契。

体育球类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 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欲。教师应抓住时机, 培养他们相互配合的精神。如在进行“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教学时, 在让学生原地练习的基础上, 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伙伴和小组的比赛, 这时集体配合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撇开原来的固定伙伴或单个练习而融入到小集体中, 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 他们会自觉地相互配合协作。而这样的配合也使学生在获得满足的同时建立起同学之间的合作默契。

3. 团体评分, 增强合作精神。

体育课中有许多讲究团体合作的游戏或比赛, 教师可将每次比赛的得分记录在小黑板上, 得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团体协作奖, 教师不断鼓励大家努力为本组争得荣誉。让集体主义精神之花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灵土壤之中。

体育教学应发展学生的个性,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 体育教师应努力增进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这是体育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需要。而这一切的付诸实施还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孜孜不倦地努力, 为开拓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而不断努力。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既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 又能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挥, 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个性观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善学生个性的基石;提供有趣多样的合作机会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保证。

3.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三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写话;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如:无视儿童语言发展自身规律和自身的“习得性”,采取“牵着走”的封闭式教学,无视小学生习作心理,不切实际地拔高习作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导致学生习作个性特点难以发挥,而且从心理上丧失了习作兴趣。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个性化呢?笔者用自己的教学体会,从以下三个层面作以阐述。

一、营造宽松的空间,呵护习作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习作个性是学生凭借自己的认识能力发展和运用语言的心理表现,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这一个性心理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由此看来,培养小学生的习作个性,首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为他们营造宽松的习作心理空间,以此来呵护童心,激发童趣,使儿童的个性与语言表达和谐发展。

(一)激发童趣

课标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儿童初学习作应以激发童趣为主,可以从日记入手,让孩子们写真心话。我还让孩子们在小本子上积累优美的词句,写动情的话语,贴精彩的图片。如此美的形式,孩子们都津津乐道。这样做体现了以童趣为切入点,避免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中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他们的童话世界。在教学中,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直观手段,营造童话情境,在自然万象中通过引导想象润育童心,进入心物交融境界,使他们知晓云雾、雨露等自然形态,听懂花卉、小河、虫鱼鸟兽的对话,从而萌生奇思妙想;给自己饲养的小白兔过生日,下雪了给小鸟儿送饭……多么奇特的情感,此时的教师多么需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呵护儿童的个性心理啊!

(二)呵护童心

有了宽松的空间,儿童的习作以大胆的、奇妙的想象力特征逐步发展,这时儿童的习作可能在语言表达的规范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要怕,这是正常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改一改即可,教师不要在这方面加以限制或过多的纠正,以免挫伤学生习作积极性。以后随着阅历的提高,学生自己就会注意到的。只要他们真心做到说真话,表实感,抒真情就可以了。教师的指导多做些“题外”的功夫,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深化其个性体验,如:根据事物变化,设悬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中领悟道理,根据生活和自然的奇妙现象,巧用媒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现象和奇幻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倾吐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运用积累材料,凸显习作个性

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小学生的习作个性,关键是要遵循学生语言发展自身规律,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使学习习作变被动为主动,拥有自己习作权利,自然凸显自己的习作个性。如:学生写《秋天里》的开头:“灿烂的金秋到了,地里的红高粱一个个沉甸甸的穗子垂首着大地;地边的向日葵一张张丰满的圆脸始终向着太阳……”再如《秋叶》一文中写道:“秋叶是树的头发,到了冬天,大树该剃头了,所以叶子就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这些语句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精彩的,是富有个性的语句。

为鼓励学生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采取了“智慧星”的自我评价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过的课外知识,凸显了自己的习作个性。

三、尊重个性差异,张扬习作个性

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习作个体的学生,他们潜在的资质、思维方式、兴趣指向、性格特征等相关习作素质,无不千差万别,语言表达自然迥异,因此决定着习作教学绝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必须从主观学生的个性存在和发展出发,既关注不同习作水平层面的学生,又要关注个性差异的学生,以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要求,以做好对不同习作形式、体裁的选择,充分体现学生习作的自主性。

主要教学方法是指导的多样性:一是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如同一话题,多种拟题;同一文题,多种体裁;同一文题,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素材,多种立意等。二是变定势指导为临场疏导,即临场依据学生写作动机、材料的准备、思维设想等情况及时调控,如:思维的变通、感悟的升华、技巧的变化等等,使学生习作不拘一格。三是变固定模式为拓展延伸。学生可以不延续过去作文的几个步骤、几个环节格式化地去写,鼓动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地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的个性体验,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四是变只顾整体为兼顾个体。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多加关照,比如:帮他们拟题,引导他们提升认识,开拓他们的思维,甚至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同时降低要求,个别指导,领他们入门,扶他们上路,再放手锻炼,逐步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为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习作的个性化,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4.五年级小学生自我介绍 篇四

我的爱好是看书,我经常看书看的入了迷忘记周边的事情。比如有次妈妈让我照看一下锅,这很简单呀,于是我一边看书一边照看着锅,看着看着忘记了时间,妈妈回来“呀,糊了糊了”,我这才想起锅还在大火煮粥呢,好在没有酿成大错。当然这也是我的缺点,做事全神贯注固然重要,但是也要保证周身环境安全。

我的优点,喜欢乐于助人。每次当看到身边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记得有次我在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提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座位,我主动把位子让了出来,再得知老奶奶与我同一站点下车时,主动帮老奶奶背起东西,老奶奶直夸我是好孩子,现在回忆起来心里还是甜甜的。

当然我也有马虎的时候,记得有次我把45*16写成56*16了,还有次把乘法算成了加法,不过我现在正在努力改正中,每次写完作业都会查看几遍。

5.五年级小学生自我介绍 篇五

我的最大爱好是看书,我喜欢文字,我觉得它不像电视电影一样,放完了就完了,一个文字,只要你认真去品尝,慢慢地,你会品尝出无限的喜悦。书,也是一位朋友,在我不开心时读一读,我会觉得心情十分舒畅,有时,我会读得“乐而忘返”!

我的最大缺点是粗心,它并不只是代表我的缺点,它还是我最最最大的敌人之一。比如有一次,我放学时,外面下着大雨,我赶紧向同学借伞,我撑着雨回家,回到家我准备回房间做作业时,才发现书包不见了,啊!原来是忙着借伞,借完伞就急着回家了,竟然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你看,粗心这坏家伙,害人不浅啊,我要尽快消灭他!

对了,我还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哦,你知道我最喜欢穿 什么衣服吗?哈哈,猜不出来了吧!我告诉你哦,是裙子。记得我7岁那年,一个冬天的早上,我偷偷地穿上了好久没有穿过的花裙子,到阳台上去玩,玩得我两只小腿都发抖了,也没有打算要去换衣服,结果,当天晚上我发烧了,可我心里还想着:呵呵,穿上花裙子的心情就是比较美丽!

6.小学生五年级英语作文:自我介绍 篇六

Self-introduc

I’m a primary student. I live happily. I have long hair and a lovely face. But I ‘m very short. Being the shortest girl in my class, I feel shamed of it, though my teacher and classmates always say I will grow taller in the future to comfort me. Besides, I feel very happy in school. There are so many students play with me, and I always do well in study. So, when I go home, my parents also happy, too. My father often take me out to different interesting places. And my mother usually cook delicious food for me. How happy I am!

我是一个小学生。我过得很开心。我长着长长的头发还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但是我很矮。我是我们班最矮的学生,为此我感到很羞耻,但我的老师和同学都说我以后我会长高的来安慰我。除此之外,在学校里我是很开心的。有很多学生陪我玩,我学习很好。所以,回家后我的父母也很高兴。我爸爸经常带我去各种有趣的.地方玩。我的妈妈经常给我做美味的食物。我真是太幸福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小学生五年级英语作文:我的心情日记My Mood Diary

2、五年级英语作文快乐的一天Happy day

3、小学五年级英语作文:A Field Trip

4、五年级英语作文:The sky in my hometown

7.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七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Rosenberg认为,自我意识是个体的基本参考系统,个体所有的行为都能以此来预测[2],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也有影响[3]。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自我意识得到明显发展[4]。

小学五~六年级正处在自我意识从具体的、个别的评价向抽象的、概括的评价过渡的关键阶段[5]。本研究考虑这一阶段自我意识与欺负现象间的相关,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校园欺负的现状,以及学生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及发展路线,探讨自我意识是否改变学生欺负行为的发生,以期为学校欺负干预实践提供事实资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便利取样选取苏州市2所小学五~六年级10个班的479名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255名(53.24%),女生224名(46.76%)。年龄为10~13岁,平均为11.6岁。

1.2 研究工具

1.2.1 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版)

由张文新等[6]修订,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考察本学期(从暑假开学到现在这段时间)欺负他人与被人欺负的情况。与本研究有关的题目内容包括欺负行为的类型和欺负者的特征。施测时,向儿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欺负”和“受欺负”。问卷分为4个维度:关于朋友、关于被欺负、关于欺负、关于态度。

1.2.2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该量表在国内应用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7,8]。量表由80个条目组成。由6个因子组成: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量表为正性记分,得分高表明该项因子评价好;某一因子得分低,表明这方面存在问题。按原量表规定,PHCSS总分在第30百分位到第70百分位之间为正常范围;得分低于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1)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提示该儿童可能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倾向;得分高于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63)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提示该儿童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求全,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不足,具体尚需结合临床来综合评价。该问卷由儿童自己评定。

1.3 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主试为具有施测经验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生。施测之前,对所有主试进行指导语、问卷内容以及施测注意事项的专门培训。所有问卷的施测均取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同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每班由2名主试负责,被试回答完全部问卷后由主试当场收回问卷。施测过程大致40 min,教师回避。

1.4 数据处理

采用Foxbase 2.0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小学高年级儿童欺负行为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常被欺负的发生率为25.6%,每周至少1次被欺负的发生率为5%,经常欺负他人的发生率为10.5%,每周至少1次欺负他人的发生率为2.0%。

卷入欺负行为中的男孩欺负者为8.9%,受欺负者占11.3%;女孩欺负者占2.8%,受欺负者占14.4%。小学高年级阶段男生和女生中受欺负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但男生欺负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χ2=4.57,P<0.01)。

2.2 欺负的类型

男生以直接的身体攻击如踢打等占首位,其次是辱骂、抢夺或毁坏物品;女生则依次为辱骂、踢打、排斥等;男女生在踢打(Z=3.67,P<0.01)、辱骂(Z=2.15,P<0.01)的平均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欺负行为的发生方式和场所

男孩多是被一个男孩(36.91%)和几个男孩(13.09%)所欺负,或被几个男女孩所欺负(9.52%);女孩则多是被一个男孩所欺负(21.42%)或被几个男孩女孩(7.14%)、几个男孩(5.95%)或几个女孩(3.57%)所欺负。大多数受欺负者都是被同班同学(80.41%),其次是被同年级其他班同学所欺负(12.37%)。欺负行为的发生场所依次是教室 (59.61%)、操场(14.71%)、走廊或大厅(9.80%)等。

2.4 对欺负行为的反应和态度

当看到欺负现象发生时,选择向老师报告的学生占51.57%,走开或只管做自己的事的占16.31%,对被欺负者提供帮助的占21.57%,看热闹的占9.47%,跟着欺负的占0.74%。自己被欺负之后向老师报告的仅占37.50%,把被欺负的事告诉父母的约占48.15%,而把被欺负的事告诉朋友的则占74.69%。有19.66%的欺负者没有因为欺负其他同学而被老师批评过,29.23%的欺负者也没有因为欺负其他同学而被家长批评过。

2.5 小学高年级儿童自我意识特点

2个年级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05);存在年龄差异(F(4,199)=2.56,P<0.05);在行为(t=-2.37,P<0.01)、合群性(t=-1.96,P<0.05)及总分(t=-2.39,P<0.01)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显著高于男孩。PHCSS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及总分女孩较男孩得分高;儿童行为、合群、幸福感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而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与外貌、焦虑得分反之。

2.6 小学高年级儿童不同欺负卷入者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将不同的欺负卷入者分为4类,分别是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划分标准根据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2个核心题,对第5题“这个学期你在学校里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过吗”回答“时有发生者”确定为被欺负者;根据量表中第16题“这个学期以来你是否欺负过或参与欺负过别的小朋友”回答“有过多次”的定义为欺负者;上述2题都选择的则定义为欺负/受欺负者,其余则为未卷入者。以不同欺负卷入者为自变量,自我意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不同欺负卷入者类型在儿童自我意识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重事后比较发现,欺负者自我意识得分最高,其次是未卷入儿童,然后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得分最低。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受欺负人数在小学五、六年级与男生差别不大,而女生的欺负人数在2个年级上均显著低于男生,与以往的研究[9]相一致。力量的悬殊是造成欺负行为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女生相对弱小,使得她们与某些男生一样经常可能成为被欺负或被攻击的目标;由于社会和习惯上对女孩行为规范的要求使其在行为上比男孩更为约束,这2个原因使女孩成为欺负者的可能大为降低。在欺负的类型上,小学高年级男生主要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主要以言语欺负为主。

超过半数的欺负行为都是发生在教室,其次才是操场、走廊或大厅等其他地方。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目前中小学生在校活动范围的情况。高年级儿童的学习负担加重,自由活动时间相对较少。很多人际交往和人际冲突也就自然地发生于教室里。因此,多数欺负行为发生在同班同学之间。许多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欺负行为的冷漠反应应引起注意。儿童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存在分离,对受欺负者表示出更多的同情,但实际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较少。更应引起关注的是,多数受欺负者在受到欺负时选择向朋友诉说,而不是告诉老师或家长,这就使得许多欺负行为未能被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和制止。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存在年级差异。PHCSS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及总分女孩较男孩得分高,表明男孩行为问题多于女孩,与Piers等[10]报道一致;通过儿童自我意识各分量表的得分比较发现,行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学业问题、情绪问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学校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也变的较重,而随着教育的提高儿童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想要保持一个好孩子的形象造成的。

较多卷入到被欺负现象中的学生自我意识得分低于未卷入欺负行为中的儿童,其中欺负/受欺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最低;而作为欺负者的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高于其他2种卷入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欺负行为对卷入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存在着显著影响。

欺负他人的儿童对自我意识各方面的评价都很高。欺负者多脾气暴躁,易被激怒,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同时,欺负者可能缺乏某种基本的自控能力,自身行为缺乏理智性,表现出动作化人格[11]。Rene等[12]指出,欺负者应有某种程度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才能使欺负行为得以“现实化”,那些经常欺负别人的儿童更可能有一种盲目的“优越感”。显然,这种较高的自我评价与欺负者通常具有的体力优势和较强的自尊和自信是一致的,同时它的产生又是基于同伴群体的社会比较,因而这种自信常常和对他人的怀疑、低估或歧视相对应,这就构成了欺负发生的心理条件。同时欺负者也可能通过自身的欺负行为进一步加强这种自信,确证对自我的评价[13]。

与一般儿童和欺负者相比,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与合群性方面评价偏低。可能与受欺负者通常身体脆弱、有某种身体缺陷或生理特点有关,使得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往往具有较低的自我评价;也可能与其人格特点有关,受欺负者以高神经质和内倾性为典型特征[14],从而制约其同伴交往与问题解决策略;也可能是受欺负严重摧残了受欺负者的自尊,降低了个人的自我评价或自我价值感。受欺负儿童在长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安全感,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8.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八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有很多途径,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则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以此为切入点,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

[关键词] 责任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3-0015-03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们常常遇到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部分同学的作业不能及时上交,值日不能主动完成等。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小学阶段的中年级段被人们称为“腰”,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前提

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教师提出要求就能达到的,只有学生产生自我要求才能实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要从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明白道理,在感情上全部接受,真正理解责任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如班主任可以针对班级的情况,结合班规班训的制定,让学生明白责任对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为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夯实基础。

1.自我感受,明确责任的重要性

学生要想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首先要明确责任的重要性。教师请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励志的名人故事,例如周恩来以中华崛起为己任,我国的体育健儿以祖国荣誉为目标等,让学生了解责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这在很多时候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时,老师还可以全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责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的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了责任对自己和集体的重要;学生在自我感受到责任对自己的重要性后,在“我与我们的家”的班会中,也明白了自身问题就是班级问题,清楚了这一切都是责任感的缺失造成的,感受到责任对自己的成长,以及责任对集体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2.自我认识,明确责任的内容

众所周知,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责任感对自己重要性,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设置一些行为的短期发展目标,明确责任。教师可以从自我目标与班规班训的制定上入手。

(1)统一认识:使学生明白“班规班训”与《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不一样

班规班训是个性化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小学生守则》是普遍的,是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班规班训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2)确定原则:制定班规班训时遵循可行性、广泛性和互制性三项原则①

其中的互制性体现的是师生制约,尤其是学生对班主任的制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班级里任何人都需要制约,老师不但会一起遵守班规班训,而且还要带头遵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也同样要接受处罚。

(3)起草班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

首先制定自我目标:在教师和家长帮助同学分析不足的情况下,共同制定学生发展的小目标,如认真听讲,要提高体育成绩等。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目标写在一张漂亮的纸上,剪出各种水果图样,因为他们说:“集体就是一株大果树,当所有的水果都盛放在这个美美的大果篮中时,就是我们丰收的时节了。”看到这个丰收的大果篮,孩子们兴奋极了。

(4)执行班规班训:在班规班训面前,人人平等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正式出台,班规班训一旦正式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班训,对孩子来说,维护它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学生的尊严都已通过班规、班训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责任的内容。

二、导之以行是途径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道德概念和情感指导下采取的行为。学生在明确自己的责任内容后,只有行之有效的“导行”才能使其落实自我责任和班级责任,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观念。

1.树立主人意识,认同自己

教师在班级中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班级是个大家庭,人人都是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如: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在晨检和班队会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在“人人都是小主人”的岗位认领中将班级日常事务分解细化为若干个岗位,采取学生主动认领的方式,并让学生针对岗位制定适合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规范,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当学生有了“一官半职”,就会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绞尽脑汁,付诸行动,而且尽职尽责,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

2.发挥榜样作用,自我激励

学生善于模仿老师和“优秀”同学的行为,教师就随时发现这样的典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让大家学习身边的榜样。例如,收作业时班级纪律不好,抓住这个情节,教师神秘地说:今天在收作业时,只有一个女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把作业都打开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无论身边的人说的多么热闹,她还坚持晨读,一点也没被周围的情况影响,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大家左顾右盼,悄声议论“是谁?你知道吗?”“我不知道。” 教师悄悄观察那个被表扬的女孩,虽羞涩但异常骄傲。当大家发现是哪个孩子时,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她,眼神中分明是羡慕与钦佩!第二天再收作业时,说话现象减少很多!类似的小故事讲过很多,很多同学在下课以后都努力效仿,且班中每位同学都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行,因为自己的行为明天就有可能成为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自己激励自己,在这种思想下,学生越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现自我目标和班级目标。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

3.采用评价激励手段,自我执行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表扬一个学生最细微的进步远比嘲笑他显著的恶迹要高明得多。每个学生都很看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教师若能及时表扬遵守自我目标和班规、班训的同学,无疑是对他们的极大鼓励。教师在班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对小组和个人进行鼓励评比,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达到强化自我管理意识的作用。比如,在班级中开展“星光灿烂”活动:只要在课上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一颗“学习星”,累计到10颗得到奖品;同样,可以评选出“卫生星”、“守纪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班中的听讲和守纪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孩子们都在努力遵守班规班训,克制自己的言行,并尽力实现自我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这样在期中阶段,孩子们在课上听讲和行为习惯方面就有了一定进步。

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学生有了责任的意识是可喜的,但要最终实现自我管理,不是简单一次两次的自我目标实现就能达到的。长期坚持下来,还需要靠意志力。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才能树立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

1.搭建平台,感受责任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虽然初步具有了责任意识,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如果能使其在多方面展示成功,就能真正把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观念植入心中。而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切实感受责任,逐步形成自主教育的意识。

比如,在开展“人人都是小主人”的活动中,学生不是从始至终地负责一个岗位,而是定期轮换。岗位管理者上任前要主动制定管理目标,卸任后要对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每月进行总结评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责任对自己和集体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加强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2.品味乐趣,强化责任

树立责任意识后,孩子需要感受到拥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体味到自我管理的乐趣,这种乐趣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活动中去赋予。

当班级整体有进步后,可以抓住学校为班级提供的展示的机会,孩子在向全校展示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进步的乐趣,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自我管理的意识植入学生的心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任课教师的情感指导,如请孩子们喜爱的任课教师为学生写热情洋溢的信,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能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心与集体的荣誉息息相关!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样的教育过程,加强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同学负责,进而对班级负责,并逐步走上自我管理之路。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树立自我管理观念,要从具体、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入手,从特定的事件出发,变抽象概念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内容,使他们从具体的情境中得到锻炼,使他们爱上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像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当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所接受,当学生因为这份爱,由被动接受管理上升到自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时,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责任意识这一个方面,而是完成了整个思想上质的飞跃,不仅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了综合素质的锻炼,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的目的。

注释

①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课题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论著选读》,2006年,第251页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周韫玉.自我教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95.

[3]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4]贺乐凡主编.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高文等.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郑成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61.

[7]卢勤.做人与做事[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8]燕国材主编. 教育心理十题[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9][美]R. Barke等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M],付艳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北京小学走读部

9.小学生个性的优秀自我介绍 篇九

我有来向大家介绍下我的优点吧:唱歌、体育、奥数……等等,我的缺点也有些,比如粗心,马虎。但最让我担心和自豪的是我那张能说会道的嘴。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在课堂上我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小达人。在下课时我就成了个小“话唠”。

别看我是个“话唠”我也是个书迷。在小时候我喜欢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书。现在我长大了,不看这种书了,而看《宇宙悬疑》、《查理九世》之类的书。看了这些书让我看到了宇宙的奥秘,机智勇敢的墨多多,也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知道了酸、甜、苦、辣。

别以为看这么多课外书没用,他们可帮了我个大忙!记得一次考试时我在做最后一题拓展题:“宇宙里有没有虫洞,如果有那有没有虫子,如果没为什么叫虫洞?”我突然想起了宇宙奇观的内容,就把上面的答案写了上去,结果对了。我顿时发觉,书的作用可真大啊!

五年级作文自我介绍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定义是什么?“我”是谁?如果“我”不是现在的“我”,那“我”又是谁?“我”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不是“我”,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渺渺星辰,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如果曾经的“我”做出一个小小的,不一样的选择,那么,现在的“我”是否与做出另样选择的“我”不一样了。可是“我”到底是什么呢,“我”为什么是“我”呢,“我”还是“我”么……

如今的“我”是不是一个梦呢,“现实的”我“或许是一阵随意的风,一个*的巫师,一条吐着泡泡做着梦的鱼。那么,”我“是梦里的镜像还是沉浸在梦中的人呢。”我“到底是什么啊。是不是虚无呢,是不是一个幻想中的虚拟人物呢,还是”大世界的“网游中一个npc亦或者被玩家操纵的一堆数据呢……”我“特么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啊!罢了,反正我就是我。一颗星辰也好,一阵风也好,一个巫师也好,一条鱼也不错。就算以前的我做出什么不一样的选择,我还是我不是嘛。

10.小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

我有许多爱好,我喜欢看书,常常沉浸在书海里忘记了时间;我喜欢听英语,复读机每天伴着我入眠;对了,我喜欢画思维导图,通过图片理清脑中的想法是一件有趣又过瘾的事儿;我喜欢打乒乓球,我的金牌陪练就是我的老爸。

我也喜欢幻想,常常幻想自己像《哈利・波特》中的赫敏一样,拥有神奇的魔法并用魔法帮助别人:如果我能成为小魔法师,我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做一种魔法蛋糕,蛋糕的配料是竹子粉和比比多味豆,心情不好的人吃了这种蛋糕,心情马上会好起来。

我也曾经幻想过自己是一只老鼠,如果我真的是一只老鼠,我会不会每天都要训练跑步和敏捷度?以免被猫抓住。或者每天打造新型盾牌和铠甲,以免被人们砸来的锅给打趴下。

11.如何辅导五年级小学生写作文 篇十一

一、多观察,多比较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

家长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因此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较为常见的草莓时,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因此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致、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如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中,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____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二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與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息: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所以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搞好作文训练,就必须抓住生活这个“泉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石里小学)

12.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二

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在方格纸上画画、算算. (8分, 第1题4分, 第2, 3题每题2分)

1.左边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上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3.一个梯形的高是5厘米, 如果把它的上底向一端延长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形.画出这个梯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阅卷感悟

这是一道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动手画图的能力, 从参测的187份试卷看, 学生在第1题估算上失分较少, 而在2, 3题作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上失分较多, 它观照着学生动手作图能力的缺失, 同时折射出我们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上的单一, 即重基础知识教学, 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影响着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思考与对策

翻阅试卷后, 我及时了解四位授课教师, 他们也感到很失望, 因为期末复习时反复强调此类型题目必考, 而且加强了练习的力度,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不强所致.但既然说到能力, 就不是一蹴而就所能达到的, 它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 说到底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但是道理人人都懂, 可落实在行动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知易行难”是我国古代知识论中的重要话题, 那么如何做到从低年级起抓好小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呢?

(一) 在教学评价操作上, 设立多元的目标体系

过去我们在评价上只重视定量评估, 即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等, 虽然简单易行, 但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看, 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特别是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 我们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要考虑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发展, 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定性评估, 认真查阅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特别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的动手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 切不可以分论英雄, 要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有的放矢地加以辅导, 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 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 尤其关注能力培养

我们要树立为国育人的宏愿, 中国人动手能力弱由来已久, 这不仅表现在基础学科的数学, 同样存在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 已经成了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要把培养小学生动手画图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第一要务予以落实, 并且从一年级抓起, 从小学抓起, 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小学生的画图能力一定会增强, 并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 在教学的设计上, 要有全局思想、战略的眼光

一是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全面把握各个学段在动手画图等操作性方面的要求, 做到心中有标准, 教学有方法, 切忌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思想.

二是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的全套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编排体系, 从整体出发, 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小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 切忌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望路.

三是要认真研究学生, 切实把握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上予以辅导, 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它既包含数学的基础知识, 也涵盖数学能力的培养.

13.小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三

我的性格温柔,有时有一点点小脾气,瘦瘦的,但腿上全是肉,,妈妈她们和邻居都经常问我:“你的肉上哪去了?”我回答她们说:“全在腿上睡觉哪,不要吵醒它吧!”妈妈她们和邻居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大牙都快掉下来了!

我在学校有个外号,叫“快跑三代”,“快跑一代”是我的好朋友李羽纶,自从我跟她坐在一起时我就天天跟她闹着玩,所以对跑步也产生了兴趣,作文能力也提高了。排在第二的是我和李羽纶共同的好朋友沈芷好。有一天我和沈芷好觉得叫李羽纶的名字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千辛万苦才给她想出了个外号叫李李,她也很高兴的接受这个外号了。

我在班上还有个外号叫“溜冰帮助人拖拉机”,意思就是在雨天的时候,地上滑的让人走不稳路的时候,我就会立即滑过去帮助他们。这可是我千辛万苦才弄到的名声啊!怎么样,我不简单吧。

14.小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四

我属羊,今年10岁了,一如我的属性那样我本人性格温顺,爱静,爱笑,更爱交朋友。

我擅长漫画,我的.画还有幸获得过全国小学生书画比赛二等奖呢,班里的很多同学也都很喜欢我的画,我现在正在努力学习工笔画的技巧,希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与我一起学习进步噢。

15.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苏教版上下五年级数学教材都设置了“找规律”章节内容, 下册是上册的延伸与拓展。为更好地学习下册“找规律”内容, 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真正找到数学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规律, 需要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探索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活动感悟, 发现知识中的趣味

知识导入阶段, 需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一步步探索, 形成初步的知识经验, 再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在活动、游戏中进行趣味活动, 调动全身器官和思维的灵活性, 积极参与到互动合作的游戏活动中来, 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导入阶段需要重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结合趣味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观察、分析、提问与解决问题中来, 以此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来源与发展, 并启迪学生思维, 发现知识的奥秘, 为探寻出规律奠定知识经验的基础。

“找规律”导入阶段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 展开“对比画画”的活动过程, 毛毛虫长2 格, 在长度为10 个方格上爬行, 每次爬一格, 观察它爬几次能到头。学生展开互动游戏活动, 每爬一格记录一次, 学生发现共爬了9 次就到头了。之后教师转换问题“如果问题是‘每次框上两个相邻的数, 问有几个不同的和?’结果又会是怎样呢?”通过趣味活动, 引导学生感悟。

二、实施游戏互动, 理清知识脉络

基于以上趣味导入过程, 学生有了初步解决动态运行问题的经验, 对“找规律”这一章节的知识也充满了兴趣。这时, 教师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引导学生对上一阶段的活动导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自主提出问题, 设想不同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分享如何找出有几次不同的和的经验。再者拓展问题, 借助自制器材, 引导游戏互动, 促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找规律”中期阶段教学, 运用自制“木板橡皮筋形状教具”。教师提问“若每次框3 个数, 能得到几种不同的和?框4 个数呢?5 个呢?”学生动手实践, 游戏互动, 将橡皮筋绑在软钉子上, 每次框3个小方格, 发现需要移动7 次能到头, 有8 个不同的和, 框4 个需要移动6 次能到头, 有7 个不同的和, 框5 个需要移动5 次, 有6个不同的和。之后教师总结归纳“移动的次数=10-框数, 不同和的个数=10-框数+1”。通过游戏互动, 引导学生探究与感悟。

三、合作探寻规律, 促进思维提升

在上述趣味游戏完成以后, 学生得出了很多答案, 但是似乎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希望将这个问题类推到一类问题, 结合“找规律”知识的核心思想, 发现问题的规律。这也正是数学教学希望达到的目标, 希望学生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由此进一步展开合作探寻规律的教学过程。结合以上结果, 得出框的个数n, 总个数N, 每次移动一格, 移动次数为 (N-n) 次, 不同的和的个数为 (N-n+1) 个。之后展开深入探究, 建构《找规律》知识网络。

《找规律》核心阶段教学, 教师出示幻灯片, 一个图案由4 块瓷砖拼接成正方形, 将这个图案放在浴室。浴室长需8 块瓷砖, 宽需6 块瓷砖, 问有几种方案。学生拓展思维, 由一个方向的移动转变为横向与竖向双向移动, 得出横向有8-2+1=7 种方案, 纵向有6-2+1=5 种方案, 由此结合乘法的基本定义, 得出有7×5=35 种铺设方案。通过合作探究, 学生拓展了思维, 发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

四、展开应用实践, 提升综合能力

在学生探寻到规律后, 需要结合实际问题,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展开应用实践,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游戏、活动的过程, 学生探寻到“找规律”中的相关规律, 了解了根据行、列总数, 及每次框的行、列方格的个数, 每次移动一个方格, 能够得出移动多少次, 就能得出多少种不同的方案的答案。在学生了解到这些规律后, 教师结合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找规律”应用阶段教学过程中, 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百数表, 在百数表中, 十字架形状的红色框 (上、下、左、右、中) 框住了5 个数字, 最左上方框中的5 个数字和为60, 移动红框这个和改变。教师提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和呢?”学生基于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 展开知识应用过程, 得出一共有 (10-3+1) × (10-3+1) =64 种和的答案。结合学生的自主实践, 教师总结, 每次框5 个数, 上下、左右对应的数, 加起来的和都是中间数的2 倍, 基于此, 其他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引导应用实践, 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生处于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 可以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中逐步建构知识框架, 提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循序渐进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逐步探索, 强化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过程,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6.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六

一、小学生分数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学生在计算分数算式时,不论是读题或抄题,常把“+”和“×”或“+”和“÷”混淆,把“3”看成或写成“8”,将“36”看成或写成“63”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感知事物时具有笼统、表浅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容易受事物本身的外显特征影响,对一些相近的符号或数据容易感知不准确,造成计算出错。

2.已有概念或结论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前摄效应”的干扰,最为典型的是运算顺序或简便运算运用上的错误。比如:计算1/4-1/4×1/2,3/8+5/8×5/6,学生容易先计算减法或加法再计算乘法。这就是受已学过的“两个同样的分数相减得零”或“简便运算”干扰,尤其是第二个算式,“3/8+5/8”的组合(和是1)给学生强有力的暗示。已有概念或结论的干扰也可以看成是负迁移的影响。

3.计算法则理解与记忆的模糊

将四种基本运算的一步分数计算题混合在一起,让学生直接写得数,学生通常会出现混淆计算法则的情形。比如,计算5/8÷8/5,1/2+1/4,常常被当成乘法计算。这样的错误通常被归结为“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之类的原因,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没有达到深刻的程度,对法则的掌握只是通过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

4.迁移受阻

不少五年级教师反映,能够顺利解答整数、小数方程的学生,却对解答方法一致的分数方程束手无策。比如,学生可以轻易解方程4x+0.5x=9,但学生解分数方程3/7x+4/9x=1,其正确率和整数或小数方程的比较低得多。这说明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还比较低;迁移受阻的深层次原因又是还没有把握分数计算法则知识的本质。

二、提高小学生分数计算能力的策略

1.要求教师上好计算教学课,保证学生透彻理解分数运算的算理,熟练运用分数计算法则

包括我在内一些教师曾经认为,分數计算教学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按照计算方法不断演练,多计算“强化”,就能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殊不知算理教学的重要性。结果,不少学生虽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随着知识方法的增多和相似性,造成理解的缺陷和混乱,计算出错由此产生。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方法很多,主要原则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这符合心理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原理。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数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本身比较乏味,计算题目由数字和符号组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而分数计算比起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来难度更大。深圳特级教师黄爱华上的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给人很多有益的启示,他的课是在游戏中完成的,将枯燥的比较数大小的方法渗透进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知识。

3.运用迁移规律,这也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分数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运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前者与后者有密切的关联作用,分数计算的很多知识正是与整数小数计算有共通之处。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迁移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数计算与整数运算知识的异同点,利用整数运算知识理解掌握分数计算方法,则学生出现前述不会解分数方程、不会解答或混淆一些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情形会大大减少。

4.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即使掌握了计算法则和技能也无法完成计算任务,特别是分数计算较之整数计算、分数算式的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感知错觉,受假象迷惑;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比较多,更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和运用上的混淆。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先看清楚数据、运算符号,观察数据、符号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实际应用题,还要分析条件和问题,理清解答思路。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在分数计算时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书写工整的行为。

重视学生口算、估算的训练,倡导算法多样化。坚持每天课堂上在新授课之前进行短时间的口算或笔算训练。

培养学生计算后进行检验的习惯,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检验可以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计算习惯。检验抄题、竖式、计算、得数,回顾反思分析思路。对发现的计算错误及时订正,使订正成为一种常规。

五年级学生分数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当前学生分数计算出现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在知识技能掌握和非智力因素(兴趣与习惯)两大方面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罗玲芳.数学教学新视角[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0.

17.小学生个性优秀自我介绍 篇十七

优秀的个性小学生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雨天,因为刚好出生在雨天,老爸又刚好姓夏,于是“下雨天”就出场了,而且妈妈也希望我如雨后春笋、天天向上哦!呵呵后来因为一部分人实在不忍心在晴朗的天气里叫我雨天,为避免引起“混乱”,就只好舍弃了这个颇有个性的简单名字,退而成“小名”了。我的大名也简单,其实就一个“翌”字,因为我出生的日子刚好是爸爸妈妈结婚2周年纪念日的第二日。“夏翌”谐音宁波话“暇意”,大家希望我暇暇意意,呵呵,有点嫌“翌”字太文绉绉,就把它给拆了,一分为二成羽立了。

大家都说我是个阳光女孩,因为我是开心果啊。我老是坐不住,呵呵,能跟小椅子成为好朋友,是老师和爸爸妈妈现在的心愿。我喜欢跳舞,但能跟着音乐自己起舞,不用按老师的要求练基本功;我喜欢画画,但是信手涂鸦,把小朋友的脸画成绿色也没关系;我喜欢溜冰,但最有趣的还是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练习如何摔跤……

长大了,我想成为炒小菜的师傅,当然我也想念的大学。

个性小学生自我介绍范文

昀昀是我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小名哦,我的大名叫曹铁瀛,妈妈怀我的时候和单位里的阿姨们玩牌经常是百战百胜,阿姨们说是因为我的缘故,干脆就叫“天赢”好了,爸妈取其谐音,就变成了“铁瀛”.

我的性格有点内向、腼腆、不喜欢“显山露水”.我最喜欢体育项目了,最“痴迷”的就是体育频道:乒乓球、羽毛球、台球、足球、篮球、跳水~~,当然我也喜欢打牌(这可是遗传)。

我的个子很高,被称为“帅哥”,因此彼得女孩子的欢心哦,等我长大了,我要娶七个“老婆”,其中三个为:外婆、爸爸和妈妈。

18.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个性自我介绍 篇十八

关键词:教师个性 教学风格 智力优势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教学风格,即体育教师的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特征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就必须注重教学对象的智力因素,并将教师个性与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思考和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及动作,体现出教师个性的自我完善的价值。

一、运用学生的智力优势讲解,使技术动作的体验能够更加地接近生活

随着学生年龄和学段的增长,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累积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想象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是学生智力水平的优势和主要标志。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科基本知识,有关定义、原理,并能把教师讲解的内容经过分析后结合教师示范动作进行综合处理,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排球课讲解上手正面传球技术动作时,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物体的稳固要素有哪些?(与物体接触面积大,与物体本身形状接近,通过物体中心,重心低等等)待他们回答提出的问题后,结合提出的问题讲解排球上手传球动作要领和技术结构,并指出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手型以及击球的位置,用力的方向和顺序。这样的讲解目的是利用同属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技术动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加速了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对动作的认识。

二、讲解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为技术动作认识创作平台

体育课中的讲解语言要生动,表达要准确。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领域,引导他们充分理解动作原理及概念,从相邻概念到从属概念,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技术原理,从而抓住掌握动作关键的本质特征。

例如:在所有投掷内容教学中,身体超越器械是技术的重点和关键,身体超越器械是把器械最大限度地留在身体后面,其意义在于加大角速度,有利于加大投掷器械的线速度,达到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加长力的作用时间的目的。线速度是角速度的转动半径的乘积。公式V=∞×R

为了让学生懂得超越器械这一技术关键环节,发挥大学生智力优势和思维想象能力运用生活现象,讲解如下:

超越器械是关键,水边打漂方可见。

若要水漂多又远,持右手臂尽伸远。

重心远在器械前,最后用力能体现。

这样是利用大学生触类旁通的思维特点,讲解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生活资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给技术动作建立一定的生活基础

体育教学中技术动作源于生活,是长期生活、生产实践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技术动作与生活的联系。而联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导入中下工夫。

大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现象有着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中会出现共性错误,共性错误动作的出现多是对动作要领领悟不清,对技术在实际运用上认识不足而形成的。解决共性错误动作,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采用比喻讲解法作用明显。

四、教学方法要结合专业特点,给体育教学链接增色彩

教师作为体育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作用主要是启发、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就要从学生的学习专业角度入手。体育教学中注意强调形式的集体性,而集体活动的形成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安排适合大学生特点的集体活动内容、比赛、游戏等活动。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合理调节运动量。活动中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元素效果更佳。

上一篇: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不自由毋宁死》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下一篇:2017-2018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