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的优秀读书笔记

2024-09-29

《倔强的小红军》的优秀读书笔记(共9篇)

1.《倔强的小红军》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疲、稞”等生字,会写“倔、顾等生字。

2、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拒绝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1. 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学生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等。)

2.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以“陈赓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又一幕,有那么一件往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是我心中一处永远的伤痛。”是一件什么事让我们的首长如此内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

三、学习课文生字

1、指导过程

字音:读准生字字音、多音字,提出易错生字 字形:识记字形,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写字:指导书写

第二步,读懂词语,用自己的方法读懂文中的词语,交流读懂和没有读懂的词语。

第三步:读准读顺课文,检查朗读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围绕疑点研读课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研读要求:

(1)品读课文2-10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2 .学生围绕几个研读问题进行品读。(独学、对学、群学) 3.汇报交流:

问题一:面对陈赓多次帮助,小红军接受了吗?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的?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红军三次拒绝陈赓帮助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细细品读。

重点体会“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思维拓展:事实是小红军说的那样吗?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和课件中所展示的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来体会。

问题二:“陈赓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陈赓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2)陈赓同志是怎样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陈赓的感受。 出示句子:

A.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心情不平静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 B.“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3)指导感情朗读。(先自己体会后练读,再个别读,齐读。) 问题四:陈赓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 (1)找出相关句子,再指导感情朗读。 (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没能及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责,十分悲痛。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

(3)理解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坚强、机灵的小红军战士啊!他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多么令人感到啊!

同学们,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从小红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与此同时,你又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呢?读课文时,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读出思考,这样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板书:

25 倔强的小红军

一心为他人着想

2.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篇二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3.《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篇三

东城镇莲塘小学 胡意平

抓住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清城区东城镇莲塘小学的胡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抓住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上课的教材是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好例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以陈庚的感受为切人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围绕三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研读活动,结合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把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1、内容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本想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出草地,却被小红军说服独自前行。当陈赓同志醒悟后往回找小红军时,却发现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着自己。本文围绕”倔强”一词,运用了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小红军的光辉形象。

2、学情分析

(1)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为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要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老师介绍相关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作铺垫。

(2)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特点,是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难点,本课可以通过多读来让学生积累,学会表达。

三、依照编排意图,说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词语,体会关键词语对表现小红军优秀品质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学习在描写人物对话中,适当加入动作、神态的词语,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依据目标,定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在描写人物对话中,适当加入动作、神态的词语,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描写人物对话中,适当加入动作、神态的词语,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五、依据策略,定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

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导读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学法方面除了朗读感悟法外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六、情感互动,说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第一个环节:揭题导入,创设情境

本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再现,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富有激情的描述,将学生立即带入一个特定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2.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是:(1)读准每一个生字的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地方。

这样做,即起到了正音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提出了疑问,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3.第三个环节:自由学习、探究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自助质疑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的主要做法是运用自由学习的方式思考不明白的问题,把简单的问题在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在班上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下一步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第四个环节: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文理解的重难点,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第一个问题:想想课文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的小红军?

第二个问题:陈赓发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陈赓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四个问题:你想对小红军或陈赓说些什么? 为了更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我采用的主要做法是:(1)先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用于质疑别人的见解,大胆发表自己的主张。

(2)理解词句是理解篇章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应结合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而本篇课文来说,我认为以下词句是学习的重点:

①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②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③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在理解这些词句时,我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以点带面,较好地把握了这篇课文。

(3)古人云,熟读百遍,其意自现。指导学生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反复指导学生诵读重点句段,读中悟情,读中感义。

本环节结合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运用交流、诵读的方法,抓住有关重点词句段,达到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5.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为了加强对学生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这一环节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概括本篇课文内容且谈出本科的收获或质疑,这样不但加紧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作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是本文用语精辟、构思巧妙是一篇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文章,所以我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分析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写作

课本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课堂也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课下求知的自觉性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我给学生留了适量的作业,作业是这样布置的

①把小红军的故事讲给家人听。②推荐阅读《英雄小故事》。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从社会实践中拓展语文的学习资源。所以这个作业密切加强了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巩固有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课下求知的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说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充分体现到陈赓和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充分读出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在读、思、划、议、想 5 的阅读实践中习得语言;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七、课后说反思

当然,本堂课也存在着的不足,尚须改进。

1.在指导朗读上,速度过快,缺少一个让学生体验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感受的时间,做到有目标地读,有体验地读,有价值地读。

2.在学法指导上还做得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找到表示小红军的言行的句子时,可适当让学生在一旁做一做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会。

4.《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篇四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师不仅仅只是个引导者,也是个激励者。在《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的教学中,我有过“这个小红军真是可怜啊!”“你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了小红军的满不在乎!”等激励性形象化的评价,因此调动起来学生的读书愿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想、议、读”的教学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领悟。

5.《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 篇五

这个小红军让我想起了课本里曾经学到过的许多小英雄――张嘎、雨来、刘胡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在战争年代,这些小英雄不但没书读,还有的要拿着枪上战场,有的在艰苦的环境下跟敌人作斗争,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我们才有了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啊!

小红军“撒”了两次谎,但两次都是善意的谎言,他是为了不拖累别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啊。这也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比如,家里吃鸡的时候,我总是抢着把两只鸡腿“统统杀光”,好吃的东西自己“享用”,不好吃的都留给别人;再比如,有时候超市买东西出来,我总是嫌累,而把重的东西全都让爸爸妈妈提。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啊,我以后一定要改正。

读了《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后,小红军的“倔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小红军在生与死的边沿上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

红军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环境和条件恶劣是大家非常熟知的。陈赓首长碰上了一位十一二岁、身体极度虚弱、掉了队的小红军。陈赓首长要让小红军骑在自己的马上赶路。小红军回答却是:“我比你的体力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接着陈赓首长用命令的口吻要小红军骑马,小红军却又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赛跑啊,那就比一比吧。”并且还做出来要赛跑的姿势。

陈赓首长无可奈何,只好同小红军一块儿走。陈赓首长掏出了一包青稞面给小红军吃,小红军拍着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倔强地说:“瞧,我比你还多呢。”陈赓首长三次关心照顾都被小红军“倔强”地拒绝了。后来陈赓首长只好自己朝前走。当走一段路的时候,明白自己受骗了。再次回来找到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倒在了草地上。陈赓首长摸到了小红军鼓鼓的干粮袋,发现不是什么干粮,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啃有几个牙印。读到这里,有谁会想到,牛膝骨怎能做干粮充饥呢?谁不为此而痛心、而落泪呢?

小红军,你瘦弱,你饥饿,你的一切完全应该接受首长的关心照顾,可你为什么还那样的“倔强”、那样的“骗”首长呢?为什么宁肯“违”着命令来这样做呢?你这一切我完全明白了,你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你是纯粹地为了别人。你的的确确是宁愿自己饿死,也不去拖累别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肮脏腐朽的思想又怎敢和你去对比呢?

6.25,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倔强的小红军》,本文选自

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二十六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倔强的小红军》是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陈赓同志的回忆,描写了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陈赓同志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对战士的关爱。

本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

学习本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接受革命教育熏陶,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学习小红军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自我奉献精神,同时,学习用对话、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本课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本次说课我以第二课时为说课对象。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标的要求、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体会出文章感情的变化。2.通过阅读,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倔强的原因,陈赓同志深情回忆的原因,陈赓同志被说服的理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认识,感受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学会奉献。

2、学会通过运用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形象。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课以情境教学法为主,探究式教学法和朗读式教学法为辅。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根据知识点的特征创设多种情境。这样,一方面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游戏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本课在学习方法上“以读为主”、“情趣导学”、“合作互动”等策略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本环节里,主要通过图片导入,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第一课时是同学们对长征背景有所了解,第二课时中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图片,首先使学生们认识到红军所过的草地与我们生活中草地的不同,红军所过的草地是高原湿地其次,水深草长,稍有不慎就会陷下去,遭受灭顶之灾,其次让同学们通过图片了解青稞面是什么样的食物,知道在战争年代,粮食的缺乏。

通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向同学们提问,这样的环境,你会感觉到累吗?会感觉到饿吗?还会对别人付出关心吗? 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使他们对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为什么会那么疲惫,一块青稞面的重要性有所思考。同时更能带着问题深入理解文章感情。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调动情绪

本文有大量的对话,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对话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轮流扮演陈赓及小红军进行对话,然后选取两到三对学生上台示范,通过对他们朗读的点评,让他们重点体会陈赓与小红军间四次对话中小红军的倔强以及陈赓同志对战士的关爱,教会学生朗读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最后再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通读加深印象。

2、模仿练习:微微一笑、一挺、一拉、轻轻地拍了拍,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等姿势,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去思考,小红军这些动作的含义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在第二环节后,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课重点词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触动你最深的句子有哪些?对陈赓和小红军这两个人物,你有什么看法?”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让其他同学发表对他们讨论结果的看法。老师再把同学们的结论概况写在黑板上。

紧接着,带领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人物。

首先我们先来感受陈赓这个人物,问学生陈赓的情况好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 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瘦马。结合之前的长征背景铺垫,让学生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是个什么样的情景,理解“忍饥挨饿”是种什么感觉。借助图片,让同学们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最后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事后,发现小红军骗了自己,突然,立刻,狠踢这三个词语体现了陈赓什么样的心情,当他看到小红军干粮袋里印着牙印的牛骨时心情与之前相比又有怎样的变换?结合文章开头深情一词

这些可以看出什么?陈赓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有责任心,重情义,关心战士。

接下来我们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读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引导学生了解一个与自己同龄的孩子所面临的不幸,从而认识到自己今天生活的幸福。

2.虽然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还通过几次对话和表现说服了陈赓,向学生们点出小红军虽然不幸,但是却十分的机智坚强。重点让同学们体会“满不在乎”“挺”“拉”等词语及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倔强。可以让同学上台表现示范这些动作,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小红军的处境如此艰难,为什么他还要这么倔强?引导学生们思考,小红军是不想拖累陈赓。他把困难和危险都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

分析完后,点评之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通过对比让学生们理解内容,认识到自己认识的不足。

通过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评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第四环节

总结评价,升华情感

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本该是在学校读书,在家享受父母关爱的,却忍受着饥饿、寒冷的,同学们,对比小红军,你们感觉到幸福吗?小红军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宁愿自己牺牲在长征路上,也不愿拖累陈赓。他一心希望战友能活着走出茫茫草原,所以,他倔强而巧妙地地拒绝了陈赓。

点出正是因为奉献精神的存在,才有个革命的胜利,才有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向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学习,只有学会了奉献,才能构筑更加美好的明天。

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让学生们感受先辈们的气魄及对革命信仰的坚持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你如何为班集体做贡献,作为一名家庭成员,父母的孩子,你如何为家庭做奉献?3: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式写写你的同桌。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7.《倔强的小红军》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七

主人翁小红军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最终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他是一个有着美好心灵的人,虽然“黄黄的小脸”“两只脚冻得有青又红”,但是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当从他口袋里掏出“硬邦邦”“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可以知道他已经饿了好久了,但他仍然把困难和危险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深深地被小红军这种高尚的品质感动了。想起了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具有这种优秀品质的同学。不管是谁,只要遇到困难,这些同学都会伸出温暖的手,把爱心献给别人。

8.《倔强的小红军》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八

总体把握细心品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与评析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看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词句划出来。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他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赓先走,不拖累陈赓。

生:为了不拖累别人,宁肯牺牲自己。

[点评: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为学生充分感受小红军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础。]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看出,小红军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表现了他的“倔强”。但我发现第10自然段,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地一拍”,以此来表现“倔强”,而是用“轻轻地”来表现他拍的动作。这么写准确吗这不是与“倔强”的说法相互矛盾吗大家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

[点评:故没悬念,激活思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地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地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已经累得掉队了,他没有那么大的劲来拍。

生: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地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是什么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他“使劲地一拍”,牛骨的声音和样子都和粮食不一样,那就露馅了。

生:我认为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拍干粮袋。

生: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粮袋,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机智,非常懂事,他担心陈赓同志知道他没有干粮了一定要帮助他,使陈赓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劲地一拍”,而只是“轻轻地”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贵,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读课文就应该像刚才发言的同学一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总评: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学片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设计者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描写小红军拍干粮袋动作的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一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教师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仅供参考)

9.《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 篇九

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大部队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行走着,个个都累得大汗淋漓,不幸的陈赓同志掉队了,他拉着和他同样累的马行走着。忽然,他发现有一小红军也掉队了,陈赓看他很虚弱,就给他干粮吃,马让给他骑,可是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相反,陈赓还被小红军劝上了马,上前走了。小红军就在那儿等着他的同伴。走着、走着,陈赓突然明白了,立刻调转马头,回到了原来那个地方,可是已经晚了,小红军已经奄奄一息了……

一个人在饥饿万分的情况下,如果别人给你吃的东西,那真是雪中送炭;在万分劳累的时候,如果别人给你马骑,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呀!可是小红军小小年纪他心中却装着别人,他忍受饥寒交迫的煎熬,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需要何等的意志和毅力呀!这种品德是多么的高尚。

现在,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回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不合口味的菜,我还不吃;有些不好看的衣服我还不穿;遇到一点痛苦和小困难我就哭。我和小红军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呀!

上一篇:充满爱慕的信下一篇:母亲的壮举纪实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