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2024-10-07

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共8篇)

1.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篇一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2013.7.11~2013.7.16)

姓名: 学号:

班级:2010级地科(1)班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以提高专业素质、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为目的,主要对石羊河流域(全流域)和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人文景观(农业结构、城市结构、古人类遗址、烈士陵园、风俗民情)进行综合性考察。

2013年7月10日,地理科学专业的一百多名同学在学院贾老师和董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武威、张掖相关区县。自7月11日至16日,学院师生爬山涉水,不畏艰辛,在数十处野外实习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等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大家在野外这样一个最真实的环境中,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民勤沙生植物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对沙生动植物有了一些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对东灰山遗址、骆驼城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人文景点的参观,更是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游览,让我们了解和见证了湿地的重要性;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更是给了我们不小的视觉冲击。7月17日,实习任务圆满完成,我们从张掖乘坐火车回到兰州。

一、实习目的

1、本次实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描述、分析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本次野外观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常地理学术语去描述地理现象、地理常识。

3、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能够对河西走廊整体的自然景观有一个宏观的理解与认识;对河西走廊的人文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尤其对河西走廊典型的灌溉农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观察与认识。

5、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得到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可以得到内化。同时对于同学们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的树立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动员大会

7月9日16:40,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武威和张掖的部分市县,在大会上带队老师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二)、具体行程

7月10日

17:55从兰州坐火车出发。大约晚23点,我们到达武威的开阳商务宾馆,并安排了住宿。

7月11日,实习第一天,阴。第一站:南营水库

(37°47′N,102°31′E,海拔:1930m)

南营水库修建于1968年,设计库容为1383万立方米,位于凉州区南营水库堤坝一角,建于金塔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中型水库,属于山区型水库,气温低,蒸发量较弱,且处于内陆地区。山区型水库优点:蒸发弱;缺点:坝高越高,成本越高,对下游可能造成威胁,南营水库对促进武威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祁连山阶地: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河流下切,形成阶地,越向西,河流阶地级数越多,抬升越高,活动比东边剧烈。

石羊河流域河流阶地约5~7级。阶地发育形成为两个阶段:1.距今15万年—45万年,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发育第一阶段,此阶段每隔10万年发育形成一级阶地,约4级,距今45万年发育了第一级阶地,距今35万年,25万年,15万年分别发育形成了一级阶地;2.距今15万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每隔3万年发育成一级阶地。金塔河属石羊河水系,金塔河右岸有5级阶地,4~5级阶地为基座阶地,1~3级阶地为堆积阶地。武威绿洲威山前倾斜凹陷平原,形成荒漠草原植被。

第二站:祁连山

(37°39′N,102°23′E,高程2750m)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我们所处的地方为祁连山盆地,周围有许多山脉,中间多夹盆地,是地质构造抬升造成的。此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有所增加,形成了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带,且森林呈斑块状,多分布于山体阴坡和半阴坡,因为阴坡半阴坡光照弱,蒸发少,水分多,易形成森林,且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林,分布较广。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草原,阳坡也分布森林,主要类型为圆柏,而河谷主要为白杨树。随着海拔的升高,主要为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约为3300m,在海拔4500m以上冰川分布广泛。

祁连山垂直地带性表现为:浅山地带,约2000米以下,为荒漠带;2000~2300米为荒漠草原;2300~2500米为典型草原;2500~3200米为森林草原;3200~3800米高山草甸;3800~4000米为寒漠带;4000米以上为雪线,4200米以上多分布冰川。

我们一路走来,农业结构的变化明显,从下游到上游,在下游地区主要是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小茴香,向日葵,瓜果等;中游地区,农作物较复杂,有小麦,玉米,洋葱,葡萄等,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再往上游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麦子由黄变绿,在祁连山盆地,小麦较少,主要为洋芋和油菜。

从农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了气候的变化:祁连山地具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一般山前低山属荒漠气候,中山下部属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属寒冷湿润气候,山地东部气候较湿润,西部较干燥。

从我们所在的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夷平面,所谓夷平面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主要分为三级: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海拔为4500—5000m,为第一级夷平面,主要形成于渐新世纪晚期、中新世中期;再往下为第二级夷平面,海拔为3000—3300m,形成于距今2000万年—3600万年;第三极夷平面为2200—2700m,形成于3.6—1.7万年,从高处倾斜下切。

董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所在地的一些寒生植物,如鸢尾、大白蒿、萹蓄豆、金露梅、银露梅、忍冬、麦瓶草、冰草、苔草、车前草、棘豆等。

第三站: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武威市城东20多公里处科技示范园区内,占地1万公顷,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括中国西部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产业展览馆、钱学森沙产业实验室等。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是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观赏和沙漠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如今的在公园中,存养珍贵动物有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6种200多头(只、匹);建成百鸟苑、鸵鸟馆、羊馆、雄鸡馆、宠物馆等动物馆舍2100平方米.引进孔雀、大天鹅、黑颈鹤、鸳鸯、鸵鸟、红腹锦鸡、岩羊等各类观赏动物41种300多只;建成800平米的标本展览馆,制作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800余件。现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不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而且餐饮娱乐等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已逐步完善,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也是游客来此争相参观的重点。

7月12日,阴转晴 第一站:红水河桥

(38°10′N,102°45′E,海拔高度:1450m)

红(洪)水河是景电二期工程的重要渠道。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输水线路是从景电二期总分水闸开始,至红崖山水库库尾。输水线路分三段,第一段总分水闸至大土沟段,线路长49.6~42km,有南北两条线路比选,推荐北线方案;第二段大土沟至洪水河桥段,线路长94.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第三段洪水河桥至红崖山水库库尾,线路长28.8km~29.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输水线路总长166km~174km,调水流量为6 m3/s,年调水量4000万m3。

石羊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系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红崖山以北为下游,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流成了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汇集而成了滔滔奔流的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①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②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③北部温暖干旱区: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景电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景电二期延伸工程开始使用,这使黄河水继续经过荒漠戈壁流向民勤,以缓解民勤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状况。自2001年开始,景电工程目前累计为民勤总调水4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民勤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等问题。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廊分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永昌盆地。

第二站:蔡旗桥水文站

(38°13′N,102°45′E,海拔高度:1440m)

蔡旗桥水文站是控制性水文站,主要担负调水的职能。蔡旗桥水文站主要监测石羊河水系的出水量,为下游地区的来水量作统计,监测红崖山水库的水量。蔡旗桥是凉州区和民勤县的交界处,河岸两旁植物生长较好,主要有柽柳、沙枣、芦苇等。

石羊河的流量由于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代段的流量也各不相同。由于上中游用水量增加,同时民勤盆地自身需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超过限度,致使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恶化,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求上中游地区节水,尤其是凉州区,并向民勤地区调水,实现两个目标。2010年目标,保证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要求开采地下水不能超过0.89亿立方米,中游地区用水不能超过8.8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4.18亿立方米;远景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要回升,青土湖湖区地下水埋深少于3米,要求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0.86亿立方米,六河中有开发利用不超过8.2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保持不变。

第三站:红崖山水库——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38°23′30.9″N,102°54′27.8″E,高程:1420m)

红崖山水库,建于1958年,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水库西面为红崖山,三面为坝,坝址最高处为15.1米,坝长8060米,总库容量1.27亿立方米,由于有一定的泥沙沉积,实际库容为980万立方米,库水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水库建有输水洞、泄洪闸、非常溢洪道(西坝)等,以蓄水灌溉(60—70万亩耕地)为主,兼具防洪、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效能。

关于红崖山水库的修建起初就存在争论,不修的人考虑到建成后会造成下游地区沙化,修的人认为在发大水时可将大量的水储存起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对民勤绿洲进行灌溉,最终还是“修”战胜了“不修”。水库落成后不久,位于民勤县北部的青土湖完全干涸,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张中游地区是用的水量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大量开垦耕地,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下游地区边缘地带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进一步导致红崖山水库进水量逐年减少,每10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造成民勤地区的生态问题。但红崖山水库的建成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水库的修建为当地或者沿途迁徙的鸟类提供了一个新得栖息场所,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功能;红崖山水库的修建,对民勤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便于宏观调控。

平原地区建水库的利弊性分析:利:将分散的水资源聚集,提高水的利用率;弊:水深浅,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使更多的水无效蒸发到大气,不能够利用,这也是红崖山水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

第四站:民勤沙生植物园

民勤沙生植物园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种、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的特性观察、测定及探索经济利用途径等的实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中国最大的沙生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坐落大薛百乡西端的沙漠中,始建于1974年,植物园占地1004亩,园长1100多米,宽550多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北方荒漠的植物园。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该园先后建有植物标本室、植物生理实验室、中心化验室、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和气象观测站。

民勤沙生植物园,高大的胡杨树如绿色的屏障把植物园层层围护起来,园内规划为引种圃、育苗圃、收集区、选育区、采种区和自然保护区。引种圃里,有从北美引进的火炮树,从德国引进的水飞蓟,从西亚引进的阿目浑子,还有从黎巴嫩引进的旱生油瓜等;育苗圃内,培育着非常珍贵的30多种沙生植物,有阿尔及利亚的沙拐枣,有俄罗斯的银槐;收集区是植物园最重要的部分,现已收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450多个品种;自然保护区内,高大的沙包接连不断,沙包上长着红柳、白茨和梭梭。

第五站:民勤县青土湖

(39°08′4.6″N,103°38′16″E,海拔:1300m)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此“握手”。曾经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后来东西一分为二,其中西面的叫西海,也叫休屠泽,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曾经碧波荡漾4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的青土湖也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终于彻底干涸。现在看到的湖底的一丁点水是石羊河治理项目注水而形成的,由于面积小,其生态学意义并不大。青土湖的发育历史:距今9500~7600年,气候干冷,故湖面萎缩;距今7600~5800年,气候暖湿,湖水扩张;距今5800~3200年,气候相对较干,湖水面积再次缩小;距今3200~1100年,受人类影响,湖水逐渐沼泽化。

青土湖干涸的原因:民勤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石羊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通过红崖山水库到达民勤的来水量,近年来以超过15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目前只有不足1亿立方米。而导致青土湖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补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

青土湖治理措施:A.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大水漫灌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抗旱作物,发展设施农业,修建塑料大棚,增加经济收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减少对农业的依赖。B.调整水价:每个月提供三吨水,超过三吨,则价格升高,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增强广大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C.关井压田:关闭机井,减少耕地。D.跨流域调水:景电二期工程调水或从大通河调水,效果显著,地下水位有所抬升。

为了使青土湖重现生机,民勤县从2010年9月开始,向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1290万立方米,由于沿途蒸发和渗漏补给地下水消耗400多万立方米,最终入湖水量860万立方米。

7月13日,晴 第一站: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现存建筑以文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第二站: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在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后,主要景区有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粹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

7月13日下午1:30从开阳商务宾馆出发,下午约6点到达张掖市甘州区的昭武招待所。

7月14日,雨转晴 第一站:小海子水库

(39°17′29.8″N,99°53′23.6″E,海拔:1370m)

小海子水库位于甘肃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境内,小海子水库地处312国道旁,坝长10.64公里,库容面积3.19平方公里,总库容1048.1万立方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库库容为66.7万;下库库容为463.3万;中库库容为518万。主要灌溉5个乡镇,47个行政村,10万亩耕地,是一座中型平原洼地水库,从黑河引水调蓄。北边为黑河,利用天然洼地,将黑河水通过输水洞引进,进行储存,属旁注型水库。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调蓄黑河水,灌溉高台绿洲)。始建于1958年,1984年、1987年、1990年三次扩建,三次增高,1997年列为濒危水库,2001年被列为西部专项资金濒危水库处理项目,之后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于2004年10月完工。

2007年4月20日,小海子水库下库突然发生决口,当时下库蓄水约280万立方米,决口大坝长约30米,最大流量约90立方米/秒。造成良田损失和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河西走廊属于我省的商品粮基地,从张掖到高台县的农业类型:番茄,小枣,瓜果,蔬菜等,主要为玉米,因其经济价值高,且多为制种玉米。此地热量资源较好,可以引水灌溉,所以长势较好,且风较大,利于传粉,夏季温度高,病虫害较少,种子的质量好。

第二站:骆驼城遗址

(39°20′47.2″N,99°34′9.4″E,海拔:1420m)骆驼城坐落于高台县的骆驼乡的永胜村西边3公里处,坐北朝南,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总共面积29.92万平方米,主要由黄土夯筑而成,每一层大约为0.1—0.15米,墙厚约为6米,现在城池残高为7米。

骆驼城遗址分南北两部分组成。南北两城仅一墙之隔,南城南北长495米、东西宽425米,面积约为23.38万平方米。北城东西长425米、南北宽125米,面积约为6.54万平方米,从整体上看又分外廊、宫城、皇城三层,外城的瓮城、马面、敌台、角墩、城垣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基本完好。统观全城结构严密精巧,气势宏伟雄壮,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古人在军事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的高超水平。遗址周围还有城南墓群、城东墓群和五座窑遗址。骆驼城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好的汉代、北凉及唐代古城址,它为研究当时的城市布局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我们一路过来看见的许多小土堆其实是古墓群,1996年初,骆驼城及周围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历史遗迹保护区,纵观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骆驼城既有军事功能,又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是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朝文物保护区之一。

骆驼城废弃的主要原因:A.来水量得减少,主要是北浪河来水量的减少,加之上中游绿洲的开发,使得来水量更近一步的减少。B.地位重要,政权更迭,在争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毁灭,特别是吐蕃的破坏。

第三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260亩。园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已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

第四站: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带,张掖市北郊,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以及人工湖、坑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系张掖绿洲以及黑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湿地公园河流、湖泊、农田、库塘和沟渠等自然-人工复合湿地景观类型多样,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空间格局丰富、季相变化显著的湿地区域,特别是沙漠戈壁环绕之下绿洲湿地和生物景观的独特型式。该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育成因独特,特别是由潜水溢出带所涵养的大面积草甸湿地和内陆盐沼是该湿地公园所具有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和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湿地植被与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有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该湿地生境类型多样、珍稀濒危水禽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宣教价值。但由于所处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和城郊湿地的特征,其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脆弱将承受城市化带来的人类活动的冲击,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性将有利于扭转湿地破坏和退化的趋势。作为城郊型湿地,该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维护黑河流域张掖段以至下游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建设将通过湿地恢复,显著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对于城市污水或中水的净化功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对于张掖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张掖市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地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中游,与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相连,占地6.16万亩,其中天然湿地2.6万亩。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演变是该区域以水资源为纽带,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和塑造的结果,充分反映了该区域悠久的绿洲农耕文明,展现出“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绿洲湿地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7月15日,晴 第一站:东灰山遗址

(38°39′33.2″N,100°44′55.1″E,海拔:1820m)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城北27公里的六坝乡办林场东侧,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5米,内涵丰富。出土陶器有罐、盆、钵、盘、杯;石器有斧、锄、纺轮和石祖,还有炭化麦粒、谷粒以及铜铁器等。1987年夏甘肃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局部发掘,在遗址东北面挖掘了320平方米,共发现249座土室墓,出土文物1003件。东灰山遗址最初发现于1958年,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处对东灰山遗址进行复查,在水渠内两个断层中发现了小麦粒。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赴东灰山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对遗址的墓地部分做了全面揭露,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49座,另在土丘东侧的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在发掘过程中,在水渠断面上采集到若干炭化小麦颗粒。1989年9月,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兴衰研究组前往河西走廊进行古环境变迁、沉积环境与沉积区特征及人类活动状况的考察,在东灰山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一批遗物,在采集的4个土样中筛选到炭化小麦10粒,炭化栗、稷9粒。还发现了驯化最早的小麦,青铜器文化的家族墓群,我国最早的人工驯化、最早的小麦——圆粒小麦和现在的小麦类似。

第二站:民乐扁都口

(38°13′34.4″N,100°56′17.6″E,海拔:2830m)。

民乐扁都口(古代称大斗拔谷)南通青海祁连县城博堡,北达甘肃民乐县炒面庄,位于祁连山脉中段,面积约640平方公里,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要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也是由此从青海进入甘肃和西域。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青之间的重要通道。如今的扁都口已成为甘肃进往青海的主要通道之一,227国道穿谷而过,山口早已忘却了刀光剑影的喧嚣,绿油油的牧草随着山谷中清新的风送来阵阵草香。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数万精兵出陇西,过浩门水(今青海大通河),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驻地千余里,大败浑邪王,河西从此归汉朝版图。东晋时期、僧人法显由靖远经兰州、西宁,穿越扁都口到张掖。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西征土谷浑,六月,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此事,在《隋书•炀帝纪》中有记述。唐朝时,因此地地理位置险要,置“赤水守捉”,设关驻兵扼要隘,保护西域通道。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垂遣歌舒翰为大斗军副使,防守有功,晋升为左卫郎军。清代,在扁都口设察汉俄博营,康熙四年,在俄博营树立界碑:“甘州府俄博营”。同治十三年,又依山筑城,后毁。在冷兵器时代,山河之险,关隘之固,就是天然屏障,扁都口在地理上的显要,从这些史志的记述中可见一斑。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部也是从青海进入扁都口,一夜疾驰,似天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现在炒面庄的国民党守军面前,一举解放了民乐而挺进张掖。

第三站:大马营盆地(38°12′14.7″N,100°56′59″E,海拔:2960m)

大马营盆地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东接永昌、肃南,西望民乐,南屏祁连,北依焉支,与甘肃、青海两省6县毗邻。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约70公里,面积约为2192平方公里。属祁连山前山地带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420—4933米。盆地地势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有大片的油菜花。时值7月,蓝蓝的天空下,油菜花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蝴蝶翩跹,蜜蜂飞舞,远处是白雪皑皑祁连山,坡麓则披上了一片葱翠的草场和森林,天之蓝、地之黄、山之白、坡之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好一个彩色印象画。

大马营草原北面是焉支山。焉支山又名大黄山、燕支山、胭脂山,曾为匈奴所据。汉攻取河西后,匈奴人悲恨不已,曾作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女无颜色”。隋炀帝曾在焉支山下会见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史称“万国会议”,末发一兵一卒,即收到安边拓地之功。大马营草场南侧即为祁连山,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隘口——扁都口。

植被分布:高山灌丛草地,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马营盆地为高寒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358.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0.2摄氏度,无霜期59—143天,蒸发量1701毫米,作物单一,多为喜阴作物,如啤酒大麦、油菜,有大面积草场,适宜养马,驯马。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剽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

7月16日,晴

第一站:肃南冰沟丹霞景区

(38°59′42.9″N,99°53′49.8″E,高程:1990m)。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地处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张掖市以南52公里处,平均海拔2000—3800米,南北宽约5―10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总面积约350余平方公里。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具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全国一流。丹霞地貌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干旱区丹霞地貌对岩性的要求在坚硬程度及层厚上均有降低,加上风蚀作用强烈,蒸发量大,植被覆盖低,陡崖面上变化多姿多彩,发育有许多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态,如泥乳状、窗棂状、廊柱状、叠板状、陡崖状、蜂窝状、宫殿式、劣地式等多种形式奇特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还是祁连冰川、雪山、林海、草原和黑河绿洲、湿地、荒漠、戈壁和裕固风情、石窟艺术、丝路文化及西路军壮举等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中组合最好的丹霞地貌综合旅游区之一,是甘肃省“丝绸之路,丹霞画廊”旅游主题形象塑造的主要元素。中国最权威的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在2005年的选美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究其成因是复杂的,首先,它决定于白垩系这种特殊的红色建造的碎屑岩地层这个物质基础,主要为红色砂砾岩,垂直节理发育,粉砂岩固结成岩,水平面层层叠加;其次,构造运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共同作用,促使了这种特殊地质遗迹的形成。经历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造就了今日的丹霞地貌。“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的简要情况,这七处丹霞地貌分别为: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

第二站:张掖彩色丘陵

(38°57′58.4″N,100°1′58″E,高程:1790m)

张掖市临泽县彩色丘陵,分布面积40平方公里,距今6000万年—14千万年形成(侏罗纪—第三纪形成),为标准的湖相沉积,在侏罗纪—第三纪被湖水占据,沉积物颗粒细,层理明显,清楚,沉积厚度1724米。主要有泥岩、页岩及粉砂岩,每层岩层都表现出不同颜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灰白色、浅红色、褐红色),气候干燥,气温过高时,颜色发红;气候潮湿,气温低时,颜色发青,发绿。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五彩滩和五彩城。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抬升时,将原来的湖底抬起,形成祁连山浅山地带,经风化剥蚀,流水冲刷,沉积岩出露地表,加之一系列的挤压运动,形成单面山(单斜山),猪背岭。岩石胶结程度不好,易风化,风化壳松软,雨水易下渗,易蒸发,将溶解物带到地表,使表层坚硬下层软,形成彩色丘陵(类丹霞地貌)。

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层理分明,垂直节理发育明显等,形成的岩层较坚硬,故而呈现出悬崖峭壁,而彩色丘陵形成于一个个小山包,固结不是很好,易分化,剥蚀,从岩性看也不一样。易混淆的原因:具有相似性,由红色岩石层发育而来,呈褐红色,而彩色丘陵呈五彩斑斓,都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如雨水,风力等,流水的冲刷明显,风力作用明显。

此处,植被很少,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不能生长植物,土壤形成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达到生长植被的这一阶段。

第三站:莺落峡

(38°48′8.8″N,100°10′23″E,海拔:1700m)莺落峡以上为黑河上游,分布有高山、峡谷及荒滩,平均海拔3000m以上,黑河源头主峰海拔5547m。莺落峡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为184.5mm,历年平均径流量15.6亿立方米。洪水多出现在7~9月,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310m3/s,发生在1996年8月22日。莺落峡水文站是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10009平方千米,设立于1943年,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山谷中有一高一低两条清凌凌的河水在流淌,低一些的是黑河干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而清澈,高一些的则是水电站的引水渠,水流湍急。

我们所在位置的对面是黑河口断层,是一条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逆断层。黑河沿岸的一个天然剖面上见断层面向南西陡倾,奥陶系向北东逆冲于晚更新世河流砾石层之上,垂直断距17m。断层活动在黑河阶地上形成了一个断层陡坎。上盘为黑色板岩,中间部分被剥蚀,上面为Q3砾石层,约为2米,第四纪的黄土层,1~2米;下盘下面为橙红色的粉砂黏土层,上面为砾石层,约17米,再上面为粉砂黄土层,约2米。

黑河上盘阶地明显,主要可分为6级:一级阶地,拔高约10米;二级阶地,拔高约26米;,三级阶地,拔高约41米,宽约500米;四级阶地,拔高约为46米;五级阶地,拔高约75米;六级阶地,拔高约为113米。且都为基座阶地。

7月17日

综合野外实习圆满结束,约早上10点左右安全抵达学校。

(三)小结

在这六天时间里,我们几乎踏遍了整个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黑河流域的中游地区。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河流自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7亿立方米。本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大致介于 98°—101°30′E,38°—42°N之间,为甘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区,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公里,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公里,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公里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黑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大体可分为三种基本单元:祁连山地槽褶皱带、阿拉善台隆和北山断块带及河西走廊拗陷盆地。流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南部祁连山区,气候冷凉,是农业向牧业过渡地带。中部走廊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8 ~ 7.6℃,日照时间长达3000 ~ 4000小时,是发展农业理想的地区。下游额济纳平原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虽然今年的河西地区降雨较多,太阳没往年毒辣,但紫外线依然强烈,山路陡峭崎岖,条件艰苦,每天的实习下来,同学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实习过程中又苦又累,但充满温馨与感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大家在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爬祁连山、去大马营盆地的途中,最能体现同学们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实习路上不仅留下了我们的汗水,还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与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在这短短的六天综合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荒漠中顽强的生命,严寒下盛开的小花,让人惊叹、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相互间的感情,培养了我们野外的生存与辨别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新奇、神秘与美丽生成了惊叹、敬畏与热爱之情。

感谢一路上有大家,感谢为我们悉心讲解知识的贾老师与董老师,感谢与我一起经历磨练的同学们,正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实习才会精彩,而又温暖!

2.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篇二

1 实施方案

1.1 校企合作, 共建顶岗实习基地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企合作共建需要具有浓厚的职业氛围, 融教学、职业培训为一体的、考核体系完备的实习基地, 可以满足校外实习和“生产育人”的需要。基地要求设备、设施齐全, 生产工艺先进, 生产过程安全, 能为学生提供食宿和技术指导教师, 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力争实现“成人与成才合一、育人与用人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

1.2 学生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

每年5月份, 将校外实习基地可提供的暑期顶岗实习工作岗位、需求人数、工作时间、技能要求、食宿条件制成表格并发给学生, 由学生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由于实习时间为暑假, 学生要递交实习申请, 并由家长签字确认。

1.3 进行全方位的岗前培训

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讲明实习目的、内容、方式、要求及有关事项, 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由畜牧兽医系统一组织全部实习生进行顶岗实习培训, 学习顶岗实习的有关规定, 传授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方法, 强调顶岗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 尤其是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一定要注意防病, 保证个人安全。

1.4 建立“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一方面, 从企业选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高并热心于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具体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 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 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专业指导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 定期到企业指导, 并经常通过电话、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 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 从工作和生活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与管理。

1.5 开展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活动

由于暑期顶岗实习是学生自愿参加的, 会有部分学生没有参加实习, 因此开展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 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操作技能、积累的经验、总结的教训、企业需要改进的方向、实习心得体会等写成暑期顶岗实习总结, 学生可互相学习交流。

1.6 校企共同评价顶岗实习的效果

实习评价主要采取学校评价与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主要从实习过程、职业能力和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企业填写校方提供的学生暑期顶岗实习评价表, 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纪律表现、创新意识和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 实施情况及效果

2010年以来, 每年组织30~50名学生进行暑期顶岗实习。实习的主要地点为河北、天津、北京的大型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兽药企业、饲料企业;实习的主要工作岗位为饲养员、技术服务员、饲料化验员;实习的时间为50 d左右。通过实习, 学生训练了实践技能, 检验了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发现了自身不足, 培养了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到了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

3 不足与改进措施

由于实习单位较远, 教师不能全程监管, 因此安全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学生家长要签订四方暑期顶岗实习协议, 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时间、实习待遇、安全责任等, 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利益。

实习时间共有50 d左右, 因此学生只能锻炼到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学生要想有更多的收获, 需提前进行适当的培训。学校可在6月份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实习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畜牧兽医实训中心对实习所需典型技能开展培训, 提高学生上岗前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实习学生进行专题研讨, 强化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有个别实习单位诚信意识较差, 只给学生安排繁重的体力劳动, 没有充分进行技术指导, 因此需建立一种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三方相互评价”机制, 即学生可评价学校和实习单位, 学校可评价学生和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可评价学生和学校。这样可通过学生和学校对实习单位的评价, 筛选出最佳的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通过学生和实习单位对学校的评价,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4 经验总结

暑期顶岗实习是一种灵活的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可利用在校期间的两个暑假, 到两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是毕业前顶岗实习的有力补充, 如第一暑期进行养禽实习, 第二暑期进行养牛实习, 毕业前进行宠物疾病诊疗实习, 这样可以丰富专业技能, 拓宽就业面。

暑期顶岗实习打破了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的学习模式, 尤其是大一学生在没有学习专业课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先学习实践技能, 再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先“习”后“学”、“以干导学”的学习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带着问题来学习相关课程, 学习更有针对性, 能够提高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实习方案, 将暑期顶岗实习引入到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 进一步完善“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 激发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 巩固专业意识, 从态度方面向爱牧、知牧和扎根畜牧业的服务意识转变。暑期是畜牧企业的生产旺季, 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学生暑期顶岗实习提升了畜牧兽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科学;学生师范素质;培养

1.前言

地理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学科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理科学为研究人类生存需求的相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因此,在培养地理科学师范生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材,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师范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2.地理科学师范人才培养目的及存在问题

2.1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使其拥有较强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素质,并具有师表风范和一定的科研及教学能力。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角度看,地理科学专业学生需要系统的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掌握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拥有宽阔的理论知识面、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能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地理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

2.2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为地理教学提供师资力量;为地理学科研究生提供合格生源;为科研机构地理科学及边缘学科研究提供优秀人才;为资源、环境、规划等部门提供开发及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良好,而实际情况却较为严峻。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大,学生培养的目标过于宽泛,使得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

新课标背景下需要师范学生具备新课程的教学反思能力、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自主式学习。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地理专业师范学生的教学设置中,却很少体现出来,使得学生教学基本功薄弱,在教学中,难以胜任地理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不具备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缺乏科研基础,不能及时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对问题进行反思,将教学中的经验提高升华,优化整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3.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师范素养的策略

3.1丰富教学内容。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需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发展动向、研究成果等热点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深入研究、探讨,特别是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发展挑战,使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学生能够掌握人文地理学科最新的发展方向,拓展知识范围,开阔视野,拥有创新意识。另外,教学内容要与现代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与时俱进、添加时代元素。师范学生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实际教学问题,若要胜任教学工作,就需要丰富自己的学识,师范老师在地理科学专业课堂上,要将人文教学充分融进教学课堂,加强学生与将来实际教学的联系,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师范性、教育性、实践性,让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提升自己的师范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开设新课标中地理教育心理研究、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等课程,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素质[2]。

3.2加强学生技能训练。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老师要加强对师范学生授课技能的培养,将专业技能与新课标课程标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授课技能包括加强普通话、版图、版画、粉笔字的培训,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实际授课情景中,在实际讲课锻炼中,反思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攻破自己的弱点。老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演讲比赛和讲解比赛,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自己的授课经验。此外,地理科学师范生应该就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自己的地理学理念,熟悉新教材,利用新教材合理设计、改变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具有掌控能力、组织能力。地理专业技能的培训应以新课标为标准,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指导师范学生的技能培训,让学生充分了解将来的教育形式,懂得整合现有资源,利用现代科技优化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真正担负起教学的重任。

3.3重视课外实践。高校课程的建设要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避免出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走向教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设置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时,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情况安排课程,增加师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培养出拥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在课外实践中,地理科学专业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走出教学课堂,不受限于学校特定的集中实习,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各学校实际见习、授课,提高学生实际教学感悟、积累教学经验、培养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这种校外实践中,自主探究学习,学会在教学中思考,适应教学环境,激发师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拥有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并在面对教学课堂时,能够自如的解决课堂问题。

4.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让地理科学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并成为受人欢迎的地理老师,就要促使师范学生养成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优化教学课堂,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教学发展方向,在实践中积累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师范素质的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东.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8(28):92-95.

[2]高师院校地理教育实践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230):177-179.

4.地理科学专业顶岗实习常见问题 篇四

到目前为止,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都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回答。现总结分类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总结

1、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问他们懂吗?学生不说话,怎么办呢? 好多情况是这样,越问越堵得慌,干脆,直接提问检查效果,可以分解问题,多叫两个学生,提问也是一种检查,集体回答与个别回答相结合,集体提问还会陷入滥竽充数的误区。

2、如何提高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多设计一些诙谐的语言,尽可能让大家感觉到我们的地理很生活化,就在身边。孩子活泼是天性,不是多动症就好,千万注意别扼杀。

3、感觉讲课效率不高,我不是那种幽默型老师,感觉学生学习也没兴趣。

效率的提高,教学幽默感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语言表达的积累,多看,多听多聊,嘴皮子就会越来越溜。

4、学校没有多媒体?

你得问问老老师怎么进行的,然后在总结反思,自己再弄一套方法。

5、讲完了不知道干什么,因为教的是理科班的地理。

理科班的学生对地理主要是过学业水平测试了,可以从网上弄题库。觉得首先心里素质要过硬,只要有几个学生听就是成功。其次别

太计较个别学生的出格行为,因为在现在的体制下,学生们对付课普遍不感冒,做游戏最好别,每节课一定注意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把考点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经验还少,不要贸然改变课型模式。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多讲,加强练习。

6、学生基础不一,怎么办?

这就充分说明了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呵呵,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遇到不同的学生 到时候就需要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 上课也是一样 程度好的可以快些多深讲些 程度差些的要讲慢点 讲细点。

7、学生遗忘速度很快,怎么办?

遗忘是很正常的 你就说老师 就教一门课 天天钻研 天天学习才能记住 而孩子们一天学那么多东西 天天有新知识,所以遗忘很正常,要多练习。

8、老师学生们都喜欢上地理课,因为地理老师不考背诵,不打手心,不罚站。他们喜欢但是不听课,都在下面看闲书,搞小动作,该不该适当的严肃点儿呢?

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说,谁说话说谁,让他们知道做事情是有原则的。

违背了原则的事情必须要严厉,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要严厉的,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遇到你说的问题,一定要有原则,该好的时候对他们好,该严时必须严,一个学生一个世界,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挖掘。

9、我教高二的理科班又不想跟他们整的太严肃,本来都不爱听。

现在很苦恼。

高二马上要学业水平考试了 学生们应该会比较关心 多给他们说一说复习的重点 抓紧时间复习努力过关 最好能拿A 关于专业知识的总结。

10、初一的学生,上课还行也听也划的,这课下都不背,只能课上抽出一点时间逼着他们背,这马上要期中考试了,就怕他们不出成绩!这可怎么办?

对于学生可以鼓励着让他们去说 因为以前可能也没有上课说普通话的习惯 要让同学们说 还不好意思 但多激励可能效果会好些 迈出了第一步就好了,不要着急 其实都是一样的 不学都不学 所以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其实像你的做法上课给他们留点时间让他们背 然后突击检查 这样做效果可能好点。

二、关于专业知识的问题总结

1、初中的世界降水及气温分布特点这一节该怎么讲?

简单地说,利用地球运动中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说明气温分布规律,再简单说明降水的形成条件,进而说明降水的纬度地带分布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尽量通俗,不要引入更多的生僻概念。

初中教材可为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本来就有说不清道不明之嫌,再加上学生认知基础较低,理解起来很有困难,老师往往讲也不是,没有时间,难以理解;不讲也不是,更不能理解。所以,老师既要讲到,又要通俗明白,还要干练,初中老师更难。

2、某点的地理坐标是先写经度还是纬度,百度后发现都可以,但中考与高考各有规定,一在前一在后,具体是怎样呢?

高中一般都是 纬度在前 经度在后 但要求也不是特严 怎么都给分

3、世界气候类型怎么讲啊

先讲清楚气候的形成因子 然后一个类型一个说 先说分布 然后说具体成因 最后说特点 先讲热带雨林 讲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等 重点讲这些

那就不要一节课 这节课是重点还是难点 所以要多花点时间啊讲世界气候类型时可以画一个半圆图 标上纬度 大致画出陆地面积 结合图去讲纬度分布海陆分布 讲成因 讲特点

有时间的话还应该把气温和降水柱状图讲给同学 教给他们怎么读懂图 怎么根据气温和降水去判断气候类型

这节是重点还是难点在备课上一定要多下些功夫 不好讲 好好准备准备努力准备齐全。

三、与同学之间交往的问题总结

1、有个学生跟我挺亲近的,今天上课提问了一堆人,不会的都罚抄写一遍,其中也有她,她就和我闹小情绪了,怎么办? 最好不要罚,尤其不要提惩罚,惩罚的内容可以以重点强调的形式让学生重新温习。

2、两个班的进度相差好多怎么办呢?

快的讲细点,慢的加快点,关键要弄清慢的原因。

3、教着三个班但只在一个班看自习,感觉另外两班的孩子就和自己的距离远。

你可以在自习期间到另外两个班转一转。

4、碰到学生与学生有矛盾,都向自己倾诉,很为难.不可不听,不可全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多看多观察,多分析.能撮合就撮合,不能撮合不要自己搭进去。

5、班主任告诉他们班学生,地理不是主要科目,不用学,很尴尬,上课没法管,怎么办?

把地理讲成科普课吧。初中也只要求学业水平测试。

6、想考研的同学可以合理分配一下时间,但锻炼讲课能力是很有用的,也别落下。

7、听不懂这里的方言,让学生说普通话学生也不说,怎么办? 不要着急 能听懂的听 实在听不懂的地方下去了问问别的老师毕竟不好改变一个地方的习惯

8、觉得跟他们走的太近了以至于压不住他们。

不要老想着去压制学生 想着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轻松的学习能够学到东西就可以了 就是给同学们上语文课的那种感觉 轻松自由。

9、怎样训诫学生更有效?

你说他的时候要站在他的角度想 可以告诉他可以课下看下 挺好的 对开阔视野有帮助 但课上安静的时间高效率的时间做些最需要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一上来就说他这不好 是不是会更好点。要有

5.新闻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篇五

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6.法律专业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 篇六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我家乡的一个滨湖区人民法院所属的一个基层法院——太湖人民法庭。在实践老师的教导下,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民法官是多么的令人骄傲,在这里我不仅找到学术理论体现和验证,更能找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2年来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大量庭审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过程中我还担任了具体的案卷整理工作,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习结束时,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实习期间我主要对以下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参加了一些案件立案审判的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买卖合同起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简易程序在审理案件中的具体运用。这个案件案情清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太湖人民法庭属基层法院,符合简易程序的条件。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只有一名审判员,我们趁之为法官,原告和被告的当事人都没有到场,双方都由各方的代理律师出席,法庭还有一名书记员,负责记录法庭审理整个案件过程。我便出席了这一场法庭审理。先让我叙述一下案件的梗概。

原告:制造机动车公司(公司名称不是记得很清楚,下面只好用原告被告来代替了)

被告:代理销售机动车公司

原告与被告系合作伙伴关系,在去年就将原告公司制造的机动车运输给被告,被告诉称资金周转不灵,希望原告能晚些要求付清货物的全部货款,可是直至今年,被告还未将货款付清,几经原告的追讨,被告仍然没有全部偿还,还有

1万6千元的货款,原告认为被告没有合作诚意,便提起诉讼。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被告曾还了XX元给原告,原告称没有收到。被告还提出原告的货物不符合双方订立合同的质量标准,所以才迟迟未将货款付清。

经过法庭的审理:被告所称曾汇款给原告XX元,事实上,收款人的姓名不是原告并且是一个与原告素不相识的人,可见被告提供的证据并不符实。第二个焦点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在这件事情上,被告拿出了许多信件称是客户反映质量出现问题,要求退货,被告还称曾致函给原告要求退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原告对被告的这些证据提出质疑,因原告当事人没有出席法庭不能确认事实真伪,要求与当事人求证后给予答复。

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审理时限很短,而且感觉开庭审理只是走下过场,法官对于此案如何判早有结论。

通过这起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的审理,我看到虽然审理时限很短,必备的程序却很完备的,法院在这方面控制得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了我认为法院在庭审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就拿这起案件来说,被告拿出的证据并不充分,法官亦认为如此,这样的民事经济案件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双方调解的,并不必弄得要上法庭,在场的两为律师也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各退一步。尽管这次法官没有作出判决,但是后来的一些场面上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走下过场。不过从案件的侧面来说,我发现现在的人都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说明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高了啊。

二、一起离婚案

本案中被告在结婚之前就怀有身孕,通过欺诈骗婚。婚后不久就有一女婴,原告对此怀有疑虑,认为不是自己的小孩,就带着自己的孩子到上海一家医院进行亲子鉴定,结果证明该女确实不是本人所生。原告系于被告的欺骗行为便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财产均分。

法庭判决同意离婚,在分割财产时,照顾到女方的利益,作出了公平的判决,可是女方的父亲认为法庭的判决有失公正,不断的到法院进行干扰,法院工作者告之正确的解决途径他不采用,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通过此案不由得联想起新实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在简化婚姻登记程序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婚姻的风险,一系列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政府和个人谁该承担婚姻风险?个人在婚姻风险中如何自我保护?政府又如何加强管理降低婚姻风险?我想,这些问题应该是新条例所做的改革出台后,作为法律工作者和行政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还有些其它的案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里,我基本上掌握了案卷的整理、清卷、订卷、贴封条等工作具体操作细节,这一系列的事情可都是要认真细致的,目录上要写好案号,原告,被告,事由等等,判决还是调解不能写错,案卷一定要分正卷副卷,并且案卷的内容还要按照证据材料,法庭材料整理好,将它们装订好,贴上封条。看着自己的案卷整理好真是很高兴。

7.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篇七

一教学改革的内涵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教学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和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确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 重建和调整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和吸取知识的技术手段, 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 旨在建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二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地理科学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以钦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该专业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师范教育两个方向, 同一专业的不同方向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上有所不同。例如, 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教育方向强调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制图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野外调查、野外观测及地理实验分析的能力;能应用3S技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向则强调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方法、工程实践等专业技能;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操作能力;具备综合运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知识处理城乡规划、国土建设、遥感遥测、环境生态等产业发展与技术开发的综合能力。

目前,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理科学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理论教学替代实验教学的现象普遍

由于受实验室条件有限或实验指导老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使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型实验及综合性实验不能有效开展, 特别是专业课程内的基础性实验容易被忽视, 实验教学往往被理论教学所代替。

2. 实验教学以验证性为主, 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地理科学专业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率较低,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 大多数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之间关联度不高, 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3. 野外实习认识存在偏差, 实践效果不佳

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与实践。目前, 由于师资和经费的原因, 各高校开展地理科学的野外实习不尽理想, 或对野外实习重视不够, 认为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就是去旅游、游山玩水, 加之缺乏一套完整的野外实习指导体系, 导致野外实践效果不佳。

三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本文研究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主要从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两个方面展开。

1. 理论教学改革的探讨

地理科学专业理论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求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改革过程中, 积极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能力。在地理科学专业理论教学改革方面, 教师应努力做到:

第一, 改变教学目的。改变原有的教学目的, 不是把任课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 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打破常规, 设计讲义, 推荐参考书目及文献、网站。教师提前一周把授课的大纲、内容发给学生, 让学生预习一周, 然后带着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另外, 专业教师每次上课时, 除了带好教材、讲义, 还应带参考书、报纸、杂志, 甚至包括与专业相关的网络信息, 把最新的东西讲授给学生或与学生共同讨论。

第二, 改变授课方式。改变原本传统式的大班上课, 转变为以10~20人为单位的小组交流, 即把每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讨论环节, 让同学们像开学术研讨会一样, 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带到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中,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探索问题的机会。采用小组上课讨论问题的授课方式,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查阅文献与搜集资料的综合能力。

第三, 改变考核方式。改变原本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将课程考核方式转变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老师根据学生或小组每次递交的问题及报告质量、学生或小组撰写的综述等材料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若干分项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最终评定每位学生或各小组的综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位学生或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时, 应着重从实验教学改革和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两方面开展。

第一, 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压缩验证性实验的学时,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比率。建立专业课程群专题实验教学模式, 将专业课实验如“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质地貌学”“水文气象学”作为一个专业课程群专题实验;“环境生态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学概论”等作为一个专业课程群专题实验;“测量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作为一个专业课程群专题实验, 实验项目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并结合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联系。建立课程群专题实验, 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模式。 (2) 调整毕业设计思想, 鼓励学生自主立题。改变传统毕业设计采用的教师立题、学生选题的模式,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立题, 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论文 (设计) 的主动性, 指导教师对学生立题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论题质量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

由于近几年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任务, 例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治区及钦州市举办的各种科技立项竞赛项目等。钦州学院积极鼓励学生以科技立项作为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审核把关,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同感, 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 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1) 更新思想观念, 提高实习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突显, 地理科学所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 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理科学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基本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方面, 而各个地区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 (建筑、民俗、宗教等) 都是旅游资源, 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且该专业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广西地理) 中, 也讲授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以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 在野外实习中涉及旅游的地点和内容十分合理和正常, 所以, 从思想上不能认为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就是游山玩水的旅游。 (2) 建立实习基地, 重视师资培养。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理科学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专业特色、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因此, 在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中, 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建立相对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 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实习地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不断地积累指导经验和提高指导水平。一方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仪器和设备不断出现, 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 客观上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尽快掌握新技术。同时, 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不断地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应如此。另一方面, 要求实习指导老师队伍相对比较稳定, 建议配置一定数量的野外实习指导老师, 开展野外实习, 提高实习质量。因此, 高度重视野外实习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是完成野外实习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

第三, 明确实习目标, 加强规范管理。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人才需求为标准, 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为依据, 把野外实习教学基地与实验室紧密结合起来, 进行快速建设, 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规范化管理是关键。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把握实习教学环节, 确保实习教学时数, 制定野外实习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 提高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整体功能。

综上所述, 开展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进一步完善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本专业的办学优势;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改善教学教研条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宇峰、徐峰.大气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 :58~60

[2]王战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 2012 (5) :78~79

[3]常立新.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J].阴山学刊, 2010 (3) :108~112

[4]张守魁.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研究及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4) :47~48

[5]张守忠、李玉英、胡囡.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构建[J].山西建筑, 2013 (12) :228~229

8.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篇八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基本學科之一,在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地理学类包括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专业,经济地理学也自然成为三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从2009年开始,中国科协开展了学科发展研究。在地理学学科发展研究中,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指出,“明确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得以进一步明确和巩固,这既体现了地理学学科结构的客观要求,也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特别是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并未真正凸显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地位,而经济地理学教学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地理学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明显薄弱,同时,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更因为中学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现实,加强高师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国内高师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课程体系设置重自然轻人文-经济;课程内容选择与学科根基有偏离倾向、重国际轻国内、与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脱节;教学环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选择与学科综合性特点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不适应;等等。要解决国内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顺利实现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是目前国内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当务之急。我们以为,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必须立足学科根基——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经济活动地域布局体系研究,凸显学科特色,并遵循经典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等原则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整体优化改革。近年来我们主要围绕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探索综合性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

二、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

1.修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科学架构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修订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地位,应明确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以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地位。鉴于课时及经费等实际情况,经济地理学课程实习可与人文地理学系列课程联合进行,并在培养方案中以“人文-经济地理课程实习”课程的设置来体现。同时,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增加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国区域发展论、可持续发展概论等必修或选修课程,适当时候还可以设置农业与工业地理、城市经济地理、乡村经济地理、第三产业经济地理、现代服务业地理等选修课程。

2.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创新经济地理学内容体系。针对目前流行的主要教材内容选择的缺陷,在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与国内、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等原则指导下,经济地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优化的逻辑思路是:

(1)人类经济活动必然面临区位选择: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结合关系,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布局体系或经济活动的区位与空间组织的学科。明确经济地理学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内容体系等基本问题。(2)经济活动区位因素分析:经济活动区位因素的影响分析是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的基础。(3)区域产业部门结构与布局:产业部门差异与区位因素时空变化的交互作用导致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部门布局差异,该部分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第一产业布局、第二产业布局、第三产业布局。(4)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产业部门差异与区位因素时空差异及其演变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该部分内容可以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式、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等。(5)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经济活动区域分异必然导致区域分工及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经济区域划分、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分工与协调则成为必要的内容。(6)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区域影响:全球化发展使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空间扩大,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影响等内容。(7)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

3.注重课程教材选择与建设,提高经济地理学教学效率。目前比较通用的经济地理学教材主要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编)和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经济地理学导论》,这两部教材均为国家重点教材,但根据学科发展背景和基础教育实际,这两教材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之需。鉴于《经济地理学导论》教材符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内容丰富且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结合紧密并与现行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内容衔接较好,通过教师优化更新教学内容,该教材更适合师范大学教学需要,因此,可以选择使用《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四版)作为本科教学的主教材,而将《经济地理学》作为辅助教材。当然,也可以将这两部教材的教学地位互换,还可以参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唯教材是从,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充分突出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材。教师要力求实现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体系经典与现代、国内与国际、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从而发挥教材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科学高效的引领作用。

三、积极探索课程教法改革,推行多元综合教学法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科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禀承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推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多元综合教学法。其内涵是综合采用传统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完成课程论文与交流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地图与地理信息利用教学法、野外实习教学法、学习过程综合考核法、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等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主要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知识基础,启发学生链接新旧知识,迁移先前学习成果,建构知识逻辑结构,学生容易理解新知识,也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讨论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课程学术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提出经济布局的热点问题、实践性作业、团队合作完成课程论文题目等,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然后采取师生互动讨论、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论文交流讨论、专题辩论讨论等形式进行讨论教学,这对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3.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围绕课程内容“提出(经济发展与区位实践性)问题-师生探究-理论提升-实践应用”。该教学方法是把课程内容与经济区位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针对经济区位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理论解释,从而掌握原理,再应用于实践的教学过程。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4.案例分析法。教师精选国家、地方以及教师科研实践中有关经济区位的典型案例,利用经济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或者围绕某经济地理问题让学生收集提供案例,师生共同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如宝钢区位对于剖析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主次观与综合观就是很好的案例。

5.地图与地理信息利用法。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经济地理学虽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它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区位问题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信息通过图表解译与绘制,实现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用地理语言表达的动手能力。

6.野外实习教学法。野外调查工作既是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的要求,也是经济地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实习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实地讲解专题内容,或聘请当地的专家作主题报告,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观察、描述、测试、鉴别、访谈、记录,获得经济活动区位第一手资料,再进行分析整理取得成果。该方法是培养学生将经济地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7.学习过程综合考核法。加强课堂管理,注重学习过程考核,我们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行结构成绩制。主要通过课程考核成绩结构化(随机考勤、网络学习记录、作业、问题-探究问答、课程论文写作与交流、期末考试等)、考核方法多样化(平时考评考核包括作业、课堂讨论、课堂问答等,课程论文评价包括选题价值、写作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开展情况等,期末考试包括题型、内容、难易、综合程度全面考虑)和考核内容的多元化(既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综合运用能力,也重视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主动性、创新性考核,一般通过笔试、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作业、讨论交流、课程论文写作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及交流、课堂问答、出勤、科研成果等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与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来推进课程的综合考核评价。

8.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教学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容量大、清晰性强、交互方便、信息获取快捷等优势,经济地理学教学应在继承与创新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经济地理学校精品课程平台、人文地理课程群校教学团队平台,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给师生营造了较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全面实现网络教学。其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并使用内容和案例丰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课件内容精炼准确、重点突出,交互性好,黑板效果和挂图效果优秀的课件,更利于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及课后辅导,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其三,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过程全程网络化,包括课程建设的基本过程、所有教学文档、作业及课程论文提交批改等实现网上教学,给学习者提供较好的平台。

多元综合教学法的实施,一方面,推动教师钻研教学,提高教师“主导”能力。多元化教学法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教师“主导”能直接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可见,多元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实际观察分析能力,教师必须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理论与实际等诸多问题。因此,多元综合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多元综合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多元综合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或教师与学生共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效率高。

参考文献:

[1] 梁育填.提升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地位,服务国家和社会

重大需求[J].经济地理,2010,(3):357-361.

[2]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J].经济地理,

2008,(6):918-922.

[3] 陆大道,陈汉欣.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J].经济地理,

2006,(1):1-2.

[4] 周尚哲,李吉均,王恩涌.地理科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改革若干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0,(3):39-42.

[5] 范牡丹,肖自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的

新课题[J].改革与战略,2007,(2):139-141.

A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Economic Geography Course

in Geography Science Majors

LI Xiao-kun, YIN Ke, GAO Xin

Abstract: Economic Geograph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geography, is one of main curricula of the geographic science in the normal university and also the fundamental course for achiev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resent paper defin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eforming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conomic geography. On this basis, reform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or the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in terms of content choosing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Key words: economic geography;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收稿日期:2012-06-18

基金項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0-48-103104)、重庆

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师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08-131)和重庆师范大学

质量工程项目“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团队”(2010-138)共同资助

上一篇:现行节能减排政策简介下一篇:走教交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