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2024-09-04

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共11篇)

1.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一

目录

1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2 1.1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诚信”贬值....................2 1.2企业财务失真,施诈于政府................................2 1.3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失信于金融机构.........................2 1.4企业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3 1.5企业拖欠工资,欺骗员工..................................3 2 诚信经营包含的内容和要求.................................3 2.1企业经营哲学..........................................3 2.2价值观念..............................................3 2.3企业精神..............................................3 2.4企业道德..............................................4 2.5团体意识..............................................4 2.6企业形象..............................................4 2.7企业制度..............................................4 2.8企业文化结构..........................................4 2.9企业使命..............................................5 3 联系实际如何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5 4 总结.....................................................5 参考文献...................................................6

摘要

所谓企业诚信经营是指企业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在经营管理和市场营运中确立和执行的自律性理念和行为。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讲诚信不仅是起码应尽的社会职责,更是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立业之基、发展之本,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企业诚信

企业建设 重要基础 1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诚实,是对人对事都不掩盖事实真相;守信,就是遵守信约,自觉维护企业和个人的信誉。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消息称,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破坏了中国企业和国家的形象。

1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可以说是愈演愈烈,致使中国经济正在大量失血。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黑奶粉、大头皮鞋等一些事件从大众眼前掠过,他们为了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而坑蒙拐骗的企业大有存在。

1.1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诚信”贬值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我国每年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由于相互拖欠、毁约、违约、骗约等,使得企业间互不信任,如履薄冰。各级政府十多年来,试图用行政手段对企业间的这种现象加以清理,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三角”债务关系已发展成“多角”债务链关系,相互拖欠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1.2企业财务失真,施诈于政府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做假账现象已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毒瘤。企业一般有两本账,一本是亏损帐,给税务局看的,以便少缴税;一本是盈利账,给银行看的,为了骗取贷款。

1.3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失信于金融机构

就我国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情况看来,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1996年底达1万亿元,其中因企业“失信”而形成银行不良资产的约占45%左右。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收息率也徘徊在60%。截止2000年底,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券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改制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企业失信于银行的形式花样翻新:“软式硬抗”的无赖之法、“先转移资产后破产”的金蝉脱壳法、“对企业实行贷款是高估破产时低估”的随意评估法、“吊销执照主体消失”的藏匿法、“多头开户”的游击战法等,使金融机构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1.4企业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

假冒伪劣产品由一般的生活用品发展到高档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无论在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欺诈哄骗、质次价高等现象都普遍存在,消费者稍不留神就成了受害者。商品销售者为拓展销售利润空间而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买假,成为生产着们造假的帮凶和假货畅通无阻、继而泛滥成灾的直接执行者。

1.5企业拖欠工资,欺骗员工

雇佣民工,按时按量支付工资,是市场经济最起码的规则。而有的企业违规招工,有不少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订的。有资料显示,广东、深圳、中山、珠海等城市,有七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些以农工为职工主体的企业,普遍每月只发放伙食费,年底再结算工资。年底企业主们会以“经营亏损没钱发工资”等无所谓的理由,继续拖欠工资。诚信经营包含的内容和要求

2.1企业经营哲学

源于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2.2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2.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2.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2.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

2.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

2.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2.8企业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

2.9企业使命

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使命要说明企业在全社会经济领域中所经营的活动范围和层次,具体的表述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联系实际如何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企业诚信,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提高企业诚信,要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企业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只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企业经营管理要树立正确的信誉观,才可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同时,企业诚信也可以为自身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商机和效益。

企业诚信要加强企业员工诚信教育。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另一方面,员工诚信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要让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企业诚信的重要和迫切,从而自觉诚信待人,以诚信扞卫企业。总结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诚信。诚信对于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形象力,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并取得发展就要讲诚信,这是被历史证明的一条真理。参考文献

[1]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王超逸.最经典的企业文化故事[M].中国经济出版社 [3] 齐冬平.文化决定成败[M].中国经济出版社

2.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二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构建的目的

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隐性管理方式, 其强调在建立共同的远景和价值观后, 通过组织氛围的建立, 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每个员工都能自觉地为企业努力工作, 是企业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功能有很多, 简单来说, 就是创立自己的一种思想而管理好企业。

二、儒家思想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

儒家思想“齐家治国、顺乎伦理贴近人情、顺天因时、积极入世、强调和谐、追求中庸”等特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 完全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行动指南。正因为如此, 许多企业管理者不断从儒家思想中得到启发, 成功培育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近代企业家荣德生先生就在企业中提倡和实行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将儒家的“以德服人”、“顾其对家对子女”等管理思想成功地转化为企业的信念, 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业绩。被称为“日本近代工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先生, 以儒家经典《论语》作为培训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的教材, 他在回顾自己的创业生涯时说:“我的经营中虽包含辛苦和惨淡, 但常遵孔子之教, 据《论语》之旨, 故使经营获得成功。”实践表明, 儒家思想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只要善于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运用, 就能够创造出适合中国民族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

三、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首先, 要找准契合点。在企业管理中, 人始终是第一位的。人的心理品质与心理因素与企业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权威管理者造就而成的。企业权威管理者拥护什么, 实施什么, 奖励何种行为, 反对何种做法, 最直接有力地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定位与指向。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 一个权威管理者持有什么样的思维意识和做事风格, 是这个企业文化的精髓, 也是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需要一个企业权威管理者发现获取。

其次, 要掌握好方法。儒家思想文化不在于中基层以上的管理者是否经常提及, 也不在于这种文化内涵是否让外界人知道, 更不在于企业员工是否经常挂在嘴边, 而在于企业上下尤其是各个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是否时刻在用言谈举止践行着这种文化内涵, 是否在为企业员工作一种表率。如果企业管理者做到了, 并有大的环境在渲染和引导着, 再辅之以标杆化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 在营销、营运等职能部门进行规范和引导下, 势必使企业上下无形中孕育这种文化氛围。

3.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三

安全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和社会性确定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广泛的包含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一般安全教育在企业中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层次和类别:

一、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这项培训突出要解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达到建立、强化企业领导者,决策层、经营层的安全生产意识之目的,使得他们能自觉地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并关心、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这一意义出发,决定了厂长、经理安全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学组织实践过程中,就是抓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计划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秩序的管理,抓学习出勤的掌握,抓学习氛围的组织,还有社会认同环境的营造。

二、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关键是要明确任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于促进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之能真正当好企业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检查的作用,做出卓有成效的各项工作。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训练。所谓特种作业人员,就是他们的作业,对作业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构成某种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人员。基于这一特性,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就应紧紧抓住其作业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危险种类和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相关教育和训练,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实现其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四、开展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开展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训练,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了解安全生产知识,掌握自我防护的技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4.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四

内容摘要关键词………………………………………………1 1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11.1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现状………………………………………11.2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存在的问题…………………………………1

2.诚信经营的内涵和要求……………………………………………1

2.1诚信经营的内涵.……………………………………………………1

2.2诚信经营的要求..……………………………………………………

22.2.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障机制..……………………………………2

2.2.2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工作……………………………………………2

2.2.3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2

2.2.4推进规章制度文化建设.……………………………………………2

3.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2

3.1如何在企业中实现诚信经营………………………………………2

3.1.1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2

3.1.2从企业高层领导者着手实现诚信经营..…………………………………

33.2实现诚信经营的策略…………………………………………………3

3·2·1通过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3 3·2·2 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3 3·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诚信经营…………………………………3

4.参考文献..……………………………………………………………..4试论述企业诚信经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内容摘要: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诚实,是对人对事都不掩盖事实真相;守信,就是遵守信约,自觉维护企业和个人的信誉。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讲诚信不仅是起码应尽的社会职责,更是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市场讲诚信,对员工讲诚信,让诚信成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基础,成为企业的道德基准和经营的信条,成为激励员工发展与成长的精神支柱。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立业之基、发展之本,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诚信精神重要基础

1.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1.1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现状

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诚信经营是企业应遵循的价值理念。但是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黑奶粉、大头皮鞋等一些事件从大众眼前掠过,他们为了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而坑蒙拐骗的企业大有存在。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可以说是愈演愈烈,致使中国经济正在大量失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企业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2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诚实经营的行为。据有关部门对企业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许多企业被假冒产品侵权;偷税漏税获利猖獗,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MBA论文禁不止;社会信用紊乱,合同违约、欺诈现象严重。有资料显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中,竟有大量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欠债不还,三角债、逃避银行债务现象严重,银行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财务信息失真,上市公司郑百文、蓝田股份等的虚假财务报表作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为了防止受骗,一些企业在市场交往中只好谨慎保守,互相不信任,甚至有的退步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地步。

2.诚信经营的内涵和要求

2.1诚信经营的内涵 在文明古国的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诚信的定义及推崇,“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孔子把“诚信”范畴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被管理者对组织、对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忠诚;二是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品德。孔

子认为,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信任的程度,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诚信的品德是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被管理者信任的关键因素。孔子强调“信”是为人之本,也是经营管理之本。所谓诚信经营,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从经营战略角度讲,具体说来是指企业仔细地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的方法与策略。

2.2诚信经营的要求

2.2.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注重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系统思考,长远规划,集思广益,共同决策机制;二是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三是保证必要的投入。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管理,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2.2.2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发展中已逐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我们抓住机遇做优、做强企业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倡导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开创性地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2.2.3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塑造企业诚信形象。认真贯标,建立健全了系列管理体系,并在工作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质量。

2.2.4推进规章制度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管理创新,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

3.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如何在企业中实现诚信经营

3.1.1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

3.1.2从企业高层领导者着手实现诚信经营

企业大大小小的领导者都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旗帜,他们的诚信度直接影响下属乃至整个企业的诚信建设。所以,作为领导者,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要做到,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清正廉洁、公开透明,及时修正错误;禁止职工去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3.2实现诚信经营的策略

3·2·1通过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

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企业信用文化教育,建立和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员工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要让他们懂得讲求企业信用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认识到“信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而使员工在行动上自觉维护企业信用。

3·2·2 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

要想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的环境,企业就必须着力于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机制。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的诚信经营业绩、诚信经营行为和诚信经营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诚信经营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

3·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诚信经营

诚信理念的建立与道德素养息息相关,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的同时,应强化和完善各种法规和制度。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司权力集中在董事会,监事会有名无权,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而且由于“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董事会中权力过于集中,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而我国公司治结构急需改革,在此我建议改革的关键点有三点:

1、实行决策控制权和决策经营权分离,赋予监事

会决策控制权,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审批权、对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大公司经营的实时监控权等。赋予公司经理层决策经营权,并逐步将董事会的权限分解到这两个高层组织中。

2、监事会的人员应由各相关利益集团代表组成,如债权人代表、内部职工代表、小股东代表等,并引入独立于公司利益的外部人,对负责决定经营权的公司经理层进行监督。

3、为保证内部决策权的有效制衡,应严禁公司经营者与监事会成员相互兼职。

总而言之,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性问题,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竞争制胜的保证,也是为企业创利提供可行的保证;没有诚信,就不会有企业的未来,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没有诚信,将导致整个经济危机。企业应该从上到下要树立起全方位的诚信观,要明确界定什么是诚信行为,要把诚信放到比管理、技术更重要的地位,把诚信作为最关键的企业文化来抓。

参考文献:

[1]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王大力.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164—167.

[3]齐平,王丹.我国国有企业诚信经营能力的理性分析,经济纵横,2009年

[4]李余华、王光栋、丁阳言《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 ,《企业经济》2003年第3期

5.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五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更好地理解、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发文解读了新法的十大亮点,其中第一大亮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通俗地讲,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在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人的生命的基础上,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为依靠,实现全员的安全自律,并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的一种管理方式。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直接、最有效的最好体现,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是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古语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唤起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和责任,从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基本目的出发,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促进每位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是一种软规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安全文化建设根植于安全管理全过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能,发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接受员工监督,促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主动采取安全行为,化解安全风险,弥补安全管理缺陷,保障安全生产,引领企业安全、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贯彻、执行好新的《安全生产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本文以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为例,探讨基层生产企业如何在新时期下加强安全意识培育,提升员工队伍安全素质,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夯实安全管理工作。

黑松林是一家专门从事粘合剂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打造了安全和谐企业,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自1986年设立以来,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其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江苏安监网、《江苏安全生产》和《陕西安全》等对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典型报道。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力

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一种把战略转换为全员思想和行动的有效管理手段。黑松林从战略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加强安全生产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围绕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进行长期导向,把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理念变成团队理念,再把团队理念变成全体员工理念。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前提下,黑松林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关注安全、关注细节”的安全理念和“打造本质安全,保障员工健康”的安全目标,并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分解安全目标,确保安全文化建设贯穿于全员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落实到党支部、工会、妇团组织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中,真正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接地气。

为强化责任意识,在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黑松林每年还与全体员工签订安全承诺书,明确员工在安全工作中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承诺规范作业,杜绝“跑、冒、滴、漏”,自觉加强安全责任心,掌握本岗位安全技能,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理念传导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预警力

安全理念是群体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主导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思维、思路及决策。黑松林在制订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规划、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图片、板报、信息窗等建成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利用每天晨会诵读企业精神、安全理念,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同时,公司工会还编印了《安全文化小故事》、《安全文化手册》、《安全工艺流程卡》等,定期组织培训,全方位进行理念传导和安全技能提升,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

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黑松林工会为此专门设立了“员工情绪气象台”。每天上岗前,员工用“黄、红、绿”三种不同颜色在“情绪气象台”上标注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绿色表示心情好,黄色表示心情不佳,红色表示心情极度不稳定。当出现“黄”色或“红”色标注时,企业负责人及时采取跟进措施,了解情况,调整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情绪,让员工身心愉悦地从事生产活动。

黑松林还通过“安全双环钟”、“安全制度牌”、“安全漫画牌”、“安全警示牌”等看得见的目视管理方式,将安全理念具体化、操作规程形象化、安全要求可视化,让安全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用文化浇筑了一枚全员安全管理之盾,规范了员工安全生产行为,提高了安全生产的预警力。

3.完善安全投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力

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同样,安全文化建设也必须需要投入保障。黑松林建立了科学的安全投入机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抓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上的软投入,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另一方面从硬件上舍得真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在企业工会的监督下,加强安全设施的投入,保障了安全生产的各项硬条件建设和员工安全工作环境提升。近几年,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将原先建设的原料储罐区进行了拆除,另选他址建设了规范的原料储罐区;投入80多万元,迁移了锅炉房;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空气浓度报警装置、生产装置超温超压连锁自动报警紧急切断装置,以及可移式接地报警装置等,构建了安全生产的立体式防护墙、预警网,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力。

4.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制度作为保证。黑松林注重安全制度的制定落实工作,积极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先后共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43项,安全操作规程12个,安全记录85个。在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出台前,黑松林都先将讨论稿交员工自由讨论,评议,畅所欲言,再作出完善、修订、使安全制度人人能理解,个个能执行,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和固化,真正让制度规程从墙上、纸上走进员工心上,形成了“没有不执行的制度,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没有执行不了的制度”。

为使全员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黑松林编排了全员安全轮值表,保证每名员工每季度至少做一天安全值班员,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巡视企业重要部位的安全情况,记录企业当天安全管理的点点滴滴,养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习惯,构建了“群防、群治、群控”的网络,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本质安全的重点工程。

6.文化是企业价值的基础 篇六

理实佳讯管理顾问公司 陈岳明

著名策划人王志刚有一句名言:“名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承载量越大的项目,其效益释放量越大,效益的增长不是算术级数,也不是几何级数,而是原子裂变极数。”在今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最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方法、手段以至管理体系,已经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与推崇,并逐步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存在价值来说,企业文化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己一贯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规范以及沟通顾客的习惯做法的企业,其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理实佳讯公司在为曙光做管理咨询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存在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规模、存在模式不适应的问题,极大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对于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单位或其职员出资建立的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原单位固有的学院文化、研究所文化(可以统称为“学术文化”)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企业中来,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以至市场开发,都遵循原来做学问、做研究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研究为导向、以技术为中心,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性能不错,甚至是业界一流的,却总是喝彩的多、购买的少。为什么?因为没有培植、形成适宜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没有明确的、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使命与价值观,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观念,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真正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由此看来,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团队的使命、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不适应企业的社会属性(或者说赢利特性)及其发展规模与模式的企业文化,会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削弱甚至毁灭企业的存在价值——包括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其存在价值(特别是商业价值),就不可能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以其商业价值为依托的社会价值也将无从体现。可见,适宜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实现基础,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对“学术文化”氛围比较浓重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7.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七

1 坚持做深做实,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思想的统一和稳定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据。要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首先要转变“务虚”的做派, 真抓实干, 提高广大职工对思政工作的认可度, 使思政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广大职工最根本的利益诉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应经常深入基层, 与职工群众融洽相处, 彻底打消职工的顾虑, 鼓励职工就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献计献策;切实维护好职工利益。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基于企业实际, 围绕职工利益, 多做实事。要自上而下, 领导班子成员率先示范, 带头找问题,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 层层落实责任, 务求实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说出一条做到一条, 言必信、行必果;要严明纪律, 提高制度执行力, 端正学风文风会风, 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使社会感受到转变作风的新成效, 让职工满意, 让领导放心。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须坚持从自身做起、说到做到, 向企业、向全社会表明真抓真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坚强党性、强化自觉, 下大力解决突出问题, 结合实际建章立制, 完善监督机制, 确保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 坚持做精做细,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力

一直以来,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表现的过于虚浮。有的单位未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认为思想政治只是走过场, 因而日常工作仅限于党政理论、企业文化等文件的研读, 甚至近几年的工作安排都是上级文件的“翻版复制”或东拼西凑而来, 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内容全部根据上级指示而定, 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游离于企业实际之外, 无任何实效性的进展。

思想政治是服务于企业管理, 是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有设计、思考、推进和落实的过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党政思想和企业文化, 瞩目全局, 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将服务、质量、指标、效益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有机整合;要狠抓思想政治建设, 将工作做精做细, 把说的与做的真正统一起来, 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真正一致起来, 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既要锐意创新, 又要防止急功近利, 不受虚言, 不听浮术, 不采华名, 不兴伪事;工作部署要具体, 从前期设计到中期管理, 再到最后的分析总结, 事无巨细, 事必躬亲, 并且充分考虑事件的可操作性, 提高工作实效。此外, 工作方法要直接, 基于企业实际和具体工作要求,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不断寻求更加直接的工作方法。再者, 要适当加快工作节奏, 面对新体制下的工作量的大幅增加, 新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工作节奏, 自觉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3 坚持做长做远,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牵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是电力企业长足发展的根基, 但由于思政管理工作未形成长效机制, 以致实际工作中它的效能始终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部分工作单位由于思想觉悟不高, 对思政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 以致工作模式过于形式化, 对工作性质、具体形式以及工作内容定位存在偏差, 仅仅“为活动而活动”, 而非为解决问题而搞思政管理。有的单位因领导换届、干部调任导致思政管理工作出现断层, 职工跟不上管理者的步调, 甚至无法深刻理解企业的新政策、新理论, 最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原地打转。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性进展, 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 首先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服务于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 根据企业长远战略规划设定思政工作目标, 树立政治意识, 对于党的基本政治路线、重大原则问题、重要方针政策, 要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树立服务意识, 坚持以职工根本利益为导向的思政工作理念, 努力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还要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 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集聚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 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面对突发状况, 必须高度关注走势, 加强分析研判, 清醒沉着应对。要建立健全、反应灵敏、渠道畅通、运转高效的突发性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反应机制, 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抓住战机、引导舆论、化解矛盾, 为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4 坚持做活做新,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企业发展环境的复杂化、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无任何规律可循。不仅工作难度加大, 而且工作业绩很难以数据来准确衡量。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弱化。主要原因是政工干部队伍不稳定。有的单位一年之内一个政工岗位换了几个人,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短短空档”, 有的行政干部没有切实负起“一岗双责”,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啰嗦麻烦、劳心费神、思想认识有偏差, “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不要”、“出了问题重要, 不出问题不要”、“日常不落实, 事后光着急”, 使思想政治工作把不住中心, 跟不上职工的思想变化, 要解决这些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必须深入职工, 把满腔的热情, 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尤其行政干部要主动把握职工思想动态, 用真诚、真心和真情去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一是建立完善“党委领导, 党政领导同负责, 党政纪工团齐抓共管, 各级干部一岗双责”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 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 各级各类干部“一岗双责”管理考核,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入贯穿, 二是要在系统的专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 重点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专业管理干部队伍思想理论建设,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专业管理干部驾驭全局, 判断形势, 自我管理和独立作战的能力;三是要突出民生优先, 分清轻重缓急, 着力解决职工关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重点问题重点分析, 坚决反对形象工程。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带头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搞特殊化, 禁用特权, 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交流, 保证政令畅通。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将面临诸多考验, 我们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 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 把职工群众的心声反映好, 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夯实思想根基。

摘要:思想的统一和稳定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根基。文章以电力企业为例, 结合探讨电力企业发展现状, 提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 旨在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 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丁永平.着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先锋队, 2009 (16) .

[2]周英丽.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6) .

8.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八

1.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取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1.1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是因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精神理念、价值观念而生,因此每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不具有普适性。是因为该企业内部所有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企业文化不能照搬能借鉴,借鉴成功企业的优秀文化,能收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

1.2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管理不同,企业文化管理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调全员全过程自觉参与管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导向型管理、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企业以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感化、沟通、激励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培训、考试、评估,主题活动等一整套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之中。使企业文化层面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持久的动力。

1.3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点:一是性质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它通过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本质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企业文化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二是内涵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党在企业的中心任务与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施加影响。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三是内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的教育。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己任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万向集团等国内上千家大型民企、国企能够迅速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灵魂、支柱、源泉、动力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铁路党组织理应则无旁骛的承担起对创新企业文化的领导责任。

2.1把握战略发展方向,用先进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要坚持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意识,结合企业的历史,行业、经营、地域、文化等特点,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从国企500强企业实践证明:只有从战略发展方向上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修正、保障、保证功能,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前瞻性发展战略产生良性互动,企业才能在风云变换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和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

2.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完善用人标准和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的基礎上,关心关注干部职工的成长,为其发展提供平台,让其分享发展成果。要注重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团队与企业共同成长,要让员工成才,企业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做表率,加大学习型企业推进力度。要为干部职工成才“浇水”“修枝”。加强培育教育针对性,缺啥补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3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是世界经济格局中获取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都将注意力转向技术革命,力图通过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刺激经济复苏。我国铁路正在加速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由引进到吸收,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创新动力不足永远是制约铁路创新能力提高和影响铁路创新活力的内在要素,对此,铁路企业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创新与切实把创新企业文化战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崇高创新的企业文化,用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用创新事业激发创新动力。

3.找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1从问题的困惑点切入,解疑释惑,授以真知。如今,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给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新难度、提出了新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帮助广大职工解疑释惑、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直面现实,用科学理论解答人们的思想困惑,是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关键所在。

3.2从利益的需求点切入,情系基层,温暖人心。“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前,广大职工中许多思想问题的发生都跟利益问题紧密相关。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合理需求,应当得到理解和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因为一时误解而产生的思想疙瘩,应该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着力予以化解;人们因为思想观念不正确而产生的错误想法甚至做法,应该帮助他们查找原因、积极改正。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会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摸清不同类型人群实际利益的需求点和思想情绪变化的脉搏,找准思想引导的结合点,真心实意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用实际行动温暖人心。

3.3从一人一事的亮点切入,积沙成塔,积流成河。每个人无论是谁,都有渴望被人认同认可的心理,这是动物的天性。表扬其优点的同时也是暗示其存在着缺点,只是这个缺点的修正是由其本人发自内心的意识。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彼此之间心灵的共振。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上、家庭上,在合适的场合,要不失时机的找其亮点、晒其亮点,促其形成有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目的、动机、心理和行为,并使其这种心理,成为心结,成为习惯,为企业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凝心聚力,这就是创新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所在,更是企业文化建设要旨。

作者简介:哈尔滨铁路局大庆车务段党委书记。

9.企业文化是基础教案(定稿) 篇九

备课时间:2012、9、20

教学目标:

1、明确课文“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如何用通俗明了的文字将道理阐述得新颖深刻的写法。

3、领略企业的文明,品味著名企业独特的文化风韵,拉近了学生从学校向职场转变的心理距离。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用通俗明了的文字将道理阐述得新颖深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企业孕育着文化,文化推动了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秉承的价值观,是员工们内蕴的精气神,是团队中升华的凝聚力。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认为:“„„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可以结合实际举例)。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试功能和辐射 1

功能。

二、作家作品

梁小民,1943年出生于山西,中国现代学者,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现任国务院特邀监察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的著作不高深、不枯燥。寓言、武侠、历史,甚至毫不起眼的身边小事,都会被他信手拈来,用经济的视点诠释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常有曲径通幽之妙。代表作有《经济学是什么》《宏观经济纵横谈》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字词积累:

1、语音 薪酬()名不见经传()跻身()开拓()

2、语义

(1)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2)薪酬:薪水;报酬。

(3)名不见经传: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

(4)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

(5)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建议: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找出重要字词,归纳在黑板上。教师作补充和点评即可。)

四、再读课文,明确文章概貌

(快速浏览,找出关键字词和句子)

1、结构图示(板书)

(1)总体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分段,概括大意(简而化之,不必深究,只作参考)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是“提出问题”部分。

在引用柳传志先生的比喻和柯林斯和波拉斯总结的企业成功经验之谈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的中心论点。是引论部分。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是分析问题部分。即文本中三个小标题所属部分,是本论部分。

其中,在“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中,作者认为,要使员工在企业内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工作,不仅要有合理的薪酬制度,而且要有一个使员工感到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气氛,要建设以平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接着以美国纽克钢铁公司为例,证明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它独特的文化(平等的人际关系)。

在“企业文化与制度实施”中,作者认为,引起员工被动或主动地按制度办事的关键正在于企业的文化传统与气氛,企业文化是各种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企业要根据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选择不同的制度。为证明“同样的制度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的观点,作者举出了在日本企业中曾广泛采用分享制这种激励制度,美国企业也曾试图采用分享制,但未获成功的例子加以证明。文中对例子加以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正因为如此,根据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选择不同的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一结论印证了上述“同样的制度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的观点。

在“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中,作者认为,企业文化还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它还作为企业员工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引导整个企业不断前进。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并且企业的员工都认同和接受这种价值观,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导。企业要逐渐创造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

作者在文中对企业如何创造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分类指导,以帮助企业在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时参考:从大的方面说,东西方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从小的方面说,每个企业的历史、行业特征、成员文化水平都不尽相同,这可以说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小环境。“在一个高科技企业中„„在一个家族企业中„„在一个服务企业中„„也许员工利益至上更为重要。”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是“解决问题”的部分,也是结论部分。作者提出希望:企业的领导人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建立。

▲小结:全文围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首尾照应。作者着眼于企业的健康成长永续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用通俗明了的文字将道理阐述得新颖深刻。

五、课文精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明确:中心论点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

文章从激励机制建立、制度实施、价值观的培养三个方面论证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2、文章本论部分的三个内容分别与企业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创造使员工感到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气氛。

制度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引起员工被动或主动地按制度办事的关键正在于企业的文化传统与气氛。

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还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它还作为企业员工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引导整个企业不断前进。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并且企业的员工都认同和接受这种价值观,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导。

3、课文最后一段中,哪一句话和第一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相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和第一自然段意思表达相近的句子是“所有企业都要关注企业

文化——正如一切盖房者都要先打好地基一样”,是比喻句。通过比喻,作者把所有企业都要关注企业文化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通俗,更能表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两段在内容上都形象地论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结构上首尾照应。第一自然段是引论,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结论,是在论证基础上的深化。

4、试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1)比喻论证。如末段“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所有企业都要关注企业文化——正如一切盖房者都要先打好地基一样。”

(2)举例论证。为证明“同样的制度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的观点,作者举出了在日本企业中曾广泛采用分享制这种激励制度,美国企业也曾试图采用分享制,但未获成功的例子加以证明。文章还例举了沃尔玛、美国纽克钢铁公司等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

(3)正反对比论证。如第九自然段中“当员工被动、消极地执行制度时„„引起员工被动或主动地按制度办事的关键正在于企业的文化传统与气氛”这部分文字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员工是企业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引起员工被动或主动地按制度办事的关键正在于企业的文化传统与氛围。

5、明确本文的主题思想。

文章重点阐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的中心论点。作者着眼于企业的健康成长永续发展这

一重大问题,用通俗明了的文字将道理阐述得新颖深刻。

6、试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结构较为严整,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本论部分又采用了小标题的格式,各部分是并列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尾照应。

(2)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文中运用了喻证法、例证法等主要论证方法。

六、板书设计

企业文化是基础

总——分——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分析问题,是本论部分。

激励机制——制度实施——价值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解决问题,也是结论部分。

提出希望:企业领导人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建立。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复习课文,完成指导用书的练习题。

10.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十

论文 摘要:为什么有一些 企业 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昙花一现?通过比较发现长盛不衰的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区别不在于所谓的竞争战略上,也不在业务安排上,而在核心竞争力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如健力宝、四通等一批曾名噪一时的企业,他们当时的市场占有份额不少,如今不少人可能已经把这些企业淡忘了)。纵观企业管理的 发展 历史,可以看到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 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还有些人认为:小企业靠经验管理、中等企业靠制度管理、大企业靠文化管理等),其总体趋势是企业管理向人性化发展。海尔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海尔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如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理念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在 现代 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论文 摘要:为什么有一些 企业 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昙花一现?通过比较发现长盛不衰的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区别不在于所谓的竞争战略上,也不在业务安排上,而在核心竞争力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如健力宝、四通等一批曾名噪一时的企业,他们当时的市场占有份额不少,如今不少人可能已经把这些企业淡忘了)。纵观企业管理的 发展 历史,可以看到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 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还有些人认为:小企业靠经验管理、中等企业靠制度管理、大企业靠文化管理等),其总体趋势是企业管理向人性化发展。海尔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海尔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如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理念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在 现代 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五个方面。其中,人在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都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企业文化管理正是顺应这~趋势而诞生的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因而,它就 自然 地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其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则永元止境,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物力、财力、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利用。海尔、联想等优秀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建设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依靠优秀的员工队伍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显著的优势,这首先归结于它们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导。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性化的理念与商业的操作成功地融为一体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中来。

11.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篇十一

关键词:工资;集体协商;科学发展;基础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22-02

一、充分认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性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是职工经济权益的具体维护,落实职工参与分配的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和职工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企业发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才有物质基础,通过协商职工能够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合法权益受尊重,才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任何情况下,协商、协调、沟通都是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有效方式,和谐企业是协商的结果,没有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协商,和谐就不可能持续。

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和支付办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企业分配关系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集体协商,建立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分配机制,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至观重要。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深入开展

首先,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阵地,开辟专栏、专题、网页,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经验交流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要层层召开班子会、集体合同领导小组会、工会全委会、职代会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等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法律支撑。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虽然有法可依,但因过于原则和缺乏刚性,造成执行不到位。

再次,以创建劳动关系活动为载体,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快发展。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核心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不能评为各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企业经营者不得评为各级各类先进个人,企业不得评为各类先进单位。

三、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强大合力

工資集体协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工会力推、各方相互配合”。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没有党政的主导作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要让企业认识到,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和促进职工收入的合理增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要把组建企业工会作为重要环节来抓,按照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思路,不断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二是落实责任,把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纳入单位、政府及企业决策机构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三是合力抓培训提高。针对工资集体协商中的重点、难点,定期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依靠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提供人才储备。四是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协商提供理论支持。

四、建立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首先,建立沟通对话机制。企业职工代表与党政领导以恳谈会的形式沟通,工会与劳资部门定期对话沟通,工会主席与企业经理日常沟通,工会主席与职工代表沟通。通过对话,取得对集体协商制度及集体合同的认同感。其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把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两个维权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个机制的倍增效力,建立健全履约责任制,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履约率,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的履约、监督、职工参与和评价机制,把职工满意、劳动关系稳定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进一步解决“重数量、轻质量,重签约、轻协商,重文本、轻履行”的问题。再次,建立及时报告机制。要通过民主渠道,落实职工的知情权,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协商过程和结果,征得他们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以此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凝聚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实现互利双赢的目的。

五、探索和研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下转130页)(上接122页)构,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主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要按照法律、法规和“两个普遍”的要求,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遵循新建企业必须建立工会,建立工会的同时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原则,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建会和工资协商的新思路、新办法。保证哪里企业,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就在哪里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词语.doc下一篇:那个一直陪着我的人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