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2024-09-17

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精选17篇)

1.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一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暨智慧课堂建设研讨活动”在东莞七中顺利举行

2016年3月30日下午,伴随春天温暖的气息与万物滋长的律动,东莞市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暨智慧课堂建设研讨活动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市高中数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七中、长安中学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学科带头人蓝小军与教学能手常平中学罗永化分别就课题《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上课。课后,学科带头人周应祥老师主持评课和智慧课堂建设研讨活动。首先,七中王振肃副校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两节课给予很高评价,认为罗老师在观念上给予大家启发,把本节课上成探究课,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认为蓝老师的课程设计流畅,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能够在知识的关键处及时点拨,师生互动频繁、高效,细节的极致把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强,理念先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做题,充分肯定教学亮点,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中肯意见,例如,这次公式推导课,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生的分散思维,整合到公式几何背景的挖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认为这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使不同的策略、思想方法得到碰撞和升华,促进了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参加活动的老师各就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最后,教研员易文辉老师非常感谢东莞七中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他认为两节课立足学生学情,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有效学习,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智慧课堂的具体体现,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两节同课异构体现了两位授课老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智慧课堂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成功的课例。

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市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探讨了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的途径,促进了我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智慧课堂工程建设,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研讨会后,大家合影留念。

2.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案例,讲解活动,开展,刍议

数学学科是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判断归纳为主要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科学,数学案例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及其丰富深刻特性的外在“代言”和生动“体现”。数学学科教学离不开案例讲解活动的开展。教育构建学认为,数学案例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件”,案例讲解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新课改、新标准、新要求。课堂案例讲解活动,也要遵循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进行与时俱进、高效科学的讲授和教学活动。 笔者发现,数学案例已经成为高中生学习进步、技能提升的 “阶梯”和“抓手”。本人现结合自身在课堂案例讲解活动中的感受,对高中数学课堂案例讲解活动的开展进行浅显概述。

一、案例讲解要重数学知识素养“基础”

案例是数学知识点内涵要义的概括和体现。数学案例讲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习对象借助于数学案例探析, 实现对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内涵要义的理解和掌握。常言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中生只有积淀深厚的数学知识素养, 才能更加深入、更为有效的进行探究、研析、解决数学问题活动。众所周知,课堂案例设计的目的,是为本节课教学活动 “服务”。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案例讲解时,要将数学知识点巩固强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引导高中生感知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基础上,有意识的组织高中生在此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反刍”和“咀嚼”,深入研析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点,及时巩固和升华高中生数学知识素养。如在“已知|a|=2,|b|=4,并且a,b之间的夹角为120°,试问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多少时,a+kb和ka+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案例讲解活动,高中生通过研析问题条件活动,认识到该问题条件中主要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有向量的数量积性质和运算律的应用等,此时,教师没有急于就问题的解答思路进行讲解, 而是,组织高中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到的向量的数量积性质和运算律的应用等知识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回复,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交流,以此强化高中生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深切认知和掌握,从而为解题思路推导活动的开展提供知识“支撑”。

二、案例讲解要重主体学习技能“锤炼”

教育实践学认为,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发展功效,锤炼特性,是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象更加有效的学习实践,更加有效的提升技能,更加有效的树立品质。学习能力培养始终是新课改的核心和精髓,提出了“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义,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目标要求。案例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必须要遵循和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案例讲解活动,就不能忽视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将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活动与课堂案例讲解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对问题条件的探析、解题思路的推导、解题过程的指导以及解题方法的归纳等环节,教师不能以讲代练,而应该提供一定的时间,组织高中生进行探究研析活动,让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有锻炼和提升活动时机,从而锤炼和培树良好的数学学习技能。如“已知,有一个函数f(x)=Asin(x+B),(A>0,0<B<π,x∈R),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为1,它的函数图像经过点M(π/3,1/2),试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如果现在a,β∈(0,π/2)且f(a)=3/5,f(β)=12/13,试求出f(a-β)的值为多少?”案例讲解时,教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生:阅读问题条件,感知问题条件内涵,找出问题条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内容,该问题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内容有“: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以及三角恒等变换等”。

师:组织高中生根据问题条件确定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之间关系。

生:开展解析活动,推导该问题解题思路:根据问题条件,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函数图像所经过的一个点坐标值带入到函数中,求出B的值。要求f(a-β)的值,可以划归转化的方法,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行求解。

师:教师点评: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案例,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较多,在解答问题时,应该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采用划归转化的思想进行解析。

生:在教师指引下归纳解题策略。

生:开展该案例解题活动,展示解题过程(略)。

三、案例讲解要重高考政策要求“渗透”

实用主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为新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服务”,同时也是为高考要求“服务”。教师开展课堂案例讲解时,应树立“整体、发展”的教学理念,认清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将高考政策要求渗透于平时的案例讲解活动之中。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研究和梳理近几年来数学学科高考政策要求的考查重点和标准,其次要求遴选典型试题,将近年来的典型高考模拟试题进行汇总和归纳,为平时课堂案例讲解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案例讲解时,在原有案例讲解基础上,拓展和延伸课堂案例外延,将相关的典型高考模拟试题展示给高中生,向学生提出近年来高考政策对此方面的考查要求,使高中生通过点滴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和品质素养。

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活动 设计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人都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的教育正在经历并且即将经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新课改正是把高中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际举措。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不再只是注重自己教的过程,慢慢开始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唾沫横飞、学生纷纷欲睡的状态,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师开始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构建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课堂活动各式各样,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够脱离教材,要简单而有效。

一、课堂引入活动要开门见山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使一堂课成功了一半。但是,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师必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开场要简单,直入主题。为了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要求有一个有趣的开场。综合以上对课堂引入的要求,教师必须设计一个短小的课堂引入活动,不会让学生不知教师所云为何,有不失趣味的同时点明主题,促进后面的教学内容有序进行。

比如,在设计《概率》的课堂引入活动时,教师提出问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要阐述的道理想必同学们在语文课上都已经学过,我就不加以解释了,但是,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以第一个典故为例,进行计算。假设诸葛亮解决问题的把握有80%,而三个臭皮匠解出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请同学们研究一下这三个臭皮匠能够顶该诸葛亮吗?然后,请同学们自设一个情境来探究第二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课堂讨论活动要广而不散

课堂讨论活动是一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讨论内容时所涉及的知识面不能过于狭窄,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讨论活动的成功进行必须是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下,教师不可以限制任何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毕竟是课堂,学生在畅所欲言时也必须不偏离主题。因此,课堂讨论活动必定是形散神不散,要开放但不是胡说八道。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设置讨论内容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环环相扣,不能一会儿讨论东一会儿讨论西。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初步》一章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堂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依次为:我们学过哪些位置关系?举几个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关于点与线或者面以及线与面的不同位置关系的实例。用一本书、一支笔怎么摆出它们之间三种不同的位置?定义点、线、面任意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位置关系,比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通过学生的层层深入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定理、结论形成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实例,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总结知识以及进行类比学习的等方法。这样的讨论才具有实际的价值。

三、课堂探究活动要放而不收

新课改下,要求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索平台。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教学时,还必须设计探究活动。高中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不管是什么知识都是有探究的必要。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来高中数学课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培养数学专门人才,只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为学生提供基础的、丰富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让学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探究学习是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变式练习、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活动、数学开放题、撰写数学论文等探究活动开发学生的非模仿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

比如,在设计《不等式》的课堂教学方案时,有一个例题,设a、b、c都大于0,且a+b+c=1,证明(a+1/a)(b+ 1/b)(c+1/c)≥1000/27。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出此题。然后,请学生思考,若原不等式中的加法变为减法后怎么证明?如果原不等式是一个n元不等式时怎么办?如果原不等式中的变元次数是未知数k时的求解方法?请学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探究,思考解题方法的思路的异同。总结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综合这些解题思路,对这一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步骤进行归纳。高中数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解决办法、思路都不止一种,所以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必须解放学生的思想,学会思考和质疑。

高中数学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已经慢慢地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了,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活动主增添了趣味性。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创新,一味的追求趣味,数学课堂活动的设计模式单一,而且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高中数学毕竟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霞.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侯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许敏.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2.

4.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1 篇四

一学期以来,本人任教八年级数学课,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继续推进我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并努力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且取得了较好成绩。

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通过本学期的组织教学,我们很快认识到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下面就近段所得作一次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有参加第二课堂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每位数学老师都能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不但输入了数学的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第二课堂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了数学尖子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思维。数学尖子的产生,对促进其他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5.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篇五

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文/唐君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机遇也是对于高中数学提出的一个挑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够给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新课改

一、实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

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来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引导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新课标也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的一种模式。学生要在教师的鼓励下建立起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训导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起一种鼓励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鼓励学生,而且还要设置一些活动,从而促进他们对于数学问题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不断地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注重的是对于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付出的评价,这样的话往往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片面的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一个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这里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最终评价,还需要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有效的评价过程中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还需要的就是这种评价理念的建立,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建立在以教师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还需要建立起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动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江中学校)

★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教学年度总结

★ 课堂教学点评总结材料

★ 课堂教学个人总结

★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个人教学总结

★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 怎么学高中数学

6.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六

天津市第一0二中学高中数学组拥有16人的教师队伍,有6名高级教师、6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科学、严谨、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可以说,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和谐、努力进取的大家庭。这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高中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本学期的教研组的工作更加务实有成效,在教师的课改理念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教学水平上都有提高,团结协作分工配合新教师培养,在学校领导的新的教研工作思路下开创了校本教研等崭新局面。现总结如下:

1.开学前,高

一、高二的多位老师统一参加了新课改的教学培训,此后我们又组织高中数学教师一起教研,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改的实施方案,探讨学生的评价制度和学分认定方案,并对高中三年的课程教学安排进行规划。

学习新课程理念是为了更好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教研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践行新课程,从而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高三的老师虽然用的是老教材,但他们也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认识到教改不只是教材的改变,而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法的改变:“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我们对教改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打算: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2.每个小备课组认真落实好组内研讨课,组内研讨课每月一节,抓好讲课前的说课和课后的评课。每位教师切实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严虹老师还承担了高三尖子生的辅导工作,严老师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解题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特别是严老师研究问题的深入、透彻,解题方法的灵活、巧妙,使学生们受益匪浅。3.我组青年老师多,让他们尽快成长是本组工作的一个中心。由于教材的知识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于教学经历和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更是重大考验,所以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帮扶也是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学校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我组有五对新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教研组长和指导老师定期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检查教案,介绍知识的处理,巧妙的教学实例,了解新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肯定优点,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指导,开阔新教师的视野,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材分析和课堂组织能力. 一学期来青年教师进步明显,教学成绩稳步上升。

4.几项具体工作:(1).数学组仍然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要求备课组长制定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认真总结。(2).坚持参加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年级的情况,开展教学工作,认真搞好期中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除参加统考外每个备课组按时,保质保量的认真出好考题.题目均达到区和学校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水平.(3).坚持听课互相帮助和学习.特别是对于重点难点课及如何体现新课标,大家互相听课,讨论这一节课到底怎么讲,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提高.(5).备课组利用年级的计算机学习制作教学软件互教互学, 充分利用资源库,备课组的年青教师能带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积累教学资源不断扩大,并进行备课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5.认真配合学校,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教学比赛。在“一级教学能手”------一级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董丽敏老师虽然在高三年级,但仍然积极准备,顺利通过笔试、说课进入决赛,并获得三等奖。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袁程程老师虽然毕业不到三年,但还是能够在众多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凭借新颖的教学设计获得二等奖。

以上是我组总结,今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将更加积极配合区教研室的工作,加大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研究力度,鼓励老师们开创网络教研新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7.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七

一、以景导学,运用场景式策略做好“活动单导学”

“活动单导学”进程中,“活动单”为学生制定了学习实践的目标,指明了学习实践的内容。在“导学”的进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活动单”设定的目标追求,开展深入细致的引导和推进活动。众所周知,学习情感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处于首要位置,“导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导趣”,也就是做好积极学习情感的挖掘和激励工作。因此,在“活动单导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场景式教学策略渗透于“导学”进程中,根据“活动单”设定的目标要求、内容要义等,设置贴近高中生生活实际,紧扣高中生认知现状的生动、趣味、形象的教学场景、现实案例以及趣闻轶事等,为“活动单导学”深入开展奠定思想“根基”,将高中生完成“活动单”任务“引向深入”。例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课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学习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以及该公式的由来过程、掌握其一些基本性质”列入“活动单”内容,并设置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单”设定内容的有序、深入开展,教师做好事先情感“铺垫”工作,将场景式教学策略渗透“导学”之中,设置了现实生活中分期购买商品的“红旗家电城有一件现价为2000元商品,顾客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要求每月付相同数额的钱款,付款次数为12次,一年时间还清,如果他每月的利率为0.8%,则这位顾客每期要付多少元?”场景内容,让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感上受到“共鸣”,更好地完成“活动单”布置的学习目标任务。

二、以探导学,运用探究式策略做好“活动单导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自身“单独”进行的单边活动,而是师生之间深刻探讨、深入交流、情感碰撞的双向交往进程。笔者以为,在“活动单导学”活动中,“导学”环节决定了教师的“导”不是“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教师通过“引”和“导”,指导学生深入开展感知、探究、思考、辨析等实践活动,在师生共同努力探究协作中,实现“活动单”任务的有效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单”的“导学”进程中,不能将“导”的过程取代学生“探”和“思”的过程,应有的放矢、点到为止,掌握“火候”。如在完成“能够运用分类讨论解题思想解决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活动单”任务中,教师在“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0”案例“导学”活动中,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分析思考该不等式,学生在感知该不等式内容中,认识到这是一道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运用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知识点,但高中生对于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何解答“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析该不等式内容,向学生指出,首先从外形看,它不像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即使是其二次项系数也不一定大于0。因此,在解答时,应先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与0之间的大小关系,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然后辨析判别式与0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两根大小关系。高中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对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心里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借助于教师的讲解内容,通过动手探究、思考分析活动,初步完成了“能够运用分类讨论解题思想解决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活动单”设定的学习任务。

三、以评导学,运用评价式策略做好“活动单导学”

教育实践学指出,评价式教学策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能够促进学习对象深刻的思考、深入的研析和深切的反思。教师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应有效发挥评价在“导学”中的积极功效,鼓励学生展示实践过程,指导高中生根据“活动单”目标任务,进行深入合作探析、能动反思等,全面、科学的评析自身在完成“活动单”过程中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评价”观点和依据进行充分阐述和呈现,让学生在“评他人”的过程中“思自身”,更好地认知自身不足,解决自身易错易混易漏的认知缺陷,实现学生在评价辨析进程中,“活动单”的有效完成,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8.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活动型教学;高中数学;应用

高中阶段是中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日后的发展与深造。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主要科目,也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活动型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就该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一、开展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游戏集趣味性、思辨性于一身,学生在游戏中会有很多新奇感受,也更容易投入其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开展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数学游戏活动,在动态教学中使数学学习过程转变为易于接受的游戏活动。例如,在教学“集合”时,教师可以现场划定几个圈,每个圈代表不同对象,团员学生站在一个圈里,其他学生站在另一个圈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参与度也随之增加。教师在此时引入集合概念,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游戏中掌握集合元素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引入教學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将实验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也符合高中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可提供更为直观的感性材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语言讲述无法企及的。

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耐性较差,有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的懒得动脑,有的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有的对数学的兴趣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努力通过教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他们“动”起来,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椭圆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三人,准备好图钉、细线、白纸和铅笔等教学物品,指导学生按照具体操作程序画出椭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掌握画椭圆的关键,这时再引入椭圆的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努力开发和引入更多的教学实验,充分发挥教学实验活动的作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组织分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以“听”相配合。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而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良好方式,也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展分组合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加强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可以发挥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作用,使每个学生“身在其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参与度。例如,可在试卷讲评课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成绩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实行捆绑考核和奖励机制。每个小组就试卷上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时可将未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与其他小组互动,最后再开展测试。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活动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真正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实施活动型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认知度,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恒权.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实践讲堂,2013(08).

[2]姜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3(06).

[3]林健.关于中职数学教学中“活动型教学法”的探索[J].职业,2011(17).

9.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九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数学组教研组长工作。根据校教研室的整体工作部署,结合数学组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开展了高考专题研究工作

根据这件高考命题的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高中数学组认真研究了高考备考的系列问题。主要从高考命题的模式,重要题型,主要知识点的归纳,08、09两年高考题研究及10年高考命题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发动全体高三教师,任务落实到人头,将高考数学五大专题内容都进行了归纳。这些部分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初步形成了高中数学的备考资料。

2.组织组员积极参加全校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等系列教研活动

在上学期全校调研课的基础上,本学期学校教研室重点组织了两项工作。一是教师示范课,二是青年教师赛课。这两项活动作为调研课的延续,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交流、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了这两项活动。

(1)教师示范课的组织

数学组教师利用科组活动时间全员参加了听课。我组金晖老师讲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使学校教师深受启发。数学组也利用兄弟学校科组活动时间,对林美丽老师的课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并对教师参加听课情况进行了总结。

(2)青年教师公开课的组织

在教师讲课之前,数学组其他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对组内新教师进行了课外指导。有的甚至几易其稿,力求完美。

3.开展组内教学研讨课活动

由于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各种教研活动和其他活动又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组见缝插针,有效地组织了组内教学研讨课活动。这项活动分备、听、评三步骤进行。备,就是讲课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说课,其他组员读者讨论其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听,就是一名教师讲课,其他组员均去听课,看授课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评,就是对授课教师讲课的优、缺点进行中肯的评价。这项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组内教师的交流,增强了数学组的凝聚力,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难得的提高的机会。

4.教研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在各项活动开展的同时,对组内常规工作一直没有松懈。以老带新工作,考试质量分析,高考试题的研究,月考、段考试卷的命题等,都有序地进行。另外,根据教研室和教务处的要求,能够认真做好组内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记录。在教学资源的整理方面,数学组的教学资源库已初步建立。

二.取得的成绩

1.初步形成了高中数学备考资料;

2.参加青年教师论文比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3.吴云威公开课收到领导兄弟学校老师好评: 4.林学军.梁友清.周彬老师参加新教师终端考试好成绩 5.周彬老师继续参加名师带徒活动 6.金晖老师考取特级带徒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高中数学组本学期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但感觉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个别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比如听示范课,有的教师不能准时当场听课;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有的教师本身就是青年教师,却不积极参加比赛。另外,在每次科组活动时间,个别教师还有迟到或者无故不参加等情况发生。

2.虽然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较好,但整体需要磨练,需要进一步提高。

3.部分老教师积极性不高,有应付科组活动的现象。

10.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

李萍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下,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转变,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展现数学学科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做好导入、教学环节以及评价环节等多方面的转变工作,以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课改;高中数学;转变工作

众所周知,改变是进步的前提,也是根本,只有教师懂得改变,教学过程才能得到不断完善,进而,才能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前提工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以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一、导入环节的转变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做好导入形式的转变工作,要改变以往开门见山或者是以旧代新的导入方式,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之中,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选择了“故事情境导入法”,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国王与棋王的故事”和“细胞分裂”的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时,为了有效地导入新课,也为了让学生逐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我选择了“问题导入模式”,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地引入课堂活动之中。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的情境:要在墙上开一个上部为半圆形,下部为矩形的窗户,在窗框为定长的条件下,要使窗户能够透过最多的光线,窗户应设计成怎样的尺寸?该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熟悉的情境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愿意自主地走进课堂,走进数学活动之中。

总之,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而影响该环节效率最大化的主要因素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一言堂”“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双曲线》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节课我选择了“对比学习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对比异同的过程中加强理解,加深印象,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将“双曲线”与“椭圆”两者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从“标准方程、图像、轨迹点的集合、离心率、准线、焦半径”等等入手,将这些知识进行对比整理,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比学习法的应用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无定法,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为课改下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数学课堂的评价不仅是要表扬学生的成绩,还要肯定学生的努力,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所以,在课程改革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要将以往教师单向的说教式的评价转变为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以确保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例如,以《双曲线》的教学过程为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对比的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数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各个方面的转变工作,以确保课堂每个环节都能实现高效,都能为数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最终,真正地构建出高效的、自主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篇十一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 0.· 9 =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S= a1 1-q ,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 x -3x+2 x -2x-3 <0 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x -3x+2)(x -2x-3) <0 即 (x-1)(x-2)(x-3)(x+1)<0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12.高中数学课堂的数学文化价值体现 篇十二

(一)基于数学文化价值的教育学依据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首次在《数学与文化》中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将数学文化定义为依托数学学科,集中体现数学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认为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存在本质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存在,数学代表的是一种理性思维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随着国内对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数学教育的内涵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性与技能性目的,还容括了素质性教育功能,数学文化由数学观念、价值、思维、理想等非功利性因素构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真挚情感,拓展数学教育的人性化空间,反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我国新一轮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于数学文化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将“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纳入了数学教学体系,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的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体察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表达数学中蕴含的文化品味,通过积极探索数学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应用价值等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与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基于数学文化价值的心理学依据

托马斯·费兹科在阐述认知主义学习原理时,将学生学习过程解释为“学生为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而自愿协调心理状态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原理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主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发挥对数学概念发生过程、定理证明过程的导向性作用,推动学生的心理调适机制.这种心理调适机制的先决条件是“有意义的学习”,即学生启动学习的心理环境要求他们必须先明白为什么学习数学,单纯地为了应付高考不足以生成学生自愿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将数学文化纳入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意义在于,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语言观点的形成,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历史、数学美感等人文要素,数学文化系统作为人类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抽象形式表达了人类感官的逻辑过程,展示了化繁为简的生命本质,数学文化教育内涵可改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枯燥刻板感受,使学生理解数学是如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明白学习数学可促使自己的人生更完整、更丰富、更具有力量.因此,高中数学课堂体现数学文化价值,即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本身与个人的关系,使数学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二、高中数学课堂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途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应以数学历史为载体

数学文化是数学发展历史的结晶,数学史融入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方法有穿插数学家轶事、介绍数学概念的历史发展进程、组织数学历史名题探讨、收集数学文献资料、进行数学史阅读等等.笔者不推荐针对以上内容开展专门性教学活动,正确的策略是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课程.比如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弧度制引入,学生普遍对用比值来度量角的大小感到不适应,怎么自然地引入弧度制,让学生接受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数学史上,任何一个数学思想背后都具备一个富有理性魅力的科学故事,例如弧度制的来源可追溯到6世纪的正弦表,以及欧拉那部划时代的《无穷小分析概论》,这些故事离数学的本原很近,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世界,更好地理解数学.又比如探索数列规律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通过数学史实构建相关数学游戏,让学生主动地投入数列研究中.例如可以从夏禹时代的“洛水神龟”谈起,在神龟背上的图文即是洛书,洛书一般为三行三列,由1到9组成,且每行数、每列数以及对角线上的数之和相等.如图所示,即是一个3×3的3阶幻方数阵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数字填写,引出对杨辉三角的鉴赏教学,从而自然地进入数列探索的教学主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应以数学审美为指导

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美学思想,数学美集中体现为数学的思维结构之美.比如数学通过简明清晰的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简约之美;数学通过图形、法则等模型架构的对称之美;数学通过研究隐藏线索,发现数理奥秘的规律之美.数学之美是一种理性美,帮助学生发现与欣赏数学的美,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的数学文化体现,应以数学审美为指导.美感是一种感性认知,学生在单纯的抽象计算中感受不到数学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数学中蕴含的审美素材,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欣赏与探索意识.比如高中数学“数列”中出现了三角形数问题,一般教师都舍不得在这部分内容上花时间,但笔者看来,这恰好是提升学生数学审美意识的好素材,最早的古希腊人便是通过在沙滩上摆放小石子(图1)揭示了三角形数的内涵.

图1中,数量为1,3,6,10的小石子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因此它们被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方法可以用来鉴别正方形数(图2).

13.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三

——参加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总结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马林刚

2012年11月15至20日,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邦耀研究员的带领下,我们巴南区中学数学名师室的成员一行和重庆市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及各区县教研员一起在安徽省黄山市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

第一次和全国的同行和全国高中数学的教育专家在一起交流学习,不仅领略了十几节各省市派出的选手介绍的各自的课堂实录,还学习了现场专家、评委的精彩点评,参加了CASIO公司对图形计算器的应用的讲座,学习了中国教学学会中数专委会的章建跃副理事长的总结发言。

经过认真的思考、沉淀,现将学习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中教学水平各不相同,但是参赛教师的水平很高,对很多熟悉的经典高中数学内容都有很新鲜、专业的诠释。

如福州一中的危志刚老师和银川实验中学的李巍老师都讲的是《正弦定理》,在教材的处理上分别用了从定性把握到定量刻画引入课题,借助几何画板对正弦定理进行了探索、体验,最后得出结论;李巍老师从实际问题引入,从直角三角形中存在的边角关系类比到一般三角形,经历了提出问题、发现定理、问题驱动、再看定理、提出猜想、证明定理、多法证明、深化定理、解决问题、应用定理。充分体现了教无定法,但是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老师的智慧,引导 学生不断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本质。

二、不管何种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关注全体,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永远是高中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所观摩的展示课中,有的学校把学习小组坐成圆圈,大多数学校仍然是都面对讲台,有的学校教室四周都是黑板,大多数学校都使用了电脑软件和展示台等工具。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展示了数学课堂的魅力。

三、有很多大胆的有价值的尝试。如《解析几何》序言课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专家和观摩教师、参赛选手的互动也是产生智慧碰撞的火花的时候,点评专家都是赛前观摩了整节录像课后对所点评的课进行了分析,大多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在点评时还结合所研究的领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使我们收获很大。在观摩第一节的互动中,我也对该节教材的处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得到评委的肯定。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很是难得,也让我对自己的一些教学观点充满了信心。

在现场观摩的很多课里,都用到了计算机模拟技术,例如电脑软件模拟转糖人、电脑软件抛掷硬币,这些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数学实验虽然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是数学也逐渐走向直观,走向生活。在观摩的课堂上没有看到使用图形计算器的身影,但是在CASIO的推荐会上,了解到很多省市的学校都在使用这种计算器,这是否会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我们拭目以待。

四、对我校、我区高中数学教育的启示。就象章建跃所说,把教研作为一种习惯。我校高中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内容多,但学生的总体时间是一个定值,怎样发挥好课堂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数学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实现数学的良好教育功能。

2、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优秀学生在全国数学联赛和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对于我区高中数学教育而言,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性,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我区的各个学校的生源都不相同,面对的教学内容却是一样的,怎样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切实落实好知识点,不片面追求难度、深度。注重课堂上对数学本质的研究和重点内容、重点知识的刻画,把那些依靠背公式,甚至背习题的数学学习方式改变为研究公式、研究习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学生在高中学习中除了应付高考以外的另一个重要追求。

14.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方案 篇十四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拓宽视野的最好机会。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融洽、和睦,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为此,我们特意开展数学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数学竞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看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因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活动对象:高一()班全体同学

二、活动地点:第二课堂活动统一在教室内进行

三、活动目的:通过此次趣味数学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

四、活动形式:

1、现场测试:学生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数学试卷,由教师批改

2、小组讨论:测试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3~5人)讨论试卷题目的答案。由组长分配工作,组员讨论并撰写好最终答案

3、教师讲评:教师给出试卷的最终答案并讲解

4、统计分数:对测试成绩前三名的同学给予一定奖励,同时选出优胜组并给予奖励。奖品可采用数学实用文具或者数学趣味书一类。

15.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一节数学课的效率,必须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求知探索的情境,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愿学、用心去学,其中课前几分钟的情境引入最为关键。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这节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若把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32次,有多厚?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一尺厚、有的说有一层楼高……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我告诉学生约有107千米厚,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闻言很惊奇。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种递增速度很快的数列。这样,教师从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悬念的实际问题入手,不仅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显得十分生动、有魅力,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又如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可利用古印度国际象棋棋盘装麦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苦于棋无对手,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结果,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并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青年人这样去做,一共可收获多少粒麦子?教师提出这些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要讲的知识,切忌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二、联系实际,巧设比喻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没什么用处,因此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实这是对数学的误解。数学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让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易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以旗杆为例说明:旗杆只要垂直地面,则不论太阳在何处,旗杆的影子总是与旗杆保持垂直;又如,在讲解算法的思想时,教师可以以狼、羊、白菜过河问题阐述;此外,教师巧用比喻也能起到“化腐为奇”的作用。比如,在初讲“集合”的概念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教师可把“集合”比喻成一个“瓶子”,瓶子里装什么,什么就是它的“元素”。这样,在下一步讲“一个集合也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一性质时,同学们也就容易理解了,因为大瓶子里面也可以放小瓶子。

三、有的放矢,疑探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把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的教育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撒手不管,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角色,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具体做法为:在课堂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在课堂中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互相质疑,继续共同探索;最后,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到答案,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6.高中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角色转变;课堂模式;点滴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17-01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的意义

1.国际形势。当今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显现,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尤显重要。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和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我们过去的那种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新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情况。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府行为。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2004年秋季,高中课改启动,十几年来,全国已有24个省份进入了实验,包括甘肃在内又有5个省份将进入实验,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中课程改革,重建了高中新课程体系,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直到课程评价,都作了重大的调整。比如对高中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功能定位,使高中教育跳出了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定位的困惑,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新理念。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忽视角色转变。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教学设计和过程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研究没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甚至没有方法。不少教师甚至把自己当成主角,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

2.教师团队不会研究。众多的数学教师写出的报告基本上如出一辙:“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教学形式存在单一化、模式化倾向。这种报告的撰写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对促进教学没有意义。

3.对学法研究浮于表面。表现在重叙述,轻应用。表面上的泛泛而谈,缺乏具体详细的分析,实际的操作和对方法的提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不够具体。重在教师单方面的教,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

4.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还有待转变。教师的备课,备如何教会,仍然是教学设计的主流,注重考虑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给学生讲课、说透上。没有做到刻意设计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去寻求知识的科学性,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练。避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

5.对解决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认识不足。多数数学教师不了解初中的新课程目标,不明确实、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不十分了解初中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明确初中数学的一些知识点的阶段性要求程度。使得教师讲解高中与初中知识点交汇的知识时,不能抓住两者对同一概念的认识的本质区别,不能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本质区别和差异,就不能使概念的理解深化。

6.解题教学,忽视审题,解题后的反思,忽视解题方法、规律的概括归纳。教师在黑板上写的题目中,常常出现题目写的不完,更多是不注意题目中应有的标点符号,书写十分不规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习题课上,教师重视对解题思想方法的分析,忽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分析。即使有一些对解题方法、步骤、规律的分析,也主要靠教师自己完成。学生思维活动受到限制。

7.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时间过多。虽然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所加强,但是由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的探究思维空间不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把讲的空间大大缩小。

8.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有待加强。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应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好小黑板和自制教具。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滴总结

1.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个性思维积极活跃,人格发展自然和谐。

2.学生要转变学法,主动出击。鉴于目前的教学实际,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渗透了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教学思想,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生成,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参与的时间明显增多,老师们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形式多样。让学生主动站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上台演排,让学生间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知识的生成。

3.课堂要形式多样,追求高效。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倡导数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内容上,新课程注意把算法的内容和思想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育人为本,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为了进一步加快我校,乃至我市、我省、我国的“名师”工程建设,就必须真正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特色促发展,坚持教育创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7.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篇十七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2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517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

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结分析,2、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3、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3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本学期教学安排及教材分析,主讲人:许云尧,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会,内容:本学期计划安排,《三角与向量》,《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建议,由五中杨学东老师和东直门中学李伟峰老师主讲,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二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7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4教室,召开高一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22中学李红老师主讲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3月7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3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推理与证明》,《复数》教材分析,主讲人:许云尧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3月7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北京二中特级教师庄肃钦老师作《函数与导数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14日

(四)下午1:35,在宏志中学,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

1、由聂茹山老师做公开课《函数y=Asin(wx+4)的图像》;

2、由黄湘宏老师做公开课《函数y=Asin(wx+4)的图像(二)》,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3月14日

(四)下午1:05,在北京二十二中,召开青年教师公开课,内容:《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主讲人:22中陆静老师,请高二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3月14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景山学校刘兴华老师做《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四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21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2 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计数原理》教材分析及文科复习安排,主讲人:北京五中张欣之,刘淼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3月21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内容:《解析几何专题复习》由宏志中学王芝平老师主讲,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五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4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景山学校吴鹏老师做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材分析,请高一数学全体教师准时参加。3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2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材分析,文科复习建议,主讲人:景山学校王宾辉老师,二中赵蒙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3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议,由171中学特级教师陈星春老师主讲《数列、代数综合》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七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4月11日

(四)下午1:05,在22中学,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

1、由王俊英老师做公开课:三角恒等变换

(一);

2、由李红老师做示范课:三角恒等变换

(二),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八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4月1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一中王志伟老师做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4月18日

(四)下午1:20,在北京五中,召开高三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孟洁、王琦老师主讲《试卷讲评课》,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九周教研活动安排

4月25日

(四)下午1:30,在二十二中学(六院往西路北),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

1、由吴迪老师上《选择题与填空题解题策略》复习课,2、由特级教师田名凤老师主讲《选择题与填空题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9日

(四)下午1:15,在北京五中,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5月9日

(四)下午1:15,在北京五中,召开高二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由五中礼东老师做公开课《余弦定理》,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公开课《基本不等式复习》,主讲人:五中袁野老师,请高二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二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16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一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北京二中唐绍友老师主讲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23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65中刘更臣老师做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四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30日

(四)下午1:50,在北京25中学,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由25中刘奕杰做公开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七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6月20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阶梯,召开高中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中科院心理所施建农教授讲《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成长的翱翔工程——学习的动力》,请高

一、高

上一篇:中学生的消费报告下一篇:以拒绝为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