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2024-07-28

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11篇)

1.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一

小学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大全,务必让孩子掌握,不少大人都用错了!标点符号用法很重要,影响考试成绩,老师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01 句号 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常见错误 1.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02 问号 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用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1: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示例2: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常见错误 1.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问号应改作逗号)2.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03 叹号 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

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

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的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示例2:你给我闭嘴!示例3:谁知道他今天怎么搞的!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1: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示例2:咚!咚咚!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

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示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声音中,女娲突然醒来。

示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示例1:这点困难能把我们吓到吗?!示例2: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常见错误 1.滥用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如: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2.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叹号应改作逗号)04 逗号 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

基本用法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示例1: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示例2: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智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2.用于下列的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示例1: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

示例2: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较长的宾语之前。

示例3: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示例4: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示例5:(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e)较长的主语之间、谓语之间、宾语之间。

示例6: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示例7: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示例8: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示例9: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示例10: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示例11: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3.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示例1: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示例2: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b)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示例3:哎呦,这儿,快给我揉揉。

示例4: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C)某些序词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5: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

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示例6: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首先,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染问题;

其次,是滥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

再次,是空话和废话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

常见错误 1.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如: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05 顿号 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基本用法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示例1: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示例2: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示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1: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示例2: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

乙、用字;

丙、表达;

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示例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示例1: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的条幅。

示例2:《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示例4:办公室有人订《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纸。

常见错误 1.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如: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应作: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

如: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中间的顿号应去掉)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06 分号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基本用法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分号时)之间的停顿。

示例1: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示例2: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

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

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迫的;

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示例3: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示例4: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

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示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

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

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

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常见错误 1.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

如: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

身份证;

高中毕业证书;

体检证明;

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四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2.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

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3.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

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

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后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4.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须知: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07 冒号 小小冒号两个点,提示下文常出现。

它和引号是朋友,文章之中常相伴。

基本用法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说”“例如”“证明”)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示例1: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示例2:他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地庆祝一下吧!” 示例3: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示例4: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主办单位:市文化局;

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口公司;

时间:8月15日—20日;

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1:广平先生:…… 示例2:女士们、先生们:…… 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纹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示例: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常见错误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

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第一个冒号应改作逗号)2.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

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句中的冒号应去掉)3.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

如: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句中的冒号应去掉)4.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句中的冒号应改作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08 引号 四个蝌蚪真奇妙,前揽后抱是引号。

人物语言引在内,别人文句用它标。

基本用法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需要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

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

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和节日一起标引。

示例1:“5·12”汶川大地震。

示例2:“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示例3:纪年“五四运动”90周年。

常见错误 1.滥用引号。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

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句中的引号应去掉)2.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

如: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可改作:①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②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09 省略号 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

表示省略用到它,说话断续把它添。

基本用法 1.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3.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示例2:你这样干,未免太……!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示例:“还没结婚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示例:只要……就…… 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示例1:从隔壁房间里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示例2:该刊根据工作质量、上稿数量、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了高校十佳记者站。还根据发稿数量、提供新闻线索情况以及对刊物的关注度等,评选出了十佳通讯员。

常见错误 1.滥用省略号。

如:为什么街头小青年满口脏字?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应去掉省略号)2.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应去掉省略号)10 书名号 书名号,前后弯,标明书籍和报刊。

篇名、曲名也可用,标得清楚方便看。

基本用法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示例1:《红楼梦》(书名)示例2:《史记·项羽本纪》(卷名)示例3:《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示例4:《每周关注》(刊物名)示例5:《人民日报》(报纸名)示例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示例1:《渔光曲》(电影名)示例2:《追梦录》(电视剧名)示例3:《勿忘我》(歌曲名)示例4:《沁园春·雪》(诗词名)示例5:《东方欲晓》(雕塑名)示例6:《社会广角镜》(栏目名)示例7:《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示例8:《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示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4.当书名号中还需要用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示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常见错误 1.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

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永久牌》自行车‖《桑塔那》轿车‖颁发《身份证》‖持有《经营许可证》‖附有《产品合格证》‖办理《营业执照》‖填报《职工下岗登记表》‖组建室内乐队《爱乐女》‖荣获《百花奖》‖举办《喜乐杯》足球赛‖《科技日语速成班》招生‖召开《'99油画艺术研讨会》‖《法国近代艺术展览》开幕‖已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采用。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

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3.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

(1)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半月谈内部版》“应改作“《半月谈》(内部版)“)(2)《人民邮电报》刊发了这篇文章。(“《人民邮电报》“应改作“《人民邮电》报“)(3)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书名号应改作引号)

2.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二

1.“第一”、“第二”, “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 ”) 。

2.“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 。

3.“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 (“.”) , 而不该用顿号 (“、”) 或其它。

4. 序号如加括号, 如 (1) (2) (3) 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二、年份的正确用字

年份如用“二○○四年四月”的方式表述, 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0”或英语全角字符“O”。

三、汉语拼音注音的正确使用

1. 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2. 分连写:词内连写, 词间分写。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 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或者“—”, 而不使用“———”。

如:2004年3月~5月中的“~”或“—”, 不用“———”。

2. 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如:再接再厉,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2004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五、论文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独占行, 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 ”, 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 独占行, 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3.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三

关键词:习作;标点符号;使用现状;辅导;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68-02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文字精密准确地记录语言,而且在表情达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而标点符号的掌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而当前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标点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如朗读文章时,不能根据标点符号读出文章的语气和意思。习作时,有的通篇只有一、两个标点符号;有的却想在哪里打标点符号就在哪里打标点符号,以致一段话就有很多个标点符号,有的学生更是“一逗到底”,读起来让人头昏眼花。平时在训练学生给单个句子加标点时好像显得很容易,可是在习作中学生往往乱了分寸。

一、小学生习作中常用标点符号使用现状的调查

针对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以及对标点符号情感体会情况,我们对学校五年级学生在作文中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五年级170人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者8人,占5%;基本正确者50人,占29%;基本错误者25人,占15%;完全错误的6人,占4%。其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错误的作文中,通篇无标点的有2人,“一逗到底,句号关门”的有4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滥用标点现象普遍。

二、小学生在习作中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存在一些标点符号教学不到位。

2、学生方面没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具体问题分析:

在指导学生习作和习作批改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

(1)一逗到底。

(2)标在句首。出现这种毛病的学生比较多,在六年级178人中,有78人,占全年级43.8%。学生习作时不明白:汉字书写排版格式要求标点占格,但如果最后一格是汉字,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而不能出现在下一行的开头。需要强调的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是可以出现在下一行的开头的,破折号、省略号也可以的,但不可以把它分成两段。

(3)占位不当。出现这种毛病的学生也较多,在六年级178人中,有88人,占全年级49.4%。原因是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的占位规则缺乏正确的认识,随心所欲。

(4)书写错误。

三、小学生在习作中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辅导策略

1、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1)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意义。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中具体的例子,来给学生讲清使用好标点符号的重要意义,以便让学生重视对标点符号的使用。

(2)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它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第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第二是表语气。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第三是表示词语的性质。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总之,标点符号具有重要作用,千万不能视它为细枝末节,不加重视。

2、让学生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书写规则

(1)要清楚标点符号是分“点号”和“标号”的。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点号用在句末的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中的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用的标号有九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2)要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

(3)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

3、教学中细指导、严要求

(1)朗读中学习使用标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朗读课文,也要读出标点,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好的准确地使用标点。

(2)句子中学习使用标点。在课文的学习中,要经常先让学生数一数这段共有几句话,教学生根据句号、感叹号、问号等这些标点来判断。在指导写话时,也要注重这样启发学生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等方面入手,先说再写,长短不限,好坏无所谓,只要有兴趣,老师适当点拨,多多鼓励,孩子都能把一句话说好,写好,这样自然就会正确使用标点了。

(3)训练中学习使用标点。起先可只训练标点的习惯,在学生养成了标点习惯并能初步正确标点后,再有针对性地辅以整合性训练,如对话写作等,最能综合训练各种标点的运用技巧。

4、与作文教学不离不弃

(1)习作中重视标点符号修改。一方面让学生自读习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存在错用标点的问题。往往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就能读出自己在哪里错用标点,并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老师面批,一边批改,一边指导学生。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情境中创编标点符号故事。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标点符号编童话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写作,又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和功能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5、培养学生自觉使用标点符号的兴趣习惯

(1)变抽象为形象辅助记忆。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标点符号时,教师要给学生做形象讲解,如:逗号小蝌蚪,句号是圆圈,问号像耳朵,省略号有六点。在学生记住各种标点符号名称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在文句中的妙用,学生就会觉得具体实在,生动易懂。

(2)巧用故事激发兴趣。课堂上教师可适当为学生讲述平时收集到的与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他们重视标点符号的学习和应用。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及书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教师要经常做有心人,在讲清标点符号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严格的要求,再加平时的督促、检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4.常用的写作方法 篇四

常用的写作实用方法

常用的写作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5.写作素材作文结尾常用方法总结 篇五

写作素材作文结尾常用方法总结

1、自然结尾法

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自然利落,不拖泥带水。这种结尾常用来交待人和事的最后结局。如《月光曲》的结尾写道:“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2、总结结尾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极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点明题意,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总体印象。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收束全文,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3、引申结尾法

结尾由此及彼,深化主题,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如《挑山工》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作者用挑山工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形象,勉励自己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去攀登高峰,同时也让读者深受启发。

4、首尾呼应法

结尾照应开头,凸显主旨,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给人以美感。如《颐和园》一文的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去游赏”,与开头的`“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相照应,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5、抒情结尾法

6.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六

先不说这种举例的好还是坏,就本身的句子而言,很多都是有问题的。

总结了一些if的用法,大家考前看看

先看两个托福作文例子:

[Scenery]Sue has lost her watch. She think it may be at Ann’s house.

SUE: I think I left my watch at your house. Have you seen it?

(1) ANN: no, but I’ll have a look when I get home. If I find it, I’ll tell you.

If I find…., I’ll……

(2) Ann says: If I found a wallet in the street, I’d take it to the police.

If I found……, I’d(=I would)……..(而不是if I find, I’ll…..)

这里两个句子有着不同的意思,前者表示Ann觉得她有找到手表的真实可能性.因此才说if I find….., I’ll…..

而后者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在这里Ann没有考虑真实的可能性;她在虚拟这一个托福 作文 情景,并不认为真的可以在街上拣到手表.于是才说:if I found……,I’d……

if I do……….和if I did………的区别

用if+过去式(if I found / if you were / if we didn’t等)表示虚拟的事情,而不是指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情: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on a million pounds?

I don’t really want to go to their party, but I probably will go. They’d be offended if I didn’t go

Sarah has decided not to apply for the job. She isn’t really qualified for it, so she probably wouldn’t get it if she applied.

If从句中一般不用would:

I’d be very frightened if somebody pointed a gun at me.(而非if somebody would point)

If I didn’t go to their party, they’d be offended(而非if I wouldn’t go)

If …….would可以表示用来请求某人做某事: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send me your brochure as soon as possible.

“Shall I close the door?” “yes, please, If you would.”

Would(‘d) / wouldn’t用于句子的主句(不是if从句)

If you took more exercise, you’d (=you would) probably feel healthier.

Would you mind if I used your phone?

I’m not tired enough to go to bed yet. I wouldn’t sleep.

另外,if引导的条件句也能引起倒装,如果要是在作文里用到,也是一个加分点:

先看正常语序。

It would be a serious setback, if the talks were to fail.

If you should need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telephone our main office.

If Alex had asked, I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help.

倒装是要省略if

it would be a serious setback, were the talks to fail.

Should you need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telephone our main office.

Had Alex asked, I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help

倒装句比if-从句更加正式。

但是在否定句里面,不可以用缩写。

e.g.

7.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七

以抒情的语言开头这种形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就抒发强烈的情感,先把读者的感情因素调动起来。这样可以抓住读者的心,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文章打下一个坚实的感情基调,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如《我要说声“谢谢你”》的开头:“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我热血澎湃,激动得不能自已,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她对我的养育之恩。”文章开头就抒发对母亲的恩情,切题直接,而且感情真挚。再如《黑眼睛,黑头发》的开头:“想来惭愧,对于一个在我生活里出现频率最高、最熟悉的人,我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记忆中,她就像一块岩石,能吃苦耐劳,有过剩的体力。因此,对于她为我所做的一切,自然看作理所应当,只因她是我的母亲,有着对我的责任。”文章开头就说自己“惭愧”,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然后就用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愧疚的情感。可以看出,这种开头很容易和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勾起读者心中隐埋的某种和文章形似的情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中考作文常用开头写作方法:以下定义开头

以下定义开头以下定义开头这种技法开头就对某种现象、思想、事物等下一个有个性的定义,把自己的看法先声夺人的表达出来。使读者不自觉地就跟着文章的观念走,逐步认同作者的看法,从而达到一种共鸣。这里的定义要新鲜,有独到之处。如《珍惜》的开头:“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多而又最少,最慷慨而又最吝啬的是时间。”再如《厚道人》的开头:“厚道人,是待人诚恳,做事诚实,能宽容,不刻薄之人。”这里对“时间”和“厚道人”的看法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可能读者的看法有不同之处,这就使读者想继续读下去看个究竟,然后和自己心中的观点作比较,从而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8.小学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八

(一)研究报告经常采用的方法

1.系统分析方法

运用系统的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从整体出发,对系统和系统、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进行综合、全面、精确地考察分析,以达到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目的。

2.比较分析方法

确定客观对象及其过程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要区分事物,就得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按不同的标准。主要可分为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等。

同类比较,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种类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确定它们的不同点;异类比较,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

横向比较,是将同类不同对象放在同一标准之下,进行对比研究;纵向比较,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

宏观比较,是将大范围内的研究对象.进行整体对比研究;微观比较,是将小范围内的研究对象,进行局部对比研究。

学术研究中运用比较方法,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首先,比较的对象要有特定的联系,把毫不相关的东西做对比。就没有意义.其次,比较应在性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再次,比较的标准要稳定,只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不能用两个以上的标准。

3.具体与抽象方法

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所谓具体.就是许多特定的统一整体.所谓抽象,是从许多事物和现象中,舍弃个别的和非本质的东西.把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抽取出来,形成概念。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学术研究总是先从具体存在的事物人手,通过对大量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舍弃个别的和非本质的东西,把共同的和本质的东西抽取概括出来。有了这样的思维抽象,我们的研究还要从抽象到具体。即通过分析和综合学术研究对象诸多方面的规定性,掌握其内在联系之后.将研究对象多样性的统一作为整体在思维中具体地再现出来。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使认识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使学术研究不断深化。

4.分析与综合方法

分析是将事物分解为几个部分,几个方面,几个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要素综合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学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

合的过程。

5.归纳与演绎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方法,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则是根据已知的一般原则去推导个别事物的方法,也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一般认为,归纳为演绎的前导,演绎以归纳为基础,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演绎法与经验事实本身无关,因此,它无法证明理论前提的正确性。所以,单靠归纳法或演绎法,都不可能给人们提供深刻的科学认识,两者要结合起来运用。一般而言,确立理论前提时,以归纳法为主。依据理论前提,从公理、定义出发推演其他经验,则以演绎法为主。归纳和演绎各自有其弱点和局限性,归纳的弱点在结论,演绎的弱点则在前提。

6.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是指对事物质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的分析,它主要依据以判断为主的定性预测方法;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量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的分析,它主要依据研究对象的各种数据,运用数学模型为主的两种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析。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两种不可分割的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使用的具体方法不同,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缺乏统计资料和数据的情况下.用定性分析为宜;反之,如果数据资料比较完善,问题本身也易于量化,则用定量分析较好。总之,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学术问题。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和指导,根据定性分析的判断进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论证、试验的结果来调整定性分析和判断,并经过多次反复,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7.预测研究方法

这是指以现实为基础,依据客观的规律,对未来情况及其变化过程、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的方法。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过程发生于思维对象实际变化之前,也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有所判断或预言。科学预测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它能够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事物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进程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或预言。科学的预测方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的,有着深刻的实践和理论依据。首先,它是依据事物的质量互变预见未来的。由于每一事物都有保持自身性质的数量界限,人们便可由量变预测到它的质变。其次,它是依据事物的多种可能性预见未来的.由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多种可能性.科学预测就是努力揭示多种可能性,努力使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再次,它是依据事物的连续性预见未来的。世界上海种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的链条之中,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从追溯过去中预见到未来。

(二)形式逻辑的基本原则

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同一概念或同一个思想对象必须保持同一性,即保持确定性。

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离题或偷换论题。

2.不矛盾律

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的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出现两者都是真的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

3.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个是真的,因此,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陷入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排中律与不矛盾律的区别主要是:违反了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的错误是“模棱两不可”。

4.理由充足律

要求在思维论断时,对任何一个真实的判断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论证,提出充分的根据来支持它。

(三)论证的规则

1、关于论题的规则

(1)论题必须明确。论题明确是指论题的含义清楚、确切、没有歧义。这是同一律的要求。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论题含混不清”。

(2)论题必须保持同一。论题必须保持同一,就是要求人们在同一论证过程中,要遵守同一律的要求,保持论题前后一致,始终围绕已经确定的论题展开论证,不得离开论题的本义转换论题。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转换论题”。“转换论题”通常还表现为扩大或缩小论题所断定的范围,犯“论证过多”或“论证过少”的逻辑错误。

2、关于论据的规则

(1)论据应当是真实判断。

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虚假论据”或“预期理由”。

所谓“虚假论据”是指用以作为论据的判断不真实。所谓“预期理由”是指用以作为论据的判断本身的真实性尚待证明。

(2)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

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同语反复”。

3、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

论题的真实性是从论据的真实性中必然推出来的,论据与论题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推不出来”。常见的“推不出来”的错误,主要表现有:

(1)违反推理规则。即在论证中,运用的是无效式推理形式。

(2)论据与论题不相干。即在论证中,论据的真实性与论题的真实性没有逻辑联系。

(3)以人为据。即在论证中,用权威人士的话代替对论题的论证。“推不出来”的表现形式还有“以相对为绝对”、“论据不足”等。

(四)立论与驳论

1.立论的4种常见方法

举例法——即用典型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证法——即用人们公认的事理(包括科学上的定义、法则;经典作家的言论等等)来证明论

点的方法,如人们常讲的按照什么或根据什么,就可以看出什么,就是引证法的具体运用。因果互证法——即用已知的原因(论据)来证明结果(论点),或由已知的结果(论据)来证明原因(论点)。

比喻法——即以打比方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都通过形象化的、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观点。

2.驳论的3种常见方法

直接的反驳——主要针对对方的论点。包括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正确,再依此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来反驳对方:用与对方论点截然不同的科学论点来进行反驳;用确凿的事实来反驳对方的论点;用直接戳穿对方的论点的错误来反驳对方的论点。

间接的反驳——即反驳对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只要证明对方论据的虚假、错误和反动,那么论点就是失去根基。

9.中文常用标点符号及十一首符号歌 篇九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网上城市是由全国3000余座城市构建的城市主题论坛社区。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顿号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冒号

 

 

 

 

用以提示下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问号

 

 

 

 

用在问句之后。

 

 

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

 

 

感情号①

 

 

 

 

1.表示强烈的感情。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引号②

 

 

“”‘ ’ ╗╚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括号③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省略号④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破折号⑤

 

 

——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2.表示意思的递进。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3.表示意思的转折。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连接号⑥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亚洲—太平洋地区

 

 

书名号⑦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矛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学习〈为人民服务〉》

 

 

间隔号

 

 

·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

 

 

一二·九运动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

 

 

诺尔曼·白求恩

 

 

着重号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

 

十一首标点符号歌

让孩子快来读读下面的标点符号歌吧,它能帮助孩子快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

▣ 1.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 2.问号歌:(?)

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 3.叹号歌:(!)

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

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

▣ 4.顿号歌:(、)

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 5.逗号歌:(,)

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

▣ 6.分号歌:(;)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 7.冒号歌:(:)

小小冒号两个点,提示下文常出现。

它和引号是朋友,文章之中常相伴。

▣ 8.引号歌:( “ ”)

四个蝌蚪真奇妙,前揽后抱是引号。

人物语言引在内,别人文句用它标。

▣ 9.破折号歌:(——)

解释前用破折号,语义转折它出面。

既可表示声延长,又可表示话中断。

▣ 10.省略号歌:(……)

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

表示省略用到它,说话断续把它添。

▣ 11.书名号歌:(《 》)

书名号,前后弯,标明书籍和报刊。

10.常用数学符号总结 篇十

常用数学符号
+-×÷﹢﹣±/=≈≡≠∧∨∑∏∪∩∈⊙⌒⊥∥∠∽≌<>≤≥≮≯∧∨√﹙﹚[]﹛﹜∫∮∝∞⊙∏??????????·∶?????????∴∵∷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ξοπρστυφχψω%‰℅°℃℉′″¢〒¤○㎎㎏㎜㎝㎞㎡?㏄㏎mlmol㏕Pa$£¥㏒㏑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微毫厘分百千万亿兆吉
几何符号
⊥ ‖ ∠ ⌒ ⊙ ≡ ≌ △
代数符号
∝ ∧ ∨ ~ ∫ ≠ ≤ ≥ ≈ ∞ ∶
运算符号
× ÷ √ ±
集合符号
∪ ∩ ∈ ? ? ? ?
特殊符号
∑ π(圆周率)
推理符号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符号的历史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

任意号

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任意号来源于英语中的any一词,因为小写和大写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将其单词首字母大写后倒置,如图所示。

常用数学符号名称中英文对照

+ plus 加号;正号

- minus 减号;负号

± plus or minus 正负号

× is multiplied by 乘号

÷ is divided by 除号

= is equal to 等于号

≠ is not equal to 不等于号

≡ is equivalent to 全等于号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号

< is less than 小于号

>is more than 大于号

≤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小于或等于

≥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大于或等于

% per cent 百分之…

∞ infinity 无限大号

√ (square) root平方根

X squared X的平方

X cubed X的立方

∵ since; because 因为

∴ hence 所以

∠ angle 角

⌒ semicircle 半圆

⊙ circle 圆

○ circumference 圆周

△ triangle 三角形

⊥ perpendicular to 垂直于

∪ intersection of 并,

∩ union of 交,通集

∫ the integral of …的积分

∑ (sigma) summation of 总和

° degree 度

′ minute 分

〃 second 秒

# number …号

11.常用写景写作方法:由远及近法 篇十一

由远及近法是一种写景写作方法,亦称远淡近浓法。它是指先写远的人物、景物或事物,后写近处的人物、景物或事物,逐渐推近,由淡而浓,一一道来的写作方法。或者让人物、景物、事物先处于远景的位置,然后推动镜头,使其逐渐拉近,逐渐清晰。运用此法,层次清楚,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

运用由远及近法作文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远景与近景要搭配好。

远景因远而较模糊,应略写;近景因近,视线清晰应详写。

二、远景和近景均应紧紧围绕中心取材。

远景不能因远而忽略典型材料的挖掘;近景也不能因近而包揽一切。

三、远景近景应逐步展开,要有合理顺序及层次,不能时远时近、杂乱无章。

四、远景与近景紧密结合,突出重点。

例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先写天山的远景:“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再写近景: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天然湖、果子沟……文章由远及近、由淡而浓地描写了天山的美景,热情歌颂了景色奇丽、物产丰富的祖国边疆,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情。

【优秀例文】:陆水河畔

我的家乡蒲圻市,有一条美丽的陆水河,它宛如一条闪闪发亮的绿色绸带环绕古城,缓缓流动,注入滚滚万里长江。河畔秀丽的景色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

清晨,我早锻炼来到河边,顿觉眼前一片新绿。远处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笼罩在一层蒙蒙的晨雾之中,云蒸霞蔚,仿佛仙境一般。

山脚下,是一片绿色的农田,绿油油的秧苗喝足了水,昂首挺立在晨风中。田边地角的豌豆花儿开了,白色的、粉红色的.、紫色的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在微风中上下摆动,给田地镶上了一道道美丽花边。

河岸边,长着一排碗口粗的小柳树,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吐出了星星点点的新芽,悄然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柳树像那亭亭玉立的姑娘,害羞地低垂着头,小鸟儿飞到它的枝头上久久不愿离去,歪着脑袋叽叽喳喳,撒下一串金豆子般的叫声,给河畔增添了许多生趣。

柳树下,草绿了,花开了,绿茵茵,红艳艳的,千姿百态,溢光流彩。每片叶子和花瓣上都有晨雾留下的露珠,微风吹来,露珠随着花草的颤动而滚动,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辛勤的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欢快地绕着花丛边歌边舞。

河滩是一片金色的沙滩。河沙一粒粒的很细,又很软,踩上去,软塌塌的舒服极了。听爸爸说,这些河沙是工业的重要材料,远销国内外。难怪沿河两岸,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地挖着河沙呐!

忽然,河面上传来一阵“突、突、突”的马达声。我循声望去,啊!原来是一队挖沙船开过来了。船上的沙装得满满的,船夫站在船舷上专心地掌着舵。船头激起的浪花形成一个个小旋涡随着船尾转着转着向远方荡漾开去。

啊,家乡的陆水河,你是甘甜的河,秀丽的河,富饶的河。

【例文评析】

上一篇:电子工程师论文下一篇:文明倡导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