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中学英语

2024-07-30

娱乐中学英语(通用12篇)

1.娱乐中学英语 篇一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ctivities for people entertaining in their leisure time, especially in holiday, such as climbing a mountain, having a picnic, holding a party and so on. However, thes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have its advantages but also bring some harmful influences to peoples lives.

First, to some extent, thes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enrich peoples lives. Those who take part in different activities will not be easy to feel lonely or boring in their leisure time and live wonderful lives instead. Second, taking part in some group activities is a good form to strengthen friendships. For example, many students will hold a union to collect their old classmates or friends in winter holiday so that they have a common tim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Last but not least, such activitie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provide a good chance to do exercise.

However, thes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lso bring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For one thing, taking part in too many these activities will increase the burden of themselves or their families because it is inevitable to spend some money in holding these activities. For another, som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have potential harm for participants health, particularly staying up all night, drinking and smoking.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we have to make a careful consideration before we take part in thes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2.娱乐中学英语 篇二

一、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有针对性的游戏互动都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这样的现象,在《还珠格格》中才貌双全的“紫薇”比不上淘气可爱的“小燕子”,因为“小燕子”给我们带来欢笑,我们需要“欢笑”。刘谦的魔术曾在2010年吸引了我们的眼球,魔术经久不衰,因为我们向往“神秘”。在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总要找个空闲逛逛街,与朋友聚聚,甚至睡个懒觉,因为我们需要“轻松”。我们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同样我们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教育就是无力的。如何让教育中也充满“欢笑”、“神秘”、“轻松”呢?我认为让课堂游戏化是关键。游戏在英语课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中的鱼了,很难想象四十五分钟一堂课,如果没有了游戏,那么该怎么继续。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在游戏中学习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好动又好胜,游戏能让他们在动身体的同时动脑,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也会有失败的经历。好的游戏能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

二、适时地进行课堂游戏

有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显得更有气氛,往往在上课一开始就进行你拼我抢的竞赛游戏,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极兴奋的状态。在后面的环节中他们就很难再集中精力或者因始终亢奋而无法安心后面的学习。游戏是为了教学,而非玩乐,可以在一节课中学生处于思维低谷的时候发挥游戏的作用,用最短的时间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使游戏恰到好处,学生也不会像身处游乐场一般一心只想玩,而一点也没记住。其次游戏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辅助教学,因此游戏的设计必须是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服务的,切不可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三、注意游戏教学的形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的口味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投其所好。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点的,高年级的也是。

首先,借鉴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游戏形式。

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可是对电视节目或电视明星如数家珍。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些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中获取灵感,吸取经验。例如可采用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中两人PK答题的形式。《非常了得》中判断真假的娱乐益智思路;还有特别受欢迎的《快乐大本营》中五花八门的游戏都能为我们所用。把这些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因为学生早已熟知其规则,只要我们勤于动脑筋,把这些好的游戏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能让它们在课堂中散发光彩。

其次,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喜欢的小游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完全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比划一个猜的游戏,要求不能出现中文解释,通过这种形式来练习英语单词或者词组的表达,学生应该十分感兴趣。

四、掌握适度的游戏

游戏切记“喧宾夺主”。看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设计一连串的教学游戏,整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不停地在动,可仔细分析发现这些游戏和教学内容有些脱节,一堂课游戏过多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游戏活动喧宾夺主,上成了游戏娱乐课。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达到。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就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最后,游戏不能设计得太为复杂。一般而言,复习性游戏,即在引入新课前和总结新课时的复习,以4-5分钟为宜;而在做新句型和新对话的操练型游戏,即导入新课后的游戏,以8-10分钟为宜。教师一定要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五、善用奖励机制

在教育中,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它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老师的评价既要照顾到所有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的所有方面,既要考虑学生的现在,又要用发展的眼光考虑到学生的将来。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评出学生的热情,评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使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常常给予口头表扬,如:good, great, excellent等。同时尝试用加分制,且分个人分和团体分,时时注意给学生以表扬,让学生得到成功的认可。这样一来,不但让自己得到解脱,而且使奖励更具可变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在游戏中,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用主持人一般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召唤。我相信教师只有投入情感,学生才会给予相应的回报。语言知识本身是具有魅力的,希望我们能运用更好的教学游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它的魅力。有了趣味的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向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改变原来的以教师单纯进行语法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本, 游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增强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都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它的目的, 本文从游戏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何时运用、以何种形式、游戏量等, 并附加奖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奖励机制,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力——课堂游戏, 2002.8.

[2]任剑莹.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2002.4.

[3]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汇坤才.教学模式教育科研方法简介.无锡市教研中心, 2003.7.

3.从综艺娱乐节目看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个性魅力;参与;唤起;形式多样

综艺节目主持人作为综艺节目形式的表现者,是节目起承转合的引导者,也是参与互动、引发共鸣的带路者和整个节目的贯彻执行者。综艺娱乐节目的这些特点,也值得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新课改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方式,所以英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与改进,为己所用,从而有效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表现出的个性魅力

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需要有亲和力,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人格魅力。纵观那些优秀的、深得人心的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无一不是幽默的典范,搞笑的楷模。

教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持人”,也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吸引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某些特质,如幽默、诙谐的表达技巧,与学生互动的亲和力,甚至是自己的才艺展示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染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从而有效驾驭英语课堂教学。

二、综艺娱乐节目的“参与”与“唤起”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普通观众参与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强化了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交流。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喜爱,首先需要唤起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诉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口语和听力训练环节,教师可以借鉴《星光大道》等综艺娱乐节目的互动技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三、综艺娱乐节目形式多样,富有创意

综艺娱乐节目的内容新颖,始终在实现主流价值观、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上运行,这一清晰的脉络凸显出节目的创造性。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形式上可以借鉴这一特点,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感染和启发学生。如在英语课文单词的学习中,课堂形式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来展现单词,其他学生通过观看表演,猜测该单词的意思。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四、综艺娱乐节目的交流氛围

主持人在主持现场节目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实现一种非常和谐、愉悦、轻松、自然的交流气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教师可以借鉴和模仿娱乐节目的游戏形式和节目特质,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幻灯、图片、音乐、游戏等手段,辅之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启示,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总之,如何把握趣味教学的核心,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还是一个长远的问题。

4.娱乐活动英语作文 篇四

As our school life is busy and a little boring, after-school activities can give us amusement and help us to relax ourselves, among which playing basketball is my favorite. I started to play basketball since I was

12 when I accidentally switched to Channel 5 which was putting on an awesome NBA game. Attracted by sports stars’ playing skills, I decided to play basketball. Though I don’t have so much talent like them, I have passion and courage. When running with my friends, when sweating in the sun, when throwing the ball, I am filled with heartfelt happiness. Not only does basketball give me a lot of happiness, but also it brings me changes. When I’m playing basketball, I dramatically change from the shy boy to a confident boy, which benefits me a lot, and spare me from negative emotions as well. Now you how great basketball is, and why not start playing it?

Enjoying my own music is not only the thing I do most frequently but also my favorite one. I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music since I started to learn violin when I was 3.It was the violin that brought me into the music world and I was totally fascinated by it. When the beautiful notes slip through my fingers, my world is occupied by music without being noticed. After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I can play the violin, piano as well as guitar out of my love for music. Enjoying my own music always helps me release my pressure and regulate mood. Maybe I can’t live without music because my life is under the nurture of music over the years.

5.娱乐活动的英语作文 篇五

Most of the students dont think the study is only aim and every student can gain new knowledge with relaxing oneself.They think learning knowledge with happy is the best way to study and taking part in the school activities can make it.

However,some students dont think so.Considering their future,they dont think participating in the school activities will benefit their development,so it is necessary to waste time doing something that isnt useful.

6.娱乐之道的英语作文 篇六

It is impossible to keep in good health unless we have sufficient recreation. The mind, too, needs rest to keep alert and vigorous. There is a lot of truth in the old saying,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There are many games which we can play after our work is done. But it's always advisable for people to remember that persons who sit much should take up sports or a kind of recreation that requires muscular exercise. Those who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 the open air and have constant muscular labor, however, should adopt reading or some other quiet forms of recreation that will give them some physical rest.

7.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篇七

娱乐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或发现的娱乐事实的报道, 根据现代人某种需要而产生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它迅猛发展的原因, 在我看来, 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观点, 使得娱乐的存在根植于社会物质发展的条件变的合理

不可否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是解释此现象的立足点。娱乐新闻作为精神层面的内容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大肆流行, 它产生于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 是肥沃物质的土壤造就的娱乐新闻这朵鲜花。当人们工作学习忙碌了一天之后, 自然而然需要有轻松简单的有别于物质追求的东西来填补和整理自己的思绪, 精神领域里的享乐呼之欲出, 娱乐新闻便心安理得地坐稳这把交椅。

2当娱乐成为一种竞争力极强的产业之后, 从传媒集团的拼死捕杀促进了娱乐新闻的飞速发展, 丰厚的利益驱动更为此提供了原动力

说到娱乐新闻, 人们的目光不能不牵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现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看着李湘何灵两个人嘻嘻哈哈地带着几个明星在演播厅里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观众也看得颇为起劲。十多年过去了, 湖南卫视的一系列娱乐节目相继出炉, 奠定了湖南广电传媒集团在国内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是“超级女生”这个极具知名度的品牌节目, 它所倡导的“民主化”、“平民天后”等理念, 迅速波及全国, 导致各大选秀节目风风火火地驰骋大江南北, 娱乐更加凸显它在现实社会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3受众需求为娱乐新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新闻理论中, 提供娱乐是新闻事业的功能之一, 是指新闻媒介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提供生动有趣的文体娱乐, 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获取积极的休息。由此看来, 受众需要就成为了娱乐新闻盛行的又一强大原因。有了受众的“求”, 才有媒体的“供”, 既然受众需要用娱乐来获得休息, 于是媒体就有理由制作娱乐以悦受众, 同时维系自身利益。在传统理念中, 新闻提供的娱乐是积极的, 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 然而将之投放于当今社会, 娱乐给人们的冲击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 甚至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把娱乐消极的一面当成了更值得报道的卖点, 比如时下沸沸扬扬的各类炒作、恶搞, 还有媒体刻意去策划的假新闻。

二、新闻的娱乐化

它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 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 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故事性、情节性, 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 加强贴近性, 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 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 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 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 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 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 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 忽视文化修养, 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 文化素养平庸, 审美情趣低下, 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 迟钝, 不能深入思考, 追求心灵感悟, 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 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 空虚无聊, 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 用戏弄搞笑, 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 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2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后, 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 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 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 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 否则, 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 只要不受人们欢迎, 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 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 迎合受众, 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 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

3整个世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结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 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 人类所处环境不同, 人文条件不同, 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 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 显著性, 异常性, 接近性, 重要性, 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 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 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

4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

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

8.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 篇八

[关键词]娱乐新闻 新闻娱牙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中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主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滿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

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导。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有明星气质,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讓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

9.描述关于娱乐的英语四级词汇 篇九

hobby爱好

keep pets养宠物

tame dogs驯狗

gardening园艺

play chess下象棋

play cards打牌

computer games电脑游戏

gossip闲话;喜欢谈论别人私生活的人

TV channels电视频道

broadcast广播,播放

live broadcast现场直播

programme电视节目

documentary纪录片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商业广告

TV theatre电视剧场

tennis court网球场

football match足球比赛

World Cup世界杯

entertainment industry娱乐行业

performance表演

violence movie暴力片

comedy喜剧

tragedy悲剧

horror movie恐怖片

plot情节

entertaining有趣的,愉快的

enthusiastic热情的

10.娱乐中学英语 篇十

我最喜爱的娱乐(My favorite pastime)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ork without rest will do harm to health.In other words, we had better take sufficient recreation to relax after work.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amusements, such as playing ball games, collecting stamps, fishing, gardening, skating and so on.As for(to)me, I take great delight in gardening.Whenever I am at leisure, I am accustomed to growing flowers.I regard them as my most agreeable companion.

11.娱乐的真实or真实的娱乐 篇十一

《左右》的故事情节在网上有所谓的真实版,全场应该不超过5对观众,灯光未灭时我和夫人就打趣说,但愿那对儿比我们还老的夫妇别打呼噜,结果不幸言中。另两对情侣干脆就不是来看电影的。只有我们看到电影的取景地似乎在住家附近,算是坚持看完了,结论是以后绝不再进来了:电影表现的内涵也忒源于生活了,丝毫看不出主创人员要告诉大家什么;张嘉译在医院里“捐精”的镜头也忒写实了,这个,不能“蒙太奇”啊?看来娱乐的真实有时鼓捣起来挺不容易的。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回的《画皮2》源于聊斋,捣鼓点儿真实的娱乐,对于中国的从业人员,应该不算太费劲吧。看完整部剧,画面还算美,只是伪3D的构图经常让人感觉到人与物比例的不协调,那个劳什子眼镜也是可用可不用。当看到陈坤独挑儿天狼重兵时,那个狼人的箭明明是射在他右肩,还特写了好几秒,最后小迅舔舐时箭伤却跑左肩上了……当时就鼓动老婆“撤退”,之后看到网上有遮掩的言词,但总觉得不爽,反正给我造成误会了。小迅用她沙漏般的嗓子,从头唱到尾的“今我来思,雨雪靡靡”令网友忍不住吐槽:莫非导演乌尔善、编剧及演员都不知道雨雪靡靡应该是雨雪霏霏?当然也有网友说:“有瑕疵不代表全不行,《画皮2》对于‘皮相’和‘心相’的探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的确,用夫人的话概括,难得这一队人马把个瞎编乱纂的故事整圆全了。

冯小宁在宣传他的《甲午大海战》时说,他想让吃惯“洋快餐”的孩子们看到,当年中国人在海上是怎么被欺负的。“电影不能永远只是娱乐。”冯小宁很严肃地说,中国电影这十几年走的路,明显过于娱乐化,会导致孩子们脑残。在这部戏里,冯小宁给邓世昌添了一位红颜知己“小妹”。“小妹”是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的妹妹,和邓演绎了一段“精神恋爱”。“你见过斯皮尔伯格往《拯救大兵瑞恩》里加女主角了吗?像《甲午大海战》这样反映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历史片,有多少细节需要挖掘,有多少真相需要还原。两小时的电影,说真的都来不及,还要戏说?”网友“夜深镝鸣”说。“夜深镝鸣”现在威海工作,是一位甲午战争的民间研究者。

12.娱乐中学英语 篇十二

(一) 文化工业的兴起

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第一次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术语。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工业所呈现出的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和程式化, 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 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程式化和齐一化消融了极富情趣的个性以及创造都顺应这一模式而变成了泡影。本雅明指出:“随着艺术作品的技术复制方法的多样化, 它的可展览性也大为增强, 以至于两种极端价值之间的量变突然成了艺术品本质的质变。[1]”随着复制手段的不断创新, 艺术作品的技术复制性逐渐将艺术作品从依附于礼仪的生存中解放出来, 鉴别艺术品的本真性无疑失去了意义, 这意味着收藏家们用以衡量艺术品价值的本真标准的失效。在文化工业社会中, 大量出现的复制品取代了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变得不那么神秘, 令人膜拜, “摹本”与 “原本”界限消失, 人们没有了创新没有了艺术, 有的只是 “复制、临摹”像机器般不断制造出统一化, 标准化的东西, “到处都是、各式各样——就像博物馆一样[2]”。艺术变得廉价, 传统艺术的价值从文化转向娱乐, 从享受变成了单纯的消费, 文化成了新的消遣。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娱乐大众的平凡事物。比如, 利用电视机的视听复制技术, 我们可以不出门就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光, 倾听世界各地的音乐, 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只要你愿意, 一天之内电视甚至可以带你从北极穿越到南极。

(二) 消费社会的来临

消费是指后化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 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目标。人们开始消费时装、消费食物, 甚至开始消费文化。所有的物品都打上标签, 所有的东西都有了与本质作用无关的信息。“理性和广告早已背道而驰, 我们几乎已经忘记它们之间曾经还存在着某种联系。”“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 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3]消费社会为人们建构阶级, 将人们等级化、标签化。人们寻求感官刺激变得不再理性。“每一幅画, 每一则广告都强加给人一种一致性, 即所有个体都可能被要求对它进行解码。”[4]同时, 为了满足受众感官, 赢得更大的消费市场, 广告商们 “无孔不入”, 比如,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 广告植入竟高达80多处, 超过前年“加长版电影广告”《唐山大地震》, 被观众戏称为史上最长的广告。《唐山大地震》 本应该为一部带有教育色彩的电影, 但是入孔不入的“广告” 让其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商业片”, 由此可见, 在现代社会中,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娱乐俨然成为了一个产业, 占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与市场紧紧结合。消费成为了它最大的目的。

(三) 电视图像的“稍纵即逝”

“人们看的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 稍纵即逝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 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 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5]电视图像传播将大众带入感性的认知时代, 而消减了文字印刷时代的理性认知。它以非线性视觉感知为基础, 以其直观、形象、具体和随意性的感性思维消融理性的深度思考。图像世界成为了“真实”的世界, 大众被动地接受图像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浅性思考, “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6]片段性、 破碎性的信息使大众失去了历史的纵深层次感, 大众没有了过去, 没有了现在, 故事真理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我们无法分辨真假, 无法进行思考, 甚至连基本的情绪反应都那一做到。

二、对当前国内发展的警示

随着国内经济大潮的汹涌, 文化逐渐处在了消费的边缘,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刺激受众感官, 寻求最大的广告利益空间, 将娱乐发挥到了极致。铺天盖地的广告夹杂着娱乐化的节目成为了主流媒体的主流信息。“‘好电视’同用于陈述的语言或其他口头交流形式无关, 重要的是图像吸引人。”[7]为了做到这一点, 电视开始摒弃理性思考, 因为“在思考过程中, 观众没有东西可看。思考不是表演艺术, 而电视需要表演艺术。”[8]综艺节目、电视剧占据电视黄金时段, 从选秀到相亲, 从草根到明星, 从校园到家庭, 综艺和电视剧类型可谓是概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赢得大众一笑, 成为流行文化和茶余饭后所谈论的焦点, 文学改编大行其道, 雷剧山寨可谓层出不穷。就连中国文学经典, 四大名著都不能幸免:新版《红楼梦》吐槽声不断;改编的《西游后传》 中, 唐僧也谈起了恋爱;《水浒传》里潘金莲为了救丈夫, 甘愿受到西门庆凌辱, 成为“贤妻模范”。为了赢得受众的观感刺激, 电视剧可谓“花招不断”, 一轮又一轮地刷新传统道德观。

广告作为电视媒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将娱乐化更是进行的彻彻底底。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 隐藏在其中的犯罪、诱惑、欲望等问题是屡见不鲜。审美理念消散的无影踪, 有的只是搞笑、调侃和无厘头。

在网络媒介方面, 由于网络的开放、互动和匿名性, 网络开始引领娱乐的风潮, 为了娱乐, 网络媒介, 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国民底线, 从芙蓉姐姐到凤姐, 从犀利哥到郭美美, 网络开始引领大众抛弃严肃、理性和有序的话语形式, 将媚俗和刺激进行到底。

好在过渡娱乐化已经引起了广电总局的高度关注。从2011年起, 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 要求黄金时段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 卫视歌唱类节目黄金档最多保留4档。那些低俗、违背社会道德底线, 严重影响大众精神生活的节目将被“限制出镜”。“限娱令”的颁布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过渡娱乐化, 但拯救当今“娱乐至死”现象的中国社会任然需要靠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

三、适度娱乐并不会死

尽管我认同波兹曼“媒介影响认识和思维”的观点, 也认为当今中国的确出现了波兹曼所言的“娱乐”社会, 但是, 对于波兹曼极端的图像传播悲观主义思想我并不完全赞同。

(一) 大众文化的诞生

大众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全民参与和互动性文化, 电视媒介的产生重新将视觉感知作为传播基础, 淡化了印刷媒介的文化阶级性——只有识字的人才能成为文字印刷媒介的传播对象。

在文字印刷时代, 由于文化的局限性, 文字印刷媒介传播的信息永远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 普通大众只能从精英手中得到二手的信息, 听从其控制和摆布。然而, 电视媒介对传播对象没有进行文化水平的限制 (因为, 视觉感知是人类与生具备的) ,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和了解其传播信息, 也就是说, 普通大众成为了媒介信息的真正持有着, 不再受到精英文化的控制。电视媒介真正开启了大众传播文化的大门。

在社会中, 精英文化毕竟为少数的文化, 大众才是多数, 文化的多元复杂是文化保持年轻状态的因素之一, 单一的文化必然会导致文化的衰减和消亡, 社会开始退化, 就如清代末年的“闭关锁国”一般。所以, 大众文化的诞生是一种必然, 也是一种进步。

(二) 娱乐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剂

首先, 我们必须明白的是, 追逐娱乐其实是人的天性, 保持理性的良知同样也是人性。现代社会, 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娱乐成为了人们高度的压力下释放压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一天的忙碌工作后, 躺在沙发上享受电视带来的愉悦, 已经成为了普遍而又廉价的消费。 赖特也将娱乐列为大众传播四种重要功能之一, 由此可见娱乐对于大众的不可缺少性。适度的娱乐能放松身心, 调整状态, 更好的迎接接下来的工作挑战。更何况, 文字印刷传播并没有完全消亡, 它与电视图像传播相互促进, 共同传播。 电视广度报道吸引受众关注, 扩大受众关注面;文字印刷深度报道多方位报道事件, 加深受众认识。电视传播、文字印刷等传播途径造就文化传播的多元性, 这样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 把关人的限制

由于大众娱乐的爆炸, 广电总局已然开始了限制, 连续出台多项政策限制娱乐的泛滥。先不论广电总局, 就是我们的各大电视台也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受众。各大电视台的节目单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深度节目, 比如《锵锵三人行》、《法制在线》等。这些节目深入探讨观点, 传递知识, 可谓真正做好大众文化的普及, 弥补了文字传播的不足。

(四) 受众的能动性

波兹曼认为“媒介即隐喻”, 即媒介不仅有传播信息的功能, 而且“是一种隐喻, ( 它) 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像机来感受这个世界, 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 都会对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 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9]这种隐喻通过决定媒介的信息来决定社会文化的形态, 进而决定人们的文化思想。无论是“媒介即隐喻”还是“娱乐至死”, 波兹曼都将受众设定成了被动地接受者, 设定成了“枪弹论”中的弹靶——毫无选择的完全接受信息。事实上, 早在1948年, 拉扎斯菲尔德就提出了“人民的选择”这一论点, 即“大众并不是媒介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原因, 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接触和选择媒介, 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观点。”[10]对于不符合受众道德标准的内容, 受众会选择抵制。比如《非诚勿扰》中的“宝马姐”等便是如此。高度的参与和反馈, 受众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同时也同样制约着媒介。

四、结语

读过《娱乐至死》我感触颇多, 刚看到这个题目时, 我就提出“娱乐真会至死?”这个问题。在读的过程中, 我一直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这本书的。但深入读过之后, 我不得不佩服与波兹曼的对于八十年代中期美国社会景象探讨的深刻性,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他的论点是带有片面性的, 但正是因为他的话语, 才为沉溺于娱乐社会的美国敲起了警钟。同样的, 八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现象现在正在中国上演着, 我们是不是应该以此来作为警惕?辩证的看待“娱乐至死”?再者, 在娱乐大面积侵入的时代, 学校也应该担负起年轻一代教育和塑造是非的能力。保证理性的头脑和精神的高雅, 才能真正地跳出“娱乐至死”的社会形态。

参考文献

[1]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2]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70.

[3].[5]-[9]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9, 110-200.

[4]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02.

上一篇:产科护士实习心得下一篇:检验室人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