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通用10篇)
1.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一
1、课前谈话: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儿吗?(启平校区)熟悉我们的校园吗?(出示学校照片),这是我校平面图(出示)谁说说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能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吗?这些公式都是怎么得到的(转化)?
校园里的绿化面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我们学校虽然不大,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今天陈老师很高兴和50 8 一起来研究我校校园的绿化面积。(出示课题:校园的绿化面积)
【设计说明:通过出示同学们熟悉的校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从生活周围及时发现数学问题,还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美化校园的热情。】
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量量算算
师:由于测量条件的限制,陈老师只能让我们班测量组的同学在课前进行测量,今天带来了测量现场照片(出示)A这是我们校区操场旁草坪的美丽一角
1、大家看,这是什么形状的草坪(课件出示测量三角形图)有哪些数据是必须测量出的?分别怎样测量呢?
。提醒注意:在室外测量的时候,结果一般保留整米数
[说明: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测量要求,提供实地测量的操作范式。]
2、根据测得的底和高完成面积计算。
B这些测量小组还对我校梯形花坛进行了测量,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呢?请大家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
小结:刚才通过实地测量并计算,你们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我校校园绿化的基本情况的吧,谢谢同学们的帮忙!你们个个都是测算小能手。
活动二:想想算算
1、我校有一块花坛,你能帮忙算出面积有多大吗?(课件展示)
师:这个图形不是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开动你的脑筋先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再算-一算。(停留3分钟)教师巡视。
2、谁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下?指导:你是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说出分出的图形的有关边长? A分成长方形和梯形(你的思路真清晰,语言很流畅!谢谢你!)B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你的解法很新颖,可以看出你真爱动脑筋!)C分成三角形和梯形(你的解法独特,敢于求异创新,太棒了!)
D补成长方形(你的解法更妙,给我们打开了思考的另一扇窗,谢谢你!)
3、分类汇报,集中整理。(实物投影)
师:老师也整理了几种方法,,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分类吗?
生1:都是用的转化的方法。老师板书:——-箭头 生2:前面都是分的师说:(板书:分割)
生3:最后是补的方法。师:数学上叫添补法。板书:添补
生4:转化的方法不同,解法也不同。前面是算出各部分,然后相加。后面的方法是先算出各部分,然后从减去添补的面积。
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同桌交流。指名说说。
老师出示可爱的小兔的方法和聪明的小猫的方法。回顾分步计算的过程。
【设计说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转化过程中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而体验平面图形转化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已发现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在不同转化方法下的不同解题方法。】
预设:四种方法比较优化
4、讨论:两种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简单?
板书:合理 简单
[说明:安排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思维启发。汇报时采用实物投影的形式,由学生独立讲解,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的思路及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了对数学一题多解的认识。] 小结:刚才同学们把图形进行分割是为了把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割
(板书:组合图形————---
基本图形
添补
合理简单
4、陈老师的学校里还有这样形状的两块花圃,它的面积怎么求呢?你敢挑战吗?现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分组完成。指名扮演。
5、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请你上台来指一指再说一说。(指明同学介绍方法,完善说法:把这个图形分成什么和什么,师问:这时候它的哪条边是多长?)
分组计算下面两个花圃的面积,并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指名板演)
①刚才XX、XXX等都是把图形分割成两个基本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相加;某某、某某某等是先给它补上一部分变成基本图形,再从补成的图形的面积中减去补上的图形的面积。
7、谢谢同学们帮我校算出了三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谁能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出示学法小结:我们割补的目的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简单的图形。
师:同学们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题。看来你们真会探究。个个都是探究小专家。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方法内在的联系,并且了解不管是割还是补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进行转化,转化的思想进一步清晰。】
活动三:画画算算,开拓思维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优秀了,今天老师还带来我校区的几幅花坛图,想看吗?(出示四幅照片)
2、我们分校决定再新建几个花坛,你想做设计师吗?老师从网上下载几幅花坛图,仅供参考)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作业纸上,看看谁是我班最棒的设计师
展示作品:谁来说说你的设计想法?(有些同学已画好了)
结语::同学们的设计很有特色,陈老师将把比较科学、美观的设计推荐给学校领导,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可以看到自己设计的花坛。
谢谢你们对学校建设的参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一定会更加快乐,更加充实。
【设计说明:小小设计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为学校设计花坛,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热情高涨。】
活动四学到这儿你们敢挑战吗?(出示挑战题)分三星级。师提示:只要你说出思路,就算你挑战成功。
六、请你欣赏:让我们跟随宁静的音乐再次走进启平的绿色校园,尽情欣赏校园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怡人景色吧!
八、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开心吗?
师: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解决身边更多的数学问题,享受更多的数学乐趣 九:师生再见!
2.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二
一、激情导入
(教师满面笑容走进教室,师生问好,鼓掌)
师:听说咱们这个班的同学充满智慧,富有灵气,敢于创新,这节课老师来亲自领略一下同学们的风采。好不好?(借本校初一242班上课)生齐答:好!
师: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生2: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生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生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 轼)师:好,这里的婵娟代指月亮。
师:大家平时很用心,积累了很多古诗句。这些诗句,在今后写作时都可以运用。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月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贾平凹wā)。这里贾平凹的“凹”读w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二、课文美读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已认真读完)
师:大部分的同学已读完,请大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屏幕显示:倏shū忽 袅袅niǎo 嫉jí妒 掬jū 淙cóng 面面相觑qù 师:如果给标题前加上一个动词,组成动宾短语,该怎么加? 生1:寻月迹 生2:看月迹 生3:感月迹
师:是“感受月迹”吧。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还可以说—--发现月迹、争抢月迹、议论月迹„„下面请同学们从任意一个角度说话,概括课文的内容。用“这是一篇„„的文章”说
话。下面开始发言。
生1:这是一篇写观察月亮的文章。生2:这是一篇写观察月亮踪迹的文章。生3: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生4: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生5: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笑声)
师:你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个问题问得好,等一会儿,老师会告诉你答案的。生6:课文写了孩子们在屋里找月亮,在院子里听月亮的传说,在酒杯里看月亮,在院外寻月亮,在河滩上感悟月亮。抒发了对月亮的遐想和对童年的怀念。(全班热烈鼓掌)师:她不仅从文章的层次,而且从主题上概括了这篇散文,很好。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课文的标题是“月迹”,围绕月迹,课文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每找一个内容请学生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生1:写了孩子们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发现了月亮。师:请你把这一段朗读一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读得有感情有情味。
生2:还写了孩子们在院子中找到了月亮。
师:找得好,这一部分写得很有情趣,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写的?(几个学生小声说:对话。)
师:对,对话描写。下面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十多个同学举手,争着要读。)
师:请你们三位同学来,这位女同学读奶奶地说的话,这位男同学读“我们”说的话,这位女同学读作品中叙述的语言。开始。
(学生很有感情的读了5到21自然段。全班响起热烈掌声)师:三位同学可以说读的声情并茂,请问还写了哪些活动? 生:还写了沙滩上看月。
师:对,这一部分请全班同学齐读。大家找到了位置吗? 生齐答:找到了。
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感情要充沛,文中对话的地方写得很精彩,要用充满童趣的语气来读,“月亮是个什么呢”中“呢”字读时声音稍轻延长,要充满深情向往而带有疑惑的语气读,“月亮是个好”中的“好”字要读得干脆有力。老师先给你们示范一下。
(老师读完后,学生鼓掌)师:下面全班齐读,开始,读!(全班齐读31自然段至最后自然段)师:还写了哪些? 生1:酒杯中的月亮。生2 水中的月亮。
师:同学们很专心,找的比较全面。老师将你们找的归纳如下,请看屏幕。屏幕显示:镜中之月 院中之月 杯中之月 水中之月 沙滩之月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内容看起来有点„ 生1抢着说:有点散。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2:我觉得不散。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围绕“月迹”在写。师:有道理,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生齐答:散文!师:它的特点是„„ 生(齐):形散神不散。
师:对。所谓的“神”,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围绕寻找月亮的踪迹,写了镜中之月、院中之月、杯中之月、沙滩之月、心中之月,实际上都是紧扣“月迹”在写,表达作者那种月一般纯洁、真挚、明亮的心境,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
三、赏读品味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中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座位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5自然段:“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的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1:第3自然段“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月亮写活了。
师: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2: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师:照应了前面什么呢? 生3:照应了前面“盼着月亮”。师(点头)∶对。
生4:我品的也是第三自然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笑声)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溜到“我”院里。拟人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5:24自然段中动词“浮”、“颤”用得好,写出了月亮轻盈的特点,还说明作者童心未泯。师:品味得非常细腻有感情,老师也受到了启发。
生6:35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全班鼓掌)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了。
生7:第三自然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失望”一词写出作者童年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8: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6~9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写出了孩子好奇的心情; 18~21自然段写出争执的原因;26自然段由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寻月;32~34自然段评价了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文中,奶奶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全班热烈鼓掌)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作用。这位同学的也是一位发现美的人。
生9:28自然段中“细细的”、“净沙”等词写出了河水的静,沙的细腻,月亮的皎洁。表达出夜晚沙滩的柔和与光亮。
师:很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品味字句。
生10(即前文提问的同学):26自然段中“月亮是每个人的”说得真好,只要我们发现美,执着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了。
师:看来,你已经解答了前面提出的疑问。有悟性!
生11: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它把读者带进了甜美的回忆。我还发现文章有首尾呼应的特点。开头说“不觉满足”,结尾又说“觉得满足”,他告诉我们,找到了月亮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希望就满足了,师:这位同学在文章结构上又发现了一个亮点------首尾呼应。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很受启发。
师:上面同学们对课文优美的词句品味细腻独特,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生1:因为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生2:作者想要记录月亮留给他们的美好的东西。生3: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师:(屏幕显示)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四:诗意仿写
师: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贾平凹借景抒情的美文《月迹》,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手法,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一百字左右,时间3到5分钟。太阳 月亮 小草 树叶 荷花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并与个别同学交流。3分钟过后,教师发现一部分同学已写好。)师:老师发现有部分同学已经写好,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有诗意,很有文采。下面请几位同学交流一下。
生1: 昨夜,第一片落叶无声无息地降落;今晨,第一丛落叶消失在风雨中。我深情地捡起它,仿佛听到它在叹息:从青青的嫩芽到枯萎的黄叶,我逝去了!等到寒冬过后,我将和泥土融为一体,成为护花使者。
如果真有所谓的下辈子,我愿做一片落叶。(热烈鼓掌)
生2:夏天来了„„荷花开了!在看似肮脏乌黑的泥塘里,冒出了一枝雪白雪白的荷。纯白的花瓣拼命地向外伸延着,一点一点缓缓地生长。终于,一瓣压着一瓣,重重叠叠地盛开了。花瓣根处一点点粉红,淡淡的像被洗过似的,被那雪白的露珠晕染开来;鹅黄色的花蕊结满了花粉,散发着香气。素雅的外表里永远贮存着馨香。(热烈鼓掌)
生3:一次,我和往年一样地坐在桌旁等月亮,我看时,那静静的夜空中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了上来。啊!今年的月亮比往年的圆。啊!今年的月亮比往年的大。啊!„„
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确,大自然塑造出了无以伦比的奇迹。这无疑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热烈鼓掌)
五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大家真是发现美创造美的人。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同学们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3.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三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课本第9~1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12-7= 11-9= 6+9= 14-9= 15-8= 14-7= 6+7= 3+9= 5+8= 8+7= 16-8= 12-8=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出示挂图。
师:今天,小兔子带着她的好朋友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去摘蘑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草地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蘑菇,一种是蓝蘑菇,一种是花蘑菇。生:我还知道小兔子一共采了11个蘑菇。
师:小朋友说得棒极了!这时,小兔子给她的好朋友小老鼠提出了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第一个问题是,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 生:另一个数学问题是,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老鼠完成这两道数学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然后全班集体反馈交流。生:11-5=6,11-6=5。(师板书)师:XX同学的列式计算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师:那么11-5和11-6,你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算法最多? 1.学生讨论。2.集体反馈。
师:原来“11-5”有这么多种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那么在这些算法当中,哪种算法最为简便呢?现在也请小朋友好好思考一下。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看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5+6=11,所以11-5=6,这样做减法想加法的计算方法最为简便。所以,以后我们计算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方法。师:那么,谁愿意用这种方法说说11-6,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生:因为5+6=11,所以11-6=5,我用的是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1。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10页的第2、3、4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计算结果,并说说每道题是如何进行计算的。3.课本第10页的第5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四、课时小结
4.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四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形成5以内数的初步概念,理解这5个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数描述和交流。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大家知道吗?(渗透思想教育)
教师节这天同学们开展了庆祝活动,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主题图)师:大家观察图,这些小朋友为老师准备了什么节目?还有什么? 说一说,数一数,体会日常生活里的数。
二、自主探索。
1.摆学具,帮助学生感悟。
师:若一个气球用一个圆片表示,将唱歌的人数,拉风琴的人数,黑板上字的个数,让学生独立用圆片摆,全班交流。2.能用算珠表示图上的物体个数吗? 学生边拔边说。3.应用巩固。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2、3、4、5,你们能用每一个数说一句话吗? 小组内交流。(如:我看2只脚)教师巡回检查,表扬好的学生。4.写数。
谈话: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别人,请到黑板上日字格中书写,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举手书写。师指导写数。
写数比赛,看谁写的最漂亮,展示作品,并奖励。
三、巩固深化。
1.电脑出示P15第1题。
谈话:这儿有一些蔬菜想与数字交朋友,你们能帮它们找一找,连一连吗?(连好交流)
2.电脑出示P15第2题。
师:题中的数字如何读?会用0表示吗? 看数画0,让学生动手画画。3.电脑出示P15第3题。
师:这儿的水果各有几个?数数,说说,再在日字格里写数。4.电脑出示P15第4题。
让学生根据花瓶上的数字说出各个花瓶里应该有几朵花,再想想缺了几朵?动手画一画,看谁画的最漂亮。
四、总结
5.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熟悉6-9各数的组成,进一步认识10以内的数。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4、5的分与合,同学们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从数的一种组成能联想出另一种组成等)方法,今天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6-9的组成。
二、教学新知
出示挂图,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看教材中的插图并按插图动手操作。
如:把6个气球分在两个手里,书上画了几幅图?为什么只画三幅?从每幅图里得到6的组成,虚线框里的组成和框左的组成有什么联系?第一组与第二组有什么联系?第二组与第三组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交流,学生能够在学习6的组成中学会有序的操作和有序的记忆。
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的学习。7的分与合
让学生一边分圆片,一边想数的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组织交流。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序地进行,能不能由7的一种组成在虚线框里写出相应的另一种组成。
在7的分与合都找到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组成,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到“有序”和“联想”上。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分,避免重复和遗
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掌握7的组成。2.“想想做做”要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可以让学生以对口令等形式巩固已学的数的组成。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6.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7.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页,练习十九第2~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验圆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r =4 分米d =10 厘米
r =6 米米dd =14 米米
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是怎样算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铁饼投掷圈的面积比铅球投掷圈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首先要知道什么?
根据直径怎样求出圆的面积呢?
(3)列式解答。
3.14×(2.5÷2)2-3.14×(2.1÷2)2
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独立完成计算。(使用计算器)
2、完成第3题。
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说说看对于这道题,你准备办呢?根据圆的周长怎样求出圆的半径呢?
怎样列式呢?
25.12÷3.14÷2=4米米
3.14×42=3.14×16=50.24平方米
3、完成第4题。
独立完成。
汇报计算方法。
要求圆桌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根据哪个条件求圆桌面的半径?
怎样解答呢?结果有什么要求?
3.768÷3.14÷2=0.6米米
3.14×0.6=3.14×0.36=1.1304≈1.13(平方米)
4、完成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圆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怎样算的?
分别指的是什么?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独立完成。
三、课题小结
8.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八
1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利用公式正确地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会根据所给条件求三角形的底和高。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
5利用教材上的历史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同学们,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猜,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1、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2、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光荣。生:红领巾。
师:那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想知道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
布?我们要求什么?
生:(是三角形的,我们要求红领巾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在学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1、师:请同学们回忆你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2、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出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都会求了,那我们现在就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平行四边形割补、平移,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启发提问: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哪几种?我们要研究三角形面积,能不能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指名汇报。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拼看。
提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算?
讨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③每个三角形面积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④怎样才能求出三角形面积?
讨论后填空: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____;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____;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
所以,三角形面积=____。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试试看。
讨论:①这个锐角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才能求出三角形面积?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会怎么样?你能求出这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吗?
5、通过以上三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共同的规律吗?(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6、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7、观察比较思考:
三角形的底和拼成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和拼成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8、小结:
⑴通过实验,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⑵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⑶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S=ah÷2 想: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求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9、数学知识介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底和高 与三角形分别相等。()
(5)、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考考你
只列式不计算求三角形的面积。
4、你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9.苏教版美术五上教案 寓言和神话 篇九
寓言和神话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展现方法,熟悉其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技能目标:用丰富的绘画手段表现单幅或者连环画,在合适的机会利用学生的寓言配画作品与其他学科结合开展相关活动。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寓言和神话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参与游戏,导入课题
1、学生参与游戏,边说边说故事:请一名同学说寓言故事,几位同学现场配画。
2、出示课题
二、感受与体验,探究发现
1、师:寓言和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化产物,是人类生活智慧和艺术想象力的结晶。
2、人类很早就会使用这种极古老的文学形式,欣赏古老的壁画、岩画、画像石,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3、介绍壁画是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汉画像砖上画神话故事。
4、师:说说你在课外读物或语文课上学习过的寓言故事。
5、说说寓言的特点,你对寓言的认识
6、总结:“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寄托要表达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和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具有教育意义。
7、出示一些图片,进行看图猜成语的游戏
8、欣赏各国的寓言插图,分析画面创作要素。
三、欣赏与研究,游戏试画
1、参与合作游戏:你说我演他画
2、试画:将这个角色画出来,教师提示要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
3、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表扬抓住了主要情节场景、主要特征,造型大胆夸张有趣的作品。
4、教师示范
贴纸添画的方法:先画草图,再剪撕外形后添画表情细节,正反面各可画一个表情,并通过折叠(手脚变换动态)、撕剪刻结合,最后用筷子固定。
5、出示范作、不同角色
6、欣赏学生作品,分析背景制作方法,用彩色纸通过剪贴、撕、画的形式,或用现成的媒体如树叶、树枝等粘贴组合。
四、合作与互助,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
(1)选择哪一个或哪几个场景为创作内容?(2)如何分工?(3)绘制设计草图
2、分小组创作
五、表演与展示,快乐评价
1、分组表演
2、评选最佳表演奖
10.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 篇十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14根小棒
教师:小猴图片,8个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可爱的小猴图片(取名为盼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盼盼打招呼。
2.盼盼带来了8个桃(出示图片),它想把其中的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呢?(出示问题)
3.大家愿意帮帮盼盼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学生操作:把6根小棒(代替桃)任意地分一分。
(2)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分法。
(3)观察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这句话,教读)(同时板书课题)
(5)同桌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一分,不仅帮助小猴盼盼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并说理由。
3.教学第30页“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请学生先各自想一想,再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
(3)分完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全班交流,教师出示不同的分法。
(5)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分法都可以说“把8个桃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虽然分成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4.教学例2(1)出示问题:如果把这8个桃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小组合作用8根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找一组到前面来分桃)
(3)集体交流,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板书 4)你是怎样分的?
(4)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5)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5.教学第31页“试一试”
(1)让学生按要求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集体交流,指名演示分的过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导入:盼盼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能干,邀请我们去参加闯关游戏呢!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然后填空。
(2)集体交流订正
(3)让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再说一说一共有几块,每几块一份,分成了几份。
(4)真棒,祝贺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
2.第二关:“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小棒代替分一分,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并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后核对,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太好了,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1.一课一练P21 1—3题
【2017苏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案.doc】推荐阅读:
2017冀教版数学五上《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07-09
苏教版五上美术教案08-0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08-27
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09-21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7-07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9-10
高中数学 《正弦定理》教案1 苏教版必修08-03
二年级数学上册 连加教案1 苏教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