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实践报告

2024-07-22

旅游实践报告(共8篇)

1.旅游实践报告 篇一

旅游实践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走出校门,在真正的“战场”上,了解导游带团的整个过程及具体细节,了解旅游过程中的各类注意事项,充分认识游客的需求和心理。通过实践学习,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种种差距,并及时学习补充。

实习时间:5月16日——5月17日

实习内容:

我这次实习的地点选择的是泰山,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而泰山又被尊为五岳之首。作为在泰安上学的一名学生,自然是要去登一登泰山的。

16日一早,我们便背着背包坐上了去泰山的出租车。一路上心情无比兴奋,都跃跃欲试,准备在泰山上一展自己的青春风采。

泰山位于泰安市北,南邻孔子故里曲阜,北依省会泉城济南,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既是天然的山岳公园,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以雄伟著称于世。它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虽然在“五岳”当中,它的海拔高度仅居第三位,但与周边平原、丘陵的相对高度却达1300米,所以显得雄伟高大。

泰山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典型的地质遗迹。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它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它的雄伟。泰山由片麻岩构成,泰山岩石有25亿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

一。泰山植被茂密,种类繁多,覆盖率达90%,呈垂直分布。从山麓拾级而上,可依次见到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界线分明,植物景观各异。

泰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约6300年前到4400年前)、泰山北麓的龙山文化(约4400年前到3900年前)遗存,表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古代先民对泰山的自然崇拜开始,泰山逐步发展成为与

“天”相通的祭坛。受命而王的“天子”必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据《史记》引《管子·封禅篇》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自秦至清二千多年间,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十多位帝王先后到泰山封禅祭祀。道教、佛教、儒家也相继在泰山滋生蔓长,山上山下宫观寺庙林立,晨钟暮鼓,香火不断。泰山拥有岱庙、碧霞祠、普照寺、斗母宫等20多处古建筑群,有秦刻石、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北齐经石峪刻石、唐摩崖等一千四百余处石刻。人文景观的布局从蒿里山至岱庙、从岱庙到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登泰山经过的第一个建筑是一天门。进入一天门是“孔子登临处”和“天阶”两座牌坊。在“孔子登临处”牌坊的左右两侧分立着“第一山”和“登高必自”石碑。过了两座牌坊就到了红门宫。红门宫因岭南崖上有红色石远望若门而得名。此处以跨路楼阁“飞天阁”为中,阁内原祀观音。东为佛寺“弥勒院”,原祀弥勒佛,西为道观霞碧元君庙。元君庙大殿的九连菩萨是泰山现存最大的铜像。

红门宫上面是万仙楼。万仙楼是一过街阁楼式建筑,旧称“望仙楼”,建于明万历年间。从红门宫到万仙楼的山道旁有许多刻石。如刻于清光绪12年的“万善同归”碑、光绪14年的“万古流芳”碑、明嘉靖年间的刻石,最多的还是刻于晚清和民国的。其中有一块“圣旨”无字碑,吸引了我驻足观看。后来听路边的游人说这块碑本来是有字的,在文革期间被毁掉了。

过了万仙楼有泰山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著名的“二禹”石刻,寓为风月无边。斗母宫建于深涧绝壁之上,规模很大,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斗母宫前是经石峪,因岭中一坡上刻有佛教《金刚经》而得名。

穿过经石峪就到了壶天阁。壶天阁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原名“升仙阁”,后改今名,始建于明代。这里还有一块庞大的巨石,名“万芴朝天”。“万芴朝天”是一处地质遗迹,见证了泰山的地质演变过程。

从壶天阁到中天门有很长的一段山路,中间有回马岭,还有药王殿、观音殿等建筑。中天门是整个泰山山道的中点,又是泰山的天然屏障、东西两路的汇合点,上下游人多居于此。中天门附近还有索道可直达月观峰。

过了中天门有一座单孔石桥,横跨山溪,凌驾深涧,如弓似虹,名为云步桥。桥东有石亭“酌泉亭”,是清光绪年间建的;桥北“御帐坪”,相传宋真宗登封泰山时,曾在坪上搭帐驻骅,至今驻窝痕迹尤存。

又走了一段路,过了一座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条弯曲的石阶,象是悬挂于山顶,飘荡于谷中。这就是泰山的标志十八盘。十八盘共计1633级,中间以升仙坊为界,南为慢十八盘和不紧不慢十八盘,北为紧十八盘。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为城楼式建筑,系元初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上有阁”摩天阁”,门内有小院,正院为关帝庙,今置东岳大帝铜像。从南天门到霞碧元君祠西神门,约一华里,称天街,天街北依悬崖,南临深谷,象是郭沫若笔下的天上街市。

最后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玉皇顶是古代帝王登封泰山的地方,正殿为玉皇殿。在玉皇顶上可观赏泰山奇观中的“旭日东升”和“黄河玉带”。玉皇顶上还有著名的唐、宋、清三朝的摩崖石刻,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顶上风很大,我们在“五岳独尊”石刻前拍照留念后,便纷纷下山。

通过这次爬泰山,我发现,虽然泰山在我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景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甚至被评选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但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是国内游客留不住。这是由于景区内一系列错误的开发措施,如商业设施过多导致景区城市化等,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游览兴致,泰山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趋于黯淡;区内外便捷的交通设施加快了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速度(据测算最短只要两个小时左右);而泰山周边地区又缺乏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因而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深人,游客在泰安的停留时间反而变短了。

二、是国际游客过不来。泰山年国际游客的数量增长缓慢,基本稳定在3一6万人次,难有大突破,作为“五岳之首”其国际吸引力反而不如其他名山,地位相对下降。前两个间题可以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泰山吸引力开始衰减,需要增强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号召力。

三、是品牌形象老化。泰安传统旅游品牌即是泰山,其品牌形象是“五岳独薄”和“圣山”。一方面这一形而上、威严的品牌形象拉大了泰山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了泰山的亲和力.导致泰山综合吸引力的减弱;另一方面“五岳独尊”只是突出

了泰山在五座名山中的地位,“圣山”过度强调意识形态层面,都不能涵盖泰山博大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是泰山主景区空间萎缩,游客行为紊乱。泰山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不仅没有深拓文化内涵,拓展外在形象,在我们眼中反而变“小”了。由于旅游开发的短视行为,景区城市化、商业化倾向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天门—岱顶索道错误的选址,使得三层空间体系湮没在闹市之中,游览意境被冲淡,岱顶完全变成了泰安市的翻版,成了名副其实的“泰安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老态龙钟、满身伤病的“老泰山”、“病泰山”形象。而快捷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使景区内部完全成了通衡大道,上下极为方便。游客从天外村广场乘车去中天门,又从中天门乘索道至南天门,使南天门成了泰山风景区的大门,其游览面积只剩了岱顶,中轴线上丰富的景观被绕过了。这直接导致游客旅游行为紊乱,游客在风景区内旅行而不是在风景区内游览,来泰山成了“旅泰山”,而不是“游泰山”,“旅”、游”不分,使得游客找不到泰山的感觉。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更加深刻认识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所学。同时,面对探索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的做好记录,并将问题带入今后的学习中,寻找解决之路。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我成为一名旅游行业工作者的时候,能够有机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避免这些问题,为旅游行业得更快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2.旅游实践报告 篇二

旅游地学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 结合其他科学知识, 用以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遗迹、遗址, 探讨其成因、演变历史, 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旅游地学研究包括了地质和地理两种旅游环境。因此, 旅游地学又是旅游地质学和旅游地理学两门边缘学科的总称[1,2]。

旅游地学作为地球科学与旅游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其主要是研究各种自然特征、自然景观和部分人文景观 (早期古人类及其活动的遗迹、遗址为主) 的起因、沿革、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意义的新型学科。20世纪30年代, 国外地理学家进入近代旅游业的研究, 开始有人涉足旅游地理的研究。旅游地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是我国学者首创, 旅游地学 (Tourism Earthscience) 术语最早也是由中国学者于1985年提出的, 国外尚无“旅游地学”术语及其完整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期, 旅游地学在中国地学界得到了认可并得到大发展。自1986年, 旅游地学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至2013年已经召开了二十八届, 每年针对一个专题, 并结合一个地区进行现场考察和学术交流, 提出指导性建议。十多年来, 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省级旅游地学研究会,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旅游地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 旅游地学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地学认知教学实习的必要性

(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开展了旅游景区相关的教学实习工作, 对学生掌握旅游学书本理论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一是教学实习部分流于形式, 学生属于“走马观花参观似的游客”, 学生实习的角色发生改变;二是教学实习辅导老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管理, 对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掌控不足, 影响了教学实习的效果;三是教师在校期间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 如实习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形成机理、特征与评价等, 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知所措, 不知该学习什么、掌握什么, 面对一些特殊旅游景观现象与特征也无法正确解释;四是在景区导游讲解实习中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导游词中过多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而脱离旅游资源的本质, 缺乏向游客进行旅游资源“像什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等的科学知识普及;五是教师对学生教学实习的效果缺乏后续考核和监督, 如学生对实习地旅游资源的特征与评价、旅游资源的成因和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掌握情况等。

(二) 旅游地学认知教学实习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地学是一门内容复杂、分支学科庞杂的学科, 而旅游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以地学的知识背景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现象) , 因此旅游地学研究内容的纷繁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总结近年来旅游地学理论研究和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 可以确定旅游地学主要涉及如下十二大研究课题[3], 即: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自然旅游资源时空背景 (地学背景) ;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人文旅游资源地学背景;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地分类与规划管理;地学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地质公园的调研、评价、规划、设计、申报;精美的地学珍品宝玉石;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旅游地学研究在发现、更新旅游资源以及监测、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上述旅游地学的研究内容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诸多课程内容息息相关, 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等, 因此, 旅游地学认知教学实习的开展对掌握其它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三、旅游地学认知教学实习内容的实证研究

根据旅游地学研究内容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需要, 旅游地学认知教学实习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旅游地学资源类型与概况的认知、旅游地学资源特征与评价的认知、旅游地学资源成因的认知和旅游地学资源规划开发的认知等。在此, 本文仅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地质公园为例来说明旅游地学资源类型与评价认知的教学实习内容。

(一) 腾龙洞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

腾龙洞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境内, 由腾龙洞、龙门、黑洞和雪照河等景区组成, 核心景区面积107.802km2, 腾龙洞洞口74m, 宽64m, 已探明洞穴长度52.8km, 其中水洞伏流16.8km, 洞穴总面积156km2。主洞平坦, 宽可容15辆卡车并驾齐驱, 平均高度60m。1989年, 腾龙洞景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震撼腾龙洞”, 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的地质遗迹及构成的景观主要属于岩溶及清江侵蚀成因。清江发源于利川齐岳山西麓, 循地下河穿越齐岳山于东麓龙洞泉流出地表后, 由西向东横贯鄂西南山地, 干流全长430km, 最终于宜都注入长江。途中, 明流、潜流 (伏流) 相间, “三明三暗”中的“两明两暗”就位于园区内。清江在利川盆地东侧的峰丛山区废弃原先的地表槽谷河道, 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清江伏流通道———腾龙洞洞穴系统。清江伏流及洞穴系统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和现今仍在发育之中的腾龙洞旱洞和清江伏流地下河的总称[5]。腾龙洞园区最典型的是完整的腾龙洞洞穴系统, 洞穴系统包括腾龙洞旱洞和清江伏流地下河洞穴的全部洞道, 整条清江在利川市城区东6km“卧龙吞江”处被吞入地下变为伏流, 伏流段直线距离达20km, 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伏流洞穴系统, 被权威的《岩溶学词典》收录为典型范例。水洞洞高30m~50m, 洞底呈阶梯状, 存在多处跌水、急流、深潭, 由天窗、溢洪支洞与旱洞相连, 构成地表-地下水流互相转化的复杂排水系统。清江伏流分别在银河洞、观彩、黑洞喷涌而出流出地表, 遗留下多个暗河洞口, 最终在黑洞形成地表明流“雪照河”。闻名遐迩的腾龙洞洞穴系统测量长度为59.8km, 居亚洲第二位。水洞是现代伏流通道, 而旱洞是古伏流通道, 其洞腔浩大, 世所罕见。旱洞前4km是目前已知单位面积和单位长度世界最大的单体洞穴通道, 宽40m~100m、高达50m~170m。旱洞内支洞繁多, 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流石坝等次生化学沉积物。另外还有以玉龙洞为代表的洞穴景观, 地表以长堰槽为代表的岩溶干谷系统以及龙门景区中的穿洞群、嶂谷及溶蚀洼地等典型景观。

(二) 腾龙洞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 科学价值。

腾龙洞的巨大廊道为确定地壳变动速率和岩溶水系统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最好的研究基地。园区地表地下构成的完整的岩溶地貌-水文系统, 是研究大型洞穴的形成机理、河流及伏流发育演化史的天然实验室。而对钟乳石类的分析可以获取其形成时的古环境等信息, 如生长速率、古气温、CO2浓度、古植被状况以及降水量等指标数据;地下河及其洞穴是极其特殊, 是现在人类仍很少涉足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一,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必将促进中国生态环境和洞穴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腾龙洞支洞及周边地区发现大量的第四纪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哺乳动物群化石, 特别是第四纪灵长类动物化石在本区的首次发现, 为寻找古人类化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园区内地质遗迹发育条件典型, 不同阶段岩溶发育叠置、继承和新生等现象, 是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学、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理想的教学、科普、实习基地。同时, 开展对腾龙洞洞穴系统的研究对计算腾龙洞泄水能力、解决困扰整个利川盆地的洪水问题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2. 经济价值。

旅游具有扶贫功能。随着对腾龙洞园区规划、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其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腾龙洞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气候环境, 被公认为旅游、疗养、探险、地质考察的首选去处, 同时结合恩施地区丰富多彩的土家苗族风情文化联合开发旅游线路, 使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必然会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旅游者的到来必然会带动“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最终促进利川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社会价值。

科普是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腾龙洞园区内有众多的地质奇观, 其系统性、典型性、优美性、完整性、科学性均是国内外同类遗迹的典型代表, 具有世界级对比意义及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旅游的开展会加强广大旅游者对园区内地质遗迹的形成机理、发展演化、及其对地形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了解, 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旅游的开展, 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景区管理、导游等旅游相关行业都会吸纳众多的劳动力, 这为解决恩施地区闲置劳动力、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正确处理当地“三农”的和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 旅游的发展也使利川地区的交通、通讯等设施得到显著的发展。

4. 环境价值。

腾龙洞地质公园的建立, 一是使对地质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法可依;二是通过导游讲解、门票印制以及景区表示牌等可以提高广大旅游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是旅游发展的门票收入保证了利川地区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经济来源;四是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从中直接受益, 将旅游视为“摇钱树”, 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园区生态环境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陈安泽.开拓创新旅游地学20年——为纪念旅游地学研究会20周年而作[J].旅游学刊, 2006, 21 (4) :77~83

[2] .陈安泽, 卢云亭等.旅游地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3] .辛建荣.旅游地学原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

[4] .景学立.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积极作用[J].上海地质, 2006, 3:58~60

3.强化实践搞好旅游教学 篇三

关键词:旅游;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指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知识及实践能力等。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旅游专业课程中渗透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是成为了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旅游专业是一门方向宽广的专业,涉及经济、管理、地理、社会、文化、心理等多门学科。因此,一般院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涉猎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安排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课为主,而实践性教学课只占不到五分之一的课时。而且,旅游实践教学课的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很多院校只是局限在教室加师范演示的方式上,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去实训基地的机会。这样简单的模式,较少的课时,是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服务型人才的,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2、师资力量薄弱。鉴于旅游专业是一个涉及学科丰富且实践性强的专业,因此,必然需要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就目前我国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来看,有不少教师是半路出家,从地理、汉语、历史等专业转行而来的教师不在少数,虽然理论知识可以补上,但实际业务能力却难以企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违背了旅游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3、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旅游专业院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指各种模拟训练室,如模拟餐厅、模拟导游房、模拟酒吧、模拟客房等。近年来,虽然随着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实践教学基地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一些学校由于在财政问题等各种因素,属于学校的实训基地仍然较为缺乏,发展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依靠教师或同学自己联系,但缺乏稳定性。教学实训基地受限,导致学校不能将实践教学系统有序地贯穿于相关课程教学中,必然给学生接受实践教学效果带来影响。

4、评价标准。当前各个院校对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少一个系统、客观的对学生实践表现的评价标准。不少院校对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仅以实习单位评定、学生实习报告这两种形式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两种评价形式都没有学校的参与,没有教师的考评和指导,因此也就大大降低了其客观可信性,削弱了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监督及管理效力。

二、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分析

1、明确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培养目标。首先,自主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旅游业务技能等是旅游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就是要将传统的硬性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判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使所学知识牢固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旅游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根本体现。其次,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往往能够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也就需要包括引导学生的旅游服务意识,这是作为旅游专业学生的核心所在,也是将来学生就业时,旅游企业对其进行考核的一条重要因素。

2、完善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置。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若是教师能够在教授理论知识前,先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个简单清晰的了解是再好不过的,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浅化。所以,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安排若干学时的课程实践,利用观看录像、参观、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感性认识,之后再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传达,最后再进行实践教学,这样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主动的吸收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体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学校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地加大对实践教学课的课时安排。

3、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校内旅游实训基地,根据学校的资金实际情况,以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结合学校本身的设施、环境进行建设;其次,旅游企业希望利用学生成本低的人力资源、在旅游旺季补充人手不足、在学生中发现人才为企业所用,基于这些原因,学校应当积极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企业相结合,由学校组织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利益的双赢。

4、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鉴于中国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多,合格的教师不够,多理论,少实践的现状,是否拥有一支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也就成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集中于在职责、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要坚持“产教结合”,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引进新鲜血液、安排教师挂职锻炼等途径,全面满足旅游专业对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5、注重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激励、导向、改进、决策等功能。为此,学校要确立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人才质量评价观,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老师的现场评价作为评价的基础,依照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实践技能的操作熟练程度、旅游职业道德等方面综合评定,给出学生的实习评定报告,以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培养旅游专业“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4.旅游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社会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

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

“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

5.暑假旅游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我也踏上了去桂林平乐县仙家温泉的旅途。

如我所愿,当汽车向目的地驶入,逐渐靠拢群山的怀抱。四面林木苍翠,虽已入深秋但绿色依然赏心悦目,空气清新宜人。群山将身后的浮躁隔离,把宁静与平和聚拢,如我将生活的烦恼抛弃,释放所有的欢愉,一种久违的轻松油然而起。我们就餐的地方是一间凌水而建的农舍风格十足的饭庄,大家围坐桌前静静品尝独特风味的农家菜,享受着田园风情般的美妙感觉。

温泉坐落在群山山脚,整个温泉区分为A区、B区、C区、D区四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特色。据说这里的温泉水含有丰富的钙、镁、高硅酸钙等矿物质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大大小小几十个温泉池,或掩藏于树丛林下精巧建筑之旁,或显露于空旷之地,气腾氛氲,名目繁多,如矿泥泉﹑玫瑰泉﹑茉莉泉等。泉水也依其名称而颜色各异。最具特色的要数太极养生区的温泉,水中添加的中草药成分能起到舒筋活络,缓解疲劳、润肤美容、定心养神的功效。

大家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和池子迫不及待的率先体验,看似平静的泉水却霸劲十足。烫,是给每个人的初体验,刚一下水热气骤然升起,逐渐周身冒汗,一阵大热之后肌肤慢慢开始适应泉水的温度,随后就变得舒缓起来。感觉这时泉水又是柔和的,使僵硬的关节得到舒展,紧张得到缓解。聆听着妙曼的音乐,沐浴着这水,这阳光与这空气,甚至心也融化在其中,让人由世故变得单纯忘了自我。

泡温泉虽有别于其他游乐项目,没有那种抛在高空的深呼吸和尖叫的极度刺激,但这是给游人的一次肌肤的洗礼,心灵趋于平静缓和的引导。你不用紧绷每一条神经每一个细胞全神贯注的晕眩,相反更需要放开周身的毛孔任泉水的涤荡,任思绪放逐于金黄的深秋淡看天际云卷云舒。恰恰很多时候人都缺少或需要这样的一种宁静,一种身心的放松,平和轻淡的状态。

在温泉里泡的时间长了也许会让人稍有不适,这时到躺椅上休息或是到凉爽的泳池里游泳,感受高压水柱的冲击,体验亲吻鱼缠绵脚趾,又会是别样一番情趣。也可以去休息厅食用免费的咖啡奶茶和甜点水果,顺便享受一下独特的泰式按摩,也是不错的选择。喜欢独处便一人静坐喜欢八卦就与人聊天。

对于同行的很多人来说彼此都相对的陌生,偶然一次不期的相视,一个会心的微笑,虽然彼此没有什么语言,但都在融入同一种氛围享受一样的喜悦。沉浸在喜悦中的人沟通是没有障碍的。

泡温泉是一个逐渐过渡到最后适应的过程,一如对待工作和新鲜事物,更是一个适而可止的心态,一如对待生活不可贪念的态度。温泉不能浸泡太久,需要一个把持的度,也是一个把握心情的度,一个能在冷热交替的情景中收放自如的状态。

回程途中打开手机一条微博跳入眼帘:旅游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世界之大,永远有着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世界的别处发生,视野开阔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子,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和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感受生活百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我们的心灵的心灵得到释放。

6.广西红色旅游学习与实践报告 篇六

岑龙威

为了结合当前保先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情操,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内容,化州市国税局那务分局的领导和职工组织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广西百色红色旅游活动。我荣幸的得到了本次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2011年7月18号,我们到达了广西省百色市。广西百色是红色革命胜地,其百色起义纪念馆更为瞩目。百色起义纪念馆始建于1961年,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里,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9月更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同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名。我们今天起义纪9年12月1色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日于后龙山上的新建百色起义纪念馆。1997年以来,全馆先后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2001年“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被自治区文明委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被自治区公安厅文化厅授予“全区文物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文明办、建设厅、旅游局授予“全区风景旅游区文明示范点”,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授予首批“文明庭院”,被原百色地委行署授予地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先进单位,被原百色市(现右江区)授予城市绿化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被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导究成果编英雄的百色》、、《广西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华民族精神丰碑》、《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人物志》等先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广

西民族出版社等出版;论文《二十年代右江金融状况对百色起义的影响》、《论博物馆的行业优势和博物馆的发展》区民族博物》、《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博物馆》、《粤东会馆建筑及其吉祥文化》、《桂北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思考》等十几篇论文先后发表于《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广西金融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右江民族师专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或入选2002年广西文博论坛研讨会,并在会上作发言交流。

踏入百色起义纪念馆,我们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也向我们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百色起义波澜壮阔的场面。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屹立于大厅正壁的浮雕中。馆内设“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等多个展厅,共展出文物270余件,图片1000余幅,场景16处,展出的起义人物达4000多人次。

在“邓小平与百色”的展厅里,可以看到邓小平与百色的深厚情谊。当时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到广西百色,以非凡的胆略,力排“左”的干扰,毅然地作出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决策,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面恢复和发展了广西的党组织。工农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共产党在桂系军队中掌握到约4000多人的队伍,还委派9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左、右江9个县担任县长,广西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俞、李反蒋失败后,邓小平同志在短短的50天时间里就成功地组织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又取得了龙州起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使我们从中领略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宽阔胸怀和非凡的魄力。这一展厅的重要展品有邓小平在红七军军部起居室用过的油灯、被子、床铺、笔砚和1930年秋用过的马鞭以及1931年4月他写给中央的《红七军报告》全文等文物,还有反映邓小平心连右江革命老区、情系百色建设的珍贵照片等。

追忆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目的就是要懂得知恩图报,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涤,深切地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我们的单位文化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我们要把这次接受教育的经历与感受带到广大职工当中来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我们邀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做好各自的岗位工作。

签名:

7.旅游实践报告 篇七

一、尝试采用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探索出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方法

教育部提出了高职教育要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尝试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

1.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创新的导游实践教学模式。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可以由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和旅游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旅游职业技能的培训。在高职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中,在《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中增加旅游景点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和旅行社派来的的兼职教师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导游技能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通过旅行社专业讲座、专家指导委员会等方式与旅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为了更好地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在旅游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来进行旅游专业课程的导游实践教学环节,与旅游企业合作来完成对高职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在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来进行旅游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结合校内实习基地的实践技能训练来完成对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在旅游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旅游专业课程的内容,不定期让学生去旅行社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建立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技能大赛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校内模拟及校外实践的平台。注重将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于专业教学始终,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学生适应日后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大赛可以邀请旅行社的专家评委到场为选手评判,选手们通过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旅行社的实习和工作机会。通过导游大赛的的竞赛环节,展现了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2.为了更好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采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和旅行社共同制定导游人才的培养方案,根据旅游专业技能大赛的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旅游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大赛成绩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的成绩纳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学分管理,形成导游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将校内外技能竞赛的成绩纳入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学分管理体系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考取旅游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尝试创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1.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旅游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在《辽宁导游实务》、《旅游英语》、《导游服务规范》和《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的专业教学中,可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建立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旅游专业教师与旅行社共同编写以实践为主的导游培训教材,在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导游讲解技巧和导游带团技巧。

2.尝试与旅游企业共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资深导游员为外聘专业教师,承担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旅游教研室与合作旅行社的专家和兼职教师共同合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践形成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均衡,形成科学合理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创新的导游实践教学模式,由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和旅游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旅游职业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代玉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为例.价值工程,2014(2).

8.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构建 篇八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行业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而其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率,就必须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多年来,校外实践基地一直是困扰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较棘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校外实践基地的确定、建设、管理等方面。

而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各方面棘手问题的根源在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基本模式应结合该专业培养要求、实践教学特点、旅游企业运行规律等进行多维度的重新思考。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按照旅游行业发展的特征和要求,一方面培养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具体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看,学校不仅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也应不断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1.2大学生就业的保障

招生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完全、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峰与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其中最重要原因。因教、学、用的矛盾,造成大学生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较缺乏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保证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产第一线,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做准备。

1.3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

高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人才培养要立足地域、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需要稳固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2.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外实践基地因能更好地提供系统的技能训练环境,故其地位和作用更让人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院校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践学习需要的场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实施的场所,又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为旅游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以及技术管理上的困难,便于旅游企业发现和选拔人才。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便于学校和旅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计划能顺利开展,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多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数量、轻质量

这是实践基地建设初期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不足和人才培养的急切需要,学校只能走唯重数量、轻质量的建设道路。所以,学校在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上缺乏计划和建设梯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运作规程及处理突发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考虑到学生实践知识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在旅行社、旅游景区及高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事业单位设实践基地。但很多院校缺乏周详的考虑,大多利用自己现有的人脉资源设置实践基地,在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只要能和这些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无论规模大小亦或企业是否成熟,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层次和多方面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造成实践基地的建设严重缺乏梯度,重数不重质。

2.2重建设、轻管理

这个矛盾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中期比较明显,历来也是基地构建环节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许多院校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谈判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签订后却缺乏必要的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使得矛盾凸显。当有教学实践需求和任务的时候,还必须经过间接渠道和实践基地沟通,实践基地也往往不愿配合其教学任务甚至排斥。主要是一方面因学校还处于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经验,更缺乏相应的配套环节,导致对基地的管理缺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和基地的双向互动不够,双赢效果不凸显。

2.3重形式、轻模式

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功能和利用情况来看,实践的时间大多数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这属于典型的先学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因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不相同,旅游企事业用人的目标往往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短期效益出发,且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短期的教学活动,因此,企业在安排学生实践岗位时,更多地需要仅从企业的用人实际出发。企业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精力指导学生,且会影响企业原有工作流程和管理秩序。学生就被安排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大多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流动性,只停留在参观企业、看生产流程和企业浅层交流的层面,不重视实习生的心理诉求,由此产生学生知识需求和企业岗位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学生对实习工作产生片面的认识,不利于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背离了专业培养的目标。

3.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解决的对策

针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存在的以上问题,并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要加大建设投入,大胆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基地建设渠道,不断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利用所处区域优势,抓住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3.1构建校企双赢机制

探索教、学、用的合理相结合,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构建校企双赢机制。这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企业接待学生实习的热情,发挥教学实践基地的功效。校企合作是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极具活力的手段,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下转第11页)(上接第6页)一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和机会,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技巧;二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对学生的需求信息,使学校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三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为旅游企事业提供管理咨询规划、市场调查、员工培训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加强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使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实习能进行切实有效的专业指导,第一,鼓励教师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围绕实践基地需要申报课题,让教师带着课题走向企业、了解企业、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第二,定期选派年轻教师到实践基地挂职。第三,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此外,还可以聘请实践基地的优秀“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授来给学生们讲授行业的新发展、新业态和新问题。因学校侧重的是理论知识和外语等基础技能的教育,企业则侧重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旅游企业有更加感性的认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3.3实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选择某些专业性结合较强、效益较好的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稳固的双赢合作关系,实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可以施行“阶梯式”实习模式即在整体优化原则的指导下,按照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规律,从行业认知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每个实践步骤都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过程。适当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能与企业更好地融合,利于就业。如此,真正做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相关者最大互动,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既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功效,又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将教、学、用的合理相结合,开辟产、学、研道路,兼顾学校、企业、学生利益,才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旅游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李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与研究,2008,(02).

[3]郑慧,于灏,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

[4]冉祥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上一篇:劳务输送是什么意思下一篇:幼儿园创建文明城市倡议书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