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

2024-08-01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8篇)

1.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 篇一

老年护理及老年护理院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因此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家庭基本护理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有一部分老年人终究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而是因为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可见基本护理在老年人的健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今,许多人因工作较忙,照顾父母时间不多,所以会为父母请专业家庭护理人员。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是为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护理院职能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中风、瘫痪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家庭护理则因达不到专业的护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人手足无措,等送入医院,往往延误第一抢救时间。老年护理院现状

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而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每天早上护士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护理。比如发现老人血糖高了,就会立即为老人调整饮食,专门制定菜谱等。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老年护理院一般都是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老年护理院综合了医院和老年公寓的优点,弥补了医院和老年公寓的缺陷。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而且费用也不高。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也能及时抢救。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老年护理的要求

1、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四周环境是否适宜老人。家庭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室内最佳湿度应在50%~60%左右,居室的采光良好,最好保持宁静。此外,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每次通风不应少于30分钟。天气较冷时,对体质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时将其换到其它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于老人家受凉感冒。

2、对老人的日常使用器皿展开消毒

老人的身体免疫能力较弱,所以他们的日常消耗器具要注意消毒,不然很有可能感染细菌病毒而造成疾病。消毒有日晒法、煮沸法、浸泡法、擦拭法等。对于特别的情况要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如老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洒一倍的石灰搅拌,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肺结核老人的痰,可吐在纸盒或包在纸内烧掉。另外还要注意,接触老人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老人的碗筷、口杯、用具等要做到专人专用,分别洗刷,消毒后单独存放等。

3、辅助老人开展适量的运动

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增加老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给老人带来好心情。一个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管是陪护还是保姆,都不应说这些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而对此漠不关心,而是应该积极协助老人开展运动。运动量要适宜,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早晨起床时可以让老人躺在床上,伸展四肢,用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干洗脸”20~30次。这些动作能使老年人慢慢从睡眠状态逐步过渡到完全觉醒这一生理变化,而不致因猛然起床头脑发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动,避免心脏病的复发。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小,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用温热水泡泡脚,对促进健康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

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是把关于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普通科护理学知识综合运用于老年护理的专业领域,进而研究老年人群健康的问题特殊性的学科。

老年护理学起源

老年护理学起源于现有的护理理论和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1987年提出用“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nursing)”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geriatricnursing)”概念,因为老年护理学涉及的护理范畴更广泛。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顾效果。老年护理学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老年肌体的最佳功能,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和舒适生活直至死亡。

老年护理学重点

老年护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生理、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讨用护理手段或措施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思路 根据我国老年人城乡分布、收入结构和现行福利制度安排,要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应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等专业化的护理机构为骨干,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在机构层面,要研究建立健全设施建设规范、机构服务标准、行业自律制度,起到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作用。同时,制定低收入老人、高龄老人、重度残疾老人等入院评审制度,保证优先满足老年特殊困难群体的护理服务需求。在社区层面,应结合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托老设施网点,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呼叫等功能,不断增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在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在确保五保户等福利对象供养的基础上,优先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双女户、高龄和重度残疾老人的服务需要,同时,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向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日间托养、配餐等社会化服务

现状情况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要使老年人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就需要全社会尤其家庭给予特殊的关怀与照顾。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60岁以上(含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2050年将达到25.50%。我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世界罕见。老龄人口的增加将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给健康护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调查情况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老年人患病率高,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

1.3 人口老龄化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主要需求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传统赡养模式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老年人固有的地缘、亲缘情结而不能或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却又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配偶照料;二是子女照料;三是保姆、钟点工照料。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属照顾,所以家属的负担很重。因此,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顾者方面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制度

据统计,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的老年人独居率高达40%,如此之高的比例迫使社会采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问题。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可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代表,后者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开办,以美国为典型代表。1986年,以色列成为最先引入保险技术,推出法定保险的国家;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分为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按照每日护理的时间长短划分护理等级,不同等级的服务现金给付标准也不同。2.1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4月开始强制实行的保险,旨在保障老龄少子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65岁以上人口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设施、福利用具、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介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被保险人无论身体状况好坏均要参加。筹资来源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一半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另一半来自于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按照2:1:1的比例提供的补贴。日本护理保险一般采用实物(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为主,现金给付方式为辅。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向市町村保险接待窗口提交医师诊断意见书和护理主管人家庭访问调查报告,由“照护认定审查委员会”认定是否需要照护服务。经过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费(家庭服务、上门看护、日间服务、日托护理、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短期入住服务、收费的老人公寓等),个人负担的上限金额(根据不同服务等级设定)为10%,居家护理服务计划费、设施护理服务费(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老人护理保健设施、疗养型护理医疗设施,其基准金额的10%由自己负担,不包括饮食费)。

2.2 美国的护理保险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2006年约有60%的美国老人(65岁以上)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实际接受护理服务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高达57%,而通常老年人入住护理机构1年所需的费用均在4万美元以上,通货膨胀与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此项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老人根本无法承受。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能承保被保险人在任场所(急诊部分除外)因接受任何个人护理而发生的护理费用。长期护理保险又称为看护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因为身体上的某些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护理机构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

美国的商业性老年护理保险由投保人通过购买护理保险合同方式自愿参加。护理保险保单可独立签发,也可以以终身寿险保单的批单形式签发,但健康状况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护理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保险费除与被保险人年龄相关外,还与投保人选择的最高给付额、给付期和等待期等因素有关。最高给付额超高,给付期越长,等待期越短,保费就越高,因而,其缴费与给付的相关性很强。

2.3 家庭护理的法律制度

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有相关的家庭护理系列法律及制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权享受适当的医疗保障。加拿大设有专门的家庭护理评估与研究中心,研究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的费用由多渠道筹集:①政府负责提供(在英国,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保健);②由保险金支付;③社会救济金解决;④家庭承担一部分。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我国社区资源,建立有效机制

当前的社区建设进一步开发拓展了社区服务资源,在社区建设发展较好的一些大中城市,社区都建有社区服务站,可以介绍保姆、钟点工;社区卫生医疗站可以方便居民就近看病拿药;社区老年协会可以组织老年人学习、活动,并开展互助。尽管这些社区组织机构都能帮助解决老年人的一些困难,但都不具备完全、有效地承担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的能力。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就要因地制宜,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机制,加上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3.2 提高家庭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家庭养老护理的质量,而养老护理质量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老年人在家庭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应当有紧迫感,抓住机遇,找准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护理人才。

3.3 重视心理疏导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同时必须提供心理护理。全面了解病人身心状况,针对老年病人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对老年人和老年病人单独强调药物治疗往往不够,而要把这些与心理援助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比身体护理更为重要,尤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日益重要,护理功能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因疾病、衰老引起忧伤、焦虑的病人,介绍疾病治疗新进展;对因病退休丧失自尊产生老而无用感的老人,引导他们发挥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需要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老年护理职业资格证

职业定义: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四个等级

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职业能力特征: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表达能力与形体知觉较强;有空间感与色觉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老年护理院的建设(相关要求)第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应满足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实用。

第六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有关规定申报、征拨

第七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福利、救助设施,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并体现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老年人口数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每千老年人口养护床位数宜按19~23张床测算。

第十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四类。建设规模在200张床以下的可在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内设专护部,规模 500张床以上的宜分点设置。

第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第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包括老年人的入住登记、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和社会工作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

第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的场地应包括室外活动、绿化、停车、衣物晾晒等场地。

第十四条 新建老年养护院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

2、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

3、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4、自然环境良好,避开商业繁华区、公共娱乐场所,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

第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根据失能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合理分区。

第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单独设置老年人生活区,居住设施宜与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服务等设施贯连,但也应作必要的分隔,避免相互干扰。

第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养护设施宜分区配置,每个养护单元的床位数以40~60张为宜。

第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应以每床位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

第十九条 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四类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别为40m2/床、41m2/床、42m2/床和44m2/床;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登记、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第二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外围宜设置通透式围栏,围栏形式宜与所处环境及道路风格相协调。

第二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老年人用房抗震强度不应低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的乙类标准。

第二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的老年人用房不宜超过四层,垂直交通应设置医用电梯。

第二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以2~4人间为宜,室内通道和床距应满足轮椅和救护床进出及日常护理的需要,并宜设置阳台。

第二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应设置衣物储藏的空间,并宜内设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满足易清洗、不渗水和防滑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20cm,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老年人生活区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cm。

第三十条 老年养护院居室宜设置呼叫、吸引、供氧和视频系统,并安装射灯及隐私帘。

第三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内装修按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洗衣房内部设置应符合消毒、清洗、晾(烘)干等流程和洁污分流的要求,并设置必要的室内晾晒场地。

第三十三条 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用房,应采用牢固、耐用、难玷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设置排气、排水装置。

第三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安保、通讯、消防、网络等。

第三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供电设施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并满足照明和设备的需要;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所用灯具及其照度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和功能要求设置。

第三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宜采用城市供水系统,如自备水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污水应采用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污水管网时,应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设计排水系统。

第三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生活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有洗涤、沐浴设施。

第三十八条 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的老年养护院应具有采暖设施,老年人居室宜采用地热供热;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或等于25℃地区的老年人用房,宜安装空气调节设备。

第三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应建设医用气体供应设施。第四十条 老年养护院各功能用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老年人居室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

第四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第四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有关建筑防火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监控管理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护理床、气垫床、沐浴床、洗澡专用椅凳等生活护理设备。

第四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不同规模配备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抢救床、氧气瓶、吸痰器、无菌柜、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

第四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康复设备应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设备。

第四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监控、定位、无线呼叫、计算机及网络、摄录相机等监控管理设备。

第四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交通工具应包括老年人接送车、物品采购车。

著名老年护理院 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浦东新区三三公路5020弄8号(近鲜花港)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占地6万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1%。它坐落于美丽的东海之滨,濒临风景秀丽的上海鲜花港,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整个医院具有浓郁的西欧田园式建筑风格。各建筑由采光条件优越的玻璃长廊连接,廊外绿草如茵,廊内晶莹透亮,入院老人可充分享受到温暖的阳光。整个院区干净整洁,有繁茂的植被及园艺景观,景色宜人,营造出宁静、幽雅的花园式的生态环境。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是在市政府直接支持和关心下,面向全社会、服务全市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及临终关怀服务,集“老年医疗、老年护理、老年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护理医院。医院逐步形成了上海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老年康复医疗特色、四大护理特色、实行全市首家无家属陪伴管理模式。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与积极支持,也赢得了老年人的赞誉与信任。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关心为老服务工作,围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福利、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有了持续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上海市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47.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比上年增长5.1%。据预测,到2025年,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将高达35%左右。

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随之而来的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也日益成为社会的现实问题。目前二三级医院以及社区康复床位,都存在一床难求的状态。而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所以关心和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已成为上海各级政府和养老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

李德夫,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十多年前,正是他在美国访问交流时的一个念头(即建立能够满足多层次需要的老年护理医院,并向全社会老人开放)引起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上海市领导先后两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决定此事作为市政府的一项爱民工程去做。2002年6月28日,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成立时,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致信祝贺,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出席开业典礼并揭牌,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铁迪也亲临医院视察。东海老年护理医院以“比敬老院多一个医疗功能,比医院多一个养老功能”为定位,从此走上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并具有相对完整配套服务设施的一条龙服务之路。

2010年元月,上海市卫生局发文,同意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在原有700张核定床位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床位500张,形成1200张核定床位的规模。在医院西北面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500张床位的新病房综合楼项目正在立项中。

亲情服务 热情周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院长李德夫教授说:“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不但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和谐,更是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我们这个家庭的老人幸福时,家庭是温暖的;当我们这个社会的老人都幸福时,社会是和谐的;当我们这个国家的老人都幸福时,国家是文明的;当我们这个地球的老人都幸福时,我们的世界是和平的。”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拥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护理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老年病的医疗和护理方面,医院先后组织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医院创立了“专科护理、特色(褥疮)护理、心理护理、护士礼仪”四大护理特色。以独特的护理模式、先进的服务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人性化的温馨护理,为老年人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令人关注的是,伴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老人们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里,1000多位老人得到的不仅仅是精心的护理与治疗,更多的是亲人般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尊重。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病房里没有一个家属,取而代之的,是待老人如亲人的护工。医院对每一位病人,都配有责任护工,实行24小时全方位生活护理照料。所有护工都经过岗前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他们替代工作繁忙的老年病人家属子女,照顾病人起居、饮食、沐浴等生活琐事。不但为病人家属减轻了负担,更使老年病人们感受到了如亲人般的温暖与家庭般的温馨,获得了老年患者们的普遍好评。

大爱无疆 止于至善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病区建设突出人性化理念。作为一家现代专业化的老年护理医院。十年来,医院共收治病员3万人次,年龄在70岁以上的占到87%。病种主要以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均是老年人常见病。其中,老年心脑血管病人占入院病人总数的61%左右。医院为此因势利导,在八大临床科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

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卫生规范要求,并结合老年人护理病房的标准配置进行建设。18个病区以单人和双人病房为主,同时适度设置了部分宾馆式特需病房,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需要。每个病房均有中心供氧、呼叫系统、空调、彩电以及卫生设施。各病区均设置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以及室外活动空间等。采用无障碍设计,设置扶手栏杆,以及呼叫报警系统。为了方便瘫痪病人,医院还从德国引进了老年多功能护理浴室和全进口液压医用电梯。为老年人修身养病创造一个医疗、护理、康复的最佳环境。

护理医院的每个病区都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护理浴室,并配有中心图书馆、健身房,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竞赛、展览、演出等活动。医院也会组织老人们外出游览森林公园,观赏鲜花港的郁金香,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医院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喜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兴趣活动,如文化学习、琴棋书画、农林园艺、休闲观光、保健讲座等。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广泛称赞。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历来注重和各界的交流及自身的提高,作为国内老年护理医院的先驱者,医院非常重视与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行业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同上海老年医疗事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推进上海老年医疗护理行业的发展。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建立东海康复医疗中心,着力于老年康复、病种康复,主要针对脑血管意外的早期后遗症、骨关节软骨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老年病人展开治疗,充分满足老年人各项康复医疗需要。一些技艺高超的专家教授,定期来院指导,并参与诊疗工作,这对院内年轻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起了很大作用。在神经内科方面,医院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同时,还与全国十余所“211”工程大学和其他一些医学院校,保持着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协作关系,每年都有许多奉献于老年医疗事业的莘莘学子来院工作,以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需要,为老年医疗护理事业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保证了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李德夫教授表示,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未来将充分利用医院周边闲置土地,重新规划设计。真正实现老年人养老、医疗、康复、善终一体化,彻底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为上海乃至全国开创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为老年事业做出积极的重大贡献。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成立和发展,顺应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老年人对各类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医院成立本身,对上海构建完备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民营老年护理院

鸿福老年护理院杭州生态休闲养生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天目山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旁,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基地占地1000亩,分为十大区域:别墅住宿区、观光游览区、医疗保健区、论坛会晤区、运动健身区、联谊交流区、娱乐休闲区、私人厨房区,生态养殖区、传统文化祈福区,是一座集互助养老、保健养生、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康体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互助养老机构,杭州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内青山环绕、绿水常流、翠竹欲滴、鸟语花香、四季如画,泳池、康乐室、健身房、棋牌室、茶楼、垂钓中心一应具全;供老年人居住的别墅型木屋,更是设施完备;在建筑风格独特、全木结构的餐厅里,山珍野味应有尽有。目标是把互助养老鸿福老年护理院杭州基地打造成长三角最大规模的互助养老基地。

杭州医疗服务 >拱墅区 >医院 > 老年爱心护理院

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在2010年创建“长期照护示范基地”。

杭州慈养老年医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永华街57号-1 酒店变身养老机构

住在德胜中路附近的居民,近来都注意到,德胜高架边的速8经济酒店这几个月歇业开始重新装修了。其实这里正悄悄变身成一个民办养老院。

“我们计划年底就完工,预计床位数有两三百张。”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志说,其实这个养老院的老板就是速8酒店的老板,实现业态转型,就是看中了各级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支持与养老事业的前景。

在石桥街道永华街,一座医养结合的新型民营养老机构就租用闲置已久的两幢科研楼办了起来。这家名叫慈养护老中心的养老院,是杭州唯一一家医养结合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院。它和慈爱老年医院在同一个大院里,有120张床位,自10月中旬试营业以来,已经接收了50余位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一定医疗服务的老人可住进对面设计有500余张床位的慈养老人医院。

“省、市、区各级对一张养老床位一次性补助共有27000元。此外还有持续性的寄养补助。”该机构董事长陆成良说。

在朝晖五区,新建的朝晖老人公寓即将在本月全面完工,设计床位100张,年后投入使用。

下城区民政局副局长方骏说:“在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下城北部,区里还规划建设了两家300到500张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时我们还和西湖区的金色年华老人公寓跨区联建养老床位等。”他说,区里计划到2015年,使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4%。

护工,是除了养老院能提供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资源。据悉,杭州目前有养老床位26000余张,而持证护工仅数千人。

绿城蓝庭护理院

紧邻临平山及茅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分为门诊部和老年护理病房两部分。设置全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口腔科、心电图室、B超室、输液室、康复室、老年洗浴中心等,配备彩色B超仪、动态血压、心电图机、血尿分析仪、全景牙片机、牙科点片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蓝庭护理院充分体现医疗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服务。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

杭州萧山康达中医院、杭州康达老年护理中心是按卫生部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筹办的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为萧山地区老年、残障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养老式”医院;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已被列入浙江省、萧山地区离退休干部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单位,是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员单位。

医院占地约30亩,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星级酒店式装修,环境优雅,充分体现简约、时尚的现代风格;医院医护人员187人,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0名,专职心理抚慰师10名,24小时陪护人员100多人,医院配备有医疗急救系统、中心供氧系统、智能呼叫系统、中央监控系统、24小时供热系统、闭路电视无线网络系统等配套设施。

医院开设内科、外科、老年病专科、中医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理疗科等门诊科室,同时开设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超声、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科室。还设立全省规模较大、康复设施齐全的康复医学治疗中心和老年康复病区,内设高中低频治疗、红外线、磁疗、药浴、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理疗等,将现代康复和传统中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的康复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拟设置床位约260张,病房分五大区域:智障康复介护区、肢体康复介护区、精神心理康复介护区、综合疾病康复介护区和临终关怀介护区。病区内配置监护仪、吸引器、除颤器、供氧及呼叫系统等一套完整抢救设备,并与众多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实现双向转诊,让老人安心,家属放心。

2.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 篇二

1.1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 811万, 占总人口的6.9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7 648 705人, 占总人口的13.26%,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25年,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 占总人口的18%, 这个比例到2050年将达到25%。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惯性至少还要维持30~50年的时间。中国养老体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2 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

1 993年, 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比例只有16.7%, 而2003年上升至25.8%。在一些大城市, 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3年, 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 上海市为34%, 广州市为30%, 天津市为3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 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3座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10.0%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 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两人家庭里, 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的40%以上。可以预料, 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中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1.3 老年空巢家庭的形成因素

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至今已经有近30年历史, 子女长大后有的去外地或国外学习和工作, 家中只剩两个老人;另外一些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 愿意自己单独生活;还有一些老人因受客观条件限制, 如住房面积太小、子女意外事故丧生或者因为社会保障机制、养老设施不完善等, 形成了空巢家庭, 这种状况将会逐年增多。

2 老年护理的主要途径

目前, 我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

2.1 敬老院

敬老院属于福利性质机构。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没有条件和资金添置医疗设备, 配备医护人员, 因此, 目前敬老院只能满足老年人生活上的护理。

2.2 老年医学关怀病房

老年医学关怀病房是设在医院里的老年专科病房, 主要收治急性期和病情较重的老年人, 它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患者, 它的布局及设施有其特殊的要求。病房光线要明亮, 室内环境要干净、整洁, 地面要平坦、无障碍物;病房、走廊、厕所四周要有扶手, 以防止老年患者摔倒;电视、电灯开关伸手可触及;病床可随意升降, 上面放置可移动的床餐桌, 供就餐或看书、写字;病区内有娱乐室, 病区外有树木、草坪、石桌、石凳, 老年患者可散步、活动、娱乐等。医护人员采取全方位的护理, 包括医疗护理和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

2.3 社区家庭病床

社区家庭病床适合经济条件较差、亲人又不能去医院照顾的老年病人。家庭病床的建立, 即解决了老年病人出行的困难, 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同时又得到医护人员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老年家庭病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适合我国国情。 (1) 近几年来, 社区医疗服务迅速发展, 从而减轻了医院的压力, 方便了患者。 (2) 家庭病床主要是由本辖区的社区门诊统一管理。给本辖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一户一档, 尤其是老年空巢家庭, 需要在自愿的原则下, 签订家庭保健服务合约。每年定期给老年人常规体检, 进行卫生宣教、家庭健康指导, 并根据不同季节举办流行病学知识讲座, 增强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意识, 对身体有疾病的老人要上门服务, 检查病情并药物治疗, 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

3 老年护理工作的展望

我国已快跨入老龄社会的门槛。而老年患者的持续增多, 需要大量的护士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护士应该适应形势的需要面向更广阔的天地, 不仅是在医院,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应该有护士的身影。目前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 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 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人员。如养老护理员, 全国只有两万多人, 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

3.1 充分挖掘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护理人员的数量逐渐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并存在较大缺口。我们可以动员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退休的老护士、中途改行的护士等加入到老年护理队伍中来。老护士医疗护理知识较全面, 同时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他们大多上有老人、下有子女, 能够换位思考, 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能切身体会老人的疾苦, 容易与老人沟通, 并产生共鸣。

3.2 培养老年护理工作的专科人才

从20世纪50年代起, 虽然我国的护理工作在专科护理方面发展较快, 但是老年护理工作依然很薄弱。护理作为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专业, 履行着“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专业职责,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专业工作者, 不但要致力于疾病的护理, 而且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使护理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环境等诸方面的健康需求。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护士作为护理学这门学科的专业工作者, 其任务就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并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 护理工作渗透在预防、保健、康复等各个方面, 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从技术服务扩展到社会服务, 从医院内服务扩展到医院外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展到心理服务。

3.2.1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及奉献精神

老年人群有较多的健康问题和需求, 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大, 其生理、心理变化复杂, 增加了老年护理的难度。因此,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老年人, 不论其地位高低, 都应一视同仁, 以充分的爱心、耐心对待老年人, 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年护理的工作中去。

3.2.2 具有博、专兼备的专业知识

部分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 多脏器功能受损。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能够将其融会贯通, 全系统、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同时还要精通专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有重点地为老年人解决问题及满足老年人健康方面的需求。

3.2.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老年人的机体代偿功能相对较差, 健康状况复杂多变,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各种细微的变化, 能够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便尽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解决健康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

3.2.4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3.老年患者的护理 篇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也相应的增长。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生理和心理与其他年龄段的病人不同,老年性痴呆、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老年人康复能力差,其后遗症愈发多见,糖尿病等常年缠身,有增无减,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上老年人的自尊心强,脾气尤其固执,情绪异常急躁,有时喜怒无常,这些都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因此,应加强对老年人的保健、疾病防治以及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1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结构发生变性,功能衰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心血管系统:心包脂肪增多,心内膜进行性增厚,心肌动脉血管内膜类脂质沉着,形成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另外,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亦有改变,导致心率减慢,心排出量下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在应激情况下常易出现心脏功能不全。这些变化都是老年人易患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动脉硬化亦常累及脑动脉,以至发生脑血管意外。②呼吸系统:呼吸肌进行性衰退,肺组织生理性弹性减退,肺泡膨胀毛细血管受损,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咳嗽,反射功能迟缓,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咳出,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因而极易发生继发感染,累及肺组织,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③泌尿系统:肾功能常由于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造成肌酐清除率下降;④消化系统:除了对脂肪、蛋白质、糖类代谢功能延缓外,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管的运动功能均有减弱,故老年人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及腹泻;⑤运动系统:肌肉松弛,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及关节炎;⑥其它:常因营养吸收障碍造成贫血、内分泌紊乱,容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上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能力降低,造成血糖升高,容易诱发糖尿病;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也受到破坏,这可能是老年人癌肿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以至衰老,他的心理活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脑的机能,特别是随着他所处的生活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变化而改变。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是由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他们的青壮年时代都担负着一定的职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职位而感到空虚,又会因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活规律感到不适应,常因一些日常小事而大发脾气,在自我意识方面,老年人总认为年龄大了,不中用了,自怜自弃,遇事不能自制,性情固执,怪癖任性,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均有所下降。

3老年人的护理

我们在护理老年患者的同时,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患者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不要勉强他们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向他们介绍有关医学知识、使他们认识衰老是一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从而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3.1生活环境。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宁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中,应避免对流风。夜间睡眠时室内保持有弱光,可因浴室、盥洗室、居室的布局和配备不合理,或老人对环境不适应为危险因素。以防患者起床时发生意外,床要略低些,便于老年患者上下床。

3.2个人清洁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汗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脆簿,有皮屑,起皱纹,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因此老年人应用中性皂液擦洗皮肤,并涂以油脂,受压局部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民,并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3.3营养与饮食。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和龋齿,咀嚼不便,应给予饮食并指导饮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运动量低于年轻人,应给予必须氨基酸组成的高生物价蛋白质以增加营养,如豆、肉、鱼、蛋、牛奶等脂肪,供应不饱和脂肪酸为宜,每天不超过50g,故应少用动物性脂肪,科学饮食与合理营养对老年人机体的康复十分重要。老年人给予清淡、软烂营养丰富的饮食,要荤素搭配,多吃豆类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应注意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病人应忌吃海鲜食物,以免引起过敏反应而加重病情;高血压心脑肾病宜吃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3]。

3.4适当运动。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我们应劝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如室外散步,下棋,打拳等。对久病卧床的患者,应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体位、活动肢体等,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呼吸通畅,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

3.5加强观察协助诊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感觉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反应不敏感,对疾病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时病理改变严重,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在出现两种以上的疾病时,一种疾病又可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在询问病史时,老年患者常由于耳聋,记忆力差而答病史含糊,啰嗦,主诉不明确不突出,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耐心地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3.6协助和执行治疗。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作用有时反应过敏,有时则迟钝,应了解这些特点,以防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报告。输液时注意调节滴速,并定时记录出入量,注意患者的心肺、肾功能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3.7做好预防保健及护理咨询。老年人由于机体呈现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变容易患病,病后痊愈缓慢,故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他们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做好老年人的护理,这无疑是对老年人晚年幸福的一种保障,而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队伍的日渐增大,搞好老年人的护理,既解除了独生子女及老年人后顾之忧,又可减轻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谢红珍,张健.老年病的护理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22

[2]李志彬.住院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4.老年痴呆的护理 篇四

大家身边有没有患有老年痴呆这种症状的人呢,如果有就一定要注意了,对待他们老有耐心和更多地关心,让他们在晚年即使有病痛的缠身也可以和幸福的度过,认真的学习一些关于老年痴呆的护理知识,给家人的生活带去一些帮助。

1 衣着

为患者准备的衣服质地要好,特别是内衣要柔软舒适,最好是选纯棉的,以免化学纤维对老人皮肤造成不适或意外着火的情况下粘在身上,同时衣服要宽松,外衣最好选用无需熨烫的面料,尽量不使用拉链,最好用按扣或布带代替拉链,防止拉链拉伤患者

2 饮食

患者要多吃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谷物、瘦肉、豆类、海产品等,各种水溶性及油溶性维生素平常适当摄取,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各类矿物质,如:锌、铁、钙、磷等,也有延缓老化的功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多及太油腻或太精致,不要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

3 居住

居室要宽敞、整洁、设施简单、光线充足,室内无障碍如门槛等,以免绊倒患者。地面要防滑,床边有护栏,刀、剪、药品、杀虫剂等要收藏好,煤气、电源等开关要有安全装置,不要让患者随意打开。患者生活环境要固定,看护者不宜经常更换。家人要经常督促和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对于有异常行为的患者,应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如患者有随地大小便现象,家人就应掌握患者大小便规律,定时督促患者上厕所。训练患者有规律地生活,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周围环境要相对清静;当患者有过高或不合理要求时,要劝阻或分散其注意力。如果患者做出令人尴尬的事情,只要言行不危害他人,就不要刻意纠正,最好的方法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其注意力。

5.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篇五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发展趋势,通常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岁。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即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其患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并发症多。

一、概述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60岁以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 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病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按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划分,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进行抽样。其中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9925人,其中男性4987人占50.25%,女性4938人占49.75%;城市4617人占46.5%,农村5308人占53.5%。收集的样本男女均衡、城市均衡。

上图是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可以看到该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是5.18,按性别差异,男性是5.15、女性是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按城乡差别,城市平均空腹血糖是5.54,农村是5.04,城市也明显高于城乡。这就提示出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的倾向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

上图是 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5岁为一个阶段划分、分组,可以看到各年龄组的血糖平均值。各个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在第90百分位点上的值在6.01-6.60之间,明显高于 WHO 和 IDF 的诊断标准,有超过10%的老年人存在着糖调节异常。

上图是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看出发病率的高低跟经济收入排序一致。以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最高是16.97%,最贫困的四类农村为最低为1.94%。

美国是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的国家,根据美国 CDC1999-2002年美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美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20.9%,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这种高发病的国家。所以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一个患病率高和流行广的慢性健康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哪些特点?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首先表现的是发病率高,其次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病人,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感染、视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就诊才发现糖尿病的存在,因此在老年糖尿病诊断时就已经有了许多并发症,所以并发症多是老年糖尿病的第三个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活动障碍和功能受损的患病率要比老年非患糖尿病患者高的多。有资料显示在体力受限上要高2-3倍,在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要高1.5倍。

三、老年糖尿病的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常特殊,既要关注他们的糖尿病,又要关注他们的全身健康状况。糖尿病管理无外乎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与监测“五驾马车”的管理,老年糖尿病管理也如此。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在糖尿病管理中要重点强调评估和技巧上的特殊性。

(一)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1.评估: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认知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肢体灵活度都下降,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老年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所以要评估老年人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运用新知识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另外,还要评估社会支持,如读听写状态、交通以及经济状态等。

2.指导技巧:

老年人机体及认知变化比较快,近期记忆力不佳,所以在指导技巧上要相对频繁的定期评价治疗目标及管理教育方法,要求教材简化,重点突出。

(二)饮食指导 1.评估:

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化系统也会出现食欲减退、吞咽困难、消化不良等一系列胃肠道并发症,因此教育前需评估患者对糖尿病与营养的了解程度,全面评估营养状态,包括个人饮食爱好、饮食准备能力、摄取营养的潜在障碍(食欲减退、口渴感减少、牙列不良、吞咽困难、胃肠道并发症、改变味觉的药物、经济限制和与社会隔离)。还要评估体重状态,超重、肥胖或体重减轻、营养不良,需要强调的是无意识的体重减少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2.指导技巧:

提倡少食多餐,减少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如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果胶、魔芋等。

(三)运动指导 1.评估:

运动可以改善血糖、血压、血脂状态,增加心肺功能,调整步态平衡,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对每个老年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前都要评估其运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每个个体的需要和社会环境制定计划,需要评估老年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当存在着高血糖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视物模糊等,以及有慢性疼痛和跌倒病史,都应避免运动。在运动的选择上还要考虑患者的运动习惯、运动条件、运动环境和运动的承受力。老年人可从规律的活动中显著获益、但要权衡利与弊,通常推荐的运动方式是散步、做操和太极拳,在运动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风险,比如摔倒。

2.椅子操:

适合人群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灵活度。通常要求的时间是一天1-2次,每次30分钟,准备用物是一把椅子。(1)准备活动:

全身放松,深呼吸十次。整个活动过程中要保持上身直立状态。还要强调安全防护,建议把椅子放在相对空间大且平稳的地方,如客厅靠墙处;运动的时间、次数的多少,依照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当出现头晕、疼痛、胸闷、憋气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2)第一节:上肢运动

上肢运动第一个动作是患者坐好后,一侧上肢举过头顶并停留十秒钟放下(如上图所示),左右交替,左右上举为一次,总共10次。

第二个动作双臂伸直,以肩关节为中心,前画圆和后画圆各10次,主要是活动肩关节和上肢肌肉。

(3)第二节:扩胸及伸展运动

第一个动作双手放在肩上,做扩胸的运动,10次,要求扩胸时尽量打开,收拢时双肘关节尽量靠拢(如上图所示)。

第二个动作双手举过头,身体左右向外向下伸展(如上图所示),主要活动两侧腰部肌肉,左右为一次,共10次。

(4)第三节:下肢运动

第一个动作双腿向前伸直,双手放在一侧的大腿上,由上向下至脚尖处(如上图所示),再由下向上进行按压,左右交替,共10次。强调力度适中,不要对大腿产生疼痛和压迫感。

第二个动作是双脚并拢,进行抬脚尖、提脚跟的活动(如上图左图),主要目的是锻炼大腿和小腿肌肉,抬和提为一次,共做10次。接下来左右脚交换进行足部划圆,要求以踝关节为中心左右画圈(如上图右图),左右为一次,总共10次,左右腿交替。

(5)第四节:放松运动

双手向前平行伸直,分别进行肩关节和腕关节为中心的画圆和抖动(如上图左图),主要的目的是放松双上肢肌肉。接下来尽量张大嘴,进行无声的喊叫和说话(如上图右图),目的是为了要放松面部肌肉。

给自己一个拥抱,并鼓励自己继续锻炼下去(如上图所示)。运动的好处不言而喻,持续的运动对于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和血糖恢复、代谢状况都有好处。

(四)药物指导

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学变化,使许多器官的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就存在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存在多重用药。有资料统计,同时使用5种或以上的药物时,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会增加。

1.评估:

在评估中药物史是询问的关键内容,要询问患者服药的种类、次数和时间。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的相互影响,以及患者是否用了非处方药物。还要权衡患者的经济能力。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由于老年人常伴多器官功能减退,出现心、肾、肝功能不全者,禁用二甲双呱类。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比如罗格列酮。在使用降糖药时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物,比如优降糖。目的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以选择 α-糖苷酶抑制剂,或小剂量作用温和,或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泌剂,根据血糖变化逐渐加量。血糖控制标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重点避免发生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血糖水平更低、更难识别,后果也更严重。低血糖可以加重老年患者的合并症,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跌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在血糖强化控制情况下,一定要评估收益与风险。特别提出在虚弱的老年人的治疗中,预防低血糖往往优先于对血糖的强化控制。

还要考虑预期寿命,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预期寿命可能短于治疗产生益处的时间,这时治疗计划可能带来有害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制定相关血糖控制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相关的预期寿命。

2.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什么?

(1)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人的基础控制目标是血糖控制在11 mmol/l 或尿糖很少,没有高血糖的症状。强化治疗控制目标多数不推崇,但是对于60岁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对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益处,因此对于60岁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控制目标很必要。强化控制血糖的目标是空腹血糖 < 6.1mmol/l,平均血糖要在6.1-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接受的治疗目标是空腹血糖 < 10 mmol/l,餐后1-2小时在7.8-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 正常上限 + 1.5 %。

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 < 11.1 mmol/l,餐后血糖 < 13.9 mmol/l 即可。

老年糖尿病血糖的基础控制目标是()mmol/l A.6.1

B.7.1 C.11 D.15 正确答案:C

解析:老年糖尿病血糖的基础控制目标是11mmol/l或尿糖很少,没有高血糖的症状。所以选C。

(2)老年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目标除了血糖控制目标之外,还要考虑缓解症状性高血糖,监测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相关伴发症,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和恶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咨询,确定和治疗动脉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功能和营养状况,并确定和处理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要预防脑供血不足,在抗凝治疗同时时要注意消化道和皮下出血的发生。所以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要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脏器功能水平,评估达标的获益和风险,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

3.技巧指导:

强调简化药物种类,种类越少、患者依从性就越高。任何降糖药物都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应用短效降糖药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所以老年用药中要提倡简化、最小剂量、短效。

(五)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有资料显示44%的70岁或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一个或更多的人协助日常生活,所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很必须。对于不能完全进行自我管理的老年患者,家庭成员、朋友或其他治疗伙伴都需要纳入到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育过程当中给个体化指导时有家庭的陪伴最好。

(六)多学科的合作

在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同时伴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而其他各个功能也在不断下降。所以要优先考虑多学科的合作,优先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治疗目标中要求尽可能达到好的血糖控制,同时维持独立的、最优化的生活质量。

(七)个人喜好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一定要考虑老年患者的个人喜好,这种喜好不仅能增加依从性,还能增加患者舒适感,也能增加患者治疗结果改善的可能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常特殊,既要关注糖尿病,又要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因此在

6.老年冠心病的自我护理 篇六

冠心病是老年病中最常见病之一。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为胸闷与心前区痛(心绞痛)。胸闷是经常性的,患者常有胸部紧闷或压迫性感觉。心绞痛是阵发性的,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胸骨后),可放射至咽部、左肩及左臂,每次疼痛发作一般一至几分钟。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多为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冠心病患者如发生心肌梗塞,其疼痛性质虽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更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达几小时甚至一两天;疼痛范围也较广,可波及左前胸甚至上腹部。同时可能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等表现。

为了预防和延缓病情,自我护理应做到:

一是注意个人心理卫生。心情舒畅是维持心身健康的保证,大怒和紧张可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备,血液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收缩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突然诱发心绞痛。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尽力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大喜过悲,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二是加强身体锻炼,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时不要过猛、过累,时间不要过久,以不引起机体不适为度,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掌握运动量。如早晚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也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跳跳老年迪斯科等。坚持经常性锻炼,有利于提高心脏功能,但应避免连续繁忙的工作,或突然用力的动作,不要急赶车辆等。当心绞痛突然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

三是调理饮食,注意营养卫生,做到四少三多,即少吃糖、盐、脂肪、淀粉;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控制食量不过饱,以少吃多餐为宜,晚间不宜进食过饱,避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荤油、动物内脏、蟹黄、肥肉等。

四是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冬季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室温,预防感冒,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7.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七

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 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 严重程度, 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 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燥, 食欲下降, 睡眠不佳等。

这时护士就应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 使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如癌症) 。对其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不利影响, 并指导其进行自我放松训练。一般患者都能接纳护士的意见, 能在较短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 睡眠及饮食状况均会有明显改善。

2 孤独寂寞

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且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种病人一般多性格内向, 不善交流, 很少说话。而且其他病人也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望, 病人常感到非常孤独, 十分寂寞。常表现为无所事事, 情绪低落, 常常卧床等。

这类病人虽然表面沉寂, 沉默寡言, 但内心情感丰富。我们在平时要主动与病人多接触, 拉家常, 交流思想, 首先成为病人愿意交往的对象, 然后可以帮助病人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 向其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 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如散步, 读书, 下棋等, 使其不再感到孤独寂寞。

3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 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的增强, 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没用了, 还要给子女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 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时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病人这种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 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主动关心病人, 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 (她) , 盼望他 (她) 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 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 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与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 家属的关心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 认为病入膏肓, 正向死亡靠进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 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这类病人我们要给以更多的同情, 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 护理要更加细心, 服务周到, 言行要谨慎, 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 这样可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5 疑病

这类病人多具有固执, 吝啬, 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 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 如有一点不适, 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对此我们应该采用疏导的方法, 耐心向病人解释原因, 放松心情, 不要一味想着自己的病情。

6 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激惹, 性格急燥, 爱挑剔别人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往往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这类病人我们要理解, 宽容, 忍让, 同时进行开导, 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 使其改变态度。

7 过分依赖

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 但以依赖性教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 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 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 形成了依赖性, 对康复十分有害。

对这类病人我们首先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让病人下床适度的活动, 并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 减少不必要的帮助, 慢慢让病人独立自理。

总之, 在现有的护理模式中, 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 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 有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视人犹己", 用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谈心, 闲聊, 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 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 我们应该主动热情的鼓励病人, 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一句六月寒", 故我们与患者应"两神相照, 两心相注", 耐心说理开导, 达到有效沟通, 通过语言威力, 诱导鼓励患者, 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

8.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八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病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表现,因而老年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疗效差;老年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几点护理体会。

一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因为离开了工作岗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较减少,生活方式单调,生活在“空巢”或“孤寡”家庭中。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观,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联系。由于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素质修养、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说明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1.情绪低落抑郁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感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的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人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很少言语,其他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可以让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3.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

护理措施: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4.恐惧紧张疑异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或病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认为病人膏盲,正在向死亡线靠近,或对手术治疗的恐惧。

护理原则:疏导、解释,如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康复活动,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轻恐惧心理。同时这类人护理要更加细心周到,言行要谨慎,其对手术等知识有所了解,不要让病人感到病情危重失去治疗信心。

5.情绪不稳定

多见于易激怒,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别的病人,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亲人等,对自身及并不是极少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往往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護理措施:理解、宽容和忍让,进行开导,同时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鼓励家属、亲人支持常来探视,给与情感上的支持照顾。

6.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单一依赖性较强的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最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也不想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适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的合作,对大手术、床上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论文下一篇:资产处置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