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民间故事

2024-11-01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民间故事(共12篇)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民间故事 篇一

陆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人称“茶圣”。相传他曾经为了写《茶经》而到四川三峡一带考察。一路上,他遇到山就上山采茶,遇到河就到河边品尝水的滋味,然后分别记下这些茶叶和水质的特点和区别。他回家时,行李中的全是一路记载的笔记和收集的资料。

后来,陆羽从南京来到浙江,在山间隐居,专心写书。这期间,他经常到山上四处寻找、采摘茶叶或品尝山泉,每次都是天要黑了才回来。不了解他的人都叫他“楚狂”。正是对茶道的热爱加上勤奋好学,陆羽写出了我国茶叶史上的经典之作《茶经》。

古人说:“做任何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陆羽之所以能成为“茶圣”,正是因为他对茶道的热爱和乐此不疲的态度。服刑人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需要有这种痴迷的钻研精神,它将成为你学习之路上精益求精、攻克难关的致胜法宝。一旦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 中国传统文化读后感

★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汇报

★ 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

★ 中国传统文化感言

★ 传统文化故事短篇300字

★ 传统文化故事两则

2.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民间故事 篇二

针对这些问题, 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视频观看、讨论、辩论赛、写作等活动, 以消除畏难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面, 培养语文素养, 使学生在文化经典的学习中, 寻找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汲取人生智慧。

一.视频观看

1、 (1) 视频内容:“走遍中国”———《走下神坛的朱熹》

(2) 设计依据:《天理人欲·经典原文·朱子语类》

(3) 设计目的:了解朱熹这位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及其理学思想。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但它在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之后, 逐渐走向了僵化, 成为套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引导他们认识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精神, 了解理学思想所包含的可以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所借鉴的有益的质素, 进而对理学做出合理的评价。

2、 (1) 视频内容:“百家讲坛”———《于丹〈庄子〉》讲座。

(2) 设计依据:《儒道互补·相关读物·〈胠箧〉》。

(3)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 认知自己的内心, 超越功名利禄, 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3、 (1) 视频内容:“百家讲坛”———《于丹〈论语〉》讲座。

(2) 设计依据:《儒道互补·思考讨论练习》。

练习题一说到《论语》多次提到君子品性, 要求整理有关君子的语录, 讨论“君子”人格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3) 设计目的:引进名人名家对文化经典的解读, 让学生了解“君子”是孔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 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合群好处的人。于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 用通俗的语言, 深入浅出, 讲解心灵之道, 处世之道, 这正是今天的我们的实际需要。

二.课堂讨论

1、 (1) 文题设计:如何理

解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在你的学习过程中, 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 设计依据:《人文心声·经典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3) 设计目的:明晓王国维三句言情话相思的语句, 形象比喻了学术研究乃至人生奋斗的历程。第一境界是立志、下决心, 第二境界是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也要执着地追求, 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 就会逐渐成熟起来, 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 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

2、 (1) 文题设计:

这些寓言故事原意是什么?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对故事的认识。

(2) 设计依据:《佛理禅趣·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3) 设计目的: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抓住关键情节,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寓言在现代社会人生中的启示意义, 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3、 (1) 文题设计: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批评和建议

(2) 设计依据:《家国天下·思考讨论练习》

(3) 设计目的:《求谏》让学生了解了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 通过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虚心纳谏其实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批评和建议,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对待它。在讨论中, 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充分认识到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 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 以便弥补和改掉它们, 完善自己。

三.精彩辩论

1、 (1) 文题设计:

正方:人生需要规划

反方:人生岂能规划

(2) 设计依据:《儒道互补·经典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3) 设计目的:孔子对其人生历程作了一个概括, 如果我们在今天十七岁的时候能够提前感悟各种境界, 就能提升效率, 缩短历程。确实, 今天人们非常热衷于人生规划, 什么事业规划、健康规划、晚景规划, 甚至幸福、情感都进入规划之列。但是, 世事无常, 有了人生规划, 就一定能按照其轨迹运行下去?当我们的人生被规划之后, 不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个圈?通过辩论, 提高认识和辩析能力。

2、 (1) 文题设计:正方:德比财重要

反方:财比德重要

(2) 设计依据:《修齐治平·经典原文》:“有德此有人, 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财, 有财此有用, 德者, 本也, 财者, 末也。”

(3) 设计目的:德, 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 是评价人们言行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依靠人们的信念、社会舆论以及习惯力量来维持的。而今天我们也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创造财富才是硬道理。通过辩论, 认识虽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 但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根本, 财货是由根本所发展产生的枝末。换言之, 德行, 犹如树根, 财货, 犹如树的枝叶。树根不牢固, 枝叶是不会茂盛的。

3、 (1) 文题设计:

正方: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好;反方: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好

(2) 设计依据:《天理人欲·经典原文》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的泛读方法。

(3) 设计目的:明析精读和略读两种读书方法, 一个是熟读, 另一个是博览;一个是专, 一个是杂, 各有其长处和局限性。

四.文章写作

1、 (1) 文题设计: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2) 设计依据:《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 白石以降, 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3) 设计目的:对宇宙人生, 需入乎其内, 又需出乎其外。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 其人生便可到达一个很高的境界。这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 学生根据以上文字作文, 可以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要求目光深邃, 深入开掘, 由表及里, 从具象到抽象。

2、 (1) 文题设计:谈慎独

(2) 设计依据:《修齐治平·阅读指南》。

为什么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强调“故君子必慎于独也”, 《中庸》也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 设计目的:明了“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凭着高度自觉, 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 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肯定赞扬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

3、 (1) 文题设计:文须有益于天下

(2) 课文依据:《经世致用·思考讨论练习三》

(3) 设计目的: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的文章, 有益于天下, 有益于将来, 所以它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如果内容涉及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 写无从查考的话, 抄袭别人的观点, 作奉承谄媚的文字, 则对自己有害, 对别人无益, 多一篇, 就有多一篇的祸害。

摘要:历代文化经典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 由于学生缺乏相关背景和知识, 解读颇感困难。为了解决这种困局, 教学中要紧扣教材进行视频观看、课堂讨论、精彩辩论、文章写作等方式去实现有效研读。

3.经典文化传承的民间样本 篇三

馆长罗明生表示,昆明童蒙国学馆从2003年创办至今,除了本地的孩子,像方俊哲一样远道而来求学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在这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大碰撞的时代,昆明童蒙国学馆十余年的探索与坚守,让传统童蒙教育在春城昆明悄然复苏并焕发出新的活力。偏居西南的昆明童蒙国学馆,也正在成为我国当下民间探索传统童蒙教育的先锋和前沿。

坚守“蒙以养正”教育理念

谈到昆明童蒙国学馆的缘起,就要从昆明博览读书社说起,而罗明生的另外一个身份,便是昆明博览读书社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昆明博览读书社在昆明一口气开办12家图书馆,并在昆明大街小巷义务设立公共读报栏,每天自费粘贴各级党报及相关报纸,希望以此熏陶、培养市民的读报习惯。

在办读书社的过程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激荡着罗明生的内心。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研究传统蒙学。

“教育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曾一度陷入‘迷茫。比如,过分重视分数,忽视母语教育,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等等。”罗明生认为,童蒙教育是解决当下基础教育问题的一剂行之有效的药方。

2003年,他开始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位于昆明西山山麓的升庵祠创办童蒙国学馆。著名的升庵祠,曾是明代大儒杨慎流放云南时的故居“碧峣精舍”,选择在这里找回传统教育,罗明生可谓煞费苦心。

如今,昆明童蒙国学馆已经发展壮大为两个办学点,一个位于昆明北市区,面向2岁至6岁的幼儿;另一个则是从升庵祠搬迁至西山脚下的训练基地,面向6岁至13岁的学前一年和小学阶段的孩子。目前,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孩子在馆内学习。

在西山基地班的一间报告厅里,“蒙以养正,圣功也”几个大字占据了一面墙的位置。这出自《易经》中的论述,表明了童蒙教育的遵循。罗明生表示,如果依照“婴幼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四个阶段的教学次第和教学规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家庭、国家、民族的兴盛打牢基础。

好习惯会陪伴人的一生

通过童蒙馆的课程表,记者发现馆内的课程设置有别于普通学校,开设有规则、生活、诵读、识字、阅读、运动队列等课程。其中,规则教育这门功课是所有课程中最为重要的。

“童蒙养正,即启蒙教育应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与品性,达到正知正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启蒙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慎于始,习惯三岁入皮,五岁入骨,好习惯会陪伴人的一生。”罗明生说。

昆明童蒙国学馆的主要规则有三条。第一条:首孝悌,次见闻,懂规矩,会关心人。知道自己来干什么,在干什么,要干好什么。第二条: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尊重别人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工作时间。第三条: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团结同学。

记者在童蒙馆采访发现,规则课的成效体现在童蒙馆师生的一言一行中。在西山基地的学生宿舍内,每个学生的被子都叠成了豆腐块状,洗漱用具摆放得整齐划一。午饭时,孩子们都做到“食不言”,更没有浪费粮食的情况出现。平日里,学生们不仅要诵读经典,练习书法,学习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待人接物,整理卫生,去菜园种菜,去食堂择菜等“洒扫应对”。不仅如此,每个孩子见到老师、陌生人,都会主动行鞠躬礼。这项看似只有在郑重场合才会使用的传统礼节,在这里却显得再平常不过。

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讲规矩礼仪?记者似乎从老师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在童蒙馆的一间办公室里,两名正在专注备课的老师见记者走进来,主动站起身向记者鞠躬行礼,并且言语中显得谦逊有礼。面对这种陌生的传统礼节,外来的人一开始可能会不适应,但几次下来便会想着回礼了。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师范”的意义。

“为师难,为蒙师更难。我们招聘老师,比起学历来,我们更看重的是老师的真诚心。我们坚持‘无德者不为师,老师必须热爱教育,热爱中国文化。”罗明生说。

神奇识字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2个幼儿分两列端坐着,念着台上老师手上的字卡显示的汉字。教室里的另外一位老师则在孩子们中间纠正着坐姿。这是记者在童蒙馆一个幼儿班的识字课上看到的场景。记者定睛一看才发现,字卡的正面显示的是小篆,另外一面才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楷书。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孩子们用稚气的声音,基本上都准确认出了老师手上的20来张字卡。

除了规则教育,识字教学也是昆明童蒙国学馆的一大特色。据罗明生介绍,?在童蒙馆学习的孩子,5岁基本能达到3?000的识字量,到上小学时可达到5?000的识字量。孩子们惊人的识字量给这所童蒙馆增添了些许神奇的色彩。不过,神奇的背后,是童蒙馆十多年来探索出的一套较为完善的识字益智教学理念和方法。

“你觉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法准确吗?”还未及记者细想,快人快语的罗明生便解释起来,其实这是现代较为笼统的说法,在蒙学经典《增广贤文》中准确地说到“一日之计在于寅”。只要把握住时机,1小时就相当于平常5小时的效率。

根据这样的提法以及时区差异,童蒙馆规定的作息时间是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八点半入睡。在诵读识字的过程中,也有特别之处,比如,有一门静定训练课,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还有口齿矫正课,所用的教材正是传统的绕口令。同时,还非常注重练嗓、诵读时的姿势等。

在童蒙馆自己选订的许多教材里,都采用了传统竖排的版式,并且将小篆、楷书对照排印。记者打开童蒙馆选订的教材《中华童蒙识字课本》,里面就收录了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朱子家训》《名贤集》等。而这些经典内容,童蒙馆的小学生已经能够流利背诵。

“通过学习这些蒙学经典,不仅有效破解了儿童识字难、读经典难的障碍,更教给了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罗明生表示。

从研究传统蒙学至今,罗明生已经搜集整理了诸如《小四书》《神童诗》《小学韵语》《童蒙须知》等380多部蒙学经典读本,并重新选订印制。罗明生告诉记者,全国有多家机构向童蒙馆购买教材资料,其中不乏位于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

经典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童蒙馆西山训练基地背靠西山、面朝滇池,这里的孩子全部实行寄宿制。记者上午抵达这里采访的时候,学前班的孩子正在上队列课。与学前班的孩子不同的是,这个时间,小学班的孩子则在相邻的西山区碧鸡镇徐霞客中心小学上学。放学后,童蒙馆的老师会将孩子们接回,按照童蒙馆的模式进行管理和教学。

这是昆明童蒙国学馆与体制内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探索。目前,童蒙馆已经与徐霞客小学合作了十余年之久。童蒙馆适龄儿童在徐霞客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童蒙馆则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徐霞客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经典诵读等活动的开展。“我们向徐霞客小学免费提供了一些教材,同时也派了老师到学校进行诵读的指导和培训。”罗明生介绍说,在童蒙馆的影响下,徐霞客小学的传统文化特色校园建设开展得相当火热。

这样的结合还体现在童蒙馆老师与学校老师的配合上。每天下午到晚饭前一段课程,童蒙馆老师会辅导孩子们完成学校作业,而在每天早读课上,学生除了诵读蒙学经典外,在自由诵读时间,也可以背诵乘法口诀或课本。此外,两边的老师还会就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反馈,共同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童蒙馆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如何呢?据童蒙馆的孙老师介绍,孩子们在学校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成绩大多都在班上前十名以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日益重视,“传统经典教育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怎样在传统蒙学教育与现代教育间找到契合点,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

罗明生认为,经典诵读是传统家塾教育中重要的常规教学科目,但童蒙教育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与现代体制教育相对立。教育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融入社会,实现幸福人生。因此,我们的童蒙教育应该与现代教育相适应,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童蒙国学教育生活化,把文化落实到生活中,实现“一日生活皆教育”。

从与罗明生的交流中,记者发现,20年前,罗明生从教育问题出发,开始关注并研究童蒙教育。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他并不一味地排斥现代教育,而是以嫁接方式让传统童蒙教育主动融入现代基础教育,弥补当前体制教育的不足与缺憾,达到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探索出了一种童蒙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新模式。

【对话罗明生】?

一个“民间教育爱好者”的坚守

记者:从开公司到办童蒙馆,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来办教育?

罗明生:曾有人提出“中国的教育处在最严峻的时刻”,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在办读书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都缺乏思考力、判断力和理解力。同时,对母语教育、规则教育不重视,而是搞极端化的分数式教育,这导致学生文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此外,教育需要明确的四个问题: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怎样教、谁来教,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说,我认为三年级前就该把识字问题给解决了。更荒唐的是,有的学生去搞校外补课,初中还在补语文,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语文能力是靠累积的,妄想靠一时的突击就补上来,是不可能的。从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我开始关注童蒙教育并付诸实践。

记者:你办童蒙馆的目的是什么?

罗明生:为化解教育危机找方法,为国家培养人才。人来到世上总应该为别人做点事吧,我在研究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便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培养民族的脊梁,能传承中华文化的人。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这其中就包括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教我们做人与做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培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才。

记者: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倡导并实践“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罗明生:许多人都在找教育的捷径,其实教育没有捷径可走,而是应把握时机,深耕细作。我研究童蒙教育20多年,探索实践了13年,可以说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不能掺杂功利心。办教育是一件善事,应用爱呵护生命,用心启迪智慧,必须把最精华、最重要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若带着功利心去办教育,注定就会失败。我探索的童蒙教育,对现代教育进行完善和补充,这样的经验可推广、可复制,我期待有良知的有识之士能够共同来做这件事情。

记者:你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生意人还是教育家,还是其他?

4.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篇四

一天,老两口来庙里烧香还愿,见一个要饭的老汉倒在路边,就急忙把他抬回家,给喂饭,请人给看病。两天后,老汉病好了,硬是要走,老两口说:“你年纪大了,在外面挨饥受冻的咋么能行呢,你还是住下吧!”老汉拗不过他们就住下了。他就是玉皇爷。

玉皇爷在他们家里住到第九十九天,老两口要出远门,就对他说:“老哥,你住下给娃做个伴,我俩明日就回来。”玉皇爷答应了,当天晚上他对老两口十九岁的儿子说:“我今晚要走,你到了三更时把窗打开,喊一声‘雨水姐姐’,就有人给你作伴。”说完就飞上天宫去了。

到了三更时候,小伙子打开窗喊了一声“雨水姐姐”,一个身着绿衣,长着柳叶眉、杏子眼的姑娘从窗口飘了进来,给小伙作伴。

第二天,老两口一进门不见了要饭的,心想:老哥在外面又要受罪了。晚上,小伙子不愿再跟父母睡。他父亲说:“娃大了,你就独自一个睡吧。”晚上雨水姐姐又给小伙作伴了。

等到第二个九十九天的晚上,雨水姐姐对小伙子说:“我要回天宫了,你到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在窗上喊我,你就能来天上。”说完就走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小伙子对着窗口喊:“雨水姐姐!”窗口里伸进一条白绸带,小伙子沿着白绸带走去。走着,走着,见一个人拉着牛耕地,他问那人该怎么走?那人让他往右拐。走着走着,他又见一个老妇人在涝池边洗衣服,他问该怎么走?老妇人说往右拐。走了一段路,他到了雨水姐姐的家里,雨水姐姐含羞地推着一个小男孩说:“叫爸呀!”小伙子知道自己有了娃,也很高兴,就住了下来。

雨水姐姐住的房子有四个窗户,有一天雨水姐姐对小伙子说:“你在东窗看,西窗看,在南窗看,千万不可在北窗看。”小伙子一天禁不住好奇心,悄悄地走向北窗,刚一伸头就眼前一黑,咚的一声掉进了人间。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伙子都要在窗口喊雨水姐姐,窗口却再没有出现绸带,小伙子再也上不了天了。

一年天闹旱灾,地皮都裂口了,小伙子边走边说:“今天有大雨。”正好县令路过,就要抓小伙子问罪。小伙子焦急地喊:“雨水姐姐,雨水姐姐救救我。”轰的一声,天空一声雷响,接着大雨落了下来。县令见他料事如神,给他封官加禄,当了他的师爷。后来,他娶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日子倒也过得挺美满。

5.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 篇五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6.中国经典著名民间故事五年级 篇六

山尖哪哪去了?当地老百姓都会告诉你,是很久以前被杨二郎横扫一枪,齐肩削掉了山尖。山尖向南飞去,带着惊天的呼啸落在四十里开外,后来被人叫岱山(定远县和滁州市交界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据说那花果山的美猴王,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惹火了玉帝,玉帝派杨二郎下界捉拿这猴头。美猴王和杨二郎斗法七十二回合,从明光东五十多里处的鲶鱼洼一路打 到这横山附近。当时那美猴王变作一只小鸟在前面飞,杨二郎变成一只雄鹰在后面追。眼看就要追上,那美猴王一头钻进了横山顶上的荆棘丛里,抓耳挠腮做鬼脸,惹得杨二郎火冒三丈,举枪横扫过去。“嘭”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碎石带哨、尘土飞扬,巨大的横山山顶如流星带着火光发出长啸声,飞落在四十里开外处。那美猴王一个跟斗翻下,又变作一个樵夫背着一捆干柴钻入横山西南七八里处的城中,混入人群。

当时杨二郎那一枪扫得真乃惊天地,泣鬼神。偌大一座城池,万民一瞬哑然,后而惊慌失措,不知是夫崩还是地裂。顷刻后,城东横山上空碎石尘土飞扬遮日,天昏地暗。当人们缓过神来时,发现横山的山尖被齐扎扎削去,又是一阵哗然。

杨二郎睁开脑门上的那只天眼,看到美猴王变化成樵夫混在人群中,随即也变成一名威武差官追赶入城。当杨二郎一手抓住那美猴王时,猴头真会煸情,满脸委屈样,泪水在眼眶中直转,大声喊:“我没犯法,为什么抓我?”一时间围过许多看热闹的人。人群中也有爱管闲事,打抱不平的,指责杨二郎。正在这时来了个真差官,一见面前这威武官差,心中直是犯疑:这同行怎么从来没见过?看来不像是本城差官。差官想问个究竟,那杨二郎急得“哇哇呀”一阵大叫,那美猴王也趁机来个金蝉脱壳,一缩身一个跟着翻入天空向南逃去。杨二郎气得撕碎了手中的衣服,恢复原形,怒目圆睁,驾起云头向南追去。就在杨二郎恢复原形的那一瞬,有人认出了他,喊:“啊!是二郎神。”那美猴王当时还无人认得。

杨二郎向南追去,跑不出几里,感觉鞋中不适,按住云头停住脚,脱鞋一看,原来是横扫横山尖飞起的碎石尘土灌入鞋中。杨二郎脱下鞋将尘土倒出后,继续向南追赶美猴王去了。

7.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篇七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 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 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 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 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 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 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 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 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 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 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 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 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 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 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 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 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 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 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 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 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 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墓, 所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寝群, 实属世界罕见,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推广措施。其它一些截止目前, 尚未戴上“中”字头桂冠的文化旅游产品, 可作为陵寝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继续充实完善。同时咸阳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又从全国600多个中小城市中脱颖而出, 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个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一, 成为西北五省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则足以证明了咸阳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表现在文化旅游中的竞争实力。

文化旅游就是文化资源的开发, 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就要寻找、选择那些具有丰富内涵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咸阳是必选之地。它所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专家学者考察的热点, 也是广大群众向往和追求的观光、休闲之地。从这个意义上, 咸阳文化旅游模式体系应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陵寝文化层次, 在咸阳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属世界罕见, 尤其是汉阳陵与秦马俑相比具有另一种时代风格, 属于最高层次;第二层次由石刻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建筑文化构成, 使咸阳文化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 属于中间层次;第三层次由民俗文化、养生文化和农家乐构成, 它依托丰富的传统医学资源和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 开发出了药膳、药浴、足疗,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一) 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 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 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 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 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 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 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 自然随性, 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 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 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 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 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 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 绿要绿得娇, 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 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 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 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二) 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 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 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 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 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 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1)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 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 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 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 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2) 虽其来源不一, 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 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

按摩等独具特色的康复、养生、保健特色休闲旅游项目。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相辅相成, 使整个体系烘托出帝都气势, 营造出具有国际品牌的咸阳文化旅游模式, 成为游客流连忘返, 终生难忘的项目。

唯物史观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生存-享受-发展。”的过程, 人类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 精神追求是其必然的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 旅游是一项高尚的文明活动, 发展文化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主题, 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咸阳所具有的文化物质和珍贵的不再生资源, 我们有理由倡导努力构建咸阳文化旅游模式, 使咸阳以其中国十三代帝都的身份跻身于国际旅游市场, 让它的历史成就再现辉湟。

参考文献:

[1]尹华光.旅游文化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仁民.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N].光明日报, 2005-9-21 (10) .

作者简介

贺琼琼 (1987-) , 女, 汉族, 陕西咸阳人, 咸阳师范学院资城系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李玲, 咸阳师范学院资城系讲师。

湖湘民间绘画的功能性特征

代静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 湖湘美术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历史长河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湖湘民间绘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 充分展示了湖湘民间绘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湖南民间绘画与湖南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民间绘画则多数直接来美化物品和美化环境, 作为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人民, 在自己创造的美的环境中生活, 一方面享受着不平凡的创造者的快乐, 一方面接受着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文化传统的教化, 两个方面构成了民间绘画的审美和娱教两大功能。

【关键词】湖湘民间绘画;娱教功能;审美功能;

【Abstract】In the long and extensive Chinese history, Huxiang art alway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which displays the strong life-force and profound cultural foundation.The artistic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xiang folk painting thoroughly manifest its unique charm.Huxiang folk paint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life and customs of the local people, whereas most of its drawing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beautification of stuff and environment.As the creator and user, the working class can live in the beautiful environment they have created.On the one hand, they can enjoy the unusual happiness as creator;on the other hand, they can obtain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ultivation from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Both aspects constitute the functions of aesthetics as well as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Key words】Huxiang folk painting;function of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function of aesthetics

1、娱教功能

1.1、创造快乐

民间绘画多数为了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 当然他们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在里面, 他们的心肠诚实, 总离不开生命、生活、生存等人生主题, 也突出了对生命的基本的内涵与追求, 但是要重视的是给劳动者的业余生活增添了极大的乐趣, 这些乐趣伴随着劳动者的创造实践而产生。湖湘民间绘画中有一些具有故事性和民众自娱的历史戏剧故事画。如湖湘祭祀绘画中的一种吊偈画有“封神”、“三国演义”、“西游记”及“八仙过海”等等, 这些民间绘画就如同现在的连环画一样, 造型生动有趣, 故事情结连贯, 给人以充分的联想和无穷的回味, 这些画的内容彼此独立又有关联, 一般是画师即兴而作, 具有很强的个性和随意性。湖南民间画师的创作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欢乐, 也给别人带来了欢乐。

还有一些民间绘画与民间文艺的其它方面相结合, 从而使得民间绘画这种娱乐性更强, 如旧时年画的推销者, 在销售年画

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三) 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 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 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 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 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 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 在这种状况下, 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 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 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 但实际上, 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 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 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 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 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 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 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时, 多要唱上几段曲儿, 一是吸引顾客, 二是介绍年画的内容, 这些唱词, 也是优美的民间文学, 如《八仙》之“铁拐李”左脚跷, 吕纯阳顶风流;蓝彩和拿着篮子最细巧;曹国舅插板敲;张果老拿着竹筒搓啊摇, 汉钟离拿把扇子顺风飘, 何仙姑打后跑;韩湘子, 吹起笛子来眯眯笑”, 生动地将八仙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使人们对年画的故事内容的印象更深刻, 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1.2、教化作用

每个人都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接受着一定的社会教化, 人们的知识、技术、经验、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 行为准则、价值标准, 人们的衣食住行, 婚丧嫁取的生活模式, 行为样式等等。均是社会的教化的结果, 因此一定的社会文化,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 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生产和生活。

在民间美术, 相对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音乐对人教化作最为直接, 而民间绘画多数则会给人以直接的启迪。民间绘画

求, 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 混淆了媒体的视听, 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 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 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 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 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 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 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 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 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 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 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 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年。

[2]书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齐鲁书社, 1981年。

[1]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89年

[2]张少侠, 《亚洲工艺美术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年

[3]王冠英,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8.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到文化强国,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故事”。在此引导之下,紧扣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文化类考题,逐步成为了近两年中考的新热点。

如2015年山西省作文命题要求 “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浙江温州作文题则在“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这样的精美诗句中引出,要求考生以“月亮离我有多远”写命题作文;广州考题说:《地铁客的风格》这篇文章,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性格及其地域文化。同样,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反映出广州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请你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以“广州风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而山东泰安的中考文题则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经典国学故事引入,要求围绕故事的主旨,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人生与思考”……

由此可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国学故事、经典诗文、节日传统、城市文化等等皆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新热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及中考备考的训练中,关注与掌握好“中国文化”这个关键词。围绕“中国文化”做好作文的观点提炼、素材积累,力求能做到观点独到鲜明,素材新鲜适用。为了有助于同学们备考,以下三道预测题目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思路点拨与素材速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预测金题

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回首文化宝库,无论是诗经还是乐府,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无论是元曲还是明清小说,无不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这些文化,写在我们的书本上,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对此,你有何认识或经历呢?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以“我眼里的中国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写作这类与文化有关的命题,我们不仅要挖掘出文化的光彩,还得展示出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写作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引入文化经典,但又绝不能是引用几句诗词那么简单。你要懂得,再美的传统文化毕竟属于历史,关键是我们得从文化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切入时,宜从生活中的故事引入。角度越小,文章越容易出彩。若能在诗意的描写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句子中引出韩少功这位陶渊明式的隐者,材料自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会散发出时代的新鲜气息。

【素材速用】

韩少功是海南省作协主席、中国当代很有影响的作家。十多年前,他逃离城市的巨大漩涡,迁居湖南省汨罗县八景乡八溪峒筑巢而居,开始了悠闲自在的耕读生活。他完全融入了当地生活,经常穿着“解放鞋”、挑着粪桶去厕所掏粪,到田野施肥种菜。他拥抱土地,亲近五谷,让久违的田园之气注入文字,让身影活跃于书斋和旷野。与同时代作家相比,韩少功的创作产量不算高,但他具有永不枯竭的创造能力,几乎一篇是一个样式,既不复制自己,更不重复别人。在八溪峒蛰伏期间,那里的鸡鸣狗吠,最终化为了作品《山南水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被称之为中国版《瓦尔登湖》。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一种特殊的价值与特殊的情感内涵。”不管是春节还是端午,不管是中秋还是重阳……在美好的节日里,你一定经历过一些美好的故事。

请以“节日里有个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首先将半命题补充完整。要注意到,这个故事,或许是快乐的,或许是美丽的,抑或许是伤感的。补题时一定要扬长避短,力求展示自我才情。除了拟出精彩标题外,还得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入诸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之类的与节日有关的诗词典故,增添语言的文化底蕴;二是要学会融入真情,要结合自我的生活经历,表达出自己对传统文化、对美好情感的珍惜与感悟。下面是一则反面素材,稍为精简后用到议论文里,能与正面素材形成鲜明的对照,较好地突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叙事的过程中若能借鉴素材里的这些情节,不仅主题深刻,内容更会妙趣横生。

【素材速用】

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在知识问答环节中,一位选手抽到了这样一道题:“请回答‘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的上句是什么,说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应该在哪个月份?”听到选手抽了道送分题,在场的观众都为他感到庆幸,但选手接下来的表现却令观众大跌眼镜。“可能是清明节吧?因为,前面好像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当董卿追问他清明节应该是在几月份时,他的答案竟然是:“大概……大概……是在九月份吧……回答完毕。”此语一出,全场哗然。轮到评委余秋雨点评时,他差点气得连话都接不上来。

3.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或许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值得你去阅读的“书”。历史是一本书,它会让你了解我们的过去;自然是一本书,它让你收获到生命的哲理;身边的人物也是一本本的书,他们让你看到不同的人生风景……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从提示可以看出,话题并非简单地让我们写学习生活,你可以写自己对历史与文学的热爱,写自己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与担心,也可以写在读书过程中与某些人物交往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点,语言精彩点,故事才会美一些。运用下面这一则素材时,我们可以采用细节描写,模仿主人公摸书的动作以及摸书后的幸福感,来表达自己对书的极致的热爱;也可以在还原素材情节的基础上,讲述自己读到这篇文章的感触。

【素材速用】

在一篇题为《摸书》的散文里,冯骥才说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他说:一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曾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佳作示例】

粽叶飘香的端午

山西一考生

端午前夕,家乡成了粽叶的世界。漫山遍野的绿色,此时哪里抵得过那粽叶的清香?它有百合的淡雅,又夹杂着竹叶的清香;有青草的清淡,又带着点茉莉的芬芳。

“采粽叶去噢!”每年这个时节,我或许还在梦乡,母亲就站在屋外的小路上,对着村里吆喝起来。天还只是蒙蒙亮,就三五成群地朝山上出发了。淅淅沥沥的雨点,丝毫也不会影响大家的心情。我们用的粽叶,是阔叶箬竹的叶片,形状酷似竹叶,却比普通竹叶更光滑,更大一些。山涧里,道路边,粽叶光滑清亮,青翠欲滴。母亲说过,雨天采摘到的粽叶,做出来的粽子味道最好。邻居们这儿采几片,那儿采几叶,精挑细选,脸上满是甜蜜的笑容。我跟在妈妈身后,采一片放到手心,那淡淡的清凉缓缓涌上心头。

当我们采着满篮粽叶到家时,爸爸已从远处的山涧挑回了山泉。爸爸说:“用山泉蒸煮,粽子的香味才地道!”爸爸细细地清洗之后,妈妈便熟练地开始操作了。两片粽叶,一番折叠,便成了圆锥形状,倒一勺糯米,放些红枣之类的馅料,将粽叶的口封住后,再用细线紧紧系住,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精致。将做好的粽子放到锅里蒸煮,浓浓的粽子香味就会飘荡在整个屋子里,让你垂涎欲滴。出锅后,剥开那墨绿色的粽叶,那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正如诗人谢墉所言“剥出凝成细纤膏”。

家人围成一圈,享受着这独属端午的美好时光。妈妈忙碌地插着艾叶,爸爸高兴地倒上了一杯黄酒,拿着那粽子我的思绪却飞了起来。他们或许并不清楚,我如此用心地参与着这场盛宴,还因为一个人——屈原,为他那“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形象,为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为他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社会担当。我多么希望自己就像他那样,为美好理想而一往无前。

拨开粽子,我轻咬一口,唇齿留香,一份温暖悄然从心底涌起。我知道,自己依恋的是一份美好的文化情怀。

9.中国童话经典故事 篇九

海龙王忙着给女儿选女婿。可是他女儿这不要,那不要,弄得海龙王没有办法。

海龙王问她:“我最心爱的女儿,你要找个什么样的女婿呢?”

女儿回答他:“爹,我不爱有钱的财主,也不爱有势的官家,我要找一个诚实、勇敢的人。”

海龙王就下了一道命令,命臣子百官去寻访。

龟丞相推选了一位,她不中意。

蟹元帅保荐了一个,她不欢喜。

一天,黄鳝将军从江河巡逻回来,他说有这样一个人。

这个人,叫阿二,住在河湾的高山下。他诚实、勇敢,远近都闻名;因为家贫,父母双亡,没有娶过亲。他和他的一个哥哥在一起,兄弟俩靠打猎为生。

海龙王的女儿听了眯眯笑。

海龙王听了皱皱眉,他对女儿说:“儿啊!一来,诚实、勇敢不知道真不真;二来,他不是我们水族里的,怎么能配婚?”

女儿见爹不答应,从此,她不梳妆,不打扮,躺在床上不起身。海王龙打不定主意,心里烦,虾太师献一条计。龙王听了计,立刻笑嘻嘻。

这晚上,阿二做了个梦。梦里,一个白发老公公对他说:“阿二,有一个姑娘,在河湾滩上等你,快去向她求婚吧!”

阿二心里高兴,就醒过来了。他把这件事,说给哥哥阿大听。

阿大听了很嫉妒,他说:“做梦哪好当真哩!不要胡思乱想了,睡吧!”

阿二睡着了,阿大偷偷地起来,赶到河湾去。

阿二醒过来,不见阿大,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他想,做梦也许是真的呢!就披起衣裳,赶到河湾去了。

阿大来到河湾上,阿二也赶到了。

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微风吹过,河水闪着万道银光。萤火虫带着小灯笼,在河滩上飞上飞下。清清楚楚地瞧得见,果真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坐在河滩的石块上,把她那长长的头发浸在河水里。

这姑娘真美丽极了。阿大和阿二都走了过去,向她求婚。

那姑娘回过头来,瞥了他们一眼,说:“叫我答应谁呢?你们自己说吧!

谁是最诚实、最勇敢的人?”

阿大和阿二都说:“我是最诚实、最勇敢的人!”

姑娘说:“好吧!最诚实、最勇敢的人,我现在需要一颗夜明珠,如果谁给我拿来,我就嫁给谁。”

阿大和阿二问:“姑娘,夜明珠在哪里呢?”

姑娘说:“夜明珠在东海龙王那里。我给你们一人一支分水簪,有了这簪,就能下海了。”

说完,她将二支簪,递给他兄弟俩。

兄弟俩向姑娘行了礼,就各自去了。

东海在哪里呢?谁也没有去过。离这儿有多远?谁也不知道。

阿大向别人借了一匹马,骑着马,向大路上去了。阿二背了一串草鞋,顺着河,向小路上去了。

他们晓行夜宿,走了很多天。

一天,阿大来到了一个村庄。这村庄正在闹水灾,许多田地被大水淹没了,许多房屋也淹在水里。老人和孩子都避到了山上;年轻人驾着船,划着板,在水里抢捞东西。

原来,这里地势很低,这回下了近十天的大雨,把雨水都积起来了。

三天了,大水还没有退,大家都很着急。因为再不退,庄稼就没法救啦,浸在水里的房屋就要塌了。老年人都说:“咱们快到海龙王那里去借金瓢吧!只有把金瓢借来,才能把水舀干。”

可是,谁能到海龙王那里去借金瓢呢?  阿大到了这里,干粮已吃完了,怎么办呢?他听大家都在说要到海龙工那里去借金瓢,他就嚷开了:“我就是到海龙王那里去的,如果你们给我准备干粮,金瓢我给你们借!”

村庄上的人们听说阿大肯给他们去借金瓢,很是高兴。大家都情愿自己挨饿,把干粮凑起来给他。并且还抽出一只小木船。送他过河去。

过了两天,阿二也到这里了。他的干粮也早吃完了,一路来,靠打野味糊口。他看见这里大水成涝,心里很焦急,就跟着那些年青人,到水里帮乡亲们抢救漂走的东西。

阿二帮他们抢救了一天,就听别人说,只要把海龙王的金瓢借到,大水一定可以舀干。于是,他就向他们说了:“我是到龙王那里去的,金瓢我给你们借吧!”

大家觉得奇怪,刚去了一个找龙王的,又来了一个;但看看这小伙子十分诚实,不像是骗人的,于是又托他了:“小兄弟,托你啦!可不能忘记呢!”

阿二点点头,拉拉他们的手:“乡亲们,我不会忘记,只要能够下海去,我一定给你们借到。”

他们要划船送他过河,阿二不肯,跳下水游过去了。

阿二到了东海边,阿大早已等候在海边了。

海像一个广漠的战场,杀气腾腾的。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浪象千百乘铁骑,向海岸猛烈地攻击着。岸上几千斤重的大石头,给浪轻轻一拂,就卷到海里去了。

阿大心惊胆战,哪敢下去。阿二来了,阿大就叫阿二先下海。

阿二没说半个不字,拿起分水簪,就扑向浪里去。真奇怪!海水像被利刀切开一样,让开一条通道似的大路。阿大闭着眼,跟着阿二向海底走去。

他们到了海龙王宫殿的门口,跟守门的卫士说明来意,就去见海龙王了。

海龙王见了他们,非常高兴,就带他们到宝库里去:“好吧!

你们要什么,就拿什么。不过我们这里有一个规矩,就是一人只能拿一样。”

说罢,他用手一指,宝库的门就开了。

这宝库里,五光十色,灿烂缤纷,真好看极了。壁上挂的,桌上放的,都是各种宝贝呀!

阿大一心想娶海湾上那姑娘做妻子,他就拣了颗最大的珠子。这珠子金光夺目,照得整屋子雪亮。他就把它摘下来,藏在自己背上的袋袋里。阿大要了夜明珠,心还不知足,他看见金元宝,就想要金元宝;看见玉如意,就想要玉如意……他什么都想要,给看宝的一把推出来了。

阿二进了宝库,看见搁在架上的夜明珠,但是他没有去拿;他想,已经答应给别人借金瓢,就应该拿金瓢。他向看宝的要了一个金瓢,就出来了。

海龙王要留他们多玩几天,他们不肯,海龙王就送他们出海阿大到了岸了,骑上马,抽了几鞭,向前驰去了。阿二步行走得很慢,远远落在他后头。

阿大经过那闹水灾的村庄,水还没有退,许多庄稼死了,许多房子都塌了,人们都在路口等他。

人们看见他来,一齐围上来问他:“金瓢呢?”

他撤了个谎,回答说:“龙王不肯借,我也没办法。”说完,他双腿一夹,马向前驰去了。

过了一天,阿二到了。他过了河,就向在山上的人们叫道:“乡亲们,快下来,金瓢借来啦!”

山上的人高兴极了,都下山来了。

阿二和大家就拿金瓢去舀水了。金瓢舀了一瓢,屋子里的水都退了;金瓢舀了两瓢,庄稼都露出来了;金瓢舀了三瓢,平地的水都干。

啊!水底哪来一只大河蚌?水退了,搁在一块洼地里。没有水,河蚌死了。大家扳开蚌壳一看,里面有一颗斗大的黑珠子。

村子里的人们就把这珠子送给阿二了。他们说:“闹了水灾,哪还有什么好东西来谢你?收下这颗珠子做个纪念吧!”

阿二谢了一声,就把这珠子放在背上的袋袋里。他跟村庄里的人们拉拉手,告别回来了。

这回,他虽然没有拿着夜明珠,但是帮别人做了一件事,心里仍是很开心。

阿大早几天就到家了。他在河湾上找着那姑娘。他拿出那颗光芒耀眼的珠子,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给那姑娘看,要求那姑娘马上跟他成亲。

姑娘说:“这珠子是真是假,晚上看吧!”

晚上,阿大到了河边,从背上的袋袋里取出那颗珠子来,呀!怎么晚上一点也不亮呀?

阿大着急地哭起来了。他又气又恼,狠狠地把珠子一踏,碎了。珠子里淌出来一包水,像脓一样臭。

隔一天,阿二也到了。他低着头,去见那姑娘了:“姑娘,请原谅,我没有能把你要的夜明珠拿到。”

姑娘说:“那么,你背上袋袋里装的是什么呢?”

阿二说:“啊!这是别人送给我的一颗普通的珠子。”

阿二把珠子拿了出来,乌黑黑的,一点光气也没有。阿大在一旁冷笑道:

“嘻,河滩上的石头也比它亮多呢!”

姑娘说:“这珠子是真是假,晚上看吧!”

天黑下来了。阿二打开袋袋,取出那珠子。

啊!这珠子真好啊!捧在手上,像捧着天上的月亮。月亮跟它比起来,还显得暗淡呢!银色的光芒,照得河滩上象白昼一般。

那姑娘接过了珠子,向高空一抛,光芒闪得人睁不开眼睛。

等阿大睁开眼睛看时,银光里,矗立起一座金色的宫殿,那夜明珠高高地嵌在屋顶的尖尖上。那姑娘和阿二已换上华贵的礼服,手拉着手,并肩地走进宫殿,去成亲了。

10.中国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篇十

1962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突然,电话铃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当电话中传来汪琦母子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萧珊专门前来陪伴他。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11.中国传统图案与民间图案 篇十一

中国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要更好的将这些传统图案、民间图案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就要知道这些图案的特点、来源及形式,以下就中国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的各种形式做一下简要分析。

传统图案

(一)彩陶图案

陶器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在题材上,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练,变形幅度大。在组织排列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在色彩方面,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褐、黑等色。彩陶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二)青铜器图案

商代器物浑厚庄严(如司母戊大鼎),纹样主要是饕餐纹、凤鸟纹等动物纹样及几何纹样。晚期的纹饰,花纹繁褥细密,往往遍布铜器全身,构图严谨,富于变化。西周器物浑重凝炼,纹饰主要沿袭商代,趋于程式化。春秋时代器型趋于工整细巧,纹样富丽繁密。战国时代,青铜器在生活中虽已失去了以往的显赫地位,但其艺术性仍在发展。以“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为例,在题材方面已走向了现实生活,反映了采集、狩猎、宴乐、水陆攻战等内容。

(三)玉器图案

古代分为两大类:“礼玉”和“佩玉”。前者用于礼仪;后者用于佩带等装饰。早期玉器动物变形幅度大。金代的玉佩形象生动。

(四)漆器图案

秦、汉两代是漆器艺术的顶峰时期。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用笔流畅飞动,同时还出现了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艺。宋代出现了浮雕式的“剔红”,丰富了漆器的艺术形式。

(五)金银器图案

唐代有了较大发展。金银器上花纹有缠枝牡丹花、宝相花、狮子、骏马等。这时已使用了凿刻工艺,线条粗细并用,流畅柔曲,形象饱满、富丽、华贵。唐代吸收了波斯等国的外来文化,使中国的工艺美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六)瓷器图案

我国瓷器始于商周,成熟于魏晋,宋代成为顶峰时期。瓷器分青瓷、白瓷、彩瓷三大系统。青瓷、白瓷图案多用浮雕印贴和刻花、划花、剔花及铁釉画花(铁锈花)等方法处理。铁锈花风格粗扩奔放,别开生面。元、明的青花较为著名,白底蓝花,清秀雅致。明代以后,釉下彩、釉上彩的出现,使瓷器的风格形式更为多样。

(七)印染织绣图案

(印染、锦缎、刺绣、绰丝等)汉时已相当发达,纹样风格与汉漆器、铜镜相同。后来开辟了“丝绸之路”,唐代风格为之一变、还出现了联珠纹图案。汉时印染已出现木刻戳印加彩绘的方法。唐代出现了蜡染和扎染法,花纹清秀自然,结构连续和谐。宋代发展了漏版刮浆技艺的“药斑布”(即今蓝印花布),纹样风格质朴。

(八)建筑装饰图案

(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画像石”盛行于汉代,与青铜器纹样相比,趋向写实,风格为之一变,造型简练、质朴、线条流畅,结构变化丰富,常采用“平视体”。

“画像砖”(印纹砖)多用于墓室,纹样题材广泛,多采取模印的办法,用不同的小模,交错印在砖上,形成结构复杂的大画面。

瓦当(半圆柱形瓦筒的头部)多用模印花纹和文字,结构多采取“适合形”,造型简练生动。其中以代表东西南北四方保护神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最为著名。文字多用吉祥语,如“长乐未央”等。

民间图案

民间图案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人民中广为流传的图案,这种图案虽然来源于民间,但在长久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与特色,表现出一种艺术的活力。民间图案大方、自然,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状态。

(一)种类

1.剪、刻纸用剪刀刻纸的种类有阴刻与阳刻的风格,剪、有单色与彩色。彩色又可分为套色、衬色、点染、填色筹。剪纸有江浙一带的秀丽,也有广东的华丽。剪、刻纸工具材料的限制,在造型上不求透视、解剖的准确,而刻意追求变形、装饰性。

2.泥玩具由于受用途的制约,不可能精雕细琢,而要求造型简练成团块,涂以强烈的、对比的鲜艳色彩,以吸引儿童,从而形成粗矿的风格。

3.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即古代所称的药斑布、浇花布和刮印花。蓝印花布由于漏版刮浆防染工艺及蓝靛染料的制约,色彩单纯、朴素大方,曾广泛流行于我国的许多地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4。蜡染是以蜡在布上画纹,然后在染料中浸染、去蜡而成。风格质朴、自然。

5.扎染(绞频染)即按构思用针、线在丝绸布帛上缝、扎,然后浸染、煮染。由于缝扎的防染作用,形成了非常自然的花纹、风格朴实大方。

6.刺绣我国四千年前已出现。目前著名的民间刺绣有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苏绣以双面绣全权、小猫为代表、精细雅治,图案秀丽,色泽文雅,有中光、齐匀、和、顺、细、各种技巧。潮绣色艳,强调阴阳浓淡,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其他名绣也各具特色。

7.脸谱是传统戏曲图案化的性格化妆。它以夸张的构图、纹样和色彩来表现人恶、美丑及其个性和身份。脸谱一笔一划均有含义。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个性。忠勇(关羽为红脸)、黑示刚直不阿(包公为黑脸)。

(二)民间图案的语言——寓意纹样

寓意纹样以某种形象或某几个形象,通过谐音、假借、比喻,寄托美好的愿望。所以,这类寓意图案又称为‘吉祥图案”。

五福捧寿——五只刷昌缝着“寿”字。幅与福同音(谐音)。

喜上眉梢——画喜鹊站在梅梢上。喜鹅——象征喜庆。梅与眉、媚谐音。

福寿双全——用桃子(代表寿)、编幅(与福谐音)、两枚(一双)。

岁寒一三友——一以松、竹、梅经冬不凋、迎寒挺立(开花)的“性格”喻君子。

鸳鸯戏荷——根据鸳与鸯不愿分离的属性,喻夫妻关系,象征夫妻的恩爱。

六合同春——画鹿(陆、六的谐音)鹤(合的谐音)、花卉、格树(象征春天,六合指东、西、南、北,即天下。

凤穿牡丹——凤象征吉祥。牡丹,象征富贵。二者结合,象征光明、美好、富贵。

事事如意——“柿”与“事”谐音。画两个柿子(事事)、如意。

平安如意——以如意插瓶中表意。瓶与平安的“平”字谐音。

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将这一资源更好的运用在艺术设计当中,使中国的传统图案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能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12.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民间故事 篇十二

一、洞悉“90后”大学生心灵密码

(一) “读图时代”文化内涵的缺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 商业气息和媚俗气息逐渐弥漫于各个文化领域。文化领域日益突显娱乐狂欢的表征。青少年学生在光影交错的传媒的包围、熏陶中逐渐成长起来。电影和电视以其存在时间的久远、声音影像的丰富, 深刻介入了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成长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在逐步颠覆着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求知方式, 有着深厚根基的书文化正日益被快餐文化所取代。一味通过影视和网络来汲取养分, 进行再造想象的乐趣消失了, 整个社会养成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生活其中的青少年也逐渐远离书香飘逸。年青的一代只读图不读书, 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 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的阅读兴趣。

被“电视抱大的一代”进入大学后, 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 进入了“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急于想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这种认识和评价不仅仅针对仪表容貌, 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品德、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 自我认识的内容追求全面和深刻。缺乏目标和文化积淀的当代大学生面对大学里广阔的自由空间彷徨了。只知道要看书但不知道要看什么书;知道要看什么书后, 又不知道看了有什么用。忽然不知道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很多新生在适应了大学生活后, 会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也会陷入茫然、无助的困惑期。

自我意识的苏醒, 思考自我是大学生进步成熟的表现, 同时, 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困难的, 有时是艰难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具有特殊性、复杂性。

(二) 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谈到大学教育, 也不可避免的知识的功利层面做最大化的表达, 而人文价值层面越来越被遮蔽。大学精神的迷失和市场的诱逼令教育积存诟疾。一些大学生视接受大学教育为追求个人目标、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 “好工作”成为接受大学教育的最大目的的现状。不少大学生将学习对自己的将来工作是否有用作为产生学习需要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准, 往往是自己觉得有用就肯学、想学、苦学;要是现在觉得没有用就不肯学、不想学、少学、厌学甚至逃学。

大学生生活在变迁的时代境遇中, 在全球化的冲突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 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和多层化的特点, 核心价值在动荡中摇摆, 国家利益至上、集体主义本位的一元价值观日渐脆弱, 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价值困境。西方人生哲学、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利益趋动, 使一些大学生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逐渐淡漠甚至丢弃, 开始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 过分注重自我, 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 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取舍中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步入了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摒弃了人生目标中的超然性目标, 普遍认同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观。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 往往更多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而不是正确的道德标准。在利他与利己发生冲突时, 毫不犹豫地选择利己, 为了一己之利, 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

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本诵读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面貌、新矛盾和新问题, 迫切需耍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 变革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观念。学生管理工作不止停留在日常事务性的整理, 还要深入学生, 恰当的解决学生带有普遍性或个性特点的思想问题, 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如何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的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台湾白博文提出健康人格的条件:自知之明、自我调整、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观进取的工作态度;明达的人生观。 (1)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主导的价值观, 我们要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青年人成才需要以及青年人心理能够承受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无数家庭、父母亲人的殷切期盼, 更是大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渴求。“天下兴学取士, 先得行不专文辞。” (2) 大学生受到高等教育, 小有微才, “才”是否能用之有道, 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否也能与才剧增, 渐渐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 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品德的培养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完善, 中国传统的教育资源中, 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启示, 例如, 孟子谈到“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章句上》) 。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分珍贵遗产, 是中华民族绵远延续数千年而不衰的精神保证, 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本”、“根”、“魂”。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将传统德育思想进行深加工, 让传统德育思想服务于当今的德育教育。在当代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大学生品德教育, 促进完善人格的培养。

(二) 经典名篇诵读

天道人性, 流于语言, 化成万物。文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 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 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 文化对于人格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

试论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重要性

齐萍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教学前的“试讲”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是实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初步训练。本文通过试论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重要性, 介绍音乐学科中“试讲”的特殊性, 研究“试讲”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并解答如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育实习;试讲;重要性

普通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 所以他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学生要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除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 则需要实践的磨练, 以达到经验的积累。基于长期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理论分析, 有学者指出, 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应主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学科知识, 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所以作为教师教育和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试讲, 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试讲的概念

试讲, 是指高师学生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 在同学之间模拟中学课堂教学, 进行讲课练习,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试讲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使学生获得教学的真实感受, 克服正式上课时的紧张、盲目心理, 逐步培养基础教育教学的各种能力2。全面学习试讲的过程, 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才能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

(一) 试讲的功能

试讲是上课前的准备阶段, 目的是使上课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以为提高上课质量而服务。从目的来看, 试讲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高师学生教学能力而开展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方式。从内容来看, 试讲涉及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试讲是一种比备课更精细、更精准、更精密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二) 试讲的形式

成员的人格特征。文学经典最能代表特定时代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 它凝聚了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人物关于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传统文化经典名篇, 任何一篇经典文本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读之字字珠玑, 诵之金声玉振。古人是把语言同人性、天道、事理联结在一起的。孔子说:“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 (3) 我们应将道德资源几乎无处不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给青少年, 给我们这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诚信缺失、道德危浅的时代以补救和滋养。

吟诵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中间的形式, 既遵循语言的特点, 又根据个人的理解, 突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思想情感, 是一种细读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学习方式, 而且其运气发声、仪态风神, 始终浸润着大雅君子之风。吟诵从形式到内容, 无一不是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吟诵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种感悟儒家文化的过程。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让吟诵进入教育体系就是让悠久得传统礼乐文化, 通过语言这个载体, 进入精神的最深处。吟诵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技巧, 而是与我们自身的生命紧密相连的, 吟诵经典, 深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和哲思, 让我们感悟:“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践行” (4) 的传统美德。

结语

根据试讲对象的不同, 笔者将试讲分为两大类:

1. 自身试讲

此类试讲的对象是受教者本人, 即在教案形成后, 自己身兼授教者与听课学生两个身份, 想象情境。反复推敲琢磨, 力求教案完整, 教学语言组织准确、清晰、流畅, 把教学内容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都详细、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关键环节衔接连贯自然。当然, 这种试讲没有真正的教学对象 (中小学生) , 试讲者难以进入真正教学状态, 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只能作为三种试讲形式中的第一步骤。

2. 指导教师组织试讲

对于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授课的实习生, 因其缺乏经验, 指导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 教师组织试讲时, 一个学生为试讲教师, 老师及其他学生充当学习对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人讲, 众人听, 大家评的形式。

(三) 试讲的效果

笔者实习时, 曾听同窗上过一堂《民歌》课。因为首次上课, 也并没有经过试讲, 是比较紧张的。结果, 在整堂课中出现“那接下来呢”这个词不下几十遍。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一种厌烦感, 所以在整堂课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室就出现了窃窃私语的现象,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 所以可想而知, 整堂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拿另外一节经过反复试讲才正式进入教室的课作比较。讲课者经过多次试讲, 指导老师与同学给出意见并让其反复修改, 一堂课的下来, 其自然是有条不紊, 游刃有余。这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一堂有准备的课一定比没有准备的成功。

二、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问题

校内试讲就是实习前的练兵。学生跳过了试讲这一环节, 直接从理论到实践, 难免对教学过程和方法把握不住。如果试讲期间不能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 而是到了实习学校才临时抱佛脚, 那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 得不到良好的实习效果的。

根据笔者自身教育实习经验进行总结, 将实习后存在的试讲问题分为三类:

(一) 试讲前后仍会出现问题

试讲毕竟只是在正式上课前的演练, 即使教案做的非常完

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 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大学是社会的产物, 更是文化的产物。吟诵是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心灵人格气质。大学生吟诵经典, 可以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人格的放心与完善, 感受情感的荡涤, 经历灵魂的洗礼, 从而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字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 提高他的自信心, 激发他对于真理的追求, 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 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 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 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 能用美德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 (5) 我们应当让大学生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通过传统经典的吟诵培养当代大学生继往开来的担当意识、坚忍不拔的奋斗毅力, 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荣辱不惊的人生智慧和淡定自若的君子风范。

参考文献

[1][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河北人民出版社, 石家庄.2007年.241页.181页.

[3]于丹.于丹心得全集[M].郑州.中华书局.2007年.55页.

[4]张岱年.方克业.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12页.219页.

上一篇:带式输送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下一篇:企业债发行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