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窜货案例

2024-10-01

服装窜货案例(共7篇)

1.服装窜货案例 篇一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创新教学模式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服装组教学设计创新案例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

赵媛莉

专业背景: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我校五大专业之一,也是我校的骨干专业,拥有工艺实训室7 个,服装CAD室1个,服装专用设备多台。但好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学服装就是做裁缝,没出息,被人瞧不起,招生困难学生流失严重。面对这种局面,服装组全体老师团结协作,改革教法,教学创新,六年时间使服装专业不但走出低谷,而且教学成果辉煌,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技能人才。

主要做法:

一、激发专业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们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中考的低分生和落榜生。为了求职的需要,有的属自愿选择职业教育;有的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被动入学;还有一些学生纯粹是家长为了放在职业学校混年龄。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一是习惯养成教育存在差距;二是学习负积累大;三是缺乏自信心;四是学习主动性差,对传统教学存在厌倦和抵触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服装设计、服装材料课力度,让学生去欣赏服装美,去鉴赏不同职业不同场合的服饰美;在制图课上,老师会引导学生把人体美与服饰美紧密结合,把服装款式与掩饰人体缺陷紧密结合„„每位老师得体的着装和大方的教态也深深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茫然的脸上露出笑容,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迫使他们继续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每一件实习作品都离不开每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从款式设计、面料选购、工艺流程等方面总要紧跟流行趋势,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穿着者的体型、职业选择款式,使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二、强化技能训练是夯实专业基础的有效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在生产一线服务的操作型、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明确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要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技能教学,就是侧重于学生技能训练与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行动导向、四位一体。它的原则是突出技能、注重项目和计划完成、以学生为主体。服装工艺课是强化技能的主阵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它要求高,技术性强,初学者往往感到很烦琐、很困难或不容易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对有规律性的内容一定要讲深讲透,并配以实物,再进行具体的示范,使学生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技能目标训练,做到有讲有练,有练有评,互评激励,实物操作,循环式练习和部件实物一体化训练模式不仅夯实了

专业基础,而且使技能训练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建设是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

遵循我校“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的教学理念,除过在工艺室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之外,服装组还把校办服装厂和校外服装厂作为学生实训基地。根据教学进度,老师会随时和服装厂做好联系,带领学生下到车间,参观学习、上岗操作,感受企业紧张的工作氛围和严谨的工艺要求,为强化学生技能、夯实专业基础和培养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精神搭建了广阔平台。我们还经常邀请服装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到学校进入课堂手把手指导学生技能操作,使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

对于企业,学校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以求培养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这样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成本;对于学校,锁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就学生本身而言,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具备了学习的实践课堂,对于知识不再是停留在表层,而是做到精与专。这样的学生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提升了自己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素养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

服装专业和传统学科的教学有很大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和工作经验与知识结构有关。往往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表述不一,因此我们一直采用集体备课,并建立统一的教材和教案,使得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竞争时代,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每隔半年和一年,我们服装组教师都要轮流去高一级院校和工厂学习,了解国内外服装行业发展动态、工业发展情况、社会消费热点等知识,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新的信息进行分析,有选择的运用到教学中,专业教师素养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教学创新。

五、注重技能大赛学生的选拔与培养是一个长期工作

人人皆知:“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学校有大赛”,选拔和培养职校生中的优秀学生去参加技能大赛我们认为是一个长期要做的工作,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优秀生进入高职学校深造提供机会,也为我们职校招生增添诱惑力,何乐而不为呢?

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3名学生在国家级服装技能大赛中获奖; 18名在省级大赛中获奖;28名在市级大赛中获奖。优秀的学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服装组全体老师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服装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先进教研组,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服装专业的不断壮大与服装组谍报频传是分不开的。

启发与思考:

一、服装专业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体型和着装有所研究,做到穿着大方得体,这也是激发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重要方面。

二、在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可以多次邀请企业中的技术工人进入课堂,不受学时影响,放宽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企业知识,适应市场需求。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思想,要经常性的和兄弟学校同行研讨切磋,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可行的教学模式。

四、优秀生的培养不是某个教师或某个时段的工作,需要所有教师长期共同培养,更需要每个任课教师付出艰辛和努力,不只利用课堂,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训练,加深练习的深度和广度,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

2.快时尚服装品牌跨界营销案例分析 篇二

快时尚服装品牌跨界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1.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含义

快时尚指的是部分零售商将秀场上的设计产物用最快速效仿建造并在市场上以相对平价的价格出售。这类出售形式是当前被时装零售商和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一种形式,同时其服饰风格也得到市场认可。这类以普遍消费者都能承受的价钱,来达到飞速制造、快速出售的理念,被很多大型企业接受和发挥。尤其是西班牙品牌ZARA、瑞典品牌H&M、日本品牌优衣库等。

2.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产品特征是:

在上货周期方面,对流行元素反应的迅速是快时尚服装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重点,它注重的建设反应急速的供应链条:服装方面从设计到定稿,服装制作方面从面料供货方到工厂生产,最后商品上架,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反应快速与高效完成。

在成本投入方面,快时尚服装品牌也与传统服装企业不同。以广告投入方面为例,快时尚服装品牌企业却利用店面的整体布局与服装相互间的搭配,来完成视觉营销,使顾客会多次到店铺消费。

从流行趋势方面,快时尚服装品牌在产品设计上有大量投入。快时尚品牌会高度关注各大时装发布会的秀场,并把最新的服饰设计元素应用于自身终端产品设计中。并且每年都会与知名设计师寻求合作,来保证产品的时尚性同时提高品牌人气。

3.跨界营销的含义

跨界是指冲破原有行业习惯、并经过转嫁其他行业价值或翻新过去来展现超越本企业价值的活动,它会改变企业发展目标而使其大放异彩,能让品牌在相对短的时问内,超越竞争品牌使消费者更为熟知。跨界营销会带来新兴生活观念以及方式,可以辅助品牌走出本领域,跨出竞争窘境,从而走向胜利。

4.跨界营销的特征

第一、跨界营销表示要冲出传统营销思维模式,探寻其余品牌协同效应防止单一作战,从多种品牌的不同角度解释同一个特点。第二、跨界营销寻求的同伴,是源于用户感受的互补,而不是单一的功效互补。第三、跨界营销拥有类似的受众,所以品牌或企业在思考跨界合作策略时,要作具体且深刻的市场分析与调研。第四、跨界营销对合作者而言,在实力上表现出很多挑战。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双方合作中获利。

快时尚服装品牌跨界营销案例分析

1.快时尚服装品牌与名人跨界

快时尚服装品牌的消费者是一群年轻并且对流行有着高敏感度的,以中低收入为主的群体,为其提供相对潮流,限量,低价的流行时装。快时尚服装品牌与著名设计师合作,在能够提升品牌的形象的同时也能丰富产品风格,而且联名设计往往是限量发售,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如2014年H&M与王大仁合作的运动系列。关于此次与H&M联名的运动系列,王大仁解释道并不是想让所有人变身成运动狂,也不仅仅是想让大家作为运动装备,而是期望大家能在参与运动后,直接参与派对活动等。

2.快时尚服装品牌与插画艺术跨界

在服装设计里使用插画元素来创作,插画艺术具有商业价值双方进行跨界营销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品牌营销策略的互助。例如在2011年日本快时尚服装品牌优衣库联手本土插画家加藤木·麻莉和小林·香菜,推出以自然、花卉等为素材的服装,重点展示简单中蕴含温情与唯美的风格。在服装设计中运用插画艺术可以增加服装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服装品牌与插画艺术联合可以成为新产品的营销亮点;可以帮助服装品牌获得新的生机。

快时尚服装品牌跨界营销的意义

快时尚服装品牌跨界营销通过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孕育出的产品除了在设计领域拥有双方优势,更重要的是展现深刻的文化创新。跨界营销可以丰富服饰元素,激发品牌联想性,提升品牌形象认知,带给消费者崭新的购物感受。对企业而言,它补充了品牌战略,能够帮助企业走出禁锢领域,跳出同类竞争的困境,获得了更大的经营利益和更多的市场份额。

3.服装店长成功案例 篇三

柳井正61岁了。他与自己的终极商业理想之间,存在三个障碍。

以销量计,他所开创的服装零售品牌优衣库(Uniqlo,隶属于他创建的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目前年度排名全球第四,在他之前,横亘着来自西班牙的ZARA、来自美国的GAP和来自瑞典的H&M,但三者合一,代表着西方品牌在服装业的统治地位。

和制造业不同,在服装、时尚、娱乐等行业,西方世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引领趋势的力量。销量只是一个品牌影响力最表层的体现。别忘了,GAP是如何将1950年代美国牛仔精神精确诉诸纽扣和裤线,ZARA怎样以快时尚风潮与高速运转的供应链颠覆传统,而H&M的跨界设计缘何使全球的新兴消费者趋之若鹜。

作为唯一挤入前五名的亚洲品牌,优衣库已着实不易。但柳井正并不满足。“迅销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服装零售企业。”柳井正近期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说。

优衣库似乎有能力逐步接近这一理想。就在2009年,优衣库的全球销量还位列第五,仅一年时间,便超越荷兰竞争品牌C&A。今年,行业形势朝着利于柳井正的方向继续扭转。眼下,要赶超的对象之一H&M正处于过去十年来业绩最令人担忧的阶段。瑞典当地时间6月21日,H&M宣布其现有店铺5月份的销量同比只上涨了2%,低于分析师们5.4%的保守估计。在几乎同期发布的二季度财报预期中,盈利将下降16%,是其10年来连续三季度盈利下降。

相较之下,据5月的统计,迅销公司今年以来海外市场的利润增长60%,到今年8月,其海外营业利润预计将从3年前的3亿日元膨胀33倍,达到100亿日元。而在其最为倚重,占据其总销售额近乎八成的日本市场,4月同店销售额增长4.6%,一扫此前三个月销量放缓的阴霾。

问题在于,优衣库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按常理,在很多方面,优衣库似乎都不足以成为Zara们的对手。

成立于1984年的迅销公司是服装业的“小字辈”,比H&M晚了37年,比ZARA历史也少9年,2001年踏上全球化之旅时,ZARA已探入优衣库的大本营,日本市场。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优衣库以800多家门店的规模超越许多老牌服装厂商,成为日本服装零售第一品牌,并在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0多家门店。但优衣库始终缺乏ZARA们鲜明的时尚先锋的特色,及颠覆零售业的管理模式—以单品来看,大多属于“家常”风格的基本款,远没有欧洲品牌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绚丽。

个人拥有一台电脑,ZARA们也无不如是。今年4月,柳井正出席“如意·2011中国服装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说:“我认为优衣库的使命是开发具有革新性的休闲服饰,提高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众多知名跨国品牌一片萧条,优衣库却在国际服装界声名鹊起。2009年,优衣库以高销量脱颖而出,柳井正借此荣登日本首富。去年,全美零售业协会(NRF)授予他国际品牌奖,表彰优衣库在经济形势严峻情况下倾听消费者需求。《商业周刊》2010年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排行中,迅销公司首次入围。随着索尼、丰田等老牌日本标杆性企业在偶像的黄昏中沉寂,优衣库成为新一代日本企业精神的最佳代言者。

然而,柳井正深知要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要在不同时期调配多重元素的比例,是对服装公司的极大挑战。这位个子不高(可能只有1.60米),头发灰白,不苟言笑的老人,他的自传正在中国大陆盛行,名字叫做《一胜九败》。这多少代表着他近十年来的商业态度。

2002年,柳井正退居二线,三年后因公司经营困境重出江湖,率领优衣库二次创业。而在2009年登顶后,优衣库想增加时尚元素,却遭遇销量下滑—在反复与颠簸中,优衣库逐步接近目标。

在这个消费环境尚在进阶的市场,服装零售业的发展面临太多挑战:人才的极度匮乏,市场过于分散,消费者需求多样且多变。潘宁也告诉本刊,因为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就门店发展而言,开到100家是一道坎,从100家到200家发展较快,但从500家到1000家的复制则会困难许多。

与此同时,将80%生产放在中国大陆的优衣库还将应付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不稳定等客观险境。何况,中国本土一众模仿者紧随其后,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就曾公开表示“我们就是要成为中国的优衣库”。一位凡客高管也对本刊说:优衣库是从下延伸到上的品牌代表,以丰富的搭配塑造品牌—这是凡客的目标。

通往荣耀之路,往往布满荆棘。这就是优衣库正在经历的。在这种背景下,心怀高远的优衣库决意回到最原始的起点:提升平效(即每月每平方米销售额)数字,在服装零售业,最关键的数据是最有力的武器。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是,在中国目前的快时尚界,优衣库以4万元人民币的平效位于榜首,ZARA为3万元,而本土品牌美特斯邦威的数字是2万。

优衣库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你是主角”

上海南京西路的优衣库大陆旗舰店,占中国大陆全部门店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店长朱伟堪称是优衣库中国历程的见证者。但在他的内心,始终有个事情耿耿于怀。

那是2003年,朱伟刚成为优衣库上海中山公园店一名普通店员。每天早上一到店,就要仔细、反复擦拭橱窗玻璃。一天早上,店外经过一双母女,母亲对只有三四岁的女儿说:“以后一定要好好念书,不然你……”母亲指着朱伟,暗示说。

这位母亲表达出一种中国社会独有的偏见。在这个崇尚自我实现的时代,“兜售服装”这类工作难以得到主流价值观的尊重。何况,作为传统零售业,“枯燥、无聊”是大部分从业者的感受,还由于被认为没有技术含量,“谁都能做”,工资水平长期偏低。

但另一方面,中国现代零售业发展不超过20年,种种原因,都导致中国零售业在各个层级上,优秀人才匮乏。“目前来看,在中国从事快时尚服装零售,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的缺失。”Me&City总经理周龙告诉《环球企业家》。

对于潘宁来说,今年的头等大事,就是为即将而来的门店疾速扩张储备人才。今年,300名大学毕业生加入了优衣库,所有人皆从一线店员开始做起,凭实力晋升。新进员工被鼓励认真工作的理由非常实在:提高生活质量,“你钱少只能喝白水,有钱了就能喝豆浆,更有钱能喝牛奶,再有钱就买一头牛挤奶。”朱伟对《环球企业家》说:“我鼓励新人说,为了每天喝新鲜的牛奶,大家努力工作吧。”

为了不让简单枯燥的工作磨灭热情,优衣库提供了一个透明详实的晋升制度。通过统一的教育工具,工作中培训(on job trainning)地实行计划。同一级别的晋升、考试都有统一面试,面试标准也严谨、细致。“在优衣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朱伟说:“完全公平、实力主义的一个企业。”

在中国的优衣库,有40%的店长是像朱伟这样,从员工升迁上来,收入是店员时的10倍甚至更多,打破零售业收入低下的诅咒。在优衣库,店长被视为公司的“最高经营者”,“不采取‘店长是公司主角’的管理机制,零售业就很难繁荣。”柳井正如此认为。1998年,优衣库在日本深陷业绩下降的窘境,柳井正预感到这样下去公司命运将不堪设想,他发起一场改革,其中一项就是“经营不应以公司总部为主导,而应以门店为中心;店长是公司主角”。

公司总部中高层也有不少源于门店,潘宁本人就是优衣库的晋升模板:“我进入公司16年。一开始也是在日本优衣库门店清扫,喊欢迎光临,叠衣服,每天重复这些。”

据悉,优衣库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1500名毕业生,其中1200人来自日本以外的国家。“我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中层管理人,能够设立、达成目标,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做到影响全公司的工作。这必须要实行、立刻实施、一定实施。”柳井正说。

实力主义只是员工自我驱动的一个动力而已,在优衣库,“感恩”文化是销量及品牌提升的基础。

和其他快时尚品牌一样,优衣库采取的是自助式购物方式(Help Yourself),店员不在消费者身边给予建议。这种购物方式在西方司空见惯,但中国很多消费者并不习惯,他们仍惯性地向店员求助,询问颜色、尺码等问题。

在中国实践这种购物方式对门店服务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这常被来自欧美的服装品牌忽视。今年上半年,ZARA品牌多次被消协批评,原因是质量存在问题,而且价签与实际价格不符。据ZARA内部人士向本刊透露,ZARA内部将今年多次被投诉的真正原因归结为“服务不到位”,才使消费者堆积了埋怨情绪。

但要推行“顾客是上帝”这种“真理”,知易行难,往往意味着所有员工必须存有同心,不断重复细致、琐碎的工作,甚至还得忍气吞声。朱伟告诉本刊,在门店,最考验员工服务态度的项目是折叠衣服,折叠好的衣服随时都会被顾客再次打开,短短打量几秒,再随手扔回货架上。若没受过严格训练,店员难以忍受。但在优衣库,店员被要求必须微笑着迅速再次叠好,叠衣服时还需用余光察觉旁边是否有顾客,以免打扰他们挑选。

严格的培训造就细腻的服务。潘宁感慨说,有不少员工因为优衣库“几近严苛的要求”而中途放弃。

为了训练员工学会微笑,优衣库设定了一项“咬筷子”的练习:让一名员工咬住筷子,用纸遮住眼睛,让其他员工体会,如果没有眼睛的微笑,单是嘴做出微笑的形状,仍然无效。而要训练员工养成叠衣服的习惯,员工的衣柜会被定期检查,“如果连自己的更衣箱都没有办法整理得很好,很难想象在卖场当中能够很好地服务顾客。”朱伟说。

即使有高强度的训练,中国人的内敛个性和粗放的服务理念还是会阻碍服务质量。当店长或层长发现店员没有主动给顾客递购物篮,会立即指出,并且要求他和店长一起工作三分钟。“看我的工作好吗?看我为顾客递送购物篮,看我的微笑好吗?这是一个真正的微笑,这才是对顾客服务。”

每周五,总部会派专门的检查团队到每家门店检查商品陈列、购物环境、海报张贴等情况,并最终反馈给该店店长。潘宁也会时不时巡店,朱伟记得,在一次周一例会上,潘宁点名批评了南京西路店。“我去店铺买衬衫,发现商品尺码不齐全。当我站在货架前翻动商品,员工却只顾着自己工作,没有和我打招呼,说早上好。”

在严格训练下,优衣库门店店员见到任何一名顾客都要高喊“欢迎光临”,无论对方有无回应;只要顾客挑选了衣服,员工就必须立即取上购物篮,递到顾客手中。收银台一般只启动一到两台机器,但是一发现排队人数增多,立即会有店员小跑过来,再启动一台收银机。雨天,店员还会在印有“Uniqlo”的纸包装袋外再套一个透明塑料袋,防止纸袋被淋湿—一切细到极致。

“你要能够给顾客超越他们期待的东西,才能成为你忠实的粉丝。每一天,你把顾客招呼好,让他满意,让他去购买一件衣服,从每一件衣服的销售中我们获取微薄的利润。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积累财富,你才能得到回报。”潘宁用如是激励员工。

感恩之心的培养亦是滴水成河。在优衣库,员工每次培训中的最后都会被获赠一样礼物:一张刻录了培训中欢笑与泪水的DVD,且最后一天会集体观看。每次培训结束,每个人都会收到其他人赠予的一张“感谢卡”(Thank You Card)—“你好,这几天的研修对我的帮助很大。”共同经历一番严苛的训练,互帮互助从而累积友情,“每一个人几乎都会哭。”朱伟说:“服务行业非常非常辛苦,要让员工知道,哪怕一点点事情,都要最大化地去感谢别人。”

朱伟时不时会和员工一起搬货架:“这不是单纯地搬货架,而是向员工表达感激心情。”当员工耗费力气调整商品布局,或销量提升时,朱伟会在早会上当众表扬:“因为你昨天的努力,商品卖得非常好,非常厉害。”

细小的坚持积淀了优衣库高品质的服务,而这被柳井正视为达成“世界第一”的唯一路径。“我们经常对员工一张嘴就是‘世界第一’的标准。”潘宁说:“那么相应的服务就应该是最好的。”

4万元的秘密

高品质的服务,是支撑优衣库中国4万元高平效的基础。

“高平效是服装企业确保盈利的关键。”掌管Me&City品牌的周龙告诉本刊:“需要在产品开发和商品组合上下功夫,在店铺陈列和管理上全面发力,并且做好最后一平米的销售。”

对于不够时尚、强调以基本款自由“百搭”的优衣库而言,实现高平效尤为不易—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潮设计,意味着优衣库必须从其他方面下足功夫。

在优衣库的门店内,人形模特和海报上的模特,是和顾客沟通、最终说服顾客购买的重要“人物”。在这些模特身上,各种基本款服装通过行色各异的、巧妙的搭配,表现出触手可及的时尚感。这样的搭配方式甚至使日本产生了一个新的词语—Decoqlo,这个词语是将英语单词Decoration和Uniqlo各取一半,意思是使用优衣库的基本服装作为凸显自己个性的服装搭配品。因而,一旦发现某些商品不好卖,人形模特就会被悄悄换上这些装束,推动顾客购买。同时,店内的商品布局也会相应调整。

当然,商品如果真的不受欢迎,当店员听到顾客提出“如果某些部分稍作修改地话会更好”或者“这件衣服看着不吸引人”,就会立即反馈给总部,该产品将停止生产。

同样,一线员工们的建议也会促发畅销单品的诞生。在优衣库中国,去年秋天男式羊仔毛外套如期上市,门店员工发现上市一周后,S号销售一空,经过仔细观察,员工发现购买S号的都是女性顾客,反馈到总部后,很快,女式羊仔毛外套被迅速生产,搁上货架——在快时尚界,这种迅速反馈显得尤为重要,季节更迭和时尚潮流导致服装需求变化疾速,对一线员工的建议做出快速决断,往往能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商机。

除此之外,恰逢其时的促销手段也是提高平效的有效方法。

今年端午节前后,南京西路旗舰店中将近有一半的商品都挂上了“限时特价”的红牌子,而降价商品中,有多款是当季推出的新品。在服装零售业,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一般新品上架很少参与降价,只待快过季或盛大节庆时才会有折扣,ZARA和H&M等快时尚品牌无不如此。

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会让消费者怀有“原价虚高”的怀疑,以及“再等一下就会降价”的预设心理,使得没在促销时期的门店生意冷清。而这种做法另一个弊病在于,“降价太早,容易损失原本应得的利益,而如果太晚的话则导致库存,一分钱也拿不到。”柳井正的思考是:“经营者需要判断—什么是最好的降价时机?”

以此为起点,柳井正创造了一种“限时特价”的新型促销方式:在某一段时间内(3天或者一周)将价格下调20元到50元不等。这种做法和超市的限时降价相似。如此一来,既不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刻板印象,反而有利于诱导犹豫不决的消费者下定决心购买。“如果通过‘限时特价’让顾客购入一件衣服。这件衣服他们中意的话,或许会再次购入其他的颜色,或者向亲朋好友进行推荐。”柳井正如是总结“限时特价”的效果。

主推限定商品也就成为优衣库员工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每一个来店的顾客,都会被员工提醒说:“您好,这是我们现在的限定活动。”“可能成功概率只有1%,但是你说100次,会有1个人购买。”朱伟说。

众所周知,促销也是消化库存的重要手段。在以速度著称的服装零售业,库存关乎公司流动资金的充足度,稍有不慎,库存积压过多,会威胁公司生存。

在优衣库,门店亦是库存管理的关键部门。每月月初,每家门店店长会依据上个月的销售状况,决定这个月每件单品的进货数量,“门店有营业额的预算,如果营业额是100元,门店库存数量是200元,就有警报。”朱伟告诉《环球企业家》。眼下还是炎炎夏季,但优衣库门店已经开始销售秋装(这是很多快时尚品牌常见的手法)。“如果现在还都是夏天的商品,可能是库存不良的表现。”每当门店有滞销品时,店长便会向总部要求申请变价。“价格变更是向本部提案。今天提案,下午就能收到反馈,第二天就可以以变更后的价格进行销售。”朱伟说。在一向以决策链条漫长、观念保守的日本商界,半天的速度堪称“异类”。

非典型日企

尽管这两年也是一路波折,并注定未来一直颠簸下去,但优衣库仍缔造了日本企业近年来罕见的成功。对日本商界来说,这是久违的荣誉。自上世纪80年代索尼们伴随日本经济的腾飞在全球商界崭露头角,此后鲜有真正具影响力的国际化日本企业。“我自己亲身经历过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从优衣库日本门店成长为公司高管的潘宁说:“当时日本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都非常强,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正因为思路上的封闭,只看重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思路上的封闭和保守让一些形式上实现跨国经营的企业吃尽苦头,2010年陷入质量危机的丰田汽车便是典型例证。

从很大程度上说,迅销因为具备有别于传统日企的开放性,才有可能发展到今日的规模。这一点,与公司创始人即灵魂人物柳井正紧密相关。“优衣库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外界学来,这需要经营者有很开放的头脑。”潘宁说。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在应聘优衣库时,问潘宁是否需要学习日语,潘摆手否认:“你们把英文学好。”从明年3月起,优衣库日本总部的公用语将变成英语,“我们和欧美企业是并肩的。”

潘宁本人对这种开放性深有体会。众所周知,尽管实现海外扩张,但日本企业在其他地区的负责人也常由日本人担任,且论资排辈的情况相当严重。但过去20多年与中国服装工厂的合作,让柳井正意识到,中国也有优秀的企业家。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潘宁凭借在香港市场的一举成功,迅速赢得柳井正信任。潘宁1995年4月进入优衣库,半年内被提升为店长,1999年来到广州负责生产管理事务所的建立,加入优衣库整10年时,被任命为大中华区总裁,统管大陆、香港和台湾市场。“他认为在中国肯定是中国人做得好,这种想法在日企中几乎没有。”潘宁说:“他将自己定位在源于日本的国际企业,国际企业要发展好一定要有当地人才。”

作为“战后日本”一代中一名普通年轻人,柳井正为何能够形成这种非典型的思维方式?

年轻时代的柳井正喜欢随性的生活。在早稻田大学浑浑噩噩度过四年,柳井正在日本本土零售超市吉之岛工作。半年后,学生气浓厚的柳井正对工作再提不起半点兴致,从而辞职,在东京游荡半年后,郁郁寡欢的柳井正回到家乡山口县,到父亲公司的男装店帮忙。

柳井正发现,男装店的同事们毫无效率。在父亲的信任下,他包揽了采购、销售、财务等几乎所有工作,突然,柳井正从中体会到无限乐趣。“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不适合做生意的人,”柳井正说:“但一段时间下来,意外发现我其实也很能干,那种最终把商品卖出去的成就感,能在一瞬间让我充满快乐。”

为了做好生意,柳井正开始海外考察之旅。他被初具规模的GAP、ESPRIT激起了好胜心,又从美国大学唱片店“Help Yourself”(自助服务)的形式吸取灵感。他隐约感觉到,当时年轻人们穿着的便宜的休闲服,其实暗藏巨大商机。直到后来,优衣库的供应链系统也是“师从”香港品牌佐丹奴。应该说,柳井正本身具有的开放姿态、擅于学习的能力早在创业初期,便根植优衣库的基因,延续至今。

由开放而来的创新,继而成为优衣库定位成功之外的另一个立身之本。柳井正不满足于简单、传统的成衣制造,而要将科技界的标新立异引入自己的企业。

比如,早在本世纪初,优衣库就开始尝试在日本进行网上销售,电子商务热潮直至今日才全面爆发;在中国市场,优衣库也领先其他的零售消费品品牌,于2009年4月在淘宝推出品牌旗舰店,这无疑帮助优衣库树立遍及全国的品牌知名度。此后,为了维护优衣库在全球的统一形象,优衣库在官网平台上也开设了购物功能。

除了销售渠道上的推陈,在更关乎竞争力的产品创新方面,优衣库也不乏代表作:具备保暖特殊科技的heattech、具有强吸汗功能的内衣……这些都是目前门店里销售最佳的单品。当然,一定程度上,正因为优衣库以基本款著称,在时尚创新方面无法同ZARA和H&M比拟,属于优衣库的独到创新才显得更为迫切。当本刊将“如何在传统服装公司保有不断创新”的问题抛给柳井正时,他的反应颇为机敏:“当今社会科技这么发达,有那么多好的技术,为什么这些技术不能用在衣服上?……我们确实和传统零售业有不同之处,我们会不断地追求新的东西。”

4.服装销售成功案例 篇四

根据目标受众的准确定位,借助时尚群体对个性事物的关注与追求,结合ONLY推出的微电影《忆战》主题活动,使品牌理念与完美结合,充分迎合目标受众的兴趣点,引导消费者的关注点,实现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灵活互动,品牌理念更加突出。

案例背景

产品介绍:

ONLY是闻名于欧洲的丹麦时装公司BESTSELLER拥有的四个著名品牌之一,于来到中国,定位是 15至35岁之间,活泼自信且有独立性格的都市女性。

ONLY于8月推出首部科幻惊险微电影《忆战》,店内海报引发了消费者的联想,突出了ONLY品牌张扬的个性。

市场背景:

由于Bestseller于10月与淘宝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Only已拥有了网上旗舰店,屡创销售佳绩。但网络销售更低的价格会对实体店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冲击。购买服装的消费者一般会去亲自试穿,只有感觉合身才有可能达成实际的购买行为,让消费者看到、触摸并试穿真实的产品,是实体店最大的经营优势。但极具竞争力网购价格往往会导致许多消费者在实体店看好衣服型号,然后直接上网购买,从而造成线上线下之间的渠道冲突。

传播分析

目标受众:

ONLY的受众群体定位是15岁至35岁之间的都市女性,这个群体购买力是最强的, 对服装的购买频率多,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时尚与流行保持着较高的敏锐度,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对形式新颖的活动创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关注。

传播需求:

通过互动营销,弥补品牌宣传形式单一的不足,配合ONLY《忆战》微电影主题活动,突显ONLY品牌与服务理念,提高消费者关注度,从而推动消费者参与互动。

传播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品牌服装市场上,由于Esprit、Etam、Azona、Mango等跨国知名时尚服装品牌与 Bestseller旗下品牌的定位非常相似。另外,Bestseller旗下服装品牌vero moda也与Only位列最受欢迎女装品牌的前三甲,占有了一部分市场,并且网络销售正在成为品牌服装经营的重要方式。因此,为抓住消费者,线下实体店举办的活动要新颖独特,突出主题,创意十足,强调品牌与服务理念,要使消费者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同时,对品牌有更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营销策略

迅鸥互动通过对ONLY品牌消费群的偏好分析,配合ONLY以“The Memory Mission”为主题活动的互动营销方案根据ONLY的品牌定位,对市场进行细分,准确锁定目标消费者,对15岁至35岁之间的消费者重点推广,借助ONLY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参与活动,既顺应了爱美女性逛街的习惯,满足购物的欲望,又提高消费者对此次创新活动的认知度。

执行亮点

活动创意表现

主题活动以实体店二维码幕布和主题海报相结合,将ONLY品牌的个性化理念融入其中,放置在店铺中最显眼处,迎合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关注。

定向精准

利用ONLY品牌的受众群体的分析,以及活动主题——“微电影”的关注群体,本次活动主要针对符合 ONLY品牌定位的学生及都市白领开展。

后台监测

后台数据监测,实时记录拍码人次,有效统计参与活动的人数,保证了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

营销效果

5.服装营销成功案例 篇五

服装的分类很多,号型标准使之相对统一,但不同的打版方式、款式差异及穿着目的又使之千差万别。而且,面料的材质风格这一通过人的手感和触觉加以判断的重要指标也不能直接通过网络来完成。但这不等于服装网络营销的可行性被否定。象前几年,服装CAD被炒得沸沸扬扬,但事实证明它不仅可行,而且是必然趋势。网络营销可行与否,要看我们如何去开展。以下几点拙见,与大家共同讨论:

1、服装网络营销面对的客户群可能是中间商,也可能是最终用户。对于常见质地(棉、麻、丝等)的一般休闲装(T恤、运动服、休闲衬衫等),只要有详尽的号型尺码单、主要外观图(一般为正、背、侧面及特殊设计部位)和一段简短说明,就可以给顾客以大致印象,使其按需求做出选择。但对于职业装、流行时装、表演服及内衣等,这些对着装效果、舒适程度要求较高的服装,顾客需经过试穿才能决定购买与否。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把这种着装效果和感觉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帮助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完成购买活动。其中间环节可通过服装CAD来实现。如今,许多服装CAD软件不仅可以提供平面的打版、放码和排料,而且有较好的立体试衣系统和面料风格展示功能。只要键入相应尺码和数据参数,系统会全方位自动展示其成品效果,并能使顾客很好地看到服装与人体的贴体程度。顾客通过系统展示即可了解到自己的着装效果和舒适程度。此外,系统还可以配置基本色卡和脸型发式库,随时供顾客调用。总之,对于绝大多数服装的网络营销,是需要相应配套链接的服装CAD系统来共同完成的。

2、其次,是付款问题。服装网络营销还需要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来作后盾。服装销售网络与银行系统的成功链接,是网络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一环。这部分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国内也有尝试者,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致使其还很不成功。

3、最后,是送货方式。这可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完成。邮购或在不同地区设立送货点,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具体的装运方式,则由服装的特性来决定,例如,由抗皱性能,耐压程度和保型性来决定是否吊挂运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6.一次错误的窜货 篇六

A公司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卫浴制造商,其产品不仅广泛用于五星级豪华酒店和高级别墅住宅,还大量用于个人家庭装修。客户从建材零售商、专卖店和仓储式建材大卖场中购得。A公司2003年的数据显示:集团采购占A公司整个营业额约40%,但利润所占比例却高达60%,这是因为集团采购大都以高档品类为主,是公司的利润产品,也是经销商的利润产品,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厂家销售代表和经销商一对一拜访(拜访对象是:项目业主、设计师和承包公司)获得订单或品牌指定。

由于集团采购的单次订单标的大,利润率高,成为各个经销商争夺的香饽饽。受经济利益驱使,集团采购中经销商的窜货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

甲经销商在项目中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指出A公司品牌被乙经销商以低价窜货获得订单。这种以非正常手段获取订单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最终会打击经销商主动推广A公司产品的积极性,理应坚决制止。但现实生活的千变万化有时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案例:一次错误的窜货

A公司湖北省地区经理夏经理接到武汉经销商刘老板的一个电话,称其在湖北某地跟踪的一个五星级酒店大工程,拟采用A公司的卫浴产品,整个工程的标的超过100万人民币,而且全部是高档品类产品。工程马上要进入实际供货阶段,该工程的总包商是其多年生意来往的老客户,客情关系很好,此次单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请求厂方给予配合和支持。

夏经理精神顿时为之一振,要知道在湖北省,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工程, 这几天他正为这个季度的销售目标没法完成而发愁呐!这下可全解决了。但夏经理还是有些担忧,A公司是严格控制经销商跨地区发货的,当然事情总有例外。

默许刘老板跨区发货

集团采购方工程总包商,为降低采购风险注重的是买卖双方长期关系, 所以总包商一般都会选几个固定的供货商, 双方在价格、赊账和服务方面已有很好的默契,当这个工程总包商在当地以外的城市承接工程时,他仍然愿意从原来经销商那里买货。如果厂家为防止经销商跨地区销售,坚持由工程项目的所在地的经销商供货的话,处理不好, 总包商可能不惜把你的品牌换成其它品牌。如果是这样厂家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在这种情况下,厂家权衡利弊网开一面。

武汉经销商刘老板也信誓旦旦地保证,此工程所在地的经销商完全没有涉足这个工程,他同时称:如果他不能被同意发货,而必须由工程所在地的经销商发货的话,该工程的总包商肯定不会选用A 公司的产品。

问题还在于刘老板还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透露工程地点等有关信息,这几乎使夏经理失去了与工程所在地经销商协商打招呼的机会。若同意刘老板跨地区发货,不但公司做了一个大单,他本季度的销售目标也完成了,这对夏经理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是可能对销售网络造成伤害。“也许所在地经销商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工程” 夏经理自我安慰地想,最后同意了刘老板的提货请求。

涂老板被窜货,转投竞品帐下

一周后,湖北宜昌的经销商涂老板打电话称,在宜昌某星级酒店工程发现并非由其供货的A公司产品,他称跟踪该工程已一年有余,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投资方当地的旅游局非常认可A 公司的产品。涂老板要求A 公司立即清查货物来源,停止对货物源头的供货,保护当地经销商的利益。

夏经理接到这个电话暗自叫苦不迭,他当然知道这是武汉经销商刘老板发的货,而且是经过他默认的。夏经理不敢怠慢,连夜坐长途汽车赶往宜昌,因为宜昌是湖北省除武汉以外的第二大城市,销量要占整个湖北省的20%。在去宜昌的路上,夏经理也给武汉的刘老板打了个电话,刘老板承认,货是他发的,第二批货正在准备装货。夏经理急令刘老板暂停发货,等他与宜昌经销商协调后再做决定。

夏经理与宜昌经销商涂老板的沟通非常不顺。涂老板在宜昌独家代理A 公司产品已五年有余, 无论从业绩还是忠诚度来说都无话可说,从道理上讲,此工程公司应当支持涂老板。但武汉刘老板与工程的总包商关系密切,总包商虽然不是投资方,但该工程的所有材料供应商均须与其签定购买合同,如果中途更改A公司材料的供应商,不但承包商不愿意,武汉经销商刘老板还必须承担撕毁合同的违约责任。夏经理随后与承包商的沟通也证实了以上的说法,承包商同时称:其有权决定使用哪家的产品,若不能从武汉刘老板处买到A公司的货,则考虑采用其它公司的产品。

夏经理希望宜昌的经销商涂老板能顾全大局,放弃这项工程,但遭到涂老板的坚决反对,除非赔偿他的全部经济损失。在武汉经销商刘老板多次电话催促下,夏经理与涂老板多次协商无果,权衡利弊最终同意刘老板发第二批货。在回武汉的路上,夏经理接到涂老板的电话,声称要向A公司销售总监投诉。在以后的一个月内,夏经理又对涂老板进行了几次拜访,希望取得涂老板的谅解。三个月后,宜昌的经销商涂老板成为A公司竞争对手B公司在宜昌的独家代理商。

此事在A公司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销售部门对此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部分人认为:夏经理对此事的处理并无不当,若对武汉经销商强行停货,则不仅使该经销商陷于必须承担撕毁合同违约责任的境地,更重要的是 公司极有可能失去这个大订单,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宜昌的涂老板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夏经理维护了公司的利益。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夏经理允许跨地区发货,极大地伤害了当地经销商的积极性,公司获得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却以牺牲公司长期的利益为代价,宜昌的经销商的离开就是一个例子,公司失去了一个忠诚的经销商。

A公司的解决办法

由于建材销售的一些特殊性,对流通渠道的跨地区发货A公司是坚决不允许的;但对一些终端客户如工程承包商,由于跨地区经营而导致经销商的跨地区发货,会视情况而被允许发货。那么公司允许跨地区发货的原则是什么呢?当然是在维护经销商利益的同时最终必须维护公司的最大利益,只不过你还必须在公司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换句话说有时你不得不放弃一些公司的短期利益,这会很痛苦,尤其对我们基层的销售人员来说。

A公司高层认为:必须告诉地区销售经理们,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什么情况下允许对跨地区的工程发货,什么情况不允许发货,如果公司对这个问题没有执行细则会使他们无所适从。

首先,必须建立工程项目报备制度,要求经销商对跟踪的所有项目上报地区销售部,进入公司数据库并对跟踪过程记录和更新,直到项目完成。若经销商不报备,则不承诺对此工程项目进行保护。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公司能全面掌握各经销商正在洽谈和跟踪的工程,也便于公司对其的配合和技术支持。

第二,对要求跨地区发货的客户,必须上报拟发货的地区和工程的名称,地区销售部将视情况准许发货或不发货。如果此工程已由当地经销商报备且跟踪,则坚决不准许非本地经销商的发货,特别是在该地区A公司的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当地经销商的销售十分成功的情况下。即使要求跨地区发货的经销商与该工程的总包商有多深的关系, 成功的可能性是99%,也许由工程所在地经销商供货会最终失去了这个工程,也再所不惜。因为公司损失的是短期的利益,但却规范了市场,取得了经销商的信任和尊重,大大提高了经销商的忠诚度,这正是公司的长期利益。当然若此工程当地经销商并未报备,而该地区的销售状况也很差,那就可以考虑准许跨地区发货。

分析前面的案例可以发现:湖北地区销售部对整个地区的销售状况不了解,也未坚持要求客户提供相关的工程信息,是夏经理犯的第一个错误;在明知工程有当地经销商介入的情况下,继续跨地区发货是其犯的第二个错误。虽然其为公司赢得了一单大生意,但公司因此失去该地区一个长期的客户,其带来的损失是一单生意所不能弥补的,其实夏经理一开始就应拒绝武汉经销商刘老板的发货。

7.《多姿多彩的服装》教学案例 篇七

课题:多姿多彩的服装(初一下学期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服装设计和制作基本知识,并学习服装色彩和款式设计。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服装设计和制作基本知识,色彩和款式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资料辅助学习和设计。

教学关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教学准备:各种服装制作材料、辅助工具(如剪刀、针线、胶水等)、服装作品、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服装是人们形象的代言。它传递着美,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美的思考。上节课布置的自我实践中,我们通过搜集资料、思考和实践设计了一系列的作品。请同学们分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导课部分除了安排教师简短而精炼的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制作没有教师的任何指点,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搜集资料而自主完成的。这部分安排一方面想了解学生的设计制作水平和能力,从而有的放矢的展开课堂教学外,另一方面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对作品做出介绍,或心得、或收获、或经历、或疑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自我经验和感受交流,会促使学生取他人长补己之短,从更多角度和层面去分析自己的作品,激发自身的设计、制作、创作的兴趣和欲望。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二、理论知识的补给阶段

课堂环节安排如下:

1、提出问题:“欣赏和设计服装作品时,你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

2、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教师因势利导并归纳出影响服装设计的要素:色彩、款式、面料、结构。(大屏幕展示服装设计的要素)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着装色彩,以及色彩在服装运用中所表达的语言。(课前布置学生着装,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就服装色彩进行色彩分析,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由于季节和学校纪律等原因,学生着装色彩比较单调,因而此部分内容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变成教师的阐述)

(2)服装三原色表达的含义以及派生色彩运用。(服装色彩部分知识比较专业,也比较繁杂,如果课堂中面面俱到的讲解,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时间安排的角度上来说不太可行,所以对此部分只概括了服装色彩的含义,让学生简单了解服装的色彩语言和直观效果,以及最基本的服装三原色:红黄蓝。至于派生色彩的运用在一个班级尝试讲过,但课堂时间显得不够用,如果利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服装色彩的设计理论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设计中此部分内容就略讲了)。

(3)语言过渡:“色彩是服装的无声语言,款式是服装的外在形象。”(色彩和款式设计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色彩是人们欣赏一件服装的第一印象,它代表了服装的语言和表达的含义,而款式则是服装的外在形象,所以课堂安排重点中的重点则是侧重于服装款式的设计)。

(4)学生汇报服装款式内容并就着装款式分析。(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直观演示和就具体服装做出判断,如校服和自我着装等。本环节关键在于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整理和筛选,做成演示课件,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设计运用。)

(5)面料和结构内容一带而过,为以后继续学习做铺垫。

3、教师作品展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上面学生服装款式介绍的“承”,和进行课堂下一环节学生改进作品的实践活动的“启”。利用学生模特展示作品更具有直观性,激发兴趣。课堂教师展示作品是对学生汇报的服装款式理论的实践强化,使学生能够从直观上看到服装的几种基本款式变化,课堂上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技术指导不到位,如果在此处能够加入教师对基本款式的诠释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演示出对基本款式的多种变化款式效果也许会更好些)。

三、学生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分三块进行:

第一块针对教师的作品进行改进和加工,画出设计草图;

第二块学生针对自己作品的不足进行改进;

第三块能够利用课堂汲取的其他小组的经验和作品交流体会重新设计款式。

问题设计:

1、你能帮助老师把作品完善并画出设计草图吗?

2、你的作品有无需要改善的地方?

3、你能在此基础上变化出其他款式吗?

(这样的分层次实践内容布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不同的实践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的机会和充分展示的层面。在学生实践过程的同时利用大屏幕放映不同的时装款式供学生欣赏和参考,为实践提供思路和构思。在实践过程中穿插技术设计,体现劳技课堂课改特点和精神,使实践动手得到升华。在每个班级上课时因学生个体差异所体现出的实践成果也各不相同,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重在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参与动手便是最大的收获)。

四、作业展示和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和自我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评价和交流展示:

1、作品的创意;(从整体设计思路上来评价一件作品的风格和创意主题)

2、作品款式的变化;(对款式理论的实践阐释,是设计的重点部分)

3、作品色彩搭配;(色彩设计决定了服装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服装的风格和表达含义)

4、作品制作精致程度如何。(从手工制作的角度出发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

(课堂作品展示和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体现学生设计制作成果和展示学生热情参与的课堂高潮,此环节能够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对学生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让他们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对自我的一个超越和挑战。我觉得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决定一节课气氛的关键,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时,由于学生的制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同,从而也体现出不同班级和不同课堂的差异。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作品交流也往往因时间关系而未能及时进行,影响了课堂预计效果)

五、整理器材

劳动技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性训练。

六、结束语

服装,除了传递美,还表达了人们的形象和情感。它具有丰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它时刻启迪着人们的想象和思维空间。(综合概述服装,如果语言再具有激励性对以后的继续学习会更有促进作用)

课后反思:

根据新课改对学科进行整合的精神为指导,进行了劳动技术课堂模式的探究,《多姿多彩的服装》一课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设计制作的初步尝试,以及作品展示汇报等活动形式,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同时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展开课堂教学,以劳动技术课的实践为平台侧重于学生的技术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上不但强调学生动手,更主要的是

强调学生动脑,手脑并用。改变以往劳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技术操作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技术素养、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开发的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领域是非常博大的,牵涉到很多相关理论和知识。初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未涉足,在不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从何入手展开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也仍是一个未知数。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去了解一个陌生的设计领域并进行设计看起来也并不是可行的。为了能使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课内课外我做了大量的尝试。在课堂内容取材上我尽量就简避繁,尽量抓住精华,在教研员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从最初的茫然和头绪繁多的知识点中筛选出服装设计的色彩和款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理论知识,也作为技术设计的重点环节来处理,使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创造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为了弥补大部分学生没有拿过针线的不足,建议他们采用纸材料,我也相应用纸质材料做出样品,给出示范,利于学生模仿和对服装款式的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服装领域和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铺垫,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鼓励他们进行制作设计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注意在他们的制作设计过程中进行了解和询问,以便随时和全面了解他们的设计基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上一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下一篇:微生物学试卷带答案